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教育论文

2024-08-29

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教育论文(精选8篇)

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教育论文 第1篇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是相互影响的,甚至在智力水平相当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是决定学生能否成功的关键。遵循这一教育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应该积极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乐观、健康的情感,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力求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发学生的智力。

激发兴趣

知识的展现方式体现在教学方法、课堂结构、教学内容的设计等方面。语文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语文课,它在教学内容和课堂结构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伸缩性和灵活性。教学内容可以是老师准备,也可以是学生设计,可以是编排课本剧,也可以是参观访问;教学方式可以是个人展示才华,也可以是小组共集智慧;教学方法可以是老师穿针引线,也可以是主持人大显身手;活动可以在文化氛围浓厚的教室里进行,也可以在充满泥土芳香的大自然开展……无论是哪种形式的活动,教师都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参与实践、参与活动的是学生,这样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有机会做自己乐意做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自然会产生强烈的表现欲,从而激发起浓厚的学习兴趣。

培养情感

笔者曾见过两篇这样的文章:一篇是《孩子的心为何这般冷酷》,讲的是北京一名十一的女孩因劝过自己的哥哥少与一名十四的男孩来往,结果被这名十四岁的男孩杀死了。另一篇是《今天的孩子有点冷》,写的是现在的孩子因多数是独生子女,对于父母之爱、老师之情及同学间的友谊,很多学生都无动于衷。在我们的周围也有很多类似的例子。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一条联系纽带是“情”,这说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是一项非常迫切而又重要的任务。如果仅靠语文教材上的几篇文章,是无法很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的,而语文实践活动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锻炼意志

学习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只有具备顽强的意志,克服学习中的种种困难,才会取得良好的成绩,达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正像巴其德说:“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妙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因此,要注意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和毅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刻苦性,时时让学生的求知欲望处于旺盛的状态。

在语文实践活动教学中,首先可借助榜样的力量锻炼学生的意志。其次,由于语文实践活动最本质的特征是“实践性”,在学生的实践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和挫折,这时,老师如果鼓励他们自己想办法,咬紧牙关、战胜困难、再坚持一下,学生往往会意识到坚强的意志、持之以恒的精神对于取得成功的重要性。

养成习惯

在教学中,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基本能力、创新能力外、开阔视野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学生实践的机会较多,时间久了就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遇到问题时,知道要动眼看、动手做、动脑想;阅读时,懂得“不动笔墨不读书”的道理,要摘抄读书笔记,并且要注明作者、出处;习作时,要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和写作技巧……在长期的实践中,学生 不但会学、善学,而且会妙用、巧用,才能在说话时“能说会道”,习作时“妙笔生花”,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总之,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所产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它是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催化剂,它能让这两种因素相互交错、相互渗透,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以达到培养学生的个性,激活他们的创造力,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教育论文 第2篇

摘 要:心理健康教育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非指定领域,与指定领域互为补充、密切配合。综合实践活动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有着传统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创设安全的活动氛围,挖掘心理健康教育内涵,紧抓活动细节,促进心灵净化,善用评价,增进学生的正向体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心理健康

在我们早几年的教育教学中,孩子们都便于管理,但是在近几年的教学中,我们发现,现在的孩子们越来越不好管理,而且还有个别孩子存在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很特殊,平时与其他学生格格不入,从不积极参加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老师也不敢过多说教,否则他们不知会做出什么事情。因此,心理健康问题,给我们教育工作者在整个班级管理及教育教学工作的展开带来了困难。我们只有对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做深入的研究后,再对症下药,才能使他们健康、快乐成长,这也符合我们素质教育的要求。以下是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一些具体做法,和大家分享。

一、综合实践活动――关注心理健康

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本质的差别。首先,学科重视的是知识性的教育,而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其次,学科影响是间接的,而活动更贴近生活实际,具有直接教育的特点;再次,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关注的是普遍性问题,内容固定,而心理综合实践活动更能体现个性教育。

只要我们的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老师善用“慧眼”,就会有一次次的教育“良机”,请看以下案例:

张老师刚接手七年级新班的时候,发现有一个男生特别容易冲动,不能接受批评。这名男生曾多次迟到,多次提醒无效。在又一次进班迟到后,张老师让他教室门口反思三分钟,可是他却非常生气,扭头就跑。

张老师急忙追了上去,好不容易赶上他。拉着他的手把他带到办公室,先让他坐下,然后端了杯水给他,等他平静下来才说:“咱们现在谈一谈好吗?”可是这个孩子却还是带着敌意不愿说话,张老师又说:“其实,我最先认识的人是你啊,你知道为什么吗?”这个男孩子听到此话一脸反感地皱了皱眉头,头扭向了一边。张老师接着说,“因为开学入班的第一节班会课上,有一个男生坐得笔直,双眼炯炯有神地看着我,那么专注地听讲,让我印象特别深刻,这个认真的孩子就是你啊。”男生把脸扭了过来,眼神中流露出一丝震惊,面部也随之柔和了下来。张老师趁机又说:“所以啊,我总是关注你,觉得如此认真的孩子该是多么优秀啊,所以才要在你迟到的时候不断提醒你改正过来,按时进班不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应该做的事情吗?”这时张老师发现这个孩子轻轻地点了一下头。张老师又接着说,“今天我让你反思三分钟,你知道是为什么吗?”他又点了一下头,“一个优秀的孩子,是不是要有担当呢?一个男子汉,要敢于承担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吧,你一句话也不说扭头就跑,要不是我追上你,我可到哪里去找你啊,老师和父母该有多担心啊。”这时张老师发现这个男孩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这个事情之后,张老师发现这个孩子不仅不再迟到了,还能积极主动地配合老师的各项工作。

张老师认为,在批评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首先要弄清楚学生当时的心理状况,先稳定学生的情绪,然后抓住学生的心理变化特征,循序渐进地走入学生的心里,这样的教育才会有深远意义。

二、心理健康活动――走向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提出:学生与自然、学生与社会、学生与自我是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的三条重要线索。但是目前大多数研究的命题主要就前两项进行了探索,而对于学生与自我关系的研究少之又少。学校更关注学生的成绩,更重视各种活动的结果,却忽视学生自我教育中的自我反省,从而忽略了发展学生的心理素质。针对这一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同时,还能够积极主动地探究自我内心的问题所在。进而引导学生尝试从与自我关系的角度选择相关的课题,在研究性学习的方式下采用心理?y验、调查问卷、心理实验和自我观察等多种方法,探究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世界及其变化规律,从自我心理完善中体验到乐趣。

三、善用评价,增进学生正向体验

当今我们在升学率的高压笼罩下,学校常常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定学生学习好坏甚至人格优劣的唯一标准,学校几乎极少考虑学生的自身差异,更不会过多考虑孩子的家庭教育情况以及成长经历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因此,作为从事一线教育的我们,要在平时的教育教学综合实践活动中对学生进行综合的、多元的评价,毕竟我们的学生在几年之后都要成为社会人,我们的祖国不仅需要高端的白领,更多地需要品质优良、性格积极向上、具有团结精神的蓝领。一次拔河比赛,让我们看到那些身材魁梧和发福孩子的优势,我们为他们骄傲自豪,他们再也不是我们眼中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小混世魔王”;一次社区孤儿院活动,让我们看到那些平时性格孤僻不太合群孩子给孤儿院的小朋友梳头、洗脸、讲故事,充满了爱心,再也不是“一个个烫手的山芋”。我们要善用多元评价,增进学生正向体验。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心理健康教育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也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自然的心理训练情境。因此,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尝试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加入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内容,让心理健康教育综合实践活动化,进一步拓宽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途径。

备注:2015年河南省教育技术装备和实践教育研究立项课题(编号:PZS480)

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教育论文 第3篇

人才的培养需要适应社会的发展。面对当前激烈竞争的人才市场, 体育院校、各师范以及非师范类高校体育系要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率, 重视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突出自身专业的特色是关键。体育教学能力作为学生实际工作能力的一部分, 是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从事体育教学所必备的能力。即作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各方面条件。体育教学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长期以来, 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一直把培养优秀体育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鉴于体育教育专业的自身特点, 本文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例, 结合该院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运用教育学、学校体育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 对该院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现状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分析, 提出培养优秀体育师资的对策措施。

一、调查对象与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

景德镇陶瓷学院体育系教师以及有关专家共50人。

2、研究方法

(1) 文献资料法

在期刊网和图书馆检索查阅了大量的本研究方面文章, 为本文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相关信息资料, 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

(2) 问卷调查法

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后, 选定影响因素, 将每一个因素编织成一道题, 组成大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影响因素问卷, 对每个问题的认可程度分为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不重要、很不重要五个等级。通过专家的筛选, 编制成《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研究调查问卷》, 对景德镇陶瓷学院体育系50位老师于2010年4月发放问卷50份, 回收50份, 其中有效问卷50份, 问卷回收率100%。

通过发放与回收问卷, 具体调查结果如下:

注:阿拉伯数字的单位为人。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通过表1中相关数据显示, 问卷中第1、6、11、12、20题被调查者80%以上认为非常重要, 第2、4、5、13题被教师70%以上认为非常重要, 第3、8、9、10、14、15、16、17、19题认为非常重要的百分比是50%以上。根据以上表格显示, 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体现体育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是前提

使学生掌握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应变能力的培养、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的培养、学生接受能力的培养、学生在环境适应能力方面的培养这五个指标被认同非常重要的百分比值是80%以上, 我们可以认为在今后的体育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 应变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 注重培养学生的接受能力和知识结合能力,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体育教学模式是一个可行的途径, 在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首先是要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作指导, 以先进的教学思想、科学的教学原则、正确的教学方法为前提;其次是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 适应学生身心发展需要;再次是要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恰当地创设情境, 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 有效地评价反馈教学效果。

2、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关键

使学生掌握较强各项专项技术、对学生技术动作示范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课堂教学过程中组织能力的培养、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这四个因素被70%以上的教师认为是非常重要的,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对学生教学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这一本领的培养, 成为现如今体育教学环节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之一。

时代要求我们培养的体育教师是“一专多能”的通用型复合式人才, 因此, 了解足够多的专项并掌握其中的几项, 使之成为自身能力的“代言”, 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要使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在大学毕业后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 教师要实现角色变换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角色, 改“一言堂”为“群言堂”, 变主讲为主导。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 发展自己的个性, 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当然, 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能否实现, 主动权还是掌握在老师手里, 教师只有真正认识了当今时代自己所处的地位和角色, 学生的主体地位才能实现, 教师也才能比传统教学发挥更大的作用。

(2) 教学形式要灵活多样

在体育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 让学生走向娱乐场、多媒体教室, 还应走向社区、农村、大自然。现代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探讨问题的场所, 群体训练、小组合作练习、同学互相帮助、个人自觉练习、师生相互磋商, 应成为当前普遍的教学形式, 也只有这样的灵活教学才能培养出创造型人才。

(3) 教学手段要现代化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单一的课堂教学格局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冲击, 并必然会被现代的教学技术所取代。计算机和多媒体教学的运用, 将极大地增加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趣味性以及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识和处理知识的能力, 通过运用相关的软件, 如SPSS, SAS等先进软件, 提高学生自身科研论文的水平。

3、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保证

从其他高于50%的指标来看, 加强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是提高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重要保障。

针对体育体育专业的教学现状, 我们可以提出以下的途径与方法, 由此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让学生从大一开始编写准备部分的教案, 课前由教师审阅、批改, 然后由学生带准备活动, 课后由老师讲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基本教学能力, 提高专业素质。

(2) 让学生进行分组看课、听课, 并由技术较好的学生进行部分技术动作的讲解、示范, 教师全面掌握, 适当补充。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增强其主体意识, 提高学生讲解示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让学生组织教学比赛, 参与裁判工作, 培养学生大胆的工作作风, 提高其组织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4) 让学生进行课堂讲评、课后小结和学期总结, 增强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正确评估其成功与不足,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书面表达能力。

通过上述方法, 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体特征, 而且能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结论与建议

1、只要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 建立科学严格的考评制度, 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 就能逐步地提高体育专业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

2、在高等院校体育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增加基础理论与体育实践和工作能力相结合的环节, 培养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

3、在今后的体育教学实践过程中, 要注重对学生自身能力以及心理素质的培养。同时, 要求体育教学部门加强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专项技术的素质的培养, 逐步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 以景德镇陶瓷学院为例, 对该院体育系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进行研究, 对现有体育教育专业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归类, 为今后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教学实践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和可行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王春红:《体育教育专业本科生教学教学能力形成因素的系统分析》, 《四川大学学报》, 2005, (9) 。

[2]王道俊、王汉澜:《教育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2, (178) 。

[3]李详:《学校体育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43—45) 。

[4]张学研、王崇喜:《对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能力培养与评价的研究》, 《体育科研》, 2000, (11) 。

[5]韩春利:《我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培养现状及改革对策》,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5, (7) 。

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教育论文 第4篇

【摘 要】

写作是一项多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社团活动对学生写作中的非智力因素有着积极的影响因素。本文主要论述了社团活动在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情感的丰富以及意志的培养等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

写作 社团 影响

在传统语文教育教学中,大多教师更关注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作用,如在古诗词的学习中更关注学生的记忆力,而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关注不够。就写作而言,是一项多种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学生在写作中不仅要靠记忆力应用所学知识,以丰富的想象来构思作文,也需要学生对写作有良好的动机,于作文中表现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学中发现,社团活动对学生写作中的非智力因素有着积极的影响因素,为此,本文将结合学校社团活动实践情况,就其对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情感的丰富、意志的培养等影响作用作简要分析。

一、社团活动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丰富作文素材

写作兴趣和动机的激发是写作教学的首要任务,若学生对写作毫无兴趣,那写作也就自然成为了被动的完成任务,这和写作活动本身自主性时相违背的。结合以往高中写作教学来看,多以“师讲生写”方式进行,学生在写作中较为被动,加之作文素材匮乏,学生所写作文较为空洞,甚至有抄袭的痕迹。在作文教学中把写作和社团活动结合起来,不仅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更可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让学生从生活中去观察和体验,真正做到“我手写我心”,为学生作文水平的提升奠定基础。

要充分发挥社团活动对学生作文兴趣的作用,一是要摒弃“纯课内作文”的形式,让学生由课堂向课外拓展。如在“写景要抓住特征”的教学中,以地方文化研究社团为契机,引导学生对当地的名胜古迹进行调查、观察,课堂中以讨论方式组织学生对所调查的景物特点进行讨论,讨论后再写作,学生就能更好地抓住景物的特点。同时,在调查活动中学生获得了丰富的体验,写出的作文更能打动人。

二是要借助社团的力量,让学生从活动逐渐向写作过渡。如学生参加了书法社的活动,那么,在整个过程中,自己有了什么样的经历,是否有收获和成长,这些都可采用作文的方式进行表达。教学中,要注重变“一周一文”的方式为“一事一文”,让学生以文字方式来记录生活,表现自己。如参与足球、篮球社团的学生,当参加完一场比赛后,以作文方式来记录赛事,抒发情感。

二、社团活动利于丰富学生情感,充实作文内容

“文以载道,文以言情”,文无“道”不足为文,文无情难动人。作文,本质上是主体借助语言文字来表现生活、抒发情感、表达观点的一种方式。高中阶段的学生价值观念尚不成熟,若只把其关在书本的象牙塔里,那又如何培养其人文素养,如何让其知道生活的内涵。在作文教学中借助社团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选择社团活动,积极参与,这不仅可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也可让学生在社团活动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为充实作文内容而奠定基础。

以“美的发现”写作教学为例,所谓生活中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在写作中,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辩论社活动,以“何为美”而展开主题讨论;参与足球、篮球活动的同学则结合体育运动而谈美,手工社活动的则以手工之美而生发感受。在活动中,学生更好地感受了美,在和同伴的活动中,学会了交流和沟通,学会了表达美。在社团活动基础上再过渡到写作,学生有了生活体验,情感得到了丰富,作文中更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反观高中学生的作文,内容单薄、思想狭隘,这和学生参与活动较少不无关系,故而在作文中应多引导学生参与学校的各类社团活动,以此丰富学生的认知,为其作文内容的丰富,情感的培养而提供丰富的生活素材。如借助文学社而组织学生展开小说创作讨论,以话剧社而组织学生展开话剧表演,这些活动在无形中都为学生的生活而增添了色彩,让学生在写作中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三、社团活动利于培养学生意志,提升作文内涵

高中阶段的作文多以夹叙夹议为主,目的是要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以文字方式来呈现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教师(读者或考官)则要借助学生的作文来反观学生的世界观。学校的各类社团活动不同于语言直观式的课堂讲解,它以活动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学生在活动中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完成不同的任务,解决不同的问题,这些活动无疑为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的培养提供了动力。

以运动类的社团活动为例,如田径类,学生在参与此类活动中,不仅要发展速度、力量等基本素质,还要发展耐力、团队精神,在社团活动中,学生并不是被动的参与,而是主动地去完成,在完成训练任务过程中,他们需要不断克服自己思想的懒惰、薄弱的意志,在成功的那一刻,获得的是来自内心的满足感。此时再以作文方式引导学生去记叙过程,描述变化,抒发体验,以写作方式将活动和作文有机结合起来,更可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自我,不断提升。

要以社团活动来培养学生在写作中的意志力,一是要鼓励学生坚持,要多给予学生激励和表扬,树立学生的自信;二是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以文字方式来记录自己的经历和变化。

学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在学校教育中组织学生学习,并不是要把学生禁锢于单纯的课堂之内,相反,应借助社团活动,给学生以广阔的天地,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社团活动中,去实践和探究,这样才利于学生的发展。就写作教学而言,借助社团活动的影响作用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其情感、培养其意志力,这样学生所写作文才会更加真实,能反映生活,体现自己的成长,富有感染力。

【参考文献】

【1】付革. 非智力因素与创造性人才培养【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2(06)

【2】王丽萍. 论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J】. 教育探索,2002(02)

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教育论文 第5篇

一、联系生活实际来积累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是相等的。语文教学不能封闭在课堂内,而要树立“大语文”的教育观,把学生的视野引向课外,引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而联系生活进行品读,能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加强语言的学习与积累。如在教学《学会查“无字词典”》时,有位教师这样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来积累:“爸爸是怎么解释‘骄阳似火’的?请同学们把文中相关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在学生了解了课文写了什么以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是怎么写的。这样学生很容易就能体会到:爸爸是用他所看到的现象来解释“骄阳似火”的。接着,教师就顺势利导:在生活中,你见到过这类“骄阳似火”的景象吗?同时出示句式:“,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学生根据句式,回答得很精彩:

生1:烈日当空,水池里的水都被晒得热了起来,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生2:树上的知了“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让人心情烦躁,这不就是对“骄阳似火”最好的解释吗?……

在这一片断中,教师不仅让学生理解了文本的知识,更把学生的视野引向生活,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加强了学生的语言积累,把学生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外化为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语言是通过学生自主的、生活化的语言实践活动获得的。联系生活来积累,就能使语言学习与精神成长同构共生,学生生动的、智慧的、活泼的语言就会如清泉般汩汩流个不停。

二、在解惑处培养

“学贵有疑”。要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就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就要把质疑问难的权利充分下放给他们,引导他们在有“疑”处思辨,这样就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思维、发展智力,在语言实践中发展语文能力。如教学《祁黄羊》一课时,教师紧扣住晋悼公评价祁黄羊的话“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来展开学习,让学生感悟祁黄羊的优秀品质。学生通过一番朗读、感悟、思考后,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的说“:解狐是祁黄羊的杀父仇人,但是他还是举荐解狐担任中军尉。”有的说“:祁午是祁黄羊的儿子,但是他在举荐人才的时候,只想到了祁午有没有才能担任这个职位,而没有想到祁午是不是他的儿子。”……但是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我认为祁黄羊做事根本不是出以公心,而是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他知道解狐重病在床,还推荐解狐当中军尉,其实真正想推荐的是他自己的儿子。”此时,教师趁势利导,让赞成的一方和不赞成的一方开展一次辩论赛。学生情绪高涨,纷纷从课文的字里行间去找理由。为了能辩倒对方,正反双方都铆足了劲,异乎寻常地认真读书、思考。“打破沙锅问到底”是孩子的天性。当学生在矛盾之处、不明确之处提出疑问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采用有效的策略,或辩论,或反诘、或追问,使相同的声音相互交汇、激荡,不同的观点互相碰撞、闪光,在互动交流中加强语言实践,在思辨的快乐中提高语文能力。

三、在想象品读中培养

儿童是天生的幻想家。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善于发现那些符合教材内容的想象点,引导学生去想象,放飞他们的个性,释放他们的情感,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在自然状态中生发出活泼的语言。如在教学古诗《江雪》时,课伊始,教师就把学生带入了想象的世界。师:古诗,充满了诗情画意。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幅画,就是一首精美的小诗。今天,老师愿意和大家一起再来学习一首诗。(学生齐读课题。)师:既然古诗是诗中有画,那透过这个题目,你仿佛看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画中又有哪些景物呢?谁再来读读课题,然后来说一说。(学生读课题后交流。)

生1:我仿佛看到鹅毛般的大雪从天上飘落下来,江水很冷很冷。

生2: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江面都被大雪笼罩了。

师: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把诗题想象成一幅画,理解了诗题的意思。原本离学生生活的时代较远的古诗,因为丰富的想象,文字就不再是单调、枯燥的文字,而是化成了一个个具体可感的形象。在想象中,学生也实现了与作者的.精神对话,而“外化”的语言也更丰富、生动。

四、在学科整合中形成

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教育论文 第6篇

【摘 要】大学生是新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生力军,是国家未来的栋梁,其健康素质将直接关系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从哲学的角度讲,环境是指某一中心或主体相对的客体。那么,体育环境是指与体育这一主体相对的客体,也就是与体育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各种因素的总和。本文主要从主观环境、客观环境方面简单阐述了影响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的环境因素。

【关键词】健康 环境 体育

国务院近期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针对目前高校学生体制健康下降的原因,我们进行了分析。

一、主观环境因素

1.体育兴趣不浓、不知如何锻炼。体育兴趣是人们力求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运动的心理倾向。一个人如果对体育运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它影响着人们参与体育运动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有些高校有很多学生是从农村中学来的学生,这些来自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以前学校设施条件差,领导、教师对体育课的重视程度不够,体育课教学很不正规,并且绝大多数学校高三都不开设体育课,加之高考的压力,学生把所有精力都用在文化课的学习上,从不进行课外体育锻炼,由此导致学生身体素质普遍较差,对体育活动兴趣不高,欲望不强。这些学生由于缺乏对体育重要性的认识,上体育课时,常常要老师赶着,逼着去练,由于学生处于一种消极,被动的心理状态,练习时情绪低落,锻炼效果自然不佳。

2.惰性大,参加体育锻炼缺乏持之以恒。习惯是由于重复或练习而巩固下来的成为个体内在需要的自我行为方式。体育习惯是体育活动特定的情景刺激(场地、时间、器械、指导者等)和个体体育活动参与者之间经练习和重复而形成的稳固联系。

大学生的体育习惯来源于他们自身的社会文化需要,运动的需要产生运动的.动机和愿望。通过利克特(LIKERT)法,获得大学生体育锻炼动机的原始资料,并进行描述性分析。表明大学生从事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项目,有助于培养他们稳定的体育兴趣,进而形成良好的体育习惯。经调查,对于不感兴趣的体育教学内容,只有少部分(24.1%)的学生能够调整情绪,积极投入练习,而大部分学生会产生抵触心理,思想不集中、动作懒散和情绪低沉。

3.健康的观念陈旧、认为锻炼对健康的作用不大。学生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二年级以前一直都上体育课可以说,没有哪门课程这么长时间地伴随着学生的学习生活。体育课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体育教学改革已进行多年,一再强调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然而部分学生思想未能转变总认为自己身体好,不需要锻炼,反映出“无病即健康”的陈旧的健康观念

4.在运动中受过伤,产生怕运动的思想。一些学校体育积极分子参加体育活动受伤后,在伤愈后往往都选择离开运动场,一部分原因就是在运动中受过伤,产生了后怕思想:另一部分原因是受伤后给学习生活带来很多不便。

5.家长对子女体育运动的态度。一些研究表明有89.0%的家长支持或不反对子女进行体育运动, 38.2%的学生与家庭成员有一起运动的经历。但就爱好体育运动的原因,受家庭影响(15.7% )却排在个人爱好(62. 5% )、同学影响(32.1% )、教师影响(19. 9% )之后,显示家庭影响力的不足以及现代学生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可见家长对子女参与体育运动表面抱支持态度,因为与家庭投入相比,这种支持却显得苍白无力,也就是只停留在主观愿望上,而不是落实在客观行动上。

二、客观环境因素

1.没有好的体育锻炼氛围。一个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能促使更多的学生参加体育锻炼,高校体育锻炼氛围包括学校领导的重视程度、学校开展体育活动的情况、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情况等。校领导是学校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推动者,学校体育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相当一部分高校领导对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不够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很少参加学生的体育活动,没能起到带动作用,致使学生没有正规的指导,营造不出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来。

2.学校体育设施不够。国家对于高校所必需具备的场地器材条件向来都有明确的规定,但由于近年来体育器材价格的大幅上涨,许多学校的体育经费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增加,仅有的场地器材只能维持正常的体育教学,难以满足学生课外活动的需要。

3.学校体育器材太少,不能满足锻炼的需要。据有关报道:截至12月底,广西高等院校的体育场地面积为1,111,345平方米,体育场地总数为690个,平均每校有场地数为16.83个,每千名学生拥有场地数为2.39个。这个数字仍然无法满足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

目前高校室外场地免费开放,室内场地基本上采取收费形式,而且部分室内场地在周末、节假日不开放,场馆的利用率不高。而室外场地的数量根本不能满足学生体育锻炼的需要,而且场地种类不丰富,主要是篮球场、排球场,一些新兴项目的场地,如高尔夫、保龄球、攀岩场地等基本没有,不能满足广大学生不同层次的需要。

4.营养条件不足。饮食营养是人维持生命的要素,是运动健身的基础,运动和营养是达到健康的两个重要方面。目前,全国几乎所有高校的食堂都是承包制度,由于承包费用过高,加之近几年的物价上涨速度之快,承包商为了最求利益的最大化,只有在饭菜的质量和分量上下工夫,在学校食堂就餐的学生也就只能照吃不误,贫血和营养不良症状的同学也越来越多,以至学生减少原有的体育锻炼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

5.宣传组织不力。我们了解到少数学生把课余时间用在家教或找工作上,还有少数学生为了考研究生把所有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这都与学校对高年级学生课外活动缺乏有效组织管理有直接关系。

6.虚拟网络对学生体质的影响。网络的兴起使有许多闲暇时间的大学生将电脑作为交流、娱乐和消遣的对象,而网络又将室外的体育运动转入室内坐位不动。由于对着电脑荧光屏的时间延长和肢体对腕关节的压迫,不仅导致学生视力下降,还促使“鼠标手”的出现。调查显示,上网在大学生业余生活排列第二位,因而不可避免地损害了学生体质。

参考文献:

[1]丁桑兰.环境评价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熊茂湘.体育环境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3]熊茂湘.系统构建体育环境初探[J].中国体育科技,2003,39(1):25-27.

[4]杨月敏.体育环境对社区体育发展的影响[J].体育文化导刊,,(11):45-46.

[5]熊茂湘.论体育环境构建的系统观[J].体育与科学,2003,24(6):25-28.

[6]栾丽霞.大学生体育习惯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3,(2):167-169.

[7]孙辉.论体育环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3,(5).

[8]张俊英.影响大学生课外参加体育锻炼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山东体育科技,,(01).

[9]赵鸿斌.影响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因素的研究[J].湖北体育科技,,(02).

[10]韩红军.影响大学生体育锻炼行为因素的调查[J].彭城职业大学学报,2002,(05).

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教育论文 第7篇

个性教育是指尽可能地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发展可能性,同时又承担塑造学生成为社会出色成员的教育。个性化教育最本质的特征是面向全体学生,立足于对每个人的教育,把人当作教育的主体,对每一个人负责,要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为学生设置适应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各自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相应的发展。

个性发展从根本上讲体现在人的创造精神与创造能力,创造表示人不安于现状,要叛逆既成的价值,冒险地探索新价值,这样的探索要拿出他的全部能力,要具有自立精神,有目的并考虑到行为后果的思想与行动。也就是,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创造精神的发展。富尔认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育活动才能具有培养创造精神的力量。个性教育恰恰正是从教学制度上使教育具有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力量。

随着现代化生产的不断发展,教学结构和教育手段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并出现了多样化趋势,这就为每个受教育者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学习条件。人们的不同性格特点,不同气质,以及不同爱好特长,都可以因此而得到有利的发展,受教育者自由选择学习专业的主动权将大大提高,也就是说现代生产为人们的个性发展提供了客观依据,但是教育改革却存在着滞后的问题。由于考试竞争的过激化,教育课程的过重化,管理手段的不断强化,现代社会提供的有利条件并没有使人的个性品质得到全面发展。教育质量低,学校培养出来的人不能真正适应社会的需要,因为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质量的和富有开拓创造精神的新型人才。因为如此,现代教育自然而然的把体现时代精神的个性教育推上改革的前沿,让这一具有生命力的教育形式生根、开花、结果。

一、个性化教育强调尽可能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在个性化教育上还存在着几种误区,一种认为个性教育就是个别人的教育。其实个性化教育是对每个人的教育而不是对个别人的教育。个性化教育强调尽可能地挖掘每一个学生潜在的发展可能性。另一种是认为个性化教育就是重视发展学习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其实这只是个性化教育的一个方面,绝非全部。

个性化教育首先是把人看作是自然和社会的主宰,从人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出发,去求得人的发展和完善,增强人的主体意识,发挥人的主动性,提高人改造自然,改造社会的自由度和自觉性,从而扩展人的价值,直至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最高价值。个性化教育在于培养人的独立人格,就是在学校生活中使每个人,特别是使许多被称为“后进”的学生,找到“表现自己”的领域,并且达到某种“完善的高度”,让他们打开眼界认识自己,显示“自我”的存在,从而树立起自己力量的信心。

一般来说,发展人的个性特长,往往能最有效地开发一个人的个性潜能。法国教育家雷内曾经说过:“学生某一方面的成功,会促进使其它方面的成功。”如果个人的天赋、1 才能、爱好得到了充分发展,他一定会在某一独特方面做出成绩,而这一成绩又会促使他在其它方面获得成功。

二、综合实践活动是个性化教育的最好途径

实施个性化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是最好途径。综合实践活动能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文化环境与氛围,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心情舒畅、思维活跃,个性倾向得以充分发展,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特长或潜在的优势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和训练,使他们萌发的特殊才能的幼芽不致受到摧残。同时,综合实践活动有它的特殊性,实践性强、动手又动脑,这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有所发明创造的好机会,能最大限度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创造性劳动的源泉,帮助每个人打开眼界看到自己。特别是那些考试成绩差的学生,当他们失去信心时,就让他们在其它精神生活领域中得到充分表现,这样他就会产生自信心与自豪感和对别人的尊严感,使其个性得到了全面的和谐发展。

因为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人的全面发展各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它以一定结构有机地统一在一个人身上,不能认为个性发展会冲淡全面发展的教育,甚至错误认为有了个性发展就不可能全面发展。其实个性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致的。在实际生活中,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人的个性发展的基础,而人的个性发展则是全面发展中最强的一面,综合实践活动正好最能发现每个孩子身上最强的一面,找到作为发展根源的“机灵点”,使学主能够最充分地显示和发挥他的天赋素质,有些学生数、理、化学得不够好,有许多文学家、艺术家、运动员就是这样,可劳动非常认真,动手能力特别强。综合实践活动正好成为展示他们聪明、才智的好地方。劳动经常是某一方面天才的摇篮。劳动的必然趋势是每个学生都形成自己独特的兴趣。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综合实践活动对于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意义就在于它创造了劳动教育这一伟大的活动方式以引导学生进行教育劳动的对象化,使他们把自己作为对象创造出来,并加以美化和改善。从而全面地创造出了学生的“可教育化”。

三、综合实践活动对个性化教育影响的主要表现

第一、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结合。

按照劳动的客观逻辑,人不但要支出他的体力,而且同时要运用他的智力,但不和谐的教育,人为地在人的体力的运用和智力的运用之间划出一条鸿沟。综合实践活动要恢复劳动的本性,把体力和智力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其最重要的准绳。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的智慧出在他的手指尖上,学生的主要(或基本)任务是学习,学习就应当是体脑结合的重要领域,他提倡干活时思考和在思考中干活。他尤其重视双手的劳动所具有的智慧性质。

第二、学生的感觉、思维、情绪、道德、审美能力的发展。

首先,身体(特别是手)和头脑协调并用的劳动,能使人感觉敏锐,使人的思维具有精确性、工整性和明确性。劳动固有的逻辑性经过脑反复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主体的操作定势。它能够有效地改变混乱的思想和语言表达习惯。劳动过程使事物的因果联系,功能联系和时序联系一目了然的显示出来,学生的思维处在积极运动和探索状态,他们总是可以看见与一个概括性的思想联系的好几种直观表象。因此思维比较容易地完成从具体到概括的过渡。

其次,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表现出自己发现自己的能力。他们经常体验到一种深刻的自尊感,这正是最重要的道德和情感上的收获。道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特色在于,不是通过空洞抽象的说教来进行,也不是通过他律性命令和强制性来进行,而是让学生在劳动中自我培养,使学生感受到道德是一种抬高他,肯定他,给他带来尊严,荣誉和幸福的东西,这样学生就会由衷地接受道德和建立道德,把普通的道德与他的个体性的情感融为一体。

四、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个性教育的新尝试

第一、切实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

教育应当是面对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某些学科为了追求升学率,往往都想占用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常常处于四面楚歌,兵临夭折的境地。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则应坚守阵地,用足用好每节综合实践活动,使其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在培养学生个性,兴趣和制作技能上的作用,使每一个学生能真正重视、热爱和上好每节综合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有一个属于自己动手又动脑的充分发挥个性特长的时间和空间的机会。

第二、尊重学生自主发展,引导学生创新

每个学生生来具有一定的潜能,教育就是要把每个人天赋的潜能发挥出来,现代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自主发展,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地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习者的选择性、主动性、创造性和想象力。为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让学生做的作品,常常分成几种类型,一种是必做作品,这只是一种模仿性质,目的在于掌握技巧;第二种是创意作品,可以自由发挥,有所创新,有所发明;第三种是高水平作品,目的是激发学生可持续发展。今天的教育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培养他们学会如何进行自我教育和持续发展,并且要把这种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与活动持续到学校教育之后,贯穿他们的一生。在课上,同学们可根据各自的能力选择自己能完成的作品,作品完成后,一般来讲只要是自己动手做的,不管是好,是坏都加以鼓励和表扬,发现闪光点和创新点,更是大力赞赏。

第三、奉献爱心,发展学生个性

每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个性,教育的真正意义就是要发展人的个性,使人成为“和谐的人”“完整的人”。具备个性,才能发展成创造性。因此,在我们教师的心目中直至在教育行为中,始终体现使每一个学生成功的教育信念和承诺:“任何一个孩子,只要受到训练,都 能取得成功。”事实也是如此,学生虽然有差异,但只要精心辅导,耐心指教,一般学生都能成功的,在这里教师的爱可转化成激励,期望和关怀,并对学生产生巨大影响,使学生产生一种精神力量,激发学生潜在的能量,师爱是一种潜在的心灵课程,它让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并最终走向成功,它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忽视的独具魅力的领域。

语文实践活动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教育论文 第8篇

关键词:教育,学生,独立

新时期的教育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生着变化。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因此,教育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及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一代人的成长。参与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教师位于第一位,这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学过程是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人类社会的一种认识过程,这个过程由认识和实践两部分组成。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交往实践活动的统一。

体育教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体育课又是学校进行体育教育的基本组成形式,体育课应该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运动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的身体得到全面发展。从体育教学角度出发,体育教学也包括认识和实践两部分:一是学生对所学动作、技术的直接印象;二是学生运用所学技术动作的能力高低。体育运动不仅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质,也能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精神,同时还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判断、执行、意志、耐力等多种能力,为培养学生成为有用人才打下扎实的基础。所以,体育教学一向主张学生在进行全面身体锻炼的同时,更要重视学生心理素质能力的锻炼,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及道德意识方面的教育。

当今社会是快速发展的,事物发展迅速,呈现出日新月异的状态,现阶段的学生体质也呈直线状下降,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不同程度的下降。经过多方面的调查了解到,当今学生面临的实际受教育的情况如下:

第一,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首先由家庭教育开始,家长在这一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家长的思想意识形态、个人习惯会在某些程度上对孩子的一生产生影响。换言之,家长的好习惯成就孩子的好人生。部分家长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会起到这么重要的示范作用。据调查发现,同比少年阶段孩子的体型及意识形态日趋成人化,生活习惯也与成人有着惊人的相似点。孩子们体型呈现啤酒肚的越来越多,肚子也越来越大;走路的姿态愈发成熟,没有了孩童的稚气,没有了孩童的顽皮,变成了“小大人”。孩子每天都跟着成年人以成人的生活方式生活,孩子们的生活状态提前进入到成人的行列,与成人不同的是他们有一颗未成年的心。

第二,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主动学习的能力差。现在的学生日常生活被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不仅要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还要接受家长安排的额外课程的学习计划。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这一过程中学生并不是真正主动要去学习的,那么这些作业都是学生被动去完成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与此同时,学生还要完成学生家长安排的课程,并没有自主的选择权,即使学生选择了不去学习,家长也会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去进行额外的课程,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成了为了完成任务而去学习,没有了学习的主动性,学生不愿意学习的心态产生后,注意力就会发生转移,逐渐地分散到学习以外的事情上。

第三,学生要接受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影响。在学校、社会教育的过程中,体育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学生的身体素质、身体灵活性和身体协调性呈直线下降,这种现象与小学、中学、大学的体育教育实施手段是无法分开的。体育教学过程是学生了解自己身体功能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被大多数人忽略了。在我国的中小学,学生的体育课经常性地被主课占用,占用的理由就是体育课要给主课让道,主课的学习很重要。这种观念反过来理解就是身体没有学习重要,但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健康,什么事情都不那么重要了。学生的业余时间被大量作业占据了,学生没有足够可支配的时间去参加体育活动,导致身体素质各方面的能力下降,呈现出一种无精打采、没有朝气的生活状态,这也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规律。体育教学是在体育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参与下,教师通过运用合适的方法,指导学生掌握体育和身体保健知识、基本运动技术和技能以及基本技战术能力,增强学生体质和良好的思想品德组织的一种受教育的过程,这对学生的健康生活是至关重要的。

上一篇:新闻写作习题练习库下一篇:护理差错事故警示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