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养牛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2024-07-15

国外养牛业概况及发展趋势(精选10篇)

国外养牛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第1篇

国外养牛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一、国外养牛业概况

据1996年统计,全世界有牛13.2亿头,其中水牛约1.52亿头。从牛的绝对数量看,养牛最多的国家是印度,约1.94亿头。按人口平均,新西兰和乌拉圭的牛最多,平均每人约有牛3头。全世界有奶牛2.29亿头,人均占有奶量为80.85公斤,其中以新西兰人均占有奶量为最多,高达2757公斤。以下依次是丹麦(896.51公斤)、荷兰(703公斤)、法国(519公斤)、澳大利亚(478.98

公斤)。奶牛的头平产乳量最高的是以色列(9105公斤),其次是美国(7483公斤)。全世界肉类总产量为2.15亿吨,其中牛肉产量达5666万吨,仅次于猪肉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26.33%。有些国家消费牛肉量占肉类总量的比重亦较大,如乌拉圭牛肉消费量约占肉食总消费量的76%,阿根廷占71.19%,澳大利亚为54.74%。全世界肉牛的平均胴体重为203公斤,以色列的肉牛胴体重为350公斤,美国为305公斤,加拿大为288公斤。

二、世界养牛业发展趋势

(一)养牛场数目减少,经营规模扩大近年来随着世界性的牛奶过剩,使得一些中小型奶牛场被兼并或转产,因而养牛场的数目大幅度减少,而养牛场的规模则不断扩大,并且日益趋向专业化、工厂化发展,普遍提高了机械化水平,实行集约化的经营管理。如美国,奶牛场由 20多年前的3000万家减少到现在的200多万家,其中饲养1000头左右的大型奶牛场有几万个;饲养5000头以上的特大型奶牛场也有几十个。这些工厂化大企业所生产的牛奶,约占全国所需商品奶的95%。加拿大奶牛场的数量比以前下降31%,而饲养头数却增加34%。由于采取这些措施,增强了抗风险能力,并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二)开展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随着生物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大批成熟的高新技术,如基因工程、同期发情、冷胚移植、同卵双生、胚胎性别鉴定、胚胎分割、激素免疫等,在养牛业中得到推广应用,并取得较好效果。此外,在牛的育种、饲养管理方面,实行了微机管理,从而大幅度提高了养牛业的生产水平。

(三)品种大型化世界上培育的奶牛和肉牛品种较多,近年来各国为了提高牛的生产水平,都在优选品种。各国饲养的奶牛品种,除荷斯坦奶牛(即黑白花

奶牛)外,还有爱尔夏牛和娟姗牛等,但近年来奶牛品种日趋单一化与大型化。各国饲养荷斯坦奶牛的头数日益增加,其原因是荷斯坦奶牛具有产乳量高、产乳的饲料报酬高、生长奉育快、瘦肉多等优点,故在奶牛中饲养的比例不断增加,其他奶牛品种则日渐减少。如美国和日本,荷斯坦奶牛占饲养奶牛总数的90%以上,英国占64%,荷兰、新西兰、澳大利亚等亦是以发展荷斯坦奶牛为主。在肉牛业,由于人们普遍厌恶动物脂肪,追求瘦肉多,而大型品种的特点是生长快,可以在年龄不大的时候屠宰,使瘦肉多而脂肪少,符合市场需要,因此夏洛来、西门塔尔等大型品种,引起了饲养者的广泛兴趣。原饲养海福特、安格斯、短角牛等中、小型肉牛品种的国家,亦相继引入大型肉牛品种。近年来,我国也先后引进夏洛来、利木赞、西门塔尔牛等良种与本地黄牛杂交,获得了较好改良效果。

(四)肉牛生产发展迅速自60年代以来,肉牛业蓬勃发展,在牛的总数中肉牛的比重越来越大。1977年世界肉类总产量为1.26亿吨,其中牛肉产量达4600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3796,比1961—1965年(3087万吨)增加1513万吨,增长4996;到1991年达到5300万吨,比1969—1971年(4000万吨)增加1300万吨,增长32.50%。有些国家减少了奶牛的饲养头数,肉牛的饲养头数急剧增加,如美国1976年奶牛的头数比1955年减少。

(五)重视饲料加工的研究,实行全价饲养70年代以前,国外对牛的饲料加工尚停留在晒制于草、玉米整株青贮、谷物磨碎等几项简易方法。近几年来一些养牛业发达的国家推行了一系列新的饲料加工技术,从而提高了养牛业的经济效益。

据专家研究得知,谷物生产的总能量有一半在籽实,有一半在秸秆内。全世界秸秆的年产量约为20亿吨,如何利用这样大的能量,受到了许多国家的重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于1976年召开了关于开辟新的饲料资源的技术讨论会,会议指出,可采用生物化学、物理和化学方法来提高秸秆的利用率。对籽实饲料,一些国家采取了挤压法、胶化法、湿化法、颗粒化等加工技术。此外,有些国家为了进一步发挥奶牛和肉牛的生产潜力,推行混合日粮,实行全价饲养,其作法是将粗料和精料混合,压制成颗粒饲料喂牛。

在发达国家,以往采用大量精料喂牛,致使牛采食精料过多,造成牛发生

消化疾病和代谢疾病增多,牛过于肥胖又会发生繁殖障碍。有鉴于此,有些国家在牛的日粮中增加了粗料的比例。如美国在1972—1973年间精料比例为52%,近年来有些牛场将精料减少为21%。国外使用玉米肥育肉牛也日益增多。美国在牧区繁殖肉用小牛,养到7~8月龄时转到粮食产区,利用青贮玉米催肥,经10个月育肥,体重达500公斤左右屠宰。德国巴伐利亚地区88%的公牛用青贮玉米肥育,平均日增重为1.074公斤。

(六)充分利用杂种优势原苏联研究了100多个牛的杂交组合,证明杂交后代比纯种牛多产肉10~15%。美国也证明,两品种杂交后代的产肉力比纯种牛提高15%~20%。在发展中国家,大量引进高产品种与当地牛进行杂交改良,以提高生产力,致使原有品种减少,有些品种已经绝迹。据法国Lauv在欧洲地中海调查得知,原有149个地方品种中仅有33个品种目前还维持现状,其余品种已逐渐减少或已达到灭绝的边缘。

国外养牛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第2篇

摘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物质水平提升,花卉等提升生活品质的观赏植物市场也越来越大。基于此,本文针对顺德国兰发展的现状以及市场整体环境进行阐述,并立足于经验,分析顺德国兰在未来发展的趋势,为顺德国兰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经验。

关键词:国兰;花卉产业;顺德

兰花是一种在花卉市场中比重较大的观赏性植物,中国是其原产地,并且培育出了多种观赏性极强的优良兰花品种。国兰是我国人民在数千年的文化中所积累下来的一种重要文化沉淀,在我国古代兰花就具有重要的文艺价值,并在当代也得到了继承与发展。顺德作为国兰栽培的重要产地,成为我国国兰市场中一个重要的花卉品牌,在新时期遇到了新的发展挑战及机遇。

一、国兰发展历史概况

国兰是一种兰科兰属的陆生观赏性植物,主要包含有七个分类:春兰、建兰、蕙兰、墨兰、寒兰、春剑以及莲瓣兰,不同分类的国兰在花相、枝叶上具有一定的差别,并且带来不同的视觉体验。说起兰花在我国的栽培与观赏,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在距今两千四百年前孔子就用“兰芝生幽谷”来比喻君子修道立德,这也使得兰花在我国历史中一直作为高雅节操的代表。经历各个朝代的培育以及诗人学者的文章称赞,赏兰品兰已经成为一种优雅的文化活动。在当代由于兰花观赏性价值的不断提升,国兰市场也日渐繁荣,并且观赏性的兰花不再是古代文人雅士的追捧,逐渐走向了大众的消费市场。

现阶段我国兰花市场中大部分品种价格都能够为普通群众负担得起。在整体的花卉市场贸易额中,国兰市场占有比例较小但呈现出发展的趋势。顺德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处于珠江三角州平原中部,当地的自然气候环境较为适宜兰花的栽培,并且由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的支持保护和国兰市场的复苏,顺德国兰逐渐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并且成为当地一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二、顺德国兰发展趋势

1.顺德国兰市场趋势

顺德国兰的发展离不开国兰国内外市场的整体环境,结合近些年来国兰市场整体的销售数值能够明显看出国兰市场发展的趋势。我国的国兰市场在2008年,国兰销售量呈现出井喷式增长,增长率达到了150%以上,又在2009年跌入谷底,降低到-25%,这离不开2008年市场上对于观赏性兰花价值的吹捧与宣传。在2009年兰花市场销售量增长率虽然呈现负增长,但是同时国兰市场也进行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从投资性的炒作市场逐渐向消费性成熟的市场不断过度。并且2011年又实现了销售量增长率的正向提升,2011年的销售量增长率达到了20%在左右,并且在近些年稳步进行发展,在这期间,顺德国兰产业也遭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是通过顺德自身也在不断通过朝向市场扩大化的方向进行发展,以及栽培技术不断提升、品牌效应的扩大,在当下已经实现了稳定发展。从1992年起,顺德就通过兰花展的形式,促进花农之间培育兰花技术的交流,并且在展会上还进行一些新技术、新理念的宣传,并且兰花展还会在接下来的时间不断随着国兰市场的发展实现自我的完善与进步,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顺德国兰不断应对市场中的各种挑战,力图抓住机遇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出口兰花市场是兰花产业中重要的一部分,顺德的陈村镇政府就通过对花农进行土地分发、政策扶植等手段,建立起陈村兰花市场,成为顺德国兰走向国内外需求市场的重要助力,由此可见政府在国兰市场的扶植对于顺德国兰产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顺德国兰发展趋势下的应对措施

但是在目前,顺德国兰市场仍旧面临着一些严峻的问题,例如各种技术上的难题、激烈的花卉市场竞争以及政策上的帮助。首先针对国兰培育中产生的各种技术问题,从国家相关研究部门来说,就应当不断进行相关的科研开发工作,探索出应对国兰病害、虫害的有效措施。将先进的病害、虫害治理理念与措施落实到每一户花农当中,实现国兰栽培的质量保障,也促进了顺德国兰市场口碑的形成。并且针对国兰市场的多变性,通过培育新品种的方式打造顺德国兰的特点,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在花卉市场中,激烈的竞争不仅来自国兰市场的内部,还源自花卉市场的整体花卉比例,国兰在花卉市场中虽然占有重要的地位,却仍旧比例较低,如何提升国兰在花卉市场中的比例也是顺德国兰栽培销售产业所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问题。最后利用顺德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可以加大开拓海外出口市场。顺德地区位于广东省,靠近东南亚等地区,在这些地区的花卉市场中,开辟出顺德国兰的一席之地,不仅能够有效提升顺德国兰额销售量,并且通过出口产业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打响顺德国兰的品牌效应,使其成为国内的国兰市场中竞争力较强的一个品牌。产品进出口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顺德地区政府联合广东省政府,为打造顺德国兰的出口产业制定相应科学的进出口规范条例,并且可以通过练习出口地的花卉市?鲂枨笊蹋?实现顺德国兰出口的牵线搭桥,促进顺德国兰走出去,并将先进的技术和新品种引进来。

三、结语

总的来说,在我国的兰花市场当中顺德国兰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响亮的品牌是依靠其自身的实力而形成的,在应对多变的市场环境以及各种新要素的出现时,顺德国兰应当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利用自身优势和国兰市场的各种要素实现优化配置,在未来兰花市场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国外养牛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第3篇

一、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概况

(一) 美国模式

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国家之一。美国政府审计采用立法模式, 审计总署受国会领导, 独立于行政部门, 只对议会负责并向国会反映审计情况、提出建议, 且其经费采取独立预算方式, 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审计机构的独立性, 为政府绩效审计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美国审计总署的工作以业绩审核、项目评估、政策分析等为主, 审计范围涵盖了其在世界各地所开展的绝大多数政府行为, 聘请了包括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工程师、律师、保险精算师、计算机专家、医疗卫生专家以及国土安全专家等在内的5 200余名雇员。美国政府绩效审计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实践经验推动了其他国家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

(二) 英国模式

英国于1983年颁布《国家审计法》, 并于198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第一次从法律高度授权英国国家审计部门实施政府绩效审计。英国审计署对议会负责, 执行政府绩效审计的目的在于就财政收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向议会提供独立的信息。由议会下院公共账目委员会指定独立的会计师对审计署的年度预算进行审计。为维护审计人员的独立性, 审计署不对政策目标的自身优劣进行评价, 而是就政策目标实施过程中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等方面向议会提供信息。此外, 英国审计署提出了诸如问题解析法、碰头会法、绘制结构关系图、统计分析法、访谈法及观察法等一系列适用于政府绩效审计的特殊审计技术方法, 为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三) 瑞典模式

瑞典政府于1967年引入政府绩效审计, 也被称为效果审计。其审计对象为整个政府部门, 审计目的在于通过对有关政府部门履行职责时所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估, 针对其中暴露出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以促进政府目标的实现并改善公共部门的服务质量。瑞典采取“二分析一评价”的审计方法进行政府绩效审计, 即对某个机构分别进行目标分析、系统评价以及经营分析。其中, 目标分析指审查被审计单位是否理解、执行政治机构为其制定的工作目标, 包括检查其长期计划、分析外部环境对其工作的影响等;系统评价指对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和控制系统进行评价, 检查组织机构及其行政职能;经营分析指对被审计单位的业绩、资金使用情况和效率等方面进行检查。

二、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的特点

(一) 审计体制

国际上现有四种审计体制类型:立法型、司法型、独立型、行政型。目前美、英两国均采取立法型审计体制, 瑞典采取半行政半立法型审计体制。立法型审计体制增强了审计机关的独立性, 同时扩大了审计范围。然而, 审计体制不是能否成功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决定因素, 即便是在半行政半立法型审计体制下, 瑞典国家审计局在政府绩效审计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也是举世公认的。

(二) 审计法规

美国、英国、瑞典三国均确立了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地位, 明确制定了政府绩效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与美英两国略有不同的是, 瑞典国家审计局和地方审计机关所适用的法律并不一致, 且国家审计局所从事的政府绩效审计业务不具有法律强制性, 仅作为一项自主审计业务。美国和瑞典政府制定了专门的绩效审计准则, 英国政府虽然未制定明确的审计准则, 但是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改进和完善, 由国家审计署发布了绩效审计手册, 确立了绩效审计准则, 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审计标准和审计方法。

(三) 审计机构和人员

为适应审计管理体制的需要, 美国、英国、瑞典三国均建立了相应的审计机构体系, 能够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适应性调整, 保证了审计工作的计划性和高效性。各国政府绩效审计人员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 培训、再学习贯穿于政府绩效审计人员的全部职业生涯。除了会计师、审计师之外的各类专业人才为其在更广泛的领域内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工作提供了人力资源保证。英国国家审计署根据职员职位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 开展培训工作, 同时采用全职培训、在职培训、定期培训、经常性工作交流等多种培训方式, 以此来保持审计队伍的先进性。

(四) 审计技术方法

政府绩效审计所使用的审计技术非常灵活, 除了沿用传统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中所使用的技术手段以外, 更多地使用了调查分析技术、决策模型研究等。将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概率论以及数理统计等科学理论运用到政府绩效审计中, 广泛利用各领域专家的工作成果, 增加了政府绩效审计的科技含量。电子计算机的运用也十分普遍, 不仅对电子计算机系统自身进行审计, 还将计算机运用于审计计划、管理、计算、审计数据库等方面。

三、国外政府绩效审计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政府绩效审计实践为我们提供了经验, 我们应有选择地借鉴其他国家开展政府绩效审计的成功经验, 促进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发展。

(一) 加大审计力度, 循序渐进地开展政府绩效审计

政府绩效审计是政府审计的发展趋势, 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是我国政府审计发展的历史必然。值得注意的是, 政府绩效审计从推行到成熟一般要经过几十年的时间, 因此开展政府绩效审计应遵循由简到繁的原则循序渐进进行, 不可操之过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在我国已有20多年的历史, 但仍未具备成熟的条件支持大范围开展, 政府绩效审计更是如此。目前, 我国审计处于以财务审计为主、财务审计与绩效审计同时并存、共同发展的阶段, 完成以财务审计为主向以绩效审计为主的转变需要很长的时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和成熟, 我国审计制度和运行机制也将达到完善和成熟。这既是我国审计发展的战略目标, 也是绩效审计发展的战略目标。

(二) 政府支持是绩效审计能否成功开展的关键

国外政府绩效审计的经验说明, 能否获得政府或议会的支持, 并建立一套政府绩效审计实现机制, 是绩效审计能否成功开展的关键。例如, 英国政府审计由传统审计模式向现代化审计模式转变的过程, 实际上是其议会同政府不断斗争、争取审计立法监督权的过程。我国要开展政府绩效审计, 实现政府审计现代化, 也应得到政府的充分重视和支持。

(三) 加强绩效审计法律制度建设, 创造良好的法律环境

许多发达国家已经制定了专门的绩效审计制度, 政府绩效审计普遍具有法律依据, 如美国的《联邦公司控制法案》, 英国的《国家审计法》等, 都从立法角度明确了政府绩效审计的地位。与国外相比,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的法律基础仍略显薄弱。目前, 我国的审计法中基本未对有关政府绩效审计做出明确规定, 仅在第二条中规定了审计机关对有关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依法进行审计监督。该条款虽然明确了财政财务收支的效益是审计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 但从法律依据的角度来说仍然不明确、不充分, 因此必须在审计法中明确政府绩效审计的权利义务, 为审计机关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提供充分的法律保障。

(四) 积极促进理论研究, 推动政府绩效审计规范化建设

国际政府绩效审计规范建设的实践经验表明:建立并不断完善政府绩效审计准则和相关规范有利于成功经验的及时总结和广泛推广, 有利于为审计人员提供技术和方法指导, 是确保政府绩效审计质量及有效开展的重要条件。各国在绩效审计规范建设方面都做了积极的努力和尝试, 如美国《政府的机制、计划项目、活动和职责的审计标准》的制定, 为政府绩效审计提供了评估标准, 成形的条例更具有约束力。目前, 我国政府绩效审计研究人员还未形成规模, 有利用价值、相对成熟的理论成果有限, 更缺乏成形的绩效审计准则和相关规范。我国可采取审计署统一组织的形式, 选定一些有关我国绩效审计发展的课题, 加大研究力度, 广泛汲取别国有益的理论和实务经验, 争取早日制定出适用于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操作指南, 总结成熟的政府绩效审计经验, 为我国开展政府绩效审计提供理论和实务指导。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概况及发展趋势 第4篇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机电与微电子技术的有机结合,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概况,分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并就如何提高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水平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技术 概况 发展趋势 看法

机电一体化不是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的简单组合,而是在功能上取其所长、有机融合,以实现系统的最佳构成。其目的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的性能和质量、增加企业效益。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机电一体化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

一、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概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微型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机电结合形式更加灵活、内容更加丰富、应用更加广泛,因而在以机械工业为主的传统产业中引发了一场大规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革命。目前,机电一体化产品已经渗透到了国民经济和日常工作、生活的各个领域。如电冰箱、全自动洗衣机、电子打印机、复印机、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都属于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我国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在八十年代以来,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法规,确定了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汽车电子等十五个优先发展领域和六项关键技术的研究方向和课题。当前在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主要应用在传统产业的改造,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开发,以及机电产品的更新换代。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正在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融合了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技术等多个领域的内容,随着现代电子技术和科学技术的日趋成熟,进一步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向绿色化、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

任何一项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发明创造, 都是为了人类生活服务这个根本性的目的而产生的。因此,随着全球性环境污染,人类生活居住条件恶化的现实情况下,不管是大的工程机械,还是小的家用电器的制造使用都要从环保的角度出发,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也不例外,环保是其技术研发创新的必然要考虑到的重要问题之一。从其产品的设计、生产、包装、应用等多个环节上选择环保材料,使其具有环境保护和保护人类生命健康的功用。并且尽可能的减少资源的浪费,在工业得到迅速发展的同时,也要保护人类居住环境的绿色环保。

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自行投入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发中来,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只是在原来简单的机器设备中添加了自动化服务的功能。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自动化已不能满足我国工业发展的需求,而智能化将是机电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人工智能化是不仅要上机器具备自动行动的能力,还要有判断推理,对某些事物能够自主决策,并且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

本世纪初,我国信息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并且快速的应用到了国防、教育 、卫生、农业、政治等多个领域。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变化。同样也给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便利。利用网络无限制的传输和通信功能,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远程控制,指挥操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当前随着信息化技术普及与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的信息化程度也将会相应的提高。

三、结语

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条件,社会需求则为之提供了动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又不断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机电一体化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正以空前的速度和力度冲击着传统的技术思想、生产方式和方法以及传统的机电产品和产业结构,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都将因此而发生深刻变革。

【参考文献】

[1]邱俊.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和应用[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3(12).

[2]郭睿儇.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研究[J].科技创业家,2013(13).

[3]曹新生. 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J]. 职大学报,2009.

矿泉水产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第5篇

一、我国矿泉水产业概况 我国饮用矿泉水资源十分丰富,类型齐全,凡是世

界上的矿泉水类型,我国均有分布。据统计,目前全国已勘察评价并经国家和地 方主观部门认可的饮用矿泉水源地约有 3000 余处。我国饮用天然矿泉水规模化开发始于 1985 年,在此以前全国仅有青岛崂 山、内蒙古维纳、广东龙川、辽宁皮口和汤岗子等数家矿泉水厂家生产少量瓶装 矿泉水产品。1987 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组织地质矿产部、卫生部和轻工部等三 部制定的《饮用天然矿泉水》国家标准发布实施,该标准于 1995 年又进行了修 订(GB8537---1995),进一步趋于完善。与本标准配套的有关饮用矿泉水标准尚 有《天然矿泉水地质勘探规范》(GB/T13727---92)、《饮用天然矿泉水检验方 法》(GB/T8538---1995)、《饮用天然矿泉水卫生规范》(GB16330---1995)等。上述标准对天然矿泉水的水质要求,水源地勘察,水质检验方法,建厂要求,质 量管理和成品标准、包装、运输、贮存等方面都作了全面的规定,使我国矿泉水 业的开发与生产更加规范化。在生产开发方面,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少至多的过程,已发展到当今的千 家瓶装矿泉水企业。国家技术监督局 1997 年统计资料为 909 家。其生产规模大 多数为年产量 2000---5000 吨的小企业。年产量达 10000 吨以上的大型企业约有 50 家左右,这些企业构成了我国瓶装矿泉水生产行业的骨干企业,其产量占整 个行业的一半左右。矿泉水产量自 1990 年开始大幅增长,据估计其年产量约为 15 万吨,1994 年为 93 万吨。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资料,到 1995 年产量已达到 169.7079 万吨,比前一年增长 82.5%.1997 年产量为 1946.4 万吨,仅比九五年 增长约 11.46%,其增长速度开始放慢。瓶装矿泉水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国家技术监督局曾于 1992 年和 1994 年组 织对瓶装水产品质量进行了两次国家监督抽查,抽样合格率分别为矿。34.5%和 55%;1995 年合格率达 73%,1996 年合格率为 76.8%。九七年上半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对全国三十个省 776 家矿泉水生产企业进行 了统一检查,覆盖率达 85.4%在产品标准更加严格的要求下,抽样合格率进一步 提高到 78.2%,较九六年再次提高 1.4 个百分点。其中年产量在一万吨以上的大 型企业共有 41 家,抽样合格率为 95.1%,表明大型矿泉水企业的产品质量较好。上述情况反映出我国矿泉水产品质量正在稳步提高。

二、发展前景

1、下面结合国内外瓶装矿泉水的市场环境和市场周走向,谈谈我国矿泉水产业 的发展前景。

由于饮用水源日益严重,为了生存和发展,人们渴望获得优质

饮用水,矿 泉水以其“天然、纯净、安全、卫生和有利健康“而将成为新型流通热门商品。欧洲已有二百余年历史,1996 年世界矿泉水年产量为 3000 万吨,欧洲最高,达 2259.03 万吨,其次亚洲(不含中国)525.37 万吨,南美洲 170.26 万吨,非洲 37.89 万吨,北美洲 36.75 万吨.详见下表 地区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欧洲 1834.62 2018.59 2044.13 2044.29 2080.26 2194.96 2259.03 亚洲 466.60 291.45 380.16 263.51 294.55 466.55 525.37 南美洲 170.22 169.74 153.89 170.43

178.5 174.44 170.26 非洲 36.16 32.58 36.30 36.94 39.09 37.07 37.89 北美洲 32.72 31.49 30.73 50.89 41.06 37.94 37.89 总产量 2120.37 2543.85 2645.21 2526.06 2634.15 2910.97 3029.29

纵观发达国家矿泉水产业的发展过程,每个阶段由于多方面原因的制约,其 发展速度使不平衡的。以法国为例,1948---1958 年 的十年间,矿泉水产量年 增长速度约 12%,1958---1968 年间下降为 6%;1968---1973 年间又恢复到 11.5%;1973---1982 年间呈锯齿平台状,增长几乎为零;1982—1989 年间,由于 经济复苏的影响而达到 6%以上;1990 年初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市场又显萧 条;1994 年开始复苏,1994---1996 年增长速度高达 15.5%.根据报道,我国“九五“期间饮料工业的发展战略规定,将充分利用和发

挥我国丰富的资源优势,遵循天然、营养、大力发展天然矿泉水等各类饮料,预 示着我国瓶装矿泉水产业将会继续得到国家的扶持而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矿泉水产业市场出现滑坡,不少企业面临亏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虽然 异军突起的饮用纯净水对矿泉水市场有一定的冲击,但是宏观市场环境和行业自 身的一些问题也是重要原因。如前所述,从国家技术监督局近三年矿泉水全国统 检抽样合格率来看,虽然比九二年和九四年有较大幅度提高,但仍处于 70%多一 点的一般水平,尚有一半以上的企业在质量管理,质量控制,主要工艺设备、质 量检验能力等方面还程度不同的存在问题,在生产条件方面存在着隐患。特别是 约占总数 10%左右的生产企业连起码的生产条件也不具备。因此,从总体上看,目前全国矿泉水质量状况有待进一步提高,这样才能建立起良好的整体形象。综上所述,国内外矿泉水产业发展过程的某一阶段出现发展缓慢的现象是 暂时的,我国也不例外。有利健康的天然矿泉水业的快速发展趋势将会持续下去,这是任何饮料无法代替的。

2、纵观发达国家矿泉水产业,随着矿泉水消费和生产的不断增长,市场竞争更 加激烈,生产企业更加集中。如德国,近年来将全国 235 家矿泉水企业采取兼并 或联合。法国三大矿泉水集团公司占有市场的 75%。比利时 6 大企

业占全国 80% 的生产量,等等。在我国矿泉水产业发展的高峰时期,面对饱和市场,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 般的建立起来。企业的工作重点首先是生产技术的现代化和销售的后勤管理工 作。但是随着我国矿泉水市场的接近饱和以及其它方面的原因,目前生产能力大 量闲置,为数众多的小企业采用降低价格的方法 来参与市场竞争,导致一部分 企业一味追求低成本,忽视质量管理,造成产品质量低劣,假冒产品成为捆绕矿 泉水市场的一大难题。如前所述,发达国家的矿泉水业近年来正实施规模化生产,进行企业联合或兼并 的战略。这也是我国的必然趋势,优胜劣汰。我国规模最大的深圳益力矿泉水厂 已与法国合作,生产经营管理权已交法方。广东博罗县原有五家矿泉水厂,现在 只有一家在生产。可以预测在不久的将来,一批规模较大、技术设备先进、产销 能力大的名牌矿泉水将主宰市场。如深圳益力矿泉水厂、珠海永隆加林矿泉水厂、海南椰树矿泉水厂、上海天厨矿泉水厂、黑龙江五大连池矿泉水厂、山东碧云山 洞矿泉水厂等一大批著名企业必将在同行业中占有主导地位。

3、加大矿泉水产业技术改造和市场宣传力度,使生产设备和水质检验技术始终 保持在新技术的水平上,同时开发新的矿泉水品种和市场。国际矿泉水联合会各成员国,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的矿泉水工业,为 了使水质检验及灌装设备等方面保持在新的技术水平上,在投资方面做了巨大的

努力。我国矿泉水业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初级阶段有些企业连起码 的生产条件都不具备,或根本没有检验设备,或无空气净化灌装设备,或水处理 达不到技术要求。不具备生产条件和技术规范要求的企业,应由主管部门令其改 造后再进行生产。目前我国主要的矿泉水类型是含锶和偏硅酸型,品种单调。发达国家矿泉水市场近年来出现了产品种类多样化和二次再加工矿泉水产品特点,主要发展趋势是:(1)淡味矿泉水更受欢迎,尤其以矿化度在 500---700mg/L 的天然矿泉水,该 类水是健康人体所需矿物质含量最均衡的水。从生理学角度看,尤其低钠矿泉水(钠含量低于 20mg/L)很有推荐价值,低钠、原始纯度及其成分的稳定性成为 超出本身作用的独特饮料。(2)适合配置婴儿营养品专用天然矿泉水受到重视。德国矿泉水法规规定,该 类水除了符合矿泉水标准外,下列化学成分限量指标还需达到: Na<25mg/L,F<1.5mg/L,SO4<240mg/L,NO2<0.02mg/L.(3)含碘、锌、硒等特种成分矿泉水。这几种特殊成分天然矿泉水对人体有一 定的保健作用,自然界分布较少。山东德州“

汽车篷布现有市场及国外发展趋势 第6篇

(2011-11-14)

引言:根据公司的市场观察,汽车篷布可能会成为雅上明年上马的市场项目。为了配合项目实施前的决策,市场部对目前汽车篷布的市场做了初步分析。因所调查方式较为单一,为网络搜索,且时间有限,所以调查结果中难免有错,请指正。本报告包括了汽车篷布的分类、国内市场的情况,以及国外汽车篷布的发展情况等。

一、概况

篷布用途:

篷布作为现代一种使用较为频繁的材料,应用广泛,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用途。

1、储藏:抗紫外线,能起到保护贵重商品的作用, 使粮食,棉花,化肥,化工免受湿热,充分保护物品。

2、运输:用以确保货物通过公路,铁路或船舶的运送过程中避免遭受风雨。确保货物安全和完整。

3、户外活动:适合野餐及户外活动。户外活动时对抗阳光和风雨,形成理想的庇护所。

4、覆盖:用于覆盖建筑跟装备;用于覆盖外放的堆存货物,卡车/汽车/船,机械封面,帐篷,野餐垫,覆盖泳池及花园家具等。

汽车篷布应用:

根据以上篷布的主要用途,汽车篷布主要应用于运输和覆盖在卡车和汽车上。

运输:篷布虽然不是汽车上最主要的配件,但作为重要附件,如能加以正确使用,能节约开支,也直接关系到运输货物质量的好坏。汽车篷布装置的形式一般有三种:方形、弧形、三角形和平铺。

1、方形:一般载重汽车制造厂多采用这种形式,其优点是车厢容积较大,平整。缺点是排水条件较差,顶部容易成槽或凹形而积水。如果篷布质量较差,水容易渗入车厢,使物质变潮变质,同时,由于积水的关系,加速了篷布的腐蚀,而且由于方形产生的棱角,容易在山区行驶中刮破篷布。

2、三角:一般只有高原山区的运输公司多采用。优点是排水条件好,不积水,不易触山刮破篷布。缺点是容积较小,不易运输轻泡货物,篷布易与物质接触,如篷布渗水易导致物质变质。

3、弧形:它吸取了三角和方形的优点,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和避免了三角形和方形存在的缺点,且由于目前国内运输环境大为改善,目前国内货车普片采用此类形状。

4、平铺:由于货车本身没有安装篷杆,多属于栏板式车厢,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对货物进行遮罩,将篷布直接平铺在货车车厢上以防止货物洒落和免遭风雨。

关键词:汽车篷布、卡车篷布、货车篷布、货运篷布、车顶篷布、吉普车篷布、军车篷布、车篷篷布、汽车盖布等。

覆盖:汽车篷布另外一个用途主要用于覆盖汽车,帮助户外停放车辆抵挡紫外线辐射、太阳直射、酸雨、鸟粪、风沙的伤害,以及防脏、防灰、防雨、防雪等,还有一定程度上有隔热效果。主要应用于小型轿车,其做工较为复杂,需采用欧美市场常用的立体剪裁法,使制成的车衣紧紧贴符车身。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与目前公司的材料、技术、市场方向等并不匹配,因此以下对此不作研究。

关键词:车罩、车衣、汽车外罩等。

汽车篷布材料

纺织面料通过新工艺整理之后成为功能性面料。功能性面料主要是具有防水,防风,透气,透湿等多种功能,使之能满足各类需求,并应用广泛。其被大量应用于工业,广泛用于汽车物流运输、矿产、工厂、机器盖货、码头等。

用于汽车篷布材料有以下几种:

帆布:是一种较粗厚的棉织物或麻织物。帆布通常分粗帆布和细帆布两大类。粗帆布又称篷盖布,织物坚牢耐折,具有良好的防水性能,用于汽车运输和露天仓库的遮盖以及野外搭帐篷。(国内汽车篷布主要使用的材料)

PE布:PE篷布原料一般指彩条布,是在PE编织布双面涂PE膜,也有用聚丙烯编织布的。这种蓬布防水性能差,一般用一次后就不敢保证防水性能,缺点是易磨破,优点是其质量轻,干净无污染。

PVC布:是涤纶长丝底布再双面涂层PVC糊树脂,因为是浸塑工艺,一次成型,布的缝隙里面都有PVC浆料,所以防水性能好,现在货车上的蓬布,堆场等防雨用品都是PVC蓬布做的。PVC材料防雨性好,PVC耐劳度好,pvc蓬布的抗老化远优于PP、PE蓬布。

不同车箱使用汽车篷布的主要几种形式

1、使半封闭车厢或挂车成为封闭式车厢---仓栏车厢、仓栅车厢、半挂车厢等

仓栏车厢、仓栅车厢

半挂车厢(可伸缩)

2、防止运输货物(土、盐、沙石、粮食、肥料等大宗材料)被风吹飞或日照雨淋---栏板车厢、高栏板车厢等。

3、直接遮罩货物---半挂车

半挂车

二、国内汽车篷布市场情况

国内卡车销量比

销量

增长率 2005年

151.8万

2006年

175.1万

15.3% 2007年

213.7万

22% 2008年

228.6万

7% 2009年

295.9万

29.4% 2010年

354.6万

19.8% 2010年全年,全国卡车销量为354.6万辆,同比增长19.8%。从05年开始平均每年的卡车销量的增长率为 18.7%。预计未来几年的卡车的总销量还会持续增长。

根据各类卡车的市场份额看,重型卡车所占份额会逐年增长,轻型卡车将会基本维持不变,中型卡车比重将会逐年下降。重型卡车2010年销量近100万辆,而国四排放标准有望在2012年实行,预计重型卡车届时的销量会达到每年110万辆,并在未来逐步稳定在此值。

中型卡车未来几年还会逐年增长,在2020年后将会出现负增长。最终将会稳定在36万辆左右。

轻型卡车将会稳定在200万辆左右。

根据载货卡车的销量预测,未来汽车篷布应主要集中在重型卡车和轻型卡车两类卡车上。

国内汽车篷布厂家

国内没有专业生产汽车篷布的厂家,汽车篷布是各类生产企业的附属产品。多为篷布生产和篷布加工类企业生产。如:天悦帆布制品、兰翔帆布、方大帆布制品、兴达帆布、北帆篷布制品、庆宇涂塑制品、亿龙新材料、华东篷布厂等等。偶有私人自行加工。

篷布生产厂家(帆布、涂塑厂):此类厂家由于能生产篷布,有良好的原料基础,在实际的销售过程中,根据市场的需求,也为了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开发出一些做工较为简单的产品来提高企业利润,如汽车篷布、火车篷布、堆场盖布、帐篷、风筒等等。

篷布加工类厂家(制品厂):此类企业是专做篷布加工的企业。其产品多为军用帐篷、民用帐篷、折叠篷、汽车篷布等等。

汽车篷布尺寸:

1、根据货车各种尺寸的规律生产标准的汽车篷布。因市场上的车辆种类较多,且未形成相应的行业标准。各类企业都有自己的尺寸标准,较难统一。量身定制,目前各企业采用的主要形式,购买者提供尺寸,由生产厂家根据尺寸再生产。

汽车篷布销售渠道:

汽车篷布由各类生产厂家生产出来后,主要销往车厢厂、专营的汽车篷布店面、修理厂等地。

从调查的情况看,汽车篷布目前并未形成相应的行业。主要因为国内的消费水平普片不高,对货物在运输过程的要求也相对较低,车主多采用购买一块油布和帆布搭在车厢上,用绳索固定,而且可以使用多年,更换率不高。因此直接销售汽车篷布的店面普片不大,且分布较为分散,不易形成大批量的销售。

百度数据比较:从以下结果可以大致判断出相应行业的竞争情况 篷布

相关结果约2,190,000个 汽车篷布

相关结果约714,000个 篷房

相关结果约1,510,000个

2、三、汽车篷布的发展—国外汽车篷布市场情况

国外汽车篷布已经发展成为独立的行业,已经有专业做汽车篷布的企业。此行业为一个利基市场。

国外汽车篷布研究方向多为自动化、美观度等方面。关键词:

AUTO / TRUCK covers

汽车/卡车盖;

Vehicle Covers

车盖

Automobiles & Vehicle Covers

汽车及汽车盖; Tarpaulin Car Cover 篷布车盖 Truck Tarpaulins

卡车篷布

Truck tarps

卡车防水布

主要分类:

1、滑动式栏板车厢顶篷

2、摇臂式半封闭车厢顶篷

3、直梁式滑动车厢篷

4、曲臂防水布

5、皮卡轿车

6、汽车篷布喷绘

7、半挂车篷布(直接包裹货物)

8、其他汽车篷布应用

轿车运输车篷布

参考资料:《汽车》杂志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国内外物流发展概况及趋势研究 第7篇

(1) 美国。

美国的全国物流体系的各组成部分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以配送中心、速递、企业物流等最为突出。美国物流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①20世纪初至40年代, 物流观念的产生和萌芽阶段;②50年代至70年代, 物流管理的实践与推广阶段;③70年代至80年代, 物流管理逐步走向现代化阶段;④80年代中期至今, 物流国际化、信息化及迅速发展的阶段。

美国没有集中统一管理物流的专职政府部门, 政府依旧按照原职能对物流各基本环节分块管理。美国政府制定一系列法规, 放宽对公路、铁路、航空等运输市场的管制, 取消了运输公司在进入市场、经营线路、联合承运、合同运输、运输代理等多方面的审批与限制, 通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促进物流发展。同时企业打破部门界限, 实现内部一体化物流管理, 结成一体化供应链伙伴, 使企业之间的竞争变成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涌现出Dell, BIM, CISCO等成功的企业物流与供应链管理模式。

美国物流模式强调“整体化的物流管理系统”是一种以整体利益为重, 冲破按部门分管的体制, 从整体进行统一规划管理的方式。美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走在世界前列, 注重企业物流信息化、物流企业信息化、物流信息服务业等方面的建设与研究。比如, 美国企业纷纷将物流信息化作为物流合理化的重要途径, 主要做法有: 普遍采用条形码技术和射频识别技术, 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和运输管理系统来提供运输和仓储的效率等等。

(2) 日本。

日本在1964年开始使用物流这一概念。到1965年, 日本在政府文件中开始正式采用“物的流通”这个术语, 简称为“物流”。日本物流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①物流概念的引入和形成阶段 (1953-1963年) ;②以流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 (1963-1973年) ;③物流合理化阶段 (1973-1983年) ;④物流现代化阶段 (80年代中期至今) 。

日本是最早提出和发展物流园区 (又称物流团地) 的国家, 目前, 日本在22个城市, 己建立20多个大规模的、布局合理、设施良好的物流基地的物流园区, 集中了多个现代化水平较高的物流企业。日本物流发展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物流信息化技术水平高形成了以信息技术为核心, 以信息技术、运输技术、配送技术、装卸搬运技术、自动化仓储技术、库存控制技术、包装技术等专业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化物流装备技术格局, 其发展趋势表现为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和集成化;②物流设施现代化程度高物流领域均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自动化和计算机化;③厂家物流系统、国际物流企业发展迅速;④物流业社会化、组织化程度高。

(3) 欧洲。

欧洲是引进“物流”概念较早的地区之一, 而且也是较早将现代技术用于物流管理的先锋。欧洲物流发展的鲜明特点是服务范围的不断扩大, 形成不同的物流发展阶段。具体如下:①工厂物流阶段 (20世纪50-60年代) ;②综合物流阶段 (70年代) ;③供应链物流阶段 (80年代) ;④全球物流阶段 (90年代) ;⑤电子物流阶段 (90年代末-21世纪初) 。

目前主要欧盟国家的“第三方物流”市场的总体规模越来越大, 在运输、仓储、物流信息管理等环节利用专业化物流服务和外部资源的企业比例也越来越高。很多的欧洲制造业企业认为物流是影响其竞争能力的第一位或第二位因素,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资源和能力集中在掌握关键技术、核心业务和市场控制能力方面, 而在物流管理等非核心业务和技术方面则采取利用外部资源和服务的方式。通过利用外部的专业化物流服务, 制造业企业的组织结构得到优化, 这也是企业能够集中资源和能力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的保证。

(4) 中国。

在我国, 物流是一个外来词, 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从日本引进的。当前国内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开始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 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管理, 降低物流成本成为多数国内企业最为强烈的愿望和要求。中国物流发展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①计划经济时代的物流阶段 (建国初-80年代初改革开放之初) ;②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90年代中期)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中的现代物流发展阶段 (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

我国物流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 在物流效率和成本、专业化和信息化等方面仍存在差距。总体来说, 我国物流业现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①物流基础设施的能力大大提高, 国际物流量快速增长。目前我国已经在交通运输、仓储设施、信息通讯、货物包装与搬运等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为物流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②物流质量有所提高, 物流效率有待改善。物流质量主要由物流时间、物流费用和物流效率来衡量;③信息化程度低, 但信息化进程在加快。我国物流领域中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和普及的程度还不高, 发展也不平衡, 但物流企业及工商企业物流部门对现代物流管理日益重视, 在加速促进物流信息系统的构建和完善, 中国物流管理软件开发也己经起步;④物流管理体制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中国物流业仍以多元的管理方式为主, 涉及到铁道部、交通部、民航局、国内贸易局、外经贸部、能源部、农业部等专业部和国家计委、经贸委等综合部门。各部门之间分工有交叉, 造成了物流行业管理中存在的条块分割重复建设等问题。

2 物流业发展趋势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 竞争日益激烈, 如何有效地配置和利用资源, 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和运输成本是企业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要实现这种战略, 没有一个高度发达的、可靠快捷的物流系统是无法实现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兴起, 物流的功能也不再是单纯为了降低成本, 而是发展成为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以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 当前, 物流产业正朝着绿色化、信息化、智能化、全球化、国际化与服务优质化的趋势发展。

(1) 物流绿色化。

物流的活动过程对于环境会产生很大影响, 例如用于运输的汽车所带来的废气污染, 用于包装的包装物、衬垫物所带来的卫生污染以及垃圾污染等等。当今社会经济发展提倡的是“可持续发展”, 整个社会的环保意识在不断地加强, 物流企业也不能只考虑经济效益, 还要遵守环保规则, 注重社会效益, 向“绿色物流”发展。例如, 有的国家已经开始考虑限制卡车运输, 鼓励铁路运输, 以减少噪音和尾气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有的国家规定, 旧电视机、电冰箱要有生产企业负责回收和再生利用, 以减少对环境卫生的影响。总之, 现代物流要形成环境共生型的物流管理系统, 形成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消费生活同时健康的物流系统, 向环保型物流发展。

(2) 物流信息化和智能化。

在经济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双重推动下, 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 强化资源整合和物流全过程优化是现代物流的最本质特征。在各大物流服务商致力于寻求技术领先优势的竞争中, 现代物流技术信息化、集成化发展迅速, 这一点在横向领域里更为普及。在纵向领域里, 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是一体化和智能化。

物流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物流系统规划、物流经营管理、物流流程设计与控制和物流作业等物流活动中全面而深入的应用, 并且成为物流企业和社会物流系统核心竞争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信息化一般表现为三方面:一是随着物流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解决信息的采集、传输加工共享问题, 实现物流信息的商品化;二是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 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 促进企业流程改造, 提供优化的解决方法, 例如仓储优化、运输路径优化等;三是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 提高上下游企业信息的协调性和整体效益, 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竞争力。

物流的智能化也已经成为物流发展的一个新趋势。目前, 除了智能化交通运输外, 无人搬运车、机器人堆码、无人叉车、自动分类分拣系统、无纸化办公系统等现代物流技术, 都大大提高了物流的机械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同时, 还出现了虚拟仓库、虚拟银行的供应链管理, 这都必将把国际物流推向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3) 物流产业全球化与国际化。

近些年, 经济全球化以及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更多的外国企业和国际资本“走进来”和国内物流企业“走出去”, 推动国内物流产业融入全球经济。在我国承诺国内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领域全面开放之后, USP、联邦快递、联合包裹、日本中央仓库等跨国企业不断通过独资形式或控股方式进入中国市场。目前, 外资物流企业已经形成以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发达区域为基地, 分别向东北和中西部扩展的态势。同时, 伴随新一轮全球制造业向我国转移, 我国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在与世界各国之间的物资、原材料、零部件和制成品的进出口运输上, 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正在发生较大变化。这必然要求物流国际化, 即物流设施国际化、物流技术国际化、物流服务国际化、货物运输国际化和流通加工国际化等, 促进世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4) 物流服务优质化。

消费多样化、生产柔性化、流通高效化时代使得社会和客户对现代物流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传统物流形式带来了新的挑战, 进而使得物流发展出现服务优质化的发展趋势。物流服务优质化努力实现“5 Right”的服务, 即把好的产品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地点, 以适当的数量、合适的价格提供给客户将成为物流企业优质服务的共同标准。物流服务优质化趋势代表了现代物流向服务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延伸, 表明物流服务的质量正在取代物流成本, 成为客户选择物流服务的重要标准之一。

摘要:自物流概念产生以来, 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 其发展程度成为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综合叙述了国内外几大处于物流发展前沿国家的物流发展概况。并且全面指出了当今国内外物流发展的具体趋势及方向。

关键词:物流产业,物流趋势,物流发展

参考文献

[1]何枭吟.我国物流产业现状、存在问题与发展趋势[J].改革与战略, 2007, (2) .

[2]任珊珊.我国社会物流发展与国外经验对比分析及建议[D].上海:同济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3]刘万强, 王博.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与发展研究[J].物流科技, 2006, (8) .

国外养牛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第8篇

关键词:数控机床 技术 概况 趋势

经过长久的积淀和优化,我国目前所掌握的数控机床与技术,在很大程度上领先于其他国家,在国际上也是名列前茅的。可对于社会建设来讲,任何一项技术都必须优化处理,在技术体系、技术操作模式、技术维护、技术拓展等多个领域进行共同的努力,减少过往工作的不足,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最大限度的推动整体工作可以向前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在最终取得预期的效果,保证在今后的社会建设上,达到更高的成就。

一、数控机床与技术的发展概况

与以往工作不同的是,当前的数控机床与技术使用,虽然在先进性方面值得肯定,但并不意味着其可以长久的服务。我国当前的建设速度不断加快,针对各种物质的需求表现非常强烈,倘若在具体的工作当中,出现了任何的损失或者是缺陷,都将导致恶性循环的发生。经过大量的总结与分析,认为数控机床与技术的发展概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各个地方所运用的数控机床与技术,自身能够对固有的工作进行有效的应对。我国在发展的过程中,针对所有的产品、技术,都希望保持在持续进步的状态,同时各个地方的差异也在不断的缩小,从本质上完成了社会一体化的进程,对国家整体的稳定,同样产生了很大的积极作用。因此,数控机床与技术在未来的应用空间和拓展空间上,都是比较大的,可以通过系列的方法手段,将技术本身更好的运用,确保最终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能够达到新的高度。

2.数控机床与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例如,生产加工工作的开展,必须要与社会上的需求相互符合,从而达到供需平衡的状态。在调查的过程当中,发现数控机床与技术本身并没有深度的革新处理,有些地方应用的技术,仍然保持在传统、基础的层面上,这就导致加工的产品本身,缺乏足够的性价比,在竞争力方面也没有较大的进步,所以需要在日后的工作当中,针对数控机床与技术本身加强研究,并且考虑到实际上的工作需求,而不是单纯的在理论研究上努力。

二、数控机床与技术的发展趋势

(一)信息化

从客观的角度来分析,数控机床与技术本身是一种数字化的技术,通过不同的设备运用,能够在多个方面减少操作的难度,提高工作的效果。对于现代社会而言,数控机床与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国家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信息化的时代已经来临,倘若数控机床与技术仍然是坚持固有的观点和模式,则违背了信息化时代的要求,在今后将会面临严峻的挑战。

1.数控机床与技术在优化与革新的过程当中,应该积极的转变为信息化的状态。例如,设备的搭配方面,应该更加贴近于简洁工作、系统工作的模式,通过不同的软件开展操作,减少纯人工的干预效果,保证数控机床与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能够自主的进行加工生产,出现任何问题或者是隐患时,都可以及时的调出相关数据信息,或者是在加工过程中,发出相应的警报信息,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

2.对于数控机床与技术本身而言,其之前所获得的成果是完全值得肯定的,应该进一步的开展信息化工作的专项研究。例如,在数控机床的操作过程中,有些方面的内容是比较复杂的,虽然出现问题的概率较低,但仍然要加强监控。此时,可尝试依据信息化工作的标准,改善监控系统,每天都对设备、技术等进行快速核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减少经济损失。

(二)智能化

在当前的时代之中,所有的设备操作与技术应用,都在不断的靠拢智能化。从某种程度上来分析,智能化的趋势已经无法避免,只有快速的适应潮流,加强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才能在最终取得理想的成就。值得注意的是,数控机床与技术的智能化趋势,基本上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很多的工作研究和项目拓展,仍然要投入较多的工作努力。除此之外,数控机床与技术本身还应该进行重组分析,确保智能化的工作符合预期。

参考文献:

[1]刘士杰,孙友芝.我国数控机床与技术的发展概况及趋势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3,(04):22-24.

[2]王彩霞.数控系统与数控机床技术发展趋势[J].新技术新工艺,2010,(04):33-35.

国外养牛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第9篇

1 祖代种鸡发展规模及发展速度

1.1 祖祖代代白白羽羽肉肉种种鸡鸡引引种种量量、存栏量均增加

1.1.1 祖代白羽肉种鸡引种量增加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监测及调查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年国内共有16家企业和研究所先后从国外引进祖代白羽肉种鸡97.92万套;2009年有13家企业共引进白羽肉种鸡93.60万套;2008年有12家企业共引进白羽肉种鸡78.59万套。2010年进口数量比2009年增加4.32万套, 增长率为4.62%, 与2008年相比, 增长率为24.60% (见图1) 。

1.1.2 祖代白羽肉种鸡存栏量增加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对全国祖代肉鸡企业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祖代白羽肉种鸡平均存栏量为96.89万套, 与2009年的84.08万套相比, 增加了12.81万套, 增幅为15.24% (见图2) 。

目前, 国内各公司饲养的白羽肉鸡品种依然是国外鸡种一统天下。2010年度所引进的祖代种鸡将对2011年商品代苗鸡的供应量持续产生影响, 如无重大疫情或其他特殊情况, 届时商品代苗鸡供应量将更加充足。

1.2 祖代黄羽肉种鸡存栏量有所下降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对全国黄羽肉鸡生产企业监测和调查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祖代黄羽肉种鸡平均存栏量为131.5万套, 与2008年的108.1万套相比增加了21.6%, 与2009年的138.4万套相比, 则减少了6.9万套, 减幅为5.0% (见图3) 。

2 父母代肉种鸡存栏变化情况

2.1 父母代白羽肉种鸡存栏量增加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对全国12家父母代肉鸡企业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父母代种鸡平均存栏量332.45万套 (约占全国的9%) , 与2009年的304.95万套相比, 增加了27.50万套, 增幅为9.02%。父母代种鸡存栏量增加, 主要是因近几年对祖代种鸡引进量持续增加所引起。

造成2010年在产父母代存栏量起伏较大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1) 2008和2009年祖代种鸡引种量的持续大量增加造成2010年父母代雏鸡过剩, 直接影响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走势; (2) 2010年高温与强降雨等恶劣天气以及重大疫病等的频繁发生, 对在产父母代种鸡存栏量的变化趋势起到一定的影响。

2.2 父母代黄羽肉种鸡存栏量下降

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进行数据调查的结果显示, 受之前很长一段时间的低迷行情影响, 一些个体养殖户及小的养殖企业纷纷退出黄鸡市场行业, 也有些较大规模种鸡场淘汰部分种鸡, 使得2010年全国父母代黄羽肉种鸡平均存栏量降到了3673.7万套, 与2009年的3998.3万套和2008年的3807.9万套相比, 减幅分别为8.1%和3.5%。

3 肉鸡市场行情

3.1 父母代白羽肉雏鸡市场低迷

2010年受疫病、恶劣天气以及之前的低迷行情等各种综合因素影响, 整体来看父母代场引种积极性不高, 进而导致父母代雏鸡市场整体萎靡, 价格较低。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监测数据显示, 2010年1~12月父母代雏鸡平均销售价格为10.82元/套, 与2009年的15.84元/套相比, 下降了31.70% (见图6) 。

3.2 商品代白羽肉雏鸡市场转好

从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监测的数据看, 2010年商品代雏鸡平均销售价格为2.13元/只, 与2009年的1.77元/只相比, 上升了0.36元/只, 涨幅为20.29% (见图7) 。从图7可以看到, 2010年商品代雏鸡价格的走势在前三个季度与2009年基本相同, 第四个季度则表现为一路上扬的态势, 这与2009年第四季度先抑后扬的趋势有明显不同。实际上, 2010年后期鸡苗价格逆市上涨, 并不是单纯的取决于供求关系以及市场需求。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调查, 肉鸡饲料、人工等养殖成本的增加, 直接拉动鸡苗价格一路上涨, 因此鸡苗价格虽然上涨, 但是养殖户盈利水平并未有实质性增加。但从整体来看, 2010年商品代雏鸡销售市场行情较前两年有明显好转。

3.3 黄羽肉鸡市场转好

年初, 我国黄羽肉鸡市场行情略有好转, 但多数养殖户仍然处于亏损状态, 经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调查的数据显示, 2010年上半年全国各品种黄羽肉鸡苗平均销售价格仅为1.68元/只。随着一些企业淘汰部分种鸡, 市场行情开始好转, 养殖户逐渐盈利, 下半年三黄鸡苗平均销售价格达2.33元/只 (见图8) , 从图8可以看到, 苗鸡价格在十月份达到峰值 (3.65元/只) 。毛鸡价格的变化趋势与鸡苗略有不同, 最小值为3月份的5.66元/斤, 最高值为9月份的7.22元/斤 (见图9) , 但二者震荡上涨的整体态势一致, 变化幅度则相对较小。

从整体来看, 2010年商品代黄羽肉鸡苗全年平均销售价格为2.01元/只, 与2009年的1.61元/只相比, 涨幅达到了24.84%;毛鸡为6.35元/斤, 与2009年的6.02元/斤相比, 涨幅为5.48%。由此可见, 2010年我国黄羽肉鸡市场行情同样明显好于过去两年。

4 肉鸡业2011年发展趋势

4.1 肉雏鸡价格将持续在高位徘徊

2011年1~6月份白羽肉鸡父母代、商品代雏鸡和黄羽肉鸡父母代、商品代雏鸡价格走势图分别见图10~13。从目前走势来看, 白羽肉鸡和黄羽肉鸡市场均呈现出较繁荣景象。

4.2 肉雏鸡销售量将有所增加

2011年1~6月份白羽肉鸡父母代、商品代雏鸡和黄羽肉鸡父母代、商品代雏鸡销售量走势图分别见图14~17。从图14、15可以看出:2011年父母代和商品代白羽肉雏鸡销售量普遍高于过去两年;图16、17显示:父母代黄羽肉雏鸡销售量自2011年初起就一直在下降, 至6月份才有所回升, 商品代雏鸡销售量则保持震荡增长态势, 但预计2011年父母代黄羽肉雏鸡整体销量不会低于2010年。因此从整体来看, 2011年无论是白羽肉鸡还是黄羽肉鸡的雏鸡销售量, 均将在2010年的基础上有所增加。

4.3 饲料原料价格将继续走高饲料原料价格将继续走高, 生产成本进一步增加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禽业分会了解到的数据显示, 2011年饲料原料成本持续保持增长, 其中玉米年度平均价格2010年为2 015.63元/t, 比2009年增加了9.24%;豆粕为3 419.33元/t, 比2009年增加了6.36%;同时, 人工成本也在继续增加。业界分析人士认为, 2011年全球期货、股市将进一步走向繁荣, 国内经济也有通货膨胀的趋势 (图18) , 受此影响, 肉鸡原料生产成本如玉米、豆粕等将被推向新高。预计玉米将达到2 100元/t以上, 豆粕均价也将上升。生产成本增加, 或将凸显肉鸡养殖尤其是白羽肉鸡养殖生产效率高、生产周期短的优势。

4.4 鸡肉消费潜力巨大鸡肉消费潜力巨大, 人均鸡肉消费量有望提升

鸡肉的消费总量在国内已跃居肉类产品中第二位, 在世界上肉鸡生产规模也仅次于美国, 但从鸡肉的人均消费量来看我国还远远不足, 目前美国为44.3 kg, 澳大利亚35.4 kg, 沙特38.7 kg, 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巴西, 人均鸡肉消费量也达到34.3 kg, 都远超过我国人均8 kg的水平。分析其原因, 一方面固然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另一方面, 在我国, 一直以来人们受传统消费习惯影响仍以猪肉消费为主;此外, 社会上一些毫无科学依据的言论如“激素鸡”、“蜘蛛鸡”等的流传, 造成人们对肉鸡生产、消费等领域的认识尚存在一些误区, 从而阻碍了鸡肉的正常消费。从营养学的角度看, 同猪肉和牛羊肉类相比, 鸡肉具有“一高三低”的营养优势, 即蛋白质含量高、脂肪低、热能低和胆固醇低。鸡肉中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2%, 牛肉为20%, 猪肉为18%~20%;鸡肉中的脂肪含量只有1%, 牛肉为5%, 猪肉可高达30%;每100 g鸡胸肉的热能为376.74 KJ, 牛肉为857.72 KJ, 猪肉为1213.36 KJ;每100 g鸡胸肉中的胆固醇含量只有82 mg, 牛肉为104 mg, 猪肉为100 mg。相关的科学研究证明, 提高鸡肉在肉类消费中的比例可有效降低肥胖的发生率。此外, 鸡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占脂肪酸总量的24.7%, 因此, 更有益于人类健康。未来协会将联合媒体、科研院所及企业加强对肉鸡的宣传, 加强民众对于肉鸡育种、生产等方面的认识和理解, 进而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可以预见, 随着人们对鸡肉的认知程度增加, 消费理念的逐渐转变, 再加上城市化进程加快导致城镇人口数量增加, 我国的鸡肉消费总量及人均消费量都将更上一个新台阶。

4.5 外部环境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国外养牛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第10篇

关键词:木本观赏植物;新品种

中图分类号:S6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41(2014)02-0000-00

Abstract: The authorization situations and breeding methods of new woody ornamental plant varieties in China were analyzed in this article. Moreover, the application and authorization situations of new woody ornamental plant varieties in Europe, America and Japan were also dissected. After comparing the results, four development trends were summarized. The trends include adhering to application needs, strengthening protection, fully 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native plants and scientifically introducing new species and varieties.

Key words: Woody ornamental plants ; New varieties

1背景

我国于1997年3月颁布的《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2条将植物新品种定义为:“植物新品种是经过人工培育的或者对发现的野生植物加以开发,具有新颖性、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并有适当命名的植物品种。”

对植物新品种的保护最初于1833年由罗马教皇提出。20世纪初,瑞士园艺学家Louis Blank建议赋予育种者独占销售新品种的权利,同时由一个中立的机构对该新品种颁发证书,并建立一个国际机构来保护种子贸易的利益。自此,有关如何保护植物新品种的问题开始引发人们的思考[1]。

2我国木本植物新品种概况

我国于1997年10月1日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称《条例》),1999年4月23日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并加入了1978年文本。根据《条例》规定,农业部、国家林业局按照职责分工共同负责植物新品种申请的受理和审查,并对符合《条例》规定的植物新品种授予植物新品种权。其中国家林业局负责林木、竹、木质藤本、木本观赏植物(包括木本花卉)、果树(干果部分)及木本油料、饮料、调料、木本药材等植物新品种权申请的受理、审查和授权工作[2]。

自1999年加入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至2012年3月,国家林业局共授予植物新品种权384件,其中国内申请授权294件,占总授权量的76.6%;国外申请授权90件,占总授权量的23.4%。授权的植物种类中,观赏植物259件,占总授权件数的67.4%。此外,申请者为企业的共有149件,占总数的38.8%。

在2010年至2012年3月获得授权的90件林业植物新品种中,通过选择育种方法培育的有47件,占总数的52.2%,通过杂交育种方法培育的有43件,占47.8%。在通过选择育种方法获得授权的47件新品种中,有35件是在自然变异的基础上经选育获得,其他12件均由实生选种的方法获得。

3国外木本植物新品种概况

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官方网站植物新品种数据库提供的数据显示(截止至2012年4月30日),申请植物新品种保护数量较多的国家及地区分别为欧盟(104311件)、美国(34913件)及日本(26971件)。现对以上国家及地区木本植物新品种的保护及培育状况进行分析,并把包含较多品种及应用较为广泛的属作为分析重点。

3.1欧盟

欧盟关于植物新品种的知识产权保护框架主要由欧盟植物品种保护规则(2100/94号规则)、欧洲专利公约(European Patent Convention,EPC)、欧盟98/44号生物技术发明保护指令(98/44号指令)构成。欧盟的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与其25个成员国的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体系同时存在。欧盟所有成员国拥有同样的申请程序、检测技术及决策,授予的权利在欧盟25个成员国范围内均有法律效力[4]。

欧盟地区国家在蔷薇属、绣球属及杜鹃花属植物新品种权方面的申请及授予数量较多,而在山茶属、丁香属及木兰属植物新品种权方面的申请及授予数量较少。

在月季育种方面,法国梅昂月季公司(Meilland International)的育种团队每年以10万~12万朵花为育种材料进行人工杂交育种。一个庭院月季新品种的产生,需经历约8~10年的严格选育过程。目前,该公司在世界范围内已拥有上千个品种专利权。德国科德斯(Kordes-rosen)月季育种公司是世界领先的切花月季和庭院月季的育种商及生产商之一。该公司生产的月季产品不仅远销世界各国30余个,也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科德斯公司在荷兰拥有约2 hm2的切花月季测试圃,其总部每年培育的月季种苗数量约350万。荷兰勒克司Lex+月季育种公司的创始人Lex Voorn先生毕生热爱月季,并以培育出世界上最优秀的月季为己任。该公司限制每年向市场推出的单一月季品种种苗的数量,从而优化市场,使种植者获得更好的收益。

nlc202309040347

3.2美国

美国于1983年加入UPOV联盟,1994年国会通过植物新品种保护法修订案,并于1999年加入UPOV公约1991年文本。该法案的保护范围是以有性繁殖方法培育的植物新品种、野生植物、自然生长的植物和其他植物品种,由美国农业部植物品种保护办公室负责审查并颁发植物品种保护证书。目前美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受理植物属和种共计134类,品种保护证书申请费用低,其审查也不如专利严格[3~4]。

美国在蔷薇属、绣球属及杜鹃花属植物新品种权方面的申请及授予数量也较多,在丁香属、木兰属及山茶属植物新品种权方面的申请及授予数量较少。该情况与欧盟较为相似。

在2007~2011年获得授权的100个绣球属植物新品种中,包含绣球花Hydrangea macrophylla品种71个,圆锥绣球Hydrangea paniculata品种12个及木本绣球Hydrangea arborescens的品种3个。

3.3日本

日本于1947年颁布了《种子种苗法》,对优良的非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品系)提供保护。1998年,日本加入了UPOV公约1991年文本,并对《种子种苗法》进行了相应的修改,颁布了政令、省令(规则)和细则,从而形成了完善的政策法规体系。2003年和2005年,日本对种苗法又进行了两次修改,使之更能适应本国农业发展的要求。其中,新《种苗法》把对企业法人的处罚金额上限提高到了1亿日元,对于侵犯品种权的行为者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300万日元罚款。而当时我国条例对侵犯品种权的行为者没有确切的罚款数额和刑事责任规定[4]。

日本在蔷薇属、绣球属及山茶属植物新品种权方面的申请及授予数量较多,在丁香属、木兰属、冬青属及槭树属的植物新品种权方面的申请及授予数量较少。

4木本观赏植物新品种的发展趋势

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及美丽中国的目标,这潜在表明对木本观赏植物新品种的培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木本观赏植物新品种的发展趋势如下:

4.1贴近应用需求

从育种目标的确立、育种手段的选择及新品种的推广等方面,都更加注重以应用需求为导向,提高其市场价值。如适宜城市栽培的观赏针叶树、观花地被、耐阴、香花及功能植物等,都是新品种培育的重要方向[5]。同时,一些园艺发达的国家的做法也具有一定借鉴意义。如在美国,用于绿化的灌木和乔木新品种主要由国家植物园的科研人员引种及选育得来[6]。在选育过程中,景观效果、抗病性及抗虫性等均为基本的评价、筛选指标。

4.2加强保护力度

资料统计表明,培育一个林业新品种最快需要15~20年,最少需要花费15~20万元[7]。而在多数情况下,一个林业植物新品种投入生产后,很容易被他人迅速加以繁殖和利用,这样会极大地挫伤育种者的积极性[8]。植物新品种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建立和完善适应我国实际并与国际接轨的管理、审查、测试、法律保护体系和品种权申请的代理与服务体系等配套体系势在必行[9]。《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的决定》已于2013年1月16日国务院第231次常务会议通过,并自2013年3月1日起施行。修改后的《条例》明显加大了对植物新品种侵权的处罚力度。在不能查实违法收入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违法情节进行处罚,情节特别严重的还可根据《刑法》对违法者进行定罪。

4.3注重乡土植物开发

乡土植物原产地与引种地区的生态条件相似或差异较小,具有引种成功率较高的优势。并且就地取材的方式大大减少了交通运输费用,也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和碳排放[10],与目前倡导的节约型园林、低碳园林理念较为契合。在山西省,其林业科技部已在全省范围内对24个优良乡土阔叶树种开展选优工作,以便乡土树种今后发挥其环境适应性、抗逆性和稳定性良好的优势,节约工程成本。而在上海自然分布有种子植物134科510属919种,包括木本乡土植物46科164种(其中乔木约40种、灌木约100种、藤本约25种),但其中许多物种并没有在当地绿化中得到应用[11],该现象已引起相关研发单位的重视。

4.4国际引种科学化

一般生产者只重视品种的购买,不关心相关生产技术的引进和学习。虽然引进的品种先进,但往往由于生产管理水平跟不上,培育出来的产品没有达到应有的产量和品质。唯有今后将规范化、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与优良品种结合起来,才能达到优质、高产栽培的目的[12],从而在应用中发挥国外种苗的优良特性。国内已有公司专门从事新品种的相关技术推广工作。如莫尔海姆园艺科技有限公司,其主要业务范围包括植物新品种的引进推广、植物新品种权在中国的申请、授权与实施保护等。该公司自创办以来,一直积极为国内种植者提供与新品种相关的配套技术服务。浙江虹越花卉有限公司致力于通过论坛、微信等现代手段,及时向大众普及引自国外的新品种信息,从而引导消费者科学地栽培进口种苗。

参考文献:

[1]贾晓娅.美国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对我国的启示[D].广州:暨南大学,2010.

[2]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中国林业植物授权新品种(2010-2012)[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2.4.

[3]唐建军.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研究[D].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7.

[4]吴越,杜芸,胡晓红.植物新品种权法律保护:比较与启示[J].时代法学,2005(2):59-64.

[5]张启翔.关于植物多样性与人居环境关系的思考[J].中国园林.2012,28(1) :33-35.

[6.]邵静.美国国家植物园引种销售景观植物情况简介[J].陕西林业科技.2001(1):71.

[7]段立红.植物新品种的法律保护[J].人民司法.2001(3):4-6.

[8]玉云炜,张启翔,高亦珂.园林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与策略[J].山东林业科技.2004(1):53-54.

[9]蒋和平,孙炜琳.我国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的现状与对策[J].农业科技管理,2001(6):12-18.

[10]周巍.基于低碳理念的园林设计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2.

[11]张庆费.园林植物引种与推广存在问题探讨[J].园林,2011(11) : 46-49.

[12]张启翔,潘会堂.我国引种国外观赏植物的现状及对策[C]. 中国花卉科技进展——第二届全国花卉科技信息交流会论文集,2001.

上一篇:幼儿园欢送会祝词下一篇:学校人员管理系统设计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