商业广告中押韵、反复修辞及其翻译

2024-08-13

商业广告中押韵、反复修辞及其翻译(精选7篇)

商业广告中押韵、反复修辞及其翻译 第1篇

浅析商业英语广告修辞及其翻译对策

商业英语广告运用极为丰富的修辞方法,具有其自身的独特魅力.汉语翻译要忠实原文,尽量保留英文原作的修辞美学价值.本文就商业英语广告中采用的.典型修辞手段进行分析,并归纳出一些对应的翻译方法.

作 者:王道淼 作者单位: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71关键词:英语广告 修辞 翻译对策

商业广告中押韵、反复修辞及其翻译 第2篇

1. 反复修辞

反复是指在说话和写文章时,经常会有意识地重复某一话语,有时是词语,有时是句子,有时甚至是语段的一种修辞手段(陈汝东,2004:179)。它一般有以下三种功能:(1)增强韵律,其修辞功能重在突出话语的音韵美,使话语回环复沓,具有一唱三叹的音响效果;(2)深化语义,运用反复可以强化所要表达的效果;(3)语篇连接,有些反复起一定的语段衔接或照应作用(陈汝东,2004;183-185)。恰当地使用反复修辞手段,不仅能取得一定的修辞效果,而且能使英语广告得到应有的强调,给消费者一种蓬勃的气势,增强商品的宣传力度,达到一种让消费者过目不忘的效果,让消费者产生一种对该商品的认可并想购买的心理倾向。

2. 英语广告特点

出色的广告英语能够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运用反复修辞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在英语广告中,反复修辞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2.1 关于单词的重复

著名餐饮服务行业麦当劳的广告:Every time is a good time(欢聚欢笑每一刻)。该广告词中连用了两个“time”,它给人们营造了一个非常温馨的画面,吸引消费者去麦当劳享受家庭聚餐,快乐地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话语中表现出了音韵美。食品广告:Extra taste, No Extra Calories(额外的口味,并无额外的热量)。现代都市人喜欢品尝美食,但同时也很关注食物中的卡路里,该广告语中连用了两个“Extra”,强化表达口味与热量的差别,“No Extra Calories”可以让消费者安心地使用而不担心食物给他们带来过多的热量。该广告语有着深化语义的特点,极力强调该食物中没有多余的卡路里。又如宝马汽车的一则广告:A modern car for a modern driver(现代人开现代车)。该广告语“modern”的重复,简洁但不失气势,单词的重复,简单却不失强调作用,容易被消费者所熟记。

2.2 关于单词的多次反复

KIM旅游公司广告:Free hotel!Free meals!Free transfers!For a free“stay-on-the-way”in Amsterdam, you can rely on KIM (免费住宿!免费餐点!免费兑汇!你可以信赖KIM, 在Amsterdam过一个休闲愉快的假期) 。该广告语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反复使用四个“free”, 该旅游团里有很多免费项目, 经济实惠, 吸引旅游者去他们公司报团旅游, 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同时, 该广告语也有语篇连接的功能, 由三个免费项目连接出KIM旅游团值得信赖。蛋糕广告:Perfection in the wink of an eye, Perfection in its formula, Perfection in its brush, Perfection in a look (完美的色泽, 完美的配方, 完美地刷新你的视角) 。该蛋糕广告语中连用四个“Perfection”, 增强气势, 给人一种美味可口的感觉, 吸引消费者前去购买。又如索尼耳机的一则广告:Hi-Fi, Hi-fun, Hi-Fashion, only from Sony (高度传真, 高度趣味, 高度流行, 来自索尼) 。连用三个高度, 让消费者看到了该耳机的质量的优良, 也同样刺激了消费者的购买欲。单词的多次反复语势最强烈, 也带有音韵美, 读起来朗朗上口, 被消费者所喜爱。

2.3 关于词语/词句的反复

立顿茶广告:When you are sipping Lipton, you are sipping something special(啜饮立顿茶,品尝独特味)。该广告语中反复使用“you are sipping”,细细地品尝立顿茶时心神愉悦的享受状态,让消费者产生了无限的遐想,有一种想品尝的冲动,想切身感受下其中的滋味。天美时手表广告:Give a Timex to all, to all a good time(精工表走时准确,戴表人心情愉快)。该广告语中连续反复使用“to all”,起到互相照应的作用。又如Galway玻璃器皿的广告:Don’t just show me the crystal, show me Galway(不仅仅是玻璃,更是Galway)。该广告语中反复使用“show me”,又把该产品比作crystal,效果妙不可言。词语的反复,明显比单词的反复强烈得多,更加强烈地表达了广告者所要达到的效果。

2.4 反复与其它修辞连用

反复除了单独使用外,也常常会出现和其它修辞连用的现象,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效果更佳。例如一则IBM电脑公司广告:No business too small, No problem too big(没有不做的小生意,没有不能解决的大问题)。该广告语中明显联用了反复和对比的修辞,它反复使用“No...too”这个词组,又把“small”和“big”这两个单词进行对比,充分体现了IBM电脑公司对未来商路的无限期待并正在作出不懈的努力,深化了语义,强化了所要达到的效果。

3. 结语

在英语广告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可以在消费者心里形成不错的评价,指导他们正确地判断和选择自己真正想要购买的商品。正确合理地使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会把英语广告打造得更加精彩。

参考文献

[1]陈汝东.当代汉语修辞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2]郭贵龙.广告英语文体与翻译[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骆小所.现代修辞学[M].云南人名出版社, 1989.

[4]龙纲要.广告英语中的修辞赏析[J].邵阳学校学报, 2005.

商业广告中押韵、反复修辞及其翻译 第3篇

【关键词】商业广告口号 词义修辞 广告翻译

一、引言

商业广告口号是企业用于强调自身定位或宣传品牌所使用的一种较为简短的广告用语。在英文商业广告口号中,为增强语言感染力,修辞格的运用屡见不鲜。修辞格可分为音韵修辞、词义修辞与句法修辞三大类。词义修辞是主要借助语义联想的修辞格。包括simile(明喻)、metaphor(隐喻)、

personification(拟人)、hyperbole(夸张)、understatement(低调陈述)、euphemism(委婉语)、irony(反语)、pun(双关)、parody(仿拟)等。英文商业广告口号中最常用的词义修辞格包括隐喻、拟人、夸张、仿拟与双关。

二、英文商业广告中词义修辞应用实例与翻译

1.隐喻与拟人:隐喻是不出现比喻词的比喻辞格。拟人是给动植物或无生命的物体赋予人的特征的修辞格。下文英文广告及其译文成功糅合运用了这两个辞格。

例如: 英文:Poetry in motion,dancing close to me.

译文:动态的诗,向我舞近。(丰田汽车)

该英文广告口号首先将丰田汽车隐喻为“poetry in motion”,未出现本体和比喻词,表达含蓄蕴藉,给读者以美的感受。“dancing close to me”将汽车人格化,让受众感受到丰田汽车蕴含的浪漫柔情。译文沿用英文广告口号的修辞,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原广告的精髓。

2.夸张:夸张是为了强调某一事实对该事实做出的艺术上的扩大或缩小。夸张是广告语言的显著特色之一。

例如: 英文:Take Toshiba, take the world.

译文:拥有东芝,拥有世界。(东芝电子)

该广告口号运用夸张,突出了东芝的品牌价值。译文沿用英文广告的修辞,包括两个四字短语(也称为四字格),八个字如行云流水,有逻辑上无可辩驳之势。四字格表达形式工整,节奏感强,是形式美和音韵美的统一,为中文所常用。四字格的使用可以使广告言简意赅、便于传颂。这反映了在翻译中,译者要考虑目的语的文化习惯。

3.仿拟:指对现成的语言形式(如格言、警句、谚语等)的模仿。英文商业广告口号频繁运用仿拟,以达到幽默的效果。

例如:英文: Not all cars are created equal.

译文: 并非每辆车都生而平等。(日本“三菱”汽车)

该广告口号模仿美国 《独立宣言》 中的句子“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突出了三菱汽车的卓越品质。译文为引起中国受众相似的联想,模仿中国读者熟悉的译句“人人生而平等”,达到了与英文广告口号相似的效果。仿拟的翻译需要仔细斟酌,试想,若译文为“并非每辆车在被创造出来都是平等的”,虽然含义一致,但受众便很难联想到《独立宣言》 中的名句,译文便丧失了幽默的效果。

4.双关: 双关是利用多义字词或同音异义字词的修辞格。广告口号为了追求言简意深,频繁使用双关,由于双关建立在源语言字词的特征之上,在词义修辞中翻译难度最大,对译者提出了较大挑战。

例如: 英文:Obey your thirst.

译文: 服从你的渴望。(雪碧)

该广告口号巧妙运用了双关。“thirst”在英文中有 “a feeling of needing to drink”(想喝水)这一基本含义,也有“a strong desire for something”(对某事物的强烈欲求)这一引申含义。该口号让受众由口渴联想至其他人生追求,使其印象深刻。译文沿用了双关,以汉语“渴望”糅合了“thirst”的两个含义“渴”和“强烈愿望”,可谓精妙。

又例如: 英文:We lead. Others copy.

译文: 我们领先,他人仿效。(理光复印机)

该广告口号既点出了复印机的功能“copy”(复印),又以 “copy”的引申义“imitate”(仿效)强调理光复印机被其他复印机仿效,突出其行业领先的地位。由于中文中找不到对应“copy”的双关字词,译文仅点出了“copy”一词在该口号中更重要的含义“imitate”,虽然比起原文在艺术美上折损不小,但强调了重点。可见,在对双关的翻译中,译者至少应译出同形异义词在广告口号中最突出的含义。

三、总结

在英文商业广告口号中恰当地运用词义修辞,可以使受众形成对企业或品牌的积极印象。译者应根据原文修辞的使用情况,结合译入语文化,对译文进行灵活处理。如果原广告口号的修辞运用精妙,译者需要尽可能地在译文中保留原文的修辞,从而最大程度上体现原广告口号的投放效果。

参考文献:

[1]初广志.广告文案写作[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李定坤.汉英辞格对比与翻译[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4.

商业广告中押韵、反复修辞及其翻译 第4篇

一、广告英语的翻译方法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的社会活动。著名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认为:“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由此,广告英语的翻译应以功能对等为原则,翻译出来的广告内容必须符合目标语的接受要求,符合该文化语境中大众的表达习惯和审美心理,尤其要把原文中的“潜台词”或言外之意传达出来;在把其个性表现出来的同时,还要尊重原文的表达及修辞特色,并尽可能采用相同或相似的手段在译文中准确地再现它们。

(一)音译法(Transliteration)

这是广告英语翻译中最常见的一种译法。由于一些广告英语表达的概念在汉语中无对应物和相对的词,所以译者可以采用音译法将其译出。如Coca Cala(可口可乐),Olympus(奥林巴斯),Sony(索尼),Audi(奥迪),Nike(耐克)等。这种将品牌的发音完整地用到译入语中的方法有利于消费者联想起原品牌名,好听、好记且具有异国情调。

(二)直译法(Literal Translation)

所谓直译就是指将原文句子表达的表层意思和深层意思按字面直接翻译成译入语,在译文中既保留原文内容又保留原文形式,包括原文的句式修辞等表现手法。如一则带有西班牙风味的旅游广告:Sea, Sun, Sand, Seclusion and Spain.(海边,阳光,沙滩,幽静);德国西门子广告:We’re Siemens.We can do that.(我们是西门子,我们能办到);可口可乐的广告:Gifts we’d love to give.(这是我们愿意给的礼物等)。由此可见,直译法所传达的信息非常明确并忠实于原文。

(三)意译法(Meaning Implication)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和文化的巨大差异,译者不能局限于字面意思进行翻译,而应取原文内容而舍弃其形式进行翻译。这种译法较为自由、灵活,容许译者有一定的创造性,但应保持原文的基本信息,使翻译的译文从消费者角度看比较地道,可接受性较强,从语言意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如百事可乐广告:Ask for more!(渴望无极限);又如亚洲时报的广告:Asian times, your Asian insider.(亚洲时报,令你亚洲万事通);麦当劳广告:I’m loving it.(我就喜欢)等。虽然以上的翻译与原文不能一一对应,且句子的结构形式更是荡然无存,但原广告词的精髓或深层意思仍然在译文中得以展现。

(四)创译法(Creative Translation)

创译(又称改译)是指再创造。顾名思义,创译法已基本脱离原品牌名的发音及含义,根据产品的具体情况及当地的语言或风俗习惯,创造出一个新的品牌名,故这种译法就被称为创译或改译。如洗发水Rejoice本意是“高兴、喜悦”,被创译为“飘柔”,令人联想到飘逸柔顺的秀发;牙膏Signal字面意思是“信号”,被生产商联合利华公司创译为“洁诺”,含有“承诺使你的牙齿变得更白”之意,使消费者很快接受并喜欢上它。我们再看几例广告句子:Every time a good time.(分分秒秒,欢聚欢笑)———麦当劳的广告;Good to the last drop.(滴滴香浓,意犹未尽)———Maxwell咖啡的广告;Elegance is an attitude.(优雅态度,真我性格)———浪琴表广告等。在以上译文中,它们已基本脱离原文的框架,属于重新创造的一类。这种摆脱原文语言的形式束缚、创造性的翻译是一种“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其译文的质量佳,且译文的意境比原文更深远。

二、广告英语的修辞艺术

广告语言一般具有口语化的倾向,但用词十分讲究。在广告英语中,常运用比喻、拟人、夸张、重复、押韵、对比、双关、借代、排比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格的运用赋予了广告形象、生动、简洁、幽默、醒目等特点,其语言妙趣横生、耐人寻味,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使广告拥有超群绝伦的吸引力、说服力、鼓动力,以诱发消费者兴趣,促成购买。广告英语中修辞格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比喻(Figure of Speech)

比喻是广告英语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一般包括明喻、暗喻和借喻等。明喻是比喻最广泛、最直接的形式,把明喻用于广告语言中,使消费者能够形象地了解所宣传商品的具体性、翔实性,易为大众所接受。如一则服装广告:Light as a breeze, soft as a cloud.(轻如风,柔如云)。把服装比作微风和浮云,那种柔软、舒适、轻而欲飘的感觉令消费者心驰神往,同时,把衣服的质地感和穿着的舒适感都体现出来了,这种寓劝说于诱惑的形象塑造之中的译法,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暗喻是明喻的隐含形式,直接陈述“X是Y”,使读者能了解到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及其所表达出来的形象性。如一则有关口红的广告:The most sensational place to wear satin on your lips.(擦上此口红好似穿上了柔顺光滑、细薄透亮的丝绸一般),把口红喻为satin(缎子),消费者怎能不动心呢?借喻就是不直接说出事物的本来名称,而换用另一个名称或另一个说法。如:Wash the big city out of hair.(洗去头发上大城市的污垢),这是一则洗发液广告,“the big city”(大城市)表示“the dirt of the hair”(头发的污垢)。这里采用了借喻手法,这样“the big city”与“the dir of the hair”构成了鲜明的对比。城市如此之大而尘埃如此之小,表现了该洗发液的去污能力,十分耐人回味。借喻不仅诉诸联想、营造意象,而且能避免重复,协调韵律,使文字具婉曲色彩。

(二)拟人(Personification)

拟人就是将生命和感情移注于对象,使非人的东西具有人的灵性。在广告中拟人就是把事物或商品人格化,使其赋予商品人的生命及思维,从而加强了商品的特性,使广告倍加生动,富有感染力。如:Flowers by Inter flora speak from the heart.(鲜花是发自内心的表达),这是英特福罗拉花店的一则广告,它采用拟人手法,赋予鲜花以生命,使其人格化,突出鲜花代表的甜蜜和温馨。该广告读来委婉动人、深情浓至,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表达使消费者倍感亲切,能够诱发顾客的购买兴趣。

(三)夸张(Hyperbole)

夸张是用夸大的词句来形容事物。广告英语常使用夸张,故意言过其实地渲染铺饰所推销的商品,但又在情理之中,使广告的形象更突出,给人印象深刻。如:Take Toshiba, take the world.(东芝在手,世界在握),这是东芝笔记本电脑广告,它信心十足地说明东芝电脑在市场上的主宰性。

(四)重复(Repetition)

为加深印象、突出主体及展现情感等,广告英语常采用重复修辞格。如众所周知的非常可乐广告:Extraordinary Cola, Extraordinary Choice.(非常可乐,非常选择)。这样的广告语给消费者反复刺激,增强了渲染的效果,加深了消费者的印象,使广告有极强的节奏感,易于传播。

(五)押韵(Rhyming)

押韵原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广告英语也常借用,其运用语言的声音规律使广告读起来抑扬顿挫,流畅回环,朗朗上口,便于吟唱,成为形式与内涵、视觉与听觉的美妙组合。如Past, Present, Future.(从过去到现在,一直到永远),这是一则含有头韵的航空业广告,指出该公司继往开来、再创佳绩的服务宗旨;My goodness!My Guinness!(我的天啊!我的Guinness啤酒),这则啤酒广告从结构上看感叹词goodness与品牌名Guinness排列整齐又相似,且两词头韵与尾韵又相同,既押头韵又押尾韵,使广告的内容和语言的韵律达到完美统一。

(六)对比(Contrast)

对比是利用反义词或相互对照、矛盾的单词来加强句子的印象,产生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们看一则Honda汽车广告:Powerful but compact.(强而有力,短小精悍);还有苹果电脑的广告:Do more, Work less.(做得更多,工作更少)。该广告用反差较大的more和less作对照,道出苹果电脑可帮你做更多的事情,你就不必紧张忙碌了,这种高效率的工作伙伴谁不想拥有呢?

(七)双关(Pun)

双关是一种富于文字情趣的修辞手法。它利用语言文字的同音异义和一词多义的特点,用一个词或者一句话表达一明一暗两层意思。如I’m More Satisfied!(摩尔令我更满意!);Ask for More.(再来一支,还吸摩尔)。这两则摩尔香烟广告巧妙地使用了more一词的双重含义。在英语中,more是副词,为“更加”之意,大写之后变成商品名称,正因为More与more之间有着音同意不同的特性,从而一语双关地表明More牌香烟才是最佳选择。

(八)借代(Metonymy)

借代就是不把要说的事物直接说出,而用另外一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某种事物名称的修辞格。如:Enjoy your glass to the full.(尽情品尝杯中酒),这则广告以酒杯借代杯中酒,劝你斟满酒杯,开怀畅饮。

(九)排比(Parallelism)

排比修辞格是将一连串结构相似、意义相关、语气一致的词句并列使用,排比结构富有节奏感,句式整齐、节奏分明、声调铿锵,有利于强调语势,并且重点突出,激发感情,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试看下面一则推销杂志的广告:It provides youwith beauty.It provides you with joy.It provides you with love.Itprovides you with fun.(它给你带来美,它给你带来欢乐,它给你带来爱,它给你带来乐趣)。这样的广告重章迭句、一唱三叹、余音绕梁、令人怦然心动,欲思一购。

广告英语是语言在特定社会条件下的一种变体,具有与其它语言不同的表现手法,广告英语运用多种修辞手段创造了广告英语这样一种极具特色、独树一帜、异彩纷呈的语言风格,增强了其表现力,丰富了其表现手段,实现了促销的目的。修辞格的运用使广告英语独特的语言形式成了广告英语一个特殊的标志,其语言具有简洁凝练、形象生动、委婉含蓄、诙谐机智、新颖别致、富有情趣、节奏和谐、韵律优美等特点,成为一种商业价值很高的实用文体。广告英语作为一个独特的语言体系已成为一个语言表达的一个重要方面,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研究广告英语的修辞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摘要:广告英语的翻译主要有音译法、直译法、意译法、创译法等, 在广告英语中经常运用各种修辞格, 赋予广告形象生动、简洁幽默、新颖别致、富有韵律和节奏感的语言, 充分展示了修辞格在广告英语语言中特有的魅力。

关键词:广告英语,翻译方法,修辞艺术

参考文献

[1]李克兴.论广告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 2004, (6) .

[2]殷红梅.试论广告英语的修辞艺术[J].英语知识, 2000, (5) .

[3]盛宁明, 杨青.浅论广告英语的词法及修辞特色[J].上海科技翻译, 2004, (3) .

[4]陈其功.广告英语话语基调分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2, (1) .

[5]钟丽君.广告翻译中的直译与意译[J].中山大学学报论坛, 2004, (2) .

商业广告中押韵、反复修辞及其翻译 第5篇

关键词:广告修辞;广告翻译;功能对等理论

一、引言

广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广告运用一系列异乎寻常的符号、高于生活的影像来制造一种修辞幻象,以吸引受众的目光,激发其购买欲望,最終促成购买行为。在现代广告中,运用修辞对广告语进行创意非常普遍,它的好处在于:一方面能准确无误地传达商品的特点,实现广告的信息功能;另一方面,运用修辞吸引受众的注意力,进而给受众以启示和联想,激起受众强烈的购买欲望,产生预期的广告效应。本文通过比较英汉广告语言在修辞上存在的相似点,以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提出广告修辞翻译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具体方法。

二、英汉广告的修辞表达

张春柏说过,“古今中外,人类文化诸多方面是彼此相通的,具有共同的范畴,即‘共核’”。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共核”使得基于各自语言文化内涵而衍生的修辞手法有许多不谋而合的现象。正是人类认知方式存在的这种共通性,基于英汉各自文化内涵衍生的广告词,在修辞手法上却有着许多明显的共同之处。

比喻是英汉广告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修辞手法之一。例如:“Light as a breeze,soft as a cloud.”这则英文广告将某品牌衣服“柔、轻、软”的特性展现地淋漓尽致,捕捉住了消费者对面料——衣物最重要品质之一的追求。而中文广告当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德芙巧克力的广告词“牛奶香浓,丝般感受”,将巧克力比作如丝般的绸缎,这使人马上联想到一种意境:绸缎光亮、柔滑、轻软、丝薄。那么很显然,如果将这种巧克力融入口中,会产生绸缎般诱人的效果。一语道出了此品牌巧克力的美妙口感。此外,广告修辞中的拟人(Personification)是将所宣传的商品或服务人格化,赋予它们以人的言行和情感,继而增添了商品的人情味,使商品进一步贴近了消费者。因而使用也非常广泛。例如:“Unlike me,My Rolex never need a rest.”这是一则经典的劳力士手表的广告。通过对此品牌手表的人格化,加深了人们对其可靠性这一高品质的认识,同时也增强了语言的幽默感,让人们会心一笑后,更易记住此商品。中文广告“他们已经在地窖里睡了多年,”将陈酿的“朗姆酒”比成沉睡在地窖里多年的有生命的物体,使酒具有了生命气息。拟人和比喻修辞手法的同时运用既彰显了酒的醇香品质,又很具有人情味,颇能勾起人们的购买欲望。除了比喻和拟人这两种常见的中英广告修辞手法之外,其他诸如夸张、双关、反复、对偶等修辞手法也常见于各种英汉广告词之中。

三、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英汉广告中修辞表达的翻译

功能对等理论是由著名的美国翻译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提出的。根据Nida的理论,翻译是用一种“最贴切的自然对等语”对原文信息的再现。他同时指出成功的翻译是要使“译文文本的读者基本上能以原文读者理解和欣赏原文的方式来理解和欣赏译文文本”。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广告语言在翻译时应注意使译文与原文有相似的信息传递功能和移情感召功能。要成功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深入了解广告原文中词法、句法及修辞等特点,在译文中尽可能采用相同或相似的修辞手段,以期唤起译文读者与原文读者相似的情感体验。在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广告中修辞表达的翻译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直译法。即在译文中同时保留原文内容和形式,并且保留原文的语言特色,该方法适合于一些原文意义较明确,句法结构较简单、完整的广告。例如:“More choice more smile in McDonald.”中文译文是:“更多欢乐更多选择,尽在麦当劳。”直译法翻译不仅保留了内容的一致性,还突出体现了原文由于头韵修辞手法的运用所带来的节奏感。整则广告风格明快,对消费者很具有吸引力。

2.意译法。由于中英语言的差异性,为了避免牵强感,适当地就字面意思进行灵活的变动,但仍保留原文信息。意译法用在此处更为合适。例如:“Try our sweet corn. You’ll smile from ear to ear.”这则玉米广告的译文为:“请尝甜玉米,包您岁岁开怀。”意译的绝妙之处在于短语“from ear to ear”翻译的一语三关。首先,它是英语中的固定习语,表示开怀大笑的意思。其次,“ear”一词除了有“耳朵”之意,还指衡量玉米地尺度的单位。最后,也是最精彩的一点,就是译文利用“ear”和“year”为谐音词的关系,译文中用“岁岁”代替“穗穗”既取得了近似效果,又增强了幽默和感染力。

3.创译法。顾名思义即是冲破原文形式的束缚,译文是根据原文进行的二次创作,有时甚至比原文更具魅力。如某则英文咖啡广告:“Good to the last drop!”中文译文为:“滴滴香浓,意犹未尽!”此则广告翻译是创译法的一个很典型的例子。英文广告略显平实简单,这也与咖啡是欧美人生活中日常饮品的情况比较符合。然而中文的广告表达非常有色彩,运用了汉语独有的四字成语略显夸张的表述,引人入胜,充分调动消费者的感官,这对于吸引不常饮用咖啡的中国老百姓则十分有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广告中修辞表达的翻译原则应是在基本保持原文内容的基础上,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以达到功能对等的等效原则,使原文和译文的读者有着相似的情感体验,进而体现广告的价值。

参考文献:

[1]Nida,E.Language and Culture,Contexts in 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1.

商业广告中押韵、反复修辞及其翻译 第6篇

1 反复的定义及特征

一般而言, 说话、写文章时, 要尽可能避免重复。无谓的重复难免会让人觉得啰嗦、累赘、单调、平淡。实际上, 为了达到某一种表达效果, 人们有时故意为之来增加表现力和感染力, 从而使读者或听众对反复出现的信息有很深的印象。修辞学上, 把这种表现手法叫“反复 (repetition) ”。

国内关于英语修辞的教材、专著中对反复的分类大多限于字、词、结构的重复。如李定坤 (1994) 的《汉英辞格对比与翻译》、冯翠华 (1995) 的《英语修辞大全》、谢祖钧 (2002) 的《新编英语修辞》、等。黎昌抱 (2005) 在其《英语反复修辞探索》一书中, 综合了国内学者的观点, 参考C.Ruse和M.Hopton的The Cassell Dictionary of Literary and Language Terms中“反复”的定义“the use of the same word, phrase, speech sound etc.in a poem, speech, etc.”, 结合国外Gideon Burton教授制作的网页Figures of Repetition, 把“反复”分为字母语音上的反复、词语反复、语义结构反复三大类, 大类下面有小辞格, 该书中提及44个小辞格。反复作为一种常见的修辞, 不仅常见于诗歌、演说中, 而且常用于散文、小说、戏剧及人们日常的言语中 (黎昌抱, 2005:2) 。

2 散文体童话《柳林风声》中的反复修辞

在童话叙述中, 为把某些重要形象、重要特征等突现出来, 引起儿童注意, 强化其感知效果, 以达到童话叙述者预期的目的, 这就需要用反复 (占梅英, 1999) 。格雷厄姆在《柳林风声》这部散文体童话中大量使用反复修辞, 使读者感觉到或节奏明快, 或情感充沛, 再或悦耳动听, 让人如身临其境、回味无穷。本文采用上述分类, 把《柳林风声》中的反复按语音、词语、结构三个方面来分析。格雷厄姆虽然没有用到44个反复辞格, 但也足够丰富多彩, 如语音的反复包括头韵 (Alliteration) , 词语的反复包括连续反复 (Immediate Repetition) 、间隔反复 (Intermittent Repetition) , 间隔反复又有很多形式变化, 包括首语反复 (Anaphora) 、尾语反复 (Epiphora) 、首尾反复 (Symploce) 、尾首反复 (Anadiplosis) 、连词叠用 (Polysyndeton) 等, 结构反复包括排比 (Parallelism) 等。

2.1 语音反复之头韵音乐美

1) So he scraped and scratched and scrabbled and scrooged and then he scrooged again and scrabbled and scratched and scraped, working busily with his little paws and muttering to himself, “Up we go!Up we go!” (Grahame, 1993:12;下文对本书的引用只标注页码。)

2) “...Sixpence for the privilege of passing by the private road!” (12)

3) ...and the engine rushed and roared and rattled... (121)

4) What a squealing and a squeaking and a screeching filled the air! (181)

以上四个例句通过使用相同的词语开头发音, 为文章增加了强烈的视听效果。句1连用八个以辅音连缀[sk], 把春天气息召唤下鼹鼠又掏又挠又扒又挤, 迫不及待要从地下爬上来的画面生动地呈现出来, 而且读者好像能听到鼹鼠的小爪子跟土地的摩擦声。句2是鼹鼠终于来到地面, 却碰到老兔子要买路钱, 作者用了四个[p], 这是爆破音, 双唇紧闭, 气流突然冲出形成该音。读起来似乎看到老兔子喷着唾沫星子要钱的样子, 难看且凶狠。句3蟾蜍逃跑的火车上, 火车rushed and roared and rattled, 三个以[r]开头的动词叠用, 把火车轰隆隆狂吼着往前直冲的画面呈现得很生动。句4三个[sk], 听起来有些刺耳, 蟾蜍家被很多黄鼠狼占领, 宴会厅里充满尖叫、吱喳、嚎啕。

5) Never in his life had he seen a river before—this sleek, sinuous, full-bodied animal, chasing and chuckling, gripping things with a gurgle and leaving them with a laugh, to fling itself on fresh playmates that shook themselves free, and were caught and held again. (13)

6) His hearty accents faltered and fell away. (85)

7) Leaving the main stream, they now passed into what seemed at first sight like a little land-locked lake. (18)

8) ...the ground seems all hilly and humpy and hummocky. (48)

上面四个例句都有增强节奏的效果。句5和句6动态画面感强。句5用chase, chuckle;grip, gurgle;leave, laugh三对分别以ch, g, l开头的声音偷笑着追赶, 咯咯笑着抓住, 哈哈大笑着放开, 把一条河一路奔流到海的欢乐场面描写得非常形象。句6中有两个f开头的词, faltered和fell away, 蟾蜍本来要热情邀请老朋友, 话说了半截, 当他发现他的朋友脸色不对, 他开始结结巴巴, 说不下去了。句7和句8静态素描。句7是湖, 陆地环抱的小湖, 四个l开头的音, 听起来可爱。句8是地面, 三个h开头的词读起来一气呵成, 地面凹凸不平, 连绵不断的小山包、小丘岗的画面呈现在眼前。

2.2 词语反复中的变化美

2.2.1 连续反复

连续反复, 英语叫immediate repetition, 也叫Gemination, 是指连续几次重复某一词、短语、句子等。繁复多样的情感变化需要适当的渠道和方式加以宣泄, 而Gemination可以称得上是最好的宣泄方式 (黎昌抱, 2005:120) 。例如:

9) “PLEASE stop, Ratty!”pleaded the poor Mole, in anguish of heart.‘You don’t understand!It’s my home, my old home!I’ve just come across the smell of it, and it’s close by here, really quite close.And I must go to it, I must, I must!Oh, come back, Ratty!Please, please come back!” (71)

“停一停吧, 求求你啦, 鼠儿!”可怜的鼹鼠苦苦哀求, 他的心在作痛。“你不明白!这是我的家, 我的老家!我刚刚闻到了它的气味, 它就近在眼前, 近极了。我一定得回去, 一定, 一定!回来吧, 鼠儿, 求求你, 求求你啦!” (杨静远译)

这是鼹鼠自从春天冲出地面, 离开家园很长时间后第一次, 在一个快要下雪的冬天从獾家里回河鼠的地方时, 他突然嗅到了家园的味道、家园的气息, 他特别想停下来去看看久别的家, 而河鼠并不知情, 因为担心下雪快步走着, 并没有注意到鼹鼠情绪的变化。于是鼹鼠叠用“I must, I must!”及“Please, please”请求河鼠停下来, 把他必须回家的心情表达得如此强烈。

10) “O, how clever I am!How clever, how clever, how very clev...” (158)

“我多聪明, 多聪明, 多聪明”, how clever的连续使用把蟾蜍爱吹牛、自负的性格表露无遗。

2.2.2 间隔反复

间隔反复跟连续反复不同, 指两个及以上的相同词语不连续出现, 中间被隔开了。

11) “Nice?It’s the only thing, ”said the Water Rat solemnly, as he leant forward for his stroke.“Believe me, my young friend, there isnothing—absolute nothing—half so much worth doing as simply messingabout in boats.Simply messing, ”he went on dreamily:“messing—about—in—boats;messing---” (15)

12) “I see it all now!What a pig I have been!A pig—that’s me!Just a pig—a plain pig!” (73)

句11, 河鼠认为漫无目的地划着船在河上游逛是天下最美好的事儿了。两次重复nothing, 四次重复messing, 这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美事, 没有什么能比得上, 河鼠陶醉其中。句12当河鼠终于明白鼹鼠思家之情后开始责备自己, 用了四个pig (猪) 骂自己太傻。

上面这两句是间隔反复的一种表现形式。实际上, 间隔反复的变化很多, 绚丽多彩、纷繁多样, 比较常用都可以在这部童话中找出。

2.2.2. 1 首语反复

13) “You villains!”he shouted, shaking both fists, “You scoundrels, you highwaymen, you—you—roadhogs!—I’ll have the law of you!?I’ll report you!?I’ll take you through all the Courts!” (34)

在河鼠、鼹鼠及蟾蜍赶着小马车行走在大马路上时, 一辆呼啸而过的汽车把他们弄到了路边的沟渠里, 蟾蜍十分生气, 恼羞成怒, 喊道“你们这帮恶棍!你们这帮坏蛋, 你们这帮强盗, 你们——你们——你们这帮路匪!——我要告你们!我要把你们送上法庭!”四个you和三个I’ll, 都出现在句首, 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蟾蜍的情绪。

14) “Well, then, ”went on the Badger, “we—that is, you and me and our friend the Mole here—we’ll take Toad seriously in hand.We’ll stand no nonsense whatever.We’ll bring him back to reason, by force if need be.We’ll MAKE him be a sensible Toad.We’ll—you’re asleep, Rat!” (57)

句首We’ll重复四次, 这一段读起来有气势, 獾来和河鼠、鼹鼠商量管管蟾蜍, 让他不要再惹事儿。反复的使用帮助我们理解年长的獾觉得作为蟾蜍父亲老朋友有义务, 也下决心要让蟾蜍改邪归正。

15) Then such escapes, such disguises, such subterfuges, and all so cleverly planned and carried out! (161)

三个such修饰三个不同名词, 逃跑、伪装、计谋, 如此这般, 全是我蟾蜍一手巧妙地设计出来又付诸实施的!蟾蜍得意洋洋的样子很是清晰。

16) Here’s-a-sword-for-the-Rat, here’s-a-sword-for-theMole, here’s-a-sword-for-the-Toad, here’s-a-sword-for-theBadger!Here’s-a-pistol-for-the-Rat, here’s-a-pistol-for-theMole, here’s-a-pistol-for-the-Toad, here’s-a-pistol-for-theBadger!’And so on, in a regular, rhythmical way, while the four little heaps gradually grew and grew. (174)

这把剑给河鼠, 这把给鼹鼠, 这把给蟾蜍, 这把给獾!这支手枪给河鼠, 这支给鼹鼠, 这支给蟾蜍, 这支给獾!看起来, 听起来都很枯燥的活儿, 河鼠边干边说, 反复用着一种句型, 不但不让人烦, 倒觉得河鼠不怕麻烦, 乐此不疲的场面渲染到了极致。

2.2.2. 2 尾语反复

17) I’ve only broken out of the strongest prison in England, that’s all!And captured a railway train and escaped on it, that’s all!And disguised myself and gone about the country humbugging everybody, that’s all! (169)

三次放在句尾的“仅此而已 (that’s all) ”的反复使用, 把三个层层推进的事件, 按发生的时间顺序排列, 所有事情诸如逃出监狱、搭上火车、乔装打扮、骗过大家在蟾蜍眼里都不算什么。

18) “I should like to say one word about our kind host, Mr.Toad.We all know Toad!”— (great laughter) —“good Toad, modest Toad, honest Toad!” (shrieks of merriment) . (181)

占领了蟾蜍家的黄鼠狼们讽刺挖苦蟾蜍, 善良的蟾蜍、谦虚的蟾蜍、诚实的蟾蜍, 边说边哄笑。

19) He ran up against things, he fell over things and into things, he darted under things and dodged round things. (44)

鼹鼠独自走在森林中, 天色渐暗、夜幕降临, 他心中充满了恐惧, 他感觉到好像什么在追他, 他越发害怕, 连用五个things, 他忽而撞上什么东西, 忽而摔倒在什么东西上, 忽而落到什么东西里, 忽而从什么东西下面窜过, 忽而又绕过什么东西。恐惧的心理状态描写得生动极了。

2.2.2. 3 首尾反复

20) But supposing a fire breaks out—where’s Toad?Supposing tiles are blown off, or walls sink or crack, or windows get broken—where’s Toad?Supposing the rooms are draughty—I hate a draught myself—where’s Toad? (62)

每一句都以supposing开始, 以where’s Toad?结束, 万一起了火、屋瓦给大风刮掉了、屋里灌冷风——蟾蜍的房子、家园就不够好了, 三个首尾相同的句子, 獾结构严密地表达对家园概念的理解。

2.2.2. 4 尾首反复

21) The barge-horse was not capable of any very sustained effort, and its gallop soonsubsided into a trot, and its trot into an easy walk; (149)

22) …gradually, as seeds grew to saplings, and saplings to forest trees, and bramble and fern came creeping in to help. (64)

句22前一部分以trot结束, 后一部分以trot开始, 描述马由奔驰降为小跑, 小跑又降为缓行的过程;句23一样, 种子长成树苗, 树苗长成大树, 描述树的生长过程。

2.2.2. 5 连词叠用

23) She tripped away, and presently returned with a fresh trayful;and Toad, pitching into the toast with avidity, his spirits quite restored to their usual level, told her about the boathouse, and the fish-pond, and the old walled kitchen-garden;and about the pigstyes, and the stables, and the pigeon-house, and the hen-house;and about the dairy, and the wash-house, and the china-cupboards, and the linen-presses (she liked that bit especially) ;and about the banqueting-hall, and the fun they had there when the other animals were gathered round the table Toad was at his best, singing songs, telling stories, carrying on generally. (112)

一口气十五个连词and的使用, 一气呵成, 酣畅淋漓。蟾蜍在女孩的关心下, 终于从刚进监狱时不吃不喝、精神萎靡到闻着食物的香味, 精神恢复, 话匣子打开了。一口气十五个and, 他跟她讲他的船舱、鱼塘、围墙里的菜园;讲他的猪圈、马厩、鸽房、鸡舍;讲他的牛奶棚、洗衣房、瓷器柜、熨衣板;讲他的宴会厅, 他怎样招待别的动物围坐餐桌旁, 而他蟾蜍如何意气风发, 神采飞扬。又唱歌, 又讲故事。这种连词叠用, 极具感染力。

2.3 结构反复之排比工整美

24) Hither and thither through the meadows he rambled busily, along the hedgerows, across the copses, finding everywhere birds building, flowers budding, leaves thrusting—everything happy, and progressive, and occupied. (12)

句中用了三个排比, 第一处是两个介词短语along the hedgerows, across the copses, 第二处是三个宾语名词和分词宾补的结构, 第三处三个形容词连用。节奏感强, 朗朗上口。鼹鼠跑过一片又一片的草坪, 沿着矮树篱, 穿过灌木丛。发现处处鸟儿做窝筑巢, 花儿含苞待放, 叶儿挤挤攘攘——万物都显得快乐而忙碌。好一幅春天美画卷。

25) I am, unfortunately, thrown into a canal by a woman fat of body and very evil-minded.What of it?I swim ashore, I seize her horse, I ride off in triumph, and I sell the horse for a whole pocketful of money and an excellent breakfast!Ho, ho!I am The Toad, the handsome, the popular, the successful Toad! (153)

蟾蜍经过一路艰辛终于成功地逃出监狱, 来到安全又离家很近的地方。他开始骄傲得意地自言自语。先用了四个短句“我游上了岸, 夺了她的马, 骑走了。我把马卖了换来满满一口袋银钱, 还美美地吃了一顿早饭!”接着三个形容词夸自己, 英俊潇洒的、招人喜欢的、战无不胜的蟾蜍。增强了语势, 蟾蜍的性格生动地得以呈现。

26) What seas lay beyond, green, leaping, and crested!What sun-bathed coasts, along which the white villas glittered against the olive woods!What quiet harbours, thronged with gallant shipping bound for purple islands of wine and spice, islands set low in languorous waters! (130)

碧波荡漾、白浪翻滚的海洋, 沐浴在阳光下的沙滩, 宁静的港湾。三个感叹句的平行出现, 更让人感觉到景色美不胜收。

3 综合运用

作者格雷厄姆把反复运用得极为娴熟, 有不少段落集中多种反复手法。如:

26) The guard waved his welcome flag, the engine-driver whistled in cheerful response, and the train moved out of the station.As the speed increased, and the Toad could see on either side of him real fields, and trees, and hedges, and cows, and horses, all flying past him, and as he thought how every minute was bringing him nearer to Toad Hall, and sympathetic friends, and money to chink in his pocket, and a soft bed to sleep in, and good things to eat, and praise and admiration at the recital of his adventures and his surpassing cleverness, he began to skip up and down and shout and sing snatches of song, to the great astonishment of the engine-driver, who had come across washerwomen before, at long intervals, but never one at all like this. (119)

这段开头运用三项式排比, 然后十二个连词and叠用, 接下来五个以s开始的词的头韵。把蟾蜍逃出监牢终于坐上火车, 就要获得自由的高兴和兴奋的场面描写得非常生动。

4 结束语

《柳林风声》这部童话中的反复修辞的使用真可谓五彩缤纷, 异彩纷呈, 俯拾皆是。反复修辞以不同形式出现, 语音、词语及结构的反复都可以增加节奏感的基础上, 语音上头韵主要增加视听效果;词语反复更多渲染气氛、烘托情感;结构反复的排比增加气势。童话中反复的使用增加美感的同时也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参考文献

[1]Grahame K.The Wind in the Willows[M].Ware:WordsworthEditions Limited, 1993.

[2]舒伟.论《柳林风声》作者的人生感悟与童话叙事的关联[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 (1) :91-95.

[3]李定坤.汉英辞格对比与翻译[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冯翠华.英语修辞大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5.

[5]谢祖钧.新编英语修辞[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 2002.

[6]黎昌抱.英语反复修辞探索[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7]占梅英.试论反复修辞在童话创作中的运用[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9 (4) :98-102.

商业广告中押韵、反复修辞及其翻译 第7篇

关键词:《红楼梦》;诗歌翻译;修辞;“三美”;得失

中图分类号:I207.4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04-03

一、前言

作为中国著名古典小说之一,《红楼梦》[1]对中国文学史影响非同凡响。自19世纪以来,已经有多种英译本陆续问世,这些译本为跨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英文全译本中,最重要的莫过于英国汉学家卫· 霍克思( David Hawkes) 和约翰· 敏福德( John Minford) 的合译本(下文中简称霍译)The Story of the Stone[2]和杨宪益、戴乃迭的英文全译本(下文中简称杨译)A Dream of Red Mansions。[3]《红楼梦》虽属小说体裁,但作者曹雪芹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的诗词曲赋,它们构成了《红楼梦》艺术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最纯粹最唯美的一种文学体裁,其结构紧凑,语言凝练,用字含蓄委婉,读来琅琅上口,并且表达诗人的思想和情趣,创造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享受,即意蕴、声韵、形式三美的统一,因此,谈到诗歌翻译自然要想到著名翻译家许渊冲提出的“三美”理论。对《红楼梦》的研究浩如烟海,但从“三美”理论对两个英文版诗歌翻译特色的比较尚不多见。本文基于许渊冲“三美”翻译理论分析《红楼梦》中景、物诗的修辞翻译,对杨宪益、戴乃迭与大卫· 霍克思和约翰· 敏福德的两个译本进行对比,探究其从音、形、义、意境等方面如何再现原著诗词所呈现的修辞美和意境美。

二、“三美”论

许渊冲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及翻译理论家,被誉为“国内外将中文诗词翻译为英法韵文的唯一译者”。[4](许渊冲,2003)。他在翻译理论方面有颇多造诣,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践指导价值的翻译理论,“三美”论便是其中之一,是许渊冲最早在“毛主席诗词译文研究” 一文中提出来的。他引用外国某作家的话说“Prose is words in the best order; poetry is the best words in the best order.”进而觉得“绝妙好词就是具备意美、音美、形美的文字”(许渊冲,1984)。许渊冲在其译著《汉英对照唐诗三百首》一书序言中也说道:“我把中国派的文学翻译理论总结成十个字‘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并进一步解释道:“所谓‘美’,指意美,音美,形美。”他的三美原则是把鲁迅在《自文字至文章》一文中所说的对写文章要“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应用到文学翻译上。他指出“三美论”(意美、音美、形美)是译诗的本体论。三美之中,最重意美,音美次之,最后是形美,也就是说翻译是美的创造,所以神似胜于形似,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努力做到三美齐备[5](许渊冲,1984)。中国诗词非常讲究“言不尽意”的“弦外之音”,重含蓄,字少意多。汉语诗词英译时要特别注意传达原诗的这种意象美。从音韵上讲,就是译诗也应具有英诗的节奏美和押韵美。英译时,可考虑用头韵或尾韵译之,使富于韵律美的原诗,在译诗中也能保存其歌咏性和音乐性;从形式上讲,是与原文句式特点,层次结构的对应。译文不仅要在形式和意义上忠实于原文,更要让读者有美的享受,达到意美,音美和形美的统一。

三、《红楼梦》中诗歌的“三美”

到底以什么标准、按什么原则对诗词翻译做出评判,方能更准确,更合理?我们认为“三美”论可以在《红楼梦》诗词的翻译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中西语言和文化差异,要在译文中把诗歌的三美完完全全表现出来,对于译者来说是件难事,在此,我们以《红楼梦》中景、物诗的修辞翻译,对霍译和杨译本进行对比,探究其从音、形、义、意境等方面如何再现原著诗词所呈现的修辞美和意境美。从“三美”的视角进行透视与分析,希望以理论验其成果,以微见著,验证“三美论”对《红楼梦》诗词翻译的价值及意义。

1.意美。

意境美是诗歌美的最高境界,是音韵美和形式美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对于诗歌的 “意美”,许渊冲认为:“传达了原诗意美而没有传达音美和形美的翻译,虽然不是译得好的诗,还不失为译得好的散文;如果只有音美和形美而没有意美,那就根本算不上是好翻译了。”[5](许渊冲,1984)。“意美”是“三美”标准中的关键。首要条件是译者要对原诗有较为深切的理解。在这方面,如果译者对诗中的用词理解不透,或缺乏相关背景知识,那就会常常出现错译、误译,从而使读者无法真正理解诗人的措辞用意以及字里行间透露的丰富情感。下面以海棠诗一首为例,从隐喻的翻译重点探讨两个译本对“意美”的再现程度: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咏白海棠》,《红楼梦》第七十回)

The carmine hue their summer sisters wore

These snowy autumn blossoms envy not.(霍译)

Immaculate its shadow on autumn steps,

Pure as snow and ice its spirit by dew stone. (杨译)

这两句用的是倒装句式,正常的语序应该是洗出胭脂秋阶影,招来冰雪露砌魂。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表现白海棠在秋阶、露砌之上尽显自己高洁的身影和灵魂。

此联有四个意象,“胭脂”,“冰雪”,“秋阶”,“露砌”。霍译省译了“秋阶影”和“露砌魂”。他的重点在花,夏日海棠(summer sisters)与秋日海棠(autumn blossoms),通过二者颜色对比,carmine(胭脂色)与snowy(冰雪般),更加突出秋海棠的朴素淡雅,高洁自爱的品性。宝钗含蓄表达了自己的与秋海棠一般的品性。并且原诗动词为“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霍把动词译为“wore” 和 “envy”,同样保留拟人手法,也表达了秋海棠珍重自爱不愿嫉妒他人的形象,译出了宝钗的目的所在。但霍译解读仅止于此,殊不知这咏花之句却隐喻着宝钗的结局。

杨译完整保留了原诗的意象,写出了白海棠在秋天的台阶上留下了洁净的影子,带露的石砌旁招来了如冰雪般纯净的灵魂。霍译通过颜色对比突出白海棠的高洁,杨译以影写花,以冰与雪写魂,写出了白海棠的冰清玉洁。秋阶与露砌本是带有凄清之意的意象,以此来衬托海棠花,不止写了纯净无暇的海棠,也写出了孤芳自赏的海棠。借花喻人,于花则是如冰雪般洁净;于人却是孤芳自赏,喻凄冷孤寂之处境,暗喻了薛宝钗最终寡居的命运。这两句隐喻的意境传达上,杨译处理得更好。

在形式上,杨译霍译都是遵从原诗的行数,译为两句,字数相近,整齐有美感。原句采用倒装句式,杨译保留其手法,采用adj+n+prep+n,格式上下对应。霍译格式为n+v,有紧凑感,读起来上口,并且以“not”结尾,表意外与上句押元韵,很是巧妙。

从音韵上讲,霍译两句开头押头韵,“the”和“these”;并且“summer”,“sister”在句内押头韵,较为齐整,有节奏感。而杨译的处理方式是在两句押辅音韵/s/,“shadow”,“steps”,“snow”,“spirit”,“stone”,结尾处“steps”与“stone”构成视韵,以“s”开头,读起来绵延悠长,舒缓缱倦,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2.音美。

许渊冲先生谈到音美时说:“要在传达原文意美的前提下, 尽可能传达原文的音美。”[5](许渊冲,1984 );“不同之语言有不同之音律。”[6](吕叔湘,1988)。诗歌翻译的“音美“主要表现为音律美,即音韵美,此外还有节奏美等。展现“音美”就是最大可能地传达原文的音韵、节奏。原文用韵脚,译文也尽量用韵;原文有平仄,译文就用轻重音来补偿。当然,这些重现、替代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是灵活多变的,不是僵硬滞涩的。许渊冲很讲求押韵和句数,认为在翻译中除了要传达诗歌的意境美之外,还力求使译文具有严格的韵律和句数,使译文也拥有原文严谨的结构和美感。以两个译本在诗歌叠词英译中主要对“音美”的彰显为例:

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秋窗风雨夕》,《红楼梦》第四十五回)

All night the pelting rain and soughing wind

Accompany her tears for one now gone. (杨译)

杨译用了两组拟声词“pelting”和“soughing”分别对应“脉脉”和“飕飕”。“pelting”不仅表现雨连绵不断的降落,还突出了雨的急降,猛落,写出人物绵绵无尽的痛楚,且痛楚之深广和巨大。“飕飕”也是象声词,既形容风迅速通过,又有一种萧飒﹑衰败之貌。 “soughing”是飒飒响动的声音,表现了风来的不仅疾速,也吹动树木枝叶一齐发出声音,加重了肃杀、凄苦的气氛。总之“pelting”和“soughing”描绘出一整夜霏雨连绵,风声尖利,犹如青灯前伴着离人一起哭泣的画面;同时“pelting”和“soughing”押韵/ing/,加上拟声词本身独具的节奏性,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原文的音韵美。另外“pelting”和“soughing”都是现在分词,词性相对,在句中都做形容词分别与名词搭配,极具有形态美。杨译在这组叠词的翻译上,达到了三美的统一。

空挂纤纤缕,徒垂络络丝。(《南柯子》,《红楼梦》第七十回)

Once in the air you start

The creatures of the wind,the breezes’sport. (霍译)

In vain the willow trails long slender branches

Hanging strands of silk are they. (杨译)

原句是典型的对偶句,意美,音美,形美皆具。“空挂”对“徒垂”,“纤纤缕”对“络络丝”,各组意义相近,词性相同,对仗工整。“纤纤缕”、“络络丝”喻柳条虽然如缕如丝,却难系住柳絮,因而有“空挂”、“徒垂”。

从形式结构上看,霍译将两句合为了一句,将相对的两个词合为了一个词,显然失去了原诗的对仗美;在音韵上,内韵“creatures”和“breezes”压/i:/韵,“start”与“sport”既押头韵,又押尾韵,产生了一定的音乐美,但由于上下两个句子字数不等,整体读来仍欠节奏感,音乐性不强。在这一点上,霍译的形式影响了音美。再从意象上看,霍译用“creatures ”代柳条,不能展现出原文中如缕如丝的细长柳叶,因此由于霍译在意象上的把握偏失,原文体现的意美自然就失去了。

杨译上下两句字数也不完全对等,但和霍译相比,更加平衡,在形式上比较接近原文。在叠词的翻译上,“纤纤缕”译为“long slender branches”,两个形容词很好的表现柳条的细长柔美;“络络丝”译为“strands of silk”表现出丝丝缕缕的柳条如丝绸般柔顺,视觉美感跃然纸上。在音韵上,杨译抑扬明显,读来顺口,较有节调,另外“slender”、“strands”、“silk”以/s/音押头韵,从而与原词在音韵美上达到了对等的效果。

3.形美。

许渊冲先生向来注重保持诗歌翻译中的“形美”,尽管他把“形美”列在“三美”中的第三位。但根据前面所提及的许渊冲先生对“三美”的关系阐述中,形美虽列于后,却也是烘托诗歌关键——意美的必要条件。他给形美下的定义就是: 要尽可能保持原诗的形式(如长短、对仗等)[5](许渊冲,1984 )。“形”主要是针对诗歌的体裁而言,红楼梦中古典诗词的长短、对仗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英译时“形美”的保留显得些微棘手。因此,在翻译中应尽量做到保持译诗的行数与原诗的行数一致,恰当分节以保持原诗的大致形式。下面以大观园题诗一首为例,从对偶修辞重点探究“形美”在诗歌英译中的体现程度:

名园筑何处,

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

添来气象新。

香融金谷酒,

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

宫车过往频。(《世外仙源》,《红楼梦》第十八回)

To fairy haunts far from the world’s annoy

A royal visit brings a double joy.

A thousand borrowed beauties here combined

In this new setting new enchantment find.

Its odors sweet a poet’s wine enrich;

Its flowers a queenly visitor bewitch.

May she and we this favor hope to gain:

That oft-times she may pass this way again! (霍译)

Who knows where this illustrious garden lies?

Far from the dusty world this paradise.

Here streams and mountains lend their fair delight

Enhanced by many a novel scene and sight.

Scents heady as the wine from Golden Dell

Bind all in these jade halls with flowery spell;

Blessed by Imperial favor, we would fain

Welcome the royal visitant again. (杨译)

诗词讲究平仄,译成英语可以考虑用抑扬格和扬抑格,也可以用抑抑扬格和扬抑抑格;中国诗主要是七律和五律,七律译成英语可以考虑用亚历山大体,也就是指每行十二个音节的抑扬格诗句,五律可以考虑用英雄提,也就指每行十个音节的抑扬格诗句。[5](许渊冲,1984)。原文是一首五言律诗,霍译基本采用五步抑扬格的格律来翻译原诗,与许渊冲的阐述相合。“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两句对偶尤为漂亮,而且互相衬托,互相补充。在翻译时,两个译本运用不同的结构来对原著接近解读,杨译采用意译,放弃了原文的格式,而霍译大体采用原著原有的格式,“Its odors sweet a poet’s wine enrich; Its flowers a queenly visitor bewitch”,译句也有互相补充的意味,将原文的意境表现的很完整,也很完美。两句译文均为十个音节,音步大体为抑扬格,而且霍译为了增添译文的音乐性,全诗是两句一押韵,韵律为:aa bb cc dd,在这两句中,“bewitch”和“enrich”押尾韵,且/w/音与/r/音相对,且在句中“odors”与“flowers”也尾韵,“wine”与“visitor”中开头辅音/w/与 /v/ 相似,使得译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且霍译的译文只有六、七个单词,十个音步,短小精炼,与原文五言律诗形似,两句相对,重复“its”,“flower”与 “odor”相对,“visitor”与“wine”相对,“bewitch”与 “enrich”相对,大体再现了原文的对偶结构,达到了形似,甚至形美。但杨译将原诗译为:“Scents heady as the wine from Golden Dell;Bind all in these jade halls with flowery spell”。根据英诗的格律来判断,两句译诗只是在结尾用“Dell” 和“spell”压尾韵,并没有按照传统的英雄体或者亚历山大体,相比于霍译的版本,杨译的版本在形美与音美上稍微逊色一筹。

另一方面,在这两句当中,两个动词尤其传神,一个“融”,一个“媚”,描绘出一幅花红印面,香气满堂,诗词歌赋同赏之景。而对这两个动词的处理上,两个译者也不尽相同,霍译依照原著的格式,采用了两个动词 “enrich” 和 “bewitch” 。在这里,具体指香气丰富了金谷酒中,使得喝酒的诗人所作诗歌更加优美。“enrich” 将原文的“融”字所表达的意境淋漓尽致的展现了出来,而 “bewitch” 这一个字的表意较原文稍有差池,原文想表达花印人面红之意,而霍译笔下显现的景致更是花美醉人之意。而杨译的版本并未将两个动词明显译出,而是将动词转化成形容词等其他词性或短语来表达。因而,在意美的传达上,杨译较霍译稍微逊色一些。

比较而言,杨译更加忠实原文,在意美的再现上做得更好;而霍译追求诗歌的格律、音韵、节奏的美感等,因此在音美和形美的再现上要更突出。根据许渊冲“三美”原则,可以总结出“意美”为先,然后是“音美”,而最后是“形美”。这三个因素在诗歌翻译中是至关重要的,形成了互补,相互依存的综合性实体。然而无论是哪一部分,在英译中都是建立在对原文深刻正确理解基础之上的。仔细分析了以“三美”理论为原则翻译的诗歌,表明在诗歌翻译中“三美”原则的重要性,再次证明了诗歌翻译的可行性,同时也论证了“三美”原则的应用是有效的和必要的。

结语

“三美”齐备是一种理想的译诗主张,应该批判性地继承“三美”论。在翻译诗歌时既要传达出原诗内容和意境,又要竭力再现古典诗歌的音形之美。然而,就中英诗歌互译而言,要避免对“三美”的追求走到极端,全部而不肯放弃“三美”中的任何一项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因此,对于许教授的“三美”论,我们应采取科学的、批判性继承的态度。

以上通过几首景物诗的翻译对比分析、欣赏,力图使读者理解掌握“三美”论,然而,“三美”论是许渊冲教授在多年勤奋的翻译实践和潜心的理论研究中提出的格律诗英译的最高标准,并非几首译例能够诠释清楚。其实现有赖于实践者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知识的积累,使得“三美”原则在今后的中诗英译中成为可以依靠的重要工具。

综上所述,《红楼梦》诗词的翻译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由于文化差异的限制和语言音、形、义美学生成机制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在诗歌的翻译过程中要把其美感完整无缺地在英译本中展现出来是很困难的。通过对《红楼梦》的部分景物诗的分析,希望能以小见大,提高我们对文学特别是诗歌翻译作品的鉴赏能力。把两种译本甚至多种译本作对比研究,其最终目的在于通过比较使得讨论和研究变得更加方便,以期能开阔他人的视野,提供进一步讨论的机会。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0。

[2]David Hawkes. The Story of the Stone. London: Penguin Classics, 1981。

[3]Yang Hsien-yi&Gladys Yang.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Press, 2001。

[4]许渊冲. 文学与翻译.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许渊冲. 翻译的艺术. 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

[6]吕叔湘,许渊冲. 中诗英译比录·序言. 香港: 三联书店,1988。

作者简介:刘欢(项目负责人),(1990.07.20-)女,籍贯:湖南,工作单位:华中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学历:本科在读(大四)。

指导老师:曾文华 职务/职称:副教授

注:华中农业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名称:《红楼梦》中景、物诗的修辞美及其翻译研究

上一篇:初三英语综合测试卷下一篇:党建工作督促检查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