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人士创业励志的口头禅

2024-08-01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的口头禅(精选11篇)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的口头禅 第1篇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的口头禅

口头禅1:这是我的错

前几年,余世维在大陆非常火。他的培训课程一度成为众多企业追捧的对象。在他众多的演讲中,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我的错。这句话,在他年轻的时候,让他快速成长,并成为公司的管理者。任何时候,担当总会给自己带来机会。

口头禅2:请给我一个理由

我的一位朋友从澳大利亚回来创业。他最常的说一句话是:请给我一个理由。所以,他的团队,给他汇报工作的时候,总会做好足够的准备。他不是一个被结论左右的人,总会认真地听你说出背后的理由和依据。这样的问话,会让大家在平日的工作中,有一个提醒,那就是凡事都有逻辑,善于找到源头,善于把事情退回到原始的状态。

口头禅3:好,你来负责此事

陈总是一个实业家,企业做的风生水起。很多人问他的秘诀是什么,他脱口而出的是:让勤于思考和善于提出解决方案的人,带领团队。从他的员工口中,可以得到印证。大家最为熟悉的他的口头禅就是:“好,你来负责此事。”看上去,是一个决定,其实更是一种信任和鼓励。

口头禅4:这是我们的机会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问:这个事情为什么找到我?言语间,有一种埋怨,甚至是倒霉的心态。其实,当事情找到你之前,可以找任何人。来到你面前,让你去完成,这是难得的机会。在很多的企业,尤其是创业型企业,很多人都是身兼多职。如果事情找到你,要在内心说一声:这是我的机会。

口头禅5:我们对手在干什么

为一个事情,你可能挖空心思想了一个星期,可对手,已经将其做到了极致。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关注对手,向对手学习。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冠军,都是战胜让自己敬畏的亚军,走上领奖台的。了解对手,也是了解一个可能的自我;向对手学习的背后,更是为了超越对手。

口头禅6:很想听听你的想法

倾听是沟通的捷径。很多时候,只要你多问一句,可能对方就能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只是太多时候,我们总习惯打断别人的说话,给出一个自己认为重要的结论。尤其是在与团队或者客户的沟通中,多听听对方的想法,对问题的完善和解决会很有帮助,甚至是事半功倍。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的口头禅 第2篇

40创业

柳传志走上创业之路,是因为“憋得不行”,“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大学毕业正赶上‘“”’,有精力不知道干什么好,想做什么都做不了,心里非常愤懑。”“突然来了个机会,特别想做事。科学院有些公司的总经理回首过去,总喜欢讲他们从前在科研上都多有成就,是领导硬让他们改行。我可不是,我是自己非改行不可。”柳传志非要从头开始的时候,已经整整40岁了。创业之前,柳传志在科学院计算所外部设备研究室做了磁记录电路的研究。柳传志不太愿意提那段经历,因为“虽然也连续得过好几个奖,但做完以后,却什么用都没有,一点价值都没有。只是到最后,1980年,我们做了一个双密度磁带记录器,送到陕西省一个飞机试飞研究所,用了起来。我们心里特别高兴。但就在这时候,我们开始接触国外的东西,发现自己所做的东西,和国外差得太远。这使得我坚决地想跳出来。”1984年,科学院办科技展览,赵紫阳没有到会,科学院对此议论纷纷。柳传志也琢磨为什么赵紫阳不来看?“我觉得不来的道理是,赵紫阳更重视应用研究,更重视技术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但应用研究怎么能够推广变成产品,我当时也想不好该怎么走,但研究所的路,肯定行不通。”柳传志领头办公司的背景是,当时,中关村街上哗啦一下办起了一片公司,中科院计算所也有人出去办公司,或者给人打工,验收机器,验一天收入三四十元。当时计算所一个月的奖金也就三十多元,这对计算所正常的科研冲击很大。面对于此,计算所所长曾茂朝想:能不能计算所自己办个公司,积累点钱,上缴给所里,解决所里急需的实际困难。柳传志以往表现出来的组织能力使曾茂朝觉得他是最佳人选。

至于想没想过失败,柳传志说,“当时的情况已经是最糟了,还能怎么糟?我真的去做一个一般的干部,我相信我也能做得好。我会分析,要升迁,到底是做事重要?还是做关系重要?”

立意高远

1984年,“两通两海”已经挺立在中关村,而柳传志的名字却像今天中关村众多小公司老板的名字一样,普通得让人容易忘记。但后的今天,是柳传志成了大事,是联想成了民族计算机产业的象征。而当年笑傲江湖的英雄,风流却被雨打风吹去。柳传志把这个鲜明的对照归结为创业之初是否立意高远。“立意高,才可能制定出战略,才可能一步步地按照你的立意去做。立意低,只能蒙着做,做到什么样子是什么样子,做公司等于撞大运。当时典型做生意的办法有三种:一是靠批文;二是拿平价外汇;三是走私。拿到批文后,一台XT机器能卖4万多元。”“而我们不想这样做。1987、1988年的时候,公司高层就此发生过一次讨论。我们的办公室主任一心想要我们公司办成像科海那样——总公司下面一大堆小公司,每个公司都独立做进出口,虽然每个公司都在做重复的事情,但是每个公司都赚钱。我原本并没有强调‘大船结构’,当时提出‘大船结构’是为了反对‘小船大家漂’。”柳传志对立意高低有一个比喻:“北戴河火车站卖馅饼的老太太,分析吃客都是一次客,因此,她把馅饼做得外面挺油,里面没什么馅,坑一把是一把,这就是她的立意。而盛锡福鞋帽店做的是回头客,所以,他的鞋怎么做也要合适。”柳传志认为,同样是卖馅饼,也可以有立意很高的卖法,比如,通过卖馅饼,开连锁店。

领导

仅仅仰仗职权对下属施加影响的领导终将成为过去。真正的领导必将对应着一批心甘情愿的追随者。没有追随者的领导,除去职位威严的外壳和驱使手下所犯下的错误以外,所剩下的无非是用一官半职吊吊别人的胃口。不可否认,一官半职也能吸引不少追随者,但这属于官僚机制中的权术范畴,不在我们讨论的企业领导行为之列。确立领导地位其实就是争取追随者。

柳传志争取追随者的方法很简单——取信于下属。柳传志的能耐在于始终有办法让下属相信,跟着柳传志干联想一定能成功。这个“信”字很重要。“信”了,才会一呼百应,团结进取;“信”了,才会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信”了,才会令行禁止,服从大局。领导人争取追随者有两个关键步骤:一是,要使追随者相信将要为之奋斗的事件有意义;二是,要使追随者相信,这个领导人有能力带领他们完成此项事业。

现代领导理论认为:领导是一个有时间性的过程,不是一个终生制的职位。意思是说,领导是对某个事件的领导,当这个事件完成以后,此次领导行为也随之结束。这以后,如果你还想做领导,那么,你就必须为下一个事件重新争取追随者。柳传志之所以能执掌联想帅印14年,和他立意高远、总能为联想提出新的发展目标有着直接的联系。因为柳传志和柳传志的追随者们始终认为,联想的远大事业尚未完成,所以,柳传志的领导行为也不会结束。柳传志强调立意,是因为他明白,公司发展进程中,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只有立意高,才能牢牢记住自己所追求的目标不松懈,才能激励自己不断前进;其次,如果立意不高,就必须不停地提出新的、更高的目标,那么,稍有成功就会轻易满足;第三,立意高了,自然会明白最终目的是什么,不会急功近利,不在乎个人眼前得失。

看看柳传志的最新立意——“做到30亿美元,我是有把握的,这话等于像立了军令状,说出去一定要做到。100亿美元的目标,我只是提了一个朦胧的目标,到今天我也没有把它说实,因为从30亿美元到100亿美元,是多大的一个飞跃?20以后,世界计算机产业又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现在还不是看得很清楚。另外,到了100亿以后是不是还不够进500强,那时候是不是门坎又高了呢?这些都是未知数,但我们是冲着500强去的,坚决要向世界500强目标挺进,也许在我的手里实现不了,但是到了杨元庆、郭为手上非实现不可。”

“在R&D(中文译意)方面,我们要向核心技术挺进,我的做法是把面拓宽,技术砸实,一层一层往上去垒,而不是立一杆子,立得挺高,风一吹,杆子就倒了。我们已经吃过这个亏,我们做激光打印机的时候,是针对着HP某个型号做的,做完了以后,HP新型号又推出来了,立刻把你砸在这儿了。但是,如果你有很强的R&D前瞻能力,有很好的制造业基础和销售基础,情况就会好得多。”

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柳传志认为,自己能够成功的第二个原因是他掌握了以“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为主要内容的“管理三要素”。建班子的主要内容是:“一把手是有战斗力的班子的核心,第一把手应该具备什么条件,应该如何进行自身修养?第一把手应该如何选择班子的其他成员,其他成员不合标准怎么办?班子的成员如何进行考核?没有一个意志统一的、有战斗力的班子,什么定战略,带队伍都做不出来。宗派是形成团结班子的绝症,要杜绝一切可能产生宗派的因素。”

定战略的主要内容是:1确定长远目标;2决定大致分几个阶段;3当前的目标是什么;4选什么道路到达;5行进中要不要调整方向。带队伍的主要内容是:“兵会打仗吗?兵有积极性吗?要让他们学会炸碉堡。事业部体制、舰队模式是不是能调动人的积极性?规章制度定得是不是合理?另外包括激励方式、培训和发现人材、企业文化等等。”

成功人士创业励志的口头禅 第3篇

确如文中所说, 要避免“职场红灯”, 关键是强化自身的激励和自律。不过, 笔者的感想是:事到临头, 赶快自醒, 固然重要, 但最要紧的是在日常的工作生涯中, 如何时刻注意焕发自己的活力, 并瞄准目标, 一步步走向成功, 更是治本之道!当然, 该文也有这层涵义, 只是它围绕着“裁员危机”而发而己。笔者想从、日常的奋斗精神上, 再做些“补充”, 而且想借一些小故事, 来抒发一下感受, 以供职场同伴们的思考!

走“下坡”容易爬“高山”艰难

人人都希望成功, 不被淘汰, 但世间的路, 却从不平坦。当人们感到“易如反掌”时, 可能正在走下坡路;而感到压力、困难、举步维艰时, 如果你是朝向自己成功的目标前进的, 那反而是好事, 只需你步步坚实努力, “志在必得”, 离真正成功就很近了!

这里有两个感人的小故事:

▲好走的都是下坡路

一天, 一个小伙子拖着沉甸甸的板车疲惫地来到了山脚下。望着前面那一段长长的上坡路, 他不禁畏而却步。心想, 今天靠自己一个人绝对拉不上去了, 肯定得有人帮一把才行!正在为难之际, 正巧过来了一个热心的路人。他看出了窘境, 说:“没关系, 我来帮你。”说着, 便利落地卷起袖子, 拉开一副推车的架势。于是, 小伙子就咬紧牙使劲地拉车。在热心人“加油, 加油”的鼓劲声中, 终于将车拉到了坡顶。当小伙子感谢热心人的鼎力相助时, 没想到这位热心人却说:“你用不着感谢我。这两天我的腰扭伤了, 根本就不能用劲, 我没能帮你推车, 我只是喊喊‘加油’而已。能拉这趟车, 全靠的是你自己。”

这个小故事不禁使人联想到, 人生之旅不也同样是如此?一位名人曾说:“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人生之路并非一马平川, 并非无须费劲就能轻松前行。许多时候, 正是由于我们放弃了努力, 便白白地错失了成功的良机。结果便是半途而废, 无功而返。

▲志在必得, 事竟成

几十年前, 有一个世界探险队准备攀登世界著名高峰——马特峰的北峰, 在此之前从来没有人到达过那里。新闻记者对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探险者进行了采访。

一位记者问其中的一名探险者:“你打算登上马特峰的北峰吗?”这名探险者回答说:“我将尽力而为。”记者接着问另一名探险者:“你打算登上马特峰的北峰吗?”得到的回答是:“我会全力以赴。”记者又问了第三个探险者同样的问题, 他回答说:“我将竭尽全力。”最后, 记者又问了一位美国青年:“你打算登上马特峰的北峰吗?”这个美国青年直视着记者的目光, 回答说:“我将要登上马特峰的北峰, 我一定会登上马特峰的北峰!”

此后的结果是, 只有一个人登上了马特峰的北峰, 那就是那个说过“我将要登上马特峰的北峰”的美国青年。

有志者事竟成!

世间的有志者, 都有那么一种甘于吃苦耐劳、不怕困难、勇于走向成功的强烈信念在支撑着他们, 这种强烈的信念正是他们心中动力的源泉所在。胸无大志者忙碌一生终难成大事, 只有斗志在胸者才会造就辉煌的业绩和圆满的成果。

但是, 也要看到, 对于一个远大的目标, 仅以“尽力而为”、“全力以赴”、“竭尽全力”的心态, 还是不够的, 没有必胜、必得的信念, “尽力而已”, 实则暗示自己, “成不成没关系”, 真正艰难时, 就会放弃。只“吃苦”, 并非一定成功。

目标在心, 绝不放弃, 路就在脚下

目标是什么?目标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一个草率的决定, 而是根据实情 (客观的、主观分析后认定的) 所决定的一种信念、一种志向、一种必定实现的人生价值。

树的摇摆动向, 由风决定;人的人生方向, 由自己的意志决定。

你“要什么”, 决定了你“做什么”和“怎么做”。

不放弃, 是有准确的目标;轻易放弃的, 就是没有真正的目标。

在我们生活中, 每个人都会遇到或者经历这样的事。认认真真忙碌, 辛辛苦苦奔波, 到最后听到有人问“你在干什么”时, 却惘然不知如何作答, 他没想过有什么目标, 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那种非人生目标的“要什么”会有的) , 或者因为随着情况的变化, 把自己搞糊涂了, 或者在目标的不断转换中, 那个最初的目标早已渐渐模糊以至消失了。根本问题是目标明白不明白, 放弃未放弃!

这里也有三个小故事:

▲功亏一篑, 可惜的“放弃”

1952年7月4日晨, 美国加利尼福尼亚海岸笼罩在浓雾中。34岁的弗罗丝·查德威克开始向加利尼福尼亚海岸游过去, 经过15小时55分钟之后, 她最后放弃了这次冲击。而人们拉她上船的地方, 其实距离海岸仅有半英里。

事后, 弗罗丝说, 令她半途而废前功尽弃的不是疲劳寒冷, 而是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在此前, 她也曾是游过英吉利海峡的第一位妇女。

“雾中迷茫”这是事实, 而且人生中的迷茫更多有。但是, “看不清”也要游过去, 是一种境界, 她可能成功;不见得“完全”看不清, 就不游了, 是一种“放弃”, 那么, 人生中“放弃”的机会多极了。

其实, 一个具体目标, 放弃了似乎也没什么, 只是不要放弃你追求的人生目标。但是, 问题在于, 人生目标是由一个个具体目标所组成的, 具体目标的确定, 是由人生目标作基础和标杆的。如果真是“非不为也, 实不能也”, 那么, 志在心中, 仍算成功。而如果是“非不能也, 实不为也”, 属于轻易放弃, 就永无达标之日了。

再看另一个故事:

▲用“心”去做, 脚下是路

一座寺庙的方丈, 因自己年事已高, 想找个接班人。一日, 他叫来两个得意弟子, 一个叫慧明, 一个叫尘元。高僧对他们说:“你们俩谁能凭自己的力量, 从寺院后面悬崖下面攀爬上来, 谁将是我的接班人。

慧明和尘元一同来到悬崖下, 那真是一面令人望之生畏的悬崖, 崖壁极其险峻陡峭。

身体健壮的慧明, 信心百倍地开始了攀爬。但是不一会他就从上面滑了下来。慧明爬起来重新开始, 尽管这一次他小心翼翼, 但还是从山坡上面滚落到原地。慧明稍事休息了后又开始可攀爬, 尽管摔得鼻青脸肿, 他也绝不放弃……让人遗憾的是, 慧明屡爬屡摔, 最后一次他拼尽全力, 爬到半山腰时, 因气力已尽, 又无处歇息, 重重地摔到一块大石头上, 当场昏了过去。高僧不得不让几个僧人用绳索把他救了回去。

接着轮到尘元了。他一开始也象慧明一样, 竭尽全力地向崖顶攀爬, 结果也屡爬屡摔。尘元紧握绳索站在一块山石上面, 他打算再试一次。但是当他不经意地向下看了一眼以后, 突然放下了用来攀上崖顶的绳索。然后他整了衣衫, 向着山下走去。旁观的众僧都十分不解, 难道尘元就这么轻易放弃了?大家对此议论纷纷。只有高僧默然无语地看着尘元的去向。

尘元到了山下, 沿着一条小溪顺水而上, 穿过树林, 越过山谷……最后没费什么力气就到达了崖顶。

当尘元重新站到高僧面前时, 众人还以为高僧会痛骂他贪生怕死, 胆小软弱, 甚至会将他逐出寺门。谁知高僧却微笑着宣布将尘元定为新一任住持。众僧皆面面相觑, 不知所以, 尘元向同伴们解释:“寺后悬崖乃是人力不能攀登上去的。但是只要于山腰处低头下看, 但可见一条上山之路程, 师父经常对我们说‘明者因境而变, 智者随情而行’, 就是教导我们要知伸缩退变的啊”。高僧满意地点了点头说:“若为名利所诱, 心中则只有面前的悬崖绝壁。天不设牢, 而人自在心中建牢。在名利牢笼之内, 徒劳苦争, 轻者苦恼伤心, 重者伤身损肢, 极重者粉身碎骨。”然后高僧将衣钵锡杖传交给了尘元, 并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攀爬悬崖, 意在考验你们心境, 能不入名利牢笼, 心中无碍, 顺天而行者, 便是我中意之人。”

光有勇气和顽强有时并不能达到向往的目标, 纵然摔得鼻青脸肿, 最终还是一无所获。在已之所欲面前, 我们缺少的一份低头看的智慧。低头看, 并不意味着信念的不坚定和放弃, 只是让我们拥有更多的选择和回旋的余地。

▲勤于思考, 有助成功

上述故事中, 尘元之所以成功, 不是一味“苦干”, 而是用心做事, 不为名利所累, 低头寻路, 终于如愿以偿。

在现实生活中, 也有这类生动的小故事:

现代原子物理学家的奠基者卢瑟福对思考极为推崇。一天, 他偶然发现一位学生还在埋头实验, 便好奇地问:“上午你在干什么?”“学生回答:”“在做实验”。“下午呢?”“做实验”。卢瑟福不禁皱起了眉头, 继续追问:“那晚上呢?”“也在做实验”。卢瑟福大为光火, 厉声斥责:“你一天到晚都在做实验, 什么时候用于思考呢?”

勤奋的学生却遭到斥责, 看似委屈, 实际上大师是在传授真经啊。很多时候人们宁可让岁月淹没在仿佛很有价值的忙碌之中, 却极不情愿拿出时间进行思考, 以至于思维总是在低水平的层次上徘徊, 最终一无所获。

结束语:焕发活力, 为实现目标而不断努力

有人说:“人因为有梦想而伟大”。但有位已成功的人士则认为:“这话是错了, 人是因为成就梦想而伟大!”

人, 如果没有人生目标, 不知自己到底“要什么”, 当然, 劳碌一生也不知自己在干什么, 是无成功可言的。但是, 只有目标, 或者是个不切实际的“目标”, 只是“人云亦云”、“镜花水月”式, 固然不行, 而即使有个切实的目标, 却轻易地找出各种理由予以放弃 (要放弃, 理由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找起来很容易) , 也是绝对不可能走向成功的。上面的小故事, 从正负两方面都说明了这个问题!

要成功, 首先, 就要根据客观环境、客观需求以及根据个人的优势、弱项、志趣, 确定适当的目标, 最好为此设计一个奋斗生涯的“路线图”, 让自己时时做到心中有数, 步步走向成功。其次, 为了实现生涯目标, 紧追不舍, 不断激励自己。不管在什么情况下, 都能焕发活力, 扎实前进。再次, 奋斗的过程, 曲折总是难免的, 有客观原因, 也可能是主观原因, 会遇到各种难题或挫折。这时候, 除了认真分析, 找出症结外, 关键的是要清醒和励志, 化解难题, 重新奋起。当然, 适当地据实修正自己的目标计划, 也是需要的, 但更要紧的是不能因此而丧气或消极, 仍要打起精神, 按新路继续奋斗!

成功人士的口头禅 第4篇

有一段时间,余世维在大陆非常火。他的培训课程一度成为众多企业追捧的对象。在他众多的演讲中,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这是我的错。這句话,在他年轻的时候,让他快速成长,并成为公司的管理者。任何时候,担当总会给自己带来机会。

请给我一个理由

我的一位朋友从澳大利亚回来创业。他最常的说一句话是:请给我一个理由。所以,他的团队,给他汇报工作的时候,总会做好足够的准备。他不是一个被结论左右的人,总会认真地听你说出背后的理由和依据。这样的问话,会让大家在平日的工作中,有一个提醒,那就是凡事都有逻辑,善于找到源头,善于把事情退回到原始的状态。

好,你来负责此事

陈总是一个实业家,企业做的风生水起。很多人问他的秘诀是什么,他脱口而出的是:让勤于思考和善于提出解决方案的人,带领团队。从他的员工口中,可以得到印证。大家最为熟悉的他的口头禅就是:“好,你来负责此事。”看上去,是一个决定,其实更是一种信任和鼓励。

很想听听你的想法

倾听是沟通的捷径。很多时候,只要你多问一句,可能对方就能给你一个满意的答案。只是太多时候,我们总习惯打断别人的说话,给出一个自己认为重要的结论。尤其是在与团队或者客户的沟通中,多听听对方的想法,对问题的完善和解决会很有帮助,甚至是事半功倍。

这是我们的机会

很多时候,我们总会问:这个事情为什么找到我?言语间,有一种埋怨,甚至是倒霉的心态。其实,当事情找到你之前,可以找任何人。来到你面前,让你去完成,这是难得的机会。在很多的企业,尤其是创业型企业,很多人都是身兼多职。如果事情找到你,要在内心说一声:这是我的机会。

我们对手在干什么

为一个事情,你可能挖空心思想了一个星期,可对手,已经将其做到了极致。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关注对手,向对手学习。在这个世界上,几乎所有的冠军,都是战胜让自己敬畏的亚军,走上领奖台的。了解对手,也是了解一个可能的自我;向对手学习的背后,更是为了超越对手。

和优秀的人在一块,不仅仅是看他做的事情,更是看他在做事的时候形成的习惯,哪怕是一句口头禅。只要细心琢磨,大有文章。

(黄玉摘自作者新浪博客)

成功人士创业奋斗励志的故事 第5篇

他叫杨小华,原来的身份是建筑小工,每天在工地挥汗如雨,工资寒碜;仅仅三年,他改写自己的人生,每天西装革履,日进斗金,资产上百万。站在金字塔的塔峰,杨小华靠的不过是观念的转变:从普通工人变成新鲜的“看房参谋”,提供新的服务,从而一炮打响,并且事业仍在发展壮大。

杨小华出生于湖南衡阳县界牌镇,,父亲退休,只有初中文化的他顶替补员到县里某建筑工程公司,做了个小小的泥工。难道一辈子搅灰拌泥?杨小华不乐意,偷偷报名参加了衡阳市电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的学习,想拿到施工员资格证书,做名衣领干净的技术人员。

后来公司发生财务危机,连续八个月拖欠工资,杨小华不仅无力支付学费,到19春节,甚至连一挂喜庆的鞭炮都买不起。过完那个紧巴的新年,杨小华恨恨地想:干脆南下广东打工,挣得多点儿!正月初八,杨小华就来到了东莞某施工队,在东城区一个大楼盘做泥工。

刚去,杨小华就后悔了。由于工地采用了新工艺,只在小地方做过“大师傅”的杨小华,井底之蛙一样不知所措,因此进度总是上不去,还影响其他师傅做事。他在一片怨言声中被换了下来,做修修补补的计时工,一个月只拿两三百元工资,刚好就够吃饭。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为了养家糊口,杨小华扛着一根扁担做普工,挑泥浆,搬水泥,什么脏活儿累活儿样样都抢着干,争取多挣一毛两块的。

年8月的一天中午,杨小华正在工地保安室休息,看见一对年轻的夫妇走过来,想请一位师傅修补一下房屋。那男人笑嘻嘻地递给杨小华一根烟:“我姓王,买的房子就在这个小区内,事也不多,一个小时就能搞掂。”

原来这是一套简单装修的新房。王先生说:“其实不是修补。上午我们看中了这套住房,户型、朝向没得说,可心里就是不踏实,对房子建筑质量不太放心。您是基建队的师傅,我们想请您作个参谋。”陪人看房子,这对有着泥工实践的杨小华来说,简直小菜一碟。

杨小华一边在房子里转悠,一边头头是道地说开了:重点要检查门窗、地板、顶棚、厨厕。一听一看:听门窗开关时有无异响;坐厕下水是否顺畅,冲厕水箱有无漏水声;看地板、墙壁和顶棚是否有水渍,有无明显的倾斜、弯曲、起浪、隆起或凹陷的地方……这对购房的夫妇听得心服口服。

杨小华仔细地“听”“看”之后,又用水平尺和吊线检验墙体的平整度和地板的坡度,检查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杨小华肯定地点点头:“房子没什么问题,你们放心住吧。”王先生喜笑颜开:“这一下塌实了。您是专业人士埃”说完,他从兜里抽出钱包,数了五张老人头,送到杨小华跟前:“给!看房的咨询费!”

自己在工地忙活一个月,也就挣这么多!杨小华不敢去接,连连摆手。王先生笑了:“这是你该得的!买套房子几十万,如果有质量问题,500元钱可解决不了埃”陪人看房也能生财,大大出乎杨小华的意料!一次偶然机会,成为改变杨小华命运的起点。

日子还是照常过,天上不会老掉馅饼。但杨小华没有料到的是,一个星期后,王先生又来了,陪他的同事来看房,照样请杨小华担当看房参谋。看完房后,王先生劝杨小华:“你不如离开工程队,买部手机,专门从事看房工作!”这可没谱。谁干这种事情啊?自己人生地不熟的,如何找业务?别人怎么相信自己?

王先生看他一脸怀疑,又笑了:“我给你讲个故事,法国有位贫穷的年轻人,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成为媒体大亨,跻身于法国50名大富翁之列。他去世,将自己的遗嘱刊登在当地报纸上,说:我也曾是穷人,知道‘穷人最缺少的是什么’的人,将得到100万法郎的奖赏。几乎有两万人争先恐后地寄来了自己的答案。答案五花八门。大部分的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金钱。另一部分人认为,穷人最缺少的是机会、技能……但没有人答对。一年后,他的律师公开了答案。”

王先生回答:“穷人最缺少的,是成为富人的野心!”

杨小华被震住了。王先生说:“你不缺技术,不缺机会,就是缺少这种野心。所有买房子的都想请个内行当参谋,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买套住房,还会在乎这点儿看房费?500元买个质量保证,买个踏实。”是啊,自己为什么如此胆小呢?放手一搏,说不定明天就是艳阳天!

1999年国庆节黄金周期间,正是楼市最火爆的时候,杨小华点点积蓄,狠狠心,花500元买了一部二手手机,再花200元印制了20盒名片,又向工程队请了一周的假,开始探点儿。报纸广告说哪家楼盘开盘了,交楼了,不管多远,他一大早就出发,踩着一辆自行车穿梭于各大楼盘的售楼处,一天顾不上吃顾不上喝,守在新楼盘外围,给客户推销看房服务,派发名片。

这些天和购房者聊天,杨小华发现购房人有严重的盲从心理。他们往往无法获得购房决策所必需的完整信息,而盲从于开发商的宣传,盲从于邻居、亲友。商品房从规划征地到销售成功,涉及100多个质量验收标准和300多个法律法规,作为购房人根本就不可能完全了解,仅仅是作“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一锤子买卖,吃亏的还是购房者。留意各类媒体,杨小华还发现在全国各地消费者投诉中,商品房投诉量名列前几位,居高不下,都是因为建筑行业太专业,而地产市场还不规范等等……这里就存在商机,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一个星期过去,杨小华的名片派出了近千张,可是没有接到一单业务。腰酸背疼地躺在床上,杨小华自己安慰自己:肯定有市场的!只要坚持下去!

为了让购房人更信任自己,杨小华开始系统地学习。白天他还是在工地上挑砖担瓦,晚上就去电大认真上夜课。近半年时间的学习,9月,杨小华顺利拿下了工民建筑专业毕业证书,同时,半工半读的杨小华深得基建队老板的赏识,被委以重任,成为项目负责人,工作也日益繁重。

不,当然不能为此放弃那块巨大的蛋糕,一定要将看房进行到底!只有做没人做过的事,才会大有“钱”途。杨小华干脆辞去工程队项目负责人的职务,在其他建筑工人不解和惋惜的目光中,做了一位全职的看房参谋。

野心是真正的无价之宝,杨小华决心机智地打开市场东莞某大型楼盘第四期地产项目动土不久,杨小华以购房者的名义深入施工工地,察看施工质量,从基础槽开挖,到项目封顶,每一道工序都没有落下。

209月,该地产项目公开发售,趁着看房的机会,杨小华对身边几位准业主说:“我建议你们别买A号楼,虽然A号楼户型、朝向和景观都不错,但经过一个雨季,墙垛就会有裂缝。”这几位准业主都不信,笑笑哄哄的:哪有替楼盘算命的?杨小华递张名片上去,准业主们都不肯接。杨小华不气不恼:“要相信科学。如果明年春季房子果真如我所言,5月1日,我们还在老地方见。”

业主们这才服了,趁着还没收楼的关键时刻,都纷纷请杨小华去看房,杨小华说:“可以,不过每套住房要收取元看房咨询费!”贵是贵点儿,可是对于几十万的一套住房,值得!花点儿小钱可能就一劳永逸,业主当然愿意。

5月,杨小华在这个楼盘一连看了50多套住房,都看出了问题。问题较严重的,劝业主退房,存在问题但不影响使用的,杨小华便提供解决方案。由于杨小华的介入,引起数十户业主退房,同时也导致了这家开发商的高层“大换血”,这在当时东莞的房地产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这次杨小华赚了10万元,名声大噪,同时也使“看房参谋”成为街头的热门话题,市民渐渐接受了“购房一定要请专家把关”的观点。500块钱可以干什么,业务开始应接不暇,杨小华成了“看房参谋”的代名词。不满足“散兵游勇”,他找到当时服务过的工程队,请施工员和技术骨干兼职。凡是兼职的员工,通过业务的多少提取报酬,以壮大这支“看房参谋”的队伍。到了5月,杨小华手下的“看房参谋”已经有了50人之多,其中有高级工程师职称的3人,中级职称的31人。

国庆期间又是楼市的旺季,杨小华准备大干一场,他仔细分析了东莞楼盘的布局,渐渐摸清了东莞的豪宅、水岸楼盘、白领公寓的位置和价位,然后再针对客户的需求,提供不同的服务。同时杨小华把有相同需求的客户集中起来,组成“看房联盟”,众多购房者在一起也有了更多的交流机会,杨小华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新的麻烦也层出不穷。看房参谋私下跑单,甚至自立门户,使杨小华的业务量大减。根本不需要什么投资、仅靠技术和智慧获取利润的新鲜行业,一定会有人“追尾”。杨小华曾经为此苦恼过,但慢慢又定下脚步,有了更大的野心。

在推出“看房联盟”的时候,杨小华和售楼人员直接沟通,了解到商品房的销售价格由成本费用、期间费用、税金等等组成,其中期间费用和利润有很大弹性空间,开发商能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调整,但购房者并不清楚其中奥妙。

杨小华想,如果把“看房联盟”升级为“集体购房联盟”,用大业务去和开发商谈判,会取得更低的价位;另外,自己具有专业知识,能对公共设施的计算、相关管线的设计、营建成本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建议,也能让开发商不得不让价。

于是,杨小华代表购房者,和售楼经理斗智斗勇,屡战屡胜。同时,杨小华也坚持自己的立场,“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有些开发商主动邀请杨小华带客户去看房,并支付车马费,让他按购房成交量提取报酬,但都被杨小华拒绝。生存之本、发展之本都是购房者,陪客户看房才是他的正经职责,他代表的是客户立常也有一些开发商畏惧杨小华“挑刺”,所以专程找他加盟,每月付2万元聘请他为质量监督员……杨小华都婉言拒绝。

既而,杨小华又和律师事务所、会计事务所和环保检测部门联系,互通有无,共享业务资源,增加了看房参谋的法律服务、会计服务和环境检测等功能,从客户看房、签订购房合同到装饰后房屋的环境质量检测和整改,进行一站式服务。

“看房参谋”替人看房,又替人免费谈判,让购房人省心不少,增加了看房附加值,老客户带来了许多新客户,如今杨小华在当地已经赫赫有名,顺利赚到第一桶金,引导事业朝更大的空间发展。

创业成功人士励志故事 第6篇

小振勋赌气说:“你不要太看不起人,将来我发了财……”

姐夫不等他说完,就冷笑起来,说:“你也想发财?除非太阳从西边出!”

小振勋气得脸色发青,转身就跑回家去了。

父亲没有责备他,只是为难地说:“孩子呀,以后你打算干什么呢?”

小振勋想到他读司马迁的《史记》,其中《货殖列传》这一篇有许多因经商而致富的例子,就对父亲说:“我想学做生意!”

因为一时没有合适的学生意的机会,父亲就把他送到一家竹器作坊去做学徒。小振勋不怕吃苦,手艺学得很好。可是在他16岁那年,家乡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灾,到处都是饿死的人,没有人再需要竹器,更没有人来读书,小振勋和父亲都失了业。小振勋只得每天和哥哥、弟弟一起上山挖草根,剥树皮,供一家人充饥。正在这时,村里有个姓黄的南洋华侨回乡探亲,见灾荒严重,就慷慨地拿出钱来,送给同村每户人家一斗白米。乡亲们都非常感激他。张振勋很羡慕,就找到这位华侨打听,他能不能到南洋去做工挣钱。姓黄的华侨见他身强力壮,手脚勤快,便表示愿意带他到南洋去谋生。

张振勋兴冲冲地回家,说服了父母,就随着姓黄的华侨,登上了去印度尼西亚巴城(就是今天的印尼首都雅加达)的帆船。

经过十几天的海上航行,张振勋满怀希望踏上了印尼的土地。清澈亮蓝的海水,高耸入云的椰子树,郁郁葱葱的橡胶林,芬芳扑鼻的槟榔花,散发着肉香的沙茶……浓郁的异国风情使小振勋感到新奇而有趣。但是他更关心的,还是在什么地方能够挣到白花花的银钱。他一刻都不会忘记,家乡的父母亲人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正盼着他能多挣点钱养家糊口!

然而,当时的巴城,正处在荷兰殖民主义者的统治下,它美丽的风光,只是富人的天堂。穷苦人在这里还是难以谋生。举目无亲的张振勋,虽然在姓黄的华侨帮助下有了一个栖身之处,但接连两个月都没有找到工作,最后只得去做非常艰苦而且危险的矿工。

直到3年以后,张振勋才在一个福建华侨开设的纸行当上了佣工。他深知这工作的来之不易,所以只要是老板吩咐的事,都认真踏实地去干好。有的时候,他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也从无怨言。晚上得了空闲,他总是如饥似渴地学习当地语言和业务知识。纸行的陈老板因此很看重他,先让他当推销员,后来又提拔他当账房先生,把全店银钱进出和账务管理都托付给他。张振勋也没辜负老板的信任,努力搞好经营,当年纸行就获得了5万荷兰盾的利润。这时,有人暗中鼓动他找机会挟带店里的款项逃回家乡,去过快活日子。张振勋认为这样做是不道德的,也是没出息人的做法,所以坚定地拒绝了。陈老板知道后,更加器重这个年轻人,觉得这是个靠得住的人,所以把自己的独生女儿陈兰香也嫁给了张振勋。

这年年底,陈老板因病去世,临终之时,他把身后的事情,都托付给了张振勋。安葬了老人以后,张振勋和妻子商量如何发展今后的事业,他说,开纸行虽可以维持生活,但不会有什么大发展,这几年来,他仔细观察、研究了巴城的商业状况,发展前景最好的,就该是酒行。因为,荷兰殖民主义者花天酒地,大肆挥霍,时时离不开酒;而当地的居民中,好酒的人也很多。所以他想把纸行关闭了,改开酒行。妻子一向佩服他的精明强干,听他说得有道理,就同意了。

酒行开业后,果然生意兴隆。张振勋是个有心人,在接待顾客时很注意了解当地的风土民情,结交各方面的朋友。连当地的最高长官、荷兰人亨利都成了他的朋友。后来,在进行巴城酒税和典当捐务承办权的投标竞争时,张振勋得到亨利的帮助,轻而易举地取得了胜利。承办酒税和典当捐务,利润很大,张振勋的财富也就成倍地增加。同时,他又通过亨利的关系,把这种业务逐渐扩大到其它城市和别的商品中。短短几年中,张振勋成了当地引人注目的大富翁。

但是,张振勋对这种发财的途径并不满意,他一直在寻找更有前途的发展方向。1866年,新的创业机会降临了。当地政府为了开发附近的岛屿,号召华侨投资进行垦殖。张振勋认为,南洋的岛屿,土地肥沃,加上气候适宜,开发的前景一定会好,这是一个大显身手、大展宏图的好机会!于是他亲自前往同为荷兰殖民地的葛罗巴埠,创办了一个裕和垦殖公司。公司雇佣了一批华侨工人,开垦出一片荒地,种植椰子、咖啡、茶叶等经济作物,并在田间套种杂粮。经过几年的努力,原先的丛林沼泽变成了肥沃的田园。他的收入也随之不断增加。由于他一贯重视信誉,因此营业状况一直很好。同时,他还包办了荷兰驻军以及劳工的伙食,并且兼办建筑修缮工程,也赚了不少钱。他在华侨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事业也越办越大。为了加速垦荒,他一面招收当地的华工,一面写信回家乡,召唤乡亲们来南洋参加开发,并先后又开办了裕应、笠旺、万裕应三家垦殖公司。其中仅笠旺一家,就有职工数万人,拥有资产数百万荷兰盾!

成功人士励志创业故事 第7篇

创业时刻:1982年四兄弟开始从事养殖业

第一桶金:鹌鹑养殖

创业20多年的磨练对于我来说,拥有多少财富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拥有了创造这些财富的潜质!假如我的所有财富都消失了,还能够从头再来。——刘永好

出生于四川新津一个贫苦家庭的刘永好,20岁之前几乎没有穿过新鞋,因此其最大目标是拥有一双新鞋和一辆自开车。在他心中,最好的工作就是进入当地的工厂当一名工人,那样自己就能够衣食无忧虑了。

近5年的知青生涯结束后,刘永好又进入学校学习,毕业后留校成为老师。此时,他的大哥刘永言已从成都电讯工程学院毕业分配到成都906厂计算机所工作;二哥刘永行从成都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到了县教育局工作;三哥陈育新(刘永美,因过继到陈家而改名)从四川农业学院毕业后在县农业局当农技员。

在改革开放的大形势下,四兄弟开始不安分起来。1980年春节,刘永行为了让哭闹着要吃肉的四岁儿子能够在过年时吃上一点肉,从大年初一到初七,在马路边摆了一个修理电视和收音机的地摊。短短几天里他竟然赚了300元,相当于他当时10个月的工资!

四兄弟一商量,就想办一家电子工厂,并很快生产出音响样品。刘永好拿着音响到乡下想和生产队合作,他们出技术和管理,生产队出钱。没有想到的是,此事上报到公社之后,公社书记一句“群众企业不能跟私人合作,不准走资本主义道路”,此事胎死腹中。

1982年,四兄弟经过激烈的讨论,三天三夜的家庭会议做出决定:辞去公职干个体。他们就想,搞自己以前做过的音响投资大,而且还有很多条条框框;而搞养殖业不需要很多投资,技术含量低,自己也熟悉。创业目标定下了,资金还没着落,四兄弟想到向银行贷款1,000元,但结果是当头一盆冷水。

他们只好典当了手表、自开车等值钱的家当,筹集了1,000块钱,开始养鸡、养鹌鹑。“当时真的是一分一分挣钱,看着鹌鹑下了一个蛋,就意味着赚了一分钱。”刘永好印象很深刻的一件事情是,当时骑车载着鹌鹑蛋被一只狗追赶,之后摔倒在地,200只鹌鹑蛋全摔碎了,他当时掉下了眼泪,不是正因被狗咬得疼,而是惋惜碎掉的蛋。

成功人士谈创业 第8篇

李开复:谷歌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

李开复写了一篇分析美国教育好与不好的文章,近日受到广泛关注。

“美国高校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高校,它好的地方远远超过它不好的地方,所以我觉得美国高校是值得学习的对象。就像美国高校五六十年前也是学习德国的高校,建立所谓研究型大学。这种模式一直到今天,都还是最优秀的。我认为,美国教育是一个不完美的体系,却是今天所有教育体系中最好的,是值得学习的。”

4年前,李开复就提到中国学生存在问题,现在,面对多数的“80后”,他仍然认为他们身上还存在问题。“我在谷歌雇的人基本都是‘80后’的人,我在微软雇的人都是‘70后’的。我所看到的就是‘80后’更有世界观、英文更好,通过互联网学到很多很多东西。

这是我看到的比较正面的地方。这两批人同时存在的问题是情商,虽然有所进步,但还可以增加更多。

李开复归纳了“70后”和“80后”存在的普遍问题:一、迷茫,很多人一进大学反而不知道该做什么了,因为以前都是照着父母的要求活着。二、不自信,我比不上别人,我自卑,我该怎么办时常出现在这些人口中。三、价值观有问题,多数人都想着我要发财我要出名,而没有足够地想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看我们拥有什么,而是看我们贡献了什么、留下了什么。第四是从众,大家都在讨论社会上流行什么,什么热门,别人都在做什么,而不是探求我爱做什么,我的天赋在哪里,我的兴趣在哪里。这些问题在10年前跟今天并没有特别大的改变,一样的问题依然存在。

用资本促进产业整合

田溯宁:曾任中国网通上市公司CEO,2006年5月辞职创建中国宽带产业基金(CBC),他坚信宽带就是中国信息时代的“蒸汽机”,将帮助中国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我的创业经历中,资本尤其是股权投资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我很幸运,但很多不那么幸运的人,也许错过了,创业的梦想也就幻灭了。2005年,我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今后我到底要做什么?怎样才能把握住中国未来发展的主旋律?怎样才能把我过去的经验利用起来?我想,应该做一个投资基金。2006年,我从网通辞职,建立了现在的新平台:中国宽带产业基金。

我始终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中,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的作用甚至要远远大于在美国。中国面临着一种复杂的情况,市场经济的变革和高科技的变革同时发生。一方面不确定性很大,另一方面机会也非常多。用什么去抓住机会,把握不确定性,将它们变成伟大的商业模式?这就需要有远见的投资者和企业家的合作。我们这一代人,用几十年时间经历了西方两百年的历程,这让每个人的一生变化都充满着传奇色彩。而变化才刚刚开始,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就是行业融合。

首先来看电信行业。贝尔发明电话一百多年了,移动电话最早是贝尔实验室发明的,发明之后二三十年没有人使用,然而在最近的10年中,却出现了爆炸式的发展。2000年,计划部门在做规划时,预计到2007年中国将有5000万个手机号码,而今天,这个数字是接近5亿。

再来看媒体、IT和互联网行业。从报纸成为产业,到广播时代,电视时代以及到目前的互联网时代。如今,电梯间挂上一个屏幕就变成一个媒体,手机也变成了媒体。未来更大的变化是媒体互动,真正做到分时、分段、分众。在过去30年里,IT、互联网行业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30年前我们不知道有一家公司叫微软,10年前不知道有一家公司叫Google,如今它们都成为了全世界最伟大的企业。

如今,电信、媒体、IT和互联网这四大行业呈现出融合的趋势,而这种融合的基础就是宽带。这就是我们取名“宽带产业基金”的原因。

在过去的行业变迁中,涌现出一大批伟大的企业,例如微软、英特尔等等。中国的企业没有赶上那一波浪潮。在互联网时代,中国出现了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和盛大网络,其中不乏市值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继续思考下去,在未来宽带的时代还会发生什么?

我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宽带就是这个时代的“蒸汽机”。人们对带宽的追求就像对速度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中华民族的经济要真正实现跳跃式发展,就需要突破性的技术,就像荷兰人发明大肚船、英国人发明蒸汽机、美国人发明电和汽车一样。中国在民族复兴过程中,一定要有自己根本的、创造性的发展,使发展速度可以大大超越传统商业模式。中国的“瓦特”、“爱迪生”将会在什么领域出现?我认为,他们将在宽带领域出现,在四个产业的融合中出现。

在校大学生不要盲目去创业

刘庆峰: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科大讯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他率团队发明的让电脑听说汉语的软件,开创了全球电脑语音和文字读写听说的新记录,被评为可能影响21世纪中国的IT青年。

刘庆峰从小才思敏捷,17岁就踏进了中国科技大学无线电系。26岁时就将大学生的智慧第一次转化为巨额资产——以刘庆峰为首的中国科技大学6位大学生因为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能听会说”的中文电脑,获得668.85万元的技术股权奖励。

刘庆峰因为在此项研究中做出多项关键技术创新,贡献尤为突出,获得个人最高股权奖励,并走马上任新成立的安徽中科大讯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5年后的今天,他已是这家公司的总裁。

现在已经过去了将近十年,科大讯飞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回头想想,关于大学生创业,刘庆峰深有体会。

“首先是我们遇上了一个好时代,整个时代和社会环境都在鼓励年轻人脱颖而出。当年创业初期,我们一帮大学生有的只是技术特长和一腔创业热情,如何把科技成果转化为产品,再如何将产品转化为商品,我们毫无概念,是来自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使我们顺利完成了这两步跨越。”

另外,刘庆峰还认为,要做一个创业者,一定要有历经磨难的准备,一定要有坚持下去的勇气。1999年创业时,他们充满激情,但当时也过于乐观,其实要把一项高新技术开发利用好,使之为社会创造应有的价值,必须要做好跌倒再爬起来的思想准备。回顾创业历程,他始终相信,失败九十九次之后,一定会迎来成功的那一次。坚定的意志对人的一生来说太重要了!“我们身边有一些很好的科研成果,一直没有使之形成产业化,关键是科研技术人员对产生的效益预期过高,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稍微遇到挫折就迟疑了、退缩了,最终放弃了,非常可惜!”

对于年轻人,刘庆峰给出了建议,他认为年轻人创业必须有一个远大的理想,用这一理想去团结一批创业者,要用集体的力量实现成功。现在的产业竞争非常残酷,在现在这种智力密集型的环境,要想创业成功,首先要有好的领军人物,好的CEO,然后搭建一个优势互补的团队,以一个开放的心态去吸引一些具有战略意义的股东加盟,其中开放的心态很重要。

有成功就会有失败,不管是在创业之初,还是在现在,刘庆峰一直感觉挫折和压力围绕着他。在创业早期的那一段日子,在融到第一笔资金前,他们连厂地都要去借。最后,他们在合肥西园小区租了个10平米的小屋,买不起空调,十几个人窝在房间里,房间热得像蒸笼一样。但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也天天工作到深夜三四点钟,睡觉的时候还可以看见窗外满天的星星。为了纪念这段艰苦难忘的时光,他们将研发的产品中一个开发单位的名称就叫做“星星工作组”,要把这段艰辛日子的记忆留在产品标识中。

如今,大学生创业很火热,刘庆峰作为一个大学生创业的成功典范,很鼓励这个行为。

不过他却不鼓励在校大学生创业。“除非你真有不可遏止的创业冲动和绝好的机遇,否则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人们常说,什么季节开什么花,这是有道理的。”他认为,在校大学生应当以学业为重,为以后进入社会打好专业基础,多积累学识,不要匆匆忙忙地为了眼前一些蝇头小利而放弃了长远人生规划。

成功人士励志创业故事 第9篇

当全球其他的电脑制造厂商正在经历着销售低迷的痛苦时,戴尔电脑继续着繁荣。当它遍及世界的出货量在第二季度增长18%时,其他厂商的出货量则下降了4%。37岁的迈克尔·戴尔至今已经在其创立的戴尔计算机公司里担任了将近的首席执行官。戴尔计算机在1984年成立时注册资金只有1000美元,而到了,它的销售额达到310亿美元,在全球拥有3.6万名员工。20《财富》杂志的全球500强中,戴尔公司排名第131位。

戴尔公司为何能够保持如此快速的发展?直接面向顾客销售的“直接模式”和对顾客进行分类的“市场细分”方式是其两大法宝。但实际上,这都取自其创始人——迈克尔·戴尔少年时的偶发灵感。

当迈克尔·戴尔还是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孩子的时候,他的父母在饭桌上谈论的都是通货膨胀、石油危机一类的话题,这使他从小就对生意场发生了兴趣。在他12岁那年,进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险——为了省钱,他不想再从拍卖会上买邮票,而是通过说服邻居把邮票委托给他,然后在专业刊物上刊登卖邮票的广告。出乎意料地,他赚到了美元。这让迈克尔戴尔第一次感受到“直接接触”的力量及收获,即没有中间人的好处。同时他体会到,如果有好的点子,绝对值得采取一些行动。在尝到少年时直接销售的甜头后,迈克尔戴尔在稍大后的创业尝试中,把这一“直接模式”发挥得淋漓尽致。

初中时,迈克尔·戴尔拥有了一台苹果电脑,并迅速将兴趣转移向电脑背后的商机。不久,他注意到了商业用途更多的IBM个人电脑。他热切地学习一切有关电脑的知识,利用卖报纸所赚到的钱来购买电脑零部件,将电脑改装后卖掉,获取利益,接着再改装另一台。这期间,他发现电脑的售价和利润空间很没有常规。一台售价3000美元的IBM个人电脑,零部件可能只要六七百美元就能买到。而且,大部分经营电脑店的人不太懂电脑,并不能为顾客提供技术支持。而他当时已经买进了一模一样的电脑零件,并把电脑升级后卖给认识的人。于是,迈克尔戴尔涌现了一个想法:只要自己的销售量再多一些,就能够跟那些店去竞争,因为没有中间商,所以自己改装的电脑不但有价格上的优势,还有品质和服务的上的优势,即能够根据顾客的直接要求提供不同功能的电脑。

在他开着用卖报纸的钱赚来的白色宝马车,后座载着三部电脑,成为得克萨斯大学一名另类的大一学生后不久,他认识到电脑将成为20世纪最重要的工具,自己正在面临一个很大的机会。当时,电脑界包括苹果电脑和IBM等所有的大厂家都选择通过经销商来销售电脑,但迈克尔戴尔则想凭借直接销售这种更有效率的方式为顾客提供更好的价值及服务,并希望借此成为这一行的佼佼者。1984年,迈克尔·戴尔从学校退学,在奥斯汀一个约93平方米的办公室开设了自己的公司,命名为“戴尔计算机公司”。

创业成功人士励志故事 第10篇

创业成功人士励志故事

开始在宿舍创业,到,获得E轮融资,拥有几千员工,服务范围也从上海交大周边快速扩展到全国250个城市,这便是中国最大的在线外卖订餐平台“饿了么”的快速发展轨迹。

1月27日,“饿了么”召开新闻发布会,CEO张旭豪宣布获中信产业基金、腾讯、京东、大众点评、红杉资本联合投资3.5亿美元。饿了么还将与战略投资方达成深度合作。融资完成后,饿了么将继续保持独立运营。

发布会后,张旭豪在接受采访时难掩喜悦,他豪言,饿了么要做餐饮界的阿里巴巴,目标是成为估值一千亿美金的公司。

已经广为熟知的初心

叫外卖未果激活创业梦

我们总是遥望大洋彼岸,为什么那里可以出现扎克伯格和乔布斯这样的人。本质上,他们都受到了某种个人英雄主义的感召,相信人要独立创造,并且改变这个世界。

20,还在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读硕士一年级的张旭豪也认为,只要自己做的东西被市场认可,个体就是有价值的。一天晚上,他和室友一边打游戏一边聊天,突然感到饿了,打电话到餐馆叫外卖,要么打不通,要么不送。

创业就这样从不起眼的送外卖服务开始了。张旭豪和康嘉等同学一起,将交大闵行校区附近的餐馆信息搜罗齐备,印成一本“饿了么”的外送广告小册子在校园分发,然后在宿舍接听订餐电话。接到订单后,他们先到餐馆取快餐,再送给顾客。这一模式完全依靠体力维持业务运转,没有太大的扩张余地。唯一的好处是现金流充沛:餐费由他们代收,餐馆一周结一次款。

只有互联网能够大规模复制并且边际成本递减。年9月,“饿了么”团队开始研发订餐网络平台,张旭豪先通过校园BBS招来软件学院的同学入伙。用了半年左右,他们开发出了首个订餐网络平台。在网址注册上,他们用“ele.me”(“饿了么”的汉语拼音)组成,网站订餐可按需实现个性化功能,比如顾客输入所在地址,平台便自动测算周边饭店的地理信息及外送范围,并给出饭店列表和可选菜单。

网络订餐系统初运营时,已有30家加盟店支持,日订单量达500—600单。可那段时间,张旭豪和康嘉却因为过于奔忙劳碌而“后院起火”:先是窃贼光顾宿舍将电脑等财物一掠而空;接着,一位送餐员工在送外卖途中出车祸;随后,又有一辆配送外卖的电动车被偷……

重重压力下,张旭豪不得不撤销热线电话和代店外送,让顾客与店家在网上自动下单和接单。

不停参赛给网站造势

“饿了么”引来风投青睐

为了给网站造势,张旭豪不停地参加各种创业大赛,以扩充创业本金。10月,“饿了么”网站在上海慈善基金会和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联合主办的创业大赛中,获得最高额度资助10万元全额贴息贷款。12月,网站在欧莱雅大学生就业创业大赛上,获得10万元冠军奖金……

通过创业竞赛,团队总共赢得了45万元创业奖金,获得资金的“饿了么”网如鱼得水,到20底,订餐平台已拥有50家餐厅进驻,日均订餐交易额突破万元。

为了网站的发展,张旭豪招来了网站技术总监汪渊,汪渊专门编写了一个小软件,可在校内BBS上给每个会员用户自动群发站内消息,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发了六万条。“饿了么”网站因此访问量大增。

靠线上和线下广告吸引学生订餐容易,但吸引更多饭店加盟绝非易事。多数店家保持半信半疑的态度:“我在你的网上开个页面,放几份菜单,你凭什么就要抽8%?”对此,张旭豪的策略是:“谈,不停地谈。”他们每天出门“扫街”,最忙时一天要“扫”100多家饭店,最难谈的饭店,“谈”了40多个回合才拿下。

5月,网站2.0版本成功上线。“饿了么”不仅攻下华东师大,连附近紫竹科学园区也被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顾客群从大学生拓展到企业白领。仅隔一个月,“饿了么”就推出了超时赔付体系和行业新标准。9月,“饿了么”全上海版上线,合作餐厅超过千家,单月最高交易额达到了百万元。

月,手机网页订餐平台上线,订餐业务不仅覆盖了全上海,目标还直指杭州、北京等大城市。3月,“饿了么”注册会员已超过两万人,日均订单3000份。这一战绩,很快引起了美国硅谷一家顶级投资公司高度关注,接洽数次后,“饿了么”成功融得风险投资100万美元。

E轮融资后钱怎么花

今年专注“高校、白领、物流”

207月,“饿了么”相继成立北京和杭州等两大城市分公司,风投紧随而来,完成B轮和C轮融资,去年完成D轮8000万美元融资。

1月27日,“饿了么”召开新闻发布会,张旭豪宣布获中信产业基金、腾讯、京东、大众点评、红杉资本联合投资3.5亿美元。

张旭豪分享了的主要业绩:20饿了么平台交易总订单量达到1.1亿,日订单峰值200万单,市场占比60%;覆盖全国超过250个城市,20万家餐厅及万用户;移动端交易额占比超过75%,牢牢站稳了中国最大在线外卖订餐平台的位置。

张旭豪称,融资后的三大任务是:持续完善高校的外送服务;继续大规模地开拓白领住宅市场;搭建以自有物流为中心,社会化物流为辅的物流配送平台,使之成为广泛覆盖中国的最后一公里物流网络。

过去几年来,高校的`学生群体是饿了么的主力消费群体,从去年的扩张轨迹中,可以看到饿了么仍然在延续这种从高校开战的打法,新增的100多个城市基本都是从高校扫街开始。

但学生群体的消费能力和忠诚度都很难令人满意。除了在三四线城市的快速铺开,饿了么也在筹谋在几个比较成熟的市场中,实现从高校到办公楼,从学生到白领的另一种扩张。

去年8月,饿了么在上海10万块分众楼宇显示屏投放免费午餐广告,共送出了20万份20元代金券。从学生宿舍楼的传单到楼宇广告的投放,获取白领用户的成本显然更加昂贵。但对饿了么来说,白领及住宅市场是不得不攻下的一城。

据介绍,这轮融资除了资本层面的合作,饿了么也将与腾讯、京东、大众点评等合作伙伴达成资源方面的深度合作。通过集合合作伙伴在不同领域的优势资源,饿了么将逐步搭建一个全新的在线外卖领域的生态系统。

五轮融资

目标直指市值千亿美金

饿了么自2008年上线,至今已获得五轮融资:

2011年完成数百万美元的A轮融资,投资方为金沙江创投;

201月,B轮融资,投资方为金沙江创投经纬中国,融资规模为数百万美元;

年11月,C轮融资,红杉中国领投的2500万美元;

年,D轮8000万美金融资,大众点评领投。

2014年12月,E轮融资,融资金额3.5亿美元,投资方为中信产业基金、腾讯、京东、大众点评及红杉资本。

张旭豪表示,五轮融资总计金额5亿美元左右,目前主动权仍掌握在饿了么手中,下一步的目标是成为市值一千亿美元的公司,并不排除其IPO的可能。

创业感悟

1.其实互联网创业产品还是最重要的,我觉得创始人一定要花很多的心思在自己的产品上面,对很多的痛点需求一定要想明白,一定要解决好。

2.我觉得团队非常重要,一个团队真正的形成,要经历几波大的挫折以后,才能真正稳固起来,我觉得比较有战斗力的一个团队,一般可能需要一到两年才能形成。

创业成功人士励志故事 第11篇

他只读了两年成人会计专业,毕业后父母为他安排了一份在秦皇岛税务局的工作,可他不顾父母的劝阻,执意闯荡北京。那一年,他21岁,还不知道何为“写字楼”的他却想进入北京的写字楼工作。这谈何容易!

不进写字楼就不进吧!中关村有人要他去给电脑拧螺丝。他想,这个自己能行。可他只做到第六天就被老板炒了。事后他还挺天真地说,我以为老板会理解一个初来乍到的人在北京的难处。原来他因囊中羞涩,住在偏僻郊区,连续5天都是12点才赶到公司。

那就重新开始吧!

他很快就又在国贸附近找了份给电脑清理灰尘与病毒的工作。虽说工作不怎么样,可为他提供了许多机会。很快,一家新加坡在北京的公司让他做网管,工资虽说一般,但工作的性质却让他能拿到数倍于工资的回扣,顶级的外企更是让他进一步领略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写字楼”。

他手中有钱了,可以买很时髦的电子产品,可以到自己喜欢的场所去消费。可有一件事却让他心中很不是滋味,这就是,与同是月收入一万多元的公司副总们相比,自己的眼界、交际圈只不过是一个网管。

他要进IBM。半年后,也就是24岁时,他与北大、清华最优秀的毕业生一同竞争,居然胜出。也就是说,他花了三年的时间,终于可以与清华、北大最好的学生一争高下了,熟悉他的人说他从社会这所大学毕业了。

在IBM这个强手如林的地方,要想成功,在某项业务上必须出类拔萃。他却另辟蹊径,要去翻译资料。这个在高考时英语只考了十几分的人开始学英语,就这样,他竟然将IBM的AIX操作系统手册翻译了出来,这也是当时国内有关AIX操作系统最早的中文资料。这让他获得了全球优秀员工奖,试用期一过,他即飞往夏威夷度假,这在内地是第一人。

由此,他对重新开始也似乎上了瘾。

第二年,他转行去做销售员。一段时间,他的销售业绩也不错,然而他并不满足,他把眼光盯向了IBM全球最年轻的副总叶成辉。他可是销售行业少有的精英翘楚。

为了观察叶成辉,他在公司睡地板,一连五天不曾离去,仔细观察让他发现,与叶成辉相比,自己在三个方面差距巨大。一是不能在最短时间内表明自己的目的,二是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发现对方的需求,三是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事情按重要性排序处理。

于是,他对症下药,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多么复杂的问题,必须在三秒钟、二十个字内说清楚;与人沟通之前,必须在三句话内说出对方最关心的话题,并为此次对话目的服务;他还让自己必须只做那些缺了他不可的事情。

很快,他的销售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天地,经手的全是千万甚至过亿的销售项目。短短几年过去,不仅是他,他所带领的团队也创造了连续多年不败的销售神话。

就在人们羡慕不已时,他辞职了。他说,我想自己创业!不久,他的策划公司就挂牌了。,横空出世的股票明星胡立阳,就是通过他一手运作策划的。在对胡立阳的策划一举获得成功后,他又把目标瞄准了自己。当时职场小说正风起云涌,如《输赢》《圈子圈套》《杜拉拉升职记》等。他决定将自己多年在销售上的摸爬滚打、成败得失,推销出去。

8个月后,他的小说出笼了。

这本名为《做单》的小说出版后,一周内就高居了网络销售排行榜首位;一个月内位居各大书城销售排行榜首位;三个月后以百万签约卖出影视版权。

他就是1976年出生于北方一个小城市的胡震生。

上一篇:毕业汇报演出心得体会下一篇:老舍《我的母亲》读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