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的故事感想

2024-05-28

红军长征的故事感想(精选5篇)

红军长征的故事感想 第1篇

——由长征中的小故事所想到的长征,那英勇的足迹镌刻在人类追求解放的历史中,始终为中国人民所铭记。

长征,那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始终是中国革命和建设夺取成功的基础。

长征,那战胜一切困难的气概,始终激励着中国人民朝着一个无人能够预言的辉煌未来前进。

长征途中,没有吃的,把骡马杀掉;骡马没了,去挖野菜,哏树皮、嚼草根;野菜吃光了,就煮皮带吃……那一件件、一幕幕,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一个动人的小故事——《金色的鱼钩》。

这个故事叙述了一位老班长为了让几个伤员不饿肚子,自己不顾疲劳、强忍饥饿来到小水塘为他们钓鱼充饥,自己却一点儿也舍不得吃,最后活活的被饥饿折磨得倒下了。老班长那舍己为人的精神、那崇高的革命主义品质,深深地打动着我:为了让自己的伤员不饿肚子而牺牲了。试想,当时如果有一把米,对,哪怕只有一把米,老班长也许不会被饥饿夺去他坚强的生命。

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少同学不懂得爱惜粮食,他们把饼干、馒头、面包、稀饭随便乱扔,在家里挑吃捡穿……据有关部门估计,全国每年浪费的粮食,足够五千万人吃一年,多么惊人的浪费啊!

古人尚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彻骨感受,我们应该从中领悟粮食的珍贵。是的,一粒粒粮食从播种到收割,再加工成成品粮,至少要经过20道工序,这中间包含了农民多少辛勤的劳动,每一粒粮食都浸透了农民伯伯多少心血和汗水啊!你难道还忍心把咬了一口的馒头当泥巴扔,把吃了一口的饭当脏水泼吗?

同学们,多想想长征中的革命先烈吧!

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新生一代,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爱惜粮食,从我做起,从小做起,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

爱惜粮食,就是爱惜生命啊!

《红军长征的故事感想》

红军长征的故事感想 第2篇

“长征是历史上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以世界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

《金色的鱼钩》里的老班长,为了能让战士们喝到新鲜的鱼汤,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去找鱼让同志们吃。飞夺泸定桥,红军战士每人只有一块木板,两边都是铁索,要是一不小心就会掉到那万恶的水中。战士前面的倒下,后面的又接着,就算红军一个接着一个倒下,也没有一个人逃退,依然冒着枪林弹雨的危险前进。这种精神多么令人敬佩啊!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战士们已经饿得不行了,只好把马杀了炖汤喝。后来把能吃的都吃完了,最后就只能吃树叶、啃树皮,还有的把皮带煮熟吃了,这场面多艰难啊!二万五千里血与汗的洗礼,所到之处,哪里没有浸透着红军战士的不散热血?哪里没有谱写一曲动人的壮歌!

时间过得飞快,__年过去了,我们中国后一代人传承了长征的精神,这种精神一代又一代的延续了下去。如今中国女排获得了优异的成绩,成了奥运冠军。中国可以把青藏高原的铁路建成,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啊!我们现在是新中国的小学生,不用像红军长征时历经二万五千里的艰苦爬涉,不用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只要好好读书,诚实做人,长大了才能报效祖国,为祖国出一份力。

探秘红军长征中鲜为人知的故事 第3篇

1935年5月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进入四川大凉山彝族聚居地。为了介绍红军的民主的民族政策,朱德以红军总司令名义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布告上写道:“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今已来到川西,尊重彝人风俗。真正平等自由,再不受人欺辱。希望努力宣传,将此广播西蜀。”在这个布告里首次出现了“长征”一词。而这个布告是出自陆定一之手的。因为在《陆定一传》里说道:“陆定一当时在总政治部宣传部担任宣传干事。他沿用当时通行格式,六字一句、共八句,一韵到底,通俗简明,琅琅上口,易记易传。短短56个字揭露了四川军阀的罪行,准确扼要地表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的宗旨、任务、政策、纪律。”也就是说,“长征”这个词是陆定一创造的,而经过朱德总司令的首肯而传播开来的。所以说朱德是最早使用“长征”一词的。

毛泽东深感内疚:长征中红军唯一的外债是什么

在过草地时由于缺少粮食,红军队伍仍在生死线上挣扎。最后一颗粮食都没有了,只能靠吃树皮和草根充饥。许多战士食用有毒的野菜后,上吐下泻,甚至丢失了性命。野菜草根找不到,只得將身上的皮带、皮鞋,甚至皮坎肩和马鞍子,和着水煮了吃。再这样下去,红军是无法走出险象环生的草地。生存变得尤为重要,红军司令部下达了命令,要求每个人要寻找到30斤粮食。

后来红军在藏区波罗子的一户人家里找到了粮食。几口大铁锅盛着小麦、大麦、玉蜀黍、黄豆、豌豆,还有红辣椒。藏民早已跑得精光,为了保持部队有生力量,红军不能不拿了这些粮食。第一次违反了民族政策。

长征队伍胜利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对此深感内疚,他曾对斯诺说:“这是我们惟一的外债,是红军拿了藏民的粮食而欠的债,有一天我们必须向藏民偿还我们不得不从他们那里拿走的给养。”

长征中朱德唯一发怒为何事

红军南渡乌江时,发生了这样一件事:由陈赓和宋任穷率领的红军干部团奉命担任守护乌江浮桥的任务。后来,他们得知殿后的红五军团已从另一渡口过江,又得到中央军委一位参谋的口头命令,就把浮桥拆了。

宋任穷回忆说:“我们到宿营地时,朱总司令、周副主席、刘伯承总参谋长都在场。他们听说拆了浮桥,十分焦急,当场对我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朱总司令发了脾气,很恼火地说:岂有此理,为什么下这样的命令!五军团过江了,可罗炳辉同志率领的九军团还在后面,还没有过江呀!怎么能拆桥呢?朱总司令指示我们,马上返回江边,重新架桥。总司令说,浮桥架好后,交给九军团,如果等到明天早晨7时九军团还不来,你们再拆桥。”

大家从来没有见过总司令发脾气,这次发怒是大家见到的唯一的一次……此时此地,此事此举,可见胸怀全局的总司令虑事之精细,爱护官兵之心切。

二万五千里长征是怎样算出来的

一提起长征,人们自然就会想到“二万五千里”,它已成为一个固定词组深深地印烙在人们的脑海中。从某种意义上说,“二万五千里”成为了红军长征的代名词。

那么,“二万五千里”到底是怎样算出来的?红军长征“二万五千里”的里程不是在地图上测量出来的,更不是凭空编造的数据,而是有着充分的事实依据的。

“二万五千里”指的是中央红军的行程。1935年10月19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长征胜利结束。当天,时任直属队党总支书记的萧锋在日记里写道,毛泽东对他讲,红军长征“根据红1军团团部汇总,最多的走了二万五千里”。此后,中共中央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日本帝国主义并吞华北及蒋介石出卖华北出卖中国宣言》等正式文件中,开始使用“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提法。

此外,在计算红军长征行程时,有几个重要因素不容忽视。

一是长征途中,红军打的是运动战,频繁迂回穿插、重复走路。二是红军在行军作战中,还要筹款、做群众工作等,这些都需要走路。三是在长征中,特别是长征初期,红军由于缺少地图,走错路的事经常发生。

红军长征胜利日84周年个人感想 第4篇

如今,祖国的建设需要的正是这样的精神,这场新的长征虽然没有雪山草地、战火硝烟,但却面临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新考验和西方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威胁,仍然需要长征精神并从中汲取信心、智慧和力量。弘扬长征精神这一政治优势,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战胜困难和风险、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业绩不可缺少的强大精神动力。

长征精神对人的潜移默化的熏陶,是对人对科学的价值理解过程中的情感归化,是一种精神家园的依归。长征精神可以从本质上促进一个人整体精神的内在生长,帮助一个人自我完善。解放军叔叔保家卫国需要长征精神,医生救死扶伤需要长征精神,科学家搞发明创造需要长征精神,我们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更离不开长征精神……长征精神扩大了人们的精神空间,消融私利计较造成的狭隘。长征精神的教育塑造方式中充满了主体的道德自觉,同时也有浓厚的生命本体意识和自然情感基础。总之,长征精神的教育塑造价值是让人“目标一致”的价值。

红军长征85周年观后感个人感想 第5篇

五岭透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每当我听到这首豪迈激昂的《长征七律》时,我的脑海里的全部都是那些红军坚毅执着的脚步和身影。在_年前,红军战士们用他们的热血和生命铸就了这一首《长征七律》。

现在,我们作为这个新世纪的主人,在庆祝长征胜利的喜悦,我们要怎么样行动来将长征的精神发扬光大,继续来新的长征之旅!

有的同学应该会说:“我们不须像先辈一样去爬雪山、过草地,也还没有那些武器的威胁,再说,我们也没有必要去学先辈们走、学长征。”

是呀!现在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快乐啊!有吃有喝有得玩,吃香喝辣的,应有尽有。

可是,你曾经可否有看到过,在升旗仪式上,有的同学们在升旗仪式上,东倒西歪的,在敬队礼时不一会就说累,坚持不住。有的同学在家不用干家务,在学习上时一有困难喊放弃。

而我们,就是少了红军先辈的那种面对困难,英勇无畏,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这遥远的长征路上,红军先辈们就是凭着这一种精神取得了最终的伟大胜利,为中国革命闯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上一篇:静电除尘操作规程下一篇:冬季的一株腊梅树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