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政治《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

2024-06-11

初一政治《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精选8篇)

初一政治《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 第1篇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作用

本课从学生具有一定生活体验的“钱”入手,是全书的开篇,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全书共分“生活与消费” 、“投资与创业 ” 、“收入与分配”和“面对市场经济”四个单元,基本的逻辑顺序是:从消费出发,依次分析生产、分配,进而给出进行这些经济活动的基本背景──面向全球开放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样,从消费进入“经济生活”的学习,符合经济学的学科逻辑。首先,从日常生活体验中感悟经济道理,透过经济现象把握经济规律是经济学科的核心能力之一,是培养学科思想的重要环节;而第一堂课能否在这方面有所突破至关重要。其次,商品、货币是现代市场经济非常活跃而不可或缺的要素,是深刻认识各种经济现象、进行后续学习的基础。

(二)教材内容

本框包括三个目题。

第一目:货币的本质。本目是这样展开的:由我们的生活需要商品入手,引出货币这一话题,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货币是如何产生的。在思考中让学生明了,货币是为了克服物物直接交换的困难得以出现的。因此货币的本质是充当一般等价物。面对神秘的货币,人们自然会追问它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

第二目:货币的基本职能。本目分析了货币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同时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价格。明晰了货币的基本职能,那么货币在执行其职能时以什么形式流通最合理呢?

第三目:纸币。本目通过叙述金属货币在流通中具有一些缺点,引出纸币,接着分析纸币的流通规律、纸币的优点。

(三)教材特点

选取了旧教材中的重要知识点,内容适当调整,高度浓缩;淡化了学科体系的完整性,强化了生活逻辑。新教材强调生活逻辑,又形成理论逻辑,旨在从学生生活入手,通过学生的体验、归纳、形成学科知识,最后提升为理论逻辑。因此,新教材“生活——探究——理论——生活…… ”的编写思路,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关注学生的生活实践,鼓励学生的主动参与,让学生们乐于探究,使他们学会学习,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育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纸币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流通及其公式。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纸币与金属货币的联系和区别。

运用: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不同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地对待金钱。

(2)能力目标

1 、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立。

2 、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 、通过简要说明纸币的含义和作用,懂得制造假币是违法行为,并了解爱护和正确使用人民币的相关知识,提高鉴别假钞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五)教学重、难点

1 、重点:货币的基本职能。

2 、难点:

(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纸币是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二、学生分析

高一学生对于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具有较高的自主探究的热情。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生活知识,具备了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能够通过经济现象形成一定的规律性的知识,但是还不能上升到理论高度。

三、教学方法

1 、教法:情境教学法。创设教学情境,学生自主探究。

2 、学法:探究式学习,合作交流式学习,体验式学习。

四、教学流程

【情景导入】请同学们看看你身上和你周围,除了用钱买来的东西,我们还剩下什么?(教师展示100元的人民币)这就非常奇怪了,一张薄薄的纸片,造价不超过3角钱,竟然能购买各种商品,它为什么具有这么大的魔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神奇的货币,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活动探究】

探点一、货币的本质:

依据生活感悟,确定商品交换比例──探究价值与等价物

多媒体展示案例情境:

假如:一般来说,打制石斧的人,一天能打制2把石斧;捕猎者,一天能捕捉4只野兔。打制石斧的人想用1把石掏换元4只野兔死狐悲;于是两个人开始讨价还价……

请你和同桌分别代表交易一方的利益,为他们确定一个合适的交换比例,并说明理由。

探题:

(1)石斧和野兔价值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

(2)1把石斧价值多少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在这个交换关系中野兔起到了什么作用?

结论:

(1)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形成了商品的价值。

(2)在这个交换过程中,2只野兔充当了1把石斧的等价物,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与之相交换的商品的价值。

感受物物交换的困难,合作探究解决办法──探究一般等价物的产生

利用动漫演示物物交换,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这种交换并思考提高交易成功的办法。寻找大家相对比较乐意接受的商品。

1.多媒体展示牛羊、贝壳、布匹等一般等价物的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它们的缺陷。

2.展示金银的课件,说明金银的优点,揭示货币的产生:由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

3.引导学生比较货币与其他商品的不同点与相同点,得出:是否充当一般等价物,是货币与其他商品的本质区别,货币所起的作用就是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因此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探点二、

货币的基本职能

活动一:

模拟问价场景,感受货币的作用──货币价值尺度职能

创设教学情境

一个人在卖衣服,各类繁多,不断地有人来问价。于是他不停地回答:短衫一两白银,长袍二两白银,袜子一两半白银……。最后,实在不耐烦了,干脆写上了标价牌。于是顾客自己看着标价牌,边看边说出每种衣服的价钱。

模拟表演:请三位同学扮演顾客,一们同学扮演卖衣服的人。

探题:

1.哪种衣服价值更大?你是根据什么判断出来的?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为什么货币能起到这种作用?

2.卖衣服的人说出来的和标价牌上写的“每件衣服××白银?表现的是什么?

3.在这个过程中你有没有看到真实的货币?这表明什么?

结论:

1: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原因在于它本身作为商品,具有价值。

2: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3: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想像中的或观念上的货币。

活动二:

模拟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对比分析──货币流通手段职能

创设教学情境

请三位同学分别扮演木匠、买桌椅的人和卖粮食的人,模拟表演下下场景:

场景一:木匠将自己生产的桌椅卖出去,然后购买木材带回家。

场景二:木匠将自己生产的桌椅卖出去,然后说:“暂时没有什么要买的。”将钱带回家。过了几人月之后,他才到集市上购买粮食。

探题:

1.木匠用桌椅换取货币,是最终目的还是一种手段?货币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

2.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的出现对商品交换过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3.如果木匠卖不掉桌椅,对他会有什么影响?他会不会接受观念上的货币?

结论:

1:与物物交换相比较,货币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使商品交换更加通畅,就像奔流的河水一样畅通无阻,对于这种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我们形象地称之为“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就是:商品──货币──商品。

2:货币出现以后,卖和买可以分离,异时异地进行,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更多的形式是:“商品──货币”或“货币──商品”。

3:货币具有流通手段职能,充当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综合上述结论简单说明货币一产生就具有了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因此它们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在此基础上,又派生出来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探点三、纸币的产生、发行与使用

活动一:

剖析案例,分析交子的奥秘──探究纸币的产生和本质

多媒体播放

宋代商业发达,要求有大量轻便的货币,原有的金属货币都笨重不便,极大地阻碍了地区间商品交易的发展。

宋真宗年间,成都16家信誉较好、实力雄厚的商号制作了一种纸券,名曰“交子”,代替金属货币进行交易,16家商号保证随时按面额兑换金属货币这就是最初的纸币。

但是交子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了不能兑现的情况,引起诉讼和民众的不满。 1023年,宋朝政府禁止私人发行交子,改由国家发行,并储备大量的金属货币以务兑换。这是最早的纸币。

探题1:从交子发行和使用过程探究纸币的本质

结论1:交子能够用来购买商品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凭借纸币可以随时兑换货币,在这里纸币作为货币的象征、符号,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纸币的本质是一种货币符号。

结论2:私人发行不能保证兑换,信誉缺乏保证。所以后来纸币就改为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

由此可见,纸币的内涵:纸币就是由国家发行、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探题2:比较交子与金属货币,明确纸币的优点。

结论:纸币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使商品交换更加便捷,也有效避免了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正是由于这种优点,纸币现在已经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活动二:剖析案例,分析“法币”贬值的原因及危害──探究纸币发行量

1935年,国民,政府推行“法币改革”,宣布以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从1937年6月至1948年8月21日法币崩溃为止,法币发行量上升到四十七万倍。

最初的100元法币可以买两头牛,到了1949年五月仅可以买到一粒大米的2.45% 。“大街过三道,物价跳三跳”。由于物价疯狂上涨造成的`恐慌心理驱使,人们疯狂抢购各种物资。

探题1:100元法币最初能买两头牛,最后连一粒米都买不到,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经济现象?这种现象有哪些危害?

探题2:如果纸币发行过少行不行,为什么?

结论:纸币发行的如果过多,就会导致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如果过少,就会导致商品销售困难,商品流通受阻。因此,国家不能任意发行纸币,必须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等。

活动三:

辨识社会现象──规范人民币的使用

现场调查:

.调查班内有多少学生收到过假币,并请他们谈谈他们收到假币后的想法和做法。

调查感悟:有一些不法之徒利欲熏心,通过制贩假币获取不义之财。制贩假币既给我们造成了经济损失,干扰了国家金融秩序,其本人最终也难以逃脱法律的惩罚。对于这种行为,除了国家加大打击力度之外,作为我们消费者,也要增强防范意识,学习一些辨识假币的知识。

【生活践行】

情景体验:多媒体播放图片“纸币帆船”、“流动广告”、“儿童纸币”。

行为警示:货币的整洁程度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精神文明水平。故意毁损人民币,严重损害了人民币形象,缩短了人民币的使用周期,而且扰乱了人民币流通秩序。作为我们中学生,自己要爱护人民币,也要教育周围的人爱护人民币。

【探究作业】向银行工作人员或财会人员了解如何鉴别假币。

五、板书内容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1 、商品的含义及其与货币的关系

2 、货币的出现

3 、货币的含义、本质及其基本属性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 、价值尺度:

2 、流通手段:

3 、货币的其他职能

三、纸币

1 、铸币的出现及其发展

2 、纸币的含义、本质及其优点

3 、纸币发行量的决定及其影响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4 、正确对待人民币,打击制造假币的行为

5 、纸币的发展

六、我为什么这样上课

1、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依据课标要求、知识跨度、学生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减去了商品概念,增加了对价值和等价物内容的处理,但是并不把它作为知识要求,只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货币本质时减少难度。

2、教学策略的选用

(1)运用模拟活动,强化学生生活体验

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经济现象,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或者是有些学生并没有体验──比如确定交换比例,但是它能够和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实现很好的结合,是可以体验的。),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在体验过程中进行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认知工具,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知识与生活的交融。

(2)让学生经历探究知识并形成知识的过程

从学生身边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模拟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由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力求实现认知过程与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方法并重的目标。

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自主感悟,因此学生不仅“懂”,而且“信”,从内心认同、接受这些观点和理论,进而能够主动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之中,有助于实现知、信、行的统一。

七、教学反思

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是经济生活的第一框题的内容,虽然以一个框题的形式呈现,按要求应该是一个学时完成的。但本框题涉及的重点知识有很多: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历史;一般等价物的含义及其重要意义;货币的含义及其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及其其他职能;纸币的含义优点及其通货膨胀、通货紧缩等问题,这在以前是要三个学时来完成的,现在用一个学时来完成有些难度,需要教者优化设计。

2 、对于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虽然只要求做一般的了解,但讲解起来却也十分麻烦,首先得从生活入手,分析商品的共性,商品的含义及其属性中的使用价值还比较容易,而价值确实是很抽象的东西,并且经济学中的价值不同于平时文学中所理解的价值,必须用非常通俗的话语讲述非常抽象的东西,使学生真正明白其中的真正意思。

3 、对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我主要采用了故事讲述形式来让学生在头脑中真正想象出一幅幅原始交换的情形,当讲述到扩大的物物交换阶段时候,将学生拉进来,设想自己是原始人,亲自进行交换,体验物物交换带来的困难,我觉得只有真正体验到的东西印象才会深刻,也才能够真正深刻地体悟到物物交换的困难进而提出解决的办法,也才能透彻地明白货币产生的必然性。我想这种做法学生易于接受,同时这样的安排还会为学习货币含义、本质作好铺垫,教师不必过多讲解学生自然能够得出结论。

4 、一堂有效的教学最关键的就是合理、科学地引导,尤其是集体的引导,要充分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的体验很重要,所以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教学,但形式的选择固然重要,也不能流于形式而忽略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最重要的应是师生间思维、情感的互动。

初一政治《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 第2篇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200 年 月 日

星期

课标要求

分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解释几种常见的信用工具的用途;理解金钱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意义。

提示与建议

▲对商品交换中没有货币会发生的困难进行分析,说明货币的作用。

▲以金银、纸币、账面结算为例,归纳出货币的基本职能。

▲ 演示:使用支票、信用卡、外汇的情景。

▲讨论:“金钱万能”吗?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货币知识,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货币,要对学生进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传统教育,增强学生抵制拜金主义思潮影响的自觉性。

【基础知识】

识记:商品、一般等价物和货币的定义,货币的职能、纸币

理解:理解商品交换经过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四个阶段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了解货币的基本职能和纸币

【能力过程】

着重培养学生善于进行抽象思维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重点

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难点

纸币

课时

教具

方法

拿出人民币问:“同学们,这是什么?”(钱)好,在经济学上被称为纸币,是货币的符号,具有流通职能。大家都很清楚“钱”可以买到自己喜欢的东西,一张印刷精美的纸片为何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我们应当如何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它呢?

一、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板书)

1、货币的本质(板书)

货币不是天神创造的,也不是圣贤发明的,也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1)、商品和货币的紧密联系。(板书)

讨论思考p4探究活动问题(1)引导学生探究思考:

▲要求学生由表及里,从表面各不相同的商品中归纳出它们的共同特征(劳动产品、用于交换)

▲讨论:是不是所有的劳动产品都是商品?(必须又有着交换的目的的)如母亲为你织的毛衣和商店的毛衣比较。从以上讨论我们知道

①“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板书)。”而且,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缺一不可。

购买商品需要货币,但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

②货币是商品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板书)

最初的商品交换是不是像我们现在用钱买商品的呢?(不是)最初的是物物交换。那时候还没有钱出现。

(2)、物物交换的困难和一般等价物的产生

为了深刻体会货币产生的必要性,请同学们思考讨论思考课本p5探究活动的问题

相信大家已经很清楚物物交换的缺点:红珍珠和牛奶的交换要几经周折才能实现。花时费力,交换成功的前提是交换双方恰好都需要对方的商品。

(怎么样才更方便呢)人们在长期的无数次交换中,认识到,某一地方的市场上,必有一种或几种商品是人们比较乐意接受的。就好像北方人比较喜欢吃面食、南方人喜欢米饭。人们把自己手上的商品先换成大家普遍接受的商品,再用它换回自己想要的商品,这样一种大家普遍乐意接受的商品称为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的含义: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各种商品交换的媒介。(板书)

看名词点击:商品的价值。使用价值(有用性)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缺一不可。

最初,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一般等价物各有不同,比如有牲畜、贝壳、布等等。后来人们发现,牲畜等不便分割、保存等,于是开始寻找一种更好的等价物,人们发现了贵金属金银(优点看书p3)。从此,一般等价物的任务就固定在金银身上了,货币就产生了。(含义p3)。所以说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只不过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不随时、地的变化而变化。

(3)、货币的含义及本质

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①含义: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②本质:一般等价物

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4)人们为什么要交换自己的劳动产品,又为什么能够交换?

因为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2、货币的基本职能(板书)

从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的含义(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和充当各种商品交换的媒介)可以看出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板书)

①价值尺度的含义

我们去商店买东西,待售的商品前都会标上一个价格标签,人们一看就知道这件商品值多少钱,那件商品值多少钱。(p4图)。货币的这种职能就是价值尺度(含义看课本p5),注意它衡量的是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大小,同时,由于货币具有价值,是一般等价物,它能够行使价值尺度的这个职能,用它自身的价值作为尺子,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就像尺子之所以能衡量物品的长短,是因为尺子本身也有长度;称陀之所以能称物品的重量,是因为它本身也有重量一样。

②价格的含义

(书p5图1)这些就是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就是价格,价格是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这个职能的表现。

③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

价格并不需要拿真正的货币放在旁边,(注意:只要观念上的货币)就好像价格标签。因为它所表示的是商品值多少钱,而不是商品和货币的交换。

(2)、流通手段(板书)

①流通手段及商品流通的含义

如果,现在我需要一辆自行车,就需要拿380元去买,而车主拿了这个钱就可以去买其他的东西。这样,货币就不再固定地在某个人手上,而是在运动了。这个运动的过程就是流通的过程。

布 棉花 菜 衣服 ……

这中间的转换媒介就是货币。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职能就是流通手段。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做商品流通。

公式就是:

商品 货币 商品

②商品流通对商品生产者的启示

货币出现以后,由于商品交换包括买和卖两个先后衔接的阶段,所以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才能生存下去。如果商品卖不出去,就意味着他白白付出了劳动,他所需要的商品也买不回来。

所以生产者要使自己的商品卖出去,并且卖出好价钱,就要为购买者着想,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③货币执行流通手段时必须是要现实的货币,而不是观念上的货币。

以上两种职能是货币的基本职能,是我们要重点把握的。除了以上两种职能之外,还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等职能。

3、纸币的含义(板书)

(1)、纸币的产生及与金属货币相比的优点(板书)

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过程中,其形态是不断变化的;金银条块——富商的打上印记的金银条块──铸币。铸币在流通中不断磨损,减轻了重量,变成了不足值的货币。铸币的名义含量和实际含量出现了分离,预示着可以用某种东西代替足值的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由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商品交换者手中的作用瞬息即逝,人们只关心它是否能买回自己所需要的商品,而不关心它是否足值,这要就产生了作为货币的纸币。纸币产生过程如图示:

金银条块→富(2)、纸币的含义(板书)

①、纸币必须由国家发行。如果不是本国发行的,就不是纸币,而是伪造的人民币,在市场上不能流通。制造假币的行为在各国都属于犯罪行为。伪造假币的行为不加制裁,会造成金融秩序的混乱,危及国家的国民经济和人民的正常生活。②、必须是国家现在正在强制使用的。国家以前强制使用的但现在不再强制使用的,则不能在市场上流通。

(3)、纸币的发行。(板书)

纸币的发行要遵循货币的流通规律(回顾p7相关链接1)否则会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看p8名词点击。这两者产生原因主要是纸币发行量和实际需要量不符或是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不符造成的,结果对经济都不利。

(4)、电子货币。理解货币的发展:金银—-纸币—电子货币

理解商品的含义还要注意交换之前、之中、之后是不是商品

对三个问题的讨论,使学生理解从物物交换到媒体交换的必然性

课堂讨论p7探究活动问题(1)使学生明确生产者能否把商品卖出去关系到自身的生死存亡。之后再

设置问题:假如你承包我校食堂,你要如何经营,为什么?

课堂

小结

我们懂得了货币的本质以及其职能,也知道了纸币,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货币。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讲义 第3篇

(一)含义

1.内涵: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称为商品。

2.外延:物品>劳动产品>商品。

商品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产品是人类社会永恒的范畴;物品是一个永恒范畴。

(二)判断标准

1.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如自然物)一定不是商品。

2.必须用于交换,不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不是商品,交换是商品的基本特征。

3.必须有社会的使用价值,有用的物并不一定有价值。

(三)基本属性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二、货币

(一)产生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商品和货币不是同时产生的,但会同时消亡。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牲畜、布帛、贝壳)→金银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货币产生)。

金银的优点: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

(二)含义

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1.货币是商品,具备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2.货币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与它产生之前的一般等价物有明显区别(是否固定)。

(三)本质

一般等价物,即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1.“一般”的含义。(1)它在市场上可以和“一切”商品交换;(2)它可以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

2.不能说金银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金银只有在充当货币时才是一般等价物。

3.弄清几对关系。

(1)货币和其他商品。货币是商品,但不是一般的商品,它和一般商品的主要区别在于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2)货币和其他一般等价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但和一般等价物有别:①产生时间不同;②特征不同;③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

(3)等價物和一般等价物。等价物存在于物物交换阶段,用来表现一种或几种商品的价值;一般等价物存在于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阶段,用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4.如何理解“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天然不是货币”?

(1)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在货币产生之前,金银作为自然界的两种金属早在人类之前早已存在,并参与商品交换,因此,金银天然并不是货币。

(2)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质地均匀、易分割、久藏不坏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它最适宜充当一般等价物,由此,金银一旦充当一般等价物就获得了牢不可破的地位,即一般等价物由它也只能由它来固定地充当。所以,货币天然是金银。

(四)职能

1.含义。

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是货币本质的体现。

2.基本职能。

(1)价值尺度。①含义:货币所具有的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②原因:货币本身是商品,也有价值。③价格: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④特点:观念的货币。

(2)流通手段。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②原因: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能与其他一切商品交换。③特点:一手交钱、一手交货。④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3.其他职能。

(1)贮藏手段。货币被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必须是足值的货币。

(2)支付手段。商品的让渡和货币的让渡在时空分离。

(3)世界货币。贵金属和一些发达国家发行的货币。

三、纸币

(一)产生

纸币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在铸币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过程中产生的。

(二)含义

当今,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

(三)优点

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

(四)职能

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五)发行

1.纸币发行规律。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额与发行量,但不能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也不能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纸币的实际购买力是由市场决定的。

2.货币流通规律。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即一定时期内货币在买方与卖方之间转手的次数)成反比。

3.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六)比较

初一政治《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说课稿 第4篇

【课前预习案】

【学习要求】

1、识记货币的本质、基本职能、价格、纸币等概念。

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

3、运用货币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金钱。【学习重点】

理解货币的本质及其基本职能、纸币; 【学习难点】纸币

自主学习: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下面的提示,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做好自学和预习。相信你一定行!

1.商品:(1)成为商品的两个条件是: 和。(2)商品的基本属性是 和。①使用价值是指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 的属性。②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

2.货币:(1)产生:货币是 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其产生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 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以 __________为媒介的商品流通。(以 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叫商品流通)(2)货币的含义与本质:①含义:。

②本质:。即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商品。

3)货币的职能:①含义:指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它是货币 的体现。

②货币有哪些职能? ③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和。【重要提示】货币的基本职能≠货币的职能。

A.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 的职能。

B.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交换 的职能。

3.纸币(1)含义: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的价值符号。【重要提示】①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实际购买力由市场形成。(2)纸币的优点:制作成本低,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3)纸币发行应遵循什么规律?(4)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公式(5)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①含义:通货膨胀,是指经济运行中出现的 的现象。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通常伴随着经济衰退和失业率上升出现。②危害有哪些?

【温馨提示】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自学过程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疑惑?请及时把你思维的火花记录下来,以便与其他同学讨论、共享。

【课堂探究案】

考点练习题:

考点

1、商品的基本属性 1.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 B.交换价值和价值 C.价值和价格 D.交换和劳动产品 2.2013年3月14日,中国捐助日本的第一批价值3000万人民币的赈灾救援物资抵达东京羽田机场的国际物流中心。这里的救灾物资

A.不是商品,因为它不是一般等价物 B.是商品,因为它具有使用份值 C.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D.是商品,因为它是用来消费的

3.互联网的发展催生了新的经济形式,学生小符就是一种叫“换客”的时尚一族。他将自己的闲置物品发布到相关网站,注明自己所需要的物品,然后等待网友来交换。“换客”所交换的物品()A.是商品,因为它是劳动产品 B.是商品,因为它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C.不是商品,因为购买它不需要货币 D.不是商品,因为它是二手货

4.荷兰艺术家霍夫曼的“大黄鸭”风靡全球,但它的原创性问题近日成为焦点。有中国网友发出了这个疑问:与洗浴黄鸭玩具同样的形态,体积放大了以后版权就能归艺术家所有?下列对知识产权认识正确的是()

A.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价值 B.是商品,因为有使用价值的都是商品

C.不是商品,因为它看不见、摸不着 D.是商品,因为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考点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5.货币的本质是()A.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B.劳动产品.等价物 D.一般等价物 6.下列关于商品和货币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就是商品 B.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C.商品交换必须要以货币为媒介 D.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货币产生后,商品流通的公式为“商品—货币—商品”。这个公式说明()①在商品流通中,货币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②对商品生产者来说,“商品—货币”是“惊险的一跃” ③买和卖这两种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可以分离 ④买和卖同时进行,一次成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黄金作为硬通货,至今仍是各国货币储备的重要组成部分。2010年12月底,世界黄金协会公布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金融统计数据库的最新黄金储备排名表,显示出世界各国(或组织与地区)截至12月中旬的官方黄金储备数据,美国依然是世界黄金储备最多的国家,中国内地黄金储备总额世界排名第六,官方数据为1054.1吨。回答问题。8.上述材料中的黄金,是在执行货币的是()

A.价值尺度的职能 B.贮藏手段的职能 C.支付手段的职能 D.流通手段的职能 9.作为硬通货的黄金,其本质是()

A.商品 B.价值尺度 C.货币 D.一般等价物

10.戴在人们身上的黄金饰品与珠宝店待售的黄金饰品相比,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A耗费劳动时间的多少 B.是否用来交换

C.它们都是商品 D.有一个没有使用价值

11.为庆祝建国60周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5枚,其中金币3枚,银币2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该套纪念币在本质上是:()A.价值符号 B.商品 C.货币 D.一般等价物 考点

3、货币的基本职能 考试前,甲同学购买黑色签字笔支付现金2元,同时交给商家上次赊欠的笔记本钱3元。这里,货币先后执行的职能是()A.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B.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C.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 D.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

13.2013年11月,“当当网”14周岁,十几年来它的销售额连年翻翻,网上购物开始走向普通家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网上购物意味着电子货币将代替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职能 B、网上购物可以节省流通中需要的纸币量,节约社会劳动 C、网上购物有利于消费者,不利于银行业务的运作和企业的经营 D、网上购物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考点

4、金属货币与纸币

14.小许用5888元购买了一款笔记本电脑。这里的5888元执行了货币的_______职能。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世界货币

.小芳在超市购买一件打折的商品,其原标价为200元,实际支付150元,在本次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为()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价值 尺度 D.贮藏手段

15.一位老师于2013年4月份采用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在聊城市阿尔卡迪亚小区购买了一套售价为38万元的商品房,首付了现金18万元,然后在20年内付清银行贷款20万元以及利息4万元。这里的38万元、18万元、4万元分别体现的是货币的职能()A.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 B.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支付手段、价值尺度 D.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16.在“商品——货币——商品”这一流通过程中,货币履行了()①流通手段职能 ②贮藏手段职能③价值尺度职能④支付手段职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考点5 货币与财富:

17.人们把和货币作为财富的象征,是因为()A、货币是以金、银、铜等贵金属为制作材料的 B、货币就是商品,有价值 C、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D、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18 全国劳模徐虎说:“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钱可以买到小人之心,但买不到君子之志。”这说明:()A、金钱不是万能的 B、金钱不是财富的象征

C、要反对拜金主义 D、对待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 简答题: 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既重要又困难,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根据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案 第5篇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的知识: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即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的知识:

○物物交换的困难与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商品流通及其公式。

○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区别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的问题:

○联系现实生活中人们对货币的看法,从货币的本质和基本职能来说明应当如何正确看待金钱。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从一个具体材料入手,通过简要概括商品交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货币出现的必然性,以及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培养学生在大量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对货币含义的理性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二、教学重点:

、商品的含义

2、货币的两种基本职能

三、教学难点:

货币的本质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买东西要用钱这是三岁小孩都知道的常识,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会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及其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我们就必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新课教学]

一、货币的本质、什么是商品

[讲解]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P2楷体练习加以巩固)

2、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P3楷体插图与练习)

3、货币的含义与本质

[讲解]货币是指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价值尺度

含义: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价格的含义:通过一定的数量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

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提问]教材P4“这里含有单位的数量表现的是什么?”

[解答]表现的是各种商品的价格。

[提问]同学们看P4的插图,思考一下,这里的货币发挥了什么作用?仍是价值尺度职能吗?

2、流通手段

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流通及其公式

含义: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公式:w--G--w

[提问]同学们看P5的材料,回答:为什么说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就一定是商品所有者?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能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

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特点:只能用现实的货币,不能用观念上的货币。

[简单介绍货币的另外三种职能,让学生看教材P5—6的相关链接](货币除了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之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

[课堂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商品的含义、货币的含义及本质、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重点要掌握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和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

六、课堂练习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有

①商品和货币是一对孪生兄弟

②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

③货币是一个历史范畴,商品是一个永恒概念④先有商品,然后才有货币

⑤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A①③⑤

B①②③

c②④⑤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教案 第6篇

[必修(1)政治生活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 币]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案

一、教材分析

依据课程标准的解读,教材的基本理念主要表现在:

1、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把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统一起来。

2、针对高中学生成长阶段的特点,遵循高中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循循善诱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3、以新的课程观、教材观和学生观来统领教材的编写。

4、构建以经济生活为基础,以经济学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突出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5、除政治教科书一贯必须坚持的原则以外,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三贴近”——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识记商品的含义,货币的本质。理解物物交换的困难和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本课通过提问法、举例法、讨论法,等方法使学生明白货币的含义与其基本职能,让学生理解商品及其商品的含义,以及纸币含义和对市场经济的作用,从而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3、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逐步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既要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又不盲目崇拜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三、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重点——商品的含义及及其基本属性,货币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 难点——物物交换的困难、货币在商品交换过程的作用

四、教学方法

提问法,举例法、讨论法,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看图片然后告诉我这些是什么?钱!2

同学们在生活中都喜欢买东西吧,买东西要用钱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常识,日常生活中所讲的钱,在经济学中我们称之为货币。商品和货币有着密切的关系,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体会得到,要想得到商品就必须付出货币,二者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那么历史上货币和商品是同时出现的吗?货币的本质又是什么呢?要弄清这些问题,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二)新课教学

一、货币的本质(板书)

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板书)

思考:开学前你们都买什么商品了?这些商品有什么共同点? 判断:母亲亲手为自己织的毛衣是不是商品?空气是不是商品?学手中的笔是不是商品?废品收购站里的废品是不是商品? 总结:商品的概念就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板书)思考:你为什么要买商品?

总结: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叫做使用价值。

思考:在最初的商品交换中,不是像现在以货币为媒介,而是商品与商品的交换,简单的物物交换,为什么不同的商品能够交换成功?例如:一只羊=三把斧头

总结: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这两个属性是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了商品需要进行交换,商品的价值决定了商品能够交换成功。任何商品都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2、货币的产生(板书)

商品交换最初是以物物交换的形式,今天是以货币为媒介,货币是怎么产生的呢?中国是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商朝——见币;周朝——刀币、环钱和蚊鼻钱;秦朝——半两钱;汉朝——五铢钱;唐朝——开元通宝;清朝——机制铜元、银元„„据文献记载和文物考证,中国货币的起源至少已有4000年的历史。(1)物物交换的困难(板书)

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的交易活动主要是一种物物交换,也就是用自己的劳动产品和别人的劳动产品相交换。假设我们现在就处在原始社会时期,我们在进行物物交换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困难呢? 教材探究二:思考并回答书上问题(2)一般等价物的产生(板书)

为了克服物物交换的困难,人们找到了一个解决的方法,就是先把自己的东西换成市场上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比如动物皮毛、布匹、象牙等等),然后再用这种商品去换回自己所需的东西,人们把这种商品称为“一般等价物”。一般等价物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在各种商品交换中充当媒介的作用。在历史上,由于各个地区各个种族在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上存在不同,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就中国而言,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就有贝壳、龟壳、皮革、布帛、牲畜等等。在唐代,粮食、布帛均为法定货币。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的一车炭,被宫中派出的宦官夺走,换来的就只有半匹红纱和一丈绫。美洲人把可可和烟草等作为一

般等价物,而非洲人和印度人则把象牙作为一般等价物。

(3)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板书)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又出现了困难。比如粮食作为一般等价物,缺点很多:不耐久藏,体积笨重,难于携带,粮食的长途运输尤为不便。同时由于各地的一般等价物不同,进行跨区域交换就出现困难,只有找一个大家都喜欢的东西,这个东西就是金银。当一般等价物固定在金银上,金银就成为货币。

思考:金银有什么资格最终脱颖而出代替了其他的一般等价物,成为了货币呢?

归纳:因为金银具有体积小、价值大、易分割、不易磨损等特点。货币出现之后商品交换就成了“商品——货币——商品”。

马克思曾说: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如何理解? 归纳:货币并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这个意义上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贵金属金银具有价值大、体积小、易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存和携带等特点,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贵金属金银的材质天然适合作为货币的材料。思考:请同学们概括货币产生过程?

物物交换(等价物)———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商品交换——货币产生

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货币?根本原因是什么?货币的本质?

归纳: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发展,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货币在生活中有什么用呢?在经济学中把货币在经济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叫做货币职能。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板书)

货币职能与货币本质的关系?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有两个基本职能,分别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1、价值尺度(板书)

请学生看课本虚框思考:它们体现了货币的哪种职能?为什么货币具有这种职能?这里的数量单位表示的是什么?

归纳:体现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也就是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因为它本身是商品,是有价值的,所以能够衡量其他商品的价值。这里的数量单位表示的是商品的价格。

当我们用货币衡量一件商品的价值多少时,必须给货币本身确定一定的计量单位。比如看古装戏,当臣子杀敌有功,皇帝就会给予一定的赏赐,比如赏良田百顷,黄金万两。“两”就是货币单位,除了“两”还有“锭”(一锭银)、“文”(一文钱)、“贯”(一贯铜钱)。我们现在是“元”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注意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就是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价格。

思考: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特点?

归纳:它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流通手段(板书)

请学生看课本第五个虚框思考:它们体现了货币的哪种职能? 归纳:货币的流通手段是指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商品交换有两种形式,分别是:物物交换和商品流通,用公式表示分别为:商品—商品(W—W),商品—货币—商品(W—G—W)。两者区别:商品流通有货币作为媒介,物物交换没有(物物交换在货币产生前就存在;商品流通则是在货币产生后出现);物物交换买卖时空一致(买和卖同时进行,双方满意就可成交),商品流通买卖时空不一致(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分离的)。

思考:从商品流通的过程来看,从商品到货币的跳跃,马克思把它称为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不成功,摔坏的一定是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这么说?也就是商品所有者没有将自己的产品出售,劳动白费,产品积压,最终将导致商品生产者破产倒闭。那么如何能让自己生产的产品能够卖的出去,实现惊险的跳跃呢?(讨论)

课本提到两个途径,一是生产适销对路的商品,二是生产质量上乘的商品。

思考: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特点?现实的货币。货币是不是越多越好? 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一定规律支配的,它主要由商品的价格总额和货币的流通速度所决定的。价格总额不变,货币流通次数越多,利用率约高,所需的货币量就越少。

3、其他职能(板书)

货币除了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外,还具有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贮藏手段:比如你在乡下田间挖到一坛子黄金,这些黄金就执行了贮藏手段的职能。支付手段:比如银行付存款利息给你。世界货币:比如你在国外购买了一台笔记本电脑。

三、纸币(板书)

1、纸币的产生(板书)

思考:纸币是如何产生的?概括货币的发展历史?纸币优点? 货币的发展历史:金银条块——金属铸币——纸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板书)

纸币印刷成本比金属货币铸造成本低得多;纸币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可以防止贵金属的无形流失;纸币比金属货币更容易保管、携带和运输。

2、纸币的含义(板书)

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强调:必须是国家或者某些地区发行的,地区主要是指欧盟发行的欧元。个人或非法单位不能发行。

强制使用。不用不行。用与不用,用什么币,面值多大都是国家强制的。价值符号:没有价值,不是货币,不是商品,只是代表有价值的货币。但是纸币代替金属货币后,人们习惯把流通中的纸币称为货币。

3、纸币的发行(板书)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发多少都行吗?今年我国通货膨胀,物价上涨,国家为什么不能多印些钱呢?

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为限度,如果不相符,则可能出现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经济现象,势必会影响人们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

通货膨胀,是指全面的、持续的物价上涨的现象。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是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

通货紧缩,是与通货膨胀相反的一种经济现象。它表现为社会需求不足、物价水平疲软或下跌,通常伴随经济衰退出现。流通中货币相对不足会引发通货紧缩现象,导致商品零售价格出现持续负增长,从而导致企业生产能力过剩,生产经营者

不敢贷款等现象,整个经济处于长期萧条的状况。出现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国家该怎么办?

每个国家的纸币都是用先进的技术和特制的纸张制造出来的,国家为什么要费那么多力气制造这些纸片呢?主要是为了防止假币的流行。对国家而言,假币会扰乱市场经济秩序,造成通货膨胀,物价飞涨,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对个人而言,会使自身利益受到损害。鉴别假币要一摸二看三听四验。摸——就是感觉纸张的质量,真币采用凹版印刷,从背面摸上去特定位置有凸起感。看——就是看水

印,印刷质量等,假币的水印往往是后期强行印上去的,容易模糊和变形,而真币的水印早在图案印刷前就嵌在了纸张里,所以看起来清晰,有立体感。听——就是把钞票拿在手里轻轻甩打,真币的纸张非常好,有清脆的声音,而假币根本无法模仿。验——市民可到银行柜台去,那里有专门的设备来识别真伪。

六、板书设计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板书)①含义 ②基本属性

2、货币的产生

①产生过程: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货币产生 ②货币含义 ③货币本质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

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三、纸币

①产生:金银条块——金属铸币——纸币——电子货币(信用货币)

②含义 ③发行

七、课堂练习

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下列属于商品的选项是()A.信用卡

B.超市里买一送一的赠品 C.朋友送的生日礼物 D.纸币

2.关于商品、货币和一般等价物三者之间关系描述正确的是()A.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商品 B.货币是唯一能够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C.一般等价物能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D.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

3.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就是价格,所以()A.价值决定价格,价格的上升意味着 价值量的增加

B.价格是观念上的货币

C.商品的使用价值越大,价格越高 D.商品的价格以价值为基础,但是受

使用价值的影响

4.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收

入也在增加。去年,小张的工资从5 000元涨到了6 000元,其中2 000元用于付房租,1 500元用于购买一款原价为2 500元的手机。在这里6 000元、2 000元、1 500元、2 500元分别体现了货币的()A.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价值 尺度

B.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 流通手段 价值 尺度

C.贮藏手段 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 价值 尺度

D.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 支付手段 流通 手段

中国人民银行于2008年9月12日发行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金银纪念币一套。该套纪念币共2枚,其中1/4盎司金币1枚,1盎司银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据此回答5、6题: 5.金银作为货币,其本质是

A.一般等价物 B.纸币 C.铸币 D.商品 6.材料中纪念币的价值

A.是由国家规定的,因为它是由国家发行的 B.是由使用价值决定的,因为它对人们有用 C.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因为它是商品

D.是由其职能决定的,因为它有收藏价值

7.在某地粮油批发市场,2009年3月份的色拉油价格为6.35元/500克。这里货币执行的职能与下列选项中货币执行的职能一致的是 A.李某缴纳税款400元 B.小李用68元买了一件衬衣 C.某企业付给小张2000元薪金 D.某款手机的价格是1880元

8.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前,北京市政府在四大城区以财政补贴方式推广500万只节能灯,以“7角”或“1元”的超低价格向居民出售。这里的“7角”或“1元”

A.是节能灯的价格,但不是节能灯价值的货币表现 B.属于财政资金,是社会总需求的一部分 C.是观念中的货币,执行着价值尺度的职能

D.是现实中的货币,执行着流通手段的职能

高中思想政治

[必修(1)政治生活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

第一课 神奇的货 币]

第一框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学案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1)(2)2.货币的产生和本质(1)(2)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3)3.货币的基本职能(1)(2)(3)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4.纸币

(1)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2)(3)(待售商品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4)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导致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5)伴随着经济衰退出现。

二、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1.货币与财富(1)货币是财富的象征。(2)2.结算与信用工具(1)

(2)信用工具:信用卡和支票。信用卡是一种信用凭证,其优点是: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支票分为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训练1】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作为商品的食品,是最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必须保证其质量,这是因为()A.食品质量与价值互为前提 B.食品质量越好,生命安全越有保障 C.食品的有用性决定其价值 D.食品的有用性取决于个人生活需要

【训练2】著名学者宋鸿兵的《货币战争》一书引起了网上热议,它揭示了对金钱的角逐如何主导着西方历史的发展与国家财富的分配,也从一个侧面展示了货币的神奇魔力。从根本上说,货币的神奇之处在于()A.它是社会财富的代表 B.它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C.它和商品是一对孪生兄弟 D.它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训练3】王先生在家电超市看中了一台标价5999元的液晶电视,经过讨价还价,最终支付了5000元人民币。这里的“5999”和“5000”分别体现的货币职能是()A.贮藏手段 价值尺度 B.价值尺度 支付手段 C.流通手段 价值尺度 D.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揭开货币神秘的面纱原创教案 第7篇

(一)商品

1.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2.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

使用价值

价值

的统一。

质量或性能

成本或价格

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

需要耗费人类无差别的劳动

关系:①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但两者不能相互决定。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但反之不成立。练习:下列哪些属于商品 1.自然状态的阳光、空气 2.废品收购站收购的废品 3.同学互相赠送的钢笔等礼物 4.农民自己种的用于自己消费的粮食 5.增城电视台推出的收费数字电视节目 注:退出流通领域的产品不是商品

2、货币的产生 货币产生的四个阶段

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货币——〉货币 商品与货币不是同时产生的,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说明

一般等价物———能与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东西很多,比如: 牲畜,布匹,贝壳,金银

为什么金银会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而不是其他的商品?

这是由金银的自身特点决定的: 体积小,价值大,易于分割,不易磨损,便于保管和携带.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3、货币的含义和本质

①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②本质:一般等价物

想一想:货币和一般等价物是不是商品?

练一练:选择 :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区别是: A 货币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一般等价物不可以 B 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而一般等价物不是 C 货币可以直接和一切商品相交换,一般等价物则不可以 D 货币是固定的,一般等价物是不固定的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

1、基本职能一:价值尺度

①含义: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

②为什么货币具有价值尺度的职能?本身是商品,本身有价值 ③货币本身应具有一定的计量单位,如元,镑等;

用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示的商品价值即为价格.价值与价格的关系:价值是价格的基础,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 ④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而非现实货币

2、基本职能二:流通手段

①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 ②商品流通——––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

公式:商品---货币----商品

(W—G—W)③商品流通对商品生产者的启示: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 ④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中的货币 1在商场柜台上,一支钢笔标价6元,这6元是()A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

B货币在执行价值 尺度的职能

C现实的货币

D观念中的货币

E商品的价值

F商品的价格

2如果你花6元将这支钢笔买走,那么你所付的这6元是()A现实的货币

B观念中的货币

C货币在执行流 通手段的职能

D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3、货币的其他职能 职能三

贮藏手段

职能四

支付手段

职能五

世界货币

说明

●基本职能是货币一出现就具有的职能

●其他职能是从基本职能中派生出来的

三﹑纸币

1、产生过程: 纸币的优点

2、纸币的含义: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想一想:纸币和货币有什么区别?

纸币是价值符号,其本身的价值可以忽略不计,只代表一定数量的价值; 货币是商品,其本身具有内在的价值。

注意

3、纸币的发行量

必须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算一算:假设某国一定时期内商品价格总额是1000万元,货币流通次数是5次,请问该发行多少货币量?若发行400万元,1元纸币相当于多少元的货币购买力?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符号,这就是说

①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 ②纸币的面值(1元、10元、100元)是由国家决定的 ③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 ④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少价值(即纸币的购买力)是由国家决定的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②③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能不能任意发行,为什么? 纸币发行太多,会引起物价上涨,纸币贬值。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秩序。——通货膨胀

纸币发行太少,使商品销售困难,阻碍商品流通。——通货紧缩(需求不足,物价下跌)

4、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经济运行中全面持续的物价上涨现象.成因:纸币发行过多,本币贬

值,投资过热等.通货紧缩:经济运行中全面持续的物价下跌现象.成因:产业结构不合理,居民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教学反思 第8篇

教学反思: 依据课标要求,知识跨度,学生认知水平,对教材内容有增有减:减去了商品概念,增加了对价值和等价物内容的处理,但是并不把它作为知识要求,只是为了让学生在理解货币本质时减少难度.新课程要更注重教学策略的应用,由于采取情境教学法,学生探究法,课堂中的认识来自于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自主感悟,因此学生不仅“懂”,而且“信”,从内心认同,接受这些观点和理论,进而能够主动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之中,有助于实现知,信,行的统一.教材这部分知识所对应的经济现象,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体验(或者是有些学生并没有体验——比如确定交换比例,但是它能够和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实现很好的结合,是可以体验的.),但是缺乏对这种体验的深入思考.因此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在体验过程中进行思考和认知,使知识从学生的生活体验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和认知工具,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知识与生活的交融.注重设置问题情景,激发求知和探究欲.从学生身边的社会现象和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模拟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由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引导和鼓励学生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全面发展,力求实现认知过程与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方法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和自主感悟,因此学生不仅“懂”,而且“信”,从内心认同,接受这些观点和理论,进而能够主动自觉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之中,有助于实现知,信,行的统一.

上一篇:小学一年级语文小白兔搬南瓜教案下一篇:珍惜的友谊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