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2024-07-31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报告(精选6篇)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第1篇

企业发展规划报告框架目录

第一部分 XX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现状基础 §1.1企业所处发展环境

§1.2规划期与分阶段战略目标

§1.3本规划实施的前提条件

第二部分 XX企业产业发展方向定位

§2.1目前涉足的业务领域基本分析

§2.2核心业务与主导产品分析

(I)XX企业SWOT分析

(II)战略目标

(III)主业定位

§2.3次主导业务与次主导产品分析

(1)战略目标

(2)整合现有配套业务

§2.4 副业及其产品分析(如何伺机培育新增长点)§2.5资本运作及战略伙伴

第三部分 组织架构调整与法人治理结构梳理 §3.1企业运作模式改造

(1)企业整体经营布局

(2)企业总部组织架构设计

(3)子公司组织架构设计

§3.2法人治理结构

第四部分 XX企业人力资源战略

§4.1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与决策系统

(1)五年规划期人力资源需求分析

(2)分期引进与人力资源配置决策

§4.2人力资源招聘选拔与录用系统

(1)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2)人力资源引进渠道

(3)招聘与录用流程

§4.3人力资源教育培训系统

(1)内部培训与在职教育

(2)长期在职教育计划

§4.4人力资源工作绩效考评系统

(1)总体内容

(2)实施方法

§4.5人力资源薪酬福利与激励系统

(1)经营层与员工持股方案提升

(2)薪酬福利系统建设

第五部分 投资战略扩张

§5.1 投资扩张内容

§5.2 投资SWOT分析

§5.3 市场分析

§5.4 执行组织机构与执行策略

§5.5 执行计划时间表与融资策略

§5.6 投资效益分析

企业发展战略是企业发展计划的路线和原则、灵魂与纲领。企业发展战略指导企业发展计划,企业发展计划落实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发展战略计划应该注意中、长期大计划下小计划的细分和落实。仅重视计划,尤其是计划是对的;但还要围绕计划作好阶段计划,要坚持用企业的发展战略来指导和统帅各项计划。计划制订时必须注意到:具体的措施、定量的目标和综合平衡。

企业发展战略计划必须是基于企业发展战略基础上的详细的相对的短期目标,是战略达成的根本保证。

企业发展战略计划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必须紧紧围绕战略的核心。1)在企业发展战略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不管你是战略防御还是战略进攻,其中都会存在重中之重,这是任何事物的必然规律。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就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会使问题的解决事半功倍,许多问题应刃而解。

2)企业发展战略的重点,是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的竞争能力基于对企业内部要素的客观分析和评价,它取决于行业结构和企业相对的市场地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是企业发展战略的实质核心。

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自身拥有超过参与竞争的其他对手的关键资源、知识或能力。这种能力具有对手难以模仿、不可移植、并不随员工的离开而流失等特性。核心竞争力可以是特殊技能、诀窍、企业的知识管理体系或具备很大竞争价值的生产能力拟或具体的技能组合。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第2篇

湖南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中药企业,湖南省重点高新科技企业,国内上市公司。其前身“劳九芝堂药铺”创建于1650年。是中国著名老字号。公司于1999年5月以长沙九芝堂有限公司作为主发起人,联合国投药业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发起方式设立。发起人股本为8862万股。2000年发行社会公众股4000万股,并在深圳证劵交易所挂牌上市。2002年10月公司实行没10股转增3股的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转增后公司总股本变为16720.6万股。2003年8月公司增发5000万新股,目前公司总股本变为21820.8218万股。公司综合实力在湖南省医药行业排名第一,在全国医药上市公司中排名20强之列,是湖南省质量管理奖企业。目前旗长点。

综合以上因素,并根据过去五年以来的发展速度,预计今后五年内我国医药市场增长速度将高于世界医药市场增长速度,年均增长12%左右。

2.2.2经济全球化影响。

医药是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高回报的产业,一直是发达国家竞争的焦点,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跨国公司为了增强国际竞争力,通过大规模的联合与兼并和国际资本市场运作,建立全球性的生产与销售网络,扩大市场份额。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使得我国医药行业的竞争对手变得空前强大。国内市场国际化和知识产权保护更加严格,使市场竞争变得更为直接和生死攸关。世界范围的经济结构调整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成为我国强劲的竞争对手

2.2.3加入WTO对医药行业的影响

从长远看,有利于提高医药行业的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从近期看,加入WTO,对医药行业的直接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关税的降低,二是药品知识产权保护,三是开放药品批发、零售服务。

2.2.4医药企业整体行业情况分析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我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医药工业体系和医药流通网络,发展成为世界制药大国。据统计口径:我国现有医药工业企业3613家,可以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总产量43万吨,位居世界第二。能生产化学药品制剂34个剂型4000余个品种。2000年,我国5大类制剂片剂、水针、粉针、胶囊、输液产量分别达到2778亿片、264亿支、93亿支、486亿粒、23亿瓶。一些重要品种如维生素C、青霉素在世界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传统中药,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能生产包括滴丸、气雾剂、注射剂在内的现代中药剂型40多种,中成药产量已达37万吨,品种8000余种。我国能生产疫苗、类毒素、抗血清、血液制品、体内外诊断试剂等各类生物制品300余种,其中现代生物工程药品20种,生产预防制品约9亿人份。可以生产包括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装置、磁共振装置等在内的医疗器械11000多个品种、规格。还可以生产8大类1200多个规格的制药机械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医疗保健需求的不断增长,医药工业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1978年至2000年,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

16.6%,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医药行业实现了效益增长快于总量增长的局面,经济增长方式开始转变。

2002年,医药工业资产总计是3614.56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12.67%。产品

销售收入为2220.53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16.27%。利润总额是201.06亿元,比2001年增长了163.27%。全部从业

下有6个分公司,8家子公司,一个参股公司。

公司将秉承“九州共济,芝兰同芳”的经营理念,立足医药行业,以药物为中心,向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延伸,适度介入生物制品和化学药品,逐步形成科,工,贸一体想结合的“健康产业”。

外部环境分析

宏观环境分析

经济环境分析

截止到2002年底。初步统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跃上10万亿元的新台阶,达到1023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883亿元,增长2.9%;第二产业增加值52982亿元,增长9.9%;第三产业增加值34533亿元,增长7.3%。

价格总水平小幅下降。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8%。其中,城市下降1%;农村下降0.4%。商品零售价格下降1.3%。工业品出厂价格下降2.2%。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下降2.3%。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0.2%。居民消费价格中,服务价格上涨1.8%。

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37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5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4780万人,增加840万人。年末国有企业下岗未实现再就业职工人数为410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05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比上年末增加0.4个百分点。

国际收支状况良好。全年对外贸易顺差304亿美元。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52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5%。年末国家外汇储备达到2864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742亿美元。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年末1美元兑8.2773元人民币。

国民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增长仍然受到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结构不合理的制约;就业压力仍然较大;农民增收困难,部分城乡居民生活比较困难;市场经济秩序混乱的问题还亟待解决;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时有发生。

2.1.2政策环境分析

1.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开辟,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实施。

2.农村经济即将全面繁荣,城镇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3.西部大开发的积极推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4.基本经济制度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化。

5.现代化市场体系的健全,宏观调控的完善。

6.分配制度改革的深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

7.对外开放水平的全面提高,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8.人民生活的不断改善,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9.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格局。建立了经济特区、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科技园区等开放性区域。促进国家及地区经济的发展。主要问题是:各项政策尤其在执行环节还不是那么令人满意,有待进一步完善。

2.1.4技术环境分析

医药行业贯彻“科教兴药”方针,加大了新产品研究开发的力度,1999年新产品产值率达15.8%。“九五”期间,我国医药企业与科研单位共获得各类新药证书5043个,涉及2112个品种,其中国家一类新药证 书108个。

1)中药业的新起

中药新产品开发加快,尤其是在治疗与预防心脑血管、消化系统、肝炎等疾病方面的新品种有所突破。中药“杏灵颗粒”、“丹参滴丸”已通过美国FDA(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预审,并进入临床试验,为中药进入国际市场又迈出了一步。藏药等民族药物也从少数民族地区走向了全国。

2)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将对医药工业产生革命性影响,对疑难疾病认识的深化,众多新型生物技术药物的问世,用生物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等都将极大地改变医药工业的面貌。世界发达国家利用资金、技术、市场上的优势,实施垄断,我国医药将在生物技术领域同发达国家展开新一轮的竞争。

3)天然药物热潮涌起。

随着回归自然潮流的涌起,国际市场对天然药物的需求量日益增加。目前世界植物制品销售额近300亿美元,其中天然药物销售额已达160亿美元,并以年10%的速度递增。为此,各国竞相采用现代技术研究开发传统医药,抢占国际天然药物市场。这为我国中药开拓国际市场提供了机遇

2.1.5宏观环境分析总体结论

机遇:

1)医药经济总量快速发展,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医药经济结构有所改善。

3)“科教兴药” 取得一定成绩。

4)对外开放取得明显成绩。

5)国有企业改革取得新进展。

6)医药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提高。

问题:

1)医药企业多、小、散、乱的问题突出,缺乏大型龙头企业。

2)以企业为中心的技术创新体系尚未形成。

3)医药流通体系尚不健全。

4)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性能较差。

5)制剂品种与原料药品种不相匹配。

6)医药产品进出口结构不合理。

2.2 行业环境分析

2.2.1市场需求分析

A、国际市场

预计今后5年内将以8%的速度递增,2005年将达5400亿美元左右。

B、国内市场

我国医药市场除受国际市场的影响之外,还将受以下国内环境变化的影响和制约:

(a)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及生活质量的提高,我国医药市场增长将快于世界医药市场增长。

(b)我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将全面展开,总体上将促进医药产品的消费,从而拉动医药经济的增长。

(c)今后五年内,每年约增加1000万城镇人口。城镇化的发展将增加对医药产品的需求。

(d)2005年我国人口将达13.3亿。人口净增长将对医药产品产生新的需求。

(e)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用药总额将有较大增长。(f)零售药品市场将进一步扩大,预计年均增长15%左右。

(g)农村药品消费需求是医药市场主要增

人员平均人数是104.18万人,比2001年增长了1.58%。

2.3 竞争对手分析

注:行业平均水平给出了一个标准,来评价企业自身的情况.(4)竞争态势图分析

2.4.基于外部环境分析结论的启示.为保持中药优势,中药企业的主要任务是积极推进中药现代化进程。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借鉴国际天然药物的发展经验,积极采用现代科学技术改进质量控制指标和方法,完善质量、技术标准体系,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2)积极推进中药材生产规范化、产业化和集约化进程,建立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标准体系,推广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应用先进的栽培技术和生物技术,提高中药材质量和产量。加强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开展野生药材变家种、家养和代用品研究。规范道地中药材的种植和经营,实现产业化。

(3)逐步制定全国统一的饮片炮制规范。加快中药饮片浓缩颗粒和优质饮片的研究,建立饮片质量标准体系。加强毒性中药饮片的生产管理。

(4)中成药生产要积极推广应用先进的提取、纯化和制剂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快现代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开发新的中药剂型。

(5)加强重点中药企业技术改造。

(6)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7)积极推进医药行业信息化。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第3篇

物流业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产业,物流涉及范围很广,包括运输、仓储、货运代理、信息产业等。现代物流业是在传统物流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普及,传统物流开始向现代物流转型,现在人们一提到物流,指的就现代物流,现代物流是一个系统的全面的工程,通过仓储、包装、流通、配送、信息处理等一系列环节,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综合服务。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物流无处不在,为人们生活以及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了巨大便利。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内贸易活动日益频繁,发展现代物流已经成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首要工作,作为物流贸易企业更要认清形势,未来的物流行业快速发展是机遇也是挑战,企业必须高瞻远瞩,通过制定详细的物流发展战略规划,来指引现代物流贸易企业不断发展,不断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在未来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得一席之地。

2贸易物流企业发展战略规划问题

2.1 对物流企业的经营战略缺乏远见

近年来物流发展迅猛,物流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不断拓展,企业经营效益也不断提高。在这种形式下,物流企业将主要精力用于拓展企业规模上,以追逐眼前的经济利益为企业发展重点,很少对企业的长远经营战略有清楚的认识,没有认识到经营战略管理规划对企业发展的指导作用,企业盈利模式处于低级阶段,不利于留住现有客户和新客户的开发,规模效应更是无从谈起。

2.2 信息技术、标准化程度低

现代信息技术的出现推动了物流业的长足进步,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尤其在电子商务时代,电子商务作为一种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有效工具,一直被物流业所重视。但从中国物流贸易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很多物流企业信息化基础十分薄弱,这与其信息化起步比较晚有直接的关系。尽管很多物流企业都采用了现代信息技术来处理日常一些工作,但是大多停留在初级阶段,主要用于信息采集、处理等简单的层次,甚至有很多的物流企业没有使用条码符号,很多物流企业也缺乏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从领导到普通员工对电子商务对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清,这些问题大大限制了物流贸易企业信息化进程。

2.3 物流服务质量不高

目前,我国大多数现代物理企业都是从传统的物流业过渡而来的,尽管在物流服务意识以及服务理念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我们也看到,现代物流企业依然保有传统物流业的诸多弊端,在一些物流企业中,从原材料的采购直至最终的产品运输销售等一系列工作都是企业自主完成,很多物流企业保有各种物流设施,缺乏社会分工、优势互补的合作意识,服务效率不高,服务水平自然差强人意,导致现代物流的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根据中国物流协会的调查显示,有超过40%的客户对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不满意,有的不满意物流企业服务意识差,有的客户和物流企业沟通起来有障碍,有的对物流企业信息技术系统有意见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现代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已经远远滞后于物流发展的需要,需要现代物流企业认识到这一点。

2.4 物流服务创新意识的缺乏

随着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家贸易活动越来越频繁,大量跨国企业到中国来投资办厂,经济发展速度的加快以及商品交易的增多是现代物流企业发展的绝好机会。但是我们看到,这些大型跨国企业大多还是选择国外一些物流公司为他们提供物流服务,例如沃尔玛,麦克唐纳德等,尽管中国物流企业价格较低,服务能力也在不断提高中,但是这种情况依然存在着。其中主要原因是我国物流企业缺乏创新意识,未能积极研发新的物流产品,提供合适的解决方案给客户。反观国际物流巨头马士基物流,有专门的物流产品研发部门,针对不同的行业设计不同的物流解决方案,获得很多客户的青睐。

3贸易物流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思考

3.1 重视信息技术在物流中的运用

现代物流不单单是对货物进行运输活动的工作,现代物流业要时刻关注客户的信息,与客户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这是提高现代物流企业服务意识的重要方面。电子商务的出现为物流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沟通建立了有效平台。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它的出现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今后物流业与电子商务的有机融合将是物流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我们大多数物流企业都建有自己的网站,客户随时可以在网站上进行订单的查询,方便客户随时随地的了解自己的货物运输情况,然而仅仅有这些是不够的,物流企业要发展自己的电子商务,建立全程的信息跟踪平台,掌握货物的运输情况,同时也对货物库存信息有个清楚的了解,从而方便物流企业调配物流资源,最大化的提高物流服务效率。通过电子商务,物流企业还可以与客户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根据客户的实际需要,开发出适合客户的物流产品,从而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建设重点客户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运作成本、经营核算、结算信息系统,实现了“客户电子订单一体化运作”的电子商务初步目标,极大地简化了商务流程,提高了业务运作效率。

3.2 全面介入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方向,现代物流企业应全面介入供应链管理模式,一是组织战略。供应链管理是合作企业间的互相合作,实施供应链的企业要认识这一步,并在组织结构上进行重新设计,使之能适应供应链管理的要求。二是业务流程的重组。包括进行物流服务的渠道设计和网络分析。渠道设计包括重构物流系统、优化物流渠道等,通过优化渠道,提高物流系统的敏捷性和响应性,使成本得以降低;网络设计包括对运输方式、库存状况、信息沟通和用户服务的具体分析,从而提高物流服务质量。三是利用先进技术,实施信息共享战略。为从供应链上获得优势,企业要从一些基本技术如物流过程的自动化入手,提高竞争力。同时,要通过共享竞争信息,使供应链上的企业及时作出或调整他们的生产策略,以便在市场上占据主动。

3.3 打造物流企业核心能力

目前,我国的很多物流企业缺乏核心竞争能力,在物流发展的初期,依靠粗放型的增长也可以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企业经营效益也不断提高。但是在可预见的未来,当物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就从企业发展规模的竞争过渡到企业核心能力的竞争,这就需要现代物流企业认识到这一点,从现在开始加强对物流企业核心能力的打造,重点加强一方面或者几方面核心能力的发展,形成企业服务特色,才能吸引到客户的关注。这些能力主要有几下几方面:①物流资源的整合能力:主要包括人力、设备设施、信息、资金、无形资产、用户、供应商、咨询机构等。②物流业务的运作能力:从制定方案到作业运作每一个阶段,要求各功能业务相互配合,紧密衔接,高效运转,确保准时、准确、安全物流服务。③物流服务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体制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内容创新、管理方式的创新等方面。④物流品牌的塑造能力:强化品牌意识,通过标准化的技术和服务,提升物流的工作质量。⑤物流市场的营销能力:树立先进的营销理念,知识营销理念制订合理的营销策略,在有限的客户市场中,扩大市场份额,在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3结论

世界发达国家的经验证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具有重要意义。物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现代物流的不断发展为中国经济持续繁荣发展提供了源动力。物流业的发展规划是国家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预测,在未来的未来10年到20年,是中国物流企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作为现代物流贸易企业而言,要抓住这次难得机遇,要根据企业发展的现状以及企业实际情况,制定与物流企业能力相符的发展战略规划,为企业谋得长期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周飞跃.产业竞争力提升战略[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6.

[2]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06年物流业总体发展状况[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7,(2).

[3]于国庆,何朝平.企业核心竞争力与物流业务外包效应[J].物流科技,2006,(02).

企业投融资战略发展规划探析 第4篇

【关键词】投融资战略;发展规划;策略分析

一、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背景意义

当今社会的经济竞争异常激烈,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更加剧了企业之间的竞争,企业竞争也从最简单的产品质量、价格的竞争,升级到企业的国际形象和企业品牌知名度的竞争,现在已经全面上升到企业全球战略规划的竞争。企业要想做强做大,就必须进行转型升级,在保持现有经营成果的基础上,审时度势,制定企业投融资战略,扩大企业规模,规避财务风险,最终取得竞争优势并获得成功。

二、企业财务和投融资战略现状

1.投融资战略类型

(1)快速扩张战略

企业的快速扩张融资战略是指企业的投资、融资都是以快速扩张资产规模为目的。它是企业多元化、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手段,企业为了进行快速的扩张往往需要留存大量、甚至全部的利润,造成了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的资金紧张,为了弥补资金缺口,企业就要进行大量的外部筹资。外部筹资来源大部分是债权融资,还有一小部分的股权融资。这种大规模的扩张是建立在高负债的基础上,为了寻求扩张后带来的高利润。快速扩张型融资战略容易导致企业的高负债率,引起资本结构的不稳定。

(2)稳健发展战略

稳健发展战略是企业把扩张建立在效益的稳步增长上,企业经营效益逐年稳步增长的同时,资产规模也在慢慢的扩大,这是一种稳健的发展战略手段,在考虑发展的同时又足够的重视风险。实行稳健发展型的企业都会尽可能的优化现有资源配置,做强核心业务,提高现有资金使用效率,扩大企业效益,将获得的利润累积后进行适当的扩张。稳健型投融资战略的特点是:适当负债、适当分配、重视收益。

(3)防御收缩战略

实施防御收缩型投融资战略是以一种防御型战略,一般是经济环境不好的情况下选择的一种战略方法。它是在预防企业出现财务危机的基础上,为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适度地进行投融资的一种战略形式。企业把增加资金流入作为首要目标,尽可能的减少资金流出,通过精简机构,削减企业日常开支,减少库存,降低生产成本等手段,集中一切人力、物力,用于能为企业尽快带来效益的主导业务上,使主导业务更具有市场竞争力,以便企业资金加速回流。防御收缩战略有着低负债、低收益、高分配等特点。

2.投融资战略管理内容

(1)投资战略

投资战略作为企业战略规划和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将有限的资金进行有效利用,实现企业资源合理配置,资本结构不断优化,提升竞争能力,参与社会利润的分配。投资战略需要企业规划投资方向和规模、资源优化目标、全面评估投资效益以及投资战略的实施途径。投资作为企业重要经济行为,必须要慎重行事、科学决策,既要合理地使用自有资金和资源,更要谨慎利用外来资金,保证企业资金流的顺畅运转。其主要包括各类资产的投资方向、自身资本规模比例的确定;产品升级改造或研发新产品的投资;内部或外部生产扩张投资;单独投资还是联合投资;设定风险和利润条件的投资决策等。

(2)融资战略

融资战略作为投资战略执行的前提,直接关系到企业全局战略的成败,同时,筹资活动的成本也直接影响企业经营成本和负担比例的高低,会进一步影响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大多数人会认为融资战略只是企业的资金筹措计划,并没有给予高度重视,遇到资金筹措受阻时,不能做到及时应对,导致企业一系列的战略计划无法实施。融资战略作为企业的战略规划,是企业为更好地适应未来多变的市场环境和发展规划,在资金筹措方面确定长期和系统的计划方案。其目的是降低企业资本成本,并保持资金来源的稳定和灵活,兼顾降低筹资风险。

3.发展战略和投融资战略关系

发展战略作为企业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的管理体系,需要各个部门及每名员工都肩负战略指标和实施使命。企业要实施战略管理,必须要求各项经营活动服从和支撑战略发展目标,财务战略作为总体战略的一部分,必须要服务于整体战略。而投融资战略隶属于财务战略,要与其它战略相协调、相对应,做好支持服务,它对企业战略的成功起到重要作用。如果企业投融资战略实施不利,会影响资金筹措和投放,企业资金流会出现运行不畅,直接导致其它战略计划无法实施和持续推进。总之,投融资战略既依附于发展战略,又会对企业发展战略起到制约和支持作用,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

三、企业战略规划策略分析

1.战略综合规划

企业战略作为企业发展设立的长期愿景,是自上而下的全局规划,并对达成目标的实施过程进行全方位指导性的谋划,归属于企业宏观管理行为,并具有整体性、指导性、长期性、系统性、基本性等特性。企业战略作为各种战略的统称,各企业会结合自身特点和目标需求有针对性的制定规划,其中包括发展战略、投融资战略、品牌战略、产品战略等内容。企业综合战略规划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两个因素,对外要及时收集和掌握外部环境信息,对内要分析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了解产供销现状以及清楚企业的行业地位,通过全面的分析对比做出合理的综合规划。

2.技术开发战略

技术开发是对企业现有产品的工艺进行升级改造或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利用高品质形成竞争优势,利用优惠的价格占领市场份额。目前,我国企业对于产品工艺的开发创造能力较弱,与发达国家相比具有较大的差距。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生命力,企业的发展战略也与企业的技术开发息息相关。对于一个有着明确战略规划的企业来说,制定技术开发方向是战略规划的重点。企业研发出来的新产品,从成熟到衰退,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如果没有持续地对产品工艺的再开发,就会被市场淘汰。所以,企业的战略规划里,如果没有技术开发,就无法形成竞争优势,无法保持企业在可持续发展。

3.区域战略规划

近几年,国家为了刺激经济发展,出台了“一路一带”、“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中部崛起战略”等一系列区域振兴计划,形成由点带面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的重大战略举措。从而推进重点地区的一体化发展,保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企业的战略规划也要顺应国家战略,重点布局区域经济,统筹规划,实现新的驱动发展战略。

4.竞争战略规划

企业的竞争战略规划有很多种,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制定相应的竞争战略规划。不论哪一种竞争战略规划,最终的目的都是使企业产品在同类产品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形成竞争优势,占领市场份额。竞争战略规划从范围和层次上可分为三类:(1)通用战略,既低成本战略。这种战略是大多数企业经常使用的一种战略方法,就是利用扩大规模或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使产品成本远远低于其他同类产品,形成较强的价格优势,抵御竞争对手的价格战,占领市场份额。(2)综合战略。是指企业利用自身优势或者协同其他企业,采用跨国或多角度联合战略,结合企业之间的资源,利用产品优势互补的整体优势,常以集团形势共同抵御竞争压力。(3)专门战略。是指企业结合上述战略,利用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采取针对性的短期战略。例如一些先发制人、以小换大等独特战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依据行业和自身水平,制定出有针对性并适合企业发展的竞争战略。

参考文献:

[1] 韩东平主编. 财务管理.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2] 阎达伍, 陆正飞. 论财务战略的相对独立性—兼论财务战略和财务战略管理的基本特征.会计研究. 2000(5).

[3] 高红岩编著. 战略管理学.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北京交通人学出版社. 2007.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第5篇

——关于中小型煤矿“十二五”该如何发展的调研报告

冀中能源峰峰集团孙庄采矿公司董事长、经理赵尚忠

冀中能源集团组建两年多来,作为从河北省最北部康保矿业公司转战到河北省最南部孙庄采矿公司的矿长,我亲历了大集团成立以来中小型煤矿的改革发展历程。通过认真调查总结,仔细分析研究煤炭产业政策,对“十二”期间,冀中能源下属中小型煤矿该如何发展,该怎么干,有了较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一、康保矿业公司改革发展概况调查总结

康保矿业公司于2004年6月30日由邯矿集团出资4000万元购并原康保县煤矿后组建而成,2008年划归为张矿集团。康保矿业公司现有土城子和张纪两个生产矿井,土城子井始建于1973年,1979年投产,设计能力6万吨。张纪井为接续矿井,1993年开始建设,1998年9月投产,2004年6月30日被购并后,对张纪井进行了技改扩建,2005年扩建完成。

冀中能源成立后,张矿集团康保矿步入了快速发展期。在矿井生产建设方面,通过对通风系统、主提升系统、地面生产系统进行改造,综采机、综掘机、强力皮带投入使用,矿井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目前全矿年生产能力达到60万吨。地面新建了办公大楼、新食堂、澡堂、文化广场和娱乐设施,初步建成了花园式矿井。在安全管理方面,各级领导带头落实了矿级、区科管理人员入井带班制度,强力推行了三级事故隐患排查治 1

理管控工作,全力推行了“手指口述”操作法,按照精细化标准规范了各专业、各工种的操作行为、操作标准和注意事项,使安全工作少出错误、少出纰漏,少出事故,为安全生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企业管理方面,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108项,工作流程225项,100分考核48项,靠制度管理,按程序工作,按100分考核,兑现奖罚。以创新管理为动力,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成本控制为重点,积极推行了全面预算管理,构建起了“指标分解责任化、过程控制精细化、检查考核经常化”的管理体系。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注重职工素质提升,两年来共轮训职工3200人次,有效提高了职工的文化素质、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锤炼队伍作风,对全矿814名职工进行了准军事化训练,提高了全员的组织纪律性、执行力和团队精神。狠抓人才培养,重点培养了矿级领导4名,中层干部28名,为企业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为职工谋福利方面,在资金紧张和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着力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保证了职工收入稳步提高,实现了职工就餐饭馆化、洗澡沐浴化、住宿旅馆化。

二、孙庄采矿公司基本情况调查

孙庄采矿公司由原峰峰集团孙庄矿根据国家政策破产重组而成,同时还成立了孙庄矿社区管理处。2008年4月孙庄采矿公司受峰峰集团委托接管整合了磁县中兴煤矿,创建了峰合矿业公司。孙庄矿井1972年正式投产,年设计生产能力60万吨,1985年后经过改造,原煤产量达到100万吨以上,最高达到120万吨,1996年11月矿井被小煤窑突水淹没,1998年经追排水恢复南翼六采区生产。目前孙庄矿井原煤生产稳定在25万吨/年,社区管理处主要承担后勤保障和服务职能,峰合矿井正在复产建设。

当前,孙庄采矿公司在冀中能源加快发展、跨越发展的大背景下,一方面深挖内潜稳定现有六采区年产25万吨产能,另一方面积极外延致力于恢复四采区生产、加快峰合矿井建设。四采区原为孙庄矿生产采区,位于孙庄矿井北翼,1993年开始出煤,至1996年11月份矿井被淹停产。围绕四采区复产,通过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制定了复产方案,办理了《采矿许可证》换证手续,落实了资金渠道。为加快四采区掘进进度,引进了BEZ135型综掘机,提高了机械化水平和掘进效率。截至到2010年9月30日,已掘进完成2825米,其中主要巷道北翼轨道大巷掘进560米,回风巷680米,运输巷240米。峰合矿井前身是磁县中兴煤矿,最初为六河沟煤矿,始建于1987年,1989年建成投产,1996年因暴雨影响被淹,现保有储量108.73万吨。孙庄采矿公司接管峰合矿井后,2008年4月开始地面追排水,后因合伙人私自多方转让股权造成矿井于2009年5月17日被迫停产。2010年孙庄采矿公司通过各方面的不懈努力,历经签署协议、法律程序和上报审批等复杂手续解决了停产问题,峰合矿井于5月1日重新开工复产建设。截至9月30日,除矿井

永久排水系统、主要运输系统和地面压风系统外,其它几大系统均已形成。目前峰合矿井正加快掘进水仓泵房,逐步向下追排水,预计2011年一季度形成矿井永久排水系统。

三、“十二”期间中小型煤矿发展趋势分析

“十一五”期间,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11月29日发布了《煤炭产业政策》,对于中小型煤矿,在产业准入方面,规定了河北省新建、改扩建矿井规模不低于30万吨/年。在产业组织方面,提出了鼓励中小型煤矿整合改造,引导资源枯竭矿区经济转型。那么,“十二五” 期间,中小型煤矿该向何处发展呢?我认为,由于中小型煤矿作为我国煤矿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经济建设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而且中小型煤矿具备市场需求大、就业人员多的特点,能满足资源区人民脱贫和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等,并且,有专家称,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所占的比例为63%-73%,这种比例结构30年不会改变。这就预示着“十二”期间,中小型煤矿还要继续发展,还将长期存在下去。

四、“十二”期间中小型煤矿如何发展

一是要以扩大产能做为首要任务。2010年7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在研究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时提出,要下大力进行结构调整。预计下一步将波及到煤炭行业。煤炭在能源结构中所占的比例,“十二五”末将基本控制在65%左右。所以说,冀中能源在扩张资

源的同时,提升产能将成为重要的工作任务。对于冀中能源下属的中小煤矿来说,更要有紧迫感,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做强做大的思想,把扩大生产能力,作为首要任务。“十二”期间,应进一步提高机械化水平,扩大生产能力,多出煤、出好煤,为冀中能源加快发展多做贡献。

二是要以“三高”为总体发展目标。“三高”即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高起点就是指在基础设施、生产设备、管理体制、规范运作等各方面起点要高,向先进煤矿企业看齐,跟上大集团发展步伐。高标准就是指以现代化、同行业标杆企业为标准,着力打造管理精细化中小型煤矿企业。高效率是指要以建设高效低耗煤矿企业为目标,着力打造投入人力、财力、物力少,产出效益高的节约型、高效型矿井。

三是要以“三化”建设为发展措施。“三化”即机械化、安全质量标准化、安全管理信息化。“三化”建设是国家煤炭产业政策要求和煤矿企业的发展趋势。中小煤矿要积极应用先进技术,广泛应用综采、综掘设备,大力推广机械化生产。要着力发展小型煤矿成套技术以及薄煤层采煤机械化、井下充填、“三下”采煤、边角煤回收等提高资源回收率的采煤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延长矿井服务年限。要狠抓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从环境抓起,从细节上加强,坚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坚持过程达标、动态达标,实行一班一评估,一周一检查,一月一评比考核,采取掉标处罚措施,循序渐进,逐步提

高安全质量标准化水平,夯实安全基础,保障安全生产。要以建立完善监测监控系统、压风自救系统、供水施救系统、通信联络系统、紧急避险系统、井下人员定位系统“六大系统”为重点,扎实推进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

四是要切实保障安全生产。鉴于目前冀中能源大多数中小型煤矿存在底子薄、点多、面广、从业人员素质低,容易诱发安全事故的问题,中小型煤矿必须在有安全保障的前提下发展生产。要突出抓好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把安全责任层层落实到区科、班组和每一名职工。要狠抓现场管理,以“措施要完善,落实要到位,责任要追究”为原则,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带班跟班制度,实行矿级、区科领导带班走动式管理,带班跟班必须深入生产一线,坚持与工人同下同上,及时发现隐患,消除隐患,保障安全生产。要坚持不懈地抓好“一通三防”、防治水、小巷运输、顶板管理等业务保安工作,坚决杜绝重大事故发生。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报告 第6篇

2年

【报告目录】

第一章 小微企业基本概述

1.1 小微企业的界定

1.1.1 小微企业的概念

1.2

1.第二章

2.2.2

1.1.2 小微企业的划分标准 小微企业的价值 1.2.1 占据经济半壁江山 1.2.2 贡献大量就业机会 小微企业的特征 1.3.1 形式多元化 1.3.2 生产销售灵活 1.3.3 内部管理松散

2015-2017年中国小微企业发展环境分析经济环境分析

2.1.1 全球经济贸易形势 2.1.2 中国经济缓中企稳 2.1.3 人民币汇率的变动 2.1.4 劳动力成本的上升 社会环境分析

2.2.1 城镇居民收入情况 2.2.2 农村居民收入情况 2.2.3 居民消费水平情况

2.2.4 消费市场发展情况

2.3 内部环境分析

2.3.1 小微企业人力资源分析

2.3.2 小微企业组织结构分析

2.3.3 小微企业文化分析

2.第三章

3.1

3.2

2.3.4 小微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分析 其他环境分析 2.4.1 技术环境分析 2.4.2 融资环境分析 2.4.3 财税环境分析

2015-2017年中国小微企业政策环境分析 小微企业政策回顾 3.1.1 国务院扶持小微企业 3.1.2 中央政策密集出台 3.1.3 多部门力挺小微企业 3.1.4 重要政策解读

2015-2017年小微企业扶持政策分析 3.2.1 小微企业扶助专项方案发布 3.2.2 鼓励小微企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 3.2.3 国务院鼓励保险机构服务小微企业3.2.4 银监会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 3.2.5 “新三板”扩围利好小微企业

3.3 2015-2017年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3.3.1 增值税、营业税

3.3.2 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

3.3.3 个人所得税优惠

3.3.4 印花税优惠政策

第四章

4.14.24.4.4 3.3.5 其他优惠政策

2015-2017年中国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小微企业经济运行现状分析 4.1.1 企业产销状况分析 4.1.2 企业营收状况分析 4.1.3 企业利润状况分析 4.1.4 企业库存水平分析 小微企业运营形势分析 4.2.1 产品价格变化分析 4.2.2 成本上升情况分析 4.2.3 资金需求情况分析 4.2.4 企业政策需求分析 小微企业发展转型分析 4.3.1 主要经营举措分析 4.3.2 企业转型升级分析 4.3.3 产业转移方向分析 外贸小微企业经营分析

4.4.1 总体经营态势分析

4.4.2 转型升级方向分析

4.4.3 国内市场开拓分析

4.4.4 企业内销形势分析

4.5 小微企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第五章

5.1

5.2

4.5.1 融资成本居高不下 4.5.2 服务体系不健全 4.5.3 税费制度不合理 4.5.4 人才吸纳能力不足 4.5.5 信息获取能力有限 4.5.6 创新能力不足

2015-2017年中国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分析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现状分析 5.1.1 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强烈 5.1.2 融资需求量大幅上升 5.1.3 融资需求呈现新动向 5.1.4 外贸企业融资需求凸显 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中的融资需求分析 5.2.1 长期资金支持 5.2.2 融资创新方式 5.2.3 差别化信贷政策 5.2.4 技术改造资金支持

5.3 小微企业融资需求的细分分析

5.3.1 客户终生价值视角

5.3.2 基于产品创新层级

5.3.3 基于商业模式构成 5.3.4 结论和建议

第六章

6.1

6.2

6.3

6.4 2015-2017年中国小微企业融资状况分析借款状况分析 6.1.1 借款情况 6.1.2 借款规模 6.1.3 借款来源 6.1.4 借款期限 6.1.5 借款用途 融资满意度分析 6.2.1 总体特征 6.2.2 分经营期限 6.2.3 分资产规模 融资成本分析 6.3.1 融资成本现状 6.3.2 融资成本压力 6.3.3 企业还款压力 6.3.4 按期偿还比例 融资渠道分析

6.4.1 融资首选渠道

6.4.2 不同维度分析

6.4.3 银行融资的问题

6.4.4 融资渠道的成本

6.5 融资模式探索

6.6

第七章 析

7.1

7.2

6.5.1 联保贷款模式 6.5.2 信贷工厂模式 6.5.3 无抵押小额贷款 6.5.4 微型网商贷款模式 融资问题及建议 6.6.1 存在的主要问题 6.6.2 问题产生的原因 6.6.3 解决问题的建议 6.6.4 构建融资创新机制

2015-2017年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状况分我国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模式分析 7.1.1 小微金融服务模式的要求 7.1.2 服务小微企业的比较优势 7.1.3 应发挥中小银行的作用 我国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现状分析 7.2.1 专业化组织体系日趋完善

7.2.2 信贷投放更趋合理

7.2.3 体制机制逐步优化

7.2.4 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7.3 我国保险机构服务小微企业分析

7.3.1 发挥风险保障功能

7.3.2 提升企业信用水平

7.3.3 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

7.3.4 创新保险资金运用方式

7.4 小额贷款公司服务小微企业分析

7.4.1 小贷公司开拓小微企业融资渠道

7.4.2 小贷公司转制村镇银行分析

7.4.3 小贷公司创新发展方式分析

7.5 国际大型银行小微企业业务的发展启示

7.5.1 业务发展经验

7.5.2 风险管理经验

7.5.3 对我国银行的启示

7.6 中国部分银行小微企业业务发展现状

7.6.1 工商银行

7.6.2 建设银行

7.6.3 农业银行

7.6.4 招商银行

7.6.5 光大银行

7.6.6 民生银行

第八章 2015-2017年沿海地区小微企业发展分析

8.1 沿海地区小微企业经营现状分析

8.1.1 经营成本分析

8.1.2 订单形势分析

8.1.3 资金链情况分析

8.1.4 调整经营分析

8.1.5 总体特征及建议

8.2 沿海地区小微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8.2.1 融资渠道窄

8.2.2 融资门槛高

8.2.3 融资困难的原因

8.2.4 融资建议

8.3 上海小微企业发展分析

8.3.1 规模及分布

8.3.2 重要地位及作用

8.3.3 困境及原因

8.3.4 发展对策分析

8.4 浙江小微企业发展分析

8.4.1 经营现状分析

8.4.2 融资环境分析

8.4.3 发展瓶颈分析

8.4.4 成长能力分析

8.5 江苏小微企业发展分析

8.5.1 发展现状分析

8.5.2 典型经验分析

8.5.3 制约因素分析

8.6

第九章

9.1

9.2 系研究

8.5.4 发展对策分析 其他省市小微企业发展分析 8.6.1 山东 8.6.2 福建 8.6.3 辽宁 8.6.4 广州

2015-2017年中西部地区小微企业发展分析中西部地区小微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9.1.1 企业融资困难 9.1.2 企业税费负担重 9.1.3 企业人才缺乏 9.1.4 对策及建议

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9.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9.2.2 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现状 9.2.3 构建评价指标的原则

9.2.4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9.3 河南小微企业发展分析

9.3.1 发展现状分析

9.3.2 政策扶持情况

9.3.3 融资需求分析

9.3.4 主要问题分析

9.4 贵州小微企业发展分析

9.4.1 政策扶持情况

9.4.2 发展现状分析

9.4.3 主要问题分析

9.4.4 发展对策分析

9.5 内蒙古小微企业发展分析

9.5.1 融资渠道分析

9.5.2 发展特点分析

9.5.3 发展问题分析

9.5.4 发展对策分析

9.6 陕西小微企业发展分析

9.6.1 发展现状分析

9.6.2 融资需求分析

9.6.3 发展环境分析

9.6.4 发展对策分析

9.7 其他省市小微企业发展分析

9.7.1 湖南

9.7.2 安徽

9.7.3 甘肃陇南市

9.7.4 新疆乌鲁木齐

第十章 国外小微企业的发展及经验借鉴

10.1 国外对小微企业政策扶持的比较分析

10.1.1 政府的融资支持政策

10.1.2 政府为小微企业提供信用担保

10.1.3 政府实施有针对性的税收优惠

10.1.4 针对性较强的政府采购政策

10.1.5 积极鼓励小微企业的R&D投资

10.2 国外农业小微企业制度分析

10.2.1 发展扶持战略

10.2.2 信贷政策支持

10.2.3 财税政策支持

10.2.4 其他支持政策

10.3 发达国家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比较分析

10.3.1 美国

10.3.2 日本

10.3.3 德国

10.3.4 加拿大

10.3.5 对我国的启示

10.4 部分国家小微企业概况及经验借鉴

10.4.1 意大利

10.4.2 韩国

10.4.3 巴西

10.4.4 印尼

第十一章 中国小微企业发展的策略及政策建议

11.1 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总体对策分析

11.1.1 创新融资渠道

11.1.2 健全服务体系

11.1.3 加大扶持力度

11.1.4 提高企业软实力

11.1.5 提升企业发展能力

11.2 提升我国小微企业竞争力的对策分析

11.2.1 完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

11.2.2 改善小微企业融资机制

11.2.3 建立健全人才服务体系

11.2.4 降低小微企业税费负担

11.2.5 优化小微企业内部环境

11.3 我国农业小微企业的发展对策分析

11.3.1 借鉴发达国家经验

11.3.2 吸收发展中国家经验

11.3.3 分地区采取不同策略

11.3.4 建立全方位政策体系

11.4 我国小微企业扶持政策的系统化建议

11.4.1 认识误区分析

11.4.2 制度缺陷分析

11.4.3 政策缺乏统筹协调

11.4.4 改进重点分析

11.5 促进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

11.5.1 支持小微企业的财政政策

11.5.2 支持小微企业的税收政策

11.5.3 制定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

11.5.4 化解高税费困境及减税建议

11.5.5 其他相关的配套机制和措施

第十二章 中国小微企业的风险及防范分析

12.1 小微企业的授信风险及控制措施分析

12.1.1 实际控制人道德风险

12.1.2 企业定位错位风险

12.1.3 授信集中风险

12.1.4 银行员工道德风险

12.1.5 授信风险控制措施

12.2 控制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的新思路

12.2.1 拓展小微企业贷款的必要性

12.2.2 商业银行和风投公司的区别

12.2.3 控制小微企业贷款风险的思路

12.2.4 商业银行应实现高效风险控制

12.3 商业银行小微业务创新的风险及建议

12.3.1 小微业务创新的必要性

12.3.2 小微业务创新的主要途径

12.3.3 小微业务创新的主要风险

12.3.4 提升小微业务资产质量的建议

12.4 小微企业文化建设中的法律风险及防范

12.4.1 问题设计与调查方法

12.4.2 调研结果分析与结论

12.4.3 强化内部因素的培育

12.4.4 外部力量的驱动

第十三章 中国小微企业的前景趋势预测分析

13.1 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13.1.1 国际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13.1.2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13.2 中国小微企业发展前景分析

13.2.1 金融环境机遇

13.2.2 转型升级机遇

13.2.3 主要挑战分析

13.2.4 发展前景展望

13.3 我国小微企业政策趋势前瞻

13.3.1 “十三五”政策基本倾向

13.3.2 我国扶持力度将加大

13.3.3 财政扶持政策将持续

13.3.4 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政策导向

图表目录

图表 小微企业划分标准表

图表 2014年全球及主要经济体制造业和服务业PMI

图表 2014年全球及主要经济体制造业PMI新订单和出口新订单指数

图表 2013-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图表 2013-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 2014-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图表 2014-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 2014-2015年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累计同比)

图表 2014-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 2014-2015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情况(月度同比)

图表 2014-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图表 2014-2015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实际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图表 2015-201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累计同比)

图表 2015-2016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 2015-2016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累计同比)

图表 2015-2016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速(月度同比)

图表 2015-2016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情况(月度同比)

图表 不同地域小微企业用工成本上升情况

图表 不同地域小微企业原材料成本上升情况

图表 不同地域小微企业资金成本上升情况

图表 全国“小额贷款”搜索量月度数据序列

图表 小微企业主认为对企业最有利的政府举措

图表 小微企业主最近一年内考虑或付诸实践的经营举措

图表 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情况

图表 小微企业主产业转移意愿

图表 外贸企业收入支出情况

图表 外贸企业和非外贸企业成本上升对比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体形式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外贸企业和非外贸企业净利润对比 外贸企业经营困境与转型升级 外贸企业外销转内销情况 外贸企业转内销面临的困难 环渤海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比例分布 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可行的主要转型升级具小微企业现有借款状况 小微企业最近一年的借款次数 不同营业收入的借款企业比例 不同资产总额的借款企业比例 不同营业收入企业的借款规模分布 不同资产总额企业的借款规模分布 不同经营年限企业的借款规模分布 向亲戚朋友借款的微型、小型企业比例 小微企业现有借款期限分布

有1年以上长期融资需求的企业现有借款期限

分布

图表 小微企业现有借款规模

图表 微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的短期融资需求

图表 小微企业借款用途分布

图表 不同经营年限下借款用于长期发展的企业比例(%)

图表 不同经营期限的小微企业对融资需求满足状况的评价

图表 不同资产规模的小微企业对融资需求满足状况的评价

图表 小微企业借款综合成本年息分布

图表 小微企业还款状况

图表 不同经营年限小微企业的还款状况

图表 不同资产总额小微企业的还款状况

图表 小微企业在争取外部融资时的第一优先选择

图表 不同经营期限的小微企业选择向银行借款的比例

图表 不同资产规模的小微企业选择向亲戚朋友和小贷公司借款的比例

图表 小微企业向银行融资时的常见问题

图表 小微企业主认为成本最高的借款方式

图表 认为向银行贷款成本最高的企业区域分布

图表 中国不同类型银行小微企业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占比

图表 中国不同类型银行小微企业和个人经营性贷款余额

图表 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小额贷款公司实收资本情况

图表 中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情况

图表 贷款余额前十位的地区占全国小贷公司贷款余额的比例

图表 中国小额贷款公司贷款余额增速与人民币贷款余额增速对比

图表 中国农村金融机构享受的优惠财税政策

图表 中国部分地区关于小额贷款公司的融资新政

图表 小额贷款公司与村镇银行的比较

图表 小额贷款公司转型路径设想

图表 受调研小微企业中面临成本上升压力的比例

图表 受调研小微企业中面临订单减少压力的比例

图表 环渤海不同销售规模企业认为客户拖欠货款影响经营的比例

图表 沿海各地区小微企业员工人数变化

图表 沿海小微企业员工人数减少原因

图表 长三角不同年销售额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分布

图表 珠三角不同年销售额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分布

图表 环渤海地区不同年销售额小微企业融资渠道分布

图表 受调研小微企业中认为融资困难的比例

图表担保方式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的构建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

图表环渤海不同年销售规模小微企业当前融资的小微企业融资的结构性金融缺口 供应链融资组织图

广州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驱动阶段模型 欠发达地区小微企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内蒙古服务业样本企业营业收入情况 内蒙古服务业样本企业从业人数情况 湖南省服务业小微企业开业时间情况 湖南服务业小微企业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 技术创新体系构成图

上一篇:个人助业贷款怎么贷下一篇:征文改革创新我们要奋勇争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