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论文

2024-05-19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论文(精选8篇)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论文 第1篇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主旋律,是学生有效学习体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不仅能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而且是一种深层次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在体育课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下合作探究、讨论总结,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氛围

情境教学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中学生求知欲强,好奇心强等心理特点,在新课引入时,依据教学内容创设制造悬念,来诱发学生想揭密的问题意识。比如在前滚翻教学中,可以询问学生:当不小心被绊倒时,应怎样去做尽量避免受伤?让学生去讨论、尝试,探究,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树立信心,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才敢张扬个性,在探索未知的知识同时,释放出巨大的潜能。

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成为知识的探求者、发现者。所以,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有充分的思维和自我表现的时间和空间。在自学探究中,让学生把学、思、疑、问连结在一起,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从而获得更多的自主探究的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并鼓励学生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主动探究的实践过程中掌握新知并培养创新能力。教师要努力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思路由学生探索,方法由学生寻找,意义由学生概括,难点由学生突破。面对学生的疑问,我们不要过早解释,要组织学生合作探究。

二、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必须指导学法,为学生自主合作提供帮助。我们应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提供帮助。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怎样学习”导向,教学生学会学习。我们备课时首先要分析学情,备学法:预习设计要有利于学生预习习惯的形成;课堂讲解要学法示范,并重视指导自悟和总结学法;练习设计要有助于学生运用、迁移,巩固学法。当然在指导学法的同时,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区别对待,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这就要求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研究“教法”,更有必要研究如何指导学生的“学法”。

三、鼓励参与合作,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发现是自主探究的开始。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学习的方式不是被动地记忆、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提出问题,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探求结论的自主学习的过程。让学生提出问题,自主合作探究,不仅仅是一个方式方法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的问题,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反映。只有学生自己主动提出问题,主体作用才能得以真正的发挥,才能体现自主探究发现。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问题,使教学过程围绕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

总之,“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 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探索以主动参与,经历过程,协同合作,发展个性为主要特征,以合作学习和群体交流为主要途径,实现全体学生的自主性、社会性、合作性和创新性的和谐发展。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论文 第2篇

物理新课程标准强调自主探究学习的方式,要突出学生做,淡化教师讲,在教学中教师虽然尝试用新的教学方式,但有时却采用了放任不管,这样过分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而忽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事实上,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组织者,仍然有组织、调控的责任和义务。笔者认为在学生自主探究时,教师进行适时有效的指导,真正能把握好教师对学生的“干预度”,把握好自主探究与教师适度引导的平衡点,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潜能,高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一、把握引导时机

在物理教学中,要达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探究,学会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选择适合探究的课题,创设有利于学生积极探究的情境,在合适的时机,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从模仿到主动,逐步进行探究学习。

1、首先指导预习,引导自学

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强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课前合理指导学生预习,能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把握自己,思路清晰,形成系统化、条理化的知识结构,听起课来轻松愉快。八年级学生刚接触物理,开始先由教师布置预习提纲,通过学生看教材,主动去观察、联想,再过渡到由学生提问,这样由简单到复杂,使学生通过模仿、体会,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由不自觉学习慢慢变为自觉预习。

2、在学生猜想受阻时引导

课标要求让学生经历探索与发现的过程,课堂上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思考,善于思考,并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当学生的猜想是片面的、表面的,甚至不着边际时,这时教师不能耻笑,而应及时点拔,为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探究学习的方向,并对某些无意义的猜想,逐一剖析,引导学生去伪存真,开展有效探究。

3、在学生设计方案混乱时引导

对于学生提出的猜想和假设是否正确,必须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探究过程是关键。学生自行探究并不等于教师放任不管,当学生设计方案不合理时,这时教师不能只向学生投向期待的目光,期待学生自我发现、自我纠正,而应及时引导学生按正确的方向进行。

4、在分组实验疑惑不解时引导

各小组根据设计的实验程序进行实验,收集有关信息及证据,教师除了强调实验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安全外,还应该在学生分组实验中遇到疑惑不解时,既不可越俎代庖,又不可随便敷衍了事,要以热情的态度与学生共同分析探究,以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5、在问题受思维定势影响时引导

由于初中学生的知识面比较窄,特别是遇到综合性问题时,学生的思路难以打开,这时教师应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必要指导,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

例如,在讲完浮力知识后,教师提出问题:除了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外,你还能想出测量液体密度的其他方法吗?以此激励学生去思考,但有的学生思维还是停留在测量质量、体积后再求密度的思维定势上,从而感到无从下手。

这时我作如下引导:

①液体的压强中有没有涉及液体密度?利用阿基米德原理求浮力时,有没有涉及液体的密度?物体的浮沉条件中有没有涉及液体密度?通过引导,有的学生想到了用p=液gh,先测出压强p及深度h后,再求液体密度液;有的学生想到用F浮=液gV排,先求出F浮及V排后,再求液体密度液;有的学生想到用悬浮时F浮=G物,而得出物体的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来求液体密度液。

②对以上三种方法给予肯定后,我又引导:有没有测量液体密度的更快捷方法?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中漂浮时受到的浮力是否相等?浸入液体体积是否相等?能否根据浸入的体积直接标出密度值?通过引导,学生容易想到密度计可直接测量液体密度。

二、渗透科学研究方法

初中物理教师的主要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让学生去“学”,不能满足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会学”,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应有目的、有步骤地渗透和传授科学的研究方法,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的熏陶和训练,逐步掌握最基本、最主要的科学方法,帮助学生会学,达到促进知识学习、培养能力和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下面谈谈我的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归纳总结出本章节的知识网络,让学生学会用列表法、图示法等归纳知识。

2、指导学生学会巧记,如杠杆力臂的画法:一找点(支点),二画线(力的作用线),从点向线引垂线,力臂就是此线段。这样用编歌诀记忆,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变成趣味性知识,以至于能产生永久难忘的教学效果。

3、教给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的具体方法,如分步观察法、重点观察法、对比观察法等,使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时有条不紊、井然有序。

4、实验归纳法探究串联电阻,要求学生根据欧姆定律设计一个电路测出各个电阻的阻值,然后由学生进行实验而归纳得出“R总=R1+R2”的结论。

5、控制变量法。当研究多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时,使其中一些变量保持不变,只研究剩下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得到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然后再综合各结论得到一个总结论的方法。如“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时,先研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控制电阻不变,来改变电阻两边的电压并找出对应的电流,得出结论“电阻不变,导体中电流与其两端电压成正比”。再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控制电压不变,来改变电阻并找出对应的电流,得出结论“电压不变,导体中电流与电阻成反比”。

6、类比法用水流类比电流,水压类比电压等,让学生在发现一个不太熟悉的对象与一个熟悉的对象有某些相似性时,便于学习新知识。

7、学生做习题时,教师指导学生认真审题:分清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明确解题过程中所用公式、规律;明确探究时所用方法,使学生听得懂,学得会,操作起来更容易。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除了以上方法外,还有分类比较法、等效替代法、理想模型等,这样学生可对不同课题选择合适的方法去探究。另外,在学生探究学习时,教师还要不失时机地指导学生学会读书,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猜想与操作、学会处理分析数据、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最终使学生学会怎样去学习、去探究。

三、倡导自主探究

当学生有了自主学习的好习惯,掌握了一定的探究方法,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发现解决。例如,在讲授“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内容时,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然后我给学生提供扇子、蜡烛、电吹、衣服架、夹子、海绵等器材,利用这些器材你如何尽快把一块叠放的湿毛巾晾干?因为学生有这方面的生活经验,一会儿各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用火烤,有的用扇子扇,有的用力甩,有的用海绵吸水,有的同时兼用多种方法等,且很投入,实验结束后各小组分别汇报成果,这时教师只引导学生把这些方法归纳分析,得出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此过程中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由去创造。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 第3篇

一、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欲望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 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数学活动自身的特点, 精心创设好问题情境;要善于把课本中的知识、问题创设成学生感兴趣的具有思考性、探索性、思想性、趣味性的问题情境;要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点燃学生探究问题的灵感和热情, 促使学生去合作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 合理创设情境, 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 加深印象, 提高教学效率, 而且能唤醒全体学生的认知系统, 拓展思维, 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 在教学“同类项”时, 引入概念可创设下面的情境:请将下列单项式归类:2x3 y2;5;6 m;3xy2;-9x3 y2;-8;-4xy2;m.

先让学生自主探究, 归类得出:

教师再启发:这几组分类的依据是什么?组织前后两桌学生合作交流, 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 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引导, 然后选出中心发言人代表本组与全班同学交流, 最终总结、概括导出同类项的概念.这里, 教师先让学生独立思考, 待时机成熟时, 进行组间交流, 较好地发挥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效能.又如, 讲授“轴对称图形”时, 先出示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 (衣服、蝴蝶、双喜等) , 让学生感受轴对称图形的美观, 并进一步设问:它们美在何处?有何共同特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 这些图形都具有对称美.再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得出“轴对称图形”这个概念.

二、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间和空间

课堂过程设计要让学生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时空.把学习的权利和探索的时空留给学生, 让学生充分地看书、充分地思考、充分地讨论交流, 允许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教师作为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1. 还给学生时间.

新课标提倡数学课程必须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而在教学中要真正做到自主、合作、探究必须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操作、猜测、思考、讨论、验证等多种活动.

2. 还给学生空间.

学生创新需要时间, 更需要空间.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活动空间, 问题空间有多大, 学生探究的空间就有多大.但要把握好, 让学生在这个空间中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 可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提倡合作学习,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学生学会自主探索、主动地提出问题、自由地展开讨论和交流、敢于尝试、学会倾听, 获得自我反思和纠正的机会和体验, 实现资源共享、差异互补、协同发展.在教学中, 教师要尽可能地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准备好充足的学习材料, 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教师要认真参与学生的合作学习, 对他们在探究目标、方法等方面出现的共性问题给予及时的咨询、反馈, 引导学生不断反思.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

四、从实践、操作中学会合作探究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论文 第4篇

【关键词】音乐教学 自主 合作 探究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唤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教学全过程,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当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后,他们就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他们每学会一首歌后都要进行比赛,笔者精心设计了比赛规则。如:“第一轮分男女组;第二轮分四个组;第三轮从各组推荐一位同学代表本组比赛。每轮比赛后都进行评比,让每组的组长当评委并进行客观评价,教师当主评做最后的点评。在教学中这样的设计,能使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事可做。每组都想争第一,每位同学都不甘落后,兴奋、激动及热烈的掌声响不停,整个课堂洋溢着欢乐的气氛。所以教师在设计比赛中,内容不仅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还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游戏可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例如:在教歌曲《白毛女》时,有一段杨白劳和喜儿对唱的那一段:“人家的闺女有花戴……”笔者想邀请几对同学来进行表演,看看哪一对更能表演得出神入化,结果,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要进行表演。如果只靠教师讲解,学生不仅感到枯燥无味,而且印象不深刻。这样的课堂游戏,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也会使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歌曲内容的理解,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二、开展小组活动,能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情境

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使学生的个性、主人翁精神得到充分发挥。比如在唱歌教学中,传统的模式:听录音或范唱——学唱歌谱——学唱歌词——艺术处理,学生不能作为学习的主体参与,情感得不到体验,这样模式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合作中学生能够各抒己见,集思广益,克服片面,互相启发,互相评价,互补长短,还可以进行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教师从传授者转变为指导者、参与者和合作者。小组活动不仅为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创造机会,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

三、营造积极氛围,能激励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热情

音乐可以愉悦身心,音乐是世界上最美好动听的语言。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该打造和谐、幸福、快乐的音乐课堂,让学生快乐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快乐。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参与欲望,并积极投入状态,从而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营造这种积极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音乐学习中来,也能把被动变为主动。教师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尽量创设一种集温情、友情、亲情于一体的课堂氛围,以微笑的面容、和善的目光、亲切生动的语气、形象活泼的手势,使学生如沐春风亲近教师。学生处在无拘无束、心情舒畅、精神振奋的状态之中,就能绽放出灿烂的智慧火花。

四、加强师生交往,拓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空间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主导。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不要轻易对学生说“不行”,只要符合艺术规律,就要保护学生的独特思维活动。同时充分开发课堂集体的交往、群体心理气氛等社会心理因素的教学潜能,建构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集体性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学会交际、参与、关心、竞争、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热情,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等。要巧妙地运用激励性语言、动作、神态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求知欲望,来激励学生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在音乐教学中,要全方位考虑学学生怎样才能最大程度的进行创新,并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气氛中创新,鼓励他们畅所欲言,敢说、敢想、敢做。给他们创设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培养他们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善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利于他们终身学习。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论文 第5篇

——《父母的爱》习作教学设计

单位:八门城镇中瞿阝中心小学 作者:刘瑞江

信息技术环境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学设计

——《父母的爱》习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明确写作的范围,开阔写作思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提炼写作方法,学习提炼素材。

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如何在生活中挖掘写作素材。

3、情感的升华,从文中学习主题是如何升华的,鼓励学生自主创新。

教学重难点: 1.2.用适合的方法写出适合的时间发生的适合的事情。如何抓住细节描写,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受亲情

同学们,上一节洋溢着爱的口语交际课,我们感受到了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父母,我们在父母的爱中长大。父母的爱是慈祥的笑容,是亲切的话语,是热情的鼓励,是严格的要求…

(课件展示画面,达到共鸣的效果)

这些画面我们是不是很熟悉呢?看过后你一定会有所思、有所想吧… …(音乐响起,在音乐中让学生回忆在自己成长历程中父母对自己的爱)

师:的确,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爱,这节课我们就以“父母的爱”为话题,进行一次习作练习。

二、明确习作要求,开阔写作思路

1、(出示习作要求)自由轻声读一读,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这篇习作要写最想对爸爸妈妈说的话; 这篇习作还要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师:我发现咱们班的同学真是厉害!一下子就能把习作要求读透。

2、父母对你的爱是不是很多呢?交流你最想写的是哪件事?(学生交流)师:的确,父母的爱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每个父母都很爱自己的孩子,尽管方式不同,但爱是一样的,都是那么无私,那么的深沉。从上节口语交际课我就看出来了,大家都急于把自己的故事讲给别人听,但是你们想过没有,怎样才能把你的故事讲得让大家都感动呢?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本单元学过的文章,看看能否对你有所帮助。

三、回顾课文内容,感悟写法,诉说亲情

1、回顾本单元所学课文的表达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来具体写一件事。

师:你们还记得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哪几篇课文?(出示课文图片)你能不能根据这些图片,给大家简要地介绍一下课文内容呢?

师:同学们对本组课文内容掌握得这么好!我想是因为这组课文的每个故事都曾拨动过我们的心弦,它们既让我们感受到了父爱

又让我们感受到了母爱。是吧?

师:那课文怎么把父母的爱深沉而又伟大的爱写出来的呢? 课文通过生活中的一些事件的描写来表现父母之爱的。作者是通过细节描写来表现伟大的父母之爱的。

2、范文欣赏。(出示教师的作文,师配乐读。)

师:老师在课下写了一篇关于母爱的作文,你们要不要欣赏一下?不过老师有个要求,边欣赏边捕捉最使你感动的画面。

3、引导学生恰当的运用细节描写,升华学生的情感。师:你们喜欢老师的这篇作文吗?为什么呢?

师: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点点滴滴都包含着父母的爱。父母的爱,情深似海,我们在爱中一天天长大。

4、小练笔

拿起你手中的笔,抓住你想写的事中最使你自己感动的一个画面,恰当的运用细节描写,展现一下父母对你的爱。

四、文题指导,画龙点睛。

五、作业

请同学们拿起笔尽量抒发父母对你深沉的爱……

板书:

父母的爱 抓住具体事例

语言 动作 神态 心理活动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论文 第6篇

摘 要:初中数学的教学重点在于如何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在探索问题中主动思考。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和动机,研究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心理,通过学生的行为探索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创造情景,烘托氛围,激发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兴趣,让学生在数学问题中亲自动手解决问题。就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根据数学教学经验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自主探索;引导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中处处有生活,正所谓一切的学科都起源于生活、取自于生活,数学作为基础教育中的重点学科,要学好数学,探索数学问题,就要“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一切教学活动的主体。而数学作为三大科目之一,对学生的重要性不可谓不大,所以初中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就要开展积极有效的教学活动,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如何让学生自主探索问题呢?

一、数学源于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激起探索欲望

数学在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如何,学生对此并不熟悉,这也是我们教师需要改进的地方,在数学教学中灌入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所以要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使数学不再是学生心目中“不实用”的科目,这样就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问题。比如,让学生合理地规划自己的时间,做课后作业时需要多长时间,上下学需要多长时间,遇到雨天要增加多长时间,什么时候出门才不会迟到。而在此基础上,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应利用生活中学生会遇见的问题,与自身的数学知识相结合起来开展数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用处,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起对数学问题的探索欲望。

二、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

研究学生学习的动机,根据学生的心理创新教学活动,了解并理解学生在学习中所遇见的各种问题,而学习动机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关键因素,它能让教学活动开展得更加有效,学生对数学学习更加有兴趣,认真看待数学问题,自主探索数学问题。如,教师教导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的方法,通过写日记记录今天遇到的难题;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知识文献,借助解题;或通过相似的题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题的方法。教师也要拥有丰富的数学知识,不仅是数学课本内的基础知识,也要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有关数学的故事、数学中有趣的题目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三、鼓励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探索意识

在传统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都只是教授学生数学基础知识,运用的例子也都是课本内的事例,很少运用自身在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对学生进行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本就是为了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如果所学知识对自己没有用处,学来又有什么用呢?造成学生无法对数学产生兴趣,所以教师应设身处地地以学生的角度展开思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产生怎样的数学问题,创造与之相像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这些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或遇到却解决不了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索意识,这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更易掌握知识。例如,在《时钟度数计算》一课中,教师拿出真正的时钟,摆弄秒针或者分针让学生直观地看出时钟所呈现的度数,不再是课本里固定不动的图片。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在学习数学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喜爱学习。

四、通过不同的形式让学生参与研究知识,实现自主探索

在传统数学教学中,学生只通过听、看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教师也只通过口头解说加上板书教学,学生无法直观全面地理解知识。如果在教学活动中运用不同的形式教学,引导学生通过可运用的所有感官去接触新知识,深刻地感受到材料中的知识,学生更易分析、掌握这类知识,真正的通过不同形式让学生参与研究知识。

1.多观察推导

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的实践性较低,不能像生物、物理、化学学科一样通过实践观察,从中学习理论知识,数学知识概念性强,数学公式只能一步步地推导印证,解答其中的疑难点。例如,运用个案研究法,将班级中的典型学生作为对象进行研究,观察分析找出与其他学生的.共性以及自身的个性,长时间观察后得出结论。所以在此基础上也要加强实践操作,不能因为数学的实践性低就不实践,这样就会使推导出的结论无法正确运用。

2.多思考概括

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包含很多的概念公式,解答时多思考那些公式概念,寻找解决办法,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理解转化为简单易懂的知识,不同知识之间隐藏的联系,解题思路是否合理,都要多思考概括。

3.多讨论分析

教师应在课堂上与学生多互动,引出问题引导学生,与学生互相探讨,讨论怎样解决问题。在讨论中学生与教师相互发表意见,分析其中的难点。有时学生的见解也会对教师有启发性作用,这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4.多动手实践

在观察推导后得出的结论学生的运用会有些滞涩,甚至出错,要想灵活运用就要动手实践,“熟能生巧”并不是空话,教师带领学生在课堂上现场做题,指导学生如何正确解答,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学生的记忆更加深刻。

除此之外,数学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如设问、排版演练等都可以让学生展示自己,增强自信心。

在数学课堂教学和课堂练习的教学活动中,加入生活中的数学内容,在于学生互动交流心得及习惯的过程中,教师利用自身的经验为学生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解惑。这样一来,不仅更了解学生除学习之外的生活,也为学生营造自主探索知识的氛围。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知识时,要关注其中的问题,及时应对找到解决方法,不局限于课堂教学,联系多方面自主探索,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培养自主探索意识。

参考文献:

郑晓蕾。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J]。初中数学教与学,(10)。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论文 第7篇

自主学习就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能动性,使学生运用独立的分析、探索、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自己的学习目标。由于《课程标准》只是确立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和不同的水平目标,对于如何实现这些目标,《课程标准》并未做出详细的规定,这就意味着对每个学生来说,实现目标的途径可以是多样的。例如,提高耐力素质这一目标,有条件的学生可以在家里或健身场所采用跑步机和自行车器等健身器械进行专项训练计划,无条件的学生可以在室外采取重复跑、变速跑和越野跑等练习方法。

此外,由于不同的学生在生理、心理、技能、兴趣和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新课程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给出了不同的学习水平目标,每个学生都有自己能够达到的最适宜的水平目标和学习练习方法。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给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的空间,不要给学生规定过多统一的要求,不要给出太多的条条框框。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也就是教学生学会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恰如其分地分析自己的能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确定自己“跳一下,够得着”的学习目标,选择最佳的练习方法和练习手段,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教师的帮助与指导,最终完成学习任务。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不搞“填平补齐”、“大锅饭”、“一刀齐”,尽可能地发现和捕捉每个学生身上表现出的成绩和潜在的能力,不要求每个学生的均衡发展,而是让学生形成自己的特长和鲜明个性。要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进行学习,要鼓励学生自主设置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完善学习策略、进行自我监控和评价,使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身心体验。让学生通过自我选择、自我监控和自我调节来逐步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营造良好氛围,强化合作学习

体育与健康学科的内容有着较强的合作性和实践性,这为生生合作和师生合作提供了机会,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营造相互合作的学习情境和氛围。在学生自学、自练的基础上,可以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观察、相互帮助、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高发现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不断提高动作质量,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发展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要紧密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并能根据教学要求提出具体要求。例如,在球类集体项目比赛中,要让学生懂得谁上场、谁替补、替换谁都要以实现胜利为准则。要让学生明白一场比赛的胜利,除了场上每个人技能、技术的充分发挥外,主要还有同伴间的默契配合,只有具备良好的合作意识,才能取得成功。在28届雅典奥运会中阿根廷篮球队夺冠就是最好的例子。美国篮球队NBA球星云集,但他们不能相互协作配合,不能发挥团体的力量,结果输球。要教育学生正确处理体育活动中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正确处理“场上是对手”与“场下是朋友”的关系,要把体育活动、体育教学和体育竞赛中的团队意识和体育精神积极运用于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三、创设问题情境,推动探究学习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创设类似于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对所教的运动项目的技术、原理和练习方法进行探究,如推铅球为什么不仅要注意爆发用力,而且还要注意用力的方向、用力的顺序以及铅球的出手角度?有些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只提要求,不教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学习。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动作示意图进行模仿练习,提倡学生在模仿中学习,并鼓励他们提高自学、自练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布置适当形式的家庭作业和课前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自练、探究能力和自我锻炼的习惯、终身体育的意识。

如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论文 第8篇

一、在语文实践中自主学习

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新方式是本次课改的重点之一。实践证明: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的建立不仅要在课堂上完成, 而且要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建立。这种新的学习方式, 为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从而让学生形成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以下是我在语文实践中自主学习的几点尝试:1.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师的引导运用课本、练习册、学习资料自主学习, 教师只是巡视了解情况, 对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只作点拨。例如讲《致蒋经国先生信》一课时, 我所设置的自学指导是: (1) 快速默读全文, 找出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并有感情地大声朗读。 (2) 理清书信的层次, 把握书信内容 (愿弟慎思-望弟再思-尚望三思) 。 (3) 按照叙述的先后, 说说作者是从哪些角度劝说蒋经国为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作出贡献的。2.小组合作探究, 互相学习, 教师启发。在这一环节, 我把全班学生分成六人一组, 互相讨论探究, 分别就每一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理解。经过讨论取长补短, 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 形成对问题的全面理解。经过尝试我觉得这种方式能极大地挖掘学生的潜力, 发挥优秀生的作用, 达到“兵教兵”以点带面的良好效果接下来就是检测评价, 当堂练习。在学生对讨论的问题有了初步的理解的基础上, 我及时地和学生共同归纳形成的结论接着布置一些拓展练习题进行知识运用能力的练习, 训练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3.阅读课外读物, 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语文教材中的课本文质兼美, 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 但它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而丰富多彩的课外读物恰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学校图书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书籍及各班级创办的“图书角”将成为学生获取课外知识的重要途径。

二、在语文实践中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方式。合作学习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 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有助于因材施教, 弥补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 从而真正实现每个学生都有所发展的目标。课堂上合作学习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学习方式, 在课外语文实践活动中, 同学之间的合作学习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1.在课外阅读中合作学习。课外阅读是一种深受学生欢迎的语文实践活动, 老师只要善于引导, 便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团结互助的精神、乐于并善于与人交流的习惯和能力。老师让学生按小组定期交换课外读物, 相互交流阅读收获, 在交流过程中说说自己不同的收获、不同的意见, 提出自己感到困惑的问题, 请学生帮助解答。还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朗读比赛和讲故事比赛, 不但要对个人进行评价, 还要对小组进行评价, 增强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效果。2.在“手抄报”制作交流中合作学习。小组之间在搜集资料 (报纸、杂志、新闻图片等) 时, 可以互通有无, 互相交换;相互请教不会的字;商量剪下的图片怎样贴, 花边怎么画好看, 谁的书写比较工整等;老师定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手抄报”, 然后进行评比和展览, 这样就调动了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了学生的责任感, 增强了同学间的互助友爱精神和团体凝聚力。3.在有组织的课外活动中合作学习。一个学校, 一个班级要对孩子产生巨大的诱惑力、吸引力, 使孩子们像喜爱自己的家一样喜爱学校、喜爱班级, 除了每一位从教者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之外, 还要经常性地、有计划地安排组织一些学生喜爱的课外活动。比如在上七年级上册第一篇课文《风筝》时, 我就让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学着自己制作风筝, 然后到操场上放风筝, 让他们体会到放风筝的乐趣和文中的“小兄弟”的风筝被砸的感受。之后经过全班评议, 评出风筝制作得最好的优胜小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 无形中组织孩子, 大家商量如何制作, 相互说一说制作和玩风筝的过程及欢乐的心情, 大大丰富学习生活。

三、在语文实践中探索学习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所谓探究学习即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创设研究性情境,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搜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 获得知识、技能、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恰恰为每一位学生进行探索学习创设良好的情境。只要教师引导得法, 循循善诱, 学生就会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探索学习的长足发展。1.充分利用课程资源, 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境。《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指出:“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 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因而, 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 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例如在教学七年经下册《地毯下的尘土》时, 让学生对米妮的做法进行探究;又如在教学九年级上册《愚公移山》一文时, 通过设计如下问题进行探究:愚公移山的做法是否可取? 假如你是愚公, 你会怎样做?2.在搜集和交流信息的过程中探索学习。搜集材料、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情感是为学生探索学习创设的情境。我从七年级开始就着手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在班上开展每日新闻交流活动, 利用早晨上课前的时间, 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采集到的一条新闻, 并且每天请一位学生上讲台讲述自己了解到的一条新闻。这就促使学生通过观察、看电视、听广播、向家长询问等方式采集每天要闻, 并经过处理, 选择重要的讲给别人听。也要把学校发生的新鲜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学生在实践活动中, 既培养了探索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又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表达、交流信息的能力, 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3.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课。例如在本学期期初, 开展题为“献给教师节一份特殊的礼物”的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开座谈会, 走访部分教师, 采访校长, 书写调查报告等一系列活动, 大大提高学生的协调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这个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意志力和探索精神。

上一篇:与朱元思书与小石潭记阅读答案对比翻译下一篇:企业调档函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