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幼儿园秋天开展的活动策划

2024-08-24

适合幼儿园秋天开展的活动策划(精选14篇)

适合幼儿园秋天开展的活动策划 第1篇

游戏材料:大皮球四个、障碍物若干

游戏玩法:幼儿和家长分成若干组,每组四位家长和幼儿,幼儿和家长距离10米面对面站好。 游戏开始,教师发令后,幼儿手持皮球迅速向前单手边拍球边绕障碍物前进。拍到家长处接住球交给家长,家长手持皮球快速单手边拍球边绕障碍物前进到终点,速度快的一组为胜。

游戏规则:

(1)、幼儿必须单手边跑边拍球,如球失落要从失落处拾起后,继续拍球前进。

(2)、幼儿必须在起跑线后交接球

适合幼儿园秋天开展的活动策划 第2篇

市中心教研组 杨宗华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秋天的水果,知道其名称和主要特征。

2.会用各种感官感知水果的特征。

二、重点与难点

有关水果特征的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让幼儿知道怎样做才能获得这些知识。所以本活动的重点是培养幼儿主动运用感官感知水果的各种特征。活动应立足于“授渔”,而不是“授鱼”。

三、材料及环境创设

1.在活动室里布置一个水果店,陈列柿子、石榴、苹果、生梨、桔子等水果。

2.在自然角里放置盆栽的石榴和桔子。

3.在活动区放置彩泥和果树图。

四、设计思路

中班上期的幼儿尽管好奇好动,但探索活动的有意性比较差,他们还不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感官获取知识。因此,活动设计要着重培养幼儿探索的有意性和适用感官的能力。设计时可以先采用让幼儿自己带水果和向同伴介绍的方式,引起他们对认识对象的有意注意。然后创设环境让幼儿对秋天的各种水果进行摆弄和品尝,使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充分运用各种感官去认识水果,提高运用感官的能力。

在此基础上,可以安排交流活动,除了交流各种水果的特征,还应该要求幼儿介绍获得知识的方式。此外,在认识活动中幼儿会产生不同的表征需要,因此,活动设计还要为幼儿提供从事其它表征的条件。制作活动可以满足幼儿除语言表征以外的需要。

五、活动流程

准备活动—>探索活动—>交流活动—>制作活动

1.通过准备活动引起幼儿认识水果的兴趣。

说明

向幼儿提出带水果的要求时,不要限制品种,可以让幼儿多带几种,带来后引导幼儿相互介绍。

2.通过探索活动提高幼儿运用感官的能力。

(1)用水果店的方式陈列幼儿带来的水果。也可以让幼儿玩开水果店的游戏。

(2)教师准备一些水果供幼儿摆弄、品尝。

3.通过交流活动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愿望。

(1)用卖水果的游戏方式让幼儿介绍各种水果的特征。

(2)引导幼儿介绍交流了解水果不同特征的方式。(如:用眼看、用鼻闻、用嘴尝、用手摸等等)

(3)谈谈各种水果的产地。

(4)让幼儿了解水果有益于人类健康,以及吃水果要注意卫生。

4.通过制作活动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让幼儿用彩泥做各种水果并粘在果树图上,并把幼儿做的果树陈列在活动室里。

春夏秋冬大比拼

设计意图:

我们班幼儿在“春夏秋冬”的主题活动中,已积累了一些有关四季的生活经验,初步感受过四季的特征。因此组织本次集体交流活动,可以使孩子们对万物在四季轮换中的变化有一个较为整体的大致了解。另外,在本次活动前我们班级通过“四季词语”区角创设,通过家园合作,已让幼儿在低结构活动中收集、分享了各自了解、绘画表现出的四季词语,但是在日常观察中我发现有的孩子只是对自己带来的词语有所感知,对他人的词语并不了解,有的孩子对自己的词语调查表也说不上来,也有的孩子对四季的特征不是很清晰,从中我看到了本次高结构集体活动的必要性,因此在低结构经验基础上,我预设本次活动,让他们来分享交流各自收集到的词语,让幼儿之间通过生生互动来互相学习,梳理幼儿的经验,加深他们的经验认知。根据经验来进行分组,并比赛说出自己关于自己四季的经验,感受有集体荣誉感感受竞赛的乐趣。对孩子们来言,既可以进行已有经验的交流,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活动目标:

1、在交流介绍不同词语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四季特征,增强对四季的喜爱之情。

2、在竞赛游戏中感受体积荣誉感和乐趣。

活动准备:

春夏秋冬季节的生词卡若干 竞赛的小棋 黑板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四季中不同词语的不同意思。感受季节特征的不同。难点:连词成句,并列举各季节不同的特点。

活动过程: 一 根据词语分组:

1、认识春夏秋冬四个组别

师:单老师这里有四个字,看看认识吗?

2、根据词语分别归属组别

师:我们的黑板上有许多的词语,请大家看一看,拿一个你认识的。你觉得他们是属于比较适合哪个季节的就做到哪个组的位子上。

春: 暖和 春风化雨 迎春花 小蝌蚪

夏: 立夏 炎热 荷花 汗流浃背

秋:凉爽 硕果累累 菊花 大雁

冬:冰天雪地 冬至 梅花 火锅

二 介绍自己的词语,分辨四季的不同特征

师:用一句简单的话,说明你把它分到春天的原因。

例如:春天到了,迎春花吹起了小喇叭,好像是告诉大家:“春天来到了。”

A 暖和

春天里重点理解“春风化雨”

小结春天: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冬眠的动物醒来了,植物开始生长了,同时春天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春天真好!

B 立夏

重点理解:汗流浃背

小结夏天,夏天是一个炎热的季节,动植物都是最最旺盛的时候。各种植物在迅速的生长。夏天我们还可以穿裙子,吃冷饮,游泳,非常高兴。夏天真好!

C 菊花

重点理解:硕果累累

小结: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高气爽,硕果累累,我们收获着品尝着秋天的果实,我们特别的开心。秋天真好!

D 冬至 重点理解:冰天雪地

小结:冬天是个个寒冷的季节,冰天雪地,但是梅花却勇敢的在寒风中散发出香味,而且下雪的时候,我们还可以打雪仗,堆雪人,一样的快乐!冬天真好!

三、分组竞赛

1、师:刚才我们说了春夏秋冬的不同特点,你觉得你们们春天组好吗》夏天组好吗?秋天组好吗?冬天组好吗/

2、那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吧,我们四个组,能说出一个你这几季节的好处,就算是加一分,比比到底是哪个季节好!

3、分享比赛分数,获奖得到每人一块奖牌。

4、是啊,我们都觉得自己季节很好的,那能不能只过自己喜欢的季节呢?为什么?

5、刚才你们说了自己喜欢的季节,猜猜我喜欢哪个季节? 我喜欢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想听听我的理由吗?

适合幼儿园秋天开展的活动策划 第3篇

1.户外场地无规划。幼儿园的户外设施设置没有规划,比较凌乱。对幼儿活动的时间和内容也没有具体安排落实,导致孩子的户外活动没有系统性。

2.活动材料缺少更新。这是直接导致孩子缺少兴趣、降低参与性的原因。陈旧的材料乏人问津,导致幼儿活动枯燥无味,让原本应充满生机的户外活动如同一潭死水。

3.活动时间随性。教师对幼儿活动认识不足。虽然《3~6岁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明确规定幼儿的户外游戏时间不得少于两小时,但教师往往只是靖蜓点水地掠过而未真正落实到位。

4.过度保护状态。安全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有些家长和老师总是想自然而然地将安全风险降至最低,但付出的代价就是生生剥夺了孩子冒险和创新的机会。

怎样才能让农村户外活动更有效?如何对户外活动进行区域化?我们从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筛选材料、科学安排内容和有效指导等四方面展开,让幼儿进行自主、愉快、充实的户外活动。

二、途径

1.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幼儿园创设的物质环境应渗透教育意图,并尽可能为幼儿所利用,以最大限度发挥其作用。所以,怎样实现孩子投入大自然怀抱的梦想并能安全健康快乐地运动,是我们着重考虑的问题。因此,我们从环境入手,对园舍场地进行总体布局,将户外活动环境创设的设想纳入发展规划。我们分区分块物化户外活动环境,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场地,挖掘环境的教育功能,使每一寸空间都能恰如其分地发挥作用。我们崇尚绿色、生态、自然,让自然的气息充满幼儿园的每一个角落。一走进幼儿园,映入眼帘的便是满眼的绿,操场四周的空地都是草坪,小山坡上可以让孩子尽情翻滚玩耍,绿草可以供孩子享受柔软刺激的乐趣,同时又是孩子的天然保护垫。

(1)变静为动。我们在草丛中增添了小酒坛,并用丙烯颜料美化,做成弯曲高低有致的酒坛步道,铺砌鹅卵石健康步道和梅花桩。用PPT管做成独木桥,既能锻炼平衡力,又能在孩子玩累的时候小憩一会儿。还新建了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户外运动长廊……统感训练区、跑跳区、攀爬区、玩沙区、钻爬区、投掷区、运动区。我们将静态的环境赋予无限灵动的遐想,创设了一个丰富、自由、探索创造和挑战的环境。孩子们沐浴在大自然的环抱中,体验着那一份令人向往的悠然自得的快乐……(2)立体开发。我们将每块活动场地根据其特点进行充分利用,向空中、四面发展。如将柱子加上ppr接口进行创意美化后摇身一变成为形象生动的投篮架,利用废旧报夹和旧自行车轮胎自制成孩子喜欢的投篮框。还将废弃的足球门进行改造,做成简单又实用的攀爬器械。我们充分发挥运动长廊的空中拓展功能,开辟跳跃区和投掷区。幼儿可以赤脚走在上面,也可纵跳触物,用手够一下悬挂的小球、毛绒玩具等,更可以在紫藤树缠绕下的长廊里捉迷藏,寻宝,玩攀绳,充分体现趣味、娱乐和参与性。经过分区分块的区域,其活动空间和内容也具有相对独立性,从而让孩子活动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2.丰富器材,合理取材。充足合适的器械,是顺利开展各项户外体育活动的物质保证。

(1)丰富器材。我们花费一些资金增购了一定数量的运动器械以满足孩子活动的需要。另外,在创设和利用动态环境的过程中,鼓励教师积极开动脑筋,制作多种体育器械,以满足孩子多方面的需求。(2)筛选材料。从趣味性和生活化入手,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游戏材料,以激发孩子的兴趣。如在长廊顶上挂上“果子”,孩子们通过攀爬或通过跳跃玩摘果子的游戏。又如用大纸板箱当碉堡,孩子们通过投掷手榴弹晚玩炸碉堡的游戏。在材料筛选时我们还注重就地取材,挖掘本土资源实现“废物重生”,如梯子、铁环、轮胎、牛奶罐、易拉罐、奶粉罐等,无一不是取之于生活,用之于运动。

3.合理化内容,层次化开展。户外活动的内容,做到循序渐进,科学合理。我们结合身心发展特点,在同样的材料或内容上,根据孩子年龄特点,目标要求和形式也有所不同。像投掷区的投掷距离,又如“爬”,有适合小班的“簸箕”“山洞”等,有满足大年龄幼儿向高处攀爬的爬梯等。又如玩球,分成小班拍皮球、中班拍网球、大班拍乒乓球的系列玩球游戏,根据孩子年龄特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在材料投放上注重层次性,以满足不同能力孩子的需求。如投掷区设置的篮筐的大小、高度的不同等。同时注重孩子的个体差异和自主能力的培养,使个别能力强的孩子在活动中获得挑战自我的机会,多一些“跳一跳,够得着”的乐趣,真正使每个孩子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得到提高。

4.制度保证,形式多样。除了空间和材料,还需制度的保证。我们采取分时间段和室内外运动相补充的原则。上午7:30—8:50晨间户外活动,9:00-9:30晨操活动,中午11:30—12:00餐后散步活动,傍晚3:30之后户外游戏,这是四个全园统一的锻炼时段。然后幼儿园通过课程表把户外体游、户外自主游戏、大型活动区活动、玩沙玩石等自然课程一一落实。另外,制订专门的户外活动安排表,每班每周轮流到各个不同的户外活动区域活动,各区域安排专人负责材料的维护和更新。

在活动组织中,因活动内容的不同,玩法形式也迥异。如集体练习与分散活动相结合、游戏化循环练习与竞赛性活动结合,也有采用情境化给游戏大变样,让孩子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但不管怎样,教师都应尽力站在孩子立场,通过孩子行动去把握其内心想法,理解其独特的感受方式。同时扮演好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对于胆小、不爱动或动作笨拙的孩子,教师应鼓励或带动一起活动,对于需要帮助的孩子,则需进行适当的指导。

幼儿的户外活动应是丰富多彩且充满艺术的。教育者要做个有心人,找到适合孩子的最好方式,使孩子从狭小的空间走出来,投入到优化的区域化户外活动中。使其在积极主动、自主愉悦的户外活动中,身心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我在幼儿园看到了什么[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创设适合小班幼儿的活动区环境 第4篇

关键词: 区域活动 设置 材料 评价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是深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是幼儿进行自主选择、自由结合、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区域活动还是有效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的体现,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在实践活动中,我发现,由于受年龄特点的制约,各年龄班在创设活动区环境时是有很大不同的。为小班幼儿创设活动区,特别要注意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一、区域的设置

要因地制宜,合理设置活动区域。

(一)相对固定的学习区域。这类学习区域内的活动,有较为丰富的操作材料,相对固定利于幼儿自主选择,利于幼儿形成一定的自我管理能力,学会有序地取放材料。如:生活区、美工区、语言区、数学区,突出了小班以生活内容为主,注重生活化操作。

(二)相对灵活的学习区域。这是教师根据当时的主题活动需要,临时规划布局的,以利于学习时动静分开,减少无关刺激对幼儿的影响。

二、材料的投放

幼儿的学习是通过自己的行为及概括自己的经验实现的,他们的认知经验大多是自身在操作中获得的,所以区域活动中对材料的选择、投放尤为重要。

(一)趣味性。要选择颜色鲜艳、形象生动或者是生活化的,最好是能够活动的材料。如操作区“夹夹子”的活动,刚开始我请小朋友给圆圈周夹夹子,夹满一圈成一个太阳。活动中我发现玩“夹夹子”的幼儿并不多,而且玩的时间也很短。之后,我改换成用各种鲜艳的颜色制成的小动物,如青虫、狮子、刺猬等,请孩子给青虫装上脚,给狮子添上鬃毛,给刺猬安上刺。这样的材料一投放立刻就吸引了许多幼儿,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给青虫装脚,用夹子一夹小青虫就能站起来,孩子们拿着小青虫在地上走:“小青虫会走路了!”将平面的材料变成立体的,给固定的材料赋予动感,增强了操作的趣味性。

(二)调整性。材料应经常增添或更换。区角活动的学习如同其他教育活动一样,必须根据材料的难易循序渐进地分步投放。随着教育目标和幼儿水平的提高,适时增添,灵活调整,才能使材料的运用恰到好处,保持区角的吸引力。对材料的调整,有时可以增加难度,继续提高幼儿兴趣;有时可以引发幼儿想出不同的玩法。例如“夹夹子”的活动,在一段时间后,我们增加了材料的难度,提供大夹子、大树和剪成橘子、苹果、梨形状的泡沫板,让幼儿按特征将水果夹在大树上,比一比谁“结”的果子多。以后,我们又增加了“水果”的数量,不断调整材料,使幼儿对这一内容始终能保持操作兴趣。

三、规则的制定

区角活动是幼儿自由的活动,但自由不等于放任。活动区规则的建立不仅可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自律行为和责任感。

(一)进区规则。为了保证各活动区活动的正常开展,每个区都设有进入此区人数的标志。如美工区上写有数字8人,说明此区只许进入8人活动,幼儿进入美工区时必须把自己的进区卡插入美工区的袋内,袋内插满,就不能进入了。

(二)活动规则。我和孩子一起制定活动规则。如科学区的活动材料比较多,又容易打碎,于是制定出了:要小心轻放,收拾材料;操作区常要用上剪刀、纸张,用图示法提醒幼儿小心使用,不乱扔纸屑。图书区幼儿读得太大声,因此制定了要安静、小声阅读等。

四、语言的指导

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天地,从表面看似乎是幼儿自己的活动,教师可以轻松一些,实际上开展区角活动教师需要做大量准备工作,同时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指导技巧,适时适度地发挥师生间的互动作用,才能对幼儿的活动起促进性作用。

(一)教师的语言应力求形象生动,拟人化。如“给小动物喂食”,无人问津,看到这一情况我便以“动物妈妈”的口吻说:“哎呀,我的宝宝肚子好饿了,妈妈在上班呢,谁来帮助喂宝宝呀。”果然,许多小朋友都陆续来喂小动物了。

(二)多用鼓励性的语言。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的活动,教师是观察者。为了不妨碍幼儿的探索,在活动中教师要多观察,语言指导要适时、适度。针对小班幼儿语言表达不完整、不流畅的特点,我们经常采用让孩子互相交流、在个别交流时配以动作演示、教师配合幼儿总结等方法,特别是对于幼儿的成功予以肯定和鼓励。

五、活动的评价

每次的区域活动结束后,常由于时间问题,有时收拾完后就没有进行评价,有些不良习惯就会延续,我发现之后,就根据幼儿收拾材料情况及幼儿活动情况进行评价,使幼儿明白怎么样收拾材料,活动中怎样处理同伴间的问题。

适合幼儿园秋天开展的活动策划 第5篇

程磊 08-06 区域活动是根据幼儿发展的需要和主题活动目标创设的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有效运用各种活动形式,幼儿进行自主选择、自由结合、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它是深受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是有效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的体现,是对集体教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

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能够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能力自主、宽松、愉悦的学习,幼儿进行的是自发的学习,他们积极地与环境发生互动作用。良好的区域活动环境能为幼儿提供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空间,相对宽松的活动氛围,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那么,如何创设适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区域环境呢?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的点滴体会。

一、选择色彩鲜艳、形象夸张的造型,能够吸引幼儿的目光。

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无意注意是占主要地位的。所以,那些鲜艳、饱和的色彩能够抓住孩子的目光。针对这一现象,在考虑区域环境的色彩搭配方面尽量选择红、黄、蓝、绿这些为小班年龄幼儿所认识、所接受的大色块,让孩子们一进教室就有种童话城堡般的视觉感受。

例如在“春天”主题活动中,我选用了嫩绿色的基调制作了一个“春姑娘”,使教室一下子充满了春天的气息。立即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每天都会认真的为春姑娘的绿裙子“锦上添花”,还会洋洋得意的向同伴介绍自己为春姑娘做了一朵什么颜色的小花。

在“夏天真热呀”主题活动中,我用蓝色制作了一把古色古香的大扇子,让孩子们一进教室就能感受到“夏天来了”。孩子们在这把大扇子下,用他们灵巧的小手或用彩纸折,或用蜡笔画,或用雪花片搭出了一把把可爱的小扇子。

可爱夸张的卡通动物造型,更为孩子们所爱不释手。结合这一特点,在选择区域环境内操作材料的造型方面多以小班年龄幼儿所熟悉的小兔、小熊、小青蛙等动物为主要造型,当孩子们看到这些惹人喜爱的动物时,情不自禁的就去投入区角游戏的活动中去。

在主题活动“熊的故事”中,我制作了可爱的“小熊一家”。小朋友可以在家里用吸管为熊爸爸做一条漂亮的领带,为熊妈妈烫卷卷的头发,给熊宝宝可爱的蝴蝶结贴上美丽的图案、花纹。

在“打电话”的活动中,我在版面上绘画了可爱的小动物的造型。孩子们会很认真的将他们折好的电话送给这些“朋友”,还会和他们通过“电话”说悄悄话呢!

二、选择贴近幼儿生活、游戏化情景强的内容,能够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爱玩游戏是每个孩子的天性。尤其对于小年龄的孩子来说,游戏一直以他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的孩子。人们对游戏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而区域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游戏活动,同样受到了孩子们的普遍欢迎。然而,在我觉得更为重要的是老师选择的游戏内容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所熟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在“娃娃家”中,我想方设法为孩子们创设一个温馨的“家”:桌椅、沙发、小床、梳妆台、煤气灶……活脱脱地环境让孩子们觉得这里就是娃娃的家,他们就是娃娃的爸爸和妈妈。他们很乐意在里面抱抱娃娃、给娃娃吃饭。

同时,教师要随着游戏的开展,幼儿的活动兴趣,不断的添加一些小道具用以丰富游戏的情境性,从而推动游戏的发展。例如:在“洗衣坊”里我们先放了一些晾衣绳、夹子和箱子,孩子们就把娃娃的衣服晾一晾、叠一叠,然后按裤子和衣服分别放到两个箱子里,但是很快他们就失去了兴趣。然后我们又陆陆续续的添加了水龙头与水斗,孩子们就多了开关水龙头、洗衣服的情节;添加了洗衣机,孩子们就出现了按一下洗衣机按钮,让衣服甩干的动作;添加了熨斗,他们就会像模像样的把衣服摊开熨熨平。“天气越来越热,宝宝都出汗了”有一天我在“娃娃家”里大声的自言自语,立即得到了孩子们的相应,他们纷纷提议给娃娃洗澡,于是娃娃家中有多了一个“淋浴房”,有浴盆、淋浴器、沐浴露……现在,爸爸妈妈们每天都会给娃娃洗澡,还要给娃娃扑粉、擦花露水呢,还不忘把娃娃换下来的脏衣服洗一洗、晾一晾呢!

又如在“嘀嘀叭叭呜”的主题活动中,我创设了一个“汽车城”的游戏内容。孩子们先是在“汽车城”中摆弄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小汽车,并按汽车的颜色、大小停放到不同的停车场,后来用收集来的废旧纸盒、积木制作自己喜欢的汽车,玩了一阵又觉得不过瘾,我又帮他们找来大的纸板箱,这下他们又忙开了,有的为乘客穿“花衣服”,有的给汽车贴“油漆”……可汽车造好了要到哪里去开呢?教室里又变出了一条“大马路”。马路上会有什么呢?有警察、有红路灯、有标记……瞧,小司机们开着漂亮的小汽车神气的上路了!

正是有了不断提供的小道具,才使得幼儿在这个游戏中的游戏情节、游戏情景被不断的丰富、推进。

三、选择投放具有层次性的材料,能够满足不同幼儿的不同需求。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经验和能力都是不同的,区域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能为不同能力、不同兴趣的幼儿提供适于其发展的活动环境。因此,我们在区域活动中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投放不同层次的活动材料,做到有的放矢。投放材料时,要注意提供难度不同的材料,按照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要求,使材料“细化”,充分发挥活动材料的优势,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积累各种经验。而根据幼儿能力的不同提供操作难易程度不同的

活动材料,更便于老师对不同能力的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促进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比如在“夏天的小池塘”里,为了配合不同层次孩子的不同发展,我提供了不同形式的美工活动,能力弱的幼儿可以用刷子利用“油水分离”的特性刷荷叶;能力一般的幼儿可以用蜡笔给小青蛙涂色,能力稍强的幼儿还可以剪贴小青蛙;绘画能力强的幼儿用毛笔按压的方法画荷花。

对于活泼好动的小班幼儿,我在“小池塘”里摆放了几片标有1——4数字的“荷叶”供幼儿数一数、跳一跳。能力弱的孩子可以模仿小青蛙在荷叶间跳来跳去并发出“呱呱呱”“噗通噗通”的声音,能力稍强的幼儿可以按照荷叶上的数字顺序来有选择的挑荷叶跳,对于能力强的幼儿可以根据荷叶上的数字来决定站几只“小青蛙”,并按数字改编儿歌《数青蛙》。

在“小青蛙捉害虫”时,不仅“虫子”有粗粗圆圆的、细细长长的不同难度,连工具也有一定的选择性,如有勺子、筷子、镊子等,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及能力进行选择。

幼儿园《秋天的树叶》活动总结 第6篇

第二天,小妮一大早回园了,神神秘秘地对我说“李老师,昨天晚上我妈妈在网上下载了很多图片,不如请小朋友一起看好不好。”一下子,我方才记得我昨天曾说过与孩子一起研究和探索秋天的叶子。“那好吧!”上语言活动的时候我便将小妮的图片放出来让孩子们一起看。

星期一回来,孩子们拿了一大堆的树叶,图片,图书给我,孩子们可高兴了,你说我怎样有这本图书,你说我树叶从哪里来。这样方案活动便展开了。

孩子们学得可认真了,树叶的形状、颜色、用途```````````脱口而出。每到活动休息的时候,自由活动的时候,孩子便讨论着有关树叶的话题。在方案活动中,孩子最最感兴趣的还是叶子的装饰画,无论拼贴画、拓印画、孩子都能展开丰富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做出各种与众不同的,有创意的叶儿装饰画,有种换然一新的感觉,而且拿回家的画也得到了家长的好评;音乐活动中,个别能力较好幼儿还能创编出各种好听而且较连贯的歌词,进一步提高幼儿的创编能力,个别幼儿还能为歌曲编动作;在《数落叶》活动中,幼儿都非常感兴趣,此后的每节音乐活动幼儿都会问我“老师,我们还想玩《数落叶》的游戏;常识活动中,幼儿更是发挥了想像,在叶子形状的活动中,幼儿七最八舌地说“这种叶子像鱼骨”“这种叶子像化石”````````

经过了一个阶段幼儿对叶子的各方面都有一定的认识,老师便组织了孩子进行一次“叶子知识竞赛”。气氛更是激烈,你抢我答,争分夺秒,还未见过孩子如此般激烈,很难才把孩子的情绪安定下来。

适合幼儿园秋天开展的活动策划 第7篇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体验阅读的乐趣。

2.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故事的内容和情节。

重点: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难点:能够大胆与他人交流故事内容和情节。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蚂蚁的生活习性、会唱《蚂蚁搬豆》的歌。

2.物质准备:蚂蚁图片、多媒体课件、大图书、故事图片人手1张。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和幼儿一起唱《蚂蚁搬豆》的歌,激发幼儿的兴趣。

2.提问:小蚂蚁是怎样把豆子搬回去的?请幼儿简单说一说,教师及时鼓励。

3.小结:小蚂蚁一起把豆子搬回了家。有一天它们又出去找食物,它们会发现什么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欣赏故事课件,理解画面内容

1.师幼共同欣赏故事课件,初步理解故事内容。

教师操作PPT,逐页为幼儿讲述画面内容。

重点提问:它们发现了什么?它们是怎样做的?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教师重点引导。

2.集体阅读绘本图书,再次理解画面内容。

教师和幼儿利用大的绘本图书再次阅读,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重点提问:小蚂蚁自己搬不动西瓜的时候是怎样做的?有哪些好办法?

鼓励幼儿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结合图片讲述,体验交流乐趣

1.幼儿自选故事图片和同伴进行交流,讲述故事情节。

2.教师及时肯定幼儿的表达和讲述,用动作或语言支持幼儿的表达。

活动延伸

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 第8篇

一、区域活动的含义

区域活动是以幼儿园的教育条件为前提, 教师按照幼儿园教学的目的以及幼儿的能力水平, 有目标的设定多种主题活动区, 并放置有关的材料, 进而能够促使幼儿根据自身的能力以及意愿对材料进行操作而进行小组合作以及个别化学习的活动。设置不同的主题活动区即幼儿的选择具有多样性, 幼儿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以及兴趣选择什么主题进行学习。一般而言, 区域活动具备了以下几个特点。第一, 自主性。自主性是主体根据自身的意愿行事的特性、动机。对于区域活动而言, 发展幼儿的自主性是展现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因为幼儿的自主性都具备一定的差异, 为此, 幼儿园要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 有针对性的培养幼儿。第二, 创造性。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 幼儿能够根据自身的意愿对活动区中的材料进行随意的摆弄, 并通过不断的探索, 发现并解决问题, 从而能够促使幼儿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第三, 互动性。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 要注重幼儿的合作, 从而促使幼儿能够共同发展。为此, 区域活动一般都是以小组形式展开的。第四, 教育性。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 活动区的摆设是有一定的教学意图的, 并且也是根据幼儿的发展以及学习需要进行设定的。同时, 区域活动也重视幼儿的自主学习, 可见, 区域活动中的幼儿自我教育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二、促使幼儿园区域活动顺利展开的有效途径

(一) 域活动观要明确

第一, 教师要明确区域活动的意义是为了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幼儿, 同时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 要把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 并要肯定幼儿的学习能力。同时, 要根据幼儿的兴趣以及能力等对区域活动进行设置, 并且在设置的时候要符合幼儿活动环境的要求。为此, 要把活动区设置为开放式, 从而不单单促使幼儿自主选择活动, 依靠自身的能力去认识事物, 同时也能促使幼儿在参与的过程中对学习产生兴趣, 进而推动幼儿更加热爱学习。

第二, 教师要明确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角色。在区域活动中, 幼儿是活动的主体, 而教师是活动的指导者以及观察者。对于教师而言, 教师要时刻对幼儿的情绪进行关注, 同时, 教师不能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评价或是批评。此外, 教师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 并要尊重每一位幼儿, 在活动进行中, 教师可以适当参与到活动中, 通过上述的方式能够为幼儿提供更多的空间, 从而能够促使幼儿在更多的空间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二) 照幼儿发展的情况, 提供有关的活动材料

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 活动材料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 材料是否摆设得当, 将对幼儿的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第一, 教师要按照幼儿发展的情况以及区域活动的需要出发, 合理的防止所需的材料, 进而促使幼儿在活动过程中得到满足。第二, 要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动手, 共同说及半成品以及废旧品, 从而能够制作出幼儿需要的材料, 并能够促使幼儿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达到教学的目标。第三, 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 教师可以鼓励幼儿采用以物代物的方式进行游戏, 从而能够促使幼儿动手能力、创造力以及想象力的不断提高。此外, 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 要注重活动材料的安全性以及多用性。

(三) 层对幼儿进行指导, 并要做好指导的记录

幼儿园教师要按照不同年龄的幼儿的发展水平, 采取多种指导方式, 并要重视指导语的艺术性, 从而能够促使区域活动作用的有效发挥。通常而言, 小班前期主要表现为趣味性以及直观性, 为此, 在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应当以游戏活动为关键, 同时, 教师的指导语一定要具备一定的趣味性。对于小班后期到大班前期的幼儿而言, 要以操作以及主题探究为主, 在开展区域活动过程中, 教师要采用具备建议性以及启发性的语言指导幼儿的活动。对于大班后期的幼儿而言, 要以促使幼儿思维能力提高为主, 在开展区域活动的时候, 教师的指导语一定要理性, 从而促使幼儿更好的领悟出道理。除此之外, 教师要在展开区域活动的时候, 明确的记录幼儿的表现以及教师自身教学的手段, 并要对记录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 从而能够促使区域活动质量的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结语

幼儿园剪纸活动的开展 第9篇

关键词:幼儿;剪纸;开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256-01

剪纸在我国历史悠久,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一张彩色的纸,寥寥数剪,就可以剪成栩栩如生的人物、顽皮可爱的动物、形态各异的花草、千变万化的图案......这种神奇的变幻实在叫人惊喜和痴迷,更是令小朋友兴趣盎然!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因此,在我踏上工作第二年就在班里设立了一个剪纸兴趣班。通过两年多的实践探索,逐步总结了一些经验,现在和大家分享。

一、创设良好的剪纸环境

由于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对于现代的孩子来说平时接触的很少,所以作为老师首先就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剪纸环境,使幼儿能够更好的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发展。比如教室里墙面的布置是与一幅典型的剪纸画,在窗上有着各种各样的窗花,而墙上坠的是幼儿自己动手做的花链。平时,我还经常有意识的带领幼儿观看一些剪纸艺人的作品,感受剪纸艺术的魅力,并加以现场点评。

二、激发幼儿的剪纸兴趣

孩子在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剪纸就是在嫁娶时看到的各种各样的“喜”字,有圆形的,方形的,心状的,他们也特别感兴趣。因此我收集了这些“喜”字,并展示给幼儿看。幼儿看后,都要求我能够教他们剪这些“喜”字,我便让他们跟我学习了一种最简单的双喜剪法。活动后,每个幼儿都拿着他们的作品,脸上洋溢着愉悦的笑容。从这开始,他们便对剪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在区域角剪各种各样的窗花。

三、引导幼儿学会观察

剪纸是一种民间艺术,它的题材都来源与生活,来源与大自然。因此,当幼儿在创作剪纸时,他首先就需要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这就需要幼儿在平时生活中学做一个有心人,要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在我第一次创作剪纸的教学中,我要求幼儿来画一种小动物,这看似简单的活动,却引发了许多问题。很多幼儿画出来的小动物都没有典型的特征,可以说是四不象。这也就充分说明孩子在平时生活中缺乏观察。

因此我留有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给孩子,让他们在生活周围找一种小动物进行观察,然后再来进行创作。第二次,孩子们的作品着实有了很大的改观,尽管线条上还不够流畅,但是他们都能够很准确的表现出动物的主要特征,从这个活动中,孩子们也知道只有用心的去观察我们身边的事物,你才能够创作出出色的作品。以后,在平时的生活中我经常的发现,孩子们每到一处都特别留心观察。有一次我带孩子去操场游戏,几个孩子就围在操场的一个角落观察着什么,在第二天,有一个孩子就交来了一幅自己创作的作品——蜈蚣。我当时十分的惊讶,询问他为何想到剪一只蜈蚣,他告诉我他昨天在操场上发现了一只蜈蚣,他有很多很多脚,特别好玩。看来,孩子们已经开始学会观察生活了。

四、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在剪纸的教学中,我先教幼儿剪直线和曲线,练习最基本的线条。等有了一定的基础,我让他们学习剪简单的图形,从圆形开始。在剪的过程中,我逐渐教授一些技巧。例如在剪圆的时候可以将正方形的纸对折,然后剪出半圆,打开后即成为一个圆形。通过多次的折纸,剪一刀就可以成为五角星等。整个教学进程的难度逐渐增加,十分适合幼儿的发展水平。通过一段时间下来,幼儿已经能够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进行创作出各种有趣的作品了。

五、多种教育渗透与剪纸教学中

任何一种教育方法都不是孤立的,都有其内在的联系。在每次剪纸前,我都要求他们先想好自己需要剪什么,用什么方法剪比较合适,可以添加一些什么?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幼儿的思维建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且学会在做任何事情前都有一个目的性。当他们在剪的过程中,有时也往往会出现败笔,剪出的形象没有达到他所期望的,这是我会让他来想象此时剪出的形状像什么,从而再来根据这个已有的成品进行创作,完成另一幅作品。这样既没有造成幼儿的失败感,还有助于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在完成一幅作品后,我请所有的幼儿都来做小老师,一起来评价他们的作品,从而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每到一些季节或节日,我还让幼儿剪一些有关这些主题的作品,加他们对季节、节日的认识。

六、将趣味性寓于剪纸活动中

剪纸活动本身是比较枯燥的,对于幼儿来说,他们喜欢新奇、有趣的活动,因此我常在剪纸教学中插入一些小插曲,增加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1、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幼儿感兴趣的活动

把各种图形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结合起来,使幼儿感到有趣并易于理解接受。如:练习目测剪直线,便可设计为“学做小厨师”,要求幼儿把方形线剪成细长的面条,比比哪位小厨师的面条做得好;沿线剪圆形便可设计为“削苹果”,比谁的苹果皮削得长等。

2、剪纸与绘画、粘贴相结合,丰富作品内容

由于技能的限制,幼儿的剪纸作品不能准确的表现物体,如:剪蝴蝶、花篮其中细小的部份:蝴蝶的触角、花篮的提手,幼儿很难剪出,可指导幼儿用笔画出。有些面积大的物体,如:衣裙、房子,可指导幼儿剪装饰图形或图案贴上,使作品变得更丰富,美观。

3、剪纸的作品可用来进行游戏或美化环境

如:剪玩具、服装,可以玩开商店的游戏;剪的拉花、窗花, 可以做节日装饰。当幼儿看到自己的作品丰富了游戏,美化了环境,就能激发对剪纸的兴趣,也激发了幼儿对美的事物和美的环境产生美的情感体验,培养对美的感受力。

幼儿园大班艺术活动《秋天的树》 第10篇

活动目标:

1、知道秋天树木的变化.感受秋天美丽的景色。

2、大胆想象,选用不同的材料进行画画和撕贴,表现不同形态的树。

活动准备:

1、深色卡纸、广告纸、废报纸等各色纸张。

2、固体胶、水彩笔。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观看多媒体课件,欣赏“秋天的树”风景图,感受秋天树木色彩的丰富性。

1、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幼儿从树开始落叶、树叶开始变色去感知)幼:是秋天。

幼:树叶变黄了。

幼:树叶往下落。

2、教师:所有的树叶都变颜色了吗?

幼:不是。有一些变了,有一些没变。

教师:你还看到了哪些颜色的树叶呢?(引导幼儿观察、回忆,感知秋天是彩色的)幼:我看到黄色的树叶。(梧桐树、银杏、杨树)幼:我看到红色的树叶。(枫树)幼:我看到幼儿园里有的树叶还是绿色的。(松树、玉兰树)教师:把各种颜色的树种在一起变成树林,这个树林会是什么颜色呢?

幼:就是五颜六色的。

二、继续观看课件,了解树的主要特征。

教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两棵特别的大树,小朋友想不想看一看呀!

--先变出弯弯粗粗的“身体”。

--接着伸出细细长长的“手臂”。

--最后长出了什么呢?(美丽的叶子)这棵大树漂亮吗?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呢?

三、幼儿按意愿选择小组,进行操作。

你们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好多材料在后面的桌子上,想要画出大树的小朋友请到这边来,愿意撕贴大树的小朋友请到这边来。小朋友们都准备好了吗?现在开始行动吧!

四、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1、大树的身体、手臂、手指要有粗细变化。

2、注意胶水不要抹的到处都是。

五、开办画展,分享交流。

1、说说自己画的大树。

适合幼儿园秋天开展的活动策划 第11篇

3~4岁

3~4岁幼儿在手工活动中,处于好奇和好动的本能,对手工工具材料发生兴趣,有时引起自发的游戏活动,进入目的不十分明确的模仿活动,这是幼儿学习手工活动的开始,如纸工活动很少有独立创造的造型,大部是模仿为主,能按一定的顺序方法来操作完成,这时,成人应以游戏的口吻,同幼儿边玩边做,如玩动物园游戏时,小饲养员用泥捏只熊来做客等;奶奶过生日时,用笔画长寿面、还可把纸撕成长条、用泥搓成面条、用剪刀剪等表示长寿面送给奶奶,这样,边玩边做的同时,初步锻炼幼儿的思维,发展手的小肌肉灵活和协调性。

4~5岁

4~5岁幼儿开始把生活中直接感知的东西,通过手工表现出来,如剪纸,这个时期能剪出较整齐的物体形状,把纸片折叠起来剪图案,打开纸能出图案形状,像三瓣或多瓣花,各种形状的树、车、房屋等,用泥捏、团、搓些水果、小动物、人物等,在玩泥的过程也会使用些辅助材料,做些进一步的加工、装饰,也可用些废旧物做些自己喜爱的玩具,如纸盒、汽车、小家具,用报纸、挂历纸裁剪娃娃衣服,做些面具、头饰,用废药瓶做偶像等。

5~6岁

5~6岁幼儿在生活上比以前丰富,大脑功能不断趋向成熟,手的小肌肉群得到进一步的发育,因此他们能够比较完整地表现物体的主要部分。幼儿剪、折、贴的技能也逐步提高,喜欢把手工当作心爱的活动,喜欢折些较复杂、难度大的玩具,如飞机、龙船、花篮、头饰、陀螺、毽子、降落伞、风筝等玩具。玩泥时他们往往加些更多的辅助材料做些有情节的塑造。一般来说这个阶段的幼儿手工活动都由幼儿独立完成,实在解决不了的难题,再请成人指导。

中班科学《磨豆浆》

活动准备:

(1)了解磨豆浆的过程,感受制作豆浆工具的改进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2)对磨豆浆活动有兴趣,具有初步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活动准备:

(1)日常生活中,幼儿已有初步的使用石磨的经验。(2)石磨.电磨若干,豆浆.茶杯.泡好的黄豆。活动过程:

1.品尝豆浆,了解豆浆的作用。

提问:你们喝的是什么?它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喝豆浆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 2.幼儿操作石磨,学习磨豆浆。

(1)教师示范磨豆浆的方法,强调石磨的旋转方向和加豆加水交替进行的操作方法。(2)幼儿两人一组用石磨磨豆浆。鼓励幼儿大胆操作,并会两人合作。(3)请幼儿表述磨豆浆的过程。

提问;磨出豆浆来了吗?你们是怎样磨的?

小结:一个小朋友推磨,一个小朋友一边加黄豆.一边不断加水,相互配合,才能磨出豆浆。3.操作比较石磨与电磨,感受新制浆工具的优点。

(1)出示电动磨豆浆机,请幼儿比一比它与石磨有什么不同?(着重从外形上区分。)(2)幼儿观察两位教师分别用石磨与电磨磨豆浆的过程。并表述观察结果。(3)请幼儿分别操作石磨与电磨(在教师的帮助下按开关),并相互交流操作结果。

小结:石磨在没有电的时候可以磨出豆浆,但它速度慢,费力,很不方便。电磨更快捷.更卫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用电磨做豆浆又快又省力。4.教师挤豆渣,幼儿进一步了解做豆浆的过程。

总结:我们可以用石磨磨豆浆,也可以用电磨磨豆浆,磨的时候先要把黄豆泡好,在磨的过程中,要不断加水,磨好后还要滤渣,豆浆经过煮沸就可以食用了。活动延伸:

(1)在科学室(或区角)里,提供石磨.电磨供幼儿操作。

(2)请幼儿带一些小的新产品到幼儿园,开辟“我们身边的新产品”展览角,激发幼儿对科技新产品关注的兴趣。活动建议:

适合秋天的唯美文案 第12篇

2、间隙抬眸,秋天已经悄悄问候

3、希望秋天的风可以带走夏天的烦恼

4、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

5、初秋总是温柔,日间把夏天留下,日落后还带秋风。

6、立秋一到,才发现已经与你度过了一整个夏天。

7、在这秋意渐浓黄昏下的落日余晖中,抬起头看看天边的落日与云彩吧,它都为我们而红了脸。

8、落红更去寻常物,荫薄一处情渐无。

9、夏天从树上落下,变成了秋

10、想了一百个关于秋天的文案,都不及这一刻恰好吹来的晚风

11、秋天有信,秋月无边。

12、希望夏天的遗憾,是秋天惊喜的铺垫

13、风喝醉了,偷偷亲了一下小叶子,空气中夹杂着桂花的香气,晚霞看见了便红着脸。

14、希望夏日的遗憾,都在秋天得到慰藉。

15、一叶知秋,余生还长,何必忧伤~

16、过不了多久,又可以穿上薄薄的卫衣,站在街头闻到秋风中。

17、生活,不过是选择一个温暖的人,一起虚度时光。

18、当你难过的时候,抬头看看天,天还那么蓝,云那么白,秋风很凉,阳光很暖,你还好好的。

19、一叶知秋,世界好复杂,我好想你。

20、四季中唯有秋天是一夜之间说来就来的,秋天的叶子是听声音落掉的。

21、缓缓飘落的枫叶像思念,我点燃烛火温暖岁末的秋天

22、自由散漫的凉风能治愈所有糟糕的坏天气。

23、一个转身夏天就成了故事一个回眸秋天就成了风景。

24、我在铜川等你,陪我一起去看落叶。

25、秋天自有一股不热不冷的温柔,在这个季节里你能体会到最淅沥的细雨和最轻柔的风,当然你更能感受到落叶飘洒一地,踩上去咯吱咯吱响的美与心动。

26、盼望天凉好个秋,有凉爽秋风,金色阳光,秋雨落叶。

27、忽然想问你一些有关秋天的事,比如桂花的花期是多少天,天气冷了要新添几件长袖,能不能趁着九月喜欢我,。

28、秋天真的超棒,不冷不热,不急不燥,不黏不腻,吃着糖炒栗子和烤红薯,捧着热乎乎的奶茶,带着刚出炉的蛋挞跑向喜欢的人,那可真是太甜了,那一起谈个恋爱好吗?

29、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

30、秋风瑟瑟、落日沉沦。

31、打卡秋天的第一天朋友圈

32、你能不能比冬天早点来到我的身边。

33、看那边的柿子,一个个高挂在枝头,像一团团燃烧的火苗。

34、才感盛夏,忽而已秋。

35、一叶知秋,一眼知你

36、单向行驶的季节列车,本站在秋天停靠。

37、如果遗憾太多,那就祝我们在立秋后如愿以偿。

38、人间忽晚,山河已秋

39、秋日的暮色油画般浓郁,浸在糖水罐头里的橘色夕阳在沉沉暮霭之下,同即将来临的黑夜边缘交换了一个温情的吻。

40、夏天夏天悄悄过去留下小秘密。

41、连晴不知夏去,一雨方觉秋深。

42、转眼夏天成了故事,秋天成了风景。

43、秋天来了,我说的不是秋天

44、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45、秋天适合思念,更适合相见,未来可期,适合你也适合我。

46、风起今秋,来日方长,在路上认识世界,在途中遇见自己。

47、春有耕耘,秋有丰收,爱在当下,天长地久。

48、暑气渐收,秋色入眸。

49、落叶之秋,微风徐来,所有美好不期而至。

如何开展幼儿园的区域活动 第13篇

因为在不同的课程模式中, 区域活动的性质、地位是不尽相同的。但在直接教学模式中, 区域活动的性质、地位则是另一种情况。由此可见, 区域活动的问题不能单独地、孤立地看, 而要与整个课程问题放在一起考虑。

例如:把图书区的活动融入课程。图书区是在幼儿园几乎每个班都有的一个区域。它往往设置在班里光线明亮而又相对安静的地方, 书架上放置着一些儿童图书, 孩子们可以在这里安静地读自己喜欢的书, 这是我们对图书区比较理想化的设想。但是实际上孩子们喜欢这个图书区吗?他们在这里能专注看书吗?最常见的场景是几个幼儿在图书区玩耍, 真正安静看书的没有几个, 而且一般图书区内都没有老师在场。记得有一次区域活动时, 图书区内有三个孩子, 这三个孩子不是在看书, 而是在抢书, 每个人都颇有“兴致”地从别人的手里抢书, 抢到书后用双手紧紧抱在胸前, 图书区里的气氛十分紧张。幼儿的这些表现说明什么呢?教师该不该反思呢?通过了解, 我发觉有些幼儿园, 图书区不只是读书区, 还是一个读书、书写、绘画及表演区域, 那里有桌子、有纸笔等东西。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语言领域”谈到阅读问题时是这样要求的:“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使之感受语音的丰富和优美, 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里的“多种活动”不仅是读, 而且有讲、有画、有表演。由此我认为, 图书区不应孤立于幼儿的多种活动之外, 而应和幼儿的很多活动融为一体。对于这点, 我在我园和别园也确实发现这样的现象。这里的图书区是一个大图书区的概念, 它绝不仅仅是一个读书的地方, 还是一个引发幼儿一系列学习活动的地方, 是幼儿愉快地自我表现的地方, 当然也是一个培养幼儿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的地方。

二、了解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教育作用

目前, 大部分幼儿园仍以上课或集体教育活动为主, 相对来说, 幼儿缺乏自由活动的时间。所以我认为开展区域活动能改变这种现状。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 区域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开展区域活动还有利于幼儿充分自由地发展。在区域活动中, 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能力自选活动, 体验成功的愉快, 增进交往, 发展社会性及健康的人格。另外, 开展区域活动还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在区域活动中, 教师既可以在幼儿自选活动中给予具体的个别指导, 又可以利用活动区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小组或个别教育。例如:幼儿想开一间玩具商店, 但又不知道如何玩, 教师可带他们去参观商场, 让幼儿观察商场里买卖商品是如何进行的, 商场里主要有些什么人, 应该用什么来购买商品, 售货员和顾客之间的交往是怎样的, 等等。幼儿通过参观掌握这些知识, 就会玩了。又如:在开展“糖果厂”的游戏中, 幼儿扮演“糖果厂”的工人, 他们做好“糖果”后, 不知如何处理。这时, 教师扮演参观者, 问幼儿这些糖果是否要穿上漂亮的衣服, 然后再拿到商店中去卖?于是, 游戏的情节继续向前发展, 一部分小朋友包装“糖果”, 另一部分小朋友则当售货员和顾客, 这一系列活动把游戏推向了高潮。

三、在开展区域活动时, 一定要注重活动环境的创造与区域材料的投放

根据认知发展理论, 儿童的知识构建必须由儿童通过自己的操作活动去完成。因此区域的设置不仅仅是多增设一个区域, 更重要的是创造能鼓励幼儿大胆选择、大胆操作、大胆探索的环境, 以及一种没有批评、指责, 各种想法、做法都能受到重视、尊重、赞扬的环境。幼儿只有处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充分发展个性, 才能调动探索的主动性、积极性, 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活动区域的设置要体现这一目标, 教师要在观察了解幼儿的基础上力求使区域活动的内容、材料紧紧相扣, 并根据这一目标提供操作材料, 通过材料调控幼儿的操作行为, 以达到教育的目的。

说到材料的投放, 我认为, 在区域活动中, 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发展水平、兴趣需要选择内容, 在宽松、自主的环境中开展活动。另外, 在投放区域材料时, 教师还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在发展水平上的差异及同一年龄段幼儿之间的能力差异, 采用层次性策略。投放的材料既要符合幼儿的原有水平, 又要起到丰富幼儿经验、促进幼儿发展的作用。

例如:美工区活动的材料投放。美工活动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区域活动之一, 在活动区内他们用橡皮泥做出各种点心, 用剪刀剪出许多美丽的图案, 用画笔绘出五彩世界。可是最近我发现美工区受到了“冷落”, 就连孩子们特别喜欢的橡皮泥也多天没人玩了, 看来, 活动区的材料该更换了。

第二天, 我拿出一大筐操作材料对孩子们说:“今天老师准备了许多操作材料, 有吸管、糖纸、模具等, 请你们用这些材料和橡皮泥组合, 创作出新作品。”活动开始了, 孩子一下子都涌到美工区, 曾经一度被冷落的橡皮泥又成了香饽饽。由于材料准备的充足, 每个孩子都拿到了自己喜欢的游戏材料。但是孩子们的表现让我大吃一惊:豪豪一会儿拿着模具刀毫无目的地切来切去, 一会儿又拿起小盘子无聊地摆弄着;杨杨拿着吸管在橡皮泥上戳来戳去……大部分孩子似乎只停留在无目的地摆弄新游戏材料的层面上, 很少有孩子进行有目的的操作。

针对这一现象我进行了反思。虽然投放新材料重新激起了孩子们对美工区的兴趣, 此时投放新材料应该说是合适的, 但我投放新材料时考虑不周, 以为材料越多越能吸引孩子, 孩子游戏的时间就越长。事实上, 材料多反而容易分散孩子的注意, 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所以, 在以后的活动中, 我改变了游戏材料的投放方式, 进行分段分层次投放, 并在投放新材料的同时拿走一些旧材料, 以调动孩子的操作动机。在幼儿活动中我先组织孩子讨论这些材料可以做什么及怎样充分利用这些材料, 鼓励孩子在充分感知新材料的基础上创造性地使用材料。

四、在开展区域活动时, 一定要注重教师的指导与评价

在区域活动中, 教师要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 根据需要提供适度的帮助。教师在指导区域活动时, 始终要正确定位, 扮演好观察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1. 所谓观察者, 就是教师通过观察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 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 从客观实际出发, 给幼儿适当的帮助, 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我认为教师可以采用整体观察的方法了解幼儿的活动, 了解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是否为幼儿所喜欢, 能否促进幼儿的发展, 是否还有幼儿没有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材料、适合于自己的活动方式及方法, 随时发现幼儿的兴奋点, 及时调整活动内容, 以满足幼儿的需要。

2. 所谓指导者, 就是教师对不同的幼儿给予具体的指导, 在面向全体幼儿的同时, 重点指导一两个幼儿, 使目标落实到每个孩子身上, 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但是, 在幼儿活动探索时, 教师不能急于直接指导。因为活动区教育不仅要给幼儿选择活动内容的自主权, 还要给幼儿操作探索的充裕时间, 让幼儿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 让他们有机会自己纠正错误, 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耐心, 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

在幼儿活动中教师可以参与其中, 以便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为了使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活动, 教师要对幼儿有所表示, 使幼儿的行为受到赞许和强化。所以教师对幼儿活动的具体参与、指导和帮助, 可促使幼儿的活动水平不断提高, 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3. 所谓评价, 就是在活动结束时, 老师对此活动加以简单评价。就拿上面的案例来说, 评价时, 我选取一些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展览、讲评, 使孩子们体验到区域活动带给他们的成功感。

活动区教育中应该注重幼儿在探索活动中作出的努力, 即幼儿在自信心、坚持性、独立性、创造性等方面的表现, 所以不必过于关注幼儿学到了什么知识, 而应该关注幼儿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即要注重活动过程。

摘要:为了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的“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这一重要精神, 许多幼儿园打破了传统的空间布置格局, 突出了区域活动的地位, 但并不知道这样做的意义何在, 也不知道该怎样利用这种变化了的学习环境组织教育活动。本文就如何开展幼儿园的区域活动进行了分析。

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开展 第14篇

【关键词】区域活动;自主性; 规则

【中图分类号】G61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3-0126-01

区域活动作为主题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和延伸活动,一起组织形式的灵活,活动内容的丰富,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多层次,多角度动手,交往更好发展个性的机会。

通过几年开设活动区的实践,我积累了一些经验,与大家共同交流与研讨。

一、结合幼儿园自身特点,创设活动区

常常听到教师说:“我们的活动室这么小,孩子这么多,设那些区合适?”“怎样解决活动空间的问题?”在此首先我们要明确在活动区中是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定位。其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通过提供有发展价值的环境,适当、适时的提供幼儿发展机会和条件来实现,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应该改变活动区形式上的固定单一化。活动区得空间间隔,不再都是用柜子将每个区,局限在某一空间或固定在某一位置上,而是采取了灵活机动的办法分割教师的空间,每班根据具体活动至少有三个固定的区域:如小班设置了:结构区、积木区、娃娃家等。在中班设置了小制作区、图书区、生活劳动区等。在大班设置了:科学活动区、美工区、火红小超市等等。由于每个区域的活动空间和人数有限,当这些区域的标识已全被幼儿领走,分别进入各自所选的区域后,没有得到固定区域活动标识的幼儿可待特制的自由角色标识,随时可以用教师准备好的小垫子往地上一铺,就自成一区或三五人,开始活动。将活动去活动的内容与整个幼儿园教育有机融合,相互补充。使教师创设的固定的、灵活的区域都能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价值。

二、我们要树立幼儿是活动的主题的观念

“幼儿是活动的主题”是幼儿园学前教育纲要的指导思想之一,它强调幼儿是在与同伴及环境的交往、实践活动中不断的发展的,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给孩子以自我发展的机会。确实,孩子与生俱来就对周围的环境有种好奇、探索,有一种主动了解的欲望,而教育就应该要保护孩子的这种“主动”。以往,在教学中我们比较习惯于教师先示范,幼儿被动模仿,教师灌输,幼儿被动接受,用接受式学习的方式让幼儿学习,这种学习方法在我们进行的区域活动中也留下了点滴的痕迹,表现在幼儿必须按教师的意志进行活动。比如,有时在区域活动中由于人数的限制,几个不愿意看图书的孩子或是调皮的孩子,為了照顾整体,被安排必须要看书,因为别的区幼儿已经满了,规定孩子要坚守岗位等,以教师的意志去规范孩子的行为。还有时,为了让活动室里的环境更好一些,就让几个画得好的幼儿或是手工好的幼儿在美工区完成我们的任务,尽管有的幼儿并不愿意。如果这样区域活动中孩子的自主性,主题性能体现吗?肯定不行。因此,要使孩子在区域活动中自主选择、自主交流、自主活动,必须具备幼儿是活动主体的理念。教师要学会与幼儿相处,在活动中要给与幼儿积极的期望。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作为活动环境的创造者,材料的提供者与活动的支持着应该找准自己的位置,只有对孩子进行适时适度的指导,客观合理地组织评价才能帮助孩子制动探索,发现世界,主动改变自己的方式,超有现状,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

三、在区域活动中,帮助幼儿建立起适宜有效的规则,并让幼儿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

区域活动既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同时也是教师所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因而,区域活动规则的制订应该是由教师和幼儿来共同完成,偏废某一方都是不妥的。

如,有些区域因人数较多,而发生了幼儿争抢玩具、学具现象;有的幼儿在活动中无故中途退出而导致活动无法继续进行……诸如此类情况,教师便可以及时组织幼儿就发生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让幼儿明白,这一“问题”若不解决,将会影响到活动的正常开展;而解决“问题”的办法,便是共同商讨相应的活动规则。如有一次,我们在游戏区域投放了一个磁铁的钓鱼玩具,由于是新玩具,幼儿一到区域活动时间就争着往科学区跑。可是几个钓鱼玩具怎能满足全体幼儿参与的愿望呢?拿到的喜气洋洋,拿不到的则垂头丧气;胆大的与之争抢,胆小的细语相求。本应是安静的区域一下子热闹无比,区域活动也就无法正常开展了。怎么办呢?望着幼儿求救的目光,我把他们都召集在了一起。“大家都很喜欢钓鱼吧?”小朋友都用劲地点点头,“可是你们这样抢来抢去的,大家都玩不成呀!而且这样,玩具也很容易坏掉,坏了就没得玩了。”小朋友们都低下了头,“那怎么办呢?”“不能抢!”“大家一起玩。”“那怎么一起玩呢?”看到小朋友已初步达成共识,我又抛出了问题。“我们轮流玩吧。”“嗯,一人讲一次。”“没轮到的坐在位子上等。”“一个人不能用很久,要不别人就不能用了。”小朋友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一下子,活动规则就出来了,大家又开开心心地玩了。  采用这种方法制订的区域活动规则,由于是幼儿亲自参与制订的,又是他们活动的需要,因而,幼儿都较能接受并能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

但有些活动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是要求幼儿在活动是务必要遵守的,对于这类规则,我们一般在活动前就明确提出来。例如,玩水区是幼儿最爱玩的一个区,如果没有一定的规则约束,对于3岁的幼儿来说,玩过后就很可能出现这样的情景:一个个满头满脸的水,一片湿漉漉的地……也许幼儿玩得很尽兴,但身体却受不了。这就要求我们在活动前就要向幼儿说明活动要求:玩水时不将水泼到别人身上,尽量不弄湿地板……

活动规则,是活动的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幼儿的区域活动是在动态是进行的,因而幼儿在活动中还常会有不同的情况出现,而不同的情况可能需要不同的准则加以规范。所以,区域活动规则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的。

四、区域活动中的材料投放要丰富得当,富有层次

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如:把一些泡沫、碎布、树叶、空瓶、纸盒等废旧材料,投放到操作区后,孩子们会把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在他们富有创造性的小手中被制作成娃娃、汽车、螃蟹等他们所喜爱的玩具。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会从中体会到成功和快乐。当然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并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既考虑到“吃不了”的幼儿,还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如为了有助于幼儿小肌肉发育和培养细致操作能力,我在设置“使用剪刀”的内容时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分成①剪桔子皮②剪长条形纸③剪图形三个层次,呈逐步递进,并按难易程度分装在三个小筐内投放,同时在最简单的小筐上贴上一个红苹果,表示这是最简单的,依次贴上两个、三个苹果,这样改变了材料投放的无序、杂乱现象,使教师对哪个幼儿达到何种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再如在指导策略上,对较内向、能力较弱的孩子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而对较自信、能力强的孩子则告诉他“我相信你自己会想出办法来的”,这样就能更大地发挥区域游戏活动的应有价值。

上一篇:墩阔坦乡安全生产示范乡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关于鸡年春节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