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 Word 文档

2024-06-24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 Word 文档(精选11篇)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 Word 文档 第1篇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案设计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实验小学 蒋翠花

一、教学背景

1.面向学生: 小学 学科:语文 2.课时:第一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学习生字,读准生字的读音,想想词语的意思。

让学生提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课题

《卢沟桥烽火》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体会“卢沟桥事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3.了解“卢沟桥事变”的史实,认清日寇的侵略罪行,增进对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攻击侵略者的英勇行为的崇敬之情。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按照时间顺序讲述“卢沟桥事变”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卢沟桥事变”的重大历史意义。

三、教材分析

《卢沟桥烽火》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课文,反映了中国现代史上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事件——卢沟桥事变,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占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根据我以往的教学经验,在五年级学生心中,抗日战争就是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把侵略者赶出中国,至于卢沟桥事变具体是怎么回事,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学生并不了解,毕竟现在的孩子距离抗战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已很久远。

全文共有9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自然段:写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重要战略地位 第二至五自然段:写日军在卢沟桥向中国军队开火,企图侵占宛平城,遭到了中国守军的顽强抗击。

第六至八自然段:写中国共产党号召全国人民团结抗战,全国人民对卢沟桥守军慰劳和声援。

第九自然段:写“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国人民全面抗战的序幕。

四、教学方法

本课条理清楚,按照时间和事情发展顺序,生动具体地描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的指导思想,设计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谈话、问题引读的方式,带领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感悟、有所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依据课标要求和课文特点,遵循阅读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本课,设计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激趣导入,走近文本,第二板块:合作探究,积累内化(利用互联网搜索、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激趣导入

1.听歌曲《松花江上》,【百度视频】请学生说说听后的感受。http://v.youku.com/v_playlist/f1984853o1p1.html

2.了解历史背景

过渡:歌词中提到的“九一八”是指“九一八”事变,1931年9月18日,日本驻中国东北的关东军,蓄意挑起事端,侵占了我国东北三省,东北地区的人民从此过着颠沛流离、家破人亡的生活。

下面请同学们观看有关“九一八事变”的影像资料

http://v.ku6.com/special/show_2716690/ihalDwCIvB8UiBAn.html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我国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为把侵略魔爪伸向全中国,又蓄意制造了卢沟桥事变。板书课题:卢沟桥烽火

解释题意:“烽火”指什么?比喻什么?“卢沟桥烽火”又是什么意思? 过渡:“卢沟桥事变”是怎样发生的?经过怎样,结果怎样,这一事件有什么意义,对我们有哪些教益?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指导 1.生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概内容。

2.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词认读。(2)指名分节读课文。

(3)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清课文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的内容,再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讲的是同一个内容,可以合并在一起。

(2)指名分段,并说说理由。(3)交流:

第一段(1)写当前局势和卢沟桥所处的战略地位。

第二段(2—5)写“卢沟桥事变”的具体经过。

第三段(6—8)写中国共产党伟大的号召力量。

第四段(9)写“卢沟桥事变”揭开了中国人民全民抗战的序幕。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读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学生质疑。预设:词语意思

蚕食:像蚕吃桑叶一样。比喻逐步侵吞。

魔爪:比喻日本帝国主义凶恶的势力。

3.思考:卢沟桥事变的起因是什么?(作为侵华计划的一个重要棋子,卢沟桥早已成了日寇的攻 击目标)

4.讨论:怎么理解“咽喉要道 ”?(说明了卢沟桥重要的战略地位,也为下文中国军民舍生忘死、奋力还击的英勇表现作了铺垫)观看地图 “七.七事变”敌我攻防示意图 ”,理解“咽喉要道”一词 http://baike.baidu.com/albums/10754/6142900.html#0$ac7547825258aa900df4d207

5.这一段写了什么?(九一八事变后的局势、卢沟桥的战略地位)

四、总结:

1.组织讨论:读了这篇课文,看了资料,你对日本侵略者的丑恶行径有什么看法?

2.《 卢沟桥烽火》 本文通过叙述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的经过,再现了那段令中国人民永远不能忘怀的历史,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蓄意挑起事端,野蛮侵略我国领土的滔天罪行,讴歌了我国军民同仇敌忾抗击侵略者的顽强精神。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观看“卢沟桥事变”的历史纪录片

http://baike.baidu.com/albums/34028/34028.html#0$7ac880519c44316243a75b1a

3.生字扩词。

板书设计:

卢沟桥烽火

局势和地位 事变经过 军民团结 历史意义

坚贞不屈

咽喉要道 英勇善战 同仇敌忾 拉开序幕

六、教学反思

这篇文章讲述的事件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这方面的历史知识也相对匮乏,因此,在导入课题的时候,我让同学们先听《松花江上》这首歌,以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急于想了解歌词中反复提到的“九一八”,接着让学生通过观看“九一八事变”影像资料,初步了解作者的写作动机和时代背景,这样既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他们的视野,又为顺利进入课题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同时在一定程度上激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行为的憎恨。

教学中,我以文中“咽喉要道”为教学突破点,通过观看“七.七事变”敌我攻防示意图,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卢沟桥的重要的战略地理位置,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阅读方式,体会文中词语的感情色彩。课后让同学们继续观看“卢沟桥事变”历史事件,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也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总之,互联网的运用,为我的课堂教学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个人介绍

省份:江苏省 学校:淮安市淮阴实验小学 姓名: 蒋翠花 职称:小教高级 电话:*** 电子邮件:chui1964@163.com 通讯地址: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实验小学

蒋翠花 1983年6月毕业于江苏省淮安师范学校,小学高级教师,现为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实验小学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熟课堂教学生动风趣、教学经验丰富,深受学生的喜爱。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 Word 文档 第2篇

1.选择“文件”菜单的“搜索...”命令,打开“基本文件搜索”任务窗格。

2.在“搜索文本”框中输入字词,只要它们出现在文档的正文或属性中,都将显示出包含这些字词的文件。

3.在“搜索范围”下拉框指定一个搜索位置,可以指定一个具体的磁盘或文件夹,也可以在整个硬盘中查找。

4.在“搜索文件类型”下拉框中,指定要查找的文件类型。

5.单击“搜索”按钮,Word即开始查找符合条件的文档并显示文档名。

注意:

1.在设定搜索文本时可以使用通配符“*”和“?”,“*”代表一个或多个字符的任意组合;“?”代表任意一个字符,

在“搜索文本”框中输入较多的词汇(用空格分隔),可以更加准确地筛选出要寻找的文档。

2.如果将“搜索文本”留空,将在指定位置搜索出所有符合条件的文档并显示出来。

3.将鼠标指针置于显示出的文档名称上,右侧会显示一个下拉按钮,单击按钮打开下拉菜单,可以进行多种针对此文档的操作,本动画演示了把文档路径复制粘贴到文档中的全过程。

4.执行“文件”、“打开...”,在弹出的“打开”对话框中单击“工具”按钮,选择“查找...”命令,可以打开“文件搜索”对话框,其使用方法和“基本文件搜索”任务窗格基本一致。

具体操作的动画演示过程如下: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 Word 文档 第3篇

鉴于以往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课程时, 或者觉得过于浅显, 要么觉枯燥无味.在我的计算机应用教学中采用案例式教学设计, 选取贴近生活贴近实际需要的身边事做为原始素材.再把最终生成的效果以pdf文档提供, 让学生感受到结果产生兴趣.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以至用的“用”字上。下面的是word高级应用一堂课的教学设计过程。讲解内容为毕业论文的排版。

1、问题引入

学生小陈就要大学毕业了, 他在大学要完成的最后一项“作业”就是编辑毕业论文了。开始他并没有当回事, 他用过Word进行文字编辑, 觉得很简单。但当他看完学校下发的“毕业论文格式”后, 却轻松不起来了。因为毕业论文的排版要求比普通文档要复杂得多。如:运用样式设置各级标题、插入目录、不同的页眉页脚及“域”的使用, 这些知识是小陈以前从未遇到的, 怎么办?

2、案例分析

小陈只好去请教刘老师, 刘老师告诉小陈, 要完成一份符合要求的毕业论文, 关键问题是, 必须对论文的各级标题设置标题样式。只有标题样式设置正确, 才能生成正确的文档目录及满足要求的页眉页脚。

3、解决方法

小陈按照刘老师的指点, 首先将论文的各级标题应用于不同的相应大纲级别的样式;接着按照设置的标题级别顺利地为毕业论文添加了目录;然后利用插入域的方法为每章插入了页眉页脚。至此, 小陈终于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4、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样式、目录的使用;

熟练掌握页眉和页脚、页码、节的使用;

了解长文档的阅读方式——文档结构图的使用;

了解Word域的使用。

5、教学过程

全部内容划分成五个任务:

任务一

页面整体效果设置:页面设置, 文档属性设置。

任务二

利用样式设置相应的格式, 从而划分出文档结构。

任务三

设置多级编号 (项目符号) (重点难点) :在任务二文档结构基础上把整个论文设置为具有章、节、小节形式。如图1。

任务四

为毕业论文添加目录

任务五

设置页眉页脚 (重点难点)

首先插入分节符, 如图2, 这样把文档分成可以独立排版的几个单元, 再断开节之间的链接。

然后通过插入word域方法做成比较专业的如学生教材般的奇偶页不同, 而且页眉内容会随着章节不同自动变化的比较专业的页眉和页脚的效果。

在页眉上添加章名 (使用域:StyleRef) 和论文名称 (使用域:Title)

·封面、摘要和目录页上没有页眉

·从论文正文开始设置页眉, 其中:

·奇数页的页眉为:论文名称在左侧, 章名 (标题1编号+标题1内容) 在右侧;

·偶数页的页眉为:章名 (标题1编号+标题1内容) 在左侧, 论文名称在右侧。见图3。

最后添加页脚, 使目录和正文具有不同的页码格式。

6、小结

无论多么复杂的排版, 只要用好了分节、样式、页面设置和页眉页脚设置, 就能轻松快捷地制作出专业水准的文档。域是提高效率、自动生成文本内容的工具。Word的打印功能极其强大, 可以满足各种打印需求。

7、教学反思

在本次课堂教学设计中, 我从现成的案例开始导入, 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展示教师做好的比较精美的长文档和排版好的毕业论文的PDF文档。1) 、达到对所学知识点的梳理, 2) 、给学生一个最初步的感性认识。

以学生们都了解的也是都会面临的毕业设计论文为题材, 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他们一方面想了解毕业论文是怎样的格式和内容, 一方面也愿意学习毕业论文的排版方法和格式, 为毕业设计和将来的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意在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 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了解学习的目标。效果确实很好, 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调动, 积极探究新的知识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课程结束后再布置一综合练习, 由老师指定十项内容, 然后学生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后上网收集的相关素材, 利用本次课所学长文档排版方法制作出一精美的作品。

摘要: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中, 有效运用案例, 科学合理的设计课堂教学, 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强化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同时提高教师的素质, 提高教学质量。利用系统化的教学设计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 以任务为主线, 以实践为主导,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 Word 文档 第4篇

关键词:互联网搜索;小学数学教学;教学方式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0)12-0051-03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 将“互联网搜索”运用于课堂教学,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手段,给传统的教学方式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自从安装互联网以来,笔者利用“互联网搜索”吸收了大量的教育教学营养,在2009年举办的首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中获了奖。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互联网搜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互联网搜索”在教学中的运用

笔者在教学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教材)《激情奥运》时,利用互联网搜索“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资源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在教学中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气氛,优化了教学内容,增加了教学密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具体运用如下:

1.激情引入,激发兴趣

(1)播放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视频。(时间:2分)

【百度视频】http://you.video.sina.com.cn/b/22098961-1338693724.html

引导学生围绕“奥运”充分抒发自己的所见所感。

(2)出示2008年北京奥运奖牌榜,让学生思考:从这个奖牌榜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百度新闻】http://news.163.com/09/0917/07/

5JD6M0RQ000120GR.html

(3)导入课题: 激情奥运

2.提升基础,综合应用

(1)射击奇夺金

①播放视频:男子50米步枪3×40射击比赛视频。(时间:40秒)

【百度视频】 http://www.boosj.com/586421.html

提问:从视频中大家听到了哪些重要的信息? 谁可能是最后的冠军呢?

②学生计算,然后四人小组交流。

③教师巡视指导,并请学生到黑板上演算。

(2)跳水稳夺金

①让学生猜一个谜语“举身赴清池”,猜一项体育运动。

②播放视频:郭晶晶跳水的视频。(时间:1分25秒)

【百度视频】http://vblog.hunantv.com/p50_ NTIzMjU

=.html

提问:最后一跳前,吴敏霞落后郭晶晶多少分?

学生计算。

③出示最后一跳成绩。教师问:谁是冠军,谁是亚军,谁是第三名?

④学生同桌说一说,写一写,然后汇报算法。

⑤教师小结:郭晶晶不愧是跳水皇后,她夺得了冠军,果真没让我们失望。

(3)田径痛失金

【活动1】选一选

①展示田径预赛和决赛的终点图片。

【百度图片】http://news.xinmin.cn/tphoto/2007

/08/31/870863.html

http://www.nipic.com/show/1/25/527d1fd0e 7544b15.html

提问:哪一张才是这场比赛的终点照片呢?为什么?

②由学生说出选哪一张照片,并说明理由。

【活动2】算一算

①展示男子田径比赛前三名的成绩。

第一名 古巴 罗伯斯12秒93轻松夺冠;

第二名 美国 佩恩 13秒17获得银牌;

第三名 美国 奥利弗13秒18名列第三。

【百度新闻】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

65592420.html

②提问:这三名运动员的成绩分别相差多少?

③学生计算,交流,汇报。

④提问:奥运会记录是12.91秒,罗伯斯还差多少才能平奥运会记录?

⑤学生计算,汇报。

【活动3】练一练

①提问:学习卡的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有用的数学信息?每两栏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②四人小组讨论,计算,然后汇报。

③教师点拨:以线段为辅助,进行讲解。

3.深入探究,拓展提高

(1)学生根据课前利用“http://2008.sina.com.cn/”收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数据,在小组中自由提出问题,自主学习。

(2)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如何去提出问题、解答问题。

4.总结概括,歌唱奥运

(1)教师提问:你们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2)播放《我和你》奥运会主题曲 ,师生同唱。(时间:3分钟)

【百度视频】http://you.video.sina.com.cn/b/15589727-1451029461.html

5.课后作业

学生利用http://2008.sohu.com/收集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数学信息,提出并解决两个问题。

由于笔者合理地运用“互联网搜索”的这些视频、图片、新闻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了生动、鲜活、有趣的画面,打开了连接外面世界的一扇知识的窗户。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奥运,既提升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又把学生带进了有趣的数学王国,让学生在民主、轻松、活跃的学习气氛中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

二、“互联网搜索”运用于教学中的误区

互联网是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资源平台,它以其巨大的容量、更丰富的表现形式、更直观的感受迅速得到了人们的青睐。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的应用中,效果极佳。但是,也有很多数学教师在运用“互联网搜索”时走向极端,存在一些误区。

1.为用而用

教师往往抱着“不怕胡用,只怕不用”的心理,强拉硬扯,将网络搜索的资源拖进课堂。我们都知道,数学教学是目的,互联网搜索是手段,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如果让互联网搜索主宰课堂,主宰学生,忽视教学目的的存在,不仅不能促进教学,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

2.盲目“拿来”

目前,真正能利用互联网搜索于教学的教师并不多,在这种情形下,教师想借助互联网搜索辅助教学,怎么办?当然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凭心而论,在互联网搜索辅助教学起步的初级阶段,能主动拿来是值得肯定的。问题的关键是有些教师对互联网搜索缺乏必要的认识,没有深入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根据自己的教学习惯,主观盲目引进互联网搜索的资源,只能造成机械、僵化的课堂教学。

3.违背教学规律和课改理念

按照新的教学理念,数学教学应通过合作探究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如果让互联网搜索的资源“全盘主宰”、“包干代替”,就没有了数学课堂的灵活、机智、有趣,这是有悖于先进的课改理念和课改精神的。

三、“互联网搜索”运用于教学中的误区解决对策

1.教师要正确处理手段和目的辨证关系

互联网搜索运用于教学必须正确处理各种辨证关系,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互联网搜索是一种手段、一种方法、一种工具,教学是目的。在互联网搜索资源时,既要思考资源的合理性,更要进行教育目的性的思考,不能盲目利用。

2.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

教师只有充分挖掘教材,把握好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然后根据教学重点和难点在互联网中搜索具有最佳表达效果的视频、图片、故事、新闻等资源并呈现给学生,从学生的思想、思维感受及接受能力出发,学生才更容易学,更愿意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习成为他们的自觉需求。

3.教师要注意师生之间的交互性

利用“互联网搜索”将资源引入课堂,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关注各种屏幕资源,未注意学生的反馈和交流,使“人灌”变成“机灌”,那么学生仍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以致感到厌烦甚至不愿听课,课堂气氛就会处于“沉闷”或“混乱”状态。如果教师注意在呈现“互联网搜索”的资源时,能进行合理的引导,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交流讨论,教师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学习的助学者,这样师生之间就形成了一种双向参与、沟通、平等协作的朋友关系。

4.教师要注意搜索资源的实效性

江泽民同志指出:要重视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提高教学实效性,扩大覆盖面,增强影响力。网络搜索在教学中的广泛运用,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使一些抽象、难懂、枯燥的理论实例化、简单化,从而增强教学的实效性。而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搜索大量的视频、图片、新闻等资源就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如果不注意搜索的质量和效果,视频画面不清晰,声音断断续续,图片的大小不合理等,这样学生都会分散注意力,致使课堂教学处于骚动不安的状态。

总之,运用“互联网搜索”的资源辅助教学,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条有效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灵活根据具体的内容确定“互联网搜索”的资源,充分利用“互联网搜索”的资源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的效率。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 第5篇

教学设计

Teaching aims: 1.Learn some new words: farm meet course enjoy suddenly hope voice interest ….2.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text.3.key sentence: A:Where are you from? B:I am from …

A:Where do you come from? B:I come from …

How about you ? → What about you ? Teaching important and difficult points: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text.Teaching method:talking sum up Learning method: 1.Practise in pairs 2.Remember and write the key sentence by themselves Teaching time:One Teaching tool:PPT.Teaching type:New lesson Teaching steps: Class opening: 1.Greeting 2.Duty report.New lesson: Step 1.Lead in Ask the students some questions: 1.Do you like to make new friends? Why or why not? 2.Who is your newest friend? How do you meet? Step 2.Listen and answer 1.Listen to the tape carefully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Ⅰ.What does Danny want to buy in Beijing? Ⅱ.Who is Danny’s new friend? Ⅲ.Where does Wu Li come from? 2.Discuss the whole text.Make sur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text.Step 3.Listen and repeat Step 4.Practice 1.Have them read the text aloud for a few minutes and correct their pronunciation when necessary.2.Ask students to come to the front and act out their dialogues.Step 4.Language notes 1.Do you like to make friends? 你喜欢交新朋友吗? make friends 交朋友 拓展:make friends with sb.和某人交朋友 2.A:Where are you from? B:I am from …

A:Where do you come from? B:I come from …

3.I came to China with my friend, Jenny.我和我的朋友詹妮一起来到了中国。

with 是介词,意为 “和……一起;随身携带”。

4.There are a lot of places of interest in Beijing.在北京有许多名胜。

1)a lot of 许多,大量,即可以修饰可数名词,也可以修饰不可数名词,相当于 lots of。

2)places of interest 名胜。5.How about you? 你呢?

How about…? 意为 “……怎么样”,相当于 What about…?

Step 5.Deal with “LET’S DO IT”

You meet a new friend on the train or bus.What should one say to a new friend? What can one do to enjoy time with a new friend? With a partner, write and practice a dialogue.Present your dialogue to your classmates.Guide the students to discuss the questions.Step 6.sum up Step 7.Homework: 1.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the text.2.Finish off the activity book.3.Read the dialogue in the lesson12.Blackboard writing: A:Where are you from? B:I am from …

A:Where do you come from? B:I come from …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 Word 文档 第6篇

教案设计 动物的繁殖活动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四年级学生 2.学科:科学 3.课时:第1课时

二、教学课题

1、有的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有的直接产下小动物;卵生和胎生是动物产生新生命的主要方法。

2、很多动物的繁殖与绿色开花植物的繁殖有共同点,都要受精。

3、通过观察图片,情景再现,了解更多动物的繁殖活动并进行分析。

4、懂得新生命的可贵,了解生命世界生生不息的自然规律。

三、教材分析

《动物的繁殖活动》是教科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七课的内容

本单元是在三上《植物》、《动物》单元对一些动植物外部特征进行观察,并初步掌握了一定观察方法,又在三下经历了《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对动植物的生命周期进行观察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本单元主要是围绕植物的“新生命”诞生来指导学生认识新生命产生的相应器官及相对较长的、微细的新生命诞生的变化过程,从中知道新生命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繁殖是本单元的核心概念。

本单元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帮助学生认识开花植物的繁殖方式。植物是这样,动物呢?第二部分,是帮助学生认识动物的繁殖方式。通过认识动物的卵、卵的孵化过程及哺乳动物的繁殖方式,第七课帮助学生建立“繁殖也是动物的共同特征,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繁殖方式”的科学概念,分清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的区别。

教学重点:胎生动物的繁殖方式。教学难点:卵生和胎生的比较总结。教学准备: 演示:动物的繁殖活动视频资料,课件 分组:记录纸,纯牛奶

四、教学方法

讲述法、演示法、讨论法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动物的卵》,谁来说说卵的构造是怎样的?

2、这样的动物叫什么动物?卵生动物。

3、所有的动物都是卵生动物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探究《动物的繁殖活动》

板书课题:动物的繁殖活动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让学生感受到知识的连贯性,也让同学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过程

1、卵生动物的繁殖活动

(1)请同学们自读书上37页资料,思考:植物繁殖与动物繁殖有什么共同点?

(2)交流。

植物的花蕊分为雄蕊和雌蕊,雄蕊的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并与子房里的胚珠结合,使胚珠受精,便形成了果实和种子。

动物和植物一样,动物也分为雄性和雌性,当雄性动物的精子与雌性动物的卵相结合,使卵受精,新的生命便开始孕育了。

【设计意图:让学舍自己读资料理解意思,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锻炼他们的理解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发现知识的重点。】

(3)出示孔雀开屏图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F%D7%C8%B8%BF%AA%C6%C1%CD%BC&in=15429&cl=2&lm=-1&st=-1&pn=7&rn=1&di=25275393360&ln=1999&fr=&fm=result&fmq=***53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t=&face=0&is=&istype=2#pn7&-1&di25275393360&objURLhttp%3A%2F%2Fpic7.nipic.com%2F20100501%2F4340748_222655077804_2.jpg&fromURLhttp%3A%2F%2F%2Fshow%2F1%2F9%2Fb3cfc34fea1b3398.html&W1024&H768&T7916&S324&TPjpg 百度搜索)我们先来看看孔雀问所有的孔雀都会开屏吗?它们开屏是为了什么? 动物的哪些活动是在为繁殖做准备呢? 筑巢,发情,洄游,交尾,产卵,孵化等。(4)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是靠产卵繁殖的?

鸟类、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节肢类、软体类各举一种。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几乎都知道的孔雀开屏现象引入卵生动物的繁殖现象有哪些?这样学生的课堂气氛一下活跃了,能够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胎生动物的繁殖活动(1)胎生与胎生动物。

同学们你们知道小狗是怎样诞生的吗?

老师在网络资源上呢找到了关于小狗出生的影像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观看视频(http://video.baomihua.com/90628330127/12347210 百度搜索)

自读教材P38,思考:同学们想想小狗还是卵生动物吗? 像猫、狗、兔等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胎生。用胎生繁殖的动物叫胎生动物。

请同学们想想你认识哪些胎生动物?(2)哺乳。

胎生动物一般都用哺乳的方法喂养小动物。回忆动物哺乳的情景。观看动物哺乳的视频。观察纯牛奶。说说哺乳对新生命成长的优势。(3)交流。

(4)小结:人也是胎生的。

【设计意图:通过简洁、形象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到胎生动物和卵生动物的区别,在讨论时由于学生自身的知识面比较广在这时发言表达自己的认知,各抒己见,在讨论中使学生得到成就感,获得更多的信息及培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又体现出了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对科学学习的兴趣更浓厚,达到良性循环】

3、总结动物产生新生命的几种方式。(1)列表(小组活动)。动物名称,繁殖方式。(2)汇报交流。

(3)介绍其它繁殖方式:动物的卵胎生。(4)了解克隆技术。阅读P39—40资料库。

(三)、小结

动物的繁殖方式主要有卵生和胎生两种。

卵生动物通过产卵来繁殖后代,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

(四)、拓展

我们都知道怀孕、产卵都是雌性动物做的,可是啊有种动物是爸爸生孩子的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他吧

(http://video.baomihua.com/15032852/15437829_P3P31# 百度搜索)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自然界的神奇,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操】、(五)、板书设计

7、动物的繁殖活动

﹙产卵孵化﹚卵生动物 胎生动物﹙直接产下小动物﹚哺乳

植物繁殖--﹙受精﹚--动物繁殖

克隆技术

六、教学反思

《动物的繁殖活动》是新的生命最后一课,本课的教学目的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卵生和胎生是动物繁殖的主要方式。繁殖是动物的基本特征。

在上这一节课之前,从动物的图片到繁殖活动的视频再到课件,我都做了精心的准备。上课也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老师在上课语言还不够精炼简介废话多了,使得这节课不够完美,我要继续努力完善自我。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 Word 文档 第7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2、学习篇末点睛和对比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联系课文内容及生活实际,理解“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的深刻含义。

难点:学习篇末点睛和对比的写法。

教学准备

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的演示、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二、继续精读训练。

魁北克的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谷中有一个什么“谜“?学生回答后,教者板书:谜西坡长满……东坡只有雪松

1、过渡:这个谜后来怎么揭开的?谜底是什么?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今天我们就要进行研究。

2、指名朗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个谜是怎么揭开的?

讨论:东坡为什么只须雪松,而没有其他树?西坡为什么除了雪松之外,还有其他树?

第 1 页

(外部原因东坡雪大,西坡雪小;自身原因是雪松的特性决定的)

(1)着重朗读和理解“当雪积到一定程度时,雪松那富有弹性的枝丫就开始向下弯曲,于是积雪便从树枝上滑落,待压力减轻,刚弯下去的树枝又是立即反弹过来,雪松依旧保持着苍翠挺拔的身姿。就这样,反复地积,反复地弯,反复地落,反复地弹……不论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终完好无损。”“其他那些树,因为没有雪松这个本领,树枝都被积雪压断了,渐渐地丧失了生机。”

(2)体会对比写法。

了解详写略写:详写东坡和东坡雪松的情况,略写西坡和其他树的情况。

3、理解“少顷”的意思。(少顷:一会儿,不多时)他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对于外界的压力,可以通过正面抗争去战胜它,但有时也需要象雪松那样先弯曲一下,作出适当的让步,以求反弹的机会)

三、齐读最后一段。

四、学习用警句结尾,点明文章中心。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弯曲不是倒下和毁灭,而是为了生存和更好的发展。”这句话的理解。

《山谷中的谜底》教到最后的时候,我向同学们提出谜

第 2 页 底为什么会被这两个旅行者所揭开?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同学讨论非常激烈,过程是这样的:

师:谜底被这两个旅行者所揭开了。哪这两个旅行者为什么能揭开这个谜呢?

生1:因为这两个旅行者很有洞察力,他们善于观察周围的环境。

生2:因为这两个旅行者有满腔的热忱,他们千里迢迢来到这个山谷来探这个谜,从这点上就可以看出。

生3:这两个旅行者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他们能通过现象看到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

(回答越来越精彩,课堂的学习氛围来越来越浓。)

生4:我觉得这两个旅行者除了上面所讲的,我认为最主要的是他们俩还有很好的运气。

(学生大笑,都觉得这名学生的回答很可笑。我刚开始也这样认为,可转念一想,不也正是这样吗?否认?打消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其继续发言?又会出现什么后果呢?《新课标》中指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理解,教学要体现人文性。于是,我追问:)

师:你为什么觉得他们有很好的运气呢?

生4:如果不是运气好,刚好他们是在冬天来,而且还刚好是在下大雪。如果不是这样,他们怎么会发现“这山谷中的谜底”呢?

第 3 页

(言之有理。这不正是课堂中生成的动态资源吗?于是,一场关于“运气”的教育顺势而下)

师:是的,“运气”是很重要。但如果在你面前,你能把他抓住吗?

(学生有的说能,有的在摇头,还有的则在笑。)

师:有句话,在这儿,老师送给大家一句话:“运气只眷顾有准备的人。”如果这两个旅行者没有敏锐的观察力,没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这个谜底能被他发现吗?(学生沉默了)

师:前文已经讲到,“这一奇异的景观始终是个谜,谁也不知道谜底在哪儿。”我想:这么多年来,肯定也有很多人在冬天来过,也一定有很多人看见过‘漫天飞舞’的大雪,可为什么他们没有发现呢?因为“运气只眷顾有准备的人。”同学们,今天的学习是为明天准备,好好学习,将来当运气来到你们面前时,你们就能牢牢地抓在手里。

[案例评析]

现在的课堂强调它的人文性,强调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理解的多元性。可我们不能把学生多种多样的理解等同于学生的“多元理解”,有时他们的理解的确是对的,可有时则带有明显的错误,是“误解”,甚至于有时是“歪解”。课堂资源是动态生成了,可问题也随之出现了,怎么办?在第 4 页 《人民教育》中有一篇文章,标题是《精彩的生成来自于预设》,作为教师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及灵活的教风,更需要教师对教材深刻的钻研。课堂的精彩恰似那昙花,稍逊即逝。作为教师,我们要抓住课堂上点滴的时机,不要让它从我们的眼前溜走。

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努力寻求独特的认识、感受、方法和体验,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从而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这是新课改的重要理念。课堂上我提出这样一个辩题“这两个旅行者为什么能揭开这个谜呢?”为学生创造了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所以许多学生说他们有洞察力,他们善于观察周围的环境,有满腔的热忱,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他们能通过现象看到造成这种现象的本质,还有很好的运气等等。可见,学生的理解远比老师叫他的丰富而深刻,而且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赋予教材以新的含义,提升了教材的价值,体现出教学的现实意义。由此可见教学中既尊重了学生对课文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又启发学生认识到:“运气只眷顾有准备的人。”如果这两个旅行者没有敏锐的观察力,没有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这个谜底能被他发现吗?

课中,学生对“运气”的理解明显带有一些的贬义,在第 5 页 他们的理解之中“运气”即不劳而获。这对文中旅行者的品质是一种渎解,如让学生抱有这样的想法或理解,这一课的教学不仅未能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反而会有负面效应。紧抓“运气给不同人带来的作用”,通过讨论,既巧妙地解决了可能出现的问题,还适时对学生进行了一番人生的思考,给学生以很大的震撼。课程不再只是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识的过程。我们知道,课程是知识,只强调课程的静态一面,突出课程是文本课程,忽视学习者的情感和经验,忽视潜在的课程因素对学习者的影响。所以只有被学生真正经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称得上是课程。也许,教育教学和其它事一样,“运气”(或者说是课堂的精彩)只属于那些有准备的人吧!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 Word 文档 第8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互联网搜索”的内涵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互联网搜索”能够针对教学内容, 有效结合信息技术、网络资源, 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其内涵在于以先进教学理念为指导, 以计算机网络为教学工具, 利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激励学生情感、促进学生学习,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 通过重构、融合、优化教学资源、要素、环节, 发挥聚集效应, 促进教与学的变革, 从而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互联网搜索”的作用

(1) “互联网搜索”能够改变传统的备教材、备教法的备课观。消除孤立视野的局限性, 最大限度地搜集、利用信息, 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并且更加贴近生活实际。

(2) “互联网搜索”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基于“互联网搜索”的小学数学教学能够改变被动式、填鸭式教学, 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自学、创新和实践能力, 让学生在动态学习中减轻学习负担, 自由汲取知识营养。依靠丰富的网络资源, 能够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数学知识, 化抽象为具体, 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3) “互联网搜索”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基于“互联网搜索”的小学数学教学可以使教学方法更快更好地创新和完善, 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成功的教学案例, 适合的教学素材, 突破个人知识和经验的局限。同样学生也可以在网络上搜集资料、习题进行自学或辅助学习, 达到教服务于学的目标。

(4) “互联网搜索”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 基于“互联网搜索”的小学数学教学可以使学生从苦学、好学转变为“会学”。思维性较强的数学教学尤为重视“会学”, “互联网搜索”有助于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 掌握数学规律, 在降低学习难度、感受学习乐趣中提高学习效率。

(5) “互联网搜索”能够改变学习目标。基于“互联网搜索”的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能够提升教师素养, 还可以改变学习目标, 使学生在发现中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高, 超越教学目标。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互联网搜索”运用的实例

以“激情奥运”教学为例, 作者利用“互联网搜索”整理了大量的北京奥运会和往届奥运会资料, 对教学内容、步骤、方法等进行了重组和优化, 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教学效率。

在新课导入环节, 第一步, 作者利用北京奥运会的视频引入教学, 引导学生抒发奥运的见闻和感想;第二步, 出示北京奥运会总奖牌榜, 让学生抒发个人感想;第三步, 导入新课。

在提升基础环节, 第一步, 作者利用男子射击的比赛视频, 让学生思考都有哪些信息;第二步, 学生独自计算后, 分小组讨论 (四人一组) ;第三步, 教师巡视, 鼓励学生主动在黑板上演算;第四步, 展示田径比赛的图片, 向学生提问哪张图片是终点图片;第五步, 展示男子110米跨栏比赛的成绩, 向学生提问前三名成绩相差多少;第六步, 学生独立计算, 学生间交流, 向教师汇报;第七步, 教师给出奥运会纪录并向学生提问第一名还差多少平奥运会纪录, 由学生计算后向教师汇报;第八步, 课堂练习, 并提问学习卡上包含哪些信息, 由学生组成四人小组解答, 教师给予点拨。

在拓展提高环节, 学生在课前准备好奥运会有关的数据,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提出问题。

在总结概括环节, 第一步, 让学生抒发这节课的收获和体会;第二步, 播放奥运会主题曲, 教师带领学生同唱。

在课后作业环节, 要求学生自主收集奥运会相关的数学信息, 自由拟定两个问题并予以解决。

由于有效运用了视频、新闻等网络资源, 不仅让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体验奥运, 提高了学习积极性, 保障了教学质量, 还在教学中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 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到快乐, 得到成长。

四、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互联网搜索”的注意事项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 Word 文档 第9篇

关键词:互联网 数学教学 小学 信息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138-01

在当今信息时代的背景下,“互联网搜索”普遍运用于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这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它在很大程度上给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促进了数学教学理念、模式、方法等等多方面的创新,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能够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出合理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的提高了教学水平。

1 “互联网搜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的涵义

“互联网搜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可以针对教学的内容,有效的结合多媒体技术、丰富的网络资源,更好的实现与课程内容的融合,实现教学目标。这种方式的深刻涵义在于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作为指导,以计算机技术作为教学的工具,利用庞大的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技术来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学习水平,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通过多方位多角度全面的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多媒体技术的整合,促进教学的改革,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2 “互联网搜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2.1 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热情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利用“互联网搜索”交互性的特点,对丰富课程资源有着十分有效的作用。

2.2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

“互联网搜索”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被动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被取代,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3 改变传统的备教观和学习目标

“互联网搜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改变了传统备教材、备教法的落后备教观,消除了孤立视野的局限性,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提高教师的素养,还能够改变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超越教学的目标。

3 “互联网搜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首先,“互联网搜索”是一种教学手段,起着一定的辅助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这种手段,目的是利用它的便捷功能,把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便于学生理解。从而使小学数学教学取得“效率高、印象深、氛围雅、感受新”的明显效应。“互联网搜索”辅助数学课堂教学,也是是现代小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种标志,它作为一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许多优点。因此,教师在运用“互联网搜索”时要合理的选择恰当的时机。“互联网搜索”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需要灵活的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1 想象力的培养

爱因斯坦曾经有言:“想象力比知识更加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者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在“互联网搜索”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要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在利用互联网的提供的大量的信息的同时,结合教材,给学生创造一个想象的空间,这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的。

3.2 创新思维的培养

所谓创新,本质上就要求做到求异和灵活多变以及灵感的迸发三者相结合。但其中最重要的是灵活,其一是指思维方向上的灵活,不拘于原有的方向,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去思考问题;其二是指思维过程的灵活,从实际出发,用分析到综合、综合到分析的辩证方法全面的分析问题;其三是指迁移能力的灵活,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举一反三,多解求异,培养发散式思维。只有在教学的过程中,打破传统的“定式思维”模式,学会多角度安全分析的方法,才能培养灵活多变的思维模式。

3.3 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只有经过详细周密的观察才能发现问题,从而分析思考问题的解决之道。系统的观察是一切科学实验以及科学新发现的基础,然后培养出积极的实践能力,最后才能更好的把一切问题都解决掉。

3.4 明确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培养兴趣来激发创新能力

知识与能力是相互联系而又相互区别的,一个人有了知识不一定能够把它合理的作用于实践,而一个人能力再强,如果没有知识作为支撑,他也不会取得成功。只有明确和摆正了知识与能力的关系,让学生对数学这一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增加学生的知识含量的同时,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只有让这两者相结合才能够让学生更好的思考,大胆的探索。

4 “互联网搜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误区和思考

4.1 盲目的依赖“互联网搜索”

“互联网搜索”进入了小学数学教学的课堂,给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恰当的使用这种教学方式就成为了一个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在数学这门学科里,要求教师的逻辑性、流畅性和目的性非常强,能够用简洁 的语言为学生讲解一个复杂的问题,使学生明白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互联网搜索”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就是为了在解决某一难题上突出它的重点,在难点的突破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的一种工具。互联网以其直观的展示事物的本质而受到青睐,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将其用在恰当的位置上,就会对教学成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2 课件设计的流程过于公式化,缺乏多变性

课件的设计是为了更好的运用到教学中,在流程上就应当面面俱到,预先设计好,当在课堂上遇见新的问题时,就要求老师的课件设计能够做到多变性的效果。在整个课件中,不是将整个课件内容都设计出来,而是要有重点的设计,在问题的难点部分增加一些开放式的设计,扩宽学生的视野,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从而激发他们解决难题的勇气和决心。

运用“互联网搜索”辅助教学的时候,做到从实际出发,适度、适量、适时的使用,让学生多方面的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优良的数学学习思维模式,从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晓燕.网络环境下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2009(12):56-57.

[2]石磊.计算机网络教学初探[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0(10):58-60.

[3]姜英.网络资源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J].才智,2009(15):54.

“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教学设计 Word 文档 第10篇

教案背景:

《金子》一课对于三年级上学期的孩子来说,语言有深度,内涵也有深度。首先他们不了解“淘金”,不知道19世纪中期美国西部的淘金潮这样的时代背景;第二,文章较长,词语较多,朗读和理解都存在难度;第三,学生刚进入中年级,处于低中衔接阶段,对于中年级的语文学习要求,能力水平跟不上。

教学课题:

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金子》。

教材分析:

《金子》主要讲了彼得·弗雷特在淘金无望,准备离去时,发现雨后的土地上长出了小草,从中得到启发,便留下种花,终于获得成功的故事。课文缘事说理,在具体生动的事例中给人深刻而多元的启示。

教学方法:

“金子”在课文中出现了多次,含义也各不相同。对于学生来说,理解“真金”的含义,体会彼得获得成功的原因,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围绕这一重难点,我在教学中着重引导学生“探究——感悟——明理”。

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以“彼得为什么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这一问题作为教学的主线。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其他淘金者为什么没有找到金子?体会他们的盲目;二是彼得是怎样找到真金的?感受彼得的坚持、执着、善于变通„„如抓住课文第1自然段第一句中的“听说”“无意”明白消息的不确定性,但淘金者们仍“蜂拥而至”,体会他们缺乏理智,盲目跟从;接着抓住“不甘心落空、一个人默默地挖掘”等,感受彼得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学习4—6自然段时,我让学生理解并读好词语“若有所悟”,揣摩彼得情绪的变化,使学生明白正是改变了思路使他看到了希望。然后让学生观察插图,想象彼得一边擦着汗一边看着美丽娇艳的鲜花,他会想些什么?引导学生感悟彼得此时的高兴、自豪、欣慰、庆幸等,悟出彼得取得成功的各种因素以及他选择种花带来的优势效应。这一切,为揭示“真金”的含义打下基础。最终,相信学生在引导下一定会挖掘到真正的“金子”,这“真金”有勤劳、有执着、有变通、有分享、有共赢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第22课——金子。2.“金子”在字典中有9种意思

(出示:http://&W925&H617&T8626&S98&TPjpg

(2)发财梦让他们变得盲目了!(板:盲目跟从)。想象着人们蜂拥而至的场面,我们一起读一读。

2.这蜂拥而至的人群中就有彼得,他也曾经盲目跟从,但他和其他淘金者又有不一样的地方,你发现了吗?(1)生答第一句。

别人都走了,只有他还坚持不懈。(板:坚持不懈)(2)出示,指名读。(3)你有什么感受?。(4)读出感受,评价。

(5)他是唯一坚持的人,他找到金子了吗?(没有)师引读:他埋头苦干了几个月„„。

3.他究竟是怎样找到真金的?谁来读。引读:他发现了„„他想到了„„他做到了„„

(1)用自己的话说说彼得是怎样找到金子的?(2)指名读,评价。

(3)这个发现,让他若有所悟。师范读第5自然段。(4)什么是“若有所悟”?读出“若有所悟”。

(5)彼得想得入神了。他“小草”想到了„„(土地很肥沃)由“土地肥沃”想到„„(可以种花)由“可以种花”想到„„(人们会来买花)由“人们买花”想到„„(可以获得成功)

(6)他的情感也在慢慢变化呢,可以读出这种变化吗?(7)指名读。

(8)本来彼得已经陷入困境了,可他却能在困境中发现希望。了不起啊!如果 3 彼得是巷子里扛木头——直来直去,或是固执得撞倒南墙也不回头,你们说他能走出困境吗?他最聪明的地方就在于?

(9)小结:当我们身处困境的时候,如果改变一下思路,就能豁然开朗。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板书:改变思路)

4.为了梦想的实现,为了找到真金,彼得留了下来。引读第6自然段。(1)出示图:你看他一边擦着汗,一边看着美丽娇艳的鲜花,又会想些什么呢?(2)交流。

(3)现在的彼得这么高兴,这么欣慰,这么自豪,看来当时他在困境面前改变思路的做法是——非常正确的。

五、揭示“真金”。

1.五年以后,彼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他成功了。(板书:获得成功)难怪他不无骄傲地对人说:“我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引读)

2.这时,同学们一定知道真金是什么了?现在就拿起你的笔,用一两句话写下你最深刻的感受。生写话。交流讨论。

3.彼得·弗雷特终于明白“真金”的含义了,所以他不无骄傲地说——齐读。获得这样的“真金”容易吗?(不容易)所以他不无骄傲地说——齐读。我们也跟随彼得找到了“真金”,让我们也一起不无骄傲地说——齐读。4.拓展阅读:《19世纪中期美国西部的淘金潮 》

(百度文库http://wenku.baidu.com/view/5e529ac689eb172ded63b77f.html)

其实,在19世纪中期美国西部的淘金潮中,还有一些人和彼得·弗雷特一样找到了真金,他们另辟蹊径,同样实现了“黄金梦”。(学生资料速读)

六、总结:同学们,今天我们给随彼得在书本中找到了真金,我们更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去寻找生活的真金。只要你是一个勤劳的人,并且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生活必然给你丰厚的回报。

教学反思:

《金子》一课的教学,是一节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例,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创造性解读教材。对于本课的主题,教师用书解读为“事实要想获得财富 或成功就必须付出辛勤劳动”。教师并不拘泥于这样的解读,而是发挥创造性,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将本课的主要教学目标确定为引导学生感悟“在困境中,需要坚持不懈,更需要改变思路,才能取得成功”,即“有思路才会有出路”。应该说,这样的解读更贴近教材的本义,也更具时代精神。本节课的教学过程表明,在教师的指导下,这样的教学目标也是学生完全可以达成的。

2.突破式组织教学。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主动质疑,并筛选出两个最具价值的核心问题:为什么彼得是“唯一找到真金的人”?“真金”到底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师以此为突破口组织教学,扣读导悟,以读促悟,教学目标简明,教学内容简约,教学过程简洁,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2012年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第11篇

秀教学案例评选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

姓名:张旭

单位:鞍山市第一中学校

第1页

共6页 教案背景

此教案为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二的新课教案,此课只需一课时。教学课题

岳麓版历史必修二《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教材分析

本课共四部分内容:”从国内生产总值看沧桑巨变”、”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时尚中国”.在第四单元知识结构体系中属于从属地位,更注重的是培养同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通过大半年的学习已经能通过搜集和初步分析历史资料的能力并可由此及彼,引发思考。同学通过以前的探究学习,已经能够利用网络来展示学习成果.常规课堂上,学生的思考交流范围较窄,课堂参与机会少,有很多同学平日有积极参与动机,但没有机会或勇气在课堂发言.环境分析 多媒体教室 知识与能力

了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GDP的变化;城镇化的概念和城镇化的历史进程;进入互联网时代的深刻意义,感受改革开放对人们思想观念的巨大触动 过程与方法

运用互联网等多种渠道,搜集文字及图片资料,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联系学生自己的生活实际,对自己的家庭和家乡进行调查和访问,并尽量搜集一些实物资料;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究学习,让学生在搜集资料、小组探究学习中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的经济发展状况和社会生活变化,增强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通过对自己家庭和家乡的调查访问,对比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的变化,加深对生活的热爱,进而树立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责任心 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难点

全面归纳中国社会生活发生巨变的原因和影响 教学方法

第2页

共6页 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运用分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模式,并让学生在探究中感受历史,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培养历史思维能力.岳麓版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二)<<经济成长历程>>课本及教参 教学纲要

第二十二课

经济腾飞与生活巨变

原因

经济腾飞

GDP

影响

城镇化

生活巨变

网络化

时尚中国

教学过程

营造情景 播放背景音乐<<春天的故事>>(http://box.zhangmen.baidu.com/m?word=mp3,,[%B4%BA%CC%EC%B5%C4%B9%CA%CA%C2]&gate=1&ct=134217728&tn=baidumt,%B4%BA%CC%EC%B5%C4%B9%CA%CA%C2&si=%B4%BA%CC%EC%B5%C4%B9%CA%CA%C2;;%B6%AD%CE%C4%BB%AA;;70206;;70206&lm=-1&attr=0,0&rf=zb&size=5138022&mtype=2)

展示背景图片——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B5%CB%D0%A1%C6%BD&in=2949&cl=2&lm=-1&st=&pn=7&rn=1&di=71891544510&ln=1994&fr=&fm=&fmq=***03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7&-1&di71891544510&objURLhttp%3A%2F%2F%2Fzwbs%2F200710%2FW***533608.jpg&fromURLhttp%3A%2F%2F%2Fzwbs%2F200710%2Ft64729.htm&W450&H371&T7651&S24&TPjpg)

第3页

共6页

导入语: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曾经对改革开放有过这样的描述:(四川话)”无论是白猫还是黑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鼓掌活跃气氛).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进了社会进步,实现了中国的经济腾飞,而经济腾飞又带来了生活巨变.让我们一同走近第二十二课.板书标题 板书GDP 师:同学们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有部分同学不知道)师:看来对于这个问题同学们还不甚明确,有请某某同学为我们就此问题展示他们小组的探究成果.同学展示(通过互联网搜索完成的展示课件)中国GDP的变化.ppt 展示完毕

师:感谢某某同学为我们做成的精彩展示.通过对我国GDP进行横向与纵向的比较,我们可以得出一个感性的结论:中国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感性如此,那么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理性的原因又是什么?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同学们小组讨论一下,比一比那个小组找到的原因最多.板书原因 经济腾飞

第4页

共6页 生1:新中国的成立,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极大的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生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带动经济的发展,尤其是高科技,比如我们现在所使用的计算机他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巨大的.生3:政府制订出一系列有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生4: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次重大转折.生5: 从外部环境看,世界经济一体化也为我们的经济建设提供了契机.师:同学们谈得很好.不仅谈了主观原因,还有客观原因;而且难能可贵的是谈到了中国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的经济成就的主要原因——改革开放.同学们还有什么意见,可以登陆魔灯网站,进入本课的讨论区继续讨论.在去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中共中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们设想了一幅关于未来的美妙蓝图,相信我们国家的未来必将会从辉煌走向辉煌,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鼓掌)过渡:经济的飞速增长,使农村人口大量涌入城市,我国城镇化进程加快.那么,什么是城镇化? 板书 城镇化

(这部分知识学生地理科目已学过,可一笔带过)教师讲解城镇化概念以及道路倾向影响.下面我们来看一组有关网络的调查.(基于网络的调查)http://221.203.55.42/moodle7/mod/choice/view.php?id=77 通过此组调查,看来同学们已经进入网络化时代.板书 生活巨变

网络化

下面有请某某同学为我们展示网络化时代.(基于网络的搜集)展示完毕

感谢某某同学给我们做成的精彩展示.网络不仅是一种技术,还是一种生活,而且是一种时尚的生活.时尚的生活不仅是网络,还有——有请某某同学为我们展示时尚中国(基于网络的搜集与现实的调查)展示完毕

时尚的中国不仅是衣食住用行,还有我们的生活观念、生活方式、生活质量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学们如果有什么新的发现可以把想法或者是资料上传到魔灯网站.第5页

共6页 学习到这里,我们一起了解了GDP、城镇化、网络化、时尚中国等,那么他们与经济腾飞和生活巨变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请各个小组讨论一下.生略

师:GDP、城镇化、网络化的到来是经济腾飞的表现,同时城镇化、网络化的到来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城镇化网络化、时尚中国是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的表现,而且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又会引起中国社会更大的变化.但是,他们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福祉,还有些许的迷茫.板书 影响

请看下面两段材料

同学们可就此谈谈自己的想法,并在课后整理成一篇历史小论文.下课!教学反思

从教学理念上看,要有两个转变。一是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而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再也不是按知识去讲教材,而是充分利用教材引导学生去学习,教师要处理整合教材已不要求面面俱到要进行合理取舍。教师要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要变成教师指导学生收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的过程。

由于教师的教学方式的改变必然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参与学习过程,强化研究性和小组合作性学习。让学生走进历史,充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建构自己已有的知识观点、看法、认识、态度和情感,最后得出结论,获取历史的启迪,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和探究精神,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社会性、个性和创造性。

本课需要同学采用小组探究的模式在课前做大量的工作,同时教师也要综合整理学生的资源,因而将课程的制作变成一种可包装再制的方式,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资讯都在数字化时代不断的激活,有助于理念创新.板书有待提高,语言的精练性,师生对于网络及计算机的操作技术还有待提高等等!

第6页

上一篇:副主任岗位责任制下一篇:电梯工程施工技术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