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离线作业 浙大资料

2024-07-28

中国文学离线作业 浙大资料(精选5篇)

中国文学离线作业 浙大资料 第1篇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中国文学(2)》课程作业

姓名: 学

号:

年级: 学习中心:

—————————————————————————————

第一编

唐代文学

第一章 初盛唐诗人

一、填空题:

1.“初唐四杰”是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2.“初唐四杰”中擅长歌行体的是(卢照邻)和(骆宾王),擅长五言律诗的是(杨炯)和(王勃)。

3.被称为“七绝圣手”的诗人是(王昌龄)。

4.陈子昂提倡(兴寄)和(风骨),表明了他的革新诗风的主张。

二、名词解释: 1.“初唐四杰”

“初唐四杰”指的是在初唐高宗至武后初时期的“以文章齐名天下”的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人,他们4位都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在唐诗开创时期,对开拓诗歌的题材领域的开拓、格律的形成方面都起了很大的积极推动作用。2.王孟诗派

“王孟诗派”指的是因代表人物是王维和孟浩然而得名的诗派,也是盛唐时期的山水田园诗派。该派诗人在创作内容中较多地描写山水田园的风光与人们的闲适生活。该派的其它成员还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人。3.高岑诗派

“高岑诗派”指的是因代表人物是高适和岑参而得名的诗派,也是盛唐时期的边塞诗派。该派诗人在创作内容中较多描写大唐国家边塞风光与将士们的征戍生活。该派的其它成员还有王昌龄、李颀、王之涣、王翰等人。4.“沈宋”

“沈宋”指的是沈佺期与宋之问的合称,都是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两人对唐诗的贡献主要在于声律方面。他们从前人和时人应用形式格律的各种实践中,将已经成熟的形式肯定下来,最后完成律诗“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使后来的诗人在创作诗歌的时候可以有一定的规则去遵循。

三、简答题:

1.“初唐四杰”对唐诗发展的作用。

答:“初唐四杰”对唐诗的促进作用在于:1.开始注意韵律格式,逐步形成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2.开始把诗歌从宫庭移到市井,从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扩大 1 了诗歌的题材和思想;3.五言律诗的形式开始有了初步的定型。2.两次出塞的诗人是谁?有何代表作? 答:两次出塞的诗人是——岑参;

他的代表作有:《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3.简述王维的艺术成就。

答:王维的艺术成就主要有:1.既能概括地写雄奇壮阔的景物,又能细致刻画自然事物的动态。2.准确捕捉表现生活情趣的种种形象,构成独到的意境。3.他的作品往往兼具陶诗浑融完整的意境、谢诗精工刻画的描写。4.在语言上清新洗炼,朴素中有华采。

4.高适的边塞诗有何特色?

答:高适边塞诗的特色:除长篇歌行外,在表现形式上多采用长篇咏怀式的五言古诗,将诗人个人的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总体的基调是慷慨昂扬的。5.高适《燕歌行》的主要思想内容是什么?

答:高适《燕歌行》的主要思想是:既有对男儿自当横行天下的英雄气概的表彰,也有表示对战争给征人家庭带来痛苦的深切同情;诗歌一方面是对战士浴血奋战而忘我的崇高精神的颂扬,另一方面则是对将领帐前歌舞作乐表示的不满。

四、论述题:

1.试论陈子昂在唐诗发展中的贡献。论:陈子昂在唐诗发展中的贡献主要有:

1.在诗歌理论方面:陈子昂提倡“风骨”和“兴寄”,将壮大昂扬的情思与声律词采相结合,这对唐诗风骨的形成与新诗风的开辟具有关键性的意义。2.在诗歌创作方面: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等诗中所包含的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体现了唐诗的风骨。

3.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和创作,影响了整个唐代,他对风骨的追求,提出的诗歌美学,对唐诗风骨的形成与新诗风的开辟具有关键性的意义。2.结合具体作品说明张若虚和刘希夷在唐诗发展方面的贡献。论:张若虚和刘希夷在唐诗发展方面的贡献有: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是一篇长篇歌行,虽然采用乐府旧题,却赋予诗歌新的内容,作者将诗情、画意和对宇宙奥秘与人生哲理的体察融为一体,创造出情景交融、玲珑透彻而又无迹可寻的诗境。而刘希夷的《代悲白头翁》在诗境创造方面与之相类似。

他们在诗歌意境创造上的进展,将真切的生命体验融入美的兴象,将诗情与画意相结合,浓烈的情思氛围,空明纯美的诗境等,都表明了唐诗意境的创造已到达炉火纯表的阶段,更是为为之后盛唐诗的出现、唐诗繁荣局面的到来准备了充分的条件。

3.结合具体作品说明岑参边塞诗的创作特色。

论:岑参边塞诗的创作特色:

在边塞诗方面,岑参擅长的体裁是七言歌行,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支配下,诗人对军旅生活、边塞风物与民域风情热情歌颂,突破之前在诗歌创作中局限于描写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艺术表现方面,岑参借鉴了高适等人七言歌行纵横顿宕、舒卷自如的体势并加以创新,形式接近乐府,但自立新题。

第二章 李白

一、填空题:

1.李白的思想受到儒家、(道家)、道教、(侠义)和(纵横家)、佛教思想的多重影响。

2.李白在以东鲁、梁园为中心的漫游时期与著名诗人(杜甫)两次相遇。3.相传李白诗中与崔颢《黄鹤楼》争胜的七律是《 登金陵凤凰台 》。

二、名词解释: 1. 诗仙

“诗仙”指的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李白作为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是豪放而飘逸的,艺术成就又极高,因此获得了“诗仙”的称号。

三、简答题:

1.李白的妇女题材的诗歌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答:李白的妇女题材诗歌表现了他的感情:在诗中作者塑造了各种身份、各种性格的女子,作者同情她们的纯情、歌颂她们的刚烈,这是对压迫戕害她们的封建礼教的挞伐。如《子夜吴歌》、《北风行》。2.李白诗歌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答:李白诗歌的语言特点:他的诗语言任情率真,似随口而出,毫不刻意雕琢。他的诗篇语言大都清新自然,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天真美。3.李白的乐府歌行有何特点?

答:李白的乐府歌行特点:他能综合乐府杂体和楚辞的长处而又富于变化。李白将乐府杂言中类似散文的句法有古朴质拙的美感和劲健的力度与楚辞句式有错综变化和惝恍飞扬的美感完美的结合在一起。4.李白诗歌的结构有什么特色?

答:李白的诗歌特点:他的诗风格豪放飘逸、感情激荡迸发,须有大开大合、跌宕跳跃的结构作为载体。他的诗歌常开头突兀,如狂飙骤起;中间省略过渡照应,形象转换倏忽;结尾多在感情高潮处戛然而止,令人遐想联翩。

四、论述题:

1.李白诗歌中的夸张手法有何特点? 论:李白诗歌中的夸张手法特点:

为了突出笔下的形象,强化感情,李白常大胆的把夸张与神奇的想象相结合,起到艺术的聚焦(即放大或缩小)作用。

这种夸张是以真实的生活为基础,既出人意料,又合乎艺术的真实。他还善于把鲜明的对比和大胆的夸张相结合,加大艺术上的反差,从内容上起到突出强调的作用,从形式上形成一种不对称的美。

2.试论《蜀道难》中出现的三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作用有何不同? 论:《蜀道难》中出现的三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作用不同:

李白的《蜀道难》主调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同一句话,诗中重复三次,但每次作用不尽相同。

在开头,重在表现蓦然惊讶的感受,也使文势更为突兀;在中间,是表现一种发愁和畏惧的心理,在文章气势上有换气和振起的作用,并承前启后;在末尾,则表现一种无可奈何,只得作罢的情绪,且与开头遥相呼应,使全诗通过这样的一唱三叹,让主调在读者心目中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3.试述李白的诗歌中所用的想象手法。论:李白诗歌中所用的想象手法:

李白喜用雄伟高大、非凡奇特的形象,抒发他“吞五岳、纳四海’的胸襟,宣泄他那纵汹涌的感情,表现了超凡的才能和耿介卓立的风节。

这些形象超越时空,将现实与梦境幻境、人间和仙界打成一片,它们已不再是现实的直接反映,而是其主观的外化。如《梁甫吟》、《蜀道难》。4.试述《将进酒》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论:《将进酒》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将进酒》表达了李白鄙视富贵,蔑视权贵的傲岸不屈的性格,表现了他对自身价值的自信,同时也流露出他感慨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情绪。

《将进酒》写得豪迈、洒脱又激情奔放,作者以淋漓的笔法,反复表现自己的痛苦和矛盾。全诗表面上写的是“乐”,却把“愁”字藏在字里行间,直到全文最后字才点出来。

《将进酒》通篇大起大落,忽开忽阖,既有黄河奔腾万里直泻入海的气势,又有黄河九曲百折千回的蕴涵。在句法以七言为主而又参差错落的变化,音节嘹亮,韵脚多变;读起来抑扬顿挫而又自然流畅。

第三章

杜甫

一、填空题:

1.有唐一代,许多伟大的诗人都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独绝一世,李白即被誉为“诗仙”,杜甫被誉为(“诗圣”),(王维)被誉为“诗佛”,(刘禹锡)被誉为“诗豪”,(李贺)被称为“诗鬼”。

二、名词解释: 1.“三吏”

“三吏”即杜甫的现实主义的3首诗歌:《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4 通称“三吏”。

2.“三别”

“三别”即杜甫的3首诗歌现实主义诗歌《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通称“三别”。3. 诗史

“诗史”就是唐代诗人杜甫。他的诗不仅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鲜明的时代色彩和强烈的政治倾向,而且充溢着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和不惜自我牺牲的崇高精神;诗的内容真实反映了唐代社会由盛而衰的历史,因此,自唐以来,他的诗就被公认为“诗史”。4.沉郁顿挫

“沉郁顿挫”是指诗人杜甫诗歌的独特风格。作者生活的时代环境急遽变化,个人生活的穷愁困苦,思想感情的博大与深厚,以及表现手法的沉着蕴藉,是形成这种风格的主要因素,也是这一风格的主要表现。

三、简答题:

1.简述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

答: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1.在“三吏”、“三别”中反映出封建时期的广大人民在残酷的兵役下所遭受的痛楚。如:“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表达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刻同情。2.“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对祖国无比热爱。他的喜怒哀乐是和祖国命命运的盛衰起伏相呼应的,如《春望》。3.在《兵车行》、《丽人行》中,表现了作者对统治阶级的各种祸国殃民的罪行充满强烈的憎恨。如:“必若救疮痍,先应去蟊贼”。4.除和当时政治、社会直接相关的作品外,一些咏物、写景的诗,也都渗透着对民众和时局的关切之情,如《花鸭》刺奸相的钳制言论。5.一些有关夫妻、兄弟与朋友间的抒情诗,如《月夜》,也无不渗透着挚爱和无私精神。

2.简述杜甫的影响。

答:杜甫的影响:杜甫的诗反映现实的乐府诗自创新题,“即事名篇”,直接开导了中唐的新乐府运动,这一影响一直贯穿到清末黄遵宪;他的作品高度的爱国精神,不仅在文学史上而且也在历史上起着积极的教育作用;创造性地发挥了各种诗体的功能,为各种诗体树立了典范;在表现方法上也为后世开示了不少法门,一方面提炼口语,同时又通过千锤百炼创造出字字敲打得响、“字字不闲”的诗句,对于后来人们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3.以《石壕吏》为例,浅论杜甫叙事诗寓主观于客观的特色。

答:杜甫叙事诗寓主观于客观的特色:杜甫叙事诗的最大的特点是寓主观于客观。他善于克制自己的主观情绪,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在《石壕吏》,主要内容写的是石壕吏深夜捉人应征的故事,通篇按时间顺序对事件进行客观叙写,娓娓道来,只有“吏呼一何怒”稍微透露了一点作者自己的爱憎,而这又是客观描写,然而,这样写将强烈的爱憎及讽刺寓 5 于叙事之中,不言爱憎而爱憎毕现,更是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兵役制度的腐朽与罪恶,反映了广大人民在战乱年代的悲惨遭遇。杜甫运用此手法,使人更觉惊心动魄,哀痛感人。

四、论述题

1.试论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论: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1.从创作特色来说,杜甫诗最大的成就和特色是现实主义,最显著的艺术风格是沉郁顿挫。

①叙事诗:第一,杜甫善于对现实生活作典型的艺术概括。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有力地概括了社会现实中的尖锐的矛盾,震撼人心。第二,杜甫寓主观于客观。如《石壕吏》就是寓讽刺于客观叙事之中,更觉真挚哀痛。第三,对话的运用和人物语言的个性化。第四,采用俗语。如“生女有所归,鸡狗亦得将”平白如话。第五,细节描写。《北征》中妻儿的描写堪为典范。②抒情诗:第一,杜甫往往像在叙事诗中刻画人物那样对自己曲折、矛盾的内心世界进行深入解剖。第二,杜甫往往寄情于景,融景入情,使情景交融。第三,在抒情诗中,具体说在政治抒情诗中,杜甫往往大发议论,提出自己的政见和对时事的批评。

2.杜甫是一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这就决定了他的现实主义是有理想的现实主义。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也是杜诗的一大特色。《洗兵马》正是这一特色的代表。

2.从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历程来谈谈杜甫的地位。论:杜甫的地位:

杜甫在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发展过程中占有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最早从周代民歌就开始的,如《诗经》中的《七月》、《伐檀》等都是优秀的代表。到两汉乐府民歌,现实主义精神和表现手法更有了很大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缘事而发”的叙事诗,如《孔雀东南飞》。汉末建安时期,文人们开始写一些现实主义的诗,建安后转入低潮,至初唐陈子昂倡导汉魏风骨,现实主义诗歌才又略见起色。李白虽也写了一些现实主义的诗歌,但他的成就主要在浪漫主义方面。杜甫总结并发扬了现实主义的优良传统,使现实主义诗歌创作达到了顶峰,并把现实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更高更成熟的阶段。

第四章

白居易与中晚唐诗人

一、填空题:

1.“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论主张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提出的。

2.白居易的两首最著名的叙事长诗是(《琵琶行》)和(《长恨歌》)。3.白居易的诗歌分为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中价值最高的是(讽喻诗)。

4.有“五言长城”之誉的中唐著名诗人是(刘长卿)

5.被苏东坡称之为“郊寒岛瘦”的分别是(贾岛)和(孟郊)两位唐代诗人。

二、名词解释: 1.“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是一种用自命新题写时事的诗。用乐府诗写时事,又不受古题束缚,而是“因事立题”,自创新题。“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提出的,白居易和元稹等在理论上和创作上大力提倡,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对诗歌进行了一场改革运动即新乐府运动,使杜甫的现实主义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把唐诗创作推向了新的高潮。

2.大历十才子

“大历十才子”是在唐太宗大历年间活跃在唐代诗坛的十名著名诗人的统称,这十人有: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夏侯审、李端。

三、简答题:

1.试析白居易的《长恨歌》。

答:白居易的《长恨歌》写的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缠绵悱恻的爱情悲剧故事。《长恨歌》留给读者更多的不是“惩尤物”式的道德教训,而是对刻骨铭心爱情的深深的感动。

2.试析白居易的《琵琶行》

答: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他被贬江州的次年所写,通篇读下来,感伤意味虽较重,幸而作者善于掌握各种不同的气氛,以音乐节奏的变化表现情绪的起伏,显示了诗人高超的诗才与内涵。3.简述韩愈诗歌的艺术特色。

答:韩愈诗歌主要是:想象夸张奇特,搜奇猎险,刻意创新,甚至以俗为美,以丑为美,以翻新盘硬聱牙之语,创造一种雄肆险怪的境界,从而给人以艺术上的震撼。他还惯以散文手法写诗,使诗句可长可短,灵活自由。4.刘禹锡诗歌成就最高的是哪三类?

答:刘禹锡的诗歌成就最高的三类:政治讽刺诗、怀古诗与民歌体诗。

四、论述题:

1.试述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征。论: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征:

①用外貌和心理等细节塑造人物形象。如《卖炭翁》中刻画一个年迈善良的炭工。

②叙事和议论相结合。讽喻诗基本上都是叙事诗,但叙述到最后,往往发为议论,对所写的事作出明确的评价。

③鲜明的对比手法。白居易的诗歌常常采用对比的手法,达到一种震撼人心的特殊效果。

④语言的通俗易懂。诗人白居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风格就是平易近人。

2.试述李商隐的爱情诗歌。

论:李商隐的爱情诗歌:

李商隐的爱情诗有的以“无题”命名,有的借诗中前二字为题,多以爱情相思为题材,意境要眇,情思婉曲。在爱情诗中,李商隐的许多诗句深情凝聚、精彩绝伦,像“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具有很高的意境和品格,但格调都较为凄凉感伤。

第五章

唐代古文运动和韩柳

一、填空题:

1、(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了古文运动,世称韩柳。

2、韩、柳古文理论主张的核心是(文以明道)。

3、韩愈在《送孟东野序》的开头提出有名的(不平则鸣)观点。

4、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代表作是(《永州八记》)

二、名词解释

1、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是中唐时期,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提倡散文、反对“时文”即骈文的一种文学运动。之所以称为古文运动,是因为它在形式方面是“反六朝,复古体”,在文体上要求恢复先秦两汉古代文章的传统。

2、骈文

骈文是一种盛行于六朝的文体,它讲究辞藻典故、声律对仗,全文语句多组成整齐的对偶形式,这种两两对称的语句如同二马并驾,所以称之为骈文。

三、简答题

1、简述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

答:古文运动的理论主张:1.提倡“文道合一”、“文以明道”(“文”指文章形式,“道”指内容);2.主张兼收并蓄,在继承前代散文优良传统基础上革新文体,创立新的文学语言。有二条标准:①词必已出,惟陈言之务去;②“文从字顺”,要求文字流畅通顺,合乎语法规范。3.韩愈论文非常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和文章的情感力量,认为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2、《种树郭橐驼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

答:《种树郭橐驼传》运用了多重对比:1.郭橐驼与其他种树者的对比;2.其他种树者中过于疏懒者与过于勤勉者之间的对比;3.用种树之理与为官之理做对比。

3、概括《张中丞传后叙》中许远、南霁云、张巡的性格特征。

答:《张中丞传后叙》中许远、南霁云、张巡的性格特征:张巡:具有从容镇定的气度,视死如归的品质,博闻强记。许远:具有宽厚谦和、为国让贤的崇高品质。南霁云:嫉恶如仇、忠贞刚烈。

4、韩愈散文的主要艺术成就。

答:韩愈散文的主要艺术成就:1.在思想感情上,面对现实,富于真情实感,洋溢 8 着“不平则鸣”的斗争精神;2.在文风上,气势雄深雅健,文风奔腾激荡;3.在言语行文上,讲究语言锤炼,大量吸收古今语言中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提炼,使语言简练准确、鲜明生动。在行文中又能适应表述的需要而采用长短不一的句法,使之更宜于写景、抒情、叙事、说理,因而使文气显得自由奔放,明快犀利,又善于创造性地运用排比对偶的句式以增强文气。表现手法多样化,多有创新。

四、论述题

1、试论韩、柳散文创作的成就。论:分析韩、柳散文创作的成就:

韩柳在散体文创作上有着众多的开拓,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在勇于创新的基础上建立新的散文美学规范,表现在文学观念、辞采语言技巧等各方面。

2.韩柳将浓郁的情感注入散文之中,大大强化了作品的抒情特征和艺术魅力,把古文提高到了真正的文学境地。

2、结合具体作品分析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论:分析柳宗元山水游记的艺术特色:

山水游记是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也是作者悲剧人生和审美情趣的结晶。他的山水游记虽借鉴于古人,但在意境构造与表现技巧上均有所发展。对景物的描绘不仅能肖其貌且能传其神,常结合自己的遭遇寓情于景,别具味外之味。其中呈现的大都是奇异美丽却遭人忽视、为世所弃的自然山水。

游记中最突出的是《永州八记》。在文中几乎能发现作者或隐或现的身影,体会到他被埋没而备受迫害的愤懑悲愁。他善于选取深奥优美型的小景物,经过一丝不苟的精心刻画,展现出高于自然原型的艺术之美。《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都是如此,由意在宣泄悲情到艺术地表现自然,将悲情沉潜于作品之中,形成了柳氏山水游记“凄神寒骨”之美的特色。

3、试比较韩柳在古文运动中的异同。论:比较韩柳在古文运动中的异同:

韩愈、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但在政治、学术方面有同有异。

1.他们都是中小地主阶层出身,都反对当时的藩镇与宦官。但柳宗元投身于王叔文集团的政治活动,主张改革;韩愈则对此持反对态度。他们的思想都以儒学为主导。但韩倾向于唯心主义,却坚决反对佛教;柳有朴素的唯物论成分,却又兼信佛学。

2.他们的文论都主张文道合一,文质并重,学习先秦两汉作品而要有独创性,并且都擅长议论文、传记文。但韩愈尤长于碑志、序跋、哀祭等体;柳宗元的寓言、游记、骚赋等则为韩所不及。艺术风格方面,韩雄奇奔放而柳清峻雅洁,宋人李涂评“韩如海”,“柳如泉”。

3.韩愈收召后学,传授古文,门下人才辈出;柳宗元贬谪南方时,也有从学的 9 人,但缺乏特出知名之士,因此,韩愈的影响大于柳宗元。

第六章

晚唐五代词

一、填空题:

1.冯延巳留词一百多首,其中(《鹊踏枝》)十几首向来认为最能代表他的成就。2.《南唐二主词》是南唐国君(李煜)和(李璟)词的合集。

3.词最显著的特点是绝大多数词调的句子都长短不齐,因此又称为(长短句),每调一般分为(上阕)和(下阕)。

二、名词解释: 1.花间词人

五代时期,后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等十八家的词为《花间集》,其中除温庭筠、皇甫松、孙光宪外,都是集中在西蜀的文人;由于他们在词风上大体一致,被后世称为“花间词人”。

三、简答题:

1.简述李煜词的成就。

答:李煜词的成就:李煜的词改变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人通过妇女的不幸遭遇,无意流露或曲折表达自己心情的手法,而直接倾诉亡国的深哀与剧痛。他善于用白描的手法抒写他的生活感受,语言更明净、优美,接近口语,进一步摆脱花间词人镂金刻翠的作风。故王国维《人间词话》云:“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第二编

宋元文学

第一章

北宋前期文学

一、填空题:

1.宋初复古派的理论先驱是(柳开)。2.苏梅指(苏舜钦)、(梅尧臣)。

二、名词解释: 1.西昆派

“西昆派”是北宋初期出现的一个诗派,以其成员杨亿的《西昆酬唱集》一书得名。主要成员有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御用文人。他们是在修书和写作制诰的余暇,以作诗为消遣。诗的内容不外乎男女爱情、宫廷故事和官僚生活情致,尤以咏物为多。主要模仿晚唐作家特别是李商隐。2.白体诗人

“白体诗人”是指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著名作家有柳开、姚铉和王禹偁。其中最为重要的,主张学白又不为白体所缚,能写出自己特色的是王禹偁。3.晏欧词派

“晏欧词派”是因代表人物晏殊和欧阳修二人得名。他们都是朝中重臣,词作的风格颇为接近,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张先、晏几道等的词风都与之大致相似,10 后人称之为晏欧词派。晏欧词受晚唐五代词,尤其是南唐词影响较大。同时又更加文人化,典雅化。4.慢词

所谓“慢”,本指音乐而言,“盖调长拍缓,即古慢声之意也”。整个唐五代时期,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总共不过十多首。柳永大量写作篇幅较长的慢词,扩展了词的体制,改变了宋初以来小令为主的单一格局。

三、简答题:

1.宋初复古派在宋诗发展中的作用?

答:复古派在宋诗发展中的作用:宋初文学复古运动是以复古以革新的文学思潮;它偏重于散文的提倡,明道、致用、尊韩,重朴尚散是他们文学主张的要点;这些观点对宋代古文家的文论和道学家的文论都有直接影响。另一面在当时,由于它的倡导者无论是柳开还是石介、尹洙、穆修等人,都没有取得出色的创作成就,因而都不能荡除当时的浮靡文风。2.王安石诗歌的创作特色?

答:王安石诗歌的创作特色:王安石写诗与作文一样,阐述政治主张、学术见解、议论时事、评说历史,把诗歌看作是抒情言志的工具,偏重于写个人情怀,绝大部分代表作都深深打上了他政治生涯的烙印,现实性、社会性特别强。王安石的诗在艺术上的特色,是以工巧取胜,以才学取胜,以议论取胜。他讲究炼字炼句,意境新颖,名篇很多。最有代表性的是《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两句经常被人称引。其中“绿”字经过十几次易稿才敲定。

3.柳永词对内容题材的开拓的表现是什么?

答:柳永词对内容题材的开拓的表现:柳永词在题材内容方面的开拓主要表现为:1.虽多为舞宴歌席、倚红偎翠之作,但在描写享乐和风情传统题材时,更多地把笔触伸向青楼市井,使他的词更有市民文艺的色彩。2.部分词还从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市井风情。3.羁旅行役的感受也是柳词的重要内容。这类词作,表现出作者独特的生体验和心态。抒写了才人志士不得志的寂寞悲哀和漂泊流浪之感,但这种失意和流浪的伤感,又常常和男女恋情纠结在一起,多以志士之悲慨开头,而以男女恋情终结。

四、论述题:

1.试论欧阳修对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贡献。论:分析欧阳修对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贡献:

欧阳修是北宋前期重要的政治家,文坛领袖。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欧阳修对诗文革新运动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下方面: 1.与政治上的革新斗争相联系,积极倡导了诗风文风的革新。

2.理论的倡导和作品的示范。他虽强调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但比宋初复古主义者更注视文学的特点。

3.扶植、奖掖后进人才的功绩。王安石、曾巩、三苏父子的诗文之所以名重一时,和他的揄扬提拔分不开。这些人成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中坚力量,用他们的创作推动了北宋中叶文学的繁荣。

2.说明柳永在词的艺术表现上的创新。论:柳永在词的艺术表现上的创新:

柳永对词的形式和艺术表现方面的创新主要表现在:

1.他依据词的题材内容开拓的需要,使用和创制了大量慢词。与此相适应,他创造性地运用了细致而有层次地展开铺叙的艺术手法,使词的表现深透而结构严密。

2.柳永大部分词作以白描见长,这主要得力于他对情景交融的抒情艺术手段的杰出运用,使他能在叙事和写景中畅达而自由地。

3.语言的通俗化和口语化。这是他提炼民间口语的结果。但他也保留了文人词语言雅练概括的特点。3.试论宋诗的特点。论:宋诗的特点:

1.从思想内容上看,宋代诗歌比历代诗歌所反映的内容都广阔,与当代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结合得更紧密。宋人直接以诗歌议诗,很多诗就是针对某一政治事件而发。

2.从艺术表现看,无论艺术构思、手法技巧,还是篇章结构、遣辞造句等方面均有所新,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以散文句式、句法入诗,翻新与改进写作手法等等,形成与唐诗不同的特色。大体上唐诗主情致、风韵,宋诗主气骨、理趣。

第二章

苏轼

一、填空题:

1.苏轼散文文学成就较高者集中于(赋)、(论)、策、记、书等,共同特点是长于(抒情)与(议论),集前人之大成并加以发展。

2.苏轼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将诗文革新运动扩大到(词)的领域。3.苏轼被贬黄州时写出了代表其最高散文水平的名篇是(《前赤壁赋》)。

二、名词解释: 1.以诗为词

“以诗为词”是苏轼提高了对词的认识与评价,他有意识地把词看成是同诗具有相等功能的文体。

三、简答题:

1.苏轼诗歌中的议论有什么特点?

答:苏轼诗歌中的议论特点:1.在议论时亦体现出讲究才情的特点,因而绝少空发议论,或借助于形象的描绘,或和叙事咏古紧密结合。2.议论本身也新奇警策,深刻精彩,富有启发性,创造了一批“哲理诗”。

2.苏轼有关政治生活的词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答:政治生活的词表现苏轼感情:抒发了他积极入世和围绕着进退出处所产生的复杂矛盾的从政之情,多写退隐之情以及闲适悠游的生活态度。3.简述苏轼词中旷达风格的艺术表现。

答:苏轼旷达风格的艺术表现:1.以清空之笔刻画一些具有旷达特质的主人公形象。2.以清空之笔描绘一些空静幽邃的景色。3.以清空之笔咏叹一些具有高远寓意的物象。

四、论述题:

1.试述苏轼词豪放风格的体现。论:苏轼词豪放风格的体现:

1.注重将慷慨激昂、悲壮苍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善于在写人、咏景、状物时,以奔放豪迈的形象,飞动峥嵘的气势、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2.善于创制铿锵的音调,使很多词从缓拍曼调变成强音促节。2.试论苏轼散文创作的特点。论:苏轼散文创作的特点:

1.苏轼的散文能于平淡的通达和雄深磅礴的气势中带有一种超凡入化的情韵和真率深挚的感情,写得行云流水,天马行空。

2.苏轼的散文能于纡余委备、圆活流转之中,带有一种创新出奇的锐气和错综变化的美感。很多文体在苏轼的笔下都有所发展,叙事、议论、抒情结合得更为紧密。他的记中常带议论,论中又多带形象的描绘用生动的比喻,还使赋进一步散体化。

3.试述《前赤壁赋》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论:《前赤壁赋》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

苏轼的《前赤壁赋》在内容上通过主客问答的对话,抒发游赤壁的感怀,表达作者的超然思想和旷达思想。以泛舟夜游赤壁为线索,写了作者感情上的三次起伏“乐——悲——乐”。

艺术上,此文具有较高的鉴赏价值,作者巧妙地把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有机体。寓情于景,借景明理,并同感情的变化紧密配合,使感情波澜起伏,行文富于变化。另外苏轼在文体上有所创新:打破传统赋的格式,在赋中融入更多的散文因素,使其与赋的优点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既是一篇抒情散文,又是一首散文诗的效果,成为苏轼散文中影响最大,文学性最强的千古名篇。

第三章

北宋后期文学

一、填空题

1、在苏轼的周围,曾出现了一些作家群,其中被称为“苏门四学士”的四位是(黄庭坚)、(秦观)、(张耒)和(晁补之)。

2、“江西诗派”最先由(黄庭坚)提出,后来,方回把“老杜、山谷、后山、简 13 斋”合称为(“一祖三宗”)。

二、名词解释

1、易安体

“易安体”是指李清照在《漱玉词》中创造的一种语言风格,特点在于运用浅近、清新的语句,或者提炼日常生活中的口语,采用白描手法来表达作者真挚的感情。

2、江西诗派

“江西诗派”是指宋代以黄庭坚为核心的一个诗歌流派。吕本中曾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奉黄庭坚为宗派之祖,之下又列上陈师道等二十五人。诗派以江西为名,是因为他们与黄庭坚是一致或接近的,而黄庭坚是江西人,诗派又称豫章派。到了宋末元初,方回又提出了一祖三宗的说法。江西诗派在诗歌艺术技巧方面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诗派活动前后持续二百多年之久,影响巨大,直到晚清的宋诗派和同光体诗人。

三、简答题

1、李清照前后两期的代表性作品主要有哪些?分别有什么特点?

答:李清照前后两期的代表性作品:李清照前期词主要体现了少女、少妇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趣,如《如梦令》、《一剪梅》;后期词则以前所未有的低咽调子唱出了使人惊心动魄的哀歌,如《声声慢》、《永遇乐》。

2、南宋初期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爱国词人有哪些?

答:南宋初期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爱国词人:最有代表性的词人是岳飞、张元干和张孝祥,还有叶梦得和朱敦儒等。

四、论述题

1、试述靖康之变对文学创作的影响。论:靖康之变对文学创作的影响:

北宋的覆灭与宋室的南迁,给文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山河破碎,神州陆沉,惨痛的局势促使许多作家开始面对现实,突破了原有的风格,形成一股慷慨激昂的文风。

务实的散文家偏离了文以载道的传统,有胆识的诗人突破了江西诗派的教条,最为明显的转换反映在词的创作上:创作态度由率一转向严肃,作品内容由对自身的关心转向对国家命运的关注,风格由绮艳转向悲壮。

2、结合具体作品论述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论:黄庭坚诗歌的艺术特色:

黄庭坚的诗歌生新、瘦硬、奇峭的风格,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善于改窜陈句,创为夺胎换骨之说。

2.好用拗律、押险韵。他的三百十一首七律中,拗律就有一百五十三首,如《题落星寺》,全诗没有一句是完全合律的。

3.好用奇字僻典,刻意苦吟。黄庭坚为了创意出奇,在运用修辞方面有着突出的造诣,重视炼字造句,如“清风荡秋月”(《晚起临汝》)中的“荡”字。运用冷僻典故的句子如《戏赠彦深》、《颐轩诗六首》。

3、请述李清照《声声慢》的艺术特色。论:《声声慢》的艺术特色:

①巧用叠字。起首用七对叠字,后又用上“点点滴滴”,既利于感情的渲染,又加强音韵之美。

②层层铺叙,用五个层次来表现自己孤寂之心情。③造语工致自然,口语化。

④用入声韵,知音、齿音的运用,更加深了凄苦、孤寂和悲凉。

第四章

陆游和辛弃疾

一、填空题:

1、大体来说,陆游的诗作以(七言)为主,他的(七言律诗)最为人所称道。

2、陆游诗歌创作的主旋律是 以表现(民族情感和爱国思想)为主要内容、以豪放悲壮为感情基调。

3、宋代存诗最多的诗人是(陆游)。

4、辛弃疾曾进奏(《美芹十论》),分析敌我形势,提出强兵复国的具体规划。

5、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

二、名词解释:

1、《关山月》

《关山月》是陆游爱国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很少对客观现实生活作具体的铺叙、细致的刻画,而是抒写个人的主观感受,把巨大的现实内容压缩在这首短诗里。虽只十二句,却用巧妙的构思、对照的手法描写了皇帝的下诏主和,朱门的酣歌醉舞,战士的亟思报国和遗民的渴望恢复等方面的情况。诗作结构紧凑,想象纵横,将领月下享乐,战士对月长叹,遗民对月垂泪,时空或异,但却紧紧围绕着诗眼“月”字,强烈的对比将悲剧氛围渲染到极致,同时蕴涵了诗人报国无门的深哀巨痛。

2、辛派词人

“辛派词人”是指创作风格和辛弃疾类似的一批诗人。所处时代晚于南渡词人,包括辛派先驱张孝祥,辛派中坚陆游,与辛词相似的陈亮,效辛体而自成一家的刘过等。辛派词人将词体的表现功能发挥到了最大限度,词不仅可以抒情言志,而且可以同诗文一样议论说理。从此,词作与社会现实生活、词人的命运和人格更紧密相连,词人的艺术个性日益鲜明突出。词的创作手法不仅是借鉴诗歌的艺术经验,“以诗为词”,而且吸收散文的创作手段,“以文为词”;词的语言在保持自身特有的音乐节奏感的前提下,也大量融入了诗文中的语汇。虽然词的诗化和散文化有时不免损害了词的美感特质,但词人以一种开放性的创作态势容纳一切可以容纳的内容,利用一要可以利用的创作手段和蕴藏在生活中、历史中的语言,空前的解放了词体,增强了词作的艺术表现力,最终确立了词体与五七言诗歌分庭抗礼的文学地位。

3、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江西诗派的陈与义、吕本中去世以后,一批出生于靖康前后的诗人登上诗坛。他们是在烽火连天的时代里成长起来的,山河破碎的动荡时势使他们具有完全不同于苏轼、黄庭坚的创作环境。而且他们自少就感受到诗坛风气的转变,所以比陈、吕等前辈更富有独创精神,最终以全新的艺术风貌取代了江西诗派在诗坛上的主流地位。这些诗人中以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四人最为著名,被称为“中兴四大诗人”。

三、简答题:

1.、简述陆游在宋诗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影响。

答:陆游在宋诗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影响:抗击女真、收复失地是贯穿陆游一生的理想。体现于创作中,便形成了以表现民族情感和爱国思想为主要内容、以豪放悲壮为感情基调的诗歌主旋律。作为整个宋代留存作品最多的一位诗人,他的诗以广泛的题材、多样化的风格和老练的技巧,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成为同时代以及后起诗人纷纷效仿的对象。而他诗中始终表现出一种激烈而深沉的民族情感,反映着在那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年代人们的普遍心愿,在当时以及后世,都赢得了广泛的尊重。

2.、简述《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主题以及思想内容。

答:《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的主题以及思想内容:故国沦陷、国耻未雪的仇恨和焦虑,故乡难归、流落江南的飘泊感,英雄无用的压抑感和壮怀理想无人理解的孤独感,交织于词人的心中。因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他萌生出退隐之念,但英雄无功的羞愧感和执着的进取心促使他放弃了隐退的念头。欲进不能,欲退不忍,刚强自信的英雄也禁不住愤然泪下。此词充分表现出英雄心灵世界的丰富和曲折性,深度开掘出词体长于表现复杂心态的潜在功能。

3、简述陆游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缺陷。

答:陆游诗歌的艺术特色及其缺陷:由于既广泛汲取前人之长,又从自身的需要出发灵活运用,各适其宜,陆游诗歌的风格具有多样化的面貌。不过,陆游虽然很讲究作诗的技巧,但他最高的艺术追求,却是归于自然平淡。但陆游诗歌的缺陷也较显著。作为一个大诗人,他善于学习和运用各种不同的风格,但他的独创性不能算是很强。他写得太快太多,不免有粗糙的败笔,尤其是意境变化较少,词句自相蹈袭,每每让人有似曾相识之感。至于用典过于堆垛、化用前人诗句而缺乏新味的情况,也有不少。

4、举例说明辛弃疾词作风格的多样化。

答:辛弃疾词作风格的多样化:辛弃疾亦有委婉动人的词作。如著名的《摸鱼儿》,上阕借物起兴,因物设喻,下阕写宫怨,用典故,借一个女子的春愁闺怨,把一种对国势危殆的忧惧,壮志难酬、遭遇坎坷和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

5、《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阕连用三个典故的用意。

答:典故的用意:《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下阕先连用了三个典故,说明自己在 16 国难当头时不愿归隐而愿为国家作出一番贡献,也不会“求田问舍”,谋取私利,但时光都虚掷了,这叫人怎能忍受!上阙为什么要“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为什么要感慨“无人会,登临意”,都在这几句中作出了明确回答。

四、论述题:

1、论辛弃疾词作的艺术风格以及对宋词发展的贡献。论:辛弃疾词作的艺术风格以及对宋词发展的贡献: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对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能写入词中。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如著名的《摸鱼儿》。

辛弃疾和苏轼在词的语言技巧上都是有力的开拓者。前人说苏轼是以诗为词,辛弃疾是以文为词,这当然有些简单化,但确实也指出:到了辛弃疾手中,词的语言更加自由解放,变化无端,不复有规矩存在。

概括起来说,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文人词较多使用的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跃地连接句子构成整体意境的方式,在辛词中完全被打破了。但并不是说,辛弃疾的所谓“以文为词”不再有音乐性的节奏。在大量使用散文句式、注意保持生动的语气的同时,他仍然能够用各种手段造成变化的节奏。

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又一大特色,是广泛地引用经、史、子、集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典故,融化或镶嵌在自己的词里。这本来很容易造成生硬艰涩的毛病,但是以辛弃疾的才力,却大多能够运用得恰到好处、浑成自然,或是别有妙趣。

2、辛弃疾词作在语言方面的特色及其不足。论:辛弃疾词作在语言方面的特色及其不足:

概括起来说,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文人词较多使用的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跃地连接句子构成整体意境的方式,在辛词中完全被打破了。但并不是说,辛弃疾的所谓“以文为词”不再有音乐性的节奏。在大量使用散文句式、注意保持生动的语气的同时,他仍然能够用各种手段造成变化的节奏。

辛弃疾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又一大特色,是广泛地引用经、史、子、集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典故,融化或镶嵌在自己的词里。这本来很容易造成生硬艰涩的毛病,但是以辛弃疾的才力,却大多能够运用得恰到好处、浑成自然,或是别有妙趣。

不足之处在于辛弃疾的词时常也有过分散文化、议论太多,以及所谓“掉书袋”,即用典用古语太多的毛病。

3、结合具体作品说明陆游爱国诗歌的主题思想。论:陆游爱国诗歌的主题思想:

陆游留下的大量诗篇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收复失地,抗击金人,为国家和民族洗血耻辱的作品。这类作品同时由两个侧面组成:

一方面是他渴望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豪壮理想,另一方面则是他壮志难酬、无路请缨的悲愤心情。如《关山月》通过强烈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分明的爱憎以及报国无门的深哀巨痛。

4、请对苏轼、辛弃疾词作风格之比较.。论:苏轼、辛弃疾词作风格比较:

辛词和苏词都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的,但不同的是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

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所以,同属于豪放雄阔的风格,苏轼词较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而辛词则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

第五章

元代文学

一、填空题:

1.杂剧和南戏都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三个部分。2.北方杂剧的创作中心是(大都)。

3.元曲四大家是指(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4.代表南戏艺术最高成就的剧目是高明所作的《 琵琶记 》。

二、名词解释: 1.铁崖体

“铁崖体”是元末最具艺术个性的诗人杨维桢,强烈主张艺术创作个性化,追求构思的超乎寻常和意象的奇特不凡。2.杂剧

杂剧一般由四折组成一个剧本,每折相当于今天的一幕;演剧角色可分末、旦、净三类。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它的曲调是由北方民间歌曲、少数民族的乐曲和中原传统的曲调结合而成。

3.散曲

小令和套数是散曲最主要的两种体制,散曲体制中还有一种带过曲。它使用的曲,粘连着科白、情节。在语言方面,既注意一定的格律,又吸收了口语自由灵活的特点;在艺术表现方面,它比近体诗和词更多地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4.元诗四大家

“元诗四大家”是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他们都是元朝时的台阁文臣,因 18 长于写朝廷典册和达官贵人的碑版而享有盛名。

三、简答题:

1.南戏和杂剧有何区别?

答:南戏和杂剧的区别:南戏流行于东南沿海,剧本由若干“出”组成,“出”数不作规定。曲词的宫调也没有规定。南戏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各类,均可歌唱。歌唱的形式既有独唱,又可对唱、合唱、轮唱,不似杂剧只能由一人独唱到底。在唱腔上,杂剧的曲调是由北方民间歌曲和中原传统的曲调结合而成;而南戏的曲调则由东南沿海的民间音乐和中原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2.北方杂剧和南方杂剧的创作中心分别是哪里?

答:北方杂剧的创作中心在大都;南方杂剧的创作中心在杭州。3.论述关汉卿杂剧的影响。

答:关汉卿杂剧的影响:关汉卿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剧作家,是中国戏曲的奠基人。他的杂剧,是推动元杂剧脱离杂剧的“母体”走向成熟的杠杆,是标志戏曲艺术创作走上高峰的旗帜,并对后来的戏曲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4.试析《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色。

答:《天净沙〃秋思》的艺术特色:这首小令仅28字就勾勒出一幅秋野夕照图,特别是首三句不以动词作中介,而连用九个名词勾绘出九组剪影,构成鼎足对,交相叠映,创造出苍凉萧瑟的意境,映衬出羁旅天涯茫然无依的孤独与彷徨。全曲景中含情,情景交融,隽永含蕴。

四、论述题

1.论述《西厢记》的艺术特色。论:《西厢记》的艺术特色:

1.《西厢记》根据人物的性格特征,展开了错综复杂的戏剧冲突,完成了莺莺、张生、红娘等个性鲜明的形象塑造。

2.《西厢记》善于描摹景物,酝酿气氛,衬托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心理活动,心理描写十分细腻,多数场次饶有诗情画意,形成作品独特的优美风格。3.《西厢记》选择和融化古代诗词中优美的词句和提炼民间生动活泼的口语,熔铸成自然而华美的曲词。《长亭送别》一折最能体现这方面的特色。如[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一曲里,作者用几个带有季节性特征的景物,衬托出离人的悲伤情绪,把读者引向那富有诗情画意的情境里。2.论述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性。论:关汉卿杂剧的艺术性:

1.关汉卿杂剧具有鲜明的剧场性。他创作剧本时,注意尽快“入戏”,以洗练的笔触交代戏剧情境与人物的关系,把观众的目光“聚焦”到主要的戏剧矛盾上。

2.关汉卿戏剧语言以本色当行著称。他所写的人物唱词,在抒情中蕴含着鲜明 19 的动作性,切合特定的戏剧环境。

第三编

明清文学

第一章

明代诗文与戏曲

一、填空题:

1.“前后七子”在文学复古运动中主张“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有盲目尊古的倾向。

2.徐渭“四声猿”包括哪四个杂剧?

《狂鼓史》、《玉禅师》、《雌木兰》、《女状元》

二、名词解释: 1.“前后七子” “前后七子”指明代从宪宗成化到穆宗隆庆年间,文坛上倡导并参加复古运动的文人团体。按时代先后,他们又分为“前七子”与“后七子”。“前七子”,包括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七人,其中以李梦阳和何景明为代表。“后七子”,以李攀龙和王世贞为首,包括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前后七子” 以古为法式,使曾长期占据明代文坛统治地位的“台阁体”逐渐淡出。2.台阁体

“台阁体”以台阁重臣“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为代表,题材主要为应制、颂圣以及墓志铭、神道碑、题序、赠答之作,内容不离歌功颂德、粉饰太平、应酬捧场,表现出平庸呆板,毫无生气的风格。3.唐宋派

明代以归有光、唐顺之、王慎中、茅坤等为代表的散文流派,因主张为文不光要学习先秦两汉,也要学习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因称“唐宋派”。他们还提出“文从字顺”的要求,作品一般较平易通达,在反对拟古风气上起了一些积极作用。4.“童心说”

“童心说”由晚明思想家李贽提出,集中反映了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抒发真情,反对虚伪说教,认为文章必须“童心自出”,而“闻见道理”遮蔽“童心”。并强烈反对用圣人之言,抨击“代圣人立言”的荒谬,大大动摇了理学的权威。

三、简答题:

1.简析杜丽娘这一形象。

答:杜丽娘形象:在杜丽娘的身上体现着对“情”的要求与“礼”的约束的矛盾、冲突,表现出封建时代一个勇敢坚决的女性为获得婚姻自由的斗争精神。杜丽娘的形象,成为人们冲破封建束缚、渴望个性自由的艺术象征。

2.小品文有何特征?

答:小品文有何特征:一是文体没有定制,包括尺牍、日记、游记、序跋、短论;二是通常篇幅不长;三是结构松散随意;四是文笔轻松而富于情趣。3.简述公安派文学理论主张。

答:公安派文学理论主张:认为文学随时代发展而发展,各个时代有各个时代自己的特色,不能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反对一味摹拟古人,认为好文乃自“胸中流出”;提出“性灵说”,强调文学应“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充分表现作者个性。

四、论述题:

1.汤显祖《牡丹亭》有何艺术特色? 论:《牡丹亭》艺术特色:

《牡丹亭》情节构思离奇曲折,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塑造了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刻划十分细致传神;语言曲雅清丽,以诗的语言、抒情的笔触刻划人物形象,描写景致,点染气氛。

2.试论《牡丹亭》的思想内涵。论:《牡丹亭》的思想内涵:

《牡丹亭》写深闺少女杜丽娘对书生柳梦梅由梦生情,因情而死,死后反得摆脱封建礼教的约束,鬼魂与柳结成姻眷,又还魂复生,终于结为人间夫妇的故事。

在《牡丹亭》中作者不仅只写痴情男女青年的爱情故事,抨击封建礼教;而且还有鲜明的针对性,即强烈地反对为封建礼教张目的“理学”。它讲爱情,讲“人欲”,并使爱情战胜了礼教,这个主题思想在当时有着十分积极的社会意义。

3.试述徐渭“四声猿”在明代杂剧史上的转折意义。论:徐渭“四声猿”在明代杂剧史上的意义:

1.“四声猿”完全扫空了陈腐臭烂的伦理说教,而表现出强烈的反传统色彩,给明代杂剧的面貌带来明显的改变。

2.“四声猿”语言追踪元代作家,扭转了明代文人把杂剧案头化、书面化的趋势。

3.“四声猿”采取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以奇幻的内容表达作者强烈的感情,也给后人以有益的启示。

4.“四声猿”完全打破了元杂剧的体制,不守元人一剧四折的惯例,不限定一人主唱,曲调兼用南北。

第二章

明代小说

一、填空题:

1、陈寿的一部(《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包含着生动的故事,为《三国演义》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2、《水浒传》通常属于(英雄传奇)一类。

3、《金瓶梅》的书名是由小说中的(潘金莲)、(李瓶儿)、(庞春梅)三人的名字合成。

4、明代小说的“四大奇书”是指(《三国志》)、(《西游记》)、(《金瓶梅》)、21(《水浒传》)。

二、名词解释:

1、章回小说

章回小说是我国古代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特点是分章标回,故事连接,段落整齐。由宋元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著名的作品有:《三国演义》(罗贯中)、《水浒传》(施耐庵)、《西游记》(吴承恩)等。

2、“三言二拍”

“三言二拍”是明人辑著的五种话本集及拟话本集的总称。“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明冯梦龙编。“二拍”是:《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是明末凌濛初编著。“三言二拍”的内容很复杂,有爱情描写,也有宣扬宿命论思想的作品。代表了明代拟话本的成就。

3、拟话本

话本在明代,因群众的爱好、书商的大量刊行,逐渐引出了文人的注意。他们由对话本的编辑加工进行模拟话本写作,出现了主要供案头阅读的文人模拟的话本,称为拟话本。

4、神魔小说

神魔小说是指明清时代在儒释道“三教同源”的思想影响下产生的,以神魔怪异为题材的白话章回小说。它包括了由说经故事演化而来的神魔小说,如《西游记》;由历史故事分化而来的历史幻想化的,如《平妖传》、《封神演义》等;由民间传说故事演化而来的,如《八仙出处东游记》等。

三、简答题:

1、比较拟话本较之话本的特色。

答:拟话本较之话本的特色:拟话本作为文人创作,较话本有自己的特色:拟话本的主题思想更为集中,情节更为曲折,尤其是在人情世态的描绘上更为丰富。细节描写和人物内心活动的刻画上,也趋于丰富和细腻。但小说的矛盾冲突一般没有话本的直接尖锐。语言上文言成分增加,虽然比较洗练,流畅,但没有话本的鲜明、生动。

2、简述世情小说的源流、演变。

答:世情小说的源流与演变:世情小说是指以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为题材,反映现实社会生活的小说。在魏晋志人志怪小说中,已露端倪。而唐传奇中的一些婚姻爱情名篇,已经具备了世情小说的基本特征。到了宋元阶段,世情小说进入了成长发展阶段。宋元话本中的小说话本分为“灵怪”、“烟粉”、“传奇”、“公案”等等,其中的“传奇”是明清时代长篇人情小说的父祖,“烟粉”类对人情小说亦有极大影响。像《闹樊楼多情周胜仙》歌颂男女青年纯真、热烈的爱情,“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理想。《刎颈鸳鸯会》、《新桥市韩五卖春情》等体现出来的“淫报”、“色空”思想,对《金瓶梅》的影响也很突出。在前代艺术积累的基础上,诞生了《金瓶梅》。《金瓶梅》揭开了长篇世情小说发 22 展的序幕,从此,世情小说大发展,大繁荣,逐步成为中国古代小说的主流。

四、论述题:

1、比较《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不同。论:《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在人物形象塑造上的不同: 1.《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在主人公上不同:

虽然都是歌颂英雄,叙写重大的政治军事斗争,但是《三国》里的主人公都是历史上发生过影响的帝王将相,描写刘备、诸葛亮、关羽等等帝王、忠臣、名将的威严和神圣。而《水浒传》则是把出身农民、渔民和城市平民这样的下层人物作为英雄来歌颂,即使出身高贵的柴进、花荣等人,也把他们平民化了。

在作品描写的人物角色方面,《三国演义》比较单调,只有帝王将相,而《水浒传》则包罗了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物,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渔民屠夫、和尚道士、小贩小偷、虔婆妓女、市井无赖等。《三国演义》写上层人物写得生动传神,而《水浒传》则写市井细民、江湖豪侠,写得生动形象。

2.《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在人物性格的塑造方面的不同:

《三国演义》的人物性格明显是先天生成的。刘备从小就有帝王气,曹操自幼就是奸诈性格。而《水浒传》里的英雄人物,他们的性格形成是与环境密不可分的。如林冲对于高俅的迫害逆来顺受,到了野猪林险遭毒手,他还是希望鲁智深给他留下后路,对管营、差拨陪尽小心,在破草房里,还充满了幻想和重过小康生活的憧憬。直到陆谦放火烧掉草料场,他才终于杀死仇人,投奔梁山。既写出了他的懦弱退让,又写出了环境逼得他走投无路,本身含有的英雄本色在特定环境的激发下,爆出反抗火花的过程。写出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显示了《水浒传》在人物塑造上的长足进步。

3.《三国演义》和《水浒传》在人物性格方面的不同: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性格多是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少数人物如诸葛亮,在当军师和当丞相时稍有变化,前期着重表现他的才华横溢、恢宏潇洒,后期着重描写他的鞠躬尽瘁、小心谨慎。但如刘备、张飞、曹操、孙权等众多人物性格基本上是没有变化的。《水浒传》在这方面有长足进步,作者在描写林冲、武松时,都有性格发展变化的过程。再如宋江,他的性格矛盾中存在着义士与忠臣的两极的对立,反映了传统思想中儒家忠孝思想与市民文化中的狭义思想的对立,反映了宋江性格结构中深层次的矛盾与冲突。另外,《水浒传》也注意人物形象的个性化。

2、请述《西游记》的艺术成就。论:《西游记》的艺术成就:

1.《西游记》艺术表现上的最大特色,就是以诡异的想象、极度的夸张,突破时空,突破神、人、物的界限,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神异奇幻的境界:

在《西游记》里,环境是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仙地佛境、险山恶水;形象多身奇貌异,似人似怪,神通广大,变幻莫测;故事则上天入地,翻江倒海,兴妖除 23 怪、祭宝斗法。作者将这些奇人、奇事、奇境熔于一炉,构筑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艺术整体,展现出一种奇幻美。这种奇幻美,看来“极幻”,却又令人感到“极真”。因为那些变幻莫测、惊心动魄的故事,或如现实的影子,或含生活的真理,表现得那么入情入理。

2.《西游记》塑造人物形象也极有特色,即能做到物性、神性、人性的统一: 孙悟空的乐观大胆、敢于战斗的叛逆性格,与神的变幻不测、猴的急躁敏捷十分和谐地融为一体。他长着一副毛脸雷公嘴的猴相,具有机敏、乖巧、好动物习性。他神通广大,有七十二般变化。他是一只神猴,却又是人们心目理想中的人间英雄,有勇有谋、无私无畏、坚韧不拔、积极乐观,但他又心高气傲、争强好胜,容易冲动,爱作弄人,具有一些凡人的弱点。

与孙悟空不同,猪八戒虽然是天蓬元帅出身,但他却更象一个普通人,更具有浓厚的人情味。他的本性憨厚纯朴,取经路上挑行李,背死尸,脏活累活由他干;在斩妖除怪的战斗中,也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但他的食、色两欲难以泯灭,看到美酒佳肴常常是流涎三尺,遇见美色,更是心痒难挠。他使乖弄巧,好占便宜,又纯朴天真,呆得可爱;他贪图安逸,偷懒散漫,又不畏艰难,勇敢坚强;他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英雄,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显然,《西游记》多角度、多色调描绘出来的人物形象,与《三国演义》中的帝王将相、《水浒传》中的英雄豪杰相比,更贴近现实生活,更具有真实性。它无疑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

3.《西游记》在艺术表现上的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能“以戏言寓诸幻笔”,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使全书充满着喜剧色彩和诙谐气氛:

这种戏言,有的是信手拈来,涉笔成趣;有的笔墨,看似风趣而夸张,但其实是讽刺世态的利器;还有的戏谑文字,则将神圣的天帝佛主、凶恶的妖魔鬼怪调侃、揶揄后淡化了头上的光圈或狰狞的面目。《西游记》的语言,往往寥寥几笔,便神采焕发,嬉笑怒骂,妙趣横生。

第三章

清代诗文

一、填空题:

1.“清初三老”是指(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清初古文三大家”是指(魏禧)、(侯方域)和(汪琬);

2.“江左三大家”是指(龚鼎孳)、(钱谦益)和(吴伟业);“南施北宋”是指(施闰章)和(宋琬)。

3.(陈维崧)开创了阳羡词派;张惠言在嘉庆初年开创了(常州)词派,周济继之。

二、名词解释:

1、桐城派

“桐城派”指的是清代散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由康熙时期方苞始创,一直绵 24 延至清末,由创始人方苞、刘大櫆和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而得名。该派文学主张近宗明代的唐宋派,远接唐宋八大家,以“义法”为中心,桐城派作家总的特点是雅洁,各人风格也有不同。2.梅村体 “梅村体”指的是清初著名诗人吴伟业创立的一种诗歌体裁,因吴伟业号梅村而称之。梅村体限于七言或以七言为主的歌行。基本特征是:吸收元稹、白居易等人的歌行长篇叙事的诗歌体制和四杰歌行平仄协调的声律特点使典用事的表现技巧,以及两派歌行共有的华美绮丽的语言形式等主要因素,参合变化,形成一种既兼有两派之长又自成一家的新诗体。3.江右三大家

“江右三大家”指清代中叶著名诗人袁枚、赵翼与蒋世铨。他们在当时的诗坛上的地位与清初的“江左三大家”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类似而地域不同,因此对应称为“江右三大家”;又由于他们主要活动在乾隆时期,所以也称“乾隆三大家”。

三、简答题:

1、简要说说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色。

答:纳兰性德词的艺术特色:纳兰性德词直抒胸臆,善用白描,语言自然,情致深婉,风格颇近李煜。他的词多写离愁别恨,悼亡怀旧之情,有的写山川景物,羁旅生活,都笼罩着深沉的愁思。纳兰性德因任康熙皇帝侍卫,多次奉命出塞,其中部分抒写边塞生活的小令,较有特色,如《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代表作有《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长相思•山一程》等。

2、试论陈维崧词的创作特色和对词坛的贡献。

答:陈维崧词的创作特色和对词坛的贡献:陈维崧词模仿苏轼和辛弃疾,以壮语著称,尤于稼轩为近无论小令长调,多以豪情盛气出之。不过他的词豪放有余,沉厚不足,往往剑拔弩张,缺少韵味。当然也不无其他风格之作,如《偶忆》则兼有秦、柳风调。陈维崧开创了阳羡词派。阳羡词派的词敢于反映现实,识高胆张,但在清政权加强专制统治后显得不合时宜,故逐渐衰亡。

四、论述题:

1、试论朱彝尊词的特色 论:朱彝尊词的特色:

朱彝尊词以姜夔、张炎为宗,多在字句声律上下功夫,字琢句练,精工隽永。他的词最著名的是吊古词和情词。吊古词大都写浪迹天涯之时,登临怀古,寄托兴亡之感,感慨深沉,表现含蓄,词味醲厚醇美。朱彝尊的情词着意表现恋时的感情,婉转清丽,艳而不浮,较全面地体现了浙西词派醇雅清空的特点。

2、试论袁枚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以及对乾嘉诗坛的影响。论:袁枚诗歌创作的艺术特色以及对乾嘉诗坛的影响:

袁枚论诗持“性灵说”:

强调诗要有真性情;认为诗的表现形式要新鲜灵活。他的诗感情奔放,见解新颖,笔调活泼,语言明畅,句法灵活多变。较突出的是咏史诗和写景记游诗。袁枚的诗论和创作实践,在乾嘉诗坛产生了巨大影响,成为当时的诗坛盟主,主持风雅数十年。其标举“性灵”,艺术上彻底摆脱了以时代论诗的束缚,使诗歌发展走上艺术独创的正轨,思想内容方面敢于向理学,向传统诗教挑战,在诗歌中表现富于时代气息的个性解放意识,从思想到艺术都促进了清诗的解放。

第四章

清代小说与戏剧

一、填空题:

1.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创造性地继承了文言小说的传统,用(唐人传奇法)来志怪,把我国的文言小说推到更高的阶段。而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则模仿魏晋(笔记小说)。

2.被鲁迅称为“于是说部中乃始有足称讽刺之书”的小说是(《儒林外史》)。3.康熙时剧坛上最成功、最有影响的作品是洪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

4.清初以(李玉)为代表的苏州作家群创作出了许多历史剧。

5.李渔的(《闲情偶寄》)是一部有的放矢、针对性和实践性极强的集历代戏曲研究之大成的戏曲论著。

二、名词解释:

1.《阅微草堂笔记》

《阅微草堂笔记》是清代纪昀从乾隆五十四年到嘉庆三年陆续写成的笔记小说,意在和《聊斋志异》不同。

2.“苏州作家群”

“苏州作家群”是明清之际的一个戏剧文学流派,以李玉为代表。由当地的一些小文人组成,通曲律,长期为供应戏班演出而编剧,时而合作。剧作的基本倾向与风格大体一致,注重戏剧结构,多反映市井间的社会伦理问题,劝惩意识较重,剧中出现许多社会下层人物的形象,旧的道德伦理观念较重,但也透露出平民百姓的愿望。

三、简答题:

1.《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

答:《儒林外史》的结构特点:《儒林外史》的结构“虽云长篇,颇同短制”,没有连贯全书的主要人物和中心事件。有时这一回的主要人物到了下一回就退居次要。“事与其来俱来,事与其去俱迄”。这种独特的形式虽然是受到了《水浒传》等书的影响,但主要还是出于作者的艺术构思。全书以反对科举制度为主干,通过这一点,运用自如地安排各类人物和故事,从而达到较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目的。因此,尽管这种结构形式不免有些松懈,但对它所反映的特定内容来说是 26 和谐的。

2.简述“红学”的发展过程及流派。

答:“红学”的发展过程及流派:200年来学术界对《红楼梦》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间断,并有大量的研究专著产生,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学术界习惯把清乾隆以来到“五四”运动以前的这段《红楼梦》研究称为“旧红学”。“旧红学”最有影响的是评点派和索隐派。“五四”时期出现了以胡适、俞平伯为代表的“新红学派”,把《红楼梦》看成是曹雪芹的自叙传。五十年代以后,红学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其间,1954年对《红楼梦》研究中“资产阶级唯心论”的批判运动,以政治运动对待学术问题的做法,给学术研究带来负面影响。目前《红楼梦》研究呈现百家争鸣的局面,逐渐形成以文学为主,跨越多学科的专学,而且已经由国内走向世界。

四、论述题:

1.《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论:《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

《聊斋志异》是一部具有自己的艺术特点的短篇小说集,它具有多方面的成就。1.《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首先表现在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上。这些鲜明的人物形象,是作者通过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和生动的细节,最终描摹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来实现的。

2.《聊斋志异》的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胜,也是《聊斋志异》的突出成就。《聊斋志异》虽然基本上是传记体,但并不是平铺直叙地讲述人物的经历,而是注意故事构造的曲折有味,能紧紧地吸引读者。

3.《聊斋志异》还善于描写景色,不只画面鲜明,而且常造成一种气氛、境界,更好地烘托出人物性格。

4.《聊斋志异》语言精练,词汇丰富,句法更多变化。作者既创造性地运用古代文学语言,又适当吸收和提炼了当代口语方言。在单行奇句中,间用骈词俪语,典雅工丽而又生动活泼,极富于形象性和表现力。2..试述《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论:分析《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

1.写实。从一个个故事中,可以看出作者平时对生活的观察仔细入微。如《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屡考不中以及一朝得中之后周围人对他态度的变化之快,令人乍舌。

2.典型化手法。通过人物本身言行来刻划;细节描写;白描、对比;夸张。如《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之后的疯癫之态,以及他老丈人屠夫打了他一巴掌后手疼得厉害说“打着天上文曲星下凡了。”都是用了夸张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3.艺术风格“戚而能谐,婉而多讽”。同一人物言与行对照;反面人物说大话、假话而露破绽;模拟古典小说中的情节。如《范进中举》中范进中举之后的疯癫之态,讽刺了古代科考对于读书人一考定终生的不合理制度。

4.对不同人物作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讽刺。《范进中举》中对于范进是个迂腐穷酸的读书人和他的老丈人屠夫是个势利眼的小市民,在范进中举之后所表现出来的进行了不同方式与程度的讽刺。3.论李渔的古典戏曲理论。论:分析李渔的古典戏曲理论:

李渔的戏曲理论,集中反映在他的《闲情偶寄》一书中。李渔从舞台实际出发,对以往文人剧作只重音律,漠视戏剧性、情节性的通病,旗帜鲜明地提出“结构第一”的观点,以“立主脑”、“脱窠臼”、“密针线”、“减头绪”、“戒讽刺”、“戒荒唐”、“审虚实”等基本创作原则为支柱,架构起其宏大的戏曲创作理论体系。

第五章

近代文学

一、填空题:

1、近代文学的开山作家是(龚自珍)。

2、在“小说界革命”浪潮中涌现的最具影响的小说,是被鲁迅称为“谴责小说”的四部作品(《老残游记》)、(《孽海花》)、(《官场现行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3、鲜明提出“诗界革命”口号的是(梁启超)。

4、黄遵宪早年提出“(我手写我口)”、反对模拟古人的主张,后来他要求“(诗之外有事)、诗之中有我”,进一步明确了诗歌创作的现实主义精神。

5、近代第一个具有民族民主革命意识的文学团体是(南社)。

二、名词解释:

1、“新文体”散文

“新文体”散文指的是由梁启超所创造的、区别于以往的散文,以比较通俗而富有煽动力的文字运载新思想,这种略有变革的文体成为我国散文由文言向白话过渡的桥梁,在近代散文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诗界革命 “诗界革命”是指近代后期由资产阶级文化思想更新带来的文学变革在诗歌领域的反映,是近代进步诗歌潮流进一步的发展。梁启超提出鲜明的“诗界革命”口号,“诗界革命”的旗帜则是黄遵宪。要解决的仍然是诗歌如何为改良运动服务的问题,但却是近代进步诗歌潮流的一个概括和理想。

三、简单题:

1、简述梁启超所创造的新文体散文的特点。

答:梁启超所创造的新文体散文的特点:1.比传统的古文语言通俗,条理明晰,所谓“平易畅达”;2.它不避俚语俗言,并吸收外国语法,不分骈散与有韵无韵,所以词汇丰富,句法灵活,艺术手段多种多样,大大提高了散文的表现力;3.自由大胆地抒写己见,思想新警动人;4.笔锋充满感情,一般用铺排的笔墨以加强文章的煽动力、感染力。

2、简述魏源与林则徐对诗文发展所做的贡献。

答:魏源与林则徐对诗文发展所做的贡献:在反帝爱国的诗潮中,虽然艺术上一般还笼罩在前人的格调之下,缺乏鲜明的独创性,但以充实的时代内容反映了一个时期的诗歌风貌,成为这一时期进步文**流的核心力量。魏源是诗歌比较集中地揭露批判具体政事弊端和阻挠弊端改革的保守任务,为时人诗中所少见。林则徐的诗中渗透着忧时悯民的情怀,鸦片战争时期诗作突出地表现了他的爱国激情,遭投降派打击而被遣戍的诗中集中体现了高度爱国胸怀。

四、论述题:

1、结合具体作品说明黄遵宪诗歌的创作特色。论:分析黄遵宪诗歌的创作特色:

1.“诗界革命”的发生,是改良运动的需要。在改良运动中,最早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上给“诗界革命”开辟道路的是黄遵宪。他是梁启超极力赞扬的“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也是龚自珍以后最杰出的一个诗人。

2.黄遵宪的诗,反映了新世界的奇异风物以及新的思想文化,表现新的感情,开辟了诗歌史上从来未有的广阔的领域。《今别离》四首,歌咏轮船火车、电报、照相片、东西半球昼夜相反四事,给诗界带来了新气象。更重要的是,他时刻关心国家民族的命运,描写了一系列的重大历史事件,突出地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度辽将军歌》、《哀旅顺》等,都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黄遵宪的创作方法是现实主义的,他系统地具体地记录了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时间,突出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的严重危机和主要矛盾,他的诗有“史诗”之称。作品多鸿篇巨制,手法上,努力使传统的诗歌形式与新内容谐和,使严整的韵律与散文化的笔法谐和,使“流俗语”、新名词与旧格调谐和,创作了“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诗,成为“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2、请述龚自珍诗歌的艺术特色。论:分析龚自珍诗歌的艺术特色:

1.龚自珍诗歌的艺术方法,基本上是浪漫主义的。他揭露矛盾、否定现实,又热情地幻想或希望变革现实。《庄子》、《离骚》是其浪漫主义的主要源头,李白诗歌对他也有一定的影响。

2.龚自珍诗歌最大的特点是政治思想和艺术概括的统一。他以政论作诗,饱含社会历史内容,有极强的现实政治意义。

3.龚自珍诗歌丰富奇异的想象,构成生动有力的形象,也是龚诗显著的特点。4.龚自珍诗歌形式多样、风格多样。自觉运用古典诗歌多种传统形式,以七言绝句为大宗。如《己亥杂诗》三百十五首,独创性地运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

中国文学离线作业 浙大资料 第2篇

http://

浙大《国际贸易函电》离线作业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6题,共60分)

1、影响汇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

1、国际收支;

2、通货膨胀率;

3、利率;

4、经济增长率;

5、财政赤字;

6、外汇储备;

7、投资者的心理预期;

8、各国汇率政策的影响等。

2、如何进行汇率风险的管理?

答:

1、提高风险意识,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培养风险管理人才。

2、利用金融衍生产品作为控制外汇风险管理的工具。

3、通过调整经营策略达到避免和降低汇率风险。

4、用合同条款有效防范外汇风险。5,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能力,提高企业对外汇风险的防御能力。

3、简要分析国际投资环境中的经济因素都有哪些?

答:

1、经济状况;

2、人口状况;

3、基础设施;

4、技术发展状况。

4、简述国际储备状况与外债规模的衡量指标是什么?

答:国际储备与应付未付外债总额之比,这一指标衡量一国国际储备偿付账务的能力,一般限度为20%,如果这项指标低于20%,说明该国国际储备偿还外债的能力不足。

5、简述当前国际直接投资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答:

1、国际投资的格局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2、国际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上升势头减缓;

3、国际投资的地区分布趋向多极化,但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和地区;

4、国际投资广泛分布于制造业、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5、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开始注重海外投资。

6、简述国际投资的直接目标。

答:是为了获取预期回报,国际投资的预期回报就是实现价值增值,但这其中包括多重的价值目标,既可能是一般意义上的经济价值,也可能是政治价值、社会价值和公益价值等。

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2题,共40分)

1、简要分析经风险的组成有哪些内容?

答:经营风险指在商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由于市场条件和生产技术的变化而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的风险,经营风险一般由价格风险、销售风险、财务风险、人事风险和技术风险组成。

1价格风险是由于国际市场上行情变动引起的价格波动,而是企业蒙受损失的可能性。引起价格变动的因素有很多,因此价格风险是经常性和普遍性的。

2销售风险是指由于产品销售发生困难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销售风险产生的原因有:市场预测失误,与测量与实际需求量差距过大;生产的产品品种、质量、样式等不适和消费者的需求;产品价格不合理或竞争对手低价销售;宣城效果不好,影响购销双方的沟通;销售渠道不畅等。

3财务风险是指整个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入不敷出、现金周转不灵、债台高筑而不能按时偿还的风险等。

4人事风险是指企业在招聘与任命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其产生的原因有:任人唯亲、提拔过头、人员配置赶不上环境的变化等。跨国公司海外子公司要在其他国家进行招聘,还要考虑东道国劳动力成本、文化沟通等问题。

5技术风险是指开发新技术所需的高昂费用、新技术与原有技术的相容程度及新技术的实用性可能带来的风险。跨国公司通常都将开发新技术或收购新技术作为自身发展战略,因此技术风险不容忽视。

Page 1 奥鹏远程教育中心助学服务部

http://

2、简要分析国际直接投资对东道国的资本转移效应有哪些内容?

(1)外国资本对东道国的投入,直接增加了东道国的资本流量,这种资源使东道国能够扩大生产,增加产出。

(2)外国资本的注入可以增加或调整东道国的资本存量,改善其资产质量。

(3)外国投资可以成为引发东道国国内投资的催化剂,引发相关投资,提高国内投资信心

一、资本形成效应 一 对东道国的影响 国际直接投资影响东道国资本形成的途径有二: 一是直接效应,即通过资本流动带来的直接资本流入效应; 二是间接效应,即通过带动东道国产业前后向辅助性投资而产生的间接示范效应。

1、直接效应

(1)从资本流动方向考察。

(2)从进入方式考察。

(3)

从资金来源考察。

(4)从东道国市场结构考察。2、间接效应(1)产业连锁效应主要表现为外国直接投资通过带动产业前后向辅助性投资而对东道国产生的投资乘数效应。(2)示范与牵动效应主要表现为由于外国直接投资的进入而带来的市场竞争加剧,迫使当地企业进行技术革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使东道国原来因缺少资本和竞争而形成的分散、小规模的低效率生产发展成为较高效率的大规模生产。

中国文学离线作业 浙大资料 第3篇

《“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资料丛书》(下文中简称为“丛书”)全书共10册,580万字。“丛书”分为“创作编”、“翻译编”和“评论及资料编”三编。其中,“创作编”五册,含“小说卷”三册,“散文·通讯·纪实卷”一册,“诗歌·剧本卷”一册;“翻译编”两册,含“小说·散文·诗歌·剧本卷”一册,“民间故事·童话·神话传说卷”一册;“评论及资料编”三册,含“评论卷”两册,“评论卷”、“资料卷”合一册。“资料卷”包括全部作品的分类题录和系年索引(1917-1949),全部译作的分类题录和系年索引(1927-1949),相关评介研究的中、韩分国题录和综合系年索引(1927-2014)。

参加本次出版学术座谈会的专家、教授有:驻华韩国文化院金辰坤院长、韩国产业研究院北京分院李玟炯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教授、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跃红教授、郭沫若纪念馆李晓虹副馆长、原中国现代文学馆吴福辉副馆长、《中国比较文学》编辑部常务副主编宋炳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学》编辑部高兴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动态》编辑部苏玲主编、原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院院长文日焕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外语学院院长徐永彬教授、山东大学韩国学院院长牛林杰教授等,以及延边大学朝鲜一韩国学学院、人文学院的一些教授,共计40多位。

另外,韩国《东亚日报》以及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光明日报》、“人民网”、《吉林新闻》、《黑龙江新闻》、《辽宁新闻》等媒体采访了此次会议。

学术座谈会首先由“丛书”主编金柄珉教授和李存光教授分别致欢迎辞和做编辑说明报告。

金柄珉教授在欢迎辞中表示:“在近现代文学发展进程中,众多中国作家密切关注殖民地韩国和韩国人的命运,并以极大的历史使命感和文化使命感,将韩国和韩国人作为文学创作的跨文化资源,奋笔疾书,进而呐喊反侵略、反暴行的时代之音。中国近现代作家的韩国叙事是中外文学史上十分罕见的文化现象,是中国现代文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是中韩两国共同的精神文化遗产,是值得中韩两国学者共同研究的具有互文性的学术研究对象。”

李存光教授在“编辑说明”中表示,此“资料丛书”力求客观、完整地呈现中国有关韩国人和韩国各类创作、译作的原生态情况,即当时固有的真实历史状貌,无论作(译)者持何种立场、观点、审美情趣,也无论作品思想内蕴深刻丰富或浅显单薄,艺术表现精湛圆熟亦或稚嫩粗糙,都没有加以隐讳、遮蔽、修饰、改动。

驻华韩国文学院金辰坤院长在答谢词中表示:“丛书”不仅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且在中韩文化交流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在学术座谈会上,与会者畅所欲言,对“丛书”的内容、意义与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比较文学》杂志常务副主编宋炳辉教授在发言中对“丛书”的文献学意义和史料学意义以及“丛书”在资料搜集、查证、校勘等方面的严谨性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指出,“丛书”对于中国文学研究、比较文学研究、中外文学关系研究、文学翻译研究等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中韩两国在近代以来整个世界的近代化转型过程中有着共同的经历和经验,这表现在文学和文化的文本中。中韩文学关系是中国与弱势民族文学关系的一个典型案例。长期以来,我们更多地关注中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或强势文化、文学之间的关系,并将近代以来的中外关系视同为中西关系。但事实上,中国与周边那些弱势文化之间有着很强烈的认同感,因此其关系更为重要。“丛书”体现出推进世界文学多样性的可能。我们可以从中国文学、世界文学、比较文学等不同学科对“丛书”中的资料展开进一步的研究。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教授在发言中提到鲁迅先生在翻译日本作家武者小路实笃的《一个青年的梦》时在后记所写的一段话,“现在论及日本并吞朝鲜的事,每每有‘朝鲜本我藩属’这一类话,只要听这口气,也足够教人害怕了”。鲁迅先生认为,“大中华主义”导致中国人不关心“他人的自己”。“丛书”可谓意义重大,可以推动东亚文明的建设。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教授在发言中谈道:最近我们学界的一个热点话题是“世界主义”。这是全球化浪潮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扩展以后大家的一种所谓的“共识”。“世界主义”认为世界已经形成了一个“地球村”,全球彼此融通已经成为事实。但是“世界主义”确实有很多陷阱和误区。我们有必要扪心自问,我们对周边一衣带水国家的状况以及他们的人心、民心究竟了解多少?我们对周边东南亚国家的文学了解多少?习总书记前段时间表示要加强对周边国家的研究,各个高校纷纷申报国别研究课题。但是这些研究最后很有可能还会侧重于政治、经济和一般意义上的外交关系。想要真正研究他们在想什么,还是要靠文学,而这恰恰是我们比较容易忽视的问题。这种忽视久而久之会造成我们的麻木,导致我们对周边国家了解的泛化、粗略化。“丛书”的出版能够带动我们对周边整个文学关系的重新审视和阅读,也有利于我们下一步跟踪周边国家当下文学的近况。我们能够从“丛书”受到鼓舞,大家齐心协力开展建设性的工作,为我们民族心智的成熟、平和、博大尽我们人文学者的绵薄之力。

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陈跃红教授在发言中指出:“丛书”的一个重要的意义就是“还原历史”。具体而言:第一,还原了一个真实的历史。“丛书”收录的文献都是原初的版本,可藉此还原那个时代真实的文本。第二,还原了那个时代完整的中韩文学关系。我们过去凭借的是阅读的印象和零星的研究。有这么一套完整的资料,对研究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第三,还原了一个现场。这让我们了解中韩关系的真正意义所在,能够走出印象式的、零星的批评。

吴福辉先生指出:“‘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这个题目有着很深的文学和文化学的意义。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中国现代政治、中国现代文化、中国现代经济与韩国等等,有助于我们全面理解中国与韩国的关系。”

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院文日焕教授指出:“丛书”对我们研究中国跨境民族文学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周边有14个国家,有30多个跨境民族。由于跨境民族的重要性和敏感性,中国已经将跨境民族文化研究列入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丛书”不仅对中韩文学关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中国跨境民族文学也具有重要意义。就这一点而言,“丛书”为开拓比较文学的新领域提供了宝贵的文本资料。

山东大学牛林杰教授认为:“丛书”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跨文化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将有力地推动中韩跨界叙事的比较研究、中韩现代文学的互文性研究、中韩现代文学的翻译史比较研究。

此外,与会的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以“丛书”的编撰和出版为契机,有必要继续延伸和扩展相关领域的研究和文献整理工作,再接再厉推出《“韩国现代文学与中国”资料丛书》。

浙大远程工程管理专题离线作业 第4篇

《工程管理专题》读书报告

姓名: 年级: 陈亚娟

2012春

号: 学习中心:

712116324002

苏州学习中心

—————————————————————————————

(考查课程大作业均由教师批阅,发现内容雷同或抄袭一律按0分计)

课程考核方式:考查,网上递交读书报告

具体要求:

1、完成一篇读书报告,读书报告需与本课程教学内容相关。

2、报告至少3000个字,参考文献至少5 篇,文章末尾必须附参考文献目录。

3、报告以word2003版本形式保存,完成后在“平时作业”栏目上传。

————————————————————————————— 正文:

工程项目管理的常见问题及对应控制措施

摘要:工程项目管理是建筑企业管理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工程项目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项目总目标的能否实现,甚至决定企业的成败。因此,努力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尤为重要。本文从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工程进度、工程安全等方面对工程项目管理进行阐述,表述各环节在实际管理中常现问题及采取的对应有效控制措施。

关键字:工程项目、项目管理、施工组织、控制措施

工程项目管理是一个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风险、投资、合同、进度、质量、人员等多方面的工作,涉及勘探、设计、监理、施工、设备、物资、运营等部门和单位,在建筑市场逐渐完善、不断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的当下,建筑企业如何以工程项目管理为中心,提高工程质量,保证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保障作业安全,这是事关建筑施工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工程质量管控,工程质量关系到建筑的美观与使用,更有甚者会影响使用者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因此必须对建筑工程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和控制。近年来,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总体来讲有了显著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方面也越来越系统全面。然而不可避免的,我国现行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还存在很多问题,不能完全达到所有人的要求,尽管现行法规条文有严格的规定,但是在实际施工操作中的执行力度不够。这样的问题体现在工程肢解分包、施工执行监管力度不足及工程管理、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淡薄等方面。首先是分包现象,当前普遍存在分包现象严重,很多大型建筑施工单位在承包一项合作项目时,通常会层层肢解项目,紧接着会将项目层层分包给其他小的建筑单位,导致大型施工单位根本只是代理承包的中间人而已,而小的建筑单位通常不能保障施工质量要求。其次是施工执行监管力度不够,很多施工没有按照设计规范和要求进行,有些施工队伍会根据自己的施工经验进行偷工减料,再加上监理、发包单位工程师监管不力,工程质量难以保障。另外,工程管理、施工人员质量意识有待加强。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政府应从制度上加强管制,当地政府和发包方应进行严格监管,对违法分包的单位进行惩处,取缔;对监理单位、发包方工程师建立岗位考核制度,敦促其现场严格把关和监管;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意识,建筑工程质量的优劣,通常是由项目全体人员质量意识来反映的。质量意识高,有利于保障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有利于加强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全面提高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水平,必须从思想上充分认识质量意识的必要性,加强建筑施工单位的思想认识,然后再通过施工人员的质量控制会议,来提高施工人员的整体意识,强调其质量责任感。毋庸置疑,建筑工程的质量涉及到众多因素的影响,我们必须从设计到施工整体过程进行把握,抓住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强调施工质量意识,才能把工程质量提升到全新的水平。

工程安全管控,工程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重视,一起工程事故轻则可能导致工程项目停工、延缓,重则将导致项目流产甚至给企业带来沉重的债务负担,当前市场,竞争激烈,有些企业为了中标,压低报价,用于安全生产的必要设备、器材、工具等无力购置,但为了获取利润,于是能省则省;另外,施工工期太短,施工单位为了赶工期抢进度无法顾及安全,导致施工现场十分混乱。施工企业在目前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承接项目必须考虑企业自身承受能力,确保安全管理费用的投入。目前,工程项目管理中安全问题主要包括项目负责人重视程度不够、现场作业人员素质较低以及非法劳工问题。首先项目负责人的安全意识应该加强,尽管工程现场都贴满了安全标语,但真正能落到实处的并不多,效果更是不尽如人意。项目负责人的素质和安全知识应有待加强,并将安全工作安排到现场工作中,安全会议、安全培训应按计划进行,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从事建筑工程相关工作的施工人员必须购买相关保险,用以保障其安全。工程现场一线作业人员很多都是农民工,其安全意识很淡薄,同时,施工企业招入大部分非法劳工之后,并没有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反而在最危险的施工中,农民工是首当其冲的。由于无相关培训,农民工的安全质量意识落后,出现事故的几率往往会大幅提高,严重制约着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和发展。工程开工前和施工过程中应定期举办安全知识宣传,普及安全常识,提高一线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只有工程安全得以保障,工程项目才能顺利开展。

工程进度管控,工程进度问题易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工程项目提倡质量第一,很多施工企业因为追求“精品工程”、“形象工程”对工程进度不够重视,导致很多工程延期;还有就是,现在工程项目,尤其是工业厂房建设,因为抢占市场的时间紧迫,导致工期压缩得非常紧张,在实际施工中,抢工,不按正常施工工序和周期安排现场作业的情况大为存在,在项目实施初期编制了施工进度计划,而在实施过程中很多不能严格执行,其中除施工企业自身管理的缺陷,还有现场工程变更、追加造成的影响,并且,在施工进度计划编排初期,编制人员水平的限制及对项目整体施工内容、变更、追加工程量的预估不合理,从而在进度时间上安排的不恰当都导致项目进度不受控制。针对上述现象,应从项目进度计划编制着手,一个好的完善的计划必定能够帮助我们更快更有效的确定行动方向,从而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计划编制应围绕项目总目标进行确定,对于紧迫的工程,工期应适当控制,但必须严格按照施工工序和要求的施工周期进行编排,切勿为了抢工期,忽略工程质量,最后导致返工,本末倒置,耽误总目标的实现。

工程造价管控,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建立在一定资本基础之上,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如何合理有效利用项目资金,避免资金流失至关重要,其中,关系重大的招标与投标管理尤为重要。在业界,投标方通常通过以下几种技巧提高中标率的同时又提高自己的收益,作为项目造价管控,就应想方设法进行规避:第一种是不平衡报价,这种投标技巧是在总价确定的基础上,调整各子项报价。例如前期工程报高价,后期工程报低价,这是一种提高现金流转的方法。还有对标的进行分析,觉得工程量可能增加的项目,单价提高。工程量可能减少的项目,单价降低。如果图纸中内容不明确或错误,估计修改后工程量增加,单价提高。内容不明确的单价可降低。没有工程量而只报单价项目单价提高。暂定项目但实施可能性大的项目可报高价。针对这些现象,进行造价管控的人员必须有较强的专业素养,将图纸内容全面、详尽地在清单中体现,开标议价时,不仅比较投标总价,对不合理的子项高价和低价提出质疑,要求投标单位给予解释。项目施工过程中,现场工程师应严格执行清单内容,对签证变更工程量严格控制,工程付款保持一定的节奏,有利于控制投标方。第二种是零星用工(计日工)报高价,一般可以稍高,因为零星用工不属于承包总价范围,发生时实报实销,也可多获利。针对该情况,对于不合理的、偏离市场价较高的计日工报价应予以拒绝,现场工程师对于零星用工量应严格把控。第三种是多方案报价,如果投标方觉得合同定得太严苛,则提出两个报价,如果业主可以修改合同中的某些条款,则总价大大降低,而修改的条款就是他们认为技术不过关或资金占用太多的条款,针对这种情况,招标时候应尽量统一标准,避免多方案报价的提出,当然,有时候多方案报价也会使双方能够达到共赢的局面。为了达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还得对合同里的内容心中有数,比如什么时候付款,什么时候交工,什么时候开工,违约或者其他问题出现的时候怎么解决纠纷等,包括合同文件及优先解释顺序,施工合同中价款及其支付问题,工程中的分包、转包和挂靠问题,工程中的带资与垫资的问题,工程中的先受偿权问题等。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各方通力合作,切实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成本管理、进度管理和安全管理,才能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中国文学离线作业 浙大资料 第5篇

姓名: 年级: 连鹏帆 2013春土木工程

学号: 学习中心:

7***

乐清电大

—————————————————————————————

转眼之间,我在浙大远程教育学院的第一个学期过去了,随之而来的是任务更加繁重的第二学期。虽然有更多的作业和任务,但是我亦从中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和幸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大学语文C这门课程。

翻开书本第一页,“我与梦想一起飞”,这个标题让我感到心情时分的舒展。随后便是我们国人都十分熟悉的一首现代诗,来自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次,我就来讲讲我对于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的感受。这首诗是徐志摩最著名的诗篇之一,抒写了他故地重游,但又不得不离别时的情感。了解的人都知道,康桥就是英国著名的剑桥大学。徐志摩在剑桥留学的两年中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追求个性解放的人生理想。然而在他回国后,由于当时中国的落后与封闭,使得徐志摩屡屡受挫,对生活感到深深的绝望。正是这种绝望,激起他对往昔康桥岁月的回忆与珍惜。因此诗歌反映的情感是复杂的,既有理想幻灭的感伤,更有对母校的挚爱、依恋,以及淡淡的离情别绪。在诗中,我最喜欢的一句是“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作者对康桥的感情,是淡雅的,而正是这淡雅才来得绵长。因为淡,所以,诗人时时处处在克制、在小心地疏导放流着内心的激情;可是,却时不时又流露出那种难以抑制的激动:原本是冷冷的河畔的金柳,却在此时的作者的心里幻化成夕阳中的新娘,原本是冷冷的河中的倒影,在此时也成了诗人心头激情澎湃的由头。金柳和倒影,是冷冷的;而新娘,却是激情澎湃的。我们每个人对于过去的事物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留恋与不舍,相比较徐志摩我们可能没有他的才华横溢与心思细腻,但是我相信,每个人心中的回忆,如果可以拼成一幅画,那绝对是绚烂无比的。学习语文,理解语文,感受语文,它可以带给你快乐,带给你心灵的净化。

转眼之间,已经和大学语文亲密接触一个学期了,仍然清晰记得,在第一

次打开书本时,内心的热情,都已经深深的让我爱上了《大学语文》。仍然记 得,书本内容。这些,都是《大学语文》的书本知识,便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 的印象。也许是,第一次的缘故,直到如今我仍然对上课的点点滴滴历历在目。但是,我更认为的是,《大学语文》这本书,让我记得了这学科。我记得了,自学也可以如此的认真,认真翻看书本,思考问题的情景。从那以后,我一有 空就打开书本开始学习。每一次的学习,都能够学到很多不同的东西,这些东 西,让我加深了对书中,一些名家的认识,我懂得了他们的故事,我懂得了他 们的心酸。《大学语文》让我学习到的更多的是对人性的认识,而不是空洞的 理论以及说教。而这些是我在别的书本上学不到的。书本上的知识是死的,唯有通过学习,通过理解再加上书本上的内容,才 能够更好的吸收。在我看来,《大学语文》这本教材,设计得非常好,里面的 内容,不像是高中的语文教科书,前后两篇文章,完全没有联系。在这本《大 学语文》中,前后文章彼此间不是孤立而存在的。而编者对诗歌、词、散文、戏剧以及译文进行分文别类,然后再以文章的作者为索引进行导读。这样一来,我们通过前后的几篇文章,能够更加全面以及深刻的了解文章作者当时所处在 的年代,并更加了解文章作者不同的一面。在《大学语文》中,除了能培养自 己对诗词的鉴赏能力以外,还多了一份就业的资本。《大学语文》在这个学期 以来,学到了很多,懂得很多,大学的语文,不同于高中的照本宣科,不同于 高中的死记硬背。上了大学,上《大学语文》,是要学习如何去欣赏语文,是 了解文字背后的故事。来到了浙大,学了《大学语文》,让我明白了,原来诗 词是可以这样去欣赏的,文言文是这样的去理解的。这些,在我没上《大学语 文》以前,完全是一片空白。

上一篇:乡镇脏乱差整治工作方案下一篇:小学 教师 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