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公交)关于我县公共交通运营情况的调查报告

2024-05-30

(城市公交)关于我县公共交通运营情况的调查报告(精选6篇)

(城市公交)关于我县公共交通运营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1篇

关于我县公交车运营情况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我县公共交通事业虽然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现有公交经营者受经营模式、经营理念的影响,公共交通经营者为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断违背公交为民服务的公益性原则,它的管理模式、服务质量已成为我县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制约因素。运营时间不合理、公交线路布局不合理、公交公益性原则不能体现等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2013年在运行局部调整公交路线走向的同时,我县公交车发生了局面区域集体涨价事件,非法将票价由每人次1 元提高到每人次1.5至2 元,为此,群众意见很大,纷纷向交通部门及价格主管部门投诉。同时拒载老年人、不按核定线路行驶、从业人员服务态度不好等问题也屡禁不止,网络投诉不断,公交行业在社会影响较差。为了我县公交事业健康有序发展,切实方便老百姓的出行,近期,我所对我县公交车的现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调查。现将调查情况综合如下:

一、公交行业基本情况

(一)公交企业基本情况

1、歙县奔马公交有限公司发展情况。2002年5月15日歙县人民政府公交事业领导组和江苏奔马公交有限公司签订《歙县公交车建设项目协议书》,同意江苏奔马公交有限公司在歙县发展公共交通建设项目。2002年6月歙县奔马公交有限公司成立。随着歙县奔马公交有限公司2004年6月、2010年4月两次股权转让,徐永进成为公司执行董事、法人、公司经理。

2、歙县社会汽车公用站发展情况。2011年为推行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发展,应广大富堨片区百姓及人大代表的要求,开通歙县至富堨的公交车。因县政府公交事业领导组与奔马公交公司有协议,2012年以前歙县不得发展第二家公交公司,新开通的2辆公交车只好挂靠歙县社会汽车公用站。随后歙县至雄村至航步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改造的2辆公交车和歙县至北岸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改造的4辆公交车均挂靠在歙县社会汽车公用站。

3、歙县国源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公交经营情况。随着我县高铁北站的正式投入使用,为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经县政府研定,2015年6月国源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国有企业)依法取得高铁北站公交专线的经营权,该公司成立了管理机构,制定了相关制度,指定专人负责日常公交经营管理,投入宇通牌高一级公交车辆3台(8.5米),实行了公车公营,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二)公交车及线路发展情况

在《歙县公交车建设项目协议书》中规定,第一期投入公交车25辆,考虑到实际需求,企业自行增加公交车6辆,第一次实际投入公交车31辆,车辆虽由公司统一购买,但车款由个体车主集资支付且车主均为江苏人。运营线路为4条: 1路火车站--渔梁;2路二中--县中;3路交通局--金三角;4路歙州学校--牌坊群。一年后江苏车主不断将公交车向歙县本地人出售转让。2005年2月南源口撤乡并入徽城镇,为方便当地老百姓出行,于2005年7月将1路火车站--渔梁延伸至南源口,同时为了便于车辆调度,增加公交车一辆。

2008年3月为方便群众到县政务中心办事,4路延伸至桂林,同时对其它线路也进行了调整,调整后的运营线路为: 1路火车站--南源口;2路潭渡中学--影剧院; 3路二中--金三角;4路牌坊群--桂林。

2010年5月奔马公交有限公司将原有的32辆公交车报废,并一次性购买新公交车36辆,每条线路增加运力一辆。至此歙县城区共有公交车36辆。

2010年10月公交管理职能由歙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移至歙县交通运输局。

2011年9 月2路公交延伸至泊仕山庄,3路公交延伸至牌头。

2011年因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发展,开通歙县--富堨公交线路,增加公交车2台。开通歙县--雄村--航步公交线路,将农公班车转换为公交车2台。开通歙县--北岸公交线路,将农公班车转换为公交车4台。

(三)经营形式

奔马公交有限公司属于个体民营企业,其所属公交车辆均个体车主全额投资购置,车辆的收支运行费用全部由个体车主负责,个体经营车主将公交车挂靠在公司捆绑式经营。公司的主要收入主要是挂靠费、管理费以及公交车身部分广告费。

(四)从业人员构成

现有36 台城市公交车仅有18台是第一轮参与承包的车主,其他车辆都进行了一轮或二轮以上的转让。多名从业人员中,真正由股东亲自驾驶或售票的不到三分之一,大部分股东都是以投资者身份进入公交行业,雇人从事运营。

(五)票价及公交优惠政策执行情况

经物价部门核准,现行公交车城区票价核定为1 元/人次,超出城区核定价格为1 元/人次,按照国家现有公交车票价优惠政策规定以及根据歙县公交车建设项目协议书的约定,公交经营者应对70 岁以上的老年人、残疾人、现役军人实行免票,对学生实行半票,但公交公司对该政策的执行不到位,各项惠民政策履行不到位,同时要求政府支付由政策性引起的补贴,同时该公司在老年人持老年人证乘车时人为的制造障碍,出台霸王条款规定持老年人证乘车不予免费,要求老年人必须到公交公司办理老年人免费乘车卡,借机收取老年人乘车卡押金20元。据测算,该公司目前仅仅老年人乘车卡押金一项就占有资金8万元。

(六)经营状况分析

1、奔马公交公司经营分析

现有公司主营收入来源为以下几个方面构成:一是36台公交车每年上交的164160元管理费;二是公交车车身广告投放收入 约为12万元左右;三是老年人专项补贴10%的所谓管理费18000元;据初步估算,该公交公司年收入达30万元左右。

2、城市公交车辆经营分析

1、公交车收入情况公交车主要收入由营运收入、燃油补贴收入、车体广告收入三部分构成。

以2014年为例,全年单车总收入为16万元左右,月均 13300万元,2014燃油补贴为35000元,正常支出费用有:驾驶员年工资37200元,支付公司挂靠管理费4560元,单车保险费用支出9500元,车辆修理及维护费用11000元,燃油支出60000元,车辆折旧13000元。

综上,2014实际每台公交车辆纯利润为59640元左右。

3、城乡公交车经营分析

歙县至富堨城乡公交车为个体出资购置挂靠在歙县社会公用站(交通运输局所属国有企业)经营,自负盈亏,目前经营惨淡,日常收益只能满足加油,驾驶员的工资来源于政策性油贴补助。歙县至雄村公交车目前处于亏损状态,年亏损达1.2万元左右。歙县至北岸城乡公交车因与歙县至深渡线农共班车捆绑式经营,目前年收入在6万元左右。

从调查情况看,当前我县公交车的经营利润与往年相比明显减少。

(七)当前公交客运存在的主要问题

1、公交经营模式落后,管理难度大 一是当前我县公交企业为个体所有,经营采用的是单车挂靠经营模式,公司不断违背公交为民服务的经营理念,现有的经营模式根本体现不了公益性;二是为了谋取利益最大化,公司把经营公交作为一种投资创收手段,只关心营运收入和利润,忽视公交服务质量和安全问题,经常出现不按核定线路行驶、中途甩客、招手即停、发车时间不均衡、拒载老年人等现象,导致群众意见很大,投诉不断。三是现有公交公司内部的管理不规范,安全制度及安全监管不到位,没有形成真正公司化的管理模式。四是管理难。现有的公交管理手段单一,执法难度大,对公司的经营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

2、经营权炒作、转让、私自变卖公共资源特别严重 据调查,一台12万多元的公交车炒到现有95万元左右,最高的被炒到了100万元,经营权无序炒作转让给后进入的投资者带来了巨大的经营风险,导致投资成本难以收回。比如,2010年5月,为了提高公交运行效率,增加公交发班密度,经原建委批准后,奔马公交公司在原有32台公交车的前提下,增加公交车辆4台。2010年后,但该公司擅自将这四台公交车辆陆续以每台60万元转让给个人后挂靠公司捆绑式经营,导致了国有公共资源的流失的同时造成政府后续改革困难重重。

3、公交行业配套设施严重滞后

目前、奔马公交公司没有自己所属的办公场所,也没用公交车辆固定停放场所,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原因,我县公共交通规划建设滞后,造成公共交通基础设施相对缺乏。公交车辆占用行车道停靠,影响了其他车辆正常通行,造成道路通行能力下降时有发生。

4、公交车辆运行时间、线路布局不合理

一是现在我县公交的运行时间维持在下午6:00前,特别是夏季末班车过早停止运行,造成机关事业单位及企业职工无法乘坐公交车返家,导致了晚自习的学生无车可乘,好多家长迫于无奈常常自驾车辆去接送孩子,此举也容易引起交通堵塞,为此,家长意见很大。二是公交覆盖率低。公司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以没有经济效益为由拒绝开通一些重要的公共服务场所,对一些合理的公交线路调整置之不理。比如按照县城公交调整的要求将公交二路车辆由二中延伸至新安中学,但该公司拒不服从行业主管部门的安排决定,无形中造车了新安中学师生出行难,在社会上也造车了恶劣的影响。

(八)当前城乡公交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前期对部分农共班车实行公交化改造的线路为二条(歙县至大阜、歙县至雄村),新开城乡公交一条(歙县至富堨),城乡公交经营车辆累计8台,以上车辆均以单车挂靠的方式挂靠在县社会公用站(交通运输局下属国有企业)经营。存在的 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县社会公用站和运管所客运管理办公室为一套人马、二块牌子,即是管理者又是经营者,难以真正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不利于我县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推进;二是城乡客运公交经营没有形成公司化的经营模式,实际经营者日常经营不规范,随意性大,安全意识较为淡薄,存在重大的道路运输安全隐患。以歙县至大阜的4台城乡公交(原歙县至深渡县内班车改造的)为例,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主要是经济效益),该4台城乡公交自开通以来一直都在从事歙县至深渡的班车客运,可以说,就这四台农共班车的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改造是失败的。三是城乡公交效益普遍较差,导致城乡公交的实际经营者不按核定的时间发车屡有发生,经营断断续续,群众乘车不方便,体现不了公交的优越性。

二、下一步公交行业改革与发展的相关建议 方案一:全面实施政府收购,公交实行国有主导

(一)公交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政策。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46号)、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等文件,都明确要求政府主导、保障市民充分享受公交的基本权益。国家建设部在全国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必须尽快扭转“线路经营权私下倒卖”、“挂靠经营、个人承包”等问题,现有涉及公交改革与发展有法可依。

(二)具体方案

我国各城市公交经营主要为国有专营、民有专营和国有控股专营三种模式。根据我县城区的规模、财政状况、公交自身发展情况、社会效益等因素的综合分析,我县公交宜采用国有专营模式。一是县政府出台公交改革的指导性意见,通过第三方的评估由国源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出资对现有36台公交车依法收购;二是由相关部门依法追缴奔马公交公司擅自转让的四台公交车非法获得的利益;三是按照城市公共交通发展规划,逐步更新公交车辆,增加发车密度,适当延长公交运行时间,对部分公交线路的走向进行局部的调整。

这一方案是根本性解决我县公交发展的最好方案,将换来公交行业今后的平稳发展。我们可以借鉴外地已有的公车公营改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县实际,以人为本,无情改制,有情操作,依法实施公交体制改革。但是按照这种改革的模式势必会引起现有公交经营者的强烈反对,社会维稳压力大。

方案二:国有控股专营模式

以歙县国源开发投资有限公司为依托,鼓励现有公交车辆实际车主以合资、入股等方式参与城市公共交通投资、建设和经营,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的格局。对现有的公交车车主,可以按以下两种模式中的任意一种进行安置。一是将其公交车评估后的资产全额入股国有控股的公交公司,成为公司股东,按公司章程享有股东的权利;二是自愿退出我县公交客运市场,其公交车由国源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按第三方机构评估结果保值收购。这一方案涉及到现有的各公交经营户,由于经营业户考虑到今后的利润收入、管理等因素,预计难度较大。方案三:维持体制现状,减轻经营负担

一是对现有公交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因执行政策性的规定造成的亏损,要求公交公司在公交车辆上安装电子收费系统,对老年人、特殊群体免费乘车进行统计,按照实际情况由政府安排专项资金予以补贴。二是强化对公交公司经营者的管理,严格按照现有公交法规从严管理公交公司,依法监督公司的经营行为。保持公交现有经营体制下不能达到公交为民、便民的宗旨,这个方案不能治本,只是权宜之计。随着交通出行方式的改变,公交经营举步维艰,公交效益会逐步下滑,公交经营亏损是早晚的事情。为此,为了维护正常公交秩序、保障公交事业可持续发展,政府 除了最终要实行公交国有经营,形成“国有主导,多方参与,规模经营,有序竞争”的良好局面以外,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规范与扶持:

1、继续实行城市公共交通低票价政策。《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若干经济政策的意见》中也明确指出:城市公共交通是公益性事业,是城市交通的主要载体,必须实行低票价政策,以最大限度吸引客流,提高城市公共交通工具的利用效率。我县现行的公交票价与周边区、县的标准一致,城市公交是市民出行的最基本的交通工具,对于票价问题,老百姓非常敏感,因此,建议我县的公交票价仍维持1 元/人次的标准。

2、建立并完善对公交的规范补贴制度。对于实行低票价和老年人、残疾人、伤残军人等减免票政策而增加的支出,要建立并完善对公交的规范补贴制度,通过成本费用评价和政策性亏损评估,合理界定和计算政策性亏损,给予相应的经济补贴或政策补偿。

3、加大城市公共交通的投入。城市公交是关系民生的社会公益事业,城市公共交通的投入以政府投入为主,我县应在公共交通方面加大投入,要对公交场站建设,以及车辆和设施装备的配置、更新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并向城市公交倾斜。确保公交公司在公益性的基础上正常、有序地运行,从而远离唯利是图的经营理念,如此,和谐交通,文明城市,才会真正向我们走来。

4、加大打击非法营运车辆力度。非法营运不仅破坏正常营运秩序,而且直接损害乘客的合法权益,建议县交通、公安等部门联合打击非法营运车辆,净化客运市场,保持客运行业持续稳定。

维持现有公交经营体制是一种无奈之举,虽然能够维持一段时间公交市场的稳定,但是随着公交经济效益的不断下滑,一旦出现入不敷出的情况,罢运、冷线停运是迟早的事情,公交行业的经营体制最终还是要通过改革来达到公交优先、便民的宗旨。

三、推进我县城乡客运一体化进程的相关建议

(一)关于经营主体问题

一是建议将挂靠在县社会公用站经营的城乡公交车辆8台移交县杭徽长运公司管理,彻底解决城乡公交经营的弊端,真正实现政企分离。二是依托县杭徽长运公司推进我县城乡客运一体化后续改造工作。

(二)逐步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

在道路条件允许的前提下,按照“成熟一条、改造一条”的工作思路,开展县内农共班车的公交化改造工作。从目前县内各条农共班车的经营情况来看,上丰、许村方向的个体班车经营效益差,车辆的经营权炒作不严重,车价较低,在严格管理规范其经营行为的前提下,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将该方向经营的个体农共班车作为当前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的工作试点,由杭徽长运公司适时出台收购方案对该条线路的经营车辆依法评估收购,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歙县至深渡、屯溪班车的城乡客运一体化的改造。对歙县至深渡农共班车的公交化改造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制定切实可行改造方案,同时将现有四台县城至大阜城乡公交一并纳入改造的范围。对县际班车(歙县至屯溪)的改造将主动配合市直相关部门依法开展。

(城市公交)关于我县公共交通运营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2篇

城市交通状况体现城市文明、城市形象和城市效率,是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民生问题。近期,为推动我县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提高公共交通管理水平,营造快捷、安全、方便、舒适的城市交通环境,县政协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打造“福建最美的山城、三明最靓的看点”发展目标,结合委员提出的“关于加强城区公共交通工作”的提案,由邱源华副主席牵头组织部分政协常委和政协委员,就我县公共交通发展情况展开了深入的调研。调研期间,共举行座谈会5场,并赴永安、将乐等地考察学习。现将调研情况综合报告如下:

一、基本现状

根据《泰宁县城总体规划》,泰宁县城东、南方向以县城建成区为界,北至大洋坪工业集中区,西北至丰岩铁路枢纽区,西南至旅游度假区,县城规划控制占地面积约为30平方公里,作为泰宁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几年来,我县坚持城市发展优先战略,先后完成和平中街、金乾路、状元街、青云路、开泰路、上北洲二巷、林业路外侧、三涧园至交通局道路、湖滨路、四中沿河道路一期、省道205线泰宁至建泰交界(迎宾大道)、高速公路连接线等交通干道拓宽改造及建设,新建松光桥、文昌桥两座大桥。其中,城区和平南北大街、状元街、环城路、水南街、金湖路等5条主要街道,宽度在20米以上,初步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的纵横交通网络。

目前,我县城区公共交通运营主要由长安旅游汽车客运公司和泰宁县古城公共客运公司承担,泰宁至金湖、泰宁至上青溪、泰宁至寨下大峡谷等景区公交线路由闽通泰宁分公司承担。据统计,我县现有公交车数量为:长安旅游汽车客运公司拥有出租车10辆、城区公交面的20辆,泰宁县古城公共客运公司拥有中型公交车2辆、城区公交面的10辆,闽通泰宁分公司10辆,其中通往丰岩工业园区和大洋坪工业园区的公交车(中巴)各1辆,通往金湖、上清溪、大峡谷景区的公交车(中巴)各1辆;经批准营运的人力黄包车有200多部,另外还有600多部未经核准、注册登记的电瓶三轮车及部分机动三轮车在城区范围内非法营运;城区公交无明确的公交线路,面的、轿的均无停车点和招呼站,景区公交除发往金湖的班次相对固定外,往上清溪、大峡谷的公交车无固定的发车时间和固定点。

二、存在问题

随着泰宁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经济要素大量集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与现行公共交通形成的矛盾日益凸显。调研组认为,当前制约我县公共交通的主要问题是:

1、公交规划较为滞后。由于历史原因,城区道路缺乏系统专业规划,路网结构、级差布局不合理,道路功能不清,城区许多道路狭窄、路辐较小,难以形成合理畅通的道路网络,给交通主干道造成巨大行车压力。如南北向仅有和平大街一条干道,而其他道路因不贯通及路幅太窄,难以起到分流车辆的作用,车辆进入城区在城内兜圈子极易造成交通主干道拥挤阻塞,尤其是城区日益增加的车辆数量与已处于饱和状态的道路通行能力形成的矛盾突出,在上下班、上放学、节假日、圩日等交通高峰时段,经常造成和平中街、状元街、水南街等主干道交通不畅。

2、停车场站数量偏少。城区道路功能的有效发挥,停车场站的合理规划建设是一个致关因素。目前,城区虽有政务大楼、市民广场、状元文化广场 1

停车场,但由于数量严重不足,地段选择很不合理,许多车辆只能以部分道路作为临时停车场,从而影响了主干道车辆的分流,从客观上加重了道路的不畅。又如在人流、车辆相对集中的地段,商业网点、金融机构、餐饮设施等布局过密,忽略了停车场地的设置,导致大量购物、就餐、办事的车辆无序占道停车,进一步影响了交通安全和畅通。

3、公交管理体制不顺。一方面,现行交通部门负责管理景区及城乡短途客运,城市公交归城建部门管理,公安交警负责维护交通秩序,城管办负责管理市容市貌,这种政出多门,互相扯皮,职能重叠,条块分割的现状,极大地制约了城市公交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城区规模、管辖范围的不断扩大,机动车大幅度上升,警力不足,特别是现行法律法规对有些违章行为处罚过轻,威慑力不大,以致在城区交通管理中存在着“三重三轻”现象,即:重机动车管理,轻非机动车和行人管理;重交通秩序管理,轻市容秩序管理;重主干道管理,轻其他道路管理,城区非机动车乱停乱放、违规行驶,以及非法营运等违章现象得不到有效遏制。

4、服务能力水平过低。目前,我县城区的公交车辆主要实行承包经营方式进行营运,数量本身投入不足,加上车辆更新保养不及时,上线率无法有效保障,不按公交线路运行,随意乱停、拉客,经常越线串线,超速行驶,甚至挑“肥”捡“瘦”,拒载部分较偏远的小区市民,导致公交整体服务质量不高,特别是城乡一体化公交服务严重滞后;城区未设置候车亭,候车的乘客无处遮阳避雨,停车牌也年久失修,线路等信息模糊不清;电动三轮车及部份机动三轮车非法营运现象严重,随心所欲,肆意变道,而人力三轮车速度慢,随意停放,甚至逆行插队等违章现象普遍,安全隐患大。

三、几点建议

为突破“道路交通不畅——公共交通分担率下降——个体交通出行率提高—— 道路交通不畅”这一怪圈瓶颈,切实加快我县公共交通事业发展步伐,调研组结合我县实际,参照周边市县做法,提出建议如下:

一要坚持“公交优先”的发展理念。狭义而言,公交优先的内涵就是在经济政策上对公共交通进行倾斜,政府对公交实行经济补贴政策,把公交优先作为城市交通规划的重要内容,优先安排用地,优先建设,等等。坚持“公交优先”,就是坚持“乘客优先”、“百姓优先”,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观念的具体体现。为此,建议县政府继续秉承“公交优先”的发展理念,把有效改善城区交通状况作为德政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加快发展泰宁公共交通事业,下大决心、下大力气解决城市交通出行难、停车难、候车难等问题,为广大群众营造快捷、安全、方便、舒适的城区交通环境。

二要合理编制公交规划。结合我县旅游发展及人口、产业分布等实际情况,建议县政府加快科学编制县城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和公共交通专项规划,在对城区交通现状、需求和发展前景进行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按照城乡一体化、区域共享化的要求,通盘统筹火车站、工业园区、景区、旅游度假区、高速公路互通口、居住小区和城乡结合部等重点乡(镇)村、重点产业的布局,配置完善公交车、景区旅游车、出租车等各种公交车辆,重新调整确定公共交通结构、线网分布、场站布局等方案,尽快予以组织实施。在完善城区公交的基础上,结合城乡和景区发展规划,开通城区至音山至朱口,或至下渠、崇际、水际等公交线路,逐步实现公共交通的城乡一体化(建议公交线路附后)。

三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形势的发展和要求,建议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要强化规划引导作用,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和城市路网结构,加强对城市综合立体交通、地上地下空间利用等问题研究,力求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交通需求相匹配。首先。要加快城区道路改造提升,积极实施路面拓宽工程,配套绿化,按功能实行机非分离;其次,要加快停车场建设,并对公共交通场站迁移、公共停车场增设等问题开展前期研究,全力挖潜减轻道路交通压力;再次,要抓紧公共交通通行信号系统的完善和提升,合理新建一批公交候车停靠站、停车牌,并依法加大对干扰公共交通正常运行行为的执法力度,提高公共交通车辆的运行能力。

四要理顺公交管理体制。2004年7月起,厦门市为理顺城乡短途客运与城市公交管理机制,将城管、交警、市政、交通等四家管理变革为交通部门的一元化管理,其成功运作得益于以下三个方面,即:⑴交通部门管理交通已有丰富的管理经验;⑵将分属城管、交警、市政和交通四家的交通管理职能划归为交通部门一家,有利于矛盾在内部解决,避免部门扯皮、推诿现象发生;⑶交通部门有一支现成的监管队伍-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由其管理,改革成本最低。因此,建议县政府借鉴厦门等地的成功经验,推进公交管理体制改革,将原先分散于各部门的管理职能,划归交通部门统一管理,依托其道路运输管理机构加强具体的行业管理,整治规范公交营运市场,提高管理效能,促进公交事业健康发展。

五要改进市场运作模式。据考察,毗邻县(市)公交主要有两种运行模式:⑴由闽通长运公司组建公交公司,并授予公交公司特许经营权,在经营机制上不得采取挂靠、承包等方式分解经营权,严格实行“集约化经营、员工化管理、公司化运作”的模式;⑵由社会资金投资组建新的公交企业,由于企业自有资金或实力不足,经营机制上往往采取挂靠、承包等方式分解经营权,转嫁经营风险,导致职责不明、管理混乱、营运效率不高等问题。鉴于我县现行的城市公交经营模式类似于第二种模式,并在营运实践过程中的局限性,建议县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按照“政府引导、国企组建、市场运作、财政补助”的原则,以第一种公交运行模式为蓝本,重新由闽通长运公司组建独资的公交经营公司,增加营运车辆,实行票价优惠和服务规范,将城市公交和城乡客运融为一体,使公交线路、运力资源得到合理配置,有效保障公交营运效率和提升服务质量水平。

六要出台财政优惠政策。目前,我县城区人口密度较小,市民居住生活区分散,公交车辆运营实载率低,公交企业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状态。因此,建议县政府借鉴将乐、明溪、沙县、永安等周边县(市)做法,建立健全公共交通投入、补贴和补偿机制,将公共交通发展纳入公共财政体系,实行政府财政补贴。县交通、价格、建设、财政、审计等部门应对全县公共交通建立规范的成本费用评价、核算以及政策性亏损评估制度,为公共交通亏损补贴提供依据。公共交通亏损补贴标准,可以依据公交车辆的营运里程,以车为单位进行测算,以燃油费形式给予补助;也可以依据公交载运人数总量,以人为单位,通过定额贴补形式兑现给公交企业。

附件

建议公交线路图

1路车:A(往返):汽车站—丽景大酒店—东洲寓苑—交警大队—建材市场—农贸市场—国中百汇—实验小学—县政府—中医院—池电生活区

2路车:A(往返):汽车站—邮电公寓—灵秀商城—游客集散中心—三中—杉城镇—县政府—实验小学—国中百汇—县医院—西门(四中路口)—馨语超市(旅专)—信用联社—金牛市场—汽车站

3路车(往返):汽车站—金牛市场—国中百汇—灵秀商城—丽景大酒店—交通局—金湖幼儿园—馨语超市—工商局—金富街—残疾康复中心—丰岩园区

4路车(往返):汽车站—三里亭—音山—朱口

5路车(往返):汽车站—大渠—下渠

6路车(往返):汽车站—上青溪

(城市公交)关于我县公共交通运营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3篇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灰色聚类,综合评价,评价指标

城市公共交通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之一,是城市复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居民从事各项生产、生活等活动的纽带。它不仅满足城市居民出行的需求,从某种意义上讲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然而,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水平的状况,又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出行选择,进而影响公共交通的整体发展,因此,对公共交通运营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迅猛发展,定性研究已经不能满足现实的迫切需要,选择一种科学、客观、合理的公交发展水平评价方法,是十分必要且必需的[1]。本文根据公交运营水平影响因素建立公交运营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影响因素的特点,利用灰色聚类分析方法[2],对城市公交运营水平进行综合评价。

1 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

1.1 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水平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系统,该系统的指标有很多种。本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3,4,5,6],充分考虑指标体系的整体完备性、客观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结合城市公共交通运输的特点,充分考虑居民出行需求的因素,建立一个多层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城市公交运营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见图1。

注:C1为公共交通车辆安全运行间隔里程;C2为乘客平均出行时间;C3为公交平均运行速度;C4为平均站距;C5为换乘距离;C6为换乘率;C7为平均候车时间;C8为平峰满载率;C9为高峰满载率;C10为车辆完好率;C11为准点率。

1.2 评价指标分级及标准

将上述11项指标划分为高、较高、中、低4级。部分指标分级标准以指标实际值的国家标准或国外城市达到的平均水平为参考上限(高级),以国内城市现状平均水平为参考中间值(中级),其余内插或外推确定。部分指标分级标准以《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2005版)》为参考。具体分级评定标准见表1。

2 灰色聚类分析方法评价城市公交发展水平的原理和步骤

灰色聚类是建立在灰数的白化函数生成基础上的一种方法,它的实质是充分、合理地利用已知信息来替代未知的、非确知的信息,对灰色系统的本质属性进行分类识别,并给出客观、可靠的量化分析结果。灰色聚类是将聚类对象对于不同的聚类指标拥有的白化数,按几个灰类进行归纳,从而判定该聚类对象属于哪一类[6]。灰色聚类分析原理由确定灰数白化函数、标定聚类权和求聚类系数构成。

i=1,2,…,n为聚类对象,例如城市不同年份的公共交通运营水平;j=1,2,…,m为聚类指标,即评价指标;k=1,2,…,p为聚类灰数(评价标准),例如高水平、较高水平、中等水平、低水平;dij为聚类白化数,表示第i个聚类对象第j种聚类指标所拥有的白化值; fjk为第 j个指标对第k个评价级别的白化函数。灰色聚类分析的步骤如下[7,8]:

1)给出聚类白化数,构成样本白化矩阵D=(dij)m×n

2)确定评价指标白化权函数特征值λjk通过各指标分级标准予以确定。

3)数据无量纲化处理。上述11项指标的量纲各不相同,根据指标的属性,对参与分析的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将各分析数据处理在[0,1]之间,即用maxjmaxk(dij,λjk)除相应数据。

4)确定灰类白化函数fjk(dij),即将聚类指标j按聚类等级k规定白化函数fjk(dij)。一般根据评价标准或聚类白化数dij结合实际情况确定。一般依据指标值的类型有3类,如图2所示。

大于型,如图2(a)所示,公式为

fj1(dij)={(dij-λj1(1)/(λj1(2)-λj1(1)),dij[λj1(1),λj1(2)]1,dij[λj1(2),+].(1)

区间型,如图2(b)所示,公式为

fj2(dij)={(dij-λj2(1)/(λj2(2)-λj2(1)),dij[λj2(1),λj2(2)],1-(dij-λj2(2)/(λj2(3)-λj2(2)),dij[λj2(2),λj2(3)].(2)

小于型,如图2(c)所示,公式为

fj3(dij)={1,dij[-,λj3(1)]1-(dij-λj3(1)/(λj3(2)-λj3(1))dij[λj3(1),λj3(2)].(3)

5)求标定聚类权(标准权),即各指标在各类别中的权重为

ηjk=λjk/j=1mλjk.(4)

6)确定实际权,即求聚类系数σik,第i个聚类对象对于第k个灰类的聚类系数σik为

σik=j=1mfjk(dij)ηjk.(5)

7)构造聚类向量σ(i),σ(i)=(σi1,σi2…σip).

8)确定城市不同年份公交运营水平的等级。由聚类向量求出σ(i)中最大的元素,即σik=maxk{σik}。最后根据判断,聚类对象i应归属于第k个等级。

3 算 例

以兰州市3年公共交通运营水平状况为例,具体分析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水平综合评价的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具体数据见表2。

数据来源:部分数据来源甘肃省交通年鉴和兰州市年鉴及每日甘肃网;部分数据是实际调查并通过计算得来的结果。

1)给出样本所拥有的白化数矩阵

D=[12028190.4850303.23575908611232170.560353.84175808210640150.780454.042855075].

2)数据量纲统一化,运用公式将3年的数据及分级标准分别进行量纲统一化,如表3所示。

3)确定白化函数fjk(dij),由式(1)~式(3)和表3可求得所有的白化函数。将兰州市样本实际值代入白化函数,得兰州市公共交通运营水平各指标的白化函数值,如表4所示。

4)由表3和式(4)求权重σik,结果如表5所示。

5)根据表4、表5,由式(5)确定2008年的各指标属于4个等级的聚类系数σik,经计算可得:σ11=0.54,σ12=0.29,σ13=0.13,σ14=0.06; 则聚类向量σik=(0.54,0.29,0.13,0.06),其中最大的为0.54,所属水平为高;同理可得2005年的聚类向量σik=(0.25,0.30,0.25,0.09);2002年的聚类向量σik=(0.06,0.18,0.25,0.24)。所以,兰州市公共交通运营水平2008年为高,2005年为较高,2002年为中等。

兰州市近年来一直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着力于提高公共交通的优先地位及服务质量,在站点设置、线路规划及硬件配备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本文定量评价结果与兰州市公交发展状况基本吻合;亦符合兰州市公交现状所进行的民意调查结果;同时该定量评价可进行指标分析,为兰州市公交整体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及改进方向。

4 结 论

在运用灰色聚类分析方法对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中,应重点考虑如下几方面的因素:①指标选取的合理性、可行性;②灰数白化函数确定的正确性;③模型建立的准确性,以保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灰色聚类是多因子评定,既有白化结果,又有灰类的区别,既便于科学分析,又便于利用分析结果进行管理规划。它是确定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水平等级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避免了计算综合指数等中间环节,从分级标准直接确定公共交通运营水平所属的等级,意义十分明确;聚类对象除了应用在本文研究的同一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水平的不同年份;也可以是不同城市的公共交通运营水平;该方法规范,容易掌握,且聚类系数之间的离散性较大,结果的分辨率很高,用于分析城市公共交通运营水平,切实可行。

参考文献

[1]陈茜,陈学武.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交通,2003(3):14-18.

[2]傅立.灰色系统理论及其运用[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2.

[3]李煜华,孙凯,孙彩.基于灰色聚类方法的城市公交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2004(6):76-78.

[4]王建智.长春市公交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1.

[5]张晶敏.城市公共客运交通规划与评价方法[J].科技与管理,2002(4):63-67.

[6]姚雪珍.城市公共交通规划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9(1):47-48.

[7]邓聚龙.灰色系统基本方法[M].长沙: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87.

(城市公交)关于我县公共交通运营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4篇

摘要:随着国家大力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作为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的一门必须课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并且急需完善。本研究基于IPOE方法完成了课程标准的主要设计,并从IPOE的微观角度出发设计了课程重点部分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IPOE双链条研究,课程设计,课程评估

中国分类号:G423

1.《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课程内容涵盖城市内几种典型的公共交通方式,主要研究其运营实务的操作与管理,如公交汽电车、出租车、地铁轻轨等。本课程意在培养公共交通、运输枢纽场站等企业所需要的调度、操作、管理的有关人才。

随着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以及以大中城市为代表的全国多数城市都相继出现交通拥堵问题,本课程受到专业内高度重视。

1.IPOE双链条研究方法概述

IPOE研究方法即的investigating, planning, organizing, evaluating缩写,代表调查、计划、运营、评估、再调查等等的一个循环模式,其主要流程如图1所示。

所谓IPOE双链条,即根据本课程的特殊性,笔者发现一方面,可以根据IPOE方法来编写课程标准,另一方面,课程本身的具体内容设计也正是一个IPOE的流程。下面将从两个方面具体说明。

2.根据IPOE方法设计课程标准

2.1I调查

根据往届毕业生的就业数据结果显示,在城市公交领域就业的学生工作岗位多为公交企业的调度、操作、管理人员。教师通过下厂调研,总结学生在以上岗位中应该具备的基础知识和能力,以此为依据设计本课程的培养目标。

其中知识目标包括,掌握城市公共交通的基础知识;掌握客运市场分析;掌握客流调查的方法和客流的预测;掌握公共汽电车的行车组织和调度实务;了解公共汽电车的技术、安全管理实务;了解出租车的运输组织;掌握轨道交通的构成;了解轨道交通的运输组织和调度实务等。

能力目标包括,能够通过调查和预测分析客运市场;能够组织公共汽电车的日常运营,并具备初步的执行能力;能够组织公共汽电车的异常调度;能够评估公共汽电车的服务质量等。

2.2P计划

根据调查确定课程培养目标之后,重新设计本课程的教学单元和重难点,合理安排教学学时,具体如表1所示。

2.3O运行

本课程以设计的教学计划为基准,在实施教学的过程总遵循了两条教学方法的线路,其一是以学情分析为基础,改革传统教学方法,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教学;其二是以知识被学生接受的过程为基础,在不同阶段设计相应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首先,本课程的授课对象是运管与管理专业二年级的学生,他们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以及学习专业知识的思维,他们比较倾向于学习技能性较强的课程,本门课程以理论为主技能为辅,在教学中加入一些列以学生为主导的环节。另外城市公交作为学生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都被其所熟悉,故知识讲授时如果能理论结合实际就会被很好的接受。

其次,知识从书本上到学生的头脑中,这期间教师的一系列指导和教学应该遵循着一条线,就是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简单的知识易懂化,易懂的知识有趣化,最后学生接受了有趣的或者易懂的知识,从而能明白最初的道理。在这一过程中,因为要简单直观,要有趣生动,就涉及到多种的教学手段,主要有知识讲授、案例讨论、专题讨论、分组完成项目、问答竞赛等多种教学手段实施教学。

2.4E评估

在完成阶段性教学后,教师需要及时评估教学效果,主要从课堂内和课堂外两个方面来进行。课堂内指学生上课时的参与度和兴趣度、学生的听课效果反馈、作业完成情况、期末测试情况。课堂外指学生实习和就业后的切身感受。通过这两方面的反馈和评估,可以找到课程存在的问题,从而再进一步的修改培养目标,调整教学安排,设计教学方法等,做到真正的理论联系实际,使得课程内容更加的饱满,方式更易于被接受。

3.課程主要内容中的IPOE链条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基本城市公共交通的运营管理实务,主要包括公交车和地铁两大重点。因为该研究对象的自身属性,在设计课程内容的过程中,发现公交运营的具体操作也正是遵循了IPOE这一过程。把IPOE方法具体到特定的事件(城市公交运营)中,就有了公交运营的几个重要步骤,以下以第3章,公共汽电车运营管理为例说明。

第一,I调查(客流调查)。在城市公交运营中,客流调查即对客运市场的分析和预测,这是编制和调度一些行车作业的前提条件。只有通过对市场需求的全面分析,才能建立合理的供给制度,从而实现城市公交的良性运营。所以说客流调查是基础,是实践后续计划的依据。

第二,P计划(行车作业计划)。在完成公交线路和站点客流调查后,就需要编制公交行车作业计划。行车作业计划是公交企业营运计划的具体反映,是组织车辆在线路有序、均衡运行的生产作业计划。行车作业计划根据客流调查安排配车数和时间间隔,是公交运营的核心所在。

第三,O运营(公交车调度)。行车调度是根据行车作业计划,对车辆进行指挥和控制,并根据客流变化情况,灵活机动的采取调度措施,组织车辆均衡运行,加快车辆周转,提高营运效率,控制车厢满载率,保证营运活动的正常进行和行车计划的完成。

(城市公交)关于我县公共交通运营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5篇

二、存在问题:

调研组认为,虽然我县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还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要求,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投入不足。

经费投入不足一直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主要制约因素,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硬件设施投入不足。县妇幼保健所基础设施严重落后,虽然现在搬迁至原中医院门诊大楼办公,该办公楼年久失修,严重制约了妇幼保健工作的开展;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医疗设备、检测设备简陋陈旧,交通工具少,很难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渠口农场医院办公楼陈旧、场地狭小,已不能满足3万人口就医服务工作;二是业务经费投入不足。县财政对县妇幼保健所等建设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分配的非业务性任务挤占业务资金,致使正常的办公经费和运行经费十分紧张。基层乡镇卫生院没办公经费紧张,挤占乡公共卫生服务费屡见不鲜。三是部分项目建设配套经费难以落实。县疾控中心在用于公共卫生方面的经费不足,免疫规划专项工作下拨经费不足,影响了冷链工作的进展;部分重大妇幼公共卫生项目县级配套资金不到位,不同程度影响了妇幼保健工作质量。

(二)、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匮乏。

一是卫生技术人员总量不足。县级医疗机构编制少、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在岗人员年龄老化、断层严重,机构人员不足,县妇产科、儿科临床业务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领军人才欠缺,已不能满足全县妇幼保健工作的需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而非专业人员又大量冗员,高素质人员受各方面因素的制约难以进入,现有的人才又因待遇及发展条件的限制而不断“跳槽”,普遍存在着人员总数多,低学历、低职称人员多,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少的“两多一少”现象。县卫生监督在岗的14名卫生监督员负责监管全县2399家从业单位,平均每人监管172家,卫生监督力量薄弱,满足不了实际工作需要。二是卫生技术人员流动性较大。县级医疗机构缺乏高层次人才,乡镇(社区)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条件艰苦、待遇偏低,不能安心工作,申请调动的也比较多。三是卫生技术人员结构不合理。据统计,全县卫生系统专业技术人员811人,其中:6个县级医疗单位有专业技术人员509人,13个乡镇一级医疗机构仅有专业技术人员30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 人,中级职称的 人,分别占全县总量的 %和 %,服务于农村的医疗卫生技术人员,以上为大专以下学历,中专及以下学历 人,占 %。卫生技术人员城乡分布不合理现象较为明显。

(三)、农村公共卫生基础还比较薄弱。

农村卫生基础薄弱,尤其是农村公共卫生体系薄弱。这主要是:

1、农村人口多,居住分散,大战场、恩和乡双井子、长山头、渠口两个国营农场流动人口和自然移民多,行政隶属关系不明确,计划免疫工作不能全覆盖。

2、全县131个村村公共卫生服务员都是村医兼任,在现有的村医中,有60%是由20世纪70年代县培训的“赤脚医生”转化而来,能适应预防保健、医疗服务需求的较少,女性医生更少,由于老有所养、医疗保险等问题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人口替换难度很大。

3、公共卫生管理还不尽如人意。一是公共卫生服务网络质量不高,由于人手紧、工作任务繁重,县乡两级缺对乏村级服务室有效的管理、监督、考核机制,对开展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的指导、督促、培训不到位,考核不严格,部分乡村的健康建档工作责任意识不强,流于形式,一登到底。二是部分村医自身能力弱、责任意识不强,致使村卫生室药品配送率低,看病不治病现象时有发生。

4、食品、药品监管措施还不到位。

食品药品监督局承担着餐饮食品安全、化妆品、保健品的监管职责,经县政府协调,委托卫生监督所执法,但执法的文书下发、硬件的使用都是由食药局提供,由于执法体制不顺畅,造成部门间互相扯皮、推诿,工作效率不高,对违法行为起不到震慑作用。卫生监督体系基础薄弱,乡村两级 卫生监督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县卫生监督所分管食品卫生的6人承担着全县1076家餐饮业和摊点食品卫生,还有学校卫生、职业卫生、公共场所卫生、生活饮用水卫生、职业卫生、放射卫生、医疗机构监管和卫生行政许可,农村家宴管理等职能,执法力量单薄,致使卫生监督工作不彻底,一些卫生违法犯罪活动难以取得好的效果。

三、意见建议

1、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改善全县公共卫生服务硬件条件。一是结合落实中宁县“十二五”规划纲要,加快建设卫生监督所、妇幼保健院等县级医疗基础设施,加大乡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要求,县财政要加大投入,解决卫生监督所办公场所和配备县妇幼保健所大楼维修基金。加强装备建设,依托科技,提高突发公共卫生的快速反应和处理能力。县财政要及时足额拨付项目资金和政府配套资金,设立县级医疗卫生单位承担的基本公共卫生经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助经费和食品安全专项工作经费;继续加大对县疾控中心和卫生监督所检测仪器和执法装备的投入力度;此外,由于疾病预防和卫生监督执法都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鲜明的专业技术特点,需要快速准确的检测监测数据,因此,配备必要的实验检测仪器和现场快速检测仪器、交通工具、取证工具和技术装备,是提高公共卫生工作效率和保证卫生执法客观公正,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的重要措施。二是加大对乡镇卫生事业经费的投入,保障农村公共卫生事业正常开展。合理解决公共卫生与预防的补偿机制问题,促使公共预防工作具有稳定的经费投入,保证预防保健工作的正常开展,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财政投入的重点应从卫生保健服务的提供,转变为对卫生服务消费者的支持上来,让市场发挥更大的作用。此外,财政可以实施直接的医疗救助,以保证贫困农民获得基本的医疗卫生保障。

3、加强卫生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一是深化改革,完善人事制度。继续推行以聘用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通过按需设岗、按岗聘用等形式建立新型的卫生事业单位人事制度,努力形成专业人才可进,待遇根据工作能力而定的新局面。二是建立合适的政策导向,稳定基层卫生技术队伍。鉴于基层医疗机构专业的卫生人才相对匮乏,而高校毕业生希望到市、县级的大医院工作,不愿意到乡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的现象,县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合理的政策导向,如提高工资待遇、给予更多地学习和职称晋升的机会等,引导大学医校学生到基层工作,为基层卫生队伍注入新鲜血液,逐步解决基层卫生技术人员老龄化,人才断层等问题。对长期在基层工作,岗位补贴,职称晋升时适当放宽条件考虑,使其安心在基层工作,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目的。三是加强基层技术人员的在职教育和培养。组织基层在职卫生人员参加学历教育,提高业务技 术水平,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卫生行政部门把职工教育培训纳入卫生系统的考核指标,督促各医疗机构认真落实职工的继续教育和进修学习制度,从而更好地促进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知识更新。四是加强县级医院对偏远乡镇卫生院的对口帮扶,进一步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群众。

2、合理布局,优化配置医疗资源。

一是要在县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农村医疗卫生资源需求和农村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尽快制定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的规划。同时,结合即将开展的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工作,对现有的医疗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把村医纳入卫生系统技术人员管理层面,改变村医管理体制,村医待遇全部由财政担负,妥善处理村医养老问题,更换年轻村医,更好的服务于基层。逐步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二是要加强县、乡(镇)、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积极推进“网底”建设,开展以乡镇卫生院为中心,村级卫生机构为站点的服务模式,乡村两级卫生机构功能互补、协调发展,建立运转高效的“双向转诊”机制,畅通信息通道,实现资源共享。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卫生监管执法力度,依法取缔非法行医,维护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秩序。

4、理顺监管机制,进一步加大食品安全执法监督检查力度。

政府要加大投入,成立食品安全综合执法大队,规范监管行为,整合监管力度,按照中央关于食品安全监管的职责分工要求,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职能,明确各有关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克服多头管理;完善和推进食品安全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健全食品安全工作责任制和问责制;在各监管部门内部,实行纵向分级落实和横向分片定责,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把监管责任沿着纵向层层落实下去;同时,对所辖区域划分责任区,实行横向定人定责管理;加强消费者协会、社区居委会、街道、村委会等社会公益组织和基层组织的食品安全责任,给予必要的专项补助,调动社会公益组织和基层组织监管食品安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设一个覆盖面广、功能强、反应迅速的基层食品安全防护网;重点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和日常监管机制与措施的建立与落实,逐步整合各监管部门的基层协管和维权网点,尽可能做到一支队伍多种功能、多种用途,把主要力量放在监管的薄弱环节、关键环节上,实行重点监控.充分发挥区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综合协调职能作用,继续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责任体系、监管体系、应急管理体系、案件查处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大食品药品综合监管工作协调力度,按照新的《食品安全法》及《药品管理法》要求,抢抓机构改革的机遇,理顺工作,明确职责,健全网络,强化属地管理,加强食品药品安全信息管理和宣传,继续推进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区、示范乡镇、示范街区创建活动,构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长效机制。针对热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明查暗访,抓好食品药品安全案件督查督办。开展农村食品药品安全整治,重点打击农村和城乡结合部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活动。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规范食品药品生产加工、营销、消费行为,加大查处力度,严厉打击制售假劣食品药品的违法行为。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体系和风险防范机制,理顺完善食品药品检验技术支撑和监督体系,形成权威统一、规范高效的监督执法体制和工作机制,尽快建立健全食物链重点环节和药品全过程的风险监测网络,确定风险监测站点,组建风险评估专家队伍,建立风险评估数据库,开展对食源性疾病、食品中有害因素和药 械不良反应(事件)的日常监测,把监测评估结果作为制定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和对食品药品安全实施监管的科学依据。加强食品药品安全预警信息平台建设,对可能发生较高安全风险的食品药品提出风险警示。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信用体系。以培养食品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信用为核心,通过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抓好食品药品安全信用制度规范、管理服务系统与运行机制建设。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体系。进一步健全完善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建立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应急日常管理,组织指挥本行政区域的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加强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物资、技术和人力资源储备体系建设,建立重大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专家库,组织开展应急演习演练,畅通信息报告渠道,严格信息报告制度,确保在第一时间响应,并得到及时、快速、科学、有效的处置。加强技术支撑体系建设,着力抓好药品检验监测能力和技术审评体系建设,全面提升技术监督对行政监督的支撑能力。加强宣传培训,进一步规范食品、药械从业人员依法从业行为,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识别和鉴别虚假食品药品的能力。

(城市公交)关于我县公共交通运营情况的调查报告 第6篇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全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工作机制逐渐完善,保障措施不断加强,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疾病预防控制格局,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自2003年sars疫情发生以来,我县全面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疾病防控能力,县、镇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设备配置、人员结构都得到一次普遍提升。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4个,其中:县疾控中心、县医院、监督执法大队和妇计中心各1个、卫生院8个、村卫生室42个,个体诊所10个。全县医疗机构设置床位185张(县医院110张、乡镇卫生院75张);

县医院现有编制84人,实际在岗167人,卫生院编制110人,实际在岗91人,其他卫生机构编制65人,实际在岗74人;

各类在职专业技术人员285人,其中执业医师47人,执业助理医师62人,注册护士95人,药师(士)20人,技师(士)19人。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建筑面积均达到标准要求,乡村卫生机柜和人员“空白点”全部消除,形成了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补充、民营医疗机构参与的医疗救治体系,能够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尤其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奋勇当先,医务人员逆行冲锋,社会各界守望相助,形成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合力,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推动社会发展、维护群众生命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应急机制不够健全。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于2010年,在新一轮机构改革后,部门职能职责调整,出现了原预案中组织机构不健全,职责分工不明确,处置措施不具体,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

二是我县卫健部门和疾控中心均没有设置独立的卫生应急科室,相关工作职能由其他科室承担,很难高质量完成卫生应急和应急医学救援日常工作,特别在发生重大传染病爆发流行时,科室和人员配置均无法满足工作需要;

三是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面临消杀、防护等防疫物资储备匮乏,无法满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需要;

四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跟不上当前需要,公安、民政、医保、政务等职能部门信息不能互联互通,协同不够,综合应对措施联动性不强。镇、村卫生机构的电脑等设备陈旧,村级监测报告网络不健全。

(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短板。一是人员编制普遍配备不足。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较小,特别是拔尖的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多个岗位存在一岗多职现象,科室和人员配置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比如佛坪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大夫只有2人,且要24小时值班值守;

疾控中心的四个化验室仅有2名工作人员,目前1人休病假,1人待产;

二是镇、村卫生服务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诊疗水平不高,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较弱,特别对传染病患者的随访检测、现场处置能力难以胜任;

同时,疾控队伍人员总量不足,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如:症状甄别、隔离、健康教育要靠镇村干部兼职,防控效果无疑会受到影响;

三是卫生系统内部考核奖励机制不科学,缺乏调动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四是公共卫生应急队伍演练频次少,针对性不强,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与实际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传染病检验检测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一是公共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工作经费缺口较大;

二是在传染病收集与报告、疫情应急处置、实验室检测与评价工作中,县疾控中心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大多是2005年以前建成和配置的,陈旧老化、性能不稳定、检验检测效果不佳,无法满足当前工作需要;

三是县人民医院的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均为2003年非典时改建和修建而成,床位8张,对照《县级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区)建设指南》,室内布局基本符合要求,但不满足传染病区与医院其他医疗用房的间距不少于20米的基本要求,30万人口以下的县区床位数不低于20张的具体要求。特别是我县截至目前,没有专门的传染病防治机构。

(四)社会公众预防意识较差。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普及不够经常,重医轻防观念从根本上未得到转变,危机意识不强。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不能自觉的配合防控工作,一些群众的防范意识亟待提高。

三、几点建议

针对我县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十二字方针和以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结合县域实际,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汇聚合力,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政府主导地位。一是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列入政府议事日程,科学谋划,高位制定“十四五”规划,把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纳入区域和行业“十四五”建设中,将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体系的资源配置、人才培养、财政投入、建设目标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管理,做到总体布局、科学发展;

二是总结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经验,严格按照《国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修编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作战;

三是充分发挥卫健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完善重大疾病联系会议制度和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统筹协调管理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完善医防协同、医防协作机制,转变重救治、轻预防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念,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蔓延之前;

四是整合资源、利用大数据平台全面启动智慧疾控现代化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形成智慧疾控、资源共享、医防结合、多元参与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实现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社区中心数据信息实时共享,无缝对接;

配备配齐基层医疗机构电脑等基础设施,逐步建立全县卫生系统传染病信息直报网络,全面提升信息化综合利用和服务能力。

(二)锻造队伍,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一是抢抓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支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经费投入长效机制,保证公共卫生机构建设于发展所需的人员、设备、运行等疾病防控工作经费;

二是大力实施人才培育工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是专业很强的工作,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和经验者难以满足工作需要,因此,建议将专业人才的引进纳入政府的人才工程项目,按照相关规定,补足补齐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缺口,落实专业人才引进机制;

同时调整优化公共卫生与人员结构,一方面严控人员进入关,坚决杜绝非专业人员的进入,一方面加快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和骨干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相应人员的医学专业能力和医防结合能力;

三是探索建立科学的薪酬机制,按照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改善一线工作人待遇,激发全员工作积极性;

四是常态化开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演练,掌握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和防护措施,提升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补齐短板,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严格按照“三区两通道”要求,科学选址、合理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县级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区建设,配置负压救护车、负压担架的必要设施,加快我县公共卫生疾控体系建设步伐;

二是全面实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达标建设和能力提升项目,对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加强实验室设备配置,改善仪器装备条件,力争疾病预防机构实验室设备装备达标率达到100%,持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

三是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救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健全和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和运行机制,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上一篇:公司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下一篇:法律宣传进社区活动策划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