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力量散文

2024-06-28

活着的力量散文(精选8篇)

活着的力量散文 第1篇

《活着》,作者余华。

看这本书之前是先看了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看完了挺伤感的,觉着主人公福贵的一生过的真是不容易。前段时间因为找工作的不如意,所以将原本小说拿来看,谁知比电影更悲惨。电影的结局给我们留了一点美好的空间,可是小说结局,就剩下福贵和一头牛了。当然,陪伴福贵的还有他这一生的回忆。

这本书在我看来就是讲福贵的一生。他和我处在不同的时代背景,背景这块我可能没办法做出太多感悟,毕竟生活的大环境不同,我没办法对那个时代做出太多的理解。就算有所理解,可能还是比较片面的。历史是我的短板,所以这块就不提,简单讲讲自己对福贵经历的看法吧。

福贵破产

年轻时期的福贵,家里是地主,他就是纨绔子弟,整日泡在赌场和妓院里,父母和妻子管不了。他爹年轻的时候也喜欢赌博,导致将祖上传下来的家产输掉了一半。如果说在福贵爷爷时期,他家是一头牛的话,到福贵爹的时候就变成一只羊了,所以他爹自己是负面例子。福贵娘和妻子,传统的女人,更加没办法去管了。后来在赌场福贵被人设局赌输了全部的家产,家里的房子和地全部都抵押或者变现还给别人。他从原来的少爷变成了穷光蛋,他爹气死了,老婆被娘家人接走了,仆人也都走了,只剩下他和他娘还有大女儿凤霞住在破草房子里。

小说详细的描述了福贵在有钱的时候是如何的荒淫无度,我有讨厌,但是不知道为为什么,不是那么厌恶他。我觉得他很单纯,发生变故之后他也想过要死,但是没有勇气。和普通人一样。他开始面对生活,不是热血沸腾励志的样子,仅仅只是因为需要生存下去。是啊,日子还得过下去,当你需要解决基本生存问题的时候,就算碰到些伤心难过的事,也已经没有过多的时间让你去自怨自艾了。现在的我们在碰到挫折的时候,我们郁闷,伤心,低迷,没法振作,是不是因为我们有了太多的后盾和支持,支撑着我们有空去为这些事情伤心呢?

福贵离家

福贵的贫苦的生活因为他妻子的回来逐渐走向平静,尽管贫穷,但是一家人能在一起,有劲一处使,那样对于他来说应该是莫大的幸福了。这个时候他不用想太多,只要努力干活,不让一家人饿着就可以了。但是好景不长,一次出门的时候被拉走充军了。那个年代,通信都困难,就这样,在福贵家人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消失了。福贵在部队里碰到了老全和春生,老全是老兵,被部队抓壮丁后一直想逃跑,可是逃了好多次就被抓到其他部队去,后来干脆放弃,一直待在部队混日子,有经验,不至于受伤和被打死。春生是娃娃兵,他们三个走的比较近,每天面对受伤的人和前沿的炮火,想方设法的活着。那个时候是冬天,受伤的伤员没有条件治疗,全部被安排到一个地方躺着,半夜的时候全是疼痛的哀嚎声,过了一个晚上之后全部变成冷冰冰的尸体。我记得电影中有一个镜头是福贵和春生看到一大片的尸体后说:“活着真不容易,咱回去以后一定要好好活啊”。

福贵回家

被解放军解救之后福贵终于可以回家了,这个时候距离福贵离家已经两年了。家珍,福贵的妻子,一个坚强的女人,书中对她描述的不多,但她本来也是富贵人家的小姐,福贵家里落魄之后她还是回到了这个家里,福贵失踪之后自己一个人撑起了一个老人,两个小孩的家。不用太多的语言,有过生活经验的人都知道那种不容易。

现在的我们,有了小孩之后两家的老人帮衬的带小孩,我们会因为婆媳关系,各种问题头疼,那个时候呢?我思考自己是不是过多的将人们这种坚强的性格归咎于当时恶劣的环境了?是不是因为我们得努力的生存,所以我们只一心奔着努力生活,没有心思去想别的?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太片面了,但是我觉得他们是有生活的智慧的,朴实,善良,是我在福贵和家珍身上看到的品质。今天的我们,得到的爱很多,往往更多时候忘记了自己也是需要付出的。拿我自己来说,父母对我,物质方面,他们从来没有让我输过给别人,甚至在我结婚之后还一直帮衬我们。有的时候我很享受,当他们的付出没有那么殷勤的时候,心里甚至会有点小小的埋怨。仔细想想被爱谁都是高兴的,但是我们似乎不应该这么理所当然,就因为他们是我们的父母,他们永远不会计较付出多少的问题,我们就能一直噬无忌惮的索爱吗,好像不能。

回到文章里,福贵回家之后,家珍跟他说他娘死了,死之前还一直盼着福贵能回来。大女儿家珍变成了哑巴,一次发烧从鬼门关饶了一圈回来之后就成这样了。好在,还能活着。

福贵回家后,大环境也变了,之前福贵赌博将家产输给他的那个人现在被当成地主批斗了,因为不舍得家里的大宅子,被枪毙了。福贵说,要是当初房子不是输给他,今天枪毙了就是我了。一阵冷汗后,庆幸自己家是贫民。财富,是福是祸,谁能说的清,只是对人的欲望而言,当下的财富当然是希望越多越好。福贵回家了,可是还是很穷,家珍的也病了,福贵儿子叫有庆,在一次输血的时候被抽血抽多了,死了。人生有三大悲:幼年丧母,中年丧妻,老年丧子。接下来的日子,凤霞结婚了,但是生孩子的时候难产死了,电影中,在这里就完结了,看电影结局的时候,心里是幸福的,家珍还在,凤霞的孩子馒头也还在,还有女婿,很孝顺的把他们当成亲爹娘。可是回到小说中,凤霞死了之后,家珍也死了,女婿二喜在一次意外中也死了,后来唯一的小外孙也因为福贵给他吃豆子撑死了。看完了后心情很沉重,换做我是福贵,我能承受身边的人接二连三的离开我吗?我没办法,我无法想象。

写在最后

或许是在战场上见过太多人都死了,活着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全文描述的语言很平淡,不像我们看的爱情剧,死去活来,轰轰烈烈的,平淡的生活,贫穷,饥饿,但是他们一直想方设法的活着,就活下去就好了。家珍是作为母亲的坚强,有着一股隐形的力量,我不知道我当了母亲之后是不是会有这样的力量。

最后,想说说关于自己前两天经历的关于生死的事。三天前,我流产了,当下的感觉是害怕还是不知所措,都有吧,没有过多的伤心,因为还来不及伤心,旁边有人陪着。本来这次怀孕是意料之外的,刚开始的时候我有点不愿意接受,想到我们现在的状况,觉得ta来的不是时候。后来,确定之后我的心里多少还是有点欣喜,因为彭虽然也有点担心,但是他说好喜欢小孩,所以我还是挺开心。告诉老爸老妈之后他们更加高兴,奶粉什么的马上就买过来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心里一直都处于比较忧虑的状态。忧虑什么很清楚,担心自己身体不好,而且在不知道怀孕的时候是不是做了很多不利于ta生长的事,会不会变成畸形等等。直到两周前去医院检查,查血结果不是很好,孕酮很低,后来做B超结果也不好,听不到胎心。医生开了药,说可能是时间太早,让等一周再去。后来一直不敢去,总是想再等等,给ta一个时间,说不定时间问题。不知道为什么,我的心里一直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后来真的就在决定要去检查的前一天肚子一直痛,当时那个情形估计这辈子都忘不了。我有点理解老妈以前为什么说你是我肚子上掉下来的肉,虽然这回我可能只是掉了一个细胞,ta可能在上次检查的时候就已经停止生长了。第二天看医生的时候甚至还抱着一丝希望,虽然知道那是不可能的。知道结果的当天我居然是轻松的,没有哭,可是后来与老爸老妈通电话的时候眼泪再也止不住了。不知道为什么,他们很担心,一直想知道原因,医院医生也没多说。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当然可能很多,只是难免会往自己身上去想,会不会因为做了什么事就这样了,要是当时一直坚持吃药是不是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可是没有那么多如果,发生了就接受。

活着,会碰到很多事。会害怕,但是如果就是像福贵就那样活着。不是因为什么,只是很简单,这就是生活。

活着的力量散文 第2篇

——林巧妮

王尔德曾经说过:“生活是世界上最罕见的事情。很多人只是存在,仅此而已。”当我读完《活着》这一书后,很庆幸主人公福贵不是那很多人之一,他真实的活着,而非简单的存在过。

余华所作的《活着》从福贵自叙年轻时游手好闲嗜赌成性为始,以暮年时与同样垂垂老矣的老牛作伴消失在暮色中作结,期间伴随着父母﹑妻儿﹑女婿﹑外孙先后离去的失亲之痛,又经历了战争﹑土改﹑人民公社﹑饥荒﹑文革……这是他的一生,又或许可以说这是那一代人的缩影。只不过相较于他人,福贵似乎拥有了更多的苦难。在阅读时我几次克服住了不再翻阅的冲动,因为当作者用最最客观的语调将残酷的现实一层层剖开呈现在眼前时,那种悲苦更甚﹑那种震撼愈发让人难以平静。

然而当我们由旁观者的视角转化为主人公的身份时,当一切的不幸变成了现实,摆在面前时,我们会惊讶的发现福贵的快乐其实多于苦痛,甜蜜可以大过心酸。一夜输光家产从地主沦为平民,却因此在土改中逃过一劫,福贵是幸运的。大户人家的小姐甘愿一生守护在他的身边不离不弃,恰恰印证了她的名字“家珍”,是家里最珍贵的财富。又聋又哑的凤霞勤快能干,最终也觅得一桩好姻缘。有庆长跑能手运动会第一,受老师表扬,作为父亲同样骄傲。二喜女婿懂得责任与担当,孝顺长辈,给凤霞以最好的生活。我们不可否认福贵生活遇见的变故之多,但我们同样应该知道这些最亲近的家人,美好而又温馨的回忆会是支撑着他一直活下去的力量。

正如作者在自序中写道:“《活着》讲述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有情,因为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也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他们活着时一起走在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死去时又一起化作雨水和泥土。”他与命运相处的模式并非对抗,而是顺其自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软弱与妥协。他看见了苦难也看见了幸福,尽管美好总是短暂,仅余的些许温存总是在不经意间最惨烈的方式从他生命中抽离,但他依旧选择了不断向前,不断生活。有人曾评价说“人太渺小,稀释成了平凡”,而我认为他并非麻木,他只是在用一种最温和的方式来告诉我们――活着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这本书里作者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福贵的一生。我并未从中读到福贵很多的心理描写,是悲哀自己惨淡的一生,亦或乐观的积极生活下去,这些都没有。仿佛在讲述时,他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但我却感受到了传达出来的一份平静,平静的接受,平静的生活。

活着的力量散文 第3篇

这部散文集由故土之恋、绿岸轻风、生活感悟、人物印象和水城论坛五部分组成,是作者在繁重的语文教育工作之余构筑的一片文学绿洲。他用简约而生动、冼练而自然的笔触将生活与工作的体悟和思索记载下来,清简的文字素朴的情愫,品读间自可察觉到为人师者语之深、之稳、之理、之透、之思、之辨。

散文同其他艺术一样,都是一种个性化自由化的耕耘。李君行文,同样有他自己的特色。他视野开阔,视角独特,讲究纵横艺术,读着读着,你会感觉生活有了,故事有了,方向也有了,并且透射着浓浓的潮汕文化气息。有意味的是,在文集的前三部分,大部分作品都是通过一地风景,一段往事或一些现象,寥寥几百字便圈画出一幅乡情生活画,事件清晰,哲思深刻,留给人无尽怀想,这些无不体现出李君深厚的学养和文字功底。

我们常常说,时光可塑造梦想,也可成全美好。“故土之恋”中,作者眼睛的每次停靠总回应着生命的某种姿态,思念是主题,而怀乡则是伴奏,流沙城、莲花峰、练江、大堤、留衣亭、南江桥等那些有着命名和失却命名的旧园之地,都留下了作者对对时代变迁的思考和生活感知的立体体验,其简洁、质朴的言说和碎屑、平常的细节中透出的情趣更让人产生无限遐思。是的,童年和故土总是最可怀念的话题,面对流逝的岁月和一去不复返的青春年少,总是有许多深情可以怀想,总是有许多思绪可以倾泻。在李君的“故土之恋”中,清简的文字与涌动的热情相互交织,这种矛盾真叫人喜欢。面对曾经走过的童年、叮咛、温暖、喜悦、鸟鸣、风清的俗常日子,许多动人的细节和故事总是可以千遍不一地被阐述,并以此来纪念和宣告对生活和故土的深深依恋。

风格纯朴,故事性强是我读《蝉鸣》的最大感受,在那小人物的命运和天翻地覆的时代变迁中,有时会觉得眼前是一部长篇小说的素材,只是作者把他浓缩了抒情了而已。“绿岸轻风”中,马、夕照、春雨、绿伞、海、圣火、拐杖、友人、雏鹰、古榕……一个个鲜活独特的形象留给人无尽的想象和思索,简短的篇章融入深长的情思,处处透着李君对生活的细心体悟及涓涓情悰,而且,每一个形象每一个故事,如果都跳开一层看,似乎还隐藏着某种隐喻。帕克曾在《美学原理》中说:“艺术品都有一种深邃的意义”,意思是作品的深层必须是关于人类的、具有普遍意义的哲理意蕴。而关于这一点,李君在许多作品中都做到了。

生命的意义取决于对生活的挚爱,并将生活的感知转化为思想,而后澄明。“生活感悟”一辑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李君的坦诚和顿悟,这是源于对生活的一种刻骨铭心的感触与热爱。生存是坚实朴素的,李君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凝练成《字里的学问》、《生与死的断想》、《处世信条》等等篇章,朴实无华的言语中,荡溢出坚实生存根基的温馨气息。李君深刻睿智且敏感正直,在此辑中,他评说人间世相,感悟生活真谛,没有造作,没有虚饰,呈现的姿态是乐观和健朗的,“生命的真谛就是赶紧做”;“人生总得承受灵魂上的煎熬,在煎熬中冲出精神上的包围,你就进入了柳暗花明的境界。”;“给我你的真诚吧,在真诚被淹没了的时候。”;“忠于自己,走向高尚。”……类似这样富含生活哲思的文字经常闪现在李君的行文中,李君之所以能把流水人生中那些生活片断和体悟用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不仅缘于他心中有一种难以释怀的艺术情缘和文学追求,关键在于他是那种对生活有着敏锐观察和细致感受,并且可以直率地加以表现的人。

从《蝉鸣》的前三辑作品中,充分显露出李君相当敏感的艺术才情和不俗的艺术功力,它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在从容饱满的文字中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从平凡之处落笔的生活画面和背后的深刻反思。其中,他为致富的农民歌唱,他为变迁的城市喜悦,他讴歌令人振奋的世间万物,他批判丑恶的社会现象。需要提及的是,“人物印象”和“水城论坛”两辑作品“充实完满”,人物描述淋漓生动,文笔凝练流畅,批判评论深刻独特。其中“忧郁的精灵——听著名评论家、作家郭小东谈文学”一文最吸引我的眼球,因为熟悉而且认同。郭小东老师是我的大学老师,一位才华横溢又“灵动飞扬”的老师,李君用“忧郁”一词来形容他让我深有同感,“作家的孤独决定了文本的忧郁”,我也曾拜读过不少郭小东老师的文章,聆听过不少他亲口讲述的文本,当时我就已经惊讶于他对问题的思考方式和逻辑组合,那么透彻那么深刻那么忧伤。他曾这样给2006级中文同学留言:所有的因果都无需抱怨与忧伤,所有的人生其实最终都静止于、停顿于虚无;所有的光荣与傲慢,到达终极时,都成了一声吁叹;所有的病痛与心灵的煎熬,也终将有了断的一天。人生太像一截气喘吁吁的虚线,在向死而生的漫漫苦旅中,其实是充塞着无数短句和断语的。与其梦幻史诗,倒不如退回日常的心灵:“以风为使者,以火焰为仆役,你的话是我脚前的灯,路上的光。”(圣经——诗篇卷四)。李君在文章最后写道:郭教授,请把你的忧郁分给我们吧,让年青一代还文学以辉煌。这样的呼唤直击我的心灵,深深共鸣着。

李君是一名教育工作者,站在课改的第一线,他利用繁重的中学语文教学任务之余勤于笔耕,致力于精神探索和梦想追求,因而《蝉鸣》中收录了不少与校园题材相关的文章,《校园,永远年轻的世界》、《校园风情曲》、《致高中毕业生》、《教师是》、《为了教育的枝繁叶茂》……从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深深地感受到李君对师生情的珍视和对教育工作的热情和钟爱,他不为世俗所囿,以一种乐观、旷达的心态直面生活和工作,许多看似平常的故事和细节,在他的审美视角下,都变得饶有兴味。细细品味这些有着浓郁校园题材的文字,竟令人有着一种未曾远去的颜色记忆、怦然心动的青春音符和了然于心的生命喜悦。

潘求辉:梦想是活着的力量 第4篇

二十年前,人生开局的时候,他没有预知到自己身上可以叠加这么多的角色,他只知道,他想证明自己的价值,通过一些作为为自己的人生写下光辉的注脚。于是,刚出校门,他便选择了创业,以8000块钱承包了朋友公司的一个部门,结果三个月后,实现盈利十几万元。首战告捷的经历更加坚定了他创业的信心,后来他在创业的路上一路高歌,尽管也曾受过失败的偷袭,也曾有过躲在角落独自求醉的片刻,甚至也在某个刹那闪过放弃的意念,索性从此远离创业就此偃旗息鼓,但是在百转千回后,创业更像是他的一种本能,驱动他再次踏上创业之路,去回应一直涌动的梦想。

对于很多人来说,创业都是九死一生的事情,一旦迈入创业圈,便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自负盈亏,然而,市场是一个非常难缠的家伙,它可能漠视与讽刺你创业的努力,让你的事业无以为继,折戟而返。于是很多人止步于创业门外,充其量只是个观望者。不过,潘求辉并不以为然,他认为只有创业才能真正把控自己的人生,让自己升级为命运架构师释放出生命的能量,从而更好地向世界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潘求辉很钟情这么一句话——“男儿要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耳,何能卧床上在儿女子手中邪?”他坦言:“人活着,就要有梦想;人活着,就要有活着的价值,大丈夫自应活得轰轰烈烈,为了梦想去搏击一番,哪怕最后无功而返,至少他曾经像个斗士一样为梦想拼过。

意在创业

在创业这件事情上,潘求辉的奋斗史完全是赤手空拳打天下的范本,像极了旧时代上海滩的励志故事,一个毫无背景的年轻人凭着一股血性进入了繁华的都市,然后白手起家,几经波折,终于在都市有了自己的立足之地。潘求辉与城市的结缘在于大学,不过他在大学只享有了一年半的时光后,便选择了离开,因为读书固然是鲤鱼跃龙门的捷径,但是倘若因为自己读书需要父母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他宁愿选择放弃,他觉得作为男人,便要自己为自己的梦想买单。

在离开大学的那一刻,他有过不舍与黯然,但他与校门渐行渐远的时候,始终没有回头,没有放慢离开的脚步,因为他知道,与大学一起的时光已经结束了,此时此刻,他能够拥有的是另外的一种奋斗方式。辍学之后,他一边勤工俭学一边进修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这里,他接受了基本的大学教育,为以后创业开公司打下了基础。

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进修后,他并没有像大多数毕业生那样,投简历、面试、上班,然后开始按部就班的职场生活,而是加入了创业一族,关于这种貌似背离大众的选择,他说:“我喜欢能够把握的人生,因为你只有完全把握了,你的梦想才有实现的可能。”当问及是否担心创业失败时,他风淡云轻地笑言道:“人生就像是一个赌局,有赢就有输,如果因为害怕输就失去了去赢的勇气,一辈子只图个安然,那还有什么意思?”

在运营公司的过程中,潘求辉并非一帆风顺,也曾多次遭遇滑铁卢,比如1998年的时候,投资二十多万元的生意赔了八十多万元,对于一个20多岁的创业者来说,这样背负并非小事情,但他都挺了过来,不但没有被掩埋于失败的废墟,反而越战越勇,创业的路越走越宽,人脉越积越多,尤其是任职于国务院扶贫办中国民办院校教育扶贫工程办公室副主任以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上海世博会生命阳光馆资金筹委会副主任的经历,使其对项目管理有了更宏观的认识,从另外一个角度升华了对于公司运作的领悟。潘求辉自陈:“历经创业17年,四次起起伏伏,但我从来没有胆怯过,而是越挫越勇,反而更敢于坚持自己的梦想和信念。日积月累,这种不屈与挑战也成了我活着的精神”。

2011年初夏,潘求辉运营的传媒公司顺风顺水,在这一刻,他反而有了一些蠢蠢欲动的东西。创业十多年来,在物质生活方面,已经算是小康与丰盛,拥有了普通人对于城市的觊觎:家庭、房子、车子,乃至自己的公司。然而,越是如此的波澜不惊,他反而越有些隐隐不安。因为溯回创业的源头,物质生活的改善乃至提升并非他创业的最终目标,他的最终目标是向世界证明自己的能量,用一些有影响力的作为证明潘求辉这个人确确实实地曾经活过。可以说,这种在现世安稳中的探求与摸索是颇为痛苦的,因为你需要强迫自己回到创业的开始,以创世纪的意念重新在一个领域有所斩获,而这种斩获与物质获得无关,只关乎梦想、关乎价值,关乎一个人真正立世的目标与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这些暗涌成了未来街库网的先声。

情定O2O

1999年,马云在杭州城郊湖畔花园建立了阿里巴巴网站,用B2B概念开启了中国电子商务元年;2000年,卓越网成立,电子商务开始进入B2C时期;2010年,团购成为互联网创业主流,一时之间,团购类网站蜂拥而起。但是,好景不长,团购在经历了短暂的辉煌后便黯然失色,在江湖混战之时,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期待新的模式。

虽然以前所身处的行业是传统行业,但是经过一些市场调研后,潘求辉渐渐萌发了对互联网的兴趣。他发现,虽然人们已经习惯了网上购物,但是与日常生活消费相比,每人每年在网上的消费只占其消费总量的很小的一部分,人们将更多的支出都花在了本地生活服务上,比如美食餐饮、休闲娱乐、酒店住宿等。更有来自调查机构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市场网络零售交易总额为8059.8 亿元,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达到了18.39 万亿元,传统线下消费占有率高达95%,在市场规模上远胜线上交易。然而,这占据95%份额的线下消费,并不能通过物流公司将其送达到消费者手中,有了这些认知后,潘求辉发现在线下商家在与互联网对接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白,那便是O2O。

nlc202309031939

O2O(Online To Offline)理解起来非常简单,就是让线下商务机会与互联网成功对接,使互联网真正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也就是说,用户在线购买线下的商品和服务,再到线下进行体验消费,这样的话,互联网便充当了地面商家揽客的渠道,消费者在线上对形形色色的服务进行筛选,消除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消费盲区,让理性主导自己的消费行为。

O2O概念的提出虽然是近两年的事情,但O2O模式并非新生事物。从某种意义上看,携程网的酒店、机票预订服务,都可以视为O2O模式的雏形。2010年团购的爆发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O2O模式在中国市场的生根发芽,因为团购也是将线上消费者带到线下进行体验消费,打通了线上与线下的通道。只是,很多团购网站急功近利的做法导致团购非但没有帮商家达到推广的目的,反而中伤了商家的品牌,使商家对团购敬而远之。不过,单从O2O推广的角度来看,团购功不可没——因为团购,消费者逐渐习惯了线上支付购买本地服务的消费模式,为O2O的推广扫清了道路。

潘求辉发现,目前在中国的O2O市场,尚没有出现领军型企业,只要占得先机,便可以崛起为一家了不起的互联网公司。于是,街库网的原型渐渐清晰了,一家与团购截然不同的O2O企业正慢慢地浮出水面。

潘求辉,这个曾经站在互联网行业门外的创业者,因为O2O,开始了新的创业人生。

街库网:O2O的集大成者

街库网创立的背景是O2O,所以在定义街库网价值的时候,潘求辉确定了如下两点核心诉求:对于街库网的联盟商家,街库网免费为其提供展示与推广的平台,将商家最优质的商品通过互联网推送给消费者,推动消费者到线下体验商家的产品;对于街库网会员,可以凭会员身份到街库网的所有联盟商家享有优惠折扣服务,并以一定比例将消费金额兑换成具有一定流通性的库币,实现消费增值。

O2O立足于本地消费市场,而距离是与本地消费市场密切相关的一个因素,因此,潘求辉在运筹街库网的时候,引入了商圈的概念——通常来说,普通消费者的消费半径不超过5公里,这便等同于一个商圈,消费者在该商圈工作、生活、消费,大部分消费都贡献于该商圈的商家的营业额。为了以商圈带动本地消费市场,潘求辉全力进军移动互联网市场,开发了基于位置的手机应用,用户只要安装了街库网的手机应用,随时随地都可以得知附近商家的最新优惠信息,享受到街库网为消费者提供的吃、喝、玩、乐、住一站式服务。

不容置疑的一个事实是,目前很多互联网公司都承受着盈利之痛,虽然已经在市场份额占据了很大的比重,但是仍然盈利难堪,无法破局。为了突破这个困局,潘求辉独创了价值分享方案,即异业联盟策略——商家成为街库网的联盟商家后,消费者只要是因为到该商家消费成为街库的会员,商家便能从会员到其他联盟商家的消费额中分得一定的比例。通过这种业务模式,联盟商家之间便可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利益共享,最终创建出一个支持共赢的成功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街库网通过获得商家返利,使自身有了盈利的基础。

对于线下商家而言,比较困扰的一个问题是,消费者的支付行为大多发生在线下,这便导致商家难以对客户的消费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在经营战略方面显得无据可查,只能纸上谈兵。这便从侧面可以看出,地面商家对营销数据的需求非常强烈,意识到这项需求后,潘求辉将目光定格在二维码技术上,并调集各方力量,使街库网拥有了自主研发的二维码技术,在中国的互联网界具备了独一无二的竞争优势。二维码技术可谓是O2O商业模式的点金石,它可以锁定、追踪、记录每一笔消费动向,让一切的消费行为有据可查,借助二维码识别终端,实现消费认证、身份甄别、积分累计、在线购物等多种功能。一言以蔽之,通过二维码技术,销售数据实现了量化管理,商家可以及时获知市场消费数据,从而根据消费情况实施经营策略调整,以便使所有的经营行为对症下药。由于具备二维码机这个终端利器,街库网为商家提供的不仅仅是展示与推广的平台,还有庞大的消费数据库,最终通过对用户消费行为的分析,帮商家实现客户管理及精准营销。

梦想是活着的力量

对于很多的互联网界创业者来说,乔布斯绝对是教父级人物,他的名言——“活着就为改变世界”,曾成为很多创业者的人生信条,当问及潘求辉是否也是乔布斯的门徒时,潘求辉未置可否,他说:“我只知道,只有梦想才是人活着的力量,我不敢放言,我可以改变这个世界,也许我能够改变的只有我自己,我的合作伙伴,以及众多为公司未来而奋斗的街库同仁。我希望通过与街库并肩作战,我们每一个人都能从自己的生命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真正活得精彩,无悔此生。”

无知者无畏,这一直是潘求辉的创业信仰,所谓无知,并非一无所知,而是对于困难的无知,对于挫折的无知,无视于旁人对于自己梦想的冷笑,虽千万人吾往矣。在《庄子》的故事中,志向远大的鲲鹏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的时候,旁边的蝉与雀却不解地讥笑它:“我从地面急速起飞,碰到树枝就停下来,有时飞不到树上去,就落在地上,为什么要那么费劲地高飞去南海呢?”可能对于潘求辉投身街库的做法,很多人也会不解,因为在创办街库之前,他已经有事业有家庭,本可以安然地享受生活的赐予,而投身街库后,他便鲜有凌晨三点之前入睡的日子,白天面见各个合作伙伴,接洽投资人,在万家灯火之际,伏于案牍,处理公司各项管理事务,谋划街库网的运营与发展,步步为营地谋划这个只成长了半年的互联网公司如何在2014年实现上市的目标。他总是说:“街库是我的梦想,也是众多街库人的梦想,作为创业型公司,我只有督促自己每一分每一秒都记着街库的使命,才不会辜负投资人和街库员工的期待,才会真正创造出属于每一个街库人的奇迹。”

nlc202309031939

街库网并不缺乏奇迹,从创业开始,历经半年时间,仅广州地区,短短半年已经成功签约1600多户地面商家为联盟商家,积累了20万名注册会员,引进了上亿元的PE投资,估值达到3.5亿元。2012年,街库网除继续深耕广州市场外,还快速将街库网的成熟模式复制拓展至北上深渝、杭州、成都、南京、武汉、福州、厦门等城市,并计划最终在2012年年底实现交易额10亿元、消费会员300万人的运营目标,彼时,街库网的联盟商家将基本覆盖全国地区,达到10000家。

每当夜深人静之时,当在广州位于尚层的办公室处理公司各项事务时,尽管疲累,他却始终像开足马力的永动机,兢兢于街库的每一个细微的成长,最近,街库网手机移动终端应用APP1.0版本将计划于5月16日全新上线,这等于是确立了街库网发展史上又一个里程碑式成功,面对这些成绩,当他在31层的办公室打量恍如不眠的广州市时,偶尔会泛起某些欣慰感,甚至会独饮一杯,与自己奋斗的人生干一杯。他常常会构想这么一个场面:街库上市的那一天,自己与共同创业的朋友把酒欢歌,共同分享着成功的喜悦与惊奇。

他相信,这一天并不遥远。

链接

关于二维码技术

在消费主义至上的时代,如何才能构筑物与物、人与物以及物与网络之间的关联?如果缺席了,这一问题可能仅仅止步于一个疑问,但是因为街库自主研发的二维码“J-CODE”码,上述问题引出的便是一项彻底升级人类消费模式的新技术。

街库历时六个月、耗资数百万、由国内几十位顶级技术专家的日夜研发与反复测试,于2012年4月份成功研发完成了第一代二维码技术与POS终端,一举突破了国内首家互联网企业拥有自主研发的重要核心技术,现已着手申报国家专利技术保护。

与传统的物联方式相比,二维码“J-CODE”码所具有的功能远胜于此,其强大的功能在于:

1、身份识别——类会员卡

二维码标志着街库会员的身份,凭借独有的二维码,街库会员可在联盟商家的POS机进行刷码消费,二维码技术可锁定消费终端,具备消费认证、身份甄别、积分累计等功能。

2、为商品建立标签——类商品条形码

二维码可等同于己用或赠送商品进行流通,POS机对信息进行识别并登记系统使用,以短信方式与用户进行对话。

3、商品被消费后,即可能获取与其配套的其他优惠商品优惠二维码——类礼品卡

优惠二维码可作为己用或赠送的商品流通,POS机对信息识别并登记系统使用。

街库的二维码POS机将物联网的概念发挥的淋漓尽致,除具备标签、识别、打印、短信等基本功能外,还兼容了银联刷卡接口和增值业务处理接口(手机充值、在线售票、在线缴费、酒店预订等),高效实现如下功能:

礼品赠送购买

手机移动终端同步于POS机周边优惠推荐各种信息查询

关于库卡

街库库卡由街库网与通联支付网络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发行,可等同于福利卡在街库网所有联盟商家进行消费结账。通常来说,普通的福利卡使用范围只局限于某商场或某品牌,而库卡应用范围非常广,可适用于街库网的所有联盟商家,全面覆盖吃喝玩乐购多种消费,真正实现了千街万店一卡通。

库卡的功能:

1、会员专属身份识别

凭库卡可在街库网全国各地所有联盟商家享有优惠折扣服务。

2、等同于福利卡

库卡对应库币,将人民币的金额充值入库币,既能在线上、线下以优惠折扣价位消费联盟商家的产品,还可用于亲朋馈送、企业员工福利发放,提升福利价值。

3、等同于预付卡

普通的信用卡主要功能是透支消费,只可在少数商家享有折扣优惠,而库卡覆盖了街库网全国各地所有联盟商家,不论是透支消费还是享有优惠折扣,都具有了更广泛的应用性。

4、积分返库币,库币可兑换商品

库卡消费可返积分,积分又可返库币,库币购买力强于人民币,可在联盟商家进行商品兑换。

活着的感伤散文 第5篇

人变得越来越感性,泪水总是不住地流。当我拿起这支笔时,我想了很多――我想回去!那骨子里最深的缅怀过去的念想。不知从何时变得愈加强烈,是感情深沉了吗,亦或是心灵脆弱了?以至于潜意识里不断地想要回到过去,什么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是故乡就好了。

人离得越远了,但那颗心越发收得紧了,你我在变换的时空里不断追寻曾经的熟悉。人的许多记忆被冲淡在时间的河流里,但最初心动的地方却依旧清晰,仿若来自地心最坚固的岩石,矗在时光的流里。

有些记忆注定是一辈子的跟随,不论悲喜,只要深刻。

曾经的山山水水,不富饶,不秀丽。童年里仅剩下泥土野草里的乐趣,那时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想,更不懂什么叫好,什么叫不好,能惹到我哭的除了吊脚蜂就是采蜜蜂。我的前生好像跟蜜蜂有仇,家里赶蜂窝中招,野外弟弟捅蜂窝还是我挂彩,真不知不同的蜜蜂怎么每次就只盯准我这一个目标,你说我是该深感荣幸呢,还是乖乖哭鼻子?

天知道,我现在有多想看一眼那个无风景无人情的地方。那里有只属于我一个人的过去,而且多是建立在懵懂无知的基础之上的快乐,而现在却不得不在他乡独自品味寂寞与忧伤。

我想缅怀过去,多么沉重的字眼,只是他人无法理解,觉得这只是一句玩笑话,只有我自己知道,这句话压得我有多重,不得不说我没办法在他们面前大吵大闹。后来我想通了,我自己一个人回去,避开一切的人事纷扰,免于应酬,只为缅怀自己的过去,留下永恒的记忆,找回那模糊不清的东西。一片,一片,我将拼接成完整的画面,定格历史的瞬间。

人是功利的,有人说功利即是善,当然此善非彼善,因各自的侧重点不同而各有千秋。

我总在思考“人为什么活着”,明知得不到终极的答案,但我却忍不住去追寻。人生的成功在我的眼中没有定义,就像幸福一样,谁敢说你的一生中没有幸福,又有谁敢说你的人生中没有磨难,人生如是,悲喜同畴。

日子不外乎这样一天天地过去,辉煌与否,平淡与否,又有什么关系,不外乎成长、结婚、生子、养老。作为单独的个体亦或是群体中的一员活着。庄子鑫灿谕浚无为而治,我们呢?无欲无求,方能放下得失。只是现实叫我们明白,有悲有喜才是人生的常态,有欲求,人生才会精彩。为自己和所爱的人努力着,奋斗着,只想让生活好过一点。

那些满嘴不在乎的人越是在乎,这类人往往将情绪隐藏得很深,一如他那黑亮的眸子,让人永远琢磨不透。

人生无外乎两种形态,非生即死。

有的人为了自己的生不顾他人的.死。

有的人为了他人的生将自己的死置之度外。

有的人因为自己的生之痛而从容就死,他们告诉自己“死了就可以解脱了”。

事实上真的是“解脱”吗,亦或是另外一个痛苦轮回的开始。你走了,痛的当然不是你,而是你的家人朋友,你的解脱意味着家人痛苦的开始,乃至延续到他们今后的整个人生,炼狱里的不是你,对吧,而是你的家人。你的痛苦没有解脱,只是转嫁到了你最亲最爱的人身上。所以,当你有轻生的念头时,请多想想你的父母、兄弟姐妹,你肯定会不忍如此的绝决。

人生如草芥,几枯几荣,生生死死,不是涅盘重生,而是一颗星子坠落了,另一颗星子又升起。人生不过一个个过程,走完即止。只要活着,人生就有意义,无论成功与失败。

活着的经典散文 第6篇

题记:不争树的高,不悔草的矮。不羡地是山的大脚,不贬蛹是蝶的真身。愿做一个带着眼睛独立行走的人。

小时候,瘦瘦的自己,爬了很多小山头,急切得让自己完全没有享受过一程山水一程收获的喜悦。干巴巴的直达山头,低垂的头冒着汗,还有粗如牛的喘气相伴。很享受这种没目的的冲劲,吹着和谐的山风,看着在树上盘旋的鸟,骨子里透着年少的毛躁。

不经意间,岁月从一座座相连的山,伴随留寄天涯的成长,如流水般从记忆的深处盘旋而去。

很多少时的记忆会默然谢幕,只留下依稀的模样,淡化得只剩气息,或者缥缈的烟。

透过秋色的稻香,还有那江暖鸭先知的一季季春色。

我从不迫切中,掉进笔墨的世界。

原来,过往只是流莺。

当白纸沾上笔墨时,自己的心情就像长着翅膀一样欢快地飞翔。

很多精致的文字,往往最先让你的爱情开花结果。

爱是从点点滴滴做起,直接跨过流年。情是从一瓣瓣花香读起,中间隔着回味。

当时间指向二十岁的自己时,感觉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洋。很多东西一直燃烧了又熄灭,熄灭了又燃烧,重复着想冲开与被网住的重复。

二十岁,自己只是坐在梦想的一头。细细翻阅着,过早忘却那应有的节奏。以致读得太快,忘了年华,嚼得太细,又蹉跎了青春。

绕着年轮,经历着红尘的洗礼,被呵护着的一株生命的悄然成长,直至三十而立。

看着别人对自己所谓的勾画,轻描淡写。很不习惯那些穿插着倒叙的自己,很唯美,但没有半丝棱角。

自己是个快意直言的人,即使杂草丛生,流言蜚语,依然靠着思维天马行空,渲染着自己的小世界。依然相信天空会有一道小彩虹,为自己而立,在等待中慢慢攀升。

自己也是一个梦想比天高的孩子,自幼圈了很多想法,却往往不一而终,直至爱情落幕。

偏爱那些在最美的.年华,放牧了自己,接近了心灵,留守了梦想的人。因为,曾经自己错过折腾的机会。

偶尔会想,梦想的脚步赶得上自己的生命吗?人生的回忆只剩守望吗?

既然生命是靠自己去演绎的梯台,那就应该有自己的想法,选择。

沿着生命最初的时间轴,思考着自己颇为认可的读法:应该如读书般,遵循从中间对折法。

三十岁之前更多的是为自己而活,三十岁之后更多的是为别人而活。

跳过三十岁之后,生活的岖岖坑坑,活着不再是生命的简单延续。

活着,更是在找一种心的平衡,一种情的诠释,带着雪片的温度。

纵然活着,会有一路的孤独,会有情感起落的折磨。当你见证了生活的原味,当你见证了一棵树的成长过程,不管你是否已不再年轻,不管你是否已年过花甲,你的人生已写上满满的“值得”。

卑微的活着散文 第7篇

我曾亲眼见到过自一杀,就在我的学校对面。

我看到那个女孩子在七楼把自己像个垃圾一般毫不犹豫的扔了下来。根本来不及感叹,来不及唏嘘,也来不及像小说里那般劝解。没人知道她会跳楼,她跳楼后我们才知道。

在河对岸吃午饭的我听到“砰”的一声,然后混杂在人群中被推向那个围满人的圆圈。

我看到躺在地上的女孩子,穿着运动鞋,牛仔裤,还有我们学校的校服。鲜红的花朵在雪白的校服上绽放,盛开,蔓延……忽然想起刚刚吃下的番茄汤,胃一阵翻腾,跑到河边开始呕吐。

回到教室就听到许多同学在谈论。那个女孩子是高三文科班的,还是班长,成绩优异,为什么跳楼却都不知道。突然觉得很烦躁,整个晚自习都昏昏沉沉 的……第二天整个县城都知道了这件事,也知道了原因。那个女孩子怀孕了。没错,就是怀孕了。然后,她就跳楼了。就因为这么一个让我想骂人的理由她就跳楼 了,怀孕又怎么了?可以打掉啊!可以生下来啊!为什么非要这么极端。当我向我的同桌这么述说时,同桌说:“可能是难堪,怕别人知道,怕被人嘲笑。”真的是 这样吗?那她从七楼一跃而下不是让更多人知道了吗?

中午第五节课时听到学校广播。大意是告诉我们,校门被跳楼的女孩子的家人拦住了,出不去,让我们在学校食堂就餐。之后就是整个教室的怒骂声,不屑的,嘲笑的……班主任趁机鼓动:“那个女孩子是在学校外面跳的楼,与学校无关……”整个班级“同仇敌忾”,谩骂声更是此起彼伏。

为什么要骂那个女孩子的家人?我很想问。难道就因为他们拦住了我们回家的路吗?为什么不想想他们的女儿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如果你也跳楼死去,你的家人会不会也这么做?我问过我自己,却没有问他们。

在校门口我看到了那个女孩子的家人。年老的头发花白的,那应该是她的奶奶吧!头发散乱,双眼无神的中年妇女是她的妈妈吧!满目通红,情绪激动的中年 男人,是她的爸爸吧!还有她的亲戚们,他们对着那个女孩子的`黑白照片哭的那么伤心,那么绝望,但是却举着横幅向学校索赔百万!突兀的觉得悲凉……

朋友说,这就是小闹小陪,大闹大陪,不闹不陪,继续闹继续陪。难道这个女孩子剩下的唯一价值就是带来一笔赔款吗?

人群突然骚乱,女孩子的父母,亲戚,突然抓住一个中年男人,眼睛里闪动着绝望的疯狂,拼命的攻击那个中年男人,用手打,用脚踢,用嘴咬……刚刚还拥挤无比的人群一下子空出一块地。人们尖一叫,怒骂,推搡……却没人阻止。

那个被打的中年男人是那个女孩子的班主任。被女孩子的父母殴打却没有还手。

后来学校赔偿了40万,本来学校不打算赔偿,但听说最近学校忙着申报国家一级高中,为了不出现差错,只好花钱消灾。还听说让女孩子怀孕的那个男的在 听到女孩子跳楼的消息后连夜逃走了。还听说女孩子其实并没有怀孕,是压力太大才跳楼……但这些关我们什么事呢?我们只知道学校赔偿了40万,我们只知道学 校申请国家一级高中十拿九稳,我们只知道高三某个班有个男生被开除了,我们只知道还有一堆试卷在等着我们,我们只知道……

风将黑色的火纸灰吹到空中,转了个圈儿,径直坠一落。在风中有人哭泣,有人分离,有人悲伤,有人述说。听说那个女孩子……

活着的力量散文 第8篇

关键词:死亡,活着,存在主义

余华的小说《活着》以朴实无华的文字讲述了福贵老人的一生,家族的没落、妻亡子死孙夭折,平淡的语调却引发我们低声的呜咽。凄惨、悲凉、绝望、孤独、悲愤……再多词也形容不了他的一生,人生最致命的打击接二连三接踵而至,这是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然而,他在遭遇如此惨痛的经历之后依然坚强地选择活着,带给我们强烈的震撼,我们不得不感喟生命之坚强与倔强。

他出身地主家的少爷,吃喝玩乐无所不好,最终将家产全部输光。家世败落让父亲心灰意冷,从粪缸上掉下来摔死,母亲也从此一病不起,为母亲抓药的途中又被抓去当壮丁,枪林弹雨中,他九死一生,侥幸从死人堆里爬出。回家后,发现病重的母亲在他走了两个月后就已经病故了,女儿凤霞终因没钱治病也成了哑巴。而灾难还在继续,被寄予厚望的儿子有庆在为救县长夫人对他抽血过多致死,妻子家珍生病不治而死,哑巴女儿风霞好不容易成家又因难产而死,女婿二喜在工地上又被水泥板夹死。与外孙苦根转住乡下,眼看着长大的苦根却因吃豆过量撑死。失去了世上唯一亲人的福贵孑然一身、形单影只,不得已和老牛相依为伴。

一、生之无常

存在主义认为,包括人的存在在内的所有的存在都是偶然的,不确定的,世界也是荒诞的混沌的,《活着》更是在多方面体现出世界荒诞、人生无常这一理论。下面我们主要从福贵的命运和亲人的死亡两个方面来说明人生之无常。

1、福贵的命运

本是地主家的阔少爷,却因嗜好赌博而败光家产,沦落成一个衣食都困难的穷家汉,这也算得上命运的大起大落。然而“塞翁失马,因祸得福”,正是输光的家产让他逃过了牢狱之灾,死亡之劫。用龙二的话来说就是“福贵,我是替你去死啊!”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不是当初我爹和我是两个败家子,没准今天枪毙掉的就是我了”。被抓去当壮丁上战场,在枪林弹雨中奇迹般地活下来。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福贵在经历了几次大难之后依然活着,我们开始期待他的后福,然而,看到的不是后福而是后灾后难,妻子、儿子、女儿、女婿、外孙的相继离世,和睦融洽的一家人只剩他一人孤孤单单、孤苦伶仃,福贵没有如他的名字那样既福且贵,而是既苦且悲,这是人生的无常呀!

2、亲人的死亡

人的死亡无非分为两种:正常死亡和非正常死亡,正常死亡就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生老病死,非正常死亡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意外。往往正常死亡是我们能接受的,不认为是灾难、苦难的;而非正常死亡则是不可预知、无法接受的。纵观福贵亲人的死,除了福贵的老母亲可以算上是自然而然的生老病死,其他人的死亡均属非正常死亡,即意外,如父亲掉入粪缸而死,如儿子有庆被抽血抽死,这在现代社会绝对是个笑话,可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让笑话变成了悲剧;再如凤霞的难产而死,表面是难产,却与文革背景下红卫兵的无知有直接关系;还有苦根的吃豆过量而死,这是大炼钢铁时代缺衣少食的折射,还有女婿的被石板砸死……这些无不在说明人这一生有太多变数,也就是存在主义所说的存在是偶然的、不确定的。同时,如此荒诞的死法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世界本身是荒诞的!

人生,看似有规律,其实无规律可循,是不定的、偶然的,这一切都在福贵及其家人身上得到了最好的证明。我们为了说明的需要把福贵的命运和亲人的死亡生生分开,其实,福贵的命运是和亲人的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人这一生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亲人的一个个死亡便是福贵命运的一个又一个坎儿、一次又一次的挫折,而正是这一个个的坎儿、挫折让我们看到生命的无常!

二、向死而生

存在主义认为,人生是一场悲剧,人生活在一个与自己对立的、失望的世界之中,人在世界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这点在《活着》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简单来说,亲人的一个个死亡是与福贵的人生愿望对立的,福贵身份的一再变化说明人在世上的地位是不确定的,也正因如此,才让我们看到福贵人生的悲剧,也使得整部作品笼罩着浓重的悲剧感,从而让我们震惊、震撼。那么如何在悲剧中活下去呢,福贵给了我们一个“活着”的标本。

存在主义认为死亡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对于个人的存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存在主义创始人之一的海德格尔认为,死即“向死亡的存在。”或说是“向死而生”,人只要还没有亡故,就以向死存在的方式活着,就是说一直以“有死”或“能死”的方式活着。向死而生,通俗的理解就是明白了生与死的关系,因而能勇敢地面对死亡,积极地生活。而余华说他写《活着》是为了写人对苦难的承受力,对世界的乐观态度,而非苦难本身。他说:“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换言之,人就是为活着而活着,没有任何其他理由,这是人和生命最基本的关系,生命要求他活着。所以福贵在一次次灭顶之灾面前,在一次次死亡的边缘,从最初的寻死觅活到最后的知命乐命,用“活着”本身谱写了一曲生命的壮歌。

存在主义还有一个著名的命题:存在先于本质,意思是说人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创造自己,存在并不创造自己,而是在存在的过程中创造自己的。正如萨特所言:“人首先先存在、出现、登场才能给自己下定义。余华充分吸收这一思想,认为人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福贵看到龙二“替”自己死,他要好好活下去;从战壕死里逃生,他坚定地活下去;面对至亲的一个个死亡,他选择活下去;孤苦伶仃找老牛做伴也要坚强地活下去。福贵正是在这一系列的“活下去”中让自己首先存在,有了生之肉体,同时在存在的过程中创造了自己,给了我们一个既有肉体又有灵魂独一无二令人震撼的福贵,福贵给自己下了定义,也给“活着”下了定义。余华说:“他是我见到的这个世界上对生命最尊重的一个人,他拥有了比别人多很多死去的理由,可是他活着。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有理由发出“活着”的声音,最有理由说他“活着”的一个人。

《活着》这部小说带给我们的震撼不仅仅来自于其弥漫的悲剧感,还来自于福贵在面对死亡时的坚强与倔强,来自于他面对生命的坦然和超脱,他让我们知道什么叫活着。在我们患得患失、纠结痛苦、寻死觅活的时候,想想福贵,我们应该知道怎么活着。我想,这也是《活着》这部小说,在存在的过程中,创造的自己。

综上所述,余华的《活着》处处有着存在主义的痕迹,无论是主人公福贵苦难无常的一生,还是他一次次坚强地走出生命的圈禁,向死而生,为了活着而活着,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震撼,还有更多的思索和启示,他让我们知道什么叫“活着”;让我们深刻认识到要勇敢乐观面对生活的挑战和挫折,甚至是苦难和死亡;让我们认真去学习、生活,让我们更好地活着。

参考文献

[1]余华.活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4.

[2]余华.我能否相信自己[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8.

上一篇:物业经理年会发言稿下一篇:没有签劳动合同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