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杉种植技术范文

2024-07-17

云杉种植技术范文(精选10篇)

云杉种植技术 第1篇

云杉种植技术

种植管理: 云杉以播种繁殖。云杉种子休眠习性不一致,有的需要短期低温层积,一般经过45度始温浸种24小时。消毒催芽后播种即可。云杉种子发芽的有效温度为8度,适宜早春播种。由于苗木自然死亡率较高,适当密播,撒播,每亩播种量7-9公斤,拌沙覆土0.3-0.6厘米,盖草或薄膜,播种后7-15天幼苗出土。幼苗对干燥的抵抗力弱,耐阴湿,应经常浇水以保持湿润,对阳光抵抗力弱,接草后应架设荫棚,以避免日灼危害。苗木生长缓慢,一般当年不进行间苗。幼树期易受晚霜为害,故多设荫棚、栽植在高大苗木下方,冬季进行保护防御。云杉不易移植,多采取带土移植,移植时应仔细 操作,减少对根系和枝叶的伤害,以提高成活率。云杉生长速度缓慢,10年内高生长量较低,后期生长速度逐渐加快,且能较长时间地保持旺盛的生长。栽培过程中需要通过养护保持云杉的 良好树形,形成树形端正,呈圆锥形,枝叶茂密、上有顶枝、下枝能长期生存,不露树脚的形态。云杉育苗地块应选择具有较好排灌条件的壤土和沙壤土。云杉种子小,只有实行精耕细作,才能提高苗木 ,云杉苗木出芽率,培育出优质壮苗。秋季深翻土地,深度为250.30厘米;每667平方米施基肥3吨。结合整地进行土壤消毒,用0.1%的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溶液,每667平方米米喷洒1千克溶液。春季细耙作床,力求土壤细碎,播种前3天灌足底水。种子精选 播种前将种子进行风选和水选。两次精选的种子纯度应在80%以上。播种前5天左右,用0.5%硫酸亚铁溶液浸种3~4小时,当种壳呈铁黑色时,捞出倒入25~30℃的温水中浸泡24小时,然后捞出臵于木箱内,每日用30℃的温水喷洒5次,保温保湿。4天以后,有80%以上的种子裂口时,可拌细沙播种。播种时间 春季地温日趋升高,播种一般在5月中旬。每667平方米播种量40千克,采用宽幅条播,幅距和播幅为10×20厘米。将床面耙平,把播种器臵于床面,均匀地撒上种子,再覆盖一层经消毒的混合锯沫土(锯沫1份,土3份),厚度0.5~1厘米。覆土后轻轻镇压,随后盖好竹帘。

幼苗管理

1、遮荫 天山云杉是耐荫性树种,特别是幼苗阶段,需要一定的阴蔽条件,因此采用搭棚遮荫法,待云杉幼苗全部出齐后,每天下午6时至第2天早上9时可将竹帘卷起。8月30日,全部去掉竹帘,以促进苗木生长和木质化。

2、除草 为减少土壤水分大量蒸发,疏松表土,增加土壤透气性,应做到苗床内无杂草。

3、病虫害防治 当幼苗大量出土后可喷洒1%的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每667平方米用药量为60千克。以后每隔7~8天喷洒1次,共喷洒4次。

4、灌水 根据天气和土壤情况,适时适量用喷壶洒水,保持湿润。

5、越冬 云杉幼苗幼嫩,木质化程度低,抗寒性弱,易遭冻害,特别是早春的冻害和生理干旱,往往造成苗木大量死亡,因此在冬季积雪之前要采取有效措施,作好越冬防冻工作。在土壤结冻前将锯沫和羊粪过筛并消毒,配成1∶3的混合物(锯沫1份,羊粪3份)均匀地覆盖在幼苗上,以盖过苗顶为宜。

云杉种植技术 第2篇

从苗圃地选择、整地、施肥、播种、苗期管理、造林时间选择、栽植技术及林地管理等方面详述了青海云杉的育苗与造林技术,以期指导青海云杉大面积栽植.

作 者:哈有俊  作者单位:青海省互助县林业工作站,青海互助,810500 刊 名:现代农业科技 英文刊名:XIANDAI NONGYE KEJI 年,卷(期): “”(14) 分类号:S791.18 关键词:青海云杉   育苗   造林技术  

云杉种植管理技术分析 第3篇

1.1 育苗地选择、准备

云杉播种育苗要选择排灌较好的砂壤土或壤土。基于云杉的种子较小, 为此播种育苗只能采取精耕细作, 种子的出芽率才可提高, 并可培育出长势较好的壮苗。大多在前一年进行育苗地的准备, 在秋季的时候就进行土壤深翻, 深度250cm, 每667m施3t基肥。并且要结合整地用0.1%的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溶液进行土壤来消毒。到明年春季将育苗地进行细耙作床, 并使土壤细碎, 播种前3天要对苗床进行浇足底水。

1.2 种子的挑选

云杉种子在播种前要进行挑选, 通常采用的是风选与水选两种方式。种子的纯度要在80%以上。在播种前5天, 用0.5%硫酸亚铁溶液浸种3到4h, 等到种子呈现出铁黑色时捞出来, 再放入25~30℃的温水中浸泡24h时, 捞出放于30℃的条件下进行催芽, 过程中要适时喷洒温水以保温保湿, 当有80%以上的种子有裂口时, 就可以进行拌沙播种。

1.3 播种

云杉通常在3月中下旬至4月底前播种, 半月左右可出土, 通常种子不作催芽处理, 只有播前用O.50%的硫酸铜溶液来浸泡半小时, 晾干后就可播种, 可以防根腐型立枯病。通常采用进行条播, 适宜条向东西, 条宽10cm, 条间距20cm, 覆土厚度0.50~1cm, 覆土最好是林内腐殖土或锯末, 每亩播种量为20~25kg;播后马上用草覆盖或用竹帘铺在苗床, 来遮荫、保温、预防雨水淋打表土, 避免土壤板结与流失。

1.4 苗期管理

云杉在播种后期要注意加强管理, 如遮荫、喷药、灌溉、松土除草、防寒等等。具体管理如下:

1.4.1遮荫等待苗木全部出齐, 随即打桩绑架将苗床上的遮阳网搭在棚架上, 采取上方遮荫, 荫棚离地20~30cm, 其透光度25~50%较好。

1.4.2防病云杉幼苗易染立枯病, 所以苗木出土后, 马上喷药防治, 每7~10天喷洒1次O.50%硫酸亚铁溶液, 要持续2~3个月。

1.4.3除草一年内的云杉苗, 幼嫩细弱, 除草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之一, 只要是苗床上发现有杂草, 就要及时拔除掉。拔草要彻底干净, 同时拔草期间要保护苗木, 不能使苗根受到损害。

1.4.4防寒如夏季管理较好, 那么到了秋季幼苗可以木质化, 越冬也比较容易, 但均需要冬季防寒, 即11月中旬, 揭开遮阳网, 用麦草等撒在苗床上, 其麦草的厚度以盖住苗木为宜, 然后将竹帘一并盖在苗床上。第二年3月中下旬, 野草返青时, 揭帘去草, 应先揭帘4、5天后的, 再去覆盖, 去草帘不要太早以防春寒。

2 云杉的移植

2.1 移植方法

云杉的移植:是带土球起苗, 土球大小要依据苗木而定, 通常是苗木地径的8~10倍。以树干为中心, 以根系土球的1/2为半径, 外挖30~50cm宽的沟, 随挖随捆绑, 挖至土球高一半时, 渐渐向内收缩 (使底径约为上径的1/3) 呈现上大下较小的形状, 挖完捆完, 禁止挖完后再捆。在捆绑时草绳与水平面要呈60度斜方位交叉捆扎, 捆扎时要将草绳浸水以增加其强度, 第一道草绳以捆紧为宜, 也不要太紧, 以免捆破和捆伤根系, 第二道草绳则应尽量捆紧捆密。

2.2 修剪

修剪是苗木移植过程当中对树体地上部分进行整形保护的关键措施, 通过修剪可以减少树体的蒸腾作用, 因而可使苗木的成活率提高。通常在移栽前, 把云杉树体的最下层枝条要适当剪掉, 这样不但有利于起苗作业, 而且又不会破坏树形的外观形态。

2.3 移植苗木的包装、运输

移植云杉大多属于规格较大的带土球树木, 而且比较难以成活, 为此在移植之前要对其进行包装;通常是用草绳、草片等软质材料作为包装基础原料, 多数采用草绳包装。移栽后, 要及时运输苗木, 防止过程中发生水分流失, 使苗木的成活率降低。在长途距离运输时, 中途时要停在阴凉处, 并且过程中要适时给苗木来喷水保湿, 来补充树体的水分, 防止水分流失。

3 栽植、管理

3.1 栽植

云杉栽植大多通常在阴而无风的天气中进行, 如晴天移植时要在上午11时前或下午3时以后再进行。云杉作为行道树时, 相邻植株的高度相差不要超过50cm, 干径在lcm以下;作为园林绿化树时, 栽植就要按照规划设计来进行。

3.2 栽植后管理

3.2.1 树体固定。

移栽云杉属于大规格苗木, 在之后要防止灌水导致的土塌与风吹, 可在树干的周围立支柱来进行固定;

3.2.2 植株的养护。

云杉栽植后, 要依据其生长特性并及时浇水。在大苗移植初期, 植株的根系吸水能力较低, 实践中可进行根外追肥, 可半个月进行一次。

3.2.3 管理。

在进行松土、除草、浇水时会导致根系周围出现孔洞, 要及时进行填实, 防治根系的裸露而降低成活率。

移植后病虫害的防治要以预防为主, 如果有发生要及时对症下药来防治。

4 云杉的病害防治

4.1 苗木立枯病

4.1.1 症状病害多在4~6月发生, 也可在7、8、9月发生, 但较为少见。

因发病时期不同, 可出现4种症状类型。 (1) 种芽腐烂型:播种后, 土壤潮湿板结, 种芽出土前被病菌侵入, 破坏种芽组织, 引起腐烂, 地面表现缺苗。 (2) 茎叶腐烂型:幼苗出土期, 若湿度大或播种量多, 苗木密集, 或揭除覆盖物过迟, 被病菌侵染, 使茎叶腐烂。

4.1.2 病原引起苗木猝死的原因有非侵染性和侵染性两类。

非侵染性病原主要由于苗圃地积水, 覆土过厚, 表土板结, 或地表温度过高灼伤根系, 造成幼芽不能正常发育而死、幼苗糜烂、猝死、直立枯死。侵染性病原主要是真菌中的镰刀菌、丝核菌和腐霉菌。幼苗被侵染后造成糜烂、猝死或直立枯死。

4.1.3 防治建议。

对于立枯病的防治, 一定要立足于预防, 即要特别认真地进行“细致整地”、“土壤消毒”和“种子消毒”, 此三项工作做好, 一般不会发生立枯病。至于“发病后治疗”, 不论怎样地费时费力, 效果相当有限, 只能使健康苗获得保护, 染病苗必死无疑。

4.2 顶芽锈病

4.2.1症状一般人工苗在苗龄10~40天生期间, 苗圃地幼苗和造林地幼树容易感染顶芽锈病。因锈粉只感染顶芽故名“顶芽锈病”。多发于6~8月, 金黄色的锈粉布满顶芽, 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8~10月锈粉转移, 顶芽变形枯死, 呈黑褐色。一般多数害病植株并不死亡, 只是顶芽枯死, 最上一轮侧枝充分发育, 形成丛枝, 延缓高生长和影响冠形。若不能及时防治, 锈病将迅速传染。

4.2.2病原为何种锈菌, 至今无深入研究。

4.2.3防治苗圃地若大量发生, 可用“敌锈钠” (对铵基苯硝酸钠) 喷雾防治, 若数量不多, 可人工摘除;在造林地人工摘除最为方便。

4.2.4防治建议应将摘下的顶芽深埋或焚烧。

摘要:作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 对云杉种植管理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分析探讨, 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凌源地区云杉种植技术初探 第4篇

【关键词】云杉;种植技术;病害防护

云杉是常绿乔木,在我国分布很广,有20种5个变种,另有引进栽培2种。云杉树姿美观、生长快、抗污染能力强、性较耐阴,是营造用材林和四旁绿化的优良树种,也是我国寒带、寒温带高山林区主要更新造林树种。据有关资料记载,云杉树高可达50m,胸径1.5m,花期在5月下旬,球果于9~10月成熟。云杉对气候要求不严,多分布于年平均气温 4~12℃、年降水量400~900mm、年相对湿度60%以上的高山地带或高纬度地区;抗寒性较强,能忍受-30℃以下低温,但嫩枝抗霜性较差。在气候温和而又湿润的条件下,在酸性至微酸性的棕色森林土或褐棕土生长良好。

凌源市自1990年开始陆续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南部和大兴安岭北坡呼玛河流域、吉林省九台地区等地引进云杉种苗,经过驯化培育已经适应于我市的当地气候和生长环境,在我市南部刀尔登镇、杨杖子镇长势良好,耐寒力强、抗旱,形成树形端正,呈圆锥形,枝叶茂密,上有顶枝,下枝能长期生存,不露树脚的形态。有的云杉树高达18~21m。

1 圃地规划和选择、整地施肥、作床

1.1 圃地选址

土壤是育苗生产的基础,育苗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土地的选择,最好是选择中性或微酸性土壤,沙质土壤或轻黏土壤,土层厚度一般在50cm以上,黑土层厚度在20cm以上,最好选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向阳、水源方便、排水良好的地域。土地应休闲和轮作,轮作豆类后,云杉育苗I级苗比率、苗高、基径、根深、根幅等均有明显的增大,干物质重也大于50%。切忌在盐碱地、涝洼塘、黄土岗、草炭地和砂石地培育云杉苗。

1.2 整地施肥

云杉幼苗阶段,根多纤细微弱,扎根扩展能力极差,没有颗粒细小、土质疏松的土壤条件则苗根伸展下扎困难,所以必须精耕细整,为下步生产打好基础。整地一般应进行3次,一次在上年土壤结冻前,一次在次春解冻后,及土壤消毒时再整一次。整地深度为25~30cm,必须做到“细、深、平、实”,全层碎土、不留暗硬、不乱土层,播前镇压,以利保墒,这样可达到落种深浅一致、苗脚均匀、苗齐苗壮。

在整地过程中要翻耙、捞平、清理剩余物,在整地的同时要施好肥,最好是农家肥,每667㎡施有机肥(用人粪拌腐熟的草炭土及少量锯末,再用一些畜粪堆肥)2500kg,增施磷肥。土壤肥料均应消毒,每667㎡用六六粉4~7kg或五氯硝基苯3~3.5kg。

1.3 作床

根据立地条件确定作床的高低,低洼地的床要做得高些,原来地势高一些的就要作低一点,因地制宜。一般的床面宽1.1~1.2m、长10~20m,步道宽20~30cm,床面要细致平整。干旱地区作平床,少雨地区作矮床,床高8~10cm,多雨地区作高床,床高15~20c。播种前7d要用1%的硫酸亚铁溶液对床面进行消毒。

2 云杉的种子处理

云杉的种子处理程序是:风选(去翅) ——水选(去石块杂杂)——温水浸泡(4h去浮种) ——冷水浸泡(20h) ——摊开晾干——消毒待播。

在种子处理过程中,要掌握浸水时间。据试验,浸水3h,种子吸水率为66.6%,6h为75.0%,9h为91.7%,24h可达100%。如浸种时间过长,种子充分吸水下沉后再选种则良莠不分,故浸种时间以4~6h为宜,浸后进行选种、消毒、催芽,能提高发芽率(16%~23%)和苗木质量。云杉种子发芽的有效温度为8℃,气温在8℃以上即可播种。根据凌源地区多年物候证明,山樱桃花盛开时,正是云杉播种时间,播种迟了,则越冬困难。云杉种子催芽的目的是促使种子内含物转化,以提早萌发、增强发芽势、缩短出苗时间,从而增强抗寒力和延长生育期,达到出苗快、齐、匀、全的目的。

目前种子催芽方法有4种:①混沙催芽;②水浸催芽;③低温积层催芽;④雪藏催芽。为适应东北地区的气候条件,可采用雪藏催芽。具体方法是:在土壤结冻前,选择排水良好的背阴处挖坑,坑深、宽各50cm左右,长度随种子的数量而定。先将坑底铺上草帘子或席子,铺1层10cm左右厚的碎冰,然后将种子与雪按1∶3的比例混拌均匀(也可用种子、沙子、雪按1∶2∶3混拌)放入坑内,上面培成雪丘,并用草帘或覆土铺盖。春季逐渐撤除积雪,但仍盖草帘,待播种前1周撤除覆盖,每天中午倒翻2~3次,以使冰雪融化,同时注意查看种子,如催芽良好,可控制低温直到播种时取出;如催芽不均匀或没催好,则再日晒或室内加温1~3d即可。如果种子量小,可采用铁桶、大缸或其他容器,但应把容器放到冷房子里,以防日晒,其混雪比例同上。

3 云杉播种

(1)播种时,首先应注意土壤水分是否适宜。如过干,则应在播种前灌溉,保证底墒充足,掌握适时早播,保证早播早出苗、抗害力强、生育期长、木质化好。在幼苗出土期遇到晚霜,则要时刻掌握天气变化情况,作好防冻工作,可用柴草掺锯末点烟防止晚霜。

(2)播种后要立即覆土,以免土壤和种子干燥而影响发芽。覆土厚度与种子发芽和幼苗出土关系极为密切,一般覆土厚度以种子直径的2~3倍为宜。覆土的厚度要均匀一致,不然会使苗出不齐,进而直接影响苗木产量和质量。播种后,覆土用30cm深的心土拌以1/3~1/2的腐殖质土,过筛消毒。覆土厚度以0.3~0.6cm为宜,覆土超过1cm或浅到0.2cm就会减少发芽率20%~30%。覆土的材料可用一定比例的草炭土、腐熟的粪、锯末细致混在一起,这些材料不但吸水好还具有一定的肥力,覆土后要及时镇压。由于苗木自然死亡率较高,适当密播、撒播,每667㎡播种量为13~15kg,拌沙覆土0.3~0.6cm,盖草或薄膜。

(3)及时覆盖。覆盖的目的是保持土壤湿润和调节地表温度,以防止表土板结和杂草滋生,对小粒种子的覆盖更为重要。一般采用松针做覆盖物,可达到无菌、省工、省时和大大降低苗木成本的目的,效果非常好。播种后7~15d,幼苗出土,幼苗对干燥的抵抗力弱,耐阴湿,应经常浇水以保持湿润;幼苗对阳光的抵抗力弱,应架设荫棚,以避免日灼。

4 云杉苗木的抚育管理

4.1 出苗期

幼苗出土到脱壳前要防止雀害,可用专人驱鸟或扎一些草人惊吓,或设一些风动的响声。云杉播种后20~40d及时除草。注意控制苗床温湿度,在雨天用塑料布覆盖床面;连续晴天则要注意灌溉,还需搭荫棚,其透光度为25%~50%较好;雨水多时卷帘晾苗,至湿度大、云雾多的地方,可实行全光育苗。云杉苗生长缓慢,1年生的苗高仅2~4cm,每天要浇水2~4次,要量少次多为好,雨季减少浇水或停止灌溉。除草用化学药剂可参照落叶松的管理,但药量必须低于落叶松。间苗时,一般2年生苗平均每平方米留苗600~800株,3年生留苗400~600株。

4.2 扎根期

此期间开始出现侧根且苗茎由红变绿,要继续重视防治病虫害与水分管理。开始施肥时以混合肥为主,有机肥和化肥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使用浓度要低,毎半月施1次。

4.3 木质化期

进入木化期后,苗茎逐渐变为棕色,并出现纵向皱纹。此时应加强施肥,以磷肥为主,促进干物质的积累,浓度为1%~2%,每667㎡用量3~5kg。期末重施钾肥,以加速木质化。

4.4 封顶期

进入封顶期后,地上部分生长停止,顶芽形成,干物质大量积累,有早霜危害的地区应及时搭霜棚,重霜地区用硼酸钠喷射苗木,浓度为0.1%~0.2%,毎7天喷1次。

4.5 休眠期

此期间苗木生长基本停止,要搭好霜棚防止霜害,霜冻严重地区要注意密盖。越冬期内要注意观察床面干湿情况,注意防止冻拔,春旱时要注意灌水。适时间苗,苗木过密则壮苗率、干物质重量明显下降。实践证明,云杉1年生原床苗以每年不超过60万株为宜。2年生苗的各生育期管理措施:苗木萌幼期应早施氮肥,以促进苗木萌幼生长,有机肥5%加化肥0.5%~1%,每667㎡用500kg,保留霜棚,防止晚霜为害。

4.6 出叶期

叶芽开展至完全出叶应撤除霜棚,但有晚霜为害的地区,特别干旱的地区,仍需覆盖荫棚。施肥以氮为主,辅以磷肥,浓度应逐渐加大,10d施1次。

4.7 抽梢期

总糖、总氮含量急剧降低,生长迅速。以速效肥为主,还可根外追肥。

4.8 木质化期

总糖、总氮含量增加,干物质增加,茎干由绿变黄。木质化初期应勤施氮肥,后期只施磷、钾肥,以加速木质化。

4.9 封顶期

顶芽形成,总糖、总氮含量显著增加,干物质大量积累占总量的31%,应停止施肥。冻拔严重地区,最后一次除草时,可适当保留部分杂草,以利苗木越冬。

4.10 休眠期

苗木生长活动停止。在霜冻严重、春季干旱的地区注意床面覆盖灌水。3年生以上苗木管理措施与2年生苗木基本相同。原床苗应间苗,每667㎡保留20万株左右;移床苗每667㎡以15~20万株为宜。荫棚可以揭去,但在气候干冷、霜冻严重、霜期又长的地区仍须保留,直至出圃前一年春开始揭棚,以增强苗木出圃上山的适应能力。防寒是减少幼苗越冬损失的关键措施,可通过培土进行,培土厚度应超过苗高4~5cm,撤土的时间是在春季旱风之后,过早会发生生理干旱。

云杉苗的培育年限因地区而异。在凌源地区,以3~4年生较好;高原丘陵区需5~6年。须是生长健壮、茎粗叶茂、叶色正常、顶芽饱满、冠幅均匀、细根较多、无病早侵染的苗木。

5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病虫害的发生蔓延与当地的气候、温度、湿度和土壤条件等有密切关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做好预防工作,这里包括选择育苗土地、加强管理、适时早播,做好整地、喷灌、除草、环境卫生等工作,同时还要及时进行药剂预防。

作者简介:

孙化吉,毕业于延边大学林学专业,助理工程师,现就职于凌源市欺天林场,从事干旱地区造林及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实践经验丰富。

孙化吉:1965年5月19日出生、性别:男、民族:汉族、籍贯: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职称:助理工程师

秋天樊云杉 第5篇

樊芸杉

从第一片发黄的叶片落地始,秋——悄悄来临了。它是这么美。秋天美在一份明澈。

秋天的风是最纯净的,那么爽利的掠过脸颊,带着丝丝凉意和分别的味道。当黄叶悠然飘落,多数人都在感叹秋风的无情,其实不是这样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今朝。”瞧,那满山的枫叶犹如熊熊燃烧的火焰,漫天漫地的铺陈开去。它是那么热情奔放,风情万种。是秋风给了它如此灿烂的生命。秋风掠过山林,棵棵松树苍翠挺拔,那绿更坚实,更耀眼了,松树身上寄托着渴望春天的绿色梦想。

天高云淡,风清水长,这是秋天特有的。此时人们的心胸也跟着开阔起来了。澄澈遥远的蓝天上,白云的船儿在远航,那云,轻如羽,软如棉。将蓝悠悠的天空擦拭得更加明澈透亮。阳光很迷人,明晃晃一大片,映红了行人的脸,温暖了人们的心。

入夜,一丝丝甘若薄荷的凉意沁人心脾。最动人的是那皎洁的月光,如纱似水,彷佛是在空气中流淌,洒向那被烈日煎熬的舌燥唇干的万物,抚慰它们干枯的表皮与烦躁的心灵。

秋,以它特有的方式和言语,散发着它独特的风韵——鲜亮清澈,真诚淳朴。家长点评:

柏瑶妈妈:文章描述很细致,写出了秋的美丽,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我感到称赞的是,小小年纪却懂得这么多的古诗,还有很多的修辞手法,可以看出

她是多么仔细的小女孩,她肯定读过很多的书籍,希望同学们都能好好向她学习,多读点书,增加自己的写作能力。

王希臻家长:作文写的很好,对秋天的观察很仔细,句子写的也很美,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值的学习。作文写的很好,对秋天的观察很仔细,句子写的也很美,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值的学习。

雪岭云杉自然保护区 第6篇

目录地理位置气候类型自然资源雪岭云杉收缩展开地理位置

保护区境内包括了中路天山西段那拉提山的几条支脉,地势南 高北低。山体为新生代断裂运动所形成,在第四纪造山运动期间又有所增强,后经长期的风蚀、侵蚀,成为今日的雄伟多姿,褶皱起伏,千沟万堑地貌。中山、前山丘陵地带常积聚有较厚的第四纪黄土沉积层。

气候类型

由于境内南、北、东三面环山,西面山势下降,地形开阔,东来的大陆干热气流影响小,而沿伊犁河谷西来的温湿气流可长驱宜入,使保护区内气候变得温暖湿润:1500处年均温3.7℃、1月均温―11℃,7月均温16.5℃,大于等于10℃的年积温1900℃,无霜期90一100天;年降水量600一800毫米,年蒸发量1100一12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0%。基岩多由变质岩、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干枚岩组成。土壤有六个土类,从低到高分布如下。

自然资源

冲积性草甸土 低海拔的河滩区 山地黑钙森林土 1200―1400米 山地黑钙土 1400―1800米 山地黑褐色森林土 1600一2600米 亚高山草甸土 1800―2800米 高山草甸土 2800一3000米 境内有库尔德宁河、沙特布拉克河、协无德河,均流人大吉尔尕胡河。 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雪岭云杉,境内共6个雪岭云杉群落。 雪岭云杉是天山林海中特有的一个树种。在巍巍天山深处,它苍劲挺拔、四季青翠、攀坡漫生、绵延不绝,犹如一道沿山而筑的绿色长城。风吹林海,松涛声声,绿波起伏,其势如潮。雪岭云杉,常绿乔木,叶呈针形,略弯曲;果球为长椭圆形,褐色。天山的雪岭云杉,据说是在4000多万年前,由青藏高原迁徙而来,演变成大西北独有;而又最为壮观的林木。

雪岭云杉

云杉镇宜老社区 第7篇

云杉镇宜老社区位于宝坻区牛道口镇焦山寺村,距离宝坻县城只有10公里的路程,乘车10分钟便可到宝坻城区。距离北京72公里,距离天津80公里,开车分别不到1小时便可到达,老年宜居社区占地总面积1490亩,共2277套老年公寓,建筑类型包括单廊式和点式公寓。单廊式公寓全部坐北朝南。公寓内家电家具设备齐全,电视机、电冰箱、电磁炉、洗衣机等一应俱全,老人只需带上私人物品便可入住。房间内装修根据老人的喜好采用简约现代中式装修风格,地板全部做了防滑处理,沙发、床的软硬度都是根据人体工程学设计的。在老人频繁活动的区域如客厅、卧室、卫生间等,都设有固定式紧急呼叫按钮。云杉镇是专门为天津和北京等地的老人量身打造的一个中高端养老社区,整个社区内配套齐全。社区还为老人提供了免费的电瓶车,在整个社区内还设置了一条塑胶慢跑道、200平方米的游泳池和一个健身房。社区里13万平方米的农业大棚,有快乐农庄、生态植物园,老人可以享受耕种的乐趣。社区医疗中心与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合作,有齐全的医疗设备。并设有常见的老年病科、全科、急诊科、中医、康复理疗、预防保健等科室。社区内有宜老餐厅。服务中心里有心理咨询室,还有上网室、台球室、棋牌室、乒乓球室、图书室、书画室。

老年公寓并不卖产权,而是以会员制的模式进行销售。也就是说,购买云杉镇的会员卡,入住年龄,男性须满55岁,女性满50岁。

云杉育苗技术 第8篇

1 育苗地选择

1.1 经营条件

苗圃尽量设在交通便利的地方, 便于生产资料和苗木的运输;为保障充足的劳力资源, 应尽量靠近居民点, 容易得到技术上的指导和方便机具的维修;苗圃应尽量设置在造林地附近或中心地区, 避免苗木长距离运输造成根系损伤和失水。

1.2 自然条件

苗圃应设在坡度低于3°, 地势平坦, 水土不易流失, 便于耕作的地块。坡向以东南坡为宜, 坡度以下部为好, 土层深层以肥沃的砂壤土、轻壤土或壤土为宜, 以利于苗木根系生长和起苗。云杉要求中性或微酸性土壤, 即p H值范围5.0~6.0, 山谷、风口山岗地、重盐碱地不宜[1]。

1.3 水源

苗圃应保证水源充足, 最好设在河流、胡泊、水库等排灌方便的地方, 含水量不超过0.10%~0.15%, 地下水位沙土为1.0~0.5 m, 砂壤土1.5~2.0 m, 壤土2.5~4.0 m。

1.4 病虫害

尽量避免选用病虫害和鸟兽危害严重的土地, 不选曾发生较严重猝倒病的土地作苗圃, 常年种植马铃薯、茄科和十字花科蔬菜的土地, 多发生金龟子幼虫、蝼蛄和地老虎等虫害, 不宜设立苗圃地。

2 耕作

耕地是土壤耕作的中心环节, 深度根据苗木的类型与气候、土壤条件确定, 播种苗一般为20~25 cm, 扦插苗和移植苗为25~30 cm。浅耕即苗木出圃前或间作绿肥后进行的浅层土壤耕作, 深度一般为7~10 cm。生荒地、撂荒地等地上开垦苗圃地时, 加深到10~15 cm。苗圃浅耕的用途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减少杂草和病虫害, 减少耕地时土壤机械阻力。

干旱区瘠薄土壤、黏土地可深耕 (沙土浅耕) , 季节以秋季为主, 沙土适于春耕。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80%时进行耕地, 此时耕地的阻力小, 质量好。同时, 结合耕地施入有机肥料39~48 t/hm2。

一般耕地后立即耙地, 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蓄水、保墒。尤其是干旱地区更为重要。但在冬季积雪的北方或土壤黏重的南方, 为了风化土壤, 积雪保墒, 秋耕后不耙地, 待翌年早春耙地。耕地之后, 使用镇压器压平或压碎表土, 减少气态水分, 达到保持水分的目的。苗木生长期对土壤进行浅层翻倒, 即中耕, 一般与除草结合进行。

3 整地

3.1 高床

高床指床面高出步道的苗床。苗床规格一般床面宽1.0~1.2 m, 床高10~20 cm, 步道宽35~50 cm, 适用于降水较多、土壤黏重、排水不良的地区;要求排水良好, 对土壤水分较敏感的树种, 如大多数针叶树种, 可采取高床整地方式。

3.2 低床

低床指床面低于步道的苗床。规格与高床相同, 适用于降水较少、无积水的地区。对土壤水分条件不严的树种, 可采取低床整地方式。苗床方向的选择上, 在我国一般要求苗床或垄的方向为东西方向, 寒冷地区可采用南北向苗床且宽于步道, 以利通风透光, 采用南低北高的斜面床, 床面增温效果明显, 在温暖地区可以不考虑苗床的方向[2,3]。

4 土壤消毒

消毒的目的是灭菌、杀虫、杀草。常用药剂处理或高温处理, 生产上常用药剂消毒。一是硫酸亚铁。播种前7~10 d以2%~3%水溶液喷洒苗床, 浸湿床面3~5 cm, 雨天用细干土加入硫酸亚铁粉制成药土, 撒于床面, 用药量225~300kg/hm2。二是福尔马林。将福尔马林10 m L/m2加水6~12 L/m2稀释, 于播种前10~15 d喷洒在床面上, 然后用塑料薄膜覆盖, 播种前7 d打开塑料布, 待药味全部散失后再播种。三是消石灰 (灭菌剂) 。整地时施入, 与土壤混匀, 用量为150 kg/hm2。四是西维因 (杀虫剂) 。整地时, 用5%的药剂15~45 kg/hm2加土1 500~3 000 kg/hm2混拌后, 撒于地表, 然后翻耕。

5 种子选择与处理

应选择当年完全成熟、种粒饱满、病虫害少、发芽率高的种子, 在播种前10 d进行种子的催芽处理, 处理种子重量根据播种量而定。先用45℃左右的温水浸泡种子24 h, 清除浮在水面上的杂质和废粒, 将筛选后的种子继续清水浸泡, 每天换水1次, 浸泡2~3 d, 种子吸足水分后捞出, 置于向阳处, 用0.5%的高锰酸钾液消毒, 2~3 h后用清水冲净, 覆膜催芽。注意温度不能超过40℃, 湿度保持以手捏团为宜, 每天翻动3~4次, 用清水冲洗1次, 大约待40%左右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4]。

6 播种育苗

一般采用春季播种。播种方法以条播为主, 沿床宽用耙子或锄头开沟, 沟宽3~4 cm, 深4 cm左右, 中心距5~7 cm, 沟开好后, 将催好芽的种子均匀撒在沟中, 播种量为225~300 kg/hm2。然后从所培育苗木相同树种的林分或者老苗圃内挖取表部湿润的菌根土, 将其与适量的有机肥和磷肥混拌均匀后, 撒于播种沟内, 覆2~3 cm。播种好的床面覆草, 及时进行浇水灌溉, 覆草是为防止灌溉时的冲刷及鸟害。

7 苗圃轮作

在同一块苗圃地上, 按一定顺序轮换培育不同树种的苗木, 或将苗木与农作物、绿肥轮换种植的方法, 有利于改良土壤和预防病虫害[5]。一是树种与树种轮作。选择无共同病虫害的树种进行轮换育苗。一般认为豆科与非豆科, 深耕与浅耕, 针叶树与阔叶树, 乔木与灌木轮作效果较好。二是树种与绿肥轮作, 连续育苗几年后, 栽种1年或1季绿肥作物。三是苗木与农作物轮作, 如豆类、高粱、玉米和水稻等都可选用。

摘要:总结了云杉育苗技术, 包括育苗地选择、耕作、整地、土壤消毒、种子选择与处理、播种育苗、苗圃轮作等内容, 以期为培育云杉壮苗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云杉,耕作,整地,土壤消毒,播种育苗,轮作

参考文献

[1]郭英措.青海云杉育苗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8) :193-197.

[2]吉春容, 尚华明, 范子昂, 等.天山中段雪岭云杉森林冬春季小气候变化特征分析[J].沙漠与绿洲气象, 2010 (3) :1-5.

[3]赫学明.不同施氮量对云杉生长的影响[J].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3 (1) :59.

[4]张亚伶, 邵晓华, 乌兰.云杉播种育苗技术研究[J].科技创业家, 2013 (15) :187.

云杉小苗移栽技术 第9篇

云杉为松科云杉属常绿乔木,具有一定耐阴性,耐寒,喜冷凉、湿润气候,但对干燥环境有一定抗性,主要分布在四川、青海、甘肃、宁夏等地。最适于生长在空气湿度大、排水良好、土层肥厚的山麓缓坡或小台地的微酸性沙质土壤中。浅根性,抗风能力差,生长速度较慢,在排水不良的低湿地上生长不良,常成片死亡。

二、云杉小苗移栽管理技术

以云杉播种繁殖为主,将采集好的种子置于干燥通风处晾干、净种,冬季沙藏处理或播前3~4天用50~60℃热水浸种,在20厘米高床撒播或条播,覆土厚0.5~0.6厘米,播后2~3周出土,苗期需遮荫。3年后需移植栽培。

1.移植地选择与整地:云杉3年生留床苗移植应选择具有较好排灌条件、土层肥厚的山麓缓坡或小台地的微酸性沙质土壤。在移植前一年夏季(伏天)深翻20~30厘米,晒地两次,秋季再浅耕1次,深15~20厘米,每公顷施入腐熟有机肥(羊粪)37.5吨,并施过磷酸钙225~300公斤,随即耙平。

2.幼苗栽植:翌年土壤解冻时就地就近调苗,对移植的云杉小苗要即起、即调、即假植、即浇水。起苗时应仔细操作,减少对根系和枝叶的损伤,切不可用手拔苗,避免损坏苗木根和茎,降低成活率。栽植宜选择在无风的阴天进行,晴天移植应在12时前或14时后进行。栽植前将苗木进行分级,将过长的根系剪除后,放在盛有水的容器内泡根,再用生根粉或生根剂稀释过的泥浆蘸浆栽植,株行距5厘米×20厘米,沟深20厘米,栽植时保持根系舒展,栽植深度以原地面临界限向下栽1厘米为宜,然后用脚踩实,使土壤与根系充分接触,及时浇1次定苗透水。

3.前期管理:栽植第1年炼苗,主要目的是促使幼苗生根成活。一是栽植浇水1周后待地面出现裂缝时再浇第2次水,15天后浇第3次水,待地面晾晒发白时及时松土,松土不宜太深,以破除地表板结为宜,对苗木根部浇水出现的缝隙要及时填实,以免影响新根发育,防止根系裸露。二是由于幼苗自然死亡率较高,对干燥的抵抗力弱,耐阴湿,应根据天气情况适量浇水,经常保持湿润,拔草后应搭棚遮荫,以避免日灼危害。三是为减少土壤水分大量蒸发,疏松表土,增加土壤透气性,要及时除草,保持移植地内无杂草。四是云杉幼苗幼嫩,木质化程度低,抗寒性弱,易遭受冻害,特别是早春的冻害和生理干旱,往往造成苗木大量死亡,因此,在冬季封冻前要灌足冬水,做好越冬防冻工作。

4.后期管理:栽植后的第2年幼苗根系已经扎稳,地上部分开始生长,3月下旬收起遮荫棚,结合松土除草对苗圃地喷洒20%石硫合剂进行清园;4月下旬在苗圃行间开10厘米小沟,每公顷施磷酸二铵与尿素混合肥525公斤(磷酸二铵300公斤,尿素225公斤),均匀施入沟内并覆土,及时灌透水,1周后松土1次;5月中旬及时浇足第2次透水,1周后结合松土进行第2次除草。7月以后降雨量逐渐增加,以后根据情况可酌情灌水,及时清除杂草,保持苗圃土壤疏松,通风透气,光照充足,促进地上部分生长。待幼苗长至高20~30厘米时,保持株距20厘米,对过密的幼苗及时按20厘米×20厘米标准就近、就地随起随移栽,移栽后及时灌足透水,提高苗木成活率,以便于培育良种壮苗、大苗。

(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田洼林场 屠云华 邮编:756099)

云杉种植技术 第10篇

———对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上)编者按: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背景下,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我国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立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紧密联系国内外文化建设历史经验,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高度,就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对深化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本刊将分三期陆续刊出。

今年以来,中央就文化建设作出一系列新的重要指示。最近在中央政治局第22次集体学习时,胡锦涛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文化改革发展的地位作用、指导思想和主要任务,反映了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把握达到了新高度,为更好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文化历来是人们十分重视和积极探寻的一个领域。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入推进,全党全社会对文化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文化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分析总结这些年来文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推进文化建设,我一直在思考三个问题:即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这三个问题,涉及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我以为,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对确立文化发展目标、谋划文化发展战略、提出文化发展举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化自觉:觉醒、使命与担当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同发展的国家。随着经济建设的推进、物质文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感到,GDP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是社会发展的唯一目标、终极目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有的国家甚至提出,要把文化作为发展战略的轴心,经济、社会、技术和教育战略都应当维系于这个轴心而展开。过去,我们对文化作用的认识,也往往局限于把文化作为一种手段、作为一种支撑来强调。现在看来,文化作为历史文明的积淀,作为社会发展方向的引领,解决的是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对人类发展来说,文化可能是更深层次、更高境界的追求。十六大之后,我们党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把文化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目标,这标志着我们党在文化认识上的新飞跃,反映了我们党在文化建设上的战略眼光。

第二,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直接关系民生幸福。我们以往比较多地强调文化的教育教化功能,对文化与民生的关系认识不深。文化是维系一个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力量,无疑应当重视发挥文化教育人、引导人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文化之于人类,应当是一种精神上的内在需求、普遍需求,也是终生相伴的需求。恩格斯说过:“文化上的每一进步,都是迈向自由的一步”。人们需要通过文化来启蒙心智、认识社会、获得思想上的教益,也需要通过文化愉悦身心、陶冶性情、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依归。如果没有精神文化上的充实和丰盈,就不能说有真正幸福的生活和美好的人生。我国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进入小康之后,精神文化需要更加突出、更加强烈,解决人们“文化饥渴”的问题也越来越迫切。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讲改善民生,文化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讲公平公正,文化应该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体现;我们讲幸福指数,文化应该是一个很重要的衡量尺度;我们讲生活质量,文化应该是一个显著的标志。当前,我们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加速期,一些人的思想困惑、精神焦虑有所增多,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精神抚慰的任务更加繁重。必须在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同时,更好地用文化温润心灵、舒缓压力、涵养人生,更好地丰富人们精神世界,满足人们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第三,文化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世界经济发展表明,发达程度越高,文化产业支柱性作用就越明显,对经济增长的

差异。这表明,任何文化的发展总是在一定的时空背景下展开的,不可能超越历史阶段,更不是空中楼阁。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经济上的不发达、制度上的不完善、发展上的不平衡,必然对文化发展产生制约和影响。推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找准历史的方位和坐标,充分认识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认识现阶段我国文化构成和状况的复杂性,制定切实可行的文化发展战略,既不降低标准又不提不切实际的目标,既不落后于时代又不超越阶段。

第二,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化都是多元一体、多样共生的,推进文化建设必须强化主导、壮大主流。文化总是以丰富多样的内容形式来展现的,但其中总有一种占据主导地位、起着支配作用。特别是在阶级社会,占据主导的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文化。在我国封建社会,尽管儒、释、道等多种思想文化长期并存,但长期居于正统地位的是儒家文化。近代以来的西方国家,虽然各种各样的文化表达和文化思潮不断涌现,但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始终占据主导。当今世界,许多国家对建设自己的主流文化更加重视、更加自觉。美国就始终把反映垄断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文化作为根本内容,以此来打造“美国梦”、强化“美国精神”。新加坡为团结国民共同致力于本国发展,以国会法案的形式,确定了以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等为主要内容的共同价值观,在全社会加以推行。可见,培育和壮大主流文化,是古今中外的通行做法。推进我国文化建设,必须坚持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相统一,不断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

第三,任何一个时期的文化都是一个不断积累积淀的过程,推进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立为本、重在建设。文化涉及人们的情感记忆、思维习惯、精神感悟,涉及人们的历史认知、观念认同、理想追求。这些都需要时间的淘洗、实践的锤炼、长期的孕育。文化建设是在精神领域搞建设,与盖大楼、修高速公路不一样,不是三年五年能见效的,如果没有长期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大的飞跃。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化经典名篇、文化大家大师,都是在人类文化长期积淀和接力推进中问世和诞生的,不是一朝一夕能出现的。有人说,如果政治制度变革需要6个月,经济体制变革需要6年,那么文化的改变至少需要6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是一种形象的说法,但文化的变迁确实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推进文化建设,既要有紧迫感,也要看到长期性,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做到重在建设、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决不能心浮气躁、急功近

应当是人,是人的精神的丰富、需求的满足,是为了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我们应当清醒认识到,现在人民群众对实现自身文化权益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越来越热切。我们党要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仅有责任实现和发展好人民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也有责任保障好人民的文化权益、提高全社会的文化生活质量,让文化的阳光普照人民大众,让人民群众在文化沐浴中生活得更加幸福。

第四,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责任。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伴随经济的强盛,而且伴随文化的昌盛。作为一个执政党,我们不仅要致力于经济发展、国家富强,而且要致力于社会的文明进步,形成强大的文化软实力。现在,有人提出“文化边界”、“文化版图”、“文化主权”等问题,实际上是把文化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性资源来研究,这很值得我们深思。当前,中国作为一个在国际舞台日益发挥重要作用的发展中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同世界互动中的作用更直接、更现实。特别要看到,中国还面临着敌对势力西化分化的威胁。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应当认清形势,保持清醒,居安思危,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加快形成自己的文化优势,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拓展我们的战略利益.过去、守旧复古,而是要立足新的实践、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行新的文化创造。传统文化中也确实存在一些糟粕,需要摒弃。对待传统文化,还是要按照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要求,进行科学梳理、精心萃取,深入挖掘和提炼有益的思想价值,使之不断发扬光大,成为涵养民族精神的不竭源泉。

第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根本,应当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果,它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为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我们党从一诞生就举起了马克思主义这面旗臶,并在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成果,成为指引中国文化前进的根本指针。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注入了先进的思想内涵,中国人民获得了科学的、锐利的思想武器,在思想上精神上得到极大的解放。正如毛主席所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我们现在讲“老祖宗”不能丢,这是历史的结论,也是现实的必然。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只有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引领文化建设,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生态中,辨析主流和支流、区分先进与落后、划清积极与消极,有效引领各种社会思潮、抵御腐朽文化影响,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三,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优势,应当倍加珍惜。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创造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不断实现着中华文化的再生再造,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现在,有的人以所谓重新评价为名,搞历史虚无主义,认为革命文化是“过去时”,今天讲革命文化没什么意义,随心所欲地戏说历史、消解红色经典,对英雄人物、历史人物进行颠覆性评价。这是对历史的歪曲,也是对文化的亵渎。应当看到,在中国人民艰辛革命历程中形成的革命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凝聚升华,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的生动体现。不论现在还是将来,革命文化都是激励我们不懈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定要用好用足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丰富革命文化资源,使之深深融

步有着积极作用,但也存在消极腐朽内容。那种对西方文化“全面拒斥”或“照单全收”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一些势力打着文化开放的名义,对我国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其目的就是试图把中国纳入资本主义体系。对此,我们要保持应有的警惕。

第三,要有转化再造的能力。吸收借鉴外来文化,不应当是单纯的“物理嫁接”,而是有机的“化学反应”,目的是为了转化再造、丰富发展我们自己的文化。如果生吞活剥、囫囵吞枣,必然导致消化不良。毛主席讲过:对待外来文化,应当以中国的实际需要为基础,如同我们对待食物一样,必须经过自己的口腔咀嚼和肠胃运动。中华文化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对外来文化有着强大的整合能力,许多外来文化传入后,都实现了同中华文化的有机融合。吸收外来文化,贵在以我为主、为我所用,重在实现中国化、本土化。要把优秀的外来文化同我国的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融入中国文化的元素,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要同中国的现实需要结合起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服务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要同中国人民的接受习惯结合起来,创造适合中国人民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的表现形式,为中国人民喜闻乐见。只有通过转化再造,形成中国气派、中国风格,才能在中国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3.着眼将来。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历史的辉煌,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的蓬勃生机,来自于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放眼世界、审视自己、展望未来,世界的变化、中国的进步、人民的伟大创造为我们文化的繁荣兴盛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和广阔舞台,当代中国文化正展示出令人振奋、再现辉煌的良好势头。

第一,从世界发展大势中把握我国文化发展前景。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一个多元的世界文化格局初现端倪。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既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世界,也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世界更加关注中国,也更加关注中国的文化,这为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提供了重要契机。现在一些外国学者提出“世界文化东移论”,认为“21世纪将是亚洲世纪”,认为“未来在很多方面西方要向中华文明取经”。这些观点不一定准确,甚至有“捧杀”成份。然而,中国影响在扩大、中国文化吸引力在增强,却是不争的事实。尽管受各种因素影响,中国要真正成为世界上的文化强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中华文化兴盛的势头不可阻挡。只要我们把文化建设放在世界发展大背景下来审视和推

为广阔的空间。只要我们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把握好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期待,汇聚各个方面文化创造的积极性,就一定能实现文化发展的新跨越。

第四,从网络化、信息化的潮流趋势中把握我国文化发展前景。当今时代已进入网络化、信息化时代,互联网的裂变式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仅带来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而且极大地改变了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过去我们谈网络,往往只是把它作为虚拟空间,现在互联网已成为现实社会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大众化、媒体化、现实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目前我国网民已达4.2亿,通过网络了解信息、浏览新闻、学习知识、休闲娱乐,已经成为人们丰富文化生活、满足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不仅如此,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参与文化建设,借助博客、播客、维客等进行文化创造,广大网民既是网络文化的享受者,又是网络文化的创造者。网络技术在满足人们文化需求、激发人们创造热情的同时,也孕育了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文化形态,催生了网络音乐、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文学等新的文化样式,极大地提高了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效率,极大地丰富了文化产品和服务的领域、内容。有人预言,今后文化的消费享受、创作生产和交流传播大都要通过网络这个平台来实现。谁在网络文化的发展上抢得先机,谁就能占领文化的制高点。只要我们顺应网络化信息化时代潮流,抓住难得机遇,把互联网作为传播先进文化、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阵地新平台,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就一定能够为我国文化发展注入新动力、开辟新领域.3 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是体现时代感、突出大众化、富有独创性。时代感,就是把握时代主题、反映时代精神、引领时代潮流。价值观是时代的产物,只有反映时代的要求,才能引领社会进步。我们现在倡导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公平正义”、“和谐和睦”等理念,所以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共鸣,就是因为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召力。历史上,资本主义的价值观曾经发挥了进步作用,就是因为它适应了人们摆脱封建专制束缚的历史要求。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进步,在价值观念上,也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大众化,就是关注大众诉求,融入大众生活,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和广泛的社会认同。我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为什么今天仍有很大影响,就是因为它们反映了人们处世、行世、立世的一些基本准则。价值观只有走进心灵、走进大众,才能有广泛的亲和力、感召力。独创性,就是要有特点、有特色,能够为人类文明发展有所贡献。不同价值观的碰撞,是大浪淘沙的过程,是不断筛选的过程。只有那些原创性强、普遍意义大的价值观念,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实践的淬炼。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要善于总结自己的实践,提炼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精神内核。同时,面向世界,关注人类文明进步的趋势,阐明自己的核心理念和价值主张,敢于在超越他人中引领潮流。当然,塑造核心价值观还有表述形式的问题,要尽可能鲜明、简洁、凝练,让人们易懂、易记、易表达。

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渗透于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任何一种价值观念的形成,都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让人们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更好地感知、领悟,更好地遵守、践行。西方价值观的影响,与无孔不入的渗透是密不可分的,他们的影视作品、主流媒体等无不体现着他们的价值取向、价值标准。相比之下,我们有的传播媒介、文化作品却没有他们做得那么自觉、那么巧妙,有的甚至宣扬“讲责任太累”、“讲崇高太虚”,贬损、亵渎、消解我们的主流价值观念,误导和扭曲人们的是非标准、美丑标准。一定要坚守自己的正确价值追求,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对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引导,坚决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确保一切文化阵地、一切文化产品、一切文化活动,都要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要求,使之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在人们心中深深扎根,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重要功能。

2.自强之路——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路就是路径,这里主要是解决如何在已有基础上实现文化又好又快发展的问题。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不仅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也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为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开辟了道路、指明了方向。

走科学发展之路,就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内涵十分丰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要紧密结合文化建设的实际,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要始终坚持以发展为主题,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既积极为经济建设中心服务,又努力实现文化自身的繁荣发展;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始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着力解决影响文化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协调好文化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努力促进文化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始终坚持统筹兼顾,立足全局、着眼长远,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涉及文化改革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走科学发展之路,就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文化发展格局。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对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形成了两手抓、两加强的文化发展格局。可以说,提出事业产业两手抓,顺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把握了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是我们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飞跃。正是有了这个飞跃,在这些年的实践中,我们对文化产品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商品属性有了进一步认识,对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多样化需求有了进一步界定,对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有了进一步把握。在此基础上,科学定位了政府和市场在文化建设中的职责和功能,明确提出了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方针,找到了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形成了用不同的思路来推进事业、产业发展的办法,开创了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实践证明,推进文化建设,必须继续坚持一手抓文化事业、一手抓文化产业,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两轮驱动、两翼齐飞,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走科学发展之路,就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经济发

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是一个根本特征。人民群众需要文化,文化更需要人民群众。那种认为文化是少数人把玩、少数人享用的观点,同社会主义文化观是完全背离的。在文化建设上,一定要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摒弃“小众”意识,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依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要开辟渠道、搭建平台、创造条件,大力支持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及时总结提炼和积极推广源于群众、生动鲜活的文化样式、文化载体,把蕴藏于人民群众之中的智慧和力量进一步挖掘出来、释放出来。

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并不否认专门人才的作用和贡献。无论是文化元素的升华提炼,文化潮流的引领带动,还是文化艺术的再创造再发展,都离不开专门的文化人才。人才强文化才能强,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必然是一个文化兴盛的时代。我国春秋战国出现思想文化高峰、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与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等诸子百家的卓越建树密不可分;我国唐宋时期诗词、散文发展之所以形成鼎盛局面,与李白、杜甫、白居易及唐宋八大家等的杰出贡献密不可分。欧洲文艺复兴铸就的艺术辉煌,离不开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的艺术创造;18世纪下半叶欧洲古典音乐的兴盛,离不开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维也纳三杰”的音乐成就。这表明,一个时代的思想文化大厦,必然要有一批大师和大家来支撑;一个民族的灿烂文化,必然要有一批泰斗和巨匠来代表;一个国家文化的繁荣兴盛,必然要有一批领军人物来领衔。要实现文化强国的宏伟蓝图,必须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文化名家、文化大师和各领域领军人物,培养一支宏大的、适应时代要求、富有开拓精神、善于创新创造的文化人才队伍。这些年,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总的看,文化人才队伍状况与建设文化强国的时代要求还不相适应,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任务还不相适应。应当把文化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臵,用战略思维、改革精神谋划和推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特别要加大对年轻人才、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造就一批世界级的文化代言人。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鼓励超越、宽容失败,营造有利于优秀人才健康成长、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类文化人才竞相涌现、创造活力充分发挥的生动局面。知识分子是文化领域最活跃、最有创造力的群体,肩负着精神文化生产、创造和传播的重要使命,搞好文化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知识分子工作。要按照“尊重、包容、服务、引导”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充

贵经验值得继承和发扬。但必须看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有些方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是不可逾越的,现在则需要突破。在当代中国,无论是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还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无论是在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中赢得主动,还是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贡献,都需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应当把创新作为一种信念、一种追求,对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各国优秀文化成果进行创造性的开掘和利用,提高创意含量和竞争优势。要大力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环境,使一切创新举措得到支持、一切创新才能得到发挥、一切创新成果得到肯定,使创新成为文化领域的主旋律、最强音。

5.自强之翼——插上文化腾飞的强劲翅膀。在当今时代,科技和市场在文化繁荣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科技、市场如同鸟之双翼,借助它们的力量,文化就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科技与文化历来如影随形,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会给文化的传播方式、表现形式、发展样式带来革命性变化。古代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摆脱了时空的局限,成为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近代以来,无线电技术、摄影摄像技术、广播电视技术的发明,使人类文化进入了一个视听传播的新时代。近年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为思想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科技的发展,也以独特的方式增强着文化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比如,在舞台表现上,借助现代声光电技术和影视特技,可以呈现出气势磅礴、美轮美奂、精彩纷呈的舞美效果。数码电影技术极大地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力,环幕4D电影、球幕电影、交互电影等,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审美体验。实现文化自强,必须增强科技意识。要适应当代科技发展的新趋势,加快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运用,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加快构建覆盖广泛、技术先进的文化传播体系,不断为文化注入新的内容、构建新的平台、创造新的形式,努力用先进技术建设和传播先进文化。当然,技术是手段、是途径,是为内容服务的,所有技术性的东西都依附于内容的思想深度、高度和广度。必须把形式与内容、技术与艺术有机融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防止技术淹没思想、形式大于内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臵起着基础性作用。运用好市场机制,0 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背景下,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我国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发表于《红旗文稿》,文章立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紧密联系国内外文化建设历史经验,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高度,就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对深化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这三个问题,涉及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我以为,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对确立文化发展目标、谋划文化发展战略、提出文化发展举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云杉

文化自觉,主要指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在文化上的觉悟和觉醒,包括对文化在历史进步中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发展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文化自觉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对文明进步的强烈向往和不懈追求,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自觉的程度。可以说,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不仅关系到文化自身的振兴和繁荣,而且决定着一个民族、一个政党的前途命运。

1、地位认识上高度自觉

第一,文化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必然是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共同进步的社会,一个现代化的强国必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同发展的国家。

第二,文化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直接关系民生幸福。我们以往比较多地强调文化的教育教化功能,对文化与民生的关系认识不深。文化是维系一个社会团结和睦的精神力量,无疑应当重视发挥文化教育人、引导人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文化之于人类,应当是一种精神上的内在需求、普遍需求,也是终生相伴的需求。

第三,文化既直接贡献于经济增长,又对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世界经济发展表明,发达程度越高,文化产业支柱性作用就越明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就越大。【详细】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只有对自己文化有坚定的信心,才能获得坚持坚守的从容,鼓起奋发进取的勇气,焕发创新创造的活力。中华民族素有文化自信的气度,正是有了对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才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保持自己、吸纳外来,形成了独具特色、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1、不忘本来

第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母体,应当礼敬自豪地对待。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独特贡献;不仅铸就了历史的辉煌,而且在今天仍然闪耀着时代的光芒。

第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文化发展的根本,应当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果,它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也为先进文化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第三,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是我们文化发展的优势,应当倍加珍惜。我们党领导各族人民在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创造了鲜明独特、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到雷锋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再到载人航天精神、北京奥运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这些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的宝贵财富,不断实现着中华文化的再生再造,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文化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详细】

2、吸收外来

第一,要有开放包容的胸怀。世界文化多元多样、各有所长。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以各自方式为世界文明作出贡献,都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只有兼纳百家之精华,融合各种文化之所长,才能更好地促进本国文化的发展;如果自我封闭、排斥外来,就会失去发展的活力,甚至走向消亡。

第二,要有辩证取舍的态度。开放包容不是盲目崇外,学习借鉴也不是照抄照搬。每一个国家的文化,都有其赖以生存的土壤,都有其发挥作用的条件。离开了一定的历史条件、社会环境,文化的价值和作用也必然发生变化。同时,外来文化也是形形

1.自强之魂——塑造社会主义文化的灵魂

第一,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是体现时代感、突出大众化、富有独创性。时代感,就是把握时代主题、反映时代精神、引领时代潮流。价值观是时代的产物,只有反映时代的要求,才能引领社会进步。大众化,就是关注大众诉求,融入大众生活,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和广泛的社会认同。独创性,就是要有特点、有特色,能够为人类文明发展有所贡献。

第二,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渗透于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融入到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任何一种价值观念的形成,都需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让人们在生产生活的实践中更好地感知、领悟,更好地遵守、践行。【详细】

2、自强之路——坚持走科学发展的道路。

第一,走科学发展之路,就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内涵十分丰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要紧密结合文化建设的实际,把科学发展的理念贯穿到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第二,走科学发展之路,就要构建科学合理的文化发展格局。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在对文化建设认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把文化区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形成了两手抓、两加强的文化发展格局。

第三,走科学发展之路,就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部署,是总结历史和现实正反两方面经验作出的战略抉择,是抢占发展制高点、争创发展新优势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详细】

3、自强之本——把握文化发展的根本依靠力量。

第一,人民大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主体,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文化的创造者。追溯文化的起源,无论是作为观念形态的价值理念、道德情操,还是作为艺术形式的音乐舞蹈、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都源自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

第二,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并不否认专门人才的作用和贡献。无论是文化元素的升华提炼,文化潮流的引领带动,还是文化艺术的再创造再发展,都离不开专门的文化人才。【详细】

一历史趋势,立足于当代中国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全面小康目标迈进的历史时刻,立足于当今时代文化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现实,从如何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个时代的必然要求,思考中国的文化问题。二是源于视野开阔。文章既有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精辟论述,又有对人类进步历程的旁征博引;既有文化理论问题的思考,又有文化实践经验的概括;既是一部回顾历史、立足现实的中国文化沉思录,也是一部面向未来的中国文化发展启示录。

宏大的体系何以体现?一是架构完整。文章用三个部分统领全篇: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发展文化,清晰地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体系框架。每个部分由三到五个核心论点作为支撑,每一个核心论点往往又包括几个分论点,逻辑严密,层次分明。二是解答重大问题。文章系统回答了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文化的特点、执政党的历史责任、发展文化的基本要素、文化繁荣和发展的路径等若干重大问题,全面展示了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文化问题的新的思想成果。三是阐述重要思想。以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例,文章提出:现在看来,文化作为历史文明的积淀,作为社会发展方向的引领,解决的是“人类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问题。对人类发展来说,文化可能是更深层次、更高境界的追求。

丰富而简明的概念云杉文章的三个核心概念——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对确立文化发展目标、谋划文化发展战略、提出文化发展举措,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三个核心概念准确反映了繁荣和发展中国文化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人类对真理的认识,是在一系列概念的形成中,在概念的不断更替和运动中,在一个概念向另一个概念的转化中实现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概念的提出,堪称连接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之网的纽结,也是我们认识和掌握文化现象之网的纽结。

从中国传统文论的角度来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犹如文眼,使文章气韵贯通、浑然一体。深化了我们对文化本质的认识,也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

现实而超前的思想云杉文章最可贵之处是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一是对文化的思考具有现实针对性。文章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必须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高举自己的文化旗臶,树立自己的文化形象。

顿挫的美感。类似的佳句,文章中多有所在。

云杉文章没有官话套话,没有大话空话,处处务实,坚持实事求是。比如,在谈到文化发展时,强调文化建设需要长期积累,如果政治制度变革需要6个月,经济体制变革需要6年,那么文化的改变至少需要60年,甚至更长时间。推进文化建设决不能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更不能用疾风骤雨、搞运动的方式来进行。这种务实的文风贯穿文章的始终。

在国际国内形势深刻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的背景下,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以什么样的思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我国文化建设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发表于《红旗文稿》,文章立足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紧密联系国内外文化建设历史经验,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高度,就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作了全面系统深刻的阐述,对深化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文化自觉:觉醒、使命与担当 文化自信:传承、开放与超越 十位文化界人士谈“文化自信自觉自强”

文化的灵魂是什么,就是凝结在文化之中、决定着文化质的规定和方向的最深层的要素,就是核心价值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文化立场、文化取向、文化选择。讲软实力、文化力,从根本上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

1、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要的是体现时代感、突出大众化、富有独创性。时代感,就是把握时代主题、反映时代精神、引领时代潮流。价值观是时代的产物,只有反映时代的要求,才能引领社会进步。我们现在倡导的“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公平正义”、“和谐和睦”等理念,所以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共鸣,就是因为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召力。

大众化,就是关注大众诉求,融入大众生活,具有强大的道义力量和广泛的社会认同。我国传统的“仁、义、礼、智、信”,为什么今天仍有很大影响,就是因为它们反映了人们处世、行世、立世的一些基本准则。价值观只有走进心灵、走进大众,才能有广泛的亲和力、感召力。

独创性,就是要有特点、有特色,能够为人类文明发展有所贡献。不同价值观的碰撞,是大浪淘沙的过程,是不断筛选的过程。只有那些原创性强、普遍意义大的价

0 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动形成了两手抓、两加强的文化发展格局。可以说,提出事业产业两手抓,顺应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文化建设的新要求,把握了文化建设的内在规律,是我们在文化建设方面的一个里程碑式的飞跃。【详细】

3、走科学发展之路,就要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文化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部署,是总结历史和现实正反两方面经验作出的战略抉择,是抢占发展制高点、争创发展新优势刻不容缓的重大任务。转变发展方式,不仅是经济领域的问题,文化领域同样也需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增长空间。从当前情况看,我们在文化发展方式上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在文化布局上,城乡之间、区域之间、门类之间发展还很不平衡,各类文化设施、文化服务在大中城市相对集中,在东部地区比较发达,而在农村、基层相当薄弱、相当缺乏,特别是在一些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人们的基本文化温饱还难以保障。在文化结构上,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进出口结构都还不尽合理,产品技术含量低、非公资本比重低,适合大众消费的优质文化产品还不够多。在产业集中度上,散、小、滥的问题依然存在,规模实力、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弱。我们所有出版社的年销售额加起来还不及一家贝塔斯曼,我国海外商演的年收入总和还比不上国外一个著名的马戏团。【详细】

文化发展,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时要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人民大众的广泛参与、文化工作者的热情创造,是文化兴盛的可靠保证。

1、人民大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主体,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文化的创造者。

追溯文化的起源,无论是作为观念形态的价值理念、道德情操,还是作为艺术形式的音乐舞蹈、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都源自人民大众的生产生活。人民大众不仅创造着文化,也不断传承发展着文化。几千年来中华文化所以能够一脉相承,靠的就是一代代中华儿女薪火相传、接力推进。在谈到文化的源和流时,毛主席曾指出:“人民生活中本来存在着文学艺术原料的矿藏,这是自然形态的东西,是粗糙的东西,但也是最生动、最丰富、最基本的东西;在这点上说,它们使一切文学艺术相形见绌,它们是一切文学艺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唯一的源泉。”我们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人民群众共建共享是一个根本特征。人民群众需要文化,文化更

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由直接面向直属单位转为面向全社会,更好地履行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在微观运行机制上,一方面,围绕重塑文化市场主体,加快推进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加快建立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法人治理结构,打造一批文化领域国有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大幅度提高我国文化企业的规模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详细】

2、创新是文化的本质特征。

一部人类文化发展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文化创新史。当今文化发展,创意制胜、内容为王。有人说,美国算不上文化资源大国,却是一个文化强国,强就强在创新上。好莱坞的大片、麦当劳的薯片、英特尔的芯片,被称为影响世界的“三片”,实际上都包含着独一无二的文化创意。只有不断提高文化创新能力,才能在发展水平上胜人一筹。重视文化建设是我们党的优秀传统,在这方面有许多宝贵经验值得继承和发扬。但必须看到,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有些方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是不可逾越的,现在则需要突破。在当代中国,无论是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还是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无论是在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中赢得主动,还是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的贡献,都需要大力推进文化创新。【详细】

在当今时代,科技和市场在文化繁荣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科技、市场如同鸟之双翼,借助它们的力量,文化就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1、科技与文化历来如影随形,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进步,都会给文化的传播方式、表现形式、发展样式带来革命性变化。

古代中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使人类思想文化的传播摆脱了时空的局限,成为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近代以来,无线电技术、摄影摄像技术、广播电视技术的发明,使人类文化进入了一个视听传播的新时代。近年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迅猛发展,为思想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载体,催生了新的文化业态。科技的发展,也以独特的方式增强着文化的表现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比如,在舞台表现上,借助现代声光电技术和影视特技,可以呈现出气势磅礴、美轮美奂、精彩纷呈的舞美效果。数码电影技术极大地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力,环幕4D电影、球幕电影、交互电影等,给人们带来前所未有的审美体验。实现文化自强,必须增强科技意识。要适应当代科技

集团总裁

张 宇:文化部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总经理

【云杉】文化自觉 文化自信 文化自强 【访谈】陈少峰谈文化体改 【专访】提升文化事业效率 【专访】广东宣传部长林雄 【专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文化部政法司司长、文化部体改办主任

韩永进:文化部政法司司长、文化部体改办主任

胡锦涛总书记在7月23日的讲话中强调,“坚持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特别强调“协调发展”,要求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持抵制庸俗、低俗、媚俗之风,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

冯骥才:著名作家

中国的文化有两类。一种我称为“父亲文化”,是庙堂文化,是孔子,是能给我们力量的文化。另一种我称为“母亲文化”,也就是流传于民间、动态的、生长于每个人心里的文化。

聂震宁:中国出版集团总裁

我们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文化,我想从两个方面的需求来谈这个问题。一是文化的对内需求。现时代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随着“四位一体”格局的全面推进与和谐社会的建构,文化最主要的目标应当是人,是对人的关心,对人的精神需求的关心,因而需要有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文化。

金元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国家文化的延续和发展都离不开本土优秀文化的传承和积累,文化遗产作为一个国家的一种文化积淀、文化基因、文化密码,它就是一个国家的文化身份,揭示一个国家文化的个性。【详细】

▲著名作家王蒙 著名作家王蒙

乐黛云:北京大学教授回顾我们自己,当前中国文化正处于“反本开新”的大浪潮中。“反本”才能“开新”,“反本”是为了“开新”。“反本”必须要对中国思想文化的源头和流向有深切的了解。这种了解越深入,就越能使中国文化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以面对新的世纪和人类。“开新”则要求我们全面、系统地了解当今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及其发展总趋势,以便对中国思想文化作出合乎时代要求的新的、最好的诠释。

王 蒙:著名作家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文化建设的高潮正在到来。文化方面的设

续的根和种子。举例来说,如中国人重视世代之间的联系,崇敬祖先,重视培育出色的子女;中国人相信“和能生物,同则不继”,相信不同的东西可以结合在一起,形成“多元一体”;中国人推崇“设身处地,推己及人”的行为准则;反对以力压人,倡导以德服人等等。【详细】

金元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金元浦: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是作为一种国家战略提出来的,是作为政党的发展目标和总体战略构架提出来的。在我看来,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包括四大模块,这四大模块就是文化凝聚力、文化影响力、文化生产力和文化服务力。它有一个核心,这就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四者综合起来,形成国家的“文化竞争力”。

肖永亮: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

中国改革开放是中国文化走出去迈出的第一步,实现了经济市场的开放和制造业产品的输出,是最基础、最原始和相对低端的“文化走出去”。随着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文化的产业化和产业的文化化趋势日益显著,创意内容丰富、传载形式多样的高端文化产品的全球市场共享提到了国家发展的议事日程,新一轮的改革开放在现有的成果基础上不断深化业已成为必然。

聂震宁:中国出版集团总裁

文化“走出去”,首先还是内容问题,特别是要不断提高向世界讲“中国故事”的本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当代中国经济快速腾飞。然而,历史上精华与糟粕杂处,现实中成果与矛盾并存,我们究竟应该拿些什么内容到世界上去,让别国的受众来认识、理解、接受我们,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详细】

本刊记者 单 庆 智建丽 苗遂奇 王锦慧 张进中 张少义 集体采访

▲清华大学教授熊澄宇

熊澄宇:清华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战略的文化产业大体上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认识:第一,文化生产力主要指具有一定智能知识的劳动者运用和掌握科学技术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人的智力水平、文明程度、科学知识、生产管理、劳动组织等为其构成要素。

张 宇:文化部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公司总经理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我们有三点建议:一是集中力量扶持重点企业。当前,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

化共识。我们要牢牢把握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特点和规律,找准推动首都文化发展的着力点和切入点,推动首都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是在积极承担推动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责任上要有高度自觉。北京作为首都,是全国的文化中心,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又集聚了丰富的各类文化资源。推动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把北京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中心城市,是中央对北京的重要要求,也是北京人民肩负的重要历史责任。我们必须以首善的标准,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推动先进文化发展的重任,更加自觉地承担起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任,更加自觉地承担起满足人民群众更高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重任,更加自觉地承担起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服务的重任。

文化自信是我们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对自身文化发展的坚定信心。在新的发展阶段,增强文化自信,一要坚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心。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倡导的和谐、大同、天人合一、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辩证思维等都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价值观。对这些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必须要继承和弘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反映了时代特征,顺应了人民的期待,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必须要坚持和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坚定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信念和追求,积极利用首都文化资源密集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激励广大人民群众更加奋发有为地推动首都科学发展。

二要积极推动文化创新,广泛吸收借鉴一切外来的优秀文化。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胸怀、以辩证取舍的科学态度,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方针,广泛吸纳、融汇一切外来优秀文化成果,既要坚守自己的优秀文化,又要加强交流、交融,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既要正确对待自己的文化,又要正确对待别人的文化,不断加大改革开放的力度,努力在同外来文化的互动交流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三要不断开创首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局面。增强文化自信最重要的是要抓住机遇,推动文化大发展,再创文化的新辉煌。要牢记使命,认真履行职责,从世界发

0 聚力;进一步做大做强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推动产业整体升级,打造具有强大承载力、竞争力的“文化航母”,提升首都文化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推动科技和文化的融合,加快形成科技创新与文化创新“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进一步统筹央属和市属、国有和民营、京内和京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文化资源,形成首都文化发展新格局。

上一篇:婚礼司仪解说词下一篇:班主任个人工作总结报告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