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局长优化发展环境调研

2024-08-18

李局长优化发展环境调研(精选9篇)

李局长优化发展环境调研 第1篇

努力提高地税干部队伍素质

为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保障

石家庄市地税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 亚

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孙瑞彬在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广播电视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优化发展环境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作为地税部门,就是实施以人为本,从严治队,大力实施“人才兴税”战略,提高地税干部队伍素质,为优化发展环境提供人力保障。

从当前地税系统干部队伍建设整体情况看,成绩是显著的:地税干部的思想素质进一步提高,地税干部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地税部门的良好社会形象进一步树立。但客观分析我们的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现阶段地税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素质还不够高。对理论知识缺乏全面、系统的认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能完全适应当前工作需要;有的干部不能正确对待个人的政治、经济利益,讲奉献少、讲索取多。二是工作积极性不够高。一些干部事业心、责任感、服务意识不强,工作缺乏主动性、作风不够扎实。有的干部对工作缺乏热情,对事业缺乏激情,对服务对象缺乏真情;还有的干部满足于已有的工作经验,默守陈规、固步自封,工作上习惯于老思路、旧经验,缺乏

1创新意识。三是学习的主动性不够强。在专业结构上,具有

综合素质的人才缺乏,表现在具有一般性财税知识的人员比

较多,而系统地学习过会计、法律、经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人员较少,尤其是财会知识能力和计算机应用水平还需不

断提高。这些表现,与新时期税收工作的要求不相适应,也

造成了地税队伍整体税收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能力不均衡。

二、提高地税人员素质的途径

(一)加强干部思想教育

采取一系列切实有效的形式,大力加强理想信念和宗旨

教育,引导地税干部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和道德修养,自觉

遵守道德规范,进行道德自律。教育地税干部自觉形成遵纪

守法、敬业奉献的道德规范,广泛开展以爱岗敬业、服务群

众、奉献社会为基本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要结合当前开展的优化发展环境活动,积极开展大讨论,坚持晓之以理、动

之以情、持之以恒,用真情凝聚人心,培养团队精神。完善

落实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深入开

展廉政教育,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从健全体制、法制、机

制和加强管理入手,铲除以权谋私的土壤,真正营造地税人

员不想谋私,不能谋私、不愿谋私、不敢谋私的氛围。

(二)加强税收专业学习

一是完善培训方式。采取不同方式,加强教育培训工作,将岗位培训和普及性培训相结合,干部在岗学习和岗位练兵

相结合,长期与短期相结合,在岗与脱产相结合。以岗位能

力培训为重点,集中力量抓好“六员”教育培训,合理确定

培训时间、培训人员和培训内容。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训什么”的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在教育培训工作中

进行灌输和强化,切实提高干部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开

展“双百”活动和“稽查能手”、“征管能手”等评选活动为

载体,积极开展税收人才大比武活动。二是鼓励自学。树立

终身学习的理念,积极倡导地税干部自我“充电”、“加氧”,更新知识,适应地税工作需要。要大力开展地税系统学习型

建设,营造乐于学习,勤于学习的良好氛围。积极鼓励地税

人员报考注册税务师、注册会计师、律师和计算机等级评定,制定取得资格证书的奖励办法,不断发展和壮大地税干部人

才队伍,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干部人才库,为适应当前经济社

会的快速发展做好前瞻性工作。三是以考促学。严格考试、考核制度,切实加强执法检查,认真开展执法过错责任追究,检验地税人员的能力和工作质量,促进执法水平不断提高。

对不适应工作要求的人员采取“待岗学习”等措施,增强地

税干部的危机感和学习意识。

(三)完善奖惩激励机制

一是改革考评机制。将公务员年度考核与干部考评融

为一体,通过采取自我测评、同事评价、领导点评、社会评

议和组织评定等多种形式,客观公正地评定每个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将之作为优秀公务员评定、能级确定的重

要依据,打破素质高低一个样、能力强弱一个样、干好干坏

一个样的平均主义。实行奖勤罚懒、奖优罚劣,激发干部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营造积极进取、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二

是完善用人机制。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坚持德才兼备、群

众公认、注重实绩的原则以及民主、公开、竞争、择优的原

则选拔干部,完善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办法,加大培养选拔

优秀干部的力度,让想干事的人有舞台,会干事的人有地位,真正做到让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三是健全监督机制。进一步健全操作性强的岗责体系,使每个干部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怎样做、做到什么程度,通

过严格的内部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纪律约束,确保各项工

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进一步拓宽监控渠道,在扩大内部

监督和纳税人监督范围的基础上,聘请社会特邀义务监察

员,利用电话举报、来信来访、网上举报等多种形式,在全

社会筑起一张严密的防御网,对税收执法权和行政管理权进

行监督。创新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把目标管理考核与干部的能级管理结合起来、与执法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评议考核结合起来,确保每个地税人员履职到位、有令即行、令行禁止,约束干部遵纪守法,依法行政。

李局长优化发展环境调研 第2篇

1、政务环境不优。

一些单位缺少全局观念、大局意识,以小团体利益为重,权本位、官本位意识浓厚,考虑部门利益多,考虑整体利益少;有些单位存在重承诺、轻兑现,喊得多、干得少,上热下冷现象,服务态度呈“金字塔”型(即领导重视、小鬼难缠),部门办证手续繁,办事效率低。更为严重的是少数办事人员素质较差,刁难设卡,雁过拔毛;有的单位工作人员把“限时办结制”的最高时限当作最低时限来执行,限时办结不能提速;有些单位对落户企业存在的实际困难,不想法设法解决,让企业存在关门打狗的感觉,让企业感到很无助。还有一个问题比较普遍,工作落实不到位。经常出现一项工作今天调度会,明天协调会,最后还是搁在那,迟迟无法推进,这里头就存在一个督查落实的问题。

2、诚信环境不诚。

公平场竞争机制、诚实守信的整体社会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市场经济秩序还需要大力整治。比如当前民间融资问题,有些企业利润明明无法支付融资的利息,不惜断绝父子关系、夫妻关系,或者让妻儿移民,恶性融资,毫无诚信可言。类此融资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当地的社会稳定,影响当地发展环境。

3、监督力度不强。

人大的法律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纪检的纪律监督、群众的社会监督和新闻单位的舆论监督,都为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发挥了很大作用,但这些监督还没有真正形成制度化,缺乏统一的协调推进机制。

二、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环境的对策

1、政务环境要从“优”字上下功夫,让投资者“动心”。

坚持以“高效、快捷、优质”为目标,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服务质量,简化办事程序和环节,提高办事效率,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突出抓好四个到位:一是减量到位。对现有审批和收费项目进行清理,凡能取消一律取消;二是提速到位。要充分发挥行政服务中心的作用,简化办事程序,严格实行限时办结和超时默认制,没有特殊情况而超过承诺时限的,由部门领导全权负责;三是责任到位。把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当做一种责任,坚持做到“墙内的事情企业办,墙外的事情政府管”,对所有拟建、在建、扩建项目,组成跟踪服务队,专人负责,全程跟踪服务;四是落实到位。落实是一切工作的根本,在布置一项工作时,要明确各相关单位的时间节点,有专门的队伍抓督查。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属某个部门解决的,由部门主要领导负责,限时解决。特殊困难必须要在时间节点内提出,一并提出解决办法,不能将困难作为延迟办理的`理由。抓督查的队伍要全程跟踪,让会出现的问题尽快暴露出来,为解决问题节省时间。

2、诚信环境要从“诚”字上下功夫,让投资者“放心”。

“守信则兴,失信则衰”。发展中要树立诚信意识、培育诚信风尚、建立诚信形象。以“创先争优”为载体,进一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使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和讲文明、讲诚信的良好人文环境,严厉打击不诚信、不文明行为,全面树立诚信守诺的形象。一是全力打造诚信政府。政府行为必须做到“打造诚信、慎重表态、践行承诺、科学决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投资者在投资兴业建项目所能享受的各项优惠政策和规定,努力做到重合同、讲信誉、言必行、行必信,以制度取信于企、取信于民。二是完善创业资金支持平台。进一步拓宽创业融资渠道,充分创造条件,积极与各级金融部门、担保公司、小额贷的款公司对接,积极创造融资机会,着力破了解项目推进资金瓶颈,加大中小企业发展金融支持力度,帮助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同时要加大对恶性融资的整治力度,保持对恶性融资的高压态势,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进一步增强群众的安全感,抓好市场秩序整顿。三是进一步加大打击假冒伪劣,重点查处与工农业生产和消费者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假冒伪劣商品,打造各类诚信市场。

3、监督环境要从“评”上下功夫,让投资者“安心”。

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纪检、群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作用,并形成制度化。如可以通过以下手段:一抓行风评议。在全市开展行风评议活动,对评价结果后几位的进行组织免职处理,特别要通过一定方式加大对条管部门的行风评议,如电力、工商、国税、国土等。从而评出企业满意的作风,评出群众欢迎的干部,评出廉洁高效的部门;二抓效能监察。进一步完善行政投诉中心,健全、行政效能投诉管理机制,畅通信访投诉渠道,倾听群众呼声,做到“有诉必接、接诉必办、办诉必果”;三抓舆论监督。开通“行风热线”、开辟行风建设专栏、投诉举报“回音壁”、曝光专栏,使群众反映的困难和问题、使影响经济发展环境,方面的投诉。做到件件有着落,事事有结果,切实维护好企业和广大群众的合法利益。

李局长优化发展环境调研 第3篇

调研期间, 林建祥先后拜会了广元市赵文峤副市长、雅安市王加良副市长、凉山州肖春副州长, 与当地政府分管领导进行了座谈。每到一地, 林建祥都到当地通信发展办公室, 实地查看办公环境及人员到位情况, 并组织当地发展办公室及电信运营企业负责人召开座谈会, 听取通信发展办的工作汇报, 了解地方通信行业在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西昌, 他还为凉山州通信发展办公室揭牌。

调研中, 林建祥对三地通信发展办公室成立以来开展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并针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找准定位, 要明确通信发展办公室是省通信管理局的派驻机构, 代表省通信管理局履行行业的管理、协调和监督职责, 各电信运营企业要服从管理、全力支持通信发展办公室开展工作。二是要完善管理, 不断健全办公室的管理机制, 在人员、经费、工作关系建立等方面, 省通信管理局将各市州通信发展办公室纳入统一管理, 并强化任务下达、工作计划、工作监督、工作考核等基础管理工作。三是要抓住重点, 做好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光纤到户国家标准实施、通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等重点工作。四是要营造环境, 积极主动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 加强部门之间、行业内部的沟通协调, 促进当地通信行业健康持续发展。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调研对策 第4篇

一、当前**区经济发展环境现状

近年来,**区紧紧围绕“提高效能、优化环境、促进发展”这一主题,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提高生产力”的观念,不断

创新思路,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一)建设管理工作体系初步形成。一是每半年召开一次全区经济发展环境建设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上级精神,分析形势,查摆问题,部署任务。二是出台了一系列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规定,对软环境建设提出刚性要求。三是推行部门为民办事双向承诺制度、行政审批“两集中两规范”制度、涉企执法审核备案制度,由部门负责人在电视台向社会各界公开承诺,接受社会监督。四是在社会各界聘请了16名纪检监察暨发展环境特邀监督员,并在行业商会中设立了13个发展环境建设调研联系点,拓宽监督渠道,加强舆论监督。五是定期开展企业走访调查工作,加强企业帮扶工作。六是完善发展环境投诉调处机制建设,强化监督协调,妥善处理群众诉求。通过全区上下共同努力,领导体系、监控体系、测评体系基本完善,初步形成了党政齐抓共管,纪委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社会舆论氛围日益浓厚。先后开展了“优化环境年”活动和“发展环境百日集中整治”活动,牢牢把握“谁优化环境、促进发展,谁就是功臣;谁破坏环境、影响发展,谁就是罪人”的舆论导向。实施“作风立区,产业强区,生态兴区”战略,得到社会各界广泛认可,环境建设地位日益显现,企业和群众的主人翁意识、监督意识明显增强,群众参与度越来越高,政府公信力不断提升,“抓环境就是抓发展,抓环境重在抓服务,抓环境应从自身做起,抓环境必须立足长远”的观念逐步深入人心。

(三)城市环境与城市品位不断提升。通过开展城乡环境整治、“三网”绿化等城市绿化美化工程和文明城市、旅游城市创建活动,基本解决了城乡环境脏、乱、差等突出问题,城市规划布局更加科学化,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更加健全,城市人文环境不断优化,社会风气健康向上,城市品牌越来越好。

二、主要存在问题

调查显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问题表面看是执行问题,实质是管理问题,是能否统筹兼顾的问题;表面看是体制机制问题,实质是思想观念问题,是“为”还是“不为”的问题。

(一)管理与服务不统一问题。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重管理轻服务。认为管理是“本分”,服务是“情分”,高高在上,衙门思想、官僚作风严重,群众望而生畏。重决策轻调查。决策自上而下,前后都不调查或很少调查,只知上情,不知下情,不愿换位思考,决策缺乏操作性,执行偏重强制性。重上传下达轻结合实际。部门利益至上,机械执行本系统本部门的规章制度,不结合本地实际灵活操作,不能放眼全局,统筹兼顾。二是简政放权不到位。个别部门对行政审批只重形式不重实质,当面一口受理,背后多头办理,审批服务“两集中两规范”只落实在口头上。三是协调配合不到位。部门之间或部门内部科室之间的职、权、责不能相辅相成,事项办理各管一块,相互间工作配合衔接不到位,都不愿意“出头”协调,相互间工作信息与成果不能共享。见好处就上,见问题就让,部门间争权夺利与推诿扯皮现象还一定程度地存在。

(二)执法与规范不理顺问题。一是“强”字当头,重执法轻规范。只要结果不问效果,或是不注意工作方式方法,办了“好事”,反落不是;或是急于求成,作风野蛮粗暴。二是“罚”字当头,以罚代管。有问题先罚款,罚了款就等于没问题。三是“大”字当头,部门一家独大,执法配合少,存在重复执法、多头执法现象,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秩序。四是“我”字当头,管与不管,罚与不罚,罚多罚少,就高就低,一切“我说了算”,执收执罚标准不一,随意性大。

(三)软硬件建设不配套问题。一是社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落后。教育、卫生、体育、中介等社会事业发展较快,但是医院、文化宫、体育馆、人才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明显不能满足于社会需要。二是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相对落后。专业人才缺乏,科研条件滞后,专业研究氛围不浓。公共服务行业经济收益增长缓慢,在医疗、科研、文化娱乐等方面问题尤为突出。社会中介服务机构运行不规范,鱼龙混杂,多数效率低,信用差,掌握资源少,不能满足当前市场要求。

(四)监管不到位问题。一是个别部门对党员干部队伍尤其是基层站所、一线工作人员的监管不到位,管理手段偏软,责任追究不力,致使违反工作制度、工作程序的现象时有发生,此类问题的群众投诉占了投诉案件总数的50%以上。二是对市场诚信体系建设监管不到位,市场主体因诚信问题引发的上访、投诉和经济纠纷案件占同类问

题的相当比重,“诚信工程”建设需长抓不懈。三是对社会治安状况监管不到位,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有待提高。对各种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违法行为的监控调处不及时,影响群众正常生活的盗抢行为、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的堵工堵门、强装强卸等不法现象时有发生。

三、对策与措施

(一)统筹兼顾,以柔性管理提高行政水平。首先,必须强化管

理就是服务的理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化硬性管理为柔性操作。要围绕“作风立区、产业强区、生态兴区”的发展战略,注重调查研究,充分了解群众需求,确保决策有的放矢。其次,必须强化简政就要放权的理念。对部门职能进行科学分配,合理制衡,放权到位,行使集中。充分发挥行政服务大厅的作用,行政审批服务要坚决落实“两集中、两规范”,一个窗口对外,杜绝“体外循环”和“多头办理”现象。再次,必须强化领导就是协调的理念,衔接好行政管理链条,加强部门之间、部门内部科室之间的协调配合。既要注重部门联动,通力协作,又要各尽职守,各负其责。

(二)规范为先,以诚信建设促进市场发育。一是要以人为本,体现执法柔性,从诚信建设入手规范市场经济体系建设。加大政务公开力度,加强政策法规宣传,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舆论氛围,引导企业守法、诚信经营,推进市场诚信体系建设,促进市场主体的健康成长;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商会的作用,积极促进行业自律,确保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体制健康发育。二是要疏堵结合,体现政策弹性,从规范入手完善行政管理体系。既要依法行政,积极落实上级政策,又要实事求是,做好结合文章,灵活操作,体现政策弹性。要兑现一次告知、首错不罚等制度,从规范入手,放眼长远,立足公平,注重效果。要落实执法检查审核备案制,杜绝重复执法和多头执法。

(三)商智并重,以人才开发增强发展后劲。一是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加大人才储备力度,吸引招募各类优秀人才充实企业家队伍、科研队伍,优化人才结构。二是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人才流通渠道,结合本地需求,通过设立专家人才工作站、企业科研机构等形式,争取各类专家技术支持,不求才为我所有,但求才为我所用。三是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在注重智力引进的同时,科学制定人才开发规划,建立完善科技人才库,加大本土人才培养力度。

(四)加大投入,以市场手段完善公共服务。一是要加大资金投入,着力加强硬件建设,尤其是加强对群众比较关心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二是通过市场手段和改革手段,吸引社会资金和各类人才,参与到公共服务建设中来。通过积聚社会力量,壮大服务实力,提高服务水平。三是大力发展中介机构,加大市场监管力度。鼓励发展信息服务、技术创新、投资咨询等中介组织,为投资者和各类人才提供信息、可行性研究、社会协调等配套服务。四是发挥政府职能,借助市场手段,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国税稽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调研 第5篇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新税制体制改革确立了征、管、查三分离的税收格局。其中,稽查局专司偷税、逃避追缴欠税、骗税、抗税案件的查处。实行以纳税申报为基础新的税收征管模式后,税务稽查已成为税收征管的“重中之重”,成为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实施有效监督的最主要方式。几年来,我市税务稽查部门机制不断健全,队伍不断壮大,查处了一大批偷税、漏税案件,为净化经济发展环境、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实际工作中也存在一些不利于经济发展环境的问题:

一、对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在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1、认为搞税务稽查是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对立的 有人认为,税务稽查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矛盾的。搞税务稽查就是要严厉打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则是要减税、免税,少查不罚。进行税务稽查势必会恶化经济发展环境,吓跑投资人。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税收既然是经济环境的组成部分,当然会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这是不可避免的。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不等于少收税、不收税、不处罚、不打击。优化环境,吸引投资,不能以牺牲国家财政利益为代价,单纯依赖减免税扶持经济,只能是一种短期行为,并不能从根本上优化环境。优化环境必须从依法治税、整顿税收秩序入手。依法治税、依法稽查落实到位了,才是对投资环境最根本的优化。

2、过分强调服务意识

树立服务意识是政府改进作风的一个明显标志。这几年,服务的口号提得多了,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我们认为,税务机关秉公执法、文明办税是应当提倡的,但是超出常规服务范围,是不值得提倡的。税务机关作为执法机关,其服务理念与服务行业有着本质区别的。税收服务应当立足于履行法定职权,而不应过分夸大服务功能,否则,服务就成了空中楼阁。

二、税务稽查在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1、重复稽查的问题

目前,在收入任务的困扰下,有些稽查部门眼睛盯着大户、经济效益好的纳税人,年年安排检查,甚至重复检查;而对一些不景气企业、规模小的纳税人弃之一边,有的几年也查不到一次。稽查面分布的不均衡,使得一部分违法纳税人长期得不到查处,而另一部分纳税人疲于应付,怨言颇多,造成纳税环境的不公平,进而影响到经济环境的优化。

2、惩处职能弱化

新《税收征管法》规定,纳税人有偷税行为的,税务机关应当给予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但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这种处罚的尺度远远不够。表现为:(1)大案、小案一样罚。通常的做法是对所查纳税人不区分情节、性质、数额,一律按照最低罚款标准加以掌握(2)即使是最低标准,也不能百分之百达到。税额小的案子,处罚能达到标准,纳税人也不会有太大意见。税额大的案子,处罚难度大,往往只能减轻处罚或不处罚。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有稽查机构为了完成税收任务,达到一定的结案率,对难以承受重罚的纳税人网开一面,牺牲罚款确保税款的;有考虑到社会安定因素,怕围攻、怕游行,怕影响投资环境的;有因为行政干预、长官意志,顶不住压力的。(3)以罚代刑现象普遍。对于稽查中涉及应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予移送,认为税务机关只要把税收上来就完了,其他的则“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在税务稽查职能中,惩处是手段。如果在处理上,偷税少的反比偷税多的罚得多,情节轻的和情节重的罚款一个样,势必导致纳税人之间的不公平竞争,扰乱正常的税收心态和秩序;同时,该重罚的轻罚,该移送的以罚代刑,执法软弱严重影响了税务机关的权威,助长了逃避税收现象的滋长蔓延,打击了合法纳税人的积极性。

3、稽查与征管各自为政,关系不顺

税收工作,分为征管和稽查两大块,这种划分只是一种相对的划分,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将其割裂。征管与稽查相互分离,各自职责不同,但是又相互联系,征管是稽查的前提,为稽查提供资料和线索,稽查反过来又能促进征管,发现征管中存在的漏洞和缺陷。由于许多管理分局将稽查局查处案件的情况作为对专管员进行考核的一个依据,导致稽查局与管理局之间的关系变得微妙。稽查结束后,对案件中发现的征管漏洞不进行总结、交流、反馈、建议,经济动态信息互传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征管与稽查只重分离,忽视分离中的合作的现状,导致纳税人反映突出的诸如管理质量、服务质量等问题无法解决。

4、注重企业存在问题,忽视管理缺陷。目前我们发现的一些偷税行为,纳税人固然负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责任,税务机关在日常的征收管理上也是有一定责任的。如有的企业未经审批擅自缩短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加速折旧,主管局对其行为不纠正,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企业则认为管理局年年结算,对这一行为既然未予纠正就应视为认可。出了问题,税务机关只处理企业,自身却不检讨,让纳税人心理上很不平衡。治税只能是“法治”,不能搞“人治”,不要总拿税法当“电筒”照纳税人,不照自己,要约束纳税人,更要规范税务人员的行为。

三、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主要做法和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收入观念,实现职责与利益脱钩

税务稽查是检验国家税收法规贯彻实施情况和纳税人是否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唯一有力手段,也是同一切偷、漏、避、骗税行为进行斗争的最有力武器。这是其他任何征管手段都无法替代的。因此,必须树立正确的收入观念。(1)由单纯抓收入向促进组织收入转变(2)树立指导性收入任务观念。由于税务稽查的对象、效果带有偶然性和不可预见性,因此下达给稽查机构的收入指标只能是指导性的。必须明确,收入任务是考核稽查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而非唯一标准。不能仅依据收入任务的完成状况来对稽查人员进行奖惩,考核应留有余地、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调动稽查人员的积极性。(3)职责与利益脱钩。稽查执法带来的结果,不能与自身利益直接挂钩,否则必然影响执法行为的公正性。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建立经费保障制度,要尽可能给足稽查的办公经费,在基本保证的基础上,给予适当倾斜。同时要改进稽查方法,提高稽查效率,降低税收成本。改变过去主要依靠上户查账的做法,多采取调账检查等方法。

(二)强化稽查打击力度,推动依法治税,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化

税务稽查,一要严查,二要严打,重点在处罚上。如果执法主体随意执法,必将导致法律失去尊严和权威,政府形象毁坏,打击诚信纳税人,鼓励违法,扰乱经济发展秩序。税务机关严格执法,依法行政就是对经济环境最好的优化。

1、专项检查工作 2009年,xx市稽查部门以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加大涉税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特别是对一些偷逃税数额较大或者偷税情节严重的纳税人,依照法律从重、从快予以处罚,全年共检查出口退税企业、医药销售企业、大型连锁超市、石油机械配件、CPU出口企业、大小非及IPO解禁减持企业、国家电网公司下属企业等7个行业,检查纳税户75户,有问题36户,查补合计186.85万元(其中,国家电网专项检查和家电下乡销售企业检查部署较晚尚未结束)。在开展专项检查之初,市稽查局召开专门会议明确今年专项检查工作的任务、重点和要求,组织培训,抽调精兵强将,并且统一了全市稽查部门的执法文书样式,规范执法行为,对检查中的具体工作程序、证据取得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的要求,强化干部执法程序意识,改变“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确保各项执法行为程序到位、手续完备,并且制定了严格的稽查工作纪律,除了执行廉政制度的规定外,要求稽查人员着装下户,自备工作用品及饮用水,严禁在企业吃饭、吸烟等,对违反纪律的人员一经发现,严肃处理,进一步树立国税稽查的良好形象,对优化我市的经济发展环境起到的积极作用。

2、税收自查工作

今年,根据省局的工作部署,我局开展了省、市重点税源企业自查工作,两批大型企业团自查工作,定点联系企业自查工作,共计自查企业711户,自查有问题的587户,总计查补税款合计4318万元,其中税款3913万元,滞纳金405万元,已入库税款、滞纳金4313万元。一系列的自查,增加了大量的税收收入,同时,这种形式等同于给企业一个改过的机会,只补税,不处罚,不仅强化了企业的纳税意识,也避免了许多税企之间的矛盾,使我市的纳税环境得以净化,纳税人之间更加公平,经济发展的环境进一步优化。

3、按照省稽查局的工作要求,我局开展了打击发票违法犯罪活动的工作,按照工作安排,我市共选取140户企业开展发票检查工作,已检查126户。组织开展了对建筑安装、商业零售、修理修配、废旧物资等4个行业发票使用情况的检查,共检查企业75户,对有问题的2户企业已及时与公安部门联合办案,与公安部门联合办案3户,截止目前,我市各级稽查部门向同级公安机关移送假发票线索5条,移交前都做了认真的分析,移交时都有移交文书,并经双方交接人员签字。我市共采集发票2029份,发出协查函未回复的63份,其他均未发现异常。查补增值税、所得税共计20.6万元,正在组织入库中。我们对在税收执法中发现的线索,积极会同公安机关和电信部门,召开联席会议,同时向公安机关和电信部门主动提供涉税违法信息样本和关键词组,建立起阻截发票违法信息的工作机制。

(四)要重视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 做好对纳税人税收政策宣传工作。向企业宣传税收法律法规及政策,是税务部门提供纳税服务的途径之一。近几年,税收法规、政策的的变化较为频繁,税务人员要想及时、全面的掌握都需要时间,纳税人的财务工作人员就更为困难。我们稽查部门在近几年的检查工作中,特别注重这方面的工作,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办法:就是在下户检查前,检查组必须做好检查预案,详细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的状况和特点,并在检查中对针对企业的特点提醒企业在哪些方面容易出现问题,宣传相关的税收法规和政策。在检查结束后,如果存在涉税违法问题,帮助企业进行账务调整,得到了企业的众多好评,改善了税企关系,同时也树立了国税稽查的良好形象。

李局长优化发展环境调研 第6篇

华兴面粉厂调研报告

XXX乡组织委员XXX

(XXX年7月)

按照县委“优化发展环境、激活市场主体”活动的要求,我用一周多的时间,对自己所分包的企业XX村“华兴面粉厂”通过多走访、座谈等多种形式,对该企业进行了调研。全面了解了该面粉生产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剖析制约企业及行业发展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华兴面粉厂的现状

华兴面粉厂始建于2005年,曾用名:XX面粉厂、兴华面粉厂,2008年又更名为华兴面粉厂。该企业投资150万元,注册资本100万元,由XX村民XXX独立建设。该企业现有一套面粉生产设备(河南中原粮机厂磨粉机),主要是磨粉机和清粉机,该设备为复式磨粉机。在同类机械中属于中档。该企业现有职工12人,年产量5000吨,产值1000万元,利税60万元,已组建工作组织。

该企业的原料主要是周边村的优质小麦,价格略高于其它粮食收购点,平均在5厘左右。主要生产60#(精粉)、70#(特一粉)、75#(特二粉)面粉,产品主要是外销,供应周边保定、1天津、北京等地的食品厂和方便面加工企业,其次是周边村的群众食用。

综上所述,该企业存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面粉加工技术和装备水平有较大提高,华兴面粉厂是于家庄乡附近较大的面粉加工企业,设备较先进、工艺较完善。近年来,企业不断更新改造的企业主要生产设备选用了河南中原粮机厂的磨粉机、清粉机以及其他知名品牌设备,生产操作过程实行自动动化控制。

二是产品结构继续调整优化,质量档次进一步提高。各类面粉产品在质量、档次、品种、功能及包装上基本适应了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面粉从以标准粉为主,发展到以特一粉(70#)为主,特一粉已成为市场销售和城乡居民日常生活选择的主要品种。

三是品牌效应明显增强。近年来,该面粉加工企业积极实施名牌工程,大力培育和宣传企业和产品,增强了企业的质量意识和品牌意识,推动了经营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的提高,名牌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市场占有率越来越高。该企业的华兴牌面粉已经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优质原料种植量偏少,加工品质受限。我乡及周边大部分农田以种植春小麦为主,小麦角质率不高,尤其是形成面

2筋质的优质蛋白品质不高。在加工面粉品质分析中,主要表现为面筋质不强,缺少弹性,延伸性差,稳定时间短,大大影响了优质面粉、特别是面包、牛肉面专用面粉的生产。在小麦的种植中,群众只重数量不重质量,普遍种植产量较高的小麦,而忽视了种植生产面包、方便面的小麦品种,商品意识不强。

二是副产品综合开发利用滞后。目前面粉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麸皮、下脚粮,除了作饲料和味醋生产原料以外,新产品开发是空白,面粉加工副产品综合利用,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差距很大。

三是企业流动资金短缺,扩大企业生产规模受到制约。企业经营者反映,当前企业融资渠道不畅,不能贷到相应的贷款,解决企业当前资金不足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机械设备的更新和新产品质量的提高,特别是制约了企业提高生产规模。

三、建议和对策

1、加快优质粮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优质粮源。优质小麦是加工优质面粉的基础和保证。加大引进92-

1、石麦15等高质量小麦品种,改变群众种粮意识,从只重数量到即重数量、又重质量、还要重种植结构。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调研思考预览 第7篇

------------------

有人把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喻为自然优势的倍增剂和劣势的弥补剂。由此可见,经济发展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影响一个地方利用外来资金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进程。那么,经济发展环境要从哪些方面优

------------------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调研思考正文:

有人把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喻为自然优势的倍增剂和劣势的弥补剂。由此可见,经济发展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影响一个地方利用外来资金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进程。那么,经济发展环境要从哪些方面优化呢?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必须找出经济发展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大局意识偏颇。一些部门和单位片面地认为,发展经济是党委、政府考虑的事,只顾自己发展、部门发展,不管地方发展、整体发展,只关注部门经济利益得失,视部门利益至上,只要触及到本部门、本单位,甚至是部分科室的利益,便“斤斤计较”、“寸步不让”,致使有些优惠政策虽然以政府名义下了文,但仍然得不到落实兑现。有的受部门利益驱动,挖空心思寻找“生财之道”,巧立名目乱收费、乱罚款。还有的在执行上级部门规定时,不是从本地实际出发,按照“三个有利于”的要求把上级精神与本地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开展工作,而是生搬硬套,墨守陈规,理而不治,一管就死。

二是市场意识滞后。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变型的过程中,有的部门和领导思想观念滞后,仍然习惯用计划经济的那一套来看问题,办事情,而不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有的部门下达罚款指标,导致随意上路检查,乱罚款的现象时有发生。有的地方为了增加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不是着眼于改善经济发展环境,而是漫无边际作承诺,制定出台的优惠政策,洋洋洒洒,十分诱人,但好看不中用。由于不按市场规律办事,乱承诺,乱签字,为今后的履转载自论文先生网http://,请保留此标记约埋下了祸根。

三是服务意识缺乏。一些部门办证手续繁,办事效率低。更为严重的是少数办事人员素质较差,刁难设卡,雁过拔毛。一些垄断性行业“老大”思想严重,服务质量很差,其所作所为使企业和投资者难以容忍。

四是法制意识淡薄。一些执法部门利用权力强行向企业摊派,加重企业负担。少数执法人员素质较低,执法过程中态度粗暴,方法简单。存在执法不公,办案不力等现象,有的甚至滥用职权,谋取私利。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如何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环境,如何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

一要解放思想。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确立以开放带动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特别在招商引资问题上,要确立既要引得进,更要留得住的思想,正确处理对外来投资者让利的“得”与“失”关系,牢固树立让外商发财,求本地发展,让眼前利益,求长远利益;让局部利益,求全局利益,让经济利益,求社会效益的观念,放胆放手求发展。除法律、法规有特殊规定外,应彻底放开投资经营范围,并给予优惠政策,创造一个良好而宽松的经济发展环境。

二要抓好宣传。加大力度,拓展对外宣传,扩大对外影响,是招商引资工作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由此,在营造优裕的投资经营环境工作中,必须先声夺人,把投资融资气氛搞浓。既要大力宣传已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和本地经济、区位以及资源优势,更要宣传优

化经济发展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感。要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不断增强开放意识和融资功能,促进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更大成效。同时,对那些影响和破坏经济发展环境的人和事应及时给予曝光,以获得更好的正面效应。

三要落实政策。优惠政策对外商无疑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要使冲着优惠政策而来的外商留得住、扎下根还得靠政策的落实与兑现。信誉是招商之本,承诺贵在落实。因此,要根据新的形势、新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新的政策。对近几年来已出台的各种优惠政策,要进行一次全面清理,并作适度修改,做到能变则变,能宽则宽。同时,有关部门必须作好承诺,一经承诺,就要确保不折不扣兑现,还要保持承诺政策的连续性。

四要搞好服务。环境优的标志之一是服务好。各级

本文由论文先生网提供,原文地址: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调研思考预览:

------------------

有人把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喻为自然优势的倍增剂和劣势的弥补剂。由此可见,经济发展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直接影响一个地方利用外来资金推动本地经济发展的进程。那么,经济发展环境要从哪些方面优

------------------

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调研思考正文:

领导和部门要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合理划分事权,明确责任分工,实行政务公开,从体制上解决办事环节多、效率低的问题。“一门式”办证收费服务大厅应做到“红灯不闪,绿灯常亮”,使之办事快,效率高。结合事权分工,建立对口帮扶责任制,主动为投资者及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要认真推行检查报批制、收费登记制,严格遵守对外经济活动“十不准”,同时,切实抓好“外来客商证”和“收费明白卡”的发放工作,为外商创造一个满意的生活环境和经营环境。

五要管好秩序。优良转载自论文先生网

优化我县经济发展环境调研报告 第8篇

一、xx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点

(一)总体趋势良好。20xx年底,全县注册个体工商户3237户,注册资金4718.1万元;私营企业55户,注册资金7691.11万元。与2007年相比,个体工商业趋缓,而私营企业发展较快,注册企业数和注册资金分别增长14.6%和18.1%。这主要是外来投资企业发展较快,截止20xx年3月,我县外来投资企业及企业分支50家(不含煤矿企业),按产业分类:第一产业8家,第二产业28家,第三产业14家。20xx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5家,税收超过100万元企业2家、10万元—50万元7家、10万元以下24家。从业人员1500多人,年产值1.7亿元。

(二)财政贡献逐年增大。20xx年底,全县非公有制企业纳税2757.34万元,比上年增长451.24万元,占国地两税的45.68%,占财政总收入的32.57%。其中,外来投资企业585万元,比上年增长14.6%。

(三)推动我县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从整体上看,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已经从过去的商贸、餐饮、运输等领域向电子加工、纺织服装加工、房地产、建材、医疗保健、矿产冶炼、旅游产品开发和农业产业化开发等领域迈步,工业化框架初步形成。

二、影响xx当前发展环境的突出问题及成因分析

党的十四大以来尤其是十六大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环境的建设,先后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出台了加强非公经济企业“三乱”治理措施等,但从整体上看,取得的成效不够理想,外来客商还不太满意。突出体现在市场观念弱、优惠政策执行难、项目办理审批烦琐、诚信不足、办事效率低、缺乏有效监督惩戒机制等五个方面。

(一)干部群众发展意识、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薄弱。干部表现在责任心、事业心不强,封闭保守,重说轻干,作风不实,排外思想较重。群众表现为视野窄,眼界低,开明开放不够,文明素养不高。如重庆江津出租车营运有限公司2007年入驻xx之后,由于县城机三营运的问题比较复杂,解决困难,服务部门难以协调,至今该公司尚未取得相关证照,无法营运。究其原因:一是长期形成的传统经济思维浓重,虽然知道“无工不富”的道理,但没有从骨子里透彻理解在国营企业基本退出历史舞台的内陆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唯一的出路就是发展民营企业,推动非公经济发展,但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一些干部群众往往是既缺乏服务热情,也缺少发展办法。二是发展信心严重不足。一方面认为xx基础条件和区位优势不足,招商引资条件差,难度大。一方面认为xx是国家级贫困县份,国家政策扶持更多考虑基础设施建设和与群众生产生活有关的民生工程,工业项目“春风难度玉门关”,在十分讲究人际关系的情况下,争资争项困难多,干部底气不足,缺乏进取精神。

(二)投资承诺难兑现,项目落户难。主要原因:一是在土地征用、前置手续办理和税收减免政策承诺等方面,由于有关工作协调不到位或者超出国家政策法规范围后,职能部门领导不愿承担责任风险,项目执行中无法兑现当初的承诺。二是对一些外来投资项目,签订合同、协议作出承诺后,由于事先对项目论证不足,对一些政策法规考虑不周,又没有办法绕道落实,项目协议无法执行,实际形成单方毁约。贵州“一天锅”食品有限公司加工基地建设开工难,广东佛山陶瓷股份有限公司退出xx,都或多或少地与上述问题有关。

(三)行政审批繁杂,办事效率低。部门多、层次多、环节多、关系多、难办事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尽管县委、县政府多年来在转变机关作风、解决部门“门难进,脸难看,难办事”三难问题上下了很大功夫,但由于没有一套完善的监督惩戒机制,服务部门之间也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工作协调服务机制,“一站式”服务又未建成,因此,外来项目的落户办理常常在县部门之间推诿、扯皮,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难以得到很好执行和落实。主要根源是,一些服务部门仍然沿用计划经济作法,习惯利用行政权力这一“尚方宝剑”刁难客商、刁难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特权思想、官僚作风根深蒂固;一方面,受部门利益驱动,一些职能部门利用执收执罚的权力或利用垄断行业的优势,趋利执法,以“罚”代管,进行上限收费,如,水电安装、交通道路管理等。部分外来投资客商反映,我县对外来投资者使用车辆发放的“绿卡”,有时交警部门工作人员不认帐,仍按有关交通管理法规视为一般车辆该罚还罚,该收还收,“绿卡”在县内尚未享受到优惠阳光,但在境外却带来实惠。从服务部门的交流中了解到,县交警因警员编制较少,除机关内部管理所需人员外,只有5名交警上路值勤,为保证道路交通管理正常运转,县交警聘请了一批协勤人员,由于协勤人员工资福利尚未纳入财政预算,很大程度上只有通过违规罚款来解决。

(四)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利益化趋向尚未扭转,招商引资优惠政策难以执行。政府服务经济工作的职能是通过职能部门服务来执行的,但一些部门在服务管理时“见利忘义”的现象时有发生,往往在涉及审批权利、处罚收费等问题时“当仁不让”,纷纷插手,应该履行服务义务时部门之间“互相谦让”,相互推诿,敷衍了事。如县东方医院,2007年入驻xx后,因基础硬件条件较为薄弱,难以满足国家卫生医疗建设标准,目前该医院尚未拿到医疗业务许可证,难以开展正常的医疗卫生服务,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推行后,就医人员缺少,运转不堪负重,面临停业。

(五)行政效能监督处罚体系建设滞后,加快发展环境建设步履艰难。虽然我县一直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重要工作来抓,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因素制约,既没有建立一整套成熟的部门之间工作协调机制,也没有建立一套管理完善、操作具体的监督惩戒机制,往往在工作推动过程中出现招商引资政策与国家法律法规发生矛盾时,常常觉得不对又对,对又不对,难以追究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对不作为、乱作为也难以界定,往往“高高举起,轻轻放下”,不了了之。

三、对环境优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重大现实意义的认识

(一)优化发展环境的内涵。发展环境指有利于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综合环境条件。主要包括道德环境、政策环境、法制环境、服务环境、诚信环境、人文环境等。优化发展环境实质就是为一个地方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优化发展环境的主体及其职能。优化一个地区的发展环境需要方方面面的参与和努力,但主要以政府为主体,它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正确界定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环境的优劣。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条件下,推动一个地方经济快速健康有序发展,需要政府充分发挥四个方面的职能作用:一是以建立“法治经济”为核心的综合性职能。要建立市场经济,必须打破传统的经济发展理念,树立全新的“法理经济”观念,转变长期形成的思想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尤其是对资源和利益的再分配再调整,将涉足到一些部门单位和个人的既得利益,在市场经济有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的转型阶段,必然引起社会不同阶层的利益冲突,导致经济发展过程不同程度的出了秩序混乱现象,这就要求政府提供相关政策法规,促进经济发展合法化、有序化。二是以提高产业竞争力为中心的经济职能作用。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是建立由政府牵头,职能服务部门相互作用的一整套综合性的工作机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法规、项目规划等形式,引导企业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其次,通过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规模标准、项目投入等,并以人大立法形式保证各项政策和规划的落实,加强对产业政策引导,促进产业的培育和发展,提高产业竞争能力。再次是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思想理念,创新用人机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选择机制和淘汰机制,充分发挥干部在推动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项长期的发展战略,加大教育投入,完善技术培训体系,通过充分挖掘潜在的人力资源,为加快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三是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为重点,充分发挥政府的稳定职能作用。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城乡居民信任度和社保覆盖面,从而提高政府处置社会风险的能力,为加快发展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四是以预防不正之风,规避改革发展带来的社会风险,着力保护领导干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充分发挥政府的政治职能作用。通过加强警示教育、制度预防、风险规避等,加强对敢闯敢干敢试、敢于承担风险责任的领导干部的保护,大力营造人人想发展,人人思发展,人人能发展,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发展环境。

(三)深化认识优化发展环境在经济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发展环境是加快发展的重要资源。一个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要有充裕的资源和资金投入;二是要有适应发展的各方面人才;三是要有良好政风、民风。软环境无形,但对经济的影响无处不在,在一定条件下,环境要素甚至比物质资源、人力资源更为重要。因为软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项目产业和人才的聚集。一个地方环境好,外面资源可以引进来,里面的资源可以释放发展活动,如果环境不好,可能导致“外面的引不进,里面的上不去,甚至流出去”。可以讲,经济发展环境看似软的,实是硬的,是精神的,又是物质的,建设得好,它可以转化为巨大的物质推动力量,相反,则成为加快发展的绊脚石、拦路虎。第二,优化发展环境是加快发展的重大方略。一个地区发展快慢,取决于发展环境优劣,聚集的资源要素多寡,特别是以政务环境为重点的软环境已经成为资金、技术、人才等重要资源流向的主要因素,构成地区之间综合竞争力的核心内容,因此,要加快经济发展,既要注重基础设施、自然资源和区位等有形资源的作用,也要注重政风、民风等软环境对发展的重大作用,准确把握发展脉搏,为加快发展营造良好条件。

四、优化我县发展环境的几点对策建议

根据外来投资企业、个体工商户代表反映的情况和服务部门座谈交流的意见、建议,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结合目前xx的实际,优化我县发展环境,我们认为要侧重从以下四个方面下猛药、出重拳、抓落实、见成效。

(一)树立五种理念。一是树立优化发展环境就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要让广大干部群众尤其是领导干部真正认识到,加快xx发展,出路在项目,项目在招商,招商在环境,在硬件环境不占优势的xx县,就是通过优化软环境弥补硬件不足,提高竞争力。二是树立抓发展环境优化就是促进生产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按照“20字”方针要求,生产发展是关键,仅靠艰苦奋斗精神还不行,要通过外来项目、资本的进入延伸壮大产业,带动xx发展,尽快跳出传统农业,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三是树立抓环境优化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打造诚信政府。加快xx经济发展,造福一方百姓,既是县委、县政府的执政理念,也是县乡党委、政府施政的价值取向。优化发展环境,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公平公正、诚实守信、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和发展空间,让外来客商感到在xx创业安全,政府信用,合法权益有保障,投资有回报。可以讲,抓环境优化,就是抓机遇抓发展。四是树立优化环境就是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抓发展环境优化,从某种角度上,就是关注和扶持弱势群体。如果经济秩序混乱,歪风邪气盛行,必然造成社会不和谐、不稳定,也无从谈起经济发展。五是树立优化环境就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治理腐败。优化发展环境,目的就是规范职能部门服务行为、执法行为,切实解决好“三乱”和“吃拿卡要”问题,从源头治理腐败,保护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应该讲,抓环境优化这本身就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

(二)建立健全五项制度。一是实行招商引资项目代办制。凡到我县投资的项目,一律由招商引资局代办,外来客商只进招商引资局一家门。要尽快建立由招商局负责的项目服务中心,县有关部门配合,及时帮助外来客商完成项目行政审批、核准、登记等行政许可事项。时限要求是:一般项目即报即办,涉及多项审批项目,由代办中心相关部门同步审批,7天办结;对县级审批权限以外的项目,由代办中心全程服务,尽快办结。实行一个项目一个档案,按季度报县委、县政府。工作考核主要看办项目多少,审批花多少时间。二是实行企业非税收入统收制。按照“企业申报、依法定费、部门开票、自主缴纳、财政结算、分头划拨”的原则,对企业非税收入进行统收,收费项目和标准一年一定,由财政部门牵头负责,物价局等单位配合,收费窗口设在服务中心。三是实行行政处罚公开听证制。要切实减轻企业和群众负担,所有行政事业性收费按政策法规下限收取,分类向社会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凡不公开公布的一律视为乱收费。对规模以上企业不整改、屡纠屡犯应依法予以行政处罚的,实行公开听证,由县法制办牵头,司法局参与。除涉及假冒伪劣、重大安全责任和群众生命财产的违法行为外,听证工作定期举行。四是实行重点企业、重点工程县领导、县部门挂牌联系服务制。对县内规模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和重点工程,分行业和工程类别由县分管联系领导挂牌联系,职能部门派一名副科以上干部作为助理服务,帮助协调工作。公安部门同时派警进驻,负责治安服务工作。五是实行服务部门工作民主评议制。以部门公开承诺和制度落实为重点,把干部作风评议与部门工作评议结合起来,由县纠风办牵头,有关部门配合,一年一次,公开评议结果,对评议得分后三名和连续二年民主评议得分在后三名的部门和主要领导实行黄牌警告、诫免谈话和岗位调整处理。

(三)抓实五项具体措施。第一,抓好政务服务中心工作。把政务服务中心建设作为环境优化重中之重来抓,按照项目“一刀切”、服务“一条龙”、收费“一张票”的原则,要求服务中心人员按时间要求、办理程序、制度纪律上班工作,正确行使职权。加强对服务中心部门单位工作人员的监督和管理,保证窗口服务优质高效。第二,强化对挂牌联系企业的协调服务。凡投资超过500万元的引资企业,要求县挂牌联系领导每季度深入企业进行一次调研,解决有关困难。县部门需要到企业进行执法检查的,必须经联系领导同意。投资在2000万元、创税100万元以上的工商企业,挂牌联系领导和部门干部,在不干预企业生产的前提下,集中精力协调各方关系,争取资金支持,不断壮大企业规模。第三,对外来重点企业实行“绿卡”保护。凡固定资产投资在500万元以上,创税在50万元以上的外来企业,实行企业负责人使用车辆“绿卡”制,在县境内除交通事故外的违章行为,一律免除查扣和处罚。持有“绿卡”的客商,未经县委、县政府同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对其检查、传唤、滞留、拘留。非交通事故不得扣留持证人车辆、证件和罚款。持证人到有关部门和单位办理事务、子女就学时要给予优先、优惠待遇。在人口与计生、社会稳定、安全生产一票否决的基础上,把优化环境作为一票否决考核内容。第四,成立优化发展环境机构。由县长任优化发展环境领导小组组长,县委常委、纪委书记任副组长,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纪委,作为常设机构,和县纪委、监察局纪风办合署,迁到政务服务中心办公,方便群众和企业来信来访,全面了解情况,及时处理问题。凡出现严重问题,造成重大损失的事件,按照“上追一级、连带两层”的原则,除当事人和分管领导外,还要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党纪政纪责任。第五,加强监督。一是加强民主监督。要求人大、政协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监督的重要内容,定期听取有关县部门的工作汇报,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就环境优化工作进行视察、调查、检查、评议。对执法违法、司法不公等问题实行重点监督,及时反映,督促整改。每年组织一次有企业法人、外商代表、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的民主测评活动,对与经济环境密切相关的部门进行民主测评,对测评满意率在70%以下的给予黄牌警告、取消评先选优资格。二是加强社会监督。在县优化办设立举报信箱、投诉电话,接受企业和群众的投诉,对他们提供的情况和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反馈通报。三是加强舆论监督。县委宣传部、文体广播电视局、县新闻中心要把优化环境作为宣传报道的重点,开辟专栏,对影响环境建设、损害企业和群众根本利益的事件,及时暴光,跟踪报道,为优化发展环境服务。

李局长优化发展环境调研 第9篇

构建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就是形成一种良性的机制,它能够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使党立于不败之地;能够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号召力;能够防微杜渐,自觉抵制消极腐败现象的侵袭,始终保持清正廉洁。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机关作风,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这是机关党的建设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现实课题。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总结XX县近两年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做法和成效,指出当前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探索建立XX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

一、近两年XX县机关作风建设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近年来,XX县狠抓机关作风建设,采取了多项举措,有力地促进了机关作风的转变,干部精神风貌得到改观,工作效能不断提升,发展环境逐步优化。一是以开展主题活动为载体,加强干部思想教育。2012年先后开展了XX活动、XX活动、“万人评”活动、XX集中教育整顿活动等,集中解决了学习意识淡薄、思想僵化,责任意识淡薄、落实不力,大局意识淡薄、政令不畅,进取意识淡薄、效能不高,服务意识淡薄、脱离群众,节俭意识淡薄、从政不廉等方面突出问题,对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提升机关服务效能,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和促进作用,充分体现了县委县政府对作风建设的一贯高度重视和狠抓作风的坚强决心。二是坚持以联系群众为关键,密切干群关系。始终坚持开展干部下访,畅通群众信访渠道。近两年来,XX县高度重视基层调研工作,把调查研究作为每名党员干部的重要能力和密切联系群众的重要途径。连续这两年年初,为摸清了解机关作风情况、群众满意度情况,由县纪委牵头,在全县范围内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广大干部群众、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深入全县各乡镇各部门各单位,掌握社情民意。目前,撰写调研报告15篇,开展基层调研30次,问卷调查3次,走访干部群众78人,召开座谈会30次,共征求到群众意见建议59个。坚持领导干部公开预约接访制度和包案解决重点信访问题制度,县委常委成员坚持每周公开接访群众1次,每季度至少赴所包乡镇1次,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同时,建立健全县、乡镇(街道)、村三级信访排查调处网络,着力防范和妥善处理信访突出问题,确保群众上访问题得以及时解决。目前共解决问题45余件,办好事实事89件,答复率100%,办结率达98%,群众满意率98%以上,各类信访案件比往年逐步减少,初信初访一次结案率100%。开通民生热线,畅通干群互动渠道。县纪委和县广播电视台联合开办了《XX清风》电视专栏,每周一期,集中展示了全县各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廉洁自律、作风建设、机关效能建设、党务政务公开、便民服务、廉政文化建设等)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同时,积极搭建网络平台,畅通民情收集渠道。建立XX清风网站,并开设“举报信箱”、行风举报热线等,群众可以足不出户,通过网络媒体反映问题、提出诉求。截至目前,到目前为止共播出了专栏节目84个,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另外,从去年起,围绕“群众只进一个门、就能办成所需事”的目标,在全县XX乡镇陆续建立了便民服务大厅,由专人负责,优化了审批流程,缩短了办理时限,截至目前,共帮助群众解决件难题。三是以监督检查为抓手,着力在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上下大功夫。先后采取定期督查、明查暗访等形式,对机关干部违规使用公车、赌博、公务铺张浪费、上班期间不遵守工作纪律等突出问题进行监督检查,近两年,对10个单位14名违纪工作人员按照机关效能问责办法进行问责处理,对6个单位的违规现象进行了全县通报批评,并对单位的主要负责人进行了约谈。四是以建章立制为保障,促进作风建设制度化。制定出台了《关于严肃机关工作纪律的规定》、《关于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效能监察工作的实施方案》、《规范化管理八项规定》等多项规章制度,形成了用制度管人管事的良好氛围;建立和完善了首问负责、一次告知、限时办结、责任追究等制度,提高了效能优化发展环境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二、XX县机关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

通过几年来的努力,全县机关作风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机关干部的履职意识、责任意识明显增强,服务能力、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全县上下形成了潜心谋事、用心干事、为民办实事的良好氛围。这些成效也为下一步继续深化机关作风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确立了较高的起点。但是,从调研中也发现,当前机关作风建设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思想建设和制度建设等存在的问题仍将制约着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建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部分党员干部对机关作风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少数党员干部自我感觉不会出现腐败现象,对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工作不够重视、主动接受党风廉政教育的意识较淡薄。

二是联系群众不够。调研中发现,部分党员干部认为,目前党员干部队伍的主流是好的,是值得信赖的,基层干部在为群众服务过程中虽然杜绝了“吃、拿、卡、要”等不良行为,但仍有个别党员干部在日常事务中没有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群众作风漂浮,工作不扎实,自我感觉高高在上,脱离干部群众,“官老爷”思想严重,对干部群众的合理诉求和饥寒饱暖无动于衷,甚至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引发上访事件;有的部门协调配合意识不强,对涉及多部门的事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推诿扯皮较为严重,致使群众该办的事找不到责任的部门、找到负责的部门找不到负责的人、找到负责的人还是办不了该办的事,群众的问题投诉又无门。

三是监督力度不够。调研中发现,部分党员干部认为,近2年来,县里采取了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明察暗访等多种形式,对机关作风情况进行了多次督查,对广大干部作风改进起到了良好的督促作用。但由于对乡镇监管难度大,特别是对村“一把手”集人权、事权、财权于一身,既是决策者,又是执行者,也是监督者,公权过于集中,监督难以到位,上级是“山高皇帝远”,监督不到,同级是“你不管我,我不管你”,互不监督,甚至同流合污;下级是“怕穿小鞋”而不敢监督,从县纪委信访室手里的信访案件数量可以看出,基本上近两年反映基层党员干部违纪的案件要占到信访案件总数的60%-70%,其中反映村“一把手”的又占到50%-60%。因此对乡镇基层干部的监督刻不容缓。

四是奖惩考核机制不完善。考核定性不定量,以软指标为主,评价尺度很难把握,没有形成一个效能考核与奖金、干部提升、晋级挂钩的评价机制。这导致,有些机关对干部的考核、使用存在诸多弊端,有时仅片面看数字、看名声而不顾实绩,导致一些干部在数字上做文章,在创名声上下功夫,更有甚者靠接关系“走后门”;有些机关奖惩制度不严明、不科学、不合理,缺乏科学的奖惩机制。对责任制贯彻落实情况缺少定期和比较规范的检查、考核,存在着流于形式、止于表层和责任追究力度不够,追究效果不理想的现象。

三、建立XX县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对策

(一)着眼牢记宗旨、强化教育,建立健全教育引导机制。作风建设首要的、基础的、长远的工作还是要抓教育,并形成通过思想教育不断引导干部改进作风的良性机制。一是健全经常性学习制度。作风养成离不开教育引导,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要定期安排作风建设专题学习,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熔铸到党员干部思想深处,体现在日常工作行为之中,真正使机关干部成为道德的模范、作风的表率。建立健全机关干部述学、评学、考学制度,丰富学习形式,提高学习效果,保障学习的经常化、制度化。坚持学以致用,把学习理论与开展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推进具体工作等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学习的自觉性、针对性、实效性。二是建立经常性培训制度。每年至少应确定一个主题,组织开展一次作风建设专题教育培训活动,使广大纪检监察干部不断更新纪检监察知识,不断提高纪检工作的能力素质。三是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通过XX清风电视专栏、XX清风网站、简报等媒介,及时宣传报道作风建设中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的事迹,树立典型,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同时,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及时曝光作风建设方面的突出问题,强化监督,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二)着眼密切党群、执政为民,建立健全服务群众机制。

一是要继续健全密切联系群众制度。继续推行县级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每位县级领导对所包乡镇工作定期调度,带头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对重点工作做到亲历亲为,掌握情况、解决问题、督办落实,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工作的针对性。继续完善领导干部公开预约接访和包案解决重点信访问题制度,广泛倾听基层群众心声,及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帮助解决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等方面的热点、难点问题,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增进与群众的感情,锤炼党性作风。二是要继续健全便民服务机制。目前全县部分乡镇便民服务中心功能不完善、作用发挥不充分,应立足“运行规范、渠道畅通、处理迅速、群众满意”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将财务支出审批、劳动就业、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信访受理、计划生育等全部纳入便民服务中心公开规范办理,实行从受理登记、整理分类、办理反馈到办结回访的“一站式”办理服务,规范工作流程,要求在5至7个工作日内限时办结,并加大督办问责力度,定期对各部门的办理情况进行公开通报,对工作不主动、行动不积极、延误最佳办理时机及造成其他负面影响的相关人员严肃追究责任,使其发挥作用,成为面向基层、便民利民的综合服务平台。三是要继续健全为民办实事制度。建立完善《为民办实事推进措施表》,将为民办实事项目进行层层分解,确保为民解难题、解民忧。坚持每年向群众公开承诺办好一批实事,全程公开重点项目实施进度,接受群众的监督。整合XX清风网、举报电话和电子信箱等方式,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及时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三)着眼民主评议、监督检查,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

一是要开展民主评议机关科室活动。要结合作风整治活动,积极创新工作载体,开展民主评议机关科室活动,解决干部队伍作风中存在的“慵懒散、假浮蛮、私奢贪”等现象,达到评科室、带机关,整作风、提效能的目的。首先,民主确定参评科室。在单位自报、向人事编制部门查阅资料、向有关人员咨询的基础上,在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意见,有县委常委会审核把关,在全县部分单位股室中,筛选出几个涉及执法、行政审批、公共服务职能的科室。其次,科学选择评议方式。评议的代表主要为XX监督员,评议活动通过内部整改和外部监督相结合,采取自查自纠和民主评议的方式进行。自查自纠阶段是参评科室对自身履行职责、依法行政、政务公开、工作作风及勤政廉政等方面工作的自我评议,是股室积极整改发现的问题并建立健全机关作风建设长效机制的过程。民主评议阶段通过对综合测评、电话咨询、明察暗访和整改情况配备相应的分值,最终以总得分高低进行评比。其中电话咨询、明察暗访和整改情况三项实行扣分制,每发现问题一次扣除相应的分值,扣完为止。最后,注重评议结果运用。评议结果实行奖惩结合的方式,对名列前三的科室分别由财政给予一定金额奖励,对符合条件的股室负责人优先向组织推荐重用;名列第一的科室负责人、分管领导及单位主要领导当年优先给予评先评优。对名列倒数后三名的科室全体工作人员、单位班子成员取消当年评先评优资格、并扣除不同级别的工资奖金;单位主要领导需向县委、县政府作出书面检讨,并在县电视台向社会承诺整改措施。属双管单位的,其评议结果和成果运用方式将一并通报其上级主管部门。二是要建立多形式监督及群众评议制度。要采取定期检查、不定期明察暗访等方式,逐步完善采用“面”上随机查、“线”上重点查、“点”上深入查的方式,加大明查暗访力度,全面掌握各单位效能建设开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职能作用,切实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和村级重大事项的监督检查;加大对乡镇村“一把手”监督力度,进一步规范村级民主权力运行程序和村干部施政行为,让村权运行受到有效的制约和监督,防止权力滥用和不廉洁问题发生。同时,继续在全县集中开展“万人评”活动,促进广大公职人员工作态度、服务质量、办事效率得到提高;组织XX监督员,对部门下基层执法,乡镇村基层站所、事业单位、服务窗口及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廉洁从政、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办事效率、服务质量等情况进行监督,并把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范围,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部门目标责任制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对重视作风建设且成效明显的地方、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对工作不抓紧,作风状况差,群众意见多,问题多发的单位,追究单位主要领导的责任。特别是要把“一把手”抓作风建设作为重要的考核评价内容,每年进行重点考核,对本单位本部门干部作风存在严重问题的“一把手”,要进行诫勉谈话、限期整改,或予以组织调整。

上一篇:抢救车使用管理制度下一篇:2022年歌颂五四青年节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