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行为学生帮教工作总结

2024-06-06

不良行为学生帮教工作总结(精选12篇)

不良行为学生帮教工作总结 第1篇

行为不良学生帮教工作总结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应属于为少年儿童身心两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为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和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全面地打基础的教育。素质教育主要的标志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由此看来,教育者如何对待不良学生问题,不良学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

应该说不存在面向优生的问题,故而面向全体的关键就在于能否面向不良学生。大量事实说明:今天的“尖子”明天不一定就是“尖子”,今天的不良学生,不一定明天还是不良学生,更何况所谓“优生”与“不良学生”的评判标准本身就有局限性和片面性。比如许多在校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工作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谓在校时的不良学生,倒还表现出了创造性。这说明:唯有坚持“面向全体”,特别是面向不良学生才是切切实实的素质教育。

现在就本学度的工作进行以下总结:

一、以真诚和信任动其心

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即积极因素)和缺点(消极因素)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不良学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所以我们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待学生。应当纵向地看到:不良学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众所周知,不良学生的自尊心特别强,其看似一切都无所谓的表面下其实是蕴藏着一颗火一样的心,老师的每一句评价的话都容易使其激动。所以,只要老师平时多花点时间从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去关心和爱护他们,用真诚和信任让他们感悟到老师的期待,这样一来,就会使他们重点希望之火,并产生奋发向上的动力。

二.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

不良学生虽然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再差的学生也总有某方面的优势,或是体育,或是美术,或是音乐,等等。此时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别吝惜“好话”,这样更能够使不良学生重找回自我,获取战胜困难的更大勇气和信心。其次应有平常的心态:不良学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对待不良学生时应该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厚爱不良学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教师不应该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因为他们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不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不良学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三.以优生带不良学生,优差共进

教师不管怎样关心学生的学习,毕竟不可能总在其身边随时辅导,及时纠正。因此为了能使后进生真正达到进步的目的,学生间的帮助是不可缺少的。因此,在要求教师在座位编排调动时,总把较差的学生安排与较好的学生坐在一起。也许有人问:这样一来难道不会影响优生吗?不会!因为在安排时,教师会跟优生说,是因为他学习成绩好,所以请他帮助辅导同学。这对优生就有一个压力和动力的作用,从而更加努力学习。而对于不良学生来说则效果更是明显。

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者对不良学生的厚爱定会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一个学

生都各自是一个完全特殊的,独一无二的世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兴趣,情感和需要,具有不同的发展水平。要让不同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有所发展,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方法做好学生的个别教育。然而,一个班级肯定既有好生,又有不良学生,作为班级管理的主要成员——教师,是千万不能因为不良学生学习不好或表现不好而放弃对他们的培养与转化的。因为不良学生虽不多,但处理得不好的话,却对班级的建设消极影响极大。基于此,这一学我校把它当成一个重点来抓,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四、存在问题:

1、部分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还缺乏自觉性。

2、个别学生有吸烟的现象。

3、一些学生放学后没及时回家,在校内及校外逗留。

针对以上情况,学校将不断加大教育和管理的力度,和家长联系,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提高不良学生的转化率。

事实证明,只有我们有爱心和耐心,认真地去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因材而施教,将浓浓的爱心撒向他们,这些迟开的“花朵”沐浴阳光雨露,健康成长。

不良行为学生帮教工作总结 第2篇

(2014)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个性素质的不同,从而决定了学生的认知过程、认知结果也不相同,帮教学生主要是通过内化教育,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积极性大大地被调动起来,不管是优等生或是学生,现已能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不时为别人,而是为自己;学习风气较以前有明显的变化,以前是“要我学”,现在是“我要学”。通过不断的加强训练,老师帮助学生获取一个个小成功,学生的自信心、意志力得到很大的提高;现对这项工作总结如下:

学生学习成绩提高不大的原因:

1、不会学。有些学生花在学习上的时间很多,却往往事倍功半,这是受到了不当的学习方法或不良学习习惯的影响。

2、不想学。他们缺乏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往往视学习为一种负担,认为家长、老师逼迫自己学习,在内心形成消极对抗心理,学习态度不端正。

3、不是有效的学。有的学生生想学习,有争取不断进步的愿望,也愿意在实际行动上加倍付出努力,但只要一学习,这样或那样的想法就充斥着他们的大脑,无法真正投入到有效的学习中。

因此,对学生帮教应从如下几点去做。

一、理解、尊重、宽容,善待学生

教学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学习者的智力因素,还取决于他们情 绪,态度、学习动力等,因此教师在任何时候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迁、怒、不急燥,切忌使用训斥,侮辱人格和伤害自尊心的语言;切忌向家长及班主任告状。这些学生在班级中常被学生鄙视,有些教师也指定他们是班级的“败类”,“包袱”。在社会上受到冷眼,在家也受到家长的训斥。心里有一种压抑感,在厌学情绪。自信心不强我主动采取适当的形式去栽培他们。

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工作过程中能个体分析、群体分析,确立发展目标和措施,找出每个学生的优点、缺点、潜在的优点、缺点,新的生长点。用发展的眼光看自己,分析别人。积极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闪光点,施以恰如其分的鼓励性评价,争取科任老师热心配合,使得每一位学生能安心于课堂的学习,把学生的厌学,逃学情绪抑制在一个最低点上。

三、对症下药,开发非智力因素

学生同样具有进取心,自尊心,渴望进步。但他们由于各种因素造成了成绩差。作为教师对具体学生要作具体分析,各个突破,比如父母离异的学生,大多数较内向,自卑,性格孤僻,我主动找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一些情况,并在生活上给予足够的关心。我还注意了解每位学生的情况。决不把他们当作包袱,不鄙视他们,不放度他们,了解他们特长,爱好,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上进心。

四、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

没有家长的积极配合,学生很难完成学习任务,我抓住家长一般 都关心孩子学习这一特点,利用家长会,及家长来访常和他们联系,争取他们的合作,督促孩子做作业,这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五、给学生指出切实可行的目标

一定的学习目标是学生获得学习动力的源泉,学生之所以差,没有奋斗目标是一重要原因,我在对每位学生全面了解的基础上,给他们制定了短期学习目标长期学习目标(一学期),而且经常检查这一目标,及时修改目标,一旦发现给他们订得过高或过低,就逐一帮助他们修正,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不良行为学生帮教工作总结 第3篇

亚文化是与主文化相对应的一个概念, 主文化是指一个社会或群体中占主导地位的文化, 一般以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和相应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作保障;亚文化则是一个社会中辅助的、次要的、中性的、边缘的文化内容。一个社会的开放程度越高, 亚文化就越丰富, 对主文化的影响力也越大。一般而言, 主文化影响和制约亚文化, 亚文化一方面与主文化有一定背离, 另一方面又丰富和补充着主文化。

就亚文化类型看, 一般包括三种:一是健康亚文化, 二是不良亚文化, 三是中性亚文化。健康亚文化, 是指对社会发展和进步起促进作用的亚文化;不良亚文化是指对社会发展和进步起阻碍作用的亚文化;中性亚文化是指对社会发展和进步无明显作用, 只是随时代而变迁的亚文化。应该指出的是, 与主文化不一致甚至发生矛盾冲突的亚文化不一定是不良亚文化, 因为主文化中也可能存在某些与社会发展和进步不相一致的因素。

校园不良亚文化可定义为:存在于学生群体中的不利于自身成长、有碍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文化现象。如逃课考试作弊现象、赌博酗酒殴斗甚至群殴现象、悲观厌世现象等。其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群体性。孤立的个体越轨行为的堆积并不具备亚文化特性, 校园不良亚文化现象存在于学生群体中, 并形成一定的共性。二是整合性。校园不良亚文化, 是同校园主流文化共生的。三是迁延性。不良亚文化不是凝固不变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 它也处在积累和演化过程中, 具有可塑性, 一方面, 它可以由一种不良亚文化转向另一种不良亚文化;另一方面, 它也可以转化为中性亚文化或健康亚文化。四是习得性。不良亚文化不是人们天生就有的, 而是后天效仿、接受过来的。

二、学生不良生活行为滋养了校园不良亚文化

校园不良亚文化的表现主要分三种。一是违反校纪校规类。这是学生不良亚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如:不叠被子, 不收拾屋子, 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 乱扔废弃物;不分时间带吃的进教室, 特别是上午课前和课间带早饭;上课经常迟到或早退, 无故旷课, 考试作弊;在图书馆或自习室, 甚至上课时, 不关闭手机;语言不文明, 举止不雅, 动作粗野, 打架斗殴甚至群殴;尤其不礼貌的行为较为普遍, 相当一部分学生, 遇见老师没有一句问候的话语, 更不用说问候同学了;学生的衣着、装饰不符合学生要求等等。二是心理疾患类。近年来学生由于心理疾患所致的不良亚文化现象明显上升。据统计, 目前全国各种精神病人约1600多万人, 而青少年是心理疾患的高危人群。心理疾患带来了“精神萎靡不振”、学习目的渺茫、学习态度消极、追求从道德自我完善转型为商业成功;恋爱观不正当;甚至有部分学生思想颓废、消极厌世直至自杀等等。三是暴力犯罪类。暴力犯罪的逐年增加是学生不良亚文化现象中最令人担忧的问题。据报道, 学生采用暴力手段来达到个人目的的案件呈上升态势, 主要表现为破坏、抢劫甚至杀人等。

三类不良亚文化现象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逐步腐蚀学生的心灵, 如果不加以引导、管理, 将影响学生的素质, 乃至整个民族的文明程度。而校园不良亚文化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违反校纪校规类, 恰恰就是学生不良生活行为的表现。因此, 所谓学生年龄小, 其生活小节无关紧要, 也无须注意, 长大了自然就会改正的想法是不可取的。其实“小节”能很好地反映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 并影响其学习、生活。学生生活的群体性导致了这些不良行为的蔓延, 并形成一定的不良群体文化, 即校园不良亚文化。

三、不良行为问题的形成原因

学生在校的不良行为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类:没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有的同学对这些“小节”不关心, 从未意识到有什么问题, 认为是很正常很普遍的事, 如同吃饭、睡觉一样, “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第二类:隐约知道这样做不对, 但为了自己方便也就做了。对于第一类原因, 不少同学稍加提醒, 或认识到其重要性时, 就能主动改正。对于第二类的同学来说, 他们思想上就有点“小问题”了, 至少是自私自利的。因此, 不良行为的形成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种。

1. 社会因素的影响是产生学生不良行为的最根本原因。如一些不健康的书刊、音像制品以及互联网上形形色色良莠不齐的内容等, 像酵母一样日益膨胀乃至一度泛滥成灾, 尤其是互联网负面的影响已成为“吞噬”部分青少年身心的“电子海洛因”。

2. 受家庭文化氛围或传统文化模式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障碍, 是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如家庭在整个社会环境中的地位、父母的养育方式等, 无一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形成, 他们离开家庭步入社会, 一旦发现生活与自己的愿望相背时, 就有可能产生心理疾病而采取不同方式宣泄。

3. 学校教育管理中的漏洞是学生不良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国教育处于转型时期, 部分学校重学轻德, 致使个别学生沉溺于浅层次的世俗生活;或者满足于感观刺激, 得过且过;或者毫无追求, 甚至轻生, 伤害他人。这些现象的背后, 实际折射出我们的教育中对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的僵化, 缺乏生命力, 成了一种空洞的说辞, 也就成为学生不良行为萌生的漏洞。

4. 中学时期是形成不良行为的关键期。虽然当代学生的很多问题和不良行为的形成存在着方方面面的原因, 但形成时间都可以追溯到中学时代。其中中小学教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的形成在这里又起着主导作用。

目前小学教师的来源主要是师范类大专生, 属于高考浪潮中的中下层, 接受的高等教育时间短, 层次浅。初高中教师主要来源于大学或其他学校的本科生。目前对中小学教育工作者教师素质的培养主要立足于教学技能的加强, 因其提升速度快, 效果显著。教师通过进修或交流学习, 弥补不足, 改进教学方法, 然后进行实践, 以班级考试成绩的高低划分自身能力的水平。时间长则一年, 短则几个月。而对中小学教育工作者的德育过程流于形式化, 且水平测试困难。

四、怎样引导和纠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

1. 学生方面。

当自己清楚地认识到“小节”问题的不利影响后, 应该在平时注意自己的“小节”。偶尔无意中做错了, 应尽力去消除其不利影响, 不能“不好意思”。在看到别人做得不对时, 可以恰当地提醒他一下, 会起到一定作用的。

2. 教师方面。

教师教育学生的方式主要是言传身教。在某种意义上说, “身教”的意义和效果大于“言传”, 而“身教”的内涵就是自我表现, 自我表现中就包含着许多“小节”。或者说教育对象只有先接受教师“这个人”, 才能接受其的观点, 才能真正使学生消除心理戒备, 坦诚相告, 推心置腹, 才能达到教育效果。因此, 教师要注重自己的师德, 自律自己的行为, 注意自己的“小节”问题, 正所谓“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教师应努力寻找并且主动创造条件, 使双方处于“相容”的情境中, 从而提高教育的有效性。

3. 教育管理方面。

学校应制定明确的、较规范的规章制度和处理问题的程序, 并使学生明确规章制度的内涵, 处理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意义。规章制度要尽量与社会实际相联系。如生活委员对班费的收缴、使用程序要尽量和财务制度靠拢, 让学生初步了解社会常识。

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包括学校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及校园活动文化等。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要始终坚持以育人为目的, 融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于一体, 从而以高雅的文化滋润学生的心灵, 同时也要抵制庸俗、低下、粗俗以致颓废的文化占据校园文化阵地。

4. 社会方面。

应加强对未来教师的培养和选拔。对师范类学校在校学生加强教师师德、师风、教师技能等专业素质的训练。其理论学习内容要丰富, 形式要多样;教育实践的考核要量化。教师资格证是学生走上教育岗位的资质证明, 认证必须严格。要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表现, 尤其是思想素质方面, 违纪学生和表现不良的学生不应申请教师资格证。已获取资格的教师应定期进行再培训和相应考核。同时对在职教师的管理应从多方面进行评价和约束。

五、结语

一个人要有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不仅要求他能爱祖国, 爱人民, 爱社会主义, 尊老爱幼, 关心集体, 团结同学, 同时也要求他对一些“小节”问题处理得好。不少人对“小节”问题不屑一顾, 其实不然。“一屋不扫, 何以扫天下?”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上都表现不好, 还能谈什么高素质, 好修养呢?当一些同学在自习室打手机时, 不知他们有没有想到比我们手机拥有率高得很多的美国人的安静的课堂、会场;当一些同学随意扔纸团时, 不知他们有没有想到日本一场足球赛后, 体育场里烟头都无一个, 这些问题与美国、日本的文明程度有关, 就如“公共厕所能从侧面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发达程度”一样, 一个的人日常生活行为能从侧面反映他的整体素质, 而国民的整体素质则能反映一个国家的文明、发达水平及发展的潜力。因此, 努力改善和提高青少年学生的素质是我国未来发展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姚福轩, 马超山.大学生的“亚文化”活动及其指导.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 1995 (6) .

[2]陆士桢.从青少年亚文化看当代中国青少年社会适应问题.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社科版) , 1995 (6) .

[3]周桂芹.对亚文化传播的哲学审视.淮海工学院学报, 2000 (9) .

不良行为学生帮教工作总结 第4篇

关键词: 中职学生管理 班主任工作 不良习惯

1.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

从中职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相关研究结果可知,中职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可分为严重不良行为、中度不良行为、轻度不良行为三类,其中轻度不良行为者占绝大多数比例。轻度不良行为的划分标准主要依据《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对本院校中职生进行的不良行为习惯调查发现,其不良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超过30%的学生表现出厌学情绪或者对学习不感兴趣的情感态度,并且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差,出勤率较低,纪律性较差,迟到、早退、逃课现象较普遍,缺乏学习自主性、思考性、钻研性;二是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比如生活不规律,个人卫生、环境卫生的保持有问题,生活缺乏自理能力,饮食习惯不健康,就寝随意性较大,而且部分学生存在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三是公德意识薄弱,维护公共场合秩序、爱护环境等意识薄弱,自我意识过强而忽视他人感受,缺乏合作习惯,网络道德观念不强等。除此之外,中职生在诚信度、职业素养、纪律遵守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问题。

2.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成因

(1)社会文化环境因素

社会文化环境对中职生的影响是广泛而普遍存在的,社会文化环境所蕴含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等对中职生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从社会大环境看,互联网信息的开放性及复杂性都会对中职生的行为产生影响,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思想会导致部分自制能力弱、意志薄弱的学生放宽对自己的要求,进而产生不良行为习惯;从家庭因素看,家庭对孩子表现出的过于宠爱,甚至溺爱往往会导致他们价值观及个人意识的扭曲,不利于中职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此外,社会中的相关群体的行为会对中职生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显著的影响,尤其是明星、偶像的行为对中职生的影响较大。

(2)学校教育因素

在学校环境因素方面,学校校园环境、教育理念与模式、教职工素质等都会对学生的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我国教育大众化使得职业院校不断扩招,生源素质差距较大,学生良莠不齐,不良行为习惯的学生比例较高。中职院校自身过于重视职业教育,对学生职业技能的要求较高,反而忽视学生的德育教育,使得中职院校自身的德育教育水平不高,进而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效果不佳。此外,中职院校的任课教师的工作方向主要是督促学生技能知识的学习,而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注意力有限,这使得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得不到有效重视。

(3)中职生自身因素

中职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的心理正处于成熟而又没有完全成熟的阶段,一方面他们具有自我控制与心理调节能力,能够对外界事物做出一定的判断,另一方面他们的自我控制与自我调节能力有限,对外界具有强诱惑力的事物往往缺乏足够持久的自控能力,进而在外界的诱惑下容易引发不良行为的发生。从生理因素看,中职生的年龄特征使得青春期生理变化因素成为影响他们不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因素,身体的变化极易引起他们心理变化,容易产生不安、敏感、自卑、嫉妒等心理变化,进而引发不良行为习惯的发生。在心理因素方面,由于缺乏对自我的严格要求,对学习定位不清晰,行为规范意识较差,对社会公德认识不深,最终导致他们行为随意放纵。

3.改善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班主任工作分析

(1)改善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行动策略

首先,班主任应建立有效的班级管理体系,将学生真正放在班级管理工作的核心地位,发挥学生管理的作用,比如增加班级职位数量,尽量兼顾每个学生,利用民主与自我推荐的方式选择班级职位人员,学生自主选择班级代表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其次,加强德育教育,规范行为习惯,按制度要求评优,定期举办主题班级活动,加强法制安全宣传;再次,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对不同学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标准,个别对待,转化“问题学生”,加强心理辅导,采取必要的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班主任以身作则,注重自身的修养,对学生起到健康成长引路人的作用,在班级管理或与学生沟通交流中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

(2)依据策略实施干预并伴随观察

在班级管理策略的指引下,班主任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可结合班级特色、学生特点而设置非常规性职位,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特长,让学生在管理活动中实现自我约束,增强自我控制能力,比如班级活动负责人、小组代表等。在日常学生管理中,将各种制度、规定的实施和完成情况作为学生评价的依据之一,由教师与学生共同评价出学生标兵,并进行适当的激励,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在各种班级活动中,可由师生共同评审出的学生代表主要负责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与集体荣誉感,进而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慧.班会改变中职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5.

[2]朱倩.中职学校班主任培训现状与培训需求的调查——以河源市为例[D].广州大学,2013.5.

不良行为学生帮教工作总结一 第5篇

我基本对班中后进生的情况很了解,后进生的形成有个人、家庭、学校、甚至社会的因素,在转化后进生的过程中,我始终围绕以下几方面工作进行:

一、注意情感交流。

情感交流要抓住有利时机。当学生有奋进的欲望时,你能及时鼓励,在学生身置迷途,你能及时给予指点,在学生深感孤独的时候,你能及时地给以关怀,送去温暖,在学生犯了错误,开始感到内疚的时候,你能以语重心长劝告,抓住这些机会,从情感上就建立起与“差生”交融的基地。这一基地一经形成,师生之间就“心有灵犀一点通了”。陈国聪同学体质较差,常生病,也有时请假及课堂上常睡觉,学习上跟不上,但我看出他其实也想学好来,努力去完成作业,不懂的就请教别人。尽管他老是考不合格,但我并不埋怨他,找时间跟他谈心,鼓励他,还在班上表扬他好学,奖点小礼物给他。现在他的语文能达标了。

二、以行导之。

在感化“差生”的工作中,班主任的实际行为是无声的教育。在一些情况下,老师千言万语的说教,不如自己的一个实际行动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更好。这就是常说的“身教胜于言教”。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做到。如果班主任对学生提出某些要求而自己却做不到,这样的要求便不会产生什么好的 效果,还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

作为班主任,应十分重视以“行”导之,以自己的高度组织纪律观念去感染“差生”,使他们的心灵产生震动,在这种情况取得显著成效之后,还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使“差生”最终能够形成很强的组织纪律观念。有个同学很不讲卫生,我常在其桌下发现纸巾,纸屑,以致影响班容。我不但天天检查她的座位下,而且几次帮她打扫,现在她桌下少见有杂物了。

三、以关怀感化。

“差生”的心理特点是比较复杂和矛盾的,他们的外表是一副对犯错误满不在乎,玩世不恭的样子,风心却蕴藏着要求进步的“火种”。班主任的神圣天职,就是在别人对“差生”失去信心和希望的时候,仍然能满怀信心和希望,善于发现学生自己都未曾发现的才能,给予明确、肯定和扶植,相信自己有学好功课或做好其他事的能力的时候,就会创造出几乎连他们自己都估量不到的成绩来。这时,“差生”所感受到的进步和喜悦,是一种比什么都强大的再激励因素。这种幸福是无以伦比的,它将进一步激发他们做出更大的成绩。闭万灿同学课堂纪律很差,上课不但自己不听讲,还老是干扰别人,老师越批评他他越不当一回事,还跟你对着干,我观察后发现他这人受软不受硬,关怀对他来说更有效,于是我不断找他聊,学习,生活中的事情都聊,不久他发现我并不是针对他,而且是关心他,他也不讨厌我了,上课时还很积极回答我的问题,字体书写端正多了,成绩有较大进步。

四、放正“敏感”点。

在感化“差生”的教育中,如果把“敏感点”放在“问题”上,对“差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视如“泰山”,而对“差生”的闪光点,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把眼睛盯在消极的方面,经常采用批评、处分等高压办法作为教育手段,就会把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学生管得死气沉沉,呆头呆脑,甚至产生“对着干”的严重对立情绪,这种消极制裁的方法所带来的教育必然是较差的。相反,如果把“敏感点”放在成绩上,善于捕捉“差生”被掩盖得不明显的闪光点,积极地进行正面激励,调动潜在能力,发现他们的“一技之长”,就能促人奋起,催人上进,使“差生”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

班主任在工作中,应通过诚恳的交谈,处理好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心平气和地等待他们觉醒,赢得他们的信任和爱戴。感情帖近了,感化教育也就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的感化教育要求班主任放正“敏感点”,善于发现“差生”的长处,调动“差生”的积极性。

五、转化。班主任工作是教育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在感化教育的基础上,“差生”的思想观念,道德意识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变化。此时,班主任要抓住时机,进一步做好“差生”的转化工作。

(一)、“失”中取得“得”。

作为班主任,应该通过高人一筹的辩证思考,巧妙地把学 生的注意力转移到每个人自己身上,让每一个学生看到,在突发事件出现时,自己是什么态度,从而引导学生,尤其是“差生”去发现当时周围出现的一些积极因素闪光的东西。接下来,班主任还要用动情的语言,精辟入理的分析,去思考,主动地帮助“差生”解决问题。“差生”就会在一次次令人不快的“失”的事件中锻炼得越发成熟。从“失”中索取了“得”。

(二)、磨练意志。

转化后进生,不仅要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而且必须重视优秀道德行为的训练,即磨练他们的意志。如果在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中,只强调道德标准和规范的掌握,而忽视让学生去遵守,去形成习惯,言行脱节,是不行的。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一定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抓住心理特点,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入手,进行优秀道德行为的训练,真正实现转化的目的。

不良行为学生帮教工作总结 第6篇

不良行为学生帮教工作总结

班级:初一(1)班 班主任:XXX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基本对班上学困生的情况比较了解,学困生的形成有个人、家庭、学校、甚至社会的因素,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我始终围绕以下几方面工作进行:

一、注意情感交流。

情感交流要抓住有利时机。当学生有奋进的欲望时,你能及时鼓励,在学生身置迷途,你能及时给予指点,在学生深感孤独的时候,你能及时地给以关怀,送去温暖,在学生犯了错误,开始感到内疚的时候,你能以语重心长劝告,抓住这些机会,从情感上就建立起与“差生”交融的基地。这一基地一经形成,师生之间就“心有灵犀一点通了”。杜贤斌同学体质较差,常生病,也有时请假及课堂上常睡觉,学习上跟不上,但我看出她其实也想学好来,努力去完成作业,不懂的就请教别人。尽管他老是考不合格,但我并不埋怨他,找时间跟他谈心,鼓励他。

二、以行导之。

在感化“差生”的工作中,班主任的实际行为是无声的教育。在一些情况下,老师千言万语的说教,不如自己的一个实际行动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更好。这就是常说的“身教胜于言教”。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做到。如果班主任对学生提出某些要求而自己却做不到,这样的要求便不会产生什么好的效果,还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作为班主任,应十分重视以“行”导之,以自己的高度组织纪律观念去感染“差生”,使他们的心灵产生震动,在这种情况取得显著成效之后,还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使“差生”最终能够形成很强的组织纪律观念。有个同学很不讲卫生,我常在其桌下发现纸巾,纸屑,以致影响班容。于是我经常检查他的座位下,经过多次教育,他不讲卫生的习惯也有所改善。

三、以关怀感化。

“差生”的心理特点是比较复杂和矛盾的,他们的外表是一副对犯错误满不在乎,玩世不恭的样子,风心却蕴藏着要求进步的“火种”。班主任的神圣天职,就是在别人对“差生”失去信心和希望的时候,仍然能满怀信心和希望,善于发现学生自己都未曾发现的才能,给予明确、肯定和扶植,相信自己有学好功课或做好其他事的能力的时候,就会创造出几乎连他们自己都估量不到的成绩来。这时,“差生”所感受到的进步和喜悦,是一种比什么都强大的再激励因素。这种幸福是无以伦比的,它将进一步激发他们做出更大的成绩。有个同学课堂纪律很差,上课不但自己不听讲,还老是干扰别人,老师越批评他,他越不当一回事,还跟你对着干,我观察后发现他这人受软不受硬,我想关怀对他来说应该更有效,于是我不断找他聊,学习,生活中的事情都聊,不久他发现我并不是针对他,而且是关心他,他也不讨厌我了,上课时还很积极回答我的问题,成绩有一定进步。

四、放正“敏感”点。

在感化“差生”的教育中,如果把“敏感点”放在“问题”上,对“差生”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视如“泰山”,而对“差生”的闪光点,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把眼睛盯在消极的方面,经常采用批评、处分等高压办法作为教育手段,就会把朝气蓬勃的青少年学生管得死气沉沉,呆头呆脑,甚至产生“对着干”的严重对立情绪,这种消极制裁的方法所带来的教育必然是较差的。相反,如果把“敏感点”放在成绩上,善于捕捉“差生”被掩盖得不明显的闪光点,积极地进行正面激励,调动潜在能力,发现他们的“一技之长”,就能促人奋起,催人上进,使“差生”的才智得到充分的发挥。

班主任在工作中,应通过诚恳的交谈,处理好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心平气和地等待他们觉醒,赢得他们的信任和爱戴。感情帖近了,感化教育也就取得了一定成效。有效的感化教育要求班主任放正“敏感点”,善于发现“差生”的长处,调动“差生”的积极性。

矿区中学

不良行为学生帮教工作总结 第7篇

昌江矿区中学

xxx

2015.2.7 厚爱中差生,全面进行素质教育

所谓差生也就是后进生,一种表现为成绩差,一种表现为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优生则相反。而介于优生和差生之间的则为中等生。由于中差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差生更差。

而不容忽视的是:优生毕竞是少数,中差生却是学生群体中占压倒多数的芸芸众生。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质教育,也就是说,应属于为少年儿童身心两方面的和谐、统一发展,为他们学会怎样做人和进一步的学习与发展,全面地打基础的教育。素质教育主要的标志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由此看来,教育者如何对待中差生问题,中差生的境遇和状况如何,关系着我们教育者是否在全面育人,是否在实质性地进行素质教育。

不是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哪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 因而对占相对多数的中差生,我们更应变嫌弃为喜爱,变忽视为重视,变冷漠为关注,变薄待为厚待。寻找一下中差生的原因(排除弱智儿童),是多方面的,普遍的认为是:学生的学习态度不端正,要求自己不严格。为什么会这样呢?客观的原因是小学生本身就有的个别差异所至。有些人为的因素是:由于犯有某个缺点而遭老师严厉责问而自我调节力差产生厌烦情绪;或由于老师的误会蒙受过“不白之冤”产生心理失衡而自暴自弃和逆反;或由于家庭的负作或面对社会阴暗面时缺少应有的正确引导而形成不良习性。等等。

我认为,厚爱中差生,首先应有辨证的观点: 一、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中差生。

应该说任何学生都会同时存在优点(即积极因素)和缺点(消极因素)两方面,对优生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对差生则易于发现其缺点,而看不到优点,这种不正常的现象有碍学生进步。

二、用发展的观点看学生。

应当纵向地看到:差生的今天比他的昨天好,即使不然,也应相 信他的明天会比今天好。

三、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以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其次应有平常的心态:差生也是孩子,厌恶、责骂只能适得其反,他们应享有同其它学生同样的平等和民主,也应享受到优秀学生在老师那儿得到的爱,作为一个教育者在对待中差生时应该具有自我调控的能力。

厚爱差生,就是真正做到以情动人:首先做到“真诚”二字,即教师不应有丝毫虚伪与欺哄,一旦学生发现“有假”,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会被看作是在“演戏”,因为他们更缺少辨别能力。他们会说:“老师是说给我们听的,才不是那么回事。”结果是真的也变成假的了。其次做到“接受”,即能感受差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如对学习的畏惧、犹豫、满足、冷漠,错误的想法和指责等,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自由讨论。最后做到“理解”二字,即通过学生的眼睛看事物。

如果在中差生身上做到“真诚”对他们,善意理解他们,高兴地接受他们,一定会促进中差生的进步和发展。

正所谓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者对中差生的厚爱定会使他们实现向“自我学习、自我管理”的转变。

三、改进教法,指导学法,提高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代杰出的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回答教师“怎样教”这个问题时提出:“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兴趣,要使学生对一个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是使这个学科值得学习”。教师启发引导他们自悟明理,尝试成功,感受乐趣,给他们注入学活知识的灵丹妙药,从而充分发挥脑力功能。在教学中应当做到:

1、联系实际,讲述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讲课时注意增强趣味性,重视课堂练习的教学。

2、借用有关生活实例,为学生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意境,提出有关的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

3、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积累数学知识,更是培养需要帮助的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4、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吸引需要帮助的学生的注意力,注意运用艺术性的教学语言,用顺口溜、故事等引导需要帮助的学生进入积极思维状态。

5、教学中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对需要帮助的学生合理定 标,分层分组,加强辅导。平时布置作业、考查区别对待,平时布置作业、考查区别对待。

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点滴体会 第8篇

一、摆在首位, 从思想上要高度认识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学校教育中, 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与培养更是重中之重。几年来, 国家先后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小学开展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教育实施纲要》和国家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相关的法规。足以看出党和国家对教育以及对青少年教育的重视程度, 同时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的理论依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说到:“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状况如何, 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高度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和培养, 努力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 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 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的重要保证。我们只有认真学习, 深刻体会, 不断提高认识, 进而增强我们的责任意识才能真正担当起育人的神圣使命, 使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代代相传。

二、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加强引导

近年来, 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许多学生的身上往往表现出懒散而不勤劳、浮躁而不耐心、铺张而不节俭、自私而又偏激、脆弱而不坚强等不良思想行为品质。经常表现为不讲卫生、不讲文明、不懂礼貌、不肯吃苦、图享受、责任心不强、受不得挫折和委屈、暴躁又爱走极端、万事以自我为中心等。

我校有2300名学生, 47个教学班。我们在一项调查中了解到, 单亲家庭的学生占班级人数的15%、留守儿童占班级学生人数的5%。这些特殊群体的学生, 身上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良行为和思想意识, 在帮助他们纠正不良行为时, 我们紧密结合学科教学, 特别是通过《社会与品德》《品德与生活》学科课程及《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 帮助他们逐渐提高认识, 结合生活实际, 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价值观, 逐渐懂得克服不良行为是美德, 向上、积极进取是健康的心理素质。不断启发学生的自觉、自愿、自律、自信、自强的品质, 使他们身上表现出理想、信念和志气, 有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勇气, 具有积极向上的精神。能将教师的教育启发内化为自我教育行为, 从而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对象的主体作用一致, 形成两个积极性和二者之间的合力, 实现教师要求与学生身心发展需要之间的和谐运动, 以促使他们早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和高尚的价值观。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

以活动促教育寓教于乐, 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 特别是以文明礼仪教育实践、遵纪守法等为专题, 结合《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对学生进行基本道德观念、道德知识和礼仪、礼貌、礼节教育, 注重养成、注重体验。通过大力加强基本道德教育和实践, 培养学生在爱国守法、诚实守信、文明礼貌、遵守秩序、保护环境等方面具备良好的道德修养。

在学生中开展主题鲜明的系列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树立健康文明的良好形象。如组织学生每学年至少看一场电影、观摩一场艺术演出、参观一次教育场馆、参加一次社会实践公益活动, 特别是开展主题班队会。学生在准备活动、设计方案等过程中就是最好的受教育过程。尤其是在他们自编自演声情并茂的、惟妙惟肖的表演中, 更是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如本学期我校召开的“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队会评比活动, 就是借助此项活动在全校师生中普及文明礼仪知识, 倡导讲文明、懂礼仪, 进一步促进校园文明程度的提高。如五年七班“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队会, 学生们自己收集平日里同学之间课上课下的不文明行为, 并把它编排成小品、校园剧等, 表演给大家看, 惟妙惟肖的表演, 就像是把自己的不良行为再现一样, 同学们在笑声中看到平时并不理会的言行, 这些言行展现在同学们面前时, 他们受到触动。在讨论时, 学生们一致表示, 要做文明人、说文明话、做文明事。这样的活动真正使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地转化为道德行为。

四、抓教师队伍, 切实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学为人师, 行为世范。”要切实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 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师德建设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引导教师热爱学生, 言传身教, 为人师表, 教书育人, 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要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 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建立模范班主任评选表彰机制和优秀德育工作者表彰机制, 鼓励和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如何对待学生的不良行为 第9篇

关键词:告状 动机

教师必须从多方面去考察学生。对于学生的告状、聊天、打架情况,教师应该认真对待。要想处理好这些事情必须从心理学角度去分析他们的告状动机、聊天动机和打架动机。因为告状、聊天、打架也是一项活动,而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某种活动动机引起的。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话很有道理。对于上述行为恶劣的学生的处理应注意度,注意分寸,否则会适得其反。即在抵制的基础上,不躁不愠,耐心说理。古希腊作家伊索曾说过:“说服往往比压服更有效。”因此,老师首先应该给予学生辩解的机会,再平心静气地指出问题所在,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教育应是细心地触及学生的心灵,而不是一味的指责

一、如何处理“告状”

在学生来告状时,教师应分析一下学生的告状动机。如果学生的告状动机不纯,怀有恶意,老师应及时予以抵制,否则会像瘟疫一样感染上其他人,其他人也会像他(她)那样故意告状,伤害他(她)人,这样学校环境会愈来愈恶劣。为什么?因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怀意恶劣的人要想告人,肯定所告的内容会传到被告人耳中,对被告人来说,是一种不应有的精神打击,会让被告人受到一种不必要的精神创伤。学生怀有恶意的告状这种恶劣行为如果不及时抨击的话,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1.会让被告者感觉到“喊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天怎么这么黑?面前的路怎样这样难走?为啥?”哭天无路,整个人看起来精神不振。但心里老是在想着如果我哪天能翻身的话,一定要报仇。所以时时找机会报仇,以泄心头之恨。这种仇恨的积累,最后会酿成惨祸。

2.对于当时有报复能力的人来说,当时就会怒气冲天,当时就要给他一顿暴打。这样一来,矛盾加深,战争会愈来愈烈。俗话说得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播种仇恨就会收获仇恨。我想这话是很有道理的。

那到底怎么办呢?我想在抵制的基础上,耐心说理,情形会转变的。古希腊作家伊索曾说过:“说服往往比压服更有效。”因此,老师首先应该给予学生辩解的机会,再平心静气地指出问题所在,针对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办法解决问题。教育应是细心地触及学生的心灵,而不是一味的指责。

二、如何处理聊天

在学生聊天时,应看什么时候,如果是下课休息时间,就不要干涉。如果是上课时间,就必须予以制止。告诉对方学习的重要性,告诉对方聊天应在什么时候进行;应注意场合和时间,不要因小失大。

上课的时候最好不要谈与课堂无关的内容。因为在上课时不顾及到老师正在上课,这实际上是自私的一种表现。为了满足当时聊天的快乐,影响老师上课,这种行为既是一种不礼貌的行为,也是一种不文雅的行为。而且还会引起其他人听不清楚老师讲课的内容,让想学知识的人学不到知识,心里怀恨不已。

如果老师处理不好这事的话,有可能会使全班风气愈来愈坏。学生会愈来愈喜欢聊天。不喜欢听课,那么上课就无法进行。

三、如何处理打架

在学生打架时,应分析一下学生的打架动机。

如果学生打架动机是因为一方想好玩,故意逗弄对方,引起的打架。应先教育惹事生非的人。告诉他(她)这样做不对的理由。直到对方保证不再骚扰他(她)人为止。

如果学生打架动机是因为两个都仇恨对方引起的,则要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好对症下药。教育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要以理服人。告诉对方,应放弃仇恨,过去的仇恨就到此为止;要心胸宽阔点。如果过去某人实在过分,无法原谅,这人必须多为对方做好事,感化对方;要求对方被感化以后,还要注意关系的维持,不要再添乱,双方都要以礼相待,互相尊重对方。

四、如何处理故意搬弄事非

现在学生当中故意搬弄事非,制造矛盾的事也屡见不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故意去拿别人的东西,让别人心里感觉极为不痛快,马上喊拿来,那人却笑逐颜开,拿着东西乱跑,追他的人追不上他。

2.故意去触摸一下他(她),让人心里不舒服,马上还手,这样你摸我一下,我打你一下,无休无止。

3.故意对别人说某人骂了你,让别人以为真的骂了而马上还骂。

4.故意在纸上写一些骂人的话语,到处传看。

5.故意乱评价人,伤别人自尊心。别人无法接受。

这么多的恶劣现象真让人揪心。如果不及时予以制止会让我们这个生活环境很糟糕。

到底该怎么办呢?这确实值得我们深思。

我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根本出发。教育学生要做好一个公民,要遵纪守法,要有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当然,老师在教育的时候要注意方式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错误的才行。作为老师应该改变以往的态度,不能一味地批评,要帮他们去寻找错误的原因,帮助他们改正。如果一味地严厉的指责,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往往取不到预期的效果。

对不良行为学生的帮教措施 第10篇

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进行严格管理和有效的教育,是促使这一部分学生转化,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特作如下规定:

一、成立不良行为学生帮教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

1、领导小组:组长张海清,组员全体中层领导。领导小组负责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定期召开研究开展全校性的法制教育工作计划、措施,定期组织法制教育活动,指导检查落实对有不良行为学生的帮教措施。

2、工作小组:组长张海清,组员有全体中层领导、班主任、政教人员、心理健康教师组成。负责具体落实帮教措施,开展法制教育工作。

二、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的具体做法

1、制定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实施方案,明确转化的目的和措施。在充分分析学生来源构成状况和广泛争取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不良行为学生转化的目的,那就是,以转化不良行为学生缩小不良行为学生群体比例为切入点,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带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提升。召开全体任课教师会议进行了发动动员,传达了“学校不良行为学生助学、转化工作实施方案”。会议充分分析了学校当前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会议统一了思想认识,大家对这项工作的成功开展充满了信心。

2、分析不良行为学生成因,制定转化计划。要求任课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具体分析班级不良行为学生形成的成因,通过讨论初步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健康问题、自身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来自家庭的教育方法乃至社会影响等等,都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明确了不良行为学生的成因是有效转化的基础。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一开始,各班任课教师根据本班学生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综合表现确定不良行为学生名单。在逐个分析学困原因的基础上,然后从学生能力实际情况出发,帮助不良行为学生制定一学期进步计划,使之“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

3、合作学习,多方帮教,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年的教学经验已经证明,当求知双方展开互动,进行问题讨论时,都获益匪浅。因此合作学习是不良行为学生转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策略。各班根据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分散不良行为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确定“兵教兵”结对帮扶人员名单。每一名不良行为学生搭配一到两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每一课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练习、作业都有优秀生帮助一一落实。这样,既减轻了教师课外辅导的压力,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不良行为学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教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掌握得更牢固。兵教兵、一帮

一、小组内合作帮教、家庭辅导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帮教方法。

4、利用每周的“助学”活动,指导不良行为学生学习。助学活动主要以课堂练习为主,形式比较灵活。教师对不良行为学生进行已学知识点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对不良行为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5、加强家校合作,随时掌握不良行为学生转化情况。各任课教师与学生家长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电话联系、家长联系、家校通短信联系、家校互访等。经常的联系使家校双方对不良行为学生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并且针对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转化措施,采取更有效的策略。教师要想全面了解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家庭,做到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随时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不良行为学生的有效转化需要家长更大的支持与配合。而这种支持与配合,来自于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长期沟通,建立在互相信任、共同关心学生成长的一种默契基础之上。不良行为学生的转化工作,若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将缺乏针对性,难保其转化效

三、加强法制教育,加大管教力度

1、全体教职工要结合各自工作的实际,根据学校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加强学科法制教育渗透,人人做遵纪守法的模范,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2、在教育的方式方法上,要注意因材施教,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要做到,不歧视,不打骂,多交流,多鼓励。以诚恳的态度,平等的身份,极大的热情和耐心,定期主动找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谈话,努力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科学的方法教育人,以高尚的情操熏陶人,以无私的行为感染人。

3、班主任要与有不良行为学生的家长或监护人建立密切联系制度,采取家访、电话联系等形式定期交换学生在家在校的表现情况,研究加强共管共教的方法与措施,从心理疏导、道德思想认知水平、行为习惯养成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尽最大努力教育挽救不良行为学生。

4、政教处等有关部门要协同学校办公室,通过法制副校长,积极联系公安、法院、检察院、交警队、消防队等有关共建单位经常到学校组织举办法律、安全、消防等方面的知识讲座或报告会,加大普法教育、安全教育的力度,警示有不良行为的学生。

5、对有严重不良行为且屡教屡犯、难以教育担又未造成社会危害的学生,学校要根据法律法规及时与家长或其监护人配合,将其送入工读学校进行矫治和接受教育。

不良行为学生帮教工作总结 第11篇

我校单亲、父母离异、经济贫困、行为不端等特殊学生较多,教育好他们,既是学校不可推卸的责任,更是稳定学校秩序、打造我校教育品牌的关键。为此,学校对全校行为不良学生进行分类研究,针对他们的状况,学校决定通过制定细致的措施,开展扎实、有效的帮扶工作转化这些学生,努力使他们成为合格的中学生。

一、职责分工

1、校长对行为不良学生总体负责教育,督促有关处室帮扶工作的落实,联系社会各界力量开展帮扶。

2、政教处具体负责帮扶工作的开展,做好部分重点户的工作,研究探索有效的帮扶措施和途径。

3、工会发动学校教职工对行为不良学生进行帮扶,给他们集体的关怀,切实帮助特殊学生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4、团委、学生会要关注行为不良学生情感、思想动态,稳定他们的情绪,让他们感受到同学的友谊,鼓励他们做个优秀的中学生。

5、班主任要经常和班内的行为不良学生谈心,并常和他们的父母交流沟通,主动关心他们的学习,帮助他们解决功课中的疑难,提高他们的文化成绩,帮助他们恢复自信心。

二、工作原则

1、爱心、理解:各部门和全体教师必须真诚对待各类型的行为不良学生,不得歧视他们。要经常换位思考,设身处地的去感受他们的思想与心情。

2、主动、尽责:平时心里要常装着学生,要把帮扶工作视为自己光荣的使命。

3、耐心、细致:要充分认识到帮扶工作复杂性,行为不良学生是不可能一下子改正的,是会出现反复的,我们要有思想准备。绝不能因为挫折而停止工作、放弃学生。在与他们相处过程中要细致全面的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感情等各个方面。

4、灵活、有效:在与行为不良学生相处时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要注意沟通方法,要积极探索灵活、有效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三、学年常规工作

1、召开座谈会,稳定学生思想和情绪,让他们感受到学校对自己的关怀,把他们的兴奋点转移到学习上来。

2、把部分行为不良学生和行政人员、教师结对,开展“一帮一”活动。

3、在各班中开展“一对一、一对红”活动。

凤山镇初级中学

不良行为帮教措施 第12篇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养成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因此,我根据中心小学和大队部的教育工作计划,针对我班学生特点,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开展有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积极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礼仪习惯。

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又多为养家糊口而奔波,忙碌一天来,没有多少时间与自己的孩子相接触,更无时间想一想怎样有效地管理孩子。即使有时间,又有多少家长有能力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和辅导呢?学生教育的先天不足不只来自家庭,学校所处位臵的周边社会文化氛围、社会人文环境也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一些不良影响。家长的有些行为直接影响着学生当前乃至今后的正常发展。学生来源和自幼受外界影响的复杂性,导致学校学生中不良行为学生人数多年来居高不下,不良行为学生的大量存在,一直成为制约学校教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我们知道,对学生的教育应该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式教育,三者共同发挥其相应作用,才能使学生健康成长。学校面对这种来自家庭与社会的诸多不利因素,要想把学生培养成才,注定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义务教育法》要求,适龄少年儿童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同时,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的办学思想必须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培养尖子生,而应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让所有学生享有平等的教育权利。因此,有效地转化不廉行为学生,是全面落实“两全”方针的有效举措。

“不良行为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由于长期学习成绩相对落后,往往招致老师、家长的冷眼乃至训斥,甚至遭到同学的嘲讽与歧视。长期以往,导致这些学生产生自卑感,失去学习的信心,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学校对学生的教育责无旁贷,有义务、有责任担负起争取家长配合学校工作,有义务、有责任向社会宣传学校的办学宗旨,取得社会的支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生存和学习环境。

二、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的具体做法

1、制定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实施方案,明确转化的目的和措施。在充分分析学生来源构成状况和广泛争取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不良行为学生转化的目的,那就是,以转化不良行为学生缩小不良行为学生群体比例为切入点,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带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提升。召开全体任课教师会议进行了发动动员,传达了“学校不良行为学生助学、转化工作实施方案”。会议充分分析了学校当前教育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制约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原因。会议统一了思想认识,大家对这项工作的成功开展充满了信心。

2、分析不良行为学生成因,制定转化计划。会后,要求任课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具体分析班级不良行为学生形成的成因,通过讨论初步认为:学生的学习动机、心理健康问题、自身的学习方法、教师的教育方式方法、来自家庭的教育方法乃至社会影响等等,都是导致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明确了不良行为学生的成因是有效转化的基础。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一开始,各班任课教师根据本班学生考试成绩、课堂表现、学习态度等综合表现确定不良行为学生名单。在逐个分析学困原因的基础上,然后从学生能力实际情况出发,帮助不良行为学生制定一学期进步计划,使之“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

3、合作学习,多方帮教,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年的教学经验已经证明,当求知双方展开互动,进行问题讨论时,都获益匪浅。因此合作学习是不良行为学生转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策略。各班根据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分散不良行为学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确定“兵教兵”结对帮扶人员名单。每一名不良行为学生搭配一到两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每一课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练习、作业都有优秀生帮助一一落实。这样,既减轻了教师课外辅导的压力,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不良行为学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教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掌握得更牢固。兵教兵、一帮

一、小组内合作帮教、家庭辅导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帮教方法。

4、利用每周的“助学”活动,指导不良行为学生学习。助学活动主要以课堂练习为主,形式比较灵活。教师对不良行为学生进行已学知识点的巩固,更重要的是对不良行为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5、加强家校合作,随时掌握不良行为学生转化情况。各任课教师与学生家长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电话联系、家长联系、家校通短信联系、家校互访等。经常的联系使家校双方对不良行为学生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并且针对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转化措施,采取更有效的策略。教师要想全面了解学生,就要了解学生的家庭,做到经常与家长联系沟通。随时全方位的了解学生,才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不良行为学生的有效转化需要家长更大的支持与配合。而这种支持与配合,来自于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长期沟通,建立在互相信任、共同关心学生成长的一种默契基础之上。不良行为学生的转化工作,若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将缺乏针对性,难保其转化效果。

三、对任课教师的管理、培训措施及要求

1、建立领导包级制,明确相关责任和实施步骤。学校领导分组承包各个年级,对任课教师工作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实行推门听课,与不良行为学生交流,及时了解转化动态。经常召开本年级助学计划专题会,交流课题研究工作经验,了解工作进展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

2、搜集大量国内外不良行为学生转化方面的理论成果及实践策略论文,以理论学习活页的形式发给老师。丰富的不良行为学生转化理论与实践内容,在老师们的工作中起到了及时的指导作用。

3、组织任课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指导来指导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通过网上学习与交流,鼓励探索更加有效的适合自己学科特点的转化策略。

4、每周一下午学生放学后召开教学人员会议,总结上周教学工作完成情况,布臵本周教学工作。对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单独提新要求。

5、构建高效课堂,促进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构建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效率,不良行为学生转化以课堂为主渠道是关键。教师备课时,要多为不良行为学生着想,课堂上要尽可能的给不良行为学生创设一些提问和板演练习的机会,在他们做课堂练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辅导,课上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其效果比课后补课要好得多。

6、对不良行为学生要坚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有些学生不只是学习困难、后进,这些学生往往行为表现也比较差,因此,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非常重要,一个学风不正的班级,不会有好的学习成绩。

7、改革作业批改方式,对于不良行为学生增加有针对性指导作用和鼓励意义的批语,增加学习自信心。

8、建议教师,调整课堂结构,针对学科特点、学段特点,寻找一条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转化不良行为学生,提高教学效率的新路子。教师少讲、精讲,留出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才能走下讲台有机会与不良行为学生交流、指导。

9、改变评价方式,对不良行为学生适时鼓励评价。衡量不良行为学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课堂上教师要当着全班同学,寻找时机多对不良行为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表扬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作业批改时,多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激励他们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每次测试后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给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无形力量,能促进他们尽快的转化,摆脱学困的处境。

10、定期召开转化不良行为学生经验交流会,加大任课教师之间的合作和经验互通。

四、对任课教师和参与助学学生的评价考核

1、学期末,举行一次不良行为学生助学转化成果交流和展示活动中,及时总结不良行为学生转化的经验。对参与这次活动的任课教师,评为评出一二三等奖,进行奖励。

2、期末考试结束之后,统计各班不良行为学生成绩,与上学期对照,计算进步幅度,各学科评比,评出助学优秀班集体和优秀助学教师,并根据《不良行为学生助学、转化工作评价方案》分别给予了奖励。

3、设不良行为学生进步奖:奖励学习成绩有显著提高的不良行为学生;设手拉手帮教奖:奖励在不良行为学生助学转化工作中,帮教同学效果显著、事迹突出的学生。

五、不良行为学生转化中存在的问题

1、不良行为学生转化成绩不均衡,部分班级转化成效不明显。个别任课教师对于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不能够把关注不良行为学生的工作持续有效地开展起来。

2、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开展时间短,高年级长期落后的学生赶上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本学期要加强教师理论学习,从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的意义、方法策略两方面入手,帮助教师尽快提高认识,掌握方法,自觉地把不良行为学生转化工作有重点地、持续地开展下去。

户县纸房学校班级当中的不良行为和不

良行为习惯

—的整改计划和整改措施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有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养成教育成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因此,我根据中心小学和大队部的教育工作计划,针对我班学生特点,以养成教育为主线,以开展有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活动为突破口,以全面提高学生能力为目的,积极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礼仪习惯、卫生意识与安全意识等系列教育活动。在班队会上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并逐条向学生讲解说明。其次又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和班级里所存在的许多不良行为,大家是议论纷纷啊 最后我逐条总结:

一、不良行为: 1打人、骂人、说脏话,行为举动不文明 2不尊重他人,不能和他人和睦相处 3不遵守纪律,随便 4自制力不强,不能受委屈 5虚伪,不诚信

6无爱心,对任何人都很冷漠。7不团结集 8 欺负比自己弱的人。9不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10喜欢背后说人坏话。11经不起挫折,不够勇敢 12不爱护公物,不讲公德 13自以为是

14无集体荣誉感,什么家务事也不会做。15随地吐痰,乱仍杂物 16偏食、挑食、喜欢买零食。

17自理能力差,有严重的依赖心理,作息无计划,无规律 18在家里乱扔东西。

19不吃早餐(把钱省下买东西)。20自己会做的事偏要别人做。太迷电视。20上课精力不集中,做小动作 21讨厌学习,作业马虎、应付、拖拉

22上课不发言,被动学习,积极性差,不会抓紧时间,学习不努力,不刻苦

23不完成口头作业(如,背诵)。24不喜欢读正规的课外书

二、讨论重点

文明礼仪教育是小学生养成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一个人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也是衡量一个人教育程度的标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不仅是个体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基础教育,也是提高全民族道德素质、振兴民族精神及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基础教育。

增强在小学生基本做人的态度和习惯方面的教育,就是教人学会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具有现代文明内涵的社会生活规范。它包括文明行为、文明习惯、文明语言、文明衣着、礼貌修养,乃至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等。简言之,也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的教育。

很多同学有骂人的习惯。其实,这类的不良习惯通常都是跟家长、电视节目、不良图书等的语言学的,家长骂人,孩子在学校里也会骂人,这样会恶性循环就导致孩子有了骂人的不良习惯,打架也是如此,通常有动武习惯的家长,孩子就爱打架,真正要改必须得从源头做起。所以教育必须是家庭、学校、社会相互协调的结果

在众多不良习惯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就算是乱扔垃圾了,我们在操场上出去玩的时候,最好是把垃圾放到垃圾箱里去,久而久之,垃圾没了,坏毛病也改了。在这里我们没提到的不良习惯还有很多很多,不过,只要大家努力,有克服坏习惯的决心,那么多少不良习惯都可以改掉。

现在的小学生身上存在的最严重的不良习惯:喜欢依赖别人;任性,做事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害怕承担责任;在交往中容易伤害别人;不爱劳动;在消费中,盲目、攀比、炫耀;学习不爱刻苦钻研,常常被动学习。要改正这些不良习惯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和我们自己共同努力,形成合力。

小学阶段是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而今天的小学生身处社会转型时期,又面临信息时代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的包围,以往的教育规律变得模糊起来,“养成”一下子成了十分敏感和重要的问题。我们认为小学生养成教育亟待加强。我们是祖国的未来如果我们的基本道德素养都没有形成,那祖国的未来也让人担心。

三、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措施

为了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我们建立了学校、社会、家庭三结合的教育体系三者相互联系,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从各自分担的任务看,我们认为学校是学生形成良好习惯的主渠道,它既承担着首先认识上的教化,又肩负着行为上的规范训练,同时还能直接对学生进行评价。

1、自觉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金钥匙

习惯是一种重复性的,通常为无意识的日常行为规律,它往往通过对某种行为认知认得形成一种长久而持续的行为。因此,养成好习惯需要不断地重复好的行为。学校要通过讲事实摆道理,反复强调良好习惯的重要性。还可通过成功人士现身说法或学生自我体验等方式说明其重要性,改变其行为,进而养成良好习惯。我们要不厌其烦,反复强调好习惯的重要性,最终使多数学生会接受这一观点的,于是就具备了养成良好习惯的自觉性。

2、榜样是养成良好习惯的指路灯

首先,作为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学高人师,身正为范,在思想上,要明白自己的作用,因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其次,学问上要明白、要通达,要立于不败之地,给学生讲养成良好习惯的道理。否则,以己之昏昏,欲使人之昭昭,肯定做不到。再次,要求学生做到自己首先做到。否则说一套,做一套,缺乏价格魅力和权威性,学生是不会听从的。最后,不断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对学生的良好行为不断给予精神或物质上表彰。为了形成良好习惯,班主任要了解学生情况,因材施教,可以指导学生把自己的不良习惯认识后,要求学生用好习惯取代自己清单中的每一项“恶习”,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3、制度是养成良好习惯的保障

制度约束分两个方面:一是提倡积极的行为,二是抑制不良的行为。我们每学期都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行为规范》等,但有的效果并不明显,关键是日常的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没跟上。在制度约束方面,加强执行文化建设,增强日常检查的自觉性,经常检查,及时公布情况,奖优罚劣这一方面,德育处承担主要的责任,值周队负责日常检查和督促。

4、活动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基石

好习惯的养成在于不断的反复实践。有些习惯必须在群体性的活动中才有可能养人合作共事,与他人和谐相处。而且通过举办活动可以让学生明白学校提倡什么,去塑造自己。一般有哪些活动呢?校会、班会、有关文娱体育活动、各种比赛性活动、调查活动等都可以。不在乎具体形式,关键是活动者要贯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理念,通过不同类型的活动培养学生不同的良好习惯。

5、强制性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必要手段

面对农村教育,再好的说教方式,有时也难以转化问题严重的学生,为此,我校组织各中队学习《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学生一日常规》等条文,参加必要的劳动,观看预防未成年片,撰写学习心得体会等。直到认识自己的不良行为习惯,并有所醒悟为止。多年来,此办法可以说是屡试不爽。

对于家庭中的习惯养成教育,我们着重强调环境熏陶,重视父母用自身的行为去影响儿童,以达到“近朱者赤”的目的,学校办好家长学校,为家庭教育做指导。社会强调为学生创造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让他们在有意义的实践中秩序渐进地养成良好习惯。有关部门应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尽最大努力优化社会环境,激励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形成一条龙教育模式,为学生健康成长铺设一条七彩的路。

寄宿生不良行为帮教措施

户县纸房学校

2011年10月

班级当中的不良行为和不良行为习惯

—的整改计划和整改措施

户 县 纸 房 学 校

2010年3

上一篇:加强会计核算中的会计基础工作下一篇:2022年国考招考职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