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提纲

2024-06-22

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提纲(精选11篇)

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提纲 第1篇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提纲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如何学化学

1、书中的一些知识很多都是基础,很多的精华都在练习册里面还有一些辅导教材里面,重要的就是先把一些基础的知识都搞清楚,包括书中的一些备注,还有实验器材,还有实验的方法,还有一些互动之类的。

2、一定都要先搞清楚。孩子学习的成绩提不上去,还是因为他们这些基础就没有学好。就造成了他做题的时候就不会。哪怕他上课都听懂了,但是让他做题他还是不会,高中化学辅导老师要帮助学生抓住基础。

化学学习方法有哪些

1.熟悉重要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初中化学所研究的物质,都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例如:我们要学习人类需要的第一物质氧气,第二物质水等。学习时不仅感到亲切,熟悉,而且通过学习也会对它的性质、组成、结构、变化、用途有了进一步了解。

2.学会巧记

由于要记的初三化学知识点比较多,如果靠死记硬背是难以记牢的,所以应学会巧记。化学上常用的记忆方法有:比较法(常用于容易混淆、相互干扰的知识。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四个相似的概念,可以通过比较,使理解加深,记忆牢固。)

3.联系实际

初中化学课程中有很多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知识。跟物理类似,很多化学知识对于你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提高生活的质量都是大有裨益的。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要经常去搜集生活中的素材。

例如:饮食中的各种营养成份及其含量和作用,就需要你多多观察生活中的食品包装,把它们收集起来进行阅读和研究----- 钢铁生锈、食盐成分等等。

4.注重小结定期复习

“化学易学,易懂,易忘”,很多初中化学的同学都有此体会。要想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每学完一章或一个单元后要及时小结,系统复习。最好趁热打铁。也就是说,当天的功课当天复习,这样遗忘的程度小,学习效果好。对于前面学过的知识,也要不时抽空浏览一遍,“学而时习之”,这样才能使知识掌握得牢固。

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提纲 第2篇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个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途径,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目标)。

2、关系:基本国情决定基本路线,基本国情决定基本经济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决定分配制度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含义、主要特征及表现分别是什么?

含义:一是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主要特征及表现:不发达。表现为:生产力水平比较低,教育科学技术比较落后,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

4、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为什么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以问题的关键?或为什么要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2)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

(3)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

(4)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

(5)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

(6)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离不开发展

(7)完成祖国统一人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发展。

(8)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5、青少年怎样为国家的发展作贡献?

作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我们要关注国家发展,努力学习,增长才干,准备将来投身剑现代建设中,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

6、为什么要坚持对外开放?

(1)当今世界是个开放的世界,中图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

(2)我国虽然市场广阔,劳动力资源丰富,但资金短缺,技术和管理落后。

(3)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

(4)才能更好的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

(5)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6)对外开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7)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7、判断:有人主张用其他发展战略来代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错误)

经济建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工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方面的工作都必须服从并服务于经济建设。

8、基础知识:

(1)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三个代表是立党之本

(2)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3)现代化建设的核心工程是:经济建设(中心、关键地位、首位)

(4)改革的性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改革的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判断和衡量各方面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提纲 第3篇

一、出现瓶颈现象的原因

1.教材内容由具体变为抽象, 学生一时难以适应

“物质构成的奥秘”研究的是物质的微观世界, 这对学生来说具有极大难度。与前两章相比, 这一章有以下特点:一是概念抽象空洞, 学生很难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教材对于化合价的描述就让学生很难理解其实质,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 (即核内质子数) 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个概念更不易被学生理解, 因为在现用教材中对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要求非常低, 学生不能理解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意义, 也就不好理解元素概念, 再者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抓不着看不到, 学生甚至怀疑这些微粒是否真实存在, 这些严重影响他们的思维判断。二是化学符号抽象, 学生难以用符号表达化学原理。不能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就会影响化学式的书写, 化合价不能理解或使用不正确也会影响化学式书写, 化学式不能正确书写则会严重影响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化学计算。

2.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健全, 学习化学的兴趣减退

对九年级学生来说, 化学是一门新课程, 加上之前两章内容浅显易懂, 实验又多又精彩, 学生的好奇心强烈, 兴趣浓厚, 即使是学困生也能学得很好, 取得较好成绩。但是等到学习本章内容时, 学生的新鲜感过去了, 兴趣降低了。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可知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未完全形成。对于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 学生普遍感觉难理解, 对元素、化合价、化学式的概念意义书写及有关计算, 有的学生认为简直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 这样一来导致一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 甚至可能因此而彻底放弃化学学习。每年中考化学成绩在十分以下的大有人在, 主要原因就是在这一章起埋下祸根。

一、采取的对策

针对以上的瓶颈现象, 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对策。

1.分散重点难点, 降低本章难度

在前两章教学中有意识地渗入本章内容, 降低本章难度。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记忆和书写上, 可以在前面每学习一个文字表达式就在其下面注出对应的化学式, 并指出其中含有哪些元素, 从而分散记忆化学式;在学习水的组成时, 引导学生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各有哪几种, 元素种类是否一样多, 适当介绍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为了降低难度, 可以采用记顺口溜的方式记忆化合价;有的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 加强记忆;有的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有的内容教师可用对比的方法来区别, 如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 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及意义的区别等等, 教师把这些作比较来讲解, 可以使学生明辨它们, 记忆也会更深刻一些。

2.化抽象为具体, 保持学习兴趣

多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 如利用模型、挂图、投影、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和方法继续从感官上刺激学生, 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微观世界中, 并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微粒。利用实验室的球棍模型使学生感受到物质构成的奥秘, 利用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和氯化钠的形成示意图等挂图让学生体会化学变化的本质, 再利用投影、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苯分子图像、48个铜原子的图像、硅原子排列成的世界上最小两个汉字中国。通过这些让学生体验到分子、原子等微粒是真实存在的, 并不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 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也为今后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 我们还应积极发掘课本上的实验, 对于其中的一部分尽量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来保持学生的兴趣。比如课本上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等实验简单易做, 把它设计成学生分组实验, 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 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可谓事半功倍, 何乐而不为。

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提纲 第4篇

关键词:教材特点;创设情境;典型事例

文章编号:1008-0546(2013)05-046-02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识码:B

宿迁地区使用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已经五年了,2011版初中化学课程标准颁布后,教材也进行了改版。改版后的教材从内容的选取、知识的架构、目标的实现、能力的培养、科学方法的应用等方面都有显著特点,更加生活化、社会化、人文化、科学化。

一、教材精选身边的典型事例

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广泛而紧密的联系,新教材从实际问题中引出化学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在实际情景中展开学习,将化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景。例如,请选择你感兴趣的物质(如白醋、柠檬汁、石灰水、肥皂水、食盐水、蔗糖水、雨水、自来水、汽水、啤酒和洗涤剂等),用pH试纸测定它们的pH。

教材在落实核心知识过程中,注重选取学生身边的生活事例。如:水的净化、钢铁制品的锈蚀与防护、燃烧与灭火等;以及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密切的环境问题,如:水的污染、大气的污染、新能源的开发、农药和化肥的开发和使用等。在文字的表述上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语言的表述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材更加注重与生活实际相贴近。老教材中关于氢氧化钙是这样的“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新教材中这一句话改成了“氢氧化钙是熟石灰或消石灰的主要成分”,关于氧化钙老教材是这样说的“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新教材改成了“生石灰(主要成分是氧化钙)”。按照老教材中的说法熟石灰应该是纯净物,而新教材的说法就应该是混合物。新教材中的说法应该更符合实际的状况,如果不去研究新教材,而只根据经验去教书,可能会犯错。

二、教材注重情境的创设

初中学生以经验型的逻辑思维为主,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结论往往需要借助生动直观的形象和已有生活经验的支持。新教材利用一些可读性强的情景材料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表述上多用启发性的语句,如“你已经知道了什么?”“是否还有其他的可能性?”

为防止文字冗长、拖泥带水,在教材中设置一些栏目,如“多识一点”、“活动天地”、“实验探究”、“长话短说”等。每一个栏目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引领学生积极思维,体味化学的独特魅力。 同时,教材通过大量的图表给学生留下很多感悟。

如:讲到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中的图片“光合作用”就很唯美,“葡萄酿成酒”就很令人向往,教材中表达氯化钠的形成时的插图,化微观为宏观,化抽象为形象。

三、选取适当的题材和方式,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

新教材注重引领学生认识化学在推进社会文明进程中重要贡献,了解我国的资源现状和利用前景,初步认识化学应用带来的两重性,形成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意识。

比如,化学的开篇就有这样一段话:纵观人类发展的历史,每一次时代变革都与化学科学的发展密不可分。从钻木取火的石器时代到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从钢铁、化石燃料得到广泛应用的工业时代到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化学科学都是当之无愧的“主角”。依靠化学,人类才能更好地解决诸如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疑难疾病救治等重大问题;依靠化学,人类才能架设起从贫穷走向繁荣、从蒙昧走向文明、从地球走向太空的桥梁。

再如: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分布范围也很广,但是大约97.5%的水集中在海洋和咸水湖里。跟人类关系最为密切的淡水约占地球总水量的2.5%,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江河水、湖泊淡水以及浅层地下水,仅约占地球淡水总量的13%,占地球总水量的0.3%。

我们平时上课时,要尽可能多给学生一些素材,多给学生一些信息,让我们的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起来,让学生能从化学课堂走向实际生活,能在实际生活中体味化学的无处不在。这也正是王祖浩先生所希冀的那样,能让学生在化学课上体会出化学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四、教材提供多样化的实验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新教材充分体现科学探究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作用。运用演示实验、科学探究、家庭小实验等多种探究方式,利用化学变化过程中所产生的清晰、生动和神奇的现象,启迪学生思考。

演示实验: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的四个实验:

实验1. 点燃镁条。

实验2. 向试管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实验3. 将几颗锌粒放入试管中,再加入3~4 mL稀盐酸。

实验4. 取3~4 mL硫酸铜溶液于一试管内,再用滴管滴加4~5滴氢氧化钠溶液。

这四个实验就清晰而生动,神奇而富有感召力,如果第一节化学课上有这样的实验,学生一定会被神奇的化学反应现象吸引。

学生实验和家庭实验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比如单元3到实验室去“配制80g 10%的氯化钠溶液”等。教学中我们还是应该尽量地去做实验,能演示的演示,能分组的分组,实验的效果远非语言的讲解可以比拟的,如果仅从考试的分数上衡量可能不会有太大的差异,但从学生学习化学难度上来看,从学生的终身学习上来看,从对化学学科的发展来讲,还是实验效果好得多。比如说学习盐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时,让学生做一做生锈铁钉与稀盐酸的反应,现象自不必死记,还可以在不同小组的实验中发现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实验室一般没有生锈的铁钉,铁钉一般由学生自带,不同的同学带来的铁钉锈蚀的情况不一样,在加入等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后所看到的现象各有所不同,仔细分析下来收获颇丰。

五、教材注重体现科学方法的指导运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教材在编写范式上改变以陈述方式为主的传统做法,有计划地介绍有关的科学方法。配合内容学习观察、测量、记录、分类、比较和简单的实验设计方法,逐步展示类比、假说、模型化和收集信息、处理数据等方法的应用。如:第一单元出现了观察、测量、记录等内容,第二单元出现了物质的简单分类内容,第二单元的单元练习中出现了简单的比较和实验设计的内容。以后各单元就逐步展开了科学方法的应用,如归纳、演绎等,有些方法并没有明确说出这些是什么方法,但都有体现。

第七单元第一节酸及其性质中,先较详细地讲述盐酸的化学性质,后再学习稀硫酸时这样说:若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与镁条、碳酸钠粉末和生锈的铁钉反应,你会观察到哪些现象?

在总结酸的通性时说:为什么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呢?那是因为它们在溶于水时,都解离出了共同的阳离子——氢离子,正是由于氢离子的存在,导致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称作酸的通性。

在学习硫酸时,用到了类比的方法,在总结酸的通性时,应用了归纳的方法。在这样学习的基础上,我们非常容易地利用演绎的方法类推其他常见的非氧化性酸的化学性质。课本之所以进行归纳,其本意也正是想利用酸的通性来演绎出相关的内容,这在老版本中是没有的。

六、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新教材中设计了相应的学习指导语,如:请你探究、试一试、阅读以下内容,并回答问题等有针对性的提示,有助于学生掌握化学学习的方法,在版面设计上,页面上留出一定的空白供学生写要点、提问题,记下自己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以及分析和判断的结果。

一堂好的课,不是老师教了多少,而是学生学了多少。学生有了得当的学习方法,比什么都重要,如果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方法,那我们教起来的任务就轻松了很多,我想这就是大家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意思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2

[2] 毕华林,卢巍. 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2.7

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提纲 第5篇

教学目标

1、了解一些常见金属矿物(铁矿、铝矿等)的主要成分。

2、了解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的方法;

2、知道工业炼铁的原理、设备及原料。

3、掌握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的装置及注意事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工业上铁的冶炼原理的探讨与研究,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生活的能力;

2、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

3、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钢铁、青铜等合金知识的介绍,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对冶铁原理的分析,培养学生安全操作意识和良好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演示实验。2.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

1.铁的冶炼原理;

2.工业炼铁的化学原理、设备及原料 教学过程

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金属的性质,了解铁、铝、铜等一些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那么大家知道这些金属是怎么来的吗?在自然界能找到这些金属吗?他们是以什么形式存在的?阅读课本,回答下面问题:

一、常见的金属矿物

1、地壳中铁的含量在金属中居于第几位?自然界中铁元素以何种形式存在?

2、你知道的铁矿石有哪些?我国的铁矿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3、就你所知的历史知识,你知道我国劳动人民早在什么时期就发明了炼铁和使用铁器了?

4、人类冶炼最多、在生产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什么? 引导学生从地壳中铁的含量,自然界中铁元素的存在形式,我国铁矿的类型及基地分布情况等方面进行讨论。

既然铁在日常生活和国民生产中的地位如此重要,那么,我们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以铁矿石为原料冶炼出铁的反应原理及过程。

二、铁的冶炼

今天我们以主要成分为Fe2O3的赤铁矿为例,来学习研究如何实现铁的冶炼。

【探究问题1】铁矿石是怎样炼成铁的?

【探究问题2】探究实验的装置(提示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等考虑)中CO与Fe2O3的反应——实验室炼铁的反应原理。并思考下列问题:

实验中为什么要先通一段时间CO,再加热Fe2O3 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什么?实验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点燃从尖嘴管口排出气体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结束前应如何操作,才能保证得到较纯净的铁粉? 如何验证实验中产生了铁? 1.实验步骤: ①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②装入药品并固定;

③向玻璃管内通入一氧化碳气体; ④给氧化铁加热; ⑤停止加热; ⑥停止通一氧化碳。

⑦将黑色粉末倒在白纸上,看其能否被磁铁吸起。(CO: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2.实验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高温

尾气燃烧并产生蓝色火焰。黑色粉末可以被磁铁吸引。或用3CO+Fe2O3======2Fe+3CO2

三、工业炼铁

炼铁的原理:在高温条件下,利用焦炭与氧气反应生成的还原剂一氧化碳从铁矿石中将铁还原出来。

主要反应:2C+O2======2CO2(C+CO2===2CO)

高温

3CO+Fe2O3===2Fe+3CO2

高温

CaCO3===CaO+CO2↑

高温

CaO+SiO2==CaSiO3(炉渣——可用于制水泥)尾气主要成分:CO和CO2(需经处理后再排放)引入:金属冶炼还有哪些方法?

1、热分解法

常用于不活泼金属(Hg、Ag等)的冶炼。

2、电解法2Al2O3通电4Al+3O2↑ 2NaCl通电2Na+Cl2↑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K、Na、Ca、Al等活泼金属的还原性很强,都很容易失去电子,因此不能用一般的方法和还原剂使其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只能用通电分解其熔融盐或氧化物的方法来冶炼。

3、湿法冶金(金属)

用活泼金属将一些不太活泼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适于处理金属含量较低和组分比较复杂的原料,如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

Fe+CuSO4=FeSO4+Cu 高温

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提纲 第6篇

1.自尊的含义:是一种对自己人格重视和肯定的情感。自尊就是尊重自己,爱护自己,从身体、仪表到行为、心灵,维护自己作为一个人的尊严,不做有损人格的事情,不向别人卑躬膝,不容许别人歧视、侮辱自己。

2.自尊的重要性(为什么要维护自尊?):(1)自尊是人的基本心理需要(地位);(2)自尊激励我们奋发向上,使我们更好地立身社会(作用)。

3.如何收获自尊?(如何维护自尊?):(1)知耻,拒绝卑下,洁身自爱;(2)克服两种不良倾向:A.走出自卑,树立自信B.克服自负和虚荣。

4.自卑的含义:自卑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当我们在自己的弱点或缺陷面前失去自信,就可能陷入自卑,就会自己看不起自己,自我贬低,甚至自暴自弃。

5.自卑的危害:自卑妨碍我们建立快乐的人生:(1)不利于人际关系的协调;(2)不利于心理健康;(3)不利于事业的成功。

6.怎样克服自卑?(1)要学会尊重自己,客观看待自己,树立自信,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2)积极创造成功的记录。7.自尊与自负,自尊与虚荣的区别:

自尊是恰如其分的肯定自己,而自负是过度地自我肯定。

自尊是对自身内在价值和尊严的追求,而虚荣追求得是表面的荣耀。

第二节《明辨是非》

*1.明善恶,辩是非,是做人的基本品质,做人的良知就是正确的是非善恶观。衡量是否拥有良知的标尺是——道德、纪律、法律。2.如何铸就心中良知的标尺? ①以美好的道德陶冶自己的心灵; ②懂得法律规范,遵纪守法;

③选择善良正义的人作为自己的榜样;

④学会理性分析,懂得思考不同价值选择会导致不同的后果; ⑤树立美好理想,启迪自己成长。

3.怎样对待社会影响?

来自各方的社会信息,都要在我们头脑中过虑筛选,运用良知的标尺加以辨别.只有吸收有益的营养,剔除无益的,拒绝有害的毒素,我们才能健康成长。

①正确对待长辈、亲朋的影响,要分清是非,不能无原则地一概服从; ②正确对待公共传媒的影响,要学会选择;

③正确对待社会流行的影响,要独立思考,理性行动,不要盲从。4.怎样才能跨越障碍,正确选择?

①战胜自己,抵制诱惑;②打破情面,不追随犯罪;③坚持理想,身体力行。

第三节《自我负责》

1.少年有哪些责任?具体事例

①我们应该对自己负责: 努力学习,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等 ; ②我们应该对他人负责: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同学 等; ③我们应该对集体负责:团结同学,维护集体荣誉和利益等

④我们应该对社会负责:遵纪守法,关爱社会,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等 ; 2.怎样培养责任感? ①树立负责任的人生态度; ②学会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 ③养成先思考、后行动的习惯;

④对自己的错误或无意中的过失造成的不良后果,要勇于承担责任。

第二单元第一节《诚实守信》 1.诚实的内涵(基本原则)

诚实意味着实事求是,表里如一,说实话,做实事,不虚伪,不夸大其辞,不文过饰非。2.诚实的意义(重要性)①诚实是做人的基本原则,是美好道德的核心,是各种良好品格的基础; ②只有在一颗诚实的心中才能够生长出善良、正直、勇敢、谦逊;

③只有一个城市的人才能信守诺言,履行规定,获得他人的信任与尊重;

④只有诚实守信,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打下牢靠的事业基础,取得坚实的人生业绩; ⑤只有人人诚实守信,社会次序才能有条不紊,文明进步才有可能。3.怎样做诚实的人?

①拒谎言;A.说谎的原因:为了利益或面子等缘由。B.谎言的危害:a撒谎带来的暂时利益污染了人格,使心灵变得晦暗;b谎言败露的同时是信用的丧失、友谊的毁坏;c人一旦撒谎成性,最终将遭到朋友和社会的唾弃。

②重承诺; A.怎样做一个重承诺的人:a.言出必行;b.决不轻易许诺。

③诚实并不反对必要的沉默;涉及侵害人家隐私权的内容我们应该保持沉默。④诚实并不排斥“善意的谎言”。区分清楚“善意的谎言”和谎言的目的。

第二单元第二节《平等待人》

1.平等包括人格上的平等(作为人,每个人天生就应该具有同等的生命权利、发展权利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和法律上的平等。

*2.平等待人:不因人们之间的差异而划分尊卑等级,显示不同的态度。应表现为无论对方的(天赋、出身、贫富、职务)如何,都本着(真诚、尊重、友善、礼貌)的态度相待。3.怎样做到尊重他人,平等待人? ①要有发自内心对他人人格的尊重;

②做到平等待人,要有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 ③做到平等待人,要摒除陈腐观念;

④让我们认清歧视的错误和危害,努力清除人与人之间的各种歧视。4.如何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现象?

①每个人在人格上和法律上的平等,但是不能消除人与人的差异,也不能使机会、财富和各种社会资源完全平均分配;

②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对待人们之间的差异和现实中的不平等现象,这些差异和不平等现象便可能成为歧视态度的根源;

③正因为存在人的差异和现实中的不平等现象,尊重他人、平等待人才显示出美好的道德价值。

第二单元第三节《与人为善》

*1.善良的内涵:善良就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善良包含着克己、为人、真诚、尊重、理解、宽容、奉献、正直、勇敢等多方面的美德。归结起来善良:是一颗真诚广博的爱心。2.善良的特征(要求): ①善良是无私的;②善良之心是博大的;③与人为善要是非分明;④善良要见诸行动。3.与人为善:以善良之心待人。将心比心是与人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4.怎样与人为善?(如何理解“将心比心”)①将心比心就是急人所难; ②将心比心就是成人之美;

③将心比心就是不以残忍冷酷的方式对待别人;

④要培养与人为善的品德,就必须摒弃伤害他人的恶习。

5.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我们都知道受伤害是痛苦的,将心比心,我们也应该避免去伤害别人,造成别人的痛苦。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第三单元第一节《理解与宽容》 *1.理解的内涵

理解他人,就是超越狭隘的个人经验和个人好恶,以开放的胸怀去体察他人的处境、感受和想法,从而消除误解与隔阂,造就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2.为什么人际交往需要理解?

①人与人之间存在差异;②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从理解开始。3.尊重、善良、沟通与理解的关系?(怎样理解他人?)

①尊重是理解的前提②善意使理解成为可能③达到理解需要积极的沟通 *4.宽容的内涵 宽容,就是以一种谅解和包容的心态和行为去对待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和意见、与自己不同的性格和志趣、甚至是别人的过错和冒犯,达到人与人多样化的共处与合作。5.宽容的意义(为什么生活中不能没有宽容?):社会生活不能没有宽容,有宽容才能共处,有宽容才有创造,有宽容才能成就事业。6.如何培养宽容精神?

①培养宽容精神正确认识自己,理解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对不同意见保持谦虚的态度; ②培养宽容精神不断求知;

③培养宽容精神要学会把握自己的情绪,做到换位思考。

第三单元第二节

欣赏与赞美

1.欣赏他人的含义:就是怀着愉悦的心态,去发现、感受和吸纳他人所表现出来的优美和可爱之处。

2.欣赏的重要性(为什么要欣赏他人?):欣赏,是审美能力的体现,也是积极人生态度的体现,能欣赏他人,是一种取之不尽的人生财富。3.为什么说任何人身上都有美好闪光之处?

①人的不同体态有不同的美; ②人的不同性格有不同的美;③人身上还有一种深刻的美,会超越我们感官爱好,打动和丰富我们的心灵。4.赞美的重要性(为什么要赞美他人?)真诚的赞美是促使人不断完善的美好途径;

如果你需要指出别人过失,赞美不失为一种巧妙迂回的方法; 用赞美去温暖别人的心灵,你也会感受别人给你的温暖。5.是否是赞美的依据——是否是真心实意的。

第三单元第三节

竞争与合作 1.竞争的含义:竞争是激发人自我提高意识和能力的活动。2.竞争的作用:竞争对每个人来说既是动力,也是压力。(1)竞争的积极作用(为什么竞争是前进的动力?):

①在社会生活中,竞争是激发人的自我提高意识和能力的活动; ②竞争能够激发人们的上进心和创造力,使个人的智慧与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掘和施展,群体也就能够获得更快的发展进步;

③良性竞争是公平合理的竞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可以加速各项事业的发展,加快社会进步。

(2)竞争的消极影响(为什么竞争是一种压力?): ①使人陷入自卑而一蹶不振; ②引发过分的紧张和焦虑;

③怨天尤人,妒忌成功者,心理失衡。3.竞争的类型:

良性竞争:公平合理的竞争,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恶性竞争:是以不正当的卑劣或非法手段进行的竞争,是社会发展的破坏力量。4.如何面对竞争压力?

①面对竞争压力,我们需要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

②面对竞争压力,我们还必须采取正当的方式,遵守公平竞争规则,坚守自己的人格; ③在竞争要尊重对手。

*5.合作的含义:人们通过相互配合完成某件事情或某个目标。6.合作的重要性(为什么合作是发展的基础?): ①合作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和手段; ②事业的成功取决于团结合作 7.怎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需要确立共同目标; 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需要理解沟通与宽容;

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需要有奉献精神、团队精神。8.团队精神的含义(p75第二段)

9.竞争与合作的关系(辨析题:要竞争就不能合作,要合作就不能竞争。): 竞争与合作不是相互排斥,是不可分割的,竞争中有合作,合作中有竞争。①团体之间的竞争必然依靠团体内部的合作;个人之间的竞争,也不能缺少个人背后的社会支持力量。

②一个团体内部合作得好,有利于团体间的竞争中取胜;同时,在合作的团体中也不排除个体之间的竞争,鼓励个体竞争,是团体保持活力和优势的内在动力;

③学会竞争,学会合作,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在合作中无私奉献自己的力量,共同创造一个生机勃勃、充满活力、团结合作、共赢共享的美好社会。

第四单元第一节

关爱社会

*1.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类型:①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②参加青年志愿者活动

2.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我们将增长社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培养优秀品德,养成亲社会习惯。3.志愿者精神:无私奉献,不求回报。4.我们应该怎样关爱社会? ①要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感;

②树立回报社会的意识和亲社会行为; ③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第四单元第二节

胸怀祖国

1.祖国命运,儿女依托(国运兴衰,牵动中华儿女的情感;我们的命运与祖国息息相连。)2.为什么要传承民族文化?

①重要性:民族文化是我们的血脉精神;民族文化是祖先的遗产,是中华儿女丰厚的财富;民族文化养育我们,把我们造就成浸染着华夏气质的中国少年。②职责:传承民族文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培养民族文化素养是青少年的必修课。

3.怎样传承民族文化?

①增强民族文化素养靠自主学习和主动汲取; ②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吐故纳新,博采众长。

4.怎样学习民族文化:通过我们自身的学习感悟,通过社会生活的潜移默化。5.了解民族文化的途径:课堂学习、课外阅读、艺术欣赏、社会调查、参观古迹、访问民俗……

第四单元第三节

放眼世界 1.为什么文明之间要相互交流?

①文明的重要性:每个民族文明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都是世界文明宝库的独特财富;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相互学习,带来世界今天的进步繁荣。

②能交流的原因:不同文化存在着相同的合理内核——真诚、善良、友爱、和平等人类共同价值;人类相通的心灵和情感,是文明之间对话的基础。2.文明之间应怎样交流?

我们应以平等尊重的态度对待其他国家和民族,就会发现别人的长处和彼此的共同点;对差异抱着理解宽容的态度,就能存异求同,达到和谐共处。3.我们应怎样与(不同文明)的人们交往?

学会尊重别人的习俗和信仰,包括别人与我们的差异,欣赏别人的特点和长处,表现出友好热情、不卑不亢、自尊自信的态度。4.矛盾冲突的根源:

国家利益的争夺,民族文化的差异,不同信仰和意识形态的差异。5.冲突的后果:

带来生命、财富、文明的毁灭;

暴力的运用只会制造新的对抗和痛苦。6.冲突的出路(解决冲突的办法):

各国各民族唯有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平等协商、加强合作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世界才能和平,人类文明才能繁荣进步。7.文明是怎样形成的?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复习提纲 第7篇

01、《沁园春?雪》

妖娆 风骚 红装素裹 一代天骄

02、《雨说》

田圃 喧嚷 洗礼 襁褓 温声细语 润如油膏

05、《敬业与乐业》

征引 旁骛 亵渎 敬业乐群 断章取义 不二法门 言行相顾 强聒不舍

06、《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

陨落 灵柩 凌驾 睿智 弥留之际 媚上欺下 恪尽职守、

07、《傅雷家书两则》

凭吊 谀词 扶掖 大惊小怪 廓然无累 重蹈覆辙 涕泗横流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

08、《致女儿的信》

忐忑 化为乌有 无与伦比 怒不可遏 一抔黄土

09、《故乡》

萧索 家景 如许 鄙夷 恣睢

10、《孤独之旅》

厚实 嬉闹 驱除 歇斯底里

11、《我的叔叔于勒》

拮据 栈桥 煞白 十拿九稳

12、《心声》

沙哑 发窘 抽噎 出风头

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根深蒂固 持之以恒 轻而易举

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诚意 正心 修身 齐家 格物致知 袖手旁观

15、《短文两篇》

藻饰 狡黠 诘难 伦理 滞碍 寻章摘句 味同嚼蜡 吹毛求疵 不求甚解 狂妄自大 咬文嚼字 因小失大 豁然贯通 开卷有益

16、《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玄虚 诓骗 怀古伤今 为民请命

17、《智取生辰纲》

怄 端的 干系 寻思 逞辩 勾当

18、《杨修之死》

沉吟 禀请 班师 谮害 惑乱 对答如流

19、《范进中举》

倒运 腆着 舍与 央及 管待 商酌 叙功 相与 唯唯连声

20、《香菱学诗》

腻烦 怔怔 笑吟吟 茶饭无心 挖心搜胆 精血诚聚

学好语文的方法有哪些

1.大量阅读

博览群书是培养孩子语文素养基本功之一,甚至可以说,阅读是语文学习的根本。

大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孩子语文水平不可替代的手段。

2.背诵经典

背诵经典文章、名言佳句也是培养孩子语言素养基本功之一。

初中毕业生,如果能背诵150首古今诗词,25首白话诗歌,40篇精美的文言散文(每篇三五百字),10篇精美的现代白话文(每篇800到1000多字),200多条古今中外格言警句。那么,他的语文功底应该是不错的。

3.勤写日记

日记能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辨别能力,增强孩子的自我约束力,提高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自我反省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磨练孩子的意志力和积累作文素材。

4.开阔眼界

要孩子懂得: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

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生活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

5.写好作文

作文是需要灵性的,是需要创造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世界各国的学校都非常重视,例如美国从小学开始,写作就是孩子们的必修课,到博士毕业都是如此。

6.重视语文课本,学会考前复习的正确方法

虽然从初中开始,语文考试中大部分的题目都不再与课本内容总结相关,但是课本依旧是学习的基础,不能因为考试没有直接考到就认为语文书没有用处了!

7.学会预习和听课技巧

如何听语文课?此话一出,很快就会有人说,“语文课有什么好听的,从小学到高中,语文都是老一套,读课文,学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归纳中心思想,总结写作特点。不听课,照样能学会。”不错,在众多科目中,语文好学,但要学好却不易,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技巧。

8.强积累:有诗书,有成竹。

语文学习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就是模仿,模仿的榜样(模板)应该是什么呢?当然是前贤今人的成功之作。茅盾背《红楼梦》、苏步青熟读《古文观止》的例证,当是大家熟知的。通过长期的艰苦的积累,在头脑中建立起丰富的“语言范式”,形成“兴奋灶”,这就是我们要追求的“腹有诗书”。

运用这些“范式”,模仿着“说”,模仿着“写”,先求其“形似”,后求其“神似”,最后求其超越。这样,就很容易有学习个充实感、成就感、条理感,就不会再感到语文学习空泛、无力、不可捉摸。这种状态可以称为“胸有成竹”。

9.学会独立思考

思维是掌握知识的中心环节。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首先要善于提问,思考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最好的思考方式是多问几个问题。

10.专心听课

除了认真听取老师的讲解外,还应该开始写,圈出书中的圈子,记下笔记中的重点、难点和疑点,注意老师的讲课思路和要点,积极思考。

语文学习方法

1、多阅读有益的书籍。博览群书,多阅读有益的好书,阅读一定要强化,持之以恒,培养和提高我们的阅读速度、归纳分析、理解记忆等方面的能力。态度要端正,课堂专心听课,课后温故知新。

2、基础知识方面:拼音、语音、字形、字词、古典文学、古诗词、名篇好文记忆背诵赏析等基础知识,要牢记。这是学习语文知识的基础,也是提高语文成绩的根基。课堂专心听课,课后温故知新,要极大限度地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提纲 第8篇

二氧化碳气体的一系列性质,如: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能和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且生成的酸性物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科书是通过多个实验装置得出CO2的这些性质,通过改进后的一套实验装置(如下图所示),就可以把CO2的上述性质全部体现出来。

(一)仪器:吸滤瓶、分液漏斗、球形干燥管、三通管、酒精灯、烧杯、导管和橡皮管若干

(二)药品:燃着的木条、蓝色石蕊试纸、澄清石灰水、干燥剂

(三)实验装置

(四)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和结论:

1. 按上图实验装置连接仪器,装入药品,将三通管和桌面呈垂直状态。打开分液漏斗活塞,观察到吸滤瓶中产生较多量气泡时,将两只燃着的木条分别放在三通管的上、下口处,观察到上口处木条不熄灭,下口处木条立即熄灭。证明了CO2的密度大于空气;不能燃烧也不支持一般可燃物的燃烧的性质。

2. 调节铁夹,将三通管和桌面呈平行状态。在三通管的甲端放一张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乙端放一张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一会儿观察到甲端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不变色,乙端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证明了CO2和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使紫色石蕊变红的性质。

3. 取一只燃着的酒精灯,用外焰对准乙端变红的石蕊试纸加热,观察到试纸由红色重新变为蓝色。说明生成的酸性物质不稳定,受热易分解。

4. 移走酒精灯和试纸,在三通管甲端套上一段带弹簧夹的橡皮管,起密封作用。乙端套上一段带导管的橡皮管,并插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打开分液漏斗,一会儿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了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性质。

(五)注意事项:三通管的长度不能过短,要控制产生CO2气流的速度

(六)实验改进后的优点

和教材多个实验装置相比,改进后实验装置简约化,而且节约药品。一套装置能达到教材多个装置才能达到的实验目的。

二、铵态氮肥的检验(研磨法)的实验教学改进(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2011年11月第4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202页)

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研磨,生成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同时固体表面变潮(有H2O生成)。利用这个性质可以检验铵态氮肥。

(一)仪器:研钵、研杵、钥匙

(二)药品:Na OH、Ca (OH) 2、(NH4) 2SO4、NH4NO3、CO (NH2) 2、Na NO3

(三)实验内容和操作步骤改进如下

将药品两两一组配成几个组合,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学生4~6人,每组只配给一个组合的两种药品(建议学生实验操作时,相互观察现象。这种做法既节约了药品,又能较全面地观察现象)。药品组合:Na OH和NH4NO3;Ca (OH) 2和(NH4) 2SO4;Na OH和(NH4) 2SO4;Ca (OH) 2和NH4NO3;Na OH和CO (NH2) 2;Ca (OH) 2和Na NO3。建议各组学生将本组的两种药品取两钥匙左右(药品的量不能取得太多,防止生成较多的污染性气体;也不能太少,否则不易观察到固体表面变粘,即水的生成现象)。研磨之后,让不同组的学生说出本组观察到的现象及所用的药品。教师有目的地如下板书:

Na OH+NH4NO3(有刺激性气味,固体表面变粘)

Ca (OH) 2+(NH4) 2SO4(有刺激性气味,固体表面变粘)

Na OH+(NH4) 2SO4(有刺激性气味,固体表面变粘)

Ca (OH) 2+NH4NO3(有刺激性气味,固体表面变粘)

Na OH+CO (NH2) 2(无刺激性气味,固体表面不变粘)

Ca (OH) 2+Na NO3(无刺激性气味,固体表面不变粘)

(四)实验改进后的优点

根据实验现象及教师的板书,学生很快就会发现,含有NH4+的物质和碱研磨都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NH3,同时固体表面变粘,即有H2O生成。如果有学生提出水可能来自于Na OH固体吸收空气中的水,可请学生观察Ca (OH) 2与(NH4) 2SO4及NH4NO3的研磨,Ca (OH) 2不会吸收空气中的水,但和含有NH4+的物质研磨时,固体表面也会变粘,说明反应有水生成。而不含NH4+的物质和碱研磨则不会生成NH3和H2O。教师以Na OH+NH4NO3为例讲解,OH-和NH4+结合生成H2O和NH3,这个反应可能属于什么基本反应类型,学生很快就能判断出是复分解反应,产物Na NO3顺理成章就能写出来。课程标准中指出,铵盐和碱的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是一个难点,然而通过上述实验改进,学生结合实验中的明显实验现象及教师的恰当引导,掌握起来就轻松多了。

参考文献

[1]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M].第7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40-43.

[2]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下册[M].第4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202.

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提纲 第9篇

一、出现瓶颈现象的原因

1.教材内容由具体变为抽象,学生一时难以适应

“物质构成的奥秘”研究的是物质的微观世界,这对学生来说具有极大难度。与前两章相比,这一章有以下特点:一是概念抽象空洞,学生很难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教材对于化合价的描述就让学生很难理解其实质,“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个概念更不易被学生理解,因为在现用教材中对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要求非常低,学生不能理解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意义,也就不好理解元素概念,再者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抓不着看不到,学生甚至怀疑这些微粒是否真实存在,这些严重影响他们的思维判断。二是化学符号抽象,学生难以用符号表达化学原理。不能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就会影响化学式的书写,化合价不能理解或使用不正确也会影响化学式书写,化学式不能正确书写则会严重影响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化学计算。

2.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健全,学习化学的兴趣减退

对九年级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课程,加上之前两章内容浅显易懂,实验又多又精彩,学生的好奇心强烈,兴趣浓厚,即使是学困生也能学得很好,取得较好成绩。但是等到学习本章内容时,学生的新鲜感过去了,兴趣降低了。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可知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未完全形成。对于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学生普遍感觉难理解,对元素、化合价、化学式的概念意义书写及有关计算,有的学生认为简直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样一来导致一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甚至可能因此而彻底放弃化学学习。每年中考化学成绩在十分以下的大有人在,主要原因就是在这一章起埋下祸根。

一、采取的对策

针对以上的瓶颈现象,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对策。

1.分散重点难点,降低本章难度

在前两章教学中有意识地渗入本章内容,降低本章难度。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记忆和书写上,可以在前面每学习一个文字表达式就在其下面注出对应的化学式,并指出其中含有哪些元素,从而分散记忆化学式;在学习水的组成时,引导学生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各有哪几种,元素种类是否一样多,适当介绍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为了降低难度,可以采用记顺口溜的方式记忆化合价;有的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加强记忆;有的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有的内容教师可用对比的方法来区别,如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及意义的区别等等,教师把这些作比较来讲解,可以使学生明辨它们,记忆也会更深刻一些。

2.化抽象为具体,保持学习兴趣

多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如利用模型、挂图、投影、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和方法继续从感官上刺激学生,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微观世界中,并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微粒。利用实验室的球棍模型使学生感受到物质构成的奥秘,利用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和氯化钠的形成示意图等挂图让学生体会化学变化的本质,再利用投影、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苯分子图像、48个铜原子的图像、硅原子排列成的世界上最小两个汉字中国。通过这些让学生体验到分子、原子等微粒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为今后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积极发掘课本上的实验,对于其中的一部分尽量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来保持学生的兴趣。比如课本上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等实验简单易做,把它设计成学生分组实验,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谓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

综上可知,第三章造成的瓶颈现象是学生学习化学中第一次两极分化的分水岭,如果教师能帮助学生把握好这一关,我相信学生会走出第三章的阴影,突破瓶颈,走上化学学习的自由之路。

(责任编辑 黄春香)

川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10篇

2、七世纪中期,日本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孝德天皇颁布新诏书,参照中国的隋唐制度,进行大化改新。重要人物:中臣廉足

3、大化改新的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

经济上 收回贵族土地为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定期收税。

大化改新的作用: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4、伊斯兰教的产生:公元6,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

622年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国家。622年是伊斯兰教历元年。

粤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提纲 第11篇

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考试物理复习提纲

电学初步

1、静电现象:

⑴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⑵摩擦起电实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物体显示出带电的状态。

⑶正电荷: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正电荷;负电荷: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相同,叫负电荷。

⑷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⑸要知道物体是否带电,可使用验电器;验电器的原理:同种电荷互相排斥。

⑹闪电是一种瞬间发生的大规模放电现象。

2、电路

电路:用导线把电源、用电器、开关等连接起来组成的电的路径。

⑴各元件的作用:用电器:利用电来工作。电源:供电;开关:控制电路通断;导线:连接电路,形成电流的路径;

⑵短路:导线不经过用电器直接跟电源两极连接的电路,叫短路。整个电路短路是指电源两端短接,这时整个电路电阻很小,电流很大,电路强烈发热,会损坏电源甚至引起火灾。做实验时,一定要避免短路;家庭用电时也要注意防止短路。

⑶画的电路图说明注意事项:①用统一规定的符号;②连线要横平竖直;③线路要简洁、整齐、美观。

⑷通路是指闭合开关接通电路,电流流过用电器,使用电器进行工作的状态。断路是指电路被切断,电路中没有电流通过的状态。

⑸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区别:(识别串联电路与并联电路的方法:①路径法②拆除法③支点法)

3、电流

电流是指电荷的定向移动。电流的大小称为电流强度(简称电流,符号为I),国际单位是安培,符号为A。电流方向规定:正电荷运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自由电子移动的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⑴电流表的读数:一看量程,二算分度值,三读数。

⑵电流表的接法:①电流表必须串联在电路中;②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接线柱流入,从“-”接线柱流出;③通过电流表的电流不能超过其量程;④严禁将电流表与电源或用电器并联。(注意:①在不超过测量值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较小的量程测量,对于同一个电流表来说,量程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②在不能估计被测电流大小的情况下,可先用的量程试触,根据情况选用合适的量程。)

⑶串联电路的电流特点: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并联电路中的电流特点:并联电路干路中的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4、电压

电压的单位:伏、千伏、毫伏。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电压使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原因。

⑴生活中常见的电压值:一节干电池电压1.5V;一节蓄电池电压2V;我国生活用电电压220V;对人体安全电压≤36V。

⑵串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压之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规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的电压相等。

5、电阻

物理学中把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叫电阻。电阻的符号:R

⑴电阻的单位:欧姆;符号:Ω

⑵单位换算关系:1MΩ=1000kΩ1kΩ=1000Ω

6、电阻相关特性

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⑴长度相同、横截面积相同,材料不同,电阻不同;

⑵材料相同、长度相同,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

⑶材料相同、横截面积相同,长度越长,电阻越大;

⑷对大多数导体来说,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7、电阻分类

保持阻值不变的电阻简称定值电阻。可以调节变化的电阻简称可变电阻

8、滑动变阻器的结构:

⑴金属杆:金属杆的电阻很小,其两端接线柱间的电阻值几乎为零,可以忽略不计;

⑵电阻丝:圆筒上缠绕的是表面涂有绝缘层的电阻丝,其阻值较大,标牌上所标的“50Ω”即指电阻丝两端接线柱间的电阻值;

⑶滑片:滑片可以在金属杆上左右移动,滑片的上部与金属杆相连,下端通过电阻丝的接触滑道(刮去绝缘层的部分)与电阻丝相连通。

⑷接线柱:有四个接线柱,一上一下接入电路时,能起到变阻作用。连接电路时,要断开开关,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调到阻值的位置

⑸滑动变阻器的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接入电路中电阻的大小。

9、欧姆定律: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这段导体的电阻成反比.欧姆定律公式:I=U/R欧姆定律公式变形式:U=IRR=U/IR10、欧姆定律意义:

欧姆定律的物理意义:揭示了“导体中的电流由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的电阻决定”这一制约关系。

11、伏安法测电阻:

把导体接入电路,使导体中通过电流,用电压表测出灯泡两端的电压,用电流表测出通过灯泡的电流,再用欧姆定律公式算出灯泡的电阻。

电功率

1.电功(W):电流所做的功叫电功,2.电功的单位:国际单位:焦耳。常用单位有:度(千瓦时),1度=1千瓦时=3.6×106焦耳。

3.测量电功的工具:电能表(电度表)

4.电功计算公式:W=UIt(式中单位W→焦(J);U→伏(V);I→安(A);t→秒)。

5.利用W=UIt计算电功时注意:①式中的W.U.I和t是在同一段电路;②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③已知任意的三个量都可以求出第四个量。

6.计算电功还可用以下公式:W=I2Rt;W=Pt;W=UQ(Q是电量);

7.电功率(P):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做的功。单位有:瓦特(国际);常用单位有:千瓦(kW),毫瓦(mW)

8.计算电功率公式:P=W/t=U.I(式中单位P→瓦(w);W→焦;t→秒;U→伏(V);I→安(A)

9.利用P=W/t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如果W用焦、t用秒,则P的单位是瓦;②如果W用千瓦时、t用小时,则P的单位是千瓦。

10.计算电功率还可用右公式:P=I2R和P=U2/R

11.额定电压(U0):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12.额定功率(P0):用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13.实际电压(U):实际加在用电器两端的电压。

14.实际功率(P):用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当U>U0时,则P>P0;灯很亮,易烧坏。

当U

当U=U0时,则P=P0;正常发光。

15.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16.焦耳定律公式:Q=I2Rt,(式中单位Q→焦;I→安(A);R→欧(Ω);t→秒。)

17.当电流通过导体做的功(电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电热),则有W=Q,可用电功公式来计算Q。(如电热器,电阻就是这样的。)

电与磁

1.磁性:物体吸引铁、镍、钴等物质的性质。

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它有指向性:指南北。

3.磁极:磁体上磁性的部分叫磁极。

①任何磁体都有两个磁极,一个是北极(N极);另一个是南极(S极)

②磁极间的作用:同名磁极互相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4.磁化: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带上磁性的过程。

5.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6.磁场的基本性质:对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

7.磁场的方向:在磁场中的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方向。

8.磁感线: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而假想的曲线。磁体周围的磁感线是从它北极出来,回到南极。(磁感线是不存在的,用虚线表示,且不相交)

9.磁场中某点的磁场方向、磁感线方向、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指的方向相同。

10.地磁的北极在地理位置的南极附近;而地磁的南极则在地理位置的北极附近。(地磁的南北极与地理的南北极并不重合,它们的交角称磁偏角,这是我国学者:沈括最早记述这一现象。)

11.奥斯特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12.安培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向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北极(N极)。

13.安培定则的易记易用:入线见,手正握;入线不见,手反握。大拇指指的一端是北极(N极)。

14.通电螺线管的性质:①通过电流越大,磁性越强;②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③插入软铁芯,磁性大大增强;④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可用电流方向来改变。

15.电磁铁:内部带有铁芯的螺线管就构成电磁铁。

16.电磁铁的特点:①磁性的有无可由电流的通断来控制;②磁性的强弱可由改变电流大小和线圈的匝数来调节;③磁极可由电流方向来改变。

17.电磁继电器:实质上是一个利用电磁铁来控制的开关。它的作用可实现远距离操作,利用低电压、弱电流来控制高电压、强电流。还可实现自动控制。

18.电磁感应: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现象叫电磁感应,产生的电流叫感应电流。

19.产生感生电流的条件:①电路必须闭合;②只是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③这部分导体做切割磁感线运动。

20.感应电流的方向:跟导体运动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1.电磁感应现象中是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22.发电机的原理是根据电磁感应现象制成的。交流发电机主要由定子和转子。

23.高压输电的原理:保持输出功率不变,提高输电电压,同时减小电流,从而减小电能的损失。

24.磁场对电流的作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要受到磁力的作用。是由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应用是制成电动机。

25.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方向:跟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有关。

26.直流电动机原理:是利用通电线圈在磁场里受力转动的原理制成的。

27.交流电:周期性改变电流方向的电流。

28.直流电:电流方向不改变的电流。

上一篇:党员讲道德重品行问题清单下一篇:下琴小学消防演练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