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土地资源倡议书

2024-08-01

保护土地资源倡议书(精选11篇)

保护土地资源倡议书 第1篇

1.保护土地倡议书

众所周知,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保护土地倡议书。然而我们有13亿人口,人均占有面积就很少了。因为人口众多,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人们正在肆意的占有为数不多的耕地,在上面盖高楼,建工厂等,不仅加剧了我国耕地的紧缺,还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我迫切的想呼吁大家:不要在大量占用和浪费有限的土地资源了,不要在耕地上没有节制的盖楼和建厂了!

我的老家是我小时候居住的`地方,当时我记得我家的后面就是大-片的耕地,每当播种,收割时,农民们都在田地里热火朝天的忙碌。然而现在再到那里看时,原先一大-片绿油油的麦田早已化为乌有。几辆铲土机正在荒凉的土地上轰隆隆的挖掘着,一阵风吹过,漫天的黄土迎面扑来,天空也变得灰蒙蒙的,没有一点生气。在我们生活的周围,随处都可以看见盖楼的高塔,听见机器的轰鸣声。随着轰鸣声,花草没了,耕地没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农作物没了。我们将来用什么养活自己呢?

拯救土地就是拯救未来。所以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我们的未来,我们应该积极的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我认为我们首先要有保护资源的意识,平时要节约一切资源。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我们要使循环资源充分利用。其次要有规划性,合理安排怎样使用耕地,不要盲目破坏土地。而且我们还应多开垦土地,把废弃的土地变成可利用的耕地。

让我们行动起来,一起保护我们的土地资源吧!

保护土地资源倡议书 第2篇

保护土地倡议书1

土地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财富之母。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稀缺。当前,我县城镇化、工业化加快发展,发展经济与保护耕地的矛盾越来越凸现,珍惜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用地,推进**经济社会持续科学发展,是肩负在我们身上不可推卸的责任。为了子孙后代的幸福,为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郑重地向广大城乡居民朋友发出如下倡议:

1、自觉宣传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营造珍惜资源、依法科学和节约集约使用资源的良好社会氛围。

2、牢固树立“人多地少是国情、节约集约要先行”的用地意识,将珍惜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用地做为我们每个市民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成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3、人人争做珍惜资源的带头者,当好节约集约用地的宣传员,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切实把“珍惜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用地”落实到具体行动之中。

4、工业发展、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原则,自觉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

5、坚持做到“四个不用地”原则。即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计划、城乡规划的不用地;亩产税收达不到标准的不用地;不符合节约集约用地和用地控制指标要求的`不用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和明令禁止的项目不用地。

6、积极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农民建房要向中心村和集镇集中。

积土成山,滴水成河,节约集约土地资源依赖于每一个人的行动。拯救土地就是拯救未来。为了我们的生存环境,为了造福子孙后代,为了明天的发展,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携起手来同心协力,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国土资源,节约集约用地,切实保护耕地。

保护土地倡议书2

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人类和地球所有生命的摇篮,也是我们幸福生活和快乐成长的蓝色家园,呵护海洋就是呵护我们的未来。在此,贝林幼儿园郑重倡议:

一、加强海洋知识学习,增强海洋保护意识。要加强对海洋环境、海洋资源、海洋生物、海洋地理、海洋国土等知识的学习,深化对海洋母亲的认识和了解,切实增强保护蓝色国土的意识和责任,争当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专家。

二、树立科学发展观念,传播海洋生态文明。要尊重科学规律,崇尚生态文明,关心海洋环境保护,关注海洋开发利用,积极参与海洋科技推广、海洋环保宣传和监督等活动,为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奉献智慧和力量,争当海洋文明的传播者。

三、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倡导绿色环保行动。要强化依法治海意识,自觉保护蓝色国土资源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积极参加绿色志愿活动,倡导绿色环保行动,倡议绿色生活,不向海洋丢弃垃圾,排放污水,携手保护海洋环境,争当保护蓝色国土的`卫士。

四、珍惜海洋自然资源,善待海洋生物生命。要珍惜海洋自然资源,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善待一切海洋生物的生命。不过度向海洋索取,不损害海洋自然资源,不捕捞受保护的海洋生物,不购买珊瑚、海龟等法律规章禁止的海洋生物制品,争当海洋文明的维护者。

五、传承海纳百川精神,彰显沿海风采。要用心去感知海洋的博大精深,学习像海洋一样奔腾不息的自强精神,弘扬沿海敢为人先,不畏艰险,勇于开拓,善于创新的光荣传统,传承海纳百川精神、彰显新时期沿海的风采,争当海洋文明的践行者。

保护土地倡议书3

今年6月25日是第22个全国土地日。今年全国土地日主题已确定为“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自然界形成的土地,在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十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它是人类生产与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后备资源少。虽然我国现有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仅及世界人均1/3;耕地面积列世界第二位,而人均排在世界第六十七位。在这有限的耕地中,缺乏水源保证、干旱退化、水土流失、污染严重的耕地占了相当大的.比例。面对日益恶化的地球生态环境、资源破坏等,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行动起来,用自己的行动来保护我们生存的家园。

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十二五”规划建议、提升国家资源保障能力、缓解工业化和城镇化不断加快对资源刚性需求的重大战略举措。推进资源合理开发与节约利用,推进环境保护与建设,提高国土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值此,我们发出绿色倡议:

1、节约用地,珍惜资源。····

2、坚守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红线

3、节约集约开发利用每一寸土地。

4、保护耕地,人人有责。

5、节约用纸,珍惜纸张,推行无纸化办公、双面用纸。

6、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乱占耕地现象。

7、不乱丢垃圾,垃圾分类,循环利用,过绿色生活。

8、买菜提起菜篮子,少用、不用塑料袋,倡议书《保护土地倡议书》。

9、节约用电,空调开启的温度不小于26℃。

10、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每天至少做一件有益于珍惜土地资源的小事。

让我们一起积极行动起来,尽自己的一分力量,养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充分发挥我们宣传、监督作用,广泛带动家庭、社会加入到我们的环保行动中,让我们携手同心、善待资源。保护地球,珍爱生命,绿色行动!

保护土地倡议书4

众所周知,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保护土地倡议书。然而我们有13亿人口,人均占有面积就很少了。因为人口众多,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人们正在肆意的占有为数不多的耕地,在上面盖高楼,建工厂等,不仅加剧了我国耕地的紧缺,还造成了严重的污染。我迫切的想呼吁大家:不要在大量占用和浪费有限的土地资源了,不要在耕地上没有节制的盖楼和建厂了!

我的老家是我小时候居住的地方,当时我记得我家的后面就是大-片的耕地,每当播种,收割时,农民们都在田地里热火朝天的忙碌。然而现在再到那里看时,原先一大-片绿油油的麦田早已化为乌有。几辆铲土机正在荒凉的土地上轰隆隆的.挖掘着,一阵风吹过,漫天的黄土迎面扑来,天空也变得灰蒙蒙的,没有一点生气。在我们生活的周围,随处都可以看见盖楼的高塔,听见机器的轰鸣声。随着轰鸣声,花草没了,耕地没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农作物没了。我们将来用什么养活自己呢?

拯救土地就是拯救未来。所以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我们的未来,我们应该积极的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我认为我们首先要有保护资源的意识,平时要节约一切资源。有限的资源,无限的循环。我们要使循环资源充分利用。其次要有规划性,合理安排怎样使用耕地,不要盲目破坏土地。而且我们还应多开垦土地,把废弃的土地变成可利用的耕地。

我国土地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第3篇

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要坚持开发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的原则。土地开发规划要符合区域经济开发规划以及满足生态环境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土地资源开发实际上是一个把自然生态转化为人工生态的过程,对于整个自然生态环境系统而言,土地资源结构与布局的调整必然会造成原有生态环境系统组成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同时,也要研究土地资源开发规划中的结构与布局调整对未来生态环境系统可能造成的影响与危害,要制定有效的措施,防止导致新的生态环境破坏,达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保护

(一)土地资源数量的保护

1. 耕地数量保护的必要性。

我国尽管重视开垦扩大耕地面积,但是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占用耕地和人口增长失控,导致耕地面积和人均耕地面积减少的问题严重。耕地减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国家基本建设正常占地外,乱占滥用耕地是重要原因。减少的耕地中40%以上用于农村盖房,居民点蚕食耕的问题严重,这是人地矛盾的焦点。此外,近年来以各种名义的乱占用耕地也是一个重要问题。基于我国目前人口的不断增长和耕地数量迅速减少,人地矛盾日益紧张,必须落实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

2. 基本农田与土地保护的对象。

基本农田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耕地的临界状况;低于这个临界点,规划的粮食总产量就不可能实现,人民基本生活就不能得到保障,国民经济建设就不能统筹协调发展。基本农田反映一个国家的人口、粮食、耕地、环境及社会经济相互协调的平衡关系。它不等于高产稳产田,高产稳产农田仅反映耕地的生产力水平和质量状况,大部分高产稳产田要划入基本农田。而基本农田还包括部分为确保实现某个食物总产要求所必需的中产田甚至低产田;反之,有小部分高产稳产农田出于特殊原因,还可能转用为建设用地或其他土地。

不同的自然条件、人口和社会经济情况的地区,基本农田的含义是有所不同的。一是对于农产品调出地区,基本农田是保证规划期内,当地人口对农产品的基本需求和完成国家订购计划所需要的农田;二是对于农产品自给自足地区,基本农田即是保证规划期内当地人口对农产品基本需求所必需的农田;三是对于农产品调入地区,基本农田是在考虑规划期农产品可能调入量的基础上,本地区解决当地人口对农产品需求所必需的耕田。

基本农田保护对象的确定,主要就是依据农产品的供需状况,以及各类农产品对社会发挥的作用而定。保护耕地或优质农耕地,主要保护商品粮基地或高产粮田区;对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的省份,主要是保护耕地。

(二)土地资源环境的保护

1. 防止土地污染与生态环境质量恶化的对策措施。

要正确评价土地利用方式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确定科学的士地利用结构及其生态环境,明确土地利用总体方案;要建立相应的管理与协调机构;制定有关法规,控制对土地的污染和限制对污染土地的使用;建立土地使用登记制度。加强土地资源环境保护的重点是减少由农药、化肥、污浊水和固体废弃物等带给土地的有毒物质的数量,减少毒素的再循环。

2. 土地污染与生态环境质量恶化防治具体措施。

一是土地污染调查与动态监测。土地污染调查是指区域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污染程度的分级评价、土地污染的监测和预防,即在代表性区域里定期采样,或在条件许可时,在固定点安置监测仪器进行化学、物理和生物学测定,以观察污染状况的动态变化规律。二是制订“三废”排放的标准。主要是改进工艺流程、控制和消除工矿业“三废”排放,尽可能减少或消除污染物质来源。必须排放的“三废”要进行净化处理,进行回收综合利用,变废为宝,使之符合国家的排放标准。三是控制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要合理使用化学农药,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新品种,提倡推广生物防治和综合防治病虫害的新措施。化肥的使用必须实行平衡配方施肥方法,提高化肥的利用率。

3. 污染土地的整治技术。

近几年,应用植物吸收土壤重金属的方法已引起广泛的重视。其主要原理是将基质中的重金属,通过植物吸收或者将其固定在土壤中,待收获后,对重金属进行处理。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都会出现很大的影响。土地生态设计是按照生态学和土地科学的基本理论、运用现代系统工程的方法对各类土地系统的合理利用方式进行选择和优化。土地资源的退化包括水土流失、沙化、次生盐碱化、贫瘠化、污染、性质恶化和建设用地等。

二、我国区域土地资源的开发

(一)确定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目标

1.社会生活需求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对土地资源开发的影响。社会生产生活对产品的需求是土地资源开发的主要原因和动力,土地资源开发的目标一定要与需求相一致,才能实现土地资源利用的效益。

2.待开发土地资源的适宜性和生产力状况。确定合理的、符合区域发展现状的士地资源开发目标要以建立在区域生产力状况、土地资源特点和与之相适应的利用类型基础上。

3.土地资源开发的经济支持能力和技术水平满足情况。土地资源开发需要资金和技术支持,尤其是在区域性土地资源开发上更需要巨大的资金技术支持,一般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才可实施规划。在制定开发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开发目标的必要性和准确性,防止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导致重大的经济损失。

(二)确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结构与布局

1.对社会生产生活各项用地或各部门用地需求进行预测,进行区域土地资源评价,综合平衡各项用地面积指标。

2.建立数学模型,用实际资源情况、国民经济建设的需要和社会经济条件等指标为制约因素,以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最优为目标,求出用地结构的最优解。编制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时可以综合使用这些方法,或以一种方法为主,用其他方法加以论证,使规划切合实际。区域土地资源开发规划布局,一般是分区提出各类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的比例,并按可开发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生产力水平分布情况以及开发条件优劣情况,合理地确定各处的土地资源开发数量,并具体落实到区域各个部位。

(三)确定土地资源开发次序和开发速度

土地资源开发次序和开发速度需要考虑土地资源开发条件优劣、开发重点与非重点、开发效益的高低、投资见效快慢以及各年建设用地指标等因素。

土地资源开发条件的优劣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了开发的难易程度和投资成本,开发的重点程度反映了对该类土地资源的急需程度,开发效益的高低、投资见效的快慢会直接反映投资的成本回收速度和资金投入的风险程度,这些因素是衡量经济、社会、生态环境效益性的重要因素。具体的确定方法:就是要按土地资源调查结果推算出规划期内适宜开发的土地资源数量和位置;再按因素分析待开发土地资源的难易程度,进行规划期内任务分配,主要包括数量的调整和位置的布局;最后把分配结果与国家计划开发指标进行比较修正,得出年开发数量,并进行具体土地资源定位开发的具体安排。

(四)制定土地资源开发资金计划

在编制土地资源开发资金计划时,应根据土地开发的效益大小、见效快慢、开发意义大小,把它分为重点、次重点及一般等层次,科学配置资金,对个别特殊开发项目可采取倾斜政策。按开发区的经济力量及开发模式,把土地开发区划分为完全性投资区、支持性投资区、扶持性投资区等。

(五)选定土地资源开发模式

1.国家组织的大规模土地资源开发。由国家投资统一部署和管理的区域性大规模综合土地资源开发,如城镇建设用地的土地资源开发、大流域土地资源开发等。

2.集体组织的土地资源开发。在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开发区域,应依靠集体组织集资,组织农民开发,再承包给农民经营。

3.农户承包开发。政府给予农民一定的优惠政策或补偿,适合于工程量较小的零星荒地开发,有利于提高农民的开发积极性。

4.企业组织集中开发。一些地方组织成立了具有一定资金和技术力量的专业土地资源开发公司,进行土地资源开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各种开发组织形式纷纷出台,如土地入股、资金入股、技术入股等都以经济手段带动了土地资源开发。在选择土地资源开发模式时,既要有利于调动开发者积极性,又要避免土地开发者的投机。

(六)区域土地资源开发的实施

1.做好组织领导协调工作。在组织领导方面,要把规划纳入地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进行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基层单位。

2.制定年度计划。按土地资源开发重点和时间安排编制实施开发规划的三年计划和年度计划。

3.规划实施监督。做好规划实施的监管,组织、监督、检查各部门各单位实施规划。

我国土地资源保护法律研究 第4篇

一、我国土地资源保护体系与主要法律规定

1.土地资源保护体系。我国土地资源保护的法律经过五十年的发展,也基本上形成了完整的体系。目前,我国关于土地资源保护的立法主要有《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水土保持法》及其实施条例,《土地复垦规定》,《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另外在《农业法》、《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等法律中也有一些保护土地资源的规定。纵观我国土地资源保护的立法现状,我国土地资源存在以下主要法律制度

(1)土地权属制度

为保护土地资源,首先必须明确土地的权属。我国《宪法》等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土地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为保护土地的所有权,法律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法转让。集体所有制,即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与农业、手工业、商业、服务业和某些工业部门中社会化程度较低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相适应。在集体所有制中,生产资料是集体财产,只归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支配和使用,国家和其他单位不能任意无偿调拨集体经济的生产资料、劳动力、产品和资金。

(2)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为合理使用土地,发挥土地的最佳环境效能,《土地管理法》规定,国家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国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用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

(3)土地管理体制

国务院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统一负责全国土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设置及其职责,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有关规定确定。乡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土地管理工作。

(4)水土保持管理

《水土保持法》第六条规定,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水土保持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辖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2.主要法律规定

(1)保持土地质量的规定

我国《环境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防止土壤污染、土地沙化、盐渍化、贫瘠化、沼泽化、地面沉降和防治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源枯竭、种源灭绝以及其他生态失调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推广植物病虫害的综合防治,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及植物生长激素。

(2)合理利用土地的规定

土地有多种用途,某一特定区域的土地,作为一个整体必有其最适宜的用途,只有当某区域内的某块土地被用于它最适宜的用途时,该块土地的利用才是合理的。因此,我国的土地保护实行“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的方针。这一方针的主要内容如下:《土地管理法》第三条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全面规划,严格管理,保护、开发土地资源,制止非法占用土地的行为。

(3)建立土地调查制度

国家建立土地调查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进行土地调查,土地所有者或者使用者应当配合调查,并提供有关资料。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有关部门根据土地调查成果,规划土地用途和根据国家制定的统一标准,评定土地等级。

(4)建立土地统计制度

国家建立土地统计制度。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和同级统计部门共容,设计文件中也应有土地复垦的章节。生产规划中亦应有土地复垦的内容。

二、我国土地资源保护法律的缺陷——基本立法的滞后化

我國先后制定《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矿产资源法》和《煤炭法》。虽然我国已经制定了《土地管理法》、《防沙治沙法》、《水土保持法》和《农村土地承包法》等土地资源调整的法律,但是对农村土地资源破坏与污染防治的规定则相对薄弱。上述法律是无法完成保护土地资源,防止污染和破坏的制度使命的,因此让上述法律来承担全部的调整农村土地资源破坏与污染行为,显然不符合实际。只有专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资源破坏与污染防治法》才能够完成此项任务,所以我国应该把该法律纳入立法计划和立法规划。

三、我国土地资源破坏与污染防治的法律完善

1.制定《土地资源破坏与污染防治法》。以宪法为根据,参照其他法律规范中土地资源破坏与污染的相关规定,结合我国土地资源破坏与污染的实际情况,在吸收和借鉴其他国家土地资源破坏与污染法的基础上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资源破坏与污染防治法。并以此为核心的土地资源破坏与污染防治法律体系。

2.修改现行法律中关于土地资源破坏与污染防治的规定。我国现行宪法第26条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国家组织和鼓励植树造林,保护林木。”如果将土地资源破坏与污染防治加入此条,特别强调将土地资源破坏与污染防治上升到宪法高度,会更有力地保护我国土地资源。其次修改相应土地使用权人的义务,使用权人有义务保护土地资源,如不尽善良管理人义务,则科以刑罚。

中国是一个拥有九亿农民的农业大国,农业兴则国家盛,农民富则国家强,而农业农民的根本问题是土地,土地是固有资源,不可再生,是人类宝贵的物质财富。保护土地资源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建立完善的土地资源保护法律制度体系,是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精选保护土地倡议书 第5篇

保护土地,特别是耕地,对于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国家来说,是生命攸关的大事。人口多,人均土地少,耕地资源不足的国情,要求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然而,我国的土地资源却面临着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率高、旱灾频繁、生态环境脆弱等问题,加之土地人口承载指数大、矿产资源开发强度高、土地污染率高、土地污染治理投资不足等经济社会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区域土地资源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

土地资源的破坏与人类的征服主义的自然观、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及消费主义的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某种程度上,人类的行为决定着土地资源的未来。作为普通的公民和消费者,我们可以通过自身的消费行为和生活习惯,为保护土地资源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其中,素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保护自然资源,维护自身健康的选择。

因食肉而形成的庞大的养殖产业,消耗了大量土地、粮食、水、植被等资源,严重加剧地球资源环境的透支、破坏,并且它的过度开发和破坏,又在加速降低地球本身的资源再生能力,形成严重的恶性递减趋势。同时,肉食也给我们自身带来了大量的健康隐患。

因此,改善环境,保护土地资源,请从改善自身开始,从一餐素食开始。

保护土地资源作文 第6篇

有的开采沙石,采集矿产,大量建造房屋,滥用耕地,用地里的黏土造砖。等等一切的行为都是人类做的。就用耕地造砖来说吧,生产100万块红砖,要挖土一米深的耕地1100平方米,而这些砖连建造一栋1。5万平方米18层建筑物的一半都不够。要是建这样的一栋楼,得用多少耕地的土来换啊!所以,现在国家规定:不能使用耕地的土造砖,只能用空心的水泥砖。这样一年就可以减少使用6000亿块红砖呢,少流失多少耕地啊!

宇宙中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又只有地球分之一面积的陆地,而陆地中又只有陆地分之一面积的耕地。

我国耕地面积总面积为12339公顷,仅20xx年就减少掉了253公顷的耕地,仅当于360多万个足球场的面积。而被占用的耕地中,大多用于建工厂。

人类不仅滥用土地,而且还污染土地。

其实,废塑料和废电池就能让周围几十年都不长农作物。现在,世界上有这么多的废电池和废塑料制品,土地还能有能用的土地吗?我们应该积极主动去保护耕地,因为人类有了耕地才能生存,如果没有了耕地,也就没有了粮食,没有粮食吃,也就没有了生命,人类再怎么伟大都没用。粮食离不开耕地,所以说人类与土地是息息相关的,人类永远离不开土地。

浅谈保护土地资源 第7篇

浅谈保护土地资源

土地是农业的.生产资料,当今全国土地资源不断遭受破坏,人类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世界各地把保护土地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作 者:陈惠玲 作者单位:石河子土地管理局,83刊 名:石河子科技英文刊名:SHIHEZI SCIENC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4)分类号:F301关键词:

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资源 第8篇

关键词:耕地保护,土地管理,问题,对策

一、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和严峻性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稳定与发展的基础, 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物质保证和支撑。而农业的发展, 从历时态来看, 依赖于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从共时态看, 则依赖于对耕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可以说, 没有耕地农业的发展就成了无源之水和无木之林。而我国的自然地理条件、人口因素使得保护耕地成为当前土地管理中重要和严峻的问题。

首先,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严重匮乏。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截至2007年, 我国的耕地总量约为12173万公顷, 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印度, 世界排名第四。虽然从总量上看我国的耕地资源相对富足, 但我国却是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使得我国的人均耕地仅为0.095公顷, 这个数值仅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二, 全球排名更是在120名之后。

其次, 我国耕地资源不仅面临量上的不足, 更面临质上的欠缺。我国国土面积广大, 但平原面积所占的比重相对较小。从耕地分布来看, 仅有约三分之一的耕地分布于平原和盆地地区, 其余的三分之二则分布于高原、山地和丘陵地区, 这些地区的耕地较为分散、地势起伏不平不利于现代化农业机械的使用, 制约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和产业化。此外, 我国约有三分之一的耕地都受水土流失问题的侵害, 这对耕地质量和农业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二、当前耕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耕地资源所面临的巨大挑战需要我们加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 分析在土地管理过程中对耕地保护的不足和问题之处, 从而为有效路径的寻求提供理论准备。当前, 我国耕地保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可以归结为如下两个个方面。

1. 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具体内容还有待发展和完善, 而内容上的欠缺直接导致了执行上的困难和混乱。这体现在:

(1) 我国现行的《土地管理法》规定, 农村土地的所有权主体是集体。目前, 我国超过90%的耕地都归集体所有。因此, 这种产权模式直接影响了我国耕地的使用和保护情况。但对于集体这一概念, 相关法律法规却没有明确的划分和界定, 从而出现了多重主体和主体虚化的问题。主体界定不清会直接导致责权划分的模糊和管理上的混乱, 更进一步它会使农户对其所使用的土地缺乏安全感和归属感。这导致农户在实际使用耕地时, 往往忽视对耕地的长远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常常采用掠夺的方式利用耕地资源, 从而造成耕地资源量与质上的双重退化。

(2) 《土地管理法》规定, 各省级政府应当保证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这一规定在考虑量上的同时, 却忽视了质的保护。很多地方政府为了追求片面的量上的指标, 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 盲目毁林开荒或围垦河湖, 这不仅严重影响了耕地的质量和产量, 更带来了严重的生态破坏。

(3) 《土地管理法》规定, 出于公共利益的需要, 国家和政府可以依法征用土地, 包括耕地。但什么是公共利益也是个较为含混的概念, 在实践过程中, 很多地方政府为了片面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 以发展经济、招商引资等旗号为借口强行占用耕地, 极大地损害了农户的利益, 影响了耕地资源的质量和数量。

2. 耕地资源动态监测和保护系统的缺失。

保护耕地资源, 一方面需要法律法规对相关内容有明确、合理和可操作的规定。另一方面需要监测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以保证相关法律法规真正落到实处。但受资金和技术的限制, 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建立动态的耕地监测和保护系统。动态监测系统的缺失, 使得国家和政府很难及时了解政策的执行情况和政策执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常常是出现了非法占用耕地的情况后才发现问题。而很多行为, 如不合理的占用耕地以建设工厂或房屋, 其错误行为在实施完成后又很难进行彻底的更正和弥补, 从而造成了耕地资源的长久性的破坏和损失。根据国土资源部的数据, 仅在2001年我国涉及土地违法使用的案件就超过12万件, 约1万公顷的土地因此受到影响。

三、对加强耕地保护的思考和建议

基于对耕地保护中所存在问题的分析, 结合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实际情况, 我们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加强土地管理, 切实保护宝贵的耕地资源。

1. 完善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 增强农户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对此, 我们应当参考现代产权理论和制度的相关内容, 严格、合理的界定相关概念, 明确产权主体的具体内容以及权利与义务关系, 增强农户对耕地的处置权。在明晰责权和保护农户权利的基础上, 提高农户对土地的归属感和责任心, 让农户在农业生产中切实将保护耕地作为关涉自身利益的自觉行为。

2. 在制定各地保护政策时, 不但要注重对量的规定, 更要注重对质的要求。

对此, 我们应当加强对耕地质量的监测和控制, 建立健全耕地质量评估和保护机制, 将对耕地质量的保护纳入考核地方官员的政绩指标中;根据各地耕地的不同情况, 科学规范的确立耕地质量保护的相关计划和目标, 有效地进行农业区域划分, 实现耕地资源的优化配置。

3. 加强公众的保护意识和参与意识, 健全耕地保护的外部监督机制。

耕地保护政策的切实落实需要全社会的努力。过去一方面由于政府和公众缺乏有效的沟通交流途径, 另一方面公众对耕地资源保护的意识还比较淡薄, 缺乏对耕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认识, 因此公众在耕地保护上还缺乏应有的效力。为此, 政府应当加强对耕地保护重要性的宣传, 以多种形式, 生动和深入地开展对耕地科学知识的宣传。利用网络、群众信箱和领导热线等多种形式展开与公众有效且相互信任的沟通, 以弥补动态监测系统尚未全面建立的不足, 发挥公众的积极性和主体地位。

参考文献

[1]吴群.中国耕地保护的体制与政策研究.科学出版社, 2011年[1]吴群.中国耕地保护的体制与政策研究.科学出版社, 2011年

浅谈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第9篇

关键词:土地资源 利用 保护 对策

中图分类号:F3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3(b)-0106-01

土地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人口的增长给土地资源造成极大地压力。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

1 当前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

(1)最近几年以来我们国家工业化进程速度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就需要为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等提供相当多的土地资源。一些城市盲目建设、乱设开发区,导致土地资源逐渐减少。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大力建设“形象工程”,乱使用土地,造成土地资源使用不合理,给土地资源的保护带来了困难。

(2)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①土地资源退化主要表现在土地的养分逐渐亏缺,据统计世界土壤养分不足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

②是水土流失。过度的开垦,滥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会使上游土地肥力严重下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而且给下游的河道、水库造成淤积,给沿河生产发展和人来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土壤盐渍化也是面前土地资源面临的一个问题,在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均有分布,历史上也多次出现过由于错误灌溉导致失败的农业系统,世界因盐碱化造成土地荒废就与目前灌溉的土地一样多。各国水稻产区的土地次生盐渍化现象时常发生。

④土地沙漠化、环境污染造成土地资源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伴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三废”不断排放、农业在农田中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地污染愈加严重。土地资源污染不仅给农业减产,减少经济收入,而且还会给弄产品带来污染,危害人体健康。土地的污染同时还会破坏生态平衡,造成一些珍贵物种的灭绝。

⑤我国土地资源相对较多,但是由于我国人中多,人均占有面积就很少。而且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生产力因地域的差异较大。因水热提交、地质组合等因素,造成我国有多重多样的土地类型,但是这些土地类型分布不够均衡。

2 做好土地資源的利用与保护的对策

(1)加强对土地承载能力的研究,大力发展宣传土地生态教育,使各地区在土地可承载的范围内指定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实行计划生育可以缓解土地资源与人口增长的矛盾。因此严格控制我国人口增长是解决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同时要全面提高全民的国土意识以及综合文化素质,让每个人都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2)大力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好每一寸土地,严格控制非农业用地。要时刻按照《土地法》执法,严禁土地资源滥用,充分做好土地承载能力的研究,为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做长远规划。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提地使用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执法能力,加速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的职能转换,为土地合理利用提供更好更完善的程序保障。

(3)将强农业投入,改造中低产田,加强农、林、牧业生产基地的建设。提高土地的承载能力主要途径就是中低产田改造每种中低产田的改造都需要水利工程的投入,加强商品粮、优质棉等基地的建设,方便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可以有效地应付各种意外困难。

(4)加强土地资源的宏观建设。通过现有的技术条件拟定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规划,通过项目建设来改善宏观生态环境,从而对土地沙化有效防治,通过南水北调工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也提高了干旱地区土地生产力。

(5)注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要着重控制污染源,将强土壤污染治理力度,正确合理的使用午睡灌溉。药做好对于土壤环境的检测和评价,要及时观察预报土壤环境的变化,遇到问题要及时采取合理对策,积极应对。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的使用,给农业生产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也会对环境和生态平衡带来影响,这成为阻碍发展生态农业的的原因之一,所以加强农业生产中的环境保护也非常重要,在农药和化肥应本着科学施用,将影响土壤生态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小限度。

(6)推进高城市化进程,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在城市建设中,要以内涵为主的城市发展方针,充分挖掘城市存量土地的潜力,嘉庆相关基础建设,有效提高土地的产出率。要有效体调整城市结构布局,合理规划开发,取消重复建设,减少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土地资源的浪费,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资源。

3 结语

当前,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土地保护工作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生态欢迎页比较脆弱了,土地保护工作推进速速缓慢,乱批滥占耕地想象十分严重。土地的恶化,加剧了洪涝、干旱等不利自然环境的发生,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这直接制约着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加强土地资源的保护,相关部门采取直接有效地措施,保护好每一寸土地,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

参考文献

保护土地资源倡议书 第10篇

论述了淮南市土地利用状况、特点、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应采取的措施.

作 者:黄巍  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南市环境监测站,淮南,232001 刊 名:黑龙江环境通报 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ENVIRONMENTAL JOURNAL 年,卷(期):2001 25(4) 分类号:F3 关键词:土地资源   土地利用   环境质量保护  

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论文 第11篇

学院:园林园艺学院

姓名:晓林 学号:2011610186

【摘要】:土地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以及人口的增长给土地资源造成极大地压力。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介绍了当前土地的开发利用现状并就当前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提出了对如何做好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意见与对策。【关键词】:土地资源 利用 保护

土地健康 可持续发展对策 前言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先从资源相关理论入手,分析了我国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土地资源先天不足,而且土地数量在不正确的发展思路的引导下正在迅速减少,土地质量退化、生态恶化的问题同时存在。所以,按照可持续利用的思路对土地资源进行保护非常必要。土地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一切生产生活赖以存在的根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是决定一个地区能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问题,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切实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合理的保护和利用土地资源就显得尤为重要。1我国当前土地资源利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1土地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土地资源分布不均衡

我国土地资源相对较多,但是由于我国人中多,人均占有面积就很少。而且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生产力因地域的差异较大。因水热提交、地质组合等因素,造成我国有多重多样的土地类型,但是这些土地类型分布不够均衡。

1.2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耕地资源数量迅速减少

最近几年以来我们国家工业化进程速度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这就需要为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建设等提供相当多的土地资源。一些城市盲目建设、乱设开发区,导致土地资源逐渐减少。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追求政绩, 大力建设“形象工程”,乱使用土地,造成土地资源使用不合理, 给土地资源的保护带来了困难。

1.3土地资源质量的退化及生态破坏,土地资源严重退化。

①土地资源退化主要表现在土地的养分逐渐亏缺,据统计世界土壤养分不足的面积约占总面积的23%。②是水土流失。过度的开垦, 滥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水土流失会使上游土地肥力严重下降, 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而且给下游的河道、水库造成淤积,给沿河生产发展和人来的生命安全带来严重威胁。

③土壤盐渍化也是面前土地资源面临的一个问题,在世界干旱半干旱地区均有分布,历史上也多次出现过由于错误灌溉导致失败的农业系统,世界因盐碱化造成土地荒废就与目前灌溉的土地一样多。各国水稻产区的土地次生盐渍化现象时常发生。

④土地沙漠化、环境污染造成土地资源减少的一个重要因素。伴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三废”不断排放、农业在农田中的大量使用,造成土地污染愈加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6)推进高城市化进程,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在城市建设中,要以内涵为主的城市发展方针,充分挖掘城市存量土地的潜力,嘉庆相关基础建设,有效提高土地的产出率。要有效体调整城市结构布局,合理规划开发,取消重复建设,减少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土地资源的浪费,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资源。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的使用,应本着科学施用,将影响土壤生态环境的污染降低到最小限度。2 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

2.1土地健康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前提

它保证了土地自我恢复能力,这种土地自我恢复能力的保证,要靠土地健康来提供保障。从土地永续利用的内容看,其永续利用包括社会、经济、生态三方面的协调统一。从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关系来看,经济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最直接、最密切,是人把自然对象按人的需要进行改造、利用。自然生态环境的优化与破坏都和人类日益扩大的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社会对自然生态的作用表现为,通过土地政策、制度及土地价值观等影响经济活动,再通过经济活动影响自然。经济是永续利用中的核心和主体决定因素。因此,土地保护应建立在人类生产实践的土地利用基础之上,单纯追求土地生态平衡的土地保护,没有抓住土地永续利用的实质内容,而土地健康正是强调在土地利用的基础上保证土地自身恢复能力的实现。2.2维持土地健康

2.2.1维持土地健康是土地保护的目标是人地关系共荣的表现,又是土地永续利用的基本前提,而土地保护又要在土地利用过程的基础上得到实现,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那么在土地保护的社会实践中,有必要引入土地健康这一概念,以替代传统的土地自然生态平衡,作为土地保护的目标。

2.2.2把土地健康确定为土地保护的目标,其对土地保护的实践指导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以维持土地自身正常新陈代谢,保证土地自身恢复能力为核心,维持土地自然生态平衡,不能为维持土地自然生态平衡所束缚,而应把土地自身恢复能力的限度(自然生态阀限)作为限制人们土地利用行为的标准。

2.2.3通过土地健康标准的制定,可对土地利用行为进行诊断。当某些指标超出健康标准时候,就说明人们对土地的利用行为破坏了土地健康,应予以制止和改进。对各项土地状况变化的定量描述,从而提高了对土地利用行为监督检查的可操作性。

2.2.4 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步入了良性循环。集体非农业建设用地制度改革,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带动了农村经济各项事业的发展,第三产业迅速崛起。经济的发展又为村镇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和发展动力,加快建设投入,形成了村镇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滚动发展的势头。健康指标作为衡量标准去检查土地保护的实施效果,从而提高了土地保护效果检查的客观性。

2.2.5实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替代传统的用地分级限额审批制度,是我国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土地用途管制的基本含义是通过土地用途划分,确定各个地块或地段的基本用途(即土地用途的认可),然后制定具体利用细则,依法对土地用途进行限制,从而达到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目的。其中在对土地用途进行限制上,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保证土地资源维持其认可用途的永续利用。把土地健康引入土地用途管制之中,作为土地用途管制的主要内容,可为土地使用者明确土地开发利用行为的基本制约条件,这对土地用途管制制度的实行,提供了更加具体的要求,从而增加了土地用途管制的实践操作性。

我国土地保护立法体系现状的完善 对土地保护法律体系进行全面的改革,拓展土地保护的范围,加强地方土地保护立法,完善土地保护相关法律,加强对土地污染的防治,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和土地开发复垦制度。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策

2.3 做好土地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对策

(1)加强对土地承载能力的研究,大力发展宣传土地生态教育,使各地区在土地可承载的范围内指定人口政策,实行计划生育,实行计划生育可以缓解土地资源与人口增长的矛盾。因此严格控制我国人口增长是解决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同时要全面提高全民的国土意识以及综合文化素质,让每个人都有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土地资源的意识。

(2)大力加强土地管理,保护好每一寸土地,严格控制非农业用地。要时刻按照《土地法》执法,严禁土地资源滥用,充分做好土地承载能力的研究,为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做长远规划。同时还要建立健全提地使用管理制度,全面推进国土资源管理部门执法力,加速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职能转换,为土地合理利用提供更好更完善的程序保障。(3)将强农业投入,改造中低产田,加强农、林、牧业生产基地的建设。提高土地的承载能力主要途径就是中低产田改造每种中低产田的改造都需要水利工程的投入,加强商品粮、优质等基地的建设,方便国家的宏观调控,也可以有效地应付各种意外困难。

(4)加强土地资源的宏观建设。通过现有的技术条件拟定合理的土地资源开发规划,通过项目建设来改善宏观生态环境,从而对土地沙化有效防治,通过南水北调工程,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也提高了干旱地区土地生产力。(5)注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要着重控制污染源,将强土壤污染治理力度,正确合理的使用灌溉,做好对于土壤环境的检测和评价,要及时观察预报土壤破坏程度。3 结语

当前,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土地保护工作是一个相当薄弱的环节,生态较脆弱,土地保护工作推进速速缓慢,乱批滥占耕地想象十分严重。土地的恶化,加剧了洪涝、干旱等不利自然环境的发生,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这直接制约着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加强土地资的保护,相关部门采取直接有效地措施,保护好每一寸土地,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把土地健康引入土地保护之中,作为土地保护的行动准则明确了土地保护的内在实质也指明了土地保护的努力方向,而且为人们对土地的利用行为提出了基本原则。其中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制定各种土地类型的健康指标内容、标准,只有明确了土地健康指标内容、标准之后,才能真正发挥土地健康在土地保护中的应有作用。认识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本文旨在通过对土地健康的认识,在观念上改变传统的维持土地自然生态平衡的土地保护概念,进而为实现土地资源的永续利用提供依据。参考文献

上一篇:如何强化医院财务管理下一篇:3-7岁儿童睡前故事快乐的小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