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财政运行分析(省厅财政工作会议)

2024-06-17

上半年财政运行分析(省厅财政工作会议)(精选6篇)

上半年财政运行分析(省厅财政工作会议) 第1篇

上半年财政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常州市财政局

(2012年6月29日)

一、上半年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2012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各级财税部门密切配合,全力以赴克服我市经济发展出现的下行压力,促使我市财政收入增速逐步回升、质量有所提高,同时,继续大力保障重点支出。

上半年,我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188.44亿元,同比增收18.01亿元,增长10.57%。增幅低于全省平均增幅

2.3个百分点,高于苏南平均增幅3.7个百分点。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结构为:税收收入153.11亿元,同比增收6.11亿元,增长4.2%;非税收入35.33亿元,增收11.89亿元,增长50.8%。税收比重81.3%,高于全省平均0.6个百分点,低于苏南平均1.4个百分点。

上半年财政收支预算执行情况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一是公共财政预算收入逐步好转。我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幅在2月末出现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首次负增长后,3月底由负转正,但税收比重也首次低于80%,二季度以来,各级财税部门不懈努力,我市实现了财政收入增速的逐月回升和税收质量的同步提高。二是主体税种累计增速由负转-1-

正,为财政收入逐月回升奠定了基础。上半年主体税种(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契税)完成113.99亿元,增长1.22%, 占税收收入比重74.45%,较同期下降2.16个百分点。主体税种累计增幅年内首次由负转正,成为我市财政收入有效好转的关键。三是非税收入继续高增长,但拉动力明显减弱。由于2011年除教育以外的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形成了今年非税收入畸高的基数,上半年非税收入虽保持高增长态势,但拉动作用已明显弱化。四是重点行业下滑有所缓解。1-5月全市三大重点行业(制造业、房地产业、建筑业)合计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口径税收90.67亿元,同比减收4.06元,下降4.29%。制造业税收完成43.57亿元,同比增收1.44亿元,增长3.42%;房地产业税收完成33.47亿元,同比减收5.08亿元,下降13.18%;建筑业税收完成13.63亿元,同比减收0.42亿元,下降2.97%。房地产业、建筑业税收本月有所好转,1-5月两行业税收降幅分别较上月缩小8.66、1.43个百分点,在此带动下,全市三大重点行业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口径税收累计降幅较上月缩小3.66个百分点

二、下半年财政收入形势预测及下一步工作措施

从上半年财政收入运行情况看,主要受企业经济效益下滑、外贸出口下滑明显、房地产政策调控、结构性减税政策、免抵调库等因素影响,主体税种中增值税(剔除免抵调因素

后实际增长为-1.52%)、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依然为负增长。从增值税申报情况及留抵税金看,上半年全市申报销售收入5467.03亿元,同比下降0.88%,进项税金降幅(0.43%)继续低于销项税金降幅(2.66%),反映企业购进有所减少呈现“去库存化”特征。这些因素一方面将给完成全年收入任务造成较大压力,另一方面收支平衡仍是财政面临的主要矛盾。

面对如此复杂的收入形势,我市将积极行动起来,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平稳较快增长。

(一)认真落实积极财政政策,全力以赴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切实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各项决策部署,确保各项财政政策和资金早落实、早下达、早到位、早见效。一是不折不扣地落实中央结构性减税和各项减税政策,认真落实增值税转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等相关税收优惠以及取消和停征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方面政策,为经济和企业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财税环境。二是积极主动帮助企业向上争取中央、省支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内需等政策资金扶持。

(二)积极采取各项收入管理措施,确保实现财政收入目标。

面对下半年较为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为确保完成财政

收入目标,一方面要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按照年初确定的各项征收任务进一步分解计划目标,落实征收责任,落实完成任务的具体措施;另一方面加强与国、地税协调衔接,密切关注重点税源增减变化,做到跟踪到位、管理到位、征收到位,同时认真做好收入情况和收入结构的变化分析,进一步提高组织财政收入工作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三是加强财政口收入的征管,及时反映政府非税收入中的情况和问题,确保财政口收入稳定增长。

(三)精选、优选高新技术企业,规范资格审核

高新企业所得税优惠成为重要的政策性减税因素,我市在运用税收手段支持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要严格把关,精选、优选高新技术企业。因此,在高新技术企业审批管理中,注重企业的成长性和发展潜力,做到精选、优选,同时对高新技术企业要从严把好复核关,对档次不高、投入不多、潜力不足的高新技术企业要建立淘汰机制,对于管理混乱、有重大税收问题的企业,税务部门要通过税务稽查,依法查处。

(四)全力稳定外贸形势,积极争取外向型经济扶持政策。

常州是外向型经济,对外贸易依存度超过50%,出口是推动我市经济发展、财政增收的中坚力量,因此,如何消解外需萎缩的影响对保持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财政部门将进一步研究如何帮助企业开拓外围市场,增加对外向型企业的补

贴力度,积极向上争取出口退税指标,保证退税资金及时拨付企业。同时为企业争取省外贸奖励资金,将中央和省对外贸易的各项扶持政策落实到实处,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五)加快预算支出进度,确保圆满完成全年支出任务。一方面要采取切实措施,调度筹措资金,确保市委、市政府重点支出需要,另一方面要按照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继续推进辖区、主管部门支出执行进度考核,加快支出执行进度,增强预算执行的时效性和均衡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确保完成全年财政支出任务。

上半年财政运行分析(省厅财政工作会议) 第2篇

尊敬的*厅长,各位领导:

热烈欢迎省厅领导到我局调研指导工作。现在,按照调研通知要求,我把审计整改、财政审计、绩效审计及审计“十二五”规划等四个方面的情况,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如下:

一、关于审计整改工作

近年来,我局把审计整改工作作为提高审计效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不断建立、完善审计整改制度,注重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我们主要有三个方面制度。

(一)审计整改情况报告制度。一是凡作出审计决定的,都要求被审计单位在审计决定生效之日起30日内向审计部门报送整改负责人名单和整改情况。二是定期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财政预算执行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每年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结束后,由市政府办公室下发整改通知,规定整改期限和书面报告要求,明确由审计部门进行跟踪督促。审计部门及时将各有关单位整改情况汇总报告市政府,由市政府向市人大常委会作专题汇报,并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意见,组织有关部门研究整改落实工作。三是对于其他审计项目,我局要求相关处室于审计报告送达后的两个月内,对被审计单位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由处室负 1 责人向局长办公会报告整改情况,确保审计发现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整改。

(二)经济责任审计整改联动机制。我局会同市委组织部、市纪委制定了经济责任审计跟踪检查制度。每年上半年,由组织部门牵头,纪检、审计部门参加,对上一的经济责任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有效提高了审计执行力。从近二年检查情况看,这一制度后实施效果明显,各被审计单位都十分重视,整改效果较好。

(三)审计整改结果公开制度。我局在做好审计结果公告的基础上,将审计整改情况进行公开,让社会各界了解审计整改情况。一是向被审计单位中层以上干部通报审计查出的问题,在被审计单位公开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二是把审计整改情况作为审计结果公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审计网站上公告审计结果的同时,公布审计整改情况,充分运用社会力量督促审计整改。

二、关于财政审计大格局情况

作为审计机关第一要务的财政审计,在审计工作中处于重中之重的地位。为此,近年来,我局着眼深化财政审计,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的目标,在审计项目、审计内容和重点以及审计组织组织方式等方面,都按照全局“一盘棋”的思路,打破处室界限,整合审计资源,做到项目统一组织管理,重大项目调配骨干力量集中行动,积极构建财政审计大格局。我局还将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情况、专项资金审计情况、投资审计情况作为同级财政审计报 2 告的重要内容,与预算执行审计情况同时向市人大常委会报告,受到市人大常委会的充分肯定。审计中,我们主要注重“四个结合”:一是预算执行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财政收入的合理性、预算的合规性、收支“两条线”的执行规范性和专项资金使用管理、结转的合法性。二是预算执行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领导干部对《预算法》的执行力、市(区)财政决算的真实性、执行财经纪律的严肃性。三是财政收支审计与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资金拨付的流程,使用管理的规范性,工程造价的真实性、合法性,探索评价项目发挥作用的绩效性。四是主管单位财政资金流向与下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重点关注部门预算分配执行的原则性,下属单位财政决算的规范性和资金使用的合法性。

此外,我们通过审计项目、审计信息、审计人才、审计方法等方面的资源共享,业务处室之间主动沟通、积极配合的主动性增强了,增强了处室工作的合力。

三、关于开展绩效审计情况

去年以来,我市审计机关以绩效审计推进年活动为抓手,强力推进绩效审计工作。我局成立了绩效审计协调领导小组,制定了贯彻落实省厅“绩效审计推进年”活动的意见,对绩效审计作出全面部署。2009年,全市共完成“独立型”绩效审计调查项目9个,“结合型”绩效审计项目11个。一是扩大绩效审计领域。在专项资金中审计、预算执行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和经济责 3 任审计中积极探索绩效审计方法。如在经济责任审计中,根据“三定”方案确定的职责,对领导干部职责履行情况进行检查,既为评价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提供较为全面客观的依据,也促进了部门和单位积极全面履行各项职责。二是提高绩效审计质量。我局要求每个绩效审计项目都必须撰写审前调查报告,绩效审计项目的审计方案和审计报告全部由绩效审计协调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和审定。同时,组织业务骨干到先进地区学习。去年,我们组织法制处和有关业务处室的审计骨干专程到****市审计局调研绩效审计情况,学习他们的先进做法,促进了我局绩效工作取得实效。三是加强绩效审计成果考核。去年起,我局开展了优秀绩效审计项目、优秀绩效分析报告和优秀绩效审计报告评选活动,并将绩效审计工作列为审计机关考核内容。2009年,我市组织评选出优秀绩效审计项目8个、优秀绩效审计报告8篇、优秀绩效分析报告6篇。通过考核评比,有力地推动了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

今年,我局更加重视绩效审计,从项目计划、人员培训等方面进行倾斜,确保实现省厅下达的绩效审计普及年目标。在项目安排上,我们围绕市委、市政府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立足保发展、保民生、促发展,从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项目和资金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突出公共财政项目开展绩效审计,科学谋划审计项目。今年,包括省以上统一组织项目和上年结转项目在内,我局共安排78个审计项目,除9个部门预算执行审计外,将开展独立型 4 绩效审计7个、结合型绩效审计14个,其余全部是涉及绩效审计项目。我局在下达审计项目计划的同时,分别明确了拟向社会公告审计结果和审计方案需要经过集体研究的项目,提高审计人员的审计质量意识。在人员培训上,春节前,我局开展了绩效审计专题培训班,邀请省厅专家和***、**市审计局绩效审计经验丰富的同志,通过远程视频会议培训系统,给全市审计人员授课,拓宽了眼界,促进了我市绩效审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四、关于审计工作“十二五”规划

“十二五”期间的审计工作,在指导思想上继续始终坚持以推进法治、维护民生、推动改革、促进发展为审计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以预算执行、经济责任、政府投资、专项资金审计为主要内容,以真实性、合法性审计为基础,以绩效审计为目标,严肃查处违法违规问题和经济犯罪案件,进一步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促进反腐倡廉建设。

在审计内容上,将立足微观审计监督,着眼宏观服务,适应全市政治、经济、法制、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审计工作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理清审计发展思路,围绕推动**科学发展,抓住影响经济社会运行的重大问题,开展审计监督。

在审计重点上,将坚持在真实性、合法性审计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绩效审计,加强审计项目立项调查研究,根据党委、人大和政府对审计工作的需求,以及社会各界及人民群众对审计工作的期望,抓住经济社会运行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审计工作 5 重点,关注政策落实、关注政府资金安全及效益、关注民生、关注资源能源环保及节能减排、关注领导勤政廉政,促进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

在审计方式上,更多关注专项审计调查,着重突出绩效审计,加大审计成果开发、利用力度,用全局的眼光看待和分析问题,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多渠道、多形式向党委、人大、政府和有关部门反映,督促相关部门和单位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提高绩效,为推动改革、促进发展服务。

在审计手段上,积极推进计算机审计,并针对党委、政府决策的需要,开展专项审计和审计调查;加强审计管理系统的应用,利用AO与OA交互,审计项目质量逐步朝全程电子化控制方向迈进;积极探索开展联网审计,尝试“预算跟踪+联网核查”的审计模式;积极鼓励审计人员总结计算机审计专家经验、AO应用实例,大力推广计算机应用成果。

财政就业资金运行现状分析 第3篇

一、财政就业资金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一) 就业资金作用的人群。

就业资金的补助对象包括就业困难人员和高技能人员, 投入重点在于就业困难人员, 其中就业困难人员主要是针对农村、城镇低技能就业困难人员和刚毕业大学生。从就业资金的补助人群来看, 资金旨在鼓励劳动力增加就业技能, 提高劳动者整体就业水平和就业层次。

根据刘易斯的人口红利理论, 农业发展落后的根源是隐蔽失业的存在, 只有通过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才能解决问题。我国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日趋发展, 农业富余人口减少, 要素规模驱动力减弱, 经济增长将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的生产要素新常态。一方面截至2014年底我国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9%, 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在1, 000万人以上, 同时有7, 089.2万城乡低保人员需要寻找就业门路;另一方面企业招工难、招工贵、“技师荒”、“民工荒”大量存在。就业资金希望通过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 增强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适应性, 提高社会总体就业率。

(二) 就业资金的作用机理。

就业资金对就业困难人群主要通过劳动力市场供需两个方面产生影响。劳动力市场供给方面, 就业资金通过培训、鉴定等投入, 提高劳动力价值。劳动力市场需求方面, 就业资金通过提供公益性岗位、见习等投入, 增加市场对劳动力需求。同时, 为了克服由于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充分而造成的摩擦性失业, 就业专项资金还安排了职业介绍、求职补贴等项目支出, 增强市场信息的充分性。

二、财政就业资金运行中出现的问题

(一) 就业资金定位模糊, 功能层次不明。

就业资金中人群划分不够细化。就业资金针对困难就业人群和高技能人才。困难就业人群包含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未就业人员和高校未就业大学生。将这些人群按照学历、就业能力划分, 可以更明晰地看出, 高中以下农村转移劳动力、城镇未就业人员的特点是收入低、缺乏基本技能、求职困难, 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属于低保、扶贫范围。高校未就业大学生和拥有高中以上学历未就业人员, 属于拥有一定求职能力, 希望获得更高报酬的劳动者。就业资金在支持这类人员就业中, 只是笼统的将这些人群称为四类人员, 即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就业劳动者、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城乡未继续升学的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将这四类人员一视同仁, 同等对待, 各类人员对技能学习的需求不同, 学习能力不同, 按照统一的标准进行供给, 势必会造成供需的失衡, 影响政策效果。

就业资金目前根据人群、功能增加支出项目, 但是项目间以及就业项目和社会保障其他项目间存在定位交叉的问题。例如, 就业资金中对于低保贫困家庭或残疾大学生, 给予一次性求职补贴。这项政策旨在弥补困难大学生外出求职费用, 增强就业能力。但是在实际运行中可以看到, 由于低保认定和求职补贴发放属于不同职能部门, 认定人员存在困难。另外, 这些一次性补助是否能够覆盖全部低保家庭和残疾大学生并无定论。而且, 由于不同学校、不同地域、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求职困难程度不同, 按照一定的标准统一发放补贴, 势必造成形式上公平而实质上的不公平。

就业政策所瞄准的人群存在城乡不公的问题。由于就业资金来源于对下岗职工的补贴资金, 因此现有的项目仍体现了这一特点, 只是将下岗职工变为了城镇失业登记人员。针对这些困难群体, 就业资金中安排了公益性岗位、社保补贴、特定政策就业补助等政策。但是, 细究这些政策可以发现, 特别是针对城镇失业人员的社保缴纳补贴政策, 保护了参加就业的城镇失业人员可以享受缴纳社会保险的福利,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参加到城市工作中来, 这些转移劳动力的社会保险补贴缴纳享受不到相应的优惠政策, 造成城乡职工待遇的不同。而且, 随着《社会保险法》的实施, 及时缴纳社会保险成为企业和个人的一项基本义务, 因此这些社保补贴政策从时效性、公平性来说, 都有待推敲。

(二) 主管部门沦为套取国家就业资金的增信机构。

就业资金的业务主管部门在考核指标的压力下, 成为部分社会机构的利益共同体, 形成了一条套取国家就业资金的利益链条。以就业培训和技能鉴定项目为例, 就业资金扶持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项目即存在这种利益链条。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就业促进工作, 政府每年会向人社部门下达相当数量的目标。为完成工作任务, 人社部门需要寻找相当数量的社会培训、鉴定机构开展工作。社会机构需要盈利, 人社部门需要完成任务, 两家一拍即合, 成为利益共同体。于是人社部门从监督主管部门的角色出发, 主要针对培训、鉴定的人员重复情况、人员真实情况进行身份证筛查。这一监管工作成为证明培训、鉴定真实性最有力的证据, 也成为第三方事后核查培训、鉴定实质是否发生最大的障碍。培训、鉴定机构针对人社部门开展的身份证核查, 以劳务费的形式支付给县、乡、村干部用以组织人员, 并以发放奖品的形式获得村民的身份证复印件和照片, 据此, 培训、鉴定机构便可以做出“真实”的培训、鉴定档案, 向培训人员“发放”培训、鉴定证书。到此, 培训、鉴定机构完成了培训、鉴定工作, 可以拿到每人几百到几千元不等的财政补贴资金, 并且因实际发生的成本低于补贴金额, 获得盈利;人社部门也就此完成了培训、鉴定任务。而培训、鉴定工作是否真实发生过, 也就无法核实。这些鉴定证书, 有些存放在培训机构无人领取, 有些存放在无就业意愿的个人家中束之高阁, 并未真正起到增加农民工技能, 提高农民收入的目的。

职业培训、鉴定政策本身, 旨在为农民工提供一个免费的技能学习平台, 享受随时学习、终身学习的便利, 增强转移劳动力职业技能, 最终达到增加农民工收入的目的。产生上述利益链条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不恰当的激励机制。就业指标是地方政府一项重要的民生指标, 地方政府有着强烈的促进就业, 做大就业指标的冲动。因此, 由地方政府自己监督诸如就业培训、鉴定工作, 容易产生激励不相容问题;二是培训本身的设计, 不符合劳动力就业生活习惯。一些省份组织的农民工就业培训项目, 培训设立在田间地头, 而真正有就业愿意的外出务工劳动者, 在家参加培训耽误了其参加简单劳动、获得日常收入的工作, 因此真正需要培训的劳动者本身无法也不愿参加培训。

(三) 项目分散, 资金效果不佳。

就业资金主要分为11个项目, 虽然允许各地根据自身情况统筹使用, 但各地基本是按照国家规定的项目进行操作。这其中就存在着项目分散, 难以形成合力的问题。根据2013年财政决算, 就业资金的11个项目中, 每项资金支出最少的仅为1.14亿元, 最多的公益性岗位支出为125亿元。与我国庞大的人口数量比较, 资金过于分散。

与资金分散、覆盖范围狭窄相对应的, 是我国就业资金产生了巨额沉淀。根据公布的资料, 各地都存在就业资金大量结余问题。就业资金的沉淀与我国大量就业困难人群并存的现实, 主要是由于现有就业资金支出项目效率不高、效果不明显、实施项目存在与现实脱节的问题。

三、财政就业资金调整路径

(一) 细化人群, 明确就业资金定位。

按照社会保障体系的分类标准, 就业资金支出范围定位于帮助社会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型项目, 以及开展解决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问题项目。救助型项目主要是针对城市低收入人群、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展的技能培训、职业介绍、职业鉴定、公益性岗位等项目。项目的开展采取免费、自愿原则。取消针对低保、贫困家庭大学生的一次性补贴, 困难大学生求职所需补贴资金, 建议从低保资金中支付。劳动力市场信息对接项目主要是针对未就业大学生、农村转移劳动力, 通过开展政府购买的普惠型的政府购买服务, 开展职业介绍工作, 减少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形成的摩擦性失业。建议取消社会保险缴纳补贴, 吸纳特殊人员就业补贴, 相关优惠政策与《社会保险法》、《残疾人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进行对接。

(二) 完善激励相容机制, 加强主管部门的责任意识。

就业工作主管部门要从实际执行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 转为市场的监督者和服务的购买者。无论是针对弱势群体的培训项目, 还是增加劳动力市场的信息服务, 建议采用更加规范的政府购买的方式, 免费提供给受众。同时, 剥离人社等部门承担的市场化职能, 减少政府就业考核的具体指标, 政府部门的角色定位从具体操作者转为实际监督人, 主要是监督政府购买的就业服务是否达到实际标准。

(三) 更新现有政策, 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根据就业资金的定位, 废除合并就业项目中效果不佳、与其他政策重叠的项目。同时, 逐渐形成、完善就业资金绩效评价体系, 及时更新就业资金支出项目。增加政府审计等第三方对就业资金使用的监督, 形成对就业资金合规性、效率型的全面评价。

摘要:伴随我国经济新常态的到来, 就业工作面临新的挑战。财政就业资金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 延续至今虽在支出范围上已发生了重大变化, 但与就业工作的需求产生脱钩情况。本文旨在分析财政就业资金作用机理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以求提出未来完善的措施。

关键词:就业资金,新常态,耦合性

参考文献

[1]蔡昉.中国劳动力市场发育与就业变化[J].经济研究, 2007.7.

[2]孟艳春, 苏志炯.农村劳动力转移模式与中国农村发展的新路径——基于刘易斯与舒尔茨两种理论模型的思考[J].当代经济, 2015.1.

[3]刘慧琼.自助式社会救助模式研究[J].岭南学刊, 2015.1.

上半年财政运行分析(省厅财政工作会议) 第4篇

一、专管员必备信息目录的成因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补贴范围越来越广,补贴资金越来越多。如补贴范围由最初的三、四个增加到现在的十几个;种粮农民的粮食补贴由2005年的几元钱,增至现在120多元;危房改造资金由原来每户2000元增至现在每户8000元。

二是虚报、冒领、骗取、套取国家惠农资金现象时有发生,额度也越来越大。一些地方村组集体和少数基层干部采取假租赁、假流转等方式,不断套取退耕还林和粮食补贴资金。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钻了基础信息不准、公示不够、监督不力的空子。

三是一些强农、惠农资金在使用、发放过程中存在暗箱操作,不公开、不愿公开的现象很普遍,导致群众不满情绪和社会矛盾日益加剧。

四是少数地方干部素质低、政策观念淡薄,落实政策随意性较大,工作底数不清,导致截留、挪用、滞发涉农资金问题时有发生。

二、丹江口市财政专管员必备信息目录录入工作的实践

专管员必备信息目录,是湖北省财政厅农村处根据全省不同情况综合归纳的29项基本信息,由于各地自然条件不同、各种因素不同,归类的基础信息也不一致。丹江口市财政鼓励、支持研制了专管员必备信息录入软件模块,在全市推广应用,收到了很好效果。

软件模块首先设置农户补贴基础信息单表,涵盖了42项内容,采集信息范围非常广泛。为了归类,设置了总表,以组为单位分别形成了户、组、村、乡镇、县(市)汇总模块,并且汇总表和单表之间信息自动生成,相互印证,没有误差。

总模块归纳了“粮食两补”补贴信息、农民负担政策监督卡所有信息、“三资”监管及交易信息、土地类型面积及流转信息,以及村组干部、村医、五保、学生、低保、优抚等信息。这些信息都能直接导入单项的数据库(如监督卡模块、土地承包合同模块、“三资”监管台账等),非常实用。

在模块窗体内设置了查询功能系统,可点击查询是否“三重户”(重名、重身份证、重银行账户),点击查询任意一个村组干部信息(如查询某某村书记,该书记信息立即出现),点击查询某个条件信息(如三类低保或优抚对象),点击查询同姓同名的人多少个等等,非常便捷。

设置了阻止初始登录信息栏功能,对于错误的信息立即提醒。如:错误信息录入格式、错误信息(身份证、银行账号、劳力/非劳力)、错误数据(土地面积、人口、低保)等出现时,模块功能在导入时显示错误,不予支持。

该模块还具有自动生成功能。录入身份证号码,就能自动生成男、女性别内容;点击农民负担政策监督卡,就能自动生成监督卡分户卡片,形成了政务公开网、农民补贴网、农民负担政策监督卡网的有机统一,达到了专管员必备信息与全局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

三、财政专管员必备信息目录产生的积极作用

乡镇财政具有就地、就近监管的优势,建立财政专管员必备信息目录制度,可以有效监管财政资金的使用,让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落地。其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涵盖面广,内容全面细致。从丹江口市的情况看,目前专管员必备信息目录大致分为四大类、29小项,涵盖了农户基本情况、家庭成员基本情况、生产资料基本情况、种植生产面积基本情况以及享受补贴和补助政策的基本情况等。同时,还详细掌握了村集体“三资”信息资料、土地流转信息资料和农民负担信息资料等。专管员必备信息目录在手,就能全面了解、掌握涉农政策的落实情况,加强监管。

二是起到了公开、公示、监督的作用,为惠农资金管理发放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打下了坚实基础。专管员必备信息目录的建立,一方面是扩大了惠农资金管理发放的监督面,把专管员必备信息录入到电脑软件系统,任何人到财政所查询系统点击,就可以看到全市补贴信息,扩大了知情面;另一方面,便于监管,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原来有的村组干部暗箱操作,欺上瞒下,虚报、冒领、骗取套取,现在所有的补贴信息在系统登录并公示,监督面扩大了,透明度加大了,使村组干部坚持了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否则,问题会随时暴露,受到应有的惩处。

三是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专管员必备信息的建立,极大地促进了各层级在涉农政策执行过程中行为规范,杜绝了暗箱操作和虚报冒领等现象的发生,农民群众直接受益,有效化解了各种矛盾,群众因涉农政策落实的信访、上访案件明显减少。

四是降低了政策落实的运行成本,减少了工作费用。专管员必备信息库的建立,使落实政策的相关部门的工作依据增强了。首先是惠农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透明度增加了,监督面加大了,监督力度加强了,信访、上访自然也就少了,相应减轻了这方面的工作投入。其次是各级管理规范了,各级不必要的检查和应酬相应也就减少了。这样,无形之中就降低了各级政策落实的运行成本,减少了各级工作费用。同时,各级各部门在政策落实中,针对疑点、难点问题可以直观地去抽查、核实,做到有的放矢,节省了人力、物力。

四、促进财政专管员必备信息录入工作健康发展的建议

目前,丹江口市财政专管员必备信息工作还有一些不尽意的地方,需要进一步做好基础工作。

一是要加强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管理,在落实过程中进一步检验信息录入工作,不断完善和更新基础信息数据,逐步提高必备信息准确率,实现政策落实无误差。

二是制定完善土地流转补贴政策实施办法,加强对流转土地的规范管理,杜绝不良行为的发生。

三是进一步加强农户家庭成员的核查工作,严格落实户主实名制,预防一户多登、一户多折现象。

四是逐步推进专管员必备信息工作向有条件开展的村、组延伸,把社会监督的触角伸向基层,更加利于接受群众和社会各界监督。

(作者单位:湖北省丹江口市财政局)

某县上半年财政工作形势分析 第5篇

(一)地方财政收入高位增长,各项指标同比创近三年新高

今年上半年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57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的54.3%,同比增幅达36%。各项指标同比创近三年新高:就总量比,分别比2005年、2004年同期的9981万、9131万高出3597万、4447万;就完成预算进度比,分别比2005年、2004年同期的51.2%、52%高3.1%、2.3%;就增幅比,分别比2005年、2004年同期的22.3%、15.7%高13.7%、20.3%。另外,与全市、区县及三峡生态经济区平均增幅相比,也分别高出4.2%、14.4%、11.1%。就增幅排位比,今年上半年财政收入增幅在全市40个区县中排21位,同比上升6位;在库区19个区县中排8位,同比上升2位,形势十分喜人。

(二)“奋战20天、实现双过半”战役卓有成效,取得圆满成功

今年1—5月,全县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527万,仅占全年任务的38.1%,欠序时进度3.6个百分点。要如期完成“双过半”任务压力巨大。县政府在6月10日果断提出“奋战20天、实现双过半”的目标,号召全县各乡镇及财税部门积极行动起来,齐心协力打一场“奋战20天、实现双过半”的攻坚战。20天内,全县财政收入净增4000万,并且从欠序时进度到超进度4.3%,“奋战20天、实现双过半”战役取得圆满成功。

(三)非税收入高位增长

今年上半年非税收入完成8859万元,占上半年地方财政收入65.2%,已占据地方财政收入半壁江山,为全年任务的62.5%,超进度12.5%,同比增长达46.3%。其中:国有资产经营收益完成了年度预算的261.5%,同比增幅达533.9%。

(四)重点企业支撑作用明显,税收来源行业比较集中

今年上半年,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原材料及各种能源价格较大幅度上涨,导致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减少,对财税收入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一定影响。虽然如此,重点企业对全县财政收入的支撑作用依然表现突出,仍是全县税收的主要来源。据统计,纳入国税、地税征管的16家重点企业上半年共缴纳各项税收(全口径)773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收877万元,增幅达12.8%,完成年度计划的62.7%,占全县税收总量的37.8%,拉动全县税收增长了4.3个百分点。鼎发公司等县属重点企业缴纳税收同比都有所增长,值得一提的是八四公司同比增长达64%,十分难得。从税收来源行业看,主要集中在天然气、化工、商业、电力、建筑安装等五大行业。

虽然上半年我县财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乡镇财政收入未完成“双过半”任务,且发展不平衡

今年上半年,全县25个乡镇一般预算收入共完成2737万元,虽然同比增长31.5%,但是只完成了年度预算的49.3%,欠序时进度0.7个百分点,未能如期完成“双过半”任务。同时,乡镇之间发展不平衡,表现在:全县25个乡镇中有19个乡镇如期完成了“双过半”任务,有6个乡镇没有完成“双过半”任务;有22个乡镇同比均有不同程度增长,但仍有大石乡、黄沙乡、砚台镇等3个乡镇处于负增长;有9个乡镇增幅高于全县平均水平,但仍有16个乡镇增幅低于全县平均水平;就进度比,完成情况最好的乡镇比完成情况最差的乡镇的进度快了46.5个百分点。

二是工业增长未能带来税收同步增长

今年上半年全县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288471万元,同比增长29.3%;全县3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8969万元,同比增长34.6%。但工业生产的快速发展并未带来税收的同步快速增长。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工业企业只拉动了全县税收12.8%的增长,与全县财政收入36%的增长不相匹配。

三是组织财政收入困难重重,征收诚信环境亟待改善

一是依法纳税意识不强,欠税居高不下。截止目前全县欠税总额达2800万,其中欠国税总

血蟒传说 殓魂 左路天王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

额1200万,欠地税总额1600万。二是诚信偿还借款意识薄弱,财政周转金借款居高不下。财政周转金周转功能丧失,催收困难重重,严重影响了全县机关及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三是部门协税护税不够,打造和谐的财税、财企、税企、财政与机关事业单位关系环境任重道远。

四是税收收入形势依然严峻,完成全年任务压力较大

今那一世小说网 http://年上半年全县各乡镇及财税部门千方百计、攻坚克难,如期实现了“双过半”目标。但其中国税收入仅完成全年任务的50.4%,勉强实现“双过半”;地税及乡镇财政收入都未能如期实现双过半。由于乡镇税源减少,非税收入征收工作难度大,要完成全年收入任务压力较大、任务艰巨。

五是全年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大,资金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由于受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制约,我县县域经济发展较慢,财源结构单一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财政增收还缺乏有力的支撑点。各部门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对财政的依赖程度较大,加之财政支出范围和结构不尽合理,财政供养人员多、负担过重,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和支持改革压力大,资金供需矛盾仍十分突出,财政收支平衡难度大。

二、坚定信心,加压奋进,确保2006年财政任务圆满完成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财政工作肩负着增收节支、宏观调控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的艰巨任务。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对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全县广大财税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汪洋书记在**调研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树立“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优秀人文精神,坚定信心,加压奋进,圆满完成全年财政任务。

(一)加快财源建设步伐,进一步提升县域经济整体水平

经济决定财政,财政反作用于经济。发展经济,增加财政收入,是财政工作永恒的主题。要解决财政困难,根本出路也在于发展县域经济和搞好财源建设工作。全县上下要围绕县委、政府确定的支柱产业,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和资金、政策的聚集导向作用,积极培植财源,做大财政“蛋糕”,努力构建地方财政多元化增收体系。一是强力招商引资,切实提高招商成效。二是着力提高工业质量。认真落实对工业企业的有关扶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杠杆作用,确保政策到位、服务到位,真正提高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实现财政收入主要来源的增长。三是支持工业园区建设。认真落实县委、政府出台的各项优惠政策,在用地、收费和资金等方面对工业园区及入园企业给予支持和帮助,同时继续支持重点产业和重点企业的发展,积极向上争取财政政策扶持,形成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促进地方支柱产业升级。四是努力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拉动全县经济增长,促进财政增收。

(二)千方百计组织收入,确保全年财政目标圆满实现

今年要千方百计完成财政收入2.5亿的任务,并力争超收1000万。一是强化税收征管。以今年8月1日起换发新的税务登记证为有利契机,加强税源调查,掌握税源状况,加强税收征管,杜绝跑冒滴漏。同时要坚持税收与非税收入两手抓、两手硬,抓大不放小,努力做到应收尽收。二是全力追缴欠税。进一步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全力追缴欠税。下半年税务部门要追收800万欠税到位,其中:国税要完成500万欠税的追收任务,地税要完成300万欠税的追收任务。三是努力挖掘新增长点。对一些税源如车船使用税、煤矿企业资源税等,财税部门要积极配合,努力挖掘增收潜力。对新增工业产值要认真预测,认真组织收入。四是严格控制减免税。对新办民政福利企业和资源综合利用企业要严把准入关、行业关、比例(残疾人安置比例)关,严格控制各种政策性减免税。五是健全非税收入管理机制。积极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全面加强和规范非税收入管理,建立严格规范的征收、减免、解缴、分配的管理秩序和核算程序,确保各项非税收入按时足额入库。重点对罚没收入、城建规费、土地出让金等非税收入要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六是积极争取上级财政资金。大力扶持重点财源项目,力争在壮大主体财源、建立新财源、培植后续财源上有新的进展。全年争取上级财政资金要力争达到3.8亿。七是强化征收责任。科学预测下半年收入形势,分解收入任务到月,强化财税部门及各乡镇责任,月月通报,逐月推进。

(三)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缓解资金供需矛盾

要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稳定、促发展”的要求,压缩一般性开支,严格控制消费性支出,优先保证重点支出。下半年财政支出原则上按年初预算进行,以促进工作为主旨,应支则支,优化支出结构,集中力量办大事。要进一步规范“收支两条线”管理,应收尽收,该安排的安排。各单位及个人所借的财政资金要诚实守信,按时归还。由于财政资金有限,供需矛盾无时无处不在,因此财政部门与各乡镇、各机关事业单位都要相互理解、相互支持。下半年拟对乡镇财政工作进行调研,加大县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四)拓宽融资渠道,加快融资步伐

要加强衔接,积极跟踪落实县城城市路网、工业园区、桂西大道三期工程等项目的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并认真做好第二批县内中小企业向国家开发银行的贷款工作。要加强协调,稳步做好渝垫公司向兴业银行贷款3000万元的续贷工作。要主动服务,切实加快君联信用担保公司组建步伐。要拓宽融资渠道,如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多采取bt方式进行融资建设,加快我县城市建设步伐。

上半年财政运行分析(省厅财政工作会议) 第6篇

上半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3.8亿元,比上年增长4.9%,占预算51.3%,其中:税收收入95.0亿元,比上年增长6.1%,占预算50.9%,税收比重76.7%,比上年提高0.8个百分点。受上年同期一次性收入基数较大影响,财政收入增长进一步趋于稳定,收入结构有所优化。二、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

上半年,全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90.1亿元,比上年增长7.1%,占预算55.0%,增幅分别比1-4月份和1-5月份提高3.7个、3.2个百分点。全市民生支出155.57亿元,增长7.3%,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81.8%,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

上一篇:电暖气使用管理制度下一篇:人教版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下册知识点全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