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逻辑思维培养

2024-06-09

小学生逻辑思维培养(精选8篇)

小学生逻辑思维培养 第1篇

整理玩具

让宝宝自己玩玩具,玩完后将它放回原来的位置。这个任务的完成需要爸爸妈妈用正确的语言提示,比如“记住动物园里小动物的‘家’在门边衣橱最下边的一层”。只有当宝宝听到规范的、细致的描述时,他们才能听懂这些词汇,准确摆放玩具。

藏猫猫

家长和宝宝可以轮流藏起来,当宝宝猫起来时,家长要对自己寻找过的路线有一个“实况报道”,让宝宝想像家长的位置;当家长猫起来时,可以用语言描述一下自己所在的位置,让宝宝通过寻找声音和分辨描述的路线找到爸爸妈妈,还可以增加他的成功率和自信心。

画室内地图

宝宝3岁左右,拿出一张大纸上,让宝宝画出房间的墙,并标出窗和门的位置。 和宝宝一起剪出不同颜色,形状的粘贴纸片,代表房间的不同区域,画地图能让宝宝学会在整体上认识一个空间,对于发展宝宝的空间思维能力和培养宝宝的方位感有意想不到的妙处。

小学生逻辑思维培养 第2篇

学生对直观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形式较有兴趣并运用比较娴熟,对逻辑思维觉得比较抽象且运用比较不那么轻车熟路。由于小学生认识事物掌握事物的过程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对学生进行逻辑知识进行由浅入深的渗透和对学生逻辑思维进行由浅入深地训练。

论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3篇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

培养小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是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六年级数学中有许多联系密切但容易混淆的概念, 如何使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 是我们每个教师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如在进行“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时, 为了使学生对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结构、解法与解题思路的异同有清楚的了解, 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抓住两点进行教学:一是比较“标准”, 弄清谁和谁比?两数相比时, 以哪个为标准;二是比较“结果”, 弄清不同的比较形式所得出的比较结果的含意。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借助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也可以要求学生先画出作为“标准”的线段, 再画出与这个标准相比较的线段。如六年级的两道分数应用题: (1) 有两捆电线, 一捆长120米, 比另一捆短31。另一捆电线长多少米? (2) 有两捆电线。一捆长120米, 另一捆比它长31。另一捆电线长多少米?一位教师是这样教学的:她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道题的相同点, 再比较不同点。通过比较, 使学生明白, 第 (1) 题是第一捆电线的长度与另一捆比, 另一捆长度作标准。第 (2) 题是另一捆电线的长度与第一捆比, 第一捆长度作标准, 虽然比值相同, 但由于比较的标准不同, 比较所得的结果的含义也就不同。因此, 这两道题的数量关系式不同, 解题方法、计算结果也就不同。在列出分数乘除法算式后, 再次引导学生对这两个算式进行观察比较, 加深学生对“三个数量”之间关系的理解, 进一步弄清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我认为这位教师的教法就很得当, 脉络清楚, 思路清晰。用“比较”的方法确定被比较事物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该教师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 通过对比教学, 帮助学生理清了解题思路, 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分析”与“综合”是数学逻辑思维的基本方法, 分析与综合的过程也是重要的逻辑思维过程。在思维过程中, 分析与综合往往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分析和综合是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性质的基本思维方法。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 不论是应用题教学、概念教学、计算教学和几何初步知识教学都离不开分析综合的能力。因此, 在整个小学阶段, 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如在学习“长方体、正方体”后, 有一个学生拿着这样一道思考题来问我:“一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木块, 表面全部涂上红颜色, 然后把它切分成棱长是2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块, 其中3面有红颜色、2面有红颜色、1面有红颜色和没有红颜色的各有多少块?”初看这道题, 似乎不大好下手, 有一定的难度, 我思考成熟后, 没有急于告知该学生方法和答案, 而是先让其说出正方体的特征, 然后让该学生思考:把大正方体切分成棱长2厘米的小正方体若干块怎样分割?分成的小正方体共有多少块?一语激起“千层浪”, 一个问题点燃了该学生思维的火花。接着我又因势利导, 让其再思考:3面、2面、1面涂有红颜色的小木块在切分前各分布在大正方体木块的什么位置? (可画图帮助分析) 通过分析思考, 弄清这几个问题后, 该学生推导出:以大正方体的一顶点为小正方体顶点的小正方体有3个面涂有红颜色, 因为大正方体共有8个顶点, 所以这样的小正方体有8块;以大正方体棱长的一部分为一条棱长的小正方体2面涂有红颜色, 计有2×12=24 (块) ;只以大正方体一个面的一部分为小正方体的一个面的小正方体1面涂有红颜色, 计有4×6=24 (块) ;然后用64-8-24-24=8 (块) , 算出没有涂红颜色的小正方体的块数。通过用分析综合的方法找到了解题途径, 化难为易, 化繁为简, 既培养了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抽象”就是抽出事物的本质属性, 使它与其它属性分开。“概括”则是将一些事物的相同属性归纳在一起, 抽象与概括是密不可分的。数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公式都是学生通过直观教学或实际操作获得感性材料, 这些知识在没有进行抽象概括之前, 它们是零散的、没有规律的, 要让学生再将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归纳、整理, 找出共同的特征, 才能逐步抽象概括出数学概念和规律。如数学概念中的整除与除尽、质数与合数、约数和倍数等都是容易混淆的概念, 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 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如在教学“数的整除”这单元时, 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这单元教学中所规定的知识目标和要求外, 教师还应重点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这两个概念时, 先按教材给出“1、5、9、11、12”等“五个数”, 要求学生分别找出它们的约数, 然后引导学生按照每一个数含有约数个数的多少进行归类。在此基础上, 再分别抽象出每一类中各数的约数的共同特点, 再概括出质数、合数的概念,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再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 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可分“三步”进行:教师先用实物演示如何“凑十”, 再让学生摆学具, 表示怎样用“凑十法”计算, 最后启发学生在头脑中想象操作过程并抽象出用“凑十法”计算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利用感性材料, 自己动手操作, 一步步凭借直观形象抽象概括出的计算方法和算理,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有利于学生掌握思维的过程,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 教学效果也好。

四、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判断”是肯定或否定事物具有某种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推理”是对一个或几个已知的量进行判断的思维形式。思维的过程要借助于判断来进行, 思维的结果也是以判断的形式表示出来的。判断和推理相互作用, 缺一不可。在小学阶段, 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一定要结合数学知识来进行, 不能脱离教材, 要做到结合有机、渗透自然、要求适度、方法得当。如用“比例”解答的一道应用题:一辆汽车从甲城开往乙城, 3小时行了135千米。用同样的速度又行了1.2小时到达乙城。甲城到乙城有多少千米?学生有根据、有条理的解题过程应该是: (1) 判断题目相关联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从题目的第一句话中可以看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时间和路程。 (2) 根据这两种相关联的量可以写出数量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 (3) 根据题中的“用同样的速度”这个条件, 说明“速度”一定。由此可以作出判断, 汽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4) 找出对应关系列出比例式。这个过程一方面表明, 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必须做到概念明确、分析清楚、判断恰当、推理合乎逻辑, 即要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另一方面也表明只有不断提高学生思维的逻辑性, 才有助于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思考。一道应用题, 应分几步来思考, 用什么方法解答, 都是判断的具体表现形式。而应用题中数量关系的分析又是逻辑推理的思维过程。因此在应用题教学中, 教师要指导学生有根有据、有条有理地进行分析推理, 找到解题思路。只要每个教师自觉地、有目的地挖掘教材本身的逻辑因素, 指导得法, 坚持训练, 学生就能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和提高判断推理的能力。

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方法 第4篇

关键词:小学生 数学逻辑思维 培养方法

逻辑思维是一种比较高级的思考、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与课程内容、结构设置以及数学教师的教学模式有着密切关系。

一、巧妙设置问题悬念

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所以教师应提高自身职业认知水平和教学技能水平,注重开发、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在特定的教学环节中,教师巧妙地设置悬念,能有效调动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积极性,对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大有裨益。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应悉心研读教材内容,反复思考、推敲重点和难点,并结合小学生的学习规律,恰到好处地引出问题,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

如识记并掌握乘法口诀表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师可以讲解乘法口诀表的由来作为导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呈现一部分乘法口诀表,然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乘法口诀表横列每个算式的第一个因数有什么规律,纵列每个算式的第二个因数有什么规律,每行最后一个算式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观察乘法口诀表,分析算式及数字规律,加深了对乘法口诀表的记忆,提高了逻辑思维。

二、创设情境教学模式

小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知和判断尚不成熟,对新鲜事物的求知欲较强。创设情境教学模式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通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如在教学《圆、角、分》时,笔者安排学生在多媒体教室观看《现代生活中流通的货币——人民币》的短片,介绍人民币的由来和使用,然后讲解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并把“大于1元的人民币”作为探究学习任务,组织小组讨论。小组成员在相互沟通、交流中分享学习心得,加深了对人民币的认识,从而提高了自主分析和思考能力。

三、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小学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小学数学教学应尊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以及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尤其是学生逻辑思维的差异。学生的数学基础、数学学习的兴趣、创新能力、想象能力、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差异,都能影响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数学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按照教学大纲和课程计划,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此外,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探究、学习中提出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时,笔者给学生发放平行四边形的教学模具,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分析──动手实践,归纳和总结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将平行四边形具有稳定性、不易变形等特性构建成系统性知识模块,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内化,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四、构建合理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有着指导、激励和调节作用。毋庸置疑,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标准,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离不开教学评价标准的建立。教师是教学评价的主体,但学生也应参与其中,将自身的课堂感受、体验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此外,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围绕学生逻辑思维的教学评价也应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分层次、具体、客观的评价。

良好的思维方式和习惯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为学生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鲁元.怎样开启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的引领之门[J].新课程(上),2016,(2).

[2]詹巧静.如何让小学数学教学灵动起来[J].课程教育研究,2016,(7).

[3]王维.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使用数学教学语言[J].情感读本,2016,(11).

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方法 第5篇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

培养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方法【1】

【摘 要】“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

教会小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的方法研究事物,有助于他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发 展的规律。

然而,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要经历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而抽象概括的过程既要运 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也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

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方法通常是在结合使用、交替使用和综合运用中发挥作用。

因此,上述逻辑思维的方法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经常用到的一般方法 ,也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基本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培养

1 引言

“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和教育目标。

素质教育要求在教学中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而逻辑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之一。

因此,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就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本文简要地论述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加强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对小学数学今后的教学工作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把逻辑思维的趣味还给学生

“以好奇的目光常常可以看到比希望看到的东西更多。”莱辛的这句曾激励无数人的至理名言让我茅塞顿开。

我为何不从根源上让学生品尝到逻辑思维的甜头呢?

在教学中,我经常指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经过自己动脑思考得到新的知识。

例如:讲圆周率时,为了帮助学生深刻地理解圆周率这个概念,明白圆周率是怎样得来的。

我在给学生讲了圆的各部分名称以后,组织他们完成一个实际测量和计算的作业。

目的在于在实践中学习,是肯于动脑筋想问题的,对于新学的基本概念清楚明白,对于基础知识掌握得十分牢固,因此,以后涉及到圆周率的计算问题时,很少发现错误。

在教学中,我也经常给学生提出思考问题。

学生在自学中,有时抓不住重点,不愿意动脑筋想。

我就采取留预习题和复习题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刻地研究问题。

在留作业题时,我按照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实际程度尽可能提出难易适度的关键性的问题。

多年的教学使我体会到,如果提出的问题正好提在学生的疑点上,而他们又有强烈的释疑要求,那就得及时、准确,学生就愿意动脑去想。

达到事半功倍之效果。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在教学中,我还经常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提出疑点越多,解决问题越彻底,学习就越深入。

3 充分设计好练习题以培养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

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得。

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

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

3.1 设计多种练习形式,通过多种练习形式,不仅有助于加深理解所学得数学知识,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并激发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

3.2 设计有不同解法和有多个答案的练习题,设计一些有不同解法和有多个答案的练习题,对于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有很大益处。

但是,做有不同解法的练习题时,不宜让学生片面追求解法的数量,而要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思路,或运用不同的知识去解决,并且要找出简便的解法。

3.3 设计的练习题的难度要适当,设计的练习题的难度要适当,要使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思考运用所学知识能够正确解答出来的。

在教学中为了发展学生思维,往往出一些超过大纲课本范围的题目,这样不仅会增加学生负担,而且由于难度太大,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不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思维的灵活性。

4 要重视对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思维品质如何将直接影响着思维能力的强弱,因此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必须重视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4.1 培养思维敏捷性和灵活性。

教学中要充分重视教材中例题和练习中“也可这样算”、“看谁算得快”、“怎样算简单就怎样算”等提示,指导学生通过联想和类比,拓宽思路,选择最佳思路,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4.2 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教学中注意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例如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启发学生联想起倍数应用题,教学百分数应用题时启发学生联想起分数应用题……这样可以调整和完善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从几倍的“几”到几分之几的“几”,到百分之几的“几”,从而使之连成一个整体,不仅培养了学生思维广阔性,也培养了思维的深刻性。

4.3 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教学中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和借助形象思维的参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例如教材例题中前面的多是为学习新知起指导、铺垫作用的,后面的则是为已获得的知识起巩固、加深作用的。

因此,对前面例题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对原理理解清楚,对后面例题教学则应侧重于实践,即采劝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做的方法,以培养他们思维的独立性。

5 结束语

我们看到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的方法研究事物,有助于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和事物发 展的规律。

然而,人们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必须要经历一个抽象概括的过程,而抽象概括的过程既要运 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也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

在实际的学习和工作中,这些方法通常是在结 合使用、交替使用和综合运用中发挥作用。

因此,上述逻辑思维的方法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经常用到的一般方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应当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积极的营造良好的数学知识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独立空间,从根本上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精神,使学生全部参与到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当中,让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得以充分发展,全面地培养以及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 解正己,《中学数学教学参考》,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完善学生数学认知结构,,11.

[2] 宋彩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方法[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11).

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2】

摘要: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教育的一个重点,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与内容.因此,在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应特别注重培养他们对所学内容初步的分析能力、比较能力,综合能力、抽象能力,判断推理能力等.这些都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总结,不断再创造,最大程度地挖掘资源,充分地运用各种现代化的教育方式与小学生乐于接受的方法,有重点、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

关键词:兴趣;概念;情景;合作

一、打开学生兴趣大门的钥匙,激发学生内在的驱动力是关键

学生学习的效果和水平,初步逻辑能力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引导是否到位.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提供大量富于参考性的问题,营造一个兴致盎然的氛围,整个课堂就会很活跃,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被吸引和投入进来.寓教于乐.

比如,在教“能被3整除的数时,一位教师这么说:“最近和一些朋友吃饭,席间玩起这样一个游戏,就是大家数到3或3的倍数时,要做一个不同的动作,如果你不小心忘了,就要被罚.在这个游戏中,教师可是游刃有余的最后胜利者,大家知道为什么吗?”

学生一张张好奇的小脸盯着教师,“我们变换一个方式来玩这个游戏,你们来考考教师,看教师有没有说谎,这样吧,你们只要任意说一个数字,教师就立即说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看你们能不能把教师考倒?”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致,争先恐后地发言,想见证下能不能真正难倒教师.

为了能达到目的,说出的数字都比较大,想这下教师可要被难到了,可是,教师不仅回答得快,而且每个都非常正确.学生在大大的惊叹之中急切地想知道教师究竟用了什么魔法,让一切如此简单.于是会带着无限的渴求疑问继续听教师讲为什么会这样.这样探索新知的过程非常新鲜很容易让学生记住.

另外有一个方法,就是以旧的已知的知识做导引,温故而知新,温故而教新.比如,在教授比较分数的大小时,可以先提示和引导学生,“在上一堂课中,我们学习了比较分数大小的知识,那么大家现在一定知道,必须是分母相同,或者分子相同,才容易去进行比较.那么如果我们现在分子和分母都不相同,怎么去比较大小呢?”学生一定会认真的去探究这个问题,聚精会神地听教师往下讲.

二、正确清晰的传达概念,用直观的图形和方法辅助理解与记忆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怎样才能让学生清晰而又简单地接受一些原本比较抽象的事物,这是一门需要不断修炼的艺术.抽象逻辑思维必须先掌握概念,应用概念形成判断,最后才有符合逻辑推理的思维,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可接受的语言范围和领域非常有限,数学语言更匮乏,所以要很清楚形象的表达出某些概念有时是一种挑战.

适当的借助一些教学工具,可能会让一切变得容易许多.比如,在讲长方体、正方体、圆锥体等抽象概念时,每个概念、它们之间的关联都要讲清楚.采用丁字板的教具把以前学过的平面几何图形先复习一遍,中间可以不断变换,加深平面图形间的相互联系和弄清楚它们内部的本质.当长方体的长、宽、高、都相等时,我们就得到一个正方体;圆锥体和圆柱体之间最大的关联是什么,借助模型,让学生一目了然,当然,整个过程中不能缺少简单清晰的引导和描述.

三、经验的传承与应用,创设情景模式让学生更容易接受

在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否热爱生活,将生活中的很多元素巧妙地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会心一笑间接受了教授的观念,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这绝对跟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及用心度有关.比如,各种生动情景的营造,会让学生耳目一新而且学习起来不觉乏味,也不感到累.

比如,讲述“概率”这个概念时,可能单纯的讲概念就会把学生绕晕.如果教师拿出放有四个红球和一个黑球的口袋,告诉大家:“我们今天来玩个小魔术”,一定会让学生积极踊跃的参与,请一个学生上台协助处理,大家觉得他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大还是摸到黑球的可能性大?”几次验证下来,就可以很明白地告诉大家什么叫“概率”了.

四、因地制宜,引导合作让学生在有趣的过程中愉快地接受逻辑

其实整个教育的过程都充满了观察、实践、探索和挑战.在课堂实际讲解的过程中,教师的`示范讲解只是一个方面,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参与才是更有效和更有说服力的.不妨因地制宜,现场说法,会让课程变得不呆板而且印象深刻,让学生了解整个知识形成和发展过程.

比如,请出李明、王刚、邓晓、方方四位学生上讲台,教师宣布游戏规则,这四个人的梦想是当科学家,飞行员和医生.李明的梦想当医生,邓晓不是当科学家,王刚和方方的梦想相同,那么让大家判断后三位学生的梦想分别是什么.这个过程就需要运用到简单的逻辑推理.

小学生逻辑思维培养 第6篇

二、抓好新旧联系。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性,新知识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旧知识则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所以我们就应该善于抓住新旧联系,引导学生进行充分的联想和对比,找到新知识的生长结点,把握彼此的联系和区别,对所探索的问题寻找正确的答案。

三、抓好“四基”教学。随着小学数学发展的需要,随着时代发展的需要,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要在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的技能的基础上,领会和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为此我们必须按照课标要求,加强“四基”,也需要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为发现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改变过去过于强化培养演绎能力的做法,而要双管齐下,培养、发展归纳能力和演绎能力并举。

小学生逻辑思维培养 第7篇

摘 要:小学阶段是儿童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在这一时期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不仅能够把握学生目前的学习状况,而且对学生以后思考问题的方式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主要分析了逻辑思维的概念,在小学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主要措施,从而不断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重要性;方法

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学习过程中通过概念、推理以及判断等思维方式来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在小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生要掌握的具有核心价值的关键能力,并且小学数学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

一、从智力题或者数学故事来出发,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数学学科比较枯燥。如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味地讲、练,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当教师在讲解数学课的时候,教师要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2012年春晚节目中有一个小品是《天网恢恢》中涉及数学的具体运算,在数学上课过程中教师要问问学生“看没看2012年的春晚?”此时学生回答各异,教师要趁着学生的积极性被提高,此时又提出一个问题:“在骗子们骗这个送盒饭的两次过程中,一共骗了多少钱呢?”通过这样一个提问,学生开始回忆这个小品的全过程,此时每一个学生都开始计算。最后教师要选几个学生说出自己计算的结果,并且学生要说出自己的推理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解决完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告诉学生只有学好了数学学生才不会被骗,通过这一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得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以提高。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小游戏,通过小智力赛可以不断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调整课堂的模式,使课堂的趣味性得以增加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如果按照传统的模式来进行讲解,是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通过一系列的课堂改革,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在设计课堂的时候,教师要经常变换教学方式,给学生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电视节目形式串联起来,从而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这样做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大的思维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留出足够大的思维空间,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到知识整合以及再创造的过程中。如:当老师要讲解分数除以整数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首先要设计这样一个环节:学生要根据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编一道简单的乘法应用题,并且学生要列出式子。通过列出的乘法算式,引导学生将这一乘法算式变成两道除法算式。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分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意义,从而可以引导学生发现整数除法的意义适用于分数除法。

四、不断深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了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考虑问题,从而使得学生思维的广度以及复杂度得以增加。简化的计算方法主要是以对加法有细致的逻辑运算思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问题,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小学这一阶段学生的好奇心是最强烈的。老师在授课之前,要根据本节课的课堂内容来设置悬念或者通过一个开放式的问题来导入新课,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而且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避免该教学观念带来的弊端。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从而可以营造活跃的教学氛围,最终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及主动性。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就要让学生了解有关逻辑思维的含义,并且不断启发学生的思维。由于培养学生的地位能力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因此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努力以及学习,与此同时教师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以及方法,积极与学生沟通,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仇兆平.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探究[J].学周刊,2011(2).[2]包梅艳.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方法探究[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2010(11).[3]张靖华.浅议小学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科技资讯,2005(26).(作者单位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第五小学)

浅谈小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 第8篇

关键词:逻辑思维,小学数学,教师小学生

随着新一轮教学改革地深入, 素质教育成为改革的重要目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就包括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小学教育而言, 应当初步培养起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使其能够简单地分析问题、判断问题, 进行分类、归纳等。在数学教学中, 逻辑思维的运用是常见的, 因此, 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必要的。

逻辑思维中需要着重强调的就是解决问题要做到合理有序, 在头脑中形成分步骤地解决问题的思路, 还要为执行每一步骤找到合理的依据。小学数学教学中就是要培养学生这样的逻辑思维能力, 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运用有序引导的教学方式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一) 掌握知识点,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当向学生讲授课程的知识点, 使学生对课程知识点有基本地认识和把握, 从而有效地运用到解题当中。在知识点讲解后, 再通过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运用, 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对于练习题, 教师不能使用课本的课后练习, 要根据课程内容自己出题, 避免事先预习过的学生知晓答案, 不经思考就给出答案。

(二) 进行细化分析来解题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是要将这种逻辑思维逐渐发展为习惯来培养, 这一习惯需要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养成。在学生掌握了知识点后, 教师要安排知识的巩固练习, 在解答练习题的过程中进行细致分析, 分步骤地分析解答, 就能够得到准确的答案。

在分步骤解答问题的过程中, 教师要向学生提问, 要求学生说出自己解题的每一步的依据, 这样能够避免学生抄袭他人的解题, 这也是贯彻上面所提出的每一步都要有依据的要求。在许多数学问题的解答中, 解题步骤并不是都要一致的, 但是在分析透彻后每一步骤都要有一定的依据, 只有在明确依据的前提下, 才能真正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在解题过程中初步形成逻辑思维后, 这种逻辑思维能力还要不断巩固, 逻辑思维能力形成习惯, 同样, 这也需要通过练习来实现。做练习题不是形式化的, 是要在做练习的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因此, 要向学生说明不能照搬照抄他人的解题步骤, 要启发学生根据自己的分析有步骤地解题。

(三) 交互合作中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

展开交互式合作的方式来启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可以作为小学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课外活动来开展。在每一次课程结束后, 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和课业知识点, 编出一些相对有难度的题目安排学生分组或者课下自由讨论, 找出更多解答问题的方法。最后教师给出最后的答案, 并听取各个小组学生的解题思路, 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进问题的解答中。

在交互式合作的教学中, 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其他同学的解题思路, 对自身思维拓展具有启发和激励作用, 学生通力合作完成复杂问题的解答, 也能够在互相帮助中形成较为系统的逻辑思维能力, 综合素质在此过程中得到提高。此外, 交互式合作的教学方法还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讨论中, 在与同学的交流中汲取更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并丰富自己的知识。

二、启发创造性思维, 为逻辑思维拓展深度

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具有紧密的联系, 逻辑思维的应用和发展对于启发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的作用, 也只有拓展为创造性思维, 逻辑思维才能更显意义和价值, 才能从简单机械的思维深化为具有应用意义的创造性思维。

逻辑思维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动力, 创造性思维的养成是逻辑思维深化的过程和结果。在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过程中, 要让学生尝试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上做出拓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启发创造性思维还是需要通过做练习题来实现, 例如, “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中, 2998+5002=?在最直接的加法计算时可能有些复杂, 这道题可以启发学生将5002进行拆分, 拆成5000和2来计算, 就会使这道题变得简单方便。在这道题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如下的拓展练习, 将这道计算题改为选择题, 按照拆分的方法虽然也能快速的计算出结果, 但是还可以应用加减法计算的逻辑规则, 根据末位的8和2就可以确定出该题的答案末位应当是0, 这样来寻找答案就十分简单了。这一解答过程就是在逻辑运算的基础上完成的, 这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 小学数学教学中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内容, 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中要首先让学生认识到逻辑思维, 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逐步引导和启发建立起逻辑思维能力, 并在课堂和课下通过练习加以巩固。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最后一定要将其拓展并启发创造性的思维, 从而促进教学更加有效, 促进学生能力的综合提高。

参考文献

[1]周文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5年小学语文优秀论文集[C], 2005.

[2]姚洁瑛.在创新思维中释放学生的潜能[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 (下) [C], 2007.

[3]蔡春梅.在科技活动中培养小学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实践研究[A].责任·创新·发展——上海第十六届青少年科技辅导论文征集论文汇编[C], 2010.

[4]仇建芳.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音乐教学中的体会[A];中国新时期思想理论宝库——第三届中国杰出管理者年会成果汇编[C], 2007.

上一篇:云岩中心幼儿园2009学年第二学期工作总结下一篇: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裂缝原因和预防措施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