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体系范文

2024-08-24

初中英语体系范文(精选6篇)

初中英语体系 第1篇

交际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价值体系论文

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特别是北京申奥成功以后,中国成了世界的焦点,我国与国际间的各种合作交往日益频繁,听、说英语的机会越来越多,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越来越成为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交际教学法是以语言的功能为纲,着重培养学生学习语言交际能力的一种外语教学方法,它正确处理了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之间的辩证关系。交际教学法在提高学生的英语整体素质中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正确的认识并合理地运用交际教学法。

一、对交际教学法的认识

交际能力的提出对外语教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交际教学法应用而生。交际法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即实际的交际能力,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整个教学过程交际化,一切由学生本人去经历,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要培养学生的语言使用能力和交际能力,必须要有交际教学法来实施英语教材所体现的内容。交际法教学理论在语言的教与学方面有不少鲜明的特点,在具体的教学方法上也有自己独特的做法。对此提出了三项基本原则:一切活动围绕交际、尽量重现交际过程、不要总是纠正错误。同时对以前教学法中它认为更符合交际特征、更有利于取得交际效果、达到交际目的的一些方法或手段进行了筛选。扮演角色、模拟活动和小组讨论是比较典型的方法和手段。

交际教学法的上述理论和特征明确了语言教学中以培养语言交际能力为最终教学目标的理念。教学实践证明,形式多样且有意义的交际活动,对激发课堂活力、培养中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交际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1.创设语言情景,培养交际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逐词、逐句去进行教学,而要把整个交际过程放在一个恰当的情景中让学生很自然地去理解,通过反复练习,进而掌握交际内容。

2.开展形式多变的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兴趣

例如课前三分钟的“Free talk”,利用多媒体手段创设真实自然的现实生活情景,学生可以根据多媒体展示的内容分工合作,表演不同的角色,来体会在生活情景中该如何运用英语。例如可以开展一个即景反应训练,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力,对“It is already April now.”这句话进行即景反应,学生可能有多种反应:(1)“Spring has come. It is getting warmer and warmer.”(2)“Trees are turning green and flowers are coming out. How beautiful it is!”(3)“We can go springouting and get close to nature.(4)How time flies! We should seize our time.”

3.运用多样课堂评价,检测课堂交际效果

教师可以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也可以采用老师评与小组评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点与缺点,为学生更好地运用语言给出明确的意见。

三、实施交际教学法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纠错要掌握好时机和尺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回答问题或者日常说英语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很多错误,教师要采取恰当合理的方法对其纠正,重点是纠正比较明显有碍于交流的错误。尽量不要在学生说的过程中纠正,这样有可能会打断他们的思路,影响他们本意的表达,尽量保证学生的自尊心不受伤害,掌握好时机和尺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2.交际活动设计应当难易适度

教师在进行交际活动的设计时,要保证学生在活动中都能有合理的任务,有话可说,并让每一个学生认识到我能做,我会做,例如:相同的话题“Happy birthday”,小学生只需进行一般的交流,相互庆贺生日快乐,唱唱生日歌;中学生则可以相互赠送贺卡和礼物,练习“It is for you”的句型,高中生则可打电话邀请同学参加自己的`生日“Party”.如果教师所设计的活动只对一些基础好的学生适用,那便不能算是成功的活动。总而言之,在设计课堂交际活动时,教师要把握好活动的难易度,即使是提前计划好的活动内容,也应根据学生掌握的情况随时进行调整。对于中、低、高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把握好练习的方式、内容和难度。

3.口语训练要与书面训练结合起来

口语训练要在课堂上进行,而书面训练应在课下进行,口语交流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了语言错误,那么在书面作业中可一目了然,二者结合起来能较好地纠正学生的错误。

4.加强文化内涵的教学,拓宽视野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和能力,逐步扩大学生的文化知识,让学生认识到外国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因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而且学生还能接触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同时,教师也应训练学生用英语介绍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使他们不仅能吸收国外文化的精华,也能成为我国与外国文化交流的使者,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

结语

语言教学以获得交际能力为主要目标,而交际教学法正是把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交际能力作为教学的目标,它尊重主体,关注学生生活,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符合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反映了教育改革和时代的要求。它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而且在学生英语整体素质提高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提高中学生的交际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还需要不断地认真研究和探索。

初中英语体系 第2篇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双驾马车之一,它与阅读教学一起拉动初中语文教学前进。因此,作文教学的地位是无法言喻的。传统意义上的作文教学,大体上遵循一条路子:教师出题--学生写作--教师评改--教师讲评(阅读几篇优秀习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各行其职,双方的行为没有交叉,也不存在互动。因此,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个瓶颈,教师和学生都在黑暗中摸索,在寻找一条好的方法,教师能把自己关于写作的体会传授给学生,学生则在写作中感悟作文。笔者在长期的实践中对作文教学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对作文教学有所感受,并试图将这种感受表达出来,以期对作文教学有所帮助。

传统的作文教学完全围绕着考试这个指挥棒转。首先教师对学生作文分数的定位是,不奢望高分,杜绝低分,以希求学生的作文成绩中等偏上。这种定位导致教师在作文教学中,遵循一条保守的作文教学方法,对学生作文要求以符合大多数人的口味为主,对一些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和创新型思维,避而不见,有时甚至抵制,导致学生习作均采取中庸之道,较难出现精品。其次,选题单一。在作文训练中教师选题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教师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对中考作文进行反复揣摩之后,在潜意识中进行押题,并以所押之题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造成作文在选题以及写作中的思维僵化。二是,教师根据单元课程的类型,参照各种教辅材料上给出的参考作文题,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这一选题,既没有渗入教师的经验和情感,也没能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结合,造成学生视觉上的疲劳,更别指望学生在写作中有所创造。

对于学生而言,由于教师教法陈旧和学生生活经验缺乏,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大多缺乏灵性,缺乏生气,成为“八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作文表达的情感虚假。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结构中的独特地位,以及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输入的不通畅,造成学生作文过程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有过分拔高、不真实的感觉,或行文中缺乏仁爱精神,学生作文出现无病呻吟、胡编乱造、缺乏人文精神的通病。二是,学生写作模式化。应试作文教学造成的大量死记硬背和极端模仿,造成学生的作文思维模式化,学生在写作时从审题到构思、从构思到安排结构呈现模式化,学生作文中的人物有脸谱化、遇到的事件有类型性的倾向,作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出现一致性,学生在作文布局上也呈现雷同性,甚至在语言表达上,学生语言也与课本、作文辅导书中的语言惊人的一致,使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丧失殆尽。

所以笔者在实践中,试图针对当前作文教学现状中出现的这些弊端,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在一定程度上进行扭转和校正。笔者认为,初中作文教学,是在教与学中的一种全新的体验,这种体验是在中国这种正在走向成熟的教育改革中的一种摸索。这种体验一方面重视学生个性的表达,生命力的张扬,用激扬文字、放飞想像、袒露心灵,来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同时,学生作文也应重视作文技巧的训练,使作文成为人类情感表达的方式,成为语言文字在篇章结构中的运用,讲求两者在行文中的浑然天成,而非一种形式上的呻吟,技巧上的八股。

笔者在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经过摸索,认为突破作文教学瓶颈的关键在于,教师要在作文的教法上形成一个体系,一套独特的教法,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能展现学生的个性和才华,使全体学生在接受作文教学和训练时,能最大限度学习知识和运用知识。这一体系的建立是个漫长的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过程,笔者试图从下列五个方面阐述这一体系的雏型。

其一,题目的虚化。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最传统的作文题目是一件小事、一个人物,对写作的要求大多是人、事的崇高之处对作者的感动和激励。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这类题目进而演化为最让我感动(伤心……)的××、我熟悉的××在一定程度上,这类题目贴近了新课标的要求,但细细推敲,这类题目是一件小事、一位人物的翻版。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在一件小事、一位人物的作文训练中麻木。在教学中,作文教学体系的建立首先要求教师将命题淡化,由学生自拟题目,写某种体验、感受、人物和事件,经过一段时间的试验,可以使学生的触角伸展得很广,想象力得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也增浓,同时,也能激发教师评改作文的主动性和兴趣。

其二,构思多样化。在习作中,大多数学生一般只喜欢根据教师或作文题目的要求,拼凑成文,以应付作业或考试,很少在构思上下功夫。其实,一篇优秀的作文,总是在构思上闪烁着迷人光芒,所以作文教学体系的建立关键要教会学生在构思上下功夫。构思通常有逆向式、象征式和发散式三种构思方法。

逆向构思是构思出新的一种常用方法。逆向构思就是在作文中反弹琵琶,反其意而用之。强调逆向构思,教师要教会学生如何从与材料内容或题目相反的角度去思考分析,从超出一般常理的角度来确定文章的主题,提出独到的见解。如“灯蛾扑火,自取灭亡”,常被用来喻指一切恶势力的可耻下场,而赞美革命者的壮举,其喻义又成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我的内涵。同样“,春蚕到死丝方尽”是褒赞“;作茧自缚”是贬斥。逆向构思在不违反时代精神,不违背科学常识的前提下,是对思维定势“的逆转”,它在辩证法原则的指导下,多方面、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地思考问题,对学生思维的开拓起着重要作用。

象征式构思是指在构思时,从题目的象征意义出发,挖掘出话题的深层含义。如在构“思桥“”、路“”、网”等文章时,“桥”不仅可以指实物桥,也可指心灵的纽带,感情之桥“;路”既可指实物路,又可指人生之路、求学之路、竞争之路、改革之路等“;网”既可指实物渔网,又可指无形的互联网,还可指交际网、人情网、心网等。象征式构思的最大功用在于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原本丰富的想象力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深化。

发散式构思,要求学生排除已有的习惯性认识,将思维的触角伸向各个方向,无拘无束地进行多方位、多侧面、多角度、多途径、多阶段地分析、思考,从而提炼出鲜明、新颖的主题来。如“写海”,通常我们提到海时,常感叹其博大的胸襟,用发散式构思进行思考,我们可以考虑到海的综合资源利用、人类对海洋资源的保护与破坏、以及与海有关的各类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等等,学生在多方位地考虑“了海”之后,可以选择一个自己最熟悉的话题进行写作。发散式构思训练学生从常规这一原点出发,经过各类变异,向四周发散,提升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

此外,构思的多样化还可与文体的多样化结合起来,通过故事新编、寓言等多种文体来进行与众不同的构思,使作文更富新颖性。

其三,选材以情见长。材料是文章的血肉,只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材料,才能给文章输送新鲜的血液,文章才会充满生机活力。选材要以情见长,并不是要求学生在作文时一味地拔高情感或伪造情感,无病呻吟,只有真情,才能打动读者。

选材要以情见长,首先要教会学生善于在平常的材料上挖掘出人物的深厚情感。在平常的作文中,我们要立足于一些平时貌似普通的小人物、小事情,从中发现他(她)们身上或事件中与众不同的地方,哪怕只是一点点闪光的地方,变换思维角度,拓宽思维空间,把它放大,从而使材料中渗透着作者的深厚情感。如,写母爱的文章举不胜举,其中不乏优秀之作,但是,近年来,在网络流行的一篇美文《疯娘》却将母爱的伟大推向鼎峰,母亲是疯子,无人能尊重她,儿子也觉得她丢了自己的脸,为了摘几个儿子认为甜的野山桃,母亲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我们平常对疯子的感觉是厌恶的,但一篇《疯娘》却让我们看出即使他们身上也有着动人的`故事,教会学生从平常的材料中挖掘真情,可以消除学生长期积淀的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使其意识到平凡人物、平凡事件本身蕴含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其次,所选的材料要体现作者的真实情感。学生与作文之间的关系如同十月怀胎,学生笔端流露的情感应该是其在生活中长期积淀的反映,而不是为了作文而胡编乱造的文字。因此所选的材料中要渗透着作者的真情,这样的材料即使用平常的文字表现出来,也会字字透露着真情,从而成为一篇好的文章。如朱自清的《背影》,通篇没有一个华丽的词藻,却因为文中表现的深厚的父子之情,从而成为一篇至今仍然脍炙人口的美文。所以大凡一篇优秀之作,其中必定洋溢着真情。

其四,文体要出新。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曾说过“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作文教学也是如此。只有将出新意识处处贯穿在写作中,在作文形式上进行独特的创造,才能实现作文内容与形式的全面创新。作文形式的出新多以文体出新为主。

在初中阶段,作文的常用文体一般是记叙文、散文和议论文。为了应试的需要,教师一般不鼓励学生采用其他标新立异的文体,学生也很少被训练其他文体。但如今的社会提倡“眼球”经济,一件质量好的商品需要一个好的包装,一本精彩的书需要一个好的封面,对于作文也同样如此,一篇好的作文也需要适合的文体来表现。除了记叙文、散文和议论文外,教师可以根据文章要求,引导学生尝试多种多样的文体,在同样的主题与选材中进行出新,如日记、书信、寓言、童话和科幻、戏剧影视、荒诞幽默、传奇演义以及杂文等各种文体,都能给学生学习作文带来兴趣,教师应当根据学生个人特点和作文的需要进行大量训练,以期在作文教学中能够新意无穷。

其五,语言富有生命力。古人认为“:义虽深,理虽当,词不工者不成文,宜不能传神也。”古人尚且认识到语言表达得好坏,直接影响着文章质量的高低。我们更应该在作文教学中强调语言要富有生命力,贫乏苍白的语言不能表达丰富多彩和深刻的思想,一篇洋溢着优秀词汇的文章,可以使这篇文章处处闪烁着亮点,因此作文语言要象生活本身那样丰富多彩,赏心悦目。

首先要重视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掌握。中国文学有着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字、词的数量多,含义也多,每个字词有着自己独特的功用,字词是文章的基石。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的同时,教会学生正确使用各类字词,为学生掌握和运用大量的字词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在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时,能够随心所欲地使用文字。

其次要追求作文语言的个性化。学生应当通过大量阅读的启迪,对各种体验进行感悟,然后用充满生命质感和美感的语言来升华这种种积累,使学生的灵感在这字里行间跳跃。这样的语言才能体现学生的情感、心灵、生命及其生命存在的独特性。如长时期引发语文界讨论的孩子语“言水很活泼”这句话,就是富有个性的语言。在行文中,有时正是这一个或几个词的出现使整篇文章焕然一新,所以我们应当鼓励学生用个性化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感情。

再次作文语言要富于文采和生动形象。所谓文采,就是要避免文字叙述干涩单调,枯燥无味,力争做“到平字见秀,常字见奇,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这要求学生在行文时,语言丰富,组合清新,含义深远,对字词句运用自如,给人以行云流水的感觉。语言的生动形象,要求教师教会学生使用各种表达方式,用生动活泼的语言、灵活多变的句式、形象贴切的修辞,渲染出各种美妙的意境诉诸感官,倾诉出各种感情沁人心脾,令人产生清馨扑鼻的审美愉悦。如在中国文学史上,赋的地位和功用不可抹杀,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至今仍然脍炙人口。学生作文中如能自由地使用这样的语言风格,将从整体上提升作文的质量。

浅析初中英语教学体系的构建 第3篇

初中英语教学改革逐步深入, 目的在于不仅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及质量, 还要进行教学理念的改革创新, 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强烈兴趣并提升其学习能力。结果显示, 初中传统英语教学存在较为明显的不足, 抑制了课堂效率和质量的提升。新教材不同于其他版本的教材, 有点难度, 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使得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提高。怎样进行改革?怎样将学生和老师融入到良好的教学体系中?怎样建立良好的英语教学体系?怎样使现代的英语教学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等等相关问题都值得去思考、去探索、去实践、去革新。特色化的教学模式必须要建立起来, 实践出真知, 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推动英语教育的发展进步。

2 互动性和生活化课堂教育体系构建

为了解决那些难题, 就要建立起有效的英语教学体系, 也就是加强师生间的互动和教学工作的生活化。师生互动增强了学生的表现力和思考力, 也增强了学生品质中的韧性, 更敢于接受新的事物;生活化减少了学习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感, 使得学生更容易接受, 更容易将英语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更易于掌握和理解。长时间的应用性教学使得学生在一字一句间耳濡目染, 课堂效率和质量逐渐得到提高。

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式, 关键以学生为中心, 通过师生之间的互助和互动教学, 使得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 而是学生的帮助者, 改变了学生对老师的态度, 增加了学生的实际锻炼机会, 使得听说读写能够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带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潜移默化中深化了知识, 逐渐提高了知识理解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当然任何一种语言将其生活化, 都是一种语言学习的升华。生活化的教学就是将课本知识融入到日常生活的语境中, 缩短生活和课堂之间的距离感, 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教学资源获得优化, 增加师生间的学习体验;激励学生思维和学习情感, 增加学习情趣。这种教学氛围更和谐, 增强了学生的信心;更接近日常生活的语言环境, 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和运用能力。

2.1 互动式学习环境氛围, 提高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

学习不可能脱离课堂而独立存在, 那就失去了学校的意义。互动式的教学环境是教师在课堂上建立起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学生主动式学习。互动式教学充分尊重和拓展学生自我价值的凸显和体现, 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 学生自主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 发现英语的韵味, 爱上这门语言。学生主动式的学习, 使得每个学生都获得了均等的学习机会, 培养其学习语言的兴趣, 激活了语言学习的思维, 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最终提高了课堂学习的质量和效率。

课堂教育的互动式教学, 拓宽了学生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思路, 最大范围增强了课程教学的意义。活泼的课堂气氛, 充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思维, 让学生快快乐乐地学英语, 认知和感悟英语这门语言艺术。氛围的营造, 学生不仅理解和掌握了文本知识, 更加深化了知识结构, 升华了教学过程, 实现了学习价值。比如, 《牛津初中英语》中8A Unit 5 Birdwatchers的Reading英语教学, 可提倡学生在查阅网络资源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历, 对“What’s the character about Zhalong?”进行场景演绎并综合理解。而且, 可以围绕“Why is Zhalong called a special place?”及“What can you learn from the article?”两部分自由演练, 体会其中的感情和语音语调, 提高学生对英语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对语言的感悟。

2.2 注重生活化情境展示, 拓宽学生思维

在课堂中塑造生活化的学习氛围, 自由化了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 优化了课堂教育教学资源, 尤其是提高了学生对英语表达、交流、理解、掌握的能力。这种教育教学方式的改变和转化, 增强了课堂的活跃性, 转化了教师和学生的态度和情绪, 更容易融入到知识的学习中, 增加了学生的表达和学习体验, 逐渐转变学生的学习思维, 丰富了学习价值。在生活化的情境中表达课堂知识的过程中, 学生可以将其中的情绪和感情融入到语言学习中, 而且这种近似真实的环境, 能够逐渐拓宽学生的学习思维, 体验语言的认知和发展。在这种环境中, 可以建议学生应用不同的感情和情绪、人物去表达相同的语言, 体会其中的语言的韵味。这种多元化的交流运用, 增强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深化了学生的理解能力。生活化的情境表达, 学生能在其中捕捉到单词之外的更深层次的相关信息, 激励学生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 升华了教学的过程和意义。

生活化情境语言的表达和深化, 能够帮助教师根据知识的重难点, 优化表现内容, 提供学生接近真实生活的语言交流环境。更加充足的环境, 能够使得学生的语言学习思维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实践中生活化教学, 要尊重语言的学习和交流规律, 使学生真正成为知识的自主接受者和交流应用者, 其中教师的合理引导, 更能丰富和补充教学。可通过演讲、歌唱、英语角、英语短剧表演等形式进行教学, 丰富学生的认知能力, 提高运用能力。例如, 《牛津初中英语》中8A Unit 3 A day out的Reading教学, 以学生的理解和感悟为基础, 加上恰当的引导, 围绕重点“What interesting places do you meet?”及“Why do we need to travel?”进行交流, 并要求学生应用图片及多媒体课件阐述自身观点及理解。

2.3 结合课外实践, 增强综合性运用能力

课外实践是学生对知识应用能力评价的良好方式, 经过知识学习和实践交流, 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为了增强其综合应用能力, 开展小组合作课外实践也是比较有效的。小组课外实践活动, 将学生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共同设计的语境中, 对知识进行综合和筛选, 拓宽了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 最终提高其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同时,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更容易发现自身的不足, 对这些问题进行针对性交流和解决, 提升学生共同学习和进步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兴趣更加高涨, 还能更好掌握所学, 更能让学生认识到合作和共同进步的重要性, 推动学生的全方位发展。例如, 在《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2 Welcome to Sunshine Town中的Reading一课中, 笔者将小组合作应用了到教学中, 让学生自由分组, 自主阅读整篇文章, 对其中遇到的生僻词汇或语句讨论和分析, 然后整合整篇文章和综合各种理解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并推选小组代表陈述观点和理解, 然后全班共同分析, 最终理解整个语境, 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2.4 增加多种激励机制, 促进良性竞争

对于初中学生, 学生层次不同、个性不同, 也就对学历有不同的理解, 需要教师充分掌握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不同激励机制的制定和应用, 也是为了整体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塑造学生的个性, 提高每个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应用能力。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的激励机制首先要消除学生之间的比较心理, 使其充分认识到其实用性和针对性, 逐渐塑造学生的学习特点, 保持良好的特点, 并且逐步发展新的特点, 逐渐进步, 并在进步中形成良性竞争。例如, 采用多层次评价法进行分类, 每类学生制定相应的奖罚机制, 并根据学生的发展情况, 重新划分组别, 可以充分激起学生的主动性及积极性, 推动每位学生的均衡、综合、科学、合理的发展进步。

3 总结

浅谈初中英语之语法体系 第4篇

关键词:语法体系 限定词 时态 词类划分

近年来语法科学有较大的进展,也同时加深了我们对语言的认识。但不管哪种语法流派,都经历了一定的发展过程,有着独特的特性,这使得现今语法领域各放异彩。但对初中生来说,语法学习还不是那么容易的,本文针对初中英语学习对英语语法体系做一些简单的介绍,让学生了解一些有关语法体系的问题,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一、限定词(Determiners)

限定词出现在名词前,对名词的意义起限定作用的词类。包括指示代词,物主代词,冠词,数词,不定代词。

1)指示代词:Look at this(that) shirt!此时this/that在句中作定语。

2)物主代词:Which one is your desk?

3)冠词:Where should we put the computer?

4)数词:Millie came down here every three days.

5)不定代词:代词包括内容较多,初中阶段学生会接触到几种代词,如关系代词whose, which;连接代词ever,如wherever;疑问代词what, who, how, etc.以及用作定语的不定代词如:many, much, all, both, each, every, etc.

二、时态

在英文中,表示动作发生时间的各种动词形式称为时态。一些语法家在讲时态时,提出三个概念,一时间,二时态,三是体。但实际上是对初学英语的学生来说应一个一个地讲,初中阶段会接触的时态如下:

1)现在时:一般现在时表没有时限的持久存在的动作或状态,现阶段反复发生的动作或状态。

现在进行时除表示此时此刻或现阶段正在进行的动作以外还可表示以下两种意思:在使用arrive,leave等表示来去动作的动词时常用现在进行时代替将来时;当现在进行时与时间状语always, whenever等词连用时,还可表示习惯性的动作,带有一定感情色彩。

2)过去时: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某一特定时间所发生,可完成的动作或状态,常与表确切过去时间的词,短语或从句连用,也同时表过去习惯性动作。

过去进行时表一个过去的动作发生时或发生后,另一个过去的动作正在进行或表示过去反复的习惯。

3)完成时:现在完成时表把过去的动作或状态和现在时刻联系起来,相当于present+past,着眼点放在现在。

过去完成时表过去的过去。

4)将来时:一般将来时表示将来打算进行或期待发生的动作或状态。

过去将来时表示从过去某一时间为出发点看将来要发生的事情。

实际上时态都是历史实践中发展而来的,简单的几条语法规则不是万能的,要将学生们在使用时反映出的问题逐个解决。

三、词类划分(划分方法很多,举一种为例)

1)名词:Marx, computer, flour;2)代词:we, his, nobody;3)情态动词:must, might;4)助动词:be, have, do;5)实义动词:explain, represent;6)形容词:colourful, relaxed;7)副词:luckily, fast, really;8)限定词:another, each, that;9)感叹词:oh, ah;10)数词:one, first, second;11)介词:with, for, in;12)连词:and, though。

四、情态动词

情态动词与助动词的关系:实际上情态动词也是助动词,本身词义不完全,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必须和不带to的动词不定式(ought to除外)连用,情态动词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在各个人称后都用一样的形式。常见的有:can, could, shall, should, will, would, may, might, must, need, ought to, have to

五、分词

1)分词是动词的另一种非谓语形式。它兼有动词,副词和形容词的特征,可以有宾语或状语,分词和宾语或状语一起构成分词短语。分词有两种: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有些语法家把现在分词和动名词统称为-ing分词,把过去分词成为-ed分词,但也同时使用两个名称,学生们在理解上会有些混乱。现在分词与过去分词变化有规则与不规则之分,大部分过去分词都是不规则变化,初中牛津英语书后都有标示。这两种分词的共同特点在于他们在句中充当的成分相同,都可当表语,状语,宾补,定语。当然在时态上语态上都有不同点。

2)至于分词与动名词在句中起到不同作用,他们放在一起是不科学的,既然使用动名词这种说法,就说明在句中起到名词的作用,当然我们也是能够找到他们相通的地方,有些情况下说它是动名词或分词都可以。

六、主谓一致的问题

句子成分在初中阶段教学中是重点语法知识,对于主语与谓语两个成分要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谓语和主语在人称和数两方面必须一致。

初中英语体系 第5篇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一年来,在安居区教育局正确领导、石洞镇党委政府关心和指导下,通过全体师生的支持配合下,石洞初中紧紧围绕区教育局“11363”工作思路,在课程改革新理念的指引下,以构建“师生有幸福感的阳光校园”为办学宗旨,以“让每位石中师生都享受到阳光般的教育幸福”为总目标,以加快推进“五化德育”、“阳光课堂”、“阳光体艺”为抓手,弘石头精神,铸阳光品质,努力践行阳光教育理念,积极探索符合我校教育发展实际的新思路,以规范促特色,以加快学校、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下面我就石洞初中近年来综合育人体系建设工作作以下汇报。

一、提炼学校价值文化,重构文化体系

近年来,按照局育人体系建设统一要求,经过对学校现有教育资源和目标发展定位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我们以阳光的教育实践为目标,提出了“四位一体,和乐发展”的阳光教育立体交叉体系(构建以培养阳光少年、阳光教师,打造阳光校园为重点,以阳光课堂为主体)的创设构想。在“润物细无声中”,悄然完成教育的奠基使命,以凸显学校办学的特色,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同时,明确了“以文化建设,促学校发展”的办学思路:即“围绕办学理念,实现价值追求”的精神文化建设;“围绕传统文化,打造书香校园”的物质文化建设;“围绕阳光特质,完善评价体系”的制度文化建设;“丰富动态文化,实现和谐发展”的行为文化建设,让学校办学目标、办学思路更加具 1

体化。

二、创新德育形式,打造阳光德育

1、营造“三个氛围”,创设阳光德育环境。一是创建阳光文化,围绕办学理念,凸显“书香”、“阳光”特质,整体构建校园文化、班级文化框架,积极开展操场文化、班级文化、走廊文化、梯间文化建设,营造出了一个规范、典雅、温馨、多彩的阳光校园,突出阳光德育的育人品位;二是开展阳光活动,通过宣传橱窗、墙壁走廊等阵地,校园阳光之声广播站等媒体宣传阳光文化;通过师生捐款、爱心助贫等形式筹建“阳光银行”;开展大课间活动、艺术节、体育节为主体的“阳光体艺”工程,变“知识育人”为“文化育人”,实现物境之美向心境之美转化。三是评选阳光人物。学校扎实推进阳光人物申报评选制度,号召全体学生争做“阳光学生”,教师争当“阳光教师”、“阳光班主任”,所有班集体争创“阳光集体”,实现“创先争优”与阳光德育的有机整合。

2、狠抓四个转变,实施阳光德育管理。一是变重结果为重过程―实。在常规上强化德育“底线管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习惯。我们细化了《石洞初中学生行为规范细则》,制定了《阳光学生评价标准》,实行“日检查,周评比,月公示”,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及时整改。二是变灌输为互动。我校努力践行“在课程中互动,在互动中育德”的行动德育理念,创造丰富多彩的、能够真正调动学生主体性的活动。三是变他管为自律―新。在德育工作中我校以“导”为主,建构生活化德育网络,以行动提升德育品质,实现由约束性德育向发展性德育的转变。四是变抑制为鼓励表扬。在评价上以激励为主,做到“四看”(看长处、看全面、看发展、看未来)和“四重”(重激励、重鼓舞、重唤醒、重感染),以肯定评价为主,鼓励“进步就是优秀”;倡导横向评价与纵向评价相结合,扬长与避短的评价相结合。

3、强化“323”途径,培训阳光德育队伍。

(1)“三措施”培育教师阳光心态。一是以“会”减“压”,引导教师学会“压力管理”。充分利用“四会”(全校教师会、心理健康专题会、半期小结会、表彰总结会)适时进行心理疏导。二是以“喊”释“压”,帮助教师健康积极地投人工作。学校让全体教师自己设计解压口号,累的时候大声喊出来,释放心中的郁闷,然后带着微笑去上课。三是以“笑”排“压”,引导教师做自我情绪的主人。学校施行微笑管理,引导教师保持心理平衡,树立自信乐观、接纳宽容、坚毅向上的阳光心态。

(2)“两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学校在阳光教师培训的基础上,一是开展每月一次的班主任专题培训,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二是开展一期一次的以年级组为单位的德育活动课观摩暨研讨活动,提升班主任德育研究水平,促进班主任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提升。

(3)“三参与”构建阳光德育网络。一是教师参与全员育德。号召全体教师,无论课上课下,无论是否班主任,都要随时随地,抓住一切教育契机实施全员德育。二是学生参与自主管理。建立红领巾监督岗、增设班级值周生,让学生参与学校课问、午间的巡视和督导管理。三是家长参与学校管理。倡导阳光家访,组建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加强家校沟通,形成家校合力。如今,我校已初步形成人人关心德育、人人思考德育、人人参与德育的局面。

4、突出“三落实”,创建阳光德育基地。

(1)落实班级文化建设,凸显阳光班级个性风采。在班级文化建设上,施行阳光班级特色化设计和标准化管理。目前,我校9个班,班班有自己的班级简介、口号、象征,每个班彰显学生个性与特长。班级文化建设班班有特色,有创意,突出了个性化、人文化、艺术化。

(2)落实教育合力建设,构建立体交叉的阳光教育体系。对学 3

生的教育,仅仅有学校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家长强力的支持。学校通过家访、家长会、QQ群等交流工具,遇到问题及时与家长沟通,得到家长的支持与配合,使德育管理日趋和谐,教育效果事半功倍。

(3)落实社会实践主阵地,拓宽阳光德育思路。学校定期组织学生深入社区街道、派出所、敬老院等德育基地,接受教育,完善品格。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一股巨大的教育合力,助推阳光德育以更快、更稳的步伐向前迈进。

5、强化“三措施”,开展阳光德育活动。

(1)主题系列活动常抓不懈。在抓德育常规管理的同时,我们重点开展了各类生动活泼的主题教育。每年三月学雷锋活动月,开展“学雷锋,见行动”的体验教育;十一月“法制教育月”,对全校师生进行法制、交通安全教育,学校师生犯罪率为零。

(2)纪念日专题活动求实创新。纪念日专题活动开展突出时代性、社会性、科学性。3月12日植树节,发起每人植一棵树或养一盆花活动;4月5日清明节,开展“网上墓前祭英魂”活动;5月1日国际劳动节,让学生体验(角色换位活动)“今天我当家”活动;6月5日世界环境日,进行环境卫生宣传活动及义务劳动;10月1日国庆节,举行“祖国在我心中”国情知识竞赛活动……这一系列活动丰富了学生业余文化生活,又完善了学生的人格。

三、强化素质提升, 打造阳光团队,(一)打造阳光班子,实施阳光管理

培养一支懂管理、有成效、勤钻研、会创新的学校“阳光班子”一直是学校管理追求的目标。

首先,我们在班子成员中大力倡导“领着教师干,干给教师看”,打造阳光班子。班子成员都上有大学科(语、数),管理上分工合作,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大好局面;其次,充分运用工会、教代会、学生会、4

团委会等群团组织,定期召开工作会,认真听取师生对学校的建设与管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学生的学习与管理以及后勤管理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修改和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考核评价制度,大大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校工作平稳有序的开展。

(二)打造阳光教师,提升专业素质

阳光教师,就是要用阳光般的微笑面对学生;用阳光般的温暖面对同事;用阳光般的真诚面对家长;用阳光般的热情面对工作;用阳光般的平和面对人生。只有这样的教师,才是学生心目中最喜欢的教师。

1、阳光活动促交流

学校认真贯彻教育局精神,落实顶层设计理念,以活动促发展,创造性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活动。近年来,学校组织教师到东禅小学、保石中学学习交流4次,组织开展教材教法研究8次,德育研究6次,教职工健身健心活动5次。通过开展“育人体系讲座、学科教学研究、半期教学研讨、课堂展示交流、教职工运动会”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全方位进行交流探讨,资源共享,增强了团队战斗力、凝聚力,促进了学校均衡发展,提升了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

2、阳光培训强技能

(1)实施高效课堂教师全员培训。我们利用每周二晚集体教研活动时间,组织教师观看高效课堂视频,举办高效课堂理论专题讲座,重点提升教师班级管理能力、课堂教育能力,促进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升。

(2)拓展校本培训形式,主要为集中培训、现场教学研讨、专题讲座等。学校给予教师足够的资源保障,包括足够的学习资料、学习服务、经费和时间保证等。引进走出,引领教师个人和团队的专业 5

发展。同时建立教师专业成长评估档案,并把校本培训的考核纳入“阳光教师”评价标准。

(3)打造业务过硬,教有所长的教师队伍。我们将培训教师分为新教师“合格”培养、青年教师“升格”培养、骨干教师“风格”培养,把教师实施高效课堂的能力列入“阳光教师”评价标准,广泛开展新秀达标课、骨干教师汇报课、交流讨论课等教学活动。努力建立一支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具有科学管理民主意识的教师队伍。

由于师资老龄化及教学理念的禁锢,教师优质课比赛情况一直不理想,近几年来能在片区赛课胜出者廖廖无几,但2014年下期派出的阮美玲、奉诗兵二位教师,不但嬴得了片区比赛,还在全区赛课中获得了分列一、二等奖,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学校教师的正常水平。

3、阳光关爱促和谐。

用心用情促和谐,造就了石洞初中团结、战斗的集体。一是对年龄大的教师在工作量和工作强度上作了一些考虑,让他们感受到自己被关心、被照顾;二是对生病住院的教职工,学校工会亲临医院送上慰问金和礼品进行慰问;三是对有思想负担的教师给予心理的安慰,精神的鼓励,积极排忧解难;四是在重阳节组织一次退休教师联谊活动,汇报学校发展动态,倾听老教师们为学校发展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了交流,密切了感情,让他们老有所乐,老有所学;五是开展多形式的文体活动,并自筹资金开展各种聚会,成就老师们健康的身体、愉悦的身心,让他们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阳光般的温暖。

四、加强课程管理,深化课程实施

1、深入落实国家课程。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组织教育教学,开全课程,开足课时,在严重缺乏专业教师的情况下,保证了德育、体育、艺术等课程教学的开展。

2、加强地方课程建设。学校十分重视地方课程的管理,对“生 6

活、生命与安全”、“家庭、社会与法制”和“可爱的四川”等课程教学加以落实,提高了学生尊重生命、热爱生活、遵纪守法和建设家乡的意识,为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了铺垫。

3、狠抓校本课程开发。学校充分利用地方资源,结合我校的传统优势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要,有计划地分类、分步、分层次开发了一批易于实施和评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多样性的校本课程,例如:阳光德育之中小学礼仪教育、阳光大课间操、阳光合唱团、心理健康阳光教育、阳光体育活动、阳光诵读等系列课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和多元发展。

五、落实常规管理,构建阳光课堂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质量是学校的生命,优质的课堂就是高质量的保证。

1、夯实常规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年来,为达到教学行为的规范、统一,教导处加强了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底线考核。一是规范教师备课,本期要求教师以安居区导学案导学的方式,努力推进导学案第二次备课,并以课前、课中、课后的具体要求来规范教师的课堂教学;二是根据班级实际情况,以“师友互助”以及在“师友互助”的基础上建立学习小组的形式,推动学习小组建设,构建交流型、探究性、合作性的自主课堂;三是为了促进教师的成长,学校管理人员平时还不定期对教师进行推门听课,备课质量检查,并与其展开交流和讨论,促进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四是以“教研组”为单位,加强教学研讨。各教研组按照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切磋教法学法,组内上好示范课、研讨课、积极开展评课交流,不断总结提高,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教导处也做到了定期与不定期、定向与随机相结合的教学常规监控,在开展的教研活动中,严格按计划执行,平时有记录,期终要开展总结、7

交流。

2、以课程改革为重点,打造有品质的课堂文化。

我们借鉴杜郎口中学“三三六”模式,暨墨28中“和谐互助模式”、昌乐二中“271”模式,深入学习和理解区教科所的“236”模式,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我校的“阳光五步课堂”标准。五个步骤包括:预习交流、合作探究、展示反馈、归纳检测、巩固提升。这五步的排列组合中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核心课改思想,以期达到“心随课动、课随心动,动感课堂、幸福石中”的理想境界。“阳光五步课堂”最高境界是实现“动感课堂、幸福石中”的理想状态,其核心是转变我们的教法,突出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与合作精神,从而使我们的教与学真正做到“播撒阳光、体验阳光、收获阳光、分享阳光”。

六、打造行为文化,培养阳光学生

“阳光教育”的核心价值应该是塑造“心灵的阳光”。因此,我们把“心灵疏导”作为阳光教育的主题思想,引导学生“说阳光的话,办阳光的事,做阳光的人”,在行为文化的打造中深化学校的大德育工作。

1、以班级文化为支点,促学生阳光行为养成。我们的班级文化建设主要内容包括班集体学生照、班主任形象照、班主任寄语、班级简介、班训、班级目标、班级像征等。其特点是学生的“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生活”。在评价上,坚持每天一次点评、每周一次小结、每月一次总结的常规考核与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阳光少年”、“阳光小组”、“阳光班级”等校园阳光系列评比。我们不断开发“说阳光话、行阳光路、做阳光人”为主题,以阳光实践活动课程为内容的校本课程。通过“义务扫街、慰问五保老人、为病残学生爱心捐赠”等活动的开展,并形成物化成果。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塑造阳光心态。在心理健康方面,我们将“助人自助”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创新疏导途径,培训一批通晓疏导技能的“阳光伙伴”,通过“朋辈辅导”,为同龄伙伴分忧解困。我们一是收集了一批心理健康疏导方面的谚语和典故制成牌匾悬挂于梯间路道,让学生上下楼梯都能看到,以此时时提醒自己;二是要求每位学生书写成长日记、以笔带口,尽情倾诉,释放心理,养成时时事事反思的习惯,随时进行自我心理调节,提高自身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三是充分运用心理咨询室的相关功能,对经常性行为偏差以及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及时心情辅导,防止了心理失控而导致的行为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3、开展丰富的活动,为学生的健康成长铺设阳光大道。学校以“健康第一、学习多趣、生活多彩”为目标,以“我成长、我快乐”为宗旨丰富校园阳光活动,深入开展“阳光体育”、“阳光文艺”工作,提升了学生的幸福感。体育方面,我们狠抓体育课、活动课、大课间活动的质量,坚持了每年一次的广播操比赛、乒乓球比赛以及运动会等,保证了每天的40分钟的大课间活动以及课外校本活动时间,积极抓好学校的各种体育活动兴趣小组的训练,提高了学生运动的自主性、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艺术方面,我们保证了音乐、美术等课堂的教学活动时间,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实效性(现学校已成立了象棋、手工、合唱、田径、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跳绳、播音主持、经典诵读等10个兴趣小组,定时间〈每周二、四下午第四节课〉、定内容、定辅导教师,落实考核,实现了校本活动课程化)。关注特殊群体:如特困生、学困生、潜能生、留守学生等,成立了“阳光少年之家”,开展“阳光行动”,帮助学生建立一种信念:相信我能行,自信我成功,让每个学生都能抬起头走路让鲜花和小草都享有阳光。学校通过开展一系列阳光教育艺术活动,鲜活校园生活,9

激发了校园生机,振奋了师生工作学习激情,让校园艺术之情成为了“塑造阳光幸福人生的积淀”。

七、创新评价机制,实行阳光评价

为积极构建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学校努力打造阳光教师平台,鼓励教师人人争做阳光教师,制定出阳光教师评选标准,并严格实施,每学年根据标准,评选出一批阳光教师团队,并跟绩效考核、评优晋级挂钩。我们非常注重“阳光学生”的培养,学校每学年都会评选出一批“勤奋好学、积极向上、健康活泼、诚实守信、勇于探索、富有创新”的阳光少年,学校通过晨会、广播、黑板报等对他们的先进事迹进行鼓励表扬,把他们的照片放置于宣传栏,让全校教师树有标杆,学生学有榜样,使整个学校呈现出了人人争做阳光少年的良好势头。

八、存在的问题

1、教育均衡矛盾突出。一是随着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调整入初中学校就读后,学校师资严重不足,现体育、音乐无专业教师任教(唯一一个音乐专业且熟悉体育的教师已于今年下期考入了安居小学);初中一些专业教师(例如美术、生物)不得不承担小学一些班级的语文、数学教学任务,现实原因导致专业对口成为空谈。二是教育技术设施设备不足,石洞初中地处偏远,至今无一块电子白板,且学生用的电脑严重老化已不能正常开展教学,现代教育技术等教学手段的运用只能是纸上谈兵。

2、教师常年偏居一隅任教,教育观念受限,业务能力不足,职业倦怠严重,教书热情不高,得过且过现象普遍。

3、生源数量和质量基础差,优生流出现象普遍,教学质量有待努力提升。

4、育人体系的构建具有长期性,体系内容还有待进一步充实完 10

善。

九、工作思考

1、围绕学校办学理念,努力打造阳光校园,凸显“书香.阳光”特质。

2、丰富完善学校特色项目,为进一步提炼学校办学特色奠定基础。

3、围绕“书香.阳光”特质,营造温馨、典雅、多彩的阳光校园;树立全面质量育人理念,构建多元评价体系;以活动为载体,培养“阳光教师、阳光学生”,以阳光课堂为主体,提高课堂效率。让学生、教师得以和谐发展,学校办学水平和质量得到提升。

初中英语体系 第6篇

在目标教学单元新授课的教学过程中,抓住导学达标这一中心环节深化研究,赋予学科教学的个性特点,针对不同的课型扩展延伸,结合不同的内容进行相应变动,构建学科教学的规律和程序即为学科达标规程。它作为一定学科达标教学的操作规范,体现了学科特有的教学规律。研究构建学科达标规程体系是深化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探索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目标教学模式学科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1.针对生物学科的主要特点,构建符合初中学生认知规律的学科达标规程

生物学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教材设有“看一看,想一想”“演示实验”“动动脑”“动动手”等部分,并配有大量而系统的形态结构插图、表示生理活动规律的动态图解以及指导实验方法步骤、规范操作的图解。教材知识结构的重要内容是对生物学有关概念的学习,分门别类地对生物的生活习性、生物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的规律特点及生物与外界环境相统一的辩证认识。突出地体现了对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自学、思维这4种能力培养的教学要求。

学生学习生物学知识,一般是从形象、直观、生动的生命活动现象开始,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整体→局部→整体,由个性→共性→个性探索生命活动规律。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及思维特征,正处于由形象、具体的思维方式向抽象的思维方式的过渡阶段,他们对抽象的生命规律的学习,尚需要具体的感性经验的直接支持和帮助。针对初中生物教材的主要特点和初中学生的心理及思维方式特征,构建以・提・示・观・察→・启・发・探・究→・引・导・整・合为主的学科达标规程,经笔者及我市部分生物教师在不同层次的学校进行教学操作的实践证明,该达标规程广泛适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观察(实物、模型、演示)、实验的大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操作,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教学的直观性、启发性等原则,明确了对教师教法、学生学法的指导及能力培养的教学导向要求。

(1)提示观察是生物教学中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教师充分利用实物、标本、模型、图表、演示等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或通过提示观察的具体要求(顺序、颜色、结构层次、排列、反应特点等),引导学生进行有序的观察比较,抓住观察对象的形态结构特点和本质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对观察现象的描述能力等。

(2)启发探究是指教师紧扣教学目标,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激疑启思,引导学生沿着精心设计的实验、问题及演示的现象进行探索,积极主动地思考,进行比较、分析、抽象、概括、演绎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以追究问题的原因,得出正确结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技能。教师则对要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提示、点拨、疏导、指导,激发有序的.思维活动,培养思维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3)引导整合是指教师指导学生把通过学习观察、实验操作等获得的表象、具体的感性材料,按其内在的本质规律进行梳理,突出主体,分出层次、类别,把认知结构重组和构建,使之条理化、系统化、结构化。完成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

上述达标规程的构建及教学操作程序的探索,遵循了目标教学的理论观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能体现导学达标过程中教师的教法、手段和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及能力培养的教学要求。但在教学实践中,操作上不是一成不变,还需要根据学科特点、不同的教学内容、课型、学校条件、班级特点,并结合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灵活变通,做扩展延伸或对应变动,构建相应的达标规程。

2.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及课型特点,探索构建初中生物学科达标规程体系纵观初中生物教材,课文大都是以先提出问题,启发引入,提示观察实物、插图、演示,启发探究生命活动规律,指导实验操作,引导分析比较,归纳总结规律或导出结论,解释生命原理为主线。抓住这一主线进行探索,辨析异同,分化出几种不同的课型。针对不同的课型特点、教学内容,初步探索构建的初中生物达标规程体系。

上述达标规程体系的构建,尚属探索阶段,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完善。

3.遵循规律,科学进行学科达标规程的教学操作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达标规程作为学科课堂教学导学达标活动的规律程序,在教学操作上还需要教师紧扣教学目标,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科特点,根据学校的条件,结合自身的教学风格,采取相应的教学组织形式,优选教法,科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等灵活进行教学操作,使之体现科学有序的优化组合效应和学科特点优势。

(1)科学设计课堂结构,注意教学内容的量与序的合理安排及时间分配。

上一篇:感谢高三励志作文下一篇:七三学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