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学生心理疏导

2024-08-03

做好学生心理疏导(精选8篇)

做好学生心理疏导 第1篇

一学期的高三班主任工作忙完后,最深切的感受就是:高三学生最需要的是心理上的关心和疏导。这些心理问题来自社会、学校、家庭及学生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班主任要有的放矢,及时了解,耐心疏导。

一、厌恶应试,消极怠工。

据调查,一些高三学生认为目前应试教育严重,对应试教育有逆反心理,影响高三阶段的教学和复习备考。

我努力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应试。“应试”与“应试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管是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都要备考、应试。考试是一个必要的教学环节。即使在美国,某些州规定,本州高中毕业生都可以上大学,但要进入著名大学,竞争仍然很激烈,也要经过考试。当然,考试这种形式在考查学生的素质上存在局限性,它只能考查知识和能力,不能考查学生的其他素质。即使在考查知识和能力方面,笔试的形式也有其局限性,再加上考试中不可避免的偶然性因素,考试成绩只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学生的水平。但是,高考是普通民众子女目前唯一一条有可能较快改变命运的捷径,普通同学应该感谢高考,而不是相反。

二、缺乏自信,苦闷自卑。

不少高三学生自信心不足,苦闷自卑。我对相关同学进行疏导:首先,把考试看作是对自己知识和能力的一次检验,如果考上大学,获得深造的机会,自然是好事。如果考不上,或是参加自考,或是先工作,再学习。总之,条条大路通罗马。正如有一条广告中所说过的:“世上有无数个门,不是每一扇门都打得开,也不是每一扇门都打不开。”这样一想,你还有什么可苦闷自卑的呢?其次,要有充足的信心和勇气。常言道:“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应认识到,考试所考内容皆为自己平时所学,不要因为过高地苛求自己而丧失自信。只要订出计划,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认真复习,采取苦干、实干加巧干的办法,考试中就一定能发挥自己的最好水平。

三、竞争激烈,焦虑紧张。

近年来,虽然招生人数逐年扩大,但竞争的激烈程度却有增无减。不少高三学生感到竞争的压力,心情紧张。考试的成败,知识水平固然起决定作用,但心理素质的好坏也是不可忽视的。考场犹如竞技场,在参赛各方技术水平不相上下时,临场时谁的心理处于最佳竞技状态,谁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谁就能赢得比赛的胜利。要为高考创造“最佳心理状态”,可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一要端正对高考的认识,牢固地树立起“一颗红心,两种准备”的思想。脚下道路千万条,条条大道通罗马,这种认识越深刻,情绪就越稳定。二要正确评估自己,确定适中目标,增强必胜信念。考生只要客观地估价自己,既不奢望出现考试“奇迹”,也不低估自己的实力。三要培养自我控制能力,这是提高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随着高考日期的临近,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容易使考生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的情绪,导致注意力不能集中,这势必会影响考试成绩。前述压力,有的是客观存在,有的是自我加压所致。不管外界压力有多大,考生关键是要提高自制意识,要逐步学会自我调节情绪,要把压力化为前进的动力,逐步做到善于在紧张的环境中放松自己的情绪,这样才能在考场上发挥出自己的实际水平。

做好学生心理疏导 第2篇

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家有考生,父母忧心。表现在对孩子关爱过度,嘘寒问暖,这无形中就会导致考生的压力。有些文化素质不高的家长,动辄用言语威慑,也会给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其实,如何做好中考前的心理辅导工作,首当其冲自然是放松。越要考试临近,越要放松。要明白,学到考时见分晓,平时的学习努力了,并不在乎临考前的冲刺。家长用平常心对待了,考生无形中也就没有压力了。考生的紧张往往来自于家长期望值的厚重。

建立自信心

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在临考前,要释放这样一种信号:自信。自信是中考的灵魂和统帅。只有信心十足,才能有力量冲刺。如何做好中考前的心理辅导工作,要强调学生,经过了全面系统的复习备战,知识系统基本完备,完全有能力去完成中考。如果条件允许,可以根据考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别沟通,帮助考生认识自己的优点,扬长避短,力所能及地冲刺自己的中考目标,达到预期目标就是成功,这样也可以增强考生的信心,减少焦虑。

劳逸要结合

做好学生心理疏导 第3篇

一扎实搞好心理测试和咨询工作, 增强心理教育疏导工作的预见性

及时掌握战士的心理动态对实现部队高度稳定, 完成好各项任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在“摸”上下工夫

“摸”就是摸清战士的心理状况。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和方法, 聘请医学院有关技术人员协助中队采用艾森克问卷、卡氏十六种人等方法, 结合当前形势和官兵思想实际, 对全体人员的心理状况和心理趋向进行问卷和试验测试。同时, 针对测试的结果做好咨询工作, 做到对每名官兵的心理状况有准确的认定。

2. 在“排”上下工夫

“排”就是通过看、听、问, 及时发现心理有波动的官兵。看, 就是工作看情绪, 活动看兴趣, 走路看神态, 吃饭看饭量, 睡觉看状态、接受任务看态度;听, 就是学习讨论听发言, 日常生活听言谈举止, 点名答到听声音;问, 就是日常交往问一问、“三互、双四一”活动开展情况问一问。采取“两三百米散散步, 两三个人聊聊天, 两三分钟明明理, 两三句话宽宽心”的灵活形式结合心理测试的结果, 运用分类排队的办法, 把战士分为放心、基本放心、不放心三类。特别是针对性情暴躁、情绪不稳定、心理承受力弱的战士要多关心、多帮助, 尽量满足他们的合理需求, 如为家在灾区的同志捐款捐物, 组织奉献爱心活动;对考学落榜的考生及时做好思想工作, 扫除他们的心理阴霾, 使他们在温馨的环境中激发献身警营的工作热情。

3. 在“盯”上下工夫

“盯”就是为全体战士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进行全程跟踪。在对每个战士心理测试和认定的基础上, 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他们日常心理变化情况和官兵的思想情况及时记录归档。同时, 还要根据战士们的不同阅历、社会生活环境和动态心理变化, 做到分门别类, 从中找出带有规律性的个性特征进行综合分析认定和记录档案, 这样就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教育疏导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扎实搞好心理专题教育工作, 增强心理教育疏导工作的时效性

专题教育是做好心理工作的基础, 坚持把学习作为解决不懂不会的有效途径, 也是做好一人一事的重要方法, 在专题教育学习中注重把握一个“活”字。

1. 规范教育程序, 用活三个环节

首先, 做到精心细致备课, 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在专题教育备课时, 坚持深入到群众周围, 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了解等形式摸清战士有何困惑, 期望值是什么, 找准问题结症, 对症下药。针对他们的需求和心理变化特点, 积极收集素材撰写授课提纲。其次, 做到多种形式授课, 突出教育的灵活性。分别为: (1) 思想交流式授课, 教育者以平等的态度, 把自己置身于被教育者之中, 既讲自己的观点也请大家谈看法, 使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产生心灵沟通和思想共鸣; (2) 专题讨论式授课, 在授课中紧紧抓住官兵普遍关注的问题, 如舟曲灾害、战士考学等热点问题,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让文化程度高、认识问题深的战士授课, 畅谈学习体会; (3) 知识启发式授课, 在讲课之前, 做好心理思考题, 让战士轮流上台讲, 正确的思想可以讲, 错误的观念也可以说, 最后结合大家的发言, 进行综合辅导, 肯定正确的, 纠正错误的, 不仅增强了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而且拓宽了战士的知识面。再次, 提高讨论质量, 深化教育的实效性。在讨论中, 针对战士在讨论发言中容易出现“卡壳”、“跑题”的现象, 采取“实话实说”、“一事一议”、“官兵对话”、“热点辩论”等方法, 使战士有话说、会说话。在心理教育讨论中, 平时不爱说话、性格孤僻、心里闭塞的战士通过参加面对面的开导, 认识到只有和战友敞开心扉, 多交流、勤沟通, 才能被战友接纳。

2. 增强教育效果, 搞活教育形式

在学习方法上, 采取集中授课与个人自学相结合、“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干部辅导与士兵登台相结合、分层辅导与结对帮带相结合等多种方式, 活跃了学习气氛, 激发了学习热情。根据不同层次的官兵, 利用“三互”等有效载体, 将各个层次的官兵合理搭配, 结成帮带对子, 使官兵之间真正地帮起来、学起来、教起来。在氛围造势上, 鼓励官兵办心理知识板报、心理知识橱窗、举办心理知识竞赛和读书演讲等。针对有的战士有困难不好意思讲、不敢说的情况, 及时安装“悄悄话信箱”, 指定专人定时开启, 了解官兵难言之隐, 解除其心理疑惑。

3. 用好“三个借助”, 盘活教育资源

为增强心理教育的感染力, 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 努力拓宽教育渠道, 用“三个借助”促进教育效果。借助警地联教机制, 拓宽教育渠道。邀请公安局领导、大学心理专家定期到中队授课, 对疑难问题现场解答, 使广大官兵进一步认清了开展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借助传媒信息作用, 丰富教育内容。每天坚持做到“两个一”, 即:每天浏览一次总队政工心理信息网, 学习借鉴兄弟单位开展教育的先进经验和做法, 并将重要的材料及时下载;每天利用一个小时学习《人民武警报》等报刊关于心理知识方面先进经验和评论文章, 并做好笔记。借助兄弟单位经验, 搞好教育指导。为便于官兵学习掌握心理知识, 可以借助兄弟单位好的经验做法, 查找有关资料, 编印心理知识应知应会题, 并摘录各级领导的有关心理讲话要点, 装订成册, 发给全体官兵。对上级下发的各类通知、简报, 应及时组织传达学习, 全面把握上级的指示精神, 指导好中队的学习教育。

三扎实搞好心理培训和调适工作, 增强心理教育疏导工作的自觉性

注重在营造良好的心理空间、健康的生活环境, 搞好心理知识培训上下工夫, 构筑起预防心理问题的“防护墙”。

1. 搞好“思想互助”, 营造宽松心理空间

心与心的交流, 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 利用心理沟通和交流的原理, 组织开展“有话向干部讲, 有问题向干部说”、“互说心里话活动”, 相互倾诉心中的苦闷、忧郁。思想互助能够使每个战士以积极的心态对人、对事、对己。战士需要别人的支持和鼓励, 尤其是遇到挫折时都有寻求帮助的愿望。开展互助活动就是要让他们广泛参与、主动投入, 彼此给予积极的鼓励, 帮助个别人战胜挫折、放下包袱、走出阴影、从而产生心理共鸣, 实现同频共振。

2. 开辟“绿色通道”, 创造舒心工作环境

战士远离家乡、年龄普遍较小, 家庭实际困难较多可能导致心理“负重”。作为干部, 只有以兄长情、父母爱时时刻刻关心他们, 为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创造一个宽松的工作环境, 才能更好地使他们完成好以执勤处突为中心的各项任务。首先, 知心热线“热”起来。通过与心理咨询员或他人倾诉、书写日记、电话沟通等多种方式, 使有心理问题的战士以合理的方式把压抑的情绪倾诉或表达出来, 以减轻或消除心理压力, 稳定思想情绪,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其次, 文化活动“活”起来。通过开展篮球比赛、计算机比赛等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 使战士们在活动中释放自己的心情, 转移注意力, 以乐观的心情和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再次, 和谐环境“和”起来。干部骨干公道、正派、民主地待人处事, 能够建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人际关系, 事实证明, 积极健康、融洽和谐的心理氛围, 对提高官兵控制和解决不良心理的能力、巩固心理教育成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开办“知识讲堂”, 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组织干部骨干系统学习《普遍心理学》、《行为心理学》、《思想工作心理学》、《军人心理咨询》等书籍, 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调整看问题的角度, 学会心理引导的基本方法, 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根据基层官兵的实际水平和理解能力, 本着易学易懂的原则, 开辟“心理信箱”、“心理知识窗”等专栏, 举办心理知识专题讲座, 观看心理卫生知识光盘等方法, 介绍和宣传心理卫生常识。在此基础上, 紧密结合部队的实际情况和官兵的心理特点, 研究制定军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让战士们了解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才是健康的心理。即有明确的奋斗目标、有良好的适应能力、有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接受现实的观念、有健康稳定的个性, 使大家熟悉、掌握心理卫生知识。

摘要:武警部队官兵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他们担负着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的神圣使命, 训练任务重、工作压力大, 长期处于高强度的应激状态, 心理问题不容忽视。因此, 要帮助他们调节情绪、排除压力、抚慰创伤、做好心理教育与疏导工作, 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武警官兵,心理教育,疏导

参考文献

[1]汪瑞.心理干预对高原官兵心理及人格特征的影响[J].解放军护理杂志, 2008 (19)

[2]李宋.如何保障官兵的心理健康[J].政工学刊, 2002 (3)

[3]宁淑娥、潘杰、孙祥敏.心理干预对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2006 (1)

[4]王家同.军人心理障碍的特点与评估方法[J].人民军医, 2005 (3)

[5]夏素明.新兵心理健康状况测评及相关因素分析[J].人民军医, 2008 (10)

做好中职学生的心理疏导 第4篇

一、 中职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1.社会因素

我国自1999年正式启动高校扩招,截止到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约700多万,岗位需求与就业人数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学生找工作困难已经从最初争先报道的新闻变成司空见惯的现实。而当今社会是充满竞争的社会,职场竞争很激烈,就业机会稍纵即逝,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也越来越高。大学生就业都这么困难,何况只有中专学历的学生?学生们深知这一点,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学生们往往很自卑。

2.家庭因素

以笔者所在学院中职护理专业为例,护理专业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北京的远郊区县,甚至是偏远山区,父母大多是自由职业或无业者,在孩子教育方面没有给予更多更好的指导,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见识与北京市区的孩子有着很大差距,这也是中职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这些学生智力都没有问题,关键是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学习成绩差。在回答为什么选择职业院校时,有的学生说:“成绩差,高中考不上,上班太早,先找学校消磨时光”。还有一些学生说:“没人管,随便报的志愿。”这些孩子大多来自单亲家庭,笔者曾经调查一届3个护士班同学的家庭状况,发现每班都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人们常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及健康成长,孩子容易有自卑孤僻、内向依赖、自由散漫等性格特点,遇到问题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个人因素

中职学生大多是16岁左右,正处于青春期的开始阶段。这个时期他们情绪波动比较大,没有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容易受别人的影响。况且他们大多数是90后,由于互联网的普及,学生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信息比较杂乱,普遍存在着娇生惯养、缺乏责任心、缺乏奉献精神、缺乏团队合作意识等问题,而护理专业格外要求学生有“爱心”“责任心”,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将来所从事的职业,所以在实习就业问题上产生诸多矛盾,自己又不能解决从而产生心理障碍。

二、 中职学生在实习、就业前存在的心理问题

1.自卑、焦虑与恐惧

自卑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评价偏低,自愧无能而丧失自信的一种悲观失望的心理倾向。焦虑是过于关注临近事情或预期事情,强烈地暗示对未来不详结果或后果而产生情绪的波动,是一种潜在的危机感。中职学生在熟悉的校园环境里和熟悉的同学学习生活三年,马上要去一个陌生环境、面对陌生人群,每天与带教老师、患者、家属打交道,而且还有可能和一些拥有大学本科学历、高职学历的毕业生一起实习,学生们心理往往没底,不知如何与人交往,怕带教老师歧视、怕别人看不起、怕自己做不好事情受到批评,所有的这些都是自卑心理造成的。越临近实习这种心理越强烈,导致有些学生食不甘味、夜不能寝,总觉得自己什么也没准备好,甚至恐惧未来的实习生活。但是不实习就不能顺利就业,所以大多数中职学生每天都生活在矛盾当中,个人能力有限,又找不到解决的办法,难免产生焦虑情绪。

2.轻视、自傲与放纵

拥有这种心理的学生大多来自市区里面生活条件比较好的家庭。从小被溺爱、生活放纵、娇生惯养、没礼貌、没责任感,攀比和依赖心理严重,他们认为找实习单位和就业分配是父母的事,没有工作就是父母没本事,自己面对即将到来的实习生活一副无所谓的态度。这些学生大多学习不好,自我约束能力差,在未来实习、就业过程中很难遵守医院的各种规章制度,从而顺利完成实习。护理工作与人的生命息息相关,抱着这种无所谓的态度,很难在工作中做到认真仔细,容易出现医疗事故,一旦出现则一切都不能挽回。

3.选择性障碍

学习比较好的学生大多数来自偏远郊区,虽然成绩较好,但是学历低,存在严重自卑心理。这些学生想去北京市里三级医院实习,又怕与那些本科毕业、高职毕业的学生竞争,回到自己所在的区县又不甘心。而那些学习不好、生活条件好的学生对实习单位就一个要求,不要管得太严。而护理专业由于本身专业特点,实习期间肯定会严格管理,所以面临选择实习单位时,同学们又开始犹犹豫豫,不知所措,出现了选择困难症。

三、 针对中职学生实习、就业前的不同心理问题采取的对策

1.针对实习前存在自卑、焦虑、恐惧的学生

第一,首先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中职学生虽然与本科、高职学生有着学历的差别,但是中职学生有着自己的优势:医院对护理人员需求量很大,且护理人员流动性也大。本科、高职学历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中职学生才是用人单位的基础。其次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就业范围比较广,选择空间大,不像高学历的护理人才只认准市里三级以上的医院,提示中职学生可以去二级、一级医院、民办医院、个体诊所等,就业率不会比本科高职学生低。最后提示中职学生他们具有毕业年龄小、操作技术强、不怕苦、珍惜工作机会等优点,这些往往也是用人单位比较看重的,以此鼓励学生建立起信心。

第二,护理人员不仅需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有很强的沟通能力。针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学生,他们的自卑、焦虑情绪会更严重。指导教师应多与他们交流,多组织他们参加各种活动,有机会可以组织他们去实习医院见习,提前熟悉实习工作环境与带教老师。

第三,对于那些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害怕与人交往的学生。指导教师要正确引导,让学生懂得只要以诚待人、讲礼貌、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就会很容易被别人接受。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换位思考,遇事冷静三思而行,避免矛盾激化,有问题及时与带教老师沟通。

第四,引导学生要肯定别人的长处与优点,同时能够正确认识自我,扬长避短。学历还可以从其他渠道提升,树立自信心,找到自己的正确位置。

2.针对轻视实习、放任自己的学生

指导教师应引导他们认识到无论什么时候,靠自己才是硬道理。护理工作一个小小的失误就会危及到病人的生命,而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从事工作的重要性和意义。同时可以用大量的真实案例进行责任意识教育,让他们充分认识到护理工作的特殊性,让他们从心理上认识到存在这种心态的可怕性,避免在今后的实习岗位上出现医疗事故。

3.针对选择性障碍的学生

指导教师要引导他们做好未来职业的规划,对今后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思想认识上的正确定位。选择实习医院首先考虑地理位置,离家近方便上班而且安全;其次考虑未来就业趋势,如果想要去三级医院就业,实习时最好就选择一家三级医院,熟悉环境及工作流程等,如果毕业就想留在自己所在区县,那么实习时可优先选择自己所在区县的医院,这样实习后的就业也有了保障。

总之,毕业前实习对于职业院校的学生来说是必须经历的一个阶段,也是学院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学校学习了三年的理论知识,直接进入社会工作往往会不适应,所以实习其实是一个过渡阶段。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学生在实习前会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障碍,指导教师应首先帮助学生找到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克服的方法,完成从学生到实习生再到职场人的角色转变,培养中职学生树立自信心。其次帮助学生能够客观认识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拥有阳光心态,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直面困难 ,完善自我。最后根据自己的理想和现实的条件确定一个自己可以实现的目标并为之去努力,转变实习就业观念,顺利度过实习期,为将来的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何做好中考前心理疏导 第5篇

考前失眠是大多数考生都会遇到的问题,这主要是由于考前心理紧张造成的。对付失眠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怕失眠,别有任何心理包袱,考前不要胡思乱想,对自己有信心就好。平时没有失眠问题的学生最好不要服用药物,可以听听轻音乐,让眼睛自然地闭起来。此外,要注意考前饮食,避免食用过多的提神食品,平时有喝茶、咖啡等习惯的考生,在考试前夜就不要饮用了,这些饮料会让人兴奋,影响睡眠。

考场上心烦躁

有些考生总在考试后抱怨,说考场里面声音太多,太嘈杂了,没有办法集中精神考试。监考老师的脚步声、同场考生翻卷子和叹气的声音,以及考场外周边发出的声音干扰了他们答题。事实上,考场上一点声音都没有是不可能的,你越是觉得烦,噪音反而越会往你耳朵里钻,在这种时候,尽量把注意力集中到试卷上,做到“充耳不闻”。不要刻意去感觉这些外界的杂音,就可以把它们从脑袋中清除出去。

遇难题就紧张

考试的时候遇到难题是不可避免的,没有必要过分紧张,可以先跳过这道题,等做上几道简单的题目后,心情就会平静下来,重新找到自信,解题思路可能也就清晰起来。这时再回头对付那根“硬骨头”,即使实在解决不了,也没有必要焦虑,可以安慰自己“这道题对我难,对别人也一样难”。考生在考试时,往往会发现,有时候明明很熟悉的知识点却想不起来,这时考生急于解决问题,紧张地在记忆中胡乱搜索,企图能凑巧“碰上”想要找的东西,但是这种无秩序搜索的效率往往很低,并且时间越长,心里越觉得慌乱。这时,正确的方法应该是联想,通过回想老师讲授这一知识点时的情况,寻找线索,激发考生在短时间内想起来。

觉得时间不够

浅谈如何做好员工的心理疏导工作 第6篇

对一个国家而言,需要一个安定、和谐的环境来保障发展,对于一个企业而言一种和谐的劳动关系和员工健康的心理环境,是决定了企业能否在商战中脱颖而出走向更广阔发展之路的重要因素。因而劳动关系是否和谐,对社会,对企业来说,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职工精神压力和思想负担增大,这些问题对职工造成了直接的心理影响,如何做好职工心理疏导工作,怎样构建与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成为企业急需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心理、疏导、引导

行政执法部门管理工作的物理状态和心理状态都处于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如何保证管理工作长期有效地为行政执法的发展服务,而不至于在流变过程中发生人心涣散、工作懈怠的现象,这既是队伍建设的目标,也是执法艺术的展现,而从心理学的角度开展管理,推行心理疏导正是把这种转变推向良性发展的催化刑,其较低的成本能较大地促进队伍的发展,从而相应捉高执法效能.

一、什么是心理疏导

“疏通”,是指医患之间广开信息交流之路,通过信息收集与信息反馈,有序地把病人心理阻塞症结、心灵深处的隐情等充分表达出来。“引导”,即在系统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抓住主线,循循善诱,改造病人的认知结构,把各种不正确认识及病理心理引向科学、健康的轨道,这也是病理心理向生理心理的转化过程。“疏通”与“引导”是辨证的关系,“疏通”是为了正确的“引导”,是“引导”的前提。“引导”是“疏通”的目标,是“疏通”的继续。只有疏通与引导达到统一,才能使治疗沿着正确、健康的方向发展。“心理疏导”是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帮助员工进行一定的心理调适,使其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心理压力得到缓解,或者为进一步实施思想影响创造必要的健康心理条件,或者在进行心理调适的过程中解决思想问题。实践证明,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有效的心理疏导常常可以使工作效果事半功倍。思想政治工作将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结合起来,贴近实际,贴近干群,充分尊重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心理诉求,重在解决他们内心的实际困惑,在这个基础上,施之以正面的教育和引导,才能真正实现思想工作成效和价值的最大化。

二、对心理疏导的误解

(一)把心理疏导等同与思想教育。实际上,单纯的思想教育解决不了心理问题。有时候思想政治工作者要站在客观立场,分析问题,帮助对方作出最佳抉择,因此,心理疏导是现代社会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选择。

(二)认为参加心理疏导就是治疗心理疾病,比如有的员工要鼓足很大勇气才敢与思想政治工作者接触。实际上,在强度刺激下,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这些反应大多数都是正常的。

(三)平时工作任务非常重,根本没时间进行心理疏导。实际上,一次心理疏导活动并不费时,半小时的例会时间里就可以以科室为单位组织晤谈,每一个人说出自己的心理压力,大家同时能得到心理宣泄。

(四)认为心理疏导就是“物质补偿”。领导人遇到员工心里的不满与抱怨情绪时,往往会选择增加福利待遇等形式的物质补偿。实际这是治标不治本的,解决不了根本性的问题。俗话说,心病还需心药医。在给予适当的经济补偿的基础上,思想政治工作者还需加强与员工的交流,帮助分析其利弊,疏通员工的心结。

三、做好职工心理疏导工作的必要性

(一)做好职工心理疏导工作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基础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是由劳动关系在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作用所决定的。坚持这一理念,也充分的反映了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中坚持和谐发展,互利共赢的理念。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员工,要想做好员工的心理疏导工作,必须善于从劳动关系、双方利益的最佳结合点入手。善于通过协商的手段和方式,解决劳动关系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只有符合了员工利益的、符合发展规律的,才能得到员工的拥护和支持,才能在员工中实行。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推动,只有员工的心理健康了,企业才能发展进步。

(二)做好员工心理疏导工作是企业发展源动力 一个企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该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而劳动者又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最富有创造性的因素,在生产力的诸要素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企业要发展生产力,促进企业繁荣,疏导好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唯一的选择。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没有协调好和谐的劳动关系,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工作的奉献性就会受到压抑,那么劳动生产率自然得不到提高,生产力也得不到有效的发展,而企业更不会得到繁荣。

只有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做好员工的心理疏导工作,那样员工的聪明才智,为企业奉献的精神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庞大的动力源。

(三)做好员工心理疏导工作是树立企业形象的新渠道 企业形象是决定企业在竞争中生存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而员工的心理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形象的树立。据各统计,每年各企业员工的缺勤率、离职率、事故率、人际冲突不断增加;同事之间难于合作,工作积极性、工作效率和业绩不断下降的比例不断增加。这些因员工心理问题而导致的“病症”给企业造成了非常严重的负面影响,从而使企业的形象受到损害,在公众中形成一种“形象危机”。因此做好员工的心理疏导工作,对有心理问题的员工及时进行心理指导,对企业来说这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个过程,也是企业形象重塑的一个重要过程。

四、如何做好心理疏导的工作

(一)开展有效的方法进行心理疏导

运用适当方法进行心理疏导,如心理咨询、观看教育片、知识讲座、研讨会、参观教育等多种形式,关怀、呵护与慰藉员工的心灵,开展谈心交心活动,注意人们的心理变化,有效提高人们的心理适应和自我调适能力,交流思想、消除隔阂、增强团结和友爱,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恢复心理健康。

(二)心理疏导要注重关心服务工作。

关心和服务员工要求我们善于抓住员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开展工作,强化服务意识,增强服务功能,搭设服务平台,在竭诚为员工成长发展的服务过程中有效地进行教育引导。比如,要帮助员工掌握科学有效的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要帮助员工改变郁闷心态,减轻心理压力,增进心理健康,形成健康的心态;要开展丰富多彩的企业文化活动如:健身、听音乐、网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象棋、围棋、扑克等等,满足员工文化生活需要,培养员工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情趣。总之,要通过关心服务相结合,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感召员工,进而把员工培养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

(三)需要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从知识水平、业务能力、道德情操、个人修养、心理素质等多方面提升自己,这就要求平时能努力掌握与自己的业务工作直接有关的知识,同时,还要博览群书,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历史、文学等方面的书籍都应读一些,科技知识也应尽可能多学一些。同时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各层面对象的理解、赞赏和尊敬,使工作对象产生亲切感和认同心理、信服心理,形成持久的、友善的人际关系。

总之,我们探讨思想政治工作中心理疏导的艺术,意在把思想政治工作做得深入人心,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功能,最大限度消除人们思想上、观念上、情绪上、心理上的误区和偏见,实现人们认识上、心态上的和谐,焕发出极大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以此推进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步伐。

五、进行心理疏导的手段

(一)加强教育。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政治思想教育是提高其心理素质的重要保证。除了加强法律法规、职业道德的教育外,还应加强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教育,培养良好的职业心态,同时让执法人员了解自己的气质类型,发挥各自的气质特质,提高工作满意度,做到人岗适宜,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执法工作。

(二)加强关心。单位领导的处事方法,人格魅力、激励劝导、信息交流等日益重要,各领导不仅要关心队员的工作和学习,更要关心队员的思想和生活,通过关心努力使执法队员达到自尊、自强、自信的良好心态,身心愉悦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加强引导。正确引导执法队员认识压力、应对压力、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引导队员如何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如何改善自身健康状况,树立对自我职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释放工作带来的压力,用平和的心态来执行,用学到的心理学知识巧妙化解执法矛盾和纠纷,减少暴力抗法案件的发生。

(四)加强谈心。谈心作为一种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是一种过去经常使用、今天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运用心理疏导的原理,对员工心理实施有效干预,以实现人文关怀。思想政治工作者应下功夫探求谈心规律,掌握谈心要领,提高谈心艺术,使谈心在新形势下发挥更大的作用。明确谈心的目的。人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定的目的,谈心也不例外。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一要通过谈心解决人们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问题。二要通过谈心来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三要通过谈心来协调关系,增进团结。我们之所以把协调关系、增进团结作为谈心的重要目的,是因为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人们在一起学习、工作和生活,难免出现不协调的因素,而谈心则是消除隔阂、增进团结的“妙方”。四要通过谈心来明确任务,交代办法,分析利弊,增强人们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信心。

常言道“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只要做思想政治工作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通过分析人的思想变化规律,注重心理疏导,就会达到心齐气顺的良好效果。

做好学生心理疏导 第7篇

一、当前油田一线职工面临的压力分析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资源的再分配,已经打破了原有相对沉默但稳定的格局,油田一线职工工作和生活也发生了密集的变化,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也接踵而至,这也是做好职工心理疏导工作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

(一)工作压力

主要包括油田开发进入中晚期、油田开发难度不断加大,职工面临着经常性的加班;油田各项规章制度逐步规范,在推进了企业稳定发展的同时,也给职工提出了更高要求,快节奏的工作习惯、紧张的工作环境、不断增强的工作技术水平要求,无疑是对一些“老石油”工作理念的颠覆,曾经大字不识一个的突击手,如今没了用武之地、从前的“大班”技术能手,现在还要面对电脑发挥才干,与时俱进的同时,自我加压导致的心理问题积聚下来,给职工带来越来越多的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

(二)家庭压力

主要包括经济方面,比如随着国际油价断崖式下跌,油田员工工资受到影响,收入赶不上物价上涨,家庭住房问题,子女上学问题和就业问题。职工在面对紧张的工作环境的同时,家庭作为其主要责任,一些琐碎的家务事,如同雪上加霜,在职工的工作之余虽然一些程度上缓解了部分压力,但更多的产生了抚养子女吃力、赡养老人乏时、改变生活质量的速度与预期不同步、工作状态的提升受到影响与同学朋友的差距拉大等问题,使得职工的生活压力与工作压力叠加,加剧了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加重。

(三)社会压力

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各种经济形式蓬勃产生,石油工人具有的传统优越感逐步丧失。“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的时代一去不复返,新的市场法则充分显示了其多样性与多面性,铁饭碗不如打工仔、石油人不敌炒房客。职工彷徨失措,不知道自己应该去往哪里,坚持还是放弃,多数人面对选择不知如何是好,压力的积聚再一次升华。

二、如何做好油田一线职工心理疏导工作

面对职工思想面临的诸多问题,心理疏导成了缓解问题、疏导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作为一名思想政治工作者,如何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疏导工作,做到方法得当、效果显著,充分改善职工的心理状况已经成为当前油田一线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课题。

(一)发扬石油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做好一人一事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心理疏导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在工作中,我们必须改变过去那种“只见物不见人、只见事不见人”的传统思维方式,必须尊重人,特别是尊重人心、人格。所谓以人为本,更多的还是尊重人的主体性、平等性,工作中深化一帮一、一带一的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党员骨干的帮带作用,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解决职工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尽可能地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最大限度地消除引发心理失衡、失调的外部诱因。同时结合职工的身边人和身边事来说理,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来激发心灵的共鸣。从感情上与职工打成一片,让他们把你当成真正意义上的“自己人”。彻底抛弃那种居高临下式的批评、说教,注重沟通,在沟通的基础上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实现思想上的相互信任、认识上的共同提升,把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加以分析、解决,在疏导工作中占领主动,突出疏导中的“疏”字。而不是被动地去补救,这样一来可以最大限度地杜绝问题的发生,促进职工心理健康,从而确保队伍的整体稳定。

(二)采取设立网站、交流平台等形式,引入现代沟通手段,提高心理疏导的创新性和灵活性

(三)加强阳光心态教育,利用榜样的力量,促进职工心理健康

生命需要阳光,其实心态更需要阳光。阳光心态是一种积极、宽容、感恩、乐观和自信的心智模式,成功是一种心态,生活没有固定模式,应该像阳光一样开发。作为油田一线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也应该关注和学习阳光心态教育,设身处地地关注职工的理想、信念和情感,努力创造让人人都能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促进人的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发挥。引导职工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引导职工加强自身修养,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他人价值、社会价值的实现有机统一起来。不断创造机会,让职工尝试,让职工能充分表现自我,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前进的动力,进而增强自信心。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人们用和谐的方法、和谐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对待困难、挫折和荣誉;引导人们树立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理念,培育乐观、豁达、宽容的心态,培养自尊自信、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精神。利用多种形式的宣传阵地,加大对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用先进的实际鼓舞人、感动人,激励人,形成全员学先进、赶先进的热潮,最大限度的发挥榜样的力量,让身边涌现出更多的榜样,让感染力焕发出创造力。油藏经营管理六区党总支日前开展了“外学孙庆春、内学王红军”活动,发挥内外典型的示范作用,倡导“人人身上都有闪光点,人人都是可塑之才,人人都可作企业明星。”

(四)丰富活动载体,活跃职工业余文化生活,让职工生活一张一弛

近年来,中原油田采油四厂大力推行职工成长计划、职工阳光计划和职工旋律计划,最大限度地发挥职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参与积极性,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活跃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营造了生机勃勃、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我们要进一步结合职工生活和工作特点,适时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满足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用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陶冶人们的情操、调节人们的情感和心理,消除忧郁感、孤独感、失落感,让人们不仅生活上富裕,而且精神上愉快。这些健康有益的活动,能够起到缓冲作用,让职工群众从紧张的生产中暂时解脱出来,舒展身心;同时,又起到了加速作用,让职工群众养精蓄锐,以更加充沛的体力和更加昂扬的干劲,投入到日后的生产工作中去。

三、做好采油一线职工心理疏导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打铁先得自身硬,确保职工心理疏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油田广大一线思想政治工作者首先要有过硬的自身素质,应对心理疏导相关知识进行系统深入的学习,结合岗位工作实际,针对不同职工存在的不同心理问题能够做到“对症下药”,找准问题的症结所在,科学、恰当、热情的给予帮助。

(一)要熟悉政策法规,在合理、合情、合法、合规的范围内正确疏导

虽然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但也应当承认,职工的利益诉求和企业的利益回报,是永远有一定差距的。不满足是人类进步的车轮。这是无法回避或者无法根除的问题。我们应该及时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企业出台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这些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出台背景。采取蹲下身子看职工,站起身子看问题,俯下身子去关注,坐下身子去倾听的办法,学会倾听,当面倾听,倾听职工工作、生活中的困惑及心理倾诉,帮助其缓解压力、释放压力,在政策法规层面予以正确的引导,促进其能够身心健康的投入工作、生活中去。不久前油藏经营管理六区一名老职工,因为家庭经济条件差工作积极性不高,思想上有怨言,我们及时了解到这个情况,经过咨询上级工会部门,向他详细说明了油田特困户和一般困难户的划分标准,鼓励他动员子女自立工作等现实方式,改善家庭生活。他了解到相关情况后,心情愉快地投身到工作中去。

(二)要运用群众语言,不要假大空,惹人反感

熟练掌握职工群众语言风格,使之具有号召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成的本领。它来源于对一线工作的深刻认识和理解,来源于日积月累的广博知识,来源于准确把握时代前进的脉搏,这就需要油田一线思想政治工作者既要“埋头学习”,又要“抬头做事”。“埋头学习”是指立足现实,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语言修养。这样群众一些朴素的言语,到了自己的嘴上就能闪烁光芒。“抬头做事”就是以开拓创新、勤恳务实的工作态度,亲身体会油田一线工作方方面面的感受,使自己掌握的群众语言富有真情和时代特色。运用群众语言来启发教育职工群众,目的在于把党的方针政策和目标任务,化为群众的主张和行动。因此,我们应把了解和掌握群众语言的重点,放在“大道理”与“小道理”的结合点上。“大道理”就是油田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小道理”指的是职工群众实际需求。我们只有把大小道理磨合好,并用群众容易理解、接受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才能有效地阐明道理,启人心扉。而做到这一点,我们务必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搞好调查研究,把周围环境条件、工作对象和要解决的问题摸个明白,做到“心中有数”“数中有底”。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职工群众语言应用自如的基层干部,比较容易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这也为开展好职工心理疏导工作,提供了一条捷径。

(三)要形式活泼,不要墨守陈规,不断改进疏导方式

做好学生心理疏导 第8篇

关键词:现代企业,离退休人员,心理疏导

一、做好离退休人员心理疏导工作要政治学习与心理保健相结合,提高心理素质

离退休人员退休后,离开原有了工作岗位,生活地位发生了变化,年龄增长,身体不如从前,记忆力也越来越差,对新生事物的理解,加上离退休人员在物质待遇上的差距产生了攀比,情绪出现低落,普遍出现了“失落感”和“自卑感”。社会交往少了,社区活动也不愿参加,产生空虚,造成和诱发出了许多老年疾病,情绪孤僻。

这样就给离退休管理人员提出新的问题,做好离退休人员心理疏导工作。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光靠讲道理是不行的,必须和心理保健结合起来,把心理疏导工作引入思想政治工作中,聘请专家为离退休人员举办心理保健知识讲座,增强离退休人员心理健康知识,帮助老同志从心理上解决自身的心理疾病,从思想上认识到,老年人不能和青年人比,不能用老观念看问题,要有新思想、新方法、新思路,不断加强思想政治学习和理论学习的同时,大力开展心理健康疏导,心理健康疏导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是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的一种新形式,学习本身就是提高离退休人员的思想境界,增强离退休人员的思想觉悟。心理健康的疏导,不仅加快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学习,而且对离退休人员身体健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学习十八大文件精神,不断提高老同志的政治理论水平。通过组织老同志开展各种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娱乐等活动,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充实他们的晚年生活,达到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身心健康的目的。

二、做好离退休人员心理疏导工作要耐心细致,有的放矢,引向深入

根据离退休人员心理和思想特点,从他们所处的环境和他们的背景出发,把老同志组织起来,积极开展心理疏导工作,有细心、有耐心地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压力。每个人有自己的背景和经历,我们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疏导,有的是企业干部,有的是企业工人,他们的层次不同,年龄和阅历不同,家庭环境不同,所以他们的心理特点也就不相同,心理需求也不同。大体可分为心理过渡期、生活适应期、安度晚年期。心理过渡期的离退休人员存在思想上失落,心情上郁闷,甚至精神恍惚、焦虑,无所适从的现象。生活适应期的离退休人员心情开朗、思想放松,有想学点东西的想法。有部分人在退休时身体良好、心态平衡、有技术、有经验、精力充沛,并且有支配自己的时间,有发挥余热的能力,有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的愿望。安度晚年期的离退休人员只希望自己能够照顾好自己,生活平安,健健康康地安享晚年,给子女们的生活减轻负担。

搞好心理疏导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一蹴而就,必须坚持经常性,要不间断地针对离退休人员出现的各种思想情况和心理问题,注重在调节离退休人员的情绪、减轻心理负担下上功夫,培养老同志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做好离退休人员的心理疏导工作。 因此,离退休管理人员必须加强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心理沟通能力,耐心细致地做好离退休人员心理疏导工作。采取面对面聊天、家庭走访、电话联系等各种形式,为他们解疑释惑、排烦除闷,帮助他们克服心理上的不良情绪,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失落感,做他们的贴心人,只有把尊重和关心融入到他们的心中,离退休工作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把离退休工作落实到实处。

三、做好离退休人员心理疏导工作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文体活动陶冶心理素质

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心理健康疏导提供有效依据。根据离退休人员的生理、心理特点出发,从他们所处的环境出发,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出发,增强疏导的针对性。

根据老同志的身心特点,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满足老同志了解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愿望。开展书法、象棋、乒乓球、太极等系列文体活动,与社区共同组织各种活动,制定相应的活动时间、场地,有目的地进行培训,使老同志们的身心健康不断提高,各项技能相互交流,创造健康纯洁的人际环境,体现活动站大家庭的温暖,大大地增强老同志们的健康意识,焕发青春和活力。

上一篇:创新中心策划书下一篇:物流电子沙盘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