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武术心得体会

2024-09-04

对武术心得体会(精选6篇)

对武术心得体会 第1篇

武术的功能与作用及其特点和我对武术的心得 什么是武术?武术是以搏击为主要内容,通过套路、搏斗等运动形式,来增强体质,培养意识的民族传统体育。武术的作用 改善和增强体质 武术具有强健身体的作用。长拳的动作幅度开阔,关节活动范围大,而动作又复杂多变,对肌肉和韧带的柔韧性,弹性都有较高的要求,这有助于发展人体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和耐力等素质,太极拳则要求松静自然,柔和缓慢,就更适合年老体弱和慢性病患者进行锻炼,是一种良好的体育医疗手段。提高防身自卫能力 武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经过练拳习武,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还可以掌握一定的攻防格斗技能,这样可以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和对意外情况的应变能力。经过系统的训练,还可以直接为国防,公安建设服务。磨练意志,培养了良好的道德情操 拳语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拳不仅能培养人们坚忍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也是一种修身养性的良好手段。“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通过练拳习德,可以培养青少年尊师重道,讲理守信,见义勇为,不凌弱逞良好品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化建设。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 武术是以套路和攻防格斗为表现形式的,丰富多彩的套路运动,是武术功力和技巧的体现,而两人斗智较勇的散手运动,又是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地具体表现,这些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此外,群应性的武术活动,可以成为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良好形势。武术特点 1.既有搏斗运动,更有丰富多彩的套路运动。中国武术最大的特点是:既有相击形式的搏斗运动,更有舞练形式的套路运动。在武术套路的动作和练法中,一般的都具有攻防含义和技击内容,如:踢,打,摔,拿,劈,刺,撩,挂等动作,既是组成武术套路运动的主要内容,有都具有不同的使用特点和技击方法,各门派的风格和特点及个人、地点特色也不尽相同。2.对抗性的攻防技术。武术区别于其它体育项目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攻防技击性。练习武术,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能够掌握一些格斗的攻防技术。3.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练功方法和民族风格。所谓内,指的是心、神、意、气等内在的心志活动和气息运行。所谓外,指的是手、眼、身、步等外在的形式活动。武术运动无论哪种拳术和器械,都强调内在的意念气息与表现在外的肢体动作相统一。长拳强调的手法,眼法,身法,步法,精神,气,力,功就是对长拳的内外活动的具体要求。而太极拳要求先“以心使身”,而后“身能从心”。并提出“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的锻炼方法。八卦掌提出重手法,眼法,身法,步法,内修“心,神意念足”。形意拳则要求“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统称“六合”。南拳则要求“內练心神意气胆,外练手眼身腰马”。总之,所有的拳种都要求做到手到,眼到,手眼相随,上下协调,意领身随,以气催力。意识,呼吸,动作必须内外合一,形神兼备,这种练功方法,对外能够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够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使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这就形成了武术的运动特色和民族风格。4.刚柔相济、形象逼真、变化多端的艺术性。由于武术的健身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武术套路的动作和编排及具有刚柔相济,变化多端的搏击刚勇,又具有形象逼真,节奏鲜明的艺术特点加之单练,都柔和集体表演等多种形式使武术的表演或比赛一向为群众喜闻乐见。他表现出的形体美,动态美,造型美,节奏美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同时,各种拳种具有不同的风格和特征。有的一苍劲挺拔著称,有的以潇洒取胜,有的以敏捷灵活见长,有的以身手柔韧而舒展,有的状如飞禽走兽,有的醉态可掬形象生动逼真,有的舒展大方,有的动作紧凑,有的勇猛快速,有的朴质明快。总之,可以从形态和精神方面给人们以美的享受,从而体现武术的艺术特色。

5.广泛的适应性 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不同拳种,不同器械,其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套路的运动量都有不同的特点。这可以使不同年龄,性别,体质,职业和爱好的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同时,武术运动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场地器械也可以因陋就简,这给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我的体会 通过这近半学期的武术的学习,我们应该获得如下的体会,并且把它们融会于我们的人生中。懂得“积累”。武术的每一个姿势、动作都不是看一眼、练几遍就能学会的,必然经过一次一次地重复,而且是不断调整中的重复。必然走过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积累”。“百遍才会”“千遍始精”“万变能神”说的就是积累和目标之间的关系。我们要想达到既定的目标,一点一滴的积累是最切实可行的办法,这就是古人说的“积跬步而至千里”。可以说,通过武术的一个姿势、动作的正确掌握,你就能体会出在人生中成功要素的积累是多么重要。注重“细节”。武术的博大精深是用肢体语言来表现的,是每一个关节、每一块肌肉、甚至每一个细胞的充分协调的结果,其中细微的变化正是它的奥妙所在,我们把它称之为“细节”。武学造诣高的人,他的一静一动必然是所有细节的整体和谐。“浑身无处不丹田”“浑身无处不弹簧”等警语指的就是这样的细节。有一句流行语说“细节决定成败”。没错,学武术的过程实际就是在锻炼你怎样把握细节。学武术如此,做人做事也莫不如此。培养“勇气”。人生中有一个东西,挥之不去、迎之不来。人们把它叫“机遇”。成功的人肯定是抓住了机遇,失去机遇就意味着功败垂成。所有的机遇都带有一定的偶然性、都会稍纵即逝,唯有勇气可以扩大这种偶然性、可以使机遇的概率增多。还有什么比两个人相博更能让你培养勇气呢!二人相博,立见生死输赢,只有勇者才会在该低头的时候低头、该出手的时候出手,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我们常把人生比作战场,勇气是我们活下去、活得更好的必须。其实学习武术的用处还有很多,作为初学者的我来说一定要坚持,抓住每次的学习机会!跟着老师好好学习武术。

对武术心得体会 第2篇

1.引言

峨眉武术作为与少林、武当并称为我国武术的三大门派之一,并没有受到很好的保护与重视。究其原因是因为无论是在峨眉武术的继承和发扬,当地都没有进行完善的保护。

举办的峨眉武术节是峨眉山式市传承和发扬峨眉武术的重要体现。将峨眉武术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产业,从理论研究和理论体系两方面完善峨眉武术文化具有重大意义。

2.国际峨眉武术节对峨眉武术的影响

国际峨眉武术节自20以来每两年举办一次,旨在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林人士提供良好的交流机会和展示平台,向世人展示峨眉武术的博大精深,弘扬中化武术文化[1].峨眉武术历经3000多年的发展和传承,形成了“刚柔并济、内外兼修”的独特风格,与少林、武当并称中国三大武术流派,堪称中华武术文化的瑰宝。

2.1国际峨眉武术节对峨眉武术理论研究的影响

虽然峨眉武术与武当、少林并称为中国武术三大流派,但其理论方面的研究远远比不上其他两派。峨眉市于年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峨眉武术节后,关于峨眉武术的理论研究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8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峨眉武术理论研究及相关文章只有6篇,自2007年国际峨眉武术节之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关于峨眉武术理论研究及相关文章就增长了233.33%,期刊种类增加了150.12%;2007年中国际峨眉武术节中“峨眉武术论坛”中关于峨眉武术的52篇论文被入选中国论文数据库中[2].由此可见,国际峨眉武术界让峨眉武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武术学者关注与研究,这对于峨眉武术的发展与传播是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2国际峨眉武术节对峨眉武术技术研究的影响

国际峨眉武术节推动了峨眉武术节武术竞技赛的成功举办。2007年第一届峨眉武术节武术竞技赛只有12个国家和地区,10个国内地区,50多支参赛队伍参加,参赛人数共计520人,主要竞技比赛的项目有散打争霸、武术套路邀请赛和传统武术比赛等。第二届峨眉武术节武术竞技赛参赛国家和地区及国内地区代表增加到83个,参赛队伍增加到109支,参赛人数共计1129人,竞技比赛的项目中也增加了峨眉民间传统武术绝技展示大赛。第二届国际峨眉武术节的参赛人数较第一届增长了117%,参加团队增加63%,由此可见,在国际峨眉武术节之后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并开始学习峨眉武术[3].

虽然目前峨眉武术的技术研究仍然处于对风格特点方面的研究,但随着国际峨眉武术节的不断举办,峨眉武术的技术研究已经会更加全面、完善。

2.3国际峨眉武术节对峨眉武术宣传的影响

通过运用现代传媒基础对过节峨眉武术节的报导、宣传,峨眉武术已经打破了传统的宣传模式。峨眉武术的传统宣传模式主要是通过当地的一些武术学校和民间拜师教授的方法,这样方式有着宣传面小,受众人群也少的不足。在第一届国际峨眉武术节传媒报道后,更多的媒体开始关注宣峨眉武术。如三江都市报全面采访报道了“民进风采耀嘉州,峨眉武术通四海”的唯一演出;央视数字频道以峨眉武术为主题拍摄了《一方水土---峨眉山》系列节目[4].第二届国际峨眉武术节将峨眉武术与当地旅游结合在了一起,在宣扬峨眉文化的同时又带动了当地了旅游产业。如今,峨眉武术文化游已经成为四川旅游的一个热点,每年都有上千万的武术爱好者和旅游者来到峨眉山或观看风景,或讨论武术。

3.国际峨眉武术节对宣扬峨眉武术文化的启示

3.1加大媒体对峨眉武术的关注与宣传

国际峨眉武术节之所以影响广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媒体对其大力全面的报导和关注。如今媒体已经成为现代人们了解世界与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峨眉武术协会可以与当地媒体建立起一个良好的管理,利用媒体的`广泛影响性让峨眉武术得到更多的宣传与关注。

峨眉市也可以仿效当年《少林寺》的成功经验,打造一部优秀的峨眉武术文化题材影视作品,宣扬峨眉武术中的武术精神和武术哲学。当初李连杰的《少林寺》将少林武术推上了中国武术的制高点,全国每年都有很多人都去少林寺学习武术。《咏春》将佛山咏春拳重新带入人们的视野,让人们认识一代宗师叶问。一部好的关于峨眉武术文化的影视作品,势必会掀起一阵全国学习研究峨眉武术的热潮。

3.2加大对峨眉武术的技术研究和品牌打造

目前我国的峨眉武术技术研究处于以双目如钉,形神兼备,拽拳踢腿,闪展腾挪,进退快速,变化矫捷,灵活多变,虚实兼用,盘龙卧虎,一触即发作为其武术技术的基本理论的层面。为了更好的研究峨眉武术的技术性,峨眉市于夏的成立中国峨嵋武术研究会,如今会员发展到500多人,主要以研究峨眉武术技术,培养新一代峨眉武术人才为办会目标[5].随着峨眉武术的技术研究不断深入,峨眉武术势必成为当地最具代表性的武术品牌。

3.3让峨眉武术成为当地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国际峨眉武术节的举办,每年都会成千上万的武术爱好者来观看和参加这难得一见的武术盛世。如此庞大的一个群体,势必会带动当地的旅游产业。当地政府要懂得抓住机遇,将峨眉文化进行旅游推广,制定相关的峨眉文化旅游路线,让峨眉武术成为当地旅游的一个热点。旅游具有广泛的宣传效应,当游客离开峨眉山,也不会忘记峨眉武术文化给他们带来的感受。

3.4重视峨眉武术的传承人的培养

8月18日四川峨眉武术传承人汪键逝世的消息再一次让人们关注峨眉武术传承人的问题。峨眉武术传承人直接关系着峨眉武术的传承,是对峨眉武术根本的保护。四川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为了更好的培养峨眉武术的继承人,先后设立了四川省武术馆、四川武术协会;乐山市、峨嵋市、夹江县、眉山市和成都市也相继建起了许多所武馆或武术学校;峨嵋市政府更是从少年就开始重视峨眉武术精神的培养,在当地的中小学课间操中大力推广武术操;从少年儿童抓起。

4.结论

伴随着20峨眉武术被列入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市和政府对于峨眉武术的传承与建设也越来越重视。除了相关的必要的宣传手段与保护措施,国家也加大了对峨眉武术的发展力度。作为我国武术文化重要的一支,对峨眉武术文化研究与传承,是对我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最好保护。

参考文献:

[1]赵红波。峨眉武术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05(32):96-98+106.

[2]赵红波,姚伟华。峨眉武术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1(11):78-81.

[3]陈倩。武术价值的现实意义探析[J].中华武术(研究),,Z1(9):145-149.

[4]赵斌,代凌江。峨眉武术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04(21):41-45.

对武术心得体会 第3篇

一、研究目的

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武术的长期兴趣和提高学生的实际自卫能力。

二、研究方法

(一) 观察法

通过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发现学生在武术拓展训练过程中出现的兴趣衰退现象和自身防卫能力实际提高有限的情况。

(二) 实践法

通过让学生在武术拓展训练中实践自己的理论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三、结果与分析

(一) 培养学生兴趣的持久性

首先是对学生兴趣的培养, 从当年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少林寺》, 到现在甄子丹的《叶问》。学生们已经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在工作中的问题是如何让孩子们保持这种兴趣, 并将这种兴趣化为他们习武的动力。练过武术的人都知道, 武术是一种长期的, 需要大毅力进行下去才会有收获的运动。但是我们面对的是一群还未成年的孩子, 如何让他们自觉自愿的练习成了一个大问题。我们认为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就是环境和氛围不够好的缘故。

我们先来谈谈如何制造氛围与环境。武侠片里的音乐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当年黄飞鸿里的《男儿当自强》在我们的记忆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完全可以将之加以利用, 在声效方面给学生们创造一个像电影黄飞鸿里片尾结束时的那种气氛, 使学生们乐于学习武术。

除了好的音乐, 我们的祖先还创造了一个独特的战争文化, 就是阵法。我们的五千年的文化给了我们繁多的阵法种类, 我们可以从这方面入手, 从最简单的一字长蛇阵开始到两仪、三才、五行、八卦逐渐深入。既锻炼了学生的应变能力, 又锻炼了学生们的组织纪律性。阵法这种独特的体系会进一步吸引学生, 使他们对武术的练习更有兴趣和激情。

练武首先是从基本功开始的。武行内常说:“练拳不练功, 到老一场空。”作为一位负责的体育教师, 我们肩负的不只是交给我们的学生们一个武术套路。更要让他们在武术的学习中能够受益终身。但是基本功的锻炼是个长期的、枯燥的、毫无乐趣可言的过程。孩子们的年龄决定了他们无法长时间对某一项运动保持长久的兴趣, 作为一位体育老师, 我们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进行武术基本功训练的积极性。这就是我下面要谈到的化基础训练为小型比赛项目的原因。

所谓小型对抗赛, 就是同时安排两人以上, 十人以下的学生分组进行基本功对抗。基本功的对抗内容可事先进行系统规划。比如, 可以由10个俯卧撑、30次蹲起和50次跳绳组成一次基本功训练对抗内容。我们还可以通过限制完成时间来不断提高难度, 使学生觉得它更有挑战性。我们平时让学生正常做这些基本功锻炼, 他们肯定是出工不出力或者是偷工减料地来完成, 我们也没精力监督每一个学生的动作。但是将枯燥无味的基本功训练变成比赛, 不仅学生自己做好的主观能动性会大大提高, 而且为了获胜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和对手。这样我们的基本功训练就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这种小型对抗赛的比赛内容很适合在阳光体育活动中进行开展, 因为它组织灵活, 内容多样而耗时短。并且对场地的要求较小。

(二) 自身防卫能力实际提高

基本功虽然是武术的根本, 但它毕竟只是武术中的一部分而已。下面我们要说的就是武术教学中的第二大问题, 那就是武术套路教学。但是现在的很多学生都对武术套路不感兴趣, 认为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这也就是武术教学难以发展的根本原因之一。

武术套路是武术的练法, 它的本意是让练习者通过不断的套路练习使练习者对套路中的武术动作更加熟悉。但是国内的武术套路练习在现代的社会中遭到了普遍的质疑, 认为是花架子。实际上武术本身是由两部分组成, 即练法与打法。我们的老师就是因为这样或那样的顾虑所以只教练法不教或少教打法, 但是事事都有它的两面性和多源性。我们更要在教学中注重武术的实战性和击技性, 使我们的民族尽快地从肉体到灵魂都强大起来。

当然, 我所提倡的打法教学是在武术套路的基础上加以变化, 使其更加简化。将实战和套路练习结合起来, 在练习武术套路的同时进行一些实战培训。如, 教师在学生面前交错放置三到五个沙袋, 让学生在!前进过程中对沙袋进行击打。或在学生身边放置一圈沙袋让学生不断对沙袋进行击打, 锻炼学生的打击速度和力道。除了击打方法外, 武术中身法也是重要的一环。通常的身法训练如梅花桩、九宫步等太过繁复, 不宜于学生快速掌握和运用到实战当中。如果能在上两种击打训练的基础上在学生的脚边设置上一些障碍物, 当学生熟悉这种训练后, 再改变障碍物的布局使难度再次提高。当学生可以在击打沙袋的过程中进退自如的时候, 就是我们大功告成的时候。

关于武术器械的教学, 我不建议学生进行对抗训练因为它十分危险。但是器械练习是武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因此在以强身为本、实战为辅的方针指导下。我个人建议器械训练将基本功训练放在第一位, 器械套路放在第二位。至于器械的选择上我认为长棍是不错的选择。棍的普遍性决定了它的实用性。

对于棍术的基本训练, 我建议以力量训练为主, 技巧训练为辅。先来说力量训练, 我们可以让学生双手持棍成马步站立;然后让他们用棍子去挑动一只空水桶。教师的任务是不断计数, 并在适当的时候向桶里加水来提高水桶的重量。然后让学生持一加重的长棍进行劈棍训练和刺杀训练, 教师应不断鼓励学生并校正他们的姿势。

对于武术器械的步伐训练, 我认为应将步伐训练和阵法训练结合起来, 因为武林高手在千百支长棍组成的棍阵面前也会一筹莫展无法下手。先将一个大阵拆分成为若干个小阵形, 在各个小阵形操练熟悉之后, 在将几个小阵形加以组合训练;待时机成熟后再将若干个中阵组合成为一个大阵。

所以要让我们的学生能够保持一种长久的对武术的热情, 光靠气氛和环境与比赛的组合是办不到的。我们需要一种长期的有效的激励模式, 这就是我们提出的成就系统。

所谓成就系统就是指我们的学生在完成某项训练, 或是在某次比赛中取得了某些成绩;我们作为教师或学校授予他们个人的称号。假设某位同学完成了一百次拳术基本训练, 我们可以在同学们面前授予他“百炼成钢”的称号。再假设一名同学完成了一百次劈棍训练, 我们可以授予他“开山劈石”的称号。当然, 我们大力提倡开展的各种小型对抗赛的冠军得主也要有各自相应的称号。如有某位同学在对抗中获得了一百次胜利, 我们就授予他“百战百胜”的称号。

(三) 结果与分析

我们认为如果我们完成了以上这些艰巨的工作, 我们的武术拓展之路就会越来越宽广。文章的最后, 我想重点说一下在阳光体育的武术训练中对武德的培养。我认为一个习武之人, 如果他不具备武德里所要求的品质。就好像一个取得了相当成绩的人无法得到人们的尊重是一样的道理。

武德的一个特性就是要求武者乐于助人, 它包含了很多东西, 有见义勇为、拾金不昧、扶住弱小等等, 这与我们新时期建设和谐社会的总要求是相辅相成的。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的助人为乐的好心人。但是我们要帮助别人的前提是自己要有帮助别人的能力, 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强化自己的体质。毕竟一个满身伤病的人更大的几率是被别人帮助而不是去帮助别人。罗曼·罗兰曾经说:“一个人要帮助弱者, 应当自己成为强者, 而不是和他们一样变成弱者。”所以, 我们要助人为乐, 自己首先要变得强大起来。

武术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属于我们龙的传人的一种血脉传承。传播传统武术不仅仅是传播一种文化, 更是在传播一种生命的永恒。中华武术源远流长, 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的在弘扬国术的这条路上走下去。民族要振兴, 国术当自强。

参考文献

[1]王宏.武术散打与全民健身运动融合的研究[A].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C], 2010.

[2]林仰硕, 周永盛.福建省武术散打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J], 体育科学研究, 2010 (1) .

[3]姜传银.“后奥运”时代武术散打发展战略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 (1) .

[4]罗明飞, 贺春林.攻守连环格斗法[J].拳击与格斗, 2010 (2) .

[5]李士英.中国武术散打市场化运作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03.

[6]姜传银.散打运动训练监测与评定的系统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 2003.

[7]王家忠.荆楚武术文化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 2009.

[8]张成明.竞技散打摔法技术的分类及应用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10.

对武术心得体会 第4篇

摘要:自2003年新的武术套路竞赛新规则实施以来,武术套路的技术动作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从近几年发展情况来看,对武术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新旧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比较,以及近几年武术套路变化的情况来探讨和分析武术套路新规则对武术的影响,深入分析了武术套路竞赛新规则的评分、武术套路的发展方向、新规则中创新动作分值的变化对武术训练和比赛的影响、新规则对武术教学和运动员选拔的影响,从而为今后武术的训练、推广和普及提供参考。

关键词: 套路 新规则影响

武术竞赛新规则作为武术套路竞赛进行的依据和武术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其内部的变化必将引导着武术的发展和变化,其内部的修改都会对武术各方面产生影响。2003年修订的新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施行以来,武术界教育界人士都做出了不同的反应,目前尚无定论;从近几年的武术竞赛来看,已经对武术的技术内容、结构等各方面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既有积极的,又有消极的,但更多的业内人士只是看到了新规则的优点而忽视了它的不足,换句话说只是从高水平的比赛角度剖析了新规则的科学性、可行性,而忽视了新规则对武术套路结构、内容、技术训练及武术推广普及等方面的影响。本人将对新规则的成效和今后要改进的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 新规则执行后对套路的评分的成效。

新规则较之旧规则在评分方面有了突出的改进,由1996年前的裁判主观评分变为量化评分。新规则通过这些方法对动作质量、演练水平、难度动作采取现场即时扣点,以保证评分的客观性。因此新规则提高了评分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充分体现了比赛的客观性,增加了竞赛的可比性,促进了运动员的公平竞争,有利于运动员充分发挥个人潜能。

武术竞赛裁判员是武术竞赛规则的执行者,是赛场上的法官。裁判员执裁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武术运动员的发展。只有高水平、高素质的裁判员队伍才能保障武术套路比赛的顺利进行,并推动竞技武术运动不断向前发展。武术套路竞赛与体操一样,同属于技能类评分项目,它没有直接的量化指标;也没有可以判别胜负的客观标准,主要是依靠裁判员根据武

-------------------------------------------------------------------------------

(作者吴德兵,男,2002年毕业于湖北大学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 从事专项武术,国家二级武术裁判员、运动员,湖北省随州武术学会会员。主要研究方向——武术的发展与普及。本文在2009年第七次全国职教论文评选中荣获三等奖)

术竞赛规则来评定运动员的成绩。因此易受到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妨碍武术套路竞赛评判的公正和公平。新规则实行以后采取了电脑评分的方式,新规则在借鉴体操裁判规则基础上,根据武术套路的特点对难度动作进行了等级分类并用字母数字编码进行翻译,在评分中,要求每位裁判员对出现的错误动作在2秒内打分。这样不仅避免了比赛过程中裁判员主观上的不利因素,保证了比赛的公平性;而且也提高了裁判员的执裁能力和素质。

二 武术套路新规则体现了奥运会的发展方向

现代奥运会的发展方向是“更高、更快、更强”。2003年武术套路新规则修改后继续向“高、难、新、美”的发展方向。其修改的背景是作为难美技能项目,竞技武术要想进入奥运会,必须和其它同类项目如体操一样,不仅要在比赛的评分中充体现客观性、公平性,同时还要在技术上不断创新,提高动作难度,使竞技武术更精彩,更具有观赏价值。

在武术套路演练中,所谓的“高”,指的是套路演练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平的高质量,也是武术跳跃动作的高度,这也正是奥运会“更高”发展方向的体现。而“难”既是指难度系数,又是专项素质和技能的体现,这又突出了奥运会“更强”的发展方向。

而武术中所谓的“新”不仅是动作的新颖和独创性特征,它要求武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套路、技术要不断更新和创新;这样才能不断发展和经久不衰,适应时代的要求和需要。在奥运会中“更快”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更快不仅仅是比赛中的速度,更多的是强调奥运会发展的速度要快,内容也要不断更新。

关于武术中“美”,指的是武术套路中的武美表现力特征。武美表现力指动作的姿态、节奏、韵律、气势、及运动员的体形、精神、意识等感染力。同时又表现在套路编排设计及服饰、音乐、灯光的配备上。因此武术套路中表现了体形美、姿态美、气质美、节奏美、音乐美、器械美、及人与器械的协调没美。而奥运会也正好说明了这一切。奥运会它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美,这种美在比赛的场地、器材、服装、理念、口号上足以证明。因此可以说武术发展的方向与奥运会发展方向是一致,而且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武术套路新规则有利于武术进入奥运会,向更高的方向发展,体现了奥运会的发展方向,即竞技武术的发展方向。

三 武术套路新规则难度、创新动作分值变化对武术训练比赛的影响

2003年新规则实施后,在难度分值上有了很大的改变。2003年后难度分值增加到了2分,而1996年前则是没有的。在创新动作上1996年旧规则只有0.2分,而新规则则采取了未封顶的加分方式。作为每一位比赛的运动员都希望在塞场上取得好的比赛成绩。而取胜的关键是什么呢?是争取难度和创新动作,进而促进动作质量上的得分,从而达到取胜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在以后的训练比赛中,一定要在完成成套动作的同时,加大对难度动作的训练,不断提高难度动作的水平,减少在比赛中的失误,同时积极培养运动员的理论水平,不断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武术作为中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要使中国武术不断适应社会和各国人民的需要,就要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使中国武术不断向前发展。在2003年新规则实施以前,正是由于旧规则缺乏鼓励创新的导向,造成了武术比赛上套路的演练单调雷同的局面。2003年前旧规则中规定了指定难度,使得运动员和教练员的创新精神受到了压制;在比赛中为了增加比赛的效果,烘托气氛,击向动作如:拍脚、拍地、砸拳等大有增加。器械中,扎刀、刺剑、刀花、剑花、劈棍、云棍、随处即是,创新动作则相对较少。在比赛中谁是冠军便模仿谁的动作,缺少了武术创新的精神。新规则中创新分值的增加就是要运动员去不断的创新。对于运动员来说创新也是运动员夺取优异成绩的法宝,由人们对新动作的掌握和运用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摸索适应过程,所以率先创新者往往能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与对手形成技术上的“落差”。使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在专项技术水平中保持明显的优势。所以创新动作分值的增加,促进了武术技术动作的创新和发展,丰富了武术套路的内容;也有利于运动员在比赛中取胜。

四 新规则对基层武术教学、选拔运动员提供了新的方向

武术套路新规则作为武术竞赛进行的依据和指导性文件必定为基层武术教学和运动员的选拔提供了新的方向。基层武术教学和运动员的选拔关系到未来武术发展的前途,所以在基层武术教学和运动员的选拔过程中,要以武术套新规则为导向。

武术运动员的选择,其最终目的是选择优秀的运动员,以达到取得良好比赛成绩。但是运动员如何选择呢?选择的指标又是什么?一个最好的指标那就是:“武术套路竞赛新规则”,通过分值分配的比重,对不同运动员在动作规格、演练水平、难度动作、和创新技术等方面的进行综合考试,最终得出综合成绩 。对综合成绩突出的运动员进行综合培养,而对在某方面有突出优势的,可以根据其特点,制定不同的运动项目,使人才得到合理的运用,以达到趋利避害的效果。这样既避免了盲目选材和人才浪费的现象,又可以挑选到优秀的运动员为比赛创造良好的比赛成绩。

五 存在的问题

武术是中国传统的体育项目,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继承这一优秀文化,并使之推进奥运会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然而我们在将中国武术推向世界的同时,应立足于中国。中国是一个体育大国,但是基层体育运动发展并不乐观,武术更是如此。武术套路新规则作为武术发展的指导性文件,但是并不适合基层武术的开展和普及,由于在竞技武术的发展和基层武术开展普及两方面,两者在要求和目标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首先:专业运动员与基层武术学生,爱好者在身体素质上有着差异性,武术专业运动员是竞技武术的主体和主要参与者,他们以争取运动成绩为主要目标,在运动选材和运动训练上与竞技体育保持一致。武术学生则是要通过国家的统一考试,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运动水平,又要有一定的文化素质。基层武术爱好者他们只是为了培养兴趣和娱乐。

其次:两者在目标上的不同性。专业运动员以争取优异成绩为主要目标,反映在运动训练上就要求运动员要以高质量的完成难度动作,走高难新美的路子。武术学生的教学和训练则应以培养学生教学能力,是加强自身教学能力,科研素质的培养。而基层武术爱好者只是为了娱乐和锻炼身体为主要目的。

因此,在基层武术中,对武术学生和武术爱好者按武术套路新规则的要求进行教学和训练,不仅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会对他们的身体造成很大的伤害。所以在我国基层武术的开展和普及时,我们应在武术套路新规则的指导下,根据地方的特点出发,发挥地方优势,针对武术套路新规则,制定适合本地方武术开展和普及的规则和方案,从而为我国基层武术的开展和普及作贡献,进而实现我国全民健身的目标。

结论

1通过新、旧武术套路规则的比较,武术套路新规则的实行后,评分方式由主观变为量化,提高了裁判员的执裁能力和素质,使武术评分变得更加标准,增强了比赛的可比性,避免了裁判员的主观干扰,有利于运动员之间公平竞争,有利于运动员个人潜能的发挥。

2武术套路新规则的出台和实施,体现了奥运会的发展方向,使武术继续向着高、难、新、美的方向发展;有利于武术进入奥运会,符合竞技体育的本质规律。

3通过对2003年新规则和1996年旧规则进行分析,新规则在动作难度分值上的增加,使教练员、运动员更看重武术难度分值,在武术训练过程中更倾斜于对难度动作技术的训练,有利于提高运动员的技术水平;给今后的武术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

4武术套路新规则在创新动作分值上的大大提高,使武术套路的技术动作内容更加充实。增加了武术工作者的创新意识和水平,因此武术套路新规则实施有利于武术内容的发展和更新,促进了武术工作者和运动员不断创新,有利于运动员的比赛和在比赛中取胜。

参考文献:

[1]武术套路竞赛规则[S].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2]武术套路竞赛规则[S]. 中国武术协会,2003,12

[3]张君,姜周存.从2003年新规则看竞技武术套路的发展趋势[J]. 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学报.

[4]龚双安.武术竞赛规则改革的探析[J].中国体育科技. 2000,(11)

[5]刘同为.十运会后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修缮诌议[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5,12

[6]刘涛,李国冰,王明建.从新规则的实施谈武术套路教学的优化设计[J]. 四川体育科学,2005

[7]林小美,费兰.竞技武术套路新旧规则比较研究 [J]. 体育科学 2004,

[8]李传国,王成.关于武术套路技术内容单调、雷同倾向之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

[9]温佐慧.竞技武术套路竞赛规则的发展变化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

[10]辛双双.从竞赛规则的嬗变看竞技套路技术的发展[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6

对武术心得体会 第5篇

西安体育学院函授生(专升本)学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武术段位制引入中小学教学对武术传播的影响

函授站(点)专 业 年 级

姓 名

指 导 老 师

2018年3月20日

武术段位制引入中小学教学对武术传播的影响

摘要:武术段位制实行18年以来,逐渐走入了中小学的体育教学中,段位制的引入为中小学武术教学指明了方向,加快了中华武术的传播,促进了武术的技术传播,传承了武术文化,弘扬了传统武德,也壮大了武术事业的发展。文章主要从这四个方面介绍武术段位制引入中小学教学对武术传播的影响。

关键词:武术段位制 中小学教学 武术传播 1 引言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老一辈的人们更能直接的感受到其深厚浑圆的文化,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其文化的影响力越来越微弱,现代体育的发展、满足精神需求事物的多元化以及外国格斗项目的加入,作为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武术,它慢慢淡出了现代人们的生活,中小学生接触武术项目也是甚少。武术段位制从1998年正式启动至今,经历了18年的历程,从刚开始的“套段”到现在的“考段”,武术段位制正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2014年5月6号《武术段位制推广十年规划》253计划的制定,更是为武术段位制推广画出了蓝图,并指出段位制推广的侧重在中小学,由此可见,武术段位制引入中小学教学对武术传播的意义之重大。2研究背景

中国武术协会主席、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说,“段位制是武术传承、推广、普及的重要手段和载体,是中国武术事业发展的神经系统,关系到武术的前途和命运,关系到武术运动的健康发展,关系到武术的国际推广和申奥目标,也关系到武术进校园的目标。”武管中心副主任陈国荣表示,同内的段位工作推广侧重在中小学,旨在扩大武术人口。[2]2014年5月6号,《国家体育总局中华全同体育总会关于印发的通知》中进一步指出,中小学校是推广武术段位制

重点。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郭玉成教授的《跆拳道、空手道、柔道传播对武术传播的启示》一文指出,跆拳道在韩国学校中成为必修课,为跆拳道的传播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舞台,保证了跆拳道在学校传播中长期稳定的对象,这也是跆拳道在韩国成功传播的基础。而中国武术南于学校师资等多方面的原因,武术进入学校课程的步伐一直踌躇缓慢,甚至停滞不前。

3武术段位制的相关研究

段位制是一种根据个人从事武术锻炼和武术活动的年限,掌握武术技术和理论水平、研究成果、武德修养,以及对武术发展所做出的贡献,全面评价习武者武术水平等级的制度,[4]它分为三档九段十二级,设段前级:一级、二级、三级;初段位:一段、二段、三段;中段位:四段、五段、六段;高段位:七段、八段、九段。为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武术运动的发展,提高武术技术和理论水平,建立规范的武术锻炼体系和技术等级评价标准,特制定了中国武术段位制。9武术段位制的考试和评定有同考、省考和县考三种方式,即:全同武术段位考评,省、区、市武术段位考评,县级市、县武术段位考评。中国武术协会其下设一级、二级、三级考评机构,中国武术协会各级的单位会员,都可申请成立相应等级的考评机构,一级考评机构可组织本地区内6段以下的考评工作,二、三级考评机构可组织初段位和段前级的考评,这也就打破了武术管理部门独家负责段位制考评的局面,意味着各级高校、专业院校、中小学校都可申报成立段位制的考评机构。邱丕相教授在《中国武术段位制——普及武术的必南之路

(一)》中指出,武术段位制的段位考评还要大胆的放手,让更多喜欢并习练武术的人拥有属于自己的段位,直接赋予中高段位的武术老师或者教练员具有批段的权利,这样武术段位的推广才会更加顺畅。

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也陆续出版,课程内容和形式渐渐完善和丰富,呈现了良好的发屣趋势。首先,拳种项目更加丰富了。其中有长拳、少林拳、太极拳(陈、杨、和、武、吴、孙六式)、形意拳、通臂拳、翻子拳、八极拳、八卦掌、螳螂拳、五祖拳、戳脚、咏春拳等12个拳种,趣味武术、武术功法、自卫防身术等3个不受拳种限制的项目,以及剑术、短棍、二节棍等3种器械;第二,突出体现了

项目特色。中国武术有一百二十多个“源流有序、权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拳种项目,段位制教程中逐渐加入了形意拳、少林拳、八卦掌等传统拳种项目;第三,内容设置更加科学合理。段前级的教学内容以武术基本动作和武术游戏为主,重点在培养学生的武术兴趣,在小学低年级的年龄段开展较适合;初段位以练习武术技术为主,逐步提高武术技能和了解武术文化内涵,适合在小学高年级和中学中开展。[6] 4武术段位制为中小学武术教学指出了方向

4.1教什么

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明确了各级别段位的考试内容和评定方法,与以前中小学只教授五步拳、初级长拳、初级刀剑和简化太极拳相比,段位制的内容更为详文。把段位制的划分和中小学的年级划分结合起来,段前一、二、三级技术可在小学低年级(3个学年)习练,一段技术可在小学高年级(3个学年)习练,初中(3个学年)可习练二段技术,高中(3个学年)可习练三段技术。4.2如何教

武术的学习在大部分同学看来,一直是枯燥、干涩和压抑的,学生正值活泼、好动的年少时期,如何教学是摆在体育教师面前的直接问题。武术教师技术和理沦水平和武术教师教学能力不是呈正相关的,“如何教”成为了学习者和传授者之问的桥梁。在学校武术教学中,许多武术教师仅注重对技术动作的表象化学习,很少注重对武德、武礼的教育和武术文化内涵的阐释,淡化了武术的技击本质,造成了学生对武术的理解停留于肢体动作,很难达到提高防身自卫能力、传承民族文化、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目的。[7] 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中的武术趣味练习为武术教学奠定了趣味性的基调,“快乐武术”也成了武术教学中的一部分。教程中有打有练,体现了武术以技击动作为基本内容,教学中应注重武术本质的技击内涵,以提高防身自卫能力和套路演练水

平。段位制的考评中加入了武德武礼的考评和武术理论的测试,也为中小学武术教学指出了武德培养和理论学习的方向。3.3谁来教

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陆续出来之后,能胜任中小学武术课程的体育教师的数量也会相对减少,有些只是在大中专、本科学习过一些武术套路,他们进行武术段位制的课程教学是存在困难的。中小学体育教师也只有通过不断的培训和学习考取段位制至少四段以上,或考取武术段位制的指导员、考评员,才能担任中小学武术教学的任务。

5段位制引入中小学教学对武术传播的影响.1促进武术技术的传播

《中国武术段位制系列教程》中的技术教程内容,均选自流传较广的拳术、器械和锻炼方法,首批系列教程中有长拳、少林拳、太极拳(陈、杨、和、武、吴、孙六式)、形意拳、通臂拳、翻子拳、八极拳、八卦掌、螳螂拳、五祖拳、戳脚、咏春拳等12个拳种,趣味武术,武术功法,自卫防身术的锻炼方法,以及剑术、短棍、二节棍三种器械。如发源于河南嵩山少林寺的少林拳,以刚健有力、朴实无华和利于技击为主要特点,运动特点表现为禅拳一体、神行一片、硬打快攻、齐进齐退;太极拳运动绵柔不断、刚柔相济,心静体松,是一种内外兼修、缓慢、轻灵、呼吸意念和肢体相配合的传统拳术,也是健身、修身的良好选择。中小学生学习系列教程中的某项拳术和器械,能够学习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优秀套路和格斗技术,如少林的少林拳,注重身形和意念的形意拳,舒展大方的长拳,模仿螳螂刁敏的螳螂拳,陈王廷的陈氏太极拳,叶问的咏春拳,都能促进武术技术在中小学的快速传播。

5.2传承武术文化

5.2.1武术基础知识的普及

武术段位制引入中小学,从客观方面来讲,武术也一方面融入到了中小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中小学生逐渐了解了什么是武术,武术礼仪和武德,武术的历史,武术的文化,以及习练武术后的作用。另一方面,他们的武术理论基础知识深厚起来,也为以后考取武术段位制奠定了基础。4.2.2学习武术技术的同时了解了拳种的历史和技击内涵

不同的拳种有着不同的拳种历史和风格,太极拳刚柔相济,崇尚借力打力、化力引力,戳脚多用腿法,腿法凌厉凶狠。学生在学习螳螂拳当中,也将会慢慢了解螳螂拳的历史,便知螳螂拳分为南北两派螳螂拳,北派螳螂拳相传为明末清初山东人王朗所创,王白幼好武,曾经入过嵩山少林寺学艺,后义拜访名师,云游各地。后来偶遇螳螂捕蝉的场面,深受螳螂运臂搏击及转头闪身等动作的吸引,仔细揣摩悟出以短击长之理,然后借鉴螳螂之形融入人的攻防技击的方法创编成了螳螂拳。5.2.3拳种拳理中蕴含丰富的哲学思想

拳家太极说,阴阳说,八卦说等,都是先人对武术的哲学思考。一项渗透哲学思想的运动项目,在我们同家少之又少,哲学与武术相结合,深刻的体现了武术的文化性。

5.2.4掌握健身防身的生理知识和技巧

咏春拳的习练需明确人体中线的概念以及各个部位攻防应用,太极拳的练习需清晰人的基本面、基本轴、关节发力的顺序以及人体重心的移动和控制,另外,为了预防武术运动损伤,需掌握关节和肌肉的活动规律,损伤发生后,也需要运动损伤应急知识,以便及时处理伤病。5.3发扬中华传统武德

武德是习武之人在社会生活中应自觉遵守的练武和用武的道德标准。1987年在全同武术学术研讨会上,武德被定义为“尚武崇德,修身养性”。到现代,形成了新的社会主义武德观,形成了热爱租同、热爱民族文化,忠诚于党的武术事业和见义勇为、尊师重道、团结友爱、以国家和集体利益为重的武德思想。

5.3.1抱拳礼是培养武德的重要内容

抱拳礼左掌右拳,左掌掩盖右拳上,表示不以武相见,“五湖四海皆兄弟”,大家和平相处,后来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江湖礼数,见面之后大家都互相行礼,以示尊重。学习抱拳礼可培养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相互尊重、不侵犯他人的品格。5.3.2遵规守纪,尊敬师长的行为理念

武术教学是一对多或者一对一的教学,教练、老师长期和学生在一起训练学习,学生较多的听取教练和老师的教导、管制,此外,学生在武术比赛中也要遵守一定的比赛规则,可培养学生尊敬师长、遵规守纪的道德品质。

5.3.3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行为特征

武术的学习最主要的是身体的学习,其次是道德的修习,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初步掌握技术以后,需要个人单独巩固练习,才能熟练掌握。

5.3.4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武术的学习是终身的学习,武术内容众多,在学习中会遇到困难,有学习套路的困难,有格斗实战的困难,有体力体能上的困难,还有功法运动中的困难,每项技术都需要在一次次的失败中走向更为完善,这个过程中需要练习者不气馁、不放弃的意志和坚持不懈的毅力。通过反复的遇到困难一解决困难一再遇到新困难的磨练,有助于中小学生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的养成。

5.4带动武术相关产业的发展,壮大武术事业

随着武术段位制引入中小学教学,和武术相关的领域也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中小学实行段位制以后,便可带动武术器械、武术服装、武术图书等工具的发展,武术教程视频等用品的设计与发展,还有武术段位制教学培训等服务业的发展。武术自古以来就是“土地里的文章”,场地器材不受限制,时问不受约束,开展较为简便,段位制引入中小学,必能壮大武术事业。6结语

“一种文化的兴衰往往依赖拥有这种文化的人数。”武术段位制引入中小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习武动力,扩大武术人口,让更多的人学到武术技艺、文化和武德,促进武术事业的发展,对武术的传播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2]高小军,陈同荣,邱丕相.中国武术段位制——普及武术的必由之路

武术心得体会 第6篇

武术作为中国传统体育项目,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还能培养学生反应能力、协调能力和坚强的毅力,尤其是在演练武术套路动作时,更能给人以视觉上的震撼。

武术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而这一特点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投法来体现。武术套路在技术上往往要求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心动形随”做到,“形断意连”,“势断气连”。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的变化来锻炼心身。在此,我觉得在学习武术的同时有必要重视以下几点:

首先在上课之前我们要进行充分热身。这个很重要。如果热身不充分,很多难度动作做不出来。

第二个就是要保护好自己,不让自己受伤。很不幸运的是,我在训练时因为没有充分热身,导致右脚踝受伤。由于伤势严重,不仅仅这学期我的训练中止了近三个月,在恢复后,脚踝依旧难以适应大强度的训练。受伤,不仅仅是影响个人的训练,还会拖累整个武术队的训练进度。所以要对自己负责,对武术队负责。

第三,要做好基本功,为之后的套路打好基础。学习武术,基本功很重要。

上一篇:qq个性签名经典语录下一篇:学校家校合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