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教学法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的应用

2024-07-03

项目教学法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的应用(精选11篇)

项目教学法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的应用 第1篇

项目教学法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的应用

摘 要:《模具设计与制造》是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重要的专业课,课程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为了将高职学生带进模具设计与制造的专业大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模具设计与制造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探索一种先进、合理的教学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高职;项目教学;模具设计与制造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教学内容理论知识枯燥乏味,趣味性不够,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其技术性要求的又十分的高,如果依然采用“?M堂灌”、“照本宣科”的教学方法,势必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难以实现培养目标。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经验,认为实施项目教学法对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教学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完成一个完整的模具设计与制造项目而进行的教学行动,其关键是设计和制定一个项目的工作任务,一般按照以下几个阶段进行。

1确定项目任务

它是项目教学法的关键,也是本专业教学成败的关键。根据职业分析,本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既能设计模具,又能制造模具。笔者按照该职业的工作过程,研究冲压模和塑料模两个项目,同时为了教学方便,把每个项目分成设计与制造两个模块。模具主要包含冷冲压模具与塑料模具两大类,冷冲压模具中有冲裁、弯曲、拉深、冷挤压模等几种类型。塑料模具中有注射、压缩、压注、中空吹塑成形模以及挤出成形机头等。冲裁模和注射模是最典型、应用最广的模具,将其作为项目任务,具有代表意义。

2项目准备

为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必须使学生了解所学专业的职业工作任务,事先准备好学生完成项目所需的各种资料、材料、工具等,还必须传授完成项目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设计采用的软件可按照国际化的高标准,制造则须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也可以和企业联合。对于项目中设计模块,教师必须准备一个和项目不同的产品的三维模型图,详细地教学生做一次,尤其是查手册选择设计参数、标准件、模架时,更应该举一反三地加以说明,学生完全模仿。也就是说,教师必须把多年模具设计的经验归纳、总结、优化后教给学生,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这对教师来说是难点,但对学生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很可能奠定了学生一生的设计基础。对于项目中的制造模块,教师需阐明模具加工的一般过程,把每个模具零件的加工工序按照一般企业加工规范向学生说明,然后再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加以修改或增减,并向学生说明原因。总之,我们在项目实施中要注意培养学生身处企业的职业行为感觉,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职业精神。

3制定计划

项目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约5人为一组,设计项目必须每人独立完成,评出最好的经教师检查合格(学生可修改至合格)的才能进入制造项目。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项目任务书和产品图,参照模仿设计或制造的经验,确定工作步骤。尤其是制造,如将程序转入数控机床、机床检查和调试、刀具准备、毛坯装夹、对刀、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等一直到全部完成,都要按顺序写清楚,最终需得到老师的认可。

4实施计划

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中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然后按照已确定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一旦遇到问题,小组成员须集体讨论研究,解决不了时再请教老师。教师巡回检查、指导,记录好的方法和存在的问题,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评估学生的原始记录,开展小组之间的相互竞赛。制造项目中教师须高度注意且重复向学生说明的是安全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关键要因材施教,根据班级的整体情况调整、控制好项目的进度,及时发现问题提醒学生修改,重点关注和帮助后进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全班同学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项目任务。

5检查评估和交流

学生完成一个项目模块的工作任务后,要立即进行检查、评估和交流,以利于学生发扬优点,避免错误重犯。评估分口头评价和评分,评价可参照评分标准的一些内容进行口语化表达,以利于相互交流。先由学生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进行自我评估,再由评分小组(由各小组组长组成)评估,然后教师检查评估。教师要对各项目模块制定一个较为详细的评分标准,包括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工作成果的评分标准相对比较容易,例如:模具设计结构合理性,设计或加工参数选择的合理性,图纸或加工尺寸、形状错误等均可作为记分标准;工作过程评分标准可从独立完成工作任务情况,操作步骤、顺序的正确性,加工工序的合理性,团结协作方面,解决关键问题能力方面,出勤情况等方面分别制定出记分或加分标准。总之,检查评估和交流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促进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有信心去迎接下一项目的挑战。

6归档及成果应用

项目完成后,我们应该把每个小组选出的一套模具设计图存档,以利于下一次的教学或成果展览;所制造出来的模具,如果是企业(或模具厂)接的任务,就及时给企业,也可作为教学用品和成果展览。

7结语

项目式教学通过理论结合操作,符合了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中,通过项目式的教学培养出的学生适应了当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满足了对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张坚.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D].南昌大学,2013.[2]徐立华,杨桂娟.高职院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改革探索[J].模具工业,2013(2):73-76.

项目教学法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的应用 第2篇

一、项目教学法及其变革 项目教学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处理一个项目的全过程,学习掌握课程计划的内容。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为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习惯于一个完整的方式,所设置的项目应包含多门课程知识,从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

(一)教学理念的变革 从“供给驱动”变革至“需求驱动”。项目教学法主张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从尝试练习开始,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积极性等。在项目学习中学生唱“主角”,教师唱“配角”,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换,由原来的“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的供给式,变革为现在的“依岗位能力标准要求需要什么,学生学什么,依学生学情的个性需求,能学多少就学多少”的需求式,这有利于加强对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内容的变革 从“理论的系统性为目标的学科课程”变革为“以实践的系统性为目标的技术学科课程”。项目教学打破了原来的学科体系,打乱了学习内容的物理顺序,按照专业能力标准、岗位工种的要求,重新整合课程体系,围绕技术,使知识与技能形成逻辑顺序,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

(三)教学方法的变革 从“传统的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变革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指导、学生做的教学方法”。直观形象的教学过程,自主合作的教学方法,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教学制度的变革 从“学年制度”变革为“学分制度”。学生基础不同、兴趣不同,对未来职业规划不同,这都要求创新教学制度,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学生的职业生涯做好铺垫。

二、项目的规划与设计案例

(一)项目规划的依据 一个专业项目规划的主要依据是企业岗位和工种的要求。我校根据物流从业人员职业能力要求,开发出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4 门项目课程,即仓储与配送、国际货代、快递业务、物流运输管理。仓储与配送项目课程又规划了学会使用物流设备、处理物流信息、入库作业、上架作业、拣货作业、补货和配货作业、送货与退货作业、库存控制与管理等8 个项目,每个项目下面根据能力要求和技能形成规律,设计若干个任务。

项目教学法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的应用 第3篇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模具设计与制造,课改

一、项目教学法在《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中应用的意义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是模具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学习该课程之前学生已学习了相关的基础课程, 但当面对客户提供的一个具体的产品进行模具设计与制造时, 很多学生却显得束手无策。究其原因, 这与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固, 应变能力较差息息相关。这就促使我们对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安排进行反思, 在这种反思中我们会发现课程教学中理论与实操严重脱节, 知识与技能不相融, 理想与现实相差较远都是目前存在的较为明显的弊端。其主要表现为课堂教学以学习理论为主, 与实际工作任务分离;课堂知识点多而枯燥, 应用型极少, 学生的感觉就是纸上谈兵, 课堂效果较差;实操课程只注重讲解操作部分, 学生对一个零件的制作只知道如何完成, 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知识与技能不能融会贯通。因此, 我们必须进行课程改革, 采用项目教学法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操能力。

项目教学法又称为跨专业课程教学法, 它是通过“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为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习惯于一个完整的方式, 所设置的“项目”应包含多门课程的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 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自己处理, 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该项目的进行, 了解并把握整个过程及每一个环节中的基本要求。在《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中我们设立了几个大项目, 然后又把它分成若干个小项目, 让学生完成模具设计、加工生产、产品质量检验等生产流程, 从中学习和掌握机械原理、材料处理、制造工艺以及各种机床的使用与操作。通过这种模式教学, 学生从原来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学习, 从单纯学习理论变为一体化学习, 从课堂学习变为工作情景式学习。

二、以项目引领为主线, 重构教学内容与结构

项目教学法一般分为6个阶段:获取信息—制定计划—决策—实施计划—检查—评价。传统学科型的《模具设计与制造》教材不具备项目教学的6个阶段, 因此我们针对模具专业的课程特点, 选定了8个教学项目进行了校本教材的编写, 对教学内容与结构进行重组。下面我们以滑雪块连接片复合模设计与制作项目为例来进行说明。

滑雪块连接片复合模的制作是一个大项目, 其下包含了多个小项目, 分别是审核产品图—制定冲压工艺—确定模具总体结构—模具设计与计算—模具绘图—模具零件的制造—模具装配与调试—模具试冲与检验。以上每一个项目包含了多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例如在审核产品图项目中相关的知识有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学、公差与配合、五金模具冲压特点等。在模具零件制造项目中其相关的知识点同样也有机械制图、金属材料学、公差与配合、零件制造工艺、车铣操作、夹具、机械基础等。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我们编制了校本教材, 为便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教材的每个工作任务基本结构分为学习目标、学习任务书、任务准备、任务分析、任务实施过程、任务评价标准、课堂作业和举一反三。学生依据学习任务书中任务内容进行思考分析、提出问题, 并明确完成任务所涉及的知识, 从任务准备内容中寻求必须掌握的、系统性的新知识, 并据此解决问题, 完成工作任务。教材同时辅以课堂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辅以举一反三等设计利于知识拓展与学生对课程的兴趣和意识的培养, 鼓励学生敢于动手, 勤于实践, 从而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课程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每个项目的教学内容要求从获取开始到检查评价都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改变了以往“教师讲, 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 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

三、以实施项目教学为前提, 重整教学环境

项目教学法是理论与实操相结合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但目前的教学环境对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有着诸多的限制, 所以必须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重新整合。在形式上, 在普通教室的基础上添加机电类专业设备 (或仿真设备) 、多媒体设备和相应的软件系统;在功能上, 将专业工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求融为一体, 为理论和实践教学的整合进行提供条件, 使师生双方能在场所内做到边教、边学、边练。重新整合的教学环境须遵守三大原则。

(一) 仿实性原则

技工院校的毕业生应该是适应生产第一线需求的中高级技能型人才, 为使学生一毕业就可以上岗上手, 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基本完成毕业上岗前的准备和训练。为了充分体现生产现场的特点, “项目教学教室”应该尽可能地“仿真”, 即尽可能地使各种成套设备的型号性能与实际生产中使用的设备型号性能相近, 实训工位与社会上实际的生产和服务场所工位尽可能一致, 让学生尽可能地感受职业环境, 感知企业文化, 熟悉未来岗位的情况。只有这样, 才能将职业素质教育更好地融合到一体化教学过程中去, 最大程度做到高效性, 让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岗位和投人工作。

(二) 综合性原则

教学环境重整一定要考虑教学项目过程中所涉及的教学资源。如滑雪板压块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环境需配备多媒体课室、圆形课桌、模具设计软件、零件制造所具备的机床等。并且实训设备还需能满足班级人数的需要。除此之外, 项目教学过程还需有专业基础课程做支撑, 所以还需有相应的配套, 如机械制图测绘工具、零件检测工具、机械基础实验等。

(三) 多层次性原则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在学制上采取不同起点、不同学制, 相同起点、弹性学制的模式, 不但形成了校内全日制班三、四、五年的不同学制, 还招收有工作经历和较强操作能力的在职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学生入学时的职业技能涵盖了零起点、初级、中级、高级、技师各个等级。针对上述特点, 在建设场室时, 应考虑满足相关专业各层次的需要, 避免重复建设。因此, 实训平台应能同时满足单项基本技能训练、专业模块技能训练、综合素质训练、教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实验平台等四个层次的实训要求。

四、以项目教学法为主流, 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

项目教学的进行包含了教什么和学什么、如何教和如何学、教得怎么样和学得怎么样几大问题。下面笔者就以滑雪板压块总体结构设计典型工作任务为例谈谈项目教学法在《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中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 (见表) 。

五、总结

在上述的教学设计下实施教学, 项目教学法突显了它的优势。要把项目教学法贯穿下去, 必须要打破原来的教学理念, 打破原来的课程体系与教材内容编排, 建立相对应的课程小组, 开发校本教材, 建设全校内一体化的教学环境, 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只有这样项目教学法才能真正地实施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2]易守华, 朱克忆, 张柏森.项目教学法及其在《Pro/Engineer产品造型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 2006 (8) .

[3]吴言.项目教学法[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3 (7) .

项目教学法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的应用 第4篇

关键词: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项目教学法;应用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各个高职院校都积累了丰富的办学经验,在办学师资和硬件上都有一定基础。这一专业曾是十分热门的专业,学生有着美好的就业前景。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面临着新的挑战。必须通过教学改革,才能让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更好地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具体应用项目教学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改变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传统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主要是围绕教材开展的。一般是老师选定教材之后,学生领取教材,接着老师根据教材内容制订教学计划,然后备课,最后是围绕教材为中心开展教学。项目式教学法打破传统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完成项目这个中心开展教学,把系统的学习理论知识这一过程分散到各个项目中。项目中需要的什么理论知识教师就讲什么,能通过学生查手册获得的数据尽量让学生去查手册,让学生少背公式和参数,把全部精力都用到完成项目上。

二、教师必须增强实践能力

教师必须要提高自己的动手实践能力,熟悉所有遴选的项目,拓展自己的能力,让自己能够完成各种项目。同传统的围绕教材开展教学相比,项目式教学法对教师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重视提高自己课程的实践操作能力。在教师具备良好的实践能力下,才能有效地组织和完成项目式教学。教师要提高动手能力,需要经常地下厂进行锻炼,充分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实践,把教学中所要用到的各种技术都熟练地掌握。

三、选择项目要有先进性和代表性

所选的项目的先进性和代表性直接决定了项目式教学的教学质量。通过先进项目培养出的学生,能够掌握最前沿的各种专业知识,就业时能够实现同工作岗位的“零距离”对接;通过代表性强的项目教学能把所有知识都整合起來,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除了要保证足够数量的项目进行教学,同时更要注重项目所涉及知识的先进性和知识覆盖的代表性。在选项目时必须注意结合模具行业先进技术,时刻想着把最前沿的技术教给学生。以《特种加工技术》课程为例,在选择项目时,不能只考虑数控车、线切割和电火花等训练项目,还必须增加更为先进的雕刻技术应用项目。

四、项目式教学要有相应的考核方式相配套

传统教学的模式往往采用期末统考的考核方式,这是典型的应试考试。主要的是考查学生的学习结果,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学生只要在考前死记硬背就能应付过去,这样的考查在项目式教学中不适用。项目式教学应该实行目标考核方式,应该通过对项目完成结果进行打分和评价,通过这种考核方式可以对学生该门课程的掌握情况进行全面评价,更加准确客观,避免偶然性。只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不需要统一安排时间进行考试,让学生掌握更多的主动性。例如,考核《冷冲模具设计与制造》这一课程时,可以安排一个模具设计项目,让学生在几天时间内完成设计,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说明书进行审核,然后结合学生完成平时作业的情况,最后给学生综合评定一个分数作为成绩。

五、配备完成项目的基础条件

现代模具设计很多时候都需要计算机辅助进行设计。学校必须配备计算机房和各种辅助设计软件,让学生能够采用先进的计算机进行模具项目设计。模具制造需要很多设备,涉及到了基本的加工设备以及数控加工设备。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加工基地,同时开展校外基地实习,完成模具制造的项目教学。只有让学生亲手完成自己设计和加工的模具,才能让学生的知识实现质的飞跃。

由于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较强应用性,只有让学生学会设计常用的模具和掌握模具的制造技术,才能实现教学目标。项目式教学通过理论结合操作,符合了未来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中,通过项目式的教学培养出的学生适应了当今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满足了对专业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要求,一定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肖爱民,沈春根.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完全自学手册[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06.

项目教学法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的应用 第5篇

摘要:对“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可以结合模具相关职业岗位需要,运用逆向思维进行教学设计,在具体项目的引导下,建立以典型模具设计与制造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化教学体系,将项目的内容设置成任务,通过项目任务的“教学做”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并为本课程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逆向设计;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05-0108-02

“逆向设计”(Backward Design)也叫“逆向教学设计”,指一种运用倒推思维、逆向思维来设计课程的教学活动。美国著名课程与教育专家格兰特(Grant Wiggins)提出了课程的“逆向设计”模式,其目的是使课程教学设计成为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工具。课程的逆向设计实质就是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课程的应用技能设计。它的整个设计过程分为:确定达到的技能目标和创造能力目标,确定如何证明学生实现了预期的目标,安排各种教学实践的机会进行具体的实施。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逆向设计实质就是在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课程的应用技能设计。应通过工学结合,建立“教学做”合一的一体化课程,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高职模具专业逆向设计,从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出发,在模仿真实工作环境的实习基地的支持下,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各门课程的过程成为符合或接近企业工作过程的过程。

课程内容的优化

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教学设计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面向长三角经济区域,依托江苏沃得集团等大型现代加工制造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从企业工作岗位中提取工作任务,再转换成学习任务,最后设计成整合的工作任务作为项目课程的内容,将课堂引到车间、工厂,积极引导教师将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倡导职业教育在做中学,在学中做,从而让学生能多动手,多实践。

因此,课程的核心内容必须体现职业岗位的需要,应以模具相关职业岗位技能要求进行科学设计,并充分体现企业真实的工作情景。通过对模具企业的调研,高职毕业生从过去的以模具设计为主转变为只有少数人在模具设计岗位上,而更多的是在模具制造及生产一线岗位、模具管理等岗位上。结合就业岗位的需要,把“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内容项目化。下页表1为依据的4个模具工作岗位分析得到的对应岗位主要工作任务、能力素质目标、教学项目。由于课时的限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确定具体教学项目的内容和数量。

逆向设计教学法的实施

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小组以完成岗位任务应具备的综合能力作为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和界定课程教学内容的依据。课程教学设计以能力培养为主线,以能力训练为轴心,将相应的实训课程部分和理论课程部分进行重新整合;建立新的岗位能力目标考核评价体系和相应支撑课程教学设计,并以岗位能力的需要作为考核内容,在总结实际教学经验的基础上重新设计了课程的教学过程。这一教学过程的特点是:首先,明确学习目标(熟悉模具结构,模具加工与设备操作);其次,企业的专业人士和校内专任教师,在企业或实训工厂通过情境教学和独立操作,让学生现场观摩、操作,在课堂上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专题录像等)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模具的结构与基本装配关系,对模具形成深刻的感知认识;第三,在机房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6人左右,利用教师提供的正确模具图纸,用UG等三维软件画出模具装配图,并编写主要模具零件的加工工艺,每组合作完成一套模具的制作;第四,教师补充模具设计的相关知识并辅导每组学生设计一套模具;第五,在实训基地,由教师进行以具体模具加工为目标的生产性实训教学,使专业知识学习与岗位职业技能训练一体化,学习空间与工作现场一体化。

课程团队从模具设计与制造领域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在教学方法运用上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与课程内容紧密配合的教学活动(讨论、实际操作等),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互动交流意识。

教学资源

本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小组成员由支持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系部领导,具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的专业骨干教师,以及专业理论扎实、勇于探索的青年教师组成。教师团队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知识结构均合理。目前,学院已建成了能够满足本专业综合实训的真实或仿真职业环境的实训室:模具拆装实训室、数控加工实训室、机械加工实训中心、模具钳工实训车间、CAD/CAM中心。我们的模具制造实验室设备包括数控铣床、数控车床、加工中心、平面磨床、外圆磨床、摇臂钻床等普通加工机床,还包括电火花成型加工机床、电火花线切割机床等特种加工机床。

本课程拥有南京聚隆工程塑料有限公司、南京聚锋新材料有限公司、南京湘宝钛白制品有限公司、上海日之升新材料有限公司和南京金浦集团金陵塑胶有限公司等16个校外实训基地,拟建南京金城塑胶有限公司、江苏琼花集团、南京菲时特管业有限公司等3个校外实训基地。

“模具设计与制造”课程逆向设计改革,以岗位能力考核为目标,操作实施在真实的岗位上,激发学生职业意识,从而初步完成学生→学徒→职业人角色转化,为进一步实现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打下基础。课程教学的改革应体现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课程教学的“逆向设计”理论紧密结合岗位职业群定位和岗位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去发现问题,继而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并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完成任务,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培养和增进合作能力,改进和完善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形式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为课程教学总体设计的进一步改革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项目教学法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的应用 第6篇

项目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本的高效教学法,也是当今教育界十分盛行的一种教学法。在进行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项目教学法是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包含若干个子任务)交予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从信息的收集到方案的设计与计划的实施,及最终的评价,都由学生分工、协作、负责完成,教师在此教学过程中只起到咨询、指导与解答疑难的作用。

对于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来说,课程内容相对术语多,理论性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思路、枯燥乏味,使学生的专业兴趣得不到激发,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从而,学生学习专业技术的方法和能力难以得到很好的培养,直接影响了职业技能培养目标的实现。为此,我们有必要探索与应用“项目”的形式进行教学。

2进行项目教学法的环节

2.1知识整合、情境创设、项目设计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关键,为了项目教学法的顺利实施,项目及任务的设定一定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对学生而言,又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具体方法如下。

首先,教师必须对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材内容进行知识整合,按照学习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要求,设计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项目及任务。该任务不仅符合学生的实际,还要具有典型性、科学性、合作性和拓展性,让学生能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开阔思路,增强自主学习与完成类似“任务”的综合能力。

其次,教师可结合生产实践需求,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项目及任务真实性和形象化。

最后,将项目及任务设计为任务书,一方面便于任务的下达;另一方面,便于小组合作的开展和竞赛考核的評分。

比如:我们在汽修高级班进行《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中的离合器的构造与原理教学时,首先创建一个情境,提出任务——“一辆桑塔纳轿车在起步时,出现严重的抖动,当抬起离合器时,车速提高不柔和、不稳定。分析轿车的故障点并排除。”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离合器产生兴趣。带领学生在车间观察离合器,并对离合器进行拆装,要求学生总结离合器的原理。这时学生脑海里存在了一个直观的离合器,但是对离合器的原理还有些模糊,不清楚各零件的名称。在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进入课堂,由老师进行系统化的授课,使学生逐步了解各个零件的名称,继而掌握离合器的工作原理。在启发学生自行分析轿车的故障点后,总结出多个故障点;再由教师带领进入车间进行离合器项目实训练习,让学生用实践去证明离合器的故障原因,促进学生有针对性地、主动性地去学习、实训。

2.2精心策划、提供资料、制作学案

采用项目中任务驱动下的小组探究式学习方式,教师既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也不能下达任务后就放手不管了,而是应当向学生提供充分、合理的信息资料;合作小组则通过查阅资料、筛选资料、加工资料、应用资料的过程,彼此间进行不断的探讨、补充、修正和总结。这不仅大大提高了合作小组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效率,同时培养和锻炼了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能力。

2.3教师主导,掌控全局、确保实效

项目教学法的`根本特点是“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合作氛围中承担着大部分学习任务、占据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因而成为课堂的主角。但这不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轻松了或无事可做;相反,教师不仅是课堂的控制者、知识的讲解者,更是任务的设计者、课堂的组织者、合作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教师在布置好任务后,要适时地进行巡回指导并及时地在学生完成任务的活动中给予必要的知识讲解与技术指导。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

2.4总结经验,提交成果,拓展反馈

当整个项目实施结束后要进行总评,总评应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应采取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总评的方式。评价还应结合不同项目的特点,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将项目评价和学生个人评价有机结合。评价的目的不应只评出分数和名次,更应指出问题所在,并给出具体改进及修改建议,让学生在下一个项目学习中表现更出色。

3实践项目教学法的体会

项目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法更适应现在学生的教学习惯,在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先进的教学方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教学活动中可以灵活采取“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工配合、相互协作等形式来共同解决问题、完成任务。同时,锻炼自己口头表达见解的能力,学会聆听他人的意见与建议,综合职业素养能力得到全面提高。特别适用于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实践性、强调能力性以及与职业岗位的需求要求。采用项目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多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小组协作和团队精神,在应用中学习,在实践需要时学习,将理论学习和实际应用紧密地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内化程度,从而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项目教学法事实上是相关课程整合的一种方式,很值得教师继续在课程改革中进行有益的尝试。笔者认为汽车维修专业课程中并不是每节专业课教学都适用“项目教学法”。如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等就不适宜采用项目教学法,因为学生对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知识掌握得不是很全面,要自主完成给定的任务难度会较大。只有当学生相关的知识和经验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时,使用项目教学法才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成效。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企业的要求将企业的工作场景和环境引入到教学场景中来。在教学中可以穿插模拟企业真实环境的实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的正确操作流程,以最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效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谢迎春.项目教学法在电子技术中的研究与实践[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

[2]宋锦.单片机课程项目教学法的探索和实践[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5):94-96.

项目教学法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的应用 第7篇

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在软件技术专业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

国内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在一定程度是偏重理论教学,不注重学生的工程意思培养和工程实践训练,从而使学生缺乏项目课题的积累,因此如何提高学生的项目开发和实践能力,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重要问题.该文针对我校计算机软件技术专业教学模式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种基于导师制的项目驱动教学模式,并阐述了该模式下的教学方案的设计、组织与实施,评价在该模式下所取得的教学效果.

作 者:汪海滨 杨振宇 WANG Hai-bin YANG Zhen-yu 作者单位:九江学院江西,九江,33刊 名:电脑知识与技术英文刊名: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年,卷(期):5(12)分类号:G642关键词:软件技术专业 导师制 项目驱动 教学模式

项目教学法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的应用 第8篇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机械设计方向的一门专业课程。该课程是对机械制造装备, 主要包括机床、夹具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予以介绍, 重点在于对其整体以及各组成部分的设计内容、设计方法和设计步骤进行探讨。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体现在:其一, 理论与实践不能够紧密结合, 学生对讲授的理论内容与机器的实际结构不能达成很好的映射关系;其二, 单一的讲授法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大, 学习过程总是从理论中来到理论中去, 对知识的掌握仅仅剩下死记硬背这一条途径;其三, 课程设计环节的集中进行, 不利于学生对每一个独立教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

二、改革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的存在, 该课程改革的总体理念与思路就是将实践、理论和设计三者相互融合, 交叉进行, 使得三个方面能够相辅相成, 并相互促进, 从而能够实现对该课程知识体系的完全理解与把握。具体说来, 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认识性质的实践观察。进入大四的学生之前对机床的认识仅仅限于怎么操作, 而对其组成、结构、功能原理的认识几乎为零。所以在每一个系统理论的学习之初, 应对其组成与结构有一个认识实习的过程;

第二, 任务驱动式的理论教学。理论教学采取的方式和教法和以往有很大变化, 主要是将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要实现这一理念, 应当采用任务驱动式的教学方法, 其过程为:首先将任务以预习作业的形式提前布置给学生, 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认识性实习, 然后采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去解决问题, 最后将任务解决的方式、方法、过程及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在课堂上讲授。这种教学方式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组内的协调合作的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 知识筑固为目的的零部件测绘。在每一个机床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之后, 应配以与之对应的测绘训练。主要是对其组成部分的进一步的认识, 包括零部件的形状、结构、大小是什么样的;尺寸精度状况、表面粗糙度状况, 以及与之相关的加工方法的采取;还有零部件的装配关系、形位精度状况等。测绘后画出相应的零件图及部件装配图, 实现对所学知识的筑固;

第四, 创新性质的零部件设计。本科学生不可能有较高的创新要求, 课程设计其实就是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梳理与运用的过程, 在给定的设计参数的基础上, 能够完成相对应的机构设计, 这种机构与原有的设计相似而不相同, 能实现特定的功能要求就可以。

三、实施方案

为完成上述的改革思路, 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该课程内容可以划分为11个模块的设计, 每一个模块的学习都包括了认识实习、理论学习、零部件测绘和机件设计四个阶段, 每一个阶段的所达到的教学目标与结果如图1所示, 其中:

第一, 认识实习阶段。在每一个模块学习之前, 要求学生到金工实习中心和工程训练中心对所要学习的部件的组成与结构进行了解认识。因课时原因, 这一过程是在课余时间,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分散进行的, 而且要求学生画出相应的结构示意图或者动力传递示意图;

第二, 理论学习阶段。在对相应系统结构认识的基础上, 采用自学、讲授、讨论等各种学习方式, 对该系统的设计内容、设计的基本要求、设计的原则、设计的步骤、设计的方法等理论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 这是学习的主体阶段;

第三, 零部件测绘阶段。利用废旧机床, 指导学生对其拆卸, 然后针对相应的系统进行测绘训练, 测绘的目的是使学生对系统进一步理解, 包括对其尺寸精度、粗糙度、形位精度、装配方式等;

第四, 机件设计阶段。有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可以在机床设计、夹具设计、生产系统设计每一个总体模块学习之后, 拿出一周的时间, 根据一定的设计要求和设计参数进行相应的模块设计;二是在最后的阶段拿出三周的时间集中进行, 与原来的教学计划相同。前者有较好的效果, 但需要对原有的专业教学计划进行修改, 具有较大的难度。

四、总结

经过两轮的实践与探究, 本课程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该教学法理论与实践交叉进行, 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 符合他们的认知特点。此外, 四阶段教学法也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体, 而且, 四阶段教学法实施以小组为单位, 既减轻了学生的任务, 也锻炼了学生的协调能力, 为学生顺利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要:工科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甚为紧密, 各专业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真正实现这一结合, 是各教学人员正在探讨的问题。我校开创了四阶段教学法, 并在相应的专业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应用,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从而为上述问题的解决带来了新的思路。

项目教学法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的应用 第9篇

关键词:机械设计;课堂教学;项目教学法

教学过程中,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和独立作业能力培养是教学中的重点,教师应该积极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进行项目教学,以促进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六合一项目教学的概述

六合一项目教学就是在六项合一的基础下实施项目教学方法。由此可以看出,在六合一项目教学中融合了任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探究教学法等几种先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在教学任务或工作任务的完成过程中,逐步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实现理论知识和职业实践的统一。学生在教学项目的引导下,对实际项目问题进行解决,将课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当中,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可谓是一举多得。

二、六合一项目教学方法的实施

在实际机械设计制造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运用六合一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应该突出项目教学中的工作任务,突出学生在项目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教学任务,这样才能保证学生在项目教学中的学习主动性。

1.确定教学项目任务

在六合一项目教学当中,教學项目任务是该教学方法实施的基础,对教学项目任务进行确定,就是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确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该坚持六合一原则,将教师和师傅合一、学生和学徒合一以及理论和实践合一的要求凸显出来,对教学项目进行详细规划,制订出符合学生自身特点和教学要求的教学项目任务。例如,在齿轮传动学习当中,教师就可以提出这样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对单级齿轮减速器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由于学生在设计方面的能力尚浅,教师可以给出相关条件和图纸参考,然后让学生完成单级齿轮减速器的设计任务。

2.科学组织六合一项目教学过程

在确定相应的教学项目任务之后,教师就要开展和组织学生完成相应的教学项目,在组织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摆正自身在项目教学中的位置,在项目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将机械设计教学充分交给学生,教师在项目教学过程中主要承担引导者、主持者和评价者的角色,在整个教学项目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在整个过程中主持整个项目的进行,包括为学生提供相应的任务题目、任务阶段划分等,同时在项目教学过程中还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引导和帮助,使学生能够顺利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最后对学生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以便完成整个教学项目的实施。在项目教学的组织形式上,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像在上面齿轮减速器设计任务当中,教师可以5~6个学生为一个小组,在小组中每个学生分担的角色和任务不同,但又都以齿轮减速器设计为目标,通过对设计参考图进行观察和动手操作,完成各自应该完成的基本任务,包括对齿轮减速器结构的分析、减速器轴的设计以及减速器中刚度和强度的计算方法等,然后共同完成齿轮减速器的设计任务,这样的方式能够让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学习当中,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对学生的交往能力和团队精神有所培养,符合六合一中的育人和创收合一的要求。

3.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在教学项目任务完成后,如何科学评价学生的完成情况是关系机械设计制造教学效果的重要方面,在六合一项目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从各个方面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价,而不是仅仅从最后的设计结果来评价。在教学评价中,教师可以将过程评价和师生共同评价等几种方式结合起来应用,以求对学生在教学项目任务中的表现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价,从而促进机械设计制造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机械设计制造对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要求较高,教师在机械设计制造教学过程中应该灵活运用六合一项目教学法实施教学,将教学项目作为教学内容的主干,将理论知识和工作任务结合起来,从而有效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不断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冀芳.项目教学法在机械创意设计与制作课程中的应用[J].职业,2013(36).

项目教学法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的应用 第10篇

摘要:《软件设计与开发》课程中的项目教学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按照标准的软件项目流程,设计和开发一个完整的软件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作为一种体验式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切身体会并接近真实的软件项目开发过程的各个环节。项目教学法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满足软件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关键词关键词:项目教学法;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文章编号:16727800(2014)005018502

作者简介作者简介:刘霞(1974-),女,武汉工程大学电气与信息学院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0引言

软件开发工程师岗位对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是全面的,除了要掌握软件开发基本理论和编程技术、工程工具之外,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良好的工作规范和习惯),更高的要求还包括具有强烈的工程意识,具备强大的业务理解与分析能力,能将繁杂的业务需求分析整理成明确具体的软件功能,并且能够在项目开发过程中,按照软件工程撰写完备的软件项目文档。

为了将计算机软件设计及开发专业的学生培养成合格的软件工程师,除了讲授基本理论和技术课程外,最为重要的是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融入项目教学法,在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过程中,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学校课堂中体验真实的软件项目开发过程,让学生快速适应软件公司工作要求。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贴近实际的企业项目案例学习,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指导学生组织项目团队,培养团队的合作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如总结和自我教育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职业规范意识,引导和鼓励学生突破自身极限等等。

项目教学法注重提高课堂的趣味性,提供丰富的课堂体验,在授课过程中,教师成为课堂地组织者,让学生更多地参与、更多地互动,引导学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找到学习方法,摸索团队组织和管理的途径,了解项目流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训练学生的软件编程思想,帮助学生掌握软件工程工具,提高代码编写熟练度。

2项目教学法在软件开发课程中的应用

在软件开发课程中,项目教学法的主要目的是:围绕软件企业的用人需求,高效地培养具有一定项目实战经验的、符合“软件工程师”职业岗位的从业人员。因此在项目教学法中,通过“真实项目、实战演练”这一途径,让学生掌握技术知识,培养学习能力,提高运用能力,为学生提供演讲的机会,让学生组建项目团队,为学生提供各类项目文档的范本,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项目开发过程中,引导和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帮助学生突破极限,从而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能力,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实现教学目标。方法途径如图1所示。

图1项目教学法实施流程

围绕项目教学法的目标,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注重通过多种场景来锻炼学生的各种素质。软件开发过程遵循软件工程的统一流程,并使用工程工具来管理工程过程,如Project、Rational Rose、VSTS等工具,让学生在体验项目流程的同时熟悉和掌握基本的工程工具。在项目业务的学习和讨论过程中,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资料,进而整理和消化后转化为业务知识,为项目所用,从而使学习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项目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每个项目流程节点结束时,要进行正式的总结,为学生创造演讲的机会。每个流程都要检查和归档,促使学生在开发过程中撰写项目文档,锻炼文档撰写能力。

3项目教学法的过程及控制点

依据软件工程的统一流程,项目教学法总体分为6个阶段,见图2。

图2软件工程课程项目教学法的控制过程

3.1前期准备

前期准备阶段需要完成三项工作:基础知识和技术准备(编程语言、编程思想、架构理论、软件工程理论、工程工具等)、项目业务讲解、班级分组与团队组建。

在辅助学生做技术准备时,可以课堂讲解,辅以一些针对性的技术训练。考虑到教学实施的成本,也可以提供相关技术的教学视频,组织学生观看讨论。项目业务侧重讲解行业知识,以及行业相关的一些关键名词和概念,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些文档,或者提供搜索关键字,让学生通过网络搜集行业资料。

3.2项目构思

项目构思阶段尤为重要,在这一阶段,需要完成项目背景的了解、软件需求分析、系统架构设计、软件模块划分等工作。

通过教师讲解和阅读资料,学生了解项目背景和相关行业知识。教师可以通过组织业务知识讨论会的方式加强知识消化,同时检查行业知识消化情况。可以要求每组推荐一到两名同学作为代表,报告构思情况,其他同学补充,同时展开成员与成员之间,组与组之间的讨论,为软件需求分析打好基础。

3.3深入细化

完成项目整体构思后,进入细化设计阶段。在这一阶段需要完成软件功能设计、数据结构设计、核心算法设计、主要业务流程和重要方法流程的规划工作。

教师可以教授学生使用工具(如GUI Designer、Visual Studio等)来建立软件原型,完成各个软件功能的操作界面,整理并辅以文字说明,完成“软件功能说明文档”,组织各组展示该文档并做出点评。

3.4系统构建

系统构建阶段要完成整个软件系统的代码编写和测试,包括代码编写与单元测试、代码改进与性能优化、功能测试与集成测试、系统整合与回归测试等工作。

在本阶段,重点锻炼学生的代码熟练度,强调良好的编码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软件质量意识,运用各种软件测试方法(单元测试、功能测试、集成测试、回归测试)控制软件质量。要求学生按照组长的任务分配完成各自的功能模块,并与其他成员交换完成功能测试,组长组织进行功能集成,并与同班的其他组交换完成集成测试,软件改进后进行回归测试。在整个系统构建阶段,要使用团队开发工具(如VSTS等)完成代码编写、版本控制、软件测试等各项工作,从而掌握团队开发工具。

3.5成果展示

系统构建完成后,进入成果展示阶段。成果展示阶段主要是为了给学生提供演讲和推广产品的机会及场所。成果展示按组进行,通过项目答辩的方式开展。教师担任评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邀请其他教师作为嘉宾进行点评,其他团队的组员列席。成果展示内容包含项目效果展示和过程文档展示。成果展示完成后,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开展项目总结与讨论,分享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得与失。

4结语

计算机软件开发是一门特别重视实际经验和动手能力的工作,从业人员必须保持良好的学习和创新意识,不断地挑战未知问题,克服各种障碍。在教学过程中,要基于企业相关岗位的现实需求,与时俱进,不断地调整和改进教学方式和内容,更多地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获得卓有成效的提高,完成学业后可快速适应企业的用人标准。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项目教学法在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中的应用 第11篇

模具制造是一种技术、资金、人才密集型的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模具制造一直就有“一切制造之母”的称号。模具工业作为国家的基础产业,早在1989年就被国家定为机械工业技术改造序列第一位,在“十五”规划中列为重点扶持产业。鉴于模具作为包括机床工具、汽车制造、食品包装等在内的机械行业中机械基础件产业,以及电工电器、电子及信息行业的支持产业,在发展先进生产力当中,处于非常关键并服务全行业的地位,其发展对产业配套能力的提升和促进产业聚集优势的形成将起到链接和枢纽作用。

我院自2004年开办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以来,已有两届毕业生,且就业率均在97%以上,目前在校生329人,具有一定师资、教学、实验及实训条件和教学管理经验。纵观4年来的办学情况和发展趋势,我们不断地总结经验,改正教学环节中存在的种种缺点和不足,重点进行专业建设和以工学结合优质核心课程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充实师资队伍,扩建实训室、实验室和校内外实习基地,坚定不移地走工学结合的办学道路,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扩建本院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指导教师队伍。专业办学4年来,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创立了一套高职模具专业的教育模式,形成了高效的教学管理系统,并且在4年来的教学研讨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取得了较大的进步。4年来,我们为珠三角地区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活跃在模具设计、制造、销售、调试安装、生产管理等工作岗位的一线人员,就业率高达97%,且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4年来的教学和改革,使我院高职模具专业办学的各种条件已经具备并且基本完善了。目前师资队伍结构合理,课程设置科学规范,实验实训设备日趋完善,教学管理体制科学高效,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系统全面,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和各项管理工作均适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使本专业形成较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和教学管理体系,成为珠三角地区同行业最具竞争力的专业之一。

专业教学改革使得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形成如下鲜明的特色、创新点和亮点:

课程开发的动态适应性,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

本专业课程开发的主要原则如下:

1)以社会需求为前提。要以满足人才市场需求作为学校办学的定位坐标和课程设置的出发点,社会需求什么,我们就增设开发相应的课程,力争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要接轨,模具专业开设了《英语能力考证》、《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员(高级)》、《助理模具设计师》的考证课,使毕业生在毕业时获得双证或三证,更符合用人单位的需求。为此,将《机械制图》绘图实训和《计算机绘图AutoCAD》实训整合为《绘图能力综合实训》。将原来《冲压模具设计》课程设计、《塑料模具课程设计》和《模具拆装实训》,整合为《冲压模具设计综合实训》和《塑料模具课程设计综合实训》课程。实训课程中加强机械制图的训练,持续提升学生的制图能力。随着就业形势的变化,还增加《压铸挤压模具设计》课程,以增加学生就业范围。

2)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普通高等教育以培养研究型人才为主,高职教育旨地培养应用型人才,“能力为本”是高职教育的特征之一。因此,对学生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要按“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的原则开发课程,在全面培养学生综合技能上多下功夫。尤其是在专业课阶段加大学生操作技能训练的力度,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比例达到52%以上。我院近两年加大了实验、实习环节的投入,以强化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过程。(这里所说的能力培养应是一个综合性、多方位的能力,还应包括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生就业创业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文献检索能力、未来发展能力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等)。

3)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学生在校3年,在确保教学任务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基础上,根据就业形势的变化,我院的课程设置也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灵活性,以适应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在保证主干课程的同时,留下一定课时设置相关课程,以限选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加以实施。可供模具专业选择的课程有:《公文写作》、《CAD/CAM技术基础》、《模具CAD/CAM》、《企业经营与管理》、《专业英语》、《产品设计与开发》、《表面处理技术》、《模具现代应用软件》、《材料成形设备》、《现代制造技术》等。

在教学过程中,模具专业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将素质教育与业务培养相结合、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传统教学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相结合。体现在:①课程体系结构设计思想:模具专业的所有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体系结构设计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指导思想,体现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结合本行业各不同岗位的实际情况确定理论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内容;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针对本专业培养目标,建立了由公共基础模块、模具设计技能模块、模具制造技能模块、岗位锻炼模块、能力拓展模块构成的科学、合理、完整的课程体系,并以课程改革为基础,进行必要的课程整合。②理论教学体系:教学内容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中重点侧重于原理和主要技术环节的讲授和深入分析,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加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每门课程讲授前均安排较为详细的说课和本学科基础知识和背景的陈述,使学生用全局的观点看待该门课程;在讲授过程中阐明理论课程体系的主要构成、组成部分(知识模块或重要基础课专业课)之间的关系及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学习能力,并激发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针对学生“底子薄,基础差”的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挂钩,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行业的需要。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职业技术领域(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相关课程内容关系处理得当。对课程的整合、设置的新课程以及改革形成的系列课程,将这些优秀的教研成果有效地转化为实用的教学方法。开设较多的公共选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包括一定的文化素质教育课),促进学生个性发展。③实践教学体系:我院积极探索和构建相对独立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占教学活动总学时比重高达52%以上。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合理科学并且实用。2.创新“以模具应用为重点,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人培养模式

本专业实施以模具设计与制造及模具技术应用为重点,以模具设计、加工、装配及模具应用岗位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校企合作。

1)以模具应用为重点,加强岗位核心能力课程建设。围绕本专业的岗位及岗位群,如模具工艺实施人员、模具设备操作与维护人员、模具装配与维修人员、模具加工与制造人员、模具设计与工艺编制人员、专业一线岗位管理人员等岗位,重点加强《冲压模具技术》和《塑料模具技术》课程的建设。《冲压模具技术》由过去《冲压与塑压设备》、《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等课程整合而成。主要包括各类冲压成形方法与设备、典型冲压模具(冲裁模,弯曲模,拉深模,其它成形模,多工位级进模等)设计、主要模具零件加工方法及装配方法、通过对冲压成形工艺、冲模结构设计与冲模制造工艺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中等复杂冲压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塑料模具技术》由过去《冲压与塑压设备》、《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等课程整合而成。主要包括各类塑料成型方法与设备、典型塑料成型模具(压缩模,注射模,压注模等)设计、主要模具零件加工方法及装配方法。通过对塑料成型工艺、塑料模结构设计与塑料模制造工艺的教学,使学生具备中等复杂塑料模具设计与制造能力。

2)以模具应用为重点,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围绕培养目标,制定针对性的人才培养方案。采用与课程模块化相结合的学分制,以此推动课程改革与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下厂实习、军训、出操、就餐、宿舍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社团活动、社会活动等环节或项目中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的教育训练活动,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生活、为人处世等的行为习惯,使他们逐步成为具有自学、自律、自立、自强能力的新型大学生,以适应现代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要求。

3)以模具生产工作过程为导向,实施创新人才培养

以模具生产工作过程为导向开展教学,不仅要求学校要有模拟企业的实践教学环境,而且还要求在企业进行的现场实践,且为其中的关键。对于模具专业而言,学生如果没经过在真实的生产车间中的现场实践,达到毕业即上岗的目标是绝不可能的。必须充分利用两种教育资源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于这样的认识,本专业经过三年的努力,先后与东莞台一机械有限公司、广州市黄埔伟源精密模具厂、广州悦楷机械有限公司、广州友利模具有限公司、广州市天弘机电有限公司、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构筑了校企合作、模具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和效果,为提高创新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还可以以此为基础实现技术应用上的创新。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独立思考问题,培养了学生提高创新能力的主体意识。

3.与职业经验增长相一致的课程教学,奠定了模具专业的教学特色

从2004年开始,结合专业建设的目标,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在教研教改过程中,始终贯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指导思想,深刻领会职业技术教育的核心和本质为根本出发点,以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生产第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积极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本专业的教学质量。(1)打破传统的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理论教学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用模具工作过程来联系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教学,进行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手段的设计。将冲压模具技术和塑料模具技术理论知识的传授和实践技能的培养相结合,将传统模具技术与现代模具技术有机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产品任务为驱动”。完全参照与职业经验增长相一致的工作过程进行学习,从模具和机械制造主要是做什么的、模具为什么是这样的而不是那样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中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模具是如何动作的、不同成形方法中的差异,高级复杂模具如复合模、级进模知识等,从原料及成型工艺、到零件结构设计与模具结构设计、制造,同时在教学内容中加入综合典型技术实例,融入模具的加工、装配、安装、调试等工艺知识,适度介绍先进成型工艺及模具。做到基础理论适度,突出专业知识的实用性、综合性、先进性。并借助职业工作来学习和教育使学生认识职业工作任务,从而竖立职业认同感、培养职业能力、逐步进入实践社会。

(2)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特别是实训课、工学结合优质课程的教学。多媒体教学一方面是网络教学,例如《冲压模具技术》已经申报为省级精品课程、《塑料模具技术》被评为院级精品课程,其授课内容均已可以在网上查阅,授课时也可以采用网上教学的方式,第二,《机械制造基础》、《模具制造工艺学》等与生产实践紧密相连的课程,主要的教材选用从工厂录制的录像带等影音教材,使学生更加熟悉目前的生产工艺和流程。第三,《机械设计基础》等专业基础课采用网上辅导的方式,将所有习题和答案上传到本专业的网络,供同学们课后复习。

(3)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依据本专业的职业核心技能开展校内实验课的教学、模拟职业生产氛围的操作、毕业会考、技能考证训练等,通过一系列与理论知识密切相关的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了本专业的大部分实用性知识,更快地适应市场的需要。

(4)恰当地进行课程整合。根据教学经验的总结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本专业逐渐淡化学科界限,对一些相互之间有内在联系的若干学科进行有机整合,打破原有课程之间的界限,对一些课程进行重组,对职业关键技能的综合实训进行整合。本专业课程整合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的整合:职业群基础及技能课程的整合(如上所述)。

(5)理论和实践教学系统化,且能全面系统地完成所有核心技能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在岗位群基础及技能课程的实验课教学中,配合理论知识,采用有针对性的实验项目,为核心技能的培养奠定基础。在核心技能的实训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课外实习、综合训练每个环节有机结合。特别是教师在自己制作多媒体课件时,深入工厂、生产车间拍摄各个技术环节的录像,制作模型,加强了核心技能课的教学效果。

(6)课程教学内容适应目前模具行业的需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模具专业的各类设计技术、制造技术、工艺技术技能等都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科。行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对模具专业的技术型人才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高职教育要紧跟专业的发展,随时掌握新知识并应用于实践,在教学中保证新知识的学习和在实践中的应用,使教学内容与专业发展相一致。

4.渐进式多层次实验实训教学,体现了本专业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

本专业积极探索和构建相对独立的与理论教学体系相辅相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占教学活动总学时比重超过50%。目前本专业正在构建科学合理高效的实践教学体系。

主要包括四个阶段的实践教学:

一、基本技能训练。主要是英语水平、计算机辅助设计的应用能力、机械制造基础、电子电工等,使学生具备最基本的职业素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基本技能的培养,这些教育均由授课教师言传身教,在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

二、操作技能训练。主要是教学大纲中实践教学部分,如Pro/E、UG、Mastercam专业软件的使用、数控机床的操作。数控电加工操作、普通机加工操作。该部分课程的设置紧密结合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性质,使学生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目前,本专业拥有近600万元的设备和大型仪器,建立了车工实训场、钳工实训场、零件测量实验室、CAD/CAM中心、电加工实训场、液压与气动实训场、数控加工实训场、注塑成型实验室、冲压成形实训室、模具拆装实训场等10个校内实验实训室,能够满足教学的需要,特别是专业技能训练的需要。

三、装配技能训练,通过虚拟仿真手段、模具装配实训场、模具装配车间的训练,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这些基础较差、底子较薄的学生在接受3年的高等教育之后具备较高的实操技能和实践能力,较高的就业水平,收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在实践教学中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创新性实验;逐步形成基本实践能力与操作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与专业技能、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技能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调试技能训练,通过虚拟仿真手段、模具调试实训场、模具调试车间的训练,能够使学生更快适应岗位的需要。

上一篇:重点专业电子商务下一篇:《沉默的证人》电影优秀观后感影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