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农村信用联社流动性风险情况分析报告

2024-07-02

县农村信用联社流动性风险情况分析报告(精选10篇)

县农村信用联社流动性风险情况分析报告 第1篇

县农村信用联社流动性风险情况分

析报告

县农村信用联社流动性风险情况分析报告 人民银行县支行:

为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流动性的管理,充分揭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支付风险程度、变动趋势和形成原因,防范化解各类流动性风险,改善经营状况。根据人民银行关于开展地方法人银行机构流动性调研的有关要求,结合我联社实际情况,现就我联社经营运行和流动性风险情况分析如下:

一、报告期业务经营基本情况 基本情况

截止5月末,我联社资产总额为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增长%,负债总额为万元,比年初增长万元,增长%,所有者权益合计为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增长%,其中:实收资本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增长%。

各项存款余额为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增长%,各项贷款余额为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增长%;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万元,比年初增加万元,不良贷款比例为%,其中:不良率较年初增加个百分点。贷款损失专项准备金余额万元。资本充足率为%。流动性基本情况 截止5月末,我联社流动性资产总额为万元,其中:超额准备金存款余额为万元;流动性负债总额为万元,流动性比例%。

二、资产负债基本结构

1、资产基本结构 截止5月末,我县农村信用社资产总额为万元,其中:现金余额万元,存放中央银行款项余额万元;其他应收款余额

万元,入股联社资金80万元,固定资产净值万元,无形资产余额万元。

2、负债情况分析。截止6月末,我联社负债总额为元,其中:各项存款余额为万元,占负债总额的%,其中:储蓄存款余额为万元,占各项存款的%,单位存款余额为万元,占各项存款的%。从存款结构变化看,存款仍保持较稳定的水平。其他负债主要有:应付利息万元,应付股东分红206万元,其他应付款万元。

三、拨备提取及风险抵补情况。截止5月末,我联社按五级分类不良贷款余额为万元,较年初建增加万元,其中:次级类贷款余额为万元;可疑类贷款余额为万元,损失类贷款余额为万元,贷款损失准备金为万元,呆帐准备和贷款损失专项准备已提足,无任何缺口。截止5月末,我联社资本净额为万元,加权风险资产总额为万元,资本充足率达到%。

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6月14日

县农村信用联社流动性风险情况分析报告 第2篇

在接《关于做好重点金融风险排查自查工作的通知》后,我社按照通知要求,认真对本社的各项业务开展了自查工作,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农户借贷风险情况

目前我社开办贷款方式有信用、抵押、保证、质押四种。截止2012年6月底,我社的贷款余额为91880万元,其中信用贷款59261万元,占比为64.5%,按五级分类信用贷款不良余额为2891万元,占比4.88%。我社的信用贷款绝大部分为农户小额贷款,农户收入主要靠农副产品、打工等,受气候、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全县的农户大概4万户,面广点多,使得我社的农户信用贷款不易管理,大部分有借款的农户都能按时结息还本,但仍存在一些信用意识淡薄的农户,我社一直以来都在加强诚信意识的宣传,帮助赖账户扭转思想,诚信为本,不断促进我社信用工程建设取得新的成绩。我社农户贷款发放均按照农户小额贷款管理办法执行,不存在超授信额度发放的情况。

二、流动性风险情况

由于受县域经济环境的影响,我社一直以来都面临存款来源少,贷款需求量大的流动性吃紧局面。截止今年6月底,我社向央行册亨县支行借入支农再贷款的余额为15000万元,剔除该部分资金,我社的存贷比为73.45%。6月底我社的流动性比例为34.65%,流动性缺口率为-87.33%,流动性吃紧的主要原因为:

1、我社的中长期贷款比例过高,6月底为78.3;

2、定期存款较少;

3、存款余额少,由于我县经济相对落后,存款增长遇到瓶颈,上升空间小。

三、市场风险情况

我社受市场因素影响较大的贷款主要为小企业贷款,主要集中在桐油加工企业贷款、木材加工企业贷款,由于这些企业的产品主要销往省外,受全国价格行情的影响较大,但又无法预知价格走势。针对这部分企业贷款,我社通过抵押的方式防范市场风险。

四、操作风险情况

我社的操作风险主要集中表现为信贷人员放款不严格按照贷款发放规则发放,比如一些农户贷款,由于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年审工作不够深入,调查不全面,导致评定等级不准确,授信金额与农户家庭实际情况不匹配,从而导致发放出去的贷款不能按时收回。我社一直以来都在通过风险管理培训的方式,加强员工职业操守的学习,防范操作风险。

五、房地产贷款风险及社团贷款风险

截止2012年6月30日,我社的房地产企业贷款只有一笔,为望谟联社牵头发放的社团贷款,借款主体**城乡杰和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借款余额500万元,该笔贷款目前结息正常。住房按揭贷款余额2870万元,全部为商品房抵押,抵押率在70%以下,借款主体大部分为行政事业单位职工,违约风险较小。

**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农村金融流动性风险分析及预防 第3篇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2年2月24日起,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下调后,我国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20.5%,中小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为17%。而此次变动这意味着在市场上会释放流动性约4000亿元。在推进农村金融改革、促进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金融支农,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近年来,农村金融基于历史的、制度的及自身诸多因素,使得风险加速积聚。而作为金融风险中的流动性风险显得更加突出。如果不能对农村金融的流动性风险有一个更深的了解和认识,并及时加以防范,对于现有的调整都有可能会影响到农村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并危及到安全性,易出现农村金融趋于混乱,造成局部金融危机的爆发。

二、农村金融的流动性风险分析

对于农村金融机构来说,流动性风险更具有历史上、时间上的原因。比如在季节上,农村大多会在同一时间点上对资金有着大量的需求,而还款的在时间上也是具有普遍的规律性。而在数量上,波动性往往较大,相对更为零散,所以农村金融机构更应多加注意在时间上和数量上去把握流动性风险,以防止出现局部的流动性风险过度。

(一)流动性资金的主要来源

流动性指标主要采用的是流动性资金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盈余变化,任何一家银行都拥有稳定的贷款需求和资金来源,但如果想要建立健全的流动性计划,必须管理好两者之间的差额。对于农村金融机构而言,流动性需求主要来自于农民对资金的需求。

(二)影响流动性的主要因素分析

对于农村金融机构来说,分布广泛,业务较少,所以影响的主要因素就是流动性缺口。

1. 从内部上来讲,影响农村金融流动性缺口的因素主要表现在:

一是信贷资产质量差。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资产质量差,每个地区的信贷资产都是源自当地的房屋或不动产,而这些资产由于不能够正确的给予估价,并且不易转让出售,使得贷款的数额越大,质量越差,不良贷款呈逐年上升趋势。二是资金数额零散、分散广。由于受土地分散、自然环境恶劣以及生产力水平低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农户生产经营规模较小,这种小规模的经营方式决定了需要的贷款的资金量较少,零散,但是所有农户总额相对较大。经过研究结果发现,虽然农户平均融资规模和单笔融资规模较小,但是由于农村经济不断发展,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贷款数额呈上升趋势,而且越来越多的农户在尝试扩张和技术引进的时候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就导致了贷款的数量在不断的上升。三是农民存款能力有限。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于城市还是比较薄弱的,所以相对于大量的贷款需求,存款的能力非常弱,这样就会导致流动性缺口的拉大。并且存款和贷款都会出现一样的问题,就是数额较小,较分散的情况。并且在各个不同的地区,存款的差异性也较大。四是农村资金的时效性强。由于农业生产的季节性与及时性,因此农户的资金需求也表现为较强的季节性,主要是短期借贷。所以在很多季节性强的地区会产生同一时间大量的贷款出现,这对于段时间内资金要求的是很大的,所以对于资金的流动性必须要掌控好每个地区的时效性。

2. 从外部上来看,主要因素:

一是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强。2011年初,银监会选定北京、上海、重庆、成都、张家港5家农村商业银行先行开展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实施试点工作。明确农村商业银行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要求。银监会此次以农村商业银行为试点,为农村金融的开展选定了指引和方向,也对农村金融的资金流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农村金融市场机制不健全。首先,我国正处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资本市场较为不发达,加上金融监管政策方方面面的限制,农村金融机构除了发放贷款,极少有别的资产配置形式可供选择,资产结构相对单一,信贷资产一旦遇到风险就必然波及整个经营状况;其次,由于资本市场尚不发达,农村企业生产经营资金主要依靠来自农村金融机构贷款,而农村金融机构的客户大多是农业经济实体、农村供销社及乡镇企业,这些企业自有资本比率低,多靠高比例负债经营,抗御风险能力较弱,一旦市场发生波动,自身经营风险难以承受,必然向农村金融机构转嫁。三是相关金融和法律认识度低。农村社会金融意识、法制意识、风险意识淡薄,为农村贷款的风险的聚集提供了温床。由于历史复杂的原因和地域差异的局限,我国农村居民受教育的程度大大低于城市居民,获取市场经济信息的手段和方式也远不如城市,往往会造成信息混杂和被人利用的情况,这使得对新生事物产生误解或抵触的情况。正是由于文化层次低下和知识面的狭窄,农村居民在金融风险面前难辨真伪,只要有利可图就不惜冒折本的危险。而这种心态会导致贷款最终变成不良贷款,所以对于农村金融的贷款,金融机构应给予更多的风险防范和监控。

三、农村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相关对策

结合2011年10月17日中国银监会关于《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对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管理办法,对农村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作以下相关对策建议。

(一)加强内部监管,培养专业人才

由于地域性的差异,农村金融机构在各地方应开展配套的人才培养计划。每个地区的人才培养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各地区的独特性金融特色,更好的人性化、全面的衡量每个地区的特色,在人才方面更应注重地域性的不同,引进先进的管理风险的理论并配合实地的不同文化特色解决资金流动性问题。

(二)考察资金流动性,制定合理的风险水平

各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其以往的经营战略、业务特点、财务实力、融资能力、总体风险偏好及市场影响力,在充分考虑其他风险与流动性风险相互影响与转换的基础上,确定在正常和压力情景下可承受的流动性风险水平。并根据考察当地的资金需求的时机制定资金回流的时间点,从而确定相应的资金的缺口,估量可承受的流动性风险水平。

农村金融机构也应在引入新产品、新技术,建立新机构、新业务部门前,应当在可行性研究中充分评估其可能对流动性风险产生的影响,完善相应的风险管理政策、程序,并获得负责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同意。

(三)建立各地区预警和评价体系

加强建立农村金融机构风险预警与评价体系。由于各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发展较慢,农村金融机构缺少必要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风险预警功能尚待完善。

1. 完善内部风险评级制度。

在早期要制订各地区的风险评级制度,并实施识别、计量、监测和管理风险的内部风险评级制度,使风险评价做到全面化、系统化、动态化。

2. 建立和完善信息综合和反馈系统。

对于各地区的农村金融机构,应建立信息的联动性,有利于各地区的经验交流和管理借鉴,并且建立一个覆盖整体内控活动的内控管理信息交流渠道,确保纵向与横向的内控信息交流畅通无阻。

3. 按照综合评级结果分类管理、重点监管。

建立风险跟踪体系,针对业务存在的潜在风险,帮助其提高风险识别、量化和管理能力。加强窗口指导,及时、有效地引导农村金融机构识别和处置风险。

(四)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风险补偿机制

农村金融面临的风险不仅限于普通的企业和用户所面临的风险,更多的是这种不确定的自然风险。农业生产自然灾害的频率很高,影响的程度也很大,对于这种风险会对资金的流动性管理有很大的挑战,所以应相应的建立农业补偿机制和保险机制。

发展农业金融,不仅仅是为了活跃资金市场,更多的是为了发展农村的经济和技术,使得有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所以政府对于农村的资金是应该不断的加大的。因而完善农业和农村经济风险补偿机制,无论对于农业、农村经济以及农村金融机构来说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就需要大力发展农业保险机制,鉴于当前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际情况,应制定《农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和出台有关政策文件,明确政府在开展农业保险中所应发挥的职能和作用。同时,可以相应组建中国农业保险,经营管理国家农业风险基金,这样为涉农金融机构提供风险保障,为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保驾护航。

摘要:随着近年来金融危机的出现和潜在危机的浮出,流动性风险成为了值得各国、各金融机构关注的风险隐患。通过对部分涉农金融机构的负债情况和机构分布情况进行数据归纳,体现出我国现行农村金融机构信贷质量差,资金的时效性强等多方面的问题。预防农村金融流动性风险,应建立特有的农村金融机构人才培养机制,认真考察不同地区的流动性资金的走向情况,做出合理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划,并加强各地区的联系和沟通,组建风险预警体系和完善相应的保险机制。

关键词:农村金融,流动性风险,预防

参考文献

[1]陈锋.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探析[J].金融研究,2008

[2]彭艳红.我国农村金融流动性风险的形成及防范对策研究[J].金融研究,2010

[3]杨迪航.农户融资困境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博士生学位论文,2011(12)

[4]周才云.我国“三农”发展中的金融支持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博士生学位论文,2009(5)

[5]吴琼.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与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1)

[6]姚耀军.中国农村金融发展状况分析[J].财经研究,2006

[7]赵洪丹.中国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J].经济学家,2011(11)

农村信用社应对流动性风险策略 第4篇

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

——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薄弱。2015年5月1日起,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国家不再为银行兜底,无形中增强了流动性风险。农村信用社长期背靠国家信誉,享受国家政策优惠,从而使得农村信用社管理人员普遍缺乏危机感,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薄弱,对流动性风险重视不够,缺乏对本机构流动性风险引发破产倒闭可能的思考。

——流动性风险管理内控系统不完善。当前,农村信用社还未建立起科学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信用社内部缺乏对流动性风险的早期预警机制、中期防范与转移的控制机制、后期降低风险损失的挽救机制。

——流动性风险管理人才匮乏。尽管近年来农信社引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念,逐步构建起资产总量、计划和规模的管理体系,但风险管理还处于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管理阶段,流动性风险管理比较粗放,从而导致大部分农信社、农商行没有专业化的团队研究和管控流动性风险。

——流动性管理指标体系尚存缺陷。随着农村信用社业务的不断拓展,多元化融资渠道导致金融机构之间债权债务关系错综复杂,不同市场间高度相关,流动性风险蔓延速度加快,影响范围不断增强,仅仅依赖单个流动性指标的良好表现已不能完全反映农村信用社面临的流动性风险状况。

——潜在流动性风险客观存在。随着近几年农村信用社业务规模快速增长,临时存款、保证金存款、以组织资金为目的的理财产品增加,现代化支付业务在农村地区发展迅速,互联网金融、P2P、民间借贷、移动支付、网上支付以及自助支付发展迅猛,其负债的波动性在不断加大,传统的柜面资金头寸管理模式已滞后于业务发展,加之受经济下行的影响,不良贷款率持续攀升,农村信用社潜在流动性风险客观存在。

流动性风险管理策略

2015年5月1日,存款保险制度正式实施。为打好这场未知的攻坚战,4月17日,大竹县联社及时出台了关于印发《大竹县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应急预案》的通知,要求全县员工积极做好应对准备,对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增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农村信用社要充分认识流动性风险特征的深刻变化,全面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增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要充分认识到流动性不足会产生挤兑甚至倒闭,流动性过剩会压缩信用社盈利水平,无法实现股东预期回报。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要保证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与本金融机构总体发展战略相一致、与财务实力相匹配。通过借鉴吸收国际、国内同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不断提升自身的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主动采取措施控制流动性风险。要正确处理好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关系,在有效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实现银行经营利润的最大化。

——完善流动性风险管理内控系统。一是建立健全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明确流动性风险管理各条线与部门职能和责任,对流动性风险真正形成硬性约束,使监管部门的作用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二是建立流动性风险报告制度。成立流动性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工作小组,对大额资金异动、存贷款异常和流动性状况等方面的监测和预警情况建立及时报和日报制度。三是健全流动性风险问责机制,形成刚性约束要求,确保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战略意图能够在各个层面具体工作之中得到严格执行。对管理不到位、发生流动性风险未按规定及时报告以及出现流动性风险而处置不力的,农信社将追究主要领导及相关人员责任。同时,尽可能地保持流动性风险管理部门和人员的相对独立性,不断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打造流动性风险管理专业人才队伍。要全面分析农村信用社当前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面临的形势,根据各类人才成长的特点和事业发展的需要,研究提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标准,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培训机制、内容和方法,实现人才培养总量目标、结构目标和机制目标的有机统一,促进人才总量同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目标相适应,人才结构同农村信用社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需求相适应,人才培养机制同各类人才成长的特点相适应,人才素质同当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同时,坚持将加快本单位人才培训同引进同业专业人才和招聘有专业背景的高校毕业生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打造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队伍,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加强存贷款的流动性监测。流动性管理部门要安排专门人员加强对存贷款的流动性进行日常监测,重点监测大额存款的流动、余额、结构及流向等关键性指标的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同时设计压力情景,计算压力情景下相关指标的可能变动,根据测试结果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应政策。并开展扫街、扫商户、扫集贸等上门走访活动,明确专人上门进行宣传和维护,从源头上防止大额存款流失。在目前国内经济形势纷繁复杂,人民思想意识和社会经济多元、多变、多样化发展的情况下,农村信用社要加强舆情监测和宣传引导,建立健全舆情监测体系,明确舆情监督员,执行舆情值班制度,于每日上、下午在网站、微信等传播媒体通过关键词实施定向监测与全网监测,一旦发现涉及农信社负面报道或误导性言论,及时跟帖澄清事实,及时上报舆情监测情况,正确应对并向县联社报告,确保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处置;若发现有其他金融机构存在不当宣传和不正当竞争等行为,应在第一时间向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报告。

——大力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一要提高零售类客户的存款比重,增加核心负债占总负债的比重,形成合理的来源与使用分布结构,以获得稳定的、多样化的现金流量;二要提高流动性来源的稳定性,并减少对波动较大的债务的依赖;三要提高主动负债能力及筹资能力,改善期限结构错配状况;四要降低信贷资产占比,提高非信贷资产比重,实施稳健的信贷投放政策,加强信贷资产管理,全面改善信贷资产质量,不断提升资产流动性;五要逐步提高票据贴现、质押贷款比重,增强信贷资产的变现能力。

县农村信用联社流动性风险情况分析报告 第5篇

人行××县支行:

一、专项央行票据认购后的基础工作进展情况

我们认购专项央行票据后,**万元呆账贷款和**万元历年挂账亏损共**万元被等额置换给人民银行。××县农村信用社受县人行委托对呆账贷款进行保全清收和处置。目前我们重点做了以下两项认购后的基础工作。一是对专项票据所置换的呆账贷款进行了逐笔统计,列出了清单。据统计,**个基层社呆账贷款共**笔**万元。二是目前已把核定的数额将专项票据分解到了各法人信用社,并在资产负债表上进行了反映。下步我们将指导各法人社设立单独账户,记录处置委托呆账贷款的各项收入和费用,同时妥善完整保存所置换的原始档案,以及保全、处置、清收的原始记录。

二、降低不良贷款工作实施进展情况

(一)降低不良贷款工作计划完成情况

截至3月底,不考虑置换因素,全县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万元,其中逾期贷款**万元,呆滞贷款**万元,呆账贷款**万元。第一季度下降**万元,其中呆滞贷款下降**万元,逾期贷款下降**万元,分别完成计划数**万元、**万元和**万元的**%、***%和**%。不良贷款占比为**%,比计划数**%多下降了**个百分点,较底不良贷款占比**%下降了**个百分点,降幅达**%。考虑置换因素,全县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为**万元,其中逾期贷款**万元,呆滞贷款**万元,呆账贷款**万元。不良贷款占比为**%,较20底不良贷款占比**%下降了**个百分点,降幅达**%。

(二)第一季度降低不良贷款措施

1、抓住春节期间亲戚子女团聚、打工贷户携款返乡的时机和他们爱面子的心理,走村串户发送催收贷款通知书,同时动员其亲戚朋友或家人做贷户的思想工作,加大了催收力度。

2、于第一季度大张旗鼓地在全辖内展开了收贷百日竞赛活动,逐级分解目标到社到人。各社内外结合,灵活施策,多管齐下,多法并举,合力攻坚,使不良贷款“双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3、各社充分利用信贷微机管理系统,每日对各个不良贷款户的贷款及结息情况进行查阅,由会计开出结息预算数据单,交信贷员通知贷户及时组织贷款本息回笼。

4、实行日报、旬报制度进行强化清收。每名信贷员每天上班前将昨天的收贷收息情况和遇到的难点、问题如实向社主任汇报,共同研究清欠方案;各社每旬把工作进度上报到联社业务科,并定出下旬计划,做到了天天有进度,旬旬有数字。

5、继续开展了贷款清收“十元工程”建设活动,消灭百元内贷款合同,不良贷款每笔每月清收一次,每次最少收十元钱,较好保全了债权时效。

(三)所置换的不良贷款情况

所置换的呆账贷款第一季度未盘活。下步我们拟加大对呆账贷款的盘活力度。一是把呆账贷款目标重新分解,落实到社到人,并开展清收呆账贷款竞赛活动,提高干部职工盘活的积极性。二是继续同政府做好汇报,依靠行政力量进行清收,要求资产管理部做好配合。三是定期考核,适时通报,表彰先进,鞭策后进。四是班子成员分片包社,深入清收第一线,研究对策,制定措施,具体解决清收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清收工作的稳步顺利推进,达到预期的工作目的。五是加大责任追究力度,贷款造成损失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损失较大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六是组织专门力量对农村信用社历年贷款诉讼案件进行全面清理,对有资产、有经济来源的欠债户,加大追索力度,强力进行清收。

三、增资扩股实施进展情况和资本充足变化情况

(一)增资扩股计划完成情况

20第一季度,全县信用社共增资扩股**万元,其中自然人股**万元,全部为资格股,法人股**万元,分别完成计划**万元、*万元的**%和**%。考虑置换因素,资本充足率达到了**%,比计划数*%多完成了**个百分点。

截至年3月底,全县信用社股本金余额为**万元(不含入股省联社资金**万元),其中自然人股(含职工股)**万元、法人股**万元,分别占股本总额的**%和***%。在自然人股中,职工股为**万元,占股本总额的**%;在这**万元的股本金中,均为资格股,其中自然人(含职工)资格股**万元,法人资格股**万元,分别占股本总额的**%和**%。在自然人资格股中,职工资格股为**万元,占股本总额的**%。最大单个法人股为**万元,占股本总额**万元的**%,未超过股本总额的*%;最大单个自然人股为*万元,占股本总额**万元的**%,未超过比例(我县选择的是二级法人体制);自然人持股总额**万元,占总股本的**%,高于总股本的**%,其中,职工持股总额**万元,占总股本的**%,低于股本总额**%。

(二)第一季度增资扩股措施

2005年元至二月份,全县信用社共退股**笔**元。针对股金不稳定的现状,我们一是拓宽了宣传面。我们在加强宣传过程中,强化正确的舆论导向,完善信息披露,既向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经济实体把入股的好处讲清、讲准、讲透,同时,也如实向入股者提示风险,让每个股民都熟悉股东的权利、义务及可能承担的风险,使社员“明明白白”入股。同时充分宣传农村信用社对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发展前景及同农村基金会的区别,打消入股群众的疑虑,从而调动起他们支持改革、参与改革及向农村信用社入股的积极性。二是建立了资本金补充机制,使扩股工作达到了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如二月底考虑置换因素,我社的资本充足率仅为**%,是全省六个达不到**%的单位之一。为此,我们迅速启动资本金补充机制,通过广泛动员、改进服务等措施及时补充了股本金***万元,使得资本充足率达到了**%(考虑置换因素)。三是加大管理规范力度,规定对以存化股、以贷求股、以贷入股、花钱买股等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坚决予以查处,确保农信社增资扩股工作的合法合规,提高股本金来源的真实性,切实保护股东的合法权益。

(三)资本充足率变化情况

底,考虑置换因素,资本充足率为**%。2005年3月底,考虑置换因素,通过第一季度增资扩股**万元、盘活不良贷款***万元,使资本充足率达到了**%。

(四)下步增资扩股计划

一是通过多种形式动员、鼓励信用社内部员工积极入股,提高员工入股份额,从而带动社会各界积极参资。二是在保证社员所入股金不足以干涉和影响信用社管理和经营的前提下,采取有效措施,动员辖内有经济实力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农村联(私)营企业法人和农村种养大户等经济实体入股,改善目前信用社股金结构较单一的局面,充实资本金,增强抗风险能力,为农村信用社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三是运用多策吸收投资股。四是继续加大股金规范力度。从而使信用社的资本充足率在任何时点不低于兑付央行票据的条件。

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进展情况

我们初步建立了理事长、监事长、主任分设框架和约束制度,初步确定了理事长、理事、监事长、监事、经营班子的职责,强化了内部监督和约束机制。在新的领导体制运作中,联社理事长主持理事会的工作,是法定代表人,任党支部书记,不参与业务经营,主要决策、定向、监督、引导和负责党建工作。联社主任全面负责全辖信用社的业务经营,组织实施工作方案,保证辖内信用社顺利开展业务。在具体操作中,理事会是农村信用社的决策机构,全面领导农村信用社工作,研究决定选举更换理事会,制定联社经营方针、业务经营计划,聘任和解聘联社主任、副主任等。理事长授权主任组织实施理事会各项经营决策,并负责主持社员代表大会,主持召集理事会会议;听取联社主任前阶段工作落实情况的报告及计划安排,提出工作建议;检查理事会议的实施情况,对联社业务合法合规性进行监督。在理事会领导下的主任负责制这一新体制下,联社主任根据理事会授权,依法大胆开展日常的经营管理,通过主任办公会行使章程规定的各项职权,主任不再分管信贷工作,对不符合要求的贷款和费用列支有一票否决权,无一票通过权。主任通过召集主任办公会和社务会,提出工作方案和组织实施理事会决议,拟定发展规划、经营计划草案和财务预决算方案及提出人员管理制度和奖惩制度等。下步我们将以制度形式将三会以及对高管人员的审计、授权经营、信息制度等予以固定,不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五、内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情况

(一)完善激励机制

我们实行了“三定三联”为基准的“工效挂钩”分配方式,即外勤定收贷、收息目标,内勤定收储目标,社主任定收贷、收息、收储目标,一个年度中有三次完成比在**%(含)以下的,免去社主任职务。工资联系目标,工资联系效益,取消了档案工资,以效益定收入,按贡献取报酬,每月考核兑现。此举形成了人人关心经营,人人参与经营的良好氛围,使经营效益得到了明显提高。全县**个独立核算单位中,有**个信用社盈余,盈余金额**万元,比上年同期多盈**万元。盈亏轧差后亏损**万元,比上年同期减亏**万元,减幅**%。

(二)完善风险控制和应急机制

通过对新发放贷款实行贷款风险责任制、赔偿制和AB制管理,规范了信贷员的经营行为,使信贷质量逐步得到提高。通过信贷管理预警程序的应用及双降活动的开展,遏制了不良贷款发生的源头。同时制定了《××县农村信用社支付风险应急预案》,并成立了防范和化解信用社支付风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处置支付风险值班和重大事项快速上报制度,有效防止了风险的发生。

(三)完善内部核算、费用控制制度

对费用实行限额控制管理,按业务量、存贷款规模、管理区域大小等核定各社费用额,不得超支。同时在财务开支上,既坚持“一支笔”审批,又搞民主监督,对限额以上的开支集体研究,防止了虚假开支和“一支笔”下的腐败发生。严格的财务管理机制,使信用社杜绝了跑冒滴漏现象的发生。第一季度综合费用率为**%,比上年同期**%下降了**个百分点。各项财务支出为**万元,较上年同期少支出**万元。

(四)完善内部审计制度

由稽核科负责每季分项对联社业务、财务、会计、出纳、信贷、计划执行等内容,采取专项审计和全面审计相结合,现场检查稽核与非现场检查稽核相结合,发现问题及时发出纠正事项通知书,令其限期纠正,反馈整改信息,从而达到了强化内部管理,杜绝违章违纪现象。

下步我们将健全信用社内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简洁高效的运行机制,继续完善机构控制、岗位控制、程序控制的内部控制制度,合理布局机构网点,撤并业务规模小、经营亏损的营业网点,建立科学的授权授信、信息披露、内审等配套制度,切实转换经营机制。

县农村信用联社流动性风险情况分析报告 第6篇

一、基本情况

2011年我联社代理业务主要有五项,非税收入:业务量320笔,金额483万元,月平存款40万元,代理保险:业务量2822笔,金额83万元,收入24.9万元;代发工资:业务量322笔,金额1211万元,月平存款50万元;代发惠农补贴,业务量23笔,金额387万元,月平存款32万元。新农合:业务量72万笔,金额6020万元,月平存款510万元。

预测2011年我联社代理业务主要有五项,非税收入:业务量400笔,金额540万元,月平存款45万元,代理保险:业务量3000笔,金额90万元,收入27万元;代发工资:业务量320笔,金额1400万元,月平存款65万元;代发惠农补贴,业务量26笔,金额400万元,月平存款33万元。2011年将新增新农保业务,预计业务量65笔,金额8000万元。2011年新农合业务已取消。

二、拓展计划、建议

我联社预计在2011年年底前将新农保业务落实到位,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预计此

项业务落实到位后,2011业务量65笔,金额8000万元,并且以后将逐年递增。

相关建议

1.认识开办中间业务的必要性,要开展好中间业务,必须从战略的角度,高度重视中间业务的发展。

2.强化营销、加大宣传信用社应系统地开展中间业务的宣传营销活动,向社会推荐农村信用社金融服务项目和业务品种,在公众中树立全新的整体形象。

3.改进设施、培养人才。中间业务是金融业的“高技术”产业,具有集人才、技术、网络、资金和信用于一体的特征,信用社正处于中间业务发展初期,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来支持业务发展。

4.健全中间业务的管理考核体系。农村信用社要开展好中间业务,各级组织要健全机构,成立中间业务部门,建立起中间业务管理机制,加强对中间业务的管理。

县农村信用联社流动性风险情况分析报告 第7篇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联社办公室关于全省农信社开展代理业务风险排查的通知》(XX农信办发〔XXXX〕XXX号)文件精神,切实摸清我县农村信用社代理业务风险状况,规范涉农资金代理业务,联社决定在辖内农信社全面开展代理业务风险排查活动,现将排查工作实施方案通知如下:

一、组织领导

为确保本次排查活动保质保量完成,达到代理业务合规操作,特成立代理业务风险排查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XXX 副组长:XXX XXX XXX XXX XXX 成员:各部室负责人,各信用社主任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在风险管理部,XXX兼办公室主任,XXX、XXX、XXX为办公室成员。

领导小组负责代理业务风险排查工作的统筹协调,汇总统计、上报及检查工作。联社各包社干部负责督促,指导所联系社的进行代理业务风险排查工作。

二、排查对象和范围

(一)排查对象:辖内XX个信用社及其分社。

(二)排查范围: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各行社办理的代理业务。重大问题应往前追溯,直至查清为止。

三、排查依据

《XX农村信用社小额支付业务操作规程及会计核算管理暂行规定》(XX农信办发〔XXXX〕XXX号)、《省联社关于切实做好“信合惠农一折通”兑付涉农补贴资金工作的通知》(XX农信发〔XXXX〕XXX号)、《省联社办公室关于印发XX省农村信用社“信合惠农一折通”代理发放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业务流程及会计核算办法的通知》(XX农信办发〔XXXX〕XXX号)、《省联社办公室关于印发XX省农村信用社“信合惠农一折通”代理发放财政涉农补贴资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XX农信办发〔XXXX〕XX号)、《省联社办公室关于印发XX省农村信用社代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XX农信办发〔XXXX〕XXX号)、《XX省农村信用社代发工资业务管理暂行办法》(XX农信办发〔XXXX〕XXX号)等规章制度。

四、时间安排

(一)自查阶段:20XX年XX月XX日至20XX年XX月XX日,各社认真对照要求进行自查。并于20XX年XX月XX日前将自查报告、附表报联社风险管理部,联社风险管理部汇总后于XX月XX日前上报省联社XX办事处。

(二)抽查阶段:20XX年XX月XX至XX月XX日。联社风险管理部会同业务发展部、合规管理部、稽核审计部、会计信息部、农村业务部和信息科技部等相关部室成立检查组对部分社进行抽查。

五、排查主要内容

风险排查内容主要包括城乡低保、新农保、退耕还林、孤儿生活补助、各种临时性补偿款代发以及各企事业单位委托代发工资等各类代理业务。

(一)制度建设。各社是否根据联社有关文件制定了相应的代理业务管理办法及操作流程,风险防控是否涵盖各业务环节。

(二)协议签订。代理社是否与委托单位签订相关书面委托代理协议或合同,合同内容是否符合《省联社办公室关于印发XX省农村信用社代理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有关内容规定。

(三)身份核查。各社发放的涉农补贴是否通过“信合惠农一折通”专用账户进行发放,各项新开户的临时性代理业务是否提供相应身份证明,并通过身份核查系统进行核查。

(四)账户管理及代理资料审核。代理单位开户是否符合规定,办理代理业务时出具的支付凭证是否与代理清册金额一致,代理单位是否出具加盖公章的纸质代理清册,代理清册电子档是否与纸质明细要素完全一致。代理资料是否纳入会计档案管理。

(五)账户排查。代理资金账户(包括应收、应付款账户、不动账户、股金分红账户、委托及代理资产业务、委托及代理负债业务等账户)使用是否正确,代理资金是否及时、足额发放到指定的个人存款账户,是否存在违规转账情况,是否通过自制手工凭证替换机打凭证掩盖真实交易情况。过渡性账户设置是否正确,核算是否清楚。

(六)操作与规范检查。委托单位报送的电子文件是否经过加密处理,代理人是否能随意修改其中的数据信息,代理业务的操作是否经过双人复核或授权的方式完成,是否存在“一手清”现象。单位委托日期与实际代发日期是否一致,日期相差较大的是否查明原因,跟踪其账户的资金变动情况,代理发放明细是否与委托单位提供明细完全一致。

(七)对账检查。代理结束后,是否将未代发成功的部分查明原因并及时与委托单位联系,将结余款项转回委托单位账户,是否将系统产生的代理流水及时交与委托单位及时核对,是否按月与委托代理单位进行对账,对账单是否为系统打印。对账是否换人复核,不符账户是否及时查明原因。

(八)岗位轮换和柜员代理权限设置。是否按照省联社岗位轮换的管理规定进行轮岗,是否根据各岗位性质对其岗位以外的业务在系统进行权限限制,是否将代理业务纳入常规稽核检查。

六、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统一思想。各社要高度重视此次风险排查工作,要充分认识到代理业务是农村信用社履行社会责任、提升社会形象的需要,是拓展业务领域、应对市场竞争的需要,尤其代理兑付各类涉农补贴资金工作,事关农村地区贫困弱势群体的民生大事和农村地区和谐稳定的大事。

(二)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各社要及时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工作实施方案,抽调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业务骨干按照本方案要求逐项对照检查,严禁出现查而不改的情况,确保全面完成排查任务。

(三)认真整改,规范管理。各社对检查发现的问题要及时上报,不得隐瞒,同时要边查边改,积极落实整改措施,做到检查与整改同步进行。

农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 第8篇

按照新巴塞尔协议的标准, 银行风险大致划分为三大类: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其中, 市场风险包含着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和外汇风险。商业银行总是持有并管理风险资产, 将不具有流动性的金融资产转化为流动性资产是商业银行的基本功能之一。流动性包括资产的流动性和负债的流动性。资产的流动性是指银行的资产在不发生损失时迅速变现的能力;负债的流动性是指银行能以较低成本获得外部资金的能力。流动性具有不确定性, 就形成了流动性风险。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定义, 商业银行流动性是指银行为资产的增加而融资及在债务到期时履约的能力。流动性风险, 是指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 即当银行流动性不足时, 它无法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增加负债或变现资产获得足够的资金, 从而影响其盈利水平。通常情况下, 流动性风险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流动性风险指银行没有足够的现金来弥补客户存款的提取而产生的支付风险, 广义的还包括银行的资金来源不足而未能满足客户合理的信贷需求或其他及时的现金需求而引起的风险。

流动性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商业银行为进行正常的经营活动, 必须要保证资金流入和流出的大体平衡, 同时还要保持一定数量的资金储备, 以应付不时之需。流动性管理的目的, 就是以最低的成本防范流动性风险, 实现流动性、安全性与盈利性的统一。

二、农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现状

流动性风险的深层次原因是流动性和盈利性这两个目标的矛盾, 管理者常常会处于两难境地难于抉择;并且, 流动性风险一般和其他风险掺杂在一起, 加大了风险管理的难度。农村商业银行由于人才缺乏, 较国有商业银行和其他股份制商业银行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基础差, 主要存在以下两大问题:

(一) 盈利因素考虑较多, 忽视流动性

随着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从农村撤走, 农村商业银行体系流动性相对过剩问题日益显著。据统计, 截止2002年底, 全国农村信用社存贷差达5352亿元, 近年来, 更是有增无减。这对仍然依赖利差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村商业银行来说, 竞争力必然被严重削弱。为富裕的资金寻找合适的投向, 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成为摆在案头的首要任务。但是, 在流动性过剩压力下, 过多的资本追逐过少的项目, 必然会导致过度竞争, 盲目降低贷款准入“门槛”, 将放大信贷风险, 影响银行的赢利能力以及流动性。储户在选择银行时, 并不关心银行的经营效益和不良资产情况, 也未发生因银行数额巨大的不良贷款而挤兑。在这样的背景下, 农村商业银行管理者对流动性风险普遍重视不够, 主动管理的意识较差, 风险管理水平较低。流动性风险在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中并未构成真正的硬性约束, 在致力于解决目前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 更容易忽视对流动性风险的管理。

(二) 主观性较强, 缺乏科学性

就目前情况看, 农村商业银行对流动性的管理还较为粗放。主要表现在利用简单的比例计算 (如备付金比例、存贷款比例、中长期贷款比例、流动性比例等指标) 进行限额下的管理。主观性较强, 缺乏科学性、针对性, 与现代商业银行的做法存有较大差距。银监会在2006年2月份制定的《商业银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 (征求意见稿) 》中提出了风险水平、风险迁徙和风险抵补三个层次的风险监管核心指标;其中, 用作流动性风险的监管指标包括流动性比率、超额备付金比率、核心负债比例和流动性缺口比率。但这些比例也只是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实施风险监管的基准, 不应被商业银行用作内部管理的有效手段, 有些地区的农村商业银行基本上也做到这些。现代商业银行的最新做法是, 运用流动性缺口模型、最佳备付金持有量模型等数学模型, 进行精确的计算, 在此基础上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 对流动性进行科学管理。

三、农村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对策

流动性风险的管理是当前农村商业银行所面临的一项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应采取有效对策加强农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 降低流动性风险。

(一) 增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意识, 积极主动采取措施控制流动性风险

目前, 尽管农村商业银行参照国际先进银行的管理体制, 成立了风险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等机构。但在一些基层机构的实际经营运作中, 上述机构如同虚设, 发挥的职能作用十分有限。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作为流动性管理的主要部门, 在流动性风险管理中起到的作用微乎其微。风险管理是银行经营的一个永恒的主题, 不能有丝毫的懈怠。由于流动性风险是商业银行其他风险的集中和最终表现, 牵一发而动全身, 危害甚大, 商业银行应对此有充分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 主动采取措施控制流动性风险。为此, 农村商业银行应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机制, 对流动性风险真正形成硬性约束, 使风险管理委员会、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等机构的作用能够充分有效地发挥;强化银行的风险意识, 正确处理好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关系, 在有效控制流动性风险的前提下实现银行的盈利。

(二) 降低不良贷款率, 提高信贷资产管理水平

农村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比例过高是众所周知的事实, 大量不良贷款严重威胁了基础机构的健康持续发展和金融体系的稳定。首先要采取有力措施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 完善审贷、放贷、贷后管理等业务流程, 合理的考核及奖惩制度, 成立独立的内审机构, 并严格遵守相关规定, 提高信贷资产管理水平, 降低不良贷款比率, 彻底走出不良———剥离———不良的恶性循环。

农村商业银行还应提高资金运营水平, 增强信贷资产的流动性, 减少中长期贷款在银行资产中的比重, 有效防范资产的流动性风险。并要鼓励金融创新, 丰富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产品, 提高银行自主定价水平, 以降低信贷资产比率, 优化银行资产配置。

(三) 完善流动性指标衡量体系, 提高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

目前, 农村商业银行用以衡量流动性风险的指标, 主要是银监会规定的资产负债比例中的流动性指标 (如存款比率、流动性比率、中长期贷款比率等) , 是比较粗放型的指标, 还停留在资产负债指标管理和头寸匹配管理的水平上。由于目前信息管理系统的落后, 一些指标是基层银行估算得来, 各省农村商业银行总部也没有科学的信息系统来及时识别和控制这些失真数据。而且主要是时点或余额概念指标, 缺乏反映银行不同时点流动性状况的指标与评价银行负债流动性管理能力的指标。鉴于现有流动性风险监测指标还不完善, 需要参照较为完善的现代商业银行流动性衡量指标对其进行适当调整, 进行充实、细化, 建立一套完整的、适合农村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衡量指标体系, 比如, 应引进动态流动性差额分析方法, 增加流动性指数、存款集中度等指标。

(四) 以科学预测和分析为基础, 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流动性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两方面, 一是科学地预测流动性缺口, 二是寻求弥补缺口的合理策略。目前农村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的量化管理及测算统计工作还未能实现制度化和科学化。并且, 对流动性需求的预测仅限于对每日库存现金和支付额, 对流动性供给、需求的量化预测相对忽视, 缺乏科学的预测方法, 还不能做到在流动性风险发生前及时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予以化解。当前采取的措施也比较单一, 主要是动用准备金、向央行再贷款、同业拆入等, 缺少一揽子解决方案。

进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要从经验型的传统管理提升为标准化、专业化的科学管理, 其核心是构建风险监测预警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是应用现代金融理论、数理统计技术和各种模型实施精细的量化管理。首先要做好对资产、负债流动性的预测和分析, 把识别、测量、规避和控制建立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 (如可以利用流动性缺口模型计算流动性缺口, 衡量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状况;利用备付金持有量模型, 对备付金成本进行分析等) 。在进行预测时, 还要考虑到其他因素的影响, 如产业周期的波动、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市场动态、客户的经营情况等。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 在日常业务管理中对银行业务进行动态追踪, 准确的监测流动性风险, 一旦发现风险达到警戒线就及时发出预警, 以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和解决方案。

(五) 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目前我国尚未推行存款保险制度, 国家信用成为农村商业银行隐含的存款保证。存款保险有利于农村商业银行形成硬性约束, 减轻由于银行经营不善而引发的国家负担的不确定性, 还能够解决公众的信心问题, 有效地抑制银行挤兑现象和由此诱发的银行恐慌。应借鉴发达国家普遍实行的存款保险制度, 农村商业银行就其存款向专门的存款保险公司进行投保。保险费率以农村商业银行的风险为依据来制定, 并加强对银行的检查、资本要求和报告制度来降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参考文献

〔1〕荆新, 王化成, 刘俊彦.财务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 (3) .

〔2〕曾康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研究〔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0 (1) .

〔3〕王卫东.现代银行全面风险管理〔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1.

县农村信用联社流动性风险情况分析报告 第9篇

流动性风险理论分析

流动性风险是指农信社为资产的增加以及在债务到期时履约的能力,是农信社可以在任何时候以合理的价格得到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客户随时提取资金的要求。流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资产的流动性,主要是指农信社资产在不发生损失的前提下,迅速变现的能力,资产变现能力越强,成本越低,流动性越强;其二是负债的流动性,是指农信社能够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所需资金的能力,筹资的能力越强,成本越低,流动性越强。农信社的流动性一旦出现不确定性,就会产生流动性风险。

农信社是经营货币和信用业务的金融机构,它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汇兑等业务,在辖内融通资金。由于农信社突出的高杠杆率经营特点,自有资本低,主要是靠负债进行经营,因此将不可避免的面临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利率风险等。对农信社而言,风险既是损失的可能,也是盈利的来源。

从发生学的角度来看,流动性风险是与农信社经营相生相伴的,自农信社的产生之日起,流动性风险就一直存在。流动性问题是当今世界金融领域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难题之一,流动性问题解决得不好,就有可能导致流动性支付危机,并引发金融系统的连锁反应。近年来美国次级债风波,就深刻地揭示了流动性风险极强的破坏力,警示了稳健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和监管对金融机构经营管理的重要性。

流动性风险的形成原因非常复杂,有的内生于农信社制度本身,有的来自于其他风险的转化,还有的来自于其他金融机构的风险传染。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金融市场的成熟程度。对农信社的流动性而言,成熟的金融市场包括存款市场、贷款市场、票据贴现市场、证券市场等,这都直接关系到农信社经营过程中资产的变现能力和主动负债的筹集能力,也就关系到流动性风险的可控程度。(2)货币政策的影响。在央行采取紧缩货币政策的情况下,整个社会货币总量和信用总量减少,资金紧张,贷款需求旺盛,如果农信社无法筹集到足额资金满足内外资金需求,可能引发流动性风险。(3)农信社资产负债业务的期限错配因素。对农信社来说其经营的负债业务流动性相对较强,而资产业务则具有一定期限性,流动性较弱,这种期限错配的结构会引起到期日缺口,资产产生的现金流量无法正好弥补支付负债引起的现金流出,就可能导致流动性风险。

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现状

(一)资产负债结构失衡。流动性风险主要来自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从资产的角度来看,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农信社资产质量普遍较低,特别是不良资产数量大、占比高,且难以清收和盘活。近年来,随着中央票据置换、农信社打包处置等措施的实施,不良贷款有所下降,但资产质量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加之,农信社内控制度不完善,执行力不强,违规放贷、超规模放贷、垒大户的情形依然存在,给农信社的流动性风险埋下了较大的隐患。从负债角度来看,农信社储蓄存款占比过高,稳定性差,且高成本资金占主要部分,由此形成农信社的流动性资产比例过低的窘境。正是负债来源的过度集中与资产运用的不合理,使得信用社的流动营运资金越来越少,沉淀的资金越来越多,应付流动性风险的能力相对有限,隐含的风险越来越大。

(二)风险防范意识薄弱。由于农信社长期背靠国家信誉,享受国家政策优惠,倒闭的可能性较小,即使出现流动性风险,国家也不会置之不理,从而使得农信社的管理人员普遍存在重视资金投放、轻视信贷管理,缺乏风险管理意识。虽然近年来农信社引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念,逐步构建起资产总量、计划和规模的管理体系,但风险关注的重点仍集中在保持信用社不会出现支付危机上,管理意识仍停留在资产管理、负债管理上,并未采用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先进思想,从而造成了农信社流动性管理意识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就外部政策环境而言,在中央银行和银监部门的制度约束下,农信社的经营范围、筹资渠道、信贷产品受到严格限制,融资渠道相对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农信社流动性风险的应对能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以来,农信社在完善三会一层的管理体系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但下一步的改革走向,相关的政策仍不明朗,造成了农信社的各项体系构建缺乏政策性的引导和约束的窘境,部分农信社存在不作为或少作为的心态,甚至存在相当程度的违规经营的行为,风险防范意识亟待加强。

(三)行业监管职能缺失。受逐利性的驱动,农信社短期经营行为较为显著,缺乏对流动性风险的自我控制。为了争夺有限的优质客户,他们往往会置有关规定于不顾,实行跨区操作。由于对客户实际经营情况、资产负债情况、信誉情况缺乏足够的了解,加之这些优质客户往往会在几家金融机构频繁借贷,其资金运动处于无序状态,许多突发情况都使农村信用社难以预料,这些因素也会使农村信用社产生流动性风险。

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不断加强,但监管力度仍然不够,监管主要采取非现场监管的方法,要求农信社按照规定报送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以及其它财务会计报表和资料,但如果农信社不能保证其报送数据的准确性、真实性,甚至提供虚假资料,那么,监管部门的非现场监管将会失去作用,而在现实中,这种情况又确实是存在的。这种非现场监管的局限性,将使农村信用社的风险监管失去监督。

解决农村信用社流动性风险的策略

(一)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流动性风险是农信社其他风险的集中和最终表现,危害甚大,农信社应当参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关良好做法和各国现有的监管实践经验,借鉴近年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主动采取措施来防范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牢固树立风险第一的思想,坚持“稳步发展、稳健经营”的经营理念,着力做好流动性风险的宣传教育,强化流动性风险管理意识,正确处理好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关系,第一要适度控制存量。适度的存量不仅是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存量过大,流动性过高,就意味着农信社盈利性丧失;存量过小,流动性不足,又必然危及农信社的正常经营,甚至使其陷入流动性危机。第二要适时调节流量。当资金流入大于流出时,需要及时调度资金头寸,扩大对盈利性资产的投入;当资金流入小于流出时,就必须弥补资金缺口,重新建立平衡。

(二)构建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农信社必须建立能够计量、监测和控制流动性风险的系统,有统一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政策,设立专门的流动性管理部门来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实行资产与负债的精细化管理,实现资金来源与资金运用在期限、利率、规模等方面的合理匹配,使资产与负债保持均衡状态。实行资产的主动管理,在资金的运用上预先规划,综合统筹,运用渠道多元化,使不同的资金运用渠道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建立起快速有效的调整机制。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处理好富余资金在信贷市场、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之间的收益分配和风险均衡关系;处理好保证支付与对外资金运作之间的关系,实现对外资金运作数量的最大化;处理好资金管理中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关系,建立多层次的流动性储备,实现流动性与盈利性的协调管理。以此来满足农信社的流动性需求和流动性供给,避免流动性风险,构建完善的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

(三)建立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针对农信社流动性风险管理工作起步晚、水平低的现状,农信社要充分借鉴商业银行的成熟经验,采取科学的预测和度量方法,建立一套科学实用的流动性预警界定监测指标体系,以便在日常业务管理中准确地监测和分析流动性风险。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建立流动性风险的预警系统,准确地监测流动性风险,一旦发现风险达到警戒线就及时发出预警,以争取时间采取有效补救措施,尽量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对可能发生的流动性风险,信用社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应急处置预案。一旦出现支付风险,要及时上报各级主管部门,立即启动应急处理程序,组织有关部门进驻现场,并制定风险应急处理方案;风险信用社和有关部门、单位根据应急处理方案规定的职责要求,服从指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限定时间内采取有效地措施进行补救,尽量把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县农村信用联社流动性风险情况分析报告 第10篇

为提高***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风险管理能力,加强流动性风险监测、分析及防范,根据银监会《商业银行压力测试指引》等相关要求,结合业务实际,***联社组织开展流动性风险压力测试,测试由风险部、信贷部、财务部共同进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压力测试基本情况

***联社自统一法人治理结构以来,各项经营指标严格按照银监会制定的农村金融机构相关指标要求,加强检测控制。此次流定性风险压力测试以1104表中G21、G22表作为参考取数标准,以2014年 3月30日数据作为基数,测试2014年10月、2014年11月、2014年12月压力指标。

(一)压力测试状况

测试数据情况 按照 1104 口径,2014年 6月30日,我行存贷比例为***,超额备付率为***,流动性比例为***,流动性缺口率***,核心负债依存度为***。

2014年10月,根据我社存贷款结构及需求量、各项费用支出及应付款项支出等,结合去年同期增幅,在压力测试中专项压力测试参数按压力情景模拟情形严格填列。存量可变现资产,存量负债支出等因素均不区分轻微、中度、严重程度。在26行中,主要涉及通存通兑结算结算手续费等收入。其中在38行中,其他负债支出主要涉及应交税金、应付利息、应交代扣利息税等;在49行中,主要涉及活期利息支出、手续费支出、其他营业支出中涉及现金支出部分。经测算,流动性支付能力为

万元,累计支付压力为

万元,支付缺口率为

%。

2014年11月,根据我社存贷款结构及需求量、各项费用支出及应付款项支出等,结合去年同期增幅,在压力测试中专项压力测试参数按压力情景模拟情形严格填列。存量可变现资产,存量负债支出等因素均不区分轻微、中度、严重程度。在26行中,主要涉及通存通兑结算结算手续费等收入。其中在38行中,其他负债支出主要涉及应交税金、应付利息、应交代扣利息税等;在49行中,主要涉及活期利息支出、手续费支出、其他营业支出中涉及现金支出部分。经测算,流动性支付能力为

万元,累计支付压力为

万元,支付缺口率为

%。

2014年12月,根据我社存贷款结构及需求量、各项费用支出及应付款项支出等,结合去年同期增幅,在压力测试中专项压力测试参数按压力情景模拟情形严格填列。存量可变现资产,存量负债支出等因素均不区分轻微、中度、严重程度。在26行中,主要涉及通存通兑结算结算手续费等收入。其中在38行中,其他负债支出主要涉及应交税金、应付利息、应交代扣利息税等;在49行中,主要涉及活期利息支出、手续费支出、其他营业支出中涉及现金支出部分。经测算,流动性支付能力为

万元,累计支付压力为

万元,支付缺口率为

%。

(二)、总体流动性状况分析

截至2014年 12 月30日,全行各项存款 万元,较年初增加42342万元;各项贷款645589万元,较年初增加115846万元;存贷比例为75..54%.按照测算表测算情况看,本月到期定期存款减少,年末存款会有较大增长,由于考核等原因存在,年内3月以上定期存款增量较大,存款增加,同时导致未来流动资产增加,从长远来看不存在严重的流动性风险,具体而言参照 G22分析(见附件),流动性资产主要包括现金、超额准备金、同业往来扎差和到期贷款,金额为326430万元;流动性负债主要包括活期存款、一个月内到期定期存款,一个月到期应付利息及各项应付款,流动性负债合计金额为711403万元,流动性比例为46%,流动性比例较高,不存在存在支付压力。测算表及监测表的数据显示,因到期应付债务额度正常,可用资金宽裕,不存在流动性支付危机。但是超额准备金低于历史平均水平,值得关注。从长期来看加大超额准备金存放力度也是预防流动性风险的重要举措。

二、流动性风险应对措施

我社成立了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并由风险管理部负责该项日常工作,根据1104非香肠监管G21级G22的填报要求,按月对流动性进行汇总预测,并交于联社财务信息部队资金使用做相应的计划。对流动性、支付风险等突发事件,在风险防范应急处置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设置了信息监测组,现场组、资金救助组,主要采取自救、救助、安全保卫、宣传等办法在资金调剂、头寸匡算、申请动用准备金、紧急再贷款等方面统筹安排,落实部署,化解风险。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经过此次流动性压力测试,我社将在各项流动性指标上加强考核监控力度,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我社辖内法人体制及各营业机构建设,强化经营系统调控功能。逐步建立应对流动性风险的内部决策控制、实施控制、时候监督和预警机制。

二是建立高效、全面的系统内资金调控反馈机制,逐步建立系统内资金预测、统计和管理体制,积极做好系统内资金调剂工作。

三是实现各营业机构资金的优化配置。充分利用好有限的资金资源,实现资金在辖内的优化配置,以增强资金的效益型和流动性。

四是优化储备资产结构,建立分层次的流动性准备。五是增加带宽种类,提高贷款的变现能力。

六是拓宽我社融资渠道。在建立舍内调拨资金、同业拆借启用人民银行自动质押融资等方式筹借资金方案外,尝试涉足债券市场,开拓票据市场等。

七是建立健全流动性风险预警机制。

上一篇:加拿大高中留学的申请条件及注意事项下一篇:妈妈,让我玩会儿小学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