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偶得范文

2024-06-23

教学偶得范文(精选14篇)

教学偶得 第1篇

教学偶得

1、《兰花草》与《我的母亲》

一天,我正在为《我的母亲》一文备课查阅资料,偶尔看到资料中提到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校园歌曲《兰花草》。我想:《兰花草》与《我的母亲》有什么关系呢?仔细一看,呵呵,原来《兰花草》的歌词居然是根据胡适的诗集《尝试集》中的一首小诗《希望》改编的。说实话,在这之前我还真的不知道这首歌的词作者就是大名鼎鼎的胡适先生。于是,我在教学《我的母亲》一文时,便引用了这首歌作为音乐背景,同时告诉大家这首歌的词作者就是本文的作者——胡适先生,以此让大家加深对胡适先生的印象。

2、“锦上添花”与“锦上添疤”

在开学第一次的写作兴趣小组活动中,我让学生以这次活动的收获为内容进行练笔。在后来的作业评阅时,我看到一位同学写了这样一句话:“文章中恰当的应用修辞和一些好词好句,能使文章锦上添花,相反,如果写作时滥用修辞和好词好句,那就没有什么作用了。”看到这句话,我觉得前半句中的“锦上添花”这个词用得很好,当即就把它给圈了出来。但是对于后半句,我总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沉思片刻,我突发灵感,觉得将后一句改成“那就是‘锦上添疤’了”。这样临时仿造一个“锦上添花”的反义词,那岂不更好吗?在后来的作业评讲中,我以此为例,首先肯定了这位同学用词准确,写得不错。然后我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大家觉得老师真是太幽默,太有才了。看着大家投来敬佩的目光,我提了提嗓子,告诉大家:“灵感不是等来的,它来自于平时的练习。所谓脑子越用越灵,就是这个道理。”

教学偶得 第2篇

1、加强形近字的教学。在教学生字的时候引出与之形近的字组词并听写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对于减轻学生的错别字,给其树立学习的信心有极好的推动作用。

2、听写三步走。在学完新课后,听写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让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更加牢固,听写便是一种有效的手段。在字词的听写中,我分三步走:第一步,生字上完后马上听写,这主要是考学生的记忆力;第二步,是学生在家写完生字之后让家长听写,这次的听写是检验家长对孩子的关注和对老师的配合程度;第三步,是最后一次听写,这次的听写要求全班95%的同学听写都要达到95分以上。

二、善于利用课文的知识点拓展学生的思维。

1、利用句式模仿说话。每一篇课文都是一篇好的范文,教师就要善于利用课文的`知识点帮助学生拓展思维,积累语言。如在教学《第一朵杏花》第六自然段中“春风吹绿了柳梢,吹青了小草,吹皱了河水……”对于如此优美的语句我便让学生模仿说话:春风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因为有了课文中的句式,同学们的思维便很容易的打开了:春风还吹来了燕子,吹红了桃花,吹开了孩子们欢快的笑脸等等优美的句子,在第一次习作《我的建议》中,很多同学的作文中都用上了那些优美的句子,为作文增色不少。

《羚羊木雕》教学偶得 第3篇

那一刻, 我震惊:难道张之路先生的《羚羊木雕》要告诉学生的就是这样的主题?难道孩子眼里的爸爸妈妈们除了重财轻义就没有别的什么了?难道教材编者把《羚羊木雕》编入教材是为了倡导孩子去声讨父母吗?

显然是我们有些辅导用书的编写者和我们有些老师误读了教材, 他们在妖魔化课文中父母形象的同时, 还误导了学生纯净的心灵。

现在的孩子已经与父母之间的代沟越来越大, 对父母不尊重已司空见惯, 父母教育儿女, 有的孩子根本听不进半句。父母叹息, 现在的儿女都怎么了?我的付出回报的就是这些?有人归结于独生子女的普及, 隔代人的溺爱。我们的教材, 我们的教师, 是否也应该反思点什么?我们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也不应该忽视语文学科的思想性。

带着这样的想法, 我细细琢磨着课文中的字字句句, 希望能找到解读的突破口。我忽然想起了在我的家里, 也有一尊来自非洲的犀牛木雕, 也是黑木雕成的。那是我一个在非洲开公司的二十年前的学生送给我的, 记得那天我问过他:“这尊黑木雕很贵重吧?”学生说:“葛老师, 非洲这些东西很便宜。不过带来是费了点周折。我这是第三个了。第一个带回来, 头前的角断了, 第二个带回来, 尾巴断了, 这个是我藏在背包里小心翼翼地背着回来的。”我还从网上看到了篇《我在非洲修铁路》的文章, 文章介绍的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 我国支援非洲修建铁路的故事。有了这两个故事打底, 我的课堂构思成了。

在语文课前, 我用厚毛巾包好这尊木雕, 把它带进了教室。孩子们十分高兴。

我说:“孩子们, 现在讲台上有一尊木雕, 你们给它起个名好吗?”

学生齐声说:“犀牛木雕。”

“知道这尊木雕是从哪里来的?”

“不知道。”

“想知道这尊木雕背后的故事吗?”

“想。”我娓娓的叙述了木雕的故事。孩子们都认认真真的听着。

我又问了一个问题:“孩子们, 假如今天有人出高价, 让葛老师把这尊木雕卖给他, 你们说能卖吗?”

“不能。”

“为什么?”

“因为这是无价之宝, 师生情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说的多好啊, 情义无价, 这尊并不贵重的木雕可是葛老师心中眼中的宝贝, 是最贵重的礼物。” (我特地板书“贵重”两个字)

“下面, 我们一起来看课文里发生的这个故事, 找一找, 哪些内容和我的故事有相似的地方, 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

学生快速浏览课文, 陆陆续续孩子们的小手举起来了, 他们说:“都是木雕, 都是非洲来的。可是故事的内容却是不一样的。他的爸爸妈妈和葛老师不一样, 这尊木雕也没有这么贵重。”

我说:“是吗?你怎么知道的?请你从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来讲一讲。”

“我的爸爸从非洲带来的。这里是轻描淡写———“带来的”。可葛老师这个不一样了, 是哥哥“背回来”的。

“孩子们注意一下, 作者有没有交代爸爸怎样从非洲带来的?”

“没有。”

“好, 我们注意一下写作时间。这篇小说最早也是写在什么时候?”

“1984年。”

“哪里看出来的?”

“课文下面注解。”

“同学们看书看的真仔细。那时, 中国的旅游业发达吗?”

“不发达。”

“出国方便吗?”学生都沉默了。

我说:“同学们, 那个年代, 是个特殊的年代, 还有一段特殊的故事呢。在七十、八十年代的时候, 我们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很低, 可是, 我们还要支援比我们更困难的非洲人民。我们国家支援非洲, 不仅出钱出力, 无息贷款近十个亿为非洲修建铁路, 还有人甚至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比如说, 我们中国人民为赞比亚到莫桑比克两国之间修公路。中国先后派出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5.6万人次, 其中有工人, 也有工程师。参加建设的最多的一天, 也就是高峰期间有1.6万中方人员在现场施工。单是为了修建这条铁路, 我们中国就有65人永远长眠于非洲。在那个年代, 我们中国人民就这样无偿的支援着非洲各国, 为他们派去了医疗队, 工程队, 建筑队。这些建设者们把汗水洒在非洲的土地上, 把青春留在非洲的土地上, 更有的把生命献在非洲的土地上。葛老师想, 课文中的‘我’的爸爸也许就是这支大军中的一员, 他就曾经在非洲参加过建设。如果, 这尊木雕没有什么纪念意义的话, 为什么在爸爸妈妈眼中却是宝贝。对了, 这尊木雕与葛老师的这尊木雕相比, 哪一个体积更大一些?同学们能不能从课文里找出一些依据来?”

同学们看得非常仔细, 有人举手了, 说, “还是葛老师的这尊木雕大一些。”

“你怎么看出来的?”

“课文里用了两处动词, 一个是“拿”, 一个是“递”, 看来没有什么重量。如果像老师的这尊一样, 我想该用“捧”与“放”较为合适。

“就是这样一尊木雕, 为什么在她妈妈爸爸眼里却是名贵的, 贵重的呢?我们看一看围绕着这个故事, 妈妈、爸爸和奶奶等人是怎样表现的。” (语言, 动作, 心理, 神态等方面, 找关键性词语。)

妈妈:突然———突如其来, 一瞬间想到的, 可见妈妈的心中一直记着这尊木雕。

目光———紧紧, 盯———看出事情的严重性, 也写出了妈妈细细的观察我的神情, 有没有说谎。

严厉——“卖”了的时候, 表现出严厉, 平时家教之严格。

搭———一个搭字, 写出了母亲平时和我关系的亲密。当她知道我送人时, 态度发生了极大地变化。

坚定———可见木雕在妈妈眼里的重要。

舍不得, 贵重——都写出了这尊木雕的意义不一般。

用糖果换木雕———一盒糖果的价格远远超出木雕的价格, 你说这个妈妈是重财轻义的吗?

爸爸:静静的, 点一支烟, 慢慢的———下了很大的决心, 才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知道爸爸的内心也是受着煎熬。陷入了沉思, 陷入了回忆, 还是陷入了怎样处理好这样一件尴尬的事情。

奶奶:想说, 没有说——也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但是, 她心中孙女的感受更深一些, 这也是隔代人特别亲的原因。

万芳———形影不离, 合二为一。仗义, 好朋友。

我———最伤心的人, 反悔了, 对朋友。

接着, 我又问:同学们, 你说,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能怪爸爸妈妈吗?能怪我吗?如果你是她的爸爸妈妈, 你会怎样做?如果是你, 你会怎样做? (讨论)

同学们各抒己见, 因为有我的木雕的铺垫, 有非洲的这段故事的背景, 学生们都认为, 作为爸爸妈妈, 应该让女儿知道这尊木雕究竟贵重在什么地方的理由, 作为儿女, 也一定要尊重父母亲, 理解父母亲, 多与父母亲交流, 因为世界上最无价的就是亲情。

在课堂小结这一环节里, 我是这样说的:是啊, 就像我的木雕, 可以随便送人吗?不可以。在我的眼里, 它是至高无上的珍宝, 因为浓缩了一段师生之情。而这尊木雕, 也许是浓缩了父亲在非洲的日日夜夜对女儿的思念。如果, 当时父亲把木雕送给女儿的时候, 就把这些故事讲给女儿听, 女儿会不会置父女情意不顾, 随便送人呢?不会了。所以, 我认为, 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主题是亲情无价, 父母与孩子之间要注意理解沟通。作为父母, 应该尊重孩子, 理解孩子, 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 这样也就不会造成中间的那一点点误解了。作为孩子, 我们的父母天天这样为我们付出, 我们的一切也就是他们的一切, 我们要有一颗感恩之心, 来报答我们的父亲, 我们的母亲。是他们给了我们以生命, 是他们, 培养我们成才成人。天大地大不如父母的付出大, 河深海深不如父母的恩情深。

小学作文教学偶得 第4篇

关键词:作文教学;品读;感悟;迁移运用;鼓励

在多年的执教生涯中,听同事们谈得最多的话题是如何教好作文。同事们常调侃教作文难,难于上青天,有的学生咬破笔杆也写不出一个字来。可如果你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你会发现,小学生作文并不像同仁们说得那样难。那么,要想教好作文,还得从教学的载体——教材说起。只要你善于观察,用心揣摩,小学作文教学还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因为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独具特色,每一组教材无论是课文的选编,还是口语交际以及习作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来编排的,这为我们的作文教学提供了许多有利的因素。我在此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作文教学的做法:

一、品读课文悟写法

叶圣陶说过:“教材是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教师善于运用。”在人教版教材中,每个单元的4篇课文都围绕同一个主题编排,但由于作家不同,相同主题的内容以不同的表达方式呈现给我们,在教学时,我们除了引導学生了解每篇课文写了什么,还要引导学生领悟表达,把所学的习作方法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这样把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有机地联系起来。学生得法于课堂,受益于课外。如,在上人教版五年级上册中“生活中的启示”这个单元,我上《钓鱼的启示》时,抓住“我”情感变化这条线索,让学生品读“我”说话的语气,在品读中感知“我”情感的变化:得意—急切—乞求—依依不舍。而“我”的心理变化则通过神情、语言表现出来,引导学生运用同样的方法写片段,抓住语言、神态的描写反映自己真实的心理活动。《珍珠鸟》一文则让学生用“拍照法”写片段,即是真实再现动植物特点或人与动物相处的场景。《落花生》一文引导学生运用讨论法引出启示。学生情绪高涨,学会迁移运用。

二、习作讲评重鼓励

我对学生的习作要求一向很高,有一次我到都匀参加“小学生作文教学培训”,培训老师分析小学生不愿写作的原因之一是他们遇到了一群苛刻的读者,我深知自己就是其中之一。回来后,我把一颗圆圆的石头放在一个盒子里带进教室,让学生猜猜盒子里装的是什么?然后让学生以《石头从哪里来》为题写一篇习作,写得最好的学生将是这块神奇石头的主人。学生个个认真书写,都想得到这奇特而又普通的奖励。此后,我每个周末都让学生写一些有生活情趣的作文,而且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讲评,轮流表扬认真写作和习作有进步的学生,发给他们奖品。事实证明,鼓励的作用是巨大的,学生在不断地创造奇迹。

教学偶得 :难题与“傻子” 第5篇

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

――陈嘉庚

把对事业,对祖国的爱,倾汪子自己的学生,这是人民教师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品德。 ――何东昌

难题是这样产生的:我所在的学校初三年级有两个教学班,一班是普通班(即人们常说的慢板),二班是快班。12月初,在这两个班任教的数学老师病了,因她的身体状况,只能教二班,一班就没有老师教数学了。怎么办呢?总不能不开数学这门课吧!经过反复协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校从工厂聘请了一位热爱教学工作的工程师前来试教。谁承想仅试了两周,《楚天都市报》上就刊登了一篇题为“工程师代课,犹如茶壶倒饺子”的文章――工程师的试教结束了,一班的学生又没有数学老师了。

学校召开了紧急会议:首先考虑内部解决,把学校的数学老师搜索了好几遍,的确每位老师的教学任务都很繁重,不能再给他(她)们加码了;其次考虑外聘教师,第一、聘请在岗教师的可能性不大,有可能聘请退休教师;第二、被聘教师的能力如何?如果试教不行,老师可以走,但巳临近初三上学期末,时间拖延不起,学生耽搁不起;第三、普通班的教学需要采用“盯人”战术,已退休的教师会否为你盯人?第四、若被聘教师索要授课酬金太高(相对本校教师收入),学校能否支付得起?若能够支付,又如何让本校教师心理平衡?……

一堆难题摆到了面前。到底怎么办?经过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在会议上怯生生地提出:“我来!”

说实在的,那时我到学校仅只是第三个学期,第一个学期我的任务是熟悉情况,第二个学期任初一年级劳技教学任务,第三个学期任初一、初二年级音乐教学任务,第三个学期巳临近期末,我又主动请缨来教普通班的数学,不禁使得一些同事认为我“犯傻”了。有人说:“这样的学生,这样的班级,别人躲都躲不赢,你还硬着头皮往里钻?”;也有人说:“厂里的考核指标达不到,到时候不扣得你倾家荡产才怪?”(注:我校主管工厂制定的58号文件第三章第十四条第3、4、5款规定:3、中小学毕业一次性合格率:小学为>98%,中学为>95%,补考后合格率为100%,凡低于上述指标的,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减考核金1000元。 4、中小学毕业升学率:小学为100%,中学升入普通高中比例应达到武昌区应届毕业生的平均水平,凡低于区平均升学率一个百分点的,扣减考核金1000元:每超区平均升学率一个百分点的,奖励1000元。5、重点高中录取率:中学毕业班录入市重点高中的人数应达到子校应届毕业生的10%,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扣减考核金1000元,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奖励1500元;……。因有此文,故有上述说法。)还有人说:“你觉得你这样做蛮高尚是吧?自己的伢都顾不过来,为别人的伢冒这大风险,我看你真是有点傻。”更有善解人意的初一数学老师对我说:“要不咱俩换换,你来教初一,我去教初三,否则,你的压力太大了。”

确实,我感到压力非常大。第一、这个班有些学生根本不学、厌学,而他们又面临着中考的检验,我只要一踏上“贼船”,就绝对没有退路:第二、我不是师范科班出身,也没有数学专业文凭,第三、我对《大纲》和教材不熟;第四,我时任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万一中考砸锅,且不说我个人一世清名付诸东流,学校也会为此而蒙羞受辱,因为“教学校长教书也不过如此,可见该校的教学质量”这类话随时都会挂在一些人的嘴边;第五、可能有一些老师在心里嘀咕:“你平时在各种场合对我们提这样那样的教学要求,现在你也出来遛遛,看你能扑腾出什么模样来。”

重压之下,冷静分析,似乎也有些有利条件:第一、虽然我到学校仅只三个学期,但我毕竟是一个有23年教龄的老教师,和现在相比,尽管以前教的对象、学科不同,但教学的一般规律应该是相通的;对《大纲》教材的.不熟通过自己的认真学习、认真备课是可以改善的;第二、在教学生涯中,我历任教师、教务主任、副校长,巳积累了一定的教学和管理经验,我自信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教与学的师生关系,并能够上好每一堂课,第三,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对普通班的学生“同情”巳久。普通班的学生和快班的学生相比,听到的表扬少些,受到的批评多些,得到家长和人们的关爱少些,受到老师的呵护少些,再加之他们的学习习惯差些,生活习惯差些,致使他们的学习成绩差些,行为表现差些,因而他们所承受的的压力更大些。我之所以同情他们,是因为我觉得似乎社会、学校和家庭没有给他们以公平的待遇,致使他们在心理甚至在人格上都有所扭曲。正是因为同情他们,所以我相信我会真心地爱他们,诚心地待他们,倾心地教他们。

教学偶得 :措施与效果 第6篇

在我到班级任教的半年时间里,在与班主任协商的基础上,我对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采取了十项措施,为便于阅读,列表如下:

措 施

效 果

一、书面征求意见

(附件1)

目的:贴近学生,了解学生想什么

效果:由于采用无记名形式,学生能够畅所欲言,提出了一些好的建议供老师采纳。

二、班级日志

(附件2)

目的:使全体教师和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

效果:学生很看重班级日志的记载,多次出现学生恳求老师少扣分或不要把他违纪情况记载上去的现象。

后由政教处在全校推广实施。

三、向家长报喜

(本文“第四则”)

目的:使所有进步学生受到激励,增强其自信心

效果:包括劳技学科,初二、初三共七十多人次得到过喜报,据中考数学成绩分析,达到预期目的。

四、心理辅导

目的:调节学生考试全过程中的心理状态

做法:组织学生收听苏铁师院的“心理辅导有声教材”录音

效果:对部分学生效果显著,多数学生效果不明显

五、调换学生上课时间

目的:使学生的.生物钟规律与中考考试时间同步

做法:在调考以后的总复习阶段,通过学校把语文、数学的学科的上课时间按中考考试时间安排,并尽量调整到两节课连上

效果:见附件3,其中“区模拟3卷”为上午第一、二节课测试,其余均为下午测试

六、分类教学

目的:将学生分成两类施教,减轻差生负担

做法:召开10位差生座谈会,要求在布置其他学生的作业后,差生仅做课本上的相关题目即可。

效果:因老师没有明确他们的具体题目,再加之部分学生顾及脸面仍坚持做其他学生的作业,故坚持时间不长。

七、成绩比较

(附件3)

目的:使学生了解全班的学科状况,增强全体学生的自信心

做法:每次测验或模拟测验后,公布个人和全班的进步状况

效果:很好。学生在看到自己和集体的进步时受到鼓舞,都

力争下次考得更好。

八、错题人数统计

(附件4)

目的:使老师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使下阶段复习更有的放矢

做法:每次测验后,将每道小题的错误人数进行统计,错题人数达7以上的题目都要“回锅”

效果:达到预期目的

九、A卷800分

(附件5)

目的:针对慢班中考一次性合格率达100%的要求而运作

作法:将以往的8套中考、调考、模拟试卷按题型分类,汇总制卷,无偿给学生训练。

效果:中考一次性合格率达100%,A卷有8人得满分(100分),全班A卷均分达94.17。

十、毕业纪念册

(附件6)

目的:使师生友谊长存

做法:满足学生的要求,根据学生特点,唯其题写诗词。

小学生写字教学偶得1 第7篇

八肯中小学:王东升

内容提要: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书法艺术教育的启蒙阶段。抓好小学生的写字教学工作,不仅能使学生提高书面作业的质量,而且受到书法艺术的陶冶,对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小学写字教学的目的和要求,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树立榜样、激发兴趣、抓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内外结合四个方面阐述了小学写字教学中的几点具体做法,供各位同仁的交流与探讨。

关键词:写字教学 写字训练 小学生写字 汉字书写

小学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写字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小学生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学会“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通过书法训练达到“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等。要正确、端正地书写汉字,就要严格遵守国家主管部门发布的有关字形、笔顺等一系列语文法规的规定,写规范字。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班学生的写字水平提高了很多。现在,我班学生写的字不仅规范而且美观,而这一切与我这么多年来重视写字教学是分不开的。下面根据我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写字教学的几点具体做法。

1、树立榜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以身作则,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无声的引导。在学校里,教师的字写得棒与不棒,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的态度和热情。因为教师是学生的重要模仿对象,教师的示范作用显得特别重要。要让学生写规范字,首先自己就要注重写字,写好字,写规范字。我平时加强自己的书法练习,写得一手漂亮的粉笔字和钢笔字,并利用我的优势为学生树立榜样。平时的课堂板书,批改作业,我展示给学生的都是一个个端端正正、漂漂亮亮的汉字。我还利用黑板报、交流手册展示我的字。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等心理特征,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将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我写的字真的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当中有不少人竟偷偷地模仿。我开始有意识地进行个别辅导,我放下老师的架子,走到学生中去,握着学生的手写一写,让学生看着老师写一写,无形之中我又把自己变成了一面镜子。正确的写字姿势是写好字的前提,也是预防近视、驼背的关键。我在强调学生坐姿的同时,十分着重自己的写字姿势,经常提醒他们:“请你像我这样做。”这样,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写字水平,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更使他们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写字“榜样”,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

2、激发兴趣

写字并非一朝一夕所能练成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要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是采用以下几个方法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的。

1.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励。小学生爱听故事,爱讲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他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他们对汉字的喜爱。我给学生讲我国古代许多大书法家习字学书的故事。如教“之”时讲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教“推”、“敲”两字时,讲“推敲”的故事;在教写“绿”字时,让学生自己去查找王安石写“绿”的故事,然后讲给大家听。写字课上我讲三国时钟繇抱犊入山学书的故事,让他们学到了勤奋;讲岳飞在沙上练字的故事,使他们学到了自强不息„„古人勤学苦练的故事,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写字兴趣。为了让学生明白中国书法是我国几千年来灿烂文化的结晶与瑰宝。我在写字教学中,向学生介绍中国近代书法家在世界上取得的成绩,展示一些学生能看懂的书法作品,并不失时机地把国际友人对中国书法的赞美,把知名人士对中国书法的论述讲给孩子们听,激发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让孩子们明白书法是我们民族独有的艺术,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是责无旁贷的。

2.形式多样的竞赛激励。竞赛不但能调动学生练字的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竞争意识,同学之间互相合作的集体意识。

1看谁花儿多。每次作业面批时,我都让学生把自己写的字与规范字进行比较,与上次作业进行比较,并给出相应红花。一个月进行一次小结性评比,五朵以上红花的学生可以得到一个奖本。学期结束时进行总评,谁的花儿最多,加倍奖励。

2写字竞赛。每个单元都一次写字比赛,前十名的同学在学习园地展出,获得进步奖的学生得到一个写字簿。每节写字课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写字、写字姿势的比赛。获胜的小组每人得到一个写字簿。与其同时我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书法竞赛,我班何姣姣同学连续四年获得镇举办的书法比赛一等奖。写字比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

3.不同形式的作业展览。我在板报中开设“作业展厅”一栏专门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并定期举办作业展览,将所有的学生作业进行展示,请学生进行评价,学习别人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开学初,每位同学都准备一份优秀作业,期末时,再拿出一份优秀作业,两份作业同时展出。只要有进步的就给予奖励。各种展示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写字的兴趣。整个班级也因此形成良好的写字氛围。

3、抓基本技能的训练

1.写好基本笔画。

每一个字都由基本笔画构成。因此,写好一个字,就要写好它的每一个基本笔画。而每一个笔画都须经历起笔、运笔、收笔几个过程。我从一年级开始就注重对学生进行严格的笔画指导,教他们如何起笔、运笔、收笔。虽然他们有时不能理解,但对以后的学习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从一年级开始就让学生打下扎实的基本功,为今后的写字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2.写好字的偏旁。

写好一个汉字先要写好这个字的偏旁。大部分的汉字都有自己的偏旁,而这些偏旁的书写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我在教学偏旁时首先让学生知道这些偏旁的变化规律,并指导学生写好这些部首。学生就可以运用到带有这些偏旁的字里,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字的结构安排更为合理。

3.写好字的结构。

汉字的结构变化多样。低年级学生的生字都写在田字格里,因此,低年级学生可以借助田字格来学好写字。汉字的形体特点为方块形,独体字比较少,左右结构的字数量最多,左右偏旁高低不同、宽窄有别。我在指导学生写这类生字时,我先请学生注意具体分类,如:左窄右宽,左宽右窄,左右相同等,还有左中右结构的字各部分长短宽窄也要留心。上下结构、包围结构、特殊结构的字,偏旁的高低、宽窄变化比较多样,在教学中我都提示学生注意。在每一次写字中,我都要求学生做到“三到”:即眼到、手到、心到。首先要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生字的结构。明确各部分构字部件在田字格中所占的比例和准确的位置。长时间的练习学生就能慢慢地把握好字形,最终离开田字格安排好字的结构。有了整体上的认识,就可以让学生一笔一画写,也就是手到。字要写得规范、准确,并与规范字进行比较。眼到、手到的同时,还要求做到心到,就是要专心致志。在这方面我给学生讲一些书法家的心得体会,让学生明白,心到就是要做到心静气和,内心深处对字的结构、形体有一个大体的把握,对写字规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这样才能把字写好,最终练成一手具有个人特点的汉字。

4、内外结合

要养成一个好的写字习惯是非常不容易的,学生习惯的形成是一个不断积累、螺旋上升的过程。因此,良好的写字习惯不能靠几节写字课。我在指导写字的同时,让学生的习字由课内向生活之中延伸,要求学生写字课内与课外一个样、校内和校外一个样。并经常向家长宣传学生良好写字习惯培养的重要性,要求家长积极配合,与老师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对学生每一次的家庭作业都能认真检查。我也及时向家长反映学生最近的写字情况,请家长关心、帮助学生习字,不断提高学生的写字水平。

《项链》教学板书偶得 第8篇

首先, 在小说的铺叙交代部分, 作者将女主人公鲜明的个性特点呈现给读者———现实的寒伧与梦想的奢华。现实中的马蒂尔德明明过的是很寒伧的小职员家庭的生活, 但她却很不安于现状, 而是因自己也有一副天生丽质便幻想过贵妇人的生活, 看着家中破旧的摆设便联想到那些豪华的陈设, 看着家中那可怜的女仆, 便想着贵族家中穿着考究的

[附]板书仆人, 甚至幻想那种富贵悠闲而又浪漫的贵妇生活。小说之所以在开篇就能让读者对女主人公留下深刻的印象, 主要应当归功于对比手法的运用。

接下来是舞会来临时, 马蒂尔德与她的丈夫路瓦栽的表现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路瓦栽是欢天喜地地讨好马蒂尔德, 而马蒂尔德则因没有像样的首饰赴会而闷闷不乐。于是便去向其好友———贵妇佛莱思节夫人借项链, 在借项链时, 马蒂尔德面对好友那满箱的珠宝表现出既犹豫又担心的神色, 而佛莱思节夫人则显得爽快大方。这一细节, 既显出佛莱思节的富有, 又显出她根本没把那假项链当回事。接下来是舞会的狂欢与陶醉, 在项链丢失之前, 马蒂尔德是完全沉浸在兴奋与狂欢之中, 俨然是一个骄傲的皇后。而丢失项链后看, 则恐怖得如坠无底深渊。这一对比也是整个情节和人物命运的分水岭。

接下来便是漫长的十年赔项链阶段。在这一艰辛的过程中, 马蒂尔德非但没有醒悟, 相反却念念不忘十年前的那次舞会的快乐, 真可谓“咽着菜根苦, 不忘旧梦甜”。这一对比更加深刻地揭示了马蒂尔德的虚荣心之重。十年的还债生活终于熬到头了, 当无债一身轻的马蒂尔德第一次来到公园溜达时, 一连串更加强烈的对比映入读者的眼帘:马蒂尔德的寒酸苍老与佛莱思节夫人的富贵娇嫩, 听到项链真相之前的那份轻松自得与听到真相之后的惊诧莫名……至此, 故事方到高潮, 这一高潮正是通过前面的层层对比形成的, 也正是这层层的对比, 才将主人公的悲剧命运推到了顶点, 从而给读者以巨大的震撼。

至此, 我又以一幅对联对小说内容加以概括:嫌穷慕富赝品项链花去金钱三万六, 乐极悲生片刻虚荣换来心酸整十年。

课堂教学偶得 第9篇

关键词:平衡移动方向;转化率;气相

今年任教高三两个班级,教学进度有所差异,刚好前一节课复习的是“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下一节课复习的是“盐类的水解”,我突然想到学生对于浓度对平衡移动方向与转化率的影响存在的困惑其本质是一样的,我就决定针对浓度对平衡移动的方向与转化率的影响,联系气相可逆反应中的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进行串联复习,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某些气相可逆反应的化学平衡、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具有一定的共性。以2NH3(g)N2(g)+3H2(g)、CH3COOH(aq)CH3COO-(aq)+H+(aq)、NH4+(aq)+H2O(l)NH3·H2O(aq)+H+(aq)为例,正反应方向均为微粒数增大的吸热反应。注意,对于有溶剂H2O参与的反应,微粒数目变化时溶剂H2O不作考虑。

1.NH3分解:2NH3(g)N2(g)+3H2(g)

在NH3分解的平衡体系中,充入NH3,c(NH3)增大,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平衡必然向正反应方向移动,NH3转化率呢?

某溫度下,VL容器中充入1molNH3,达到平衡状态时,假设各组分的浓度分别为c(NH3)、c(N2)、c(H2),平衡常数K=。平衡体系中,再充入一定量的NH3,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状态,假设NH3的转化率不变,则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分别为nc(NH3)、nc(N2)、nc(H2),此时浓度商Q=>n2K>K,假设不成立。在假设的前提下,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NH3转化率减小。

2.醋酸的电离:CH3COOH(aq)CH3COO-(aq)+H+(aq)

某温度下,在醋酸溶液中加入纯醋酸,c(CH3COOH)增大,平衡右移,但醋酸的电离度呢?

原醋酸溶液中,假设各组分的浓度分别为c(CH3COOH)、c(CH3COO-)、c(H+),电离平衡常数K=。加入纯醋酸后,假设醋酸的电离度不变,则各组分的浓度分别为nc(CH3COOH)、nc(CH3COO-)、nc(H+),此时浓度商Q==nK>K,假设不成立。在假设的前提下,平衡向醋酸结合的方向进行,醋酸的电离度减小。

3.NH4+的水解:NH4+(aq)+H2O(l)NH3·H2O(aq)+H+(aq)

一定温度下,NH4Cl溶液中,加入NH4Cl固体,增大NH4Cl的浓度,平衡右移,但NH4Cl的水解程度呢?

原NH4Cl溶液中,各组分的浓度分别为c(NH4+)、c(NH3·H2O)、c(H+),电离平衡常数K=。加入NH4Cl固体后,NH4Cl溶液中,假设NH4+的水解程度不变,则各组分的浓度分别为nc(NH4+)、nc(NH3·H2O)、nc(H+),此时浓度商Q==nK>K。假设不成立。在假设的前提下,平衡向逆反应进行,NH4+的水解程度减小。

综上所述,只有一种反应物的气相分解反应、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加入反应物,即增大了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均向正反应方向进行,但转化率减小。

根据勒夏特列原理,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因素,平衡将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因此加入反应物,反应物浓度增大,其他条件不变,平衡必然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但转化率还决定于平衡体系中反应物与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的大小。

通过这节课,加强了学生对平衡移动的方向与转化率关系的理解,加深了对化学平衡常数运用的能力,培养了知识串联、知识建构的能力,实现了知识的融会贯通。

实验教材汉语拼音教学听课偶得 第10篇

新课程标准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赋予了汉语拼音教学全新的理念。汉语拼音与识字、写字,与阅读,与口语交际各方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人教版实验教材在汉语拼音教学的编排上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的情境图,相应有一些词语,句子或儿歌,学生可以根据插图发挥想象,编故事,讲故事,把学习拼音和识字,积累语言,发展语言结合起来。这样初入学的儿童能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

这样先进的理念与教师在课堂上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教学行为之间还有一段艰难的路,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实践。下面是我听的一些拼音课的思考,这些实践中的例子可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好拼音教学的特点,拓展汉语拼音教学的新视野。

第一节语文课

听了2节一年级的拼音课,执教者都是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师范生。上的内容都是a o e。先不说老师上课怎样,只说学生的表现。这是学生上的第一节语文课,从上课的情况来看是老师讲老师的,学生玩自己的,认真听讲的没几个。老师也想了很多方法组织教学,但收获不大。其中有一个班学生有几分钟的时间都很专注,那是老师拿着小汽车带他们玩声调游戏,这时,每个孩子的眼睛都盯着黑板,闪着一丝光亮。仅此而已。

a o e可以说是孩子们上的第一节语文课,这一节课也许在他今后十几年的学生生活中的无数语文课中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认为这第一节语文课至关重要。如果第一节语文课我们的老师就能用语文的魅力深深吸引孩子,让孩子觉得语文很好玩,很有趣,那么对他今后对语文知识的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以及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养成都是有积极的影响。孩子是怀着美好的向往和憧憬来到学校的。如果第一节语文课就让孩子觉得枯燥乏味,不想学,以后花几倍的努力都很难弥补。

孩子们对这一课不感兴趣,原因是多方面的。刚入学还不适应学校生活;有的孩子早已学过,会了,再听,觉得没意思;没有拼音基础的孩子又觉得跟不上等等。面对这样复杂的状况,怎样想办法让这第一节语文课有趣一点,能吸引学生呢?

孩子们的第一节语文课,教师在心理上应该重视,把它作为孩子们学习语文的重要的起点。在这一节课上,要让孩子们感受到我们的语文课有趣,语文有用,语文老师可亲。让他听得津津有味,学得兴趣盎然。盼着下一节语文课快快到来。要做到这一点是有难度的,我想能否从下面几方面做点努力。

1、开学前了解全班孩子拼音掌握情况。学前有的孩子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拼音知识,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对他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也有的孩子没有接触过拼音。如果教师不做到心中有数,改变教学方法,针对性开展教学,必将使新入学孩子对学习的的兴趣断送在萌芽状态。因此教师要给学过的孩子以展示的机会,让他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成功的感受可以更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而对没有基础的孩子多一份耐心,给他信心,让他觉得经过努力自己也能学好。

2、教师语言要有儿童情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往往会像磁石一样吸引住儿童的注意力。

3、教学形式要多样活泼。在活动中,游戏中不知不觉学会了,让学生始终不知下一步老师会安排什么好玩的活动等着他,让他始终有美好的期待。

由两节课想到的几个问题

今天听了两节拼音课,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大家注意:

1、对一年级学生要求过高。如,一位老师贴出wu yu的四声,一口气提了三个要求:先按顺序读;再跳者读;然后组词。结果学生茫然了,教师只好又重复第一个要要求,学生才开始读,但后面2个要求都落空了。又如,另一位教师复习时问:“上周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太抽象了。孩子们想了好一会,终于有孩子说“学会拼音了,会用拼音认字了。”其实最后老师的用意是问学了哪些单韵母,复习学过的单韵母。绕了一个圈子,回到最基本的上来了。

2、要顾及每一个孩子。老师在抽卡片读书时喜欢走到孩子跟前,这样读卡片的孩子感到了受重视,但是其他的孩子被忽略了,个别学生可以偶尔走到跟前读,一般应在前面大家都看的见的地方,别人读,其他孩子要养成认真听的习惯。

3、充分利用好课本上的情景图,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色彩鲜艳,图文并茂,直观形象。有利于对 学生进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的训练。教学时,可借助图画学拼音,先看图认识事物,用自己的话把图画的内容说出来,再学字母和音节,即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更有助于学好字母和音节。

4、开课和表扬语用英语,听着真别扭,要纯洁我们的.语文课。

5、yu是难点,老师想了一个好办法,用讲故事的形式引起学生的注意。但是没有强化最主要的脱帽敬礼,学生只是觉得好玩,如果故事讲完编个儿歌强化难点就好了。

少一点限制 多一点发现

汉语拼音第2课的编排很有创意,把声母y w和整体认读音节yu wu跟韵母iuú一起学。可以让孩子们利用迁移和规律学好这2个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及早拼读。书上有意识地安排了一个方块,把这些字母按颜色分类排列。

老师们教学时也都领会编者的意图,在黑板上画出 3块地方,写上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孩子们也都很乖巧,几个班都准确无误地按老师的要求区分开来。有一个班的老师没有画方块,拿来三个篮子,让学生把这些字母分别送回家。没有明确说按声母,韵母,整体认读音节分类,但老师是希望孩子们按书上的颜色提示分类的,让老师意想不到的是有个孩子按读音把这些字母放到了三个篮子里。机灵的老师马上肯定这个孩子的放法也是对的。再引导孩子们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放法。幸亏是个有经验的老师,否则会扼杀了孩子多么可贵的独特的思维啊,这个孩子没有受书上颜色的影响,有 自己独特的发现,这是很可贵的。

这种现象在其他班却没有出现。为什么?因为老师和编者都用自己大眼光和思维给孩子们过多的限制。抛去这些限制,给孩子思维的空间,孩子们会有许多令我们欣喜的发现。这些都是动态的,可贵的课程资源。

9.12

让我们的课堂吸引孩子

开学以来,听了十几节拼音课,总的感觉我们的课堂没有吸引孩子们,孩子们学得比较枯燥。我们的语文课堂没有吸引住孩子。确实一年级学生刚入学,有很多事情要处理,班级建设也很麻烦。老师们都感觉忙的不行。一个六年级下来的老师说,以前带毕业班还有时间翻 翻当天的报纸,现在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了。我相信她说的一点也不夸张。两个六年级下来的老师上班一周后嗓子已经哑了。语文老师很多精力花在教学以外的事务性上去了,真正用到教学上的时间不多,没有时间一起研讨,没有时间准备教具。但是这些都是客观原因。我 们如果意识到我们的语文课在孩子今后的语文以及其他学习中的重要性,我想改变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可以的。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堂不能吸引孩子,让孩子留恋忘返。怎能让孩子在今后语文这片浩瀚的大海中自由、愉快地遨游呢。我想我们可以从下面几方面做些努力:

教学偶得 第11篇

1、一同事任教思品,一年级娃娃在试卷上写了:“kao是”(正确的应该是:考试),按阅卷组长定的标准,此类答案算错,他不服:允许学生用拼音代替不会写的字,可又有了问题:学生将前鼻音误写成了后鼻音,组长说不能给分,他更不服;说道:“一年级学生连拼音都没巩固好,何谈错别字?……”这里我们姑且不谈组长是否真的如同事所说“不近人情”与死板,但就学生运用语言而言,我为组长的坚持原则而喝彩,说大了,她捍卫了语言的尊严;说小了,她尽到了一个语文老师的职责。对一年级学生的试卷用语太过苛刻似乎显得不近人情,但是一年级正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不严格要求怎么能行?到了高年级再回头和学生强调基础强调习惯是一种不明智的做法,事实也证明这种“雨后送伞”的糊涂事多么可笑和徒劳。我不赞成!

2、六年级《品德与社会》试卷上有一问答题如下:“60年来,新中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你列举几个最具代表性的成就。”很多学生的答案是:“三峡水利工程、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飞上太空。”面对如此答案我想到了蜻蜓点水,这能算完整的答案么?建议其他科任老师在教学自己本学科内容时,多强调学生的答题用语,否则吃亏的不仅是学生,更是我们的教育。

作为语文教学者,我真的很担心,语文学习的根本是什么?我的学生!我的同事!

教学偶得 第12篇

偶得双鲫

作者:陆游朝代:南宋 今朝溪女留鲜鲫,洒扫茅檐旋置樽。

教学偶得——把课堂还给学生 第13篇

Teacher (故作疑惑) :What we will learn today?The students answered loudly:Unit8 (When is your birthday) 我要求学生上黑板写题目, 学生一笔一画, 极为认真, 颇有老师的架势。

我请一位平时学习成绩中上等的同学教单词, 只见他迅速拿着自己的学生卡片来到讲台前, 模仿着我平时的样子, 先让同学们齐读一遍, 然后将卡片的顺序打乱让其他同学猜下一张是什么, 台下的同学积极举手, 踊跃发言。很多同学还自然而然地将单词和句子结合在一起使用, 如:June 6th is my birthday.

Teacher (迫不及待) :When’s your mother’s birthday?

What about your father? Who can tell me?

Ss:My mother was born on February fifth.My father was born…

Teacher:What about your other families?Talk about them.

学生积极讨论, 有的准备用对话的形式;有的准备用表演的形式, 花样很多。

接下来的汇报让我一阵阵惊喜, 我发现了许多原本该发现而没有发现的东西:

出人意料, 他竟然是位朗读高手。开学以来, 他从未发过言, 上课小动作不断, 今天, 他破天荒地举了手, 没想到他不仅讲得正确、流利, 而且还不时地模仿老师平时地动作、神态, 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在激动之余, 我不由一阵汗颜。教师不该带着有色眼镜看人, 应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课堂, 应给每位学生施展才能的机会。

接下来, 学生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排演成了课本剧, 我不得不佩服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演天赋, 他们把课文中的对话进行了扩展和延伸, 将新知和旧知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表演得惟妙惟肖。

没想到, 我无意中空手上的一堂课, 却成了我与学生最快乐、最轻松也最满意的一堂课。原来, 没有了课本、教参, 就没有了束缚。教师就不必随着教本亦步亦趋, 学生也就不必随着教师预设的“圈套”乖乖就范。没有了束缚, 就拥有了自由, 师生就能以平等的身份出现, 平等地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意见, 相互理解, 相互欣赏。教师无所牵挂, 心中只有学生, 教师跟着学生的思路走, 随机调控, 灵感迭出。学生无所限制, 思维自由驰骋, 感受到自身的价值, 感受到成功的快乐。

小学数学教学偶得 第14篇

一、设计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这种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对新的知识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的作用,从而挖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习惯和探索问题的能力。

1、在教学中既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又要联系学生实际,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注重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又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教学设计具有形象性,给学生极大的吸引,抓住了学生认识的特点,形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达到预先教学的效果。

2、给学生充分的思维空间,做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推动学生活动意识。

3、利用合理地提问与讨论发挥课堂的群体作用,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达成独立、主动地学习、积极配合教师共同达成目标。

二、积极提问,贯穿课堂始终

要想学生40分钟内都会专心听你的课那是不可能的,他们或多或少会开小差,他们有的可能连书本都不拿出来或不翻开,甚至还会说话打闹。这时如果采用提问的方式的话,就会使学生的精神一下子紧张起来,并且去思考你所提出的问题,但是提问时,不能只提问一些选择性的问题,因为这样他们思考的空间就会很小,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另外,提问要有均匀性,不能反复提问某个学生,这样会使其他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消退的。

三、设计质疑教学,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1、充分挖掘教材,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作为铺垫。

2、重视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充分发挥和利用学生的智慧能力,积极调动学生主动、积极地探究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3、在教学中提出质疑,让学生通过检验,发展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寻找问题,主动获取新的知识。

4、教学中应创设符合学生逻辑思维方式的问题情境,遵循创造学习的规律使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比较、综合。

上一篇:地暖公司的地暖施工流程下一篇:动物食品安全概论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