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2024-07-01

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精选10篇)

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第1篇

本书共九章,二十七节,分别从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基本途径九个方面探计了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培育等工作的开展。对于指导每一位高校教师甚至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

第一章主要从伦理与教育伦理的内涵、地位;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中的“道”与“德”;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伦理,就是人们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构建起来人伦关系以及人们在处理这种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理则。它是作用一名教师在从业过程中的“为教之理”,即我们所说的“为师之道”。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只有有了和谐的师生伦理关系,教育活动才能顺利开展,教育效果也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要求我们每一教师自觉遵守教育伦理关系,通过努力为自己建构这样的和谐。

“道,所行道也。”本意指道路,但其间又包含了政治意义上的道以及人生意义上的道,可引申为做人的规矩、原则等;而“德者,得也”,可以看得出,只有施行道德者,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作为教师,也只有有了职业道德,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社会的认可。总之,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从业教师的行业规范,就必将要求我们从把握职业理论关系出发,切实领悟应当遵守哪些行为和道德并使之转化为良好的德性与品行。

第二章主要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了综合性的概述。教师是职业分工发展的产物,而随着教师的出现,作为调节和规范其行为的职业道德也随之出现,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必将也使得它的职业劳动有区别于其他的物征:目的的又重性、对象的特殊性、手段的示范性、过程的复杂性、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效果的滞后性。这些职业劳动,也必将使教师职业道德有道德人格高尚、道德目的明确、道德行为示范、道德功能多样以及影响深远广泛等特点,

作为高校教师,只有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才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人的社会化以及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重要的是,它也是提高全民族道道素养的手段。它不仅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而且也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

第三章从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要求论述了高校教师职道德与职业素质。高校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大学生,这就要求职业道德必将成为衡量教师是否称职的关键,而且也是教师是否能维持自身形象和人格尊严的关键,它不仅决定了教师境界追求的高低,而且决定了教师能否很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职业素质的灵魂。

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尊得和爱护学生的人文精神、为人师表和严以律己的风范以及关心集体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职业也属于我们的事业,事业也属于我们的职业,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事业负责,即要对自己职业负责,对自己负责。做好自己本质的工作。

第四章主要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基本原则、指导作用三方面来阐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高校教师职业具有独特性,也致使高校工作具有创新性,复杂性和繁重性、学术研究的自由性、高校教师的示范性和教育效果的较长周期性。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也使得其职业特点有平等对待学生,正确理解权利平等的公平;诚信以及坚持社会集体主义原则和人道主义,把个人利益放在最后。

作为高校教师,就要用职业道德来坚定政治立场,养成严谨治学的风气,以及热爱学生,激发每位学生学习的动力。

第五章讲述上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指出了高校教师要有知识传授和良好品德塑造的能力,既要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又要有科学研究的责任,而且还要有服务社会的责任。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有教无类,热爱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务求实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热爱真理,勇于探索;知困自强,学而不厌;行正度大,心虚气静;衣冠端正,仪容庄肃;教学相长,出蓝胜蓝;传道授业,教书育人。严格遵守“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以获得学生的敬重。

第六章主要阐述了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学术道德规范作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书水平的重要尺度。

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学术的研究过程中热爱学术,追求真理,养殖成严谨治学,探索创新;不怕艰苦,奋勇前进;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尊重客观事实,平等对待学术活动,以及尊重他人学术成困,相互学习,促进交流。

第七章主要从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的基本特点,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以及高校教师道德评价及其影响说明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职业行为必然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在选择的过程中,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主观臆测断。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公众性、示范性、限制性及渗透性。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职业道德选择中要注意动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使三者在道德上向善的统一,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处理好自由与责任的关系,在服务学生的同时也服务自己。

作为高校教师,一定要把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避免只顾眼前利益而放弃了长远利益,我们更多的是要关注职业的长期发展和个体的完善。

第八章阐述了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主要从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规律,形成和发展,人格定位与现实人格冲突来表现。

我们选择了教师,就必须实现这种人格的超越,解决教师定位与人格的冲突,加强自我人格的道德修养,在从业的过程中首先通过德之自修塑造自我的高尚人格,然后再通过自己的言行身教来实现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最后一章论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基本途径,分别从道德教育、道德修养、道德实践三方面阐述。教师要承担社会责任,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的发展,必须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教育。这种高尚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体现在坚定的主导性、鲜明的时代性、强烈的针对性、以及高度的自律性;做到“慎独”,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防微杜渐,“积善成德”;虚心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加强道德修养意识;勇于实践,不断磨炼自己的道德修养。养成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以及积极进取,严肃认真的道德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高校教师的我们,一定要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同时,担负起提高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历史重任,全身心投入到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伟大实践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道德品质,使自己成为一名德才兼备的优秀高等学校教师。

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第2篇

太来小学:何涛

教师职业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它是在教师职业范围内调整教师与社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家长以及教师内部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近年来,我校度重视师德建设工作,将师德建设作为教风建设和建设一流师资队伍的重要基础工作来抓,不断提升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一是公正——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一章,对“教师必须学会宽容”和“爱是一种公正”这两点深有同感。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到,教师要真正做到转变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人才观和学生观,要以民主的态度与学生进行协商,不可独断专行,做到尊重学生,除尘滤布、信任学生、关心学生,与学生建立平等的朋友式的师生关系。教师要作好表率作用,加强学习,注重个人道德修养,提高个人道德素质,在各方面给学生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也就是应当辛勤耕耘,以身立教,把社会道德素质要求化成学生的自我要求。

当然,教师确实应有服务学生的意识,从现实情况看,也有需大力弘扬的必要,但把学生抬到上帝的位置,于学生自己、教育本身,害处不少。

首先,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小学生不论是身体方面、心理方面,还是人生阅历、知识根基、是非观念、辨别能力等都还非常稚嫩、肤浅,犯点错误在所难免。如果教师一味的迁就迎合,绝对服从“上帝”的意志,学生的健康成长就失去了一道强有力的防线。

其次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者把受教育者视为上帝,一切迎合学生,取悦学生。这样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会忽视社会效益,甚至从根本上背离教育规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学校不但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反而会误导学生,葬送学生的前途。

再次,与国家社会的需要相悖。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是希望孩子们在学校教育中能克服陋习,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形成文明守纪的行为习惯,锻炼顽强意志和毅力,在增长知识才干的同时,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而不是请学校帮助他们培养专横霸道、自私自利、不学无术、压滤机滤布厂家唯我独尊的上帝。

二、在学校教育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能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品格,但不能姑息纵容学生的缺点错误;既要一切服务于学生,但决不能一味地迁就迎合学生。学生是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他们需要千千万万个教育工作者遵循教育规律,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的方法加以引导。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懂得,国家和社会需要学校培养德才双磬的接班人,而不是培养无才无德、高高在上的“上帝”。

浅论职业学校教师的修养 第3篇

职业学校从来不缺少人才。没有哪所普通中学会像职业学校这样拥有全方位、多专业的教师队伍。但是职校教师普遍存在着工作缺乏目标、缺乏动力、缺乏进取精神等问题,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缺少信心,缺少工作热情,埋头于日常琐事,工作效率低下。

我觉得一个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角色定位应该是:

一、爱岗位——做一个敬业奉献的教师

记得听过一位职业教育老领导的讲座,他在最后双手合掌说:“职业教育对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意义非常重大,我已经退出教育第一线,不能再做什么具体工作,只有拜托各位了,拜托了……”此语令人动容。

长期以来,我国奉行所谓的“精英教育”,脱离实际,务虚尚名。受其影响,一方面职校大部分学生长期生活在失败和挫折的阴影之中,另一方面职校教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缺少自豪感,先是羞于谈,继而懒于做。要提高教育质量,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首先要转变职校教师的职业观,培养对本职工作的自豪感。

职业无贵贱,任何一个勤勉工作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任何一个行业都能获得不同的成功。教育部指出:中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是在高中阶段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我们的产品不是最高端的,却是见效最快、数量最大的;我们的学生是社会最需要的、最中坚的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职业素养和工作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二、爱学生——做一个受人尊敬的教师

(一)尊重学生,爱护每一个学生

“学校一切财富都是人的财富,学生的财富”,学生才是教学中真正的主体,是他们决定了学校的声誉、学校的质量和教师的前途,他们有各自不同的个性、情感并且也必将有各自不同的生活,也恰恰是他们将会去建设的一个新世界。所以,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思想和情感,真诚地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从中考的失利或家庭的不幸中摆脱出来,体会到做人的尊严和职业的尊严。把学生当成自己的朋友和亲人,这样的教师才是具有亲和力的教师,这样的教学才是有益、有效的教学。

所以,尝试与每一个学生交流目光、交换微笑,尝试着鼓励每一个学生。

(二)直面现实,不要试图掩盖什么

人的天性是自私和贪婪的,是教育使人变得文明,但是社会道德的沦丧又反过来冲淡了教育的力量。

真诚务实的教师才能教育出真诚务实的学生,虚伪的教师只能教出更虚伪的学生。我们经常为了应付各类验收督导而要求学生弄虚作假、做这个做那个,同时却教育他们不要作弊撒谎,这种教育是虚伪、苍白而且无效的。哪怕是善意的教诲也不能掩盖事实的真相,空洞地给学生讲大道理只会被学生在心底里嗤笑。所以,做一个善良、正直和真诚的教师,告诉学生自己的真实想法,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面对现实,用合适的方式处理生活中的种种问题。

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我们的学生,不要试图向学生隐瞒和掩盖什么。

(三)德才兼备,做一个有才的教师

一个教师,要赢得学生的尊重,不是靠他的学历、职位、相貌,甚至不是靠他教什么科目。学生尊重的,是教师的修养、才干和教学能力。职校教师应该对经济政策、产业结构和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十分了解,这样我们才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岗位和工作者,才能引导学生去争取和创造机会;我们应该具有过硬的专业理论修养和实践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和产业需要的人才;我们应该熟练掌握课程设计方法、课堂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方法,这样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学习充满激情。

尽一切可能提升自己,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三、爱工作——做一个快乐真实的自我

一个人能否成功,关键看他的态度。

成功人士与失败人士之间的差别在于: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来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失败者则刚好相反,他们的人生总是被过去的种种失败与疑虑所引导和支配着。有了积极的思维并不能保证事事成功,但消极的态度则一定不会成功。

一个人是否快乐,关键看他的态度。

教育界盛传一句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我个人不敢苟同,因为再怎么敬业能干的教师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学生个个品学兼优。孔子弟子三千,成名的也就72人而已。教育绝对不是万能的,教师不是神,教师仅仅是一种职业称谓。

论高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4篇

【关键词】职业道德修养;职业道德建设

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道德建设中最重要、最基本的内容之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提高各行业人员职业道德素质,是各行业健康发展的要求,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教育职业是人类社会申,一项非常伟大而又特殊的事业。在教育劳动中,教师的思想观点、道德行为、意志品质、仪表风度等都可能被学生认同或模仿,甚至成为学生崇拜的对象。学高才能为师,身正方可为范。灵魂只有用灵魂去塑造,情操只有用情操去陶冶,品质只有用品质去培育。因而,发展教育事业需要诸多条件,但最重要、最根本的乃是有一支职业道德修养过硬、业务素质精良的教师队伍。

高等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重要基地,为科教兴国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要完成这个任务,高校就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也是新时期推进高教事业全面发展的1项重要战略任务。高校教师肩负着为祖国的明天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教师能否做好本职工作,教学能否收到良好效果,方法固然是重要的,但教师的教学态度、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等,都会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世界观的形成和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思想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树立教师理论人格

为了搞好师德建设,首先必须加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通过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结合,使广大教师认识到高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任。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具有过硬的思想作风和高尚的思想品质。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十八大”精神指导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从政治高度认识当前加强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树立教师道德的理想人格,就是要确立人民教师道德的理想。教育部门包括学校,组织的教师职业道德学习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师道德教育,它克服了自学中的不利因素。只有在道德修养中多读教育界名人的传记和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作为思想行为的楷模,

二、建立健全教师评价体系。倡导科学用人机制

除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外,制度建设也是高校师德建设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需要有1套能满足其实现自身价值需要的激励机制,有效激励具有强大的促进作用,如晋升激励、素质激励和目标激励。按照“评价科学、导向准确、激励有力、操作简便”的原则,立足于推动工作,以任期责任目标为主要依据,合理确定评价标准,落实学生对高校教师的评议制定,完善考核评价激励机制。作者认为制度建设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聘任制度。要选择知识渊博、师德高尚的人才到教师岗位,淘汰那些不合格、不称职的教师,革除只重学历、忽视师德的弊端,完善聘任制度,加大学生公认程度对教师升降、去留的作用。

2.建立奖罚制度。师德的表现应与奖金、工资、岗位和职称挂钩。为此,高校要及时调整有关政策,健全配套措施。晋升工资和奖金发放等要向教书育人的优秀者倾斜,聘岗和职称评定时应把师德素质的要求纳入考评范围,并作为1项重要指标,通过量化的方式,全面考察教师为人师表、忠于职守和为学生服务等方面的情况,激励教师更好地发挥教书育人的作用。

3.建立监督制度。师德监督制度要实行自律与他律相结合,行政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明查与暗访相结合。要建立督导评价制度,组织有领导、教师和退休教师参加的师德巡视制度,设立“师德信箱”,鼓励学生对师德进行評价公布师德规范,建立师德监督网站,以及通过社会媒体等各种渠道,对师德起到督促作用,通过各种有效手段不断鼓励教师严格自律,以达到较高的思想境界。

三、导教师积极实践,做到知行统一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不仅是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必须依靠长期不懈的努力,自觉进行修养和锻炼。高尚的思想道德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实践是思想道德修养的基础。因此,应坚持在教育实践中锻炼和培养师德。

四、结语

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过程,是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的过程。在这个有机整体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自觉担负起育人的任务。教师的道德修养问题是提高知识分子政治思想素质的大事教师的一言一行和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学生的行为和态度,必须在工作中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加强当代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加强师德建设是1项长期的任务,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们应对师德建设做出长期规划,并从现在做起,从每个人做起,使师德建设一环紧扣一环地深入下去,扎扎实实地做好这项工作,将教师这个神圣职业的光辉发扬下去,为培育先进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任者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第5篇

俗语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由此可见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为人师表的教师来说,不仅肩负着传承知识的重任,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高校的教师,这就意味着不但要拥有极其渊博的文化素养以及对所传授专业有独特的见解和深层次的文化造诣,更要有很高的职业道德修养。

学习《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心得体会: 第一章 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

本章主要从伦理与教育伦理的内涵、地位;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中的“道”与“德”;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

伦理联用其意就是说人们在处理人与人的这种相互关系时所应遵循的道德和准则。

教育伦理就是人们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构建起来的人伦关系,以及人们在处理这种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理则。教育的伦理关系确认了教师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贯穿在教师的教学中每一个过程,它同样也界定着教师在教学中的伦理地位。中国古代便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师”与“父”齐名,古代将教师摆在宗法家族等级社会最显赫地位当中,这在事实上就等于已经对教师职业的伦理地位予以了充分地认可和肯定。另一方面与家庭联系在一起,师生间多了亲情的情感,教师就多了一层责任感,就会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般去关心爱护学生。

道德是就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将“做人”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即:道)内化为自己的个体人格品质(形成德行),然后再通过自己自觉地行为释放(德行)达到既有益于他人和社会,同事也有利于自己完善自我人格品质和提升人生境界的精神需要的主体性追求的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对这些规范和准则中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并最终使自己拥有自为、自成、自律、自控的道德自觉,成为青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一方面是做人的规矩,另一方面是做人应该具有的内在品质。如果将教师职业道德理解为教师所应当遵循的规矩和道理,那么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即“为师之道”,它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教师职业行为和职业关系中的特殊表现。

第二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和功能

本章主要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了综合性的概述。

教师职业道德,或简称师德,指的是作为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在教师职业的实践活动中,随着教师职业的形成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教师职业行为和职业关系中的特殊表现,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必将也使得它的职业劳动有区别于其他的物征,目的的双重性,对象的特殊性,手段的示范性,过程的复杂性,内容的丰富性,效果的滞后性这些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必然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先进性、崇高性,示范性、高层次性,继承性、稳定性,无私性、奉献性,挑战性、创造性,复杂性、艰难性的特点。

作为高校教师,只有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促进人的社会化以及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学生树立榜样的作用,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建设。

第三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

本章从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以及从业者做人的内在要求论述了高校教师职道德与职业素质。

教师面对的是大学生,职业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是衡量教师是否称职的关键因素,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是教师维护自身形象和人格尊严的关键。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职业的社会责任的要求。

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灵魂。一般来讲,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热爱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人文精神、为人师表和严以律己的风范、关系集体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敬业精神是对高校教师的内在要求主要有职业意识、乐业意识、、勤业意识、精业意识。职业就是事业,职业也属于我们的事业,事业也属于我们的职业。所以对职业负责就是对事业负责,对事业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要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第四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本章主要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基本原则、指导作用三方面来阐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道德原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行为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道德体系的核心,它是人们立身处事的基本准则,也是判断是非、善恶的基本标准。道德规范则是比较具体的道德原则,它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人们立身处世和评价是非、善恶的标准。道德范畴存在于每一个人的意识和感情中,是反映人们道德关系和行为调节方向的一些基本概念。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指判断和评价高校教师行为过程中的根本道德要求,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行为指导。主要体现在对待和正确理解学生要公平,处事要诚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和人道主义。这些原则主要起指导的作用,表现在坚定政治立场,严谨治学,热爱学生。

作为高校教师,就要用职业道德来坚定政治立场,养成严谨治学的风气,以及热爱学生,激发每位学生学习的动力。

第五章

高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

本章主要阐述了教育管理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高校教师在大学教育管理和行政事务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规范。

以德治校、依法治教是当今高校管理的基本原则。道德兴则学校旺,高校管理者一定要把教学管理和师生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常抓不懈。大力提倡勤奋工作、刻苦学习、循序渐进,反对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严肃查处学术腐败、制假和考试作弊行为。管理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自己、影响学生,学校才能有望建成和谐校园、文明校园。

第六章

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

本章主要阐述了教育的双重目标,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以及职业道德操守与教师人格尊严的维护。

教育的双重目标要求高校教师在从事教书育人的活动中,既要做到有教无类,亲徒爱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务求实效;又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知困自强,学而不厌;行正度大,心虚气静;衣冠端正,仪容庄肃;教学相长,出蓝胜蓝;传道授业,教书育人。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操守,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以获得学生的敬重。

第七章 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

本章主要讲述了学术研究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和学术不端的危害性。

学术道德规范作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书水平的重要尺度。高校教师遵守学术研究道德规范的总体要求是“以求真为目标、以求善为原则”,把探索真理、寻求知识上的增量作为学术研究的基本目标,把有利于社会和人类进步作为学术研究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术的研究过程中要热爱学术,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探索创新,不怕艰苦,甘于寂寞,坚持真理,实事求是,客观公正。遵照客观事实,谦虚谨慎,团结协作,相互学习。

学术腐败,就是学术界的腐败者以不正当的手段追逐名利并且得逞。其对学术的破坏和社会的毒害很大,体现在(1)败坏学术界的声誉,阻碍学术发展。(2)贻误人才培养。(3)遏制民族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提高,严重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就是说学术腐败是以高杠杆的作用在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八章

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

本章从高校教师职业行为道德选择的基本特点,道德选择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师德评价及影响来阐述说明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

教师在职业道德选择中要注意动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使三者在道德上向善的统一,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处理好自由与责任的关系,在服务学生的同时也服务自己。

作为高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把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身正为范,塑造人格魅力。把“爱岗敬业铸师魂”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第九章 高校教师职业品质的培养及途径(第九章 第十章)

第九第十章分别讲述了校教师职业品质的培养和培养的途径。

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内在品性。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教师职业伦理的要求密不可分,从本质上讲,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教师职业伦理的外在要求在教师个体身上的内化和个性化,是教师通过自我努力将教师职业伦理关系中所蕴涵的“为教之理”和“为师之道”内化为“为师之德”的结果。

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基本培养路径,分别从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三方面来阐述。道德教育要根据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师德教育策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复杂、艰苦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必须积极投身教育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道德认识,积累情感体验,磨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仰。

道德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只有通过在教育活动的种种职业道德实践中,才能真正深刻体会到各种相关利益和道德的相互联系与区分,才能更进一步对自己良好品行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增加自律性和自觉性的内化过程。

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第6篇

学校:

姓名:

学号:

作用一名教师,必须要渊博的知识文化素养,以及对所授专业有独特的见解和深层次的文化造诣,除了拥有渊博的知识水平外,还需要有很高的职业道德修养,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在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过程中真正促进学生心理以及知识文化水平的协调、健康发展。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社会各行各业中人们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下面,我就《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谈一谈我的心得体会:

本书共十章,三十节节,分别从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与功能、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高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首先规范、高校老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途径等来展开。

第一章主要讲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中的“道”与“德”;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伦理,就是人们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构建起来人伦关系以及人们在处理这种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理则。要求我们每一教师自觉遵守教育伦理关系,通过努力为自己建构这样的和谐。

“道,所行道也。”本意指道路,但其间又包含了政治意义上的道以及人生意义上的道,可引申为做人的规矩、原则等;而“德者,得也”,可以看得出,只有施行道德者,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作为教师,也只有有了职业道德,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社会的认可。

第二章主要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基本特点、与功能。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了综合性的概述。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区别于其他的物征,这些职业劳动,也必将使教师职业道德有道德人格高尚、道德目的明确、道德行为示范、道德功能多样以及影响深远广泛等特点。

作为高校教师,只有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才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提高全民族道道素养的手段。它不仅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而且也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

第三章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论述了高校教师职道德与职业素质。也指出师德是教师职业素质的灵魂。高校教师所针对的对象是大学生,这就要求职业道德必将成为衡量教师是否称职的关键,而且也是教师是否能维持自身形象和人格尊严的关键,它不仅决定了教师境界追求的高低,而且决定了教师能否很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职业素质的灵魂。

第四章主要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来来确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基本原则、指导作用。高校教师职业具有独特性,也致使高校工作具有创新性,复杂性和繁重性、学术研究的自由性、高校教师的示范性和教育效果的较长周期性。作为高校教师,就要用职业道德来坚定政治立场,热爱学生,激发每位学生学习的动力。

第五章讲述上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指出了高校教师要有知识传授和良好品德塑造的能力,既要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又要有科学研究的责任,而且还要有服务社会的责任。

第六章主要阐述了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首先规范。要做到有教无类,亲徒爱生;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有教无类,热爱学生,循循善诱,以身作则;热爱真理,勇于探索;知困自强,学而不厌;行正度大,心虚气静;衣冠端正,仪容庄肃;教学相长,出蓝胜蓝;传道授业,教书育人。严格遵守“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以获得学生的敬重。

第七章主要阐述了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学术道德规范作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书水平的重要尺度。

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学术的研究过程中热爱学术,追求真理,养殖成严谨治学,探索创新;不怕艰苦,奋勇前进;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尊重客观事实,平等对待学术活动,以及尊重他人学术成困,相互学习,促进交流。

第八章主要从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的基本特点,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以及高校教师道德评价及其影响说明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职业行为必然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在选择的过程中,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主观臆测断。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公众性、示范性、限制性及渗透性。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职业道德选择中要注意动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使三者在道德上向善的统一,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处理好自由与责任的关系,在服务学生的同时也服务自己。

第九章阐述了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主要从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规律,形成和发展,人格定位与现实人格冲突来表现。

最后一章论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承担社会责任,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的发展,必须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教育。这种高尚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体现在坚定的主导性、鲜明的时代性、强烈的针对性、以及高度的自律性;做到“慎独”,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防微杜渐,“积善成德”;虚心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加强道德修养意识;勇于实践,不断磨炼自己的道德修养。养成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以及积极进取,严肃认真的道德实践。

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第7篇

本章主要从伦理与教育伦理的内涵、地位;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中的“道”与“德”;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

伦理联用其意就是说人们在处理人与人的这种相互关系时所应遵循的道德和准则。 教育伦理就是人们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构建起来的人伦关系,以及人们在处理这种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理则。教育的伦理关系确认了教师的社会身份和社会角色,贯穿在教师的教学中每一个过程,它同样也界定着教师在教学中的伦理地位。中国古代便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由此可以看出,一方面“师”与“父”齐名,古代将教师摆在宗法家族等级社会最显赫地位当中,这在事实上就等于已经对教师职业的伦理地位予以了充分地认可和肯定。另一方面与家庭联系在一起,师生间多了亲情的情感,教师就多了一层责任感,就会像对待自己的子女一般去关心爱护学生。

道德是就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将“做人”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即:道)内化为自己的个体人格品质(形成德行),然后再通过自己自觉地行为释放(德行)达到既有益于他人和社会,同事也有利于自己完善自我人格品质和提升人生境界的精神需要的主体性追求的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对这些规范和准则中内得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并最终使自己拥有自为、自成、自律、自控的道德自觉,成为青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可以从两方面来解释,一方面是做人的规矩,另一方面是做人应该具有的内在品质。如果将教师职业道德理解为教师所应当遵循的规矩和道理,那么教师职业道德就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行为规范,即“为师之道”,它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教师职业行为和职业关系中的特殊表现。

第二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和功能

本章主要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了综合性的概述。

教师职业道德,或简称师德,指的是作为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时所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是在教师职业的实践活动中,随着教师职业的形成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是一定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在教师职业行为和职业关系中的特殊表现,是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行为规范。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必将也使得它的职业劳动有区别于其他的物征,目的的双重性,对象的特殊性,手段的示范性,过程的复杂性,内容的丰富性,效果的滞后性这些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必然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先进性、崇高性,示范性、高层次性,继承性、稳定性,无私性、奉献性,挑战性、创造性,复杂性、艰难性的特点。

作为高校教师,只有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才能促进人的社会化以及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为学生树立榜样的作用,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发展、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建设。

第三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

本章从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以及从业者做人的内在要求论述了高校教师职道德与职业素质。

教师面对的是大学生,职业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是衡量教师是否称职的关键因素,是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有效进行的重要保证,是教师维护自身形象和人格尊严的关键。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教师职业的社会责任的要求。

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灵魂。一般来讲,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包括热爱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尊重和爱护学生的人文精神、为人师表和严以律己的风范、关系集体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敬业精神是对高校教师的内在要求主要有职业意识、乐业意识、、勤业意识、精业意识。职业就是事业,职业也属于我们的事业,事业也属于我们的职业。所以对职业负责就是对事业负责,对事业负责就是对自己负责,要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

第四章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本章主要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基本原则、指导作用三方面来阐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道德原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人们行为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道德体系的核心,它是人们立身处事的基本准则,也是判断是非、善恶的基本标准。道德规范则是比较具体的道德原则,它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人们立身处世和评价是非、善恶的标准。道德范畴存在于每一个人的意识和感情中,是反映人们道德关系和行为调节方向的一些基本概念。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指判断和评价高校教师行为过程中的根本道德要求,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行为指导。主要体现在对待和正确理解学生要公平,处事要诚信,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原则和人道主义。这些原则主要起指导的作用,表现在坚定政治立场,严谨治学,热爱学生。

作为高校教师,就要用职业道德来坚定政治立场,养成严谨治学的风气,以及热爱学生,激发每位学生学习的动力。

第五章 高校教师在教育管理中的道德规范

本章主要阐述了教育管理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高校教师在大学教育管理和行政事务管理活动中的道德规范。

以德治校、依法治教是当今高校管理的基本原则。道德兴则学校旺,高校管理者一定要把教学管理和师生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常抓不懈。大力提倡勤奋工作、刻苦学习、循序渐进,反对急功近利、投机取巧,严肃查处学术腐败、制假和考试作弊行为。管理者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塑造自己、影响学生,学校才能有望建成和谐校园、文明校园。

第六章 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

本章主要阐述了教育的双重目标,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以及职业道德操守与教师人格尊严的维护。

教育的双重目标要求高校教师在从事教书育人的活动中,既要做到有教无类,亲徒爱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务求实效;又要做到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知困自强,学而不厌;行正度大,心虚气静;衣冠端正,仪容庄肃;教学相长,出蓝胜蓝;传道授业,教书育人。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操守,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以获得学生的敬重。

第七章 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

本章主要讲述了学术研究是高校教师的基本职责,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和学术不端的危害性。

学术道德规范作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书水平的重要尺度。高校教师遵守学术研究道德规范的总体要求是“以求真为目标、以求善为原则”,把探索真理、寻求知识上的增量作为学术研究的基本目标,把有利于社会和人类进步作为学术研究的基本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学术的研究过程中要热爱学术, 追求真理;严谨治学,探索创新,不怕艰苦,甘于寂寞,坚持真理,实事求是, 客观公正。遵照客观事实,谦虚谨慎 ,团结协作,相互学习。

学术腐败,就是学术界的腐败者以不正当的手段追逐名利并且得逞。其对学术的破坏和社会的毒害很大,体现在(1)败坏学术界的声誉,阻碍学术发展。(2)贻误人才培养。(3)遏制民族思维能力和思维水平的提高,严重影响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也就是说学术腐败是以高杠杆的作用在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八章 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

本章从高校教师职业行为道德选择的基本特点,道德选择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师德评价及影响来阐述说明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

教师在职业道德选择中要注意动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使三者在道德上向善的统一,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处理好自由与责任的关系,在服务学生的同时也服务自己。 作为高校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正确的方向,把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身正为范,塑造人格魅力。把“爱岗敬业铸师魂”作为加强师德修养的一个重要主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适应时代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重任。

第九章 高校教师职业品质的培养及途径(第九章 第十章)

第九第十章分别讲述了校教师职业品质的培养和培养的途径。

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内在品性 。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与教师职业伦理的要求密不可分,从本质上讲,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教师职业伦理的外在要求在教师个体身上的内化和个性化,是教师通过自我努力将教师职业伦理关系中所蕴涵的“为教之理”和“为师之道”内化为“为师之德”的结果。

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基本培养路径,分别从道德教育,道德修养和道德实践三方面来阐述。 道德教育要根据教师职业道德发展的不同阶段,采取有针对性的师德教育策略。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一个长期、复杂、艰苦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教师必须积极投身教育实践,在实践中逐步提高道德认识,积累情感体验,磨炼道德意志,坚定道德信仰。

道德实践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和归宿,只有通过在教育活动的种种职业道德实践中,才能真正深刻体会到各种相关利益和道德的相互联系与区分,才能更进一步对自己良好品行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增加自律性和自觉性的内化过程。

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8篇

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和劳动中所遵循的特定的行为规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人们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掼,有利于促进社会生活的稳定发展,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有利于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中必须遵循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的产生和发展,是同人们教育活动的发展直接相联系的,它对形成教师的职业心理和职业理想,形成教师特有的道德习惯和道德传统起重要作用。在阶级社会里,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有阶级性的,它是一定阶级的利益和意志的体现,是为统治阶级巩固自己的统治服务的。我国拥有几千年传统的教师职业道德中有不少优秀的成分,主要表现在:热爱教育、终生授徒、有教无类、文行忠信、以身作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批判地继承了古代师德的优秀遗产,以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行为规范为指导,从根本上区别于以往的教师职业道德,是最先进、最高尚的教师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给学生以深刻的形响,能否为党和国家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四有”新人,关键在于教师。因此,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必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世界观是教师道德修养的基础,科学的人生观是推动教师道德实践的强大精神力量。

在人生观修养上,教师应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价值观,正确的名利观、公弘观和苦乐观,崇高的共产主义理想。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正确对待名和利,有甘当无名英雄,为培养人才甘当铺路石,甘当“人梯”的精神,用自己的生命之光开发人类的智慧,传播人类的文明,照亮青少年前进的方向,教育学生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质的人。

在思想修养上还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一、必须认真读书,勤奋学习

1. 要经常学习党的文件,了解党和政府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这是教师思想修养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2. 要经常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教育科学理论概括和总结教育的规律,学习和掌握教育科学理论,可以增强教师对教育工作的认识,使教师了解教育事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到教育工作是造就人才的伟大事业,教师的任务是光荣和艰巨的,从而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树立为人民的教育事业而献身的思想,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劳动、呕心沥血,为社会主义事业教育培养一代新人。

二、必须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1. 要积极参与教育实践。

教育教学活动是教师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教师进行思想修养的重要课堂。教育科学理论是人类长期的教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反映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客观规律。教师遵循这些客观规律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可以提高思想认识,培养热爱和献身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的自我牺牲精神。

2. 要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伟大实践。每个教师都要关心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关心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改革。同时要积极参加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为社会服务,并从中吸取丰富的知识营养。特别是在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形势下,有着更丰富、更生动的新鲜内容,教师更要在这样的社会实践中锻炼、陶冶自己,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教师还要严于解剖自己,敢于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

每个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可避免地都会存在种种缺点和错误。要进步,要提高思想品质,就要克服缺点,纠正错误,这就要依靠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有没有自我批评的勇气,有没有严于解剖自己的勇气,这本身就是高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第一,教师要善于听取意见,敢于自我批评,在师德修养过程中,善于从自我解剖中发现不符合教师道德规范的缺点错误,发现后还要敢于公开承认错误,接受同事和学生的帮助监督,没有承认错误的勇气,就很难痛快地、彻底地改正错误。第二,教师要敢于开展批评。一个品质高尚的教师应当坚持正义,光明磊落,敢于批评一切不道德的言行,抵制一切不良倾向。通过批评与自我批评,消除错误思想,克服工作中的错误。

浅谈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 第9篇

【关键词】高等学校 教师 职业道德修养 方法

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在一定的社会中,一个教师在人生理想、道德观念和智能素质的支配与影响下,对所从事的教师专业所持有的基本认识与实现职业价值自我追求的综合表现。一个高等学校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职业道德修养就需要明白什么是高等教育,什么是教师,只有这样才能使一个教育从业者成为一个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在教育任务、教育对象、社会职能、地位作用和培养方式都与普通教育有很大的区别。教师,是指受过专门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高等学校教师不仅是教学工作的承担者,往往扮演许多角色:知识的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者;行为的榜样和模范公民;学生灵魂塑造者;科学研究人员。这就是为何高等学校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素养才能适应自身职业的原因所在了。那么如何来提高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有什么样的方法呢?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方法就是要走加强理论学习,勇于实践,善于交流,目标明确,坚持不懈努力的途径。

人们从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需要知识,就必须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论,只有这样才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合理关系,从而才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应在理论学习中深刻理解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明辩道德是非,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教师道德的规范和要求,则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正确地回答了教师个人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具体地向教师表明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什么是善的,什么是恶的,以保障教育事业的根本利益。要将师德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需要教师有一个自觉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

应当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的完成教書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育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过程中育人。

人的道德修养不能脱离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客观实践。与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按照教师道德的规范和要求,不断进行自我教育的和自我改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方法。教育实践不仅是教师进行师德修养的现实基础,同时,也是检验师德修养的唯一标准。

教育实践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终目的。教师道德修养的目的,在于形成良好的师德素质,提高教育实践能力。教师不仅要通过理论学习来分清是非善恶,更重要的是要求身体力行,把这些认识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培养自己良好的品行。

教育实践是正确师德观念的认识来源,只有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才能正确认识教育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和道德关系,才能培养好自己的师德品质。教育实践还是不断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动力。教师道德品质修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师德修养不是教师个人孤立的脱离社会的闭门修养,而是在教育实践中人与人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社会性活动,教师品德修养也是社会道德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总是蕴藏和涌现着美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风尚,教师作为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同时也应该成为良好道德情操、思想风貌的效法者和学习者,因此,虚心向他人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就是师德修养的一个好方法。

虚心学习他人,即要学习前辈教育家,从教育家那里汲取思想营养,也要学习优秀教师的榜样。他们的教育实践和先进事迹,生动地体现教师道德的特点。是教师职业道德理论的具体化,同样是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学习他们的先进思想和感人的事迹,既能帮助我们提高师德认识,又能诱导和激发我们的师德情感。

虚心学习他人,还要向学生学习。在教育中教师尽管占着主导的地位,但也应忘记由于学生的童心的纯真,由于执着地追求美德和高尚的情操,在许多方面是值得教师学习,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闪光的品质,诚心诚意地向学生学习,在师生互学互勉中汲取精神营养,完善师德品质,真正做到教学相长。在师德修养过程中,要注意学习和汲取社会生活中一切有用的养料,只要细心观察,虚心学习,就能够受到激励,找出差距。在师德修养中善于虚心学习他人、自觉与他人交流,才有可能成为师德修养高的教师。

教师道德修养的形成过程是构成师德的各种要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所以每个教师必须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确立可行的目标,去努力实现自身师德从无到有、从现有层次向更高层次的发展。一个教师在教育实践中要不断地选择自己的行为,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和发展,会提出许多新的问题,教师总是面临新的选择考验,教师道德修养也就不能停留在一个水平上,而是永无止境。高校教师在师德方面要有明确的政治方向,高尚的道德品质,无私的奉献精神,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所以每一个教师都要长期修养,不断磨练,做到坚持不懈才能使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不断提高,达到更高的境界和水平。

参考资料:

[1]李太平.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2]冷余生.高等教育学.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读《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心得体会 第10篇

作为一名高校的人民教师,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高校教师除了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需要拥有科学的执教理念,掌握开展教育活动的客观规律。教师法也规定必须对新进教师进行多种形式的思想政治以及业务培训。为此,我们学校也组织了新进教师人员的岗前培训,系统地学习了《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路德修养》、《高等教育政策法规》、《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心理学》四门科目,从中,我学到了很多新的理论知识和思想素养,对于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素养和开拓眼界,起到了极大的积极影响。

职业道德修养,是社会各行各业中人们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道德情操与道德品质的总和,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同时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是人们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是职业品德、职业纪律、专业胜任能力及职业责任等的总称,属于自律范围,它通过公约、守则等对职业生活中的某些方面加以规范。职业道德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下面,我就《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谈一谈我的心得体会: 该书从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概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素质、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以及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基本途径九个方面探计了高等学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以及培育等工作的开展。对于指导每一位高校教师甚至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

第一章主要从伦理与教育伦理的内涵、地位;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中的“道”与“德”;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关系三个方面阐述了教育伦理与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伦理,就是人们在从事教育活动的过程中所构建起来人伦关系以及人们在处理这种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理则。它是作用一名教师在从业过程中的“为教之理”,即我们所说的“为师之道”。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只有有了和谐的师生伦理关系,教育活动才能顺利开展,教育效果也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要求我们每一教师自觉遵守教育伦理关系,通过努力为自己建构这样的和谐。

“道,所行道也。”本意指道路,但其间又包含了政治意义上的道以及人生意义上的道,可引申为做人的规矩、原则等;而“德者,得也”,可以看得出,只有施行道德者,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作为教师,也只有有了职业道德,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社会的认可。总之,教师职业道德作为从业教师的行业规范,就必将要求我们从把握职业理论关系出发,切实领悟应当遵守哪些行为和道德并使之转化为良好的德性与品行。

第二章主要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形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社会功能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了综合性的概述。教师是职业分工发展的产物,而随着教师的出现,作为调节和规范其行为的职业道德也随之出现,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必将也使得它的职业劳动有区别于其他的物征:目的的又重性、对象的特殊性、手段的示范性、过程的复杂性、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效果的滞后性。这些职业劳动,也必将使教师职业道德有道德人格高尚、道德目的明确、道德行为示范、道德功能多样以及影响深远广泛等特点。

作为高校教师,只有拥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才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人的社会化以及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重要的是,它也是提高全民族道道素养的手段。它不仅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发展,而且也推动了社会物质文明的发展。

第三章从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意义,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性以及从业者的内在要求论述了高校教师职道德与职业素质。高校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大学生,这就要求职业道德必将成为衡量教师是否称职的关键,而且也是教师是否能维持自身形象和人格尊严的关键,它不仅决定了教师境界追求的高低,而且决定了教师能否很好地承担社会责任。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职业素质的灵魂。

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有热爱教育事业的使命感和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尊得和爱护学生的人文精神、为人师表和严以律己的风范以及关心集体和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职业也属于我们的事业,事业也属于我们的职业,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事业负责,即要对自己职业负责,对自己负责。做好自己本质的工作。

第四章主要从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基本原则、指导作用三方面来阐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高校教师职业具有独特性,也致使高校工作具有创新性,复杂性和繁重性、学术研究的自由性、高校教师的示范性和教育效果的较长周期性。高校教师的工作特点,也使得其职业特点有平等对待学生,正确理解权利平等的公平;诚信以及坚持社会集体主义原则和人道主义,把个人利益放在最后。

作为高校教师,就要用职业道德来坚定政治立场,养成严谨治学的风气,以及热爱学生,激发每位学生学习的动力。

第五章讲述上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中的道德规范,指出了高校教师要有知识传授和良好品德塑造的能力,既要有教书育人的责任,又要有科学研究的责任,而且还要有服务社会的责任。在教书育人过程中有教无类,热爱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务求实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热爱真理,勇于探索;知困自强,学而不厌;行正度大,心虚气静;衣冠端正,仪容庄肃;教学相长,出蓝胜蓝;传道授业,教书育人。严格遵守“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教师道德的基本原则,维护自身的人格尊严,以获得学生的敬重。

第六章主要阐述了高校教师在学术研究中的道德规范。学术道德规范作为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教书水平的重要尺度。

这就要求我们要在学术的研究过程中热爱学术,追求真理,养殖成严谨治学,探索创新;不怕艰苦,奋勇前进;甘于寂寞,淡泊名利;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尊重客观事实,平等对待学术活动,以及尊重他人学术成困,相互学习,促进交流。

第七章主要从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的基本特点,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以及高校教师道德评价及其影响说明高校教师职业行为的道德选择。高校教师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职业行为必然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在选择的过程中,要从客观实际出发,不能主观臆测断。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特殊性主要表现为公众性、示范性、限制性及渗透性。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职业道德选择中要注意动机、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使三者在道德上向善的统一,最终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处理好自由与责任的关系,在服务学生的同时也服务自己。

作为高校教师,一定要把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避免只顾眼前利益而放弃了长远利益,我们更多的是要关注职业的长期发展和个体的完善。

第八章阐述了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培养,主要从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规律,形成和发展,人格定位与现实人格冲突来表现。

我们选择了教师,就必须实现这种人格的超越,解决教师定位与人格的冲突,加强自我人格的道德修养,在从业的过程中首先通过德之自修塑造自我的高尚人格,然后再通过自己的言行身教来实现教师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

最后一章论述了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品质培养的基本途径,分别从道德教育、道德修养、道德实践三方面阐述。教师要承担社会责任,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适应社会主义社会市场的发展,必须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教育。这种高尚的职业道德教育主要体现在坚定的主导性、鲜明的时代性、强烈的针对性、以及高度的自律性;做到“慎独”,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防微杜渐,“积善成德”;虚心学习,自觉与他人交流;加强道德修养意识;勇于实践,不断磨炼自己的道德修养。养成刻苦钻研,精益求精以及积极进取,严肃认真的道德实践。

上一篇:男人应该为自己做个职业规划下一篇:《唐山大地震》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