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做法与思考

2024-05-25

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做法与思考(精选10篇)

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做法与思考 第1篇

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做法与思考

对刚入园的小班幼儿进行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是小班幼儿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其他习惯养成的基础。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刚入园的幼儿绝大多数还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参与调查的30位幼儿中,21位不会正确使用餐具,不能独立进餐,20位存在挑食、偏食现象,17位饭前不洗手,28位不会自己穿脱衣服,15位没有午休习惯,24位不会洗脸、擦脸等等。针对这一现状,我们在小班侧重抓好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我们的工作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一)示范讲解法: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教师不能简单地指责、阻止,而应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确概念,有可效仿的榜样。如:在培养幼儿衣着习惯上,先挑选出能正确穿脱衣服的大班幼儿,让大班的哥哥、姐姐给小班幼儿作示范:脱衣服应从下向上,先脱鞋子,把鞋子放在床下摆好,然后脱裤子,折好后放在床的一边,最后解纽扣(由上而下),脱去上衣后,折好放在裤子上边。穿衣服时按照放衣服的顺序先拿上衣,双手提起衣领(里面朝脸),把衣服绕在后背上,两手先后伸进衣袖,穿上衣服,自下而上系纽扣。也可教师亲自示范,边示范边讲解,给幼儿一个正确完整的概念。这样经过多次强化训练,分组练习等,幼儿基本上就能学会穿脱衣服。

(二)随机教育法:随机教育是日常生活卫生习惯养成的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形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契机,我们要善于观察捕捉并运用得当,使幼儿的卫生习惯落实到行为上,并逐渐内化为品质。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但很有教育价值的机会,我们决不可机械地执行教案,而应抓住这些有益的契机对幼儿进行教育。有一次,一个不爱喝水、不爱吃青菜的小朋友突然鼻子出血,教师发现后马上带这位小朋友到洗刷间冲洗,其他幼儿都跟在后面问怎么回事。一个小朋友说:“我妈妈说,不吃青菜鼻子就会流血。”教师意识到这是培养幼儿饮食习惯的良好机会,便及时进行了引导,大声说:“这个小朋友说的对,小朋友在吃饭时不光要爱吃青菜,还要不挑食、不偏食,多喝开水,这样鼻子就不会流血,会长得更健康!”孩子们听完教师的话,都信服地点了点头。这样的事情是孩子们亲身经历的,十分真实可信,因此易于被孩子们理解和接受。

(三)环境教育法:环境教育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

首先,在物质环境方面,要为幼儿准备丰富的操作工具。如在入园之初,为帮助幼儿尽快认识自己的毛巾、茶杯,我们为幼儿准备了两套图片一样的漂亮小标记,并告诉幼儿说:“谁找到了自己的毛巾和茶杯,好看的图片就奖给谁”,这种形式孩子非常感兴趣,他们细心地观察,寻找到自己的茶杯和毛巾。为了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帮助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和随脏随洗的习惯,我们在洗刷间的墙壁上张贴洗手挂图和《小兔洗脸》的装饰画,既发挥墙饰的作用,又达到了教育孩子的目的。我们还在水龙头上拴了几个洁净的肥皂袋,定期更换。这些环境对孩子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起到了一定的`暗示作用。

其次,在精神环境方面,为幼儿创设轻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经常播放一些轻柔、欢快的乐曲,教师对待幼儿态度和蔼,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教师给予适时的指导,让幼儿真正体会到大家庭的温暖。通过情景表演“小明找朋友”“小狗、小猫做游戏”“四个娃娃”等角色游戏,增强幼儿讲卫生的意识,让幼儿在看看、听听、学学中了解讲究个人卫生和生活自理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学习的愿望,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四)表扬激励法:表扬、激励是对幼儿进行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种最有效的办法。根据幼儿喜欢表扬、喜爱奖赏的心理,我们在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午休习惯上进行了尝试。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未养成午休习惯,即使躺在小床上,有的小手也在东翻西找,有的还在说悄悄话,不能安静入睡。每当这时教师就扮成梦姑姑的样子,提着盛满礼物的篮子,告诉幼儿赶紧入睡,睡着时梦姑姑会把礼物送到小朋友的枕头下边,小朋友醒来时就会发现枕头下边的礼物。这样一来,幼儿午休入睡得特别快,起床后,幼儿就会在自己的小枕头下面找到一颗金光闪闪的小星星或一朵小红花,同时教师也会微笑着表扬幼儿。这些及时的鼓励与表扬,会使幼儿良好的行为得到强化而巩固下来。

(五)适当惩罚法:对幼儿进行适当的惩罚,有时能够起到较好的效果。比如:在就餐时,有位叫凯汶的小朋友不能按教师的要求去做,每次吃饭都故意掉饭粒、喷饭,尽管我们采取多种方法进行耐心教育,对他却不奏效。一次就餐时,他又故意把饭粒撒在地上,我们就让他暂停吃饭,让他站在活动室外看着小朋友吃饭,然后观察他的行为。发现他面对小朋友的目光不好意思了,向他说明道理后才领他回来吃饭。耐心地说服教育达不到效果时适当采取小小的惩罚也许可以奏效。

(六)作品感染法:文学作品(主要有故事、诗歌、儿歌、木偶表演等形式)深受幼儿的喜爱,是幼儿园教学中经常运用的形式,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针对小班幼儿长时间的看电视并坐得离电视很近这一现象,我们讲《戴眼镜的小猴》的故事,教育幼儿意识到这样做的害处,让幼儿懂得保护眼睛的重要性;针对幼儿随便丢纸的现象,我们学习儿歌《垃圾的家》,教育幼儿不要随便丢纸;为教给幼儿正确的进餐方法,我们还利用木偶表演《小羊请客》、故事《大公鸡和漏嘴巴》等教育感染幼儿,对他们施加积极的影响,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以上几种方式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也可交叉运用,需要教师灵活掌握,因时制宜。

由于幼儿每日都要进行生活卫生习惯的锻炼,加上我们抓住时机及时指导,因而幼儿的进步较为明显。到下学期末,小班幼儿基本上都能够正确使用餐具,进餐姿势正确,并能做到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随渴随喝。饮食习惯的进步最为显著,幼儿全部达到了要求。由于幼儿年龄偏小,穿脱衣服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确有难度,个别幼儿尚不能自己穿脱衣服,需在老师指导帮助下完成。清洁卫生方面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幼儿做得都比较好,全部幼儿都能及时大小便,便后洗手,不吮吸手指,不将不干净的东西放入口中。许多家长反映说,孩子入园一年来懂事多了,变化很大。

在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教育中,我们有以下三点体会:

一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做到目标同向,家园一致。我园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两方面结合方能取得充分的功效。”因而家长工作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很多幼儿在幼儿园能够在教师的经常提醒与同伴的同一行动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但回到家庭就完全变成了另一副样子。致使幼儿刚形成的良好习惯得不到巩固,削弱了教育的效果。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自控能力较差,对刚刚形成的初步卫生习惯需要反复练习,加以巩固,这就要求家园互相沟通,共同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环境。幼儿园要通过“家长园地”“家长开放日”“家长学校”等多种形式向家长介绍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目标要求及进展情况,介绍一些科学的家教方法,使家长了解幼儿园的要求,并及时向教师反馈幼儿在家的情况,使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得以巩固。

二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成人当好表率,做出榜样。教师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提醒自己以身作则,当好幼儿学习的榜样。“身教胜于言传”,对于教师来说,教育幼儿的同时,对自己也是一种完善和提高,通过为幼儿作表率,作示范,使教师自身修养得到提高。而家长在家中对子女的教育感染力最强,父母的一言一行熏陶教育着幼儿,父母要严以律已,言行一致,凡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必须坚持做到,要时时刻刻检点自己,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才能真正教育好孩子。

三是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要坚持因人施教、有的放矢。实验中,针对不同幼儿的不同性格特征采取个案跟踪的教育方式,不搞一刀切,平时注意发现、观察每个幼儿,摸清幼儿的脾气,知道他(她)的长处和缺点,注意有针对性地帮助指导,这样就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做法与思考 第2篇

曾经有位科学家说过: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幼儿园学到的,他在幼儿园学到了:饭前洗手,东西要放整齐,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要坚持睡午觉等。对此,我们感到:好的生活卫生习惯需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将会影响到他们的终生。

但如今的孩子,一个个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爷爷奶奶的心肝宝贝,许多家长认为“我们小时候吃了苦,现在条件好了,孩子只有一个,不能让他受苦受累。”因此,在生活中他们时时处处依顺孩子,吃饭,穿衣时出现了几个大人围着孩子一人转的现象;晚上睡觉时还任孩子含着糖入睡或是整天为孩子买一大堆零食,结果使孩子对正餐无兴趣„„殊不知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时期,若错过这个宝贵时期,一旦坏习惯形成了非但难改,而且贻害无穷。

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饮食习惯: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等。二睡眠习惯:能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独立安静入睡,睡姿合理正确等。三个人卫生习惯:每天有洗脸、洗脚、刷牙的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保持服装整洁和环境整洁的习惯。四:正确的坐姿、站姿、阅读和画画姿势等等。那么学前班作为幼儿步入社会的第一道门槛,又如何培养幼儿科学的生活卫生习惯呢?

一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关键。新《纲要》指出: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不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不仅对幼儿的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并影响幼儿的交往能力及人际关系。“只有身心和谐发展才能真正既保证幼儿身体的健康又保证了幼儿的心理健康。”因此,针对现代家庭溺爱幼儿过度的特点。我们通过家长园地、开家长会、与家长个别交谈等方式向家长宣传不良行为的弊端,提出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的正确方法,在既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的前提下,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力的尝试。

二师生互动。新《纲要》中指出:教师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应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通过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如在培养幼儿洗手的习惯时,我们教给幼儿边念儿歌边洗手手心搓搓,手指搓搓、手指缝里搓搓,一一二一三,小手甩甩干,最后去找自己的手巾擦干手。又如,幼儿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后,他会对家人产生依赖,依恋之情,对教师产生畏缩心理,导致他们不自觉中出现吸吮手指的习惯,在帮助幼儿克服吸吮手指的习惯时。我们用游戏的方式告诉幼儿吸吮手指造成的不良后果,教育幼儿保护手指,做一个爱清洁的好孩子,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会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而不是以生硬的命令

或批评的方式纠正幼儿的习惯,以免增加幼儿的心理负担。

三通过游戏和同伴的交往,促进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提高。“寓教于生活,游戏之中”是新《纲要》的实施原则。我们通过区域角的“生活区”,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了帮助娃娃折叠衣物,帮助娃娃把凌乱的娃娃家收拾干净整齐。在学前班里,最频繁的莫过于同伴的交往了。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将生活卫生习惯较有效期的幼儿融入到生活卫生习惯好的幼儿之中,利用同伴们的相互影响,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例如,我们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在往里选出了做得最好的小朋友当值日生,每天检查幼儿的生活卫生情况,对做得好的幼儿给予奖励,如亲亲小脸蛋,或是戴小红花,打红五星等,让更多有进步的小朋友当值日生,这样在全班幼儿中创设一个好的生活环境,共同促时幼儿生活卫生能力的提高。

总之,在学前班教育孩子时,我们必须深入理解《纲要》 “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在教育中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尊重幼儿的愿望和需要,尊重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多用榜样、表扬、鼓励等方法,以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小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第3篇

一、现阶段幼儿在生活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饮食习惯: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吃零食等。 (二) 睡眠习惯:能按时睡眠, 按时起床, 独立安静入睡, 睡姿合理正确等。 (三) 个人卫生习惯:每天有洗脸、洗脚、刷牙的习惯。饭前便后洗手, 保持服装整洁和环境整洁的习惯。 (四) 正确的坐姿、站姿、阅读和画画姿势等等。但在现实生活中孩子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再加上家家都只有一个孩子, 溺爱就不用说了。有些父母心中还是认为穷什么都不可以穷孩子, 因此, 在生活中长辈总是时时刻刻都依顺幼儿, 无论孩子的作法正确与否。生活中常见一个幼儿身边围着几个大人的现象, 或者整天帮幼儿买一大堆没有营养价值的零食就算睡觉也任由幼儿含着糖睡, 致使幼儿只爱吃没有价值的零食对正餐提不起兴趣。幼儿就算无理取闹不听话甚至是不会分享、太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大人都认为这是幼儿的正常表现, 宠溺有加。却不知道这种做法是非常不可取的, 在幼儿还小的时候就养成的这种错误的生活卫生习惯对于幼儿的成长有害无利。幼儿时期正是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的特殊时期, 一旦错过这个时期, 坏习惯就容易形成并且难以改正。

二、幼儿形成不良习惯的主要原因

1. 不正常吃饭

正常来讲幼儿都爱吃饭, 但往往正常情况下, 许多幼儿却不喜欢正食, 究其原因我们发现, 许多幼儿整天零食在口可能会使消化功能减弱, 食欲下降。而且幼儿容易分心, 吃饭时边看电视边吃或者是边玩边吃, 家长却不制止甚至去迁就孩子, 这就容易使幼儿认为只是一种正确或者是值得鼓励的一件事, 长此以往, 幼儿不正常吃饭的坏习惯也逐步养成。

2. 幼儿挑食

有的家长本身就有偏食习惯, 在饮食上挑三拣四。或者是父母怕幼儿的营养跟不上, 只要幼儿想吃就允许, 甚至吃饭时一直问孩子喜欢哪个, 并把菜端到幼儿面前让吃个够, 幼儿只要不想吃父母就决不允许这道菜出现在幼儿面前, 这就让幼儿认为不想吃就不吃, 爸妈反正同意。

3. 蛮不讲理

孩子一出生是纯洁的不会天生存在蛮横不讲理的习惯, 这都是家长惯出来的。或者由于幼儿还比较小, 又是家里的宝贝, 无论什么要求家长都会满足, 又或者家长不懂教育幼儿, 幼儿一不听话就靠打来治幼儿或一味放纵不管不问, 这些原因都可能致使幼儿养成蛮不讲理的坏习惯, 这就要求家长必须有耐心的进入孩子的世界, 用合理的童话道理进行教育。

三、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对策

1. 通过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天形成的, 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步完善的, 贯穿于幼儿每一天的各个方面, 这就要求家长和幼儿园一起努力及时的并且有针对性的帮助幼儿, 无论是吃喝拉撒或是穿脱洗漱玩中, 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慢慢的行成好习惯, 家长不能娇生惯养, 老师则应该全面有效的进行教育。家长学校积极沟通观察幼儿存在的问题, 有重点的纠正。

2. 日常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不同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教学计划, 由于幼儿的年龄和能力都不尽相同制定计划时必须有针对性, 幼儿的计划必须有实践性, 年岁小的幼儿的计划必须保证幼儿可以完成, 然后在对于现实状况进行修改升级, 有针对性的对能力相对较弱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 使其尽快掌握生活卫生习惯的技能。

在语言活动中, 老师可以通过故事、童话、寓言、儿歌等方式让幼儿了解卫生常识。幼儿感兴趣的方面相对于其他方面学起来容易得多, 幼儿可以在歌声或故事情节中学会了哪些事是可以做的, 又有哪些是不允许的, 若是只采取幼儿做错, 家长或老师生硬的命令或批评的方式进行教育纠正其习惯, 可能会使幼儿的心反弹。

在幼儿园中可以让生活卫生习惯较差的同学与生活卫生习惯好的同学组队, 小朋友之间相互影响, 可以让幼儿在不自觉中对其错误的行为进行了改正, 这种潜移默化的效果是非常实用的。

3. 长辈的以身作则是幼儿良好习惯的奠基石。

幼儿十分喜欢模仿成人的生活卫生习惯, 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一般与成人一样, 成人的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可以让那些书本上生硬的文字具象起来, 形象而直观。所以成人在孩子面前不可以做出错误示范, 不可以随便答应幼儿不合理的要求或行为。家长就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只要以身作则, 持之以恒, 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就会养成。老师也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关键, 幼儿在进学校时可能会孤单害怕, 老师必须采取合适的方法让孩子更好的融入集体, 学习知识, 老师在学校的一切做法幼儿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结语: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会让人受益匪浅, 所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所有人共同的刻不容缓责任。这就要求身边每一个人都努力站起来, 倾注我们的爱让每一个幼儿都可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都能健康的成长起来。

参考文献

[1]赵爱军.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J].家教世界, 2012 (12)

[2]黄兴.浅谈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 2011 (38)

[3]张丹田.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J].小学时代 (教育研究) , 2010 (6)

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 第4篇

【关键词】生活卫生习惯;幼儿;培养方法

国内外许多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都说过许多关于习惯的名言。“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美国教育家约·凯恩斯的名言有力地说明习惯养成对孩子的重要性[1]。” 叶圣陶先生说:“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 洛克认为:“事实上,一切教育都归结为养成儿童的好习惯,往往自己的幸福都归为自己的习惯”[2]。英国作家萨克雷说过,“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3]。杰出的思想家培根说:“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人们应当努力求得好的习惯”。可以看出,习惯的培养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凡人生所需要的重要习惯,性格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4]。因此幼儿期是培养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关键期。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主要任务不只是知识教育, 而是习惯的养成。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习惯贯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幼儿如果生活卫生习惯好, 就有利于身体健康成长; 文明礼貌习惯好, 品德就优良;学习习惯好,定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总之,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对人的生活、健康以至事业上的成功都至关重要。人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 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幼儿时代, 应当特别注意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

一、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内容

1.良好的生活习惯

良好生活习惯主要包括饮食习惯、睡眠习惯两个个方面。

良好的饮食习惯,是培养幼儿有规律生活的重要方面,并且也有利于幼儿的生长发育。幼儿时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时期,需要大量的营养。幼儿的饮食除了一日三餐外,还可适当添加中间餐,但饭前不要吃甜食、零食,以免影响食欲。我们还要重视孩子饮食习惯的培养,如:愉快地进餐,正确使用餐具,吃饭定时定量,细嚼慢咽,不挑食不偏食,不边吃边玩,不贪吃零食等。

睡眠是幼儿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的必要条件。幼儿时期孩子的神经系统还没发育完善,神经细胞容易疲劳,睡眠能够消除神经细胞的疲劳,对大脑起到保护作用。睡眠时人体又会分泌生长激素,促进人体长高,又能使幼儿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充分的休息。孩子睡眠充足,精力充沛,食欲好,表现活泼快乐,智力活动提高,也就是我们说的反映快,思维敏捷、聪明。因此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具体要求是时间合理 ,按时起床 ,睡姿正确 ,右侧卧 ,不蒙头睡。

2.良好的卫生习惯

幼儿时期,孩子抵抗疾病的能力较差,容易得各种疾病。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仅有利于孩子防病保健康,而且有利于生长发育。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主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如:早晚洗脸刷牙、饭后漱口;睡前洗脚;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勤剪指甲; 按时洗头、理发;常换衣服,等等,这些都是培养幼儿的良好的卫生习惯。父母和教师应使幼儿知道爱清洁讲卫生的孩子身体健康、人人喜欢,这样幼儿会自觉的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二、幼儿培养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途径

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同幼儿园教育以及家庭教育都分不开的,培养好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1.创设舒适、 整洁的实物环境氛围

实物环境主要是指家庭、幼儿园中的实物摆设。因为每个家庭之间、幼儿园之间的经济条件不同,为幼儿提供的实物环境也不尽相同,但可以做到让居室清新整洁、色彩素雅协调,使幼儿能生活在一个舒适、宁静、温暖和协调的环境中。这样的环境,能让孩子更为顺利地学习一些基本行为规范,表现出更好的行为习惯。

2.从日常生活抓起

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在孩子日常的吃喝拉撒睡及穿脱洗漱玩中,教师和家长应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帮助幼儿,让孩子在日积月累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应避免娇惯,教师应尽量照顾整体,全面而有效地进行。

3.重视榜样的作用

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先从教师和家长自身做起,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教师和家长要经常以语言告知幼儿行为规范,用幼儿可以理解的语言不断督促、指导,使幼儿快而有效的达到目标,同时还要重视无声的身教影响,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和家长的言行是无声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潜移默化的,孩子会在耳濡目染中引起思想的共鸣。所以,教师和家长们要严格要求自己,培养良好的习惯,随时随地检点自己言行,给孩子们做个好榜样。

4.及时表扬和肯定幼儿的良好习惯

无论是成人还是幼儿,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认可是一件高兴的事。对于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在日常活动中的点滴进步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通过当众表扬、发小奖品等方法,增强幼儿的自尊心及自信心,在新的目标和要求中他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当幼儿出现问题时,教师和家长应认真分析原因,进行恰当的评价,耐心细致地引导幼儿改正,或者给予幼儿积极的暗示,来帮助孩子改过。应避免用消极的命令来要求孩子如何如何,更不可用一些惩罚的手段来逼迫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5.要循序渐进

孩子自身的理解能力和言行表达能力较低,最初要求孩子做得不能太多,也不能太难。低级水平的要求做到之后,再提出新的稍高些的要求,这样一级一级增加难度,循序渐进,逐渐提高孩子行为水平,培养形成良好习惯。切忌急于求成,不能让孩子望而生畏,因为良好习惯不是一蹴而就的。

6.及时发现并帮助孩子改正不良习惯

日常生活中,教师和家长们要细心观察孩子,一旦发现他们有不良习惯,就要及时纠正,以灵活多样的有效形式进行教育引导,比如讲故事、角色扮演、游戏、分析后果等形式,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自己有意识地改正,形成良好习惯。

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 从幼儿日常行为开始,家长和教师联合起来,共同督促,培养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把它视作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为幼儿全面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凤琴. 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教育初探[J]. 读与写杂志,2010,7(12):

165.

[2] 徐东. 家庭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J]. 兰州学刊,2008(4):22-24.

[3] 么娜. 浅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 基础教育,2011(3):59-60.

[4] 黄杰. 浅谈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J]. 教育艺术,2008(6):41.

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做法与思考 第5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育幼儿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持个人和生活场所的整洁和卫生。”“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和自理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目标之一,它对保护幼儿的身体健康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有着重大的意义。在幼儿园工作中,教师要细化一日生活常规,坚持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采取多种途径进行训练,以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良好的卫生习惯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只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身体才能健康,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发展幼儿的智育、德育,才能更好的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的良好卫生习惯都是在平常生活中耳濡目染,自然养成的,所以它的形成并不感到困难,以下浅谈如何在幼儿园中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一、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教育

作为幼儿教师,可以通过给幼儿灌输正确的卫生习惯对幼儿进行教育和培养。教师要想办法以幼儿所能够接受的方式实施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说,幼儿的特点是对生动形象有趣的事物比较有兴趣,比如一些色彩鲜明的图片,一些有趣的漫画、动画和舞蹈、歌唱等等,这些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举个例子,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一些视频,比如一只小兔子在吃饭前没有洗手,吃完饭就肚子疼,兔妈妈把小兔子送到医院,这才明白是小兔子没有养成饭前洗手的卫生习惯。生动形象的漫画能够将饭前洗手的卫生知识宣传得十分到位,让幼儿印象深刻。幼儿教师还可以将一些卫生习惯编成顺口溜或者儿歌,让幼儿耳熟能详地记忆并且规范幼儿在生活中的卫生习惯。比如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进行随机教育,让幼儿体验讲卫生的重要性。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必须长期坚持,潜移默化,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纲要》指出,幼儿园社会领域(包括常规习惯的养成)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其常规习惯的培养尤应渗透在一日社会的各个环节之中。因此,我十分注意在日常社会的各个环节中对幼儿进行卫生习惯的培养,在盥洗之前,教育幼儿饭前便后要洗手,防止病从口入。进餐时提醒他们不挑食,桌面、地面不掉饭菜,保持清洁;饭后记着漱口,不做剧烈运动。午睡时注意动作轻、说话轻,按时睡觉、起床,不要影响到他人,游戏手工时,把碎纸屑扔入纸篓,活动结束后自己整理教、玩具,锻炼后不猛喝开水等。在各种活动中,使幼儿通过好习惯带来的好处和坏习惯造成的坏处进行对比,亲身体验到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

二、榜样示范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是幼儿学习、生活的引导者,对于天性喜欢模仿的幼儿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论正确与否,只要够直观形象,幼儿都会不由自主地跟着模仿。因此作为教师,要从规范自己的言行做起,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时时处处都要做幼儿学习的表率。如在个人卫生方面,教师要做到不留长指甲、饭前洗手、穿着整洁等;环境卫生方面,教师首先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丢瓜皮纸屑、不倒剩菜剩饭等。教师以身作则,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榜样行为给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幼儿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给幼儿反复实践的机会

由于年龄的特点,使他们不可能像成人那样一学就会,无论在态度上还是在方式上,都要有足够的耐心,给幼儿充分、反复实践的机会。不急于求成,循序渐进的利用各种游戏,上课,日常生活等形式,让幼儿不断地,反复和学习,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的认知、体验和经验,逐渐形成一系列正确的行为方式,并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强化。

四、环境创设

创设良好的生活、学习环境,让幼儿真切感受到这种环境对他(她)们的影响,在潜意识里对自己过去的不良意识与行为逐渐产生厌恶感,并能对他人的不良行为产生排斥。

而对一些个别幼儿的不良行为,切不可将他(她)们作为“典型”来进行“刺激教育”,要循循善诱,要在培养他(她)们集体荣誉感的同时,让他(她)们乐于接受大家的帮助,在集体的合作带动下,改变这些幼儿原先的不良行为习惯。

五、注意矫正幼儿细小的行为错误

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如吃饭的时候幼儿习惯较差,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加上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也不断的增加,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如果不提醒和教育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了,于是我就和班上的几位老师商量解决问题的好办法,经过商量班上的老师列出标准,即吃饭吃得认真,不讲话、吃得较快、不挑食,评出以后分别得到一个小礼物。现在不在象以前那样处处让我提醒,吃饭讲话、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等坏习惯减少了很多,吃饭不再成为孩子们的难题了。.

六、鼓励为主,少施惩罚

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横向看待每一个幼儿,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惩罚。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也对成人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总是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扶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

七、实行奖罚制度

对于幼儿来说,应该从小给他们制定一定的卫生规矩,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什么是良好的卫生习惯,什么是不好的卫生习惯。一定的奖罚制度能够更好地让幼儿学会自我规范。比如说,当幼儿有随便乱扔垃圾的坏习惯时,作为家长和教师,一定要明确对幼儿提出批评或者是进行一定的惩戒,比如让幼儿试着站墙角或者是自己反省,这样能够让幼儿从小明确什么是良好的卫生习惯,什么是不好的卫生习惯,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对于做得好,有良好卫生习惯的幼儿,家长和教师要善于对他们提出鼓励和表扬,让幼儿的进步表现得到肯定和赞扬,这样有利于鼓励幼儿再接再厉,保持良好的习惯。作为幼儿的教育者,家长和教师还可以和幼儿进行游戏互动,在游戏中让他们既保持游戏的乐趣,还能够准确分辨什么是良好的卫生习惯,什么是不好的。对于进步大的幼儿,家长或者教师可以进行一定的实质性奖励。比如说,一个玩具、一朵小红花等等,这些都能够让幼儿保持好习惯的积极性得到提高。

八、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和老师共同培养孩子

家庭既是孩子的生活环境也是很重要的教育环境。对于幼儿来说,在家庭的时间约占全部生活时间的三分之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同样离不开家庭的熏陶。道理很简单,幼儿在生理、心理上都在不断发展变化,其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在幼儿园接受的行为模式,如果家长不配合,孩子回到家后,可能很快便弃之一旁。为了使家园教育同步,我们注重引导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首先,要求父母努力创设和保持一种和谐愉快、互相尊重的家庭氛围。让幼儿在这样温馨的家庭中感到温暖愉快,情绪稳定,得到爱心的熏陶,萌发自信心、上进心;其次,要求创设优美整洁的家庭环境。让幼儿从小萌发爱整洁,爱护物品,生活有规律等良好行为习惯;再者,将教师的教育模式延伸到家庭教育中来,幼儿园要求孩子怎么做的,在家里同样如此要求孩子。以此来巩固良好行为习惯。

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做法与思考 第6篇

幼儿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在这个阶段,儿童极易接受外界刺激,而且形成的一切是非常牢固的,并将成为人的第二天性。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

幼儿年龄越小,神经系统的可塑性越大,各种好习惯越易形成。我们应抓住习惯培养的最佳期,提出适宜幼儿的习惯培养方案,坚决、耐心、持久地实施...,做到既不放任自流、也不“二天打鱼、两天晒网”,以求获得良好效果。孩子一出生,即应注意开始训练,为小儿制订一个体活日程表,使小儿从小就依照一定的时间进食、睡眠、活动。为以后的良好生活习惯打下基础。两三岁时、应强化模仿、学习,以行为主,以理为辅;3岁以后,则行教并重、讲练结合,使幼儿对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简单道理有初步了解。

一、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内容

良好幼儿的生活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为孩子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

所谓生活制度指的是有科学根据的生活秩序。为孩子制定生活制度就是把孩子一天在家里的各种活动和休息时间,如起床、吃饭、活动、睡眠等的时间和次序科学地安排,并将它固定下来,持之以恒。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是保证幼儿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有规律地转换,做到劳逸结合的重要条件,从而进一步保证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二)饮食习惯的养成。

应根据月龄的增长训练小儿独立进食的能力。如6个月的婴儿就要训练他拿着奶瓶喝奶。再大一些就可以培养按进餐的马惯,进餐前避免过度兴奋或疲劳,进餐的环境应安静、舒适,固定进餐的位置和餐具,有些家长发愁自己的孩子不认真吃饭,吃几口就去干别的,饿了又回头找吃的,这是孩户开始独立吃饭时大人没有把握好造成的。进餐除定时外,还应定量,孩子饭前短时间内不要吃杂食。以免影响正餐的食量。平衡膳食,荤素搭配,为养成孩子不挑食的习惯,父母要做好榜样。(三)唾眠习惯的训练。

充足的睡眠是保证小儿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婴儿睡眠时间的长短。可因年龄而有不同,一昼夜所需睡眠时间新生儿约18-20小时,2-3个月为16-18小时,5-9个月为15-16小时,1岁时为14-15小时。1-3岁小儿每日睡眠时间12-14小时,白天安排睡1-2次,晚上开窗睡眠,冬开气窗,夏开门窗,养成习惯可防止呼吸道感染。在规定的睡眠时间内,要培养孩于主动入睡的习惯。家长不要抱着、拍着或唱催眠曲使孩子入睡。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睡眠条件,如室内要安静、温度要适宜,睡前要大小便,换干尿布,使婴儿能适当入睡。

睡眠时,要注意孩子姿势正确,独立安静的睡眠习惯。有一个问题让许多父母感到头痛,随着年龄的增大,孩子入睡开始慢了,或者贪玩,或者要吃的,或者要听故事。这是因为孩子心理发育不稳定,入睡前无所适从。为了保证睡眠质量,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诱导他尽快入睡。

可以用一种办法是把闹钟放在孩子旁边,告诉他指针指到哪一点之后我们就安睡觉。虽然孩子不会看钟,但他知道钟的指针的运行方向,并且闹钟走动的轻微的声音也可以起到诱导作用。这个方法还可以让孩子逐渐学会看钟。

孩子独自入睡前不要让他剧烈地玩耍。要和孩子平静地玩一会儿。也可以让孩子熟悉的玩具或小动物模型陪伴在身边。(四)大小便习惯的养成。

要养成小儿夜间少尿或不尿的习惯,这要从满月后开始训练,入睡前要少喂或尽量不喂水,喂饱奶、入睡前把一次尿。做父母的要细心观察小儿排便时间,掌握其排尿规律。

每天在固定时问让小儿坐盆排便,逐渐养成每日定时排便的习惯。训练排便也同排尿一样,要摸清其规律,良好的排便习惯,不仅有利于卫生,也有利于消化系统活动的规律性。(五)个人清洁卫生习惯。

着力培养孩子勤洗澡、勤换内农,每天洗脚、洗屁股。经常洗头,2岁起学会自己洗手的习惯。还要注意培养孩子保持家庭舒适整治、干净卫生的环境,自己养成良好的衣着习惯。(六)培养孩子生活自理的习惯。较好的生活自理技能会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生活自理技能发展良好的孩子会有较强的自信心、也会表现得较愉快、较活泼。在日常生活中也能观察到两类孩子:一类是生活自理技能发展良好的;一类是处处要人照顾的。包括饮食、穿衣等。前者显得乐观自信;后者显得被动退缩。

因此,在孩子对学习生活自理技能显得有兴趣的时候,家长便要把握时机,让他们学习做他们能做的事,例如进食、洗手、洗脸、刷牙甚至上厕所时脱下和穿上裤子等。起初做得不好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肯做。如果孩子乐意做事,而成年人不给他们机会,他们会觉得很扫兴,日子一长、这“想做事”的年龄一过,他们便会失去想做的兴致,以后叫他们做事,他们就提个起劲来做事了。这是十分可惜的。

孩子小的时候不明白整理物品,在玩玩具时会随意丢弃玩具,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家长注意到这个问题时。要和孩子一起整理这些东西,适从引导孩子自己收拾和整理放乱的玩具。不要总是代替或帮助孩子做这些事情。

幼儿形成良好习惯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父母和家人共向的言传身教方有成效。在幼儿形成习惯的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用幼儿可以理解的语言不断督促、指导、使幼儿快而有效地达到目标,还要重视无声的身教影响。例如,要求孩子不挑食,可成人自已却在饮食上挑肥拣瘦的,这必然会在无形中对孩子的教育产生负面效应。要幼儿按时入睡。同样首先应以家庭全体成员的有序生活方式为基础背景。成人的言行是无声的榜样。如果只是强迫孩子该如何去做,而成人却反其道而行之,那效果一定不会令人满意。

因此、我们郑重提醒年轻的父母们注意:可爱的宝宝就像一张纯洁的白纸,可以画最美最好的图画!但是,也很容易画成一幅“不堪入目”的图画!宝宝很容易受你们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影响,因为你们是宝宝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如果你们有什么不良行为习惯、不知不觉就会影响孩子。所以,为了孩子的未来成功,你们自己首先有必要检视一下自己的行为习惯,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宝宝良好的习惯。

二、家庭中进行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方法

1、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让孩子自己做

家长切记包办代替,要学会等待。如晚上请孩子睡觉的时候,孩子脱衣服磨磨蹭蹭,有的家长就可能觉得不耐烦了,就走过去动手包办了,而忘记了引导孩子快速脱衣服,这样在不自觉中就失去了孩子一次锻炼的机会。

同时,在让孩子自己动手时,我们也同时让孩子学习一些正确做事的方法。

2、制定并维护必要的家庭生活规则

在这一方面,可能我们有好多的父母认为这是没有必要,孩子已经在幼儿园已经有较严格的生活规章制度了,在家里就免了,让其尽可能放松一点。家长有这样的想法从爱孩子的角度和家庭特有的个体环境来说并没有什么错。但是,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哪成方圆”,因此,在家庭中对于孩子来说,我们有必要建立一些必要的规则。如: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饮食要定时定量。每日三餐外,可有1—2次加餐或点心。不要随意吃零食,否则就会影响孩子的食欲,甚至拒食。要防止边吃边玩或边听故事、边看电视。鼓励孩子不挑食、不偏食、不贪食,少吃零食,保持正餐有旺盛的食欲。

3、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树立榜样,就是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时候,可以树立一定的榜样,引导孩子进行模仿学习。这个榜样可以是家长自身,也可以从书本上、动画片中寻找。而在其中,我们认为,因为幼儿的可塑性强,父母自身的言传身教更为重要。

4、及时表扬和鼓励

心理学上指出:愉快的情绪能促使大脑皮层建立一个兴奋灶,使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幼儿会对自己正确的行为获得鼓励而为之喜悦,从而使好的行为习惯继续保持。针对幼儿的这一心理特点,因此在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上,我觉得我们的家长也可以采用一定的夸奖和奖励的方式,对孩子良好的表现给予一定的刺激。其实我们在生活中都明白这样的一个道理,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希望听见别人的表扬和鼓励,孩子也一样。但是我们要学会正确使用。避免一个奖励的误区,“奖励”成为孩子的要挟之手段。

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做法与思考 第7篇

二、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

为了更清楚的了解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情况,于2001年9月对全园抽样的114名幼儿进行生活习惯的调查,随机抽查我园8个班级的幼儿及相对应家长,样本合计为114名幼儿,其中小班30名,中班45名,大班39名,在幼儿中有一定的代表性。其结果如下(调查标准见附表):

表(1)小班良好生活习惯调查统计表(30名新生)

项 目睡眠能力穿脱能力饮食能力项目通过率(%)27.33%36.67%32.7%

表(2)中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调查统计表(45位幼儿,其中25位老生)

项 目睡眠能力穿脱能力饮食能力项目通过率(%)60.45%50.48%64.44%老生占项目通过率的比例(%)44.44%40.00%46.67%

表(3)大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调查统计表(39位幼儿,其中30位老生)

项 目睡眠能力穿脱能力饮食能力项目通过率(%)86.15%66.35%82.05%老生占项目通过率的比例(%)74.36%53.85%66.67%

从上调查结果表明了以下几点:

(一)幼儿良好生活习惯通过率低;

(二)已在园生活老生的良好生活习惯的通过率高于刚入园新生;

(三)幼儿的生活活动大多依赖于成人的帮助;

(四)幼儿本身参加生活活动的积极性不高。

经分析,这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相关:

(一)从幼儿园看,是否做了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管理工作;

(二)从家庭中看,部分幼儿由于父母的过分宠爱,剥过了孩子动手锻炼的机会,久而久之造成了幼儿生活习惯差的结果;

(三)从幼儿本身和教师角度上看,教师是否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各种生活活动,教师是否对幼儿的个别差异了如指掌,并运作自如,让每个幼儿都有所提高。

总之,以上三者因素相互作用,必定会影响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

三、家庭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现状调查与浅析

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与幼儿园、家庭、教师及幼儿本身都有直接的关系,于是我对家庭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现状进行调查,从座谈会的谈话中表明,家长们基本上把智力开发、知识性传授放在首位,对于良好生活习惯还不够重视,没有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全面发展的原则。目前看来,许多家长往往只重视开发幼儿的智力,一厢情愿地造就“神童”和“天才”,期望子女出人头地,还有许多家长以能做几道算术题,能识几个字,能念几首儿歌,能跳几支舞等作为衡量孩子唯一尺度,使家庭教育走入“误区”,同时也说明了家长的家庭教育观有误,没有清楚的认识到“家庭教育的目的是使子女得到全面的发展,一个良好生活习惯对孩子的重要到”。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凡人生所需要之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因此,作为父母应该重视从小培养幼儿的良好生活习惯,对幼儿的培养应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全面发展的原则。虽然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走进了误区,还明确提出对如何进行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有困难,而且很愿意与幼儿园合作。

四、探索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

通过以上的调查,我们探索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我们设两个实验班和1个对照班,同样是小班段,因为小班都是刚入园新生,能使我们更好的开展实验,两个实验班中1个班是日托班,一个班是全托班,在实验班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1、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

幼儿园生活制度是根据幼儿的生活特点安排幼儿一天的生活,即是对幼儿主要的生活内容,如吃、睡、活动等时间和顺序给以合理的安排与划分,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培养幼儿按一定的要求,重复多次,大脑皮层在时间刺激的影响下,就能使幼儿形成按时饮食、按时游戏、按时睡眠的良好生活习惯。这种在一定时间内坚持一定的正确要求,重复多次,大脑皮层在多次刺激的影响下,就能使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就是一系列的良好条件反射。由于条件反射的形成,使幼儿能更快更好地熟悉和适应生活环境,由于更快更好地适应环境,从而达到保护幼儿身心健康的目的。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后,脑神经细胞可以付出最经济的活动而收到最大效果。所以,合理的生活制度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促进幼儿良好身心健康发育的基础,而且生活制度是保教人员做好工作的条件。

2、保教人员的教育方法要一致。

在执行生活制度时,保教人员的教育方法一致,这样容易形成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保教人员以身作则,坚持正确的教育方法,并持之以恒,给予耐心教育,正确引导。

3、注意个别差异,给予个别照顾。

在进行每次活动时,既照顾到全班的大多数幼儿,同时也照顾个别体弱、动作慢幼儿。在照顾中,要单方面仔细观察和照顾,做到普遍照顾和个别照顾相结合。

4、有针对性地确定幼儿健康教育内容。

根据幼儿的不良生活习惯,我们有针对性地确定了幼儿健康教育内容。内容共分为三个单元:第一个单元为营养教育活动,目标是帮助幼儿认识常见食物的名称、种类及不同食物的营养,使幼儿养成不挑食、不偏食、按时进食等良好的饮食习惯;第二单元为卫生习惯教育活动,目标是培养幼儿良好的作息、睡眠等卫生习惯;第三单元为生活自理活动教育,目标是鼓励幼儿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并学习一些自理方法。

5、探索家园同步教育方法

为了顺利达到我们的共同目标,我们把重点放在如何提高家长、教师的育儿水平和如何促进家园合作,探求促进家园相佐、同步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其主要措施有:

(1)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

家长学校有针对性地对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定时为家长上课,扭转家长的教育观念。

(2)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

家长座谈会的召开可以让家长了解,配合园内各项工作,听取家长对园内工作意见、要求,使我们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一些工作。

(3)开辟家长宣传栏。

开辟宣传栏简单易行,而且能达到家喻户晓的目的。我们根据当前工作的主要内容,一切为孩子的主要工作,及时更换家长宣传栏内容,家长宣传栏的内容是多方面的。

(4)加强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能力。

作为教师,除了要具有专业文化知识,还要不断勤学进取,让自己善于学习,抓住瞬息万变的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因此,幼儿园经常送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拓宽教师的视进视野。

在实践工作中,教师除了做好孩子的导师,还要做好家长的导师,不断总结经验,掌握一定的家庭指导艺术,不断提高自己指导家长工作的能力,和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相互沟通,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

五、结果与讨论

经过三个月的干预后,两个实验班幼儿提高的速度大大超过了对照班,而且从测查结果看出全托班的通过率高于日托班的通过率(见表)。这也充分说明一个问题:两个实验班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必定与家庭教育的关。因此,只要做好指导家长工作,对家长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育儿水平,使得家园共育,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开展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和家园同步教育,从几个项目的实验结果和家长的反映情况看,活动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1、要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幼儿园要制定合理的生活制度,保教人员的教育方要一对要一致。

2、⒏⒏⑴加强师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能力。

3、家园同步教育拓宽了家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其效果是正相关。从家长反映的情况看,可以肯定家园教育比幼儿园单方教育效果好。

4、家长同步教育,取长补短,相互学习,能丰富育儿知识,交流教育方法,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高幼儿素质。

5、为更好的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教师与家长双方共同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

⑴放心放手,给孩子营造一个锻炼的机会。

⑵目标一致,给孩子提供一个平衡的环境。

⑶言传身教,给孩子树立一个模仿的榜样。

⑷持之以恒,给孩子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这次调查研究后,给我留下了几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⑴怎样做才能帮助家长家教正确,教育得法、放心放手,是大有文章的,可长年累月的探索。

⑵如何发挥家园同步教育在其他领域中的作用。

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做法与思考 第8篇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 由于年龄小自理能力差, 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 这些不良的习惯, 需要家长、老师及时纠正。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是幼儿教师和家长们共同的心愿。如果教师与家长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时能够家园同步, 将能有效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一、培养幼儿养成好习惯及策略

(一) 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当今社会有很多人的作息时间混乱, 有些孩子甚至随着年轻的父母们生活节奏晚睡晚起, 入园经常迟到, 精神状态也不好。这种习惯使孩子们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 长此下去, 身体免疫机能也会下降。科学研究证明, 睡眠是影响孩子长个的重要因素。睡得越迟, 长得越矮。有关专家建议让宝宝们在20:30之前就让孩子上床休息, 最迟也不能超过21:30, 即使是节假日, 也最好保持这样的作息时间。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谈话等方式, 让孩子安静下来, 准备睡觉。培养孩子早睡觉的好习惯应从小开始, 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家人也要密切配合, 到点熄灯睡觉, 树立榜样。

(二) 养成按时定量吃饭的好习惯

1.挑食是影响饮食习惯的重要因素。孩子们往往受到成年人饮食习惯的影响:在幼儿园里经常见到有孩子不吃这个而爱吃那个, 这跟家人甚至幼儿园老师有挑食毛病有密切关系, 很多时候是成年人误导, 孩子们开始是效仿, 久而久之孩子就养成了挑食的坏习惯。成年人一定要起到榜样的作用, 自己不挑食, 从而带动孩子合理进食。儿童的食谱要进行合理营养搭配, 这样孩子才会喜欢吃, 吃得好, 吃得饱。

2.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当今商家推出的零食品种繁多, 笔者认为健康放心的零食并不多, 很多家长为满足孩子的口味, 给孩子吃太多的零食, 势必就会影响食欲, 俗话说“饿吃甜如蜜, 饱时蜜不甜。”因此, 要引导孩子不吃零食、少喝碳酸类饮料, 按时进三餐, 家长要从自身做起, 拒绝垃圾食品。

3.暴饮暴食是一种不良的饮食习惯。由于幼儿年幼自制能力差, 对于自己的饮食量不清楚, 遇到自己喜欢的吃的就大吃大喝。有些家长觉得孩子正在长身体, 误以为多吃点是好事, 不但不去控制幼儿的食量反而想尽办法让孩子多吃, 长此下去会让孩子的脾胃受损, 而且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最直接的就是引起肥胖。因此, 家长、幼儿园老师要关注孩子的进食量, 保证孩子们在幼儿园三餐吃饱吃好, 杜绝暴饮暴食。并跟家长做好沟通。家长对于孩子在饮食上不放纵、不溺爱, 保持正常的食量, 并做到营养搭配合理。

(三) 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讲卫生好习惯就是要勤洗澡、勤换衣、早晚要刷牙、饭后要漱口;睡前洗脚、睡前不吃零食。众所周知, 预防手足口病的十五字方针是“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勤通风、晒太阳”。可见, 只有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 才能有效地抵御传染源, 让我们的孩子远离疾病。

二、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生活卫生习惯

如今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很难, 困难来自孩子的亲属, 也包括老师以及社会, 他们本身就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良习惯。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家长、教师都要做好孩子们的榜样, 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 用我们自己良好的习惯影响孩子。良好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的过程是个漫长的过程, 只有家园共同配合, 保持一致和统一, 形成合力, 才能取得最好的结果。

首先, 幼儿园可通过宣传栏、家长会、专家讲座等形式, 向家长传递科学育儿的方法;其次, 要密切与家长联系沟通。教师注重日常观察每名幼儿在园表现, 并及时与家长通过打电话、微信、QQ等不同形式沟通, 对孩子们的在园表现进行针对性地教育培养。对行为习惯差的幼儿, 尽可能地了解造成不良行为的原因, 循序渐进的解决, 切勿操之过急;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协调, 保持一致的教育态度和观点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 可以主宰一生。”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学习生活中许多的问题迎刃而解, 相反, 势必会给幼儿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只要家园同步持之以恒, 以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让孩子们赢在起跑线上, 受益终生。

参考文献

[1]徐湘连.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J].成才之路, 2014 (8) .

论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 第9篇

关键词: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167-01

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现代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是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卫生习惯养成的关键期。我国的教育家陈鹤琴曾说过:“习惯养的好,终身受益;习惯养的不好,终生受其害。”可见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是幼儿身体、智力健康发展,良好个性形成的必要条件。

那么应该怎样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呢?

一、将生活卫生习惯的培养纳入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

1、根据幼儿的年龄和思维特点,采用儿歌和指令性游戏以及图片等培养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例如:在盥洗环节中教幼儿洗手,我们可以用,形象生动的儿歌帮助幼儿掌握和操作。如:“挽起袖子,搓搓搓;搓手心,搓搓搓;搓手背,搓搓搓;换只手,再搓搓;抹上肥皂,搓出泡;龙头下冲干净,甩三下,一二三,拿毛巾,擦手心,擦手背,换只手,擦一擦,放好毛巾,落下袖,高高兴兴找朋友。”还可以利用儿歌等形式帮助幼儿养成节约用水,互相谦让的好习惯。如:“洗小手,别着急,你先我后排好队,洗净小手关好水,别让龙头掉眼泪”等。还可以在盥洗室上贴一些洗手的正确步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习惯。

2、在日程生活中有意识的创造条件,让幼儿对生活技能反复练习、操作,教育幼儿养成不能凡事依赖父母,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卧室张贴穿衣、穿鞋的步骤图片和儿歌,培养幼儿自己穿衣服,穿鞋、系鞋带的能力。制作一些玩教具,培养幼儿从小讲卫生,爱惜粮食的意识和习惯。

二、制定适合幼儿年龄、生理、心理特点的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目标。

目标在前、活动在后是规范幼儿行为的前提。在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养成上,教师要制定科学的发展目标,按目标要求设计新颖独特,易于幼儿操作的教育活动。在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中,提高幼儿的感性认识。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强化训练,增强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操作技能,从而使目标转化成幼儿的规范行为。

三、坚持经常、统一要求是规范幼儿行为的有效方法。

俗话说:“娴熟来自训练。”能力无论如何都是离不开培养的,只有加强培养,才能形成技能和技巧,最终形成能力。所以说:重复训练是规范幼儿行为的有效方法。

四、通过游戏和同伴交往,促进幼儿生活卫生习惯的提高。

“寓教于生活、游戏之中”是新《纲要》的实施原则。教师应通过区域角的“生活区”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折叠衣物、收拾物品等。利用同伴的相互影响,逐渐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五、爱抚、关心、体贴每一名幼儿是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核心。

对某些脆弱的或缺乏自信心得幼儿应多加赞扬,多给荣誉。赞扬能鼓励幼儿奋起,荣誉能使幼儿上进。如果教师对幼儿的教育缺乏耐心,就会加重幼儿的胆怯心理,做事不知从何下手,影响师生间的信赖关系。教师对此应特别注意,要通过体贴幼儿拉近师生距离,让幼儿信任老师,有困难敢于求助老师,使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教育活动成为幼儿无意识并乐意接受的内容,从而完善幼儿的生活卫生习惯。

六、家园合作是培养幼儿生活习惯的关键。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针对现代家庭溺爱幼儿过度的特点,我们应通过家长园地、家长会、与个别家长交谈等多种形式向家长宣传不良生活卫生习惯的弊端,提出生活卫生习惯培养的正确方法,不仅要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更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

幼儿园卫生习惯的培养 第10篇

小班阶段,是培养幼儿各种卫生习惯的黄金时期。在日常工作中,我是这样做的:示范引导。才入园的幼儿,还不适应集体生活,他们会随时随地乱扔废纸杂物,弄的教室里杂物满地。于是,我先是示范,即当着全体幼儿的面捡起纸屑或拿起笤帚清扫地面,再通过闲聊对话的方式引导幼儿思考,教室地面上满是纸屑杂物,好看不好看?纸屑杂物是丢在垃圾桶里好呢还是到处乱扔好?幼儿经过思索会做出正确的选择。实践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示范和引导,小朋友们开始注意环境卫生了。

表扬鼓励。对小班幼儿来说,不恰当的批评、责备和呵斥,只能使他们心灵受到创伤,甚至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他们改正不良习惯。因此,我对于不讲个人卫生的幼儿,总是抓住他们一点一滴的进步,予以表扬和鼓励。例如,我班有个幼儿经常跪在地上玩,弄得手上、脸上、衣服上满是灰尘。某一天,它穿条新裤子来园,一上午都没有跪在地上玩,裤子也很干净,我及时表扬了他。以后,我经常提醒他,现在,他已经改掉了这个坏习惯。

重点帮助。在组织小班幼儿游戏时,我总是有意识的安排一些幼儿担任特别角色,以促使他们改掉不良习惯。例如,我班有个幼儿爱用袖口擦鼻涕,在组织“娃娃家”的游戏时,我有意请他做医生,医生是不能用袖口擦鼻涕的,使他意识到这个坏习惯要改掉。

教给方法。小班幼儿独立生活能力差,所以在他们入园后,我便教给他们注意卫生的具体方法。例如洗手,我先教给他们洗手的系列动作:先卷袖口,湿湿小手,擦上肥皂,搓搓手心,搓搓手背,搓搓指缝,冲冲小手,小手擦干,放下袖口;洗手后逐个检查,再予以表扬。通过多次反复练习,幼儿慢慢学会了自己洗手。

通过这几种方法,我班的幼儿在卫生习惯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

上一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试卷分析下一篇:XX年机关联欢晚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