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语文单元复习

2024-06-03

新苏教版语文单元复习(精选6篇)

新苏教版语文单元复习 第1篇

第一单元

一、生字

1、报听写(能正确写出拼音和汉字)

饺子

拜年

扫墓

踏青

端午

团圆

月饼

碧绿

秀峰

倒影

象鼻

骆驼

笔架

画廊

松柏

杨柳

桌椅

秧苗

竹篮

茶叶

菠萝

晒太阳

瞄准

冻结

2、注音(能正确读出拼音)

榕树

竹筏

筷子

晾晒

冻结

3、笔顺(能正确写出笔顺)

4、偏旁部首(能正确说出名称,并能找出3个以此为偏旁的字)手

5、多音字组词(能正确写出两种不同读音并组词)

6、相近字组词(能分辨出两个字的不同并组词)晴()园()箩()蓝()瞄()睛()圆()萝()篮()描()

7、加偏旁组词

交()令()每()西()吉()人()

二、背诵

(一)识字1、2、3、4、练习1读读背背。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春节那天,我和爸爸妈妈去奶奶家(拜年),一块儿吃(饺子)。

2、清明节,人们到郊外去(扫墓)、(踏青)。(端午)节,人们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人们合家(团圆),一块儿吃(月饼)。

3、春天到了,(柳树)发芽了。

秋天到了,(稻谷)成熟了。

冬天到了,(松柏)还是那么绿。

教室里的(桌椅)排得很整齐。

4、(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冬天,北方非常(寒冷),是一片(冰雪)的世界.。射击运动员(瞄准)靶子,射出子弹。(长江)是我国第一长河。(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

5、暑假,妈妈带我去桂林玩,那里有(秀峰)(碧水),景色宜人,特别是(象鼻)山和(骆驼)山游人更是络绎不绝。

6、(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都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元宵、重阳、除夕)。

7、部首查字法,按先(上)后(下),先(左)后(右),先(外)后(内)的方法来提取。

8、秋天到了,金黄金黄的(稻谷)成熟了。

9、爷爷的手真巧,他会用竹子编(箩筐)和(竹篮),还会用木头做(桌椅)。(菠萝)是我最爱吃的水果。它又叫(凤梨)。

10、地里长满了(庄稼)。吃饭时,我们要用(筷子)。

11、昆明四季都是(温暖)如春。我站在山顶,(眺望)着远方。

(三)、对照默写《汉语字母表》的大小写字母(注:音序指大写字母、音节指去掉声调的拼音)。

三、运用

1、造句 中秋…… 踏青……

比喻句(注:不仅能造出比喻句,还要能分辨出比喻句的真假)

2、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日期和习俗(注:区分农历和阳历日期)例1填空:

到了,家家户户吃,还去

。例2连线: 春节

吃月饼

猜灯谜

端午节

吃汤圆

去拜年

中秋节

吃饺子

划龙舟

元宵节

吃粽子

庆团圆

清明节

升国旗

国庆节

扫墓 例3写日期:

春节

端午节

中秋节

重阳节

元宵节

教师节

国庆节

儿童节

妇女节

劳动节

4、量词

一()龙舟

一()笔架

一()茶叶

一()筷子

一()桌子

一()月饼

一()小河 一()山峰

一()饺子

一()秧苗

一()大雪

一()铅笔

一()红旗

一()台灯

5、识字3和识字4看到图片或象形字,能写出它所表示的偏旁。

6、找出不同类的词

例:①东海

黄河

长江

西湖

碧水

②眼睛

身体

鼻子

嘴巴

耳朵 ③松树

柏树

木材

杨树

柳树

④书桌

椅子

教室

黑板

讲台 ⑤粽子

饺子

月饼

面粉

⑥儿童节

元旦

教师节

踏青 ⑦长江

黄河

河流

东海

⑧月季

茶叶

兰花

腊梅

7、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非独体字(注:找部首的方法: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先外后内)。

8、整理句子,并加标点符号 例:很 天空的 迷人 彩云 西边

9、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山峰()的月饼()的秧苗

()的画廊()的筷子()的天空()的太阳()的马路()的雪花

()的冬天()的松柏()的大海

10、说话

练习1口语交际——说话要注意姿势

第二单元

一、生字

1、报听写(能正确写出拼音和汉字)

乃发生

伴随

潜入

湿润

细无声

知晓

冬眠

蚕姑娘

桑叶

破旧

交换

肥胖

盖房

一声不响

海湾

绕道

缓慢地流

清清的水

倒映

好像

灿烂

朝阳

绿油油

山坡

不时

桃花

鲜艳的红领巾

白杨树

祝贺

歌唱

可爱

希望

健康

丰满

勇敢

敬爱

2、注音(能正确读出拼音)

感觉

啼叫

蚕卵

衣裳

又黄又瘦

茧子

蛾姑娘

飞翔

3、笔顺(能正确写出笔顺)

4、偏旁部首(能正确说出名称,并能找出1个以此为偏旁的字)

5、多音字组词

6、相近字组词(能分辨出两个字的不同并组词)

及()红()弯()绕()缓()像()破()替()生()

乃()细()湾()晓()暖()象()坡()潜()声()

想()胖()床()旧()青()坐()令()冻()

响()伴()庆()就()清()座()冷()练()

7、加偏旁组词

丰()加()建()隶()

8、扩词(能组出至少3个词语)

二、背诵

1、课文1、2、3、4和练习2读读背背。

2、按课文内容填空(挖去课文和读读背背中的生字填空)

例:()()盛()争()()()()()缤纷()()俱()

3、除《春雨》和《春晓》外,再搜集并背诵三首描写春天的古诗。

三、运用

1、造词(能写出至少3个词语)

ABB型

去 AABB型

2、造句

一起……

3、《春雨》是

代大诗人

写的,乃、随、细、时节、当和润物分别是的意思,表达了的思想感情;《春晓》是

代大诗人

写的,眠、晓、闻、啼鸟和知多少分别是的意思,表达了的思想感情。结合想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古诗的意思和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4、学会用部首查字法查独体字(注:独体字的查字按起笔的笔画归入)。

5、近义词

美丽()衣裳()慢慢()祝贺()快乐()敬爱()

6、反义词

醒()瘦()黑()新()脱下()暖()吃()

7、量词

一()农田

一()水缸

一()乌鸦

一()石桥

一()鱼儿

一()笑声

一()木棍

一()村庄

一()树林

一()姑娘

一()老师 一()桑叶

一()新房

一()毛巾

8、合并句子

例:蚕姑娘脱下旧衣裳。

蚕姑娘换上新衣裳。

蚕姑娘吐出丝儿来。

蚕姑娘要盖新的房。

老师走进教室。

老师来到我身旁。

猴子穿着小孩的衣服。

猴子爬到高竿的顶上。

9、给名词和动词加上合适的形容词(注:名词前用“的”,动词前用“地”)

例:①()村子前面有一条()的小河。()河水绕着村子()流着,倒映着桥、树和山。

②村子后面是一片()农田。田边开满了()桃花,好像一片()朝霞。③我们在学校有着()时光,在这里我们能()成长。

④在()节日里,我们穿着()衣裳,戴着()红领巾,到处回荡着我们()的笑声。

⑤我()观察着大自然:天空中有()小鸟在(杨树()响。

⑥我拥有()理想,长大了做一名()老师。

10、说话

①介绍自己的家乡(书上第26页)

②练习2口语交际——讲童话故事(书上第33页))飞翔,路边()白

第三单元

一、生字

1、报听写(能正确写出拼音和汉字)

树梢

赤脚

使劲

妹妹

发射

兴奋

短粗

咬嘴

本领

碰巧

脱下 强大

这些

船夫

难受 挂帆

推举

奖品

一对翅膀

自由

蜻蜓

蜜蜂

生怕

天长日久

坚硬

爬行

狐假虎威

寻找 反抗

胆子

松开爪子

威风

借书

吓跑

东张西望

大摇大摆

摇头摆尾

神气活现

2、注音(能正确读出拼音)

糟糕

辫子

嘴唇

催促

蜗牛

甩下

蝴蝶

冠军

唯恐

勉强

窜过 猾

骨碌

扯着嗓子

百兽

违抗

走一趟

朝着

纳闷

3、笔顺(能正确写出笔顺)

4、偏旁部首(能正确说出名称,并能找出3个以此为偏旁的字)

5、多音字组词(能正确写出两种不同读音并组词)

6、相近字组词(能分辨出两个字的不同并组词)

稍()推()些()怕()夫()胆()消()谁()此()拍()天()担()借()爪()脱()悄()难()腊()瓜()说()饺()柏()蜻()受()木()射()各()咬()青()爱()本()谢()条()吹()列()挂()蜂()清()坚()次()烈()蛙()峰()竖()

违()借()威()伟()错()成()

7、加偏旁组词

兑()虽()圭()隹()白()寸()

羽()旁()青()蜂()

8、扩词(能组出至少3个词语)

二、背诵

1、课文5和练习3读读背背。

2、按课文内容填空(挖去课文和读读背背中的生字填空)

例:跋()涉()餐()饮露()()()()

赏()悦()()信()疑

三、运用

1、造句(会造出完整的句子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①……觉得……

②……接受……

③……碰巧……

④……坚硬……

2、形容词与动词的恰当搭配

例1:茂密的翅膀

慢慢地 飞翔

狡猾的光线

自由地

喊叫

有力的森林

飞快地

前进

强烈的狐狸

高兴地

爬行

例2:()的太阳()的夜空

()的眼睛()的花朵

()的海洋()的外衣

()的奖杯()的外壳

4、理解词意 例1分辨词语:

“唯恐”和“生怕” 意思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例2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 远远地超在前面。()②形容非常称心如意的样子。()例3解释字词:

狐假虎威的假、威分别是

的意思,整个成语是

意思

5、近义词

寻()使劲()本领()简单()快乐()水淋淋()发射()

希望()欢喜()正巧()得意()惊讶(6、反义词

水淋淋()兴奋()小心()长()细(经常()柔软()

短粗()难受()骄傲()容易()

7、《谁的本领大》和《蜗牛的奖杯》分别告诉我们

8、说话

①课文6、7、8复述

②看到再也不能飞上天的蜗牛,你想对它说些什么(书上第44页)③练习3口语交际——学会劝阻(书上第51页)))的道理。

第四单元

一、生字

1、报听写(能正确写出拼音和汉字)

恩情

补救

针线

几根

抚摸

注视

报答

迟归

寸草心

永远

湿润

叹气

含泪

善良

因为

恨不得

对付

告别

习武练功

转眼间

心切

方便

遥远

野果

充足

不在乎

孝心

仙人

打败

凶恶

感觉

激动

日思夜想

名字

征兵文书

父亲

年老多病

弟弟

胜利

从军

将士

紧急

年老多病

英勇善战

说服

2、注音(能正确读出拼音)

孟郊

缝补

沐浴

铭记

慈爱

光辉

著名

心狠手辣

拳头

盛夏酷暑

腰酸背疼

浑身

增添 深涧

捧起

血痕

斧头

轰隆

朝廷

年龄

女扮男装

战袍

渡黄河

燕山

赫赫战功

将军

3、笔顺(能正确写出笔顺)

武 切

4、偏旁部首(能正确说出名称,并能找出2个以此为偏旁的字)

刀 疒 廴 广 舌 牛 扌 寸 亻 彳

5、多音字组词(能正确写出所有不同读音并组词)

便

累(3个)

6、相近字组词(能分辨出两个字的不同并组词)

狠()跟()很()充()孝()恨()根()良()冲()教()胸()便()名()仙()凶()硬()明()鲜()

摇()恩()伸()补()摸()

遥()思()神()扑()漠()针()视()归()该()什()现()旧()孩()

7、加偏旁组词(能加上至少2个偏旁)

良()主()包()苗()青()

8、扩词(能组出至少5个词语)

二、背诵

1、《游子吟》、第12课和练习4读读背背。

2、按课文内容填空(挖去课文和读读背背中的生字填空)

例:()()()辣()()()月()()酷暑

()()贪()习()()()()耸()()

()扮()()()()私()()伦()()其()()()

三、运用

1、造词(能写出至少3个词语)

AABB、ABAB、ABCC型

描写春天、心情、动作的词

2、造句(会造出完整的句子并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忙着……

一……就……

……帮助……

3、《游子吟》是

代大诗人

在他

岁那年写的,意恐、谁言、寸草和春晖分别是的意思,表达了的思想感情。

联系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首古诗的意思和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5、近义词

想念()著名()焦急()忘怀()

6、反义词

失败()增添()难过()善良()

7、填动词

()战袍()骏马()黄河()燕山()军装()长绳()篮球

9、说话①课文10、11复述

②“沉香一头扑进了妈妈的怀抱”,想象一下,这时他们会说些什么?(书上第62页)

10、写话①展开想象,说说木兰是怎样说服家人的,然后用几句话写下来。(书上第66页)②练习4说说写写——可爱的动物(书上第69页)

第五单元

一、生字

1、报听写(能正确写出拼音和汉字)

机枪

站岗

巡航

导弹

哨所

领空

狮子

大象

老虎

孔雀

猴子

猩猩

梅花鹿

斑马

口袋

神话

裙子

祝福

裤子

祖先

衬衫

教室

鸟窝

住宅

户口

家庭

乌鸦

姓杜

老雕

大雁

晴朗

弯腰

踢腿

挺胸

2、注音(能正确读出拼音)

巡逻

潜艇

海疆

3、笔顺

鹿

4、偏旁部首(能正确说出名称,并能找出3个以此为偏旁的字)

寸 衤礻

5、相近字组词(能分辨出两个字的不同并组词)

鸟()师()单()库()要()乌()狮()弹()裤()腰()鸦()母()朗()仙()鸭()每()郎()灿()

机()鹰()正()吐()麻()虎()雁()征()杜()床()挺()群()星()代()庭()

裙()猩()袋()

6、加偏旁组词(能加上至少2个偏旁)

冈()肖()土()吉()

7、扩词(能组出至少5个词语)

二、背诵

1、识字5、6、7、8和练习5读读背背。

2、按课文内容填空(挖去课文和读读背背中的生字填空)

例:摩拳擦掌

生()()()()力()()铜筋()骨

三、运用

1、识字7和识字8 看到图片或象形字,能写出它所表示的偏旁。

2、会使用、。?!……《》:“”‘’——;等标点符号 例:

3、词语分类

例:山崖

珊瑚

鹅黄

雪白

龙虾

山峰

银灰

山谷

海龟 ①

4、改正错别字

①下课时,同学们在操场上跳足球。()②我们立正时要抬头挺凶。()③班马身上的花纹真还看!()④他的作业本不见了,正在到处巡找。()

5、填动词

()手()腿()腰()胸()窝()水

()电脑()书包()新书

6、量词

一()手枪

一()斑马

一()裙子

一()飞机

一()神话

一()鸟窝

一()衬衫 一()窗户

一()大雁

一()教室

一()家庭

一()机枪

一()潜艇

7、能将十二地支和十二属相按照顺序排列,并能将含有这些动物名称的词语补充完整 例: 顺手牵()叶公好()()目寸光

力大如()生()活()

关门打()

画()添足

胆小如()千军万()呆若木()()到成功

守株待()打草惊()狐假()威

8、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例:①()的夜晚,我在()数星星。

② 同学们坐在()的教室里读书、写字。

③我有一个()的家庭。说话

①用固定句式说一说

例1:野生动物园里的动物真多呀!有(开屏)的(孔雀),有()的(的(),还有()的()。

例2:森林里生活着各种各样的鸟,有()、()、((),因为()。

③ 练习5口语交际——教你玩游戏(说清楚游戏名称和玩的方法)),有(……我最喜欢))

第六单元

一、生字

1、报听写(能正确写出拼音和汉字)

围棋

能手

棋艺

远近闻名

专心致志

另外

天鹅

弓箭 长进

培养 搞

思考

开始

衣服

计算

准备

粉笔

移动

后来

黑板

而是

请坐

医生

急性

炎热

手术

何时

分秒

挡手

简易

发明

一本正经

姓徐

修理

平凡

内部

提供

工具

按时

取出

纸条

千家万户

特约

挨家挨户

急需

2、注音(能正确读出拼音)

车辆

顾客

衣襟

掏出

继续

车厢

后壁

犹豫

痛苦

焦急

呻吟

自豪

智慧

地段

附近

故障

戴眼镜

污水

咕嘟

堵塞

凌晨

耽搁

疏通

3、笔顺(能正确写出笔顺)

4、偏旁部首(能正确说出名称,并能找出3个以此为偏旁的字)

5、多音字(能正确写出两种不同读音并组词)

6、相近字组词(能分辨出两个字的不同并组词)

考()培()粉()真()请()老()倍()纷()直()情()内()按()始()取()肉()安()使()敢()

及()需()当()医()凡()急()须()档()衣()几()简()何()秒()劝()箭()和()移()功()

7、加偏旁组词

其()士()前()我()井()至()

二、背诵

1、课文13、14、15、16和练习6读读背背

2、按课文内容填空(挖去课文和读读背背中的生字填空)如:聚精()()()()奈()莘莘()()

()()()()()()()()

孺()()()读()()遍,其()()()。

读()()()卷,()()()()()。

读()()“()()”:()()、()()、()()。

三、运用

1、造句

已经

一边……一边……

专心致志

焦急

聚精会神

……不是……而是……

2、《学棋》中,一个学生因为,后来成了

。另一个学生因为

,所以棋艺。

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

,不能

。结合上下文说说“聚精会神”的意思。

3、词语归类

目不转睛 兴高采烈 全神贯注 手舞足蹈 专心致志欢蹦乱跳 聚精会神 垂头丧气

专心学习方面:

情感动作方面:

3、选字填空 ①作 做

()业()工

工()()文()事()品()为

()家

动()②计 记

笔()()算()下来

忘()③修

()理()息

()养()饰 ④ 志 制

()心()()()理()造()向

兴()勃勃()敬

立()()气()意()病

⑤ 园 圆

校()公()团()()圈()林

动物()⑥ 在 再

现()()家()次

正()()见()说 ⑦ 急 及 级 极

()忙

着()()时

积()上()班()⑧ 棋 旗

围()红()()盘

国()()

4、近义词

痛苦()自豪()闻名()危险()

5、连线

美丽的手术台

思考

结论

科学

移动

一支

黑板 著名的笑容

注意

故障

马车

研究

一辆

粉笔 自豪的金子

得出

问题

思考

题目

一块

习题 简易的天鹅

排除

缺点

掏出

粉笔

一道

马车 闪光的科学家

改正

听讲

5、说话

①课文13、14、15、16复述②说一说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书上第93页)③说说两个学生跟同一个老师学下围棋,为什么学的结果不一样?(书上第89页)④练习6学用字词句能看到图形或象形文字,写出汉字,并编一个小故事讲出来。(书上第98页)

6、写话

练习6说说写写——水果(书上第100页)

第七单元

一、生字

1、报听写(能正确写出拼音和汉字)

姓王

敌人

机关

迷失

顺从

埋伏

生死

战士

报仇

传扬

主张

部首

建筑

养育

拾到

玉白色

密密麻麻

人类

朋友

伸手

青海

闻名中外

因为

鸟岛

祖国

水源

茂密

春季

花丛

赶忙

景象

撒落

大批

泼水

提桶

互相

吉祥如意

意味

幸福

肯定 香水

一年一度

象征

2、注音(能正确读出拼音)

山沟

隐藏

抓住

乒乓

受骗

摔死

胸膛

照耀

五彩缤纷 翩翩起舞

西双版纳

凤凰

水瓢

3、笔顺(能正确写出笔顺)

4、多音字(能正确写出两种不同读音并组词)

5、相近字组词(能分辨出两个字的不同并组词)

密()象()旁()埋()扬(蜜()像()傍()理()杨(玉()鸟()部()撒()王()岛()陪()散()

桶()季()泼()战()耍(诵()秀()波()站()要(拾()古()洋()显()抬()吉()祥()湿()

6、扩词(能组出至少3个词语)

湿

离去

花瓣))))

二、背诵

1、课文17、18、19、20和练习7读读背背。

2、按课文内容填空(挖去课文和读读背背中的生字填空)

例:蝴蝶()花丛,()树林,()小溪,()山谷里来聚会。

木兰()了亲人,()战袍,()骏马,()黄河,()燕山,()了前线。

感()肺腑()()()泣()()卓绝()()()()

()()()作者:()()()

()()(),()()()曾谙。()()()()()()(),()()()()()()(),()()忆()()?

()龙舟()花瓣()烟火()香水()电话()木盆

三、运用

1、造词

写出3个描写色彩的词语ABB式的词语:如绿油油

写出3个描写颜色很多的词语:如五颜六色

写出3个描写ABCC式的词语:如金光灿灿

2、造句

立刻……

3、改换句子

例:因为大家都知道鸟是人类的朋友,所以没有人去碰幼鸟和鸟蛋。

4、连线

采集

知识

灿烂的理想

老爷爷高兴极了,他的眼睛都快喷出火来了 掌握

沙丘

充足的阳光

那个人生气了,他那双眼睛眨都不眨。翻过

标本

远大的水源

爸爸在思索,他那两道浓眉紧锁。穿过

树林

雄伟的大桥

弟弟在听故事,他那满脸皱纹都展开了。铺满

花瓣

迷人的景色

5、选字填空

①辛 幸()运()劳()苦()勤

荣()艰()②艰 坚()苦()强()难()硬()持()定 ③密 蜜()蜜()林()码

甜()秘()

6、近义词

潜伏()复仇()顺从()隐藏()

7、反义词

捉()真()黑()朋友()暖和()热闹()

8、说话

①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搜集资料并说一说其他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书上第116和117页)

②练习7口语交际——学会转述(书上第119页)

例:老师说:“如果明天不下雨,我就和你们一道去郊外游玩。”

太阳对风说:“我的本领大。”

敌人抓住王二小说:“你给我们带路。”

第八单元

一、生字

1、报听写(能正确写出拼音和汉字)

热情地问

透明

绿叶

游戏

花丛

穿衣

眨眼

弯弯的新月

荷塘

一柄大伞

静静地举着 唱歌

种树

浇水 施肥

耐心

思想

等不及

拔掉

改正

成活

喜爱

不着急

走路

早晨

好奇

当然

送回

陪伴

有趣

告别

美丽

角度

好看

大概

激动

银河

南来北往

客轮

牛郎织女

相会

拦河大坝

宇宙飞船

2、注音(能正确读出拼音)

穿梭

嬉戏

农谚

喜鹊

喳喳

樱桃树

着急

宽阔

货船

驾驶

清澈

雄伟

需要

3、笔顺(能正确写出笔顺)戏

穿

4、多音字(能正确写出两种不同读音并组词)

5、相近字组词(能分辨出两个字的不同并组词)

齐()角()拔()攻()栏()奇()脚()拨()功()拦()陪()猴()浇()吉()培()候()绕()喜()郎()相()宙()朗()想()油()

6、扩词(能组出至少3个词语)

穿

二、背诵

1、课文21、24和练习8读读背背。

2、按课文内容填空(挖去课文和读读背背中的生字填空)

如:披()戴()()()()()众()捧()烘()()()

三、运用

1、造句

宽广……

好多好多……

2、近义词

好看()喜爱()着急()宽阔()大概()

赶忙()好奇()告别()特别()美丽()

常常()

3、量词

一()大伞

一()小树

一()血痕

一()蝴蝶

一()小鹿

一()小鱼

一()绿叶 一()学生

一()翅膀

一()面孔 一()大桥

一()人家

一()山沟

一()数学题 一()斧子

一()镜子

一()女英雄

一()乌鸦

4、整理句子

例:①要

中国的飞船

驾驶着

我宇宙

太空

飞向

②和

清澈的鱼儿

河水里

水草

④ 美丽的学校

一座

我们的多么

大花园

说话

①课文22、23复述

②夏天来了,你想变成什么呢?(书上第123页)③说说为什么猴子什么树也没种成。(书上第127页)④“小鸟来到小驯鹿的家……”(书上第131页)

5、写话

①你还有什么问题问银河吗?(书上第135页)

②练习8学用字词句看了资料和漫画,你明白了什么道理?有什么感想?(书上第136—137页)③你希望未来的交通工具是什么样的?(书上第138页)

新苏教版语文单元复习 第2篇

教学内容

4.《夕阳真美》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6.《火红的枫叶》7.古诗两首 练习3 教学目标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4.学习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5.通过课文解读,激发学生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6.通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8.通过理解两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教学重难点

1.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景色。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教学时间

4.夕阳真美 2课时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2课时 6.火红的枫叶 2课时 7.古诗两首 2课时 练习3 2课时

4.夕阳真美

教学目标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的美,欣赏美的健康情趣和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景色。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通过图片展示感知夕阳美。3.通过动作熟知部分词语意思。教学重难点: 通过通读课文,可以有感情朗读出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夕阳西下时的美丽景色。

(一)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有关夕阳的影像资料。

2.一曲动听的音乐,将我们带入了美丽的傍晚。课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到柳堤欣赏了夕阳,谁能给我们说说你印象最深,觉得最美的一刻的夕阳是什么样的?

3.学生谈见闻和感受。

4.进入新课,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实践观察时收集到的信息并进行交流,以学定教,自然导入课题,不仅激发了他们观察生活的兴趣,还把语文和生活结合起来,非常自然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让学生对课文所描述的内容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检查复习

游戏:摘云朵

合作复习

开火车读生字

4.看录像,听范读

5.读自己最喜欢的课文段落。

【设计意图:把每一个生字的字音读准,这是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的第一步,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游戏中进行复习巩固,孩子们学得开心,调动了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范读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学生通过细看录像中的景象,静听课文的范读,能清晰的掌握每个自然段所描绘的情景,为他们的自主学习提供“拐杖”。】

(三)有感情地朗读,激活画面。

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1.老师也非常喜欢课文的第2自然段,注意听老师读,待会儿请同学们给我评评?

2.师生评价。

3.轻声读读这段中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声音轻些,速度慢一些,看看你还能想像到些什么?

4.指导朗读。

A:太阳已经西斜,收起了刺眼的光芒。

师:读这句时,你好像看到了什么?这时太阳的样子像什么?

师:这时的光已经不再刺眼,我们能很清楚地看着太阳,你看到的和课文里的小朋友看到的是一样的呢!真会想象。

师:全班同学一起读读这句话。

B:连绵起伏的西山,披着夕阳的余辉,显得十分壮丽。

(1)连绵起伏的山是什么样的,小手比画比画?(2)大伙评评,到底谁比画的是连绵起伏的山?为什么?

(3)(手势表示)对,一个接着一个,一起一落,这就是“连绵起伏”。

师:你在哪儿也见过“连绵起伏”的山呢?(放课件:广西连绵起伏的山)

师:一起读读这句话1

5.美美地把这一段课文读读。

【设计意图: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是学生情感外显的特殊形式。在指导学生朗读时,我们不但要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重视在学习过程中观察、联想、发现和创造等多种能力的培养,更要引导他们读得有滋有味,真切地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感情,并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语言文字的感情表达出来。】

创造方法自学第3、4自然段。

1.引读:太阳慢慢地往下沉——

2.那么美的景色,这么美的课文,你还有别的方法把课文读得更生动,学得更有趣吗?

3.学生反馈。

4.创造方法,合作学习。

5.展示成果。

句式联系:

太阳慢慢地往下沉。它那圆圆的脸涨红了,把身边的云染成了„„

火红的天空十分壮美。被染成五颜六色的云朵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6.有感情朗读第3、4自然段!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合适自己的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在合作中发现,并大胆地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做课堂的主人。】

品味第5自然段。

1.(放课件:老年人晚年幸福的生活)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不仅夕阳红了,爷爷奶奶的脸也红了,他们的心更红了呢!{板书:更红)我们祝愿他们的生活也像夕阳一样地美好、幸福。

2.如果你就是课文里的这个小朋友,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些什么?

3.回归课题,有感情地朗读课题:《夕阳真美》

【设计意图:水到渠成,不露痕迹地表白,摒弃了以往归纳、升华中心的生硬,不失时机地把握住学生情感升华的一瞬间,无形之间渗透德育,教学效果很好。】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结合图片和文字理解“连绵起伏、壮丽、灿烂等词语。

3、通过对课文的朗读品味,感受夕阳的美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中连绵起伏、壮丽、灿烂等生字词;

2、通过朗读、讨论、想象等方式来感受夕阳落山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夕阳给我们带来了美丽,夕阳更给我们带来了快乐,我们赞美夕阳,把课文连起来读一读。

2.齐读全文。

【设计意图:这么美的课文,只有多读,才能真正领悟到文中之意,体会到文中之情,学生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五)回归板书,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回归板书,总结全文)日落任从容,余辉照晓丛。山河多壮丽,人老心更红。

2.美丽的夕阳,曾令无数人陶醉,进而为它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让我们走近夕阳,更多地了解它吧!同学们上上网,网上的资料可多了,有你喜欢的资料,可以动手抄写下来。

3.若有时间,课堂交流展示,若无时间,课后交流。

【设计意图:在新课标中,教会学生学会积累,这是一个新兴的技能。把收集、处理信息的指导不失时机的放进课堂,避免了“君子动口不动手”的尴尬。】 作业设计

课前练习:预习课文,收集关于夕阳的资料和图片朗读课文3遍 巩固练习:补充习题

拓展练习:陪父母看夕阳,收集关于夕阳美景的词语 板书设计

5.送给盲婆婆的蝈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借助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指导学生观察、练习说话。4.激发学生奉献爱心,关心和帮助残疾人。教学重难点

识字、并在田字格里正确地写字;朗读、背诵诗歌。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以及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并在语境中理解生字词。2.学写生字。

3借助多媒体出示课文中的插图,指导学生观察、练习说话。教学重难点:

识字、并在田字格里正确地写字。仔细观察、练习说话。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关心、帮助他人,体验“爱”的价值。

一. 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我们今天这个社会,人们都很关心残疾人,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讲的是一位小朋友关心一位失明老人的事。

二.提出课题,解题。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会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喜滋滋邻居送给田野欢乐童年清波替

(3).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字词,指名读。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

(3).指名分段读课文。

3.分小节,理清脉络。

(1).这首诗共16行,分成几个小节?每个小节有几行?

(2).看看下面四个小节的意思,对照课文,在括号里填上序号。【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向盲婆婆表示自己的心意。

()给盲婆婆送蝈蝈。

()向盲婆婆说明送蝈蝈的目的。

()相信会使盲婆婆满意。

(3).指名学生填写。

(4).小结。

(5).分4组读课文,每组读一节。

4.齐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巩固本课8个生字,联系课文内容理解重点词语。借助多媒体出示图片,学习说话。

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关心、帮助他人,体验“爱”的价值。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观察,练习说话

练习课文内容及自身体验,激发学生爱心。

一. 精读训练

1. 看图。

(1).图上画了什么人?

(2).戴红领巾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的神情怎样?他右手提着什么/蝈蝈是什么颜色的?

(3).盲婆婆神情怎样?她的手势、动作说明了什么?

(4).小结图意。

2. 分小节学习。

第一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只有一句话,告诉我们这位“红领巾”提回蝈蝈时神情怎样?他为什么会这么高兴?他为什么要关心盲婆婆?

(3).小结。

(4).齐读第一节。

第二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蝈蝈真的会唱歌吗?那为什么“红领巾”说它会唱歌?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说“在我上学的时候,就„„”这句话说明了什么?你们看,“红领巾”爱蝈蝈,但他更爱谁?为什么这么说?

(4).小结,齐读。

第三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这句中的“歌声”指的是什么?“歌声会领您走进田野”是什么意思?想一想,蝈蝈本来是在什么地方。“看到小溪流淌的清波”指的是什么?【质疑:明明知道盲婆婆看不见东西,为什么偏要说她会看到小溪的清波? 】

(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一句里的“往日”指的是什么时间?请想一想,上面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盲婆婆想到田野,这一句说的是歌声会使人想到什么?为什么这么说?

(4).出示投影:盲婆婆在田野里。

a.图上的盲婆婆拿着什么?她神情怎么样?她为什么这么开心?

b.在盲婆婆的周围是一片什么地方?有哪些景象?

c.指名自由说说图意。

(5).指名二人分读本节两个字词对称的句子,联系图意,体会一下。

(6).小结。齐读。

第四节

(1).指名读。

(2).这一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和第二小节第一句说法完全相同,但是意思就不完全相同,你们能体会出来吗?

过渡:蝈蝈到底能不能给盲婆婆带来欢乐呢?请看第二句。

(3).第二句说了什么?“红领巾”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4).指名有感情地读第四节。

(5).小结。

三.总结

这首儿童诗说的是“红领巾”送蝈蝈给盲婆婆,让盲婆婆得到欢乐,表现了少年儿童对残疾人的爱心。

你们读了,有什么体会?你们也关心残疾人吗,可以说说。作业设计

课前练习:预习课文,查有关盲人资料。巩固练习:补充习题

拓展练习:开展“学会关心”活动,为周围的人做一件好事。板书设计

6.火红的枫叶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教学目标:

1、认识4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独立识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引导学生从天气,物候几个方面了解秋天的特点,激发其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1、导入:世界上最伟大的情感就是爱。有一位小朋友将他对老师的爱都深深寄予在一片火红的枫叶上了。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火红的枫叶》。

2、板书课题:火红的枫叶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

要想读好课文,首先要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每个句子读通顺。自己练习朗读,不会念或难念的字、词圈出来,借助拼音或请教同学,老师多读几遍,也可以和同学合作练习朗读,这样能使你更快读好这篇课文。

2、正音。分自然段指名读,注意读准字音。指名读→评价

3、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你觉得哪一句最难读,哪一句就多读几遍。

4、同桌互相检查读。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3、检测:

(1)课件出示生字,说说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师:我们来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学生比赛读。)

(2)出示词语:指名认读→开火车读→齐读。

四、再读课文。

1、出示带有生字的句子,读一读。

2、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五、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火 今 而 比

2、动动脑,说一说你怎样写好生字。

3、动动手,写一写生字。(教师范写两个。)

4、生描红,师巡视指导。课堂检测:

1、看拼音写词语。

jīn tiān jié bái huǒ hóng()()()sòng gěi bǐ yì bǐ()()

2、在正确的读音下面画“√”。朝霞(zhāo cháo)记得(de děi)以为(wéi wèi)玫瑰(guī gui)第 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激发学生们热爱大自然,热爱老师的美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生字的读音和写法,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我”对大自然和老师的爱。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测字词。

二、研读课文,朗读感悟

(一)出示学习小提示:

1、看图,读课文,说一说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2、说一说她为什么要这么做?

(二)学生分组交流讨论,体会小学生对大自然和对老师的热爱。

(三)汇报学习情况。

1、看图1,读课文1-3自然段

⑴说一说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她为什么要这么认真的去找一片枫叶? ⑵指导朗读。

⑶出示句子:它比朝霞还红,比玫瑰还红。模仿说一句话。⑷填一填:

(火)红(金)黄(蔚)蓝(洁)白 火红的________ 金黄的________ 蔚蓝的________ 洁白的________

2、看图2,读课文4-6自然段

⑴说一说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她找到枫叶后又做了什么?她为什么这么做?

⑵指导朗读。

⑶想一想小朋友会在贺卡上写些什么内容?

⑷你知道哪一天是老师的节日吗? 在这一天里,你想跟老师说些什么呢?

3、小结:一片小小的枫叶寄托了小朋友对老师的爱,几句的温馨的话语表达了小朋友对老师的爱,这个教师节,老师一定会很快乐的。

三、学写生字

1、(出示生字:贴 洁 送)写时要注意哪一笔?用什么方法才能又快又准地记住他们?

2、仔细观察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书写。课堂检测:

1、照样子写词语。例:许多 许许多多

认真 ____()____ 作业设计

课前练习:朗读课文,熟记生字词,扩词 拓展练习:

1、背诵古诗《山行》。

2、做一张贺卡送给自己最喜欢的老师。板书设计 火红的枫叶

我 → 找火红的枫叶 → 做贺卡 → 爱老师

7.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3、理解两首词的意思,陶冶爱美的情趣。

4、能对两首词描写的景象展开想象。教学重点

对词中所描写景象的想象。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读诗句想画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品味“红胜火”,“绿如蓝”,“江南好”“能不忆”等语言,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感受江南风光的美好,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教学重难点:

品味“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景象中,在探究“好”与“忆”的关系中,感受诗人的情怀。

一、赏春谈春,趣入课时。

1、师谈话导入,生自由吟诵写春的诗、词、文章。

2、引导学生谈谈对春天、对江南的感受。

3、揭题。

二、巧妙识“词”,审题设疑。

1、“忆江南”是词的题目吗?还是词的什么?【认识词牌】

2、“忆江南”中的“忆”是什么意思?“忆江南”是什么意思?猜猜作者会忆江南的什么?

3、师范读词,生闭眼想象。

4、学生自由谈谈听读中所想象到的景象。

5、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词:

(1)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课文。(2)借助注释,尝试理解词意。(3)在读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小组读议:作者回忆了江南的什么?作者早已离开江南多年,为什么还如此思念江南?】分

三、朗读感悟,展开想象。

1、(出示挂图)江南的哪些景色吸引了你?为什么如此引人?(学生自由谈体会)

2、围绕“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学生想象、交流后,教师可配合挂图作如下描绘:

太阳快升起来了,天边是通红通红的朝霞,江畔是大片大片鲜艳的红花,红花被朝霞映照得火红火红的。比燃烧的火焰还要红;天上的朝霞,水中朝霞的倒影、江岸的红花、一片火红鲜亮。而那一江春水,它的颜色像蓝草一样表绿,整个江水就像晶莹碧透的翡翠„„

面对如此美丽的江南春色,作者怎“能不忆江南”? 】

3、连起来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读中想象,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画面。

5、熟读成诵。

四、适时拓展,灵活延伸。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发现词与古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介绍这首词的写作背景,学生再谈谈对“作者早已离开江南多年,为什么还如此思念江南?”的理解?

3、学了这首词,你想给自己布置些作业吗?(引导学生课后找一找描写春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五、审题设疑,初读感知。

1、“渔歌子”是词的什么?

2、理解“渔歌子”。

3、师范读词,生闭眼想象。

4、学生自由谈谈听读中所想象到的景象。

5、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词:

(4)读准字音,整体感知课文。(5)借助注释,尝试理解词意。(6)在读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6、分小组读议:作者描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渔父?

六、朗读感悟,展开想象。

1、设问:词中的那位渔翁,为什么在这样的一个雨天还不回家? 【引导讨论:(1)江南的春雨是怎么样的?

(2)渔翁身临其境有什么样的感觉?

2、学生自由朗读想象、体会雨中的景色。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把词句还原成画面。】

【学生想象、交流后,教师可配合挂图作如下描绘:

春风轻轻地吹着,细雨簌簌地下着,薄雾迷朦中可清晰地看见远处的山,天上飞着的几只白鹭。桃花盛开,江水猛涨,这时候的鳜鱼长得正肥。江中飘着一叶扁舟,船头上坐着一位头戴箬笠,身披蓑衣在垂钓的渔翁。】

3、学生连起来说说这首词的意思。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词,读中想象,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画面。

5、熟读成诵。

六、适时拓展,灵活延伸。

1、这首词与《忆江南》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2、教师小结词的特点。

3、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搜集描写春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会认5个字,注意多音字“见”。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感受诗中描写草原的无比壮阔及游牧民族的生活。想象四野苍茫的景象。教学重难点:

朗读古诗,熟读成诵,在朗读中感受诗所描写的景色和牧民的生活。一.导课

1.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1)谈话引出课题。

我们祖国风光秀美,山川壮丽,古代流传下来大量赞颂祖国山川的优美诗篇。板书:古诗两首

今天老师先带你们到辽阔的大草原去看看。2.播放敕勒川草原风光录像,引出诗题。你觉得大草原怎么样?

这美丽辽阔的大草原名叫敕勒川,在(请查)年前流行着一首赞美它的民歌,叫《敕勒歌》。板书:敕勒歌 齐读课题。

这首诗一直流传到现在,今天我们来学习它。二.新授

(一)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请你们自己读读这首诗,遇到不认识的字把它画下来,再看拼音多读几遍,把它记住。

2.同桌互读诗句,纠正字音,再把课文读通顺。3.开火车认读生字。4.指名读课文。提醒“见”的读音。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二)熟读课文,理解词语。

1.自学诗文。

要求:(1)把诗句读流利。想想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2)你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明白,把它画下来。2.小组交流。

3.指名读。说说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蓝蓝的天空,辽阔的大草原,茂盛的牧草,肥壮的牛羊。)

4.学生对读懂的词语和不明白的词语进行交流,针对学生不明白的词语【教师解疑。川:指平原。

敕勒川:敕勒是古代的民族,敕勒川指敕勒族居住的平原。

阴山:指阴山山脉,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偏西一带,东西走向。(可用简图)穹庐:游牧民族所住的用毡子做的圆顶帐篷。现俗称蒙古包。四野:周围,四面八方。苍苍:深蓝色。

茫茫:辽阔无边的样子。见:露出,呈现。】

(三)细读诗文,体会诗意。

1.学习第一句。

(1)指名读第一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美丽富饶的敕勒大草原,就在阴山脚下铺展。

天空像一顶巨大的圆顶帐篷笼罩着大草原的四面八方。(2)展开想象,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一句。

①指名读,师生评读。请你们想象第一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②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一句。2.学习第二句。

(1)指名读第二句,说诗意。教师随机点拨。

蓝蓝的天空下是辽阔的大草原,一阵阵微风吹过,使草儿低伏,现露出一群群肥壮的牛羊。

(2)展开想像,体会诗意,感情朗读背诵第二句。①指名读,师生评读。请你们想象第二句的情景,有感情地读这一句,比比谁读得好。

②闭眼想象诗中的情景,齐读、背诵第二句。3.读全诗,说诗意。

(1)自由读,把诗的意思连起来说说。(2)同桌互相说说诗的意思。(3)指名说诗意。

(四)赏读讨论,背诵诗文。

1.学了这首古诗,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句,为什么?

让学生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然后说说为什么喜欢。①小组讨论。

②集体汇报,教师随机点拨。如: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这句把天比作巨大的帐篷,盖住了草原的四面八方。让我们看到了天地相连的景象,想起了牧民的蒙古包和他们的生活。作业设计

课前练习:朗读古诗两首,预习字词 巩固练习:背诵古诗两首 扩展练习:搜关于春天的诗词 板书设计

忆江南 词牌名 敕勒歌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景:天空 草原 牧草 牛羊

江南好——日出江花红胜火;

江南好——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南好——能不忆江南?

练习3 教学目标

1、学习用音序查字典

2、照样学写铅笔字。

3、熟记四条成语和一句古文。

4、任选三个动词,各写一句话。

5、学会问路。教学重点

学习用音序查字典,熟记成语古文,学会问路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背会《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字母的大写和小写。2.照样子练习写左右结构的字。

3.熟记4条成语和《三字经》摘句 教学重难点:

1.会熟练背诵《汉语拼音字母表》,记住字母的大写和小写。2.熟记4条成语和《三字经》摘句,并明白成语和句子的意

一、教学学和用。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1)自读对话

(2)分角色读对话

(3)教师讲解音序查字典法

3、练习。

(1)查小猴不会写的字

(2)开展用音序查字典的比赛

4、反馈。

二、教学读读背背。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弄清学习要求。

2、指导。

学生自读4条成语。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理解成语的意思。

【风吹草动:风一吹草就晃动。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渠。

瓜熟蒂落: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三、教学练习。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借助插图讲解这个古文的意思。

第一行意思是: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

第二行意思是:高达许多层的平台,是从堆积泥土开始逐步建造起来的。

第三行意思是:千里路途,是从脚下一步一步走完的。

(5)教师再次范读。

(6)教师指导:比喻事情总是从头开始,逐步发展,最后取得成功的。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朗读理解:同学们要取得成功,必需从小努力,从现在开始做起。

(4)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4、反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图中每个小朋友的动作,并把每个人的动作用一个确切的词语表达出来。

2.学习使用礼貌语言,会向别人有礼貌地提出自己的要求。教学重难点:

1.能够从词语只任选一个说一句话。2.在生活实践只学会问路。

一、教学写字有方。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学生熟知单立人的写法(2)出示人的演变过程

(3)指导书写

(4)学生练习描红。

3、练习。

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地问题,并进行纠正训练。

二、教学说说写写。

1、审题。

2、揭示言语交际的题目:他们在做什么。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两个要求。

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挂图,要求认真观察图中每个小朋友的动作,并把每个人的动作用一个确切的词语表达出来。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表示动作的词。

吹 写 投 跑

游 跳 看 唱

2、指导说话。

(1)从以上的词中选一个练习说一句话。

(2)范说例句:陈超同学在教室里扫地。

(3)指导学生练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3.练习。

学生任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自由练说,同桌互说。

4、反馈。

1、指名说。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说到。

2、评议。

3、任选3个词写三句话。

三、教学口语交际

一、观察图画,明确要求。

1、请小朋友读一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想一想:兰兰要去哪?遇到了什么困难?她需要怎样做?

2、请看图:如果你是兰兰,应怎么问路?如果你是老爷爷,应怎么回答?

二、指名表演,明确要点。

1、请两名小朋友来表演,其他小朋友认真看,一会请你来评价。

2、指导评价。【他们表演得怎么样?指导孩子们说出问路的要点:第一是要有礼貌;第二是把要问的路说明白;第三是要仔细倾听指路人的回答,把线路弄清楚。】

三、创设情境,提高能力。

情意一:王老师生病了,李明小朋友要去看望她。但不知道她家在哪?就问了和王老师同楼的鑫金小朋友。

情境二:强强忘记带钥匙了,他知道妈妈在长青公园里跳交谊舞,想去那向妈妈要钥匙。但不知道路怎么走。他有几种问路方式?讨论后,分别演一演。

1、他向老师问路。

2、他向路人问路。

3、他在公用电话厅拨通了妈妈的手机,向妈妈问路。

4、他坐出租车上,向司机问路。

情境三:小军要和同学去中山陵,他问爸爸,中山陵在什么地方?我要去那儿该怎么走?爸爸拿出地图,帮助小军找到了南京中山陵,并告诉他行走的路线。

四、应用生活,实际锻练

1、你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问路的困难吗?你是怎么解决的?

2、让爸爸妈妈或其他亲友带你出去旅游,看看他们迷失方向,不知道怎么走时,是怎样寻求帮助、到达目的地的。

课前思考(参考设计):

一、课前活动

大家快快坐坐好,来给大脑做体操,跟我念念好不好?(生:好)

先想后说有条理,吐字清晰声音亮,礼貌大方人人夸。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

阿姨敲门,问老师:“请问校长室怎么走?”教师答:“一直往西走,那边的第二个教室就是。”阿姨:“谢谢!”教师答:“不用谢。”

2、导入课题。

1)、小朋友,刚才那位阿姨找王老师干什么呢?(问路)

2)、在现实生活中,问路是经常发生的,你有没有问过路?别人有没有向你问过路?(学生交流)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问路(出示课题)

3、在这节课上你想知道写什么呢?(问路人要注意什么?指路的人要注意什么?

三、再现情境,学习问路。

1、图画,语言再现书本情境。【图画出现白马石刻公园,教师用语言描述并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发言)】

2、真聪明,替兰兰出了这么多好主意,兰兰最后决定问路。如果你是兰兰,你会向谁问路?怎么问?(民警叔叔、过路人、附近人家)

3、用图画出现一位老爷爷,真是巧,看谁来了?

4、兰兰该怎么问路呢?(小组合作,推荐两个人练习问路,其他小朋友做评委)

5、请两组小朋友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认真听。

6、评评哪组棒,说说理由。

7、互动实践,巩固问路要领自主把握。请小朋友按照问路的要求,再找朋友练一练,这回还要注意动作、表情哦!

8、指名台上表演,指导学生从问路要领、礼仪态度和动作表情几方面进行评议。

9、总结:兰兰找到了她想去的白马石刻公园,心情很高兴,我们用掌声祝贺她问路成功!

四、再创情境,学会指路。

1、图画、语言再创情境。

(媒体显示小熊的家)今天是小熊的生日,它请了好多小朋友到家里共同庆祝。有小猪、小狗,还有小猫呢!

小猪正皱着眉头发愁呢,这是为什么?原来它找不到小熊的家啦!

2、小朋友,你们说小猪应该怎么办?(问路)

3、(媒体演示小猪很有礼貌地问路,但大象伯伯指路不清楚的情景)为什么小猪还是找不到小熊家呢?

4、快到吃饭的时间了,小猪多着急啊,同学们,如果你认识小熊家的话,你愿意给小猪指路吗?

5、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小熊的家。【出示路线图】

6、找好朋友练习:一人扮演小熊,一人演指路的小动物。

7、学生戴小猪、小猴、老牛的头饰表演。

8、你喜欢哪一位指路者? 作业设计

课前练习:预习练习3 拓展练习:练习用音序查字典查下课生字词 板书设计

新苏教版语文单元复习 第3篇

参照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是怎样实施语文课程的,是如何引领学生在跑道上奔跑的呢?

绝大多数教师教学时采用一课一课地实施教学。这无疑是将语文教材分解为一个一个点。语文教师是否都有能力把这一个一个点串联起来,给学生一个珍珠项链呢?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

细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发现并没有将各阶段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作出具体细致的要求,各类教学参考书关于教学的建议也并不完全准确具体。因而,不少语文教师并不知道如何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也就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教学习惯展开教学,结果常常是教了学生已会的,学生不会的却没教或者没有教好。

“单元整合”这一新的教学模式改变以往的“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围绕单元主题和训练目标,精心设计,加以重组整合,实现教学资源之间的联系,从而让语文教学变得灵活而开放。

这样,教师不再是仅仅关注教材中的一个一个的点,而是从单元整体出发,梳理出单元的目标,整合单元、语文教材乃至更多的语文资源,让学生获取的不再是一粒一粒的珍珠,而是一串一串项链。实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

翻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任意一册的目录,都不难发现编者将每个单元的课文以不同主题进行组合,同一单元的课文大多围绕同一个主题编录。这样一来从宏观上要求教师围绕主题制订教学计划,安排学习内容,并注意前后学习内容的相互联系,力求保持每个单元的课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此基础上的单元目标、资源整合突破了以往教科书结构体系的封闭、零散和乏味,对学生来说更具吸引力,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单元整合教学就是围绕单元主题和训练目标,精心设计加以重整组合,将精读课文与自读课文、学习内容与训练内容、阅读理解与语言积累、口语表达、习作形成一个有机的教学整体。但这个整体并不是以主题为纽带将各部分内容简单地串联和相加,而是有机地整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拓宽学习和运用领域,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全体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相互交叉、有机渗透和有机整合中开拓视野、熏陶情感、发展思维;在不增加负担的前提下,使学生获知的数量和获知的能力得到最优增长,为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一、单元目标和资源整合设计(以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为例):

这单元包含三篇课文:《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古诗两首》(《池上》《小儿垂钓》)练习6和习作6。通过集体钻研教材,课题组尝试进行这样的整合,目标如下:

(一)识字写字

1. 独立识字,认识6个生字,会写20个生字;

2. 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意思;

3. 用钢笔写好“垮”“碎”“竭”等左小右大的左右结构的汉字;用毛笔学写“装”“帮”含有衣字底、巾字底的汉字。

(二)阅读

1. 朗读诗文,特别是能在分角色朗读中读出语气,体会情感;

2. 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能体会诗歌表达的儿童纯真与朴素的美感;

3. 背诵诗歌3篇;

4. 课外阅读美文诗歌;

5. 体验与同学交流阅读美文诗歌的乐趣。

(三)习作

1. 能从所给的问题中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写出自己的看法;

2. 学习修改习作,正确使用添加和删减符号;

3. 画出自己习作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他人分享;

4. 找出自己习作中的得意之处。

(四)口语交际

1. 能在文本描述的情境中学习鼓励别人,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2. 能在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真实环境中鼓励同学和亲人。

(五)综合性学习

1. 搜集我国北方治理沙漠的文字和图片,做一份手抄报或剪贴报。

2. 走进社区,利用手抄报、剪贴报和宣传画等向社区居民宣传保护环境。

二、教学内容与课时安排(总11课时):

(一)学习《沙漠中的绿洲》《云雀的心愿》“练习6”(第一板块“处处留心”)

1. 书写练习:1课时(可分在每课时10分钟)

2. 朗读《沙漠中的绿洲》,体会阿联酋人民对花草树木的热爱。(1课时)

3. 朗读《云雀的心愿》,体会云雀的心情,懂得保护森林的重要。(2课时)

4. 学习“练习6”(第一板块“处处留心”)感悟保护环境的重要,感悟形声字的特点。(1课时)

(二)古诗《池上》《小儿垂钓》《小池》

1. 学习《池上》,懂得诗意,感悟儿童的天真无邪;学习《小儿垂钓》,边读边演,体会儿童的可爱(1课时)

2. 学习《小池》,感悟初夏荷塘的安静之美,想象《小池》描绘的景色,尝试写下来,进行景色描写练习,诵读成语。(1课时)

3. 古诗小擂台:搜集、诵读一组描写儿童的诗词,开展诵读小比赛,以赛促读。(1课时)

(三)习作

1. 学习《小池》,感悟初夏荷塘的安静之美,想象《小池》描绘的景色,尝试写下来,进行景色描写练习。(1课时,不算总课时)

2. 习作及修改: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话题,适当描述,表达自己的观点。(2课时)

(四)口语交际与综合性学习

1. 口语交际:能在文本描述的情境中学习鼓励别人,给人以信心和力量。(1课时)

2. 综合性学习:搜集我国北方治理沙漠的文字和图片,做一份手抄报或剪贴报。(1课时)

3. 毛笔字练习。(1课时)

三、具体教学设计(以《云雀的心愿》《沙漠中的绿洲》为例)

本单元前两篇课文都与“植树造林”有关,都传递了“爱护树木”这样的环保理念。于是,将两篇课文融合在一起教,并将主题确定为“环保心愿”。

教学时间仍然为两课时,相较中规中矩的一篇课文的教学,教学任务明显增多,课堂容量变大,对教师掌控课堂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对学生来说,也需要更加熟悉文本,并增加课堂的参与度。

第一课时的教学,仍是传统的教学生字和疏通文本、理清脉络的环节。四年级下学期学生大多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课前预习的时候已经能够基本自学生字,熟读课文。这些都为第二课时的深入解读打下了基础。

在第一课时的初读的基础上,教师将两篇课文通过“心愿”一词巧妙串联,阿拉伯人民和云雀一样拥有共同的心愿———“让沙漠变成绿洲”。接着开展四步教学法:

第一步,解读“沙漠”的成因。

浏览课文,分别找出两篇文章中描写沙漠的句子,分析阿联酋王国的沙漠和云雀看到的沙漠是如何形成的。根据学生找出的句子,通过自读分析,很快地归纳出阿联酋王国的沙漠是自然形成的,而云雀看见的那片沙漠是遭到人为破坏的结果。

第二步,领会“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这个道理。

学生自读课文,从文章的主体部分归纳得出人们乱砍滥伐导致森林消失,从而造成“土地沙漠化”和“洪水泛滥成灾”的严重后果,进一步明白森林的重要性。并能通过阅读云雀回到家里后的对话,得出森林具备“调节温度,冬暖夏凉”的作用,再三体会“森林实在太重要了”这一贯穿全文的中心句。

《云雀的心愿》是篇童话,语言生动,内容简单,主要以小云雀和妈妈的对话组成,学生理解起来较为轻松,文章条理清晰也有利于学生开展自学。所以在教学这部分的时候,学生参与度和准确性都很高,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生阅读的成功体验,这使得教学过程能得以流畅地进行。

第三步,分析阿拉伯人民为了实现心愿做出的努力。

通过自读和小组交流,学生汇报经教师整理归纳,知道阿拉伯人民为了将盐碱地改造成绿洲,“不惜代价培植花草”并“精心侍弄细心呵护”,才有了今天人们看到的美丽的沙漠绿洲———迪拜。

相比较《云雀的心愿》,这篇课文的脉络没有那么清晰,需要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能够站在一定高度思考教师的问题。这对于一部分阅读能力较弱的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于是,我采取的自读配合小组交流,试图通过小组合作的讨论让他们自己解决问题。

最后,教师通过迪拜的一组图片欣赏,让学生从视觉上直观了解“绿洲”的美丽,衷心赞叹阿拉伯人民为实现心愿做出的“壮举”。同时,结合图片学习第一自然段迪拜街景的描写方法。这样一来,《沙漠中的绿洲》一文的重点解读也顺利完成。

第四步,让“心愿”在课堂响起,在心田回荡。

首先,回到《云雀的心愿》,读一读小云雀表达心愿的句子,体会它植树造林的决心。

然后,写一写。“让我们先在心里和云雀一起种下一棵树,如果要在树上挂一张‘心愿卡’你想写上什么呢?”这是一个拓展延伸题,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深刻体会保护森林的重要性,这时让他们把自己的感受以“心愿语”的形式写下来,既达到了语言训练的目的,又能真正将“爱护树木、保护环境”这样的情感目标种植进学生的心田。

满满当当的一节课,从课堂效果来看,可以看到教师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实现了师生、生生、生本全方位的对话。两篇课文的整合过渡自然又巧妙,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利用教学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有效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养成。在实现了两篇课文教学目标的同时,也实现了灵活用教材的目标。

最后,开展综合性学习,指导学生利用信息课的时间上网搜集我国北方治理沙漠的文字和图片,做一份手抄报或剪贴报,在实践中学语文、用语文。

对孩子进行语文素养的培养宛如植树。学生在教师的精心培育下才能逐渐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小学语文体系也是一棵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有系统的教材观,绝对不可一叶障目。一棵树,必须有根有枝有叶有脉络。

单元目标和资源整合实施语文课程对教师来说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对于学生也是一次新鲜的学习体验。通过不一样的奔跑的方式和不一样的教学形式,无疑给师生都打开了一扇窗,通过这扇窗,看到的是师生共同努力建设起的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摘要:<正>课程一词最早出现在英国教育家斯宾塞1859年写作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一文中。它是从拉丁语派生出来的,意为“跑道”,根据这个词源,最常见的课程定义是指“学习的进程”。参照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我们是怎样实施语文课程的,是如何引领学生在跑道上奔跑的呢?绝大多数教师教学时采用一课一课地实施教学。这无疑是将语文教材分解为一个一个点。语文教师是否都有能力把这一个一个点串联起来,给学生一个珍珠项链呢?答案显而易见是否定的。

参考文献

新苏教版语文单元复习 第4篇

一、口语交际单元编制的特点

1.巧用口语交际案例导入话题。在进行口语交际知识的阐述时,教材并没有非常粗糙地讲述知识,而是以一个非常典型的短文作引导,以短文为例来讲述口语交际知识。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在讲到“劝告”时,教材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1942年,中央警卫团划归军委,由叶剑英分管。警卫团成员普遍不安心在警卫团工作,希望到前线去。叶剑英便到警卫团团部召开会议。他说:“中央警卫团应该改名,不叫‘警卫团’,叫‘钢盔团’。”大家被说懵了。叶剑英解释说:“钢盔是干什么的?钢盔是保护脑袋的!中央警卫团是保护全党的脑袋——党中央,所以应该叫‘钢盔团’,你们说对不对?”大家笑了,异口同声地回答:“对!”叶剑英又问:“人没有脑袋行不行?”大家说:“不行。”“你们都是英雄好汉,到前方去可以杀千百个鬼子,但是没有党中央来领导抗战,能不能把鬼子打出去?”“不能。”叶剑英说:“谁再不安心警卫团工作,叫他到办公室找我,我们来说说这个道理。”教材通过这一个例子来告诉我们,劝告别人的时候可以采用的方法——巧用譬喻,以平等的方式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2.训练的方式灵活多样。由于社会关系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口语交际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应该也是丰富多彩的。例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在讲到“劝告”时,课后练习三是这样设置的:“针对某些同学或亲友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作劝告,力争奏效。注意运用正面劝导,巧用譬喻、直话曲说、借例言理等方法。”这样的训练方式较灵活,同学可以用自己认为适当的方式进行劝告。

二、口语交际单元设计的缺陷

1.缺乏反思和评价的内容和指导。口语交际的教学与日常交际行为相比有以下三个特性:全面性、反思性、思辨性。正是因为这三个特性才使口语交际进入了课堂教学。反思性就必须要求学生具有反思的能力。所谓反思的能力可以理解成是一种能够应对语言与环境问题的能力,驾驭口语表达的能力,以及对自己或别人的话语进行分析、评价和调整校正的能力。而测评包括测量和评价,是学科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综观苏教版教材,整套教材中都没有出现对于学生反思性和测评性的内容和要求。

2.与单元内容的联系不够密切。前四册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是独立存在的,分主题地讲述有关口语交际的知识。但在讲述知识时,内容过于独立,与本单元的内容和后面的作文都完全脱离了关系,使得知识和训练内容显得特别突兀。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童年趣事”中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颗枸杞豆》《我们家的男子汉》和《柳叶儿》四篇文章。这些文章都是写人写事的记叙文。在口语交际教学部分安排的却是“劝告”,这与前面的课文内容没有任何相关性,不利于学生对于知识的整体联系和把握,也不利于口语交际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3.缺少口语交际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的内容。广义的知识包括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其中陈述性知识主要是用来回答“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程序性知识是一套有关办事的操作步骤和过程的知识,主要是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而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学习、如何思维”的知识。顺利完成一次口语交际活动,总是离不开一般的听说能力,也需要掌握交际活动的特定规则和具体技巧。因此,教科书在编排口语交际内容时不但要提供口语交际知识,更重要的是还应提供关于“交际”的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在这一方面,苏教版的教材更多地是注重呈现口语交际的知识性内容。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的“婉转拒绝”中,教材在阐述知识时运用了典型故事作引导,使学生能更容易掌握所要了解的知识,但我们也从中体会到很多的不足。在讲完故事之后教材只是简单地说“可见,拒绝他人的要求,根据不同的场合、对象,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注意语言的婉转含蓄,对方才能心悦诚服地接受”,然后只是列出两个供同学们进行口语交际的话题,并没有作出关于口语交际过程的详细步骤和相关的技巧性指导。这种简单的陈述里并没有包含多少实用性、技巧性的知识。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学生只是无方法、无原则单凭经验进行交际活动。

三、口语交际单元的教学对策

1.要精心设计。在坚持课堂教学这个主要阵地上,认真领会苏教版语文课程中交际教学的要求,用好教材中设计的“口语交际”内容,使学生通过话题的实践积累口语交际的经验。由于课本注重呈现口语交际的知识性内容,教材中提供的仅仅是话题和一些提示语,要上好一堂口语交际课,仅仅靠这些是不够的;我们不少教师对口语交际课的内容很有自主开发的意识。

首先对话题进行补充。比如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是“劝告”,课后练习三是这样设置的:“针对某些同学或亲友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作劝告,力争奏效。注意运用正面劝导,巧用譬喻、直话曲说、借例言理等方法。”关于补充,教师在授课时,会列举“正面劝导,巧用譬喻、直话曲说、借例言理”的事例。比如有位教师是这样讲述激将法的。英国著名神经生理学家谢灵顿,早年是个横暴乡里,染尽恶习的浪荡子。一次,他心血来潮地向一个女工求婚,不料那女工断然拒绝:“我宁愿跳到泰晤士河里淹死,也不能嫁给你!”这当头一棒,羞得谢灵顿无地自容,从此他发愤读书,改过从善,终于成为近代神经生理学的创始人,并于1932年获得诺贝尔奖。

其次对话题进行再创造。所谓再创造就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阅历把话题变成一个个具体的情境。这些情境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业余生活中广泛选取,有些直接从学生中产生,这些交际内容能满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需要,学生往往有话可说,愿意交流。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内容是“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教师设计的题目是:“在刚刚结束的期中考试中,你的好朋友小花没考好,不想回家。你是她的好朋友,她想到你家过夜,你该怎样说?”在这样的情境中。能够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

2.要实现互动。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有交际就必须出现对象,是双方的互动行为。交际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课上的互动方式应力求多层次。

师生互动。它要求教师转换角色,与学生平等交流,决不能以自己的权威抑制学生表达的欲望和思想的火花,也不能把自己的思维方式以指导和示范的方式强加给学生。

生生互动。它是同桌之间、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交流沟通的方式,在编排组合时要考虑两者之间的合理搭配。

群体互动。这是小组与小组之间或全班学生共同参与的活动方式。当然,教师要在其中做好协调、指导工作,以利于交流朝着既定方向发展。

3.要注重实践。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口语交际的实践中形成的。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交际活动,要引导学生利用这些活动展开学习和锻炼,还应采取多种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有价值的活动,给学生增加交际实践的机会。如:成立小剧社搞课本剧表演,参加爱国纪念日或宣传周、宣传月教育活动,参加走访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献爱心活动,在校园、去社区采访等。这些“走出去”的实践活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用他们自己的智慧去设计活动方案、制定活动规则、召集会议、布置安排工作,让他们自己去和别人打交道、请求帮助、解决问题等。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他们将学会“劝告”,学会“婉转拒绝”,学会“与人交流注意对象场合”,学会“说话有针对性及吸引人”等等。

4.要及时评价。综观苏教版教材,整套教材中都没有出现对于学生反思性和测评性的内容和要求。教师在授课时要注意课堂上的及时性评价。每堂交际课让学生轮流上去说,说完也就完了,不作任何引导,也不置褒贬,这是不可取的。因为及时给予评价,可促进学生更认真地倾听、表达和应对,有利于端正学生的听说态度,养成良好的口语交际习惯。评价主要侧重于语言是否清楚、连贯,方式是否文明礼貌,习惯是否良好。对交际中存在的问题不能求全责备,应多一些鼓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得到富有建设性的反馈信息,以促进学生改善提高。

新苏教版语文单元复习 第5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秋天的美好景象,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识字、写字。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生字卡。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齐背练习1中的小诗《秋天到》,并说说这首诗歌里主要讲的是什么?

2.过渡:秋天这么好,你们都想出去玩玩吗?

二、板书课题,解题

“秋游“是秋天出去游玩的意思。

秋天到哪儿去游玩?看些什么,玩些什么,看看图,读读课文就知道了。(出示投影)

三、指导看图

1.秋天的天空怎么样?你们看白云像什么?

2.秋天农田里哪些庄稼成熟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3.草地上小朋友怎么玩?(出示小黑板:小朋友有的(),有的(),有的()。要求学生用“有的“组成句式说话)

四、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给每个自然段写上序号。

(2)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

(3)识记生字。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词语,指名读。重点领会“郊外、追逐、打滚儿“的意思。

(2)齐读田字格里的生字。

3.各自轻声读课文。

4.分自然段指名读课文。

5.理清脉络,出示思考题:课文四个自然段的意思分别写在了下面,对照课文想一想,在前面的括号里填上序号。

()同学们玩得很高兴。

()同学们跟老师到郊外游玩。

()天空美。

()农田美。

指名到前面填写。

6.齐读课文

五、读抄词语(课后第三题)

一、听写生字词

二、精读训练 1.指名读。

2.分自然段讲读。

第二课时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这一句能不能先说“天气渐渐凉了”,再说“秋风起了”?

(3)比较加了“渐渐”有什么不同。

(4)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秋游要到郊外呢?

(5)过渡: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看到些什美丽的景象呢》请读第二段。

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谁来读读写秋天天空景象的句子。

(3)你觉得秋天的天空的景象怎么样?

(4)有感情地朗读。

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

(2)这一段说的是秋天哪里的景象?秋天农田的景象怎么样?

(3)比较:a.稻子黄,高粱红,棉花白。b.稻子黄了,高粱红了,棉花白了。

这两句话的意思相同吗?为什么?

(4)齐读第三段。

第四自然段

(1)老师范读。

(2)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第一句话说了什么?想想“向着蓝天亮开了嗓子”是指做什么?

(3)第二句说了什么?“奔跑”和“追逐”两个词语完全相同吗?

(4)这一段第一句用“有的„„有的„„”,第二句用“大家”,想想有什么不同?

(5)“多开心呀”表示什么样的语气?学生练读。

(6)齐读第四段。

3.总结。

这篇课文写同学们去郊外游玩,秋天的天空和农田都很美,大家玩得很开心。你读了有什么感受?

4.齐读课文。

三、朗读指导

1.指名读课文。

2.这篇课文里哪一句表达了人们欢乐的心情?所以整个课文都要用欢乐喜悦的语气读。

3.第一自然段用陈述口吻,要读得平缓。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4.第二自然段的“蓝蓝”、“白”、要重读;“一望无边”、“有时像”要读得慢;“几朵白云”、“一群白兔”、“几只绵羊”要读得轻快,流露出喜悦心情。

5.第三段的“黄了”、“红了”、“白了”要重读。教师范读,学生试读。

6 第四段中三个“有的”,声音要逐步提高,语速加快;“大家”、“多开心”要重音读,读得缓慢。

7.个人练读。

8.指名读。

9.齐读。

四、写字指导

五、作业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组词。

交()兔()家()喊()

郊()晚()逐()城()

3.根据提供的句式说话。

在操场上,小朋友们有的(),有的(),有的()。大家(),多开心呀!板书设计

1.秋游

蓝蓝的天空 一望无边

农田 丰收 同学们 快乐

教学反思

《秋游》最成功处就在于能随着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以及学生的思维转化,适时地将课堂移出教室,将走廊作为实际需要的教学地点。体现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尊重学生,充分满足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气氛中学习,创造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让学生在汲取知识的过程中抒发情怀,迸发灵感,萌发创见,感觉智慧的涌动与爆发所带来的巨大震憾力和冲击力。正如一位教育家说的:如果我们来到孩子们中间,会发现他们很有能量,而且不仅有能量还有很大的创造力。

2.英英学古诗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

3、认识对话的书面表达形式。

4、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静夜思》。教学难点:

背诵《静夜思》,并理解这首诗的诗意。教具准备:

投影片、生字卡、小黑板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学过古诗吗?谁能把学过的古诗背给大家听听吗?

今天我们要学的新课文,说的是一个小朋友在学校学了一首古诗背给他奶奶听的。这篇新课文是——

二、板书课题:3 英英学古诗

三、解释课题,教题中生字。

1、“英英”是一位女小朋友的名字,“英”是整体认读音节,又是后鼻音“ying”,古诗的“诗”也是整体认读音节,是翘舌音“shi”。(领读课题两遍)

2、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四、初读指导。

1、看图。

(1)出示图:图上有哪两个人?她们在做什么?

(2)小结:画面上的意思是英英和奶奶正在说话,两个人有说有应,有问有答,这种情况叫做对话。

2、自学课文。

(1)讲述对话书面表达方式。

课文中表示说话人名字回与他说的话区分开,第一行“英英”指的是说话人,紧接着是英英说的话。

(2)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并读一读。

(3)检查学习情况:(出示小黑板)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自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把标点符号读正确。

(5)分段指名读、齐读。

(6)分角色读对话。自读、同座二人分角色对读、指名二人对读各一次、分两个大组对读各一次。

3、再读课文。要求:说说课文里英英和奶奶对话,英英说了几次?奶奶说了几次?

五、指导读好古诗。

(出示古诗内容):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2、指名读、齐读。

过渡:下一节课我们一同来学习《静夜思》。

第二课时

一、学习《静夜思》。

1、(出示古诗)解释诗题。

“静夜”就是“静静的夜晚”,“思”就是“想念”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在“静静的夜晚有着深深地思念。

2、看图。

出示投影片《静夜思》。

(1)图上出现的是什么人?你从哪儿看出来的?(我以为图上出现的就是唐代大诗人李白,从他穿戴的是古人的衣帽可以看出来)(这幅图是为《静夜思》配的画,《静夜思》作者是李白,所以图上出现的人就是他)(这幅图左边有个大筒子,插着许多诗稿,说明这个人就是大诗人李白)对,你们看得很仔细,想得很合情理。

(2)从图上看,他正在做什么?(他在望着窗外天空的明月)(他好像是在想着什么)(也许他正在想着做诗呢)对,你们说的画面意思正和诗题的意思相同。

3、学诗句。

(1)指名读《静夜思》。

(2)这首诗有几句?(两句)现在我们依次来学。

第一句

①指名读。

②这句诗,英英是怎么理解的?请默读英英第二次说的话再回答。(学生答)

③为什么英英知道这是秋天的夜晚呢?为什么这一句里的“疑是”,英英把它解释成“好像”?

第二句

①指名读。

②“举头望明月”中的“举头”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举头”?

③想象一下,诗人抬头望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你们的想象都合情合理。诗人想到故乡的人和事,想得很多很多。那么当他想念故乡的时候,头还是抬着望月亮吗?诗里是怎么说的?

对,用“低头”这个词语表示诗人思念故乡的感情很深沉。为什么英英把这句解释成“不由得思念起故乡来”?

(3)指名读英英对全诗的解释。

(4)齐读《静夜思》。

4、朗读指导。

(1)《静夜思》的朗读节奏。

(2)“疑是”“低头”语速要慢,表示诗人在沉思。

(3)“光”“霜”“乡”押韵字要读得清晰,停顿要长一些,表示感情逐步深化。

二、朗读课文,练习背诵《静夜思》。

第三课时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总结课文。

这篇课文通过对话形式,引出一首古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激发我们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指导背诵《静夜思》。

1、听录音欣赏。

2、揭示板书,引导背诵。

3、分两个大组,交替背、听各一次。

4、指名背诵,师生评议。

5、同座二人交替背、听各一次。

四、写字指导。

五、作业练习。

1、描红练习。

2、比一比,再分别组词。

古()自()代()

故()首()袋()

3、写出带有下列偏旁的字。

心——()()()

——()()()

——()()()

——()()()板书设计 英英学古诗

明月光———霜 听

(讲)静夜思

思乡

奶奶 教学反思

英英学古诗教学反思:这篇课文通过对话形式,引出一首古诗,反映了小学生英英对古诗《静夜思》的正确理解,并知道它的作者是谁,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通过读、说诗意串古诗,引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乡下孩子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验、感受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童年生活,培养热爱农村广阔天地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背诵。

难点:理解语意上的省略与跳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小朋友,在新社会,农村面貌起了巨大的变化,农村儿童的生活富有情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就是讲农村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的。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3 乡下孩子

2、解释题意。

乡下孩子就是农村里的儿童,把农村里的儿童称作乡下孩子,是一般人的口头说法。农村和城市环境不同,乡下孩子和城里孩子的生活和见闻也不一样。乡下孩子有什么特点,这就是这篇课文要说的内容。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借助拼音轻声自由读课文,读顺语句,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本课的生字,能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怀里 欢唱 编织

动听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读生字词,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三拼音等方面辨明加点字的读音。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领会下列词语的意思:

怀里:两臂相向和胸部之间的空间。(动作演示)

欢唱:欢乐地唱歌。

编织:这里是指编成故事。

动听:好听。

(4)用卡片读生字词,包括田字格里外的18个生字和已解释的词语。

3、个人练读课文。

4、分小节指名四人读课文,教师相机指导。

5、分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教认新偏旁

1、指导要点。

(1)须按笔顺描红的四个生字。(2)其他六个要描红的生字。

2、书上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五、精读训练

1、指导看图。

(1)画面上部画着什么?下部画着什么?

(2)右上角画的是什么人?身上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头上扎着什么?脚上穿着什么?

(3)女孩子面部表情怎样?她左手挎着什么?右手做着手势说明她在做什么?

(4)小结图意。

2、指名读课文。

3、分小节讲读。

第一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共有几句话?说了什么?“曾是”什么意思?“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是什么意思?“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是什么意思?

(3)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躺在妈妈怀里是怎样一种感觉?趴在爸爸背上去野外游玩又怎样一种感觉?

(4)分两大组,一组读第一、第二行,另一组读第三第四行。

(5)学生答。

(6)小结。

(7)齐读。

第二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为什么说捉一只蝴蝶,能编织美丽的故事?(看图加想象理解)

(3)第二句说了什么?这句话里也用了”能“自然也可以说明他的聪明了,”含一片草叶,能吹出动听的歌曲“。(说明他们能利用随处可得的条件,吹出好听的歌来,这又说明了乡下孩子的聪明。

(4)再分两大组读,体会一下意思。

(5)小结。

(6)齐读。

第三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有几句话?第一句说了什么?为什么不用”喂饱“而用”撑圆“呢?这一句话实际上是在说什么?(乡下孩子帮爸爸妈妈干活)

(3)乡下孩子年纪虽小,却能帮爸爸妈妈干活,你能用一个词语来说明这个特点吗?(能干)

(4)第二句说了什么?为什么”逮一串小鱼“,就会”乐坏了谗嘴的猫咪“呢?

(5)逮小鱼给猫咪吃也算是生产劳动吗?(不算)为什么要写这件事?(说明乡下孩子的能干)

(6)分组读,体会意思。

(7)小结

(8)齐读

。第四小节

(1)指名读

(2)这一小节的一句话同上面三个小结里的话是同一个人说的吗?认真读后再回答。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3)小结

(4)齐读

六、总结课文

这首诗说的是乡下孩子生活富有情趣;他们聪明能干,正在农村里锻炼成长起来。

你们读了这首诗以后感受到了什么?领会到了什么道理?可以自由说一说。

七、朗读指导

1、指导要点。

(1)这篇课文讲的是乡下孩子在农村广阔天地锻炼成长,要用赞美的语气来读。诗中的韵脚字有”鹂、菊;事、曲;皮、咪;子、里“。前三个小节句子词语互相对称,要读出节奏来。

(2)第一小节要突出”欢唱“"黄鹂”“盛开”“野菊”这些词,语气欢快。

(3)第二小节突出“捉”、“编织”“含”“动听”和两个“能”。读时语气轻松。

(4)第三小节要突出“挖”“撑圆”“逮”“乐坏”这些词语,读时语气要自豪。

第四小节“哦”的音调要拉长,表示听明白了。“乡下孩

(5)子”读时语速要快,语气肯定。“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节奏感要强,用赞叹语气读。

2、教师示范。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教师指点。

八、背诵课文

1、放录音欣赏。

2、指着板书试背。

3、各人轻声试背。

4、分组背。

5、指名背诵,评议指导。

6、同座互相背。

7、全班齐背。板书设计

3.乡下孩子

皮 野 嘴 曲 妈 坏 怀 菜 菊 唱

教学反思

《乡下孩子》全文用儿童诗的形式描写了农村孩子的快乐生活,读来清新舒畅,是一篇孩子乐学的诗文。别看这篇诗歌内容短小,可是要真正的做到让学生学懂、明白,可就不太容易了。课文内容虽然短小、优美,可要仔细琢磨起来,东西还不少。教学中我以“读”为主,在我的引导和解读中,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乡下孩子在生活中的各种趣事,以及他们善良、朴实、聪明和能干。创设各种不同的情况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各自想象,激活课堂氛围,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例如:“曾是妈妈怀里欢唱的黄鹂,曾是爸爸背上盛开的野菊。”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躺在妈妈怀里是怎样一种感觉?趴在爸爸背上去野外游玩又怎样一种感觉?学生争先恐后的说“幸福、温馨、快乐等”,也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乡下孩子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在这一节课我觉得课外拓展还不够显著,这一环节今后还得加强。

读第二节时,抓住“捉蝴蝶”----“编故事”,“含草叶”----“吹歌曲”等词,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稍稍长大一些的“乡下孩子”在乐趣无穷的自然中玩耍、嬉戏的情景,感受“乡下孩子”无忧无虑的愉快心情。第三节抓住“挖野菜”、“逮小鱼”等词让学生了解又长大一些的“乡下孩子”会在闲暇时帮父母做一些事了。通过“撑圆了”、“乐坏了”等词感受劳动的滋味----乐在其中!这些令人充满遐想的语句引导学生由表及里地走进教材,在层层深入地朗读过程中意会课文用词的贴切与精美,渐入佳境。于是我趁热打铁指导学生读好最后一节:“哦/乡下孩子/生在阳光下/长在旷野里。”通过朗读简洁明快、朗朗上口的诗句,学生们体会到了农村的广阔与前途的光明。老师讲得再多,也不会比课文本身更生动更形象,不如老老实实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好、读美,在读中去感悟、去学习,在读中去欣赏,去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回归到语文的本位上来。

练习2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字母的大小写。

2.熟记成语。

3.朗读背诵《三字经》。

4.练习忄字旁的字。

5.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一幅图,并有条理说一段话。

教学重难点:按一定的顺序观察一幅图,并有条理说一段话。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学和用。

1、审题。

(1)指名借读拼音读题目。(2)教师进一步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各自试读题目。(2)引导学生分角色读。

(3)引导学生将形状部分像的字母连起来。(4)根据对话整理出模样差不多的大写字母。O--Q U--V E--F C--G M--N B--D(5)整理不像的字母。

(6)其余的字母你如何记呢?

3、练习。

(1)在书上练习

(2)教师出示小黑板让学生练习: G W Z M Q S F D B N w m g s f d b n z q(2)指名对照认读。

(3)出示填空题,让学生在括号里写出相应小写字母。F()G()M()Q()D()

4、反馈

(1)分小组竞赛

(2)大小写字母配对子

二、教学写字有方。

1、审题。

(1)让学生清楚本题要求。(2)复习写字要求。

2、指导。

(1)指名认读“忙、怀、快、性”4个字。

(2)引导学生说说字的结构方式及写字式要注意什么?(3)指导写出“忙”。

出示“忙”字,学生观察,注意观察左窄右宽。(4)指导学生写“怀、快、性”。

3、练习。

让学生按要求认真练习描红,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一、教学第二题。

1、熟记成语。(1)审题。(2)指导。

①学生自由读4条成语。

第二课时

②教师范读。

③学生自由读。

④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3)练习。

①学生自由练读。

②同位练习背诵。

(4)反馈。

2、学习《三字经》摘句。

(1)审题。

①指名读练习要求。

②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①、借助拼音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教师范读

④讲解意思

⑤教师、学生读

(3)练习

①学生自由读

②指名读

③练习背诵,指名背诵

(4)反馈

①检查朗读

②指名背诵

二、做做说说。

1、审题。

2、指导。

(1)指导学生把课前观察到的有关事物,用自己的话说说。

(2)出示题目:秋天到了,你发现大自然有什么变化?(小组交流,讨论,派代表汇报)

(3)练习:画秋天,边说边画

三、口语交际

1、借助拼音读题目

2、当我们有事,要向别人提出请求时,我们应该怎样想别说呢?

3、李燕在背诵古诗时想请奶奶把电视声音调小一点,他可能会对奶奶说什么呢?

4、小组讨论试说

5、集体汇报交流

6、小组分角色表演

7、创设情景

新苏教版语文单元复习 第6篇

一、易读错的字

百姓(xìng)随即(jí)喷(pēn)出

扔(rēng)掉

不禁(jīn)伸(shēn)手

锐(ruì)利

决(jué)心 纵(zòng)身

趁(chèn)势

夹(jiā)住 俸(fèng)禄(lù)兴(xīng)风作浪

筋(jīn)疲力尽

揠(yà)苗助长

鹬(yù)蚌(bàng)相争 参差(cēn cī)不齐

发人深省(xǐng)亲密无间(jiàn)

二、易写错的字 即:右边是单耳旁。

拔:右边不能写成“发”。矛:下面有一撇。

演:右边宝盖头下面有一横,不能丢掉。

三、默写词语

害怕

治理

摇晃

娃娃

扔掉

寓言

宋国

拔河 咱们 伸手 夹住

矛盾 拔河

威胁

夸奖

枯萎

一齐

买卖

怎样

宣布

演奏 逃走 乾坤圈

混天绫

水晶宫

称霸一方 胡作非为 兴风作浪

滥竽充数

兴致勃勃

筋疲力尽 毫不示弱 张口结舌

四、重点词语

称霸一方:在一定的区域内倚仗权势,欺压别人。兴风作浪:比喻挑起事端或进行破坏活动。张口结舌:张着嘴却说不出话来。

喜笑颜开:形容心里高兴,满脸笑容的样子。

五、多音字

shǔ(倒数)

nǎ(哪里)

jīn(不禁)

xīng(兴奋)

jiā(夹住)数

shù(数学)

né(哪吒)

jìn(禁止)

xìng(高兴)

jiá(夹层)

xǐng(发人深省)

luò(飘

落)

chéng(盛满)

zhuàn(水浒传)

shěng(省

心)

là(丢三落四)

shèng(盛开)

chuán(传奇)

六、形近字

拔(挺拔)矛(矛盾)逃(逃走)伸(伸手)扔(扔掉)拨(拨开)茅(茅屋)桃(桃花)神(神化)仍(仍然)

七、近义词

巴望(希望)纳闷(奇怪)焦急(着急)摇晃(摇摆)随即(立即)居然(竟然)夸口(炫耀)胡作非为(为非作歹)张口结舌(哑口无言)

八、反义词

急忙—从容

气冲冲—乐呵呵

毫不示弱—忍气吞声

筋疲力尽—精力充沛

九、词句拓展

1、造句

总是:他总是第一个到校。

不要……而要……:我们做事不要三心二意,而要一心一意。

2、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

卧薪尝胆

三顾茅庐

草木皆兵

望梅止渴

指鹿为马

3、源于神话传说的成语:

八仙过海

火眼金睛

开天辟地

鸡犬升天

/ 2

4、我还知道一些寓言故事: 亡羊补牢

守株待兔

农夫与蛇

九、课文内容考点:

8哪吒闹海

1、这是一篇神话故事,选自《封神演义》,讲了哪吒为民着想,不畏强暴、敢斗邪恶大闹东海制服龙王父子,使人民又过上安定的生活的故事。这节课我认识了机灵勇敢、英勇无畏的哪吒,以及胡作非为、称霸一方的龙王父子。哪吒的两件法宝是乾坤圈和混天绫。

2、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讲述故事。哪吒闹了三次,一闹摇晃水晶宫,动词有:跳、取、摆、掀;二闹打死夜叉,动词有:闪、躲、取、扔。三闹斗败三太子,动词有:纵身、抖出

3、我还读过的神话故事有:《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寓言二则

1、《揠苗助长》根据《孟子》的改变,让我认识了一个揠苗助长的农夫,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的发展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2、《鹬蚌相争》根据《战国策》改编。主要讲了蚌张开壳儿晒太阳,鹬去啄肉,被蚌牢牢夹住,双方争执不下,最后让渔翁一齐捉住了,这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寓言告诉我们,双方争利,互不相让,结果可能是两败俱伤,反而让别人从中获利。成语故事

《成语故事》中,我们认识了一个自相矛盾的楚国人和一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

1、自相矛盾:比喻一个人的言语或行为前后抵触。

滥竽充数: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面充数,或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

2、《自相矛盾》根据《韩非子》里的内容改编,楚国人吹嘘自己的矛最锐利,又夸自己的盾最坚固,当周围人问他:用你的矛戳你的盾会怎么样时,却张口结舌。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 说话做事要前后一致。

《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没有真才实学是不行的,混得了一时,混不了一世。

十、作文 看图续编故事 好词好句积累:

1、鼠小弟从窗外偷偷地往屋子里张望,发现猫先生一直躲在沙发上,盖着被子。鼠小弟以为它在睡着了,更开心了。他捂着嘴巴,踮着脚尖,蹑手蹑脚地跳到窗边,一脸机灵地想办法。

2、鼠小弟带着一群小老鼠们来偷粮食了,可是一见到威风凛凛的猫先生,他们就都夹着尾巴灰溜溜地逃走了。

3、描写童话故事人物的词语:

吞吞吐吐

伶牙俐齿

夸夸其谈

惊慌失措

喜上眉梢

神气十足

垂头丧气

眼疾手快

上一篇:财政学习题答案下一篇:小班中秋节活动主题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