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海作文范文

2024-07-23

走进大海作文范文(精选14篇)

走进大海作文 第1篇

走进大海

小时候,大海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美丽的梦想,和煦的阳光、温柔的海风、金黄的沙滩,湛蓝的海水只是在梦中才能见到。那时,我经常想着有一天能够踏着细软的沙滩,在大海边尽情喊叫和狂奔,然后,快乐地拾起一个个斑斓的红贝壳。这样一个湛蓝的梦,伴着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

今年的暑假,我看海的愿意终于实现了,爸爸带着我,坐上了开往海滨度假村的旅游车。多年的梦想即将实现,我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一个劲地问爸爸什么时候才会到啊。爸爸总是对我说,不急不急,很快就要到海边了。经过两个小时的路程,我们终于来到了海边。一下车我顾不上放下行李就直奔海滩,向着一次又一次出现在梦中的那可爱的大海奔去。眼前的大海,一望无际,却并不似我想像中的那般大,海水不是那种宝石般的湛蓝,却呈现出一种土黄色,显得浑浊不堪。沙滩的确是金黄色,却在金黄中夹杂着一些灰黑的颜色。心中那笼罩着的光环一下黯淡了许多。尽管这样,我依然十分开心。面对着大海,我能感受到它的博大,雄浑。这种感觉震撼着我的内心,幼小的我翻遍了大脑中匮乏的知识库,竟没头没脑地吟出了一句“寄蜉游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我在海滩上足足疯玩了一整天。在沙滩上堆沙丘,在乱石缝中找贝壳,捉螃蟹。当然,我还不忘品尝了一下海水的味道,咸咸的,带着一股苦涩的腥味。

第一次的大海之行在我的欢笑声中结束了,大海那博大的胸襟,雄浑的气势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尽管他不似心中那般完美无缺,但我依旧深爱着大海,渴望下一次再见到大海。

第二次与大海的“亲密接触”仍然是在一个暑假,也同样在那片海滩,但我却目睹了大海另一种风姿。

白天的玩闹自是不必说。到了夜晚,我突发奇想,想见识一下夜晚的大海。父母自是不同意的,他们忙着聊天,与别人打麻将,让我一个人去他们又不放心。去是一定要去的。我瞒着他们,悄悄溜出了旅社,来到了海边。夜里的大海是很安详的,波涛亲吻着海岸,发出轻微的“唰唰”声,白天那调皮的浪花早已不见,似乎早已安睡。此时的大海显得如此神秘,朦胧,仿佛一位蒙着面纱的少女。望着平静的海面,我的心也开始沉寂,完全陶醉在这夜色之中,竟不自觉地哼起了黄磊的《我想我是海》。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几艘渔船上的渔火在黑暗中明明灭灭。

走进大海作文 第2篇

当清晨的天空出现第一线浅白时,我静静地躺在沙滩上,心跳变得平缓而沉静。于是我听到了涨潮的声音,那是一种缓慢而湿润的声音。海水从远方一点点一寸寸地浸上岸来。那些在上次退潮时留在沙滩上的凌乱的五颜六色的小贝壳,在晨曦中沾染了水样的光泽,当海水侵袭的时候,便开始湿润起来。

喜欢海,喜欢张开双臂,赤脚在软绵绵的沙滩上奔跑,追逐着浪花,聆听海鸥的声音。累了,就在沙滩上躺一会儿,用沙子铺满全身,仔细地听着海浪的声音,感受她的博大,她的包容。

面对大海,我会感受到什么叫做傲视天下,什么叫做潮起潮落,我会体会到什么是大气磅礴,什么是奥妙无穷。“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们把情感融入大海之中,使瞬间变成了永恒。海的魅力,还不仅仅如此。当聂耳看到大海,精妙绝伦的音符便从内心的潮涌中跳出,最后,他葬身于异国蔚蓝色的大海中,将自己的旋律与大海的涛声融为一体,留给我们的,只是岸边的那一尊塑像。当莫奈把光大自然和大海融合在一起时,一片生机盎然的“日出之海”便永远映在了人们心灵的画卷中,那其中所含的情感,绝不是美术书上那一幅简单的画,那一段简略的文字而已。于是,我试着去读海,去体验海的哲学。我常常想,如果海明威读懂大海,他还会用自杀来逃避这个世界吗?不会,绝对不会,大海教会我们多太多的坚强与信仰,就像苏东坡遭遇“马台诗案”后,仍称为豪放派的代表人物,就像圣地亚哥与海浪搏击三天,仍以坚定的口吻告诉人们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曾经,这里是奥帆赛举行的地方。就在那个 8 月,多少世界纪录在这里诞生,多少运动员在这儿流过血、流过汗,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怀、怎样的一个场景啊。海啊,你的絮语,是在讲述这些动人的故事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置身大海边,真的有了这一种感受。所有的怨恨仿佛都已烟消云散,心中,装满着爱,是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

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作文 第3篇

一、留心观察, 丰富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 学生应“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 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积累习作素材。”教学中, 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 增强观察能力, 交给他们认识世界的钥匙, 让学生在观察中积累, 在观察中感悟。

1、激发兴趣, 培养观察的自觉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年龄小, 对事物敏感, 好奇心强, 尤其对自己不理解的事物有较浓厚的探究兴趣。直观具体, 色彩鲜艳, 形式新颖的事物, 最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针对这些特点, 我常常给他们提示一些具体的观察范围, 指导他们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中他们所能理解和感兴趣的事物, 如观察花开花谢等景象, 观察鸟、兽、虫、鱼等小动物, 观察春、秋、冬四季变化等。通过内容丰富的观察训练, 激发了学生观察事物的兴趣和对生活的关注、热爱之情。

2、教给观察的方法, 提高观察的质量。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观察兴趣后, 我就逐步把随机观察变为定点观察, 增设观察指导课, 在课内外渗透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比如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选择合适的角度进行观察, 放大局部进行观察等, 分项训练, 逐步落实, 这样就使观察目的更明确, 观察重点更突出, 观察更精细化、具体化, 观察时更能抓住事物特点。

3、利用天时地利, 拓宽观察面。

不同的季节, 大自然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春天百花盛开, 生机盎然;夏天似火, 热浪逼人;秋天硕果累累, 金黄一片;冬天寒风刺骨, 冰天雪地。不同的时间, 天气也会瞬息万变, 或是晴空万里, 或是大雨倾盆, 或是大雪纷飞, 老师要善于抓住时机, 引导学生体验, 捕捉创作灵感。有一次降了一场大雾, 我让学生走出教室, 置身其中, 尽心体会, 学生因而写出了一篇篇优秀习作。

每个人生活的周围都有一些特殊的地理优势。有的靠山, 有的临水, 有的可览名胜, 有的可观古迹, 有的可参观高大的建筑, 有的可亲近潺潺的小河, 无论如何, 教师都要因地制宜, 让学生用眼去观察, 用耳去聆听, 用心去感受, 全身心地投入其中, 去感受体验。比如我们镇上的花场、果园风景如画, 我就在不同的时间带领学生前去参观, 观察那儿一年四季不同的美景。学生回到教室, 交流起来有声有色, 兴趣盎然, 产生了用笔表达心声的强烈愿望。

二、参与实践, 体验生活

小学生大部分的时间是在学校度过, 每天从家到学校, 再回家, 所见所闻有限。大自然中很多景物学生从未见过, 大千世界中许多事情, 学生闻所未闻。这对学生素材的积累极为不利。我们必须尽力创造机会, 让学生体验, 拓展创作视野。

1、在大自然中体验。

大千世界五彩缤纷、无奇不有。那新颖别致的建筑, 生机勃勃的田园、鬼斧神工的石刻、鲜艳夺目的花朵、寓意深刻的雕塑等, 无不令人赏心悦目。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参观游览, 让学生在大自然中远足, 在大自然的怀抱中领略那美不胜收的景色, 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触发写作灵感和激情。

2、在家庭生活中体验。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可引导学生开展“今天我当家”、“我是家庭小主人”、“我当孝顺的好孩子”、“我是家庭调解员”等活动, 让学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体验长辈的甘苦, 增强生活自理能力, 又能使他们从中受到教育。要求学生写好体验笔记, 让家庭生活体验在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

3、在社会生活中体验。

社会对学生来说比较生疏。教师可与社区相关部门联系, 组织学生开展“当一天小门卫”、“义务清洁工”、“我是小记者”、“我是社区小主人”、等活动, 引领学生走进社会, 了解社会, 参加各种综合实践, 接触各行各业的劳动者, 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价值, 树立正确人生观, 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丰富生活积淀, 丰富写作素材。

4、在学校生活中体验。

小学生天真活泼, 好奇心好胜心强, 对周围事物有着强烈的探索兴趣。在学校, 我们结合各科教学, 开展各式各样的班队活动, 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动起来, 做科学实验, 写科学小品文;饲养小动物, 种植花草, 写观察日记;开展运动会, 写活动场面;开展干部竞选, 写演讲稿;开展献爱心活动, 写倡议书;观看电影, 写影评……活动充实学生生活, 陶冶学生情操, 增长学生才干, 积累写作素材。

三、创设情景, 再现生活

作文从生活中来, 作文时, 必须引导学生回到生活中去。除了引导学生将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体验说一说、议一议, 还可适当通过不同方式, 创设情景再现生活, 激发学生创作热情。

1、图片再现。

如教学以“感动”为主题的作文时, 我先给学生出示一组图片:有中国女排奋力拼搏, 夺得第二十七届奥运会金牌的场景;有羚羊飞渡时的惊险瞬间;有舍身救落水儿童的老人……一幅幅图片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拉回到真真切切的现实生活中, 引发他们对自己所经历过的令人感动的场景的回想。

2、音像再现。

如在写想象作文“梦中的月亮城堡”时, 我先让学生们闭上眼睛欣赏一段优美的乐曲, 边听边想象情景。乐曲开始清新悠扬, 后来伴着各种鸟鸣, 曲调逐渐欢快, 激烈, 澎湃, 时起时伏, 然后再舒缓, 最后到宁静。学生借助音乐展开丰富想象, 一篇篇很有创意的、充满童趣的想象作文顺利写成了。

3、文字再现。

有时也给学生提供相关文字资料, 让学生在阅读中发现, 在阅读中内化, 在阅读中产生共鸣, 产生写作需求。如一次作文教学, 我提前一天给学生提供各种关于人类破坏环境、伤害地球的资料, 让学生认真阅读。在作文课上学生先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然后再自选角度, 自拟题目写一篇关于环境保护的文章, 这样学生就会有感而写。

让学生走进生活,让生活走进作文 第4篇

一、走进生活,学会观察

在作文课上,很多学生之所以会"谈作文色变",这跟他们对生活的观察不仔细,对写作素材的不积累有很大关系。不管写啥文章,首先在心理上结了一个大疙瘩,好比没上战场先惧三分。导致产生写作恐惧心理的原因,主要是对作文认识不够和对自己缺少信心。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首先使他们认识到写作文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要说的话。作文没有什么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平时在学习生活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生活,启发他们思考,搜索写作素材。我们必须经常去训练我们的观察能力,用独特的眼光去“扫描”社会或自然。总之,观察是生活素材积累的前提条件,创作时,必须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自己周围的世界。

观察是作文的关键,观察的过程就是深入生活的过程,也是获得真知的过程。那么如何观察,观察什么呢?第一,观察社会,把握时代的脉搏,我们不但要了解改革开放,也要了解市场经济;不但了解下岗职工的忧虑与苦闷,也要了解上岗的探索与喜悦。第二,观察自然。我们不但要走进名山大川的雄伟与旷远,也要走进溪流如茵的清晰与雅致,满怀激情地拥抱那青春燕南北,长虹溢彩,金果飘香,白雪皑皑……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引发出一些自感自悟,使人文素养得到熏陶,良好个性得以形成,人格魅力不断升华……

只要我们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观察世界,作文就不再是“无米之炊”,学生便会无拘无束,轻松愉快地尽情写作,激情满怀,童心焕发,自鸣天籁。

二、走进生活,积累素材

作文离不开生活,作文的源泉来自平凡生活的点点滴滴。一个人的本领再高,如果离开了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也难以写出好文章。许多著名作家大多经历了作品所描述的生活,能够历其境,经其事。所以写出来的作品能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进行作文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作文所反映的生活面是十分广阔的,作文所能反映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都可以作为写作的材料。为使学生能够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学有所獲,应注意指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一个较大的提高,我还发动学生,课下搜索整理古诗名句,精彩片断,在晨读之时抄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读背。我还把学生中优秀的文章整理成册,相互传阅,然后再让他们把搜索到的有用的材料记录下来,整理成一本小册子,这不仅为他们现在的习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还能为以后的习作埋下伏笔。

三、走进生活,感情悟理

紧紧贴近生活,生活就会源源不断地进入文章。其实文章成功的关键在于贴近自我的心灵。很多学生的作文仅仅是“生活的复印件”,压根儿就没有惊喜、沮丧之类的情感因素,自然写作主体鲜活的生命力难以显现,作文也就索然无味。而这种情感因素的生成来自于对生活的感悟。感悟越深刻,情感越丰富,作文的生命力也就越强。

教师可多组织一些活动,让学生真正走进生活。在丰富的生活中,让学生不仅要用眼睛看、耳朵听、鼻子闻,还要用一颗敏锐善感的心去感受生活:当你帮助了别人时,不要把一个笑容、一句“谢谢”,当作很平常的东西,其实这里包含着一颗感恩的心;当你受到了挫折,不要自怨自艾,这是生活给你的馈赠,细细品味你会明白很多;看到别人吵架,不要当作一场闹剧,你仔细聆听一下他们的“言论”,考察一下他们的心理、动作神态,你会更深入地了解某个人或某件事……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可以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

四、走进生活,走进作文

在《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的背景下,作文教学应当力除陈弊,让作文进入生活,让生活进入作文,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努力激励学生真实地展示经过心灵流程的自己的思想,在真诚拥抱生活的基础上抒发心灵深处的真实情愫,成为一个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人,这也体现了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大语文观。

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是生活的点缀,而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可以说,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而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就应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和手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大海,大海……作文600字 第5篇

今天一早就淅淅沥沥的下起了绵绵细雨。虽然下着雨,但是依旧阻挡不了我要去看海的心情。现在的海是灰蒙蒙的一片,雨珠落到海面上后被弹起,又再次落下,荡起的一圈圈涟漪慢慢的由中心向外扩去。想必当时在海上的那些渔船能够体会到“白雨跳珠乱入船”的样子吧。正想着,突然“哗——”的一声,把我吓了一跳。我立刻向四周望去,希望能够找到这声音的源头。这时,又是“哗——”的一声,我把视线锁定在了海边的礁石上。原来是海浪冲击礁石的声音啊。狂风卷着巨浪从天边驶来,可是越往岸边,那些来势汹汹的浪头就被返回去的浪冲得越小,甚至有些浪在距离岸边还有一段距离时就消失不见了。但海水并不气馁,它与大风一起联手再次卷起一个个的巨浪朝岸边袭来……

今天是个好天气,太阳高高的挂在天空上,不遗余力的照耀着万物。海映照的是天空的蔚蓝,今天的风很小,所以海上没有什么浪,是个适合下海游泳的好日子。太阳把大海晒得暖洋洋的,我坐在泳圈上望着水天相接的地方,身体的每一寸肌肤都在感受着阳光,感受着海水,感受着微风,感受着大自然赋予人们的一切……此时的我是如此的惬意,忘记了烦恼,忘记了压力,忘记了悲伤……这使我渐渐留恋起这个地方来……

太阳快要落山了,它把最后的金光洒向海面。工作了一天的太阳已经变得疲惫不堪,耀眼的光芒褪去了。此时的大海慈祥的望着它,倒映着它的样子张开怀抱。海面随着微风变得波光粼粼的。欣赏者这般美景,我感到这个世界都安静了下来。看着太阳缓缓的投入大海的怀抱,我不禁冲着太阳的方向挥了挥手小声说了声:“明天见,太阳。”我顿时感到一束温暖的阳光照进了我的心间。笑意渐渐在我的眼角展开……

大海的作文:大海的魅力 第6篇

我们学校又组织活动了,也去了有海的地方——朱家尖。

我们来到海边,无边无际的大海展现在眼前,海面上还不时地飞过几只海鸥。海浪每隔几秒钟就涌上来一次,喜欢大海的人,就趁机随着浪涛“跳舞”欢呼。

我们的大队人马在人山人海中走散了。大人们忙着找队伍,我们可等不及了,换上泳衣,带上泳圈,迫不及待地冲进海里。一阵大浪扑过来,足足快有一米高,我吓得连连后退,惊叫着跑回沙滩。浪回头了,我又忍不住跑回海里……

朱家尖还有精美壮观的沙雕。好多个沙雕组合成了一个个童话故事,有《海的女儿》、《白雪公主》、《渔夫的故事》。我最喜欢的沙雕就是《白雪公主》里的一个沙雕,那是一个非常优雅的白雪公主,还有帅气的王子骑着骏马。可惜的是,很多人都爬到沙雕上面去拍照片,好多地方都被踩坏了,真叫人心疼,难道他们就没有看到“请爱护作品”的牌子吗?

我们还去了乌石塘景区。呵,那里和我见过的沙滩都不一样,那真不应该叫沙滩,该叫石滩,因为那里都是乌黑发亮的石头,我猜这就是它叫乌石塘的原因吧。不过,我还是捡到了几块白色的石块白色的石头。这些石头圆润光滑,大小都差不多,比乒乓球稍微小一点有些带有漂亮的花纹。把两块石头敲一敲,会发出美妙的声音。有的大人不怕疼,脱掉鞋子,做起了足底按摩。很多人都在玩扔石头游戏,我想,大家都这样扔,会不会把大海填平啊?

大海,大海-抒情作文600字 第7篇

当我轻抚你时,

你会挠我的痒吗?

当我扑向你时,

你会拥抱我吗?

果果每天都在想着大海,一天比一天伤心,妈妈看出了果果的心思,但她也没有好的办法。

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的时间,五年级下册很快过完了,果果的成绩是班上第一,可是她怎么也高兴不起来,因为她心里只想着去看大海。

回到家,妈妈跟果果说:“果果,你不是一直都想去看大海吗?妈妈带你去好好玩一玩。”果果听完后,立马开心起来。

走进生活 快乐作文 第8篇

一、要创设赏心悦目的好命题

文章要依题而作, 命题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作者的兴趣和写作欲望。好题目, 让人眼前一亮, 心头一热, 快感顿生, 下笔如神;反之, 唉声叹气, 苦从心来。可见, 命题十分关键, 只有命出赏心悦目的好题目, 学生才愿写、想写、乐写, 进入快乐作文的佳境。那么怎样才能创设出赏心悦目的好命题呢?我的做法是:

1. 关注学生生活, 让学生不吐不快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脱离生活的写作是无源之水, 脱离生活的命题则无异于缘木求鱼。生活即文章是永远的真理。教师要有一双慧眼, 去捕捉学生生活的兴趣点, 多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情感状态, 努力找到学生时下最需要的情感话题, 我想, 学生写作的过程一定是一种愉悦的释放。如:学生刚跨进初三, 对初三生活充满着憧憬、渴盼抑或心存压力、恐慌, 我看在眼里, 第一篇作文就是“站在初三的门槛上”或“我的初三之路”;第一次月考过后, 学生的思想波动较大, 我的命题就是:战胜自我——— (不容易, 很容易) 任选。今年, 初三学生第一次加考信息课, 我的命题又来了“电脑想说爱你不容易”;如今“留守”学生倍受关注, 一篇“牵挂”话题文让他们一诉衷肠。以上作文命题无不是学生滚烫生活的再现, 命题出在学生生活中, 出在学生心坎上, 使学生看到题目就觉得亲切, 有话可说, 有情可抒, 可谓不吐不快。

2. 关注社会热点, 让学生激扬文字

社会是个大课堂, 是篇大文章。今天的学生再无“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我真的很无奈……”的感慨。要家事、国事、天下事, 事事关心。报纸、电视、网络时时会把他们的目光和思绪带到教室之外。他们渴望与社会同步、与时代共行, 特别是社会热点更是学生饭后课余喜欢议论的焦点。作为教师, 命题时就要因势利导、与时俱进, 命出充满时代色彩的鲜活文体, 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胸怀、放飞学生的思绪、激发学生的豪情, 让学生们酣畅淋漓、激扬文字谈理想、畅未来……面对北京奥运会, 我的命题是:“08奥运, 假如我能去北京”:面对嫦娥升空, 我的命题是:以“我心飞翔’’为话题;面对党的十七大, 我又以“崛起, 中国”为题……尽管这样的题目有些难度, 但学生写起来还是涌动着一种快乐的激情, 奏出了当代青年学生的最强音。

二、要搭建展示自我的大舞台

兴趣是快乐的源泉, 发展的阶梯, 成功的动力, 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感到作文的快乐, 就要给每一个学生创造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空间和舞台。我在作文教学中给学生搭建了四个快乐舞台:

1. 作文才子 (女) 秀。

这个栏目类似于《优秀作文园地》, 不同的是作文秀中的习作来自学生互评、小组推荐、师生共评, 增加了学生的参与空间, 让每篇优秀习作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欣赏和展示。

2. 作文大擂台。

这一舞台的主角是两班学生。他们同题PK, 评委来自两班学生。每次习作后将两班较为优秀的作文张贴到一起, 并在习作下面设计上这样一句话:为自己喜欢的作文划一“星”。文下格式是:我最喜欢的作文:☆☆☆……。最后由两班语文课代表共同统计出星号的多少, 决定本次作文冠军。

3. 作文大看点。

这一栏目是面向所有学生, 各小组将他们本组学生可圈可点之处集中起来, 汇成“亮点集”张贴出来, 小到一词一句, 大到谋篇布局或题目集锦、开头、结尾选萃、书写等, 均可展示。

4. 你说我说。

旨在为学生搭建一个写作交流的舞台, 写作心得、经验介绍、求疑问难、佳作赏评, 均可张贴进去。我充满着赞美或有针对性指导的红笔评语也大量出现在你说我说的平台上。

实践证明, 学生们喜欢这样的舞台, 从他们每次期待作文课的眼神、认真写作的态度和踊跃参与展示自我的热情, 我感受到了学生们对作文的快乐, 那是一种写在脸上, 流淌在笔尖的快乐。

三、要营造醉心阅读的书香园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试想, 没有万卷之书的积淀, 何来下笔如神的快感?可见快乐作文还要把学生引领到阅读上。阅读是培养学生的文气、情趣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的精神境界、知识底蕴、气质修养、写作技巧很大成份上得益于读书的馈赠。学生知识充盈、诗文满腹, 写起习作自然是轻车熟路、乐趣顿生。因此, 我平时十分关注学生阅读。每学期让学生一定要读完什么书, 平时要多读些什么书, 怎样去读书, 我都制定了专门的读书指导计划;而且, 我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或读书、或交流、或演讲讨论, 目的只有一个, 大力营造读书氛围, 让读书成为一种时尚、成为一种享受、一种快乐。试想, 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名学生坐拥书室, 置身于如此书香之中, 写作何愁之有?!当然这需要我们老师和学生共同坚持, 才能有所成效。

让作文走进生活 第9篇

作文教学的普遍现状是教师厌教,学生怕写,作文教学整体效益不高。因此,探讨如何提高学生作文兴趣,进而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成为语文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回归生活, 抓住精彩片段

鲁迅说过:“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导致考场作文虚假的关键就在于学生的作文脱离了生活。学生长期生活于学校、家庭之间,单调、乏味,缺乏鲜活的经历。即使有一些生活经历,也是熟视无睹,记忆淡薄。因此,教师必须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积极进行实践体验,疏通学生创作的源头活水。

对生活没有感悟,不能抓住生活的细节,就会感觉生活平淡、枯燥、无聊,这也导致学生思想的匮乏与感情的浅薄,造成文思的枯竭。其实,就在平淡的生活中,蕴含着深广的人生哲理和独到的精思妙论。抓住生活中的精彩片段,做好积累,才能使作文有真情实感。习作之树要想枝繁叶茂,必须底色常青。作文没有根,也就成了虚无飘渺的壳,失去了内在真实美。留心生活,融情于笔端。在写《早晨》一文的时候,让学生留心早晨的人、事、景,他们写出了许多活生生的早晨的人与事。有写晨练的,有写当街叫卖的,还有写人们早起之后那双朦胧的睡眼的,非常精彩。

其实,在学生的生活中精彩的片段很多。有一位教师从“六·一”儿童节着手,开发学生写作的源泉。“六·一”联欢会后,学生们余兴未尽,因为是他们的节日,那张张笑脸洋溢着对生活的感受,对未来的憧憬。教师提议:不上课了,一起来写诗。于是在黑板上写道:花红柳绿,欢声笑语。我们的六一充满喜气。有的学生兴奋极了,举手续写:欢天喜地快乐无比,是我们给六一的赞礼。学生争先恐后地举手,就这样一节课过去了,黑板上出现了师生共同创作的《快乐的节日》这首诗。虽然诗的韵调不严格,但与学生当时的兴奋、对生活的赞美比起来,这真的不算什么。

二、细致观察,激发写作灵感

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为习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按理说学生习作的内容也会很丰富,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习作内容中写得不具体,读来令人感到枯燥乏味。究其原因是学生的观察往往带有很大的随意性,观察不仔细,不全面,也不深入。许多素材看起来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情,没有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不经意间从学生的视线中溜走了。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用心观察身边的事物,观察中触发创作灵感。

传统意义上的观察带有很强的目的性,它停留在为写作而被动地观察的层面上。这样容易使学生步入写作之前要观察、文章写好之后就不再观察的误区。因此,教师要淡化观察的功利性,从积累的角度引导学生自主观察,增加观察的趣味性,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进而使学生养成自觉观察的良好习惯,用心去体味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每一个人物,每一处景致。当然,大千世界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因此,观察时要学生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体会其自身的独特性,在观察中品出平淡中的味,悟出平常中的奇,习作内容也因此丰富起来,留在头脑中的形象变得更加丰满。

在一段时间里,一位学生仔细观察了一只小白兔后,写了《我给小兔相个面》一文,文中这样描述了自己的发现:

“虽然它和鼠类是近亲,身体却比老鼠大多了,与老鼠十分相像,只不过耳朵长了些。它全身毛色不同,大部分是咖啡色和白色,只有在脸上有一闪一闪的几簇白毛。在那椭圆形的脑袋上嵌着两只小眼睛,红眼珠在眼眶里不住地转动着,似乎在寻找藏身之处。红红的鼻子下面还长着一张三瓣小嘴。你只要小心地、扳开它的嘴唇,就会发现两颗洁白而又细小的大门牙,难怪它能这么快地磨碎食物。

它性情平和,胆子小。每当我给它喂食,它总不肯出来,我只好把食物放在地上。等到我一走开,它便从屋里跳出来,拼命地咀嚼食物。”

从这篇习作中可以看出,学生在饲养的过程中通过长时间的观察认识了小白兔,了解了它的习性,从观察中触发了写作的灵感。

三、亲历活动,丰富写作素材

撇开学生缺乏观察能力等主观因素不说,就“两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内容来说,生活体验太少确实存在。面对这种情况,埋怨是无济于事的,教师能做的就是用他们的热情、他们的爱心,为学生创造一些“新生活”,积累写作的素材。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实验、手工制作、扮演角色、游戏竞赛、自办手抄报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开展作文接力活动,让各小组购买一本硬面抄本,全班六、七本即可,每天让各小组的一名学生来写,作文的题材、内容、范围、形式不限,但必须是真人真事,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教师就对这六七本作文进行批阅,利用几分钟择其“闪光点”进行评赏。第二天,同一小组的另一名同学又接着写下去……小组中的每一个人都写完后,又接着进行下一轮,如此循环,通过这种活动,写作资源就可以慢慢积累下来,择其一二就是一篇美文。

开展“新童谣”的征集活动。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倡导良好的校园风气。让学生各自收集健康的儿歌、道德、三字经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拓展阅读。然后开展交流会,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介绍。在此基础上再抓住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专题创作,写出一些符合时代特征、积极向上的新歌。有不少学生习作贴近现实生活,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一股清新、活泼的气息。如一位学生编了这样一首儿歌:“同学之间有困难,大家齐心共帮助,你一言来我一行,集体生活乐融融。”

学校开展“爱家乡”的主题活动,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家乡,可以从家乡的名人、特产、风光、经济等几方面进行拓展阅读。然后开展读后感交流会,让学生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了解家乡,在此基础上再抓住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来写,习作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一股浓浓的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提供平台,展示学生写作成果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必质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在以往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学生语文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尤其是习作能力的高低更是天差地别。因此,关注到学生的差异,让不同程度的学生在习作的起步阶段都能感受到习作的乐趣,对于避免严重的习作能力的“两极分化”应该是有帮助的。

从三年级开始,笔者协助学生创办班刊——《新荷》,并设置了几个主题栏目:“生活作文”一栏,刊登学生的优秀习作,及时收集学生的成功之作,是学生习作兴趣培养的加油站。“写作小诀窍”一栏,主要是为习作水平相对一般和暂时落后的学生而设,摘录他们的单元习作、小练笔或周记中的较为精彩的句子或片断,让他们也享受成功的快乐。“精彩镜头”一栏,记录学生们在课堂上的奇言妙语、精彩言论,尤其是平时学习水平一般的那些学生的“一鸣惊人”的妙语。这些栏目的设置,有利于增强学生积累和运用优美词句的意識,使优生有了提高的机会,其他学生也有展示的舞台,不同水平的学生在习作集里齐展精彩,使得全班同学都爱上了班刊。

大海,大海-抒情作文600字 第10篇

就像妈妈说的一样。

当我奔向你,扑向你时,

大海的作文 大海的风景 第11篇

“海风你轻轻地吹,海浪你轻轻地摇…”到厦门时已到晚上,走在海边,扑面而来的是清爽的、潮湿的带着淡淡的海腥味的海风,我不由自主的深深吸了一口气,张开双臂,想把大海揽在怀里,大声欢呼道:“厦门海峡我来了!”

此时的海是那么安静,祥和,像一位老者,静静的睡在暮色里。无风无浪,与天默默相对。我突发奇想,在这无声的黑夜里,苍茫的天和浩瀚的海,是不是会与对方说一些家长里短,奇闻异事,是不是像一个家庭的父母一样累了一个白天,晚上终于闲下来谈谈心呢?

清晨我按捺不住自己兴奋的心情,早早起床来到海边。大海像一个婴儿刚刚醒来,精神饱满,心满意足,闪着蓝宝石色的眼睛。一阵风儿吹过,逗得它“嗝嗝嗝”地笑起来,手和脚乱踢一番,弄得海水喷吐着白沫,敲打着松软的沙滩,望着大海那可爱的样子,我也忍不住笑出声来。

中午,太阳高悬在空中,放射出万丈光芒,海水荡漾起波光粼粼的波纹,像一张灿烂的脸对着我们微笑。天空蓝的如水洗过一般纯净,海更是蓝得醉人,抬头望天,一朵朵白云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似乎伸手就能触到,在茫茫大海中,船也显得那么渺小,坐在双层的大游轮上,也感觉像一叶扁舟。海水像妈妈的怀抱,像不停摇晃的秋千,像一上一下的跷跷板,一会儿便搞得我翻江倒海,头晕目眩,直到我吓得躺在船上的长座椅上才好一些。终于船靠岸了,踩着晃悠悠的.甲板下了船。呈现在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沙滩,海浪推着前浪,浪花像一位舞蹈家,在大海中翩翩起舞,一些贝壳如浪花的崇拜者跟随着浪花来到了沙滩上,白色的、棕色的,黄色的、带有各色花纹的,真是五彩缤纷。大的,小的、圆的、扁的形态各异,像散落的小精灵。游人们在沙滩上,欢笑嬉戏,特别是孩子们,捡贝壳是她们的最爱。

傍晚,太阳快下山了,红霞满天飞。夕阳洒在海面上,像是撒入水中的金针银线,随着水波晃动着,海面上,真是似真似假,似梦似幻,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望着渐渐安静的大海,我的心胸也似乎开阔了很多……

关于星辰大海的故事作文:大海 第12篇

大海像一片热闹的水上广场,停泊着许多的小船、帆船、快艇,海滩上,有的在吃东西,有的在看风景和拍照,还有的在喝果汁。哈,他们多么休闲啊!

大海也有神秘之处:多少年前,探险家们出海远航,结果航行到一个地图上没有的小岛,不料,一周后,那座小岛就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后来,探险家们查明原理,原来小岛是海底火山喷出的岩浆,遇水冷却后的石头,那种石头就是小岛。

听爸爸说,在几十亿年前,地球曾经是大海,没有陆地,又过了几亿年后,海水才渐渐退了下去,其中几块在海底比较高的地方就是小岛,小岛成了动物们生存的陆地。

如果你愿意去海边尝一点点海水的话,你还会觉得在尝盐水一样呢!

大海,神秘的大话,一望无际的,永远望不到边。

走进大海作文 第13篇

快乐作文就是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习作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联系生活实际、所见所闻来自由表达思想, 平等参与训练, 减少束缚, 宽松习作氛围, 使每个学生都快乐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二、为什么要提出快乐作文

纵观小学作文教学现状, 出现了一些总是不得不令人忧虑的现象, 说假话, 写假事;小孩子说大人话, 毫无童心童趣; 内容不实在, 不具体; 一段一段甚至整篇整篇地抄写别人的作文; 没有个性和特点, 几乎是从一个模式里走出来的。究其原因, 学生习作的关键问题所在: 首先, 没有习作素材, 或有习作素料但是不能写详细, 作文与学生的生活、学习严重脱离, 学生无内容可写, 形成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 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其次, 是小学作文教学的“应试化”“文学化”“命题化”, 学生的习作普遍缺乏新意、个性和特色, 作文教学陷入了令学生人格分裂、思维萎缩、语言贫乏的费时低效、恶性循环的“怪圈”, 摆脱这一尴尬境地已刻不容缓。

三、如何快乐作文

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摆脱困境, 爱上作文呢? 根据小学生喜欢玩的天性, 我想到了生活, 提出以“生活”为载体, 以“体验”为突破口, 以“快乐写作”为主渠道的方法, 尝试改进小学作文教学。让学生在不断地写作中寻找发现的快乐, 感受生活的快乐, 体验写作的快乐, 感悟成功的快乐。

( 一) 感悟生活, 体验积累的快乐

《新课程标准》指出: “在写作教学中,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 不说假话、空话、套话。”要使作文成为学生自主的活动, 首先要让作文融入学生的生活, 生活是文章的基础, 好的文章无一不是作者从自己和他人的生活中提取出来的。学生在个人生活里所接触到的, 必然都对学生思想感情和精神面貌起潜移默化的作用。没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做基础, 就很难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心得。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他们的思维才能产生飞跃, 获得的思想情感能刻骨铭心,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的源泉。生活是五彩缤纷的, 生活是生动具体的、它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形象化、情感化、个性化的习作素材。生活是开放的动态的, 它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广阔的时空背景。如何做个有心人, 并把生活中自己演绎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记载下来, 这就成为学生作文的关键。文章是生活的反映, 也是情感的载体, 习作的过程就是体验生活的过程。只有把生活的情趣和乐趣在作文课堂中展示出来, 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 才能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只有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积极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情趣, 学生才能爱作文, 有话想说, 有话会说。我认为只有认真观察、体验生活, 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写作的材料来源问题, 写出内容充实、生动活泼的好文章来。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观察人, 培养学生对生活美的发现, 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 去发现别人没发现的独特之处, 从而形成自己作文的活水源头。在作文教学中, 我们只有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描绘生活、创新生活, 用五官去观察, 用大脑去综合, 用心去体验, 用笔去描绘, 才能通过作文教学提升人的思想境界, 塑造人的人格品质, 积淀人的文化修养, 抒发人的真情实感。生活就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它不断地为写作注入生机和活力, 让写作常青, 让写作常新。离开了生活, 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了。让写作走进生活, 在生活中汲取营养, 学生才能体验到积累的快乐, 为写作夯实基础。如一次写作前, 我就带领学生分组到学校附近桃园去参观欣赏, 让学生充分与大自然的花草树木去接触, 全身心地投入到自然环境中, 他们时而摸摸, 时而闻闻, 时而嘀咕, 与花草树木融为一体。事后再请学生回到教室交流讨论, 个个眉飞色舞, 有谈色彩的, 有谈姿态的, 有说给人以视觉效果的, 有说给人以触觉效果的, 有些难以捉摸的自然景物, 经过学生的你一言我一语, 竟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了。因而我又抓住机会, 因势利导: 社会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作文素材,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都是精彩的一幅画, 动人的一首歌。从此以后, 学生都能有意无意地去观察大自然及身边的点点滴滴的事情, 从而, 一篇篇优秀作文出现在我眼前。

让丰富的生活成为他们写作的大背景, 他们就会发现, 写作就是在写自己的生活, 自己的感受。

( 二) 创设情景, 体验创作的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 少写命题作文。”学生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来抒发自己的喜怒哀乐。学生只要有了需要、有了材料、有了写作动机, 就可以提起笔来自由写作。

叶圣陶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写成什么文字。”可见, 写作是生活的反映, 只有热爱生活、深入生活, 才会有深刻的感受、真实的感悟, 才会体验到生活的情趣。有意识地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 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因此, 我尽可能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分析周围的事物, 体验沸腾的现实生活, 并积极引导学生开启思维的大门, 组织引导学生参与各种有趣的课外活动, 让每人都能亲身体验感受活动的乐趣。还有时利用课余时间, 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参与力所能及的学校劳动、家务劳动和公益劳动……实践证明, 学生对活动充满情趣、积极性高。丰富的活动使他们能得到充实的体验和真实的感受, 其中的酸甜苦辣, 他们心里最清楚不过, 写起文章来, 就很容易表达出真情实感。

另外,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 这些发事件往往能让学生产生写作的冲动和灵感。如果教师能及时抓住这些精彩的瞬间, 一定会给写作带来以外的惊喜。例如, 一天上午我正在给孩子们上课忽然一只大黄蜂威风凛凛的飞进教师趴在窗户上, 引起一阵骚动。危险就在眼前怎么办? 我略作思索, 对孩子们说: “我们教师居然来歌不速之客, 大家觉得奇怪吗? 我们不要惊动它, 想想办法消灭它。”教室里马上安静下来, 一个胆大的学生要爬上窗台去捉它, 大家认为太危险了被全下来, 而我观察发现可能是早春咋暖还寒的关系吧, 这只黄蜂虽然个头庞大但并没有多大的杀伤力, 于是男孩子拿着扫帚围追堵截, 女孩吓得往桌子下躲, 我呢一旁观看。大约过了五六分钟这只黄蜂被打死了。这时我笑着问大家:“刚才教室里上演的精彩一幕你们感觉如何呀?”有的说真有趣, 有的说真吓人, 还有的说太刺激了! 我说:“要是让你们把刚才的这一段小插曲写下来有苦不能难吗?”没想到他们很痛快的说“没问题', 一节语文课就这样变成了作文课。同学们写的格外兴趣盎然, 自然也写出了他们最真实的感受。

( 三) 合作交流, 体验分享的快乐

习作是一种很个性化的学习活动, 也是一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最佳时机和过程。学生常常会出现合作的天才、辩论的高手, 出人意外的妙语连珠。比如,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开展“寻找最佳的开头方法”“交流最有趣的精彩细节”“研究某人的特点”“文章门诊部小专家会诊”等一些生动有趣的合作作文的尝试, 指导小学生互写评语, 互相批改, 积极合作。通过这样的开放式的习作练习,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让小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到合作的快乐。

习作的过程也是一种心灵的交流过程。在习作教学中, 我们可以积极地引导学生进行交流。比如, 经常指导学生练习写一写“老师 ( 校长、爸爸、妈妈、) , 我想对你说”。在教学中, 我们经常与同学们交流习作的心得, 探讨开头和结尾的方法, 交流精彩片段的写作体会, 谈论生活中新鲜人和事, 共同观察和体验某一景物、某一事件, 在观察和体验的过程中进行多向交流讨论。通过民主的开放的交流, 使学生体验到了开心和愉悦, 体验到了情趣和思维, 体验到了心灵与心灵的共振……新课程的习作教学, 应该更激扬地呼唤对话, 应该更挚着地开拓对话, 应该更巧妙地开展对话, 将旺盛的生命力融合在亲情浓郁的对话里。

( 四) 展示分享, 体验成功的快乐

语文课程标准专对中年级习作要求提出一点: “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 愿意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这样, 就需要教师提供机会, 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趣。其实, 每个学生都喜欢成功, 都想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和无限的情趣。因此, 教师应尽可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表”的机遇。即使是后进生, 我们也要善于发现他们作文中一丝一毫的“闪光点”。这样, 全班就会形成一种积极作文、快乐作文、情趣作文的良好氛围。我曾这样尝试过, 每期黑板报要以一定版面摘抄学生作文中的精彩片断或句子, 利用班上的墙报, 将学生近段时间最好的一篇文章展示出来。另外, 还可以组织学生展示日记、作文集等, 还可不断拓展“发表”阵地, 如学校网站, 学校校报等, 我还有意识给学生提供发表作文、参与大赛、沟通交流的机会, 给他们提供获得情感体验的机会, 使他们参与活动, 感受成功, 享受与人交流和合作的乐趣, 让他们充分享受到难以言表的喜悦, 分享成功的乐趣。如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评选本次习作的最佳开头人、最佳结尾人、最佳细节人, 最佳构思人, 最佳情感体验人等等, 最佳越多越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定将激发全班学生的写作情趣, 使大家更积极、热情和充满信心地投入到创作之中。使他们增强自信, 喜欢作文, 乐于动笔。

在生活中体验快乐, 在习作中享受快乐, 这是新课标的要求, 也是我一直追求的目标。因此, 教师在作文教学中, 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趣情境, 扩展学生生活视野, 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既激发其兴趣, 又激发其感情, 学生只有在愉快的过程中体验习作的生活乐趣, 享受精神生活的情趣, 学生才能热爱作文渴望作文, 才能体验到作文的情趣, 享受到作文的快乐。

让学生走进生活, 寻找素材;让生活走进作文, 放飞心灵。只有如此, 作文方能步入“创新”的境界, 学生才能享受到成功的快乐。“生活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生活是作文之本, 愿每一位老师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 指导学生写出优秀的作文。

摘要:提起写作文, 学生总会产生一种畏难心理——写什么东西呢?我们有的同学挠着后脑勺怎么也想不出可写的内容来。究其主要原因, 就是缺乏积淀。那么, 如何做好积淀呢?其实, 生活就是一个永远写不完的题材, 关键就看你是否做生活的有心人。

让生活走进作文 第14篇

要想写好作文,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走进生活中去,因为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没有生活的体验,就没有真切的感受,也就没有丰富的情感。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里产生出来”,“有了充实的生活才有好文章”。作文教学必须立足课内,面向课外;立足课堂,面向生活,充实学生的语言材料,拓宽学生的写作范围。《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农村的生活说单调却也丰富多彩:山村小路上与牧归的老牛作伴;山里溪边戏水抓鱼;菜园田野嬉耍玩闹;爬山摘果、下河游泳;春季踏青、秋季野炊等等,这些都是农村学生宝贵的经历,也是最好最真实的写作素材。

教师不可到教学作文时才让学生搜肠刮肚地想素材,而是在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留心生活中的有趣的事,并记录下来,让学生自己准备一个丰富、庞大的“素材库”。最简单的方法,是写日记。这是学生写作上自由耕耘的一块园地,让他们写自己的话,写实在的话,见什么写什么,干什么写什么,读什么写什么,想什么写什么。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每人每周写作的最低量度。有了量度要求,便于教师全面总结,可起到督促检查作用。因为学生还不善于观察,特别是日常生活中细节的观察习惯尚未养成,导致“可写的事儿满街跑,瞪着眼睛看不到,竖着耳朵听不着”。因此,给学生“任务”,让学生带着“观察”的目光去寻觅,就能找到很多新颖的写作素材。

如何让学生从生活中积累素材,老师要对学生授之以渔。

1.教会学生观察生活。作文训练中的即兴观察或有意观察,都是认识生活、获取作文材料的常用方法。平时我们要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并有意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美好的人和事。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家庭中一些生活设施的添置,观察社会各阶层人物的工作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日月星空……通过观察,激起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

2.组织学生参与生活有意义的活动,使学生积累较典型的写作材料。这不仅关系到作文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能否在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中,深化作文主题。如组织学生开展“我佩服他(她)”“他真行”等演讲形式的主题活动,配合重大节日组织学生举办联欢会,平时组织学生郊游,深入农村,扎实上好综合性学习……让学生的表现意识得到培养,才华得到展示,表达能力得到提高。这样,就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产生写作文兴趣。

3.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我们从作文训练的需要出发,有计划地引导学生为积累作文材料而进行社会生活实践。如种植庄稼,让他们了解农作物的生长过程;饲养虫鱼鸟兽,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参与家务劳动及公益劳动,体验劳动的滋味;考察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从而懂得保护环境……在实践过程中,我们要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实践的感受。如学会技能、获得成功的喜悦;做了好事受到他人赞扬的欢乐;遇到困难、挫折时的懊丧;受到责难、误解甚至讽刺打击时的愤慨……要引导学生善于把这一切所见所感装进自己的“素材库”。

4.指导学生描绘生活。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表达方法之后,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表达,不受课本的要求限制,不为教师的指定所左右,题目可自拟,体裁可自定,内容可自选,做到形式多样化,取材生活化,语言儿童化,让作文成为学生传情达意的工具,让写作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因而学生能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去描绘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活。培养学生“我手写我心”,就是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使作文呈现个性风格。老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表达,甚至宽容学生的一些毛病,一些不成熟的缺点,让他们自己去克服,自我成长,从而使学生个性在文章中日益张扬起来,让一个个不同的“我”在作文中活灵活现充分展现。

对生活的感悟需要长时间逐步培养,老师要结合实际,适当加以引导。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感悟能力,他们就会用自己的眼光看世界,用自己的心理感悟生活,就会发现平静的湖面下,荡漾着动人的激情,雄奇的深山里孕育着鸟语花香;汩汩的流水中,倾诉着无尽的愁思……感悟后的生活原来是那样丰富多彩,引导学生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作文就不愁没有新意。

总之,要引导学生去理解、体验自己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件,逐步形成“生活对于我有意义”的生活态度。学生只有从生活出发,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作文时才会有话可说。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走进大海作文】相关文章:

大海啊作文07-26

大海的记忆作文05-25

大海作文600字06-14

有关描写大海作文08-01

大海的怀抱作文08-29

奇妙的大海作文09-07

大海小学作文范文05-29

我爱大海作文范文06-07

小学作文大海范文06-09

作文我爱大海范文06-12

上一篇:党课结业心得体会参考下一篇:80后记忆的寓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