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申论必背句子

2024-08-10

国考申论必背句子(精选6篇)

国考申论必背句子 第1篇

2014国考申论辅导:申论80分必背排比句

(二)华图网校:http://v.huatu.com/

更多资讯请关注新浪微博:湖北华图网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具有最彻底的人民性、最普遍的公平性、最有效的协调性。

领导干部要做勤于学习、执法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敢抓敢管、廉政勤政的表率。

努力在执法思想、执法实践、执法作风等各方面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为重点,确保政法队伍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

实现由党委、政府包办一切向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的转变。

坚决监督纠正有案不立、有罪不究、以罚代刑、量刑畸轻、有罪判无罪等执法不严、放纵犯罪的问题。

要坚持以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指引政法工作。

政法战线要切实担负起维护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国家安全、维护人民权益、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的首要政治任务。

政法机关一定要最大限度地扩大和落实警务、检务、审务、狱(所)务公开,最大限度地让执法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自觉强化调解意识,整合调解力量,扩展调解范围,创新调解方法,特别要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协调机制。

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政法工作的各个方面,创造出符合党和人民要求、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政法工作发展规律的政绩。

国考申论必背句子 第2篇

【完善制度保障促进社会和谐】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以来,我们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性、必要性的认识不断深化,下大力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成为全党的共识,在全社会也日渐形成浓厚氛围。这种态势很好,有了认识就有了自觉,有了自觉就会转化为行动。这表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起点。

但同时也需要进一步看到,要真正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大战略任务,单单有认识是不够的,还需要有保障认识付诸行动的制度安排。邓小平同志曾经讲过,“还是制度靠得住”。我们要通过既科学规范又切实可行的体制创新与制度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制度保障。

完善制度保障,最为重要的就是除旧布新,消除阻碍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旧的制度体制,建立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相适应的新的制度体制。和谐社会的体制创新与制度建设,必须建立在对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全面把握和科学应对上。

在经济建设方面,要有针对性地消除导致产业结构低度化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的体制性根源,形成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在政治建设方面,紧紧围绕民主法治和充满活力等和谐社会基本特征的要求,积极稳妥地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政治文明建设;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通过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推进政务公开,发展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巩固和发展民主团结、生动活泼、安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在文化建设方面,既要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确立起良好的道德规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思想保证和精神动力,又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在制度建设方面,要区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不同特点,以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增强活力为重点,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从而实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

我们目前的社会建设与和谐社会所要求的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相对照,还有不小的差距。经济社会转型导致的波动,利益群体分化引发的冲突,使得传统的社会管理体制面临着极大挑战。我们要适应新情况、新变化、新要求,建立和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促进社会成员和组织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建立健全维护公共安全的有效机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建立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

此外,完善制度保障,还要注意各项制度体制之间的配套与协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经济体制的单兵突进实现了经济发展一定程度的突破,但若持续深入,则有待于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的协同跟进。我们目前遇到的很多问题,都与制度的不配套、不衔接、不协调有关。

最后,完善制度保障,要选准突破口,抓住关节点,在人民群众最关注的问题上取得新进展。胡锦涛同志反复强调,构建和谐社会,一定要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在实现就业、社会保障、扶贫、教育、医疗、环保和安全这些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际利益上下功夫。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较突出,以广大工人农民为主体的人民群众是我们国家的主人,如果不能实现对改革发展成果共享,就谈不上社会和谐和进步。通过政策导向和制度安排,遏制逐渐拉大的贫富差距,使相对低收入以及一般收入社会群体的生活水准同社会发展的总体水准保持着一种大体同步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的基本需求,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公信力弱的政府,不能取得公众的足够信任,也就不可能有很强的执行力;而执行力弱的政府,一切规划和政策都难以落实,也就没有多少公信力可言

对于政府来说,公信力和执行力就是生命力;对于不同地区的政府来说,公信力和执行力就是竞争力。而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的强弱,则是党的执政能力高低的具体体现。可见,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兹事体大。

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历来相辅相成、相互制约。公信力弱的政府,不能取得公众的足够信任,必定有令难行,也就不可能有很强的执行力;而执行力弱的政府,一切规划和政策都难以落实,也就没有多少公信力可言。

我国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总体上是比较强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在政府推动下取得的。但是,毋庸讳言,我国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离现代化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还有较大距离,特别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违法违规、失信于民和政令不畅、执行不力等突出问题。正如中央领导同志所指出,一些政府机关和工作人员不能依法行政,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有的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的问题;有的讲排场、比阔气,肆意挥霍国家资财,奢侈浪费严重。有的地方和部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有的只顾局部利益,不考虑全局利益,搞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有的工作有布置、无检查,工作不落实;有些政策和工作部署缺乏深入调研,不完全符合实际,影响执行效果。中央为此强调,必须下决心解决这些问题,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

【提高政府公信力】

事实表明,政府的公信力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一点一滴长期积累起来的。从我国当前实际出发,提高政府公信力,需要抓住以下重要环节:

一是政府必须做到依法行政。政府能否依法行政,是老百姓观察政府可信度的重要标准。不依法行政的政府是无公信力可言的。政府作为掌握和行使公共权力的机构,必须在法律规定的框架内活动,自觉接受法律约束和社会监督,并以此树立守规则、可信任的良好形象。

二是必须做到诚信行政。诚实守信是政府必须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是政府公信力的基础。我们看到,老百姓对政府的不信任,多源于政府政策的朝令夕改或言行不

一、言而无信。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提高政府公信力的重要前提。政府作出的承诺必须兑现,做到言必信、行必果。由于客观条件限制一时做不到的,要向老百姓讲清楚原因。

三是必须实行信息公开。我们常常看到,在一些地方,重大事件发生后,本来应该向社会公开的信息,政府不及时通报,而是遮遮掩掩,甚至隐瞒事实、封锁消息。其实,在信息手段发达的今天,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只会产生“狼来了”的效应,使政府公信力下降,为小道消息或谣言的产生和传播提供空间。信息公开是政府提高公信力的正途。《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已于不久前正式公布,条例就政府信息公开的范围、公开的方式和程序、监督和保障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行政机关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信息。毫无疑问,信息公开有利于提高政府运作的透明度,增强政府的公信力。人民了解越多,国家越有力量。

【提高政府执行力】

执行力是目标与结果直接的纽带。管理大师德鲁克说过:“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政府履行社会管理职责,执行力是须臾不可或缺的要素。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政府的执行力更成为决定民族兴衰的重要因素。然而,政府的执行力也不是一天炼成的,而是在严格制度的规范下逐步打造出来的。

提高政府执行力,必须科学界定和规范各级政府和政府各部门职能,形成有效的政府协调机制。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地区差异大的国家,需要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着眼于提高执行力,中央应在强调大政策方针一致性的同时,区别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则要在贯彻中央方针政策的过程中,从本地区、本部门实际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形成统一的决议之前,可以各抒己见,充分反映和表达各自的利益诉求。但决议一经形成,就不能以任何借口阻滞政策的贯彻落实。强调政令统一,并非要求盲从,更不意味着扼杀地方和部门的创造性和主动性。

提高政府执行力,必须加强制度建设,特别是要建立健全政府官员问责制。问责制是提高政府执行力的制度保障。在一些地方,行政不作为已成为影响政府执行力的突出问题。对政府工作人员,必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要加强对行政过程的监督检查,对盲目决策、违法行政、执行不力和效能低下、疏于管理和处置不当等行为进行问责,强化行政过程的制度约束。

提高政府执行力,必须着力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素质。人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政府工作人员素质高低,决定着政府执行力的强弱。应当承认,在我国的政府系统中有相当一部分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工作方式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素质势在必行。

开头: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使人民内部矛盾得到大幅度的缓解,才能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倡导人与人和睦相处,增强社会和谐基础。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1、2、3、畅通诉求渠道,完善社会利益协调和社会纠纷调处机制,建立健全社会预警体系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提高处置突发性事件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民生】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看似琐碎的国民生活,却最直接、最真实地反映出国家的强与弱,社会治理的好与坏。因为民生是国家的根基,是发展的根本。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很多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据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主持的2006年全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城乡居民遇到最多的生活问题是“家庭收入低,日常生活困难”,其次是“医疗支出大,难以承受”,再次是“住房条件差,建/买不起房”,遇到这三个问题的比例分别为51.3%、45.5%和45%。这是几个沉重的比例。

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如何在有限的政府资源的约束之内进一步强化、优化公共服务职能,跟上社会需求不断提高的步伐,是今后若干年中各级政府都将面对的一个严峻挑战。我国正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民生难题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社会发展将受到很大影响。当前,诸如住房、医疗、教育、就业等等都是民生问题,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社会关注度极高,稍有不慎,就会引发社会矛盾。因此,在改革中,在出台政策时,都必须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各级政府让利于民,让利于困难群众,而不是与民争利。

可喜的是,“让全体人民享受改革发展成果和公共财政阳光”,“着力解决民生问题”,已不仅仅是政府突出强调的理念,更成为落到实处的一系列举措。据200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中央财政总支出将突破2.6万多亿元。这一巨大的财政“蛋糕”里,将拿出3900多亿元,用于强化各项支农惠农政策,比去年增加了520亿元;850多亿元用于缓解“上学难、上学贵”问题,比去年增长41.7%;300多亿元用于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比去年增长86.8%;还有2000多亿元将用于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比去年增长了13.9%。上有国家财政补贴下有地方政策措施,山东省济南市在旧城改造过程采取“拆1平方米旧房,补1平方米新房”的新举措,给拆迁户带来了大实惠,没有了昔日的剑拔弩张,少了往日的上访告状,拆迁户与开发商和谐相处。事实上济南的做法并不复杂,就是政府站在老百姓的立场上,真心实意地为老百姓着想,自然受到群众欢迎。

民生问题无小事,处处留心皆民生。这些高含金量的惠民政策,让我们感受到和谐社会春天般的温暖,看到了国家走向科学发展轨道的春天的希望。我们期待着2007年成为一个民生问题不断解决的执行年,一个让中国老百姓获得实惠的民生年。

【节约】

在“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看到一些可喜的现象:一些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开发和应用节约新技术;一些省市大力推进节约工程,建设节约型城市有了重大进展;许多市民自觉节约点滴资源,节约的意识不断增强。节约,正日渐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先天脆弱的发展中大国。尽管上世纪最后20年,我国每万元GDP能源消费量累计下降66%,远大于同期世界19%左右的平均降幅;我们以能源消费翻一番为支撑,实现了GDP翻两番的目标,但粗放型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转变。目前,钢铁、有色、电力、化工等8个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平均高40%以上。生产、建设、流通、消费领域浪费资源的现象还相当严重。这说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任务还十分艰巨;也表明,节约资源的潜力很大,我们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

建设节约型社会,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着力构建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方式。我们应当深刻认识到,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建设,贯穿于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节能、节水、节材、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点,科技进步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体制创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保障,全民动员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基础。只有综合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科技和教育等多种手段,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全面节约资源,加快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建立节约型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市建设模式,我们才能真正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落到实处,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建设节约型社会,关键是行动。节约,归根到底就是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改革和建设的各项实践中,我们不仅要不断强化节约的意识,更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贯穿节约的理念,体现节约的要求。针对当前的具体实际,我们要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特别是价格、税收等经济手段,促进节约使用和合理利用资源。要抓紧制定和完善各行业节能、节水、节地、节材标准,推进节能降耗重点项目建设。要大力推动以节能降耗为重点的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加快淘汰高耗能、高耗水、高耗材的工艺、设备和产品。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的税收优惠政策。要把节能降耗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统计、评价考核体系,在全社会广泛持久地开展资源节约活动,扎实推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

2017国考申论大纲解析 第3篇

与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相比,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的变化程度不大,较为稳定,作答时间依然是180分钟,仍然秉承着“以能力考查为主线、以职位需求为导向”的原则来对试卷进行设计,这充分说明国考申论正在处于日臻成熟的阶段,但是2017国考申论大纲仍然有所创新、有所改变,以此来达到更加科学、系统、全面地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本文就2017国考申论大纲进行解析。

二、从实质看:申论五大能力

基于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来看,主要是通过考生加工给定资料、分析给定资料、提炼给定资料、概括给定资料来测查考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贯彻执行能力等。而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从150分钟延长到180分钟,本身就说明申论科目的题目设计更加科学、更加系统、更加全面,能够防止出现考生由于时间紧张而未能够将真实实力展现出来的问题。当然,这也说明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的考试难度有所增加。从文字表达能力的考查来看,要求考生能够不要墨守成规,要尽量用生动、连贯、规范、简洁的语言来作答;从贯彻执行能力的考查来看,要求考生能够有较强的应用文写作功底;从综合分析能力的考查来看,要求考生能够有理有据、端正观点、深入剖析;从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来看,要求考生能够做到“用得上”、“吃得透”、“看得懂”。

此外,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主要目的在于选择符合要求的、综合素质高的、满足职位要求的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要求考生具有较强的解决问题能力、提出解决问题能力,而其考察载体通常是对策题。虽然从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开始就没有对策题,转而以论述题、贯彻执行题、综合分析题为考察载体,但是并不排除在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考试中出现对策题的可能性。针对这种情况,考生务必要引起重视,从两个方面来作答:第一,分析角度正确。若题目对考生所处身份予以明确限定,那么考生应该及时转换身份,从这个身份的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若题目并没有对考生所处身份予以明确限定,那么考生应该站在“政府角度”来回答,以政府工作人员的角度来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第二,对策具体。考生在作答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题目时,务必不要出现“空”、“大”、“假”、“套路”等对策,尽量做到对策切合实际、切实可行、具体详细。

三、从题型看:五题常规模式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最近几年都连续保持着五题模式,但是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市(地)级以下卷却有所改变,侧重于考查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将题目与材料进行对应,采用五小题、四大题的模式,这样一来,能够让考生有足够的时间来作答和理清思路。从2017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来看,应该还是沿袭传统的五题模式,但是在提问方式、题目形式方面或许有所新的变化。

四、从主题看:贴近生活,以小见大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试卷的主题是弘扬黄河精神,市(地)级试卷的主题是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试卷的主题是重建社会道德,市(地)级试卷的主题是加强安全文化教育;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试卷的主题是采取多种措施来保护文化遗产,市(地)级试卷的主题则是保护文化安全,推动社会整体文化市场繁荣;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试卷的主题是倡导慢生活,市(地)级试卷的主题是提倡平和、理性的社会心态;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试卷的主题是科技发展方向——生命化,市(地)级试卷的主题是科学在人文的引导下能够变得更加精彩;201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试卷的主题是大国意识与国民素质与,市(地)级试卷的主题是“好政策”。通过分析对比可以看出,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省级以上(含副省级)试卷和市(地)级试卷的主题在2011-2012年完全不一致,2013-2015年渐趋相近,但2016年也再次存在差异。但是相近也好,差异也罢,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都侧重于选择“贴近生活、以小见大”的材料,体现时效性,偏重于事实,尤其是对“人”的需求予以重点关注。因此,广大考生在紧密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宏观问题的同时,也要从多细微之处入手去主动、积极地备考、复习。

五、从选材看:事理结合成为主流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最近几年都喜欢采用“事实材料+理论材料”的方式,事实材料侧重于阐述具体事件,而理论材料则侧重于提升事实材料的理论高度,但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科目真题中往往是理论分析篇幅偏少、案例材料篇幅较多,这就要求广大考生更要多花时间来分析加工材料,从个案中找出材料的共性。

摘要:2017国考申论大纲在2016年的基础上仍然有所创新、有所改变,以此来达到更加科学、系统、全面地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本文从多个方面深度剖析2017国考申论大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大纲

参考文献

[1]陈祎.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浅析——谈申论科目的考试内容和测评技术[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34(03):100-103.

[2]梁爱清.国家公务员“申论”学习和应考答题的技巧[J].广西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22(02):111-114.

[3]郭五林.如何应对《申论》考试——从虚拟行政行为角度[J].写作.2004,30(17):135-138.

[4]李秀斌.参加公务员申论考试要把握四个“必须”[J].应用写作.2012,27(10):120-124.

2014国考申论 第4篇

(1)自选角度,见解深刻(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写作思路】

本题属于“隽永哲理语句引出作文立意”的设问形式,以捷克裔法国籍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的话语“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来提示作文立意。文章写作首先应从题目本体入手,阐释自己对于昆德拉话语的理解,联系社会实际和自身生活体验,揭示话语之中的寓意。

结合材料内容来理解昆德拉的话,其内涵在于紧扣中国现实,将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心理需求置于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的合理位置,在推进经济发展、社会转型、中国梦实现的过程中,致力于维护公平正义、改善国民福利、提升人民幸福感,以正确价值观引领社会成员的成长发展,最终实现人与社会和谐统一、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只有把政府提倡的主流价值观适当阐释并运用到文章中,把题意提示句的精神实质与党和国家的政策思想、发展理念、战略部署合理地融合,论述才能正确而有高度,达到副省级以上作文的应有标准。

【参考例文】

中国发展升级版需要释放社会正能量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历了长达35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特别是过去10年,经济总量翻了两倍,人均收入超过4000美元,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快”成了社会生活的常态,而“慢”越来越稀缺。慢作为一种心理定势,不仅决定着社会生活形态,也影响着经济发展方式。昆德拉认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为了保证人民的生活质量与心理感受,我们需要放缓节奏,从容不迫推进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全面打造中国发展升级版。

一如国内一项调查显示的,84%的人认为自己生活在“加急时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压力越大越来,以心理焦虑和精神障碍为代表的亚健康现象日益突出。学习忙、工作忙、身体忙、心理也忙,人们把健康卖给时间和压力,社会充斥着浮躁与焦虑,不仅易引发有害的聚合行为,且可能导致社会断裂,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纵观社会生活,白领跳槽频繁,蓝领不得休息,从富士康的绝望一跳,到厦门BRT的夺命一燃,由于一些成员心态失衡导致的社会代价越来越大,加剧了社会成员的不安全感,影响了国家推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战略部署。

记得7·23动车事故发生之后,一位媒体人曾经发出这样的呼唤:“中国,请停下飞奔的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等一等你的灵魂,等一等你的道德,等一等你的良知!”这实际上是在提醒,发展必须以人为本,应当将社会心态建设摆在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高度,让人民在发展中拥有自我实现的机会,心态变得积极开阔,姿态变得从容优雅,社会变得文明、安全、和谐。

在昆德拉祖国的首都布拉格,人们习惯在音乐与读书中陶冶心性,度过闲暇;在他国籍所属的法国,拥有世界上最多的假日,一年据称多达186天。这些发达国家的人民拥有与他们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生活方式与心理状态,缓慢从容,正是社会高度文明的表征。

我国要打造的发展升级版,决不能再是片面的经济发展、见物不见人的发展,在总体战略上要使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协调同步,创新社会治理,推进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公平正义,保障每一位公民的机会公平;在具体作为上,要提高以正确价值观引导精神文明建设与人们心理调节的能力,弘扬主旋律,唱响中国梦,宣传各个领域的“最美”典型,释放正能量,引导人们将个体追求融入国家民族的事业之中;在社会工作层面,要鼓励各类专业机构和社会志愿者为公众提供多种形式的心理援助服务,疏解心理压力,排 1

遣精神苦闷;同时,在国民福利层面,也要采取扎实的举措,落实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保障劳动者假日福利的实现,努力让社会的节奏慢下来,让人们拥有发展自我的条件与空间,实现社会氛围宽松公正,个体自在有为,人人有余暇品味发展带来的精神文化成果,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昆德拉有一个著名的观点:生活在别处,每一个人的此处即是他人的别处,是他人憧憬向往的地方,在他人眼里很美的地方,我们自己却浑然不觉。从本质上说,一种美好的生活既有物质的“此处”,亦有精神的“别处”,那些生活中最有吸引力的更多地是来自精神层面。把此处和别处的构建统一起来,让中国发展更均衡,也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五、加拿大女作家门罗曾经说过:“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请结合你对给定资料的思考和对这句话的领悟,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1200字。

【写作思路点拨】

本题仍是“隽永哲理语句引出作文立意”的设问形式,以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拿大女作家门罗话语“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来提示作文立意。文章写作首先应从题目本体入手,阐释自己对于门罗话语的理解,联系社会实际和自身生活体验,揭示话语之中的寓意。结合材料内容来理解门罗的话,应认识到题目关键并不在于如何面对生活中幸福存在的种种缺陷,而在于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来调整心理认知,破解人生迷茫,尤其是人生青年阶段的迷茫。破解人生迷茫需要弘扬正能量,应联系当前党和政府提倡的理念、思想、尤其是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来提出青年如何增强、弘扬、践行正能量,摆正对人生和幸福的认识,直面人生中可能的缺憾、挫折、失意,培养积极健康的心态,最终提升自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为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只有国家提倡的主流价值观适当阐释并运用到文章中,把题意提示句的精神实质与国家政策精神紧密合理地融合,论述才能正确而有高度,达到作文的应有标准。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在与民休戚中追寻飞翔的幸福

世事如潮,汹涌澎湃。在跌宕起伏的人生尤其是职场竞争中,许多青年人有一种患得患失的心态,在维持现状与开拓创新之间不知何去何从。许多人求稳怕变,宁取安全而舍发展。小邹就是一个例子,不敢用永久的安全换取仅仅是可能的发展机会,做出类似选择的同龄朋友大不乏人。习近平同志引述欧阳修的话说得好:“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只有把个人追求放在远大的抱负中,才能给梦想插上翅膀,求得飞翔的幸福,实现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统一。

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全国约有3000万青少年存在心理问题,其中,大学生中的心理障碍者占16%-25%,也就是说我们有四分之一的同龄人存在心理健康问题。这不仅是一个人群的健康问题,也影响着全社会的精神面貌与生活质量。心理问题之所以产生,从外在因素看,与现代社会的生存压力、竞争压力、人际关系协调压力越来越大有关;从内因看,则与青年的自我认同没有确立有关。按照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学说,在现代社会青年要通过自我心理调整,形成稳定的人格系统更加困难,因为高度的异质性、变迁性使青年们难以迅速地确立自我。

茫茫世事大潮,青年须有正确航向的指引,明确自我追求,增强抗压能力,穿越人生的迷茫,走向幸福的彼岸。那么青年怎样才能知道什么是正确航向呢?这就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幸福观,认准一个奋斗目标与前进方向,从茫茫潮水中开辟航道、持续前行。

首先,青年人应该具备公共理性,拥有远大理想和抱负。所谓“得其大者兼其小”,何为大?天下为大,国家的繁荣、社会的文明、人民的幸福为大;何为小?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个体欲望的满足为小。

2个体的欲望是难有止境的,有的人工资增长了,但幸福感并没有增加,就是由于没有建立正确的价值追求,被物质欲望所奴役,未能获得心灵上的自由。

治疗这一心理病症十分重要的一个方案是实践公共理性的思想。约翰·罗尔斯认为公共理性是公民理性,是平等享有公民身份的人共同具有的理性,包括一个社会共同认同的主流价值观。公共理性要求人将个体利益与整体利益进行平衡,而“中国梦”作为当代中国的主流价值观要求每一个青年,以国家的梦想为梦想,以人民的幸福为幸福,以大带小,融小于大,才不会迷失方向,也才能真正感到幸福。

其次,青年应当具备生活理性,合理设定对幸福的期望值。正如本届诺贝尔得主门罗所说的“幸福始终缺陷”,而她的《幸福过了头》以其10个故事给人带来对于幸福追求的一些启迪。生活总是给了此就不再给予彼,不应追求十全十美的幸福,这是青年必须拥有的起码生活理性。

有的人善于行动却不善于言说,有的人事业顺利却家庭不够和美,也有的人追求辉煌成就而成功需要相当长的一个过程。那些处在困境的人、位于谷底的人,应该想想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司马迁受刑终成史记。尤其是我们的典型,如“最美女教师”张丽莉,虽因舍己救人而致残,但她崇高的壮举使她的人生因缺陷而幸福、虽不完满却光芒万丈。这就启示我们,正确面对人生中的缺憾,以无私无畏的奉献之举,铸就自我的个性人生。

总书记说:青年人最有朝气、最富于梦想,中国梦是我们的,更是你们青年一代的。以这样的期许砥砺自己,突破心中的障碍,将自身追求统一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奋斗之中,我们一定能随着人民普遍幸福而拥有充实人生!

让青年追求“不完美的幸福”

追求幸福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成长在人生关键阶段的青年人,对成功更加渴望,对幸福更加期盼。但是,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对幸福的理解,幸福是什么,成了很多青年不解、不安的疑问。特别是在当前的社会转型期,旧有社会规范有所淡化,新的社会规范尚未健全,各种价值观相互激荡,如潮水般涌入年轻人的脑海,他们对生活、对理想难免产生诸多的徘徊:闯荡还是安稳?理想还是现实?适应还是改造?自我还是服从?这表达了一代人的心理迷惑,更反映了时代变迁中社会失序的裂痕。

在生活中,常有些青年身处体制内,对低收入、低效率的工作不满,又没有勇气离开。有的青年在公司职场中打拼,却渴望一份更稳定、安全的职业。这好似“围城”,人人都觉得拥有的相比需要的不值一提,拿不起、放不下、走不开、留不住,背后的根源,就是没有领会一个道理:幸福始终充满着缺陷。“想不付出任何代价就得到幸福,那是神话。”没有谁的人生是完美的,总需要做出抉择,而抉择就意味着放弃。只有认识到“不完美”是必然的,才能静心追求自己的幸福。重要的是有自己独特的理想、实现自己独特的价值,做到这一点就是成功,不必与他人攀比。

当然,由于价值观极度多元化,当代青年靠自身往往难以坚定人生理想,这就要求我们的政府要担负起责任,要用我们的教育、宣传和辅导,帮助青年形成正确的理想与价值观,帮助他们疏解内心的疑虑,教会他们正确看待生活、看待前途,让他们去追求、去享受注定不完美、但却独一无二的幸福。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加强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如今的青年接受信息太快、“现在感”太强,看待人生视野狭窄,更缺乏榜样的精神引领,往往导致随波逐流、“哪有钱往哪走”的盲目心态。我们应该多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教会他们站在高处看人生、看得更加宽广透彻,特别要多展示先进人物的光辉事迹,辅之以经典的名言警句,让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就树立起坚定的人生理想和正确的价值观念,从而为“不完美的幸福”打好基础。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对青年进行心理援助和辅导。青年人在拼搏过程中总有挫折、彷徨,需要社会给予支持和宽慰,以坚定他们对人生、幸福的正确理解。因此,我们要以法律为支撑,在全社会铺开一张“心理援助网”,多设置一些心理辅导站点、心理咨询热线,多举办一些心理讲座、校园活动,多帮助一些有困惑的青年,使他们能够排解疑难、坚定信心,在“不完美的幸福”路上走得更加坚定。

国考申论技巧 第5篇

第一,详细审题,理解命题目的,审清作文的类型要求具体是策论文、评论文、议论文、公文、讲话稿还是其他。审出限制条件,即论述的内容重点要分析原因还是强调对策,弄明白虚拟身份是谁,要求的字数限制和其他规定。

第二列提纲,列提纲就是要写出文章的基本思路,在草稿纸上画个草图,弄出各个分论点来。

第三,写题目,题目的写法一般有正立法、反立法、引申法。所谓正立法就是标题就是论点,我们要提倡这种写法,如《确保“权为民所用”要有新思路》。反立法就是对一种错误的观点或负面现象进行质疑,如《开发海洋资源不可顾此失彼》,《警惕地方保护主义借“救市”抬头 》等。引申法如由xx引发的思考,xx的启示,从怒江水电开发说开去,xx告诉我们什么等。

第四,开头。开头里面要交代清楚事件、影响和观点。第一层,交代事情的缘起,根据材料得到某时某地发生某事,非常具体。第二层,揭示主题,由该事件看出某问题相当严峻,符合我们的思维习惯。第三层,谈某问题的影响或危害。一般情况下有铺开型、引用型、比喻型、对比型和设问型。对开头我们可以套用一个万能开头。

a、近年来/目前/最近一段时间;()现象/情况频繁出现/形势严峻/导致/造成()。究其原因,则存在多个方面()。由此,我们认为()迫在眉睫/应当提上议事日程/应该重视()/我们必须()。b、形势/现象再一次引发了世人的震惊/人们的警惕:()面对如此现状,我们禁不住涌出深深的忧虑:时下的问题为什么还是()也有人乐观的解说:从()上看,();从()上看,()。可是,如果转换一下视角,从()尺度上去审视、去深入思考,我们又付出了这样的代价?

第四,文章的结构,一般情况下我们采用三段式结构:三w原则即提出问题(怎么了what),概述材料,引出论点。提出问题要简明扼要,开门见山,一般都是选用资料中提供的事实材料和理论材料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为什么why),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分析问题要紧密结合材料,不能海阔天空的乱谈,要集中论述一个问题,重点内容要详写,次要内容要略写。解决问题(怎么办how)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提出问题的方案要有层次条理性,要紧承分析问题的步骤,最好时推出刚才提出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第五,结尾。基本结构:总结观点 + 强调意义 + 铺垫重要性。第一层,概括总结,收束全文;第二层,强调和深化主题,或把第一段的话翻新,或反面论述,三两句话总结全文。第三层,提出希望或者发出号召。通过你的总结分析,把由具体现象引发的思考上升到更高的层次或理论高度,一般可纳入“科学发展--社会公正--和谐社会”的话语体系。

结尾常用词:综上所述/总而言之/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知道/从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

国考申论必背句子 第6篇

文化建设是近几年申论考试的重点。而在2016年至2017年我国也涌现了许多感人的精神。一下是我们整理的一些关于精神方面的素材,供广大考生借鉴。

一、女排精神

内涵:永不言弃;团结一心;勇于拼搏。

背景: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大幕开启,中国大地百废待兴,追赶世界只争朝夕。1981年11月,女排在世界杯排球赛上勇夺冠军,人民日报刊文《学习女排,振兴中华》:“用中国女排的这种精神去搞现代化建设,何愁现代化不能实现?”“女排精神”成为那个时代的精神符号,向世界郑重宣示:中国来了!也向国人发出动员:万众一心,艰难总能克服,梦想终将抵达。

30多年弹指一挥,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成为国际赛场上的“领跑者”。我们有着强大的财富实力、制造实力、国防实力,足以让每个华夏子孙挺胸抬头。“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处身历史的三峡,面对发展的关隘,今天的中国,尤其需要在创造出庞大的物质财富同时,锻造更强大的精神实力。

意义:“人不可能经由一个没有喜悦的旅程,而到达一个喜悦的终点。”生命是一场奇妙的探险,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实现,是为了一个目标去享受奋斗的过程。幸福不是拼命爬到山顶,而是向山顶攀登时经历的感受、看到的风景。

二、工匠精神。

内涵: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爱岗敬业。

背景:“工匠精神”讲究精雕细琢、追求完美,是我们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的宝贵财富。新中国成立以来,“工匠精神”成就了“两弹一星”等事业,也涌现出了钱学森、陈景润、时传祥、王进喜、许振超等一大批追求卓越、爱岗敬业的代表人物。然而,一段时期以来,浮躁之风冲淡了“工匠精神”,一些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适应人们对高品质美好生活的需求。与此同时,新的发展阶段讲究又好又快。因此,人们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这样的时代呼唤“工匠精神”。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已经多年,网络购物也打破了国境边界,中国产品和服务已经深深融入世界经济。在人力成本等各种因素的制约下,中国不可能再打“价格战”,中国制造必然转型升级。也就是说,中国产品和服务要占领国际市场,必须以品质取胜。由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生产出更多更高品质的产品,没有“工匠精神”的支撑就无从谈起。

三、长征精神。

内涵:在鲜血中凝就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国考申论必背句子】相关文章:

国考申论热点06-17

2019国考申论热点12-06

国考申论基本题型05-25

2019国考申论例子06-15

国考申论标准答题06-18

国考申论金句08-17

申论国考范文05-19

国考申论备考范文05-30

国考申论解析范文05-30

国考申论经典范文05-30

上一篇:优秀的辞职报告参考下一篇:小升初1分钟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