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09年金融危机影响的调查报告

2024-06-16

关于09年金融危机影响的调查报告(精选8篇)

关于09年金融危机影响的调查报告 第1篇

关于09年金融危机影响的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随着2008年金融风暴的袭卷,中国的金融指标在迅速下降,造成了许多难以解决的困难。因而我们想通过对这一话题的实地调查,来制定和采取防对的措施,解决这些棘手的问题,减少金融危机给我国带来的危害。

二.调查方法:

调查分析法。我们通过对本镇住房。经济。收入等各方面的实地调查来对调查所得的数据情况进行综合分析,逐步完善,得出结论。

三.调查现象:

(1)农作物的卖价有一定程度的下跌,直接威胁到农民的经济来源,这是金融危机带来的第一个重要影响。

(2)农民工春节后就去找工作,一部分返乡的农民工没有出去就业,这是金融危机带来的第二个重要影响。

(3)金融危机对农民影响稍明显的是土地价格上涨,税收加重。

由上所述,通过金融风暴对农作物价钱影响的调查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金融风暴期间,可先将棉花。麻等农作物放一放,调查项目:

1. 农作物的卖价:

可以说农民的经济来源大部分都来自于农作物。如棉花。麻等等。所以,农作物的价钱与农民的经济是成正比的,棉花的价好,农民的经济水平就高:反之,价低的话,则农民的生活就不好过,而通过我们小组的调查后发现,今年的作物价格似乎比往年要少了一些,不是很近人意,下面我们就以棉花为例,比较一下2009年与往年几年的价钱,如下图:

上表所应出的结果是非常明显的,价格呈现迅速下跌趋势,从06年到09年,将近减少了一半,而且,隐约中金融危机似乎也在下一步下一步逼近,等待这些都在无形中增大了广大农民的群众的负担。

由此可见,通过金融风暴对农作物价钱影响的调查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金融风暴期间,可先将棉花、麻等作物放一放,待过去后,价格有所回升后再卖出。

2、就业与金融风暴。

大部分农民工反映金融危机就业危机。经调查,在本镇因失业而返乡的打工人数比往年多出了整整一倍,为了能清楚的了解农民工的失业情况,我们进行调查后列出了以下表格:

通过上表,我们可以看出这四年中,09年的失业率达到了60‰,由此可见金融危机对就业的影响之大。

所以,农民工在金融风暴年间,不要要求涨工资,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尽量保持自己有一份稳定的工作。

3、土地价格税收

农民和土地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鱼固然离不开水,而农民也一样离不开土地,但近年来土地价格和税收都在增加,对于种田种地的农民也就施加了相当大的压力,这里我们调查出了一些数据:

因而,在金融危机时,暂时不要买房和买地。

综合以上天下三点所述,故金融金融风暴来临时,应注意:

A农作物待价回升后再卖出。

B、保持自己原有的工作。

C、暂时不要买房买地。

我们通过调查,得出应对金融危机的方法和措施,或许,关于这方面的影响还远不只这三点,也不只有这几种应对的方法,但这样都是较重要的,尽管我们的调查报告还不够完美,但是希望能对某些方面起到一点作用。

关于09年金融危机影响的调查报告 第2篇

进入2008年9月以来,美国金融市场风云再起,雷曼兄弟控股公司破产、美洲银行收购美林集团、AIG集团陷入危机,强烈震撼了美国金融市场,并在国际金融市场掀起滔天巨浪,旷日持久的美国次贷危机转化为严峻的世纪性金融危机。由于这场金融危机仍处于持续发展中,金融市场瞬息万变,危机将走向何方并止于何处?巨大的不确定性笼罩全球。同样,这场危机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仍是未解之谜。

正是基于对金融危机向经济危机过渡的担忧,全球各国政府相继或联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支持,除直接对金融机构的接管以及通过货币政策大量注入流动性以外,还涉及一些制度调整方面的内容,将可能给全球未来的金融发展造成一些长远的影响。目前,金融危机已对全球实体经济产生了巨大的冲击,2008年世界经济已明显放缓,下行风险逐步加大,前景更加不确定。预测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2.2%,发达经济体经济2009年将下降0.3%,其中,美国经济将负增长0.7%,欧元区两个主要经济体德国和法国将分别负增长0.8%和 0.5%。

从宏观环境来看,目前正值中国农业行业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局势下认识局势掌控方向,对农业行业所受到的影响和未来的发展态势予以翔实的剖析,无论是对于中国农业行业的长远发展,还是对农业行业在具体工作中的突破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那么,在当前金融危机爆发形势下,我国农业行业会受到怎样的影响?而我国农业企业又该如何分析当前发展形势、制定应对策略呢?最重要的,又如何在危机中寻找机遇,获得更大的发展呢?

本报告主要依据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国家商务部、中国海关、行业相关协会、国内外相关刊物的基础信息以及农业行业研究单位等公布和提供的大量资料,结合深入的市场调查资料,立足于当前世界金融危机整体发展局势,总结出金融危机的一般规律,进而分析了当前金融危机对全球及中国经济、政策、主要行业的影响,然后重点分析了当前金融危机对农业行业的影响,并对未来农业行业发展的整体环境及发展趋势进行探讨和研判,最后在前面大量分析、预测的基础上,研究了农业行业今后的应对策略,为农业企业在当前环境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洞察先机,根据行业环境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为战略投资者选择恰当的投资时机和公司领导层做战略规划提供了准确的市场情报信息及科学的决策依据,同时对银行信贷部门也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

(注:本报告将保持时实更新,为企业在这瞬息万变的时代提供最新资讯,使企业能及时把握局势的发展,及时调整应对策略。)

〖 目 录 〗

第一部分次贷金融危机分析

第一章 从次贷危机到世纪性金融危机

第一节 美国金融危机的新发展:从次贷危机到世纪性金融危机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世纪性”特征

二、美国金融管理当局危机干预措施

三、7000亿美元拯救经济计划

四、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

五、美国金融危机的启示

第二节 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及发展阶段

一、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

二、美国金融危机原因的深层剖析

三、美国金融危机的发展阶段

第三节 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

一、次贷危机的触发

二、危机从信贷市场传导至资本市场

三、危机从资本市场传导至信贷市场

四、危机从金融市场传导至实体经济

五、结论

第四节 美国次贷危机的前景展望

第二章 金融危机基本规律与研究

第一节 金融危机定义

第二节 金融危机的分类

一、货币危机

二、银行危机

三、债务危机

三、资本市场危机

四、混合型危机

第三节 危机发生前的典型特征与规律总结

一、经济持续多年高增长

二、外部资金大量流入

三、国内信贷快速增长

四、普遍的过度投资

五、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快速上涨

六、贸易持续逆差并不断恶化

七、货币普遍被高估

八、危机的发生机制和规律总结

第四节 历次金融危机分析

一、美国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政策简述

二、20世纪90年代北欧三国银行危机

二、日本1990年危机与政策简述

三、次贷危机下的中国经济与政策选择

第五节 亚洲金融危机分析

一、爆发的原因

二、发展阶段

三、影响

四、教训

五、亚洲金融危机十年

第六节 国际市场面对金融危机应对经验

一、美国证券市场几次著名危机的应对

二、日本金融市场危机的应对

三、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应对

四、香港金融危机的应对

第二部分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

第三章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政策影响分析

第一节 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一、金融危机冲击多国实体经济

二、国际金融危机发展趋势及其国际影响研判

三、2009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测

第二节 2008年前三季度世界经济形势及全年展望

一、今年前三季度世界经济变化的主要特点

二、当前世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三、七大对策应对国际经济变化

四、世界经济形势展望

第三节 金融危机对各地区经济的影响

一、北美

二、欧盟

三、亚洲

四、拉美

第四节 各地区应对次贷危机的措施

一、北美

二、欧盟

三、亚洲

四、拉美

第四章 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政策影响分析

第一节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运行分析

一、金融危机下的经济运行

二、2008年第三季度经济运行分析

三、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分析

四、2008-2010年中国经济预测

第二节 国际金融危机下的中国政策选择

一、如何把握金融危机提供的机遇

二、我国应对金融危机各项措施

三、求解中小企业发展的难题

四、趋势预测

第三节 国际全球金融危机下的中国经济应对策略

一、调整经济结构

二、扩大内需

三、保持政策的及时、灵活与有效

第五章 金融危机对主要行业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一、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中国出口的传导机制

二、次贷危机影响中国出口的未来趋势判断

三、应对次贷危机的策略建议

第二节 次贷危机对中国主要行业的影响分析

一、证券

二、银行

三、保险

四、纺织

五、房产

六、钢铁

七、机械

八、汽车

九、能源

十、航运

十一、家电

十二、旅游

第三部分当前金融危机对农业行业的影响

第六章 当前金融危机对农业行业的影响

第一节 金融业与农业行业的关系

一、全球金融业与农业行业的关系

二、我国金融业与农业行业的关系

第二节 当前金融危机对全球农业行业的影响

一、对农业行业本身影响

二、对农业行业相关行业影响

第三节 次贷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行业的影响

一、对国内农业市场的影响

二、对农业出口市场的影响

第四节 次贷金融危机对我国农业企业发展的影响

一、大型企业

二、中小企业

第五节 我国农业行业当前政策与金融危机的关系

第七章 当前金融危机对农业行业主要领域的影响

第一节 对农业产量的影响

第二节 对农业需求的影响

第三节 对农业企业并购整合的影响

第四节 对农业行业政策稳定性的影响

第五节 对国内农业市场竞争格局的影响

第八章 当前金融危机下对我国农业行业运行情况分析及预测

第一节 当前金融危机下对我国农业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一、我国农业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08年我国农业行业运行情况分析

三、2008年我国农业行业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分析

第二节 当前金融危机下对我国农业行业未来发展预测

第九章 当前金融危机对主要农业企业的影响

第一节 企业一

一、企业介绍

二、2008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三、公司最新发展动态及策略分析

四、企业在危机中具有的优劣势分析

五、当前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第二节 企业二

一、企业介绍

二、2008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三、公司最新发展动态及策略分析

四、企业在危机中具有的优劣势分析

五、当前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第三节 企业三

一、企业介绍

二、2008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三、公司最新发展动态及策略分析

四、企业在危机中具有的优劣势分析

五、当前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第四节 企业四

一、企业介绍

二、2008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三、公司最新发展动态及策略分析

四、企业在危机中具有的优劣势分析

五、当前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第五节 企业五

一、企业介绍

二、2008年企业经营情况分析

三、公司最新发展动态及策略分析

四、企业在危机中具有的优劣势分析

五、当前企业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建议

„„

第四部分应对策略

第十章 我国农业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策略

第一节 政策角度

一、国家经济、金融政策调整

二、农业行业政策调整

第二节 上游市场角度

第三节 下游市场角度

一、国内农业销售市场应对策略

二、国外农业出口市场应对策略

第四节 企业管理角度

一、成本控制策略

二、定价策略

三、竞争策略

四、并购重组策略

第五节 我国农业行业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策略评价

第六节 农业行业应对危机策略

第十一章 当前金融危机给我国农业企业带来的机遇

第一节 金融危机对国外农业企业的影响

第二节 我国农业企业在危机中具有的竞争优势

第三节 金融危机为我国农业企业提供了并购国外企业的机会

第四节 金融危机导致部分经营不善的农业企业退出市场

第五节 金融危机给我国农业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带来机遇

第六节 农业企业如何从危机中把握市场机遇

图表目录

图表:主要金融机构报告的次按相关业务亏损

图表:美国抵押贷款信用等级划分标准

图表:美国的S&P Case ShiHer房价指数

图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主要购买方

图表:次贷危机中金融机构资产减记前10位

图表:4家著名投资银行过去3个月内日均在险价值指数的变动情况

图表:次贷危机爆发后主权财富基金对跨国金融机构的注资

图表:TED息差的走势

图表:2006-2008年美国ABCP市场余额

图表:2006-2008年美国的季度GDP增速以及各部分的贡献

图表:2004-2008年美国商业银行坏帐率

图表:2004-2008年美国商业银行逾期率

图表:金融危机经济传导图

图表:美国1929年之前的贸易顺差累计额

图表:美国大萧条前后货币供给与商业银行信贷变动状况

图表:美国大萧条前后的工业生产与零售物价指数

图表:大萧条前后美国经济增长与股市表现

图表:大萧条前后道琼斯工业指数

图表:大萧条期间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走势

图表:美国大萧条期间的主要经济政策及其效果

图表:日本1990年前后经济增长情况

图表:日本1990年前后资本流入与股市表现

图表:日本1990年之前信用出现了快速大幅增长

图表:日本1990年前后股指与东京地价指数

图表:日本1990年前后零售物价指数

图表:日经225指数

图表:日本通胀状况与趋势线

图表:美国经济增长在2001年出现大幅下滑

图表:美国2001年后的货币扩张

图表:美国广义货币占比不断创出1995年以来的新高

图表:2007年之前中国的货币供给增长率长期维持高位

图表:1998年之后中国零售物价指数长期走低

图表:中国经济与日本(1990)、美国(1929)经济危机之前的相同点

图表:2007年10月-2008年11月节约商品交易所12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走势图 图表:1998年Ⅰ季度-2008年Ⅲ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季度同比增长率

图表:1999年8月-2008年9月工业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长率

图表:1999年8月-2008年9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同比增长率

图表:1999年1-8月—2008年1-9月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月度累计同比增长率

图表:1999年8月—2008年9月出口总额月度同比增长率与进口总额月度同比增长率 图表:1999年8月—2008年9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同月=100)

图表:1999年8月—2008年9月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年同月=100)

图表:1999年8月—2008年9月货币供应量月度同比增长率

图表:2008年1-8月我国对外贸易情况

图表:2008年1-8月房屋销售情况

图表:2008年M2与M1增速“剪刀差”达到06年5月以来最高水平

图表:2008年固定投资贷款资金来源情况

图表:2008年房地产开发贷款资金来源

图表:2008年1-8月主要行业累计亏损总额同比增长显著上升

图表:2008年1-8月主要行业累计从业人员同比增长回落

图表:2008年中国经济预测

关于09年金融危机影响的调查报告 第3篇

1.1 影响着V公司的市场

1.1.1 影响多晶硅片市场的市场模式:

国际原油价格下跌,对新能源产业热捧减弱,另外各国政府需要大量的货币去解决本国面临的金融危机,对光伏产业的补贴、投入和让税势必会大大减少,于是光伏电池需求下降,市场供需模式发生转变,甚至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

1.1.2 影响产品价格:

随着供需关系的改变,引发光伏电池和组件价格迅速下滑,进而导致光伏上游产品价格下降,整个产业链的利润都在减少;而对于V公司所在的上游来说,尽管硅原料的价格也在下降,但降价弹性较小,下降比例小于产品售价下降比例,将会导致V公司的毛利率降低。

1.1.3 影响出口订单的增加:

金融危机的发生,势必导致企业资金压力紧张,楼市、股市双双低迷,居民财富大大缩水,终端消费出现意想不到的大幅缩减。特别是欧洲银行受金融危机牵连,信贷紧缩,继而导致终端市场的投资规模将有所萎缩。而投资规模的萎缩意味着订单的减少,这一产业变化最终会传导给国内光伏V公司。

1.2 影响着V公司的资金财务状况

1.2.1 进一步融资更困难(1)受金融危机影响,如果美国经济持续衰退、股市无法重返升势,V公司的多晶硅生产项目没有突破性发展的情况下,V公司的股价将难以大幅攀升,导致其在纽交所的融资能力将会下降。(2)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局势混乱,会有机构故意发出声音打击股价,达到低价吸纳股票的目的。(3)目前,中国金融机构已经机构已经开始和地方政府脱钩,即使V公司得到K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但是由于国内经济情况进一步恶化,银行难免会缩小对V公司的贷款规模。(4)全球金融动荡让众多投资机构自顾不暇,进一步抑制了它们向光伏产业的投资的欲望,相应地V公司得到的投资机会会减少。

1.2.2 增大V公司资金链的风险(1)已经到手的订单并非高枕无忧,如果经济形势继续恶化,不排除已经签订的合同出现较大面积的毁约,这将直接冲击V公司的现金流。(2)此次金融危机中,V公司的生产规模很大,其库存硅料相对较多,价格为金融海啸前的相对高价,当硅原料价格下跌,需要减记其中库存的损失,这也影响着赛维的现金流量。(3)外汇结算:金融危机引发美元汇率更深程度下跌,并影响欧元大幅度贬值,由于V公司的终端市场1/3在欧洲和美国,产品销售多以欧元和美元结算。以欧元贬值15%来看,即使在欧洲市场上销售价格不降低,也意味着公司手上的欧元贬值了15%。

1.3 V公司成立时间太短,组织架构往往不成熟,需要得到适当的调整以面对金融海啸所带来的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1.4 恶化V公司的人力资源状况

1.4.1 如果V公司的业务在金融海啸中有所下降的,那么其一直构建的高士气员工团队将受到一定打击;

1.4.2 在金融海啸时间,整体经济萎靡,员工心里敏感,担心裁员,员工关系管理显得更迫切;

1.4.3 资金流的紧张,可能让本来就不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的V公司,更加缩小HR的预算,HRM面对更大的管理压力的同时更加缺少资源,是对V公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重大打击。

2 机遇

2.1 受金融海啸影响,光伏产业整体渐趋黯淡,但V公司所具有的资本和规模优势更突出。

(1)光伏电站为保证发电效率常与供应商签订20年左右的质保期,它们担心小型光伏生产商可能挺不过这一轮,因此更愿意与有规模效应的企业合作,如V公司;(2)行业环境恶化,使众多盲目投资的中小企业迅速陷入困境,国外客户匆忙撤消订单甚至让部分企业破产倒闭,这使得行业竞争态势缓和,V公司在金融海啸后所面临的竞争大大减弱;(3)V公司规模较大,市场分布较合理,在金融海啸爆发前成功增发2亿美元股票,有较充裕的现金流,同时拥有较多的长期供货合同和较强的议价能力,比同行业的企业具有更强的风险规避能力。在竞争减少的时机,反而有助提高市场份额,继续发展扩张。

2.2 金融海啸同时将会导致市场兼并成本、设备采购成本等成本降低,有利于V公司纵向扩张性的收购兼并。

2.3 金融海啸对海外市场的影响远大于对国内市场的影响,这样的局势有利于V公司更好地整合海外市场。

2.4 人力资源管理完善的黄金时期。

(1)经营环境恶化,业务放缓,V公司寻求经营模式与人力资本结构转型以实现价值创造的需求增大,能使其更加专注核心能力和内部管理的提升;(2)危机意识使组织变革更容易接受;(3)经济下滑,使V公司用于改善内部管理的费用相应降低;(4)行业环境恶化,大量企业裁员,带给了V公司人才吸收和储备一个重大机遇,战略性招聘的机会增大,即能够招聘到更多平时招聘不到的人才。

2.5 在特殊时期,政府的特殊政策照顾会增加,V公司能够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

总而言之,金融海啸给V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只有正确的迎接挑战和把握机遇,才能使自身在危机后的世界中实现跨越式发展。

摘要:2008年下旬开始,因受美国华尔街“次贷”危机影响的逐渐深入,全球金融海啸全面爆发,波及各行各业,世界经济迅速恶化。之前快速发展的并深受资本市场追捧的光伏行业面临着巨大的影响。金融危机通过各个方面对身居光伏产业产的V公司产生巨大的机遇和挑战。本文通过对V公司在金融危机中的情况作为切入点开始分析,以便V公司能在下次金融危机到来之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做好迎接挑战的准备;同时也希望能为光伏行业的发展提出有用的意见。

2008年金融危机成因解析 第4篇

摘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国际经济失衡会导致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重新配置。而美国“次贷”危机致使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的产生。从目前国际形势和中国国内形势来看,金融危机的前提条件已经具备,因而防范国际游资攻击是制定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

关键词: 金融危机;次贷危机;金融危机对我国影响;中国应对困境之策

原因:

来势凶猛的、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直接导因于美国的“次贷”危机。有关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原因的论述汗牛充栋,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十二种解释:其一,美国政府对金融机构监管不力;其二,美国货币当局奉行了错误货币政策;其三,贪婪成性的金融机构过度投机;其四,美国整个金融业的腐败和共谋行为;其五,美国庞大金融机构高度官僚化;其六,美国人长期形成的低储蓄和高消费习惯走到极限;其八,表现为巨额贸易赤字的国际经济不平衡;其九,美国发动的反恐战争耗费颇多又久拖不决;其十,货币金融市场天生的不稳定性和周期性;其十一,1980年代里根上台以来奉行的保守主义政策矛盾重重日暮途穷。其十二,美国式资本主义痼疾使然。上述十二种原因既各自独立又相互关联。

在这些引发金融危机的原因之外,还有一种讨论得不很多的原因:美国维护既定国际贸易与分工格局的努力,即美国用金融产品换取中国等国的工业制成品和俄罗斯、沙特等国的资源与石油。1980年代中期以来,进入21世纪以来尤甚,美国连年巨额经常项目赤字必须依靠更多的资本项目盈余来平衡,换言之,美国必须输出同等数量的“广义金融产品”才能平衡其国际收支,才能把这一贸易分工格局的大游戏接着玩下去。广义金融产品在此主要包括联邦政府债券、各机构债券和股票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大批金融衍生产品,再加上美元纸币。和实物产品与服务类似,金融产品也需要“创造”,而“创造”的重要途径之一就在于金融创新。众所周知,2000年末美国股市泡沫破灭了,这不仅使得美国金融产品之规模大幅度缩水,同时也贬损了美国以股票形式存在的金融产品之吸引力,最后不可避免地殃及美国据此平衡国际收支的能力。彼时彼刻,如果不能迅速创造出某种金融产品以填充缩水股票留下的巨大金融真空,那么美国与中国及沙特等国之间以金融产品交换制造品和资源能源的国际贸易分工格局便岌岌可危。

在此背景下,肩负着维护美国国家利益并掌控着金融市场构成和走向的美国货币当局,希冀金融市场重现昔日繁荣的投资者,同时把目光投向了房地产。结果,房地产及其与之相连的资产证券化便登上了历史舞台。受到低利率和房地产价格将持续看涨预期的激励,借助于各种使房地产得以证券化的复杂精致的金融创新,没工作、没收入、没资产的“三无人员”借钱买房的契约,即所谓“次贷”,经过打包和担保竟然也成为了全球投资者的投资或投机对象。更有甚者,为“次贷”等金融创新产品担保的各种保单,在高度市场化的金融世界中也成为投资或投机的对象,其数量远远超过房地产贷款本身,从而构成衍生金融产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经过货币当局和金融市场参与者的共同作用,美国的金融市场恢复了往日的辉煌。然而,这种以金融产品置换来提供或补充金融产品量之不足、而非在增加储蓄和减少贸易赤字上下功夫的做法,颇有些饮鸩止渴的味道。果然好景不长,2007年下半年,金融市场中最薄弱的环节“次贷”首先出现问题,并引爆了金融危机,随后危机迅速蔓延到实体经济,时至今日至少把大半个世界拖下了水。

影响:

在短期内:

(1)制造企业集体过冬,有充裕现金的还好,被股市套牢的企业(如长虹)和那些扩 1

张过度(地产业的大量屯地)的企业则年关难过。还有不少中小企业主动(改行)或被动破产。

(2)政府为刺激消费,减税是不可避免的,医疗保障制度也会更快推出,以使大家放心消费。

(3)大量的失业无法避免,但近年来国民生活水平有了切实的提高,再加上汶川地震、奥运等事件强化了公众的爱国意识,短期失业对社会的稳定冲击不大。

(4)政府为重振股市信心,势必会加强证券交易的监管,黄光裕的倒下只是个开始。也可能会有更为严厉的证券交易法出台。

(5)房地产的危机看样子并不严重,政府在出卖土地中获得了巨大的财富,这也是许多地方GDP的主要增长部分。因而肯定不愿看到这个聚宝盆灰飞烟灭。即使房价已然完全背离市场。

(6)民众都在观望,消费信心也呈现不足。但农村的确是一片广阔的天地,也是许多企业的救命稻草。

长期

(1)制造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会逐步下降,并部分向越南,印度和非洲转移。政府的产业布局会赿来赿稳健,服务业逐步兴起,中国饮食文化雄霸天下的时刻来临。

(2)中国的制造业逐步现代化,也将在这个进程中式微。几亿劳动大众何去何从,将是中国政府未来的一大难题。

(3)政府未来的财政吃紧将延缓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当然,构建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也面临着巨大的风险:13亿人口、未来的人口老龄化、社会保障将降低储蓄进而影响投资。社会福利问题也是一柄双刃剑,政府能否在长期承受呢?当然,国家资本主义的好处是政府拥有相当多的资源,必要时可以出让一些。

(4)近年来,政治改革在经济的飞速发展中虽有了丁点成绩,可公众对官员的腐败问题司空见惯、习以为常。随着贫富差距的拉大,社会矛盾的利剑将指向何方?邓小平促进了经济改革,却把政治改革的这一重任留给了后人,他曾期待这一问题随经济的发展会迎刃而解,可中国的政治现状依然是一个盘根错节的黑洞。第三个伟人会是谁呢?我们拭目以待。(孟买连环恐怖袭击的背后,是因为印度经济的飞速发展只让2%的精英阶层尝到了实惠。同时,印度社会等级森严,印度教教义将国民分为四等,不同阶层的人在工作行业、出入场所上都有严重的歧视性规定,不仇富才怪呢!)中国的情形大约只比印度好那么一点,没什么值得庆幸的,引以为戒吧。

(5)虽然阻力重重,但中国走向世界,人民币走向世界的步伐依旧„„

应对之策:

在次种种困境之中,中国预防攻击性金融危机之策则显得格外重要。当前,全球经济失衡的特征较为明显,首先美国经济进入萧条时期,次级债危机使得美国经济雪上加霜,而欧盟、日本、中国和俄罗斯经济持续增长。其次,美元的发行泛滥导致美元对欧元和人民币持续贬值,致使其他国家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再次,国际游资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规模越来越大。美国为了振兴经济采取降低利息的货币政策,美元对其他货币也在快速贬值。

中国要能够有效地预防上述攻击性金融危机,首先必须严格控制虚拟经济的非理性发展,快速压缩楼市和股市泡沫,套住国际游资刺激实体经济的增长。套住国际游资有两种思路:一是由国际游资短期内获得暴利向长期内正常利润转变,降低使用外资的成本,让外资为我国经济建设服务。二是构建长期的心理预期,使外资留在中国;其中,很重要一点是保持中国实体经济的持续增长。其三是有计划地减持我国的外汇储备,特别减少以国债形式存在的外汇储备,把外汇储备转化为有形资产,实现外汇的保值和增值,并用外汇储备调控国际经济,使之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后,加强跨境资本的管制,积极干预和监管短期国际游资的流入。

参考文献:

1、《海外投资与出口信贷》2008年第6期(总第28期)

班级:

姓名:张玉

关于09年金融危机影响的调查报告 第5篇

摘要现在世界经济领域存在两种经济体制,分别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和以中、俄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已经爆发的世界五大经济危机中,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与由2007年次贷危机引发的2008年金融危机都是由美国爆发。我们通过比较分析美国这两次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以及危机产生的原因,再利用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相关理论,总结出美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总是伴随着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它暴露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固有矛盾,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历史局限性的根本表现。

关键词 世界经济危机 金融经济 次贷危机 实体经济

前言

金融危机指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因货币大幅贬值或银行、证券市场的大起大落变动所引起的经济发展非均衡的现象[1]。金融危机的实质是金融界的资金链出现了问题,然后影响到其他行业。金融危机使金融系统陷入混乱,丧失为经济活动分配资本的功能,从而导致经济震荡或经济危机。据不完全统计,1900~2008年,全世界共发生各类比较严重的金融经济危机有20多次[2]。其中,1929年10月24日.在历经10年的大牛市后,美国金融市场崩溃,股票一夜之间从顶巅跌入深渊,伴随股市暴跌的是大量银行破产,金融危机爆发[3],其对实体经济影响很大并最终导致全球经济危机。2008年金融危机是指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2007年8月开始浮现到2008年上半年正式爆发,并蔓延到其他国家的全球金融危机。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是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4]。2008年金融危机它是一次资产价格泡沫破灭引发的金融危机,其“震中”是金融行业,因此对虚拟经济影响很大.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危机产生的历史背景

1.1 两次危机历史背景的不同

两次危机发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1929年的经济危机爆发之前,美国经济是一片繁荣景象。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然后是长达10年的“柯立芝繁荣”,借助宽松的生产信贷政策,美国生产能力迅速扩张。而[5]

在生产能力迅速扩张的同时,消费需求能力并没有跟上,这种扩张远远超过了消费需求能力。这样,作为生产信贷扩张过度的美国,生产能力严重过剩.其庞大的生产能力找不到消费者。最终导致银行亏损以及大规模的银行倒闭,金融危机发生。

2008年的次贷危机发生前的经济情况是,2001年网络经济泡沫破裂后,美联储采用低利率政策刺激美国经济发展。到2007年年利率降低为-1.7%。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下,以“两房”为主的金融机构在住房按揭贷款上创新,发行了大量的消费信贷,贷款给收入不稳定的借款人(即次级贷款人)买房,使美国房地产市场需求迅速扩大,次级贷款也迅速发展。但由于石油价格不断上涨。美联储为防止通货膨胀,不断提高利率,次级贷款人无力偿还房贷,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使金融机构面临资金短缺.引发次贷危机[6]。次贷危机使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对冲基金等金融机构购买的各种次级房贷衍生品大幅缩水,投资公司因资不抵债而破产,次贷危机演化为金融危机[7]。

1.2 两次危机的背景相似之处

虽然两次危机发生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之下,但二者却有相似之处:一是在两次危机爆发前,美国经济都处于繁荣的状态中,经济表面呈现出投资增加、生产扩大、股价上涨的局面。二是在经济繁荣的背后,都存在着经济比例失衡、贫富差距拉大、股市充斥大量泡沫等问题,这些矛盾的积聚,最终导致危机的发生。三是危机爆发前,美国政府采取的都是扩张性经济政策,主张经济自由化发展,引发了危机。危机产生的原因比较

2.1以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为基础分析两次危机产生的原因

1929年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能够更深刻地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成因。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由于资本主义竞争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的存在,资本主义本身具有一种盲目提高生产能力和无限扩大生产规模的趋势,生产的社会化为扩大生产的趋势提供了物质基础。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所表现出来的生产过剩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的增长已经超过了劳动者的实际需要,不是社会产品的绝对过剩,而是一种相对过剩,是相对于劳动者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出现的相对过剩。马克思从社会制度层面去

寻找经济危机的根源,认为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2008年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金融资产的无限扩张是导致美国金融危机深层次的原因,运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美国金融危机进行深入分析,能够进一步揭示危机的根源。美国经济的一大特点就是金融经济,它通过金融资本的循环来创造利润。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最早对金融资本与实体资本的关系进行过系统论述。马克思认为金融资本本身没有价值,它们只是资本的所有权证书,是资本的纸制副本并不创造价值。金融资本实际上是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能够给持有者带来定期收入的想象的或虚幻的资本。在正常情况下,有价证券作为资本的虚拟性不易被人们察觉,但是,一旦有价证券的价格暴跌,甚至成为一张废纸时,其资本的虚拟性就会明显的暴露出来。因此,金融资本的存在必须依附于实体经济的运动,脱离了实体经济的支撑,又没有相应的管制措施,金融经济就会逐渐演变成投机经济,最终将催生泡沫经济。

2.2 两次危机产生原因的相同之处

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与1929年经济危机各具不同的特点,导致危机的原因也各不相同,但两次危机都是由经济比例失调,“生产过剩”而导致的。

1929年的经济危机是商品生产的盲目扩大严重超过了有支付能力的需求而造成的结果,是实体经济内部不均衡发展的外在表现;而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同样表现为“生产过剩”——资本证券化规模盲目扩大而导致的金融资本“过剩”,虽然金融业不生产实体产品,“过剩”比较隐蔽,但如果金融资本发行量盲目扩大严重脱离实体经济运行,则会形成经济泡沫引发危机。不论是实体经济还是金融经济的“生产过剩”,都是经济自由化发展的结果,其背后的推动力都是资本的趋利性。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解释,资本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资本的本质就是在运动中无限增值。在实体经济中它表现为生产规模的无限扩大,而在金融经济中则表现为金融资本的无限量发行,二者的发展都为资本运动提供了有利的活动场所,使其跨越了制度的约束和道德的界限无限扩张,最终实体资本或金融资本的“过剩”必然导致危机的爆发。[8]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美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两次危机的比较分析,可以认识到:一方面,实体经济是社会经济运动的基础,社会生产与需求一定要保持平衡的比例关系;

另一方面,金融经济的发展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有效的金融工具,但是金融经济的快速发展,容易导致泡沫经济,政府必须建立严格的金融经济发展法规和政策,加强对金融部门的监管,防止金融经济过度膨胀可能引发的泡沫经济。参考文献:

[1]魏慧敏.论金融危机的成因及其危害[J].时代金融,2012(9)

[2]姜爱林.20世纪以来三次国际金融危机比较[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9(3):10-14

[3]何龙斌.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与]929年金融危机的比较[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9(4)

[4]张维武.美国次贷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对比分析[EB/OL].http:///Article/Archive/2008/10/12/138106.html,2008-10-12

[5]何龙斌.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与]929年金融危机的比较[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9(4)

[6]何龙斌.当前美国金融危机与]929年金融危机的比较[J].科学对社会的影响,2009(4)

[7]叶莉苹.金融危机暴露美国体制弊端[N].中国财经报,2008-11-24

关于09年金融危机影响的调查报告 第6篇

As we known,there was tremendous shake which impacted America finance,even the whole world,happening in 2008.The shake arose in America resulted in a financial crisis over the world.A number of companies were due to not hold the asset structure in the crisis,they had to declare bankruptcy.Causes of Financial Crisis

From my viewpoint,the blame for causing the financial crisis is the responsibilities of capitalists and regulators.On the hand,capitalists are tempted profits and aspire high-income

excessively.Therefore,large of financial corporations enrich the capital about

investments.Besides,they ignore the degree of risk increasingly.Then,when finance shake

erupted,these companies could’t have sufficient capitals and strong power to hold the entire firms stable.Thus,the corporations began bankrupting helplessly in the condition.On the other hand,it is one of main resons for the uselessness of regulators.As a regulator,you should be conscientious to deal every financial part.However,regulators is shortage of serious attitude and no coping with financial problems in time.Finally,when regulators realized financial crisis arising,they had not been able to stabilize the economic circumstance.Consequences of Financial Crisis

The financial condition faces the fierce impacts owing to great influence of the financial crisis.In the stock market,the Dow Jones stock market index and NASDAQ index have fallen 33.84 percents and 40.54 percents since the end of 2008.In addition,stock markets over the world are affected in varying degree,such as Chinese stock market,European stock market,Hong Kong stock market and so on.In the finance,a great deal of firms invest various risk investment and decrease floating capital.Their leverages start losing the balance,hence they is weak and useless for facing the effect of financial crisis.Their endings are none but bankruptcies.For example,Lehman Brother and Washington Mutual both declare bankruptcies.In the international trade,Chinese has the mostsubstantial effects in the financial crisis.In China,many oversea trading companies having no profits or bankrupting are due to the decrease of exports which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need.Up to now,lots of Chinese companies on the coasts don’t still walk away from the effect of financial crisis.Inside Job

This part is a shadow where there are briberies between companies and regulators.Most of all investors consulted the quality rating before they want to invest.So,it is a key for financing whether the firm owns the level of AA,even AAA.It results that many corporations achieve the high degree from regulators by bribery.As some regulators are greedy,there are so much the fake level of double A and treble A.It is a said that inside job is the most important reason about bringing the financial crisis.Introspection

Form my perspective,the government should enhance supervision and control the assessment of quality rating strictly.Only the economic environment is transparent and stable,the development ofeconomic is healthy and moderate.2013/09/29

关于09年金融危机影响的调查报告 第7篇

关键词:2008年,金融危机,金融体系

0 引言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一场金融危机, 2008年的金融危机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就从美国蔓延到了全球各个区域, 全球资金链陆续断裂, 高失业率引起社会动荡。尽管这一次的金融危机无法避免, 但它带来的教训可以帮助我们预防下一次经济危机。

为了找出一个更好的方式来感知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各国的应对措施, 本文将结合以前的文献, 通过四个部分分别阐述危机爆发的过程、危机具体的成因、导致的后果以及给我们的一系列教训和启示。

1 文献综述

往年的金融危机验证了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 即这种经济衰退将会每隔一段时间出现一次 (M.I.T, 2008) 。尽管这个理论表明衰退期无法避免, 但总结方法以尽量减轻其影响, 对下一次的金融危机是十分必要的。

根据凯宾 (2010) 的说法, 次贷危机是导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最直接因素。而凯恩斯的供给与需求理论表明, 次贷危机爆发是由于房地产的供需不平衡导致的。默沙 (2010) 的论文中详细解释了, 为了解决供需问题, 银行家和投资人如何刻意营造出一种“虚假繁荣”以继续吸引世界各地的投资人们。阿亚迪和皮特 (2012) 同样持有这一观点, 他们补充说, 大量隐藏危机不断累积, 只等待一个爆发口。莫瑞彻等人 (2010) 的报告中明确指出, 当时已经有不少经济学家点出了其中的隐患, 然而“虚假繁荣”已经让人失去了理智。默沙同时提出, 如果没有了次贷危机, 金融市场的隐患虽然严重, 但仍有可能通过调整各国政策来加以控制。

然而, 尽管有许多文章支持上述观点, 我们同时也找出了许多持反对意见的经济学家。安德拉等经济学家将注意力集中在了次贷危机前就已经出现的重重问题上 (安德拉等, 2010) , 例如人性的贪婪、缺位的监管制度、不完善的金融系统等等。特拉次 (2015) 坚信, 就算没有次贷危机, 已经隐藏多年的重重隐患已经难以遏制, 最终仍会寻找到另外一个契机爆发, 金融危机无法避免。鲁斯贝尔 (2010) 的报告认为, 贪婪才是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梅瑟拉 (2011) 则认为, 次贷危机只能作为一个导火索, 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其实是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和金融体系本身的不完善。但是, 特拉次虽然认同贪婪是造成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他同时也指出, 缺少监管可能是更重要的导致危机的因素。因为人的理智会通过各种方式来遏制贪婪的本性。而这一次金融危机的主要原因就是缺乏足够严密的监管以遏制贪婪。

金融监管缺失, 这一重大问题被研究金融危机的几乎所有经济学家们提到。许多研究表明, 不完善的监察制度是导致金融危机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斯蒂芬和尤金 (2010) 在报告中指出, 在严密完善的监管制度下, 泡沫经济所隐藏的巨大危机是可以被发现并及时加以控制的。如果在危机早期可以将隐藏问题扼杀, 全球性的经济损失完全可以避免。就像保利 (2009) 所说, 尽管次贷风暴引发了金融危机, 但究其原因还是金融制度的缺失, 不管是金融监管还是金融产品的创新, 都存在问题。阿尔库塔 (2011) 认为, 除了监管缺失, 美国的经济结构可能更是导致危机的原因。他详细解释道, 美国的经济结构在当时已经严重偏向金融市场, 而作为金融市场的基础, 实体经济已经被大幅度减弱, 出现产业空心化。实体经济无力支持金融产品, 根基被断, 金融市场的风暴最终来临。

2 原因和结果

2.1 金融危机的时间线

经济学家普遍认为, 2007年的次贷风暴是这场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索。实际上, 抵押贷款的风险程度自2007年以来就持续上升。2007年2月, 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4月份, 美国第二大次贷供应商申请破产保护;8月份, 美国最大住房抵押贷款公司发生资金周转困难, 宣布动用银行信用额度115亿美元。美国货币市场的流动性过剩, 逆转为流动性不足。

源自于房地产市场的次贷危机一旦爆发, 美国整个货币市场陷入流动性短缺。2008年3月, 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低价收购;7月美联储和财政部宣布救助两大房贷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9月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保护;10月美国最大规模7000亿美元金融救助计划获批;当月全球主要央行先后两次同步降息;西方七国集团 (G7) 财政部长会议承诺用“一切可用手段”对抗金融危机。12月全球多家央行再度同步大幅降息, 注入流动性。节奏紧密的风险事件爆发, 引起美国股市巨幅震荡:9月30日, 美国三大股指暴跌, 纳指创历史最大日跌幅, 道指创单日最大下跌点数。次贷风暴迅速扩散至整个金融市场, 进一步影响消费信贷和企业融资, 对美国经济增长造成严重损害。同时, 由于虚假繁荣吸引了全球大量银行家和投资人的注资, 美国金融市场与全球经济已经深度绑定, 这一场金融风暴引起了全球性共振。

2.2 危机成因:内部失衡

乔治·索罗斯称“本次突发性金融危机并非外部冲击所致……它发源于金融体系自身。”创新无约束、政府疏于监管、投资者贪婪、评级机构信用危机等问题在危机爆发后浮出水面。

(1) 金融过度创新:次级贷款证券化

美国的住房抵押贷款市场是美国资本市场中仅次于公司股票市场的最重要市场。美国房地产金融机构通过以下三项指标来区分客户质量:一是客户的信用记录和信用评分, 二是借款者的债务与收入比率, 三是借款者申请的抵押贷款价值与房地产价值比率。按照贷款质量相应分为三大类:优质贷款 (Prime) 、中级贷款 (Alter-A) 和次级贷款 (Subprime) 。次贷借款人是违约风险非常高的客户群, 他们被称为“三无人员”ninjna, 意为既无收入 (no income) 、又无工作 (no job) 、更无财产 (no asset) 的人。住房贷款金融机构之所以为次贷借款人提供贷款的主要原因在于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 抵押品住宅价格一直在上涨, 即便出现违约现象, 银行也可以拍卖抵押品 (住宅) 。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证券化使得银行可以把风险转移给第三方。次级贷款证券化的过程也是次贷危机酝酿形成的过程。贷款机构将发放的住房贷款所有权首先转移给第三方金融中介机构, 通常为投行, 后者将购买的次贷集中到资产池。投资银行根据不同的贷款类型和特征, 将资产池中各种资产重新分解和打包, 形成新的以次级房贷为抵押的各种衍生债券, 常以次贷抵押债券 (MBS) 和担保债务凭证 (CDO) 为代表。按照这种方式可以继续证券化, 形成CDO的平方和立方, 一系列的金融衍生产品被创造, 包括信用违约互换 (CDS) , 使得CDO本身的保险工具属性演变为投机工具。2007年底, CDO名义市值达到62万亿美元, 几乎相当于当年全球GDP水平或美国GDP的4倍多。风险转移的链条被无限延长, 但是风险并没有消失。风险从发起人传递至最终投资人承担, 通常是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养老基金、投资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 由此不难理解金融危机广泛的波及范围。

(2) 宽松的货币政策:房地产泡沫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所描述的, 债务可以推动过度投资的不断循环, 还能推动现有资产价格的上升与暴跌。2001年, 随着网络泡沫的破灭和“9·11”恐怖袭击发生, 美国经济面临衰退危机。为了刺激经济增长, 美联储采取连续13次降息实行低利率政策, 极大地刺激了美国房地产业的发展, 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力量。低利率刺激了抵押贷款和过度消费, 也是导致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成因。资产价格泡沫及其破裂最终导致危机爆发。

(3) 监管不作为:分业监管的漏洞

美国实行分业监管体制, 投资银行既不受美联储监管, 同时也不受联邦存款保护机制的保护, 还不受巴塞尔协议对商业银行8%的资本充足率要求的约束。美联储面对金融创新过度的“不作为”, 金融衍生品的复杂程度甚至受到了巴菲特的诟病, 将其称为“金融界大规模毁灭性武器”。金融衍生品在场外交易甚至绕过监管, 纵容了金融冒险行为。银行业对风险的管制不足, 使许多贷款在金融体系中泛滥, 拖累了整个银行系统。

(4) 投资银行与评级机构:贪婪与欺诈

美国居民的消费需求严重超过居民收入, 但是华尔街的投行却在通过包装美国穷人, 造成房地产繁荣假象。当不具备消费能力的人被不当鼓励至不匹配的住房抵押消费市场, 然后将贷款证券化, 以高额的回报率卖给机构和个人投资者, 最终导致美国信用的破产。房贷衍生证券在经过贷款分解和重新打包后, 复杂程度本已大大提高, 确保债券的准确信用评级是重要环节。但是作为商业机构的评级机构, 为追求利润最大化, 在保险公司进行担保前提下, 通常愿意给予此类证券较高的评级。但是对于依赖信用评级的投资者而言是无法看清衍生证券的本来面目的。评级机构丧失中立性, 对于投资者而言无疑为欺诈, 造成投资者损失自然难以避免。

2.3 危机后果:格局改变

美国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不仅给美国经济带来了空前打击, 也给世界经济格局和发展路径造成了实质影响。首先, 全球金融体系被冲击。在这场危机中, 大量商业银行破产被政府接管, 美国的银行减计额最大, 约占到全球银行减计总额的60%, 欧洲地区的银行占比超过30%, 亚洲银行相对损失较小, 不到10%。其次, 大量金融机构, 包括银行、对冲基金、保险公司、养老基金、政府信用支持的金融企业等在内的几乎所有金融机构均不同程度受金融危机波及, 从而大大加剧了危机的影响。再次, 市场恐慌进一步蔓延, 金融危机造成的市场恐慌影响实体经济发展。最后, 中国无法独善其身。中国商业银行持有的美国金融资产, 例如雷曼兄弟债券和两房债券受损200多亿美元。中国持有的美元资产外汇储备以及对外金融投资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 使得中国实体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2.4 危机教训:审慎均衡

随着美国经济的复苏, 2008年的金融危机似乎尘埃落定。但是面对当下国内经济下行压力, 资本市场去杠杆的任务尚很艰巨。金融危机的教训和启示也就尤为珍贵。

一是要坚持宏观政策审慎平衡:采取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 使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等宏观政策保持平衡、协调、可持续, 防止宏观经济政策失调。

二是要坚持金融服务实体:必须始终把实体经济作为经济体系发展的根本基础, 虚拟经济应该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需要。防止金融脱离实体经济“空转”, 形成资产泡沫, 引发实体产业空心化。

三是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无论成熟还是新兴金融市场, 都需要强有力的监管。金融创新不能偏离审慎经营原则。监督金融机构去杠杆, 防止过度投机是防范风险的有效手段。

四是审慎推进金融业改革:混业经营的风险管控要有相应的监管体制和措施配套, 否则会深刻影响实体经济发展, 也容易引发系统性风险。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必须与自身的风险管控能力、监管部门的监管能力相协调。

3 结束语

根据凯恩斯的经济周期理论, 未来还会再次发生金融危机。本文通过分析金融危机发生情况来推导其原因和结果, 希望能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危机产生一定的警示作用。

关于09年金融危机影响的调查报告 第8篇

一、两次危机的比较

(一) 危机表现

数据来源:Word Bank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 受危机冲击的主要国家的股票市场都出现了大幅度的跳水, 经济增速也有所下滑, 泰国1997年和1998年的GDP分别下降了17.1%和25.9%, 同样美国2009年的GDP下降了1.77%。金融危机除了冲击证券市场和经济增速外, 也使得受冲击国家的货币贬值, 房地产市场萎缩。

从金融危机的表现上来看,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金融危机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金融危机的发生给各国经济带来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

(二) 危机爆发的原因

1、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共同造就的。

首先, 泰国泡沫经济崩溃带来了不良债权。在1997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前, 泰国的房地产市场迅速地膨胀, 外国资金的流入也推动了泰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到了1997年, 泰国的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 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大幅度下跌, 泡沫的破裂产生了巨大的不良债权。

其次, 泰国在危机爆发前出口减少, 产生贸易逆差。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前, 由于美元升值, 泰铢又是长期盯住美元浮动, 因此造成泰国的出口减少, 经常项目逆差扩大。

再次, 以索罗斯为首的国际对冲基金对东南亚国家货币的冲击。冲基金预期到泰铢的贬值, 于是对泰铢发起了攻击, 泰铢大幅度贬值。在对泰铢进行了冲击之后, 对冲基金又对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新加坡等国的货币进行了冲击, 使得这场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危机最终演变成了一场影响全球的金融危机。

2、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也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首先, 美国金融机构通过金融创新创造了多环节的资产证券化。美国的房地产放贷机构大量地发行次级贷款, 抵押贷款公司又发行了以住房抵押贷款为支持的证券 (MBS) , 并将MBS出售给了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又以MBS为基础发行了担保债务权证。这样, 当利率身高, 次级房贷的债务人无力偿还贷款时, 就会使得整个金融机构流动性不足, 金融危机爆发。

其次, 贸易顺差国资金流入美国引起房地产市场泡沫。以中国为代表的贸易顺差国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储备, 这些国家用将外汇储备用以购买美国的债券, 将资金注入美国市场。资金的流入推动了美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繁荣。

数据来源:美国联邦储备局官方网站

再次,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前, 美联储长期实行低利率政策。美联储在2001年1月到2003年6月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当美国经济在2003年开始反弹的时候, 美联储并没有及时上调利率, 长期的宽松政策进一步加剧了美国房地产泡沫。

最后, 金融监管的欠缺最终使得危机爆发。在美国金融机构不断进行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创新的时候, 美国相关的监管机构并没有对金融创新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地监管。监管的欠缺放大了金融产品的风险, 最终使得危机的爆发不可避免。

(三) 危机的触发机制

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来看, 两次危机的触发机制是不同的。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由东南亚国家的货币危机引起的一场全球金融危机, 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则是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一场全球金融危机。前者发起于发展中国家, 后者是由发达国家发展中的问题引起的。但是引起两次危机爆发的共同原因是金融监管的欠缺和危机前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破裂。

(四) 危机的应对措施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 受冲击的主要是东亚和东南亚各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在应对危机中主要是接受了IMF的援助。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 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对本国经济进行了救助。作为美国债权国的中国、日本以及石油输出国组织等也因不愿看到美元资产贬值而加入到拯救危机的行列中。

二、两次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一) 危机对中国出口的影响

从两次危机前后我国出口额变化的情况来看,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出口额的影响要远远大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原因在于:

一是,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受冲击的东南亚国家主要是中国在出口中的竞争国家。因此, 当这些国家的经济受到影响的时候, 我国出口的变化并不会很大。但是, 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 受危机冲击的主要是欧美的发达国家, 这些国家是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国。当这些国家, 尤其是美国的经济受到影响的时候, 其进口需求减少, 我国的出口必然大受影响。

二是,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本身的影响范围要大于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 世界经济受到了比1997年更严重的冲击, 自然我国的出口所受的影响也将会更大。

三是, 由于我国商务部公布的官方数据的限制, 我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后的数据只能是年度数据, 因此很有可能比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所使用的月度数据波动性更小。

(二) 危机对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

数据来源:中国商务部官方网站左: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 右: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从两次金融危机前后,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变化看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我国在两次危机中外商直接投资都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 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由1996年的700多亿美元下降到了1999年近400亿美元。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 我国的外商直接投资也由2007年第四季度的350亿美元下降到2008年第四季度的不到200亿美元。由此可见, 金融危机的爆发对我国直接投资的影响还是很明显的。

(三) 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 我国银行的资产质量、盈利能力以及资本充足率都已有显著提高。由于资产负债表更加强劲, 资本杠杆率更低, 我国银行无需通过减缩贷款对危机做出反应。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 我国银行正通过提高杠杆率向经济注入流动性。2009年3月份的贷款增长率从2008年8月份的14.3%增加到29.8%。这说明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 我国银行业应对危机的机制更加成熟, 银行业应对危机也有着更大的主动性。

三、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一) 在经济发展中要警惕泡沫经济的出现

不论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还是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 在危机爆发前, 危机发生国都出现了由于流动性过剩而引起的房地产泡沫。房地产泡沫的破裂也是两次危机爆发的一个重要的触发机制。因此, 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 我们也要警惕这种由于流动性过剩带来的房地产泡沫。在房地产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要加强对住房实际使用量的监控。

(二) 加强金融机构对金融创新的监管

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都有由于金融监管不力而造成危机加剧的因素。尤其是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中, 大量热钱涌入东南亚国家的市场, 推动泡沫高涨, 这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是很大的。我国目前也是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 很多资金由于看好中国市场而想涌入中国。但是由于我国是一个限制资本流动的国家, 因此, 这还没有给我国造成过大的冲击。但是不可否认, 我国的资本项目将逐步开放, 在那种情况下, 我国一定要警惕短期资本的冲击行为, 加强金融机构的监管。

除了对于热钱的监管外, 我国也要加强对金融创新的监管。我国的金融业尚处在一个发展阶段, 各种金融创新的工具将在我国逐步使用, 我国在金融创新的同时要吸取美国过度创新引发危机的教训, 加强监管。

(三) 保持适当的外汇储备以应对冲击

从我国历年外汇占款的变化看, 我国的外汇占款在2000年之后进入了一个加速增长的时期。我国现在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在汇率完全浮动之前, 我国保持一定量的外汇储备可以防止在资本账户开放后国际游资对于人民币的冲击。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 以泰国为首的东南亚国家正是由于最终的外汇储备不足而无法抵御对冲基金的冲击, 不得不放弃固定汇率制度。

(四) 推动实体经济的发展, 增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金融业的发展是一种虚拟经济的发展, 在带来巨大收益的同时, 虚拟经济的风险也是巨大的。只有制造业、实业等实体经济得到切实的发展才能真正的增强一国经济的抗风险能力。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都有由于虚拟经济的过度发展而造成经济泡沫放大的因素。因此, 只有加强实体经济的发展才能够提高一国的抗风险能力。

摘要:本文对比分析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 发现两次危机对我国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是不同的, 同时随着我国银行业的发展, 银行的抗风险能力在增强。我国应该加强实体经济的发展来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

关键词:亚洲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启示

参考文献

[1]刘亮.美国次贷危机与亚洲金融危机的比较[J].金融数学与研究, 2010 (1)

[2]刘遵义.十年回眸:东亚金融危机[J].国际金融研究, 2007 (8)

[3]余永定.泰国的货币危机及其启示[J].国际经济评论, 1997 (9)

[4]刘剑阁.亚洲金融危机与中国的对策[J].国际金融研究, 1999 (7)

上一篇:幼儿园小班上学期班级的工作计划下一篇:见证员考试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