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诗词

2024-06-16

小学一年级诗词(精选9篇)

小学一年级诗词 第1篇

小学一年级必备古诗词

1、咏

(唐·骆宾王)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古朗月行

(唐·李 白)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4、悯农

(唐.李 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5、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6、牧童

(吕 严)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7、江南

(两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8、杂诗

(唐· 王 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9、鸟鸣涧

(唐· 王 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10、长干行—节选

(唐· 李 白)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11、绝句

(唐· 杜 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12、遗爱寺

(唐· 白居易)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13、春晓

(唐· 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4、静夜思

(唐· 李 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5、绝句

(唐· 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6、鸟

(唐· 白居易)

谁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 子在巢中望母归。

17、春夜喜雨

(唐·杜 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18、赠汪伦

(唐· 李 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长歌行-节选

(汉乐府)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20、赤日炎炎似火烧

(宋朝民歌)

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 公子王孙把扇摇。

21、早春

(唐.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2、安宁道中即事

(王文治)

夜来春雨润垂杨, 春水新生不满塘。日暮平原风过处, 茶花香杂豆花香。

23、秋浦歌

(唐.李 白)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24、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 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听, 不及林间自在啼。

25、相思

(唐.王 维)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26. 池上(唐.白居易)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7.游九溪

清末

俞樾

九溪十八涧,山中最胜处。昔久闻其名,今始穷其趣。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咚咚叮叮泉,高高下下树。

28.回船一字诗

(宋.苏 轼)

一帆一浆一渔舟,一个渔翁一钓钩。一俯一仰一场笑,一江明月一江秋。

29.一去二三里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30.十二生肖歌

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31.云生雨

云生雨,雪随风。潮涨落,月亏盈。

赤日挂苍穹,晚照映晴空。清风拂杨柳,细雨打莲蓬。

32.《秋月白》

秋月白,晚霞红。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33.读读背背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家之计在于和, 一生之计在于勤。云对雨,绿对红,雪对风,淡对浓,春对秋,树对草,夏对冬,鸟对虫。

树高千尺,叶落归根。倦鸟知还,游子思亲。

日月明,手目看,土也地,田力男,口十叶,鱼羊鲜,白水泉,舌甘甜。天气晴,河水清,草木青青好心情。小蜻蜓,大眼睛,快来这里捉蚊虫。

《三字经》节选: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犬守夜,鸡司晨。苟不学,曷为人。蚕吐丝,蜂酿蜜。人不学,不如物。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河边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自立歌

滴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靠天靠地靠父母,不算是好汉。

《三字经》全文: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窦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 能温席 孝于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于长 宜先知首孝悌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纲者 君臣义 父子亲 夫妇顺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曰仁义 礼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稻粱菽 麦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马牛羊 鸡犬豕 此六畜 人所饲 5

曰喜怒 曰哀惧 爱恶欲 七情欲 匏土革 木石金 丝与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 身而子 子而孙 自子孙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伦 父子恩 夫妇从 兄则友 弟则恭 长幼序 友与朋 君则敬 臣则忠 此十义 人所同 凡训蒙 须讲究 详训诂 明句读 为学者 必有初 小学终 至四书 论语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记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 讲道德 说仁义 作中庸 子思笔 中不偏 庸不易 作大学 乃曾子 自修齐 至平治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有连山 有归藏 有周易 三易详 有典谟 有训诰 有誓命 书之奥 我周公 作周礼 著六官 存治体 大小戴 注礼记 述圣言 礼乐备 曰国风 曰雅颂 号四诗 当讽咏 诗既亡 春秋作 寓褒贬 别善恶 三传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经既明 方读子 撮其要 记其事 五子者 有荀扬 文中子 及老庄 经子通 读诸史 考世系 知终始 自羲农 至黄帝 号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号二帝 相揖逊 称盛世 唐有禹 商有汤 周文武 称三王 夏传子 家天下 四百载 迁夏社 汤伐夏 国号商 六百载 至纣亡 周武王 始诛纣 八百载 最长久 周辙东 王纲坠 逞干戈 尚游说 始春秋 终战国 五霸强 七雄出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 为东汉 四百年 终于献 魏蜀吴 争汉鼎 号三国 迄两晋 宋齐继 梁陈承 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东西 宇文周 与高齐 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传 失统绪 唐高祖 起义师 除隋乱 创国基 二十传 三百载 梁灭之 国乃改 梁唐晋 及汉周 称五代 皆有由 炎宋兴 受周禅 十八传 南北混 辽与金 帝号纷 迨灭辽 宋犹存 至元兴 金绪歇 有宋世 一同灭 并中国 兼戎翟 明太祖 久亲师 传建文 方四祀 迁北京 永乐嗣 迨崇祯 煤山逝 廿二史 全在兹 载治乱 知兴衰 读史者 考实录 通古今 若亲目 口而诵 心而惟 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师项橐 古圣贤 尚勤学 赵中令 读鲁论 彼既仕 学且勤 披蒲编 削竹简 彼无书 且知勉 头悬梁 锥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 如囊萤 如映雪 家虽贫 学不辍 如负薪 如挂角 身虽劳 犹苦卓 苏老泉 二十七 始发愤 读书籍 彼既老 犹悔迟 尔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灏 八十二 对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众称异 尔小生 宜立志 莹八岁 能咏诗 泌七岁 能赋棋 彼颖悟 人称奇 尔幼学 当效之 蔡文姬 能辨琴 谢道韫 能咏吟 彼女子 且聪敏 尔男子 当自警 唐刘晏 方七岁 举神童 作正字 彼虽幼 身已仕 尔幼学 勉而致 有为者 亦若是 犬守夜 鸡司晨 苟不学 曷为人 蚕吐丝 蜂酿蜜 人不学 不如物 幼而学 壮而行 上致君 下泽民 扬名声 显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 人遗子 金满堂 我教子 惟一经 勤有功 戏无益 戒之哉 宜勉力

34.二十四节气歌的歌词

(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西园梅放立春先,云镇霄光雨水连。惊蛰初交河跃鲤,春分蝴蝶梦花间。清明时放风筝好,谷雨西厢宜养蚕。牡丹立夏花零落,玉簪小满布庭前。隔溪芒种渔家乐,农田耕耘夏至间。小暑白罗衫着体,望河大暑对风眠。立秋向日葵花放,处暑西楼听晚蝉。翡翠园中沾白露,秋分折桂月华天。枯山寒露惊鸿雁,霜降芦花红蓼滩。立冬畅饮麒麟阁,绣襦小雪咏诗篇。幽阖大雪红炉暖,冬至琵琶懒去弹。小寒高卧邯郸梦,捧雪飘空交大寒。

(三)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四)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清明:清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小满: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处暑: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霜降: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立冬: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大雪: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种经营创高产,时耙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冬至: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小寒:小寒进入三九天,丰收致富庆元旦,季参加培训班,不断总结新经验。大寒:大寒虽冷农户欢,富民政策夸不完,产承包继续干,欢欢喜喜过个年。

小学一年级诗词 第2篇

每年的清明节大家都会回家进行扫墓祭祖,古时候的清明节大家以诗会友,都会在清明节的时候写下相关的诗句。给大家分享了清明节诗词,一起来看看吧!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小析:清明节为唐代的大节日之一 ,这一天 ,或合家团聚,或上坟扫墓,或郊游踏青,活动多样。但是杜牧在池州所过的清明节正赶上细雨纷纷。

诗中的“行人”独自在他乡的旅途上,心中的感受是很孤独、凄凉的,再加上春雨绵绵不绝,更增添了“行人”莫名的烦乱和惆怅,想借酒排遣情绪,赶快打听哪儿有喝酒的地方,春雨中的牧童便指点出那远处的一片杏花掩映的村庄。诗歌的结句使人感到悠远而诗意又显得非常清新、明快。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小析:寒食节是我国古代一个传统节日,在清明前一天或两天,后来与清明节合流。

寒食节是从春秋时传下来的,是晋文公为了怀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现成食物,故名寒食。由于节当暮春,景物宜人,自唐至宋,寒食节便成为游玩的好日子。

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唐·贾岛

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

晴风吹柳絮,新火起厨烟。

杜草开三径,文章忆二贤。

几时能命驾,对酒落花前。

小析:这首诗写清明节怀友,在清明这一天,园林风光更美好,晴朗的天气里,暖风吹起柳絮,因为寒食节刚过,新生的火种点燃,使得家家厨房冒出了炊烟,这使得作者非常怀念朋友,最后向朋友发出邀请,你什么时间能过来,我们一起在落花前喝酒。

清明日

唐·李建勋

他皆携酒寻芳去,我独关门好静眠。

唯有杨花似相觅,因风时复到床前。

小析:清明节有踏春赏花的习俗,而诗人却选择了关上门,独自睡觉,在一片寂静中,只有杨花好像来寻找、探望,被风时不时吹到床前。诗人表达了一种自在洒脱的情绪。

清明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馀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

小析:首联写大自然桃李笑春风,而在野田荒冢中行走的人难免心生愁烦;颔联写春雷震动大地,春雨使得草木焕发生机;颈联引用历史上的故事,一个是吃人家祭祀后剩馀祭品却在妻妾面前趾高气扬的愚者(齐人,出自《孟子》),一个是宁可被烧死而不愿出来做官的贤者(介子推);末联感叹不管是贤者还是愚者,都是荒冢一堆。

这首由写景抒情过渡到感叹人生,发人深省。清明节祭祖扫墓,容易激起人对生死的思考。

郊行即事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小析:在长满芳草花卉的原野尽情游玩,春色已到远山,四周一片碧绿。乘着兴致追逐随风飘飞的红色花瓣,穿过柳死飘摇的.小巷;感到困倦时,对着溪边流水,坐在长满青苔的石头上休息。休要推辞这杯酒,休要辜负十分诚挚劝酒的心意,只是怕风吹花落,一片片飞散了。况且今日是清明佳节,又遇着晴朗的好天气,极宜游乐,不妨乐而忘返。

这首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劝告友人珍惜大好春光,在美景里不妨痴迷陶醉。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小析:清明时节,风吹动梨花,大家都出城踏春寻春,笙歌中游玩一天,傍晚时分离去,那些杨柳留给流莺去享受吧。

一幅因恋春而流连忘返,以至日暮而归的春游画卷。

清明日对酒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

日暮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小析:前两联写清明扫墓场景,纸灰像白蝴蝶一样飞舞,泪水中杜鹃花红成一片。后两联写祭扫后回家,想到傍晚有狐狸在坟墓上睡眠,而儿女早忘了悲伤,在灯前笑语,由此感叹人生无常,当及时行乐。

这首诗颔联想像奇特贴切,是诗中名句。全诗通过前后悲喜的对比来感叹人事无常。

清明呈馆中诸公

明·高启

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

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

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

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小析:这首前两联写清明节面对美景,思念家乡,后两联写有好友同事相聚,可以一起排遣思绪。“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看似平实,却道出人心中深情,实是佳句。

喜迁莺·清明节

唐·薛昭蕴

清明节,雨晴天,得意正当年。

马骄泥软锦连乾,香袖半笼鞭。

花色融,人竟赏,尽是绣鞍朱鞅。

日斜无计更留连,归路草和烟。

小析:由“得意正当年”一句可以看出作者的欢乐心情,马儿在松软的泥地上行走,马上的人儿袖中笼着马鞭赏花,看花色融成一片,到天晚的时候,不能再留恋了,回去的路上看青草无际,看炊烟袅袅。

全诗透出作者踏春赏花的欣喜快乐之情,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留恋。

渔歌子·柳如眉

唐·魏承班

柳如眉,云似发,鲛绡雾縠笼香雪。

梦魂惊,钟漏歇,窗外晓莺残月。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

少年郎,容易别,一去音书断绝。

小析:柳眉云鬓、素手雪肌的美人夜不能眠,看窗外的残月和晓莺,听着更漏声,在这飘着柳絮的清明节更加思念远处的情郎。这是一首闺怨词。

采桑子

宋·欧阳修

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

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

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

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小析:这首词是写西湖春游的名篇。在绿色的柳林中,走着红色车轮的芳车。傍晚游人离去,不少人喝醉了,喧闹声一片。一直走到城头,路上都是花朵掩映。

蝶恋花

宋·苏轼

春事阑珊芳草歇。

客里风光,又过清明节。

小院黄昏人忆别,落红处处闻啼鴂。

咫尺江山分楚越。

目断魂销,应是音尘绝。

梦破五更心欲折,角声吹落梅花月。

小析:阙写清明节客居在外,黄昏时在小院里回忆别离时的情景,落花处有鸟儿啼叫;下阙写分离之苦,梦破五更寒,角声月光中梅花落下。

风入松

宋·吴文英

听风听雨过清明。愁草瘗花铭。

楼前绿暗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料峭春寒中酒,交加晓梦啼莺。

西园日日扫林亭。依旧赏新晴。

黄蜂频扑秋千索,有当时、纤手香凝。

惆怅双鸳不到,幽阶一夜苔生。

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目标的制定 第3篇

因此, 我们必须要对古诗词教学的价值与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合理的定位,进而制定出正确的教学目标。 如果说在小学低年级,我们教学古诗词还可以仅着眼于“ 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摘自《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 ,那么到了高年级,我们就应把古诗词教学目标定位为“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摘自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 年版)》 第三学段目标与内容) 。

什么是“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这就是说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目标的制定,除了“ 读背默”和知道词句意思这几个最基本的认知性目标之外, 还应该包含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笔者认为, 以下三个依次提升且彼此关联的目标尤其重要:入境、移情、品味。

一、 入境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晶, 是古代诗人智慧的产物,它的创作有其规律与特点,用钟嵘《 诗品序》 的话来说,就是:“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一句话,古诗词的创作讲究心物感应、情景相生。 反过来,理解古诗词也可以由此入手,所以,我们在教学古诗词时要想让学生真正实现“ 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的目标,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适时引导学生走入古诗词描绘之境———这既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实现后续两大目标的必由过程。

但需要我们弄明白的是, 这里所说的古诗词描绘之境并非仅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认为的意境,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提出的:物境、情境和意境。 这三境是有层次性的,物境最浅,情境次之,而意境最深,对于学生的理解难易来说,也是如此。 我们一旦把入境作为教学目标,就可以由浅入深,依次引导学生由物境再到情境,最后进入意境,如此才是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最佳路径, 也是他们理解与感悟古诗词的最有效方法。

如教学《 渔歌子》 这类古诗词时,我们就必须把引导学生入境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一旦有了这个目标,教师就会引导学生由进入物境开始:读着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 这对学生而言通常不难,他们很快能“ 看到”青青的西塞山、飞翔的白鹭、流动的江水、水面的桃花、垂钓的渔人等。 然后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你看到的是怎样一幅画面? 相对而言,渔人垂钓的情境学生也不难进入。 最后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从这首词中,你感受到什么?

可以说, 这种渐次引导学生进入三境的过程既是一种手段, 也是一种目的———学生进入三境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收获。 所以,我们必须把入境作为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制定下来。

二、 移情

之所以要把“ 移情”作为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因为相对中低年级的学生而言,高年级学生在前期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词, 有了一定量的积累。 这些积累对学生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他们可以将其作为垫脚石从而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 对教师而言这些积累将会避免在教学中出现对牛弹琴式的无奈,让移情成为可能。 此外移情是入境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入境达到一定程度,学生就会通过想像把自我情感移入到对象之中, 产生代入感,达到我非我的境界,从而实现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效果,这就实现了移情。

对古诗词教学来说, 能不能引导学生实现移情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对该首古诗词教学的最终效果。还是以《 渔歌子》 教学为例,如若学生一直徘徊在物境之中,那他们只能看到白鹭、桃花等一个个孤立的景物,而无法把它们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如若他们一直徘徊在情境之中, 那他只能看到一幅毫无生机的钓鱼图,而无法感受到它的神韵。 只有学生真正走入意境之中,他才能心与物应,实现“ 登山则情满于山, 观海则意溢于海” 的效果———这时他就是那渔人,那种垂钓的悠然自得必然会油然而生,让他们感同身受。 可以说,这才是我们教学《 渔歌子》 这类古诗词时渴望达到的效果,因为一旦学生实现了移情,我们的教学目标就实现一半了。

三、 品味

我们教学古诗词是为了使学生学为所用, 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所以学生仅实现了入境与移情,达到我非我的境界还是不够的, 我们还得引导他们跳出古诗词的困囿,达到我还是我的境界,以便回头认真审视与品味这首古诗词。

品味是对所学古诗词的一种回味与赏析, 它包括对古诗词中字词、韵律之美的品味,如教学《 渔歌子》 时,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品味:你觉得这首词中哪些字词用得好? 为什么说它用得好? 当然,品味还包括对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之美的品味, 更进一步, 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作者创作这首古诗词的主旨进行品味: 你觉得作者通过这首词想向我们表达什么? 诚然,如钱钟书所说“ 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现相无相,立说无说”, 对古诗词表达主旨的品味通常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多了解一些作者的人生经历、写作背景,甚至是前人对这一古诗词的评述等,只要我们引导有方,相信学生一定能够有所体察。

小学一年级诗词 第4篇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语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陶冶学生良好情操。”此外,新课标还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仅增加了小学生背诵的篇目数量,还对相关的审美教育以及情感教育提出了一定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艺术进行探究,其对于更好地促进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具有较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意义及作用

(一)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古诗词是我们祖先留下的珍贵的精神财富,是其智慧的结晶,集韵律美、意境美、情感美、哲理美于一身,有着极强的审美功能,对于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其对语言文学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1]。古诗词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代表作,学习古诗词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其文化素养。此外,还有助于促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二)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古诗词的语言凝练优美,或慷慨激昂,或婉约含蓄,或豪迈奔放,其表达方式与情感抒发独具内化美、意境美和含蓄美。在古诗词中,作者一般会将其思想情感借助一些事物或情境表达出来,即寓情于景、寓情于物,而不会进行直白地表达或直白地抒发[2]。因而,在学习古诗词的时候,学生必须认真学习,悉心体会,通过教师的讲解,结合古诗词的时代创作背景及作者生平相关事迹,展开自主探究,才可以准确地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获取与作者的情感共鸣,享受古诗词带来的独特的审美体验。总而言之,古诗词的学习是一个注重自主探究及思考的过程。通过古诗词的学习,有助于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的教学策略

(一)品读古诗词原文,体会古诗词语言艺术

古诗词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具有语言优美凝练、意境美妙深远的特点,而且还富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思想感情。学习古诗词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言艺术的认识及理解,提高其语言审美情趣。此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学会如何委婉含蓄地表达思想、抒发情感。所以,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读古诗词原文,掌握古诗词的韵律与节奏,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赏析古诗词。举例来说,在学习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仔细认真地品读这首诗,通过诗句体会古诗词的语言艺术和诗人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及意境。再如,在学习《寻隐者不遇》这首诗时,教师可以通过同样的方式让学生品读这首诗,从诗句上体会其语言艺术,在进行诗歌赏析之时,注意强调诗句及其所用字词的妙处所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古诗词的语言艺术。

(二)重视意境渲染,营造良好的古诗词学习氛围

“诗中有画,画中有情”,是诗的最高境界之所在。一般而言,古诗词比较注重追求情景交融、立意深远的意境。因而,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带学生体会和领略古诗词所富有的独特的意境之美。教师要重视对古诗词意境的渲染,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方法,营造良好的古诗词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和兴趣。举例来说,在学习《题西林壁》这首诗时,教师可以提前收集一些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播放和展示。与此同时,再绘声绘色向学生描述这首诗的美妙意境,通过意境渲染,让学生身临其境,从中体味诗歌的意境之美。通过营造良好的古诗词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词。

(三)熟读背诵,掌握古诗词的技巧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而,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对古诗词熟读背诵,不断加强对学生诵读技巧以及诵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古诗词的技巧,注意在熟读背诵中体会古诗词优美的语言韵律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举例来说,在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时,教师可以引导和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这首诗的韵律,掌握其蕴含的各种不同的情感及其过渡的层次变化,体会喜悦、欢畅和激动的情感变化。此外,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注意掌握诗的节奏[3]。通过这种方式,既能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这首诗,还能使学生的情感和作者的情感产生交融和共鸣,从而激发学生背诵古诗的兴趣,久而久之,还能够让学生在古诗词潜移默化的影响浸润下,陶冶情操,增加文化底蕴,提升文化素养。

(四)重视古诗词的拓展,灵活运用古诗词

在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除了按照大纲要求完成教学任务之外,还应重视古诗词的拓展与运用。首先,借助古诗词表达的主题,横向拓展。举例来说,在学习《咏柳》这首词后,教师可以根据这首诗进行拓展延伸,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比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这首诗的颈联和尾联分别是“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那么,除了能裁出细叶,还能裁出什么?春风除了“似剪刀”,还似什么?学生通过积极思考与想象,会做出不同的回答。通过这种方式,既能引发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还能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与探索,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其次,结合诗词创作背景,纵向拓展。举例来说,在学习杜甫的诗《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一些诗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导入作者创作这些诗的时代背景及其文化背景,比如,在创作《春望》这首诗时,作者杜甫经历了战争时期,因而从诗中能读出作者对国仇家恨强烈的感慨。而在创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作者久经战乱之苦,因而在听闻河南河北已收回之时,心理波动和情绪起伏较大。通过结合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学习古诗词,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此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学生的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4]。

最后,还要重视古诗词的灵活运用,在学习古诗词后,可以结合实际将其灵活运用于学习和生活当中。举例来说,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们在学习古诗词之余,进行诗歌创作,以提升其运用古诗词的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语文的古诗词教学是一门教学艺术,采用的教学方式不同,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不同,带来的启发作用也不同。探究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艺术,需要从多方面进行:首先,品读古诗词原文,体会古诗词语言艺术。其次,重视意境渲染,营造良好的古诗词学习氛围。再次,熟读背诵,掌握古诗词的技巧。最后,重视古诗词的拓展,灵活运用古诗词。笔者希望有更多的有志之士,能够投身到探究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艺术这个课题的研究之中,指出笔者在文中的不足之处,同时也可以为这一课题的研究做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周翠华. 新课标下小学古诗词教学艺术探究[J].语文天地(理论综合),2013(36).

[2]齐鸣.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艺术[J].课程教育研究,2014(2).

[3]胡彦科.浅谈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艺术[J].华夏教师,2013(6).

[4]秦晓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探究[J].教育科学,2013(3).

小学一年级下学期古诗词 第5篇

古朗月行登鹳雀楼

唐李白唐王之涣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所见梅花

清袁枚宋王安石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望庐山瀑布村居

唐李白清高鼎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早发白帝城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唐李白宋苏轼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江南江畔独步寻花

汉乐府唐杜甫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一年级小学生古诗词诵读目录 第6篇

1、《江南》.汉乐府

2、《池上》.白居易

3、《敕勒歌》.北朝民歌

4、《忆江南》.白居易

5、《咏鹅》.骆宾王

6、《悯农》

(一).李绅

7、《悯农》

(二).李绅

8、《风).李峤

9、《咏柳》.贺知章

10、《寻隐者不遇》.贾岛

11、《凉州词》.王之涣

12、《登鹳雀楼》.王之涣

13、《山行》.杜牧

14、《清明》.杜牧

15、《江上渔者》.范仲淹

16、《小池》.杨万里

17、《鹿寨》.王维

18、《夜宿山寺》.李白

19、《静夜思》.李白 20、《古朗月行》.李白

21、《江南春》.杜牧

22、《村居》.高鼎

23、《明日歌》.24、《所见》.袁枚

25、《早发白帝城》.李白

26、《绝句》.杜甫

27、《梅花》.王安石

28、《春夜喜雨》.杜甫

小学一年级诗词 第7篇

开场:两侧上场,一边各7人,在场上站成前后两排,错位插空站好(保证第二排的孩子能看得见),手背后,一人轻喊开始,集体背诵,要求一字一顿,有气势。

天地玄黄(tiān dì xuán huáng),宇宙洪荒(yǔ zhòu hóng huāng)。

日月盈昃(rì yuè yíng zè),辰宿列张(chén xiù liè zhāng)。

背诵寒来暑往的时候,第二排上前一步,第一排退后,相当于两排交换位置,但依旧错位插空站好,继续背诵。一字一顿,可以有点头的动作,加大气势。

寒来暑往(hán lái shǔ wǎng),秋收冬藏(qiū shōu dōng cáng)。

闰馀成岁(rùn yú chéng suì),律吕调阳(lǜ lǚ tiáo yáng)。

此时音乐起(音乐为古筝曲《出水莲》,另附MP3),孩子们分成四个小组(地上可事先放好四块KT板,板上写好春夏秋冬),孩子根据板子的位置分列在台上,3,3,4,4站好,在孩子们在找位置站队形的时候,可以有一个孩子说过台词。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千字文章有乾坤。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三百唐诗咏四季。”

第一组一人报幕:春晓 孟浩然 中间一个孩子打开表明“春”的扇子。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第二组一人报幕:小池 杨万里 中间一个孩子打开表明“夏”的扇子。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第三组一人报幕:偶成 朱熹 中间一个孩子打开表明“秋”的扇子。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第四组一人报幕:江雪 柳宗元中间一个孩子打开表明“冬”的扇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读缩)笠翁,独钓寒江雪。

此时音乐起《咏鹅》的前奏,孩子们由四组站成一排手拉手。开始唱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小学一年级诗词 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教学方法

古诗词教学不同于语文学科中其他知识点的教学,教学中最难的一个问题就是小学生毕竟远离古代生活,并且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有限,所以会产生古诗词比较难学的想法。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老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来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

一、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和特点

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为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进行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笔者者认认为为首首先先应应当当对对小小学学高高年年级级语语文文古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和特点进行深入的分析。

1. 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一些教师对于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认为只要让学生明白古诗词的白话意思即可,却忽略了对古诗词意境以及作者情感的剖析,这导致学生对于古诗词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完全浪费了优秀的教学资源。事实上,古人在诗词创作过程中的写作手法以及写作技巧才是教学中真正要让学生学习的地方。另外,由于老师对于古诗词创作背景以及作者的背景介绍得非常少,使得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失去了兴趣,容易产生厌学的情绪。可见,注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2. 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的特点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涉及的古诗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叙事为主的古诗句,比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传达的是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至今仍是传达思乡怀亲之情的经典;另一类是以抒情为主的古诗句,比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古诗词,其在表达主题时常采用简洁的语言来反映深刻的内涵,每一句都堪称经典,在短短几行字中就寄予了作者无限的情思。并且,古诗词还呈现出注意语言、意境、形态以及音律相协调的特点,这些都使得古诗词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依据古诗词的不同特点,选择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二、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基于对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的特点以及教学现状的分析,笔者结合实际教学经验总结了几点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具体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 分类教学法

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在情感的表达上可以进行分类,主要包括赠友送别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借景抒情诗、咏物言志诗以及山水田园诗等。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采取分类教学法,帮助学生根据古诗词的特点进行分类,对某一类古诗词中的经典范例进行赏析,从而帮助学生找到赏析古诗词的正确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比如赠友送别诗,有直接抒情:高适的《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诗中最后两句直接抒发了对友人的祝福之情。有间接抒情的: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在写景中寄予了对友人的牵挂之情。类似这样通过分类教学法会让学生对某一类诗有深入的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品词析句法

小学高年级语文古诗词虽然字数寥寥,却蕴含了丰富的意境,寄托了作者无限的情怀。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教师应当带领学生品词析句、逐层分析,在理解每句话的前提下分析整首诗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比如,韦庄的《金陵图》——“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这首诗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第一句是金陵雨景,渲染气氛;第二句是六朝往事如梦,台城已破;第三、四句写风景依旧,人世沧桑。这样逐层分析后,学生更能体会诗中作者的情感。

3. 创建情境法

每首古诗词中都蕴含一定的意境,在古诗词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带领学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为学生创建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融入其中。

比如,在学习《悯农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古诗以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对古诗中描绘的意境进行想象并描绘出来——在烈日炎炎的午后,农民伯伯非常辛苦地在田间劳作……从而为学生还原古诗的真实情境。

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目标的制定 第9篇

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古诗词教学的价值与作用有清醒的认识、合理的定位,进而制定出正确的教学目标。如果说在小学低年级,我们教学古诗词还可以仅着眼于“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像,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摘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学段目标与内容),那么到了高年级,我们就应把古诗词教学目标定位为“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摘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目标与内容)。

什么是“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这就是说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目标的制定,除了“读背默”和知道词句意思这几个最基本的认知性目标之外,还应该包含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笔者认为,以下三个依次提升且彼此关联的目标尤其重要:入境、移情、品味。

一、 入境

古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结晶,是古代诗人智慧的产物,它的创作有其规律与特点,用钟嵘《诗品序》的话来说,就是:“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一句话,古诗词的创作讲究心物感应、情景相生。反过来,理解古诗词也可以由此入手,所以,我们在教学古诗词时要想让学生真正实现“想像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的目标,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最关键的一步就是适时引导学生走入古诗词描绘之境——这既是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也是实现后续两大目标的必由过程。

但需要我们弄明白的是,这里所说的古诗词描绘之境并非仅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认为的意境,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提出的:物境、情境和意境。这三境是有层次性的,物境最浅,情境次之,而意境最深,对于学生的理解难易来说,也是如此。我们一旦把入境作为教学目标,就可以由浅入深,依次引导学生由物境再到情境,最后进入意境,如此才是学生理解古诗词的最佳路径,也是他们理解与感悟古诗词的最有效方法。

如教学《渔歌子》这类古诗词时,我们就必须把引导学生入境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一旦有了这个目标,教师就会引导学生由进入物境开始:读着这首词,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这对学生而言通常不难,他们很快能“看到”青青的西塞山、飞翔的白鹭、流动的江水、水面的桃花、垂钓的渔人等。然后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你看到的是怎样一幅画面?相对而言,渔人垂钓的情境学生也不难进入。最后引导学生进入意境:从这首词中,你感受到什么?

可以说,这种渐次引导学生进入三境的过程既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目的——学生进入三境的过程就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也是一种学习收获。所以,我们必须把入境作为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制定下来。

二、 移情

之所以要把“移情”作为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因为相对中低年级的学生而言,高年级学生在前期已经学习了不少古诗词,有了一定量的积累。这些积累对学生而言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他们可以将其作为垫脚石从而看到更多、更美的风景;对教师而言这些积累将会避免在教学中出现 对牛弹琴式的无奈,让移情成为可能。此外移情是入境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入境达到一定程度,学生就会通过想像把自我情感移入到对象之中,产生代入感,达到我非我的境界,从而实现身临其境、感同身受的效果,这就实现了移情。

对古诗词教学来说,能不能引导学生实现移情将直接关系到我们对该首古诗词教学的最终效果。还是以《渔歌子》教学为例,如若学生一直徘徊在物境之中,那他们只能看到白鹭、桃花等一个个孤立的景物,而无法把它们组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如若他们一直徘徊在情境之中,那他只能看到一幅毫无生机的钓鱼图,而无法感受到它的神韵。只有学生真正走入意境之中,他才能心与物应,实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效果——这时他就是那渔人,那种垂钓的悠然自得必然会油然而生,让他们感同身受。可以说,这才是我们教学《渔歌子》这类古诗词时渴望达到的效果,因为一旦学生实现了移情,我们的教学目标就实现一半了。

三、 品味

我们教学古诗词是为了使学生学为所用,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所以学生仅实现了入境与移情,达到我非我的境界还是不够的,我们还得引导他们跳出古诗词的困囿,达到我还是我的境界,以便回头认真审视与品味这首古诗词。

品味是对所学古诗词的一种回味与赏析,它包括对古诗词中字词、韵律之美的品味,如教学《渔歌子》时,我们完全可以引导学生品味:你觉得这首词中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说它用得好?当然,品味还包括对古诗词中所蕴含的情感之美的品味,更进一步,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对作者创作这首古诗词的主旨进行品味:你觉得作者通过这首词想向我们表达什么?诚然,如钱钟书所说“理之在诗,如水中盐、蜜中花,体匿性存,无痕有味,现相无相,立说无说”,对古诗词表达主旨的品味通常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多了解一些作者的人生经历、写作背景,甚至是前人对这一古诗词的评述等,只要我们引导有方,相信学生一定能够有所体察。

我们在教学古诗词时只有真正引导学生去品味了它,才可能达成教学目标的全部要求。因而,我们确立“入境”“移情”“品味”这三大过程与方法性目标,并努力去达成它们,就是为了能在小学高年级古诗词教学中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并达成相应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这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辅相成的关系。

上一篇:关于大一第一学期班委的总结下一篇:养老院半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