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2024-07-04

中学教学工作指导意见(精选6篇)

中学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第1篇

××中学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为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继续打造我市初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丰富我市基础教育发展的内涵,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断开创我市初中教学的新局面,结合我市教育实际,特提出以下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学习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主线,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狠抓教师队伍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以深化课程改革为突破口,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不断提升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以强化教学常规过程管理,构建师生评价制度为重点,构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保障体系。要外树形象,内抓管理,齐心协力,扎实工作,全面提升初中教育教学水平,推动全市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二、目标与任务

1.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稳步提升教学质量。

2.努力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大力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学校管理力求高标准、高品位,突出个性发展和办学特色,逐步打造优质品牌;加强薄弱学校建设,缩小区域间的差异,努力使广大学生都能接受优质的初中教育。

3.加强教法、学法研究,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加强教学管理,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的教学管理队伍。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建立适合本校实际,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建立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

4.充分发挥初中对小学教育的拉动和对高中教育的促进作用,做好高、初、小衔接工作,努力使全市基础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三、策略与措施

(一)教学管理

1.严格执行《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积极推进依法治教进程,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将学校教学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校长、教师要深入学习教育政策法规,提高依法治校、依法执教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增强师生法制观念。

2.将教学工作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探索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举措。根据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以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爱国

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公民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为重点,逐步建立健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长效机制,构筑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格局,形成对学生严格管理、齐抓共管的态势。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使之与行为规范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

3.加强教学过程管理,加强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跟踪。重点对教师上课、作业批改和班主任班级管理进行跟踪监管。

狠抓常规管理,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精细化。各学校要要严格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要认真备课,充分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精心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学法,写出规范教案,写好课后记;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指导,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精选作业,全批全改。各学校要严格教师教学过程的科学化管理。

要加大对教学过程管理的力度,要严把“四个关口’’。一是严把集体备课关:制订集体备课活动流程,加大对集体备课过程的督查;同时要抓好教师个人的“二次备课”,凸显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二是严把课堂教学关:强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落实,坚持面向全体,建立完善课堂教学监控和多元评价机制。三是严把作业关:作业批改要认真,重视错题订正和信息反馈。四是严把辅导关: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特长生的指导工作。

加强初中学段的全程管理。对起始年级,坚持“低起点,严要求,稳步

走,高效率”的教学原则,激发学习兴趣与学习热情,培养学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自制的能力,加大养成教育的力度;初二年级要重点克服两极分化的问题,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努力使学生健康、全面、活泼地发展;初三年级要加大管理力度,摸清学情,遵循抓“中”促“上”带“下”的原则,做好分类推进,增强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学校领导要加强对课程实施的指导,深入教研组,融入课堂,把“学生

学习方式的优化”与“教师教学方式的改进’’作为重点,注重在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开展有较强影响力、有较高价值的专题活动,对教学上存在问题的教师要通过“一对一帮扶”等形式加强指导。

4、学校要充分发挥教学仪器设备、器材和图书资料的作用。要按“普九”标准配备教学仪器,提高专用教室的达标率和使用率。仪器实行架盘化管理,分组实验、演示实验开出率要达到100%。要按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实验课,积极鼓励学生多做实验,多进行创新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

力。

要提高现代教育技术装备及使用水平。做好设备保养、维护工作,提高完好率。各学校要进一步完善本校网站,积极推进网络教研,加大资源库建设。开足上好信息技术课。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课程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实施素质教育、转化薄弱学校、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化发展中的作用

(二)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为:掌握国家的教育法规政策,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研究学科课程标准,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学习规律,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

1、学校领导要充分履行教学研究、教学管理、教学指导和教学服务的职能,加强对学校课程改革与教学的指导;密切与各级教育科研机构的联系,积极开展专题研究和教改实验;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教学教研成果的交流与展示活动,宣传推广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发现和培养骨干教师。

2、要建立以教师为本、以教学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形成严谨、务实的研究氛围。要加强学校教研组建设,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作用,从教学的实际出发,增强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说课、听课、评课等形式的研讨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教研水平。教研组每周必须定期开展一次教研活动,学校每学期都应组织校级研究课、公开课、观摩课等活动。学校和教师都要积极参加并承担各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

3、支持和鼓励教师进行教改实验,建立教改实验档案,并以此作为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师要增强改革意识,当好教学改革的研究者和实践者。要不断反思、研究和创新,积极承担实验课题,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学能力和研究水平。把教学研究和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作为教学研究的重心,加强有效教学研究,创新校本教研管理制度。

要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将教学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积极转化为课题研究,通过立项、开题、研究、实验、总结、交流、评比等程序,将课题研究与学科教研有机结合起来,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课题研究要与常态下的课堂教学有机整合,增强课题研究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对到期课题要做好申请结题的准备工作。

教改实验成果要从实验的难度、实验效度、可推广性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结合校情,注重实效,重点抓好对学科、对课题组成员自身成长有较大影响的“精品课题”,不断培养和提高教师的科研水平和能力。对于在教改实验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和教研人员应予以表彰和奖励。

4、构建教研工作网络,建立健全教研激励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教育信息网站等快速传播教育信息的途径,提高教研的实效。

(三)考试与评价

1、教学评价在教学中起着导向、激励、促进和质量监控的作用。学校要不断完善适合本校实际,建立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标的评价体系和促进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提高的评价体系。

2、学生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对学生的评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在原有水平上进一步发展。学校要改革考试内容和方法,要采用形式多样的考试方式,使学生在考试中有展示特长和潜能的机会。

要认真探讨过程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在教学中的运用,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在平时的检查、测验中,要根据不同学科和不同内容的特点,采用口试、笔试、技能操作、实践活动等方式,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

终结性评价要全面反映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如收集、整理、利用信息的能力,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体现学习过程、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采用听、说、写、做等多种有效形式。学校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或按考试成绩排队。

3、学校要建立促进教师发展的考评制度,既要重视业务水平的提高,也要重视职业道德修养。要把教师的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校本课程开发以及师生关系等引入考评项目。要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要改变以学生学习成绩作为评定教师的唯一标准的做法。

4、学校要建立科学的以教学工作为重要内容的教育评估体系和评价制度,要克服评估工作的片面化和绝对化。不得外违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擅自组织统一考试。要通过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科学评估推进课程实施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创建个性化、特色化学校。

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把认真制定、科学安排与切实执行学校教学计划纳入对学校的评价。注重学校的“成长性”及自我评价机制的建立,对学校进行整体全面性的评价。

5、学校的期中、期末考试,要严格遵循省教育厅关于考试管理的规定,考查科目和考查形式要严格按照上级教育部门的要求进行。

四、教师队伍建设

1、将思想道德建设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要引导教师热爱教育事业,潜心培育学生,把人生的价值与事业的奉献有机融合起来。要自觉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

2、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对上级业务部门组织的各种教师培训活动,学校要给予教师强有力的支持,要给予经费和时间的保证。教师平日要加强业务学习,学习新的课改理论,并能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诊断与评价、研究与分析,实现认识上的升华与飞跃,从而为开展教育实践创新奠定基础。

3、加强教学基本功训练,努力提高教师的基本教学素质。学校要定期举行专业技能的比赛或考核。对教师还要进行“课标、教材、教法过关”等考试,进一步增强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4、发挥“名、特、优”教师示范和带动作用。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制定实施青年教师成长的系列计划,建立成长档案,积极创造青年教师成才的条件,建立健全评优激励机制,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名、特、优’’教师要承担对青年教师“传、帮、带”任务,要开设示范课或专题学术讲座,要利用各种渠道发挥优秀教师的辐射作用。

5、实施“名师工程”,继续开展评优活动。积极开展评选“教学能手’’、“教学名师”等活动,催化青年教师快速成才。开展优质课评选、公开课等活动,鼓励教师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魅力,追求事业上的成功,让一大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培养和造就一批有社会影响的研究型教师。

6、举办形式多样的教师培训,给教师不断注入新的活力。抓好新教师教学常规培训和教学质量的跟踪管理。帮助教师健康成长。

中学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第2篇

(2010——2011学)

一、指导思想

依据2009年国家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推进素质教育、细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任务;创新管理机制,加强教改实践,深化教学研究,打造教师队伍,大面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我市初中阶段办学水平。

二、工作思路

加强教学管理,重点改进与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以适应现代学校快速发展;加大校本研训,重视延续和发展集体合作研究,不断解决师生教与学中的实际问题;深化课堂改革,建立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强化和细化课堂教学实践;加强队伍建设,着重扩展和创建教师队伍管理机制,促进教师健康发展。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教学管理

各校要依据《永济市初中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指导意见》,结合学校当前实际,完善管理制度,创新管理方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目前应重点抓好以下三点:

1.要求校长深入教学工作。各校要进一步落实校长、副校长代课制度,把校长理论学习、听课、评课、组织培训和参加教研活动作为评价校长工作的主要内容,促进校长参与教学、管理教学、指导教学,落实校长是教学管理第一责任人的目标。

2.加强学校课程科学管理。各校要树立法规意识和课程意识,坚决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开全、开足、开好国家课程,合理开设地方课程,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不随意增加课程和课时,杜绝学校出现特别的“课表课程”。着重加强历史、地理、生物、艺术、体育和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做到师资配备到位、教学设施装备到位,保证课程实施质量,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课程支持。

3.改进教学常规管理。备课、上课、辅导、批改和测试是教学的基本环节。学校要按照备课从严、讲课从实、辅导求细、作业求精、测试求真的总体要求,改变以往备课查页数、作业查数量的错误做法,要从经典、特色、可操作上入手,结合教师日常工作效果,分学科制定科学的操作细则和考核办法。坚持实施每月甚至每周教学常规专项检查制度,做到岗位责任明确、目标要求具体、评价优点突出、激励措施到位的规范程序,把教学常规工作切实落到实处,向教学常规要效益,向教学常规要质量。

(二)加深校本研训

学校要以研究解决学校、教师所面临的主要教学问题为出发点,以课例为载体,以教师为主体,坚持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的行动研究要求,扎实开展教学研究。

1.丰富教研内容。根据课改实施以来初中教学实际,目前教学研究应注重三个方面:一是课标教材研究。研究的重点是课标对教学的层面要求,教材对内容的呈现方式、教材的编排体系、章节的重点及内在联系等。二是教法学法研究。把激发兴趣和习惯养成作为研究的重点,以学法研究促进教法改革,研究每部分内容的情景或情境设计、开放性问题设计,多运用探究性教学方式,让学生主动经历学习过程成为习惯。三是学生作业研究。优化作业布置、改变作业方式、减少作业数量,减轻学生无效书写负担,强化学生思维习惯,提高作业质量。

2.优化教研形式。(1)落实集体备课制。各校要加强对集体备课的形式、内容和检查落实方式的研究,提高集体备课质量。首先要提前一周备课。并做到主备与分备教师分工平衡、责任明确;其次要注重互动交流。做到人人始终参与,各个畅怀说课,开发课程资源,形成借鉴共识;另外要专人收集积累。使备课设计年年有参照,次次有创新,减少抄写负担,增加有效研究。(2)开展校际连片教研。通过城乡校际结对和就近连片交流,实现以强带弱和

相互扶持,实现相互促进共同进步,互利双赢,既解决小校教研难的问题,又达到教师人人实现专业发展的目的。(3)加强课题研究。学校要根据本校发展实际和教师个人需求,由学校各学科骨干教师组成课题组,牵头确定学校课题和个人课题,积极开展本土化的研究,注重理论和方法支持,通过连续跟踪指导以及实践“求证”,在不断的反思与研讨中,总结经验、积累技术、提高能力。(4)开展网上教研。充分利用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施,通过互联网、校园网开展网上博客教研、QQ教研、邮箱教研,打破传统教研的时空局限,提高教师教研效果。

(三)深化课堂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永远不变的主题,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渠道。因此各校要健全机制,创新方式,积极实践,严抓落实,争取把课堂教学改革渗透在每一节课上,每一位教师上,每一门学科上。

1.广泛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各校要经常开展各种形式的听课、评课、观摩、研讨等课堂教学改革活动。长期坚持开展课堂教学大赛活动。引导教师发现课堂问题,分析、研究和解决课堂问题,使人人学会评课、主动评课、参与独立评课,通过评课交流活动督促教师学习课标、研究理论、学会反思,改进方式,从而提升课堂教学实践能力。

2.加强教师课堂教学技能培训。学校要分阶段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导入、情境设计、提问艺术、实验设计、分组合作、评价用语、课堂反思、作业设计、板书设计、生成问题处理等多样化培训,通过各种成功案例学习,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实践能力,为教师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提供各种技能支持。

3.推进课堂教学模式化发展

加快课堂教学模式的建立,是本学期教学工作重中之重。为此本学期课堂教改工作分三步走:第一步,我市教育局在9月份组织骨干教师外出学习考察;第二步,市内交流学习;第三步,教研员深入各校检查督导。

要求各校首先成立课改组织机构,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各学科骨干教师为具体负责人,确立课改示范引领具体执行人。其次,做好课改记录,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充实档案。建立模式不是目的,最终要实现从有模式到无模式的转变,从“有法”到“无法”,把课堂真实的还给学生。

各校要不断学习、借鉴和吸收外校成功做法,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开展相关环节的经验推广活动,同时要组织学科研究人员,不断地从试验中发现问题,研究策略,坚持用“学习—实践—研究”三位一体化的机制,及时改进做法,在不断的破解难题中,实现模式化教学的推广。此外,要积极倡导教师之间开展推门听课、邀请听课、安排听课、指导听课,促使教师在相互交流中快速提高个人教学方式的转变,加快教学模式的形成。

通过一年的教研工作后,要力争杜绝全市的初中课堂教学中的讲满堂、写满板,以讲代学、“穿新鞋、走老路”等现象;学生的学习学习方式向主动、合作、探究的学习进一步转变;学生全员参与课堂,大面积提高及格率,抓好学生整体发展水平。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快慢直接决定着教育教学成绩提高的速度和高度,打造优秀教育团队已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第一要务。所以当前我们应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1.重视教师各种培训。可以从《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教师报》、《教科报》等报刊杂志中及时摘录优秀论文、教学案例,组织教师通过集体学习、相互研讨、轮流发言等形式提高教师认识水平;通过学习《新课程怎样教》、《给教师的建议》、《新课程教学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多种理论专著,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组织校内名师或邀请校外专家,通过课堂教学研究,针对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教师开展对话交流,帮助教师寻找问题症结,探求解决方案,提供个性化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技术引领。

2.加强专业考试与考核。目前,我市还有一部分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明显欠缺,专业技能不能过关。所以学校要实行“师生同考”制度,组织教师参加不同阶段的学科考试;每年定期对教师进行专门的学科专业知识考试和专业技能考核,使七、八、九年级教师都能达到课程标准及以上要求,避免教学中经常出现知识性错误。考试、考核结果要与教师聘任、奖励等挂钩,做到以考促学,以考促评,依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开展各种教学竞赛活动。学校应经常组织教师参加多种教学竞赛活动,开展“优秀教学设计”活动,使教师时刻关注备课的质量,促使他们研究课标、研究教材;开展“优质课”评选,让教师学会在实践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开展“优秀案例”评比,激发教师从反思中寻找不足,探索方法;通过竞赛活动表彰和奖励教师,激发教师学习和研究的热情,使研究与反思成为教师生活的习惯。

4.实行人性化的教师管理。在课程改革快速推进和深化时期,教师更需要关怀、肯定和支持,所以学校要积极实行人性化的管理。首先要主动为教师搭建各种教育教学实践平台,充分发挥教师的个人才能,帮助教师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和方向,使教师能尽其才,善尽其能;其次,要从生活中关注教师,既要通过察言观色发现教师的思想症结和生活困惑,又要丰富教师文化生活,让教师时时处在充满人文关怀氛围中,从而调动教师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要不失时机的激励评价和合理奖惩教师,激发教师正常的竞争激情,让教师行在自信与自律的快车道上。

(五)做好教学档案管理工作

有工作就必须有总结有记录,记录体现了平时工作的情况。学校教学档案就是学校各项教学工作活动的历史记录,也是学校领导决策和教育、教学的必要依据,档案是师生智慧的结晶,是学校的宝贵财富,是学校发展的见证,更是教学工作检查督导的重要依据。因此各校都要高度重视教学档案工作,努力提高教学档案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档案在教学、科研、管理和学校其它各项工作中的作用。

四、主要措施

1.深入指导服务。本学年教育局教研室将加大深入基层工作力度。分阶段接触学校管理层,及时了解学校发展情况,并给予交流、研讨、指导;通过推门听课、组织听课、邀请听课等形式,深入课堂与教师队伍,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帮助与服务。

2.阶段会议推进。市教育局今年要着重召开好“课堂教学改革暨阶段推进会”、“义务教育阶段工作总结暨表彰大会”、“学科课堂教学研讨会”、“中考工作学科研讨会”等会议。从而加深学校课堂教学改革力度,激励优秀教师深入课堂教学研究,帮助教师解决教学实际困难。

3.加强督导评估。

今年教研室会进一步加强学校教学工作的督导与评估。重点评估学校教学常规工作阶段管理情况、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新办法、新举措、新成果,评估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办法与效果。杜绝一切形式主义和弄虚作假行为,真正做到奖勤罚懒、奖优惩劣,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教书育人质量。

五、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教学工作指导意见和学期教学工作进度

2.开学工作检查

3.外出学习考察课堂教学改革

十月份:

1.召开课堂教学改革推进会

2.组织召开课堂教学学科研讨会

十一月份:

1.组织期中考试

2.召开08—09学义教工作总结会

3.课堂教学改革巡回展示

十二月份:

1.学科教师培训

2.教学常规检查(查备课、听课、作业)

元月份:

1.组织期末调研测试

2.做好项目工作小结、教学工作总结

三月份:

1.制定学科教学工作进度

2.开学工作检查

四月份:

1.召开中考学科研讨会

2.初三模拟调研测试

3.组织期中考试

五月份:

1.组织学校参加运城市课堂教学培训

2.初三模拟调研测试

3.教学工作督导评估

六月份:

1.做好中考前服务指导工作

2.开展“优秀教学设计”、“教学随笔”、“教学案例”评选活动 七月份:

1.组织初一、二年级升级考试

谯城区初中课堂教学指导意见 第3篇

关键词:谯城区初中课堂,改革发展,指导意见

一、关注基础知识,面向所有学生

这里所说的关注基础知识,就是要求任课教师在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中,强化学科知识中最基本的东西、最基本的技能和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态度的培养,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里所说的面向所有学生,就是要求教师要把师爱的阳光洒向全班每一个角落,既要关注优秀生,更要关注学困生,特别要关注中等生。一定要克服“重视两头、忽视中间”的片面做法,中等生在班级里往往是一个较大的群体,只有充分关注中等生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称之为面向了全体学生的教学。

二、明确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点

教师在进行教学方案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牢固树立目标意识,既要重视课堂教学的长期目标比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又要重视课堂教学的短期目标比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要做到重点突出,其实就是强调课堂教学不能平均用力。教师对哪些知识点学生通过自学就能够学会,哪些知识点必须经过教师的讲解、点拨学生才能够接受应该了然于胸。一节课中,学生精力能够集中的时间是一定的,教师就应该在这段时间内将本节课中的重难点,利用这宝贵的时间予以突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好钢用在刀刃上”。

三、改革课堂结构,创新教学方式

传统课堂教学过分重视教师的讲授,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这无疑制约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考察当下的一些课堂教学改革,似乎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比如一些教改学校硬性规定教师在课堂上占用的集体讲授总时间一般不应超过15分钟,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活动”总时间不能少于30分钟。这也是不恰当的,因为不同的学科、不同的章节要求教师讲解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课堂时间的划分、课堂教学结构的调整不能成为一个呆板的教条,而只能是一种导向性的教学理念。

四、实施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策略

“先学后教”既是一种教学模式,也是一种教学策略,更是一种教学理念。它的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在实施过程中要把握其核心要点。

1. 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而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最关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读书和学会思考。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实现“少教多学”和“教是为了不教”。初中教师在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自己所授学科的特点,将本学科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和学习方法介绍给学生,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要教师经常指导才能够形成的,比如可以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包括读书的范围、思考的内容、时间的安排、目标的达成、自学检测等,同时还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看书的方法、练习的方法等。

2. 坚持独立学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教师要深信并努力挖掘学生独立学习的潜能,切实将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要把教学建立在学生独立学习的基础上,使教学成为推进独立学习活动和巩固、深化独立学习效果的一种活动。不仅要重视学生的独立学习,还应该重视小组合作学习,因为学习本身也是一个合作的过程,是一个相互启发、相互帮助的过程,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这对于学生将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3. 坚持以学论教、因学定教

首先让学生自学,然后根据学生自学的情况确定该如何去教。比如学生通过自学已经掌握了的内容,教师就没有必要再做讲解,如果学生自己已经学会的内容,教师还在那里详细地讲解,不仅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而且还会让学生昏昏欲睡,降低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学生通过自学解决不了的问题,教师一定要讲,而且可以详细地深入地讲解,这样就提高了课堂教学的针对性,效果会好得多。

五、教师要求要清晰,指导要到位

这里所说的“要求清晰”主要包含三个方面:首先是确定目标,比如下一个环节学生要干什么;其次是规定时间,计划需要多长时间学生才能完成;最后是适当的评价,教师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方式评价这个环节的课堂活动。那么如何落实呢?教师落实要求的主要途径是走下讲台深入学生中间逐个落实提出的要求,另外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也是落实教师要求的重要途径。

六、关爱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体

所谓关爱全体学生,就是指带着博大的师爱走进教室,用心留意学生的喜怒哀乐,关心全体学生的课堂成长。所谓关注学生个体,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亲自指导需要指导的学生个体,帮助他们解决所遇到的学习障碍。只有从宏观上关爱全体学生,从微观上关注每一个学生个体,课堂才可能是和谐的、民主的、高效的。

七、创设问题情境,创造成长体验

所谓创设问题情境,是指教师课堂教学中努力营造生动活泼并且具有启发性的学科教学氛围,创设符合学习内容的具体情境,如多媒体展示相关的视频资料、图片资料、各种图表、各种实物等。所谓创造成长体验,就是创造一切机会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我,进而体验到成功、自信和快乐,从而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成长的动力。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课堂提问、个别表扬、作业评语、成绩激励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展示自我的机会,得到成功的机会。

八、注重生生互动,培养学生合作习惯

建立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课堂小组学习,一般5—7人为宜,这是课堂学习的基本形式之一。教师应该结合学科实际、班级实际科学合理地建立学习小组,物色好小组长,努力将小组合作学习变成学生课堂学习的有效方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一生受用的东西,因此,教师要刻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课、仔细阅读、相互提问、书写工整、合作交流的好习惯。

九、及时梳理知识,培养创新思维

在新课结束后,一定要鼓励学生用简明的语言,以适当的方式进行课堂小结,及时梳理知识,比如以知识树的形式进行梳理,或者以表格的方式进行梳理。知识的梳理要与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相呼应,之所以要特别重视这一点,是因为知识越注重概括,就越有利于迁移与运用。同时要紧紧抓住这一契机,鼓励学生在梳理知识的基础上,提出富有个性化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十、改进训练方式,促进知识迁移

1. 提倡当堂学过的内容当堂训练

提倡当堂学过的内容进行当堂训练,反对将训练一味地放到课后,很多时候只有当堂训练,才算是真正地达到教学目标,同时当堂训练能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当堂训练往往能够化知识为能力,不仅能够打好基础,而且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此,要精心选择当堂训练的作业,比如可以设计一题多解的题目,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2. 建议留有充分的当堂训练的时间

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巩固练习,是培养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应用、分析和综合能力的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为取得较好的效果,一般每节课当堂作业时间要不少于10分钟。

3. 当堂训练的题目要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所谓针对性就是教师要根据所任学科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可分为基础题和提高题,其中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而提高题本着自愿的原则让学生选做,这样优秀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优势,中等生和后进生则可以打好基础,使不同的学生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所谓典型性,就是要做到有代表性和层次性,特别是针对重难点所进行的当堂训练更要体现这一原则。

4. 当堂训练应做到让学生独立完成和按时完成

当堂训练要严格要求,在课内让学生自主完成,不准学生抄袭。这样做有助于让学生养成在课堂上聚精会神、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准确反馈学生的学习真实情况,有助于减轻学生的课后学业负担。

十一、要把握好“五个”基本维度

1.充分的活动时间

课堂活动是新课程课堂教学的一大亮点,主要形式有静思、阅读、对话、讨论、争辩、表演、练习、实验、设计、游戏等。学生活动的量和质,需要有一定的时间作保证,一节课学生活动的时间应不少于70%。

2.课堂活动要面向全体

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学会互相合作,互帮互助,从而实现共同提高。课堂上应确保全体学生参与活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活跃的课堂气氛

活跃的课堂气氛的重要标志是课堂教学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情感生发,主动积极地参与,全身心地投入。

4.一定深度的教学内容

只有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才能让学生了解知识产生的过程,了解问题解决的途径,实现知识网络和逻辑结构的建立。

5. 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学生充分的课堂活动,要让90%以上的学生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

十二、正确处理好教师讲授与学生练习的关系

教师要当讲则讲,不当讲的则不讲,讲则讲透讲细,使学生理解透彻,牢固掌握。讲什么,一是讲易错点、易混点、易漏点、重难点,讲结构、规律、思路、方法,讲知识的内涵和拓展创新。坚持“四不讲”,即对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对学生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超出《课标》和《考试大纲》的不讲。二是绝不就题讲题或只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引导学生寻找规律,总结方法,强调概要、实质和易混点及关键点,要讲出知识的新旧联系、部分与整体的联系。至于讲到什么程度,教师绝不能轻易开口讲,一旦开口讲,就得下工夫,就得讲透,让学生刻骨铭心,牢牢记住,点拨开窍,形成系统化的模块,真正举一反三。“练”要精讲精练,讲练结合,练评结合。

注释

中学生家庭教育的指导意见 第4篇

关键词: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意见

中学生正处于心理上的“断乳期”,他们生理和心理处于成长发展过程:想摆脱对父母的依赖,独立自主;心灵相对幼稚,情感相对脆弱;对于生理发育而言,心理发展的速度则缓慢,身心处在一种非平衡状态,易受损伤且很难恢复甚至不可逆转。表现形式有:自我意识高度膨胀,有意识的与成人意识逐渐接轨,渴望得到家长、老师及学校的认可。其次,生理迅速发展,对异性充满好奇心,但因比较敏感又遮遮掩掩。再有,随着中学生智力水平的迅速发展,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和理解能力也在提高,但认知和感知发育尚不成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

一、中学生叛逆心理的特点

1恐惧焦虑性。这种心理首先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体验,当有这种情绪时,会感到担心、害怕、惊慌、恐惧、烦恼等。著名心理学家费洛伊德把焦虑分为现实焦虑、神经质焦虑和道德焦虑。其中现实焦虑是在觉察到真实生活中的危险时做出的心理反应;而神经质焦虑和道德焦虑的人们都意识不到为什么而焦虑,但出现的神经质和内疚的体验。引起恐惧焦虑情绪的因素有很多,包括学校繁重学习任务的因素;家庭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远大学习目标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种种矛盾和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导致的焦虑等。这种倾向往往与失败、失望和惩罚等混杂在一起,与幼儿期及儿童期所形成的神经质型的性格和身体迅速发育有关。

2自责性。自责是一种自我否定的心理表现。主要是不管某件事情的结果如何,不满意自己的处理事件的水平,常觉得是自己不好,对细节和结果求过于苛刻,自我否定,自我刁难,对自己做的事抱有怀疑和恐惧。发现一些目标没达到,他们把这些失败都归罪于自己无能,因而常常自责,甚至有自我犯罪感。种种倾向走向极端就会极其自卑,常自怨自艾,沮丧和心灰意冷。出现这种情绪的原因很可能是中学生所感受到的鼓励和承认不足。

3冲动性。冲动是中学生在自我意识上表现出“主观偏执”和较强的“自我中心”,其行为结果往往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和伤害。有冲动倾向的行为因素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更多是由生活习惯不良或心理不健康引起。冲动的行为特点是任意的、无计划的、鲁莽的、具潜在危险的。社会化程度不足,中学生内心积聚的矛盾情绪找不到合理的释放,就只会采取冲动行为来缓解。因此,应向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使其接受必要的社会化训练,是目前学校教育中急待加强的环节。

4孤独性。孤独是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心理闭锁,无论遇到什么事总是内部消化,不愿对外敞开;行为孤僻,不愿与人交往;人际关系冷漠,社会适应能力差等不安倾向。中学生的正处于青春期,青春期渴望被理解和拒绝与他人沟通的内心矛盾最终会引发孤独倾向。常表现为情绪低沉、胆小怕事、不愿合群;反抗情绪、愤世嫉俗、喜怒无常等。正确的家庭教育和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干扰孤独性产生的最主要因素。

二、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意见

1建立和睦温馨的家庭人际关系。心理学家瑟先科曾指出:“家庭环境和家庭中父母间紧张的冲突关系会导致孩子发生神经一心理病态的危险急剧增长。”在冲突多的家庭生长的孩子表现出更大的逆反行为问题,当父母关系发生冲突,孩子想平息矛盾但又变现的力不从心时,便可能表现出愤怒、对抗、歇斯底里,做出反常的叛逆之举,导致孩子心理发展异常。所以父母间要相互理解、尊重、谦让,能管理自己的情绪,通过沟通协商积极解决问题,为孩子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环境,让孩子在幸福与健康中成长。

2积极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父母不能在家中从事一些低级、庸俗,甚至违法、犯罪的活动。父母应引导孩子多参加有益的家庭和社会文化娱乐活动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父母不要把工作、生活中的烦恼等带到家里发泄。所以父母应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压力,为孩子展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

3努力提高人格修养。父母是我们最直观的学习内容。父母的言行修养是一种隐性的教育榜样,将对我们起着耳濡目染的影响,并且对我们人格品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榜样作用。父母身上不良的行为习惯会侵袭腐蚀到孩子的行为习惯,影响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所以作为父母首先应严于律己,有目标有责任感,诚实守信,勇于创新,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树立良好榜样。

4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父母要有正确的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成才观、人才观和评价观。不能把子女作为实现自己愿望、光宗耀祖的工具;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了解孩子的特长。这种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会恶化家庭环境,易致孩子各种心理问题的发生。要表扬、鼓励,充分调动孩子的发展潜力,强化和推动孩子的良好行为。

5加强沟通,合理要求,适当管理。父母应当加强与孩子之间的理解与沟通,热爱孩子,欣赏其优点,容忍其错误,接纳其缺点,给他们精神支持。切忌封闭自己的思想,冷落疏远、盲目否定,甚至讽刺、挖苦孩子。但理解不代表放纵,对孩子适当的要求是必需的,父母不能过度保护或干涉。科学教养,给孩子一定的生活空间,把孩子放到社会中接受锻炼,培养其独立能力、耐挫折力和坚强的意志。

家是社会的组织细胞,家庭保护是人来到世上所享有的第一道安全防线,它是人类感情的摇篮和心灵的避风港。在中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中,大多数是家庭教育的不恰当和不合理,或部分家庭教育的缺失造成。所以家长在学生心理素质的辅导、教育和干预工作方面要多重视和不断学习。

中学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第5篇

中学数学教研组(以下简称“教研组”)是在学校统一领导下,带领本校数学教师开展教研活动、承担学校赋予的部分教学管理职能的教师群体组织,在加强师德建设、深化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中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促进教研组建设,明确教研组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方法,为教研组提供工作参照,使教研组工作更加规范化、科学化,根据国家对教师队伍建设的总体要求,以及教育部关于加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有关精神,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特制定《中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一、中学数学教研组工作的指导方针

1.把数学教师队伍建设放在首要地位。有好的数学教师,才有好的数学教育。教研组应在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数学教师队伍中发挥积极作用,为提高全校数学教师专业化水平和数学教学能力搭建平台。要努力提高教研组成员教书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做到: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2.把育人为本作为教研组工作的根本要求。要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教研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要使教研组成员树立正确的数学教育思想,尊重数学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每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数学学习条件,促进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3.把改革创新作为教研组工作的强大动力。教研组要努力创新工作机制,改进教研活动方法,改进教师教学工作评价的内容与方法,促进教师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数学教学质量提供强大动力。

4.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研组工作的核心任务。破除以应试为导向的数学教学质量观,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求作为衡量数学教学质量的根本标准。建立以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导向的教学评价体系和方法,引导全组教师把精力放在研究课标、教材内容和学生数学学习规律、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上来,鼓励教师创造既符合数学教学规律,又有鲜明个性特点的教学模式。

5.把建设科学、规范、有效的教研组工作机制作为主要目标。教研组工作要适应中学数学教育和学校工作的发展需要,围绕学校整体工作,针对数学教学实践中提出的问题开展研究,切实解决数学教学中的各种现实问题,要不断完善工作制度,规范教研活动组织方式,优化教研工作方法。

二、中学数学教研组工作的职责与任务

(一)教学常规管理

教研组要根据学校的部署和安排,认真地做好以下各项常规管理工作:

6.组织全校数学教师制定教学计划。

7.督促和检查日常数学教学工作。

8.组织教研组的业务学习和教研活动。

9.组织开展全校性的数学课外活动。

10.组织期中、期末数学试卷的命制、评卷、分析和评价工作。

11.组织期中、期末的教学总结工作。

12.落实教学资源的收集和教研组的教学档案整理工作。

(二)教育教学研究

13.组织制定教研组教科研计划。

14.带领全校数学教师从本校实际出发,开展有计划、有组织、有过程、有反思的数学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活动。

15.组织教师参加校际和上级教研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

16.组织教师申报各级各类数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开展课题引领下的学校教科研活动。

(三)教学资源建设

17.组织教师编制适合本校学生学情的数学校本教学材料,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教具和学具,丰富学校数学教学资源库。

18.组织教师构建数学教学网络平台,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提供必要的信息化资源。

19.组织开发以数学研究性学习、数学应用以及提高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等为目标的校本课程。

20.组织和利用社会资源,聘请校外专家和辅导员,通过专题报告、讲座、社会实践等形式,拓展学生数学及其应用的视野。

(四)教研组团队建设

21.协助学校制订学校数学教师队伍建设计划,重点是青年教师培养规划和骨干教师梯队建设规划。

22.组织教师开展数学教育理论学习和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提高教师的数学教育理论水平、教科研能力和课堂实践能力。

23.制定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师业务评价和考核标准,协助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完成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与考核。

24.协助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建立数学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档案。

三、中学数学教研组的工作机制与方法

(一)教学常规管理

25.工作计划。每学年(期)初,协助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完成备课组人员组织与分工。组织制定备课组活动计划。在民主协商的基础上,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要周密安排教研组与备课组活动的时间、地点、人员和主题。备课组内教学进度、教学用书基本保持一致,以确保各类教研活动顺利开展。

26.常规检查。协助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检查内容包括教学计划执行、备课情况与教学设计、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命题与成绩分析、课外辅导、数学特长生培养和数学困难生辅导、学生评教反馈、听课评课,以及参加教研活动情况等。每学期初、期中与期末各检查一次。

27.质量监控。通过抽查学生作业、日常听评课和个别访谈等多种形式,加强教学质量的过程性评价。按照学校的部署,在教学行政法规对考试考查规定允许的范围内,每学期组织全校性检测考试。视必要与可能,组织章节、单元或模块的教学质量检测。要及时组织试卷评阅、质量分析和教学反馈等工作,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教学的具体建议。

28.总结考核。每学年(期)结束前,协助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完成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和考核。教研组要在教师自我总结的基础上,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参加教研活动情况、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等做出客观评价,教研组与备课组要对本学年(期)开展的各项活动进行全面总结。

29.档案管理。协助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建立教师个人业务档案,收录发表的论文、各类评比获奖证书、学生评教情况和教育科研成果等。分年级将备课资料、考试试卷及评价、学生成绩分析报告等整理汇集、妥善保管。

(二)课堂教学研究

30.核心任务。课堂教学研究的核心任务是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法、研究学法。教研组要带领全组教师研读和解析教材,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心理研究,为不同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学法指导;要积极研究和改进教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需要选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要积极研究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使评价为改进教学服务的理念得到落实。

31.集体备课。备课组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应建立在教师独立备课的基础上,以研究教学中的典型问题、疑难问题、教学素材的合理选取等为重点。每次集体备课活动都要事先安排好课题、内容和主讲人。所有老师都应事先做好发言准备,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方案。

32.听课评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听课、互听互评、即时研讨等日常教学研讨活动,使课堂教学研究常态化。教研组要建立听课评课记录本,作为教研活动档案保存。每位老师要有听课记录,并要提出思考与建议,评课要实事求是,以研究教学问题为目的,达到同伴互助、共同提高的效果。每学期每位老师相互听课不少于8节,完成听、评课心得不少于2篇(次)。

33.观摩交流。每学年(期)要根据组内教师不同成长阶段的特点与需求,安排公开课、研究课、示范课等教学观摩与交流活动。每位教师每学年原则上应开一节研究课,教龄3年(含)以下的青年教师每学年要上两节汇报课。骨干教师每学年至少要上一节示范课。每次活动都要及时组织座谈和评议,教研组要做好活动记录,确保活动成效。

34.教学质量评价。教研组要以“评价为改进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为目标,组织全组老师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学生学习评价研究。要从本校数学教学实际出发,从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过程安排和教学目标检测等方面制定标准,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教研组要抓好学业水平检测、校本课程和实践课程学习的评价工作。数学学业水平检测要把好命题关与评讲关,命题要突出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思想方法,适当关注能力考查,要认真区分学业水平检测与高、中考对试题难度和能力的不同要求;评讲重点是帮助学生查漏补缺,改进学习。对校本课程、实践课程的学习评价,在关注数学知识、用数学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还应关注学生学习兴趣、态度的评价。

35.课题研究。教研组要从本校数学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围绕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研究。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级教科研管理部门规划的研究课题。每个备课组都要根据教学和教师发展的需要,确定三年教科研计划,每学期(年)要有研究重点。规模较大的学校,至少要有一项上级主管部门规划的课题。要做好课题管理工作,保证课题研究切实有效。

(三)教学资源建设

36.校本资源。组织教师编写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学资源,例如:编写符合国家数学课程教材要求的、体现本校实际的教学讲义和学生数学学习材料;开发典型教学案例;制作教学课件和教具、学具;开发和编写符合学生认知特点和水平、反映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能根据学生实际,精选、改编、自编学生作业和测验试卷;开设满足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数学选修课;等等。

37.社会资源。教研组要努力挖掘和组织社会资源,有计划地聘请专家做专

题报告、讲座或开设选修课程等,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要因地制宜地利用社会资源,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应用于实践的活动,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合作交流意识。

38.数字化资源。积极建设学校的数学教学、学习和教科研网络资源体系,开发、采集和储备包括电子教材、课件、教学设计、学生学习用书、数学题库等在内的数字化教学资源,促进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为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和研究、为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帮助。

(四)教研组团队建设

39.发展规划。在教师个人制定专业成长发展计划的基础上,教研组要制定本组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努力把教研组建设成一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团队。

40.职责分工。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明确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课题组长等人员的职责与分工,理顺工作关系,增强团结合作意识。教研组长要适时召开备课组长、课题组长碰头会(每月不少于1次),统一认识,形成合力。

41.青年教师培养。对教龄不满3年的青年教师,要选派优秀骨干教师担任其指导老师,在教学基本规范(如教案编写规范、教学媒体使用规范、教学语言规范、板书规范等)、教学基本功(如教材分析处理能力、课堂语言调控能力、例习题选配与讲解能力、师生互动交流能力等)等方面进行定向指导和培养,实现“一年入门,三年过关,五年胜任”的目标。每学年(期)末要对培养工作认真进行总结,向教研组和学校领导汇报。

通过各种类型的教学观摩、评比活动,组织青年教师开展岗位练兵、研讨交流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在研讨中得到提高。

42.骨干教师梯队建设。要在分析组内教师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确定各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名师的培养计划,为培养对象创造适宜的成长环境和工作条件。要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研组建设、青年教师培养中的作用。通过成立名师工作室或骨干教师沙龙,发挥示范、引领和传帮带作用,切实提高教研组的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考核和激励机制,引导培养对象潜心教学和研究,鼓励他们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促使他们早日成为教学名师。

43.继续教育。鼓励教师积极参加远程教育、在职研修、脱产学习等各类学习培训活动,主动完成继续教育、岗位研修等学习任务。教研组订阅国内主要中学数学学术期刊不少于3种,鼓励教师个人订阅中学数学教学杂志(每人不少于1种)。每位教师每年要力争阅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以促进教学观念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四、保障机制

44.校级领导中应有专人分管数学教研组工作,经常听取教研组工作汇报,主动解决教研组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坚持参加数学教研组会议,不定期参加教研组、备课组活动,督促教研组、备课组按计划开展工作。要通过各种方式支持教研组开展的工作,以增强教研组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45.学校每学年(期)应拨出专项资金,支持数学教研组、备课组开展活动,积极鼓励教研组外出学习、交流,邀请专家来校讲学。学校要保证教师拥有必要的信息化办公条件,为教研组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提供经费保障。

46.学校要鼓励和支持优秀数学教师参加特级教师、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

等学术荣誉申报评选活动。要确保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参与外出交流学习和各类评比活动的优先权。

47.学校要建立有利于提高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学水平,促进教研组建设的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对教学成绩突出、教研成果丰硕、学术影响力大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给予表彰。

五、教研组长任职办法

48.教研组长是全校数学教研活动的组织者,是沟通学校领导与本组教师之间联系的桥梁。作为全校数学教师教学和教研工作的牵头人,应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团结协作精神、组织协调能力,具有扎实的数学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教育理论修养、较强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至少要有一个教学循环(初中7-9年级,高中1-3年级)的教学经历,是本组公认的教学骨干。

49.教研组长由学校领导提名并经学校行政会研究决定,或由教研组全体教师民主选举产生。备课组长由教研组长提名,或由备课组全体教师民主选举产生。

中学教学工作指导意见 第6篇

高考物理学科复习教学指导意见

物理属学业水平测试学科,为两个必选的选修测试科目之一。选修科目的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在高三的6月9日考试,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1.成绩处理:

学业水平测试实行等级计分。物理选修测试科目等级:满分120分,按考生成绩分布划出等级:

A+前5%(含5%)

A前5—20%(含20%)

B+前20—30%(含30%)

B前30—50%(含50%)

C前50—90%(含90%)

D为90%以后的考生

2.划线办法:

根据不同批次高校对生源质量的基本要求,分别对考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提出相应的等级规定。

对第一次参加必修科目和选修科目测试,六门科目成绩均达到A级且技术测试合格的考生,在划线前加10分计入统考成绩。

3.志愿填报:

考生填报志愿的必要条件:填报普通类志愿必修测试科目各科成绩均需达到C级及其以上。填报普通类本科专业志愿的必要条件:必修测试科目均达到C级及其以上,选修测试科目均达到B级及其以上。

4.考查内容:

选修物理学科考查必修模块1、2、选修模块3-

1、3-2的内容,并在选修模块3-

3、3-

4、3-5中选择两个模块的内容(注意:与原方案有变化!)。

二、江苏2008年高考方案对物理学科产生的影响

1.物理学科地位的变化:

简单地看,在2008年高考方案中,与语、数、外相比,物理学科的地位是下降的,但是与07年的“3+2”模式对照,选学物理的学生大量增加,其地位是上升的。

2.物理成绩对不同学生群体产生的影响:

影响最大的两部分学生:一是语、数、外成绩很好,但物理成绩一般的学生,名校及多数一本院校对物理成绩的要求会是A(甚至A+);二是语、数、外成绩够本科线,但物理成绩达不到B等级的学生,会因为达不到本科资格线而落选。

3.教师和学生在认识上的偏差:

08年高考是全新的模式,绝不能认为只重视语数外就行了,那样会害了学生的。也不能凭过去的老经验或想当然地认为学生考A或B并不难,苏南及苏中地区很多学校对选修科目的教学给予了高度重视,我们也要有充分的思想认识。

三、我市目前高二物理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部分学校重视不够。主要是对2008年高考方案对我市高考可能产生的影响认识不清,对物理这门学科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2.课时不足。部分学校一周开设课时数与南通等江苏多数大市课时相差较大。有的学校因为课时少不能完成正常的教学。

用心爱心专心 1

3.学生重视程度不够。部分学校由于老师对学生的误导,致使学生对物理学科在高考中地位的认识出现了偏差。

4.部分教师在教学和复习时不知如何把握教学难度和内容。

四、我市高三物理复习教学指导意见

1.复习课时建议:

建议每周不得少于6课时。理由:一是高考时物理学科比其他选修学科多一个模块,二是参照苏南、苏中多数城市的课时数,三是08届考生在高

一、高二时课时少,基础薄弱,“欠帐”较多。

2.三轮复习进度:

建议12月底前完成必修

1、必修

2、选修3-1和选修3-2的复习教学;2月底前完成一轮复习。3月初至5月初完成二轮专题复习,5月进行三轮综合训练。

3.复习教学依据:

目前教学要以《江苏省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为依据,任课教师必须要人手一份。《考试说明》大约在11月中旬出版,每位任课教师一定要及时拿到手并认真研究。要认真学习、研究关于08高考的相关文件、资料和信息,如07年江苏物理高考试题及使用新课标的广东、山东、海南及宁夏的07高考试题。

4.复习策略和措施:

(1)必做模块与选做模块的复习策略 ①必做模块与选做模块复习时间的分配。约3∶1或4∶1。②必做模块与选做模块复习深度与广度的控制。必做模块的相关部分复习要充分,难度大致与过去情况相当。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对一些重点内容要适当加深、拓宽。

选做模块(3-

3、3-

4、3-5)部分的复习,面要铺开(不能圈重点!),难度估计为中、低档。例题与习题的量与度要严格控制,不可深挖。压轴题不会出在选做模块。③ 必做模块与选做模块的综合原则。注意模块划分对相关知识综合程度的限制,防止不恰当沿用传统综合题。三个选做模块之间不交叉综合。使用复习资料时教师事先必须筛选试题。

(2)三轮复习策略

第一轮复习是三轮复习中最重要、最关键的一个环节,所需时间最长。在这一轮复习中建议按必修

1、必修

2、选修3-

1、3-

2、3-

3、3-4(四星学校、重点理化班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可多选学3-5模块,多一次机会)的顺序进行复习。

①制定复习目标,把握复习方向

第一轮复习要达到的目标是,对高中物理的知识结构有清晰的认识,较好的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知道知识点间的纵横联系,形成知识网格。除了复习知识之外,还要重视对各种物理思想和方法的进一步归纳,具备处理物理问题的方法和能力。这一阶段的复习对高考中的基础题和中档题得分能力影响最大。要完成好这一阶段的要求,充分发挥考纲的主导作用,弄清每个章节的知识点和要求,基本规律的来龙去脉,以及本章内容和前章内容的关联。不仅要加深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与运用,而且还要弄清概念、规律的形成过程。做好第一轮复习,有益于大面积的提高物理高考成绩,又为第二、三轮的复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②重视知识积累,培养学科能力

复习教学过程中,要确定好课堂复习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章节复习的思维要求及能力要求,在复习教学中抓落实。在不断积累知识的同时,能力的培养也应贯穿于始终。五种能力,说到底就是解题能力。理解能力是基础,分析能力是关键,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保障,建模能力是建立在理解与分析基础上的高层功夫。

③加强科学训练,增强多种意识

在平时训练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画图意识,要养成规范作图的习惯,做到不画图不做题,过

程不清不解题。注意从图形中挖掘几何条件,找到有效信息。

物理题的审题过程不仅要有画图意识,也且要有过程意识,要弄清包括几个物理过程或物理状态,找出不同物理过程的转折点、临界点,找出相应的临界条件。复杂的物理过程可采用分过程的方法进行研究。解题时要注意灵活选取研究的过程,使解题更简便。要引导同学参与到分析过程中来,可以让从同学找关键字词着手,做到“三个说”:说过程,说模型,说临界状态(或临界条件)。解题以后,应及时做好点评升华,解题的目的并不是单纯为了求得问题的结果,真正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培养创新精神,而这一目的主要是通过回顾解题过程实现的。回顾时要做到“异中求同”,不同的习题加以比较、归纳,找出同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同时做到“同中求异”,把“形同质异”的问题加以比较,从中找出本质的区别。通过回顾,能更好地发挥例题的迁移作用,收到“解一题,带一片”的效果。

高考试卷上的计算题是命题专家们精心策划的,这其中不可能出现同学们做过的陈题,但肯定是中学物理中大家熟悉的各种物理模型的有机组合,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要有物理模型意识,要不断地充实、积累自己的模型库,注意比较各种物理模型的区别。分析问题时,在画好示意图基础上,要与已有物理模型联系起来,构画出物理情景。

解决物理问题还应有对象意识,要注重研究对象的选取,做到不选对象不答题,不写对象不列式。要善于灵活选取研究的对象,使解题过程更简便。如力的平衡问题要求我们能灵活选取整体或单个物体为对象分析问题。

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意识。大部分的物理问题最终都得运用数学工具才能解决,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正确、迅速地进行有关问题的计算是学生必备的能力。一轮复习要注意应用多种数学方法处理物理问题,一些学生做练习“浮而不实”,列出几个物理方程便丢手不做,懒得运算,不肯将题解到底,长期下去运算能力下降,看看是会的,结果都是错的,这种题目做得再多也是无用功。

教学中要有精选例题意识。既要考虑巩固基本概念,更要考虑复习那些物理模型,培养那方面的能力。一轮复习虽不是专题复习,选题时,可考虑将例题串成一条或两条主线,让学生感到路子清晰,层层深入。注意将老的高考题、各地模拟重新包装,加以训练,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和新题应变能力。

完善能力结构的和针对性训练是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高考命题已经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并逐步深入。在第一轮完成对基础知识复习的前提下,必须围绕重点、难点、热点进行“踩点”复习,理清纵横关系,有的放矢继续唤起学生复习的兴趣,使学生熟练掌握每一类问题的解题关键。优化解题方法,做到触类旁通,真正让每一位学生在双基和技能上上一个新的台阶。三轮复习要提高训练讲评课的质量,不能流于对答案或搞题题过堂。建议训练讲评课要抓好五个环节:①整体把握,解决“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对综合训练应作整体的分析,分析训练的意图、学生答题的总体情况、存在的倾向性问题等。②局部归类,解决“一盘散沙,不得要领”的问题。对训练项目从知识、能力方面归纳出检测的要点,从学生的答题归纳出存在的几方面问题。③突出重点,解决“眉毛胡子一把抓”的问题,从众多的问题中找出带有普遍性、倾向性、在高考中应引起重视的问题,作为讲评的重点,不搞题题过堂。④讲清规律,解决“就事论事,就题讲题”的问题。讲评时侧重评析命题的意图、解题的思路、产生错误的原因、纠正错误的方法。⑤矫正补救,解决“亡羊不补牢”的问题。对学生答题中普遍性的错误以及高考中尤其要注意的个别性错误,在讲评后应作补救性训练,不让错误再次出现。

(3)指导学生完善学习方法

总复习阶段物理学习的方法与高

一、高二相比较,有些不同,高

一、高二阶段,有些同

学仍保留着初中的学习模式,靠题海,认为只要多做题、多记题,成绩一定好。高三总复习阶段,随着题目的难度增大,综合性变强,你再也无法背、记题目提高成绩。总复习阶段,建议做到以下几点:

①认真听课

与老师同步。老师是有备而来,高三老师一般都有丰富的经验,课前己经深入研究过大纲、考纲,研究过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课上专心听讲可以少走弯路。积极思考。高三的课堂容量大,思维密度大,学生的思维必须紧跟老师的节拍,学生不能简单的信息接收,而是信息处理,要把接收的知识信息条理化、系统化,存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库。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老师为什么这样做,怎么想到这样做,有没有其它做法,等等。

②科学记录

高三物理总复习无记录绝对不行,但把黑板上什么都抄下也不行,这样会过多分散听课的精力,可记录三点:重点(重点知识、重要方法);疑点(疑惑之处、需整理消化之处);亮点(感觉特别巧妙,使自己豁然开朗之处)。多记物理模型、思维方法,少记题目。③有效作业

有些同学把作业看成任务,这种任务式作业是消极的,不同的同学做完同样多的作业后,感受是不一样的。老师布置的作业会考虑到复习那些知识点,巩固那些解题方法,培养那方面的能力,做完每道题后要求同学认真体验老师的良苦用心,有效作业是指通过作业达到预期目的。不动脑子仿效式的作业、讨论式作业是收不到这样的效果。物理成绩的提高不是听来的,而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各种思维训练‘悟’出来的。

④建立自己的学习档案,坚持做好错题笔记

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做到每天一回顾,每周一小结,找到新的物理模型,新的物理方法,找出自己的疑惑之处,薄弱环节,并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学习物理的过程就是不断总结提高的过程。积累真正属于自己的学习经验,做好错题笔记,错题本就是把做过的题中,包括在平时的考试和自测中,那些做错的题搜集起来,认真分析错误的原因:是属于知识缺陷,理解错误,还是一时疏忽看错了题,或是计算失误书写不当等,自己有何感受和启发,要详加评述。错题往往是同学的薄弱环节,思维缺陷之处,通过错题笔记做到错误不再犯,难题得以下手。错题本不仅要记好,还要经常回头看看,这是任何资料都无法比拟的。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是讲一节课就能解决的,要有机的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不断的培养强化,并及时的检查督促,如每周检查一次听课笔记和错题笔记,发现个别问题及时做好针对性指导,把无形的方法指导熔入有形的教学过程中,每隔一定时间,以错题再现的形式搞一次测试,引导同学加以复习,使错题消化吸收落到实处。

(4)复习要求必须与考试要求相适应

复习和命题的共同论据:课标;教材(多元化教材:人教版和鲁科版都要研究);国家考试大纲;省考试说明。

以命题要求指导高考复习;不是以个别的试题来制定高考复习策略。高考试题有导向作用,但不作为复习的主要依据。

命题必须在大纲范围内(正确导向),有适度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平衡、均衡。附

一、2008年江苏高考物理命题的方向

1.做到四个有利于:

高校选拔;中学教育;扩大高校自主招生权,体现新课程理念。

2.坚持四个原则:

①科学性。注重能力考查,依据考试大纲和说明,体现知识灵活运用、对研究性学习、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试题设计有利于阅卷与评价;结构、容量科学适度,避免陈题;有政治性、科学性问题一票否决。

②创新性。以能力素养立意,富有时代气息,贴近现代生活。能力型,应用型。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查,对学生关心社会的导向,情景化,联系真实社会实际。

③公平性。试题取材、解答要求对所有考生公平。反对出怪题、偏题。体现考生人文素养,对城乡、不同民族的平等,回避要特殊知识、环境的,取大家都有的背景,有利于全体考生发挥聪明才智。试卷的长度适当,引导语不应有误导,要给学生适度的思考时间,防止题量大,很多人来不及做,不要有意设置陷阱。

④选拔性。50多万考生,录取率70%以上,试卷要有良好的区分度。

3.以新课标为依据,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

①对高中新课程实施中转变教学方式,关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内容体现基础性、选择性和时代性,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②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问题的考查,加大对近代物理知识的考查;

③注重对知识生成过程的考查;

④试题的设置具有一定的开放性,不少问题的求解方法和思路较多,可以从多个角度选取自变量和因变量。

4.考查基础与考查能力并重。

在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基础知识的同时,全面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5.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

试卷体现“以稳为主、稳中有变、有所创新”的命题要求。题干设计的情景新颖,与生产、生活科技实际紧密联系。

6.重视实验能力的考查。

①重在实验思想方法的考查。实验命题的选题还将坚持分组实验(课内)与开放性、探究性实验并重。以前者为基础,后者作为综合提高。

②新课教学时很多实验是探究性的,复习时因知识结构、认知背景的变化,大多还是以验证性实验形式出现。

③实验命题将主要出在必考模块中。

7.注重物理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合成与分解的思想;整体法与隔离法;平均思想;等效与替代法;图解法;微元法等。

8.一题多问、循序渐进、浅入深出,避免误读误判。

处理好考一时与考平时的关系,力求高考成绩与平时成绩有很好的相关性。历年高考中出现的优秀考生发挥失常大多由于某些题的审题及解答过程中局部卡売、试题台阶跨度过大或考生因一处疏忽造成满盘皆输。为了保证高考成绩与平时学习成绩有良好的相关性,近几年高考命题在计算题的命制上采取了一题多问、循序渐进的方法,将大台阶化解为若干小台阶,这对考生的实际水平的发挥是有利的。

9.题型、题量相对稳定,适度变化。

题型、题量会在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适度变化。由于考试时间及分值的减少,试卷长度会相对缩短。

10.试题要求原创,体现公平、公正。

上一篇:安防视频监控系统维保合同样本下一篇:亮点工作汇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