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审计报范文

2024-06-11

责任审计报范文(精选8篇)

责任审计报 第1篇

关于天堂镇党政主要领导 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十五的规定,自2011年6月8日至2011年6月16日,对镇2009至2011年6月党政主要领导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进行了审计。

这次审计,按照《审计法》、《国家审计基本准则》的要求,进行了审计调查,编制了审计实施方案,进行了审计公示。以财政财务收支为主线,以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为贴入点,重点审计了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基础会计资料,对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了审计和审计调查。对党政主要领导遵守廉政纪律和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了调查了解。分别就任职期内履行经济管理职责情况提交了书面报告材料。根据审计承诺制度的要求,应对其提供的与审计相关的会计资料、其他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责,并做出了书面承诺。审计中,运用了检查、核对、查询、计算等多种审计方法,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现将审计情 1

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全镇总面积142.46平方公里,总人口5130人。同志于2006年8月乡镇党委换届时任镇党委书记,至2010年7月离任,任职期间主持镇党委全面工作;同志于2006年9月乡镇人大、政府换届时任镇长,任职至今,主持镇政府全盘工作,并主管财政、财务工作。2010年7月至今,镇长主持党委、政府全面工作。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这次主要审计了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13日的财政财务收支情况。

(一)、履行经济责任的主要工作和成效

1、财政收入完成情况

2009年,县政府下达该镇财政收入预算668000元,实际完成668600元,占计划的100.1%,其中:烟叶税566600元,耕契税102000元。

2010年,县政府下达该镇财政收入预算702000元,实际完成770398.43元,占计划的109.7%,其中:烟叶税662362.43元,耕契税108036元。

2011年,县政府下达该镇财政收入预算636000元,截止2011年6月13日,因烤烟未到收获时间,实际完成耕契税28500元,占计划的4.5%。

2、其他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据该镇和县统计局统计资料反映,2009至2010年,全镇固定资产投资分别完成2188万元和8000万元,分别占县考核办下达目标任务的的141%和105%;招商引资分别完成7761万元和6600万元,分别占县考核办下达目标任务的的7倍和6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完成3832元和4261元,分别占县考核办下达目标任务的的126%和107%;完成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3058人和2370人,分别占县考核办下达目标任务的的101%和102%。

3、重大经济事项决策和执行情况

2009至今,镇党委、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统领,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统筹兼顾,合理安排,克服2010年“7.23”特大洪涝灾害的困难,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明显进步。一是超前 3

谋划,科学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抢抓重要煤炭资源开发及煤化工产业发展基地,奋力挺进全省百强镇。二是突出产业重点,夯实农民增收基础。2009年至2010年,烤烟生产稳步发展,分别种植2729亩和2916亩,实现产值288万元和301万元,实现烟叶税56.6万元和66.2万元;畜牧业生产持续发展,采取政策调动,抓点示范等措施,羊只分别存栏3169只和7528只,出栏3485只和5290只,秦川牛别存栏2657头和5027头,出栏1340头和2560头;2010年,全镇新建核桃建园3612亩,百亩示范园3处,种植地膜玉米4500亩;劳务输出快速升温,2009年至2010年,共输出劳务人员2450人(次),实现收入2000余万元。三是加大重点项目建设力度,改善基础设施。2009至2011年,先后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完成了镇文化站综合办公楼、镇街道拆迁改造、农村饮水安全、镇粮食交易市场、镇供销农资交易市场、8个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村级道路及土地平整等重点项目。四是民生工程取得新成效。完成了农村灾后重建、特困安居工程、灾后维修等任务,改 4

善了农民住放条件;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安装设备200多套,解决了群众收看电视难的问题;实施了镇村两级计划生育服务室和5个村的村级卫生室修建和改造,提高了疾病防控工作能力;认真落实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合作医疗保险、农村低保户困难补助等工作任务,农民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

责任审计报 第2篇

(2)这种改变是否为审计失败?

(3)上述修改对公司2003报告中的其他内容有无影响? 答:

(1)依据是: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的规定,注册会计师只有在上市公司涉及重大不确定性因素和危及企业持续经营的事项时,才可以出具附解释说明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岳华会计事务所对公司2003出具带解释性说明的无保留审计意见中的强调事项与中国注册会计师独立审计准则规定的相关要求不符。需要改变年报审计意见。

(2)上述改变并不是审计失败。审计失败就是指审计人员未能发现财政、财务收支及财务报表中的虚假不实,未能在企事业单位经营活动中通过系统、规范审计方法评价和改善组织的风险管理、组织经营而出具或披露了审计意见,由此引起审计争议,导致审计形象的失败。

责任审计报 第3篇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世界范围内发生的重大管理欺诈和审计失败案例使审计职业界面临巨大的挑战。作为后来的学者, 我们关注的问题是:为什么注册会计师在经审计工作后并未发现, 或者说发现而并未揭露这些重大的财务舞弊? 注册会计师在实务中到底面临着何种风险及如何降低这些风险?

国内外审计界就这些问题做了反省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即采用更有效的审计方法———风险导向审计方法。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2006年借鉴国际审计风险准则颁发了新的审计准则, 并于2009年初启动了审计准则修订项目, 新修订的审计准则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 准则进一步强化了风险导向审计的思想, 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全面彻底地贯彻到整套审计准则中。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应用使如何识别、评价审计风险, 尤其是其中的重大错报风险成为审计风险理论研究的核心, 这也是当前国内外审计准则建设和审计实务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及重大错报风险概述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对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改进, 以系统论和战略观为指导思想, 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以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为审计工作的主线, 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审计思路, 掌握企业可能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分配审计资源, 做到有的放矢, 提高审计效率。

对于重大错报风险, 中国注册会计师鉴证业务基本准则给出的定义为:重大错报风险是指鉴证对象信息在鉴证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内容包括: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其中, 前者指财务报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后者指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审计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是财务报表审计程序的重要环节, CPA应注重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 并根据审计结果采取应对之策, 以合理保证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

三、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及应对

(一) 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

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指认识被审计单位在哪些方面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过程, 这就要求审计人员认清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方面、引起重大错报风险的原因、重大错报风险事故可能引发的后果等。重大错报风险识别是重大错报风险评 估的前提和基础,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不能离开重大错报风险识别, 同时重大错报风险识别应服务于重大错报风险评估。

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及应对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因此, 要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深入地研究, 我们必须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形成原因和路径 (如企业经营风险和外部环境风险如何演变成重大错报风险) 进行系统的理论分析,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机制。

事实上, 注册会计师从技术上是可以减少审计失败的, 但前提是他们要严格按照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思路和要求去做。在这一前提下, 站在注册会计师的角度, 可以将审计流程大致分成三个阶段:一是审计业务承接阶段;二是执行审计业务阶段;三是出具审计意见阶段。重大错报风险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从签约之前到出具审计报告。审计人 员初步接受审计业务或者初步接受新客户、新领域的业务时, 首先需充分了解和分析企业的业务流程。具体步骤为:一是广泛搜集客户资料以及同类行业的相关审计资料、以前出具的审计报告、重大错报情况、审计失败情况;二是深入了解分析审计环境、审计目的、企业的经营情况及对审计的态度; 三是找出可能出现的重大错报类型;四是利用相关专业知识找出重大错报产生的根源, 深入分析其在什么条件下会引起损失并粗略估计损失产生的可能性及金额;五是根据以上分析将各种引起重大错报风险的因素按照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排列, 根据排列顺序采用不同的应对措施。

总之, 风险识别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复杂过程, 须经多次识别后才能对风险有较为准确的认识。

(二) 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

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仅是风险分析的第一步, 准确地对风险进行评估才能控制风险。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实质就是找出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并估计其产生的损失。 由于重大错报风险主要包括: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

1.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从审计客体来看 , 被审计单位的一切经营活动成果和资产负债状况最终都须通过财务报表予以反映。所以, 财务报表本身的可靠性不仅对是否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有直接影响, 而且对审计风险也有直接影响。也就是说, 不公允可靠的财务报表其本身的风险会导致审计失败、审计责任和审计风险。

2. 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注册会计师在实施风险评估时, 应当确定识别和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是与特定的某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认定相关, 还是与财务报表整体广泛相关, 进而影响多项认定, 并将评估的风险与财务报表中的数据信息联系起来。财务报表是企业经营活动的高度汇总性信息, 因此, 在了解企业各项经营活动、业务流程时所识别出的风险正是财务报表可能出现错报或漏报的真正源头。所以, 审计人员需要分析所识别出的风险可能会对财务报表各科目或附注披露的潜在影响。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贯穿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始终, 审计工作人员在进行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过程中, 应根据被审计客户的实际情况, 在保证审计质量的前提下, 从成本———效益原则出发, 对风险评估方法选择性地加以应用。

(三) 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

在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后, 重大错报风险的应对主要从两个方面出发:

1. 制定具体审计程序包括:一般审计程序和进一步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根据财务报告整体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制订总体应对策略, 在总体应对策略的指导下制订和实施针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所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同时应当以对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的相关评估结果为基础来考虑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

2. 要针对存在的重大错报风险建立应对机制。如建立长效审计监督机制, 防范企业重大错报风险;建立信息互通机制, 增强主动性, 积极参与市场经济环境建设;建立信用评估机制, 创建企业信息库。

四、我国应用重大错报风险的前景分析

(一) 我国重大错报风险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及现状

目前, 中国在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许多会计师事务所未能按现行中国审计准则的规定进行风险综合评估。产生的原因主要是:

1. 理论基础有待发展。对风险导向审计进行理论研究的学者大都对风险导向审计持有肯定的观点, 他们认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先进的审计方法, 能够提高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并有效地降低审计风险。而部分学者则对风险导向审计持有负面的看法。秦荣生 (2006) 认为目前倡导的风险导向审计并不是一种新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 它只是对20世纪80年代国际会计公司倡导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改进。可以说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至今还处在探索阶段, 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和方法, 只有定性的原则, 没有定量的具体操作, 审计效果远低于最初的设想。

2. 实践中存在一些困难。在实践中, 中国审计准则中关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应用的相关规定尚未得到全面严格的遵循。很多针对此问题的研究将其归因于中外审计环境的差 异、注册会计师行业人员整体素质、行业数据相对缺乏等因素。注册会计师在进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综合评估时, 面临着一些具体操作性困难, 主要表现为:一是影响因素过多, 难以综合评定;二是不同注册会计师执业判断可能不同, 客观性较差;三是综合评估的结果没有包含控制风险评估的结果, 与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设计可能脱节。

(二) 推进我国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建议

考虑到中国的现实情况, 审计理论界和实务界应共同积极探索风险综合评估的方法, 逐步有序推行综合评估方法。

1. 财政部和注册会计师协会应加强风险导向审计的培训和宣传, 特别是针对重大错报风险的综合评估理念和方法开展培训和宣传。同时, 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开展风险导向审计情况的执业检查, 督促会计师事务所严格遵循审计准则, 不断提高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的应用水平。

2. 依靠理论先行来带动审计执业水平的提高。对于综合风险评估方法, 应考虑如何使风险评估模型更具科学性, 建立相对具有普适性的量化评估模型, 避免注册会计师过多的主观判断, 从而使风险评估结果更准确, 更具可比性。

3. 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应当积极进行探索, 不断改进综合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方法, 在满足全面性、重要性、可比性等原则的基础上寻找风险评估最优方法。其中, 既要对普适性的风险评估模型进行探索, 也要积累分行业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经验。只有在审计实践中真正用好风险评估方法, 才能够充分体现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先进性, 中国注册会计师的整体执业水平才能够全面提升。

随着风险导向审计的日渐重要, 对于新审计风险模型的运用也将日益广泛。相信今后理论界对于如何运用重大错报风险这一新理念的研究将会更多、更深刻, 同时实务界对修订后新准则的广泛应用也将使对该论题的研究更具实际意义。总之, 通过不断地探索, 研究出注册会计师在上市公司审计时对重大错报风险的识别、评估和应对的有效方法, 来帮助注册会计师更有效地评估和控制审计风险, 增进社会公众对审计业的信心, 使审计工作更好地维护公众利益。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 .

[2]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31号——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程序[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 .

[3]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2) .

[4]王成勇.浅谈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应对[J].会计之友, 2009 (9) .

[5]张文祥.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要素识别与评估[J].财会通讯, 2008 (1) .

报销假发票问题应引起审计重视 第4篇

1.假发票的易发领域及审计人员应关注的重点

当前,假发票易存在于科研课题经费、基本建设项目、材料采购、会议费、培训费、办公费等的支出中,审计中应关注以上支出中以“会议费”、“咨询费”、“设备购置”、“工程购建、修缮”、“办公用品”等名义报销发票的真实性。

2.假发票的表现及存在形式

假发票存在的类型及表现形式主要有:一是套用从税务机关售出发票的代码、号码,自行印制的发票。目前税务部门因技术手段所限,对套用税务部门售出发票号段的仿造假发票,无法识别真伪,仅能鉴定开具发票的单位与购买发票的单位不一致,与税务部门售出发票的流向不符,这种状态也不利于严肃查处和打击制售、使用假发票现象。二是制作、买卖假发票,此种发票的代码、号码不存在,发票的纸张不符,发票颜色不符,发票本身为假。三是虚假内容的发票。这种类型为真发票假内容,但发票记载事项与实际业务不相符,发票金额与实际金额不相符,开票单位与发票领购单位不相符。

使用假发票报销的方式主要有假票真开、真票假开。主要表现为用假发票处理虚假业务、有假发票处理真实业务、用真发票处理虚假业务、借用自制原始凭证处理虚假业务等现象。当前,有的单位为了逃避有关财经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规定,使用假发票报销,通过虚列支出或虚增成本等方法,套取现金用于发放职工福利、节日走访、单位招待等。假发票的存在一方面说明接受和使用假发票的单位内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财务及相关部门审核不严格,另一方面造成出具发票的单位收入不入账,大量偷税,最重要的是易造成使用假发票套取现金、形成小金库、相关人员贪污、行贿等深层次问题。

3.发票的真伪鉴定方法

发票真伪的鉴定可以分为简易和一般鉴别方法,审计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发票真伪简易鉴别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将“发票监制章”置于紫外光(如验钞机)照射下“发票监制章”呈现橘红色。二是将35°C摄氏度以上的热源置于发票联背面的热感应区3秒钟左右后发票联正面的“税徽”图案颜色平淡或呈无色。发票真伪一般鉴别方法一是登录发票开具单位所在地的税务局网站、点击“税务查询”功能区中的“发票查询”栏目,按照网上发票真伪查询的说明在“发票号码”栏依次连续输入“发票代码”和“发票号码”,在“密码”栏输入密码或验证码,按“查询”键进行查询。二是拨打税务部门服务热线12366,按照语音提示进入“发票查询”,按照提示依次连续输入“发票代码”和“发票号码”按照提示输入“密码”进入系统查询或转人工服务进行相关咨询。三是持单位介绍信可直接到省、市、县(区)税务局、各分局所属税务所的窗口查询发票信息,必要时可要求其提供书面发票鉴定证明。

4.审计中发现假发票应采取的措施及相关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的发生,审计人员在审计中应重点关注发票以及发票记载事项的真实性,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审查:一是核对合同或实物。审计中应在摸清单位核算及内部管理流程的基础上,收集相关合同,通过对合同及相关资料的检查,判断业务的真伪性,断定发票的真伪。根据发票所记载的品名、规格、数量、单价及新旧程度,核对业务是否发生,数量是否正确,判断发票真伪。二是对发票内容涉及的培训费、咨询费、餐费、制作费、会议费、办公用品等事项,特别是金额较大多次使用同一单位发票,要到工商、银行、税务部门进行协查,核对是否在工商注册,核对资金往来情况,对存在问题的资金去向进行逐笔核实,直至末端,是否将资金打入发票单位,并配合座谈走访等办法核实发票的真伪。三是对报销发票情况进行普查。对发票要素不全,开票内容及印章故意模糊,发票代码不同,收款付款单位不同的,要同税务部门联系取得虚假发票鉴定结论,并限定经办人员立即补开发票手续。五是对于弄虚作假、虚构交易,以虚假发票, 报销骗取资金、套取现金、证据确凿的,审计人员一定毫不手软,严厉查处,坚决向纪检、司法部门移交、移送。

针对当前假发票越发普及的现状,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治理:

一、加强源头治理。税务部门应严把发票印制、领用、缴销等各个关口,从源头上加大发票使用和流向管理。一是提高发票的防伪技术水平,加大打击制售、仿造假发票行为力度。二是加大发票巡查和监控,加大对纳税人发票用量和开具金额、对发票与税源管理其他环节的管理。三是改进税务稽查手段,加大对原始凭证的检查,尽量做到“查账必查票”。

二、强化协作机制。税务部门要加强与财政、工商、公安、监察等部门的联合,进行专项治理。与有关部门建立定期联系和信息共享制度,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加大发票制售、领购、流通使用等环节的监督。

责任审计报 第5篇

成本控制的报告

公司领导:

为解决公司建设项目结算周期长,争议多,项目建设成本难以实时展现控制等问题。我部前期对委托造价咨询单位进行施工阶段的全工程成本控制事项进行了认真的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前工程成本的现状

结算周期过长、争议问题多;部分签证事后办理;对签证及设计变更发生只签认事实,未对费用进行审核确认;不能实时的展现成本的变动金额等。要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委托造价咨询单位进行施工阶段的全过程造价控制是有效的解决方法之一。目前万科、万达、海尔、卓越、世贸及区财政投资的大型工程均实行此方法进行成本控制,经调研采用以上做法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二、施工阶段的全过程成本控制的具体做法与服务范围

由造价咨询单位派人常驻现场,解决现场出现的问题及进行成本巡视,同时造价咨询单位公司层面提供后台服务支持。提供从项目的招标直至项目的竣工结算的全过程的造价咨询服务。提供的主要服务包括项目招标文件及合同条款的建议;招标控制价的编制;参与项目的开标并进行投标报价分析;进度款的审核;签证变更费用的审核;材料设备询价;方案的经济性比选与项目的优化建议;项目的成本巡视;造价控制动态分析;竣工结算的编制。

三、实行项目施工阶段全过程成本控制的优点

1、缩短项目结算的时间,确保在项目竣工验收后一个月内办理结算。主要因为项目的变更签证的具体金额在施工过程中已确认完成,最终的结算只是汇总的过程而不是计算的过程,因此可有效缩短时间。

2、实现对成本的动态控制,对成本超目标进行实时预警,在每一个时间节点均能实时的展现出项目变更及签证的总金额,而不是在项目结束完成后的结算阶段。

3、进行投标报价分析,提前发现投标报价中的问题,将此类问题的解决放在签订合同前而不是放在结算过程中。

4、进度款工程量的计算与计价由专业的人员进行计算,提高项目进度款的准确性。

5、由造价咨询单位现场人员的巡视,对施工现场与合同、图纸及预算不符的情况及时指出并做好证据,减少结算争议问题的发生。

6、运用造价咨询单位的经验,增加合同及招标文件的严谨性及为项目提供更多的合理化建议。

7、将项目的全过程服务交由一家单位,包括预算、过程控制及结算,可增加造价咨询单位的责任心意识。

8、可有效的解决目前成本管理部人员不足的情况,使成本管理部人员的主要精力转向项目成本控制的前期及对造价咨询单位的监督与考核上。

三、费用

根据山东省的造价咨询收费服务收费标准,如果进行施工阶段的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收费标准低于对工程单独进行预算结算委托之和,而进行施工阶段的全过程造价控制的服务内容远多于后者。如某一建设项目造价为1.5亿元,若将预算结算分别委托,根据财政最新的收费折扣标准计算费用为88万,而如果按照全过程成本控制来计算,费用为61万。

综合以上观点,建议可先行在盛世府邸项目委托造价咨询单位进行施工阶段的全过程成本控制试点,待成熟后在公司的所有项目进行推广。

当否,请批示 附件:

1、山东省造价咨询服务收费标准

2、某项目的咨询管理月报

重大传染病误报责任追究制度 第6篇

延边荣军医院

重大传染病误报责任追究制度

1重大传染病包括三类16种法定传染病:(1)甲类及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鼠疫、霍乱、SARS、肺炭宜、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2)(3)已经基本消灭的疾病:白喉、丝虫病、脊髓灰质炎;多年未发生的或罕见的疾病:狂犬病、登革热、炭宜(除肺炭宜)、新生儿破伤风、钩端螺旋体病、麻风病、血吸虫病、黑热病、包虫病

2负责报告人接诊重大传染病疑似病人后,要立即电话报告疫情管理人员;疫情管理人员加尔岛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医院领导,同时上报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待上级组织专家鉴定后,负责报告人方可填写传染病报告卡片,然后由网络直报员按规定时限进行网络直报 3责任报告人未按规定程序直接填写重大传染病病例报告卡者,扣除当月工资和奖金,在全院进行通报批评

4疫情管理人员没有按照程序接受重大传染病病例报告卡者,扣除3个月工资和奖金,在全院进行通报批评

责任审计报 第7篇

忠心报家国

“心怀感恩肩负责任”主题征文:赤胆忠心报家国

自古便有称赞忠国之臣的名句供后人称颂。“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果断,“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霸气,亦或是“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坚定。都无不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他们对国家的赤胆忠心。

而今天,在这个还算平静的世界里,没有战争来映衬忠肠,没有鲜血来倾诉志向,没有烽火来表达决心,我们记忆里的他们,却仍旧站在山顶俯视大地,用他们的一颗忠心诉说对这片土地的深情。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花甲之年的他写下这样的话。人去心还在,他在彼岸用笔写下一片爱国情。余光中,平凡的老人,伟大的游子。他从少时思国至今,又从壮年思归到老。这个朴素的心愿却几乎耗尽了他一生的时光。

于是,当年过七旬的老人颤颤巍巍地踏上这片他爱的深沉的土地时,浑浊的热泪早已布满面颊。他说:回来了。我便无憾了。

余光中,他以笔写诗,用情动人,用一片忠心回报祖国。于是,深情如他。

“我的背后,是一个美好的未来。因为我们热爱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x疆。”他这样说。每天高强度的警惕工作似乎并没有让他心生疲倦,木拉提西日甫江,这个勇敢的人民战士,在祖国的西北大地上用肩膀扛起使命。多年来,他始终坚持战斗在反恐一线上,用热血和行动赢得了群众授予的荣誉——大漠“猎鹰”。

十四年的工作让他早已从青涩锐气的小伙子蜕变成为如今沉稳多谋的战士。刚的意志,铁的臂膀,他和他的战友们用胸膛挡住创伤,用肩膀扛起人民和祖国希望的太阳。高飞的猎鹰,用责任诠释赤诚爱国情。于是,忠诚如他。

即便在没有烽火狼烟的今天,仍然有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爱国情怀的他们。没有撕心裂肺的呐喊,有的只是低吟和文字,却也告诉了世人他的一腔思国情。没有流血牺牲的重播,有的只是时刻与死神的较量,却也告诉了我们他们放下一切只为国家安宁的满腹报国志。于是——千万人潮中他们的名字因此熠熠发光。

责任审计报 第8篇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其中重大错报风险强调由企业本身引起的错报风险, 主要通过分析企业的综合环境以及内部控制情况来判断。当企业应用信息系统处理经济业务时, 信息系统带来的风险就必然会成为重大错报风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信息系统引起的重大错报风险

(一) 整体控制环境的风险

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处理经济业务, 企业的整体控制环境和手工处理时相比, 结构更为复杂, 内容更为广泛, 风险的因素也更为多样, 从而可能导致整体重大错报风险的增加。传统的手工会计系统中, 经济业务反映在书面记录中并按照预先设定的过程传递并保留痕迹。但在信息系统的控制环境下, 只需将原始财务甚至业务数据录入系统, 会计凭证直至报表就可以自动生成。因此, 财务数据的错报风险不止与传统的财务管理流程、人员操守等相关, 更与信息系统的运行及其处理相关。

(二) 数据存储和修改的风险

当企业的数据存放在信息系统中时, 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直接影响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传统的数据存放在纸质条件下, 只需对纸质媒介进行保护, 相对易于实现。而当数据保存在电子媒介时, 一旦非法用户破解口令密码, 或通过技术手段直接进入系统内部, 就有可能对数据进行修改或删除。另外, 当数据存储在纸质媒介时, 如果对数据进行篡改, 一般会留下修改痕迹。而在信息系统中, 除非设置并开启足够的系统日志记录并及时进行检查, 否则很难及时发现非法的信息修改或对非法的修改进行追踪。

(三) 系统运行的风险

首先, 当企业的经济业务依赖于信息系统时, 系统的运行错误可能导致数据的失真甚至丢失。处于网络中的信息系统可能受到病毒的攻击, 从而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另外, 网络设备、数据存储媒介、电源等硬件均存在不稳定性, 非正常温度、湿度会影响其运行, 从而影响其中存储或运行的数据。

其次, 系统的开发和维护过程也存在错报隐患。比如系统开发过程中留有的后门, 将不符合会计准则的甚至非授权的程序编写到系统中, 维护时直接对系统数据库文件的修改等, 均会增加企业的重大错报风险。

二、信息系统环境下对重大错报风险的判断方法

(一) 整体控制环境的评价

从被审计单位整体的运行情况及对信息系统的依赖程度出发, 从风险评估的角度, 了解信息系统的整体情况, 包括信息系统战略, 系统架构及数据流转, 并着重了解公司对信息系统的控制情况, 判断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充分考虑了信息系统的影响。另外, 对系统使用人员的素质和能力进行考察。了解的重点由业务部门向业务部门与信息系统部门相结合转移, 由手工控制向手工系统控制相结合转移。

(二) 数据安全性、完整性的评价

在信息系统环境下, 针对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扩展内部控制测试范围, 通过询问业务人员、计算机技术人员等方法, 了解访问权限设置、口令密码及日志审核等控制。

(1) 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设置了职能分工并在系统中予以实现。公司应该针对不同业务部门及岗位级别设置权限分工, 比如系统开发人员与维护人员、财务录入与审核人员、日常业务处理与异常业务审核等人员的职责分离。更重要的是, 相关的职责分离应在相应的信息系统中予以设置和实现。

(2) 了解被审计单位用户账号和口令的管理。在实现通过不同账号进行职责分离的基础上, 为了确保使用某账号进行操作的确为授权人员, 就必须防止账号的误用。如果系统允许, 应通过系统控制的方法, 强制信息系统使用者的密码策略, 如密码长度、复杂度、定期更改、密码尝试次数等。如果系统不允许, 也应通过书面规定及培训强化用户的密码保护意识, 减少因为密码被猜中而滥用系统中职权的行为。

(3) 了解被审计单位对自身系统风险的评估以及监控情况。对于系统服务器、重要的系统、数据库、主配置文件以及敏感部门或人员使用的机器开启日志特别是安全日志监控, 并定期进行检查, 对于发现的情况及时进行处理。

(三) 对系统运行风险的评价

对关键信息系统, 通过现场检查系统环境、检查信息系统文档等方法, 了解被审计单位对系统的控制情况。

(1) 了解被审计单位对系统的安全保障。例如如何阻止非法入侵, 避免病毒的传播等。通过检查网络拓扑图, 了解网络架构, 检查主要服务器的网段是否隔离, 是否设置了软件、硬件防火墙, 是否安装了防病毒软件并及时对病毒库进行更新等。

(2) 了解被审计单位对硬件设备的管理情况, 包括机房的管理制度, 硬件的运行监控、系统的备份策略等。比如是否对机房的温湿度进行检查, 是否对关键服务器的运行及容量进行监控, 是否定期保养重要的硬件设备, 是否对关键的系统定期备份等。

(3) 了解被审计单位系统开发和系统变更的控制, 包括检查系统开发与变更策略与流程。比如开发环境、测试环境是否与运行环境相分离, 以及迁移到运行环境中前是否通过了足够的测试与授权等。

参考文献

[1]李小菊, 张晓明.计算机辅助审计风险和证据成本探讨.信息技术, 2011.7

上一篇:施工现场员工入场安全培训试题下一篇:游广州长隆野生动物世界写景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