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赏建筑艺术教学设计

2024-05-11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目的:通过古代希腊、罗马雕刻与建筑艺术的欣赏, 使学生了解古希腊、罗马的美术概况及表现形式。了解艺术随时代而控变,及艺术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重点:l、古希腊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

2、古希腊、罗马艺术的风格的与内涵

难点;学生审美感受的体验,欣赏能力的提高

教具准备:石膏像、图片资料、地图、实物投影仪、背景音乐

学具准备:课本、笔记本

教学过程 :

一、引人新课

观赏石膏像《米罗岛的维纳斯》,阅读诗歌,讲述相关神话,谈论雕塑的审美感受。引入话题,马克思说是“高不可及的范本”,恩格斯说在希腊罗马面前,“中世纪的幽灵消失了”。

二、新课讲授

1、古希腊艺术产生的条件

贸易与航海造就了坚强的意志,机智勇敢和勇于探索的性格;城邦国家的奴隶主民主政体要求公民有健壮的体格与完美的心灵;温和的气候使运动员裸体竟放为艺术家对人体美有较早的领悟;“神人同形同往” 的神话是艺术的土壤。

2、古希腊雕刻一神性的崇高

雕刻艺术特点。担造完美的、理想化的人,追求一种和谐的理想美。

重点作品:《米洛的阿芙罗蒂特》、《炼铁饼者》《三女神》、《刮汗污的运动员》、《里切亚战士》、(古典时期)

《拉奥孔》《尼开神像》(希腊化时期)

3、古希腊的建筑

石柱围成长方形,形成围廊、拄、梁访和两面的山墙共同构成建筑的主要立面。

4、古罗马雕刻——人欲的膨胀:

罗马人很早就有为死者雕像的风俗,征服希腊后,雕刻走向成熟,注重理想美。帝国时期出现了强烈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描写的肖像。

重点作品:《奥古斯都像》、《卡拉·卡拉像》。《奥里略骑马像》

5、古罗马的建筑

券拱加希腊柱式,混凝土使用广泛

重点作品:《君士坦丁凯旋门》、《斗兽场》、《万神庙》

三、小结与作业

1、师生共同总结古希腊雕刻的主要特点及古罗马建筑艺术的主要成就。

2、教师谈古希腊、罗马艺术对后世欧洲艺术的伟大意义(文艺复兴 古典主义)。

3、思考希腊、罗马艺术与我国传统文化的异同。

4。应学生写短文波最喜欢的一件作品,忌空谈,多联系实际。建议阅读希腊罗马的神话。

后记:这是我多年前的一节对全省的公开课,标志着我美术欣赏课风格的形成。就是文化性、情感性和知识性的统一,以及把美术课本身作为“美的课”来上的教学手段。

附:优秀学生作业

文明与野蛮

学生作业

帕特农神庙和大角斗场是欧洲古代艺术的杰作,把它们并在一起思考,我觉得很有意思。

一开始我觉得它们一样,一样辉煌,一样伟大,一样地证明了古代人的智慧,一样地体现了人类的自豪。

帕触神庙在古希腊雅典,是公元前五年世纪战胜波斯侵略后,雅典人为他们的保护神,智慧女神雅典娜而建的。它采用长方形平列柱围廊式,列柱是雄浑有力的多立克式,屋顶是两坡顶,顶的两端形成三角形的山墙,上有精美的高浮雕。整个神庙比例匀称,饱满,是古典大师菲狄亚斯的杰作。

大斗角场则是六百年后罗马帝国时期,这时希腊已被罗马灭亡,但罗马继承了希腊的柱式艺术,把它和券拱结合,结合新的建筑材雕成的。它分成四层,观众的座席和通道等都经过精心的安排和设计。这样型制直到今天,体育馆还没有原则上的变化。

就这样,从雅典到罗马,欧洲文明走出最辉煌的一步。

但把问题往深处想,又发现它们有太多的不一样。

一个方,一个圆,一个神界单纯静穆伟大,一个人间繁复嘈杂,一个献给神—一人有神性的崇高,一个留给野兽—一人残存着动物的本能,一个从文明中透出野蛮,一个在野蛮上面建造文明。

当年在帕特农神庙,敬献花环、水果、吟诵着,哲学、几何学,赞颂着艺术家的杰作…… 而后来大角斗场是另一番情景,将军,贵族们喝着美酒,搂着美人,在这里享受着人与人,人与兽,兽与兽血肉横飞地撕咬。将军们喜欢血,这唤起了他们残酷的动物本性,因为人本来就是动物。

(想到这些我真恨不得炸掉这个玩意,背一个破坏文物的罪名。)

野蛮造就了文明,文明也装怖了野蛮,谁能把它们分得清清楚楚。

有个疯子想千古留名(这个想法有点文明),于是就烧了帕特农庙。

这个行为真野蛮,不过,话要说回来,雅典娜用大蛇咬死拉奥孔诚也很野蛮

角斗土斯巴达克思想,什么文明奇迹,大斗角场就是一个法西斯的奥斯维辛杀人的集中营,于他拿起剑教训野蛮。

不知道,他是不是也烧了大角斗场,反正帕特农神庙和大角斗场都成了今天这个破败的样子。

又一样了,帕特农神庙和大角斗场。一样造出崇高、悲怆、苍凉的美感,一样

收票参观。这些买票的人,也有当年波斯人的后代,也有斗角场中幸存者的后代,

人们又能在一起用不同的语言赞叹古代腰文明的杰作。

又一样了,不同地方的人们一样地按照它们的样子建宫殿、建教堂、建银行、建体育场、建剧院。在这些地方少了一些神的空幻、兽的残忍,充满的是真正的人的自豪。

人类创造奇迹,创造美,这一点我不否认。但我想提醒大家,我们经历过野蛮、文明正在战胜野蛮,文明必将取代野蛮。

【教师评语】

人人都赞美古代文明,而刘若飞同学却能以独特的思维,另辟建径,从它们文明智慧的背后嗅出血腥,并进一步层层揭示文明与野蛮的关系,使我们对古代美术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教学设计 第2篇

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有一种现象就是每当课程涉及到有关人体的作品时,课堂气氛立刻变得异常活跃,有的学生怯怯私语、有的学生小声议论、有大胆的学生则直接喊出“耍流氓”。这是每一位初中美术教师面临的很现实的课堂场面。学生往往对设计人体方面的艺术作品特别关注,面对这种局面有些教师就会无从下手,在如何引导学生学习中方法不得当不知如何引导学生欣赏。甚至面对言语过激的学生教师会训斥一番这个孩子,或者对作品做简单评述就敷衍过去了。面对这样的课程内容我们应如何,确实是摆在任课教师面前的一道课题。一方面是学生非常的关注与期盼另一方面又是教师的“冷”处理,显然这之间出了一些问题。

(教师改变)要想找到解决的方法,教师应首先摆正立场。教师有义务为学生解答这方面的问题,也应对学生关注的热点加以关注,不能冷漠处之。

(了解学生)首先要分析中学生的特点,初中学生由于其年龄小,具有儿童与青年的共同特征,因此对人体虽有一定认识,但尚处于朦胧状态。加之受当前电视、电影、书刊、杂志等各种媒介的影响,他们对人体内容的接触较以前的学生要多。现代社会中虽然人们思想解放,但作为成年人的家长也极少对孩子进行这方面的教育,造成了他们在性别、人体知识方面的神秘和空白,这就更需要在教学中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填充。

如何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中的人体艺术作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引导: 第一、从人的社会属性与自然属性方面进行积极引导

人体美首先表现在身体样貌的美。人体美属于形式美、自然美范畴,但带有社会性。人体的自然性因素来自先天的遗传禀赋,是自然美的最高形态。

人体美包括两方面,就人的形体、体态、容貌而言,由形式美法则决定,要求人体线条挺拔,富于变化,匀称,有魅力,各部分的比例以及肤色、动作、姿态符合人类的普遍尺度。就人体美的本质而言,它是健、力、美的统一,展现出人的活泼、勇敢、热情、蓬勃向上的精神状态。

人体美的发展同社会条件密切相关,不同时代、民族的人对人体美的审美标准有同又有异,文明的社会环境、美好的社会生活和长期的锻炼、保养为人体的日益美化提供了可能性。人体美是人的重要的审美对象,能使人愉悦,坚定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自信。第二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身体结构 教师在涉及到人体结构的教学中,除了要讲解骨骼、肌肉的名称及男女形体的差异外,还要告诉他们,这个世界由男女两性组成,学习人体结构就是要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身的内在结构及外部形体。男性由于骨骼大、肩宽、肌肉发达,因此男人体形给人以强健的力量感。而女性由于骨骼较孝肩窄、皮下脂肪较多,给人以丰腴的曲线美之感。第三引导学生认识健康健美是人体美的基础

健美是人体美的根本标志,健康仿佛是一面镜子,它可照见附着在人体美上面的阶级偏见、民族偏见、传统偏见,并教育那些有偏见的人,服从健康的原则,放弃自己的偏见。

人类自从认识到自身性的差异,千百年来,对男性人体美及女性人体美的认识便有了某些标准。在西方,人们将其分别归为崇高(壮美)和优美(秀美)的对立范畴,在中国则以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来形容。如果说男性人体犹如一首交响乐,那么女性人体就是一首小夜曲。从古希腊雕塑《掷铁饼者》和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再从中国汉代画像砖、北魏石窟造像中的男人体和唐代巨天的造型上,就可得到确证。我在教学时将“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与“掷铁饼者”及“大卫”挂图挂在一起,介绍画家及作品,尤其加深对美神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讲解,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希腊人对于人体十分崇尚,认为只有健全的身体才能有健全的精神。

在世界美术史中,优秀的人体艺术作品数不胜数。只要在教学中不断引导学生加深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教学设计 第3篇

在新《美术课程标准》中, 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四个方面即“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个领域。在“欣赏·评述”中提出了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欣赏美术作品教学的观念,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解读》的阐释:“是学生按自己的意愿或按照教师的要求, 对一副美术作品从美术语言的角度, 从历史背景的角度, 从文化的角度, 从美术家生平或创作心理的角度进行欣赏”。从学生的知识结构上来看, 中学生掌握多角度欣赏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1.中学生综合知识储备 (基础人文和科学知识) 与知识结构动态发展为多角度美术欣赏提供了可能。

2.通过多年美术课学习, 学生已具备较为感性美术欣赏能力, 如对美术作品材料的认识和简单形式分析。

3.从发展角度看, 经过学习掌握多角度欣赏方法, 对从中学阶段的欣赏过渡到鉴赏奠定了基础, 因为“鉴赏能力是比欣赏能力更上位的东西, 它意味着欣赏活动已从表面上观看美术作品, 上升到理性分析的层面。”以下以欣赏教学中的例子具体阐述各方法:

1) 从作品美术语言的角度———侧重观察和分析作品的色彩、线条、结构、明暗、肌理等。是怎样围绕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说作品的主题进行组织的, 如果我们让学生按教科书那五香干大小的图片进行欣赏和解读, 给他们所带来的信息量是不充分, 更谈不上全面、深入了解作品。目前大部分城镇、农村学校是没有到博物馆或展览馆去亲身体会和欣赏美术作品。因此, 欣赏的前提就是作品本身, 我们应尽可能提高欣赏资料的质量, 采用欣赏教学的幻灯投影片或印刷质量较好的画册, 在欣赏时可作一些局部放大, 使学生能较真切地感受作品色彩, 笔触肌理等。从一百多年前西欧出现印象画派开始, 美术作品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艺术创作更注重艺术本身语言的探索和创新, 如凡高的《向日葵》其强劲的笔触所产生的力度、厚度, 充满着一种燃烧着激情的画面给人以一种极强的视觉冲击力, 这是一幅依靠作品本身语言来打动人的名作, 它不再是一种客观事物的再现, 更是作者精神世界直接通过艺术语言的表露。

2) 从美术史的角度进行艺术作品欣赏, 野兽派画家马蒂斯的作品学生会觉得跟他们在幼儿园的画作差不多, 然而问题远没有学生想象的那么简单, 这一画派的形成与艺术成就在美术史的意义更能说明这一问题, 马蒂斯的其强烈的原色对比, (如红与绿、蓝与橙、) 同时找到和谐的驾驭技巧, 平面化的画面组织产生一种既单纯又热烈, 给人一种愉悦观看感觉。这是根植于后印象派的基础一种创新和对绘画语言的进一步大胆探索。使许多绘画因素在视艺创作中成为一种可能。针对一些诸如蒙特刊安、康丁斯基的抽象绘画作品欣赏, 画面更无从解读了, 因此必须向学生介绍抽象美术形成的过程。以及解读抽象绘画方法, 因为这些作品已经切断了艺术与客观的联系, 纯从主观出发, 以纯粹的线、色、块作为造型语言, 使绘画摆脱自然束缚, 直接表现自己的艺术境界和追求。这无疑开创是美术创作新视觉审美的领域。

3) 从历史研究文化的角度欣赏作品, 如初中第五册《宗教美术与观赏美术》我们不应只停留宗教艺术的壁画多少平方米, 多少尊雕塑作品等数量和表达的内容等方面的教学上, 如果我们引导学生从历史角度去思考:为什么这个时期会产生如此辉煌的宗教美术。外因:东汉末期西域和西亚已打通了“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产生交流成为可能。内因:魏晋南北朝在我国历史上是战争最频繁时期, 不断改朝换代, 使民生涂炭, 于是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们把希望寄托于来世, 佛教美术得到迅速的发展, 便出现如新疆孜克尔石窟, 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冈石窟, 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这些石窟群场面浩大, 精彩纷呈, 后来成为取之不尽艺术宝贵。如果把从西到东的各石窟的宗教美术形象从文化的角度加以比较分析, 就会发现这是中西文化交汇消融, 最后形成了在形式、内容都具有鲜明中原文化特色宗教艺术, 如洛阳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造型已经十足中原形象特色, 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论断:中华民族是善于吸收外来先进文化, 并加以消融与创新的民族。

4) 从生平以及艺术成就角度去欣赏作品, 力求使学生通过对作者的了解以获得欣赏时所需的信息, 有助解读作品如吴道子《送子天王图》表现是道释题材绘画作品, 学生很难理解。吴道子在历史上被尊称“画圣”原因在哪里呢?学生倒会更感兴趣。 (1) 吴道子极具创新精神, 他早年师从草圣张旭学习书法后转学绘画, 他把书法用笔应用绘画中去, 线条流畅, 抑扬顿挫, 生韵生动, 形成独具特色的“吴带当风”风格, 突破自东晋顾恺之以来的细线描法。 (2) 绘画取材广泛, 人物、宗教、山水、花鸟走兽样样精通, 无所不能, 史载吴道子画嘉陵山水便是一个例证。 (3) 吴道子是天才型画家, 且一生勤奋, 据史书载仅在长安洛阳所作寺观壁画三百余处, 数量惊人, 影响巨大, 我们从敦煌唐中叶壁画中, 可以寻找到那种“吴带当风”绘画风格的画面, 可想而知, 其影响力波及范围之广。 (4) 吴道子生处太平盛世的历史环境比伟大画家顾恺之优越, 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的推崇, 使他的知名度大大超越历史其它有成就画家。因此被世人称为“画圣”。基于以上的了解, 再反过来欣赏《送子天王图》其中每一根线条轻重、粗细快慢变化都会给学生带来审美的愉悦。

根据中学生不同年龄特征和知识结构特点, 在欣赏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多角度欣赏, 应分三步走即: (1) 渗透教学, (2) 逐步确立多角度欣赏方法、途径, (3) 灵活地应用多角度欣赏的方法, 进行欣赏、评述, 并使学生初步具备鉴赏能力。

渗透教学, 从现行初一年段教科书来看已穿插相当部分的欣赏内容, 这部分欣赏内容可读性强, 便以引导学生进行作品欣赏, 并可衔接小学受教学内容, 如欣赏《清明上河图》时, 不但能从画面所表达各种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进行直观解读, 同时要求对作品所表现古代社会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解。所谓渗透教学, 就是教师平时教学活动, 有意识地让学生在观看作品的感受的基础上从某些角度去思考、探求画面背后的真实。

中学阶段主要学习欣赏课内容为水彩画、雕塑、建筑、古代工艺美术作品欣赏, 例如初中雕塑欣赏教学首先让学生感受雕塑、理解雕塑, 雕塑是通过对各种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创造, 具有实在形体的, 可触摸一种造型艺术。雕塑欣赏我们要理清两条线索, 一是中国雕塑历史, 二是西方雕塑艺术风格与流派, 以吕德、罗丹、布德尔、马约尔、享利·摩尔、布朗库西的艺术发展线索为例, 说明艺术家在进行雕塑创作时, 对雕塑语言的掌握和创新发展历程, 如果说吕德《马赛曲》、罗丹的雕塑带有浓厚的文学戏剧性色彩的话, 布德尔、马约尔则在老师基础分别对雕塑本身的团块、形体、语言加以研究, 使雕塑逐步摆脱了对文学性的依赖, 享利、摩尔、布德库西又在他们基础上引入空间的研究, 使雕塑语言从材料到空间, 从团块到形体更加走向纯粹化和抽象性。

二、艺术欣赏教学时教师的注意点

1.教师要提高对欣赏课的认识, 教师首先要利作品有一个较全面深刻地理解。

另外在欣赏的方法手段、教具的使用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方面教师也要心中有数。备课越充分, 教学效果就越佳。

2.欣赏时要有重点, 有些作品以艺术特色、绘画技法欣赏为主, 像风景画、静物画, 而有的在艺术特色欣赏的同时更要对作品的主题思想学习领会, 《血衣》、《南昌起义》等, 此外在选材上也要有主有次, 教师要把欣赏的重点放在那些有代表性的、风格独特的名作上, 以加深学生对著名作品的印象。

3.欣赏的内容不可过深, 超出了学生欣赏能力的东西, 教师要少讲, 甚至不讲, 要欣赏那些看得见、摸得着学生易于接受的直观内容, 如某一点某一处的用色、线条、构图、明暗等。

4.欣赏的手段要多样化、生动化、艺术化, 避免教师空洞枯燥的讲解、学生被动地干巴巴听的现象。可以采用故事、提问、讨论、观察、悬念等多种形式, 还要充分发挥幻灯、挂图、录像、录音等现代教学手法, 增强欣赏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 使学生乐学、想听、爱看, 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5.欣赏的时间不可过长, 内容过多过滥, 学生会厌倦, 教师可以把欣赏教学穿插于平时教学之中, 使欣赏与传授技能相结合。

如何欣赏当代艺术 第4篇

关键词:当代艺术;艺术作品

引用两位哲学家的话来表明什么是当代艺术:“艺术不是用来认识的,但是,它给我们带来思考”(康德);“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传达”(列夫·托尔斯泰)。这两句话体现出当代艺术是每个作者个人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作者将思想表达出来,挖掘人性的每一个方面,用自己独有的手法公布给世人,使世人去了解,去思考和反思人性。这就是当代艺术的魅力所在,即可以吸引你去深层次思考人性。看不懂当代艺术,是因为没有了解足够多作者的背景,没有融入当时的历史环境。

1 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的区别

1.1 现代艺术与当代艺术的区别

现代艺术是按照时间去划分的,当代艺术是按照思维划分的。虽然现在有很多人很容易混淆“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但是,“当代艺术”不仅体现了“现代性”,而且还体现了艺术家基于今日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艺术家置身在今天的文化环境中,他们的作品和所体现的思想就是当今时代的特征。

1.2 对当代艺术作品的理解

如果你用美来衡量一件艺术作品是好是坏,肯定是对当代艺术没有那么深入的了解。因为当代艺术的标准不是好不好看,而是重不重要,用美不美是衡量不出一件艺术作品的好坏和价值的。

所有的艺术作品,体现出的有四种现象:第一种是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作品象征的是有关于社会的思考,关于文化的思考,以及对于环境和身份的个人思考,最后引起的是对人性的反思。第二种是反映过去的社会状况,就是过去的当代历史作品,放在当今,也能有很深远的意义和轰动,所象征的也是社会、文化、环境、身份以及历史的深刻含义,最终体现出来的也是对人性的思考。第三种是对人性的思考,象征的是生存,最终体现的是人性某一方面的特质。第四种就比较特别,是一种没有较大内涵的单纯的视觉吸引,往往单纯视觉吸引的当代艺术作品更能引起人们的猜想,也很容易出现单纯的炒作,不能引起任何深层次的反思。

面对当代艺术的作品,不能单凭自己的感官去判断作品的好坏。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好的当代艺术作品不仅要有独特的视觉体验和交互体验方式,体现参与感,更重要的是艺术家作品背后的生活经历和特定的历史场景,以及艺术家的独特引导和心理展示,能让来参观和体验的观众引起一定的思考,产生自己的思想或者与作者的共鸣,从而拓宽视野,了解新的领域。使观众有足够强烈的反响和共鸣,才能称为好的作品。

2 对当代艺术作品的解读

2.1 对《布拉格之春》作品的解读

照片的名字是《布拉格之春》,摄于1968年,摄影家是约瑟夫·寇德卡,这张作品的价格是“天价”。

当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人们眼前是黑白灰的色调、扭曲的道路、手臂和单调的手表。这样的照片没有什么样美感,为什么价值却为“天价”?

因为这张照片是捷克摄影大师寇德卡在布拉格之春的代表作,当时是随手一拍。1968年8月,华沙条约组织的坦克入侵布拉格,寇德卡用相机见证并记录下了这一切。“我记得那时候别人看到我都说我疯了,因为当时俄国人看到谁拍照就射谁,可我就站在他们的坦克前!”这是其中一张经典作品,记录了当时的事件。这些照片被秘密偷运出捷克,由玛格南图片社提供给外界媒体。后来这张照片成为一个时代的重要符号。

这张照片所蕴含的当时的历史背景,历史的特定角度是独一无二的,一旦了解这件作品的历史背景,肯定会感觉这张作品要比平常那些风景照片或者写真要具有价值得多。

2.2 解读中国85新潮美术“枪击事件”

85新潮美术“枪击事件”是中国当代艺术打响的第一枪,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转折点,具有重要意义。观众可能会不理解为什么这能称作当代艺术,为什么有这么高的地位,只是打了两枪就可以这么著名和有历史意义么?

1985年,中国正从“文革”期间慢慢走出来,百废俱兴,艺术领域也是这样。大家从以前紧张的政治气氛中走出来,从不敢有自己思想的年代中走出来,可以表达自己的独特思想,可以学习以前不能学习的新思想。1985年期间,中国的当代艺术开始发展起来,“枪击事件”的发生,打响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第一枪,表明了中国的当代艺术可以开始轰轰烈烈的发展,艺术家们可以表达自己的思想,政治上面也不会再像从前一样干预。所以说,“枪击事件”也是一个中国当时当代艺术的呐喊,是一个开端,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

当代艺术不是以一件作品的美丑来决定好坏,是要根据当时的历史背景和所赋予的意义来谈论作品的好坏。要理解一件作品,之后才能评价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3 如何理解当代艺术

我们欣赏不了当代艺术,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当代艺术根本上应该怎么去理解和欣赏,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来判断和评价一个作品的好与坏。自己的评价未必是正确的,也不能左右一件好的作品掩盖其本身的意义。

大多数中国人理解的“当代艺术”可能就是一个新奇、让人眼前一亮的作品,也可能是一些让人匪夷所思,或者让我们不能直面的令人害羞的作品。当代的中国人因为接受了“文革”时期的思想禁闭,在那么久的时间里没有接触世界艺术的潮流,就像断层了一样。“文革”结束后,中国才开始学习西方的当代艺术,那时,西方的当代艺术已经发展到一定的层次,中国人一下子还搞不清什么是当代艺术。这是因为我们缺少了那么多年的艺术熏陶和艺术底蕴,没有那么深层次的自我见解和理解。

20世纪接收教育的这一代年轻人,在世界的浪潮中,受上一辈的影响,没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对艺术不重视,造成了现在一大批人对艺术不理解。又赶上了互联网的时代,人们不能沉心静气地去学习和深入地思考,接收的大多都是碎片化的知识,不能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所以当代艺术很难在中国被大多数人所理解。

要读懂当代艺术,就不能主观地去判断,而是要客观地去看待和理解一件艺术作品。先去了解艺术家想要表达的个人思想是什么,再了解艺术家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最后再来判断艺术作品的价值。

艺术如人,如果我们在不了解一件艺术作品的情况下就否定它,那么我们将永远不可能体验艺术作品的内涵,就如不能体验人性的复杂性一样。

4 结语

要欣赏当代艺术作品,首先要树立客观的欣赏意识,其次要主动了解艺术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和作品所处的历史背景,最后要理解作者要表达的个人情感和思想是什么。这样才能客观地去欣赏和理解一件艺术作品。当代艺术作品的种类繁多,需要我们用更多的时间和更多的知识储备量,去深入地了解一件艺术作品。当代艺术作品能给我们带来更宽阔的视野和更深刻的反思。

参考文献:

[1]顾丞峰.观念艺术的中国方式[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如何欣赏抽象艺术 第5篇

首先,抽象画的欣赏不是用懂或者不懂来衡量的,而是用喜欢还是不喜欢,好看还是不好看来区别和选择。抽象艺术是非理性的,也是非具体、非逻辑、无故事的,抽象艺术没有说一个道理,也不表达主题,更没有现实景物。对于理性的经验来说,抽象艺术确实什么也没有说。明明是什么道理也没有说的抽象艺术,你却想从中看出道理来,怎么可能呢?所以就使很多人以为自己看不懂抽象画了。”

“有的人看抽象画觉得很简单,寥寥几笔涂鸦,认为自家的小孩子都会画。从先向上看,这是事实。有些抽象画无论是图式、技法、表现形式都很简单,要是照着画的话,只要有耐心,人人可以做到。最明显的例子是蒙德里安。几个格子,几块颜色,都是平面的,图式和技巧都很简单。看似简单,但是原创的过程是非常艰难,非常讲究和认真的。”

如何欣赏书法艺术 第6篇

书法的赏析不仅是体会作品点画、结体、章法的匠心与功力,以及师承、流派、风格,更重要的是通过作品去感受书家的气质,情感,及其审美追求。书法家靠手和思想来创造,欣赏者靠眼力来挖掘发现作品点画布白中蕴藏的生命与灵魂,是一种再创造。这种再创造成效取决于欣赏者的知识、修养、阅历,心境诸因素。

赏析书法既要对作品宏观的把握,如气势、神采、布白,又要细微的观察,如用笔、用墨、结构、线条等等。欣赏线条质量,从中可以观察出作者创作时的用笔、用墨及其笔法。其次是由线条点画组合的汉字结构,艺术造型的意趣和哲理。第三是布白包括结字、行气、章法。第四是神采,就是指书法的精神气质、格调风韵。神采是作者精神境界的忠实记录,与作者的情感、性格、修养密切相关。优秀的书法作品必须是形美神足,形神兼备,欣赏者就是要领会体势,捕捉神采。

书法艺术风格首先表现在作品独特的整体风貌以及所造成的独特境界,这与书法家的审美取向、艺术气质关系最为密切。是书法家对艺术个性张扬的结果。

书法艺术风格就是艺术家在创作中表现出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书法家由于生活经历,艺术修养,个性特征、审美趣味以及性格的不同,在选择书体,表现手法诸方面都会有自己的特色,这样就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风格也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气质、精神风貌。这也是数千年历史积淀在书法家心灵中的高能反映,体现在线条中的微妙之处,给人以无限的遐思。黑格尔说:“风格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法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出现他个性的一些特点”。

明确书法欣赏的审美标准,是正确进行书法欣赏的基础;掌握书法欣赏的方法,是进行书法欣赏的关键。

一、书法的审美标准

南朝书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这里,强调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一般地说,“形”包括点画线条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书法空间结构;“神”主要指书法的神采意味。

(一)书法的点画线条

书法的点画线条具有无限的表现力,它本身抽象,所构成的书法形象也无所确指,却要把全部美的特质包容其中。这样,对书法的点画线条就提出了特殊的要求。要求具有力量感、节奏感和立体感。

1、力量感

点画线条的力量感是线条美的要素之一。它是一种比喻,指点画线条在人心中唤起的力的感觉。早在汉代,蔡邕《九势》就对点画线条作出了专门的研究,指出“藏头护尾,力在字中”,“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点画势尽,力收之”。要求点画要深藏圭角,有往必收,有始有终,便于展示力度。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强调藏头护尾,不露圭角,并不是说可以忽略中间行笔。中间行笔必须取涩势中锋,以使点画线条浑圆淳和,温而不柔,力含其中。但是,点画线条的起止并非都是深藏圭角不露锋芒的(大篆、小篆均须藏锋)。书法中往往根据需要藏露结合,尤其在行草书中,千变万化。欣赏时,既要注意起止的承接和呼应,又要注意中段是否浮滑轻薄。

2、节奏感

节奏本指音乐中音符有规律的高低、强弱、长短的变化。书法由于在创作过程中运笔用力大小以及速度快慢不同,产生了轻重、粗细、长短、大小等不同形态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使书法的点画线条产生了节奏。汉字的笔画长短、大小不等,更加强了书法中点画线条的节奏感。一般而言,静态的书体(如篆书、隶书、楷书)节奏感较弱,动态的书体(行书、草书)节奏感较强,变化也较为丰富。

3、立体感

立体感是中锋用笔的结果。中锋写出的笔画,“映日视之,画之中心,有一缕浓墨,正当其中,至于折处,亦当中无有偏侧。”这样,点画线条才能饱满圆实,浑厚圆润。因而,中锋用笔历来很受重视。但是,我们不能发现,在书法创作中侧锋用笔也随处可见。除小篆以外,其他书体都离不开侧锋。尤其是在行草书中,侧锋作为中锋的补充和陪衬,更是随处可见。

(二)书法的空间结构

书法的点画线条在遵循汉字的形体和笔顺原则的前提下交叉组合,分割空间,形成书法的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包括单字的结体、整行的行气和整体的布局三部分。

1、单字的结体

单字的结体要求整齐平正,长短合度,疏密均衡。这样,才能在乎正的基础上注意正欹朽生,错综变化,形象自然,于平正中见险绝,险绝中求趣味。

2、整行的行气

书法作品中字与字上下(或前后)相连,形成“连缀”,要求上下承接,呼应连

贯。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虽然字字独立,但笔断而意连。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可字字连贯,游丝牵引。此外,整行的行气还应注意大小变化、欹正呼应、虚实对比,以及由此而产生的节奏感。这样,才能使行气自然连贯,血脉畅通。

3、整体的布局

书法作品中集点成字、连字成行、集行成章,构成了点画线条对空间的切割,并由此构咸了书法作品的整体布局。要求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疏密得宜,计白当黑;平整均衡,欹正相生;参差错落,变化多姿。其中楷书、隶书、篆书等静态书体以平正均衡为主;行书、草书等动态书体变化错综,起伏跌宕。

(三)书法的神采意味

神采本指人面部的神气和光采。书法中的神采是指点画线条及其结构组合中透出的精神、格调、气质、情趣和意味的统称。“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说明神采高于“形质”(点画线条及其结构布局的形态和外观),形质是神采赖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书法艺术神采的实质是点画线条及其空间组合的总体和谐。追求神采,抒写性灵始终是书法家孜孜以求的最高境界。

书法中神采的获得,一方面依赖于创作技巧的精熟,这是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只有创作心态恬淡自如,创作中心手双畅,物我两忘,才能写出真情至性,融进自己的知识修养和审美趣味。

二、书法欣赏的方法

书法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一致,需要遵循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由于书法艺术的特殊性,又使书法欣赏在方法上表现出独特性。一般地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从整体到局部,再由局部到整体。

书法欣赏时,应首先统观全局,对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有一个大概的印象。进而注意用笔、结字、章法、墨韵等局部是否法意兼备,生动活泼。局部欣赏完毕后,再退立远处统观全局,校正首次观赏获得的“大概印象”,重新从理性的高度予以把握。注意艺术表现手法与艺术风格是否协调一致,作品何处精采、何处尚有不足,从宏观和微观充分地进行赏析。

2、把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展开联想。

书法作品作为创作结果是相对静止不动的。欣赏时应随作者的创作过程,采用“移动视线”的方法,依作品的前后(语言、时间)顺序,想象作者创作过程中用笔的节奏、力度以及作者感情的不同变化,将静止的形象还原为运动的过程。也就是摹拟作者的创作过程,正确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情感变化等。

3、从书法形象到具体形象,展开联想,正确领会作品意境。

在书法欣赏过程中,应充分展开联想,将书法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事物进行比较,使书法形象具体化。再由与书法形象相类似事物的审美特征,进一步联想到作品的审美价值,从而领会作品意境。如欣赏颜真卿楷书,可将其书法形象与“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眩目,力士挥拳”等具体形象类比联想,从而可以得出:体格强健——有阳刚之气——富于英雄本色——端严不可侵犯的特征,由此联想到颜真卿楷书端庄雄伟的艺术风格。

4、了解作品创作背景,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

任何一件书法作品都是某种文化、历史的积淀,都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的产物。因而,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包括创作环境),弄清作品中所蕴含的独特的文化气息和作者的人格修养、审美情趣、创作心境、创作目的等等,对于正确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正确把握作品的情调大有裨益。清王澍《虚舟题跋·唐颜真卿告豪州伯父稿》云:“《祭季明稿》心肝抽裂,不自堪忍,故其书顿挫郁屈,不可控勒。此《告伯文》心气和平,故客夷婉畅,无复《祭侄》奇崛之气。所谓涉乐方笑,言哀已叹。情事不同,书法亦随而异,应感之理也。”可见,不论是作者的人格修养、创作心境,抑或是创作环境,都对作品情调有相当的影。向。加之书法作品受特定时代的书风和审美风尚的影响,更使书法作品折射出多元的文化气息。这无疑增加了书法欣赏的难度,同时更使书法欣赏妙趣横生。

总之,书法欣赏过程中受个性心理的影响,使欣赏的方法没有一个固定的模式。以上所述仅是书法欣赏的一种方法,欣赏过程中可以将几种方法交替使用。另外,欣赏过程中还必须综合运用各种书法技能、技巧和书法理论知识,极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审美评价能力,尽力按作者的创作意图体味作品的意境。努力做到赏中有评、评中有赏,并将作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考察,对作品作出正确的欣赏和公正、客观的评价。当然,掌握了正确的欣赏方法以后,多进行欣赏,是提高欣赏能力的重要途径,扬雄谓,“能观千剑,而后能剑;能读千赋,而后能赋”,说的正是这个意思

书法欣赏的一般规律

书法欣赏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有它本身的规律。研究和掌握这些规律,便可找到书法欣赏的途径。

一、书法欣赏需要反复地观赏玩味

书法欣赏既是一种认识活动,也就必然要遵循着人类认识活动的一般规律,有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过程,而这种认识过程不是进行一次就完成的,而是不断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书法虽是点画、结体、章法等具象构成,但作为艺术品欣赏时,必须透过这些现象领略其力感、情感、气韵、风格......等所产

生的蕴涵美,所以书法艺术又具有相当抽象的特点,这就更需要较长时期的静观默和反复的揣摩玩味。有时面对一幅作品,粗看似乎平淡无奇,细看才发现有惊人之妙,以致越想看,越看越爱看。相传唐朝书法家欧阳询有一次在外出途中,偶然发现晋代书法家索靖写的碑竟然流连忘返,不能自己。他先是站着看,然后坐着看,最后索性睡在碑下,细细看了三天才离去。

在欣赏书法艺术过程中。还要求对不同的书家作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其异同,这样才能深入理解前人包括本书对著名书法作品所作的艺术特点的概括;才能作出自己恰如其分的评判;才能把自己的欣赏水平提到更高的阶段。这些都需要在反复玩味之中才能获得。

二、书法欣赏的能动性

书法被誉为“有情的图画,无声的音乐”。书法欣赏也像美术、音乐欣赏一样,离不开联想和想象。袁昂《古今书评》说:“师宜官书如鹏羽未息,翩翩自逝”;“韦诞书如龙威虎振,剑拔弩张”;“索靖书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皇象书如歌声绕梁,琴人 徽”......。这些形象的描述,显然都是运用联想和想象的结果。如果欣赏者仅仅像认字一样把书法作品看成一些刻板抽象的符号,那就根本谈不上书法美的欣赏。再者“不论石刻或是墨迹,表现于外的。动的势,今只静静的形势,今只静静地留在静的形中,要使静者复动,就得通过耽玩者想象体会的活动,方能期望它再现在眼前,于是在既定的形中,就会看到活泼地往来不定的势。在这一瞬间,不但可以接触到五光十色的神采,而且还会感觉到音乐般轻重疾徐的节奏。”(沈尹默《书法论丛》)这说明,书法欣赏是积极的,能动的,只有这样,视觉形象才有可能与动觉结合起来,使视觉控制转化为动觉控制。要想通过书法欣赏来写水平,也只有依赖于这种积极的能动的欣赏才能实现。

三、书法欣赏带有主观色彩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教学设计 第7篇

反思与点评

配乐朗读古诗在美术课堂中引起反差,并带动学生情绪,紧接下来的精美的图片极大的勾起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向往,引起兴趣.诗与画使得学生心灵得到净化,导入的时候需要教师在语言上尽量的优美,最好是声情并茂,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兴趣.这里对美术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中国园林艺术在世界上的地位、对其他国家的园林艺术巨大影响力,都会使得学生更加地热爱祖国,更加懂得爱惜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

园林的定义因为随着时间变迁,范畴变大,我们生活中所了解的园林已经今非昔比了。所以这给老师增添难度,分析不能太枯燥,也不能泛泛而谈。要给学生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义,并能以此来判断。如能实地观看、欣赏园林那一切都变得简单了许多,所以我想尽量找些熟悉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园林,我举了南安一中的校园局部的例子,从熟悉的环境中理解园林的真正含义。我校已被评为花园式学校,校园中的一些景点是借鉴古典园林的一些特点

一、导入

配乐朗读唐诗《鹿柴》,诗中所写的鹿柴就是园林艺术的一种较早的形式。

(出示各地旅游景点图片)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乐山好水的中国人向往居住在景色优美的地方。如何能达到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呢?(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切入正题)2分钟

二、讲授正课

l 中国园林艺术概述: 在中国建筑体系中,园林建筑是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个门类,它综合了建筑、园艺、美术、音乐、文学、生态学等学科,兼有欣赏性和实用性。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中国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它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影响力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1.何谓园林?

2.造园的要素有哪些?

3.我国园林有哪些主要类型?

4.古人造园的目的是什么?反映了古人怎样的人生观和自然观?

5.我国园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分钟

l 何谓园林展示(南安一中美丽校园图片)

指在一定区域内用艺术的手法,通过种植花草树木,改造地形以及营造建筑,创作出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具有游憩和调剂生活之用。2分钟

l 造园的要素:

建筑(亭台楼阁)、山石、池沼、花草树木、幽径。

1分钟

l 园林的发展

商周(萌芽)——秦汉魏晋(形成)——隋唐两宋(发展)——明清(辉煌)

2分钟

l 园林的分类(出示各类园林的图片)

中国的园林大致可分为:

在这个讨论的环节中,我将中国园林的图片与欧洲园林(凡尔赛宫后花园)的图片并置,学生在欣赏、认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明显的发现两者的不同点。

皇家园林(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图片)

私家园林(拙政园、留园)

名胜园林(杭州西湖、绍兴兰亭)

寺观园林(峨眉山报国寺、杭州灵隐寺)2分钟

l 观赏方法的介绍:

即可边走边看也可驻足小憩可远看可近观,远可以放眼山光水色近可以倾听风声鸟语。放慢脚步,细细品味园中的意境 1分钟

l 欣赏苏州园林(探索·发现_世界文化遗产之苏州园林影片资料)并思考问题(提问并小结)

1.苏州园林寄托了文人士大夫怎样的情怀?(一种超越世俗的虚静的胸怀)

2.园林的意境指的是什么?(当我们置身园林优美的景色之中产生无限的联想和思索,对自然对社会对生命对人生的感悟,真是百感交集)

3.苏州园林融入了哪些中国传统文化?据例子说明

园林的布局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突破空间局

限,创造丰富园景 ?

4.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15分钟

l 欣赏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探索·发现_世界文化遗产之颐和园影片资料)并思考问题(提问并小结)

1.中国皇家园林中的建筑集中反映了儒家的什么思想?(君尊臣卑)

2.中国皇家园林的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 10分钟

三、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归纳下列表格

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色(与欧洲园林相比)以及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不同点。表1

类别

中国园林艺术 欧洲园林艺术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亲近与融合征服和改造

布局

自由灵活

轴线对称和几何形式

空间

假山起伏

大草坪铺展

景观

幽闭深藏

敞开式

道路

迂回曲折

笔直的林荫大道

两个题目难度不大,学生总能地说出一二,表述也比较准确到位,但是完整性不够,通过讨论的学习方式,集思广益问题得到解决。

6分钟 表2

四、课后思考

1、请举例子说明中国道家思想对园林艺术的影响以及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2、如今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国古典园林能不能与之相融合,我们该如何继承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 2分钟

皇家园林

私家园林

占地面积大,纳入了真山真水,追求宏大的气派。

占地面积小,风格素雅,装饰精巧,注重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

建筑设计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处处显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

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建筑美、人文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处处营造恬静、安详、舒适的自然氛围。

雕梁画柱、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显示古代帝王的纵情享乐自私心理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教学设计 第8篇

在改革开放初期, 常熟花边发展迅速, 为社会创造了巨大财富;当年, 在常熟农村, 妇女们忙完农活便聚集在一起, 一边聊天, 一边绣花边, 曾经是常熟农村常见一景。妇女通过绣制花边贴补家庭收入, 是农村家庭很重要的一个经济来源。

多年前常熟花边获得了不少荣誉, 部分常熟花边作品先后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会、国际博览会。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事业作出了贡献, 争得了荣誉。

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 随着中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 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 常熟花边从业人员越来越少。纯手工的制作导致质量不稳定, 传统的管理体制不关注市场的实际需求, 闭门造车不跟随时尚潮流的变化等众多因素, 使常熟花边逐渐失去了欧洲这些天主教国家的市场。

常熟花边是在欧洲雕绣花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大多在白布上绣以白色图案, 或在米黄布上绣以灰色图案, 故过去俗称“常熟黄白台布”。但这种颜色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念。年纪大的中国人不喜欢用纯白的棉布装点家居。而年轻人又觉得, 花边是老土的图案, 拒绝使用。常熟花边面对这些实际问题, 又没有及时调整自己的步伐, 以至于被社会所淘汰, 逐年走向消亡。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和本地区群众生活密切相关、是世代相承的一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带有明显地方特色的文化产物。当它们在现代化的步伐中失去了生命力, 即将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作为认识到这个问题的当代人, 我们就有义务去传承。

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 不是培养一两位大师, 或让群众觉得常熟花边是在博物馆里才能看到的阳春白雪。只有让它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有大批的制作爱好者, 在日常生活中被大量使用, 常熟花边的生命之花才能重新绽放。为了做到这些, 我们经过三年的积极探索和实践, 主要做了以下这些工作。

一、把常熟花边引入课堂

列入教学课程的原因:

1.在中学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及教育, 既能起到传承作用, 同时还能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 起到双重促进作用。提高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 提高整个民族的传承保护意识。

2.常熟花边这种工艺来源于欧洲, 成品又是主要销往欧洲, 和其他的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 它和欧洲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花边在常熟生根后, 又融入常熟的地方特色。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 不但能体会到地方文化, 生成自豪感, 还能通过花边了解欧洲文化, 欧洲宗教艺术, 开拓视野。

3.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常熟农村妇女基本人人会绣制花边。那些不再捏绣针的妇女, 正好是现在这批学生的母亲和奶奶辈, 学生的学习就有了一个基础。学校教学花边, 可以得到这些家长的帮助。

4.花边绣制, 也算女红的一种, 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列入课堂教学的步骤:

1.设置校本课程

根据常熟花边的特点, 设立学生的发展目标, 以动手为主, 欣赏为辅, 进行课程设置。编制教材。在美术课上, 向学生介绍常熟花边, 吸引学生报名参与。

2.小班试点

从少量女红爱好者开始, 先小班教学。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进入课堂, 手把手教学生制作。

把花边和实用相结合, 比如钥匙扣、小手包、手机挂件等。当学生经过自己的努力, 得到成品时, 会有成就感, 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3.扩大到年级教授

学校每年的艺术节都有一个内容是花边作品展示。向全校师生以及家长展示一年来学习中的精品力作, 这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评价方式。让参展学生在获得制作乐趣, 了解乡土文化的同时, 还收获一份成就感。看着各种成品, 其他学生也会有兴趣加入。

通过上述这些形式, 从十几个学生开始, 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进来, 发展到整个班级的学生参与这个课程学习。

二、立足学校辐射全社会

1.网络推广

在一个信息化的时代, 教学要和时代发展步伐相一致, 一个二维码就能帮助我们走向全社会。于是我们建立“常熟花边爱好者”微信公众号和“常熟花边爱好者”的微信群, 以学生和学生家长为基础, 向全社会辐射, 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学习, 一起传承常熟花边。

学校每年的艺术节都会向家长开放, 在展示的花边作品旁, 我们贴出微信二维码, 让大家用扫码这种很时尚便捷的方式加入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 不断扩大我们的影响力。

微信公众号主要作为推广、教学常熟花边的一个公众平台, 不定期发布各种有关于花边的内容。比如:传统花边的精品花边和欧洲宗教的关系, 与常熟花边有关的新闻, 花边小组的活动通知等各种资讯。

最多的微信内容则是:花边绣制针法教程。先在布料上画出花样图案, 下针位置写上编号, 绣一针拍一张照片, 每张照片都后期配上文字解释, 一步步教大家制作成花边图案。每一种针法, 拍照制作成步骤图后, 还要请没有花边基础的朋友先照着图片学习一次, 看是否有不明白的地方, 如果有看不懂的地方, 就继续补充合适的步骤图进去。保证每一个教程, 图文并茂, 步骤解释清楚, 通过网络学习到花边制作, 提高整个社会对常熟花边的学习兴趣。

微信公众号另一个内容, 就是发布“学生”的优秀作品。这是对学生学习另一种评价方式。从微信公众号后台数据来看, 每期的学生作品展示, 转发量都高于其他内容, 因为学生和家长都会把这个作为一种褒奖, 乐于转发, 起到了扩大宣传的作用。

但微信公众号是一个以输出为主的平台, 只能简单交流, 不能满足我们交流的要求。于是, 我们又建立了微信群。通过微信群这一渠道和常熟花边爱好者之间建立起一种便捷的互动沟通桥梁。在制作中, 遇到啥具体问题, 立刻可以提出来, 老师或者其他爱好者就会答复。而且很多爱好者聚集到一起, 会有很好的学习气氛, 形成一个学习团体。每次有人做好新的作品, 拍个照片发上来, 群里就好热闹, 表扬的, 羡慕的, 鼓励的各种语言, 会对大家对学习花边有更大的鼓动性。有些爱好者在这方面很有天赋, 还会给我们新的建议, 自己画新花样, 这样的学习气氛, 才是传承的一种精神。

现在我们的微信群里除学生外, 已经有100多社会人士的订阅。成员已经超越常熟的范围, 有云南、福建、上海、南京、苏州各地的爱好者, 他们通过网络学习制作常熟花边, 通过微信公众号和微信群与我们保持联系, 这些让我们看到了传承的曙光。

2.媒体宣传

苏州日报、常熟日报、常熟电台、常熟电视台等媒体都对我们的校本课程课堂进行过宣传报道与专访。

(经过当地主流媒体的大力宣传, 在网络上掀起一股常熟花边热潮, 其中, 苏州日报关于常熟花边的文章转载就达40多篇, 包括新华社、人民网、光明网、中新社等国家级网络媒体)

媒体的宣传, 可以扩大影响, 也能让我们的课程得到家长的支持。

鼓励学生把自己的花边作品, 参与社会公益组织的一些慈善拍卖活动。

三、面向社会义务教授

立足校园, 通过各种宣传手段, 在常熟整个城市中, 不断扩大常熟花边的影响。非物质文化遗产只有融入人们的生活, 才不会被遗忘。人们觉得它有用, 才能被传承。我们的想法, 就是让常熟花边再次走进常熟人的生活, 成为一件城市特产。

以学生为起点, 发展到家长, 发展到教师, 发展到他们的朋友圈。现在, 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群体中, 由老师负责免费给大家传授花边教学。

四、对常熟花边的创新应用

做了这么多工作, 如果我们还是教大家绣制传统的“黄白桌布”的话, 那估计上1-2堂课, 学生就会跑。于是我们对传统的常熟花边做了一些创新。

首先, 布料。不仅仅采用传统的白色, 又挑选各种颜色的彩色布料。尤其是红色, 是非常受欢迎的颜色。

其次, 花样。从传统纹样中汲取灵感, 运用到新花样的设计中。注意使用到扣、包、绕、游、切、环、网、抽纱等各种针法, 把雕绣、贴布绣、抽纱绣、影针绣等各种工艺技法适度搭配运用, 让新花样既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 又凸显出常熟花边自身的优美特质。

创新最重要的是款式。忘记桌布、手帕、茶巾这些现代人很少用到的东西吧。我们先是设计出了香囊、钥匙扣、笔袋等这些小巧的东西, 制作简单且快速, 可以让学生很快掌握各种花边针法, 并做成艺术品作为小礼物相互赠送。

针对社会上的爱好者, 我们设计了各种女性时尚包袋。现有品种有口金包、贝壳包、IPAD包、手机袋等使用的包袋。这些包袋搭配各种颜色的布料, 各种花边纹样, 让爱好者越做越有劲。做完了自己用, 送朋友、送亲戚, 特有面子。通过这些途径, 也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常熟花边的新面貌。多途径赋予常熟花边崭新内涵, 让常熟花边具有新的生命力。

三年的努力让我们对常熟花边的未来, 有了新想法。

以下是我们对未来的一些规划:

如何欣赏陶瓷书法艺术 第9篇

我以为,陶瓷书法作品有四美。哪四美?

一、文字的内涵美。

陶瓷书法作品以文字为素材,其文或为历代著名散文,如王羲之《兰亭集序》、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或为古今大诗人的名诗,如岳飞的《满江红》、苏东坡的《浪淘沙·赤壁怀古》、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或为众多善男信女心默口诵的佛道经文,如《道德经》、《心经》、《般若波罗密经》,更多的是为广大人群所熟知的名言、警句,如“上善若水”、“宁静致远”、“难得糊涂”。而其字,则多为反映人们心中的图腾如龙、虎及表现他们对美好生活愿景的福、寿等。这些文字(包括散文、诗歌、经书、名言警句),内容丰富,寓意深刻,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读后能使人受到教育和启迪。这就是陶瓷书法文字的内涵美。这内涵美一点就明,可以不必多说。

二、书法的形式美

陶瓷书法作品除文字的内涵美之外,还有书法的形式美。

这形式美,来自于书体的多样性及同一书体的不同流派的差异性。

中国字有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草书等多种字体。甲骨文象形简古、劲健挺秀;金文圆浑古朴,富有变化;篆书形体扁长,匀圆整齐;隶书横平竖直,结字繁密;楷书笔画平整,形体方正;草书笔划连绵,书写便捷——称得上种类众多,风格齐全。

不仅如此,同一字体还有不同流派。如篆书有大篆、小篆之分;隶书有汉隶、唐隶之别,楷书有颜体、柳体、欧体、赵体;草书则有所谓章草、今草(亦谓小草)和狂草(大草)——都各具特色,有不同神韵。

陶瓷书法作品以瓷器为载体,将这些不同书体不同流派的特色和神韵表现出来,自然就会具备一种书法艺术的形式美。这种美,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意境隽永,回味绵长。

三、工艺的装饰美

陶瓷书法作品文字的内涵美、书法的形式美与一般用宣纸书写的作品相同,而工艺的装饰美,则为其所独有。

陶瓷书法家在瓷上作书,过去常用的方法是用毛笔单料在釉上或釉下书写,近年来,则创造了许多新的工艺手法。如刀刻、剔字、捏贴、堆书等。

刀刻,分釉下釉上两类。釉下为坯刻,又分阴刻与阳刻。阴刻是将字的笔划凹下去;阳刻是将字的笔划凸出来,犹如浮雕。釉上为瓷刻,是用坚硬而锋利的合金钢凿子在瓷器釉面上细心琢磨出书法作品,以阴刻为主,刻好后再用陶瓷颜料染色烧成。

剔字。在坯面或瓷面上喷洒色釉,然后在上面用毛笔蘸墨书写,再将字的笔划剔去,称为留地剔字,烧成后露出白字,类似阴刻;也有将底色剔去把字留下,称为剔地留字的,类似阳刻。

捏贴。釉下捏贴是先创作书法作品,再按照书法作品中各个字的字形特点,逐一用水调粘性精致陶瓷泥料捏制出来,稍干后根据各字在作品中的不同位置,用瓷泥贴到已喷色釉的陶瓷坯胎上,再入窑高温烧就。釉上捏贴方法与釉下大致相同,但烧制温度较低,所用的原料是低温釉。

堆书,是用毛笔蘸色料在瓷坯或单色瓷器上反复涂写,使字上的色料不断增厚,当堆到所需要的厚度时入窑烧制,一次成功。

运用刀刻、剔字、捏贴、堆书这些新工艺制作的陶瓷书法作品,不仅保留了书法本身的韵味,而且有很强的立体感,加上适当的器型与色地的烘托,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

四、新颖的创意美

除工艺的装饰美外,当今的不少陶瓷书法家在构思作品时刻意将器型、色彩、画面与文字巧妙结合,使作品产生出一种新颖的创意美,如陶瓷书法家徐明文的《曹雪芹红楼梦菊花诗十二首》,将一块大瓷盘设计成一朵大菊花,花分六层十二瓣,从内往外,中心为第一层是作者姓名,其两边分别为“辛”、“巳”二字,表现制作年代,这些构成花心,又代表图章和年款;第二层为过渡层,写着吉祥语:花好月圆,人寿年丰,是为了增加菊花的层次感;第三层为作品名称《曹雪芹红楼梦菊花诗十二首》,计十二字,对应12首诗;第四层是诗的作者;第五层是诗的正文;第六层是诗名。这件作品采用了大篆、小篆、摹印篆、隶书、楷书、行书等多种字体。在十二个诗名中有十二个菊字各不相同。颜色由红、紫到黄、绿、蓝,俨然如一朵大菊花。这件作品先后在北京、上海、山东、广东、日本、韩国展出,无不认为构思奇妙,设计精巧,书写得体,是内容与形式高度统一、体现了陶瓷书法新颖创意美的精品杰作。

如何欣赏建筑艺术教学设计 第10篇

中国古典园林建筑艺术欣赏教材:全日制普通高中教科书《美术》全一册教材分析:中国古典园林被誉为“园林之母”,在世界艺术的百花丛中独树一帜。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不仅客观而又真实的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的不同背景,社会经济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的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以及山水诗、山水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可现代的城市提供给我们的是另一种生存环境,学生难以理解古典园林建筑上的巧妙用心,更难体会园林中所追求艺术的审美情趣和文人士大夫“一瓢水一箪食,乐而不改其志”的情怀。因此,教师要准备更多的资料,找一些更直观的展示园林艺术成就的影片资料,通过声音、画面传递更多的信息,让学生充分了解园林艺术的历史、成就、种类、以及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色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深入的体会园林的意境、园林艺术追求的审美情趣。教学目的: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悠久历史、艺术成就以及丰富的文化内涵,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有所了解。2.学会运用正确的欣赏方法游览中国古典园林,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欣赏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能力。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继承和弘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情怀,增强学生保护文物、文化遗产的意识。教学重点:1.介绍苏州的私家园林的艺术成就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诗情画意。2.介绍中国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教学难点:1.对建筑艺术的欣赏,最好是实地参观,现在仅凭课文提供的一些图片,难以真正理解课文的内容,教学时应想方设法克服这一困难,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效果。2.如何让学生体会造园艺术中所反映的古人的自然观、人生观、世界观。时过境迁,如今我们的生存环境与古人的生存环境相差太多,又该如何去体会这其中的滋味呢?在教学时应想方设法通过多条渠道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多种形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让学生有设身处地的体会。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方法的研究:

讲授、提问、播放影片、比较、讨论、反思、教具准备:图片、影片资料、多媒体教学设计:反思与点评配乐朗读古诗在美术课堂中引起反差,并带动学生情绪,紧接下来的精美的图片极大的勾起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向往,引起兴趣.诗与画使得学生心灵得到净化,导入的时候需要教师在语言上尽量的优美,最好是声情并茂,这样才能真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兴趣.这里对美术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中国园林艺术在世界上的地位、对其他国家的园林艺术巨大影响力,都会使得学生更加地热爱祖国,更加懂得爱惜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园林的定义因为随着时间变迁,范畴变大,我们生活中所了解的园林已经今非昔比了。所以这给老师增添难度,分析不能太枯燥,也不能泛泛而谈。要给学生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义,并能以此来判断。如能实地观看、欣赏园林那一切都变得简单了许多,所以我想尽量找些熟悉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园林,我举了南安一中的校园局部的例子,从熟悉的环境中理解园林的真正含义。我校已被评为花园式学校,校园中的一些景点是借鉴古典园林的一些特点

一、导入配乐朗读唐诗《鹿柴》,诗中所写的鹿柴就是园林艺术的一种较早的形式。(出示各地旅游景点图片)中国幅员辽阔、山川秀美,乐山好水的中国人向往居住在景色优美的地方。如何能达到不出城郭而获山林之趣,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呢?(提出问题引起思考切入正题)

2分钟

二、讲授正课l

中国园林艺术概述:在中国建筑体系中,园林建筑是综合性最强艺术性最高的一个门类,它综合了建筑、园艺、美术、音乐、文学、生态学等学科,兼有欣赏性和实用性。凝结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和智慧,突出地抒发了中华民族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中国园林艺术在世界园林建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世界三大园林体系之一,它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和巨大的影响力被誉为“世界园林之母”。(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1.何谓园林?2.造园的要素有哪些?3.我国园林有哪些主要类型?4.古人造园的目的是什么?反映了古人怎样的人生观和自然观?5.我国园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分钟

l

何谓园林展示(南安一中美丽校园图片)指在一定区域内用艺术的手法,通过种植花草树木,改造地形以及营造建筑,创作出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具有游憩和调剂生活之用。

2分钟

l

造园的要素:建筑(亭台楼阁)、山石、池沼、花草树木、幽径。

分钟l

园林的发展商周(萌芽)——秦汉魏晋(形成)——隋唐两宋(发展)——明清(辉煌)

2分钟l

园林的分类(出示各类园林的图片)中国的园林大致可分为:在这个讨论的环节中,我将中国园林的图片与欧洲园林(凡尔赛宫后花园)的图片并置,学生在欣赏、认识中国古典园林的基础上明显的发现两者的不同点。皇家园林(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图片)私家园林(拙政园、留园)名胜园林(杭州西湖、绍兴兰亭)寺观园林(峨眉山报国寺、杭州灵隐寺)

2分钟

l

观赏方法的介绍:即可边走边看也可驻足小憩可远看可近观,远可以放眼山光水色近可以倾听风声鸟语。放慢脚步,细细品味园中的意境

分钟

l

欣赏苏州园林(探索·发现_世界文化遗产之苏州园林影片资料)并思考问题(提问并小结)

1.苏州园林寄托了文人士大夫怎样的情怀?(一种超越世俗的虚静的胸怀)2.园林的意境指的是什么?(当我们置身园林优美的景色之中产生无限的联想和思索,对自然对社会对生命对人生的感悟,真是百感交集)3.苏州园林融入了哪些中国传统文化?据例子说明园林的布局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4.苏州园林的艺术特点?

5分钟l

欣赏皇家园林的典范——颐和园(探索·发现_世界文化遗产之颐和园影片资料)并思考问题

(提问并小结)1.中国皇家园林中的建筑集中反映了儒家的什么思想?(君尊臣卑)2.中国皇家园林的具有怎样的艺术风格?

0分钟

三、活动设计:小组讨论归纳下列表格中国园林艺术的特点色(与欧洲园林相比)以及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不同点。表1类别中国园林艺术欧洲园林艺术人与自然的关系亲近与融合征服和改造布局自由灵活轴线对称和几何形式空间假山起伏大草坪铺展景观幽闭深藏敞开式道路迂回曲折笔直的林荫大道两个题目难度不大,学生总能地说出一二,表述也比较准确到位,但是完整性不够,通过讨论的学习方式,集思广益问题得到解决。6分钟表

2四、课后思考

1、请举例子说明中国道家思想对园林艺术的影响以及对现代环保意识的影响.2、如今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中国古典园林能不能与之相融合,我们该如何继承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2分钟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占地面积大,纳入了真山真水,追求宏大的气派。占地面积小,风格素雅,装饰精巧,注重追求诗情画意的艺术境界。建筑设计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处处显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受道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建筑美、人文美与自然美巧妙结合,处处营造恬静、安详、舒适的自然氛围。雕梁画柱、金碧辉煌、雍容华贵具有浓厚的宫廷色彩,显示古代帝王的纵情享乐自私心理因地制宜,仿效自然,移天缩地,有限的的空间里创造出无限的丰富的风景。

五、板书

一、何谓园林

二、造园要素:山石、池水、花草树木、建筑、园路

三、园林发展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明清

四、分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司官园林、名胜园林

五、观赏方法

寄托文人士大夫怎样的情怀

六、苏州园林赏析

园林的意境指的是什么

融入了那些传统文化,苏州园林的特点

反映了儒家的什么思想

七、颐和园赏析

皇家园林的特点

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不同点

八、总结

上一篇:路桥专业实习的日记下一篇:iuü单韵母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