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发展简介范文

2024-05-26

诗词发展简介范文(精选6篇)

诗词发展简介 第1篇

关于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简介

本文介绍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诗歌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数千年,取得了光辉灿烂的成就。早在西周至春秋时代,我国诗歌就已产生了大批辉煌篇章,其标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诗经》收诗305篇,分“风”、“雅”、“颂”3部分,都是可以配乐演唱的。《诗经》的篇章大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善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句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句,为后世文学创作奠定了深厚的人文基础和艺术底蕴。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产生了一种具有楚文化独特风采的新诗体——楚辞(骚体)。楚辞句式长短参差,以六言、七言为主,多用“兮”字。楚辞的奠基人和主要作者屈原,运用这种形式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等不朽诗篇,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其代表作《离骚》,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宏伟瑰丽的长篇抒情诗。屈原之后有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家。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民间集体歌唱发展到诗人独立创作的更高阶段。《诗经》和楚辞,是后世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共同开创了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融会发展的优秀传统,并垂范于后世。

汉代前期,文人诗坛相对寂寥,民间乐府颇为活跃。“乐府”原指国家音乐机构,后代将乐府所收集与编辑的可以配乐演唱的歌辞也称为“乐府”。汉乐府民歌是汉乐府的精华。汉乐府民歌继承《诗经》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传统,多“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通俗易懂,长于叙事,富有生活气息,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体现了诗歌艺术的新发展。《陌上桑》与《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民歌中最优秀的作品,也是叙事诗的代表作。《孔雀东南飞》是我国诗歌史上第一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长篇叙事诗,凡353句,1 765字,被称为“长诗之圣”、“古今第一首长诗”。在汉乐府的影响下,文人五言诗逐渐发展成熟,其标志是东汉末年出现的《古诗十九首》。这是—组由寒门文人创作的抒情短诗,情调感伤,言短情长,委婉含蓄,质朴精练,被誉为“一字千金”、“实五言之冠冕”。

汉末魏晋时期,文学进入自觉时代。建安时代,“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文人诗歌却呈现了“五言腾踊”的大发展局面,以“三曹”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为中心组成邺下文人集团。他们的诗作大多反映时代**和人民疾苦,抒写个人理想抱负,具有“慷慨以任气”、“志深而笔长”的风格,此即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建安诗歌以曹植和王粲的成就最为杰出。魏晋之交,世风变易,“竹林七贤”是正始时期的代表诗人群体,其中阮籍、嵇康名声最著,成就最高。阮籍的82首《咏怀诗》是我国第一部规模较大、内容丰富的个人抒情五言组诗,嵇康则开拓了四言诗的新境界。西晋太康年间,诗坛上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称。陆机、张协、潘岳等人的.作品追求丽辞缛采,开中国诗歌雕琢堆砌的流风;左思则独树一帜,继承建安文学传统,其《咏史》8首借咏史来抒怀,情调高亢,笔力矫健,有“左思风力”之称。东晋玄言诗泛滥一时,直到东晋末年陶渊明的出现,才使诗坛骤添异彩。陶诗多写田园生活,风格自然冲淡,“质而实绮,癯而实腴”(苏轼语),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影响。

南北朝时期,南方的代表诗人有谢灵运、谢、鲍照等。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实现了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谢受其影响,正于描写山水,与谢灵运合称为“大小谢”。鲍照擅用七言古体抒发愤世嫉俗之情,风格俊逸豪放,为唐代七言歌行的发展铺平了道路。北方最有成就的诗人是由南入北的庾信,他以刚健之笔写乡关之思,融合南北诗风,成为六朝诗歌的集大成者。南北朝乐府民歌足与汉乐府前后辉映。南朝民歌清丽婉转,代表作是《西洲曲》;北朝民歌粗犷刚健,代表作是《木兰诗》。

唐代是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诗体完备,流派各异,名家辈出,成就卓著。“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和稍后的陈子昂,上承汉魏风骨,力扫齐梁宫体颓靡诗风,发出清新健康的歌唱,为唐诗的发展铺平了道路。盛唐时期首先出现两大诗歌流派:一是以王维、孟浩然等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多摩山范水,抒写闲情逸致,风格清新自然;二是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的边塞诗派,多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或慷慨悲壮,或雄奇瑰丽。接着李白、杜甫横空出世,被称为我国诗歌史上雄视古今的“双子星座”。“诗仙”李白继承和发扬中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表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感情奔放炽烈,风格豪放飘逸。“诗圣”杜甫继承和发扬传统的现实主义精神,其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时代风貌,被誉为“诗史”,感情内在深沉,风格沉郁顿挫。李、杜分别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成就而成为泽被百代、彪炳千秋的伟大诗人。安史之乱后,进人中唐时期,经过短期的过渡,唐诗呈现第二次繁荣。以白居易、元稹为代表,倡导了一场新乐府运动。他们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创作了《新乐府》、《秦中吟》等针砭时弊的讽喻诗。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是古代长篇歌行名篇,扣人心弦,传诵至今。与元白诗派追求平易通俗不同,以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崇尚险怪,以散文手法作诗。此外各具艺术个性的诗人还有刘禹锡、柳宗元等。中晚唐之交出现的“诗鬼”李贺,其诗冷艳深幽,恢奇诡谲,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晚唐之世,诗风趋于卑弱,感伤色彩较浓,惟杜牧、李商隐成就最高,有“小李杜”之誉。杜牧擅七绝,咏史怀古、抒情写景,无不清新俊逸,风姿绝代。李商隐工七律,风格深情绵邈,绮丽婉曲,尤其是“无题”诗,更是意蕴隽永,兴寄深微,沉博绝丽,独擅胜场。

宋诗总体成就不如唐诗,但别开天地,自有特色。对比而言,唐诗主情韵,开朗俊健,以境取胜;宋诗主理致,深幽曲折,以意胜。宋初诗人杨亿、钱惟演等学李商隐,号西昆体。王禹俘、梅尧臣、苏舜钦等反对西昆体,反对只讲声律辞藻与缺乏社会内容的流弊,奠定了宋诗健康发展的基础,欧阳修倡导诗 文 革 新运动,恢复关注现实的传统,宋诗注重气骨、长于思理的倾向愈益明显。北宋诗坛影响最大的是“苏黄”。苏轼是宋代文艺创作成就最为全面的作家,其诗说理抒情,自由奔放,发展了宋诗好议论、散文化的倾向。黄庭坚是江西诗派的宗主,注重诗歌语言的借鉴和创造,主张“点铁成金”、“夺胎换骨”、“无一字无来处”,其诗宗尚杜甫,瘦硬生新,属于江西诗派的还有陈师道、陈与义等人。南宋诗人的杰出代表是“中兴四大诗人”(陆游、尤袤、杨万里、范成大),他们都出于江西诗派,而终能自成一家。陆游是宋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存诗近万首,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南宋后期出现了“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他们的作品现实感不强,诗格比较浮弱。到宋末,文天祥、汪元量等人的爱国诗篇,为宋代诗坛添上了最后一抹光彩。金代最杰出的诗人是元好问,其诗内容丰富,“沉挚悲凉,自成声调”(赵翼语)。

由于北方少数民族乐曲传人中原地区,元代出现了一种配合当时流行曲调清唱的抒情诗饲——散曲。与传统诗词相比,它大大扩展了表现范围,形式更自由,语言更活泼,具有浓厚的市民色彩,给诗坛注入了一股清新空气。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套曲)两种形式:小令是单支曲子,套数是由两支以上属同一宫调的曲子依次连缀而成。前期代表作家是关汉卿、马致远,其作品通俗平易,诙谐泼辣;后期代表作家是张可久、乔吉,他们一改前期散曲的本色,趋于雅正典丽。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睢景臣的套曲《般涉调·哨遍·高祖还乡》,是元散曲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明初,高启、刘基等人的诗歌较有社会现实内容,但接着兴起以朝廷辅弼大臣为首的“台阁体”诗派,歌功颂德,空廓浮泛。明中叶以后,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前七子”和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的“后七子”,先后发起复古运动,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但他们盲目尊古,一味模拟,受到有识者的批评。先有以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起而矫之,继有以袁宏道为代表的“公安派”,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极大地冲击了前后七子的复古主张。稍后的“竟陵派”钟惺、谭元春等人,主张与“公安派”相仿,但追求幽深孤峭的诗风。清初,遗民诗人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民族感情和爱国思想。钱谦益、吴伟业等在清初诗坛影响很大。王士祯提倡“神韵”说,成为当时诗坛领袖。清中叶以后,考据学风盛极一时,影响到诗坛,远离现实、重视形式和以学问为诗之风大炽,唯郑燮反映民情之作、袁枚直抒性情之作、黄景仁独写哀怨之作较有特色。道光、咸丰年间,内忧外患日益严重,龚自珍以诗为武器,揭露社 会 黑 暗,抒发报国大志,成为近代诗歌史上开一代风气的第一位大诗人,赢得了“三百年来第一流”的称誉。

词是配合燕乐演唱的新诗体,起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是现存最早的民间词。中唐之后文人填词者渐多,张志和、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等在作诗之余间或作词。晚唐温庭筠是文学史上第一个大力作词的人,他确立了词体规范,开花间词风,被称为“花间鼻祖”。五代时,西蜀和南唐成为词的创作中心,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问世。西蜀韦庄名列花间,词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以清丽疏朗见长。南唐冯延巳注重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抒写个人生活感受,“开北宋一代风气”(王国维语)。五代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南唐后主李煜,他以词写自己的人生际遇和真实性情,写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不事雕饰,缘情而行,语言朴素自然而又流转如珠,王国维评云:“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土大夫之词。”

词在宋代发展到了鼎盛时期,成为一代文学的主要标志。宋初词家如晏殊、欧阳修等,主要还是沿袭晚唐五代词风,写的多半是个人的离愁别绪。范仲淹词中的某些词作开始呈现境界开阔、格调苍凉的风格,给宋初时期的词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期的柳永对宋词进行了第一次革新,创制并写作了大量的慢词,以写相思旅愁见长,多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语言俚俗,富于平民色彩,产生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广泛影响。词至苏轼而又一变,苏轼打破诗词界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开创了豪放词派,使词摆脱了音律的束缚而成为独立的抒情诗体。北宋后期词坛主流又复归婉约,代表人物为秦观、贺铸、周邦彦。秦词柔婉清丽,情辞兼胜,被奉为婉约派正宗,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贺词笔调多变,刚柔相济。词至周邦彦再一变,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周邦彦精通音律,善作慢词,以思力取胜,词风典丽精工,对南宋格律派、风雅派词人影响极大。南北宋之交出现我国古代最优秀的女词人李清照,创言浅意深、本色当行的“易安体”。她善于炼字炼意,擅长白描,令慢均工。前期词多写闺情相思,清俊旷逸;后期词抒身世之感、家国之思,苍凉沉郁。南宋初期词人如张元干、张孝祥、朱敦儒等,多亲历靖康之变,故以词为武器,抒发爱国情怀,上承苏轼,下启辛派。辛弃疾是南宋最伟大的爱国词人,主承苏轼但取径更广,使宋词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达到了光辉的高度,在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辛词风格多样,或壮怀激烈、豪气逼人,或缠绵哀怨、清新活泼,尤能寓刚柔为一体。在辛弃疾的影响下,陈亮、刘过和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人形成了一个阵容强大的辛派爱国词人群体。

在宋金对峙、政局相对稳定的南宋后期,出现了以姜夔、吴文英、史达祖、张炎、王沂孙等为代表的格律词派。其中突出者要数姜夔、吴文英,他们同是宗法周邦彦,但姜词清空骚雅,吴词工致密丽。

词至元明走向衰落,在清代呈中兴气象。清初,陈维崧效法苏、辛之豪放,开“阳羡词派”;朱彝尊推崇姜、张之清空,开“浙西词派”;纳兰性德善作小令,长于白描,以情取胜,风调酷似后主李煜。清中叶后,以张惠言、周济为代表的“常州词派”纠浙派之偏,论词主比兴寄托,重视词的社会作用,其影响直达近代。

诗词发展简介 第2篇

范成大(1126—1193)南宋诗人。字致能,号石湖居士,诗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为南宋四大家。诗的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的作品成就最高。他的田园诗概括地描写了农村的广阔生活和农民的疾苦,既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又同时表现了恬静闲适的田园生活,是中国古代田园诗的集大成者。作品流传于世的有《石湖居士诗集》《石湖词》《桂海虞衡志》《吴船录》等。

李白(701—762)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写了大量歌颂祖国河山、揭露社会黑暗和蔑视权贵的诗歌,现存近千首,与杜甫齐名,称“李杜”。学过的.诗有《望庐山瀑布》《静夜思》《夜宿山寺》《早发白帝城》《赠汪伦》《古朗月行》《独坐敬亭山》《望天门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孟山人”。李白称赞他“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其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善于即景会心,写出真实感受。如:《过故人庄》《春晓》《宿建德江》。

杜甫(712—770)字子美,35岁到长安求仕,在长安十年,很不得志,后做肃宗左拾遗,48岁入蜀在成都营建草堂,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人称杜工部。杜甫的诗篇反映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变,揭露了封建当权势力的腐败和贫富的对立,展现了封建统治所造成的一系列恶果。学过的诗有《江畔独步寻花》《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牧(803——853)字牧之,晚唐诗人,主张文章“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兵卫”。在艺术上,杜牧自称“苦心为诗,本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学过的诗有《江南春》《清明》《山行》

王维(701—761)字摩诘,唐代著名诗人,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学过的诗有《鹿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过的诗有《送元二使安西》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书法擅长行书、楷书,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散文成就高,是“唐宋八大家”之三。学过的诗《惠崇〈春江晚景〉》《题西林壁》《饮湖上初晴后雨》。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唐代伟大诗人,自号香山居士。一生留下三千篇诗作,分成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他的诗主题集中,富于情节,性格鲜明,形象生动,语言平易流畅。学过《忆江南》《池上》《暮江吟》《赋得古原草送别》

杨万里(1127—1206)南宋诗人,字廷秀,号诚斋,进士出生,力主抗金,直言进谏,屡遭排挤,他的诗“诚斋体”与尤袤、范成大、陆游齐名,并称“南宋四家”。学过《小池》《宿新市徐公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年轻时,中进士,宋神宗时任宰相推行变法,诗文常以梅花、苍松、劲竹相比,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体现他的政治主张和报复。学过《元日》《泊船瓜洲》《登飞来峰》《书湖阴先生壁》《梅花》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亦工词。他坚决主张抗击金朝统治者的侵扰,受到投降派的压制。学过《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示儿》《咏梅》

世界核电发展史简介 第3篇

在二十世纪后半叶50年的时期内, 全球核能经历了由“探索”, “发展”, “跨越发展”, 到“高潮”, 再急剧跌落到“低谷”的五个发展阶段。

五十年代为全球核能的“探索期”。1954年, 前苏联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实验性石墨水冷堆奥布宁斯克核电站;1957年, 美国建成投入商业运行的世界第一座商用压水堆希平港核电站[1];英国和法国也在五十年代建成若干石墨气冷堆核电站。国际上把上述实验性和原型核电机组称为第一代核电机组。

六十年代全球核能进入“发展期”, 在试验性和原型核电机组基础上, 西方各主要发达国家纷纷加入核能发展行列, 这一阶段的核电技术趋于成熟, 拥有核电站的国家逐年增多, 建成投运核电机组共63台, 其中17台运行至今。这些电功率在30万千瓦以上的核电机组, 在进一步证明核能发电技术可行性的同时, 使核电的经济性也得以证明;七十年代全球核能实现“跨越发展”, 特别是1973-1974年的石油危机, 将世界核电的发展推向高潮;八十年代全球核能进入“高潮期”, 建成投运的核电机组达259台, 其中223台至今运行。目前世界上商业运行的四百多座核电机组绝大部分是在这段时期建成的, 称为第二代核电机组。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 各国采取大力节约能源以及能源结构调整的措施, 世界经济特别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缓慢, 因而对电力需求增长不快甚至下降, 核电发展遇到重重困难。1979年美国三哩岛核电事故, 对世界核电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1986年4月, 苏联又发生切尔诺贝利事故[2], 影响更为深远, 这两次大的核电事故, 使公众对核安全的疑虑难以消除, 形成了反对建核电站的一股强大势力。在这种情况下, 公众和政府对核电的安全性要求不断提高, 致使核电设计更复杂, 政府审批时间和建造周期加长, 建设成本上升。九十年代全球核能进入了缓慢发展的“低谷期”, 整个九十年代全球新投运核电机组52台。尽管如此, 全球核能工作者依然做出了大量的努力和贡献。美国电力研究院于90年代出台了“先进轻水堆用户要求”文件, 即URD文件, 用一系列定量指标来规范核电站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欧洲出台的EUR文件, 也表达了与URD文件相同或相似的看法。国际上通常把满足URD文件或EUR文件的核电机组称为第三代核电机组 (AP1000和EPR) ———这也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先进的核电机组。

2 世界各主要国家核电技术发展

2.1 美国[1]

美国开发核电已有悠久的历史, 至今美国总共建造的商业核电站有132座, 目前仍有104座正在运行, 居世界之最。

由于经济需要等方面的原因, 美国核电站绝大部分都建在人口稠密的城市附近。但是, 因为核电站建造者严格遵守核规章委员会制定的安全标准条例, 所以核电站从未出现过实际威胁附近城市居民安全的严重事故。较为特殊的是, 美国的核电发展在近20多年中基本停滞不前, 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1979年、三哩岛核电站发生了严重事故。这次事故虽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但使政府承受巨大压力, 也使美国的核电工业遭受了沉重打击。

2.2 法国

核电是法国的动力之源。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石油危机, 促使法国选择了发展核电的道路。几十年来, 法国在建立法国核工业的同时, 在核废料处理、核安全等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经验。

法国在发展核电的初始阶段选择了从美国引进核能技术。当时法国需要一种可靠的能源, 而开发此能源必须经过检验的成熟技术。于是, 为尽量降低风险, 决定从当时的核能大国美国引进技术。法国在技术选择上始终遵循一个原则, 即寻找经得起验证、安全可靠和风险最小的技术。通过竞争, 法国最终选择了压水堆技术。现在, 核电由占法国全国电力供应的2%一跃成为80%。这样的成功取决于选择可靠的伙伴、成熟的技术和合作方式, 待建立起自己的工业体系之后, 逐渐形成独立自主的技术。

2.3 日本[1]

三哩岛和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 国际社会开始远离核电站, 只有日本等少数几个国家维持了核电技术的传承。目前日本全国有35%的电力来源于核电。

日本也是一个核电事故频发的国家, 尤其是近10多年以来。专家认为, 日本核事故频发, 可能与日本核能发电方面的制度有关。日本发展核电主要以“政府主导, 企业操作”为主。但对于企业是否能保证核电生产的绝对安全、充分培训有关人员、避免工作人员疲劳过度、精心进行设备保养等, 都没有严格的监控制度。日本多家电力公司曾因隐瞒核电站事故隐患, 篡改安全检查检修记录等问题而被曝光。

3 中国核电技术发展历程

我国的反应堆技术研究始于1955年, 经过40多年的发展, 现已建立起完备的核工业体系。

1958年, 前苏联援建的研究型重水反应堆在中国原子能研究院交付使用。接着我国确立了自行研究、设计核潜艇动力堆的任务, 从而带动了一系列反应堆技术的实验研究工作。[5]

我国的核电是从70年代起步的, 80年代初, 中国政府制定了发展核电的技术路线和政策, 决定发展压水堆核电厂, 采用“以我为主, 中外合作”的方针, 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 逐步实现设计自主化和设备国产化。1983年, 国务院决定在本世纪内把主要力量集中在压水堆核电站的研究、开发和建造方面。90年代, 建成了秦山和大亚湾核电站, 两座核电站的建成, 标志着中国的核电已经起步。

“九五”期间开工的4个核电站是秦山二期、秦山三期、岭澳和田湾核电站。秦山二期是继秦山一期后,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又一座核电站, 设计装机容量为两台60万千瓦机组, 于1996年6月开工, 2003年以前相继并网发电。秦山三期采用加拿大成熟的核电技术, 引进两台70万千万级重水堆机组。秦山三期已于1998年6月正式开工, 2003年11月前建成。岭奥核电站引进两台法国设计的100万千瓦压水堆机组, 已于1997年5月开工, 2002年建成投产。田湾核电站是中、俄合作的成果, 已于1998年12月开工。这4座核电站的开工标志着中国大陆的核电站建设已由起步阶段步入小批量建设阶段[3,4]。

进入新世纪, 国家对核工业的发展做出新的战略调整, 到2020年, 我国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突破4000万千瓦, 核电装机容量将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5%。而且经过近30年的发展建设, 我国基本具备了“中外结合, 以我为主, 发展核电”的能力。

世界首台AP1000的引进, 为我国核电技术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通过引进第三代AP1000核电技术并加以消化吸收, 将进一步提高我国设计、施工、装备制造水平, 加快核电技术进步的步伐。同时, 通过对AP1000的工程建设和自主化发展, 可以促进我国核电技术的自主创新, 进一步提高我国核电建设的管理水平, 尽快形成我国自主品牌的先进核电技术和综合管理能力, 提高国际竞争力。随着浙江三门、山东海阳为代表的第三代AP1000核电站的开工建设, 我国核电工业的春天已经到来。

摘要: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第一次高潮是由苏美两个大国而兴起, 但却也是因苏美两个大国的两个严重事故而衰退。人类经历了惨痛的教训, 世界核能发展经历了曲折艰难。任何国家在核电安全方面出现的哪怕一点闪失, 都可能对全球核能的复兴和发展造成重大影响甚至重大挫折本文主要绍了全球核电技术发展背景及世界几个主要核电发展大国核电技术发展史。

关键词:核电技术,核电发展,核事故

参考文献

[1]2006-2020年中国核电行业发展 (预测) 研究报告.中国产业研究院, 10~19.[1]2006-2020年中国核电行业发展 (预测) 研究报告.中国产业研究院, 10~19.

[2]2007年中国核电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1~5.[2]2007年中国核电行业分析及投资咨询报告, 1~5.

[3]中国核电设备及产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报告.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 10~11.[3]中国核电设备及产业市场分析及投资前景报告.中国社会经济调查研究中心, 10~11.

[4]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5-2020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7年十月, 12~13.[4]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5-2020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07年十月, 12~13.

摩擦学发展简介 第4篇

摘要:简要介绍了摩擦磨损,对摩擦磨损的产生的起源、摩擦学机理的研究情况、摩擦磨损性质的划分及在不同阶段摩擦学发展的状况进行了简述,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并对未来摩擦磨损发展的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摩擦磨损;摩擦学机理;发展

大自然中运动的物体普遍存在有相互摩擦磨损的现象,人类的饮食起居日常的生产活动都与此紧密相连,摩擦磨损影响的范围是及其宽广的,普通人的衣食住行、生产活动中机器转动、搓手取暖、汽车行驶等都是摩擦磨损现象,而摩擦磨损本身有利也有弊,摩擦磨损在一定程度上带给我们能源的损耗及资源的浪费,同时它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益处,被我们所服务,在古猿人时代,人类就学会了通过摩擦生热的方法来取火,而对于摩擦的定义、研究却一直没有起步,直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库伦等科学家才对其进行具体科学研究,才定义出被日后人们所认知的摩擦三定律,虽然有了摩擦定律可系统的研究却一直是空白,而直到20世纪30年代,摩擦磨损才开始引起科学家重视被人们所研究。

经过科技发展的不断进步及科学家不断在研究探索,在大量的实验数据及实验现象总结积累,出现了大量的针对摩擦磨损现象的物理公式及定理推论,对部分摩擦磨损现象予以解释并给予量化,时至今日,虽然对摩擦磨损的机理的研究探讨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仍然没有统一的理论标准。我们知道摩擦磨损相互关联,密不可分,有摩擦现象必然会带来磨损,出现磨损也一定由摩擦带来,有人会说摩擦就是磨损,磨损就是摩擦,其实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摩擦指的是相互接触两个物体发生相互运动,并产生了阻碍相对运动的阻力,而磨损是指两个以上的物体摩擦表面在法向力的作用下相对运动,最终物体形状、尺寸、组织和性能受到介质、温度、载荷等影响而发生变化[1]。

目前在对摩擦磨损的分类上,有几种比较客观统一的观点。摩擦主要分为三类:1.动摩擦和静摩擦(依据接触面是否存在相对移动来划分)2.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依据摩擦副的运动形式不同划分),对于接触表面发生相对滑动或有相对滑动趋势成为滑动摩擦;接触面为滚动摩擦的称为滚动摩擦。3.干摩擦、湿摩擦和混合摩擦(依据摩擦接触表面润滑状况),摩擦接触表面无润滑情况称为干摩擦;摩擦接触表面有润滑剂的情况称为湿摩擦;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摩擦接触表面凹凸不平,摩擦接触面上既有润滑部分又有干燥部分,是处于一种混合状态,称为混合摩擦[2]。磨损也可化分为三类:1. 干磨损、湿磨损和流体磨损(依据磨损的环境和介质的状态);2. 金属—金属磨损、金属—磨料磨损和金属—流体磨损(依据对磨副材料的属性);3.冲击磨损、粘着磨损、疲劳磨损、滑动磨损(依据磨损机理的性质)[3]。

自古埃及时代起科学家们就开始对摩擦现象进行了探索,但是经历了漫长的时代演变,摩擦磨损的理论机理仍然没有完全一致的见解,尽管对摩擦磨损的探索已较为深入。阿孟顿最先提出机械互锁学说,他是第一个把摩擦磨损现象量化的人,机械互锁学说的主要理论是强调两个接触的对磨副表面是凹凸不平的,这些凸起的部分就像一个个小山峰互相咬合阻碍对方的运动,对磨副之间接触面摩擦因数的大小和其粗糙程度成正比,但是如果对磨副表面绝对光滑却无法解释这些现象;达·芬奇提出摩擦系数这个概念,他用一些固体材料如木块、石头等做摩擦磨损实验,记录并分析数据最终得出这样一个结论重物之间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积有关;德萨居利斯于1734年提出了分子粘着说这一理论,他认为摩擦磨损的产生是由于分子之间的粘合力互相作用所引起的,这一新的结论完善了机械互锁学说,但是对于摩擦磨损过程中摩擦系数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成正比的现象仍然无法解释;机械互锁学说、摩擦系数的提出、分子粘着说这些关于摩擦磨损的理论都存在缺陷,人们在进入20世纪初后才开始将机械原理和分子学说结合起来研究摩擦磨损,这种对摩擦磨损新的探讨方式为现代摩擦学打下了基础,最初的关于固体摩擦学理论雏形形成了。苏联科学家克拉盖尔最早提出的分子-机械学说,这一学说认为摩擦磨损的过程需要克服分子间作用力及机械变形抗力,由此产生了摩擦力,Bowden认为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粘着力和产生犁沟的力之和,这一学说使摩擦学理论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经过了不断的探讨与实践,最终形成了摩擦变形-黏着-犁沟,简言之摩擦力产生是由三大因素决定的机械变形力、犁沟作用力、黏着力[4]。

当前最为流行的宏观摩擦理论,大多人赞同并认为摩擦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接触面间不光滑所引起的,包括峰齿的咬合、机械变形、材料之间互相黏着、剪切力等,现在有许多先进的仪器可以应用于摩擦学的微观领域,例如扫描电镜、表面力仪、X射线衍射仪、石英体微天平等,这些应用于微观领域的先进仪器对摩擦学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如今在摩擦学微观的研究领域的学者范围、专业越来越广泛,包括物理、化学、机械等,许多专家预言,摩擦学的研究会在近年来有更大的突破[5]。(作者单位:重庆三峡学院机械学院)

参考文献:

[1]韩雪英,王影.摩擦产生的机理与分类.东北电力大学学报,2010,30(4): 79~83

[2]温诗铸.我国摩擦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机械工程学报.2004,4(11):1~5

[3]孙义明,等. 聚合物/纳米无机粒子摩擦复合材料研究进展.塑料科技.2003.

[4]温诗铸,材料磨损研究的进展与思考.摩擦学学报.2008,28(1):1~5

丘为的简介及诗词 第5篇

丘为(生卒年不详),字、号均不详,唐代诗人,苏州嘉兴(今浙江嘉兴市)人。事继母孝,常有灵芝生堂下。累官太子右庶子。致仕,给俸禄之半以终身。年八十余,母尚无恙。及居忧,观察使韩滉以致仕官给禄,所以惠养老臣,不可在丧而异,惟罢春秋羊酒。卒年九十六岁。

丘为的诗全集:

《题农庐舍》作者为唐朝文学家丘为。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

湖上春既早,田家日不闲。

沟塍流水处,耒耜平芜间。

薄暮饭牛罢,归来还闭关。

《登润州城》作者为唐朝文学家丘为。其古诗全文如下:

天末江城晚,登临客望迷。

春潮平岛屿,残雨隔虹蜺。

鸟与孤帆远,烟和独树低。

乡山何处是,目断广陵西。

《左掖梨花》作者为唐朝文学家丘为。其古诗全文如下:

冷艳全欺雪,余香乍入衣。

春风且莫定,吹向玉阶飞。

【翻译】

梨花自然比白雪艳丽,清冷的样子也赛过雪花,它散发出的香气一下就侵入衣服里。春风请继续吹动它的`花瓣,希望这美丽的花朵能飘落在皇宫大殿的玉石台阶上。

《泛若耶溪》作者为唐朝诗人丘为。其古诗全文如下:

结庐若耶里,左右若耶水。

无日不钓鱼,有时向城市。

溪中水流急,渡口水流宽。

每得樵风便,往来殊不难。

一川草长绿,四时那得辨。

短褐衣妻儿,馀粮及鸡犬。

日暮鸟雀稀,稚子呼牛归。

住处无邻里,柴门独掩扉。

《湖中寄王侍御》作者为唐朝诗人丘为。其古诗全文如下:

日日湖水上,好登湖上楼。

终年不向郭,过午始梳头。

尝自爱杯酒,得无相献酬。

小僮能脍鲤,少妾事莲舟。

每有南浦信,仍期后月游。

方春转摇荡,孤兴时淹留。

骢马真傲吏,翛然无所求。

晨趋玉阶下,心许沧江流。

少别如昨日,何言经数秋。

朱淑真简介及诗词集 第6篇

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朝词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相传为浙江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菩萨蛮·山亭水榭秋方半》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朱淑真

山亭水榭秋方半,凤帏寂寞无人伴。愁闷一番新,双蛾只旧颦。

起来临绣户,时有疏萤度。多谢月相怜,今宵不忍圆。

【翻译】

远处山上的.小亭依稀可见,近处水上的楼台尽入眼底。一个人躺在帷帐之中,无人相伴。双眉上还是旧愁,心中又添了新愁。

转身起来,坐在窗前,眼前不时有流萤飞过。抬着望着天空一轮明月,想必是明月也怜惜我的忧愁,不忍变圆。

蝶恋花·送春

朱淑真〔宋代〕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落花

朱淑真〔宋代〕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莫遣纷纷点翠苔。

眼儿媚·迟迟春日弄轻柔

朱淑真〔宋代〕

迟迟春日弄轻柔,花径暗香流。清明过了,不堪回首,云锁朱楼。

午窗睡起莺声巧,何处唤春愁?绿杨影里,海棠亭畔,红杏梢头。

秋夜

朱淑真〔宋代〕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减字木兰花·春怨

朱淑真〔宋代〕

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初夏

朱淑真〔宋代〕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谒金门·春半

朱淑真〔宋代〕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远。

江城子·赏春

朱淑真〔宋代〕

斜风细雨作春寒,对尊前,忆前欢。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芳草断烟南浦路,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水云间,悄无言。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展转衾裯空懊恼,天易见,见伊难。

清平乐·夏日游湖

朱淑真〔宋代〕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黄花

朱淑真〔宋代〕

土花能白又能红,晚节犹能爱此工。

宁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

清平乐·风光紧急

朱淑真〔宋代〕

风光紧急。三月俄三十。拟欲留连计无及。绿野烟愁露泣。

倩谁寄语春宵。城头画鼓轻敲。缱绻临歧嘱付,来年早到梅梢。

卜算子·咏梅

朱淑真〔宋代〕

竹里一枝斜,映带林逾静。雨后清奇画不成,浅水横疏影。

吹彻小单于,心事思重省。拂拂风前度暗香,月色侵花冷。

自责二首

朱淑真〔宋代〕

(一)

女子弄文诚可罪,那堪咏月更吟风。

磨穿铁砚非吾事,绣折金针却有功。

(二)

闷无消遣只看诗,不见诗中话别离。

添得情怀转萧索,始知伶俐不如痴。

圈儿词

朱淑真〔宋代〕

相思欲寄无从寄,画个圈儿替。话在圈儿外,心在圈儿里。单圈儿是我,双圈儿是你。你心中有我,我心中有你。月缺了会圆,月圆了会缺。整圆儿是团圆,半圈儿是别离。我密密加圈,你须密密知我意。还有数不尽的相思情,我一路圈儿圈到底。

忆秦娥·正月初六日夜月

朱淑真〔宋代〕

弯弯曲,新年新月钩寒玉。钩寒玉,凤鞋儿小,翠眉儿蹙。

闹蛾雪柳添妆束,烛龙火树争驰逐。争驰逐,元宵三五,不如初六。

书窗即事

朱淑真〔宋代〕

花落春无语,春归鸟自啼。

多情是蜂蝶,飞过粉墙西。

鹊桥仙(七夕)

朱淑真〔宋代〕

巧云妆晚,西风罢暑,小雨翻空月坠。牵牛织女几经秋,尚多少、离肠恨泪。

微凉入袂,幽欢生座,天上人间满意。何如暮暮与朝朝,更改却、年年岁岁。

断肠迷

朱淑真〔宋代〕

下楼来,金钱卜落;问苍天,人在何方?

恨王孙,一直去了;詈冤家,言去难留。

悔当初,吾错失口,有上交无下交。皂白何须问?

分开不用刀,从今莫把仇人靠,千种相思一撇销。

初秋雨晴

朱淑真〔宋代〕

雨后风凉暑气收,庭梧叶叶报初秋。

浮云尽逐黄昏去,楼角新蟾挂玉钩。

元夜

朱淑真〔宋代〕

火树银花触目红,

揭天鼓吹闹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

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

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

未必明年此会同。

愁怀

朱淑真〔宋代〕

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

东君不与花为主,何似休生连理枝。

生查子·年年玉镜台

朱淑真〔宋代〕

年年玉镜台,梅蕊宫妆困。今岁未还家,怕见江南信。

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

菩萨蛮·湿云不渡溪桥冷

朱淑真〔宋代〕

湿云不渡溪桥冷,娥寒初破东风影。

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似旧,花不知人瘦。

独自倚阑干,夜深花正寒。

鹧鸪天

朱淑真〔宋代〕

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

当此际,意偏长。萋萋芳草傍池塘。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

江城子·斜风细雨作春寒

朱淑真〔宋代〕

斜风细雨作春寒。

对尊前,忆前欢,

曾把梨花,寂寞泪阑干。

芳草断烟南浦路,

和别泪,看青山。

昨宵结得梦夤缘。

水云间,俏无言,

争奈醒来,愁恨又依然。

展转衾裯空懊恼,

天易见,见伊难。

秋夜有感

朱淑真〔宋代〕

哭损双眸断尽肠,怕黄昏后到昏黄。

更堪细雨新秋夜,一点残灯伴夜长。

咏桂四首 其一

朱淑真〔宋代〕

弹压西风擅众芳,十分秋色为君忙。一枝淡贮书窗下,人与花心各自香。

冬至

朱淑真〔宋代〕

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

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

八神表日占和岁,六管飞葭动细灰。

已有岸旁迎腊柳,参差又欲领春来。

春恨 选二 其二 /恨春五首 其四

朱淑真〔宋代〕

迟迟花日上帘钩,尽日无人独倚楼。

蝶使蜂媒传客恨,莺丝柳线织春愁。

碧云信断惟芳梦,红叶盛时想到秋。

几许别离多少泪,不堪重省不堪流。

除日

朱淑真〔宋代〕

爆竹声中腊已残,酴酥酒暖烛花寒。

朦胧晓色笼春色,便觉春光不一般。

春恨 选二 其一 /恨春五首 其二

朱淑真〔宋代〕

桃李芬菲尔许时,苦无佳句记想思。

春光虽好多风雨,恩爱方深奈别离。

泪眼谢他花缴抱,愁怀惟赖洒扶持。

莺莺燕燕休相笑,试与单栖各自知。

夏雨生凉三首 其一

朱淑真〔宋代〕

烈日如焚正蕴隆,黑云载雨泻长空。搜龙霹雳一声歇,庭竹潇潇来好风。

夏萤

朱淑真〔宋代〕

熠熠迎宵上,林间点点光。初疑星错落,浑讶火荧煌。

著雨藏花坞,随风入画堂。儿童竞追扑,照字集书囊。

立春古律

朱淑真〔宋代〕

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

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

寄情

朱淑真〔宋代〕

欲寄相思满纸愁,鱼沉雁杳又还休。

分明此去无多地,如在天涯无尽头。

念奴娇(二首催雪)

朱淑真〔宋代〕

冬晴无雪。是天心未肯,化工非拙。不放玉花飞堕地,留在广寒宫阙。云欲同时,霰将集处,红日三竿揭。六花翦就,不知何处施设。

应念陇首寒梅,花开无伴,对景真愁绝。待出和羹金鼎手,为把玉盐飘撒。沟壑皆平,乾坤如画,更吐冰轮洁。梁园燕客,夜明不怕灯灭。

浣溪沙(春夜)

朱淑真〔宋代〕

玉体金钗一样娇。背灯初解绣裙腰。衾寒枕冷夜香消。

深院重关春寂寂,落花和雨夜迢迢。恨情和梦更无聊。

恨春五首 其五

朱淑真〔宋代〕

一篆烟消系臂香,闲看书册就牙床。

莺声冉冉来深院,柳色阴阴暗画墙。

眼底落红千万点,脸边新泪两三行。

梨花细雨黄昏后,不是愁人也断肠。

笛 / 中秋闻笛

朱淑真〔宋代〕

谁家横笛弄轻清,唤起离人枕上情。

自是断肠听不得,非干吹出断肠声。

问春古律

朱淑真〔宋代〕

春到休论旧日情,风光还是一番新。莺花有恨偏供我,桃李无言祇恼人。

粉泪洗干清瘦面,带围宽尽小腰身。东君负我春三月,我负东君三月春。

元夜三首·其三

朱淑真〔宋代〕

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

新欢入手愁忙里,旧事惊心忆梦中。

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

赏灯那得工夫醉,未必明年此会同。

菩萨蛮(木樨)

朱淑真〔宋代〕

也无梅柳新标格。也无桃李妖娆色。一味恼人香。群花争敢当。

情知天上种。飘落深岩洞。不管月宫寒。将枝比并看。

项羽二首 其二

朱淑真〔宋代〕

盖世英雄力拔山,岂知天意在西关。范增可用非能用,徒叹身亡顷刻间。

西江月(春半)

朱淑真〔宋代〕

办取舞裙歌扇,赏春只怕春寒。卷帘无语对南山。已觉绿肥红浅。

去去惜花心懒,踏青闲步江干。恰如飞鸟倦知还。淡荡梨花深院。

生查子

朱淑真〔宋代〕

寒食不多时,几日东风恶。无绪倦寻芳,闲却秋千索。

玉减翠裙交,病怯罗衣薄。不忍卷帘看,寂寞梨花落。

窗西桃花盛开 / 西窗桃花盛开

朱淑真〔宋代〕

尽是刘郎手自栽,刘郎去后几番开。

东君有意能相顾,蛱蝶无情更不来。

暮春三首 其二

朱淑真〔宋代〕

碧沼荷钱小叶圆,眼前芍药恣连颠。清明已过三春候,谷雨初晴四月天。

乍著薄罗偏觉瘦,懒匀铅粉祇宜眠。情知废事因诗句,气习难除笔砚缘。

东马塍

朱淑真〔宋代〕

一塍芳草碧芊芊,活水穿花暗护田。

蚕事正忙农事急,不知春色为谁妍?

点绛唇

朱淑真〔宋代〕

黄鸟嘤嘤,晓来却听丁丁木。芳心已逐。泪眼倾珠斛。

见自无心,更调离情曲。鸳帏独。望休穷目。回首溪山绿。

秋夜牵情

朱淑真〔宋代〕

纤纤新月挂黄昏,

人在幽闺欲断魂。

笺素拆封还又改,

酒杯慵举却重温。

灯花占断烧心事,

罗袖长供挹泪痕。

益悔风流多不足,

须知恩爱是愁根。

咏桂四首 其四

朱淑真〔宋代〕

月待圆时花正好,花将残后月还亏。须知天上人间物,同禀秋清在一时。

浣溪沙(清明)

朱淑真〔宋代〕

春巷夭桃吐绛英。春衣初试薄罗轻。风和烟暖燕巢成。

小院湘帘闲不卷,曲房朱户闷长扃。恼人光景又清明。

新春

朱淑真〔宋代〕

楼台影里荡春风,叶气融怡物物同。

草色乍翻新样绿,花容不减旧时红。

莺唇小巧轻烟里,蝶翅轻便细雨中。

聊把新诗记风景,休嗟万事转头空。

愁怀 其二

朱淑真〔宋代〕

满眼春光色色新,花红柳绿总关情。

欲将郁结心头事,付与黄鹂叫几声。

春雨 / 雨中写怀

朱淑真〔宋代〕

东风吹雨苦生寒,悭涩春光不放宽。

万紫千红浑未见,闲愁先占许多般。

中秋夜家宴咏月

朱淑真〔宋代〕

九秋三五夕,此夕正秋中。天意一夜别,人心千古同。

清光消雾霭,皓色遍高空。愿把团圆盏,年年对兔宫。

元夜三首 其二

朱淑真〔宋代〕

厌尘小雨润生寒,云影澄鲜月正圆。十里绮罗春富贵,千门灯火夜婵娟。

香街宝马嘶琼辔,辇路轻舆乡翠軿。高挂危帘凝望处,分明星斗下晴天。

梨花

朱淑真〔宋代〕

朝来带雨一枝春,薄薄香罗蹙蕊匀。冷艳未饶梅共色,靓妆长与月为邻。

许同蝶梦还如蝶,似替人愁却笑人。须到年年寒食夜,情怀为你倍伤神。

书窗即事二首 其二

朱淑真〔宋代〕

一阵催花雨,高低飞落红。榆钱空万叠,买不住春风。

初冬书怀

朱淑真〔宋代〕

触目圆池景,荷枯菊已荒。

风寒侵夜枕,霜冻怯晨妆。

江上风翻赤,庭前橘带黄。

题诗欲排闷,对景倍悲伤。

春词二首 其二

朱淑真〔宋代〕

屈指清明数日期,纷纷红紫竞芳菲。

池塘水暖鹣鹣并,巷陌风轻燕燕飞。

柳柳万条笼淑景,游丝千尺网清晖。

人间何处无春色,只是西楼人未归。

落花

朱淑真〔宋代〕

边理枝头花正开,

妒花风雨便相催。

愿教青帝常为主,

莫遣纷纷点翠台。

中秋夜不见月

朱淑真〔宋代〕

不许蟾蜍此夜明,始知天意是无情。何当拔去闲云雾,放出光辉万里清。

冬夜不寐

朱淑真〔宋代〕

推枕鸳帏不耐寒,起来霜月转栏干。

闷怀脉脉与谁说,泪滴罗衣不忍看。

春日杂书

朱淑真〔宋代〕

门前春水碧于天,座上诗人逸似仙。

白璧一双无玷缺,吹箫归去又无缘。

春日亭上观鱼

朱淑真〔宋代〕

春暖长江水正清,洋洋得意漾波生。

非无欲透龙门志,只待新雷震一声。

春日杂书十首 其五

朱淑真〔宋代〕

卷帘月挂一钩斜,愁到黄昏转更加。

独坐小窗无伴侣,凝情羞对海棠花。

春日杂书十首 其十

朱淑真〔宋代〕

自入春来日日愁,惜花翻作为花羞。

呢喃飞过双双燕,嗔我垂帘不上钩。

小阁秋日咏雨

朱淑真〔宋代〕

疏雨洗高穹,潇潇滴井桐。润烟生砚底,凉气入堂中。

翠锁交竿竹,红翻落叶枫。抚琴闲弄曲,静坐理商宫。

冬日梅窗书事四首 其二

朱淑真〔宋代〕

爱日烘檐暖似春,梅花描摸雪精神。

清香未寄江南梦,偏偏幽闲独睡人。

春晓杂兴

朱淑真〔宋代〕

挑尽残灯梦欲迷,子规催月小楼西。

纱窗偷眼天将晓,无数宿禽花下啼。

春燕

朱淑真〔宋代〕

檐前日暖翩翩过,帘外风轻对对斜。

偏是社来还社去,年年不见腊梅花。

春归五首 其四

朱淑真〔宋代〕

一点芳心冷若灰,寂无梦想惹尘埃。

东君总领莺花去,浪蝶狂蜂不自来。

春霁

朱淑真〔宋代〕

淡淡轻寒雨后天,柳丝无力妥残烟。

弄晴莺舌于中巧,著雨花枝分外妍。

消破旧愁凭酒盏,去除新恨赖诗篇。

年年来到梨花日,瘦不胜衣怯杜鹃。

舟行即事

朱淑真〔宋代〕

对景如何可遣怀,与谁江上共诗裁。

江长景好题难尽,每日临风愧乏才。

读史

朱淑真〔宋代〕

笔头去取万千端,后世遭它恣意瞒。

王霸漫分心与迹,到成功处一般难。

长春花

朱淑真〔宋代〕

一枝才谢一枝殷,自是春工不与闲。

纵使牡丹称绝艳,到头荣瘁片时间。

春日感怀

朱淑真〔宋代〕

寂寂多愁客,伤春二月中。

惜花嫌夜雨,多病怯东风。

不奈莺声碎,那堪蝶梦空。

海棠方睡足,帘影日融融。

春睡

朱淑真〔宋代〕

午窗春睡中,堆枕起来时。

瘦怯罗衣褪,慵妆鬓影垂。

旧愁消不尽,新恨忽相随。

有蝶传魂梦,无鸿寄别离。

圆子

朱淑真〔宋代〕

轻圆绝胜鸡头肉,滑腻偏宜蟹眼汤。

纵有风流无处说,已输汤饼试何郎。

会魏夫人席上 其四 “群”字韵

朱淑真〔宋代〕

占断京华第一春,清歌妙舞实超群。

只愁到晓人星散,化作巫山一段云。

春日杂书十首 其二

朱淑真〔宋代〕

柳丝拂拂弄春风,日色春容一样同。

嫩草破烟开秀绿,小桃和露坼香红。

李花二首 其二

朱淑真〔宋代〕

小小琼英舒嫩白,未饶深紫与轻红。

无言路侧谁知味,惟有寻芳蝶与蜂。

李花二首 其一

朱淑真〔宋代〕

满园花发白于梅,又与红桃并候开。可口直须成实后,莫将苦种路旁栽。

掬水月在手

朱淑真〔宋代〕

无事江头弄碧波,分明掌上见嫦娥。不知李谪仙人在,曾向江头捉得么。

张良

朱淑真〔宋代〕

功成名遂便归休,天道分明不与留。果可人间恋驹隙,何心愿学赤松游。

春日杂书十首 其一

朱淑真〔宋代〕

春来春去几经过,不是今年恨最多。

寂寂海棠枝上叶,照人清夜月如何。

春日书怀

朱淑真〔宋代〕

从宦东西不自由,亲帏千里泪长流。

已无鸿雁传家信,更被杜鹃追客愁。

月落鸟歌空美景,花光柳影漫盈眸;

高楼惆怅凭栏久,心逐白云南向浮。

恨别

朱淑真〔宋代〕

调朱弄粉总无心,瘦觉宽馀缠臂金。

别后大拼憔悴损,思情未抵此情深。

旧愁

朱淑真〔宋代〕

银屏屈曲障春风,独抱寒衾睡正浓。

啼鸟一声惊破梦,乱愁依旧锁眉峰。

中春书事

朱淑真〔宋代〕

乍暖还寒二月天,酿红酝绿斗新鲜。

日烘春色成和气,风弄花香作瑞烟。

莺舌似簧初学语,柳条如线未飞棉。

金杯满酌黄封酒,欲劝东君莫放权。

伤春

朱淑真〔宋代〕

览镜惊容却自嫌,逢春长是病厌厌。

吹花弄粉新来懒,惹恨供愁近日添。

生怕子规声到耳,苦羞双燕语穿帘。

眉头眼底无他事,须信离情一味严。

念奴娇

朱淑真〔宋代〕

鹅毛细翦,是琼珠密洒,一时堆积。斜倚东风浑漫漫,顷刻也须盈尺。玉作楼台,铅镕天地,不见遥岑碧。佳人作戏,碎揉些子抛掷。

争奈好景难留,风僝雨僽,打碎光凝色。总有十分轻妙态,谁似旧时怜惜。担阁梁吟,寂寥楚舞,笑捏狮儿只。梅花依旧,岁寒松竹三益。

二色梅

朱淑真〔宋代〕

缀雪融酥各自芳,两般颜色一般香。

瑶池会罢朝元客,缟素仙棠问道装。

春园小宴

朱淑真〔宋代〕

春园得对赏芳菲,步草黏鞋絮点衣。

万木初阴莺百转,千花乍拆蝶双飞。

牵情自觉诗豪健,痛饮唯觉酒力微。

穷日追欢欢不足,恨无为计锁斜辉。

吊林和靖二首 其一

朱淑真〔宋代〕

不见孤山处士星,西湖风月为谁清。

当时寂寞冰霜下,两句诗成万古名。

春归五首 其一

朱淑真〔宋代〕

片片飞花弄晚晖,杜鹃啼血诉春归。

凭谁碍断春归路,更且留连伴翠微。

春日即事

朱淑真〔宋代〕

轻寒噤[痒]花期晚,皱绿差鳞接远波。

跃藻白鱼翻玉尺,穿林黄鸟度金梭。

闲将诗草临轩读,静听渔船隔岸歌。

尽日倚窗情脉脉,眼前无事奈春何。

蝶恋花·楼外垂杨千万缕

〔宋〕朱淑真

楼外垂杨千万缕。欲系青春,少住春还去。犹自风前飘柳絮。随春且看归何处。

绿满山川闻杜宇。便做无情,莫也愁人苦。把酒送春春不语。黄昏却下潇潇雨。

菩萨蛮·秋声乍起梧桐落

〔宋〕朱淑真

秋声乍起梧桐落,蛩吟唧唧添萧索。

欹枕背灯眠,月和残梦圆。

起来钩翠箔,何处寒砧作。

独倚小阑干,逼人风露寒。

菩萨蛮·也无梅柳新标格

〔宋〕朱淑真

也无梅柳新标格,也无桃李妖娆色。

一味恼人香,群花争敢当。

情知天上种,飘落深岩洞。

不管月宫寒,将枝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独行独坐

〔宋〕朱淑真

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

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此情谁见。泪洗残妆无一半。

愁病相仍。剔尽寒灯梦不成。

鹧鸪天·独倚阑干昼日长

〔宋〕朱淑真

独倚阑干昼日长。纷纷蜂蝶斗轻狂。

一天飞絮东风恶,满路桃花春水香。

当此际,意偏长。萋萋芳草傍池塘。

千钟尚欲偕春醉,幸有荼蘼与海棠。

答求谱

朱淑真

雨好解开花百结,风括扶起柳三眠。

春醲酽处多伤感,那得心情事管弦。

舟行即事

朱淑真

满江流水万重波,未似幽怀别恨多。

目断新闱瞻不到,临风挥泪独悲歌。

对雪一律

诗人 朱淑真

粉粉瑞雪压山河,特出新奇和郢歌。

乐道幽人方闭户,高歌渔父正披蓑。

自嗟老景光阴速,唯有佳时感怆多。

更念鳏居憔悴客,映书无寐奈愁何。

绝句

朱淑真

乳燕调雏出画檐,游蜂喧翅入珠帘。

日长无事人慵困,金鸭香销懒更添。

春夜感怀

朱淑真

清江碧草两悠悠,各自风流一种愁。

正是落花寒食夜,夜半无人倚空楼。

冬日梅窗书事四首 其一

朱淑真

明窗莹几净无尘,月映幽窗夜色新。

惟有梅花无限意,射人又放一枝春。

芙蓉

朱淑真

满池红影蘸秋光,始觉芙容植在旁。

赖有佳人频醉赏,和将红粉更施妆。

灯花

朱淑真

兰釭和气散氤氲,忽作元珠吐穗新。

膏脉破芽非藉手,敷芳成艳不关春。

疑猜海角天涯事,搅乱裘寒枕冷人。

我欲生怜心焰上,何妨好客致清贫。

独坐感春

朱淑真

翠密藏鸦绿柳堤,伤春懒矣步桃溪。

梦回窗下日当午,鶗鴂一声林外啼。

寒食永怀

朱淑真

淮南寒食更风流,丝管粉粉逐胜游。

春向眼前无限好,思亲怀土自多愁。

和前韵见寄 其一

朱淑真

忽得南来信,殷勤慰我心。

新诗怜俊逸,清伦忆俗音。

目断乡程远,楼高客恨深。

三年重会後,依旧见荆阴。

独坐

朱淑真

卷帘待明月,拂槛对西风。

夜气涵秋色,瑶河浸碧空。

草根鸣蟋蟀,天外叫冥鸿。

上一篇:致恩师的一封信800字初中生作文下一篇:高校后勤服务中的物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