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扶贫支教活动方案

2024-08-04

西部扶贫支教活动方案(精选7篇)

西部扶贫支教活动方案 第1篇

一、活动宗旨:

旨在加深同学们对西部支教的认识和了解,加强学生间的文化交流,开拓思路,能对自己今后的大学生活做出合理的安排和规划!

二、活动主要内容:

以本班每个同学对投身大西北的认识为其他同学讲述一些感悟和想法。

三、活动时间安排:

6月中旬左右: 晚6:30~~8:30时

四、交流会流程:

1、开场介绍-----由同学对大西北教师缺乏整体概况做出介绍(配ppt展示)。

2、由同学讲述自己对西北支教的理解和想法。(需配合ppt展示)

3、中场:节目小合唱《相亲相爱一家人》。

4、同学讲述自己在西北支教的过程中可以学到的一些技能和能力。

5、全体讲述对大西北各项事业的美好祝福。

6、诗歌朗诵:《相信未来》-----食指。

7、支教活动结束。

五、活动寄语:

希望2011级草业学子通过本次西北支教活动对祖国大西北的具体情况有一个更加明确的认识,对自己今后的大学生活有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安排。

西部扶贫支教活动方案 第2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来,国家在众多数据表明,10年西部教育政策改良了很多,教育设施完善了很多,但是部分农村教育水平依然比较落后,主要体现在: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些都说明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然而农村家庭教育却存在很多问题,以致难以正常进行。

经过我们的初步调研以及活动发起者的亲身体验,觉得主要原因有如下:

1、家长没有家教意识。绝大多数学生家长认为教育就是在学校读书,学生有问题就是学校教育的问题,把自身置之于外。

2、家长没有教育能力。绝大部分学生家长在外打工且文化素质低,基本上没时间和能力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

3、家庭影响大于学校。家长们希望孩子们能考出去“将来出息会大一点”,“将来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许是条件、思想上的多种因素,调查却发现没有一个家长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1)农村教师水平远远低于城区教师水平。

虽说教师整体学历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学历是通过函授。

(2)随着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不断深入,农村教师队伍的结构已由原来的公办、民办、代课教师变成了全部是公办教师,但是通过和学生们接触,结合自己的经历,我觉得制约农村学生学习进步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学习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需要不断督促才能认真学习。

我们大部分人将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归因于学习方法有待改进,其实不然,大部分的农村学生一般都要承担部分家务劳动,难以保证拥有充足的学习时间。此外,农村基础教育条件较差、学习资源匮乏、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问题也严重制约着农村学生的学习。现在农村大多数农村家长都意识到了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农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

但是从调查情况看,农村中小学教育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公共教育经费短缺,导致办学条件和办学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对素质教育不够重视,教学设施简陋,教师队伍教法相对陈旧严重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实施。

2、师资队伍不稳定,总体素质不高。

3、思想观念落后,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调查中没有一个孩子表示将来会回到自己的家乡。

4、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脱离农村实际,人才培养与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相适应。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十年来,中国西部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西部部分农村地区教育水平依然比较落后。此次,我们将选出xx举办暑期支教活动,期待在支教过程中更好的了解农村学生面临的家庭教育问题。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奋起的精神,为他们的心灵打开一扇通向外界的窗口。其实,教育不应是一桶水,应该是一把火,一把点燃孩子心灵的火。教会孩子们懂得自强自信自爱,比传授那些具体知识重要的多。同时,我们将在西部各省进行关于西部大开发十周年教育变迁做一次调研,通过这次社会调研,宏观上了解西部教育十年间的发展。调研之后,我们将公布调研成果,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喜人的突破。

与此同时,我们会把我们的调研成果反映给相关部门,希望能给他们做决策提供些参考:

①充分发挥我校教师教育特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服务农村基础教育;

②提高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为其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提供平台;

③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服务社会的意识,提高其团队合作能力;

④为农村小学生提供丰富的文体活动,加强其对自身全面发展的重视;

⑤开展团体活动,培养农村小学生团结互助的意识;

⑥在农村小学生中普及健康卫生、心理健康方面知识,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⑦通过推广普通话,指导农村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促进其语言文字规范应用;

⑧增强农村小学生对未来的信心,教育其从小树立梦想,并为实现梦想而努力;

⑨通过对农村小学生进行生命科学的启蒙教育,培养其对生命科学的兴趣,使其产生探索生命奥秘的欲望。

支教地点:

xx省xx市xx区xx镇xx中学、xx省xx县xx镇xx中学。

调研地点:

西部各省。

支教时间:

20xx年7月8日至20xx年8月8日。

调研时间:

20xx年7月初至20xx年8月末。

兴趣培养课:

为拓展同学们的知识面,开阔眼界,培养兴趣爱好,训练创新能力及发散性思维,加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团队意识,促使同学们树立自信及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历史文化及地理知识介绍、音乐课、体育活动、历史典故及名人事例介绍、演讲课、名牌大学及大学生活介绍、医药常识、自然灾害小常识、职业介绍等。

自习课:

辅导孩子的暑假作业,解决他们其他课程中问题,主要是平时讲课中学生遇到的问题啊,还有课外读物上的问题。

开展文娱比赛:

如演讲比赛,歌咏比赛,体育比赛,舞蹈比赛等。

给孩子们提供一个舞台,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找到自信:

1、深入家庭调研:

我们将安排志愿者深入家庭做家庭教育调研,在学校了解学生的同时,入住学生家中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做深入了解,也了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充分的和家长交流,对不合理的对家长进行引导,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视。针对不同的学生,和家长共同制定出家庭教育方式,加强家长或临时监护人和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使得孩子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

2、给家长开展主题讲座:

农村家长的文化素质普遍比较低,通过开展一些讲座,如医疗卫生、用药安全、自然灾害、简单家庭用电安全及火灾等方面常识,来提升家长的文化及科普方面的知识。

3、组织开展亲子游戏:

因为农村孩子和家长很少一起玩游戏,我们通过设计一些游戏,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参与,以增加他们的感情交流,以便家长能更了解自己的孩子,教育孩子茁壮成长。同时,在互动中,让孩子学会感恩!通过和老师座谈,了解学生的平时表现,以达到多方面深入的了解学生。毕竟老师有经验,对我们的教学给予指导。同时可以了解当地老师们对孩子们的想法,总结出我们大学生对孩子的想法与老师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互学习得到最有利于孩子们的教育观念,对当地的教育问题进行探讨并有初步的改善。着重把了解西部大开发十周年教育变迁情况作为我们的工作目标,拟定调研对象学生家长、西部老师以及相关权威人士(校长等)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分析,并结合支教所得感悟,撰写调研报告,得出有意义的结果。将调研报告通过网络、媒体向社会发布,希望调研成果将对人们更直观的了解十年间西部教育的发展,并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作参考。同时,向相关部门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以期待相关部门,为制定下一阶段西部教育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4、招募支教志愿者和调研志愿者。

5、在江宁各中学号召为西部学校献爱心捐书活动。

6、联系中国药科大学。

7、志愿者培训。

4月上旬,在校内宣传上次支教事迹,宣传上次暑期支教(由网络部、宣传部负责)。

4月中旬,接受志愿者报名,并进行初试、复试(秘书处、原“爱之光”成员负责)。

4月下旬,选出志愿者(原“爱之光”成员负责)。

5月至6月上旬,课程设计,完善支教5月下旬至6月上旬,组织在本校为该小学捐书以及在江宁多所中小学组织为西部孩子捐书活动。

6月下旬,买保险、车票、常用药等,了解支教地风土人情。将募捐物资邮寄至支教地。

7月2日正式出发,赴支教地点。

7月5日到达地点,安排住宿。

7月6日准备工作,安排好教室以及住宿的问题,和相关领导开会;与当地老师开交流会,了解学生的大体情况。

7月7日,召开全校7月8日,正式开课。

8月8日,支教结束。在课余,支教志愿者要深入到家庭中,和学生的家长进行深入的沟通。从他们的日常生活中,来发现他们在家庭教育方面的不合理地方,对其进行引导。

途径:

1、组织支教志愿者利用支教空闲,深入村民,调查农村对教育的关注度。

2、与村民会谈,分析家庭教育状况和发展趋势。

3、对临近乡村进行走访,了解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影响。

4、发放家庭教育手册,增进家长对家庭教育方法的正确掌握。与当地教育部门合作,组织开一次支教成果展示大会。

(1)团队对整体活动进行分析总结,并做出报告,每个人写出感想和心得。

(2)财务状况整理总结。

(3)整理项目成果及时回复项目资助方。

(4)在支教地中选出合适地点,成立家长会,建立爱心支教基地,每年组织志愿者支教。

(5)建立当地学生爱心资料库,建立在校大学生与当地学生“一对一”的帮扶。

(6)为南京市某小学提供与当地学生交流的平台,开拓留守儿童的视野。

(7)在校举办“爱之光”论坛,汇报支教和调研成果,呼吁更大多大学生关注留守儿童。

①20xx年5月中旬,从“爱之光”团队中,成立调研组,并推选小组组长。

②20xx年5月下旬,通过和涉及相关的老师商量,撰写调研问卷。

③20xx年6月上、中旬,在全校范围内招募调研志愿者(类似于合理用药调查的形式),并联系xx大学拓荒者协会等西部大学学生团体,希望得到他们的支持。给小组成员进行相应培训,并责任到人,分发调查问卷4)

④20xx年6月至8月,完成问卷调查。

20xx年9月,撰写并向有关部门(西部地区的教育部门)以及媒体(xx日报、江苏教育频道等)公布调研成果。

第一天:活动启动仪式,举行一个别开生面的。

第二天至第二十天:活动开展,支教组给学生上课,主要内容一方面是英语,其他课程,如语文、数学、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与当地老师交流,修改课程;同时筹备文艺汇演活动。调研组的调研内容以“十二五规划农村学生的.教育问题”为主(暂定),在老师的指导之下开展调研活动,同时走访村民家庭,收集贫困学生和贫困家庭的信息。

第二十一天至第三十天:举行知识竞赛或文艺汇演节目。

第三十天:活动结束,活动的最后一天,举行一个简单的活动结束仪式,与当地村民开展一台乡村文艺演出;同时与当地负责人开座谈会。

总结此次活动的优点和不足,为以后活动的开展提供经验和教训:

(一)问题。

1、天气:

今年夏天较为炎热,可能到时会有暴雨天气,影响户外活动的展开及支教人员和学生的安全。

2、志愿者:

广大的志愿者们多来自我院的不同专业,全国不同地域,专业思维和个人生活习惯会有所不同。

3、时节:

放假期间,一些中小学生要与在外打工回乡的父母团聚,可能不愿出来参加我们的活动。

4、志愿者生病问题:

可能会因为水土原因或天气原因导致志愿者生病。

(二)应急手段:

1、因为天气炎热,多做准备些药品,尽量避免户外活动保证学生身体安全,导致支教人员增强安全意识。

2、通过合理分配人力,认真协调,开展团队培训,增强大家的团队意识,增进友谊,增强凝聚力。

3、通过家庭走访与学生家长交流,说明参加此类活动的意义。

4、提前准备好医治各种常见病的药品,并与当地医院保持联系。

(1)团结,互助,一切以小组整体利益为重。

(2)做事要善始善终,不做就不开头,要做就做到底,不找借口,不轻许诺言,但有诺必行。

(3)艰苦奋斗,坐最便宜的车,吃最简单的饭,绝对拒绝生活的奢华,以此来锻炼自己。

(4)和学校师生同吃同住同工作,不搞特殊化。

(5)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居高临下,不盛气凌人,不以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我们要亲善友好,尊重当地的风俗,包括饮食,服装,礼仪等。

(6)处理好多校队员的合作问题,遇事要多忍让,保证合作愉快。

(7)队员内部要有良好的分工和分组,保证每个人都有事情可以做。

(8)安排专人做好支教日记,活动结束后,每人需交一篇总结。回来后要认真总结,开好研讨会,总结会。

(9)每天必须进行交流和总结会议,队员之间应针对当日发生的事情进行相互交流,并作好当天总结工作,安排第二天工作。

(10)注意行路,入村安全,要有特别强的自我保护意识。

(11)注意身体健康,自己也应带些自己的必用药品。、

西部扶贫支教活动方案 第3篇

一、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激活师范教育、农村教育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盘棋”

1997年, 原忻州师专党委决定开始实施“411工程”, 向山老贫困地区派出首批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生。2006年忻州师院将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扩展到本科层次, 全面实施本科生“512”教学模式、专科生“411”教学模式, 校内安排本科生7个学期、专科生5个学期课程, 本科生在第5或第6学期、专科生在第4或第5学期, 用完整的一学期扶贫顶岗实习支教, 返校后针对性地培养提高。从1997年至今, 已先后派出24批共13200余名本专科大学生, 到晋西北11个贫困县567所农村中小学, 顶替全职教师岗位进行实习支教。学院与地方政府签订了至2013年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协议, 届时, 派出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学生累计将达2.5万人左右。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实践活动是一份多方受益的事业, 它激活了师范教育、农村教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盘棋”。学校有了明确的办学目标, 整体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同时大大缓解了忻州市农村教师短缺、结构不合理的矛盾, 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对大学生而言, 有了登台讲课锻炼的机会, 认识并了解社会, 促进其成长、成才, 有利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扶贫顶岗实习支教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有效载体, 是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培养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方法, 并将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通过扶贫顶岗支教实习实掌握现代的教育管理方法与手段, 积极学习先

进的教育管理理念, 提高成绩管理水平。作为高校, 要切实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提高对成绩管理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

育, 注重引进教育管理和计算机方面的专业人参考文献:才来充实教学管理队伍;全面提高成绩管理人

1. 潘秀珍.中国高校学分制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1

员的整体素质, 在职称评定、进修等方面给予践活动, 大学生们既认识了国情、省情、乡情, 培育了爱心, 又升华了品德, 锤炼了意志, 实现了德育和人格进步。对此, 陈至立同志予以充分肯定:“忻州师范学院做了我们近年来一直想做但尚未做成的事。他们的做法为深化师范院校的教学改革,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解决贫困地区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提供了实践经验, 值得进一步总结推广”。

二、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的实践需要和理论依据

改革开放30年, 我国出现了经济成分多样化、利益关系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格局。我国社会急剧转型出现的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 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面临多方面的严峻挑战。关键问题是, 理论与实际严重脱节, 致使理论教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 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和说服力、感染力, 而社会实践则为改变这种状况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迫切要求。

首先,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社会实践的需要。邓小平指出,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做到“三个面向”, 就必须面向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是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的, 这样就使得学校教育处在一个完全开放的社会环境之中, 学生的知识更多地来自社会。社会上的各种不同的荣辱观、是非观、价值观等不可避免地对学生产生影响。面对这些严峻的考验,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果仍然“重课内, 轻课外”、“重理论, 轻实践”、“重说教, 轻养成”、“重教化, 轻内化”, 停留在“填鸭式”的纯理论灌输, 将学生置于假设的理想的环境之中, 脱离现实世界, 忽视现代社会对人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要求, 那么在解决现实问题时, 就会显得软弱无力。所以,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必须强化实践性教学环节, 使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

其次, 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任务迫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新途径。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了解国情、社情、民情,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培养“四有”新人。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存在着教学内容滞后, 教学方法比较单一以及简单的政治说教, “一言堂”、“满堂灌”、照本宣科、古板僵化等问题, 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客观形势的发展和学生思想的实际状况。当代大学生已不满足于单一的课堂教授, 他们迫切希望开拓新的教学途径。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既搞好课堂教育, 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然而, 提倡实践教学以来, 由于学校、社会和学生等多方面的原因, 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还不够广泛、深入, 特别是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因种种条件限制, 面临许多困难, 有的流于形式, 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成为影响高校师范教育的瓶颈因素。因此, 开拓新的社会实践途径势在必行。

最后,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出困境的重要途径。高校思想理论课教学作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和道

倾斜, 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待遇, 稳定教学管理队伍, 使成绩管理工作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师、服务于学校的建设事业。

2. 邓万友.基于网络环境的选课系统.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005 (6)

3. 王鹤.关于教务管理系统需求分析的研究.科技咨询导报, 2007 (05)

(作者单位:西安交通大学陕西西安

(责编:纪毅) 德品质素养的主渠道, 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现代教育理论强调“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 学校在对学生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 更应该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在实践中探索未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人们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校的大学生更是如此。一方面, 高校大学生接受文化信息比其他人更迅速, 他们的思想变化也比其他人更超前;另一方面, 大学生的社会阅历浅, 对理论问题的理解往往肤浅或片面, 知行分离使学生感到思想政治课讲的是大道理, 与现实生活不搭界。这就提醒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开展对思想政治学科理论与实践运用结合点的研究, 加强对课程的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 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同感, 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忻州师范学院的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实践活动正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 践行实践教育思想, 以提高师范院校学生教学实践能力和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师范教育健康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为最终目的而展开的。

这一活动不仅仅出于实践的需要, 也有其科学的理论支撑。第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础。“生活、实践的观点, 应该是认识论的首先的和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认识是在实践的基础上,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毛泽东提出:“实践, 认识, 再实践, 再认识,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 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一个正确的认识, 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 再由认识到实践多次的反复才能完成。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认识过程, 也应遵循一般认识过程的规律。首先, 认识来源于实践。“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呢?……人的正确思想, 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 除了……生活于 (实践于) 那个事物的环境中, 是没法子解决的”。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中学习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具有间接性和选择性, 不是他们自己亲身实践得来的, 不容易深入, 只有通过实践才能真正认识其本质、规律和包含的丰富内涵。其次, 认识发展的动力是实践。“实践证明:感觉到了的东西, 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 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个由感觉到理解再到感觉的过程便是在实践中发展认识、深化认识的过程。社会实践由于具有内容的丰富性与生动性、形式的直观性与多样性、影响的深刻性与持久性等特点, 能够帮助大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中感觉到的理论知识的理解, 深化对疑难问题的认识, 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和认知水平的提高。再次, 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大学生所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是别人或前人证明了而他们还没有证明的, 他们可能产生怀疑, 减弱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信仰, 从而影响教育效果。弥补的办法就是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使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规范、科学、系统的社会实践既可以检验理论知识, 又可以帮助大学生构建正确的理论体系,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实践当作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 不仅使大学生在参与教学实践的过程中, 深刻体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还有效地培养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第二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是扶贫顶岗实习支教的德育论基础。知行转化规律是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在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中, 知、情、信、意、行五要素要统一均衡发展, 而社会实践则是实现这一目标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 大学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的体验, 才能检验学习到的理论知识, 形成自己的思想品德认识;只有通过多次的思想品德实践的锻炼, 才能强化自己的情感、信念和意志;只有在长期的行为实践中践行思想品德规范, 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因而, 大学生思想品德的每一个要素, 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强化和巩固的。

三、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

第一,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增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 改变过去从校门到校门, 再到机关门, 知识化程度高, 社会化程度低的状况。扶贫支教有助于大学生了解社会, 了解百姓在做什么, 了解如何与人交往。社会生活展示在同学们面前的, 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物, 一桩桩真实动人的事迹, 震撼着他们的灵魂, 激励着他们去自省, 进而从更深层次去认识社会, 认识自己, 其影响和效果是课堂教学所远远不可比拟的。在忻州师范学院对“扶贫支教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卷调查中, 对“能否有效地锻炼自己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这一问题回答时, 有84%的大学生认为能。由此可见, 投身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实践是大学生了解社会、洞悉国情、认识自我的途径, 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培养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方法;是知识和能力、做事和做人更好地统一起来的重要途径。

第二, 扶贫顶岗实习支教有利于大学生锻炼意志, 提高觉悟。当代大学生由于其特定的社会环境, 他们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 从小在父母无微不至的呵护中长大, 很少有机会学习独立自主并享受劳动的快乐, 也无形中剥夺了他们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快乐;强大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使他们心理脆弱、思想浮躁、意志薄弱。因此, 他们的独立性较差, 缺乏独立生活能力, 遇到困难和挫折往往采取回避和退让的态度, 犹豫而不果断;遇事浅尝辄止, 没有持久性和耐性。使人成熟的是经历而不是年龄, 实践出真知, 实践锻炼人, 仅仅一个学期, 他们由稚嫩的大学生成长为从容的中小学教师, 这种变化在大学校园内是不可能实现的。调查显示, 有53%的同学认为通过实习支教, 自己在思想上的主要收获是敢于面对困难和更加成熟。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火热的社会生活结合起来, 学生才会明确历史责任, 才能正确认识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休养和政治觉悟。

第三, 有利于培养学生建立和谐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精神的能力。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 当今大学生的和谐精神和集体主义合作精神日渐弱化。个人主义思想在部分大学生身上表现比较突出, 诸如强调个人奋斗、个人实现、个人价值, 使个人的奋斗目标与社会的发展目标脱节;强调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 而忽视他人、集体和国家利益。在人际关系上, 部分大学生中也出现了不和谐因素, 过分强调了竞争、排斥, 甚至你争我夺, 忽视了合作, 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团队精神是集体主义在当代的表现形式。通过扶贫顶岗实习锻炼, 使大学生懂得要发扬团结友爱、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要齐心协力, 克服困难, 努力培养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这种体会, 没有参加扶贫顶岗支教的学生是很难领悟的。在对“在支教过程中你愿意与别人合作吗?”这一问题的回答中, 有61.3%的同学选择愿意与别人合作, 分享成果。扶贫顶岗支教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的最好课堂。

第四, 扶贫顶岗支教实习为大学生架起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他们对人生的态度、理想和前途极为关心, 对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树立什么样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都渴望得到满意的答案。通过社会实践活动, 学生获得了大量的信息, 耳闻目睹感性的材料, 可以印证并丰富课本中比较抽象的理论条文, 进行行为的培养的训练, 在活动中履行道德规范, 自己教育自己, 说服自己, 可以更好地实现从“知”到“行”的转化。思想政治理论课面向实践、关注时代, 回答时代所提出的新课题, 这样才能引导学生, 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 从而帮助他们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扶贫顶岗支教实践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陶冶良好的道德情操, 而且是大学生把所获得的思想认识转化为相应的行为习惯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引导学生通过支教实习, 理论联系实际, 进一步提高在实践中理解和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积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 要求学生在教与学的实践过程中, 发现并弥补自身的差距和不足, 全面提高思想素质和教育教学技能, 增强对教师职业的责任感和认同感, 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扶贫顶岗实习支教工作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的途径、内容和载体, 必将在实践中愈来愈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吴伟松.当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M].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7

[2].赵凤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走向[J].长春大学学报, 2002 (2)

西部支教团成果展活动总结 第4篇

秋日的早上有些许凉意,不过一会,阳光微漏,校园里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

我们一如既往地,派发宣传单,向过往的同学介绍。只是这次身份不同,换我们作为师姐,向师弟师妹们讲同心会的故事,讲我们在支教地的故事。有好多同学都对此表示出了很大的兴趣,也会主动地向我们咨询一些问题。照片墙上的每一张照片都是一个故事。今天,我们在回忆,我们在讲述,师弟师妹们则很耐心地听。也不禁想起当年的我们。

下午的时候,有好几个师弟师妹主动地过来帮忙。他们后来对同心会和支教的基本情况的讲解已经相当熟练。下午5点半的时候左右,为期一天的`成果展结束,他们也一直在帮我们整理场地。谢谢师弟师妹,谢谢你们对我们的信任。

晚上8点50,支教团在c区454召开了支教成果展总结会暨支教报告会筹备会。会上冯蕊总结了一下今天成果展的基本情况以及下次应注意的问题。刘光晓则讲述了一下明天晚上支教报告会的会议流程及注意事项。我们将在报告会上展示的支教视频及支教地ppt介绍也会在今晚作进一步的补充和修改。

西部扶贫支教活动方案 第5篇

【活动安排】组织到西部支教、助教活动,由你负责具体组织,你如何组织这项活动?

【练习】组织到西部支教、助教活动,由你负责具体组织,你如何组织这项活动?

【参考答案】答:首先,与负责此次支教、助教活动的主管领导请示与沟通,了解此次活动的主要活动地点与重点支教区域,明确这次活动的目的与所要取得的效果。从而确定支教规模与持续的时间,进而确定预算,然后做出详尽的出行计划,了解当地的路况,安排好支教老师的出行,保障安全。

其次,与当地教育部门取得联系,了解支教的对象,即何种学生最需要何种支教老师,深入了解当地的教育情况,师资的分配情况,从而做到有针对性的安排支教老师的人员构成。然后,通过网络或微博等快速高效的信息发布平台发布支教、助教活动信息并深入到本地的各个高校和学校,在食堂,校门口,学校水房等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区域进行宣传,可采用散发传单,张贴公益广告,发布网络公开信息等等。

最后,组织支教老师前往支教地点,安排支教老师的食宿和学校的分配。在活动过后做一个详细的总结并向上级领导汇报,还要通过媒体宣传支教、助教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已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运城中公教育

支教服务队支教交流活动方案 第6篇

支教服务队支教交流活动方案

接县对台办与外侨办、教育局通知,7月5日至15日,台湾微客公益行动协会支教服务队为期11天支教交流活动,为使本次活动圆满完成,特制定本活动方案。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我校对本次活动高度重视,认识到本次活动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提高认识,明确责任,成立了由潘从琪、马明远、杨树德、刘鸿胜、陶才五同志组成的领导小组,组长由潘从琪担任,副组长由马明远担任,具体负责日常事宜。

二、做好教育培训

对学校相关人员开展了对台政策、两岸关系、台湾风土人情和与台胞交流基本知识等培训,提高学校师生对两岸交流交往活动重大意义的认识,增强他们维护祖国统一的政治意识。强调在交流中,避免出现“一中一台”问题,不过分强调困难和问题,实事求是地讲县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避免政治性问题。

三、认真做好后勤保障

我校由校长亲自负责,制定活动方案,确定马明远副校长具体负责,对支教队员的食宿、安全、医疗等工作做了具体详 1

细的安排,制定了应急预案,确保支教人员交通安全、食品卫生、人身和财产安全。

四、精心安排活动内容

为了使本次活动有序开展,特对本次活动的内容作如下安排:

1、安排住宿,熟悉学校环境(负责人:杨树德)

2、欢迎仪式(负责人:马明远)

3、召开座谈会(负责人:刘鸿胜)

4、参加升旗仪式(负责人:陶才、陈大富)

5、文体联谊会(负责人:魏巍)

6、三角城观光采风(解说:徐婷)

7、青土湖观光采风(解说:张有宏)

8、授课内容安排:结合我校实际,面向初中七、八年级四个班学生,重点侧重于数、理、化、生、英等课程,语文为辅,不安排政治、历史、宗教等内容。确保支教交流活动健康、有序、稳妥开展,各班的授课内容进行了具体的安排(课表另)。由各班原班主任负责协助支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管理。

9、欢送仪式(负责人:马明远)

西部扶贫支教活动方案 第7篇

★1981年出生陕西延安

★2004年毕业于西安工程大学服装系

★2004—2005年, 西安, 从事艺术创作, 作品:《飞鸟与鱼》《女人》书的创作和绘图

★2006年, 北漂, 北京知识出版社, 作品:儿童故事图书绘画

★2006年, 入驻宋庄, 职业艺术家

★2007年5月在北京宋庄小堡和朋友创办“实很放思”联展空间

★2007年“芳的画飞的书”“不适应反应联展”“GS, 进出展”, 北京宋庄

★2007年“王芳芳当代绘画展”, 北京观音堂

★2008年“独白”“韧度”“艺术市场”, 北京宋庄

★2008年, 作品《二氧化碳》登于ASIA WEEKLY (《亚洲周刊 (英文版) 》)

★2008年6月在突尼斯大使馆做中国与突尼斯文化交流展

★2008年9月作品登于波兰报纸★

2008年北京奥运会艺术区志愿者

★2008年11月在陕西省志丹县文化馆办个展

★2009年作品选入《志丹书库》

★2010年支援陕西省志丹县永宁乡镇中学

★2011年支教陕西省志丹县保安中学——一所乡镇中学的合并学校至今

★2011年12月29日在陕西省志丹县文化艺术中心举办“母土”画展

……

一、美的理想爱上画室

初见到王芳芳, 一口纯正浓烈的陕北话, 让人一下觉得这就是地道的西北人。王芳芳出生在陕北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那时她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自己一个人躲在半山腰的小树林里, 拿着小树枝在地上乱画。她的家乡有一片长满沙棘的小树林, 一到秋天, 从远处看半山腰是一片橘红色, 像条丝带一样系在山上, 非常美丽, 这就是她对美的第一印象。

王芳芳从小喜欢画画, 她说画画可以消除孤独, 用手中的小树枝把小动物的形象画下来, 她就能感觉到小动物们一直在陪伴着她。有时候, 她看见小野兔在她身边跑过, 而她又抓不到它, 小王芳芳就在地上画只小兔子, 顺便在旁边揪一小把草放在“它”的嘴边。画画的意识是自然的, 她说:“我从来没想过画画会在此一生中不断引领和改变着我的命运。”

画画是王芳芳童年和少年时期必做的功课。作为女孩, 都有自己一个五彩缤纷的梦想。最初的画画是排遣孤独的话, 那么后来的画画应该是追逐梦想的开始。在求学的阶段, 她一直作为美术特长生在成长着、学习着。在美的引领下, 其顺利进入西安工程大学 (原西北纺织学院) 服装系继续深造。

作为有分配的最后一届毕业生, 王芳芳没有走入体制内安逸的生活。年轻人的冲劲是一种财富、一种优秀品质, 可在很多人眼里, 这也许是一种冒险或者幼稚的体现。今天, 我们再问芳芳, 芳芳的回答还是:“不后悔!”2004年, 她从西北纺织学院服装系毕业后, 就一个人租房子在西安义无反顾地开始了艺术创作, 步入美的理想追求的征程。她说:“我要远离人事纷扰, 打破创作的束缚, 不愿做当代艺术温水中的青蛙。”生活的痛楚没有逼退这位西北女子。一个人, 一间房, 一支笔, 一张纸……在没有暖气的平房里, 只有美丽的梦想在支撑她前行。这里没有鲜花和掌声, 只有孤独和寂寞;艺术是伟大而不容亵渎的, 可艺术的创作同时需要物质的支撑, 她的艰辛不是我们常人能想象到的。

为了更好地接近自己的梦想, 也为了更好地吸收艺术营养, 2006年王芳芳有了考研究生的想法。当时, 她的志向是就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那年, 她只身远赴北京, 在北京这个艺术大都市里, 王芳芳却一下子被宋庄的艺术氛围和镜像迷倒了, 她改变了自己求学的初衷, 毅然留在了宋庄。创作, 在她的认识里, 是虔诚的, 不受束缚的, 更是需要超越的, 她相信, 宋庄就是这独一无二的灵感的土壤。

链接:宋庄, 北京市通州区行政区划下的一个镇, 位于通州区北部, 距北京CBD中央商务区13千米, 略显边缘的城郊。1994年以来, 随着大量艺术家的进驻, 这里逐渐形成了目前中国乃至世界规模最大的当代艺术大本营——宋庄艺术家群落。在血脉传承上, 它是北京圆明园画家村新的根据地;在空间分布上, 它又是北京798艺术工厂的大后方;而在更多人眼里, 它是中国当代艺术新的摇篮和母体。

刚来宋庄的王芳芳, 对自己的行为是肯定的, 对自己更是充满抱负。2007年她与志同道合的艺术家朋友, 成立了“实很放思”空间, 这是一个年轻艺术家的聚集地;是一个心灵靠岸与启航的地方;是一个自由争论的地方;是王芳芳寻求纯粹的地方。宋庄的春夏秋冬、宋庄的这帮艺术家朋友, 让王芳芳着迷, 并开始疯狂地实现着自己的梦想。

社会、文化、艺术总是存在距离。随着时间的推移, 王芳芳的心里开始重新思索艺术、艺术创作。一个命题时刻在她脑海中——年轻艺术家到底应该做点什么?是坐在自己的屋子里等待机会的到来, 还是放下高贵的坐姿勇敢地面对社会, 面对需要他们艺术精神来相互弥补的人们?这一时期, 她提出了“艺术平民化”观点。她倡导年轻艺术家发自内心地创作, 去面对社会, 去生存, 去创作出更有生命力的作品。但她同时希望年轻画家摆脱艺术家暴发户的心态!

这一时期, 王芳芳的思想趋于成熟。宋庄画家们最爱说的一句话是“我什么时候能走出来”。她却不以为然。一年前, 很多善意的朋友对她说:“你的画就是太小啦!你要是把画画大一些就好了!”刚开始, 这些建议困扰了她很久, 她陷入了痛苦, 在画展期间她的画是最小的。她的作品每次都被安排在一个小角落里!经历过思想的多次沉淀, 她不再痛苦, 她已经从那些世俗的想法中解脱出来, 不考虑那些干扰她内心的东西, 她的创作不再带有杂质。

二、美的沉淀爱上教室

三年后, 在宋庄的王芳芳陷入了矛盾和沉思中。有些艺术家去敲开有钱人的心门, 而有钱人有太多的人去敲他们的心门, 他们只会把艺术家们当做消遣的对象, 他们和真正的艺术没有关系。看得懂看不懂画和有钱没有钱没有关系, 唯一有区别的是有钱人可以用钱把他们喜欢的东西买下来。她想走出宋庄, 走到真正需要她的地方。在思想最纠结的那个时期, 王芳芳常对自己说, 离开北京并不是要放弃追求和梦想。宋庄的其他艺术家们在法国、美国的画廊、美术馆做展览, 她觉得自己也可以去大西北农村学校里做艺术活动, 意义是一样的重要。她说:“我一定要让那些可爱的孩子们也能欣赏到所谓的前卫艺术, 要让他们知道这些东西离他们很近。我要走出去, 走到那些需要我的地方。我只想尽力为其他人做一些事情来找到生命的真谛, 希望用我的行动和作品带给更多人快乐和心灵的思考、感受。”

2008年, 在王芳芳决定离开宋庄之前, 她回到家乡陕北延安。这次回访彻底地改变了一个内心充满爱的女性的心态, 也更加坚定了她离开宋庄去西北做艺术活动的决定。延安文化广场, 三弦的声音让她怆然泪下, 触动了漂泊的游子内心最柔软的神经。她仿佛一下子找回了自己, 找到了自己想要的归宿, 解决了她一直思索的问题——艺术到底为谁服务?这片土地就是她的根, 她找到了一直供她血液的“心脏”。站在这片土地上她才如此安然、踏实, 而不再害怕和彷徨。从前未曾关注的家乡民间美术, 此刻却蕴涵着天然质朴的美感, 这种纯天然的原始创作激情要比她呆坐在画室里画那些很小的感受给她的震撼大得多!而且这些民间美术作品真实地反映着人们的情感需求和诉说, 对她而言, 一切都无比贴近她对“真我”和“真、善、美”的思考。在民歌、剪纸、刺绣和三弦声中, 她找到了心安放的地方。

走出宋庄, 王芳芳从狭隘的自我中走出来了, 她同时找到了自我价值实现的地方。随后, 她去了一所乡镇中学支教。记得第一次去学校, 她坐了很长时间的车, 山路十八弯, 不停地转呀转, 当她到了学校, 领导说:“你怎么才来啊!学生都等着你上课呢!”她才知道这里一直没有美术老师, 她的心也有说不出的酸楚。孩子们期盼的眼神, 更加坚定了她的决心。

王芳芳非常尊重孩子们的个性, 也非常体谅这片土地。

小故事:一次, 王芳芳在办公室里给学生批改美术作业, 而其他老师在谈论学生怎么无药可救。事情是这样的, 按学校规定, 为了美化环境每个班都要准备一些盆栽花, 可有好多的学生在花盆里种了一些蔬菜、玉米、向日葵等作物, 其他老师很生气地指责学生们就知道种地, 难道一辈子要当农民?她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恰恰与其他老师相反。她认为:要尊重孩子们的想法。其实她知道孩子们为什么这样做, 因为孩子们根本没有钱购买花种子或花苗。每次上美术课, 她都看到那些“花”生长得很好, 孩子们也把它们照顾得很周到。她告诉孩子们:这才是真实的生活, 也很符合我们这里的现实环境。当农民没什么不好!

在这个偏远的乡镇中学, 同时实现着王芳芳一生中的两个梦想:艺术、老师角色。她说:“我要更加地珍惜自己的圆梦经历, 并且在这里更要好好创作, 把自己对现在生活点点滴滴的感受尽情表达出来。”

三、爱的传递 爱上慈善

在支教的这几年里, 王芳芳成就了自己的角色。真实地面对自己, 面对艰难, 面对自己的工作, 并且去热爱它们。王芳芳得到了很多快乐, 也赢得了很多尊重和肯定。她说:“当真实不存在, 善也是伪善, 美也是丑陋的, 即使美是用华丽的外表装饰那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 同时也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真善美一直贯穿在她的生活和工作中。

去过西北的人都稍有了解, 边远地区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 教育资源相当匮乏。同样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 我们可以想象王芳芳老师的美术课会面临怎么样的一个境地。她说:“现在的美术教材是很先进也很切合实际, 但是在我们这个地方真的很难进行下去!第一, 美术课是副课, 不受学校的重视, 没有美术老师就是自习课;第二, 这里的孩子都是农村孩子, 他们全都住校, 每到周末都急着跑回家, 毕竟要走那么远的山路, 几乎不会去买美术用品;第三, 绝大多数孩子家庭生活非常困难, 根本没有钱来进行这项‘昂贵’的学习行为。”

美术课虽然没有升学成绩, 但是王芳芳认为美术课可以激发孩子们的潜能, 培养孩子们的想象能力, 完美孩子们的心灵。孩子有个健康的心灵要比好的成绩重要!于是, 王芳芳开始为孩子们上好美术课而东奔西走, 筹集美术教学的硬件资源。刚开始, 她想自己尽力帮助孩子们, 但凭借她微薄的工资根本无法起到多大作用, 于是她开始在博客上呼吁有爱心的博友给她那里的孩子捐美术用品。她也许做梦也没有想到, 网络的力量这么大, 爱的传递会这么迅速。

如今, 通过王芳芳的努力, 她的求助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支持, 她的孩子们的美术学习条件也得到了很大改善。她自己也渐渐走入公众视野。现在, 她的美术课是最受欢迎的课之一。在美的追求过程中, 她发现梦想可以不变, 艺术创作也可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在山区学校的岁月里, 她发现有一种爱可以以“继承”和“发扬”的模式继续进行着, 那就是教育传播。今天的学生, 明天就会成为她。

做慈善会像吸毒一样上瘾。

——王芳芳

四、爱的真谛感动常在

王芳芳质朴的情感、平凡的行动感动了很多人、很多媒体。

1.书画村网《2012年3月封面人物》——铅笔画家王芳芳http://www.shuhuacun.net/thread-25512-1-1.html

2.《大众收藏》2012年2月22日第8期第八版http://www.cangvip.com/a/wenwanzaxiang/20120222/3324.html

3.延安电视台《感动在身边》http://bbs.hsw.cn/read-htm-tid-3507331.html

……

笔者给王芳芳一个题目——“最感动的一件事”, 她说:“这件事也许对于别人来说就是一件非常平常不值得一提的事情, 但是在我的心里却像一粒小小的种子生根发芽, 且不断提醒着我‘感动’两个字真正的意义。”

那是2010年她在陕西省志丹县永宁镇中学任教时, 孩子们看到来了她这个专业美术老师给他们上课, 非常高兴, 一有时间就去她的办公室让她给他们指导。其间, 她收到一份很特别的礼物, 一个很喜欢画画的学生拿出一个退了色的皱皱巴巴的红色塑料袋给她, 她打开一看, 里面是一把韭菜, 这把韭菜叶子很细有些发黄并且有一些卷。当时王芳芳不知道说什么, 看了看她的学生, 想让学生拿回宿舍吃。学生说, 是专门给她拿的。她一直控制着自己的眼泪直到学生离开房子。看着这些发黄的韭菜她的心真的很痛, 那年的天非常干旱, 作为农民的孩子, 他们家里能有什么, 就只有这些东西。但这发黄的韭菜是孩子们发自内心送她的东西!也许这把韭菜放到大城市的超市里是没有人要的, 但是这是她至今收到最好的一件礼物, 因为它和物质无关, 有的只是一份发自内心的纯真!

王芳芳的事迹也深深感染了她的圈子里的人。

我和王芳芳相识已有17年之久, 作为她的朋友, 首先我觉得她是一个很简单的人, 但她对生活真相的洞察和清醒一般女人却很难做到。同时, 她对一切真、善、美的东西始终抱有一种探索和表达的欲望。我相信, 当她决定放弃自由不羁的画家生活而心甘情愿当一名美术老师时, 她一定是从孩子们纯真的眼眸中找到了心中追求的最纯洁的情感归宿。

——李亮 (陕西省志丹县文联)

采访王芳芳这么久, 我的思想也经历了怀疑、迷惑、忐忑、钦佩、释然的过程。有时, 每个人都会问自己:“我到底活着是为什么?”而这类命题, 自己往往很难找到满意的、自认为正确的答案, 因为我们活得太复杂。从王芳芳的身上, 我看到了一个自然的女性, 一个淳朴的理想主义者, 一个坚定的理想践行者。王芳芳说:“到现在, 还有很多人不明白我为什么来到这偏远的山区支教, 其实, 我觉得这就是艺术, 这就是美的归宿。我现在以我的工作为荣, 我想一直坚持下去!这不是什么行为艺术, 我只是想把它做得更加彻底!”此刻, 我才理解她作为艺术家内心的世界, 她认为:艺术家展示他们的作品是为了让人们分享自己的精神世界, 为什么不可以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生活?她觉得生活就是一门艺术, 孩子就是她“人生作品”的粉丝。在王芳芳这段爱的传递的征程上, 她很想告诉大家:每个生命个体都是平等的, 他们不需要别人的同情和可怜, 因为同情和怜悯只会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伤害。人世间需要彼此相互尊重的爱, 只要是发自一片真心那就去做, 哪怕是一点点的光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快乐!

希望全世界关注贫困地区教育!感谢朋友们的爱心捐助, 您的真心, 孩子们可以体会到!老区人民可以体会到!谢谢你们对中国教育的支持!再次感谢!

——王芳芳

上一篇: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力教学设计下一篇:29班押韵跑操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