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的培养

2024-08-30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的培养(精选8篇)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的培养 第1篇

浅议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的论文

【摘要】体育教学是学生教学中个性培养和发展的奠基石,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体育教学越发被学校重视起来。对于学生来说,体育不同其他学科有局限性,体育更多表现的是学生天性的释放,能够通过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培养,包括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文章从学生特点着手分析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体育教学;个性培养;个性发展;途径

学校是育人圣地,在学校可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尤其是体育教学。因为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不需要学生刻板遵守课堂纪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可以尽情开展游戏、锻炼项目以及竞赛等,完全释放学生爱玩的天性,同时体育教学中很多的项目也能培养学生各方面的个性培养和发展。现根据学生的特点,提出在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的途径。

1了解学生的个性通过分组进行教学

首先,教师需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分组教学,因为每个人本身的个性都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比较好动,有的学生比较安静,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很容易发现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而通过学生不同的特点进行分组教学,以此更全面的对学生的个性进行培养和发展[1]。比方说,教师通过简单的观察将学生分为好动组和安静组,对于好动组的学生教师要根据学生好动、坐不住的特点进行教学,而安静组的学生,教师发现学生的亮点。比如足球运动,教师可以发展好动组学生在足球训练中好动的特征,因为足球是一项不断奔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不断的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协调能力;那么,对于安静学生不喜欢嘈杂的特点,教师可以开展学生体操等方面的.体育运动,通过律动感的运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此提高学生积极性。也就是说,通过学生各种各样的特点进行分类,可以做到因材施教的作用,可以更容易控制整个体育教学中的节奏,避免学生不积极、懈怠等情况的发生,进一步的提高学生个性上的发展。

2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深入发展学生个性培养

每个学生喜欢的东西或多或少都会有一定的差别,有的会喜欢足球,有的就比较喜欢篮球,那么教师就不应该剥夺学生的喜好,这样的话只会让学生对体育教学提不起兴趣,降低学生的积极性。所以,教师要发现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教学[2]。比方说A是非常喜欢足球的学生,而B却是非常喜欢篮球的学生,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就要考虑到这一点,然后将学生进行兴趣分班教学,对和A学生一样喜欢足球的学生分为一个班,教师只需要对足球进行讲解,教师在讲解的过程A就会非常配合教师讲课,并且积极的响应教师的提问;而B就和跟他一样喜好的一个班级进行体育教学,在这个篮球班级,教师只需要讲解篮球的历史、规则、技术等等的知识,在讲解中学生会主动全身心投入教师的讲解中。这样一来,学生都学习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体育运动,提高了体育教学的效率。而且在这种兴趣分班教学情况下,学生更能够尽情的享受体育运动,因为只有他们喜欢,他们才会不遗余力的去接触、去学习、去发展,所以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想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首先就需要学生能够主动的去接受和学习他们喜欢的;其次再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相应的教学,以此提高体育教学的效率,培养和发展学生自己独特的个性。

3运用成功体育教学法,提升学生成就感

成功教育的教学方式,可以使学生从成功中获得喜悦,从而获得成就感,培养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3]。比方说,教师可以定期举办一场比赛,通过比赛的方式使学生获得成功和失败,让学生了解到成功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且即使是失败了同样可以从中获得经验教训,继续提升自我为下一次比赛做准备,这种教学方法尤其对那种体质差的学生更有效果。因为在比赛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发现自我的价值,就像篮球运动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是适合进攻还是防守,是适合投篮还是拦截,从而找到实现自我的价值,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另外,也可以使学生在没成功中找到原因,并且积极的加以改正,通过努力培养自己的个性,进而在下次的比赛中重新完善自我。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积极的开导,增强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从中获得应有的成就感,以助于他们养成良好的个性。

4努力提高学生自我表现意识

自我表现意识是学生在个性发展中最重要的表现,体育教学不仅培养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时也锻炼了学生各种能力和素质。作为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意识,运用各种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观看各种体育视频调动学生对体育的激情,进而通过各种表现手段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4]。比方说,学校需要举办一场体操比赛,教师可以将编排任务教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进行编排,并且要求在体操的编排中能够展现体育的特色。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喜欢体育。之后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编排,并且取得最终的认可,这种满足感是任何人都给不了的,借此来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个性。教师在此过程中只是一个辅助的作用,不能在整个过程中进行指导或者编排。因为学生都喜欢的只能是学生的角度进行编排,而教师的介入会让学生产生一种不被认可感,这样反而降低了学生自我表现欲,降低学生良好个性培养和发展的机会。教师要在整个学生创作的过程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让学生能够放心大胆的进行创新和想象,切实提高学生个性的培养和发展。

5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的氛围

在整个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学生独立、追求公平的个性逐渐发展出来。而体育教学是最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和公平公正个性的科目,因为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的规则需要学生遵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培养学生这种个性[5]。比方说,规则非常多的足球运动、篮球运动以及羽毛球运动等球类运动。所以教师可以创设一种学习氛围,就是学生尝试当裁判,教师当运动员,教师在过程中特意做出一些错误的动作,让学生裁判纠错;或者,在学生进行比赛活动的时候,教师特意判错,看学生是否能够发现不公平的地方,从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公平公正的理念,养成学生正确的个性发展。总而言之,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培养和发展学生优秀的个性已经成为新课改下的教学目标。因此从了解学生的个性进行分组进行教学、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运用成功体育教学法、提高学生自我表现意识以及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的氛围五个方面,在体育教学中全面提升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进而培养和发展学生优秀的个性,为社会提供复合型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薛玉蛟.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的途径与方法[J].科技信息,(11):242~243.

[2]吕军伟.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的个性的发展[J].科技信息,2010(13):556,579.

[3]李凤玲,张宏磊,李正燕.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174~175.

[4]赵娟.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0(12):35~36.

[5]赵星.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情况分析[J].中外企业家,(29):167~168.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的培养 第2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广为普及,对学生情商的培养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此背景下,文章围绕着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商的培养这一话题,先浅析了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商的必要性,并从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具体的培养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情商教育;语文教学;培养策略

新课程改革实施已有一段时间,初中语文教学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在教学中依然存在注重智育、缺乏情商教育的现象,既不利于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就意味着初中语文教师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情商,帮助学生塑造完善的人格,树立端正的情感价值观念。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商的必要性

(一)初中语文教学中缺少情商教育

受传统教学模式和“应试教育”思想的长期影响,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比较侧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知识技能,片面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最重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忽视对学生情商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停留在表面的知识记忆或背诵的层面上,对语文知识的内涵缺乏足够的感悟和思考,无法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二)培养学生情商是语文学科的本质要求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的应有作用。同时,《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也明确指出要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培养学生文化基础,引导学生自主发展,加强学生社会参与。可见,培养学生情商,保证学生既要掌握充实的文化知识,也要拥有健全的人格和情商,是语文学科的本质要求。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情商的培养策略

(一)构建和谐课堂,唤醒学生情感

开展情商教育,首先需要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课堂氛围,打开学生的心灵,促使学生充分地表现自我。以往很多教师以威严的形象面对学生,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规矩认真地听课,学生对教师和课堂存在一定的畏惧心理,在课堂上小心谨慎地听课,要开展情商教育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展示和蔼亲切的形象,学会和学生做朋友,加强师生沟通交流,构建和谐课堂。

例如,在学习《散步》这篇课文时,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开始时,以切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话题,通过聊天的方式询问学生:“同学们在和家人一起时,有没有哪件事或者哪些时刻让你感到温馨幸福?”由于学生对此比较熟悉,学生可能会说:“和家人一起吃晚饭的时候,感觉很幸福”“我难过的时候,妈妈安慰我,让我觉得很温暖”“我们一家人一起出去旅行,一起看美丽的风景,我觉得很幸福”……此时学生都迫不及待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教师要对学生合理的回答表示肯定和赞扬,然后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因为里面充盈着那么多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亲情的文章《散步》。”通过课堂交流探讨,促使学生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情感。

(二)创设情境氛围,引发学生共鸣

单一枯燥的板书教学方法,会使语文课堂变得沉闷乏味,导致学生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情感,引发学生的共鸣。初中语文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借助教学辅助工具,创设情境氛围,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多样性,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内涵,渗透情商教育。

例如,教师在讲授《济南的冬天》一课时,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在课堂教学中用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展示济南冬景的课件资料,营造一个良好的视听情境氛围,让学生通过生动直观的画面欣赏,不知不觉地进入如诗如画般的意境中,身临其境地感受济南冬天之美,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对济南冬天的热爱和向往,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再如学习《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诗词描绘的flash场景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晦涩的诗词语言,感受古文的意蕴。

(三)开展合作交流,提高学生情商

一方面,每个学生的思考方式、思考角度不尽相同;另一方面,情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在交流中得以体现和提高。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合作交流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感官,引导学生去主动发现、主动品味、主动思考,促进学生情商的进一步完善和提高。

例如,在学习《故乡》一文时,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介绍一下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然后给学生预设一个问题:作者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中的故乡有哪些不同?为什么作者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中的故乡区别那么大?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与同桌相互讨论。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可能会对问题的分析和解答产生分歧,教师要走进学生中间及时给予指导,引导学生归纳。学生经过讨论和归纳总结,能够从同学的解答中获取新的思路,并得到一个全面的答案:正是由于帝国主义地入侵和封建思想的滞后,才导致故乡如此衰败。通过合作交流,学生可以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把握“我”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心理感受和文章的中心思想,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和对侵略者的痛恨。

(四)教师榜样示范,引导学生成长

初中语文教师与学生的接触时间很多,教师的言行举止必然会影响到学生。同时,语文学科独具的人文性特点,使得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关注语文教师的情感表达和示范引导。因此,初中语文教师要为人师表,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在潜移默化中融入情商教育,引导学生成长。

比如,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把自己积极乐观的一面展现给学生,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遇到问题的时候冷静分析、认真解决,言传身教教导学生,营造严肃活泼的课堂氛围。同时,在课堂教学外,教师也要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学生学习的表率,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明礼诚信的品质,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意志,引导学生端正情感态度。需要注意的是,学生家长对学生情商的培养也十分重要。教师可以召开家长会,让家长认识到自身对学生的示范作用和深远影响,端正家长自身的教育态度,规范自己的教育方式,培养学生健康发展。

三、总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情商,既是语文学科的本质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教学实际和学生实际,构建和谐课堂,唤醒学生情感,创设情境氛围,引发学生共鸣,开展合作交流,提高学生情商,教师榜样示范,引导学生成长。通过多种举措,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情商。

【参考文献】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的培养 第3篇

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育一直比较重视对共同价值观念、共同行为准则和集体意识的宣传、培养, 而相对忽视个体意志品质和独立自主精神在提高人的素质, 特别是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方面的意义与作用。长期整齐划一的同化性训练严重束缚了学生的个性发展, 扼杀了个人独创性。因此, 我们教育培养的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计算和推理等抽象思维能力比西方同龄学生要强, 但西方发达国家学生的动手能力、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比我们强。由此可以看出, 传统教育的症结在于缺乏“个性化”的培养。

了解了高中历史个性化培养的必要性后, 下面谈谈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发扬学生个性的可能性, 具体有哪些方面的有利因素, 为我们的个性化培养服务。

我认真解读了新课程标准, 并在教学实践中努力贯彻了新课程标准的精神。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 我深深地感到, 高中是发扬学生个性的最重要的阶段, 这个阶段对培养学生个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 高中生对历史课的学习有着浓厚的兴趣、旺盛的求知欲, 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 历史教师可以抓住有利时机针对学生特点采用多种形式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形成, 就会转化为求知欲, 进而充分发挥学 习的主体 性、积极性 与参与性 , 养成主动 、探究的学习习惯。这样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个性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扬。

其次, 高一历史教学有着教材自身的优势。历史的教学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安排以后, 内容更加丰富, 与我国国情紧密结合, 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 更贴近学生, 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教师的正确引导可以转化为对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使命感与社会责任感, 从而进一步发展为学习的动力, 这对学生个性的发扬能够起到因势利导的作用。对于人生观、世界观尚未形成, 叛逆心理较为强烈的高中生来说, 引导其个性向正确的方向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带动了高中历史考试内容发生了变化, 这利于在高一历史教学中有效开展教学改革, 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考试中, 不仅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而且设置一些开发性的试题, 进一步考查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和主动性。这种考试形式必然会推动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发掘学生的思维潜能, 学生在主观上也会愿意接受历史学习方法的改变, 从而在历史学习中真正促进个性的发展和完善。

教育改革的春风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契机和新的希望, 良好的教育环境给我们创造了培养的肥沃土壤, 我们应该如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个性? 结合我长期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第一, 尊重学生, 创设开放课堂教学情境。尊重学生的自主权和主动性是开放课堂的重要特征。教师应经常引证和发挥学生提出的观点, 对于学生提出的创意和设想, 给予足够的关注、认同甚至欣赏, 不轻易否定学生的思维。当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出现偏差时, 不能以教师的权威性压服学生。不论学生的问题多么幼稚, 见解多么荒唐, 教师都应当理性 地、心平气 和地对待 , 将之作为 重要的教 育契机引导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和有主见地思考, 从而使其个性得到健康发展。

第二, 尊重学生异质, 依据学生的不同基础进行分层教学。正视学生的异质, 首先研究学生差异的内涵, 个性应当被看做教学的宝贵资源。而事实上, 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并不喜欢有个性的学生。因此我们有必要认真分析学生的不同知识基础、不同智商水平, 以及“情商” (兴趣、性格、智慧、感受等) 的差异, 将其作为教学的基点和起点。尊重学生的差异就意味着不歧视任何学生, 允许学生不同时实现同样的教学目标。在真正了解学生不同特点、不同爱好、不同需求的基础上, 创造性地进行“量身定做”的分层次教学, 做到扬长补短, 把不同类型的学生培养成各类创新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尝试讨论课、辩论课、历史沙龙、历史情境课、历史阅读等多种课堂组织形式, 让学生在各类活动中发扬自己的个性, 获得全面发展。在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堂教学中应当分层设问、分层作业分层提问就是注意设计问题的难度梯度; 分层作业就是布置若干组难度要求各异的作业, 允许学生自主选择。

第三, 注重特长生的培养。在学生的发展中, 鼓励冒尖, 为各类特长生提供用武之地。教育不仅要学生弥补弱项, 更要发展强项, 要让学生在动手、动眼、动嘴、动脑等教育实践过程中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强项。历史教学不一定要培养翦伯赞、陈寅恪式的历史奇才, 但如果发现学生有这个可能, 则应当加强个别辅导和个别交流, 坚持“一个钥匙开一把锁”, 努力促进个体发展。

第四, 注重研究性学习, 使之成为学生个性张扬的重要阵地。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需躬行。”空洞抽象的讲解使人感到枯燥乏味, 而依次成功的实践活动使人终生难忘。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很好的实践活动。它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为特征, 是一种模仿科学研究的学习活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可以专题史、乡土史、人文景观等为载体, 引导学生进行调查、研究、探讨, 撰写科研论文。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和指导下, 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 在活动中培育自信。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的培养 第4篇

关键词 体育与健康 课堂教学 个性化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0-0125-02

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的个性化教学就是指在教学中承认学生个性存在的差异性,让相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形成学习小集团,通过合作的学习、多元的评价、教师的指导,以促进学习运动兴趣、个性发展和潜能的开发,形成将“终身体育”作为目标的学习。在这种教学的整个过程中,突出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展示、发挥自己的个性,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精神,发展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和树立其终身体育的意识。所以,体育教学是发展学生个性化的重要渠道之一,而了解、研究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也有利于推进体育教学。

一、体育与健康课堂中实施个性化教学的特点

(一)自主性。体育与健康课堂教学中个性化教学突出了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内容、学习进度、学习方法和学习伙伴的选择权都交给学生自己,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选择适当的练习内容、练习方法,自主地结成练习伙伴、小集团等,这样的教育允许学生在基本教学内容内选择学习进度,允许学生在基本学习内容外选择个性化活动项目。学生主动沉浸在学习中,将拥有较高的学习内在动力,具有自主学习的精神态度和行为,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性。

(二)合作性。体育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通过身体的活动,体验活动的过程,练习过程中需要同学的合作、帮助,才能掌握动作、完成练习,这些合作包括:师生合作、学生合作。课堂中,给学生更多地提供互相交流、共同参与的环境,使学生更多地体验互相帮助、共同分享的快乐,让学生在充满合作的个体与群体交往中,学会沟通,学会互助,学会分享。

(三)创造性。个性化的发展与创造性是密切相关的,学生在民主、自主的氛围中成长,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学生在活动中不断体验挫折和困难,也不断体验到进步和成功的喜悦,自尊心和信心得到增强,将促使自己不断体验、不断进步。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学会与人合作探讨,思维不断活跃,这样创造性就得到了有效发展。

二、体育与健康课教学中个性化培养的策略

(一)因人而异,培养学生的独特个性

1.了解学生的长处和不足之处,利用体育活动帮助学生扬长避短。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化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或积极或消极的因素。因此,教师应该首先了解学生的长处和不足,这样才能更加有针对性地设计体育活动内容,有目的地进行训练,利用体育运动帮助他们。这样有针对性的体育活动,不仅仅开发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了他们的体育特长,同时能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化,克服不足,扬长避短,促使学生更健康的成长。

2.了解学生的个性,培养个性,充分开发体育运动的储备力量。学生的个性多种多样,有的爱运动,有的不爱运动;有的内向,有的外向;有的能力高,有的能力低。教师应当了解学生个性的各个方面,特别是针对体育特长生,更需要做到体贴入微的关照。因为个性不仅影响着学生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性,同时影响着学生去改造周围环境,甚至改变自己。一个天生身体素质良好的学生,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个性,或是没有充分开发了自己的个性,也很难成为合格的体育人才。

(二)变通各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个性化的开发

1.建立自主学习的体育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之中,体育技能的训练比较乏味,重复的训练没有新鲜感。通常的教师教授、演示,学生学的训练方式,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易导致学生疲劳,精神分散,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开发。因此,体育教学应当以主动学习理论为指导,重新设计课堂结构,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课堂过程之中,营造一个适合大部分学生个性开发的环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与发展。

2.正确的把握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教师不仅需要了解学生的个性,还要了解学生的身体状况、兴趣、特长、习惯等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训练,培养学生以后的发展空间。体育和其他的课程相比,学生和老师之间需要更多的语言沟通,学生在良好的气氛之中,才能更加能够毫无保留地展现自己的个性,不断学习进步,这样教师才能更全面、真实、客观的了解学生、指导学生,从而使得学生获得更好的发展。

总之,体育活动中作为体育教师应多考虑不同学生的需要,改变过去那种“一刀切”的做法,从学生的个性差异出发,对发展水平不同、能力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那些动作发展好的学生要适当提高难度,让他们“学得有劲”,对那些动作发展较差的学生则降低动作要求,让他们也体验“成功的快乐”,从而对于学生个性化的培养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王海宁.上好体育课需要和谐气氛[N].光明日报,2005,(7).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的培养 第5篇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就能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善于思考,开拓思路和创新精神。教师如何紧扣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根据教材特点创设情景 中学语文教材中所选课文绝大多数虽为名家名作,且各具特色,但往往不乏选材平凡,语言朴实之作。如朱自清的《背影》一文,作者选择了生活中最平凡的事件展开描写,如果教师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学习文本,学生可能会对文本的理解感受不深,难以体会到作者所表达的“父子情深”。

为了让学生对文本有不一样的体会,我将课文设计成课本剧,让学生模拟文中的父亲、儿子,离别时的背景加上音乐的渲染使学生对蕴含在文本中的父子情深有了不一样的体会。通过学生的表演和亲身体验,就能把朱自清对父亲的爱,发挥得淋漓尽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这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氛围,唤起了他们的情感体验和丰富的想象,并使他们联想到自己与父母之间的感情,这样学生就会对生活中看似常的生活事件有了不一样的体会和理解,也更深刻的领悟了文本中饱含着父子之间最真情的爱。

2.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景 由于中学生的心理特征的差异性,在语文教学中,单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已呈现出一定的局限性。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出现为情景创设提供了可能,如教读唐代诗人王维的《山居秋瞑》一诗时,首先要求学生预习全诗,对这首诗展开丰富的想象,并在此基础上画一幅山居秋瞑的意境画。然后,收集学生绘画分别投影到大屏幕上并让学生对照大屏幕解说他们的绘画意图,分析诗歌与绘画的关系,找出自己作品的闪光点。经过学生的不断参与和解说,最后老师再结合作品作进一步分析总结。在这种方式中,通过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情景并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不但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发展,也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王维“诗画合一”的艺术风格。

二、巧妙设问,层层启发

1.结合“小说”设问、启发,培养想象力 小说作为一种文学体裁,往往蓄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主题,所以也就给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以《孔乙己》一课的教学来说,学生通过自学基本能了解孔乙己的社会地位、性格、品行及孔乙己一生的悲惨遭遇。在弄清楚这些基本问题之后,结尾有这样一句:“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学生读到这里会思索他的结局如何?究竟是怎么死的?

那么后来他到底是怎么死的呢?这样一问,学生想象的翅膀纷纷展开,并议论纷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孔乙己的生活背景和社会背景,有学生说孔乙己一人孤零零的,最后在一个寒冷的冬天饿死了……但如果课堂的想象到此,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还是肤浅的,教师要再引导学生思考:是谁造就了孔乙己悲惨的一生?从而让学生的思考从生活表面上升到对社会制度层面,获得对文本的理解。

2.结合“诗歌”设问、启发,培养想象力 诗歌看似简单,由几个字组成,但诗歌的意蕴却比较丰富,好的诗歌所蕴含的意境就是学生想象的良好素材。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诗人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有名诗句,诗中把塞北的雪来得急、下得猛想象成一夜梨花盛开,让读者看到了雪花飘落的情景,是多么的形象啊!又如李白《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运用了大胆的夸张想象,把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一泄千里的宏伟、壮阔的画面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出来,讲解此句时可巧妙地进行设问:庐山瀑布到底有多高、有多壮观啊?李白又是如何写的?如果你是李白你又会如何写啊?如此种种,无不是培养学生想象力的绝佳素材。

3.利用文本“空白”设问、启发,培养想象力 接受美学的重要理论家伊瑟尔提出的“空白”理论认为,文本往往会给读者留下不确定性的“空白”,读者必须凭借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去探索和发掘文本的潜在密码,读者在探索、发掘和填充“空白”的过程中就是对文本展开想象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阅读其实也是一种想象创造活动。所以,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就充分利用这些“空白”来设问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我”为何四次流泪?每次流泪有何不同?鲁迅的《孔乙己》中,孔乙己的长衫哪去了?孔乙己最后一次离开咸亨酒店后命运如何?利用好这些文本中的“空白”就可以给学生带来无限想象的空间。

总之,要培养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需要教师紧扣教材和学生实际,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想象因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使学生融入到教师精心预设的想象情境中,从而既获得对文本的理解,又获得想象力的培养。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的培养 第6篇

李 公 民

2010年12月

生物教学中学习兴趣的培养

生物学是一门自然学科,它具有直观性、生动性、丰富性。在义务教育阶段,要求同学通过学习生物课程后要掌握一定的自然科学知识,这对同学的全面发展是有积极意义的,而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兴趣尤为重要。兴趣是人们爱好某种活动或力求认识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兴趣的作用有三种:一是对未来的活动的准备作用,学生时代的兴趣常对其未来的事业有重大价值。二是对正在进行的活动起推动作用。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时,他便精神愉快,精力集中,不易疲倦,效果显着。三是对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促进作用。从以上可以看出,兴趣对教学的重要性,因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识的、科学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生物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

1.1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思想和方法,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学理论为基础来计划和安排教学全过程的诛环节及各要素,以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为目的的科学。好的教学设计能灵活应用好各种教学手段,能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和参与到教学中,大大的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好的学习氛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2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实际过程中要考虑到几个基本要素: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策略、教学评价。这些基本要素都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到的,教师只有综合了这些基本要素,才能上好一堂课。

2开展教学

2.1教师认真备课,明确教学目标(生物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技能训练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知识结构,准备好教具,安排好课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即教学策略,并完成教案的撰写。

2.2运用教学技能组织好课堂教学

教师认真备课,为上好这节课打下了基础。怎样在课堂教学中进一步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这得看教师如何运用教学技能来组织好课堂教学。下面就简单的介绍几种教学技能,旨在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好的学习氛围。

2.2.1导课

导课是在讲授新内容时,教师利用导入方法对这部分内容进行个开路,希望通过新课的导入,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进入新知识学习的状态,同时,好的导入内容

2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学习欲望的形成。在导入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教学内容与实际情况相结合,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方便学生理解,让学生感觉到新内容的有趣性和价值性。接下来就是设计好导入内容,使每节课一开始,就紧紧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他们全神贯注的学习新课。另外,导入还可以做到使前后内容相互连贯,温固而知新,复习前面的内容,又为以后的内容做个铺垫。在教学中,通常使用复习导入、实验导入、设置疑问等方法。

所以,导入在教学中是种非常重要的方法,这不仅能启发学生去思考问题,而且能发散学生的思维,同时为课堂营造了积极主动的学习情趣。

2.2.2运用好其它技能

好的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教师同样得运用好其它教学技能,来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完成教学任务。比如,提问技能,分组讨论等方法。

提问技能是由教师提出问题,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来完成。其目的在于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集中学生注意力,师生双方相互交流、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还能通过对学生的提问锻炼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教师提问,可以检查到学生学习和教学情况,并能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问技能的方式很多,特别是自然学科,它跟日常生活比较贴切,理论与实践想结合,学生很容易就理解这个知识点。

分组讨论学习是一种开放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出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分组讨论学习中,可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更能让学生相互沟通,相互鼓励,相互帮助,学生的团体意识增强,提高学习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控制好课堂秩序,设置好讨论的主题,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做相应的归纳总结。

2.2.3关心学生

由于智力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所差异时很正常的,对基础薄弱的学生, 往往对学科兴趣不是很高,所以,教师也要关心这些学生,在教学中,多接触他们,上课时让他们能主动的参与进来。这个过程教师可以多利用一些提问或分组讨论等技能。收到好的效果后,教师应给予他们鼓励,进一步提高他们对学科的学习兴趣。对一些教学难点,教师应不厌其烦,多给他们讲,同时可以采用知识点分解的方法,或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辅导他们等方法,让他们不惧怕,树立起自信心。

一名教师,除需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尊重学生,关爱学生。爱生,是教师优化自身的表现,对待任何学生都要满腔热情,尤其是后进生更应给予厚爱,要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此调动其学习积极性。通过教师

3 的关爱,让学生尊重教师,主动参与学习,提高对学科知识的兴趣,促进师生感情,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

3教学的测量和评价

教师完成教学后,应对其教学做出评价,目的是为了检验学生听课的质量,从而来反馈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实际上,兴趣因人而异,因教材内容也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更多的、更好的方法来培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利用多种教学资源,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让学生爱这门课,喜欢上这门课,提高教学质量,为素质教育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使得学生能在课堂上和学校里快乐的学习,健康的成长。

2010年12月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培养教学设计 第7篇

高州市教师进修学校

陈忠

提纲:

一、学生个性发展概述

二、学生个性化教育的理论依据。

三、透视美国的个性教育

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一、学生个性发展概述

今年两会期间,有人大代表建议用“个性教育”代替“素质教育”的建议。关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话题.那么,什么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呢?所谓个性发展,就是在个性差异的基础上发扬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根据人才成长规律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发展方向作出科学的判断、准确的选择,从而使自己的潜力得到发挥和张扬。涵盖两层意思:一是指学生发展的人性化、人道化,尊重人的个性,突出学生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 二是指教育的个人化或个别化,包括应考虑个人的生理、心理、年龄特点,考虑个人的天赋、特长、兴趣、爱好,考虑个人的社会志向和职业选择等等。

据专家预测,未来的劳动力市场将实行工种就业准入制度,就业不再凭“学历”而凭“能力”。依照职业资格贡献定薪酬,不再有“劳动力”和“人才”之分。北大校长说:“能使卫星上天的是人才,能使抽水马桶不漏水的也是人才!”。

学生的个性有健康的个性和不健康的个性,在教育过程中,想方设法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克服不健康的个性。健康的个性,如: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的学习动机;高雅的素质;广泛的兴趣和爱好;诚实守信、乐观,坚毅勇敢;有较强的思维力、判断力和创造力;理想远大,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善于交往,与人合作等。矫正不良个性,如:习惯性差、意志薄弱、缺乏积极性、主动性、缺乏韧性、耐性等。

二、学生个性化教育的理论依据。

1、胡锦涛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培养特长,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邓小平理论,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就包涵着学生个性的战略思维。“面向现代化”是向“新”思维,要培养具有开拓、创新、时代精神的学生;“面向世界”是向“外”看思维,科技无国界,我们的学生要具有追赶标兵的能力;“面向未来”是向“前”看思维,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理论联系实际,发展个性特长。

3、中国传统教育理念:孔子“有教无类”就是面向全体,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因材施教”就重视发展学生个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思结合观就是反对填鸭式,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以“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要将千古不变的“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的观念,转变为“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的观念,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强调了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树立全面发展观念,努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树立人人成才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成长成才。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不拘一格培养人才。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为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树立系统培养观念,推进小学、中学、大学有机衔接,教学、科研、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

6、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有三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强调。第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第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第三,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7、我国著名教授叶澜指出:“承认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个性,承认他们每个人都是唯一的这一个,相互之间存在差异,这 就是学生观中“差异性”的主要含义。有了这样的概念,就能克服教育中的完全趋同,整体划一的弊病。”整体划一的教育是补短教育,扼杀了学生的个性特长。

8、建构主义理论。青少年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形成个性,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全面发展。

三、透视美国的个性教育

《东方早报》曾经有这样一则报道:“在国内他被教成水泥脑袋,到美国他被育成年轻天才。他叫王楠子,8年前,他是上海某中学一个‘标准的差生’,经常被老师‘重点关照’,无奈之下赴美求学;8年后,他成了全美动画比赛个人组冠军,并被老师表扬‘是个天才’。王楠子如今是费城艺术学院的大四学生,是该校动画专业最出色的学生„„”现在,王楠子在知名的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工作。这些年,他的履历中,又添上了光辉的几笔。他拿了两个全美电视设计的金奖,还被《体育日刊》评选为“创新人物”。再看看美国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数,据统计,截止2009年,在诺贝尔奖109年历史上,共有811人和22个国际性组织获得过诺贝尔奖,其中美国有335人,占了40.2%。面对以上真实的事例和令人信服的数字,联系那个令国人深思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天才?”

我一直在反思:王楠子为什么在国内被称为差生,到美国后就变成了“天才”?为什么美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高居世界第一?中美教育究竟有哪些不同?我国的教育究竟有哪些不足?美国的教育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东西?

2010年1月18日,山东省教育厅组织二十二位齐鲁名师赴美国康州进行了教育考察,康州是美国第一富县,经济发达、教育一流。在这里,共考察了七所学校,五所小学、一所初中和一所高中,另外还有几所著名大学。听课六十余节,参与教学研究四次,与校长、教授、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座谈十余次。考察了校园环境、学校管理、教学理念、课程设计、课堂教学、教学方法、学生培养、教师培养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获得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通过全面考察与深入思考分析,发现美国的基础教育与中国的基础教育的确有着较大的差异,各有优势和不足。虽然我们国家也提出了“尊重个性,发展个性”的理念,但实际情况是,中国基础教育知识传承仍是基础教育课程的重要价值取向,应试、选拔、功利的成份更大一些,加之班额过大,又注重整体划一,机械训练,是一种格式化的教育,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缺乏独特的创 造性和实践能力,教育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特别是缺失了最核心、最长远的价值——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奠基性价值和可发展性价值。个性,简单而通俗地说,就是个人素质和能力等方面表现出的个体的独特性。美国的小学和中学教育虽然在世界上排名仅为第28位和30位,但他们的教育却恰恰抓住了教育最本质的“核心价值”——培养每一个学生的健全个性,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印象最深的是,“教育要使学校适应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应学校”的原则,在这儿体现得淋漓尽致。美国教育非常重视对学生的个性培养,是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并根据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去培养学生,而且机会均等。顺学生之天性培养人,才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发展不同学生的健全个性。教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适合每一个孩子,而不是让孩子适合教育。在发展人的健全个性方面,美国教育抓住了人的最核心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如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特别是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社会实践能力,等等。

人的个性都是主体在特定的社会关系和教育关系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切成熟和成材的人都是个性充分发展的人。那么,美国是怎样培养学生健全的个性,特别是培养学生个性的独特性,并使之走上成材之路的呢?这里除了有着良好的教育体制等因素之外,下面几个方面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平等、民主、自由、宽松的氛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前提 创设平等、民主、自由、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学生就能无拘无束地积极思维,驰骋想象,自由发展,张扬个性。

据了解,美国制定了平等政策,学校设有平等委员会。学生不管什么国籍、性别、身体状况、种族和文化背景等,都一律是平等的。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人人平等。课堂上是讲究民主的,学生是自由自在的,学习氛围是轻松愉悦的。平等、民主、自由、宽松的学习氛围,为学生形成健全个性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在新镇的七所学校,真正感受到了平等氛围条件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在这里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得到了落实,师生之间相互尊重,每一个学生,哪怕是身体有残疾、智力低下的学生,没有谁会歧视他们,大家都会得到公平的待遇,受到相同的教育。除了平等,学生在课堂上也十分自由,师生之间可以像朋友一样真诚交流与对话,学生可以质疑一切,包括给老师挑刺,其学习氛围轻松自由。课堂上,学生只要在思考、在参与,怎么做都可以。学生在这样自由宽松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就发展了思考能力、创造能力,滋养了 个性。

自由宽松的氛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而个性的自由发展会使人达到一种理性上的自觉主动的发展。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自我意识、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正如马克思所说:“自由是创造的前提。”国际上一些知名大学者也认为,创造要有“内在自由和外在自由。”而如果用整齐划一的、单一的教学模式,就会使教育中的自由逐步丧失,学生会按照社会需要的格式化教育统一发展,甚至就像在流水线上生产成品一样,必然导致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充分的张扬,从而使创造力减弱。杨振宁先生说过,美国是放任开放、讲究个性的教育,对学生的各种放肆行为,表示宽容和理解。管得过严过死,都是要扼杀创造性的。

(二)、开拓多种培养渠道是学生形成健全个性的关键

依据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每个人都有七种不同的智能。而每人的强势智能又会各不相同,这就会使每个人形成不同的兴趣爱好,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特点。所以,开拓利于每一个学生强势智能发展的途径并重点培养,让其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是形成健全个性的重要一环。

在此基础上,设立丰富多彩、能满足不同学生需求的多元化课程,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课程进行学习,是充分发展个性的关键。

我考察的这一地区,共有学校、社区和家长俱乐部三条训练体系,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多种锻炼和实践的途径。

1、开设多元化课程,为个性发展提供保障

课程的价值就在于能满足学生主体个性发展的兴趣需要。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有适合学生兴趣需求的多样化课程。学生要通过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去认识世界、适应生活、了解自己和发展自己的强势智能,从而形成健全个性。

七所学校,除了州里规定的语言、写作、数学、科学等必修课程之外,学校都有开设课程的自主权。根据学生个人的兴趣和需求,不管是高中、初中还是小学都开设了多种多样的自选课程。如“新镇高中”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开设了“汽车修理、摩托车修理、微机修理、橱艺、电脑音乐制作、园艺、办(印刷的)报、摄像、照像、手工制作、器乐、合唱、球类运动”等几十种学生感兴趣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个性特点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以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因为开设的课程多,涉及的生活面广,学生少,基本能满足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学习和生活需求。据一所学校的老师介绍,学校仅有两个学生想学一门课程,但没有这门课程的专业辅导教师,结果学校就千方百计聘请了教师,开设了 这门课程,满足了这两个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另一所小学,我看到一节陶艺课上仅有三位学生在学,但课程照开。

这里的选修课,完全是为学生个性发展着想,是从适合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考虑设计的。从小学到高中,十二年的时间学生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学深、学精,发展个性的独特性,满足兴趣需求。

2、提供时间和空间,为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新镇的中、小学校都是下午三点准时放学。三点之后,学生就可以有足够多的时间到自己感兴趣的学校社团或家长俱乐部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这里的学校社团和社区俱乐部数量很多,完全能满足学生需求。

这里的社团和俱乐部都给学生提供了专业水准极高的辅导教师和服务人员,有的是学校的专业教师,有的是水平极高的家长,还有学校外聘的高水平专家等。学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选修课程时间充足,有很多课程学生每天都可以进行训练。学校和社区俱乐部会提供发展个性的场地,加上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有高水平的辅导教师进行专门指导,每个人的特长水平自然发展迅速,真正张扬了学生个性。

3、建立校外俱乐部,为个性发展开拓路径

仅有学校这一条培养途径也是不够的,而有了社区和家长的全面参与,就有了多元化的培养路径,形成学校和社区齐抓共管的局面。在这里,社区有各种适合孩子发展的学生俱乐部,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发展路径。

首先,这里有正规的社区俱乐部。一个周六下午,一位老师带我参观了一所“社区赛车俱乐部”,在这里我观看了该俱乐部组织的一次“童子军车模比赛”。这所社区俱乐部地方虽然不大,约有一百多平方米,但比赛设施却一应俱全、且科技含量高,什么电子计时屏、电子赛道、广播设施等十分正规。附近学校的小学生平日和周末都可以在这里训练和比赛。来这里训练的学生和工作人员着装统一,都穿着俱乐部统一配发的工作装。比赛时,家长、学生加油呐喊声不断,气氛相当热烈,俨然一场国际正式比赛似的,颁奖仪式等也是有板有眼的。

这样的社区俱乐部,通过训练和比赛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的平台,大家相互切磋,互帮互学,车模技术自然提高很快。在这样逼真的竞争舞台上,学生发展了自己的兴趣,能力自然会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

其次,这里还设有专为学生服务的家长俱乐部。一所小学的“家长里德俱乐部”就为学生提供了游戏、运动、创作艺术、实用艺术、学术活动和服务他人等课程,充分发挥了家长的作用,为有各方面 兴趣的学生提供了锻炼平台,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社区和家长俱乐部既可弥补学生节假日无人辅导的不足,又可以形成一个学生发展的多元培训和服务网络,益于学生个性发展。

4、举行多样化竞赛,为个性发展搭建平台

在这里,校内外的竞赛活动是多样化的,凡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竞赛活动应有尽有,学校、镇、州、全国定期组织各种竞赛或演出,为学生提供锻炼和展示的机会。各种形式的比赛安排得科学合理、有条不紊,且开展得如火如荼、丰富多彩。

(1).学校经常组织各种竞赛和演出活动。在这里,学校会定期组织学生召开音乐会。我参加了一所小学举行的音乐晚会,参加音乐晚会演奏的都是5、6年级(该小学只有这两个年级)的学生,据校长介绍基本上是全员参与。家长聆听了此次音乐会。音乐会上,小“演奏家”们训练有素,演奏曲目多,技艺高超,听众掌声此起彼伏。学生平日的训练在这个舞台上得到了精彩的展示,其自身价值得到了真正体现,提高了技能、陶冶了情操。学校在音乐比赛方面获得的奖项之多,令人瞠目结舌!

(2).校际之间也经常组织常规竞赛,切磋技艺。我参加了一次镇与镇中学间定期组织的初中学生的常规篮球比赛,其中一场直到最后8秒才分出胜负,其精彩和激烈程度堪与NBA媲美,双方啦啦队水平同样不亚于NBA的篮球宝贝。学生高水平的技术、战术素养,要不是亲眼目睹,简直难以置信!

(3).地区以上的部门也会定期组织大赛。我参加了该地区组织的一年一度的大规模的“护旗队”表演(一种有棋、刀、枪的类似体操的比赛)竞赛选拔大赛。来自州里各镇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护棋队都来角逐,前三名将代表州参加全国大赛。选拔赛上,各代表队的必选动作、自选动作独具特色、各有优势,令人大开眼界。学生们训练有素,基本功扎实,队形变幻多样,动作自由灵活,富有想象,表演出色,令人眼花缭乱。比赛结束评出了一、二、三等奖(这里的评奖特别公平,评委一人一个地方,分散到场地的各个角落打分,打完分接着有人取走)。

另外,我还看了电脑音乐制作比赛、科技制作比赛等。各种高水平的比赛检验了孩子们的训练水平,让学生得到了个性心理满足,更让他们产生了一种成功的归属感,而这种成功感又会给他们注入新的发展动力与激情。从这些参与竞赛学生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来自中国的王楠子的身影,仿佛看到了未来的科比、乔丹等一大批篮球巨星的影子,也仿佛看到了未来的美国音乐大师莱斯·保罗正从这里起飞,还仿佛看到了一批批未来诺贝尔科学奖获得者的成功身影„„

(三)、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发展学生个性的根本 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需要发展。要发展就要有创新,要创新就需要有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而创造性总是寓于独特的个性之中。人的个性具有创造性。个性的独特性不仅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前提,而且更是其存在价值的体现。没有个性的独特性也就不会有创造性。每个人都需要创造,人人都有创造的欲望,创造性是个性发展的最高层次。注重发展学生个性的创造性,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更是个性健全发展的根本。

心理学研究表明: 教育可以激发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但是“千百万人们今天却正在发现,他们创造活动的两个组成因素(思想和行动)都已经瘫痪了„„教育既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也有压抑创造精神的力量。”[1]日本政府提出“创造力开发是通向21世纪的保证。”美国哈佛大学校长曾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美国教师认为,学会创造性地思维才是最核心的和最首要的。

一个人只有具备创新性思维方式,才能提高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考察美国中小学教育,我发现美国从小学就特别注重对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训练。创新性思维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等。批判性思维即不迷信、不盲从,凡事独立思考,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辨证地看待问题;发散性或开拓性思维,则是不依据常规、寻求变异、多角度寻求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在美国的中小学,根本见不到背标准答案、机械训练的现象,他们认为这么做等于是浪费时间,而且还僵化了学生的思维。

(1)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是创造的先导,也是思维的起点,具有问题意识是一个人有所创新的前提和基础。有问题就意味有思考,创新活动实际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有先提出问题,才能启动思维,使创新活动始终以提出的问题为核心而展开。[2] 实验科学的鼻祖培根曾经说过,如果科学研究从肯定开始,必将以问题结束,如果从问题开始,则必将以肯定结果。1938年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进化》中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3]学生一旦发现了问题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内驱力,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激起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唤起内心创造的需求与兴趣,在强烈的创造动机驱使下,激励其进行积极思考和创造,直至解决问题,达到创造目的。首先,这里的课堂上,教师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我听了多节阅读课,学生特别喜欢提问题,也非常会提问题。在一节四年级的阅读课上,我看到执教老师没有任何锁碎的讲解,也没有单调的一问一答,有的只是学生分组之后静静地阅读。每个人在阅读时都会在读过的每一页书上贴着一张6厘米见方的小纸片,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自己的问题。临近下课时,老师再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自主交流解决这些问题。在一节高中的地球科学课上,老师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元素,我新看到老师总是给每个学生提供思考、提问、表现及成功的体验机会,老师在讲课的时候,学生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从来不会批评学生的奇思异想,而是给予充分鼓励和引导,启发学生通过自己动脑筋思考,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其次,学生除了向书本和老师提问外,还不断向生活质疑。有一个班级在墙壁上专门设有一个“问题专栏”,学生只要有问题都可以贴在上面,每天老师都会抽出时间引导学生自主解决这些问题。无论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一般没有固定的标准答案,学生都要通过自己查找资料和独立思考来完成。

再其次,学生甚至不放过一切质疑机会。一次我到一个三年级班听阅读课,这个班就“你最喜欢读什么书?这些书内容怎样等问题”向我提了二十多分钟的问题,让我看到了三年级孩子们的问题意识很强。到一所高中也同样遇到了学生们的提问。在这里,随处可见美国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关注。

(2)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中国教育因忽视个性而造成了思维中的从众定势。多少年来,我们的教育一直推崇的是培养听话的孩子,强调教育的整体划一。同样的教学内容、教育方法、评价标准来衡量智商、兴趣、爱好、个性迥异的学生,经过我们的教育之后,一个个原本各具特色的学生变成了“标准件”,缺失了个性和灵性。缺失了独立思考能力、独特的思维方式。学生们不敢求异,也不敢标新立异,更不敢挑战权威。

在美国,你很难看到这种现象。培养学生不畏权威,不盲目崇拜,并且敢于向权威提出质疑与挑战,是美国教育的主要特色。教师不会把一成不变的、固定死板的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在分析、批判、借鉴他人观点的基础上,进而形成自己的、独立的看法和观点。课堂上,学生们不迷信权威,甚至可以找老师的问题。在一节小学五年级的音乐欣赏课上,老师让学生通过反复欣赏学校组织的合唱录像,找出改进的办法。第一遍看,学生从演唱声音、技巧等不同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改进看法,有的学生从合声 的角度谈,有的学生从各个不同的声部谈等;第二遍将录像快进,再看,学生们又从演唱学生的表情、动作等非音乐元素发现了问题。甚至有的学生还找出了老师指挥的问题,并向老师提出了改进的建议。老师不但没批评学生,反而表扬了学生。学生通过欣赏这个录像,从不同角度提出了改进建议,在培养音乐素养的基础上,还培养了发散思维能力等创新性思维能力。

另外,学校还特别注重孩子想像力培养等,这都是培养创新性思维的有效方法。

(四)、依据个性差异实施分层教学是培养个性的有效措施 中美两国的两种教育理念是不同的,中国的应试教育不是让教育适应每一个孩子,而是整体划一式的教育,是众人一样的教育。而美国的教育则是从每一个学生需要出发,适应每一个学生需要的教育。通过选课制、走班制、分层教学等,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真正发展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这里的学校,都按照学生的实际基础水平、性格特点、学习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分层教学。一般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能力、基础等会各不一样。绝对区别于我们国家的行政班分层。下面从阅读角度看美国的分层教学。

首先,就阅读的书目分层。这儿的学校学生读书从一年级就开始分层了。教师将学生阅读能力分成红、黄、蓝、绿四个不同等级,并将教室里的很多书贴上不同颜色的小圆片以标注区分等级。再按由易到难的顺序分红、黄、蓝、绿四个层次分类进行摆放。学生按自己的能力类别选择适合自己感兴趣的图书。在家里也是如此,学生可以在家长的指导下按能力大小阅读适合自己能力等级的书。

其次,读书的进度分层。在4年级的一节阅读课上,我看到老师将学生分成了多个读书小组,每个小组读的书和进度各不一样。学生可以按照兴趣选择图书,再按能力、适合自己的进度进行阅读。超出本年级阅读能力的一组读的进度快一些,达到本年级阅读水平的按本年级的阅读速度读,能力稍差的进度更慢一些。这些小组中,能力特别强的、能力最差的一组都有老师进行特别指导。读完后,再按小组进行交流。

实施潜能早发现、能力倾向持续跟踪指导计划,是分层教学的重要一环。对学生潜能和能力倾向进行早期诊断与评价,建立跟踪电子档案,及时发现学生潜能和能力倾向及其变化趋势,及时制定个别化的指导与培训方案,确保了学生潜能早发现、早开发,能力倾向早发现、早跟踪、早引导,保障了每一个学生潜能和个性沿健康方向最大限度地发展。分层教学真正实现了让学生个性化的发展。

(五)、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发展个性的有效途径 传统观念认为教学就是传授知识。然而杜威认为学生从教师口中被动听来的知识不是真正的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只能抑制儿童的活力和阻碍儿童创造才能的发展。他以打仗做比喻:放弃正面攻击而采取迂回战术能减少军力的消耗。同样的道理,教学不应直接注入知识,而应诱导儿童全身心地参加活动,在活动中以迂回的方式无意识地获取经验和知识,于是就应“从做中学”。做是根本;没有做,儿童的学习就没有依托。杜威提出要充分利用儿童的游戏本能,让他们以活动为媒介间接学到知识。“从做中学”强调的是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并且依附于儿童的现实生活。教学要为儿童设想,以儿童心理为根据。

无数事实表明,把学生封闭在书本里、禁锢在题海中的教育课程体系在将学生变成缺乏灵性、缺乏创造性、缺乏个性的“考试机器”的同时,也使基础教育本身丧失了最根本、最长远的价值──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奠基性价值和可发展性价值。中国学生的知识量要比美国学生多得多,也复杂和深入得多,但中国的知识大多与社会发展脱节,并且学生所学知识应用不到实践中,一接触到社会,感到现实社会与书本中所学的并不一样,并且所学知识也大多派不上用场。相反,美国学生所学知识虽然比中国要浅显得多,容易得多,但却能与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并能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对社会认识也会现实得多,进入社会后,实践能力特别强,显得得心应手。

在美国的学校里,我看到教师非常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将所学知识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这里的学校都有实践活动课,我在小学看了一节学生亲自动手用木头等材料制作照相机的动手实践课;在初中看到了学生专门用来进行实践的多用途活动教室;在高中看到了学生的橱艺课,并亲自品尝了学生学做的各种午餐„„

美国教育非常重视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社会。对现实社会有清醒的认识,了解、分析社会问题,并且采取措施来解决社会问题。同时,美国“学生志愿者”也是学生了解和服务社会的一种很好的形式,1月份海地发生了大地震,美国新镇高中一位副校长根据学生的需求与学生志愿者一起赴海地进行了救援;学生还要定期到社区做义工,进行无偿服务,既能融入和了解了社会,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锻炼了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等。只有了解社会,才能适应社会,才能更好地驾驭和改造社会,才能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

因此,要想培养具有个性的天才学生,我们在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教学改革的重点必须转向“研究学生”,把学生当作一个完整的生命体,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参与实 践的意识。明确学校的职责在于依据学生差异,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决不是让学生适应学校的教育。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育条件和教学环境。只有树立学生主体观念,教育教学民主化才有可能实现,学生的个性才能真正得到培养。

我国的应试教育关注孩子的眼前利益比较多,关注长远利益比较少,这就不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要注重关注学生的长远利益;注重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对孩子的思维发展,思考能力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思维能力和思考力是人的生存能力的核心能力之一,必须下大力气抓好。否则获得诺贝尔奖永远是一个梦,钱学森之问将成为我们永远的遗憾!

我们在新课程视野中,课程价值观是:全人发展与健全个性;课程文化观是:科学与人文的整合;课程设计观:面向全体学生;课程生态观:回归生活世界;课程实施观:师生共同缔造;课程政策观:从集权走向民主等理念应该成为全新课程观的基本内涵。我国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基础教育要注重所有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这符合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但我们只有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落实到位,重视培养学生的兴趣、问题意识和思考力,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将培养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价值取向作为新课程观的必然指向,教育才能培养出富有个性的“天才”。

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途径与方法

(故事:《让兔子奔跑》小兔子是奔跑冠军,可是不会游泳。有人认为这是小兔子的弱点,于是小兔子的父母和老师就强制它去学游泳。小兔子耗了大半生的时间也没学会。它不仅很疑惑,而且非常痛苦。后来,猫头鹰说:“小兔子是为奔跑而生的,应该有一个地方让它发挥奔跑的特长。”看来,猫头鹰真是一个智者!

掩卷沉思,是啊,我们身边的大部分机构,学校、家庭、单位,不都有一条不成文的定律:让人们努力改正弱点。整个教育制度的设计,就像捕鼠器一样,完全针对人的弱点,而不是发现和激励一个人的优点与特长。我们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有缺点的人身上,旨在帮助他减少过失。父母师长注意的是孩子成绩最差的一科,而不是最擅长的科目。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集中力量解决问题,而不是去发现并发挥优势。人人都有这样的想法,那就是:只要能改正一个人的缺点,他就会变得更好;只要能修正一个公司的缺点,这个公司就更优良。可悲的是,只注意改正一个人或一家公司的缺点,而不 重视发挥它的优点,只能造就一个平常或平庸的人或公司。那么,对于我们教育人来讲,是不是也是这样?我们不可能十全十美,不可能哪个方面都十分优秀,我们每个人、每个学校都应该有特色、有尊严地生存和发展。正如著名教育家魏书生所言:每个学校,必须找到自己的优势,明确自己在哪个方面做得好,并坚持不懈地做下去。把每一件小事做好,把属于自己的优势发挥出来,就是不平常。一定要让猴子唱歌,一定要让鹦鹉举重,这不仅是残忍的,也是愚蠢的。应该有一个地方,让人们做自己最擅长的事;应该有一个地方,让小兔子跑个痛快。学校,应该是这样的地方。我们必须认识到,每个人一生差不多只能做好一两件事,那么,我们就没有必要让每个人都具有做好一百件事的本领。正因如此,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从一个人身上发现他能“做好一件事”的特长,然后激发这种特长,强化这种特长。如此,他便可以安身立命了。

认识了这些,当然剩下的就是思考:我们该怎么做呢?首先,当然还是从改革评价方式入手。每一所学校,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方向,我记得曾经读过一本书,书名记不得了,讲的是一个学区里,不同学校有不同的特色,这所学校学生体育发展好,比如篮球、乒乓球、体操;另一所学校则是在足球、武术方面有特长;而另一所学校则注重学生的礼仪培养及中华经典文化修养,比如古典乐器、古典文化等;这样,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方向,努力把自己的特长做得更特、更优秀。因为每个学校都不可能把自己的方方面面都做好。这样,家长择校,除了保证就近入学,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孩子特长来选择入学。这样也不失为一种思路。记得辽宁盘锦市教育局局长、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说过:每学期只开一次校长会,各校长来,必须要找出自己学校的特色在哪里。然后一句话,坚持把自己的特色做好。)发展学生个性方式方法很多,只要充分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途径

1、教学民主,追求学生个性发展教育

教师与学生既是师生关系,又是朋友关系,教学民主就是尊重学生人格,小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好奇心和想象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当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个体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 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有学生问“为什么影视及文学作品写和尚破戒都是吃狗肉?”一老师说:“没有什么可质疑,作者就是喜欢这样写!”另一老师让学生畅所欲言,你一言我一语,最后得出结论是:①佛教中,吃狗肉是最不敬行为;②鲁智深、济公、少林武僧既是礼佛的人,又是匡扶正义、惩恶扬善的人,写他们吃狗肉是为了突显他们的性格。③对比鲜明,更显文学魅力„„

2、鼓励质疑,培养学生个性发展教育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少独具个性的科学家、发明家一般都敢于质疑问难。

1935年9月1日生于中国沈阳的日本音乐指挥家小泽征尔,一次他去欧洲参加指挥家大赛,在进行前三名决赛时,他被安排在最后一个参赛,评判委员会交给他一张乐谱。小泽征尔以世界一流指挥家的风度,全神贯注地挥动着他的指挥棒,指挥一支世界一流的乐队,演奏具有国际水平的乐章。正演奏中,小泽征尔突然发现乐曲中出现不和谐的地方。开始,他以为是演奏家们演奏错了,就指挥乐队停下来重奏一次,但仍觉得不自然。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判委员会权威人士都郑重声明乐谱没问题,而是小泽征尔的错觉。他被大家弄得十分难堪。在这庄严的音乐厅内,面对几百名国际音乐大师和权威,他不免对自己的判断产生了动摇,但是,他考虑再三,坚信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于是,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他的喊声一落音,评判台上那些高傲的评委们立即站立向他报以热烈的掌声,祝贺他大赛夺魁。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前面的选手虽然也发现了问题,但放弃了自己的意见。小泽征尔的成功始于他的大胆质疑。

3、利用成功教育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教育 著名教育思想家、教育改革家吕型伟说:“成功教育是追求学生潜能发现、发展的教育,是学生自我教育能力提高的教育,是对毁灭个性和特长的平均主义教育的批判,是对只着眼于少数尖子学生而放弃不能升学学生的教育的批判”。成功教育以学生获得学习上的成功为途径,以表扬、鼓励为手段,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是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机会的教育。成功教育相信每一个学生有成功的愿望,主张人人可以成功,主张成功是多方面的,是发掘人的潜能的教育,是发展人的个性的教育。作为教师,应该尊重和理解学生,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优势潜能;赏识学生的优点、进步和个性,宽容学生的过失、错误和缺点,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据说,有一种鸟能飞行几万里,特别是在飞越太平洋时,它需 要的只是一小节树枝。在飞行中,它把树枝衔在嘴里,累了,就把那节树枝扔到水面上,然后落在树枝上休息一会儿;饿了,它就站在那节树枝上捕鱼;困了,它就站在那节树枝上睡觉。谁能想到,小鸟成功地飞越太平洋,靠的仅仅是一小节简单的树枝!如果小鸟衔的不是树枝,而是把鸟窝、食物等旅途中所需要的用品,一股脑儿带在身上,那小鸟还飞得起来吗?有许多老师都知道自己学生在这个世界上将会面临许多的挑战,就像这只鸟将要飞越太平洋。于是老师们就为学生的“飞行”做了许多的准备,为他们准备“鸟食”、“鸟窝”等旅行中所需要的用品,他们给学生一副黄金打造的翅膀,可是却忘了这样翅膀会让孩子无法飞翔。身为教师的我们能为学生做的,应该是给孩子“一小节树枝”,这节“树枝”可以让孩子们飞得更远,能帮助他们找到在逆境挫折中勇敢向前的力量。给他们以成功的教育。

4、创新性教育激发学生个性发展教育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其实质是遵循人的创新活动规律及创新素质培养规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人的创新性的发展总是与人的个性的发展和张扬分不开的,同样,人的个性也是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得以张扬、凸显和完善的。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创新,创新是以个性发展为基础和表现形式的,没有自身的独特、鲜明、丰富多彩的个性,就谈不上创新。

《人民文学》副主编肖复兴说过,“尊重学生的个性,遵循教育的规律,让学生掌握最适合自己的一项专长或本事,才是教育的正道,也才是教育的本事”,“世界最容易的事情,莫过于踩着别人的脚印走。这种因循守旧的人,就像老是围着碾子打转一样,永远不能走别人所没有走过的路,创造别人所没有创造的东西。正因为这样,作为作家,我一直把这样的格言奉为创作原则: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我要努力写出‘人人眼中有,个个笔下无’的作品。只有敢于创一代之新,才能跨入成功之门。哦,独创可贵,贵在创新!”

故事《奇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期,美国生产的降落伞安全性能不够。虽然在厂商的努力下,合格率已经提升到99.9%,但还差一点。军方要求产品合格率必须达到100%。可是厂商不以为然,他们强调,任何产品都不可能达到绝对100%的合格,除非出现奇迹。但是降落伞99.9%的合格率,就意味着每一千个跳伞的人中有一个人会送命。后来军方改变了检查质量的方法,决定从厂商交货的降落伞中随机挑出一个,让厂商负责人背着这个伞,亲自从飞机上跪下。这个方法实施后,奇迹出现了,不合格率立刻变为0!合 格率立马变成100%!这就是创新。

5、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给学生发展个性的时间和空间。

学生负担重,作业繁多,严而密的考试,让学生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个性很难张扬。教师要想方设法减轻学生负担。如:教师跳进“题海”精选习题让学生“精练”、“巧练”是好办法。教师要有“减负增效”的理念,还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发展学生个性。

(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方法

1、激发学生树立自信心(1)、引导学生纵向发展

按考试成绩排名并张榜公布是横向比较的一贯做法。它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起到激励作用,但过多的横向比较将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促使嫉妒心理的产生,严重的将扼杀学生个性,造成学生精神失常。苏霍姆林斯基告戒老师,对学生的自尊心“要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那样小心”。

在班级教育管理过程中,教育管理者应尽量少进行不恰当的横向比较,多引导学生纵向发展。

所谓纵向发展,就是引导学生将今天走过的路与昨天走过的路或者现在走过的路与过去走过的路进行比较,从中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从而设计未来要走的路或者所要取得的成绩。

(2)、选择最佳发展区

所谓最佳发展区是指一个人在自己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经过自身的努力而能够达到的那个目标。

班级教育管理者要从班级学生个体差异出发设置目标:一是根据各人现有的水平,设置不同的奋斗目标;二是根据各人发展速度的快慢,分阶段设置不同的奋斗目标。

这样就可以使每个学生在每个时间段内,都能选准自己的最佳发展区,并在成长过程中,不断看到自己取得的进步,以此激励自己树立积极向上的自信心。

A、选择最佳发展差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层次要求 最佳发展差度,是指一个人在自己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经过自身的努力而实现目标的最短距离。

班级教育管理者要根据班级每个学生现有的水平,引导学生经过自身的努力选择最佳发展差度,给他们提出不同要求,作出不同评价。只要有进步就给予表扬或鼓励。

B、选择最佳发展方向,引导学生发挥特长 最佳发展方向,是指一个人在现有水平中最为突出的智力优势,也就是人们所说的个性特长。班级教育管理者要尽其所能,最大限度地为班级学生创设教育情境,使每个学生的智力优势得到全面显现和发展。

例如:一路闯关的刘玲同学

树立中学生形象演讲:学校、片赛、区赛、市预赛、市决赛。上干部学院、宣传部工作、处级干部,开着小车回来看望老师。

演讲的题目:爸爸妈妈你们别再“打”了

主题揭示中学生形象的形成需要良好的家庭环境。“打”的含义:打麻将;打离婚;打人。这种环境对中学生形象的形成具有很强的负面作用,且在民间是一种普遍现象。所以她选择了“爸爸妈妈你们别再„打‟了”的现实主题,一举成功!

(3)、多元化评价学生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认为人类至少具有七种以上智能: 一是数理逻辑分析智能;二是语言技巧智能; 三是音乐智能;四是身体运动智能;五是空间位置智能;六是人际关系智能;七是认识自己的智能。他认为全面的教育应该是开发每个人身上的这七种智能。

日本有一位名人,暮年志成,可大半生是在监狱里度过的。在绝望时,想到美术老师给他某次作业的评语:“你的画几乎无可取之处,但构图还可以。”这给了他莫大的鼓舞,就不停地画,直画到提前释放,直画到名声大振!由此可见,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是何等的重要。

2、引导学生有效地发挥个性长处(1)、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 A、教育者要“蹲下来”看学生 教育者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多从正面给予学生的积极评价。要发现学生的长处,必须了解学生,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就必须“蹲下来”。例如:金鱼缸里养小鸡——白痴; 幼儿园里的美男子——傻瓜; 美美一听音乐不能自主——好动症;

70年代末的宁泊是福建人,少年才华出众,对天文地理十分感兴趣。上了科技大的少年班,一年后选专业,他选了南京大学的天文专业。可是,科技大的领导批示说:既来之,就安之。把他分到物理专业去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三次考研,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默默无闻,经不住市场的诱惑,下海经商两年,又回来教书。精心研究佛教。于2003年到五台山出家,当了副主持。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发现学生的长处并提供发展机会是多么的重要,宁泊的长处是天文地理,而要他学物理,导致他奋斗没有成功而出家。可见,扼杀学生的长处是多么可怕!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这篇报道讲的是华师一附中一个柳姓天才学生,在北大毕业后,获得了去美国哈弗大学深造的机会,他依然放弃,而 选择了出家!

有人感到叹息,所以,报道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B、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

有三分之一的学生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这是我们的教育不当所导致的结果。有的老师对学生考试成绩好就说瞎猫碰个死老鼠;翘尾巴等等都会给学生带来负面影响。

教育者要多看到学生的长处,少揭学生的短处,不仅如此,还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既看到自己的缺点,又要看到自己的优点,既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道理,也要懂得为自己取得成绩而自豪的作用。教师适度地鼓励学生炫耀自己的长处,有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长处。请看老师带头演说自己的长处:

我虽然不是先进分子,模范教师,但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喜欢学生,虽有一副严父的面孔,却有慈母的心肠······

实践中许多学生读书读了几年,没有机会上台表现自己,但检讨写了不少,培养了一批检讨人才,有的几乎成为“检讨专家”。

(2)、充分肯定学生的长处

A、让学生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教师要用毫不吝啬溢美之词给予肯定和赞美,要找到一点就肯定一点,让班级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B、让学生在鼓励声中不断进步

周弘“赏识教育”的成功,不仅为家庭带来新的教育观念,也为学校带来新的教育观念。

家长对孩子要赏识,教师对学生也要赏识,学生有了一点成绩就要给予鼓励,再有一点进步,再鼓励,从而产生良性循环。

学生即使是在前进的道路中摔倒了,教师也要热情地扶起他们,鼓励支持他们站起来,再朝前走,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声中健康成长。

(3)、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

A、在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一是要让学生全过程参与。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理解独立自主地组织各项活动,鼓励他们亲自动手动脑,参加活动的设计、实施、管理、评价等全部过程; 二是要让学生自己选择活动。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组织多种多样具有特色的课外活动小组。

B、为学生展示特长提供机会

班级教育管理者要尽其所能,为班级学生展示特长提供机会。一是开展专业特点的活动。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具有一定专业特点的竞赛活动,让学生的特长在相互竞争中得到提高,得到发展;二是重用有特长的学生。班级是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重要场所,班级教育管理者不仅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展示自己,而且还要根据学生的特长,培养他们担负起一定角色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1)、创造思维的培养

所谓创造力,就是能够创造出具有社会价值的新理论或新事物的一种综合能力。创造力是建立在创造思维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才有创力的产生。

鼓励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五条原则: ① 尊重与众不同的疑问; ② 尊重与众不同的观念; ③ 向学生证明他们的观念是有价值的;④ 给以不计其数的学习机会;⑤ 使评价与前因后果联系起来。

(2)、激发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

A、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好奇心、求知欲、自信心与创造力的发展紧密联系,互相制约。得到鼓励或赞扬,将导致探索精神和行为的发展;如果受到不合理的惩罚或挫折,则会由于失去信心而抑制了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爱因斯坦小时候弄坏了父亲的指南针而未受到批评而成为科学家;

美国一学生在上生物课要求尝蚯蚓加分而成为生物学家······

B、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破旧立新

激发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就是要鼓励学生敢说,敢于向旧的或现有的东西挑战,不受现状制约。

例1: 老师讲完《蔷薇》课文后,向学生提问:你们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第一个学生回答:是可怕的刺。

第二个学生回答:是美丽的花。

第三个学生回答:我想应该培育出一种不带刺的蔷薇。老师对第三个学生大加赞赏。数年后,前两名学生都无所作为,惟有第三位学生闻名遐迩。因为得到了老师的鼓励,激发了他的创造欲望,才取得了成功。

例2:孩子弄坏母亲金表的不同看法

一个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家的一块金表当成新鲜玩具给摆弄坏了,就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 这个母亲不解其意,老师给她分析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位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

“补救的办法是有的。”老师接着说,“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钟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修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就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就成了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你孩子的好奇心就可以得到满足,说不定,他还可以学会修理呢!”

例3:一篇作文的故事

王聪(化名)的《春天》与全班其他60名同学的不一样,那些同学的作文 大多以“春天好”为主题,赞美春天的和风细雨,花红柳绿。

而王聪理解的春天是:“春天细菌繁殖旺盛,夏季蚊虫都在这时孽生;春天 易流行感冒;春天雨水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很烦人,像个爱哭的小姑娘总也止不住;春天冷热不均,忽冷忽热……

作文交到老师那里,王聪挨了批评。老师不点名地对着全班同学说:”有的 同学不停地在作文中写春天不好,是不听老师讲解,胡思乱想,跑了题的结果。古往今来,文人们都夸春天好,说春天不好是动错了脑筋。“

这就是发生在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某小学的”一篇作文的故事"。

有一次,女儿的语文作业出了两处错误。这两处错误是这样的:“题目要求,根据句子意思写成语”。一个题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女儿填了”齐心协力”,老师判错。老师的标准答案是“同心协力”。

另一个题是:“刻画描摹得非常逼真”,女儿填“栩栩如生”,老师又判错。老师的标准答案是“惟妙惟肖”。真可怕。不知曾几何时,具有丰富词汇的中国语言,竟变得比数学还精确。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以说是随处可见。

如“看图写话”。图上画的是:“一个小朋友在金黄色的麦田里捉蝴蝶。”老师的答案是“小朋友捉蝴蝶”。若有同学的答案是“庄稼丰收了”,老师就判错。

语文教学中,全国数以万计的老师在教同一篇课文,一样的段落大意,一样的中心思想,这一思想,不是每个教师的思想,也不是每个学生的思想,而是编写教参的人的思想。语文教学变得如此僵化和教条,语言和文学的“神”怎么能存在呢? C、正确对待有创造性的“顽皮生”

“研究和实践表明创造潜力较强的学生多数有以下几个特征:淘 气、顽皮和不受约束;所做所为不合常规;处事难免有嬉戏的态度。”有这些特征的学生被斥之为“调皮生”、“捣蛋鬼”,如果学习不好,就叫做“双差生”。特别是在课堂里,老师容不得“顽皮生”的“越轨”行为。

据报道:南京一所小学外国专家正在听课。中国老师拿出一只乌龟让学生观察。坐在前排的一位男孩竟然学着乌龟爬行,逗乐了外国专家。可是中国老师不停地给男孩示停止,可是男孩子照爬不误。直到下课了,老师还一脸的愠色。可是在评课时,外国同行对小男孩倍加赞赏。男孩不仅观察深入,而且具有创造性。如果一味压制,也许将一个富于创造的天才扼杀在摇篮里。

3、还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

五十多年前,淘行知先生就倡导儿童“六大解放”:

解放儿童的头脑,使他们能想;

解放儿童的双手,使他们能干;

解放儿童的眼睛,使他们能看;

解放儿童的嘴,使他们能说;

解放儿童空间,使他们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

解放儿童的时间,不把他们的功课表添满,让儿童有一些空闲时间消化所学的知识,并学一点他们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所以,要还给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和空间。(1)别让课外作业“吃掉”了学生的快乐

班级教育管理者相互协调,特别是班主任要整体把握,做好任课老师之间的协调工作,每天布置的作业要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使学生完成作业后,还有空余时间留给自己自由支配。武汉晚报2010年2月报道:成都一个13岁女初中生做作业直至凌晨3点钟还在做,其父亲忍无可忍,愤怒地撕了她的作业本。写道:“老师,别再透支孩子的生命了!”报道后,相关老师感到非常大的压力。

(2)别让小课堂束缚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要想为学生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教师就要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出家门,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寻找更为丰富的学习内容,别让小课堂束缚了学生创造力的发展。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校的条件和周边的环境,精心设计课外活动方案。

(4)、开展创造性的教育活动

A、建立奖励制度,激发学生创新激情

B、不怕失败,放手让学生大胆地“试”

C、鼓励学生获取课外知识。一切能正面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都是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学生设计班级学期活动:召开师生、家长联谊会、墙报、竞赛活动、读书活动、班会活动、社区活动、班级公共关系活动……都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途径。

前苏联教育家列昂节夫说:“没有活动就无法形成个性。”看到的容易忘记,听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经历的才会刻骨铭心。学生在活动中才会放飞自己的的梦想,彰显自己的个性,使各种隐形的潜能得到极大的发挥。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比如,班团队活动;文娱、体育、艺术兴趣小组活动;科技活动;研究性学习,社会调查活动等。

《追求忘我》,1858年,瑞典的一个富豪人家生下了一个女儿。然而不久,孩子染患了一种无法解释的瘫痪症,丧失了走路的能力。一次,女孩和家人一起乘船旅行。船长的太太给孩子讲船长有一只天堂鸟,她被这只鸟的描述迷住了,极想亲自看一看。于是保姆把孩子留在甲板上,自己去找船长。孩子耐不住性子等待,她要求船上的服务生立即带她去看天堂鸟。那服务生并不知道她的腿不能走路,而只顾带着她一道去看那只美丽的小鸟。奇迹发生了,孩子因为过度地渴望,竟忘我地拉住服务生的手,慢慢地走了起来。从此,女孩的好奇心却把自己的瘫痪症治好了。温馨启示:忘我是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只有在这种环境中,人才会超越自身的束缚,释放出最大的能量。

结束语:

识才的指挥家,能在合唱团“放炮”的歌手中听到最美的音色,而去发掘他,使他成为独唱家。

识才的将领,能把最顽劣的士兵,调教为最骁勇的战士。识才的伯乐,能从一群病马中看出千里神驹。识才的教师,能把每个学生调教成天才。

老师们,让我们做一个识才的教师,把每个学生都调教成天才吧!

浅议初中语文教学与学生个性的培养 第8篇

2011年利润最大的电子产品是什么?i Pad!

美国投资银行Piper Jaffray分析师基尼·蒙斯特 (Gene Munster) 在投资者报告中预计, i Pad在2012年的销量有望达到6600万部。

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韩国代表部举行的“OECD政策发布会”介绍, 美国苹果公司每销售一台i Pad可获利150美元, 相当于售价的30%, 而中国工人仅能从中获得8美元的收益, 只相当于售价的1.6%。两者收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答案是创新性的思维!美国苹果公司创造性地把科技与时尚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所以他们获取了较大的利润。

今天, 社会的种种成绩向我们证明创新思维是如此的重要!社会对创新思维的需求呼唤着创新的教育, 而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教师如何在课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 创新, 以教师理念的改变为前提

1.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改理念

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 是学生学习的引领者, 是教学成败的关键者。无论什么形式的教学活动, 教师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教育观念强调师道尊严, 教师以一种高高在上的角度去俯视学生, 认为学生就必须听教师的, 不能有半点“离经叛道”。在一次次否定、一次次呵斥下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扼杀。科学家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开始时用结实的铁链把一头大象拴在铁桩上, 大象一开始不断地拽铁链想挣脱, 但一段时间后它就不再拽铁链了, 只是围着铁桩转。接着科学家把铁链换成大象可以轻易扯断的棉线, 但大象却不再去挣脱, 它被一条它能轻易扯断的棉线系住了。教师的传统教育观念何尝不是拴住学生创新思维的铁链呢?不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改理念而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那是无法想象的。

2. 革新课堂模式

课堂是教师教学的主阵地, 教学理念的改变必然带来课堂模式的革新。传统课堂以师生的问答模式为主, 这种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教学模式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更谈不上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新的教学改革理念认为, 所以课堂都应以学生为主体, 应加强生生互动等多种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课堂设计。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做这样的尝试:让学生自己组织小组表演文本, 学生们找伙伴, 做道具, 编台词等, 忙得不亦乐乎。学生参与文本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 在演、评、议的过程中, 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进文本, 在快乐的表演中加深了对文本的解读, 为后阶段的创新性续写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如, 在教学古词《水调歌头》的过程中, 抓住吟唱为主线, 让学生在歌声中去感悟主旨, 在歌声中领略那“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的千古绝唱。这样创新的课堂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3. 让积极的评价成为学生创新的动力

“天生我材必有用”,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 作为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自身的闪光点。如在教学《海燕》时, 在播放了一位名家的激情朗读后, 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情去朗读自己喜欢的文段。××同学迫不及待地高高举起了他的手。他是本学期才转到我们班, 从未主动举手回答问题。我觉得应该把这个机会给他, 他选读文章最后一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时可能太激动也许是过于紧张, 这一次节奏读得过快, 还读漏了“更”字。同学们都发出了善意的笑声, 笔者看着低着头的他鼓励道:“你今天很有勇气, 相信你对这个句子一定有你独特的理解, 你只要把心中的感觉读出来就可以, 我们都想听听你心中的声音, 你再朗读一次好吗?”他抬起头看了笔者一会说“好”。第二次, 他平静了下来, 语调把握得很好, 情感也较为投入, 同学们都自发地为他鼓掌。笔者又鼓励道:“你看大家都非常欣赏你这次朗读, 你看句子中有哪些重点词能把你心中的情感更好的表达出来?”他沉思了一下进行了第三次的朗读, 这次朗读他表现得非常出色:情感饱满, 语调也恰到好处, 重点词也处理得较好。“好!”同学们都热烈地为他鼓掌。那一刹笔者看到××同学脸上那略带羞涩却又非常开心的笑容。从那一节课后, 他在语文课堂上总是积极发言, 提出许多独特的看法。

有人说, “成功的学生是表扬出来的!”而笔者想说, “表扬是学生创新思维的翅膀!”

二 创新, 以文本的合理使用为基础

1. 利用文本的疑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贵有疑”。有了疑问说明学生对文本已经有了一定的思考, 而通过文本中一些疑点的解决往往能直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学《湖心亭看雪》一文本时, 有学生觉得“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个句子表述有些问题“人怎能用粒去形容呢?”同学们刹那间沉思下来。两三分钟过去后, 一位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这里用‘粒’形容人我觉得写出人的小, 反衬出当时湖天一色那种苍茫的感觉。”另一学生提出自己的疑惑:“我记得《核舟记》有这么一句‘高可二黍许’, 用‘黍’和舟比较强调核舟的小, 那能不能用‘黍’代替文中的‘粒’呢?”学生们再次沉思起来。几分钟后, 学生甲说:“我认为‘黍’虽然也很小, 但它的颜色却是黄色的, 和本文表达的天地一白的意境有些不大相衬。”学生乙接着发表自己的看法:“我将看法进一步的补充, 一般我们说到‘粒’时都会想到大米, 笔者个人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说, ‘粒’在文本中的使用不但体现了人之小, 而且大米的颜色也接近白色, 让人觉得舟中人也变成白色的了, 和课文所描写的天地白茫茫一片的景象更加契合。”这里姑且不论学生观点的对错, 但学生能从这样的角度去回答这个问题让笔者有种“得生如此, 师复何求?”的感慨!

2. 利用文本的矛盾点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文章的矛盾点往往是关键点, 抓住矛盾点不但可以加快对文本的理解, 更可以通过矛盾点探究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如在教学《湖心亭看雪》时, 让学生说说文本中“独往湖心亭看雪”和“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两个句子是否前后矛盾。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调动了起来, 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也许作者写错了也许作者觉得其他都是下人, 而自己是有身份的读书人……最终结果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完全调动了起来。

3. 利用文本的“留白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语文教材中, 由于作者构思、剪裁等需要, 往往在课文中留下空白, 或造成悬念, 令人掩卷深思;或纸下伏笔, 让人遐思求解等。这些“留白点”都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好地方。如“孙权劝学”中吕蒙是如何学习的, 文中并没有描写;再如“皇帝的新装”游行结束, 皇帝回宫后会发生一些什么事呢?通过对这些“留白”的感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三 创新, 在学生的快乐学习中迸发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何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快乐, 并在快乐的学习中迸发创新的激情呢?

1. 尊重学生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 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论也认为获得尊重是人最基本的需要之一。自尊心是学生成长的精神支柱, 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当学生获得尊重后他们就会为之而努力学习, 并在努力的过程中去体验学习的快乐。

2. 放手学生

“温室里永远长不出参天大树。”“拽在手中的风筝永远也飞不高。”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只有放手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潜能, 让学生自主快乐地参与学习。2012年3月29日邹国金教授在南宁三中上作“乡愁”的讲座, 最后的仿写环节就充分放手给学生, 而学生所展现出来的参与性、创新性让我们一千多位来自全区的语文老师感叹。例如, “母爱是温暖的毛衣, 穿在身上暖在心头!”“‘思念’小时候是绿色无公害猪肉, 你放心吃, 我也放心吃!现在啊, ‘思念’变成了‘瘦肉精’的猪肉, 我不敢吃!你也不敢吃。”

放手, 对学生是一种信任;放手, 对学生是一种责任;放手, 对老师是一种不期而遇的精彩!

3. 展现学生

从初中生心理成长过程看, 这个时候的学生特别想展现自己。教师应因势利导, 通过搭建学生的展现平台, 激发学生快乐地学习, 从而达到培养他们学习创新思维的目的。教师应该看到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给予学生展现的机会, 如组织书写比赛、朗读比赛、作文比赛, 以及表演文本等让学生在展现中快乐地学习创新!

一滴水虽然代替不了大海却可以映照大海!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相信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想法, 学生们就像一颗颗小水滴, 只要我们不断交融最终都会汇成创新的大海。让我们一起在这个大海里遨游, 为培养创新性的人才奉献我们的力量!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 创新思维的作用日益显现。如何利用初中语文课堂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结合教师教学改革理念的树立, 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创新。

关键词:学生个性,语文课堂,创新思维培养

参考文献

[1]李淑艳.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J].教学与管理, 2012 (2) [1]李淑艳.营造良好课堂心理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J].教学与管理, 2012 (2)

[2]郭桂红.课堂:从学生“读懂”开始[J].语文世界, 2012 (1) [2]郭桂红.课堂:从学生“读懂”开始[J].语文世界, 2012 (1)

上一篇:《乔家大院》练习题及答案下一篇:关于环境的英语作文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