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的叙事技巧

2024-06-09

记叙文的叙事技巧(精选8篇)

记叙文的叙事技巧 第1篇

叙事技巧

一、交代要素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第一要素是时间,可直接交代年月日,也可通过自然景物特征间接交代。第二要素是地点,要写环境和发生事情的地点。第三要素是人物,不写人物是糊涂,第四要素是起因,为何发生找起因;

第五要素是经过,来龙去脉写清楚; 第六要素是结果,交代结局别含糊

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二、人称运用

1.第一人称,用“我”或“我们”表示。运用第一人称,作者要以事件中的人物身份出现,并以当事者的口吻来叙述。运用第一人称叙事,可以充分展现人物内心活动,面对面地向读者讲述亲身经历,显得自然亲切,达到真实感人的目的。2.第二人称,用“你”或“你们”。写作中很少用到,一般只在书信中使用,但偶尔也用第二人称来抒情或议论,因为这种对话方式便于作者直接抒发感情。3.第三人称,用“他(她)”或“他们(她们)”表示,指事或物,可用“它”或“它们”表明。用第三人称长处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写作较自由、灵活,作者可置身事外,以旁观者的身份客观地向读者叙述他人的经历和事件整个过程。

三、人称变换

记事过程中,为了提高表达效果,增强感染力,便于叙述和抒情,可以采用多种人称交替使用的办法。如《有你真好》,开头你用“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来交代事件,结尾为了抒情,你转回第一人称,写道:啊!朋友,有你真好!四、一文一事

1、审题

2、选好题材,确定要写一件什么样的事来表现主题。

3、认真组材。五、一文几事

按时间顺序叙事。如《无声的爱》

按空间位置的变换叙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还会再开吗》 在结构上可按“总----分-----总”的方式。

六、顺叙

按照事件本身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讲述事情的来龙去脉。

七、倒叙

就是把事情的结局先写出来,然后再按时间的先后秩序叙述时间发生发展的过程。采取倒叙方法,先把结果说出来,造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有助于突出文章中心。

八、插叙

在顺叙的过程中插入一段话,交代一些必要的情况,再接着前面写下去,就叫插叙。它的好处是能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中心思想。如《羚羊木雕》中插入“我”和万芳的友情片段。

九、彩桥过渡

巧妙设置过渡句或过渡段,起到承上启下,穿针引线的作用。

1、要能起到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的效果。

2、要能含而不露地蓄势,增强表达效果。

3、过渡要自然。

4、过渡应揭示主题。或点中题旨,或是点明了上下段的中心意思。

十、有详有略

十一、有总有分

叙事类文章中,总是用一句话概括出基本内容,其余部分则紧紧围绕这一句话多层次多角度来叙事。总写概括,分写使文章生动具体。形式有三种:

1、总分

2、分总

3、总分总

十二、巧设伏笔

前面稍微提到某个细节,却不直接交代是怎么回事,到后面的段落或结尾再交代。

十三、制造悬念 十四、一波三折

整件事的正常发展中不断出现插曲,发生变故,变得曲折。好处:达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引人入胜,感染读者。如《三顾茅庐》《三打白骨精》《三打祝家庄》

十五、借景抒情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自己的情感。注意写景和抒情要紧密结合,做到: 要用优美的语言写好景物,这时抒情的基础。写景要动心动情,不动情就不会感人。

十六、夹叙夹议

在讲述事情的时候边以精炼的语言穿插议论来点明题旨揭示中心的方法叫夹叙夹议。就是一边讲述这件事情一边加入你的意见,你的看法 叙事为主,议论要适当。议论要适时、适量。

在哪里插入议论的句子才合适要考量一下,只需用点睛之笔,字少意深,点到为止。

十七、托物言志,象征喻理。

将事物形象化和人格化,要从物的特点联想到人的品格,寄托作者的情感。或选准物,寓以深刻的思想,表明作者的心志。如“行道树”象征了“默默奉献的人”。

十八、含而不露

文章的情节太直露会显得没有水平、一般主张含蓄,造成情节交错变化、曲折含蓄。所以在叙事时应该有收有放,有时引而不发,有时又滔滔不绝,这样才能出现抑扬顿挫,不使读者乏味,感到单调。

十九、先抑后扬

“抑”就是压下去,含有批评之意。“扬”就是扬起,即赞扬。要写好情感变化过程。

注意“抑”要恰如其分,掌握好分寸。批评的分量要少,表扬笔墨要多,这样才能衬托出优点。

记叙文的叙事技巧 第2篇

叙事记叙文写作指导

一、叙事 记叙文 写作指导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准确运用书面语表达自己要说的话,选取一个生活事件或其中的一个片断进行记叙。

【教学重点】选取生活事件或片断进行记叙。

【教学过程】

二、写作指导

在 记叙文 写作中,叙述好一件简单的事,这是一项基本功。练好这个基本功,以后进行复杂的叙事,也就有了基础。德国大作家歌德曾经说过:“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说得很清楚,他也就能把许多事都说得清楚了。”

1、●那么,怎样记叙好一件简单的事呢?

1、要交代清楚事情发生的地点、时间;要把事情的经过、因果写明白。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

然而,交代这六个方面内容不应该呆板,要根据文章的需要灵活掌握。时间、地点也并不是非要直接点明不可的,有时候可以通过描述自然景物的特征及其变化,将它们间接表示出来。如“鸡喔喔叫了起来”,就是指天将亮了;“西边的太阳就要落山了”,指的是傍晚,等等。

2、要把事情经过写具体,并做到重点突出。在 记叙文 六个方面的内容中,起因、经过和结果,是构成事情最主要的环节。为了把事情写得清楚、明白,在记叙中一定要写好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要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给人留下完整而深刻的印象。

3、记叙的条理要清晰。一件事都有发生、发展和结果的过程,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文章的条理就会清楚明白。

确定记叙的顺序以后,还要安排好段落层次。适当地分段,可以使文章眉目清楚。要做到记叙的条理分明,必须在动笔之前,仔细地想一想,文章应该先写什么,再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把记叙的轮廓整理出来。写 记叙文,必须考虑哪些先写,哪些后写,安排好记叙的顺序,否则就会头绪杂乱,条理不清。

●那么,怎样安排记叙顺序才能使文章条理清楚呢?

Page 1 of 7 让每一个学生超越老师!

思致超越 知行合一

1、运用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运用顺叙写成的文章,它的层次、段落和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是基本一致的。

顺叙有以时间为顺序的,有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也有以空间变换为顺序的。在叙事性的文章中,大多是以时间为顺序和以事物发展规律为顺序的。

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时,必须严格地安排好顺序,写清楚叙述的时间。现实生活中任何事情都不会突然发生,它总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因此,作者常常要根据事情发生、发展、高潮、结局这一事情发展的规律来进行叙述,文章的层次也是清楚、明了的。

当然,有的文章事情比较简单,因而不一定非要写出事情过程的四个层次(发生、发展、高潮、结局)。

2、运用倒叙。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运用插叙。

插叙是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而插入的关于另一件事情的叙述。

需要指出的是,在运用插叙时不能打乱原来的叙述线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衔接。这样,文章的结构不仅富有变化,而且叙述事情的条理非常清楚。

有些同学看见别的同学写出一些好文章来,便惊叹道:“这些内容,我也熟悉的,怎么我没能把它们写出来!”这个问题值得深思,说穿了,那是因为你缺乏从小事中写出深意的能力。生活中,惊天动地的事情是少见的,一般人所经历的大多是平凡的、细小的事情。自古以来,好文章数也数不尽,大多写的也是平凡的、细小的事。《红楼梦》写的是封建社会大官僚仕宦家族中的生活琐事,这些生活琐事在那样的门第中可以说是平常又平常的了,但它反映的思想意义却是深刻的,成为举世公认的巨著。

●那么,怎样从小事中写出深意呢?

1、提高思想水平,训练一副见微知著的好眼力。

Page 2 of 7 让每一个学生超越老师!

思致超越 知行合一

照相机能摄像,人的双眼也能摄像。然而人和照相机毕竟不同,双眼是带着感情去选镜头的。观察的人本身要有一定的思想水平,只有这样,才可能看到事情的里层,发现其中蕴含的深意。

2、深入思考、分析、挖掘、寻找出事情所蕴含的深意。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凡事多加留意,尽可能深入地去想一想,不只注意到它的表象,还要去挖掘它的本质,弄清它的来龙去脉。这样,就能有敏感的头脑和锐利的好眼力,挖掘、寻找出事情中所蕴含的深意。

3、把事情放在一定的背景中去写。

背景就是时代环境,指的是社会变迁和政治动态等。一件小事,孤零零地看,是不起眼的,如果把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联系起来,那就不寻常了。

4、“事”与“意”的榫头要对得合适。

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容易犯的毛病是“事”和“意”的榫头对得不准,往往是主观上(意)想“深”,客观上(事)显得内容单薄。因此,我们在具体写的时候,避免在提示事情所蕴含的意义时候犯任意“拔高”的毛病。

有一篇题目叫《节日的早晨》作文,叙的内容是一家人愉快地吃早点的情形,结尾是: 吃完早点,我开了院门一看,只见人们穿着美丽的新衣服,三个一群五个一伙的,走向热闹的大街,走向光明的********明天。

这段话的结尾处,犯有“拔高”文章思想意义的毛病。如果写好吃早点的情形,体现人民生活水平在******的领导下步步提高是可以的,可是将它和“走向光明的********明天”联系在一起,那“事”和“意”的榫头就对得不合适了。

总之,我们只要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对听到或看到的事深入地想一番,认识它的意义,鉴别它的价值,并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中去写,就能从小事中写出深意来。

不少同学的作文,不是写拾到皮夹子交公,就是写为抱小孩的妇女让座;不是写帮助同学补课,就是写送迷路的小孩回家„„总之,尽是写一些人家写“烂”的材料。于是语文老师常常在他们的作文后面写上类似的评语:选材陈旧,希望今后选择新颖、独特的材料。

●那么,怎样才能选择到新颖、独特的材料呢?

1、从自己的生活中去找

不少同学看到作文题目,不是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找材料,而是道听途说,或者是从概念出发去记叙、描写。Page 3 of 7 让每一个学生超越老师!

思致超越 知行合一

记好人好事,总是写“拾皮夹”、“让座”、“为人补课”,不管此事自巳是否经历过,是否有感触。这样的内容,怎么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呢?

其实,我们每个人居住的环境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经历的事情必然不同。能把自己那些与众不同的经历作为选材的内容,那么,你所选择的材料一定是自己独有的,新鲜生动的。

2、做生活的有心人。

常听一些同学说,我们是学生,生活贫乏,看不出有什么新鲜、独特的事情值得记叙。同学们生活面不广是事实,要扩大作文选材的范围,就要求我们尽可能地广泛接触生活。那么是不是我们同学生活圈子小,就没有新鲜、独特的材料可以写呢?不是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有独特的材料让你挑选。住在城里的人,恐怕都见过老年人跳迪斯科吧?可是有的同学熟视无睹,竟然让这样的材料从眼皮底下悄悄溜走了。

3、选择新角度,让常见的材料放出异彩。

一般来说,同学们的生活圈子小,家庭、教室、操场。接触的人少,家人、老师、同学。同学们在作文时,所叙述的事往往是常见的。常见的材料中就没有新鲜的东西吗?不是的。只要我们开动脑筋,对常见的材料改变一下叙述的角度,也会让它放出异彩。

4、打开思路,扩大视野。

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思路比较狭窄,他们的目光只注意好人好事,作文的材料老是不能扩大。如果我们同学把观察的目光投射到整个生活里,既看到那些好人好事,也看到那些坏人坏事,作文的材料一定会丰富多采起来。

法国巴黎艺术馆里,陈列了一座伟大的文学家巴尔扎克的雕像,奇怪的是:他的雕像却没有手。他的手呢?是被艺术家罗丹用斧头砍去了。罗丹为什么要砍掉巴尔扎克雕像的双手呢?原来,在一个深夜里,罗丹好不容易完成了巴尔扎克的雕像,非常满意,连夜叫醒了他的学生来欣赏雕像。他的学生把雕像反复地看了个够,后来,目光渐渐地集中在雕像的手上:巴尔扎克的那双手叠合起来,放在胸前,十分逼真。学生们不禁连声地说:“好极了,老师,我可从没见过这样一双奇妙的手啊!”罗丹的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突然走到工作室的一角,提起一把大斧,直奔雕像,砍掉了那双“完美的手”。

罗丹的雕像是要表现巴尔扎克的精神、气质,现在那双手(次要部分)突出了,人们看了雕像,只欣赏手的完美,而忽略了主要的内容。所以,罗丹砍掉了雕像的双手,以突出雕像所要表现的意义。

雕塑是这样,写作文也是这样,只有围绕中心安排详写和略写,叙事的重点才能突出。

Page 4 of 7 让每一个学生超越老师!

思致超越 知行合一

●那么,在记叙的过程中,怎样妥当地安排详写和略写呢?

1、事情的发生和结果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要详写。事情的发生阶段,往往是交代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事情的结果部分,往往是写出事情的结局或点明事情的中心。它们在整个事情中,或者说在整篇文章中,仅仅是枝节部分,所以要略写。事情的发展过程,是整个事情,或者整篇文章中的主体部分,它往往具体体现中心思想,因而要详写。

2、有点有面地叙事,“面”要略写,“点”要详写。有点有面地叙事,“面”上的内容往往是渲染气氛,交代背景,起烘托的作用。“点”上的内容往往是文章的重点。直接体现中心思想的,所以要详写。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在文章中,重点突出详写的部分时,不能忽视略写的部分。略写虽是寥寥几笔,但运用得好,可以对文章重点的突出、主题的表现,起到“绿叶映衬红花”的作用。

一篇文章,好比一架运转正常的机器,文章中的一个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件,这些零件不仅相互照应,而且那些大零件需要小零件把它们连接起来。文章里的段落也需要相互照应,也需要一些“小零件”,即过渡段和过渡句把它们自然、紧密地连接起来。不然,文章就会显得支离破碎。所以,写文章时,一定要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过渡和照应。

一般说,记叙文 在下面几种情况需要过渡:

1、由这件事转到另一件事时需要过渡。

2、记叙的时间发生变化时需要过渡。

3、由倒叙转入顺叙时需要过渡。

4、运用插叙时的起止处需要过渡。

●一般来说,插叙内容写完以后要注意与原来的叙事线索衔接。叙事中的照应有三种情况:

1、文题照应。在叙事过程中,我们所写的内容务必切题,要和文章的标题相照应。

2、首尾呼应。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紧凑。

3、前后照应。在一篇文章中,前面的内容和后面的内容要互相照应。

总之,过渡和照应,是叙事文章中必不可少的,我们在作文时千万不能忽视。

写文章应该怎样开头?怎么结尾?谁也不会带着这个问题去问警察,因为警察不是教语文的,跟他关系不大。然而有一则外国幽默,却说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而这个警察终于谈出“门道”来了。

Page 5 of 7 让每一个学生超越老师!

思致超越 知行合一

现将全文摘抄

有人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诀窍,警察说:“作报告时,首先要有信心,报告的开头要像逮捕犯人一样,富于戏剧性;报告中间要像审讯犯人一样有条不紊;报告的结尾要像宣判一样简洁明快。”

看了这则幽默,同学们可能会捧腹大笑,有的笑那个“向警察请教作报告”的人,是向聋子借听力,是向盲人问路;有的笑那个警察是:“不懂装懂,胡说八道。”其实,那位外国警察谈的作报告的诀窍也一样适用于写文章,所谓开头要“富于戏剧性”,就是说开头要漂亮;所谓结尾要“简洁明快”,就是说结尾要干脆有力。

●做到“开头漂亮”的主要途径是:

1、叙述好事件的起因。如《边线》作文,开头这样写道:“大扫除刚结束,不知哪个‘缺德鬼’把一小团废纸扔在五年级的走廊上。”文章的开头便是军军和牛牛争吵这件事的起因,具有夺人眼目的力量。

2、描写环境,烘托气氛。如《风》作文,作者一开头就描写了风的猛烈:“走在路上,风要把我吹得飘起来。”甚至“前面路口的大杨树被风刮得东倒西歪,发出‘唰唰’的响声„„”文章的开头交代了上学路上的恶劣环境,正是为了适应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也增强了感染力。

3、激人兴趣,引人入胜。如《一堂有趣的自然课》,作者开头就写道:“清脆的上课铃声刚止住,马老师就抱着一大堆毛皮子、丝绸帕、玻璃棍和橡胶棒等东西,快步走进了教室。”马老师究竟要干什么?难道你不想看下去吗?

四、开门见山,点明题旨。如《“雷锋”来到运动场》作文,作者开头写道:“学校十三届田径运动会结束了。在总结会上,老师和同学们纷纷赞扬一位不知名的‘雷锋’。”这样直截了当,一下子把读者注意力吸引到中心思想上,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做到“结尾有力”的主要途径是:

1、把事件的结局交代清楚。如《一堂有趣有自然课》,是这样结局的:

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时,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这种顺着情节的发展,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事情结束,文章也就结束了。

2、语言含蓄,发人深思。在 记叙文 中,作者以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写下深刻含蓄的结语,力求意味深长,Page 6 of 7 让每一个学生超越老师!

思致超越 知行合一

发人深思。

3、结尾同开头呼应。结尾照应开头,能使文章结构谨严,浑然一体。

4、篇末点题,突出中心。篇末点题,尤如画龙点睛,这“睛”点得好,会使全篇顿生光彩。画龙点睛式的结尾,能帮助读者悟出全文的深意,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浅析《续玄怪录》的叙事技巧 第3篇

关键词:续玄怪录,小说,叙事

唐代之前的志怪、轶事小说, 由于内容简略, 结构也相当简单。而唐人小说, 人物多了, 情节复杂化了, 结构上也显得复杂多了。而且, 唐传奇的叙事技法更加多样化。前人的志怪小说叙述平铺直叙, 几乎谈不上变化。修辞方面, 除了偶尔使用对比手法, 其他技法也十分罕见。相形之下, 唐传奇的叙事技巧就显得绚丽多采了。诸如铺垫、悬念、照应、复迭、急转、对比等手法都已运用自如。如唐传奇《李娃传》情节跌宕起伏, 充满了戏剧性;《柳毅传》中柳毅到龙宫为龙女传书, 完成使命后, 突然插入钱塘君逼婚一段, 使得故事波澜再起, 而柳毅回去后所娶的两位妻子均早逝, 再娶的卢氏居然是龙女, 情节安排环环相扣, 一转再转。既在情理之中, 又在情理之外。

《续玄怪录》中有几篇作品叙述的较简单, 如《马震》《房杜二相国》《琴台子》《凉国武公李诉》《薛中丞存诚》《延州妇人》等几篇, 和魏晋时期的志怪小说的叙述结构差异不大。但其他如《唐俭》《定婚店》《薛伟》《韦令公皋》《李岳州》《窦玉妻》等篇目叙事就比较复杂, 相比之前唐代小说, 叙事技巧更加精巧, 技法更加多样化, 使得作品小说化特征更加明显。

一、主线副线双线发展

小说中采用主副线, 用两条线索主次偕行,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可以使得作品内容更加丰满。

《李岳州》的故事发展有两条线:一条发生在阴间, 为主线, 一条在阳间, 为副线, 两条线索互相照应。李俊在发榜的前一天半夜, 在祭酒家门前等候时, 因买了几片糕给送榜的阴吏吃, 阴吏为感激李俊, 让未中榜的李俊贿赂冥吏之主司。此后故事就转到了另一条副线, 也就是阴间, 李俊贿赂既成, 得揩去他人而代以己名, 回到阳世。主线继续发展。俊诣祭酒, 祭酒末冠, 闻俊来, 怒目延坐, 谓已与主司分深, 一言姓名, 状头可致, 何以躁甚相疑, 频频来问。其后李俊变

服伺祭酒出, 正碰上春官拿着要发的榜单, 祭酒前问, 竟无李俊的名字, 于是祭酒以绝交相威胁, 春官不得已, 揩去了别人的名字以李俊的名字代之, 所揩去的正式当时阴吏揩去的那个名字, 等到发榜时, 李俊看到自己的名字果然在他揩去的地方, 此时两条线相交, 本来故事可以结束了, 但李俊因登榜后忘记应约焚化所许的阴钱三万贯。后傍晚回去时, 遇到那个送榜的小吏, 告诉他因他未及时送钱, 自己已经被责罚, 只有在明日中午送五万贯钱, 才无追勘之危。然而之前冥吏曾告诉过他, 他成就功名在十年之后, 如果现在要, 损耗很多, 而且只能得到一郡, 李俊因为求功名心切, 不计后果, 后真的只得到一郡, 而且自岳州刺史而终, 正合冥吏的预言, 两条线再度重合, 故事结束。

此篇故事情节错综, 富于戏剧性, 故事若为单线发展, 只需要叙述贿赂冥吏一段即可使其顺利登榜, 不必再描述李俊在阳世的卑屈之状;李俊出入阴阳二世, 贿赂卑屈, 最后得到岳州刺史而终, 可悲可叹。作者正是要通过李俊在阴阳二世极尽卑屈进行贿赂的描写, 反映当时社会科举舞弊请托的黑暗, 士子难以登第的辛酸, 因此可以看出作者根据其主观创作目的安排安排的良苦用心。

二、制造悬念

《郑虢州驹夫人》篇情节为:弘农女将适卢氏, 有女巫来, 告女母其婿为中形而无髯者, 非今夕来迎身长而髥之卢生。其家大怒, 共逐女巫。及其夕, 卢生见女而惊奔, 掌人悄怒, 出女示人, 貌丽无匹, 后郑驹代卢娶之, 成巫之言。逢卢生, 卢告以当夕惊奔之故。卢生惊奔之故为见该女“雨眼亦且大如盏, 牙长数寸出于口两角, 得无惊奔乎?”郑出其妻以示之, 卢大惭而退。

此篇如按寻常写法, 一般是直接叙述卢生见一“夜叉”而而后惊奔, 乃以郑代之, 成巫之言。但李复言善于制造“悬疑”和“惊奇”, 言其惊奔而不言原因, 就造成悬疑;接叙出女示人, “貌丽无匹”, 疑惑益深;等到卢生自道所见如此, 才恍然大悟又惊奇万分。

《定婚店》是李复言的代表之作, 主人公韦固一心想娶门当户对的妻子, 故事却通过月下老人之口摧毁了他得愿望, 这显然是作者精心布局的, 作者的创作意图正是表现宿命思想凡人无法摆脱, 因此作品先把一种至为荒唐的结局摆在读者面前, 让读者不由自主地先否定它, 也想看作家如何把故事推向这一结局。这样, 读者只好怀着摆脱不开的关心往下看。这样的情节安排得非常巧妙,

三、转移叙事观点

《杨敬真》篇前半部分客观叙述杨敬真之身世性情, 上仙前之性格特点, 以致于杨敬真失踪后, 亲人邻居各述所见, 及县官下令不动其衣, 闭其户以棘环屋, 等待杨敬真回来。以第三人称叙述进行讲述, 后杨敬真返回, 道其仙游之过程, 转为主观叙述, 以第一人称来写。至篇末又转回客观叙述, 以其在人世之生活状态作结尾。故事采用叙事观点转移的技巧, 在讲述杨敬真之身世后, 本即应接叙其上仙之历程, 作者却转移重心于旁处, 暂时搁置上仙之事不提, 反而絮絮叨叨, 叙述人人多口议论与猜测, 以增加其神秘性, 并惊动官府, 使县官主其事, 作许多旁面之安排, 制造悬疑。其后敬真回来, 自述其游仙之过程, 便觉逼真, 造成神秘的效果。

《薛伟》篇为《续玄怪录》中结构最奇特之一篇, 其情节之安排, 在唐传奇中也是绝无仅有。杨义先生在《中国古典小说史论》中专门提到了《薛伟》, 他说:“但是叙事谋略非常奇特, 甚至可以称是唐传奇的‘奇文之奇’者, 首推李复言《续玄怪录》中的《薛伟》”。1

作品一开始, 作者以叙事者身份先交代了人物的身份, 薛伟患病, 家人“环而伺之”, 但文中的主体部分却是主人公薛伟来完成的, 当众人表示“愿闻其说”后, 叙述者不再是作者, 而变成了主人公薛伟, 从“出郭”“入河”“化鱼”“吞钩”到“被斩”都是主人公的自我叙述, 从而增强了作品的真实性。此外, 比篇还采用了的叙述方法也很奇特, 魏晋时期的小说, 都是按时间顺序进行叙述, 而此篇故事完全打破了小说的这种结构, 先是写薛伟患病, 苏醒后向众人说出“向杀之鲤, 我也”这一让众人惊异的结果, 令众人和读者产生好奇之心, 再让主人公叙述整个事件的原委, 这种倒叙的方法如抽丝剥茧一般, 从结果逐渐推求原因。一开始即能引起注意, 又能在到达高潮前, 维持读者之好奇心, 而必须到最后结局, 方能恍然大悟, 引起读者的兴趣。而当薛伟羡慕鱼在水中的悠然自得, 想变为鱼时, 一个鱼头人实现了他得心愿, 并且颁布的河伯的诏书, 而诏书当中说道“恃长波而倾舟, 得罪于晦;昧纤钩而贪饵, 见伤于明”, 暗示了薛伟将受的遭遇和故事结局, 这一叙述对故事的发展起到了一个引导的作用, 不但没有减弱故事的吸引力, 反而造成了悬念, 增强了故事的讽喻作用。

此外, 《续玄怪录》的作者李复言还在作品中注入离奇的情节, 刻意营造恐怖的环境和紧张气氛, 如《辛公平》一篇, 唐传奇一般都是着眼于爱情、精怪、日常生活, 这是其中唯一一篇描写宫廷秘闻的政治小说, 而涉及的题材又是如此敏感大型类书《太平广记》博收唐朝志怪与传奇, 而唯度将此篇排斥在外, 实有深意。辛公平目睹皇上上仙之事, 情节离奇, 皇帝被杀的场面恐怖紧张, 全副武装的兵将围住宣政殿, 一个“多髯而长”的人把金匕首交给将军, 将军走到御座后献上匕首, 引起一阵慌乱, 皇上头晕离席, 接着“自内合及诸门吏, 莫不呜咽群辞, 或收血捧舆, 不忍去者。”暗示皇帝已死。

综上所述, 《续玄怪录》的叙事结构往往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思想感情的其人其事, 作者围绕着其主观创作动机, 精心安排故事情节。在故事的叙述过程中, 能够扬弃平铺直叙的传统手法, 以插叙、倒叙制造悬念, 如《薛伟》《窦玉妻》;在故事中善于制造高潮, 牵动人心, 如《韦令公皋》;故事采用双线的结构, 制造冲突, 如《李岳州》;叙事观点转移, 使得情节紧凑, 而关键处由主人公以第一称道出, 更能取信于读者, 如《薛伟》《杨敬真》;又常在紧要关头转移重心, 造成跌宕起伏的效果, 如《郑虢州驹夫人》。

参考文献

[1] (战国) 庄周.《庄子》[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 2003.

[2] (晋) 干宝.《搜神记》[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 1997.

[3] (晋) 葛洪.《抱朴子内篇》[M].北京:华龄出版社, 2002.

[4] (唐) 牛僧孺李复言撰程毅中点校《玄怪录续玄怪录》[M].北京:中华书局, 2008.

[5] (后晋) 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 2000.

[6] (宋) 李昉等.《太平广记》[M].北京:中华书局, 1961.

[7]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1984.

叙事心理与记叙文的表达 第4篇

如何提高学生记叙文的表达能力,历来的做法大多在语言方面下工夫,而忽视了对学生写作过程中作为“叙述者”的心理因素的观照,这种心理因素我们称之为“叙事心理”。所谓“叙事心理”是指“叙述者”在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叙事、描写、抒情时所持的情感态度。从叙事学的角度来解释,就是—个故事的叙述者大多是事件的体验者、回忆者或感受者,“叙事心理”就是“他”回忆或讲述故事背后的心理动机(或动力)。

不同题材的记叙文往往有不同的基本的“叙事心理”。比如,回忆性的记叙文,往往带有或无奈或伤感的追怀的心理基调;校园生活题材的记叙文,则带有青春特质的富有激情而又略显忧伤的心理印记。此外,记叙文的文体特点就是通过叙事的方式来表情达理,因此,在叙事的过程中处处离不开叙述人的情感态度。以两个学生的作文标题为例,“暑假记事”和“2010,我的夏天”,两个文题指向同样的写作内容,但给人的感觉却很不一样,显然,后者更能触发读者的情感参与,这就是“叙事心理”在起作用。可用一个简单的流程图来显示“叙事心理”的动态的体现过程:

从上图可以看出:记叙文写作的最终目标,是让读者获得作者想要表达的情与理。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经过前两个过程,本文就从记叙文写作过程中“叙事心理”的发生与传达的角度来谈谈如何提高记叙文的表达效果。

一、唤醒“叙事心理”的传达意识

从高中阶段作文教学的现状来看,选择写记叙文的学生,有一小部分确有叙事的特长,但相当多的学生选择写记叙文,只是为了规避更难的议论文的无奈之举。在这样的写作情境下,是写不出有质量的记叙文的。所以,对于这部分学生,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唤醒他们“叙事心理”的传达意识,是提高记叙文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如下例:

一大早去学校,他边骑车边说:“今天星期四,数学有份测试卷要做。”“唉,命好苦呀!”还没来得及继续抱怨,已经到了校门口了。上午的时光一会儿就过去了。本以为今天不会有什么测试的,可是,下午第一节课就开始测试了。试卷一发下来,一股睡意向我袭来,都怪自己不当心,中午只顾看书,忘记睡午觉了……(《打开窗户》)

类似这样平淡无序的叙事在学生作文中并不鲜见。究其原因,是学生在下笔之前没有思考自己要表现怎样的情感态度,只是按照事情发展的一般逻辑,原原本本地呈现出来。如果让学生养成下笔前“心理先行”的习惯,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叙事的平淡无力了。如上例,学生经过指导后,明确了这段文字要表达自己“意外”与“悔恨”心理,对这段文字进行了修改:

又是一个与往常一样的早晨,与往常一样的时间,与往常一样的路,与往常一样有点木然的我,木然到连路上同伴发出的考试预警都没在意。上午的时光一如平常地快,下午第一课,当那份视线之外的试卷飘然降临的时候,那种惊愕并没有将我震醒,反而让我昏昏欲睡。唉!时光日复一日,却无法倒流……

修改后的这段文字表达效果截然不同。其实绝大多数学生并不缺少语言能力,而是缺乏将语言能力开发出来的意识。作文能力的提高需要—个相对较长的过程,而作文技巧的掌握却可以立竿见影。这种意识的强化,其实就是教给学生表达的技巧,学生通过教师的点拨,体验到这种思维形式给自己的作文带来的变化,就会在以后的写作实践中形成习惯。所以,在记记叙文训练中,以唤醒“叙事心理”的传达意识为突破口,学生的语言潜能最大限度地得以开发才有可能。

二、掌握“叙事心理”的呈现方式

体会到“叙事心理”在记叙文写作中的意义,只是为提高记叙文表达效果提供了可能。可能变为现实,还需在实践中掌握方法。作者的情感态度与内心世界在文中的呈现方式应该是多样的灵活的,通常说来主要有三种有效的方式:

1.叙事过程中的侧面渲染。叙事是记叙文的基本表达方式,作者的情感态度在叙事过程中的显现,从写作技巧上说,一般不是直接地和盘托出,因为直白往往扼杀文采。因此,叙事过程中“叙事心理”的体现常用侧面渲染的方式。示例如下:

那节体育课,我独自一个人躲到操场的角落,闭上眼,静静地体味略带寒意的春风拂过脸颊的感受。虽然春风敲开了冬的大门,但还没有完全带走冬的气息。我拉了拉衣领,倚靠在操场边的铁栅栏上,我听得见春日的阳光零零碎碎地落在我周围的草地上。那暖人的阳光调皮地在我垂下的眼帘上跳着欢乐的舞,于是,我忍不住阳光的诱惑,抬起头,仰望天空。(《仰望,也是一种享受》)

读完这段文字,我们可以强烈地感受到作者久蛰的心灵缓缓回暖放开的感受。这种感受并不是作者直接的表白,而是紧扣想要表达的心境,通过一系列写景的文字细致地渲染主人公的心理变化,不仅情真意切,而且创设了优美的意境。侧面渲染可以是景物描写,可以是情境的铺设,还可以因表达需要而采用有变化的句式,一切都建立在表达作者想要表达的“叙事心理”的基础上。

2.描写过程中的直接传达。描写是记叙文的华彩部分,一篇记叙文的最核心的内容,都是通过描写来实现的。因此,记叙文中的描写往往直接传达作者的情感取向,直接体现“叙事心理”。如下例:

要睡了。妈妈带我先去洗脸。她拧好毛巾,顺着水滴的下落,我注视着微微泛开的涟漪。慢慢地,水面静了,映出我的脸颊,额间小星星的贴纸在闪光,煞是可爱。妈妈也看到了,先是赞叹一番,而后劝我把它取下来,粘着会不舒服的。虽不舍,但想想妈妈的话也对,便走到自己的书桌旁,对着镜子,又欣赏了一番。先是缓缓地推,不敢多用一点点力,生怕弄坏了,而后把拇指的指甲慢慢嵌入缝隙中,一点一点地挪位,另一只手轻抚着,尽量不把贴纸弄皱。就这样,完完整整地把它取下来了。(《花落春犹在》)

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细致生动的描写,将幼时对奖品(小星星贴纸)的珍爱之情直接表达出来。描写的方式多种多样,除用心理描写直写心理以外,其他的描写方式也都是为提示描写对象的深层意蕴服务的,就这一点来说,加强多种描写方式的训练,减少描写中的空白点,就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语言传情达意的效果。

3.抒情过程中的委婉流露。适度的抒情,是记叙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情由心生,抒情更离不开“叙事心理”。成功的抒情,大多讲究曲尽其妙,在抒情的过程中,将作者想要表达的复杂心理,委婉细致地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且看:

虽然落了。谢了,墙上不能再寻觅它的踪迹,但那面墙依然是温馨的。每当经过时总有一阵惬意,仿佛那里印着我的人生、我的步履。那里是花曾凋谢的地方,而花香却早已钻入,在日后的每时每刻散发出余香,我知道。那是春的余韵。(《花落春犹在》)

对往昔的怀念之意,用淡淡的抒情性的文字传达出来,美丽而有韵致。抒情性的文字不在多,而在于是否紧扣作者的“叙事心理”,不着痕迹,但又充沛浓烈。抒情方式丰富多样,但抒情的核心离不开心理,立足于提示心理的抒情,才是成功的抒情。

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写了那么多年的记叙文,教师采用了各种各样的训练方式,却难以让学生有效提高。究其原因,是没能抓住记叙文写作的关键。本文试图从“叙事心理”的角度,提供一种新的训练思路,以期提高记叙文的训练效果,把学生从重复而低效的写作训练中解放出来。

高中叙事的记叙文 第5篇

而我却在运动会上惊喜地发现,那些跑得快的同学总是伴着喝彩和掌声冲向终点——老师的鼓励,同学的羡慕一直包围着他们。他们如同生活在万众瞩目的光圈下。

这些无一不刺激着我的内心,嫉妒的种子在我心中萌芽。羡慕,嫉妒,化成了不甘心。我一定要比他们强。心中不断默念着,顿觉浑身充满了前进的力量。

可是成功的道路注定是不会平坦的。正如泰戈尔说过,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

我次的品尝着失败,每节体育课,只能望着那一个个将我甩在后面的背影。我悲观地觉得自己像逐日的夸父,却永远也追不到太阳。

跑道的前方似长满了荆棘,阻碍着我驰向终点

体育老师见我,因次失败而垂头丧气。走过来,拍了拍我的肩头,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不要让失败成为你的困扰。因为在失败的前方,或许还有更多惊喜等着你。

汗水和泪水都见证了我的成长,即使再累再疲惫,我也咬咬牙挺了过来,为的只是那通往成功的平坦大道。

又是一年运动会,此时的我不再是观众中的一员。背后的号码牌随风舞动,正如我的内心一样,泛着兴奋的微波

枪声响起,我拼了命地冲出起点,向着那体育老师所说的神秘道路奔去。

途中是艰辛的,很快,我的力量被一丝丝地抽空,双脚似被束缚住了,不愿听从我的指挥。胸口剧烈的起伏,越来越重的喘息都好似是阻碍我前行的荆棘。

这时,我想到体育老师那鼓励的话语,抬头望了望那寥寥几个将我甩在后面的对手。鼓足一口气,奋力拔开双腿,向那不远的成功冲去。当踩到终点线的那一刻,我的心脏似乎揪成了一团,紧张,兴奋不言而喻。

那时,我突然明白:

失败不代表前方仍是失败。

遍地丛生的荆棘,只是人生之路上必经的挫折。

高中叙事的记叙文 第6篇

我是我们宿舍年龄最大的,身高也是最高的,所以宿舍有啥用到体力的地方都是我来的,我也是学习最认真的,只能是被其他几个姐妹羡慕着的,是宿舍的学习榜样。

胜男,就像她的名字一样,智力真的是比男孩子还要厉害,她的学习也不错呢,不用花很多时间就可把学习给弄好,也是我们宿舍长得最漂亮的女孩子,很多男孩子追;小男是我们宿舍最贤惠的,什么十字绣呀,编头发都会,做甜点之类的,也最会搭配衣服,就是活得很精致,需要用到贤惠方面的就是找小男了。

彬彬,是我们宿舍最胖的女孩子,比较能吃,老是说减肥减肥,嘴巴却一直停不下来,彬彬的优点就是呢,对什么事情都非常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活动,比我们胆子都大,也能在学校的一些活动中出色的表演,是比较有耐心的,不管做什么都愿意花时间去做。

晓琳,是我们宿舍笑声最大的一个女孩子,也是笑点比较低的,一天到晚都可以听到她在笑,其他方面没有很突出的表现。

小红,交际能力很行,她是学校广播组的,认识的人很多,所以我们宿舍要与学生会打交道,就派小红去交涉,她基本都能够处理好。

小田,是我们宿舍性格最内向的女孩子,平常很少说话,人是比较善良的,平常叫她打饭打水,她都非常乐意帮忙。

叙事记叙文的写作指导 第7篇

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准确运用书面语表达自己要说的话,选取一个生活事件或其中的一个片断进行记叙。

教学重点:选取生活事件或片断进行记叙。

教学难点:同上

教学过程:

一、教师总结上次以写人为主记叙文训练的情况,并导入本节课训练重点--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二、教师作写作提示,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点:

1.留心观察,注意积累生活素材。

2.把事件、人物要写得具体形象、生动感人,加以具体、细致的描述。

3.材料最能表现中心。

4.写完以后多读几遍,用自己的阅读感受来检验语言是否通顺畅达。

5.加以适当的议论、抒情。

三、写作台阶训练一--叙事如何生动具体。

1.教师指导、示范(以记一次打架为例),让学生明确叙事要生动、具体,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A、交待清楚记叙的六要素。

B、对场面要进行观察、描写。

2.学生训练:题目:《发生在班里的一件事》

处理方法:(1)分学习小组进行。

(2)以小组长为中心,确定所选的`事件,定好后,小组成员展开讨论,讨论问题:

A、我们可以写这件事的哪些方面,(如当时的情况,人们的心理等)

B、对这些方面我们如何去写。

3.教师抽查一两组的讨论情况。

四、台阶训练二--开头、结尾训练:

1.教师讲述常见的开头、结尾方式。

2.学生书面写《发生在班里的一件事》的开头、结尾。

3.抽读优生的作示范。

4.范文欣赏(全篇)

五、大作文训练

题目:发生在班里的一件事

要求:

1、字数在500字以上。

2.要有适当的议论、抒情。

3.叙述事件要生动、具体。

科教类节目的叙事技巧分析 第8篇

在诸多科教类节目播出平台中, 中央电视台科学教育频道 (CCTV-10) 无疑是最具特点和影响力的。该频道于2001年7月开播, 是因顺应国家“科教兴国”方略, 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 以教、科、文为题材内容的专业电视频道。频道始终坚持“教育品格、科学品质、文化品位”, 树立“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理念, 正在走向以“专业频道品牌化建设”为核心的发展之路, 已经成为中央电视台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频道, 诸如《探索·发现》、《百家讲坛》《走近科学》、《人物》等已经成为该频道甚至中央电视台的品牌节目, 其中电视纪录片凭借其丰富的信息含量和良好的教育影响, 占据了整个频道内容的半壁江山, 吸引了一大批观众。本文将从叙事学角度对科教频道的部分节目进行简要分析。

在现有社会体系中, 电视代表大众文化, 在很大程度上文化品格不够饱满, 他律性角色较为明显, 相反科学属于精英文化范畴, 需要比较专业的规范准则, 自律性更强烈。二者在一定意义上相互对立。科教类电视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二者对接的效果, 并产生相对应的教育效果和社会影响。电视的商品化大众化特质帮助科学走下神殿, 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科学的品质和意义。运用叙事学理论分析科教类电视节目可以帮助我们很好地分析电视展现科学过程中所运用到的具体符号及其特点, 进而揭示这些符号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文化结构。这种分析是非常有价值的, 它不仅可以帮助电视从业者队相关科教类电视节目进行改进, 指导科教类电视节目的制作实践, 提高相关类型节目的制作水平, 更重要的是帮助社会大众透过文本表象看到本质性的话语体系, 认清大众媒介与科学体系之间的关系。

1 选题:科学性、新闻性和故事性的有机结合

科教类电视节目的选题非常重要。优秀选题的生成是一个既容易又困难的过程。对于每一个观众来说, 大到宇宙的奥秘, 小到身边的未知之事, 都会引发人们的好奇心, 激起观众探讨的愿望, 尤其希望能有专家、学者为观众解惑答疑, 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也就是说, 受众对科学话题很感兴趣。另一方面, 科学是十分的宽广、浩瀚, 关于科学的话题是说不尽, 道不完, 选题的丰富, 是为科教类节目选题容易的由来。

首先科学话题的丰富性, 既会造成呈现选题易的一面, 也导致选题难。在众多的科学话题面前, 究竟什么样的科学话题才是观众喜爱的。这需要节目创作人员在制作节目之前对选题的精心挑选。当下社会中, 科技精英人物即科学家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和权威度, 观众对大部分科学家的观点有较强的依赖性。其实与科学对话, 也就是与科学载体之一的科学家对话。然而各个学科门类的科学家众多, 选择哪一领域的哪一位科学家就成为节目选题的首个问题。根据大众传媒和受众的心理特点, 富有新闻性的话题, 总是人们最想了解。太脱离人们日常生活和理解范围的科学家, 不可避免会使部分观众感到陌生甚至难以接受, 与观众生活较为遥远的科学, 观众的接收和理解就会存在较大问题。是为科教类节目选题不易的一面。

科学是一个宏大体系, 如何从浩如烟海的科学体系中, 找到观众渴望了解应该了解的选题, 直接关系到科教类电视节目的可看度。现存的科教频道节目的选题大多走向了贴近与远离这两个极端。一是极度贴近现代社会生活的热点话题、奇人异事、最新科技等, 如《走近科学》的《“结石村”找水记》选题从湖南省沅陵县的一个小山村入手, 揭示了与当地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饮水致病问题背后的自然科学真相;再如《解密垃圾填埋场》更是和现代都市人们的生活紧密相关, 为人们展示了平时不常接触却不曾远离的垃圾填埋场的具体工作原理。二是极度远离现代社会的考古揭秘、历史、民族传统等, 内容求新求奇求特。如《探索发现》中七集纪录片《李自成的宝藏之谜》, 讲述了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很多关于宝藏的记载和传说, 其中明末时期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军传说兵败后失落的宝藏数目最为巨大, 散失的过程也最为曲折离奇。《自然传奇》中《怪兽猎人》则讲述猎人在非洲原始丛林中追寻怪兽传说, 巡猎奇异怪兽的过程。

科教类节目在内容上离不开科学信息的具体交流, 即通过与科学家的直接或间接的谈话传播相关科学知识, 然而过于专业艰深的科学知识会让观众难以接受, 由于宽阔的观众群对具体科学知识的认知和理解程度差距较大, 科教类节目的内容和话题如何呈现, 呈现到什么样的程度, 大多数受众才能接受, 这也是需要创作人员在选题过程中不可以不考虑的。另一方面整个节目的话题完全围绕科学知识展开, 很容易被做成一档教学节目, 观众出现审美疲劳就不可避免, 由此变得不适应当代观众的接收和理解心理。

科教类节目既要发挥节目叙事的优势, 使节目内容的演进更富有情节性和故事性, 又要发挥声像符号的优势, 深化节目科教内容的思想内涵, 即在科学性、知识性中融入人文性和故事性, 并且还能以此倡导科学方法、科学精神, 实现有效传播科学知识的目的。

总之, 优秀的选题不仅需要丰富的知识量, 更应该有贴地飞行的质朴和亲和力, 只有在选题上做足功夫, 才有可能最终呈现出优秀的科教类电视节目, 而一档成功的科教类电视节目的选题就是要将科学性、新闻性和故事性有机结合起来。

2 悬念:设置多重悬念

悬念是造成受众某种急切期待和强烈关切的心理状态的一种艺术创作手法。悬念设置得精彩, 就会很容易使受众保持紧张情绪或关切的心情一直观看下去。在电视叙事故事性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的今天, 设置悬念这种传统而有效的叙事方式也为电视人关注, 成为电视节目叙事的重要元素。

悬念的表现就是指通过何种手法和方式, 把所需表达的情感和设置悬念的意图表现出来, 准确明白地告诉受众。由于电视叙事具有不可重复性和瞬间性, 因此如何在短时间内调动起观众的情绪, 吸引他们保持兴趣, 怎样抓住时机选准兴奋点就对电视叙事中的悬念表现至关重要。科教频道中相关科技类节目的悬念设置方式主要有几种。

人为设置悬念——悬念的表现在电视叙事中最常用的, 就是认为控制事件的进程, 进而控制观众的情绪节奏。在很多科教类节目中, 为了追求节目效果吸引观众观看, 这种人为设置悬念的手法十分流行, 大多数是在故事情节最为紧张的时刻切断节目, 原本就不甚复杂的事件切成两集, 吊足观众胃口, 以期取得更多更延续的收视率。或者是在原本流畅的故事情节中平白穿插另一段看似不相关的事情, 使得整个事件由于这段插叙变得更为复杂更加扑朔迷离了, 如此一来不可避免造成节目整体节奏的延缓和有意拖沓。

《走近科学》非常善于制造上述人为设置的悬念, 具体表现在节目进行的关键点不断设置小悬念, 将一个大问题分解成一些小问题小话题, 在节目进行过程中一一解答。在叙事过程中, 节目一直试图通过对外围问题的讲述曲线进入核心问题, 由此增加节目的曲折度, 延缓叙事过程, 引起观众的好奇心。例如在《牛下的蛋》一期节目中, 编导并没有单刀直入地剖开鸡蛋, 而是先从生理结构上对蛋进行研究, 再进行仪器检测, 一一排除外围疑惑之后, 才开始点到关键之处, 节目叙事充分利用了事件本身的曲折度, 完成了一次完整的悬念设置。

类似《走近科学》这样设置叙事悬念的科教类节目不胜枚举, 这些节目大多利用主持人对白或相关节目片花来延宕悬念, 在保持前后一致的叙事风格的前提下, 用插播广告或者其它节目元素来中途拦截这种紧张情绪, 使观众处于期待和焦急的状态。这种方式就是要抓住观众急于了解事件结果的心理, 有意放慢叙事节奏, 放缓事件进程, 故意在情节中制造跌宕起伏的氛围, 一步一停完成叙述。尽管诸如此类的悬念设置方式是很多节目的生存之道和特点呈现, 但同时也引来一些非议, 认为节目将故事开头刻意拔高, 后期却缺乏过硬的信息和理论进行延伸和发展, 无法满足观众的求知欲, 造成头重脚轻的效果。由此看来, 此类节目应该做的不是如何讲好一些问题, 而是如何找到真问题, 并用合理合适的方式加以叙述。刻意增加故事曲折度和疑惑度的猫鼠游戏终究不得长久。

叙事结构展现悬念——叙事结构的布置可以帮助实现所需的悬念效果的实现。情绪的调动和延缓是悬念在心理层面的表现, 此外, 悬念还需要有有形物质的外在表现, 即对叙事结构的重组, 打乱原有正常的叙事顺序, 利用人的惯性思维, 制造出一种混乱思维。《探索发现》在这一点上就很典型, 它习惯将一个事件的起因、过程和结果打乱, 摒弃起因、发展、高潮、结果四元素顺序排列的叙事方式, 首先将各个阶段中最匪夷所思和异乎寻常的部分挑出来, 整个叙事节奏维持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又发现问题—再解释—再发现”的节奏和叙事方式中, 节目的整体气氛就好像带领观众在迷宫里摸索, 打开一扇门发现里面还是一扇门, 拐过一个弯发现又是一个弯, 如此循环往复, 直到最后一扇门最后一个弯。这类节目注重的不只是叙事的结果, 节目的主旨也并不是想告诉观众什么, 它所注重的是叙事的过程, 通过过程让观众享受思维的跳跃、情绪的起伏以及分析推理的缜密与高度。但一旦结果简单贫乏, 观众最终没有看到他们所期待的结局获得所需要的信息时, 就会产生一种失望情绪, 久而久之就会使观众对节目产生故弄玄虚的印象, 节目效果适得其反。

表现形式营造悬念——从影像的表现看, 悬疑的音乐、镜头的急推急拉、甩镜头的转场、摇镜头所带来的事件不确定性和迷惑性、镜头跟着人物走的入场方式等, 都是节目赋予节目的外部形式, 是吸引观众的重要形式和手段。可以看出《走近科学》栏目的编导在影像语言的表达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 尤其是在如何把一些复杂的理性问题转化为可视化语言这一点上, 例如节目中经常出现相关的情景再现和画面处理, 其中多运用到甩镜头和镜头的急推急拉等手法, 再加上相应的声音效果, 声画结合努力营造紧张悬念气氛, 这甚至已经成为该栏目的品牌形象。

节目包装也是悬念设置的重要表现之一。节目包装主要有赖于对视听元素的特殊处理, 形成观众在视觉和听觉上的悬念效果。视觉悬念产生于画面连续性的缺失、快节奏的视觉变换冲击、充满扩张力和想象力的画面、独特的文字信息、整体色彩和氛围所体现出来的情感倾向。而听觉悬念则产生于有想象空间的广告语、典型的文案、适当的音响、紧张神秘的音乐、充满探求疑问的语言等等, 十分有助于营造悬念气氛, 构成了当下众多科教类电视节目的重要特点。

3 视角:专家型与学生型的相辅相成

叙事是对故事的展现, 是对故事信息和材料的秩序化组织。叙事是一种动态的交流过程。一次叙述的完成, 不仅需要一个完整有力的故事, 讲好故事的重点还包括一个与众不同的独特的叙事视角。所谓叙事视角是指叙事性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 也就是叙事者是站在怎样的位置上给观众讲故事。在绝大多数现代叙事作品中, 正是叙事视角创造了兴趣、冲突、悬念、乃至情节本身。

所谓叙事视角, 即叙事性作品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在科教类电视节目的叙事中, 叙事者身份的确认为节目叙事提供了一个整体的叙事角度, 不同的人称或非人称叙事视角, 确立了叙事主体与所叙之事的距离、范围和介入程度。也就是说, 在总体程度上, 叙事者往往充当着叙事视角的承担者, 即感知焦点的位置。但叙事视角又并不总是由叙事者决定的, 因为节目视角的承担者不止叙事者一种。除了整体的叙事视角之外, 电视节目中细节处的叙事有不少是站在片中人物的角度完成的。

当下的科教节目大多从两种叙事角度入手:专家型与学生型。专家型的节目信息丰富, 统领全局。解说者从全知全能的上帝视角步步展开, 从专业角度告知观众以过去和未来, 为观众做全面解析和展现。这种叙事模式下, 叙述人虽不在现场, 事件动态却均在其掌握之中, 属于特殊的虚构叙事, 具有特殊的资源建设功能。采用这种视角来切入, 需要事先掌握大量完整而细致的信息, 结构—解构—再结构的过程会帮助节目信息在各个层次意义之间建立起联系, 从而成为多角度多层次具有强大教化意义的节目。采用这一叙事角度类型的节目知识量大, 内容丰富, 科学性强。

除此之外, 科教类节目经常采用的还有学生型, 这种类型的节目抛弃了全知全能的视角, 抛弃高高在上的姿态, 与观众站在平等视角, 共同探讨科技领域的未知问题, 即所谓的平行视角。平行视角指的是“摄影机镜头与被摄对象处在同一水平线上, 这个平摄角度合乎或接近人们平常的视觉习惯和观察景物的特点”, “它可以给人正常的视觉感应”。《走近科学》就是典型代表之一。每一个选题都是由观众谜团生发, 编导据此不断提问, 然后通过实地考察逐步求解, 最终与观众一起揭开谜底。这种模式故事性强, 跌宕起伏, 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参与感, 增强趣味性。

与此同时, 故事化叙事的流行导致第一人称镜头的大量引入。《野性传奇》中, 为了更好地将观众带入情境, 表现野猪被射杀的情景, 节目运用了动感十足的摇动镜头来展示野猪负伤逃走, 从野猪的第一视角出发, 用越来越模糊的画面和镜头语言描述野猪越来越虚弱的身体窗台, 最后镜头反转, 野猪轰然倒下死亡。尽管整组镜头中没有出现完整具体的野猪形象, 充满空镜头, 但却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这种手法在《走近科学》和《自然传奇》中比比皆是。同时, 为了更加重视保持事件叙事的完整流程, 重视叙事的多方位, 多层次, 重视对话乃至细节, 很多科教节目的镜头都从是人物的侧后方跟踪拍摄, 这种镜头位置由人物前向人物后的转变, 体现了作者创作思维:跟随事件本身的自由流畅和发展。节目编导者对人物和事件持尊重态度, 不干预、不同情、不评论, 这样更有利于展现原汁原味的真相。

科教类节目在经过了多年发展之后已经形成了自成体系自成特色的叙事策略和手段, 这些策略和手段无疑对展现和解释科学现象, 教化启发观众、传播科学知识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同时对叙事技巧和手段的过分和不恰当运用同样会造成一些弊端, 习惯性将叙事重点放在某些具有戏剧性甚至刻意波折的无关情节上, 难以避免出现泛娱乐化的倾向, 逐渐演变成为借科学之名行娱乐之实的大众化娱乐节目, 自律性和自主性渐渐流失, 致使科学知识沦为电视商业逻辑的赚钱工具, 因此, 科教类节目的长足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出色的叙事策略, 更需要对这些策略合理恰当的运用。

参考文献

[1]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5.

[2]王艳玲, 孙瑛.电视科技节目表达方式刍议[J].现代传播, 2006 (3) .

[3]付春苗, 李超.浅析电视纪录片叙事艺术的“故事化”理念[J].新闻界, 2010 (1) .

[4]刘博伟.浅析电视科普节目如何保持科学品质[J].文艺生活, 2012 (1) .

[5]姚琪, 沈静.大众文化下的被消费的科教节目——以《走近科学》为例[J].理论界, 2009 (9) .

[6]刘忠波.从科技传播看科技类电视节目的发展途径[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008 (1) .

上一篇:三上劳动教案第一单元下一篇:生化试验操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