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大海-记忆的作文1000字

2024-07-24

记忆中的大海-记忆的作文1000字(精选17篇)

记忆中的大海-记忆的作文1000字 第1篇

记忆中的温暖作文1000字

暖黄色的灯光倾泻在书桌上,书本一页页翻动,似吹皱了记忆中的湖面;笔尖沙沙地移动着,记忆之闸缓缓打开。

那年冬天,天气寒冷。好像要应景似的,我的数学也碰到了一个瓶颈。走在回家的路上,看着随时要飘落的,挂在光秃秃的树枝上的一两片枯黄的树叶,我呼出一口气,紧了紧挡不住寒风的衣服,想起前两次“没有上九十”的数学考试,想到妈妈要晚归,老爸出差了一个多礼拜了,心中又增添了一丝的寒意。

回到一个人的家,开了暖气,可依然感到无比的寒冷。草草吃过妈妈预留的晚餐,坐到书桌前。那一道道数学题像一张诡异的大网把我罩住,我喘不过气来,四处乱窜找不到出口。时钟滴答,已是接近凌晨,窗外的街灯尽了力却也照不亮黑得如墨的夜。睡意把我拖进泥潭,怎么也挣脱不开身,一直往下陷。“我不做了”心中大喊着扔掉笔,看着滴溜溜转的笔,我又叹了口气。“要不还是请教一下老爸吧。”我瞄了一下时钟,太晚了!“算了,还是给他发个微信,省得打扰他休息。”我打开微信,索性把那几道难题一股脑儿全都拍了照,发给了父亲,明知道父亲出差要解决一大堆事务,辛苦了一天,不应该打搅他了……

六点的闹钟准时响起,即使不情不愿也得梦游般地翻身下床,依稀听到微信回复的提示音,猛然一惊,清醒了不少,拿过手机,点开微信,竟然是老爸的回复!

我从来不指望能这么早得到老爸的回复,只是下意识的要请教老爸而已,但老爸竟郑重其事给我回复:满满三整页纸,密密麻麻,字迹潦草中却带着一丝刻意的工整,解题的思路被清晰地表达在纸上,还用红笔圈出我可能不理解的地方,如几朵小红花,一边还有详细的注释,每道题的最后还写着两个苍劲有力的字——加油!我一看回复时间,竟是凌晨两点半!

目光穿透时空,我仿佛看见父亲正在异乡的夜晚帮我解答数学题,白发似乎又多了一些,额头的皱纹仿佛又多了几条。疲惫却又强打起精神,只想尽快将全部的数学题详细的`解答出来发给我,才愿意安心去休息。

朝阳不知不觉已经升起,屋内寂然无声,暖暖的,窗台上绿萝叶片上的霜融成一滴水珠晶莹剔透,几缕阳光,偷偷地溜进屋,似在偷看着什么………

我的眼前模糊一片。

那条回复,犹如寒冷冬日中的热茶,温暖我的心;

那条回复,如同黑暗中的灯塔,光芒四射,给予迷航之船方向。

都说父爱如山,深沉而不易觉察,可那条回复却承载着满满的父爱。也正是那条回复,仿佛打开我的思路,使我越过了数学学习的瓶颈,教会了我学会思考。

岁月无声,流年似水,记忆中的那条回复,带领我勇往直前,温暖我的心田。

记忆中的大海-记忆的作文1000字 第2篇

小时候,我刚生出来不久,爸爸妈妈就起早贪黑地去上班,没时间照顾我,只有外婆像可爱的小丑逗我开心,每当我哭泣时,外婆如同风一样的速度来到我的身旁,用温柔的话语来安慰我,把我拥入温暖的怀抱,让我不再哭泣;每当我贪玩时,外婆总是拉下脸来,对我说:“思慧,真不乖,等一下摔倒了啊!”我就像顽皮的猴子不听外婆的话,结果屁股摔成“红桃子”的时候,还责怪外婆。我家住在八楼,是最高的顶楼了,只见外婆一手抱着我,一手扶着栏杆,汗水一滴一滴地流到外婆满脸雀斑的脸颊,就算有多累,多辛苦,外婆也是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气喘吁吁地走到八楼。那时幼小不懂事的我还在外婆的怀抱里尽情地笑呢,却一点儿不顾外婆的身子。现在,我想一本正经的反问自己:“为什么那时我这么愚蠢,一点儿也不顾外婆的感受呢?

应该是在我一年级的时候吧,七十四岁的外婆突然身体难受,头晕想吐,妈妈知道后,一个劲地往人民医院冲,我一听到是外婆,身子似乎被冻住了,心不知被什么截到了似的,跟妈妈一样,用着“飞毛腿”速度来到了人民医院,“不可能,外婆不可能变成这样!”我脸色霎时变青,手捂着嘴巴,像见到了什么不可理喻的事情一样。本来眼睛充满诗情画意的外婆,为何现在如此冰冷?本来坚强有力的双手,为何一夜变得如此无力?我带着颤抖的心奔向外婆,用外婆小时候对我说话的语气轻声地问:“外婆,你没事吧!”虽然我外表没有那么“狂风暴雨”,其实心里已经要“结冰”了,外婆见我来了,手马上伸出来握着我,并对我说:“外婆没事,妞,要听妈妈爸爸的话,最近成绩怎……怎么样?”本来承受不住的我,一听到“听话”这个词,就忍不住“掉”出“金珠子”,我哽咽地对外婆说:“我会听爸爸妈妈的话,成绩最近很好!”外婆见我泪水不停地流,就故意拍了拍我的手:“哭什么,我人不难受!”我知道,外婆在“说谎”,就是不想让我难受罢了。外婆睡着了,我在旁边看着外婆苍白的白发,又想起她以前对我的深深的爱,控制不住情绪,暗暗伤心地流下眼泪。

作文教学中的美丽记忆 第3篇

在语文教学中, 我最想谈的就是作文教学。每次翻开孩子们的作文本时, 总感觉无论是学生的学识、生活积蓄还是思想情感都显贫乏。作为教师, 我想是否应该多反省反省自己的教学呢?学识贫乏, 也许是我没有很好的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生活积蓄的贫乏, 可能是由于我还没有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思想情感的贫乏, 那一定是我还未拨动学生心灵的那根琴弦。

于是, 我开始尝试在教学活动中有所改变, 有所突破。

一.从学生们最感兴趣处入手, 来激活学生的创作激情

正值四月, 春暖花开, 春意盎然, 此时也正是学生们一年一度的外出春游时节。但是, 学校考虑安全问题, 有可能会取消外出春游的计划。学生们嘴上不说, 心里却憋着一肚子话。

于是, 我决定从这个敏感问题入手, 在我的一堂作文课上, 开始了我与学生之间的对话:

“现在窗外阳光明媚, 绿意袭人, 鸟语花香, 此刻你们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我问。

“春游……”学生异口同声。

“可是这……安全问题, 再说马上就要期中考试了, 依我看, 还是取消这次活动吧。”

“老师, 为什么?”

“为什么不让我们去?”

“为什么要取消?”

“别的学校都去了!”

……

教室里群情激愤, 吵吵嚷嚷, 有些拍着桌子, 有些脸胀得通红, 有些趴在桌子上直生闷气。

“这样做可解决不了问题, 只会激化矛盾!”我调整着学生的情绪。

……

一位同学站了起来, “那我想问老师, 你到底为什么不让我们去?”

“那我也想问你, 为什么非去不可呢?”我巧妙地将话语引入正题。

大家陷入了沉默。看的出来, 他们正在缴尽脑汁, 准备用N条理由来说服我。

“你们也许不愿意说或者还没想好用什么样的方式说, 没关系, 把你们的理由写出来吧!”

此时的学生, 不再似以往写作文那样, 一脸的不情愿, 笔如千斤而难以下笔。他们带着诸多不满、些许悲壮, 将自己的意愿, 心中的希望, 写进了他们的作文里, 好象不吐不为快似的。写下他们的作文。

几十分钟下来, 我便看到了一篇篇有理有据, 条理清晰, 情理并茂的作文。通过文字你完全可以感受到他们的情感激荡、浩气四射。

有的这样写道:“我理解老师您的心情, 您也是为我们好, 想让我们在学习上多用点功, 多花些时间, 能够有所突破, 可是作为一个老师, 您却不理解我们的心情, 一味地强调学习, 这将给教育和教学带来多大的损失啊。你常常告诫我们有张有弛, 劳逸结合。可是现在您自己却把我们的弦给绷紧了。……”

有的则写道:“每年我们都会去春游, 在蓝天白云下, 在青草地上, 师生同游, 促膝谈心, 至今仍然历历在目。老师, 难道您不记得了吗?这样的活动不仅让我们彼此相互了解, 而且也增进了我们师生之间的感情, 让我们贴得更近了。在初三紧张而枯燥的学习和生活当中, 能够时时回味我们曾经的快乐, 那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和值得回味的事情啊!”

有的则有理有据:“我们读过许多游记, 《醉翁亭记》让我们明白“志”趣, 《满井游记》让我们明白“春”趣, 这次的春游一定有我们的“情”趣, 在祖国的怀抱里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陶冶我们的情操, 从而培养我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怀, 这老师不会反对吧?”

……

这种方法讲究相机而动, 随机应变, 求变出奇, 奇中有新。学生置身于教师精心设计的情景中时, 他们会忘记了是在写作文, 而不过是在急切地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而已。

二.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 激发学生的创作真情

我曾布置学生写过以《感悟亲情》为话题的作文。当我把题目写在黑板上时, 教室里发出了一种奇怪的声音。我扫视全班, 发现他们的表情大都是不置可否, 不屑一顾的。这让我备感意外, 也有些措手不及。难道这些新生代果真对于亲情毫无感悟?面对父母的全心付出如此麻木?

看着这些活泼可爱的孩子们, 我相信, 他们应该不至于如此冷漠吧, 于是把求助的目光扫向他们, 发现有些低下自己的头颅, 有些做出与己无关的姿态, 有些似乎还意犹未尽, 似乎还有话说。于是我喊了一位我认为还比较有感情的同学起来说一说。她嗫嚅着而且还有些怯生生地说:“其实亲情……”还没说完, 便听见下面一片“切……”的声音。

我相信每个人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都有一处最为柔软的地方, 关键是你善不善于发现。这时候, 我想到了大家曾经学过的一篇散文----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于是, 在课堂上, 我与学生之间展开了一场特殊的心理攻坚战。

“大家还记得《背影》吗?”

同学们有些茫然地点了点头。眼睛里充满了迷惑与不解。

“有谁记得那是谁的背影?又有谁能告诉我那是一个怎样的背影?”

学生们开始做回忆状, 好像在那儿若有所思。

一个学生站起来, “老师, 那是朱自清先生的父亲的背影。他的背影很……”

“很胖, ”他的同桌着急了, “而且过车站的月台时是爬过去的, 因为太胖了, 特困难。”

“那他为什么还要过去呢?有什么急事吗?是非去不可吗?”我又继续问到。

“他要给儿子买橘子。”大家异口同声地回答道。霎时, 大家都安静下来, 不再说话, 陷入了沉思。

文中那肥胖的背影犹如电影画面般慢慢淡出, 影愈淡而情愈浓, 人愈远而心愈近。

“父亲如此费力, 艰难地爬过月台, 只是为了给儿子买几个橘子, 生怕儿子路上口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你们想过没有?”看到学生们开始思索, 我赶紧趁热打铁。

“在你身上, 有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想想平日生活当中的一点一滴, 你们的父亲、母亲是如何的爱你们的?”停了一下, “有谁听过满文军的《懂你》?”

大家都使劲地点了点头。

“那么有谁会唱吗?要不, 老师起个头, 好吗?”

当我哼唱起那首饱含深情的《懂你》时, 同学们情不自禁地跟着我, 开始很小声, 渐渐的越来越大, 也越来越动情了。我希望学生们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现在应该已经奏效了, 他们能够体验到人世间那令人潸然泪下的父子情深, 便可以去感悟亲情的可贵。

“我想, 每位同学都或多或少的记起了什么。回去以后, 老师希望你们能与自己的父母一起读《背影》, 并写下读后感。可以家长写, 也可以学生写。好吗?”

结果所有的家长都写了对这篇文章的感受, 已经远远超出了我原先的期望, 他们有的从中想到了自己的父辈, 有的想到了自己的读书时代等等, 实在令人感动。而所有的学生不仅写了对文章的理解, 而且也通过父母的文字体会了父母心底的亲情。我想, 沟通永远是人与人走向和谐发展的方式。

接下来, 我让学生观察生活, 体验真情, 并以《感悟亲情》为题写一篇课外练笔, 学生不仅写作兴趣盎然, 有的还用电脑打印下来, 写作对于他们来说, 再也不是被老师要求的了。

白先勇:我记忆中的“大江大海” 第4篇

白先勇悄悄掀起窗帘,从窗子望下去,那是白家府中的花园。父母正在设宴。宾客云集,笑声不断,他的哥哥姐姐也在人群中跑来跑去。突然间,白先勇觉得自己像个被遗弃的孩子,他偷偷地哭了起来。

这是1944年的重庆。白崇禧的儿子白先勇7岁。他因肺结核被隔离在自家宅院后的一个山坡小屋中。从那时起,他开始习惯孤独的生活,习惯从窗帘一角窥探这个世界。日后,那种孤独和阴柔的潮气逐渐渗透到他的作品中。当然,7岁的白先勇不会想到,自己日后会成为一个作家,他只知道,自己的父亲总在前线,而自己和家人总在颠沛。

当年,长沙、桂林相继失守后,白家随白崇禧从桂林迁往重庆。

“那段日子,打仗,革命……”如今73岁的白先勇坐在记者对面缓缓地说。

此次他到北大开设昆曲课程,他打算把晚年的大部分时间都留给“世间最美”的昆曲。梦幻瑰丽的昆曲似乎是他颠沛幽暗童年的一个反面。

桂林-重庆,逃亡开始了

白先勇从自己居住的小房间看到宾客云集的时候,他家中已是安定了不少。彼时,白家在重庆有两处住所,一处为嘉陵江边的嘉陵新村,一处在重庆西郊塘峡口。

一到重庆,白先勇便进入塘峡口旁边的西温泉小学就读。“我父亲是个军人,但是很注重教育。每到一个地方,他都想着让我们到最好的学校去念书。”白先勇回忆。

入学后不久,白先勇每日下午开始咳嗽、发烧,随即由其父白崇禧的军医诊断出他的肺结核已到二期。家人推断,肺病县由白先勇的祖母传染,而家中一老一小的肺病其实也与战乱中的颠沛有关。

白先勇的童年在桂林度过。青山绿水却也阴气重重,是他对于桂林最初的记忆。

因战局的变化,白家颠沛逃亡的宿命也从这座城市开始了。

1944年3月16日,白崇禧的母亲马夫人九十寿辰。自家为老人设宴祝寿,蒋介石特派何应钦前往桂林代为祝寿,史追威、李济深等一系列军政要人、社会名流云集桂林白府。

那一天让白先勇感到了这个庞大家族的温暖和热闹。但毕竟在战时,祥和的画面不久就露出了不堪的底色。就在白府正为老人摆酒设宴的当口,抗日战争犹酣,日军已经攻下华中,两月后,长沙失守,1944年11月11日,桂林沦陷。

“逃难啊,我虽然小,但是也知道是在逃难。”白先勇叹口气说,“我们全家两边八十多口人啊,一起跑。”

父亲自崇禧军令在身,只有母亲带领一家失魂落魄的老小踏上旅途。“坐火车。好几层的人,那火车开都开不动,走走停停的。”作为国民党高官的公子,这样的境遇已经好于常人许多,虽然没有了安逸生活,但逃退之后毕竟还有大宅落脚。

车子蜿蜒着终于抵达重庆。白先勇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座山,然后才发现山上层层叠叠的房子。白先勇说他不喜欢重庆,这阴郁的重庆比不得桂林的山水,而且到处还都是溃败的伤兵和迷茫的路人,大雾笼罩的山城,让少年心情阴沉。在很久以后的回忆文章中,白先勇写道,“对我来讲,重庆是一座相当不友善的城市。”

安居不久,白先勇被送到西温泉小学念书,那里多是军政要员和社会名流的子弟。战事正酣,但作为陪都的重庆隐蔽在重重叠叠的大山之中,无论地理抑或心理,都让避难于此的人们有了暂且的闲暇。生性好动的白先勇和同学们成了朋友。他们在河里游泳,在竹林里纳凉,也战战兢兢地见到了前来视察的“蒋委员长”,听了训话,记住了他的黑色披风和白色手套。

突袭而至的肺病却为白先勇画地为牢。他见不到朋友,只有家中两位佣人的陪伴让他感到一丝温暖。“有一阵挺厉害的,每天只能躺在床上,最多出去散散步。”重庆把战火阻挡在外,但疾病也让白先勇的内心封闭起来。

重庆-南京-上海,政权更迭的前兆

父亲并不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在白先勇心中,白崇禧确实是儒将。

但居住在重庆的一段日子,每次见到父亲,白先勇都会看到他肃穆的表情。最初是因为白先勇的肺病,后来,战火的温度开始舔舐周遭的空气,父母之间谈论着“贵阳不保”“重庆危急”……困在小房子中养病的白先勇努力想象着外界的战争,排解着内心的压抑。

但转变似乎是突然之间的事情。收音机里传出日本投降的消息。人们在庆祝战争的结束,却不知另一场战争的阴云已经漫卷天边。

抵抗外族侵略的胜利并没有让这个国家安定下来,一场内部的厮杀又不可避免地开始了。

白家又要动身了。抗日胜利了,但命运注定还要迁徙。不过这一次没有那么狼狈。

告别愁云惨雾的重庆,白先勇一家来到南京。有雨花台有秦淮河的南京,当然,也是国民党的南京。

那里有中山陵,白先勇也去拜祭,一层一层登高,8岁的他感到一种难以说清的肃穆。他还记得,那些前去拜祭的军人们,挺直的腰杆、腰上的配枪、手中的指挥刀和轰雷般的敬礼……这一切后来都进入了他的小说中。

自家在南京的生活是短暂的。很快,白先勇随全家去到上海。

那是座奇特的城市,在战争的创痛中,它始终保持着鲜亮,可以说那里纸醉金迷也可以说活力四射。那有美国爵士乐、好莱坞电影,也有中国京剧和昆曲。

那时白先勇肺病未愈,被家人安排在虹桥的一座洋房中。生活回到了寂寥,每日他所能做的不外乎看看金鱼,或和两只小狗玩耍一番。“在上海郊外囚禁的三年,我并未到过真正的访客。”白先勇在日后的文章中如此写道。于是,他开始了阅读,包括《三侠五义》和《金粉世家》。

这种寂寞中偶尔也有惊喜。1946年12月,宋美龄在南京小红山官邸举行圣诞派对,白先勇由母亲带领前往参加。

随着国共内战逐渐升温,因于上海一隅的白先勇却终于养好了肺病。1948年左右,在国共战争的高潮时期,白先勇开始重返校园,考入南洋模范小学。“那么长时间一个人生活,一到学校,不适应了。”白先勇回忆。他开始发愤读书。

父亲自崇禧对于子女的教育一直很看重,每月仍会查看白先勇的月考成绩单。“我们家孩子的家庭地位是用学习成绩排的。念书不好,没有家庭地位的。”白先勇大笑着说。显然,白先勇的“家庭地位”很高。于是,他有闲暇去租书铺,抱回张恨水和巴金,有时也有鲁迅。鲁迅当时对于国民党政府的批判和讽刺,并没有让这位国民党高官的儿子感到尴尬,他看不到政治,看到的大多是“阿Q的好玩”。不过,父亲白崇禧要求他读的是《四书五经》或者《前后出师表》,这些闲书白先勇每次都是偷藏在书包里带回家。

那时的孩子也不会错过他久违的繁华世界。他开始去国际饭店,看好莱坞电影,生活中终于有了些公子的样子。也在那时,他被家人带去看梅兰芳演出的《游园惊梦》,那首曲子就钻到了他的脑袋里了。从那开

始,再没散去。

这是上海最后一刹那的繁华,回光返照般。国民党战事节节败退,上海物价飞涨,焦虑的人们提着大量贬值的现钞从街头换回一口饭食。曾经不夜城的景象犹如印在纸上的挂历,瞬间被撕去,露出了惨白的墙壁。1948年9月开始,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国民党基本接连失败。

“我能感到大人的那种焦虑。”白先勇回忆着,“大人们在那议论,可能要走了,要走了。”那时候白先勇经常要打背包,熟练得很。“用油布打背包。那时候被褥不好买的,被褥最重要。”白先勇笑呵呵地说。

政权更迭的前兆就这样印在了一个十岁孩子的记忆里。

告别大陆

逃难又开始了。但是,他并不知道,这次的辗转之后,他将离开这片广袤的大陆,去往一个从未听过的小岛。

1948年年底,白崇禧担任华中军政长官,战事危急中,白先勇由母亲带领,随全家撤出上海返回南京,立即从中山码头乘船赴汉口。“从上海走的时候,门一关就走了。”75岁的白先勇低着头,轻声说道,“父亲一直在前线。只有我母亲撑在那。”

自家在汉口居住了几个月。学校早已停课,家里仍然为白先勇请来家庭教师,教授国文、英语等课程。“父母的说法就是念书要紧。”战乱之中对于教育的重视似乎是保持个人尊严的方式,但无论怎样,人们也无法挣脱命运对个人设下的圈套。

短暂停留后,一家人再次南下广州。白先勇被送到当地最好的培正小学。但入学两月后,1949年9月,母亲便领着一家人又登上了轮船,这次的目的地是——香港。

白先勇在船上睡了一夜,第二天就到达香港了。身后的大陆正经历着政权更迭的改天换日。白先勇所熟悉的一切都被“新中国”的气象涂抹成另外的样貌。

落脚香港后,白先勇考入九龙塘小学,进入四年级。五年级没有读完,就跳级到六年级,随后免试进入天主教教会中学喇沙书院。这是一所特别的中学,一方面它由外国神甫开办,课程以英文讲授,作风西化并强调宗教精神;另一面,这所学校的中文老师却更加传统。“中文老师教我们《琵琶行》。还要用广东话背诵,我不会,只能用普通话背。”

教会学校的教育让刚刚进入少年的白先勇对天主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早期家庭教育中的英语课程和父亲一直重视的《四书五经》使白先勇在喇沙书院游刃有余。香港中西合壁的教学对白先勇来说还算适应。

可白家并未就此安定下来,他们面临着又一次迁徙。1949年12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成立后两个月,白崇禧由海口飞往台北。不久白先勇的母亲也前往台北与丈夫团聚,并于台北松江路安家。

此时的自家经过多年迁徙流散,大家庭早已无法团圆在一处。子女中有人去往美国读书,有人跟随父母定居台湾,而12岁的白先勇留在香港继续上学。

1952年初,白先勇从香港前往台北与父母团聚。比起战争时期的逃难之旅,这样的团聚充满了温情。相对于上海、南京的繁华,那时的台北显得破旧而衰败。白先勇现在还记得,他家居住的地方周围都是石子路。“还住过木板房呢。”白先勇回忆。

那时的台湾处处是各种禁令,左派作家的书籍肯定是无法看到的,但是曾经辗转各地的白先勇早在几年前就熟读过巴金和鲁迅。台北的空气中混杂着战败的失落和反攻大陆的野心,在这种奇异的氛围中,白先勇考入了台北最好的建国中学。

记忆中的风景作文1000字 第5篇

人生中无数的风景在我们的眼前飘过。记忆中沉浮这许多的画面,有些画面如梦般转眼即逝,有些却如影子般挥之不去。 我还记得在酷热难耐的盛夏与家人在庭院中摇着扇子在树下纳凉的风景,还记得在阳光和煦的早春与爷爷播种种子的风景,还记得在凉风习习的晚秋与伙伴们爬上果树摘果子吃的风景,还记得在大雪纷飞的冬天与同学们在空地上打雪仗的风景,我还记得…… 记得很多记忆中的风景。 走在记忆的画廊中,享受画面中的风景,回忆着画面之中的故事,回忆着每一个记忆中不同风景背后的故事。突然一画面出现在我的面前,我看到那幅画面后,我的眼中已经被泪水所吞噬。 画面定格在一个老式样的土灶台周围边,一个人正在锅子前面炒菜,另一个人在灶台后面生火,那一个是我的外婆另一个是我的外公,他们人都已经步入了耋耄之年【指八九十岁的年纪】,可是每次当他们听说我们要回来时,都会张罗一桌的好菜,虽然那些只是些粗茶淡饭但是我却会觉得那是最美味的,是其它食物所不能来相比的。 身处异乡的我们,一年之中也就只有那么几次能与父母回老家看看外公外婆,每次回家时总是会看到他们挂在嘴边那欢快的笑容,在厨房穿着已经汗湿的衣服,额上带着渗出的汗,双手却依旧在忙碌着的身影,在离别时,他们的眼中带着不舍与不易察觉的泪,嘴边却还是带着理解的笑容。 我想也许是因为爱的深沉,所以才会忍着泪带着笑送我们离开…… 画面中还有一棵树静静的守候在旁边,听母亲说那棵果树在她小的时候就有了,我的记忆中也有那棵果树,母亲还说我小时候和她小时候一样总是爬果树摘果子吃,总是哭着吵着叫外婆讲故事给自己听,果树也为我们奉献着,给我们快乐给我们纳凉的地方。 时间如梭般过去了,无数个春夏秋冬也都重复着。 又是一年秋天,外婆家门前的那棵果树已经硕果不在了,有幸的是它春天里开的花我看到了,看的它留给我们最后一次的美。秋风无情将它唯剩下的几片叶子也吹入了大地的怀抱之中,我看到这些,想到来年它再也不会开花结果和落叶,只会慢慢枯萎,我的心不由一凉,欲哭,却无泪。 我也不会太伤心,因为它和他们会成为我记忆中最美好最温暖的风景,或许一天我见到相似的.风景我会觉得似曾相识…… 我尝试着把记忆中的风景用发丝串联起来,发现生活如同一部戏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自己的精彩,有属于自己记忆中独特风景。

第3篇

 

记忆中的风景作文1000字 第6篇

在世界上有很多美丽风景,风光,人们总是喜欢去欣赏它们。独特的风景总是会勾起人们的回忆。 至今为止,我已经去过挺多有名的地方,像黄山、桂林、天山天池、喀纳斯等等。有些地方我都记不清了。大多数时候都是家人带我去旅游的,和家人在一起有种安全感,带着放松的心情。但是令我记忆最深的一次却不是和家人在一起,也是唯一的一次。 我原来在其他城市上学,由于爸爸的工作的原因,初一下学期就来了上海。我小学时每次暑假都有夏令营,可我却一次都没有参加过。六年级要毕业时又有夏令营了,这是小学最后一次了,之后和同学就要分开了,我很不舍他们,心里很想去。我爸妈本来不同意的,但在我的强烈要求下,终于答应我让我去了。这是到现在为止参加过的唯一一次夏令营。 那次夏令营我们班是到武夷山、厦门去玩,临走前爸妈让我每晚打电话报平安。厦门我原先和家人去过一次,但和同学在一起的感觉就不一样。和家人在一起晚上不能干什么,最多是看看夜景。和同学就不同了,晚上可以到处跑动、串房、打牌,玩累了就叫餐,那是相当的自由,无时无刻不在欢笑。我和同学玩得十分开心,忘了给父母打电话,让父母着急了。我有点“乐不思蜀”的感觉。 到武夷山的时候是下午,我们住在武夷山镇,宾馆对面是山,因为当时天气不好,下着雨,所以我没能仔细去观赏。第一天就在阴雨中过去了。第二天太阳把我叫醒,我拉开窗帘,本来的阴沉消失得无影无踪,对面的山顶上飘着云,还出现了彩虹。以前常常看到书上说雨过天晴是多么的美,但没能亲眼所见,现在终于能大饱眼福了。 我叫醒同学一起欣赏,一起沉浸在这景象中。 之后我们向武夷山出发,一路上说说笑笑,武夷山不是很高,但很险峻,石阶一高一低,高的能有几十公分。武夷山有很多瀑布,,有一个给我印象很深。从高处飞流而下,很壮观,就如同李白的诗一样“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看着同学在身边欢声笑语,听着瀑布飞流的声响,我眼前的景象变了,出现了和同学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像在放一场电影一样,有欢笑,有争吵,酸甜苦辣样样俱全,我嘴角轻轻上扬,但看到了离别的场景,又不禁热泪盈眶。我立刻从画面中回到现实,看着同学打闹欢笑,比四周的风景迷人多了。 之后的几天里,和同学过的很开心。直到现在我和以前的同学聊天时都会回忆起那时的场景,我们都觉得那时的景、物、人都是最美好的!最难忘的!

第4篇

 

记忆中的味儿作文1000字 第7篇

顺着走过无数遍的“白墙道”往下走,也顺着记忆隧道往下走……浣花溪公园门口有位兢兢业业的`爷爷,推车卖着他小巧而美味的鹌鹑蛋。

“白墙道”临近浣花溪,墙是白色的,墙下小道的旁边有一条小沟,跨过小沟,便是马路,马路边有一排伟岸的梧桐树,再往旁边,就是浣花溪。

小道上占着几棵老槐树,拦住道路,走到那儿,要跨过小沟,跳上马路,才好过路。可我偏不,我从倾斜的树干上翻过去,一手扶墙,一手撑树,“小心翼翼”地踩着树、扶着树,往高站,最后翻过去。家里人在下面散着步,而爷爷最喜欢和我一起玩,为我保驾护航。那条道除了周末我们一家人路过,平常上学时,我、家乐、爷爷、奶奶也常从那儿走。我屁颠屁颠儿地围着爷爷奶奶乱蹦一阵,再和家乐嘻嘻哈哈,站在树干上,再跳下去。一遍不过瘾,又折回来再翻一次。

几棵树都翻过去,出了“白墙道”,便可以见到那位爷爷在卖鹌鹑蛋,他不老,也不年轻。

静看那位爷爷制作美食也挺有趣!他用一种有几排呈半球形小凹槽的“锅”来烹饪,敲破蛋壳,让蛋液溜入一个小凹里,这容器相当于锅,拧开下面的煤气炉,便能加热。在锅底有几滴油,防止粘锅。

刚开始,蛋液里还像住了小鱼儿似的,时不时顽皮地吐一串小泡。不一会儿,有股鹌鹑蛋香轻轻飘在空气中,蛋液也从透明变成了乳白,蛋黄也没有之前那样光亮、清透,旁边渐渐出现一些类似锅巴的部分。瞅着鹌鹑蛋熟了,那位爷爷会挑出鹌鹑蛋,穿在竹签上,加上他特有的调料,微笑着弯腰递给我。蛋香和调料香抓住了我的鼻腔,那便是城市中的自然味。

有时,我们站在摊边儿就地解决。爷爷、奶奶、爸爸都是短发,吃起鹌鹑蛋来很方便,而妈妈得把长头发优雅地揽起来,弯些腰,配合我的高度,弯到和我差不多高时,再和我一起吃,一边说着烫,却吃得不亦乐乎。

鹌鹑蛋入口,调料味不寡淡,也不浓,咬下去,先是外面一圈稍有韧劲儿的“锅巴”,咬破便是蛋白和绵软的蛋黄,唇齿留香。

这时,吃完了,发现那位爷爷注视着我们,脸上的笑容很祥和。

后来搬了家,浣花溪距离上远了,心里也远了。好久没去那儿玩了,也没能再和家乐、爷爷、奶奶一起走着“白墙道”上学。挤在人头攒动的公交车上,上学的路程千篇 一律。

再次在春游时路过了“白墙道”,它却变了。小沟被水泥、沥青填平了,了无踪迹,再看不了雨天时雨点落在小沟里激起的小水花儿。道上的树——那几棵我撑着、翻过无数遍的老树也销声匿迹,人为的销声匿迹。墙,也不再是老墙,没有了树映上的树荫,形单影只。

还有那位和蔼的爷爷,什么时候会再推着车儿,在道头出现?而我们一家子何时能再聚在那小摊前?再手执鹌鹑蛋逛逛浣花溪?

内隐记忆在记忆康复中的应用 第8篇

关键词:内隐记忆,记忆康复,综述

内隐记忆由Schacter[1]首次提出, 是指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 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的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 其操作定义是指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的经验进行有意识的或外显的回忆的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信息的无意识提取。内隐记忆的提出, 掀起了记忆领域内新的研究热潮。本综述通过对内隐记忆在记忆康复中的应用进行概括分析, 为临床康复提供依据及新途径。

假设低水平的技能 (如懂得硬币的面值) 充分自动化能作为学习高水平技能 (如, 提供合适的零钱) 的基础, 就能减轻高的精神工作负荷。由于自动化后储存的经验知识及技能等经常要作为控制性加工的基础元素, 那么, 只有自动化加工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 控制性加工缺陷才可能恢复。康复干预措施基于这样一个观点:训练过程能经过反复训练达到自动化程度。训练重度脑损伤患者学习复杂技能时, 最重要的是, 明确某任务成分能经过反复练习达到自动化程度, 那么在增加其他任务成分前应着重训练该成分。基于内隐记忆理论的康复治疗技术如下:

1 内隐学习 (implicit learning)

内隐学习指人们能无意识的获取物品或事件的相关知识, 且该知识难于表达的一种学习情形。如语言中的语法规则学习, 大多数人甚至在幼年就能理解运用复杂的语法规则 (如动词时态) , 而他们不能解释这些规则或如何获得这些知识。

有研究者认为, 由于内隐记忆强调迅速反应和无意识提取, 因此, 可对患者进行强化内隐记忆的训练, 对日常生活中必要的信息给予反复连续刺激, 在高强度练习和准确反馈的条件下形成一种无意识的内隐学习, 促进内隐记忆向外显转化, 再指导患者运用“第一印象”策略, 充分开发内隐记忆, 以弥补外显记忆的不足, 提高康复训练效果, 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Maureen[3]指出, 通过完整的内隐学习机制, 可以内隐的学习抽象的、语义的和运动技能的知识, 并运用于日常生活。内隐学习的过程需要持续练习, 经历3个阶段: (1) 控制加工阶段, 此时需要意识的努力, 注意的要求, 并受短时记忆的限制, 但只要坚持学习, 就能越来越熟练; (2) 控制加工和自动化加工联合阶段, 随着学习的持续和正确反馈, 自动化加工逐渐产生并在任务中分量加大; (3) 自动化加工阶段, 不需要意识存在。该过程强调学习的不间断和重复。每个学习任务必须分开, 由简单到复杂, 确保一个任务掌握后再学下一个。获得的知识能迁移到类似的情景中去, 表现为外显的运用。

2 无过错学习法 (errorless learning)

最早在训练鸽子中应用, 后来才应用于发育性学习障碍人群, 指在学习过程中不犯错误[4]。无错性学习指在获取信息的学习过程中预防错误发生的学习方法, 其特点是从容易识别的学习项目开始, 通过提供准确的提示、重复、背诵、有效组织等手段, 逐渐增加学习难度, 尽可能让学习者不出现错误。Kern等[5]指出无过错学习有四个要点: (1) 将要学习的任务分解为子成分。 (2) 从最可能取得成功的简单子任务开始。 (3) 通过逐渐提高任务难度, 按照等级有序的进行练习和训练 (通过提示, 视觉线索, 引导式教育等方法) 。 (4) 通过反复刺激, 高强度的成功练习和充分的正性强化, 使每个子成分达到过度学习的状态。无错性学习有两个重要特征: (1) 无错性学习不是某种具体的治疗方法, 而是一种训练技术, 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 在接受这种学习时不给犯错误的机会。传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反应可以被避免。 (2) 训练时为避免犯错, 直接给学习者正确答案或让患者执行很容易的、不可能出现错误的任务。无错性学习分为标准化的无错性学习法和改良的无错性学习法。标准化的无错性学习法:在多种学习任务中治疗师给患者同样的新信息, 要患者重复或写下这个信息, 即治疗师直接告诉患者正确答案, 要其记住。改良的无错性学习法:治疗师用丰富的语义词汇描述靶单词, 利用语义线索诱导患者说出正确答案。

研究表明, 无过错学习能有效改善记忆并产生持续效果。窦祖林等[6]对30例患者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无错性学习训练, 通过训练前、后评定患者的记忆功能发现在丰富的环境下进行无错性学习训练, 更有助于改善脑损伤后患者的记忆功能, 这可能是由于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联合作用增强患者的记忆功能。

无过错学习不仅应用于知觉记忆、概念形成, 甚至问题解决的高水平认知领域, 而且能应用于运动技能的获得方面。Masters等[7]在投掷任务中应用无过错学习方法来研究有氧运动疲劳情况下的内隐技能学习的稳定性, 结果表明内隐技能学习比外显技能学习的稳定性更高, 能抗疲劳及随时间推移具有持久性。

3 线索消除法 (vanishing cues)

Glisky[8]及其同事设计的一种逐渐减少线索的技术, 该方法利用较完整的内隐记忆, 教会记忆障碍患者一些复杂的技能。该方法首先提供足够多的线索给记忆障碍患者使其做出正确反应, 然后在接下来的测试中逐渐减少信息量。Glisky[8]证明, 记忆障碍患者通过线索消除法, 比简单重复, 能够更快获取微电脑的功能及用法相关知识。关于线索消除法的作用, 在不同的任务状态下表现不一。Riley等[9]对12名脑外伤患者进行线索消失法和无过错学习法的比较研究, 发现自由回忆任务上, 线索消失法优于无过错学习法, 而自由联想启动效应后者更有优势;在词干补笔任务上线索消失法更有效, 而知觉辨认任务显示无过错学习法结果更好。

4 间隔提取训练 (spaced retrieval training)

通过无错性学习的方法将刺激呈现给患者, 并要求立即回忆, 若患者不能回忆则重现刺激;当患者能立即回忆时, 逐次延长回忆时间间隔, 要求患者回忆。一旦中途回忆发生错误或无法回忆, 则需缩短回忆间隔。通过重复刺激的方式, 达到信息的内隐记忆, 并通过不断延长提取间隔时间, 使内隐记忆向外显记忆转化[10]。如应用间隔提取训练可以教会患者记忆传记信息, 重要人物姓名, 学会使用助行器的步骤, 掌握吞咽安全技巧以及记忆辅助装置的使用。间隔提取训练易于应用于日常规律活动, 包括治疗性或日常生活活动。护理者和治疗者能很快的学会间隔提取训练技巧。

5 程序性记忆训练 (procedural memory training)

樊红等[11]应用程序性记忆对重度脑损伤恢复期患者的定向力进行训练, 每天半小时的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包括模拟穿衣及日常人际交往情景练习。结果显示, 程序性记忆训练对重度脑损伤患者定向力的改善有明显效果。日常生活任务的不断练习, 能大大提高日常活动任务的操作速度。如果程序性技能在一个典型的自然化环境中不断执行从而达到自动化, 那么程序性技能得到了易化[10]。

留在记忆中的石头作文1000字 第9篇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个黑色的石头,上面写了一个字“中”。石头歪歪扭扭奇奇怪怪样子不大好看,但是这上面的字却让我记忆尤为深刻……

那年夏天我在河边玩耍,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他不太喜欢说话,只是爱在河中捡那些漂亮的鹅卵石,但是他并非是喜欢那些漂亮的,而是在漂亮鹅卵石下面寻找那些还未被河水冲刷过变成美李平华的石头。他在鹅卵石下找到那些稀奇古怪的.石头后,便格外的高兴。用手小心翼翼地轻抚着,从水中走出来,坐在岸边,拿手轻轻地抚摸着把水晾干,在阳光下那些石头散发着柔和的光。

“你干什么呢?”我好奇的问他。他看见我了,于是笑嘻嘻的说,“你在这儿观察我好久了吧,那送给你一颗我最喜欢的石头,这个可漂亮了。”真是奇怪,问他他却答非所问。不过他马上回答了我,“其实我是在捡这些石头呀,虽然他们长得很稀奇古怪,但是你不觉得像是一件件艺术品吗?”我并非觉得很是好看,反而用看另类的眼光看着这些石头。不过我很高兴认识他,他也很高兴能认识到我,因为每天在这里找石头,往往都是他一个人,他可无聊了,现在有了我,我们一起在河里寻找那些石头,但他始终没有告诉我石头的原因。

暑假马上就要过完了,我也要离开故乡,回到之前的那个小县城里去上学了。在离开的前一天我来到这熟悉的河边,但愿能再次看到他跟他做最后的一次告别。没想到以往最先来到河边找石头的他,今天居然没有来。我在池塘边向下看河里的石头全都圆滑滑的,富有着美丽的色彩,似乎背上了颜色,我拿起一颗美丽的鹅卵石在太阳光下照射着。那是一颗红色的鹅卵石,不知是颜料还是原来的颜色,在红色中掺杂着一些金色,还有点粉色的样子,又像图画,我感觉美极了。

于是又向河下看去,河中有更多的鹅卵石,他们也是身上布满了图画,每一幅图画都如此精美。这是谁弄的呢?我有些疑惑会不会是那个小男孩?河中的石头哥哥都在闪耀着,我又拿出一颗石头。他看起来是蓝色的,但有点泛黑,似乎已经掉色了,但是依然可以看出是一颗美丽的星空图案的石头。另一颗上面是红色石头,上面是一只可爱的小火烈鸟,另一只上是漂亮的玫瑰花,另一颗石头上是认真学习的学生……

天已经黄昏了,那个小男孩还是没有来,难道他跟我一样也要回去上学吗?正当我要离开时,没想到他居然来了,他手里拿着一个东西便是那颗石头。那并非是之前那古怪的石头了,而是一颗很漂亮很光滑的鹅卵石上面写了一个中字,我感觉有点单调,毕竟河里那么多美轮美奂的石头,但他却给我一颗写了一个中字的石头。

他说“对我来说你是我的第1个伙伴,也是陪我一起寻找漂亮石头的好朋友跟中一次可以说是中规中矩,也可以说是正正好如此恰到好处,你就收着吧希望你回来还能记着我”我感到惊讶,但是想到以后可能再也见不了面,我收下了那颗石头对他说,下次如果有机会我会以亲手给你画一颗漂亮的石头的。他也笑了笑回答说,那你必须要给我一颗漂亮的哦。就这样,我们在黄昏下告了别。

记忆中的大海-记忆的作文1000字 第10篇

隔一段时间,我就会到市内的“善化寺”转转,不敬香也不求佛,只是为了感受佛门的清静。每一次去了总会遇到一些男女跪在“大雄宝殿”正中央烧香跪拜,看到他们若有所思的样子,我想他们一定是在许愿。好几次了我总会想起一首歌《求佛》,求佛真的有用吗?如果真的灵验,我会求它什么呢?

看到人们虔诚的样子,有好几次我想跪下来许个愿。我的愿望并不高,不求财,不求官,也不求名,只求一个陪我聊天的女子,因为我的心中有一个特别的遗憾常常让我梦牵魂萦。

在梦里,我常回到过去。那是在京城读书的时候,我的同桌陪我聊过两年,她是个从乡村来的女子,她平常文文静静,不爱说话,但一跟我聊天就滔滔不绝,尽管我们聊天的范围仅限于小说。她爱看小说,而且看的速度极快,厚厚的一本小说,两三天就看完了,她记忆力强,连一些细节都能记清。我从图书馆借一本至少要看两星期,看的时候也是截三片二,囫囵吞枣。我有时想,我这样的看书习惯是她惯坏的`,开始我也认真,后来发现怎样读也只能记个大概情节,而她几乎能复述下来,于是我就图省事,随便看看然后与她讨论,遇到模糊的地方她讲给我听,她真的不厌我烦,许多中外名着的故事情节大多是她讲给我的。

在学校读了四年书,后两年才跟她同桌,真有些相见恨晚的感觉。上自习课的时候就是我俩聊天的时候,边做作业边聊天,作业早早完成,我俩就窃窃私语。她各门功课都很出色,每次考试总在前三名。我自愧不如,仅有一次勉强爬到十五名。聊天的日子过的真快,我记得差一个月就要毕业的时候,我突然想起一件事来,我是不是爱上她了?那时候学校禁止恋爱,前两届里有四名学生因为恋爱被开除回家,我与同桌都是农村来的,所以对那事想也不敢想,还指望着国家分配呢。马上就要毕业了,我想应该表白一下,可是又想到我们各自的家乡相隔千里,表白有什么用呢?过后还不是空相思吗?马上就要各奔前程,同学们都很珍惜,那些日子我们几乎天天旅游,京城近处的名胜古迹转遍了就往远处去。每次出行,她总是默默地走在我身后不远处,有一次我们走在一起,她突然悄悄对我说:“我妹妹来取我的东西的时候看见了你,说你文质彬彬,有文人气质”。我笑了笑,看她时,她却羞怯地低下了头。我说:“我也看见了你妹妹,长的和你一样漂亮”。她红着脸看我,这回是我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本来还想说点什么,我们各自的朋友相互吆喝着看风景,于是就分开了,其实主要是为了避嫌。

很快就毕业了,特别想念那些聊天的日子,还有她,可惜我想说的话什么也没对她说,是现实还有顾忌都让我不能开口。十五年后,当我听到她还是独身的消息,开始失眠。

工作若干年后,我又遇到过一个与我聊天的女孩,她性格开朗,外向,我常想,遇到这样的同事真好,不会勾心斗角。她与我不在一起办公,所以我去找她。我们在一起聊一些喜闻乐见的事,为寂寥的生活添了不少乐趣。当然工作上的事,我们也没有丝毫松懈,还能相互帮忙,完成的井井有条。就这样过了两个月的时间,有一天领导突然找我谈话,那意思就是说我色胆包天,竟然勾引良家女子,对得起你妻子吗?我觉得冤枉,但我得承认,我们俩经过聊天成了朋友,尽管我没摸过人家的一个手指头,可在有的人的言语中我已经无恶不作了。尽管我们没有提到过任何感情方面的事,在有的人的想象中我已经出轨,所以领导才勇敢地介入。我知道,任凭我有一百张嘴怎能阻击别人的想象,又怎能说清自己不带任何感情色彩来跟她聊天?于是我承认我不应该常去她那里,但我不承认我犯了任何错误。后来单位里加了一条规定,工作期间不能随便乱串办公室,这是我聊天造成的。好在我们没有在职工中造成任何影响,因为我们一清二白,而且各自心里就是那么坦然,周围人怎能感觉不到呢?

这两个女孩儿交替出现在我的梦中,在梦中我们依旧聊天,像从前一样谈笑风生谈笑自如,可是梦醒后我常常若有所失。说来我的愿望有些可笑,过去的事情永远不能重现,日子流逝了,心情苍老了,环境变换了。寂寞的时候我会看看天,天空还是那样坦荡与博大。烦躁的时候,我会到“佛门禁地”停留片刻。我不信佛,但我知道什么是佛,书上有记载,佛说:“无忧即佛。”是我的同桌告诉我的。看来,我今生注定成不了佛,因为有烦恼,也有困惑,有遗憾,还有寂寞。可是现在,这样的时候我只能面对自己,恍惚中想起同事那句话“别忘了,有我为你祝福!”。

记忆中的清明节作文1000字 第11篇

读中学时,每年的清明节学校都会举行一次祭扫革命先烈的活动。我所在的初级中学是一所乡村中学,全校师生只300人左右,但总能把这项活动造得声势浩大。第一次听到班主任跟我们讲,下午要去扫墓。幼稚的我们还以为每个人带一把扫帚去。这也怪不得我们,一群乡下孩子,没见过什么世面、信息闭塞,会有如此荒诞又天真的想法也不奇怪。烈士墓就设在一处麦田里,老师跟我们讲,说是有7位烈士合葬在这个墓里。我们到了才知道,所谓的烈士墓也就是麦田中间堆起的一块厚土堆,土堆上连一块墓碑也没有。给烈士敬献花圈,请老红军讲战斗故事,学生代表讲话,领导讲话,每年的活动按照这些程序进行着。我们站在一片麦地上,认真地听着,想想革命先烈为了我们的新生活,牺牲了自己。我们这些晚辈站在墓前,心情该是多么沉重!

后来在市里读师范,学校的团委也会在清明节左右组织我们去烈士林园给革命先烈扫墓。市里的烈士林园非常大,修建得也非常气派,旁边种有很多的松柏。去的学校非常多,有市里面所有的小学、初中、高中,他们的积极性都很高,我们的情绪也异常高涨。我们所在的师范,有几千人,打着学校的校旗和共青团团旗、排着整齐的队伍,浩浩荡荡,从学校走到市区,再走到烈士林园,不时还有电视台在录像。因为学校很多的缘故,我们扫墓的程序往往很简单,先是各班敬献花圈,然后再瞻仰烈士墓。烈士林园里的墓很多,各个烈士墓的前面,都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他们的相关简介和英勇事迹。我们各怀心事的看着。后面的时间各班自行支配,于是我们在后山上放起风筝。

在我的印象当中,每年的清明节除了去烈士林园扫墓之外,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去爷爷的坟前祭祖。我的三个姑姑早已出嫁,并且都早已成为人母,但是她们每年的清明节都会先来我家,再一起去爷爷的坟前祭祖。现在想想,这是一次难得的家庭聚会,我的姑姑、姑父、叔叔、婶娘、表兄妹、表姐弟都会在我们家吃完中餐,然后去爷爷的坟前上坟。我们带上早已准备好的清明花、铁锹、各种祭扫物品,来到爷爷的坟前。望着坟上插满的清明花和坟前袅袅升起的烟雾,该有几多的哀思、几多的惆怅和几多敬仰?

雨中的记忆 第12篇

那天,我们在学校上课,快放学了,窗外忽然风雨交加,天昏地暗,下起了倾盆大雨,雷声、雨声、风声夹杂在一起,让人毛骨悚然。尤其是我,更是心烦意乱。因为我家离学校远,我需要坐公交车上下学,而且公交站牌离学校还有一段距离,回到家非得淋个落 汤鸡不可。

丁零零!放学了。可外面的雨非但没有停止的意思,反而越下越大了。我没有带伞,磨磨蹭蹭的不愿意离开教室,仿佛我迟走一分钟就有雨停的希望似的。我把书包顶在头上,慢吞吞地走到了校门口,看着同学们都一个个钻到了爸爸妈妈的伞下,家长们也都像护着羽翼未丰的小鸡崽一样,匆匆忙忙地离开,只有我这个小鸡崽注定要变成落汤鸡了。我无助地迈着步子往前走,忽然看到雨中有一个熟悉的身影,是爸爸!真的是爸爸!爸爸穿着雨衣骑着摩托等在校门口。我飞奔过去,因为只有一件雨衣,爸爸就让我坐在前面,可我坐下时爸爸的腿就必须叉开,淋在雨里。在回家的路上,我试图用胳膊去为爸爸的腿挡雨,可爸爸却一下子就把我的手推开了,让我全身都躲在雨衣下。虽然回家的路只要十几分钟,但我觉得比任何时候都漫长,我的泪水连同天上的雨水一起流下……

记忆中的您作文1000字 第13篇

时光流逝,很所人很多事儿都被时间消磨掉了。但在我的记忆中有些人,有些事却永远无法忘记。

记忆倒回到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那个年纪的我没有父母的陪伴,他们虽然不在外地工作,但我也很难见到我的父母,早上在我醒来的时候,父母不在,晚上父母很晚才回,记忆里的我很少与父母接触,陪在我身边的永远是爷爷。

夏天的夜晚很美,静谧的竹林总是传来禅、青蛙的叫声,把夜晚显得更有生机。而我坐在爷爷腿上,夜夜哼着儿歌,拿着扇子为我扇风,驱赶夏日里的蚊子,我抬头仰望夜空。天上的星星数不胜数,我转头看向爷爷问道:“因为它们在守护它们在地上的`家人啊。总有一天我也会成为一颗大星星保护你哟。”我抬头看天,笑着说:“那太好了,那爷爷也可以闪闪发光了。”爷爷笑而不答,我与爷爷的笑声混在一起,显得格外和谐。

放学回到家中,第一件事就是找小伙伴玩,那是我们都还小,常常做坏事,跑到别人家田地里偷西瓜,看到大的就摘,不知道西瓜是否熟了,就学着大人在西瓜皮上敲了敲,但是我们并没有听出个所以然来,摘掉西瓜抱着就往巷子里跑,在巷子里用随身带的勺子的后背面直接切瓜。吃饱了,就往同学家里跑,在同学家看电视、玩游戏、讲故事。但后来就提到我们村里的那个废旧屋子,结果她爸爸开始讲起那个屋子里恐怖故事,我听的时候十分害怕,一直拉着同学。最后讲完了,我想早点回家,打开门一看,外面一片漆黑,由于快下雨了,是不是吹来一阵冷风,我吓得不敢出门,最后勇敢的走到巷子旁边,尽头一片黑暗,我转头往回跑,却发现同学家关了门。

我害怕的坐在门口,等了一会儿,四下无人,终于,还是害怕的哭了出来,把头埋在膝盖上,这里就不会因为四周的环境而感到害怕了。不一会在黑暗里走出一个人,吓得我双手同学家的门把手上。被吓到的我哭的更大声,直到那身影站在我面前,我才发现那是爷爷,我冲过去拉着他的衣服,对爷爷说:“刚刚我好害怕,爷爷你带我回去好不好。”爷爷没有说话,知识默默的牵起我的手。一大一小的影子消失在黑暗的尽头里。

记忆中的那抹茶香作文1000字 第14篇

一个晚上,我翻箱倒柜地寻找我的螺丝刀,想用它来修理那个坏了很久的小风扇,突然,一个又大又沉的东西擦着我的头皮飞过,坠落到了一旁。我没好气地将它捡起来。想塞回柜子里。没想到一个小盒子又掉在了地上。我捡起来,一看,“苦甘露”三个字映入了眼帘,与此同时,一股香味也弥漫开来……

记忆中,母亲是很爱喝茶的,每个周日的下午,她都会小心翼翼地将那个玻璃壶子从柜子里拿出来,加进还在冒泡的开水,倒掉。接着将一个很小的`、像水缸一样的杯子用开水浇一遍,再从那块不知道放了多少年,已经变成黑色的普洱茶饼上掰下一小块,放进没有水的壶中,再倒进已不再冒泡的开水,再倒掉。这才心满意足地倒进最后半壶子开水,盖上壶盖,随手拿起一本书,有模有样地看了起来。一篇文章还没有看完,她就放下书,把杯子里的水倒掉,打开壶盖,缓缓倒入一小杯金棕色的普洱茶,坐在那里一边看着书,一边喝着茶。

有一次我好奇,问她茶是什么味道,她笑了笑,将杯子递给我,我迫不及待地把茶水一口吞下去,却被它苦的眼泪都流了出来。我便跟她抱怨道:“这什么破茶啊,苦死人了!”母亲却回答:“傻瓜,这是陈年普洱,当然苦拉!”我却没有听她的话,急急忙忙地跑回房间,去玩我的积木了。

后来,因为家事,母亲没有那么多空余时间来喝茶了,而茶叶和茶具,也是落寞地躺在柜子里,一天一天地积着一层又一层的灰尘。

直到我和母亲去了厦门旅游,带回来一盒大红袍,以及一盒苦甘露,它们这才离开了呆了半年的柜子,回到了它们所喜爱的茶香身边。

母亲倒入烧好的开水,放入大红袍,再将洗茶水倒掉,再放水,三分钟后再打开,和我细细地品起了茶。

茶很好,有一股浓厚的香气,但我品来品去,总是觉得它缺少了什么东西。再换成苦甘露,也只是多了一股直入肺腑的苦味和一点点回甘而已。还是少了我想要的那样东西。

这时,我想起了尘封已久的普洱。它,我还没有细细地品味过,仅有的一次粗略尝试,也是以吐掉结束。于是我便迫不及待地将它从柜子中取出来,放入我的瓷杯中,再冲泡好。揭开盖子,小啜了一口。

令我没想到的是,这一次,它将它的另一面展示了出来。苦而不涩,香而深沉。就像一块历经风雨的璞玉,在被开水雕琢后,将它光彩照人的另一面展示了出来……

记忆中的辛与辣作文1000字 第15篇

昨天晚上我们家做了拍黄瓜。这道菜的灵魂呢,就是那些被拍成碎末的大蒜。它们分布在黄瓜中,散发着独特的辛香。蒜这种东西,可以说是彼之砒霜,吾之蜜糖。好在我们一家人都能接受这个味道,爸爸吃了一口拍黄瓜,忍不住地嫌弃这个蒜“不够辣,不带劲,不如自己家种的好吃”。

我的老家兰陵因为盛产大蒜而闻名。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田野里望去都是整片整片翠绿的蒜苗。蒜,陪伴我度过了整个童年。我们家种的蒜又大又好,辣劲十足,也难怪爸爸来临沂市里后还经常念叨。

每年五一,我们全家都要回老家帮忙抽蒜薹。那蒜薹绿油油的,又细又长,又嫩又脆,令人爱不释手。劳作后的我们就坐在地头上,拿出从家里带来的煎饼和炒好的咸菜,卷上刚抽出的蒜薹,大嚼起来,那感觉就是一个字:爽!蒜薹收过不久,地里的大蒜就长成了,它们被拔出来,扎成一捆一捆放在家门前,等着时间的洗礼来赋予它们新的活力。

亲朋好友送礼,整头的蒜就可以;但如果作为商品出售,还是白净的蒜瓣更得人心。所以不管有多辛苦,奶奶都会把自己家的蒜剥好再去卖掉,这样价钱就可以高一些。奶奶的眼睛本来就不太好,但为了省电费,她只开着一盏昏暗的灯,自己蹲在屋里,一点点地剥着蒜。蒜的辛辣冲劲不可避免,不一会儿奶奶的眼睛上就蒙上一层水雾。我看着十分心疼,几次提出要来帮忙,都被奶奶毫不犹豫地驳回了。奶奶总说我是要上大学的人,不能来干这些粗活,固执得让人无奈。眼看时间不早了,睡觉前我嘱咐奶奶早点休息,她答应得也十分干脆,但当我半夜醒来时,发现屋里那盏灯,依然在亮着。

处理过自家的蒜还不算完,为了多赚些钱,奶奶会去帮助别人剪蒜。那刀是真的锋利啊,只是不小心轻轻一划,我的手上就多了一道血口子。唉!明明说好要来帮忙,最后却负伤而归。日头正盛,奶奶把她的草帽扣到了我的头上,自己却毫无遮拦地暴露在阳光下,任由额上的汗水随着手中的蒜头一起落下,这捆蒜剪完马上换下一捆,周而复始,仿佛不知道热,也不知道累……

现在老家里好多地都流转了,我家的新房子也早已盖好,但奶奶的驼背却越来越严重了。别人都在劝奶奶别那么累了,我也劝,但奶奶依然想着她的地,她还给自己定了个目标,等我上大学时要攒够3000元钱,到时候一起给我做学费。这些钱对于很多人来说或许不算什么,但对于一个种了一辈子地的老人,却是一个要准备很久的大工程。我们谁都没有把奶奶这个目标当作一个笑谈,因为这是奶奶最质朴的心意。

记忆中的风筝 第16篇

可是有一天, 风筝却在城市的额头上消逝了。

风筝线的那头牵引着童年。一条狭窄的街道缺乏风景, 却从不缺乏孩子雀跃的身影。即便在城市的腹地, 防盗门也锁不住他们的心。工地边沙堆里筑起的城堡, 街巷间混乱的水战, “小霸王”里吵闹着的格斗声, 填补了他们因周围略显呆板的环境而带来的失落。局促街道间奋力奔跑的少年, 一手顺着扬起的风, 一手紧握风筝线, 将风筝与梦一并放飞。虽说没有农村孩子们爬树掏鸟蛋的经历, 我也常一个人靠在楼下院子的墙基边, 用一勺半勺的糖分别逗引两个窝里的蚂蚁, 让它们分头回去报信, 引来各自蚁军争夺糖精, 杀得昏天黑地。缺乏玩伴, 便一人分饰两角, 担当两个玩具阵营的首领。在一番厮杀后, 总是英雄模样的玩具客串了回救世主, “一夫当关, 万夫莫开”。

儿童放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草长莺飞的季节里, 有风筝遥远的纸影。在苍凉历史的脉搏跃动中, 关于一个季节的怀想, 风筝是最好的注脚。在年少无知的岁月里, 风筝是并不遥远的往事。

在一切往事之中, 童年总是占据着最重要的篇章。《小王子》里说:“使沙漠显得美丽的, 是它在什么地方藏这一口水井。”我相信童年就是人生沙漠中的这样一口井, 因它, 再荒凉的沙漠也能化作美丽的风景。

变迁不仅停留在那些日益高耸的摩天楼, 橱窗里那些愈发花哨的商品, 还有一片贫瘠的天空。因为风筝的消逝, 云上的花园缺乏了生动的色彩。面无表情的交通警察警告孩子不许在路上玩耍, 整洁干净的公园里树起了“请勿践踏草坪”的标志, 一座城市可以繁殖无数个雷同的商业区, 却无法腾出属于孩子的领地, 即便在我们仰视的远方, 天空也板着一如既往的单调表情。

记忆中的大海-记忆的作文1000字 第17篇

我愿做一个无休止的梦。

我沿着通往山顶的山路走,路边野花散发出山野的清香,迷醉了不归家者的魂,一阶一阶通向云端,伸向自由。我站在山顶企图伸手触摸天空,用最简单的方法向世界证明我的存在,我俯瞰升起炊烟的小山村,将系结灵魂的根深入它的土壤,将自己的归属融入这交错的阡陌里,我拥抱这一切,因着一份纯净,一份自然。

我总坐在石阶上看屋对面的大榕树,苍翠覆上它的叶,它风姿不减,挺拔是它的光华——坚忍交予它,它立在原地很多年,仿佛誓要与岁月对抗。我仰仗着我的闲暇,数着大榕树被营养蒸发出的枝桠“一、二、三、四……,”一股烟忽而飘然而上,接着一缕一缕,袅袅而上,绵绵交错,仿佛生生世世缠绵交织的情缘,一个踉跄的.孩子捡起榕树下的枯树枝,跌跌撞撞走进榕树而筑的瓦房。接着,许多房屋亦升起炊烟,呛人的味道使我流下泪来——尝遍人间疾苦而来的食之香,怎能使人不流泪?村落里响起了绵长的呼唤“吃饭了,”这声音仿佛能冲破了一天的辛劳——给人精神的补给,因着接下能享受物质的补给,这是一天里最幸福的时刻,而我,亦听到了属于我的幸福之声,拖得长长的、清晰的、对未归者的招唤。

榕树下的瓦房里住着老阿公和他的儿子,老阿公声音大且亮,带着京腔味,亮噪整个村子都听得到,他尤其爱唱“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仿佛化身为那戏中人,铁骨铮铮。闲下来时他总坐在盘结着露出土壤的榕树根上抽卷烟,猛地吸一口,烟头上的火星亮得耀眼,他满足的合上眼,紧闭上嘴,塌下肩,烟从鼻中涌出,弥漫住他的脸,笼罩住他的孤独。

村落傍山而建,所以各家的房屋是顺着山高而参差,房屋密集在一起,又是青砖白瓦,便无形的散发出一种深刻的古朴幽远,沿着石板阶梯而上,正好通向这份幽远,我总是带着一颗闹腾的心走上阶梯,去寻一块石头,那石嵌在一块石板阶梯上,带着细微的水波纹,浮动着温润,仿佛大江淘尽后仅剩的一块石——沉淀之后的遗存。我偶然发现了它,莫名的喜欢上了它,却不想与人分享,便总是独自来瞧它,仿佛无声的契合。我总认为是我在守护它,可我在长大,它依旧如初,如当初看着我,看着我一天天变化。

我愿做一个无休止的梦,可岁月告诉我,它该破,于是梦碎了一地,我惊愕着去捡,可如何拼凑?

我去找一条路,通向山顶,可站在荒草中间的我,却只能看着肆意疯长的草吞噬那条长满鲜花的路,最后亦找不到逃出去的方向;我听着呼啸的风鸣,远处奏起了哀乐,被风摇曳的榕树咆哮着,哀楚又凄凉;呛人的炊烟味亦越来越淡,山里人跌跌撞撞往外涌去,他们的身影亦越来越淡,入了浮华;阶梯上密布了青苔,仿佛凝成的一大块一大块的荒凉,我去看那块石头,它还在,可又是谁抽离了它的温润,偷换成了沁人的寒冷,陌生的姿态,隔着距离的相见。于是梦境被悲怆点上乌色的墨,悄无声息的渲染开来,现实来换梦境。

上一篇:上海中考语文作文及点评:《这里也有乐趣》下一篇:教师节放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