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学总结及学习感想

2024-08-13

热力学总结及学习感想(精选10篇)

热力学总结及学习感想 第1篇

力 学 总 结 及 学习感 想

姓名:刘超

学号:11081020107

专业班级:自动化113班

学习感想

“自1887年,奥斯特瓦尔德(Ostwald)和范特霍夫(van’t Hoff)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份《物理化学杂志》便标志着物理化学学科的诞生,而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它亦形成了一门内容十分丰富的学科。(刘国杰 《物理化学导读》 科学出版社)”。虽然这学期对物理化学的学习仅限于第一章的气体、第二章的热力学第一定律、第三章的热力学第二定律,但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了,已经有了充足的时间能让我对这门学科进行系统性的认识,掌握对其的学习方法。刚接触物理化学这个名词时对于这门即将学习的学科产生了些许疑问。高中的课程也有过物理、化学,但他们两者之间能有什么联系吗?当时我还真的没有找出答案,感觉这完全是两个不着边的学科。随着学习的深入才发现原来他们两个是紧密相连的,“物理化学是利用物理学的原理和实验方法研究化学理论问题的学科。(刘国杰 《物理化学导读》 科学出版社)”。而数学作为物理学的基础也穿插其中并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特别是那一大堆的偏微分公式。这真是一件让人见着就头痛的事,因为前期没有好好学习高数所以要理解这些公式对我来说便显得特别的吃力。为了能跟上老师的节奏只有自己利用课后时间复习高数,但光复习高数是远远不够的。比如对于高中学习过的气体状态方程:pV=nRT,热力学温度与摄氏温度的转换关系:T=(t/℃+273.15)K,两分子间总的作用势能:EE吸引E排斥=-AB +早已忘记其中各个字母所代表的的物理量和含义了。由于其616rr是一个交叉的,覆盖面广的学科,在复习以前知识的同时也要自己去了解课外的知识,并将它们融会贯通。这些也让我逐渐接受了一个观念,夸大了教师在学习上的作用。“关于教与学,向来就有猎枪与干粮,鱼与渔之争,干粮与鱼总有吃尽的时候,而唯有成为渔翁和猎人才有取之不尽的食物,那种把一切都在课堂上讲懂的是不负责任的大学教师,一个孩子总要断奶,教师的作用是释疑,使学生在学习上少走弯路、事半功倍。丢掉幻想,一切靠自己专研、思考和领悟。这犹如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根本不可能存在适合任何人的学习方法。(百度文库《物理化学的学习方法》)”。而我们缺乏的正是那种自学、自我思考、领悟的精神,不懂得将所学的知识彼此串联起来。

如今通过对物理化学这门课程的学习,我知道了自学与思考的重要性并开始有意识的培养自己这方面的能力。明白了以前那套死记公式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公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公式的推导和使用条件及意义。以下就是我对第二章热力学第一定律与第三章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一些总结。

总结

一、热力学第一定律

定义:“能量有各种各样形式,并能从一种形式转变为另一种形式,但在转变过程中能量的总数量不变,将能量守恒原理应用在以热与功进行能量交换的热力学过程,就称为热力学第一定律。(肖衍繁 《物理化学(环境类)》 天津大学出版社)”。

UQW

若系统变化为无限小量时,上式写成

dUδQδW

规定系统吸热为正,放热为负。系统得功为正,对环境作功为负。

关于系统状态函数的一个重要结论:“系统的状态函数只取决于系统状态,当系统的状态确定后,系统的状态函数就有确定的值;当系统由某一状态变化到另一状态时,系统的状态函数的变化值只取决于始、终两状态,而与系统变化的具体路径无关。(肖衍繁 《物理化学(环境类)》 天津大学出版社)”。

1.焓的定义式

HUpV

焓是状态函数,具有广度性质,并具有能量的量纲,但没有确切的物理意义。

def焓变

(1)HU(pV)

式中(pV)为pV乘积的增量,只有在恒压下(pV)p(V2V1)在数值上等于体积功。

1(2)

UnCv,mdT2

此式适用于理想气体单纯pVT变化的一切过程,或真实气体的恒压变温过程,或纯的液体、固体物质压力变化不大的变温过程。

2.热容

定义:在不发生相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前提下,系统与环境所交换的热与由此引起的温度变化之比称为系统的热容。

Clim(T0defQQ)TdT

由某一温度变化范围内测得的热交换值计算出的热容值,只能是一个平均值,称为平均热容。即(1)定压热容和定容热容

CPCv(2)摩尔定压热容和摩尔定容热容

C—QT

QPdTdT(H(UTT)P)V

QPCp,mCp,mCPCvnn((HmTT)p)v

Um上式分别适用于无相变变化、无化学变化、非体积功为零的恒压和恒容过程。

3标准摩尔燃烧焓

定义:在温度为T,参与反应各物质均处在标准下,1mol相的化合物B在纯氧气中氧化反应至指定的稳定产物时,将该反应的标准摩尔反应焓称为化合物B()在温度T时的标准摩尔燃烧焓,用符号cHm表示。

4.标准摩尔反应焓

rHmVBfHm(B,)VBCHm(B,)

式中fHm(B,)及cHm(B,)分别为相态为的物质B的标准摩尔生成焓和标准摩尔燃烧焓。上式适用于=1 mol,在标准状态下的反应。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

关于定义的两种代表性的说法:

克劳修斯说法:“不可能把热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开尔文说法:“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取出热并使之全部变为功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1.卡洛循环

定义:热机热机的效率定义为

(恒温膨胀),向低温热源T2放热Q2,同时对外做功(-W)。T1吸收Q1defW Q1即对外做功(-W)占从高温热源吸热Q1的比例。

2熵函数

定义:表示体系中微观粒子混乱度的一个热力学函数。

dSQrT

3.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SBAABQT

4.亥姆霍兹函数

AUTS

A称为亥姆赫兹函数,它和H一样由状态函数组合得来,显然也是系统的状态函数,也和U、H一样是广度性质。

def5.吉布斯函数

GHTS

在等温等压条件下,一个封闭系统所能做的最大非体积功等于其吉布斯函数的减少。若过程不可逆,则所能做的最大非体积功小于其吉布斯函数的减少;反过来则是环境对系统所做的非体积大于其吉布斯函数的增加。

def6.四个基本公式

dHTdSVdp dASdTpdV

dUTdSpdV dGSdTVdp

其中

UHUA)V()p p()S()T SSVVHGAG v()S()T S()V()P

PPTT T(主要参考文献: 《物理化学导读》 刘国杰 黑恩成编著 科学出版社

《多媒体CAI物理化学》(第四版)傅玉普编著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物理化学(环境类)》 肖衍繁编著 天津大学出版社 《物理化学》 刘彬 卢荣主编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热力学总结及学习感想 第2篇

热力学第二定律是在能量守恒定律建立后不久建立起来的,它的建立与19世纪20年代卡诺对于热机的研究有着密切的关系。卡诺在探索提高热机效率的研究工作中,抓住了热机的本质,撇开了各种次要因素,抽象出一个仅仅工作于一个高温热源和一个低温热源(冷源)间的理想热机(卡诺热机),他把这样一个热机比拟为水轮机:“我们可以足够确切地把热的动力比之于瀑布……瀑布的动力取决于液体的高度和液体的量;而热的动力同样取决于所用热质的量以及热质的‘下落高度’,即交换热质的两物体之间的温度差。”卡诺所处的时代正是热质说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卡诺的这段话也是热质说的反映。现在看起来当然是不对的,但是他得到的结论却是正确的:“单独提供热不足以给出推动力,还必须要冷。没有冷,热将是无用的。”他已经接触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边缘。

英国物理学家开尔文(原名汤姆逊)在研究卡诺和焦耳的工作时,发现了某种不和谐:按照能量守恒定律,热和功应该是等价的,可是按照卡诺的理论,热和功并不是完全相同的,因为功可以完全变成热而不需要任何条件,而热产生功却必须伴随有热向冷的耗散。他在1849年的一篇论文中说:“热的理论需要进行认真改革,必须寻找新的实验事实。”同时代的克劳修斯也认真研究了这些问题,他敏锐地看到不和谐存在于卡诺理论的内部。他指出卡诺理论中关于热产生功必须伴随着热向冷的传递的结论是正确的,而热的量(即热质)不发生变化则是不对的。克劳修斯在1850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出,在热的理论中,除了能量守恒定律以外,还必须补充另外一条基本定律:“没有某种动力的消耗或其他变化,不可能使热从低温转移到高温。”这条定律后来被称作热力学第二定律。克劳修斯的表述在现代教科书中一般表述为:

不可能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到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第二年(1851年)开尔文提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开尔文的表述在现代教科书中一般表述为:

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成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

开尔文的表述更直接指出了第二类永动机的不可能性。所谓第二类永动机,是指某些人提出的例如制造一种从海水吸取热量,利用这些热量做功的机器。这种想法,并不违背能量守恒定律,因为它消耗海水的内能。大海是如此广阔,整个海水的温度只要降低一点点,释放出的热量就是天文数字,对于人类来说,海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量源泉,因此这类设想中的机器被称为第二类永动机。而从海水吸收热量做功,就是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使之完全变成有用功并且不产生其他影响,开尔文的说法指出了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也就是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开尔文表述也可简述为:

第二类永动机是不可能造成的。

克劳修斯和开尔文关于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是完全等价的,他们都是指明了自然界宏观过程的方向性,或不可逆性。克劳修斯的说法是从热传递方向上说的,即热量只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而不可能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而不引起其他变化。这里“不引起其他变化”是很重要的。利用致冷机就可以把热量从低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但是外界必须做功。开尔文的说法则是从热功转化方面去说的。功完全转化为热,即机械能完全转化为内能可以的,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木块由于摩擦生热而最终停不来就是一个例子。但反过来,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完全转化成有用功而不引起其他影响则是不可能的。所谓“单一热源”,是指温度均匀并且保持恒定的热源,如果热源的温度不是均匀的,则可以从温度较高处吸收热量,又向温度较低处放出一部分,这就等于工作在两个热源之间了。所谓“不产生其他影响”,是指除了从单一热源吸热,这些热量全部用来做功以外,其他都没有变化。如果没有“不产生其他影响”这个限制,从单一热源吸热而全部转化为功是可以做到的,例如理想气体在等温膨胀过程中,气体从热源吸热而膨胀做功,由于这过程中理想气体保持温度不变,而理想气体又不考虑分子势能,因此气体的内能保持不变,从热源吸收的热量就全部转化成了功,但是这过程中气体的体积膨胀了,因此不符合“不产生其他影响”的条件。下面我们从反面来说明这两种说法的确是等价的:

①如果我们否定克劳修斯的说法,认为热量可以自发地从低温物体B传向高温物体A,见图4-1(a)的示意图,设这个热量为Q,我们再设想有一个卡诺热机,从高温热源A吸取热量Q,一部分转化为有用功W,另一部分Q′传给了低温热源B,这样的整个过程中,高温热源A没有发生变化,相当于只从低温热源B吸收了(Q-Q′)的热量而全部转化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从而开尔文的说法也就被否定了。

②反过来,如果我们否定了开尔文的说法,认为可以从单一热源A吸取热量,全部转化为有用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见图4-1(b)的示意图,设这部分热量为Q1,做的有用功为W1(Q1-W1),我们再设想这部分有用功是带动一个理想的致冷机工作,它从另一个低温热源B处吸收热量Q2,向热源A放出热量Q1′,则满足Q1′=Q2+W1,而Q1=W1,所以Q1′=Q2+Q1。这样,总的效果相当于从低温热源B处吸收了热量Q。,向高温热源A放出的热量Q1′,在补偿了Q1以后,正好也是Q2,这就等于热量Q。自发地从低温热源B传向了高温热源地并没有发生其他变化,这就否定了克劳修斯的说法。

热力学总结及学习感想 第3篇

一、初中物理力学学习的误区

1.割裂力与运动间的关系

【例1】 一个被放置在水平地面上的铁箱子, 一人去拉但箱子未动, 主要是 ( ) 。

A.箱子的重力与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平衡

B.拉力与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平衡, 合力为零

C.拉力比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小

D.人给箱子的拉力与箱子给人的拉力相等

分析:教学实践发现, 学生大多会选择答案“C”, 他们认为箱子之所以未动是因为拉力比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小。学生这样认识的根本原因是他们割裂了力与运动间的关系。很明显, 通过受力分析可知, 拉力与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大小相等, 故答案应选B。

2.认为重力等于压力

【例2】 一个装满水的高脚杯, 杯中的水所受重力为G1, 高脚杯所受重力为G2, 杯中的水对杯底的压力为N1, 高脚杯对桌面的压力为N2, 而桌子对高脚杯的支持力为N3, 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 。

A.N1=N2

B.G1+G2=N2

C.N1和N3是一对平衡力

D.N2和N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分析:在解题的过程中, 学生认为水对杯子的压力造成了杯子对桌面的压力, 故N1与N3相等且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BC正确, 这就陷入了认为重力等于压力的误区。通过分析可知, G1+G2与N2相等, N2与N3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应选BD。

3.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例3】 把两块相同体积的木块和铁块置入水中, 那么当它们处于静止状态时 ( ) 。

A.木块漂浮, 其浮力小于铁块

B.木块漂浮, 其浮力大于铁块

C.两者浮力相等

D.无法判断

分析:在解决浮力的相关问题时, 学生常会凭主观印象或依据经验来进行判断, 这样往往会陷入学习的误区。如学生在做本题时常会主观地认为“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由此认为B项正确。根据物体的沉浮条件及阿基米德原理可知, F铁大于F木。故A项正确。

二、初中物理力学学习误区的对策

1.掌握好力与运动间的关系

学生常常会割裂力与运动间的关系, 主要是因为他们大多是结合想象来对物体的受力情况进行判断, 而不是将力与运动结合起来进行分析。为了避免这些误区, 教师应该联系实际进行教学, 帮助学生正确掌握力与运动间的关系。例如, 让学生进行讨论:如驾驶车辆时, 突然紧急刹车, 那么汽车是否会继续向前运动?通过让学生观察运动中的物体所产生的不同现象, 并进行对比分析, 可以让学生明确力与运动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 无法割裂的。

2.区分好重力与压力

学生易混淆压力与重力的关系, 主要是由于学生对重力与压力的概念较为模糊。因此,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通过类比等方式, 让学生明白重力与压力的本质区别, 如重力是由于地球附近的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重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重心上;而压力是指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压力的方向垂直于受力面, 但不一定是竖直向下的, 而且压力的作用点在物体的接触面上, 等等。进而让学生从本质上将两个概念进行有效区分, 从而避免相关的学习误区。

3.明确浮力的沉浮条件

在解决浮力问题时, 学生之所以会认为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是因为他忽视了物体的沉浮是由物体的重力和浮力大小关系来决定的, 而不仅仅是由浮力来决定的。为了避免这一学习误区, 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相关浮力问题时, 要注重对物体的沉浮条件的明确。由于浮力的原理与计算的运用较多, 教师还应掌握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情况, 找寻不同类型题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

总之, 力学知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之一, 作为教师, 应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学好力学知识, 帮助学生走出力学学习中的误区, 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提升学生应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摘要:力学知识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现, 学生在学习力学知识时存在诸多误区。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走出力学学习误区, 掌握力学的相关知识, 同时学会应用力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着重对学生力学学习的几个误区及对策进行了探讨。

热力学总结及学习感想 第4篇

【摘要】分析了机械专业“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课程的教学现状和特点,针对课程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关于学好该课程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工程热力学  学习过程  课程重要性  学习方法

【基金项目】长沙理工大学教改课题项目。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5-0253-01

“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是机械制造设计及其自动化中工程方向的选修课程。它主要讲述的是热能与机械能互相转换及热量传递规律,对于工程方向的机械相当重要,然而这门带有明显工科性质的学科,具有“理论性强,难教难学”的特点。本文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意义,兴趣方面讲述,让学生知道它的重要性,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掌握知识。

1.课程内容及学习安排

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是机制专业方向十一周后开的选修课程,这意味这门课程无论是学时還是实验方面的课时远远不够学生去掌握该学科。作为一门典型工科学科,其特点涉及范围相当大,主要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气体流动压缩、传热学的基本概念、导热、对流等基本概念。其既有理论知识推导、公式计算,又有相图理解,需要用到化学、数学、物理等方面知识,学习难度大,需要较高的综合学习能力。

1.1对于学科的第一认知不够

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课程与机制专业学科之间的联系并不明显,无论是机械设计还是理论知识之间似乎关联不大。

1.2课程安排学时不足

由于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是选修课程,而且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与技术的改进改善,新的学科、教学安排、教学方法,这些使得安排的课时远远少于应该安排的学时。不足的课时提醒学生必须抓紧上课时的每一分钟,努力记住老师所讲解的内容。因为老师讲解的是难点和重点,大学与高中初中不同的就是自我取舍与学习能力。老师台上一分钟,学生台下十分钟。少的课时虽然不能让我们在课堂上掌握,但学生可以记住重难点,课后再消化吸收。

1.3实践环节缺失

“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程,实验实践与课堂上的知识结合是非常必要也是重要的。然而由于本来就存在学时不足的情况,实验实践就与理论课程脱节了。

实验是提高学生对一门学科的兴趣必要手段及方法,想要掌一门学科你必须要对他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4课堂互动偏少

“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课程需要的理论知识无论哪方面都是相当大,老师与学生在这方面的认知之间的差距是不可否认的。

1.5课后自学

大学的不同与特殊就是自学,在信息高度化、网络普及化的当代社会,自学对学生是必要也是重要的。学生在课堂后去理解消化时便会发现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解时觉得非常容易的知识内容变得困难,去查看PPT时也会发现这些内容在PPT上都是一笔带过或者简单提一句,这使得学生自学时也离不开老师的帮助。

1.6检测手段

考试只是检查学生学习成果的一种手段之一,如果单纯的为了考试而学习,那么学习的意义在哪里?学生应该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思考理解而不是应付考试,这样学习效率和成果会大大改善。

2.学习方法

2.1认知与专业的联系

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包含物理、数学、化学的知识内容,例如熵。授课教师应该向学生讲解该学科与专业的关系。表面上它与机制专业的关联不大,然而无论是机械强度要求还是液流液压的能量传递还是发动机构造都与其息息相关。

2.2了解该学科重要性

机械行业发展已经有很长时间的历史,它对于人才的需要及培育已经达到饱和状态,每个理工类甚至非理工科学校都会有该专业。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课程扩宽了学生的视野,可以为机制方向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途径。学生在了解该学科重要性后会更愿意花大量的时间来学好该课程。

2.3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一门学科保持兴趣,那么一定能掌握好该学科。学生可以通过观看热力学的视频、一些有趣的实验现象,解密一些比较特异的生活现象来提高对这门学科的兴趣。学生有了兴趣遇到疑惑自然会去找解决它的方法,那么不仅课堂内的知识可以掌握,连课外的知识内容也会有所涉及,一举两得。

2.4积极探讨

学生不应该局限于为考试而学习,教师也不应该为了考试而去讲解知识,而是应该关注于课本中的概念。学生可以成立小组去探讨一些自己有兴趣的课题。工科中没有完全独立的知识概念,当探讨一个问题时,往往会和别的概念有关联。

“工程热力学及传热学”只是大学教育中的一门学科,是课程教学的一个体现。总的来说,大学教育不应该局限于知识的传授讲解,更应该培育学生的综合能力,这样在完成学业之后,到社会上能够独立解决问题,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通过对课题的探讨、实验,将知识概念与实际相结合。这样才能实现大学的价值,培育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国磊,杨龙泽,李晓明.提高工程热力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方法探讨[J].2008,(11)

作者简介:

学习毛概的感想及总结 第5篇

10理财一班高瑞33号

毛概,全称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学习毛概,就是学习毛泽东,学习马克思,学习社会主义的先进思想和这些共产党人的先进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其实,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也提到过毛概,只不过那时候的学习只是粗略地提及到毛概,并没有深入的学习。在高中的历史课上,我们知道《共产党宣言》,知道巴黎公社,知道一个个国家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到走向破灭。在政治课上,我们知道毛泽东思想,知道邓小平理论,知道三个代表。。。然而,这些知识只是简单地介绍这些知识并没有深入到它的思想内涵里面,而且,这些知识比较零散,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的专门讲这些知识的课程。现在,我们所学的毛概弥补了高中学习的缺点,它是一个整体的一门课程,整本书中系统地讲述了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在毛概的学习中,我们第一章首先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因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初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然而,这并不能够解决中国革命所面临的问题。所以我们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早是在1938年,毛泽东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作的题为《论新阶段》的政治报告中提出的,毛泽东之所以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一历史过程包括:党在幼年时期走的一些弯路,出现了严重的曲折;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形成了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后来,我们又学习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等等内容。在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这一章中学习了中国人对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和曲折发展,其中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包括: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最大的实际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当代命运的关键抉择。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全面改革,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等内容。由于我国历史上的种种原因,台湾到目前还没有回归到祖**亲的怀抱,对于祖国的完全统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一定要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这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我们的爱国主义传统,也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无论是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还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一个中国”是不可更改的事实。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祖国和平统一创造了条件,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也为台湾回归祖国怀抱作出了示例。希望我们伟大的祖国早日完成和平统一!

纵观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尽管一些地区还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但是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更加频繁,更加活跃。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成为国际社会广泛共识,国与国相互联系更加紧密,全球总体上保持和平稳定。。。

热力学总结及学习感想 第6篇

学院:XXXXX

班级:XXXXXX

姓名:XXX

学号:000000 本学期我选修的是XXX老师的《现代企业管理》课程,这门课程从最基本的管理以及企业的概念开始讲起,一直到最后的如何制定并执行营销方案。作为一名工科学生,很感谢学校给我们一个学习管理的机会,更感谢老师为我们做的详细讲解,下面我将概括一下本课程老师讲述的内容。

因为课程名为“现代企业管理”,开篇自然少不了对这几个字的拆字分析,本课程第一节课就讲的是何谓“管理”。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来协调人力、物力和财力等资源,以期更好地达成组织目标的过程。管理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具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相联系的社会属性。它启迪人们在学习、借鉴和引进其他国家和地区先进的管理经验、方法和手段时,必须注意组织环境特有的国情、民情、厂情,结合实际,创造性地继承发扬和创新。管理又具动态性,它需要在变动的环境与组织本身中进行,需要消除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管理还具科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而管理最为人所看重的大概就是它的经济性了,其主要反映在资源配置的机会成本上,管理者选择一种资源配置方式是以放弃另一种资源配置方式为代价取得的,这里有个机会成本的问题。还反映在管理方式、方法选择的成本比较上,因为在众多可帮助进行资源配置的方式、方法中,其所花费成本不同,故如何选择就有个经济性问题。另外,管理是对资源有效整合的过程,选择不同的资源供给和配比,就有成本大小的问题,这是经济性的另一种表现。

既然是现代企业管理,那么何谓企业,何谓现代企业呢?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是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产物。严格意义上的企业是在资本主义早期发展中形成的,在漫长的演变过程中逐渐成为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现代企业同以往的企业相比,主要有以下特征:生产技术方面 :采用机器/机械化/自动化;产权结构方面:广泛采用股份制公司结构形式,呈现出企业产权多元化。;组织结构方面 :组织结构扁平化、小型化、弹性化、虚拟化以及网络化。

企业管理的内容有:战略管理、营销管理、技术创新管理、生产运营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企业需要管理者,成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必须具有三种基本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而对于不同层次的管理者来说,对这三类技能的要求是不同的:对高层管理者:最重要的是概念技能,因为要由高层管理者负责计划、政策、决策都需要有理解各种事物间相互关系的能力。而对于基层管理者:由于他最接近现场作业,所以技术技能格外重要。由于管理者的工作对象是人,因此人际技能对于各个层次的管理者来说都是重要的。企业管理的四个基本职能分别是:计划职能、组织职能、领导职能、控制职能四个方面。计划职能是管理的首要职能,是从现在通向未来的桥梁。组织职能是为了实现目标而进行的分工和协作。领导职能是激励、引导和影响个人或组织,在一定的条件下,实现组织目标的行动过程。控制职能最常见的是根据控制点位于整个活动过程中的位置可划分为预先控制、现场控制和事后控制。

企业是从商品经济发展起来的,说到商品就有两种买卖商品的方式,一种叫推销,一种叫营销,推销是指卖那些生产出来的东西,营销是指生产那些能够卖得出去的产品。营销(市场营销)就是通过创造和交换产品与价值,从而使个人或群体满足欲望和需要的过程。营销的实质就是管理市场,促成满足人们需求和需要的交换。企业的任务关键在于断定目标市场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并且要比竞争者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企业要想运作好的条件之一就是要做好营销方案,做一个好的营销方案首先得分析市场机会,它包括营销环境分析、消费者购买行为分析、组织市场购买行为分析和市场竞争者分析。分析玩市场机会以后才能开发营销战略,它包括目标市场的选择与差异化战略、市场地位与营销战略和产品生命周期与营销战略。企业营销战略是企业根据其外部环境和自身条件,为求得企业生存和发展,对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途经和手段的总体谋划,它是企业经营思想的集中体现,又是制订企业规划和计划的基础,具有全局性和长期性的特征。

开发完营销战略以后才能制定营销方案。营销方案一般都包括产品开发策略、定价策略、分销策略和促销策略。其中价格是唯一能产生收入的因素,而其他因素则表现为成本。制定完营销方案了,企业的前期工作也就基本完成。

以上是我概括的这门课程的内容,肯定也是有很多漏掉部分的,比如说老师极力强调的创新部分,因我想保持本文的连贯性所以在上文并未提及。

学习完本课程之后,我不仅是对现代企业管理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还认识到管理虽然不能直接生产价值,却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他劳动力的生产效率。管理不仅是企业发展的必需,更是全社会的课题。

因为是工科生,虽说管理无处不在,但却从未从理论上学习过管理,总觉得管理这门学科太抽象,不像科学,没有计算的准确性,学习这门《现代企业管理》使我发现原来管理没那么抽象,它也有理可循,只是不像数学般直观罢了。

《现代企业管理》这门课作为一门选修课,我感到已经很满意了。如果一定要提建议和意见的话,我希望老师能更多地考虑到我们这些想学习管理的工科生,用更直白、更形象的话语来讲课,并多加些案例分析,好让我们这些“门外汉”能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和知识。

汽车动力学学习总结 第7篇

严格地说,车辆动力学是研究所有与车辆系统运动有关的学科。它涉及的范围很广,除了影响车辆纵向运动及其子系统的动力学响应(如发动机、传动、加速、制动、防抱死和牵引力控制系统等方面的因素)外,还有车辆在垂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动力学内容,即行驶动力学和操纵动力学。行驶动力学主要研究由路面的不平激励,通过悬架和轮胎垂向力引起的车身跳动和俯仰以及车轮的运动;而操纵动力学研究车辆的操纵性,主要与轮胎侧向力有关,并由此引起车辆侧滑、横摆和侧倾运动。

1轮胎动力学

轮胎是车辆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与地面接触。其作用是支承整车的重量,与悬架共同缓冲来自路面的不平度激励,以保证车辆具有良好的乘坐舒适性和行驶平顺性;保证车轮和路面具有良好的附着性,以提高车辆驱动性、制动性和通过性,并为车辆提供充分的转向力。所以轮胎动力学的研究对于整车动力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热力学总结及学习感想 第8篇

管理出成绩,管理出效益,管理出人才。在今后的学校管理中,一定要更新观念,强化管理,以精细化管理,促使学校稳步前进。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理念,一种文化。精细化管理强调将工作做精、做细。“精细”是一种意识,一种态度,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管理理念,是可以复制、模仿、延续的管理技术。

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每位教职工在每一个岗位上都要尽心尽职,把每一项具体的工作都用心做好,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功夫,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抓住不落实的人,落实不落实的事”。这样一来就能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精细化管理在教育中是“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的教育思想在管理中的具体体现,其目的就是把大家平时看似简单、很容易的事情用心、精心的做好。

如何推进学校精细化管理呢?

一、要细化制度建设

学校应加强三方面的制度建设:一是职责类,二是规范类,三是奖励类。制度健全,条款细化,操作性强,就能使学校管理由粗变细,由细变精,避免“粗放型”管理现象的出现。

许多职责类制度要与劳动分配制度挂钩,这样才能强化制度的执行力,也才能真正体现“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

各种制度要体现全面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三大特点。如奖惩制度:运用“热炉定律”,确立制度惩处的4个原则:(1)热炉火红,不用手去摸也知道炉子是热的,是会灼伤人的(警告性);(2)每当你碰到热炉时,肯定会被灼伤(确定性);(3)当你碰到热炉时,立即就会被灼伤(即时性);(4)不管谁碰到热炉,都会被灼伤(公平性)。

以人为本,逐步修订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要加大对工作业绩、工作量、出勤、常规工作等方面的考核力度,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制度化,工作目标具体化,检查反馈程序明确,量化考核科学、合理。

二、要从职责抓起

学校要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各个岗位有什么要求,怎么做,按什么程序,都要非常细致清楚,并且编印成册,不管你在哪个岗位,一看就明白。例如后勤服务岗位,要求是:每个人员有具体任务;每项任务有人完成,每处障碍有人排除,每条信息有人反馈;每个角落卫生整洁,每个厕所洁净无污垢;每棵花草都完好,每盏电灯都能发亮,每台风扇都能转动,每块玻璃都不破损,从而创造良好的服务育人环境。

三、要从规范抓起

规范的建立,不但有据可依,而且能够忙而不乱,便于把事情做细做精。按程序办事能提高人的管理素养和良好习惯,学校的各项工作都要按程序化的规范要求去做,环环相扣,以减少管理过程中各种问题的产生,避免出现阻塞和脱节现象,从而形成管理有规范、人人懂规范、做事讲规范的工作习惯。例如寄宿制学校,教师晚上值班查宿,什么时间查,查什么,怎么查,遇到问题该怎么处理?这就是一个规范,有个程序。

学校管理,只要逐步形成一套完备的考核、评价、监督机制,学校许多常规工作不需安排,学校工作也能有序运转。学校可最大限度地减少会议,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专注于教育教学,领导也能从繁重的事务和会议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精力亲临一线检查指导,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四、要从执行抓起

制度的精细化包括制定与落实两方面,以落实为关键。实践证明,再好的制度,没有人去很好地执行,其作用也不能得到发挥。为此,学校精细化管理,必须在执行操作等层面做到精细化,“赢在执行”。

五、要从局部抓起

(一)处室、部门的精细化管理

处室是学校管理的二级执行机构,处于上传下达的关键地位,使得精细化管理有了落实的保障,对学校实施精细化管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就要求每个处室一定要制定明确具体、符合实际的工作职责、细则、权限、要求等,还要有检查、考核、评价、奖惩等措施,从而让各个方面的管理更加精准、周到。

(二)班级精细化管理

学校应对各个班学生实行“操行量化考核”,使班级精细化管理更具有操作性。

六、全力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以校本培训为主要途径,使一大批青年教师成长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通过“名师培养工程”,使不同层次、不同类别教师的内在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最大程度地实现其自身价值,使教学骨干不断出现,成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

学习感想总结 第9篇

一、敬业英钢销售团队的精神是一种专心致志、行动起来,不达目标不罢休的战斗精神,是一种以变制变,智慧生存的技巧。

人有两种能力,思维能力和行动能动,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往往不是思维能力,而是因为行动能力。在我们的一生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美好的愿望,但是只有思想上的目标,却没有行动起来,那样等于空想、遐想,是没有任何的意义的。而英钢的销售团队是在锁定目标,要把英钢的产品销售出去的目标后,立即行动,为达到这个目标他们每天都要详细的记录自己所知道的任何一条信息,他们不怕吃苦、不怕受累,面对与国内完全不同的语言差异、文化差异、地域差异,他们没有按着在国内的一套方法,能主动因地制宜,可以说他们是一群智慧的人,能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发展。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学习的地方。我们做为考核科的一员,要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当生产和市场发生变化时我们更需要及时的给予考核方面的调整,从而最大限度的激励大家的工作。从考核的导向上来为生产服务。

二、不管在任何情况下始终与领导在同一站线上。这是我们做为员工的最基本的道德。一个企业领导者的决策往往都是站在一个企业发展前景以及企业未来发展方向上面做出的,有一句话叫“住几楼看几楼的风景”,当领导给我们委派任务时,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服从,听从领导的安排,把领导交代的任务圆满完成,这是我们所能做的,也是必须要做到的。即使在我们做事的过程中会遇到艰难困苦,但是我们仍要坚持下去,因为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比别人跑得快,只要我们让自己尽快优秀起来,那么我们就一定能出色的完成任务,李银周厂长就是这样的好员工。李厂长就是那个比别人都跑得快的人,他始终走在时代的前面,不断的接受新事物,在董事长分配给他任务的时候,他从来没有说过一个“不”字,他学的是化工专业,按道理他就适合干化工,这是他的对口项,但是当领导有需要他懂烧结、焦化、炼铁知识的时候,他没有被不熟悉的专业所吓倒,而是勇挑重担,把困难放在自己心中。努力服从领导的安排,并排除一切艰难,把领导交办的工作顺利完成。

三、我们在干工作时必须有明确的目标,才能成功,同时我们还要有学习的能力。李厂长20xx年来到敬业以后,在技术科任技术员时他就以攻克技术为主,等到走上了领导岗位,他不仅深钻技术,更转变思想,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把当好一厂之主做为他的目标,所以不论他在任化工厂长还是焦酸厂长还是烧结厂长时,他都能找准自己的目标,并为之进行努力,并且他能凭借着不断的学习提升最终在每接一个任务时都能做出不斐的成绩来,不仅给公司带来了可观的收益,也使自己得到了提升,使自己的人生平台也有了飞跃。“活到老,学到老,学到八十不算巧”人必须具有学习的能力,才能适应不断的变化,李厂长就是这个不断学习的楷模。他是我们敬业的第一批大学生,也是敬业培育的EMBA的高材生,从他的身上我们能看到一个人通过自己的后天努力完全可以有更大的进步,所以我们现在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却没有更大的发展,就是因为我们丧失了学习的能力。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努力向比自己优秀的人看齐,多做事。多做不错,少做少错,不做全错,这是企业的理念,更是对我们自己的负责。因为只有在多做事的基础上才能积累经验,只有在多做事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得以改进。

第四,注重细节,坚持下去。我们不缺少各类管理规章制度,缺少的是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我们必须改变浅尝辄止的毛病,注重细节,把小事做细,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自己以前一直不是一个注重细节的人,认为工作做好了就行,平时生活中只要总方向不错,差不多就行,自从来到敬业上班以后,我发现了细节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尤其是在我们考核科,整天与数字打交道,更要抓每一个细节,在细节中能反映出一个人的工作态度、责任心。在工作中要我们做到心细如丝才能避免错误的发生,考虑问题需要周全才能更有说服力,与上下级沟通更要注意细节,这是一个人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展现,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更要把这个注重细节坚持下去。

通过这次学习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一定会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这次学习为动力,为起始点,努力做到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制定目标。以后在工作中我要给自己定出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短期目标是对自己的一个鼓励,并制定详细的计划 ,提升自己的能力。使自己能越来越优秀。

热力学发展史阅读感想 第10篇

廖瑞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北京 100191)“热”这一个字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人们对热的本质及热现象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曲折的探索过程。在古代,人们就知道冷与热的差别,能够利用摩擦生热、燃烧、传热、爆炸等热现象,来达到一定的目的。温度对于热力学研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温度的定义以及测量是热力学的开端,三个热力学基本定律的发现是贯穿热力学发展史的线索。

在17 世纪中,虽然有些科学家对温度的测定及温标的建立,作出不同程度的贡献,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教训。但是,由于没有共同的测温基准,没有一致的分度规则,缺乏测温物质的测温特性的资料,以及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因此,在整个17 世纪中,并没有制作出复现性好的、可供正确测量的温度计及温标。在18 世纪中,“测温学”有较大的突破。其中最有价值的是,1714 年法伦海脱所建立的华氏温标,以及1742 年摄尔修斯所建立的摄氏温标(即百分温标)。华氏温标是以盐水和冰的混合物作为基准点(0°F),而以水的冰点(32°F)及水的沸点(212°F)作为固定参考点。摄氏温标是以

水的冰点(100℃)及水的沸点(0℃)作为固定参考点及基准点,并把他们分作100等分,每个间隔定义为一度,故称之为百分温标。1749 年,该温标的基准点及固定参考点,被摄尔修斯的助手斯托墨颠倒过来,这就是后来常用的摄氏温标。

18世纪末19世纪初,随着蒸汽机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关注热和功的转化问题。于是,热力学应运而生。1798年,汤普生通过实验否定了热质的存在。德国医生、物理学家迈尔在1841-1843年间提出了热与机械运动之间相互转化的观点,这是热力学第一定律的第一次提出。在热力学第一定律提出之前,人们一直围绕着制造永动机的可能性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尤其是到了19世纪早期,不少人沉迷于一种神秘机械——第一类永动机的制造,因为这种设想中的机械只需要一个初始的力量就可使其运转起来,之后不再需要任何动力和燃料,却能自动不断地做功。直至热力学第一定律发现后,第一类永动机的神话才不攻自破。一: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力学第一定律的文字表述

自然界一切物体都具有能量,能量有各种不同形式,它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在转化和传递中能量的数量保持不变。该定律就称为热力学第一定律,也称为能量转换与守恒定律,这一定律也被表示为:第一类永动机(不消耗任何形式的能量而能对外做功的机械)是不能制作出来的。

2.热力学第一定律建立的成因 1)理论——迈尔

迈尔是明确提出“无不能生有”,“有不能变无”的能量守恒与转化思想的第一人。而这理论正是建立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基础。2)实验——焦耳

由于焦耳精心严谨地进行了热功当量测定等一系列实验,奠定了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验基础,得到了人们的认同。

3)一批科学家的不懈努力

亥姆霍兹将能量守恒定律第一次以数学形式提出来,而卡诺、赛贝等人也都有过这方面的见解。正是因为众多科学家的不断努力,才使得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建立的更加迅速。

二、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建立

在实际情况中,并不是所有满足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过程都能实现,比如热不会自动地由低温传向高温,过程具有方向性。这就导致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出台。卡洛、克劳修斯、开尔文、玻尔兹曼等科学家为此做了重要贡献。

卡诺定理是尼古拉·卡诺于1824年在《谈谈火的动力和能发动这种动力的机器》中发表的有关热机效率的定理。值得注意的是定理是在热力学第二定律提出20余年前已然提出,从历史角度来说其为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理论来源。但是卡诺本人给出的证明是在热质说的错误前提下进行的证明,而对于其相对严密的证明需要热力学第二定律。这也就使得克劳修斯和开尔闻等科学家有了“用武之地”,为热力学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几种表述方式:

克劳修斯表述:热量可以自发地从温度高的物体传递到较冷的物体,但不可能自发地从温度低的物体传递到温度高的物体;

开尔文-普朗克表述:不可能从单一热源吸取热量,并将这热量变为功,而不产生其他影响。或者是第二类永动机无法被制造。

熵表述:随时间进行,一个孤立体系中的熵总是不会减少。

热力学第一、二定律的提出,基本确立了热力学的框架。但是有关物质在低温下的热力学性质和预测化学反应常数方面,还需要差不多半个世纪后斯特提出的热力学第三定律。这也就使得热力学第三定律在热力学中也占据重要的位置。

三、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建立

1906年,德国物理学家能斯特在研究低温条件下物质的变化时,把热力学的原理应用到低温现象和化学反应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新的规律,这个规律被表述为:“当绝对温度趋于零时,凝聚系(固体和液体)的熵(即热量除以温度的商)在等温过程中的改变趋于零。”德国著名物理学家普朗克把这一定律改述为:“当绝对温度趋于零时,固体和液体的熵也趋于零。”这就消除了熵常数取值的任意性。1912年,能斯特又将这一规律表述为绝对零度不可能达到原理:“不可能使一个物体冷却到绝对温度的零度。”这就是热力学第三定律。

1940 年R.H.否勒和 E.A.古根海姆还提出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另一种表述形式:任何系统都不能通过有限的步骤使自身温度降低到0K,称为0K不能达到原理。

四、热力学第零定律

继热力学第一、二、三三大定律后,英国物理学家福勒又提出了第零定律。第零定律和文章开头提到的温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他的重要性在于它给出了温度的定义和温度的测量方法。定律中所说的热力学系统是指由大量分子、原子组成的物体或物体系。它为建立温度概念提供了实验基础。这个定律反映出:处在同一热平衡状态的所有的热力学系统都具有一个共同的宏观特征,这一特征是由这些互为热平衡系统的状态所决定的一个数值相等的状态函数,这个状态函数被定义为温度。而温度相等是热平衡之必要的条件。虽然他是最后提出来的,足足比第一、二定律迟了80年,但是他是三大定律的基础,这也就顺理成章的成为了“第零”这个伟大的定律。

与此同时,在应用热力学理论研究物质性质的过程中,还发展了热力学的数学理论,找到了反映物质各种性质的相应的热力学函数,研究了物质在相变、化学反应和溶液特性方面所遵循的各种规律。1906年,德国的能斯脱在观察低温现象和化学反应中发现热定理;1912年,这个定理被修改成热力学第三定律的表述形式。

上一篇:《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全文下一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