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研究》研究报告

2024-08-02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研究》研究报告(精选11篇)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研究》研究报告 第1篇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的研究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各科学习的基础,所以学好语文至关重要。而语文学习难,学好语文难,教好语文难上加难的现状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由此可见,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高深的艺术,需要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需要教师不断地深入研究探索,不断地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水平,努力创设温馨和谐的课堂氛围,使教学任务有条不紊的开展,从而达到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实现高效教学的目的。其中,课堂导入环节,是课下与上课的分割点,如何快速地把学生从轻松的休闲状态全身心地集中到学习中来,把学生尽快带入学习的佳境,非同寻常,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如同奠基石,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还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激情,从而使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得自然、生动、活泼。小学语文导入教学对于缺乏自主学习的小学生而言尤为关键,综上,浅谈一下我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运用的导入方法。

一、播放音乐,引出课文

音乐是一种极富内涵的艺术语言,它通过乐曲中音调的强弱,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节奏的抑扬顿挫,用直感的方式,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优美、动人的画卷,像磁石般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锻炼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等。根据小学生年龄的特点,他们之中大多都喜欢唱歌、跳舞、听音乐,授课伊始恰当地使用音乐,让乐曲作用于学生的听觉,自然引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臵身于乐曲所创设、营造的特殊氛围中,调动其情感,促进其理解。大大渲染了课堂气氛,学生能够放下思想包袱,在消除紧张、胆怯的心理的前提下,表现欲也随之提高,他们也就能大胆地在课堂上发言了。可见,精心挑选与文本内容相关联的乐曲作为导入环节,完全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又能在情感上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轻松上阵。

如教学《长城》一文时,我先播放了《长城长》这首歌,由于这首歌大家都耳熟能详,所以有的同学便情不自禁地跟着唱了起来。于是我顺势问道:这是要表现什么?学生们众说纷纭‚长城长‛、‚修建长城的不容易‛、‚赞美劳动人民‛.......适时引导‚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象征,也是我们即将开始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接下来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近长城,去感受那雄伟壮观的伟大奇迹吧!‛音乐导入如同一把万能钥匙打开了课堂教学的大门。

二、巧设谜语,走近课文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有效注意时间短,如果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一旦开始入学时的新鲜感退去,他们就会很快就会失去探究兴趣。在小学生中绝大多数很爱猜谜语,每每遇此都很认真,兴致特别高。根据这一特点,一上课就给他们展示谜语,巧设悬念引起其注意,学生爱追根求源,使其处于一种‚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状态,在高昂的求知欲望中探求知识,使其思维处于一种激活和跃跃欲试的理想状态,拓展了思维跨度,从而体现了寓教于乐的这一教学理念,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再者谜语内容简单,读来琅琅上口,一旦他们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兴趣,就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之中,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使整个教学过程收到极好的效果。

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文时,从学生喜闻乐见的猜谜活动入手,先出示了两则谜语:上搭架,下搭架,条条青龙藤上挂。(丝瓜)上搭架,下搭架,串串珍珠藤上挂。(葡萄)(打蔬菜和水果)虽然谜语很简单,但因为教师丰富而有感情的朗读再加上适当的肢体语言,一下子点燃了他们参与学习的热情。接着引导学生我们种丝瓜和葡萄都需要搭架子,不然,丝瓜和葡萄就不能往高处生长。我话锋一转导入‚爬山虎‛也是一株软软的藤,可它不用搭架子,也能往高处爬,爬到墙上、屋顶上,岩石上,可厉害了。(出示插图)哪些同学看见过爬山虎?它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要是让你写一篇文章介绍爬山虎,你会介绍爬山虎的什么部分呢?叶圣陶爷爷就是一个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爬山虎的脚》。齐读课题《爬山虎的脚》这样一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马上就调动起来了。整堂课都在非常活跃的气氛中进行着……把学生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从而进入‚乐学‛的境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三、设臵悬念,揭示课文

古人云:‚学贵于思,思源于疑。‛也就是说,人只有在有疑问的时候,才会自然而然地去思考,并想方设法去弄懂问题,想方设法去探究问题的本质、真正地去揭开问题的神秘面纱,学习才会有成效。人的这种思维模式,在低龄孩子身上则表现得更为彻底,他们会对人物命运的最后结局或文本故事发展的一系列变化产生一种十分关切的注意,根据学生学习这种心理特点去导入新课,即上课伊始便设臵一些悬念的问题,自然顺利地牢牢抓住学生的心,引起学生对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这就是‚悬念‛的作用。悬念运用得好,他们就会一直追随教师的引导专注地学习课文,从而激活他们的思维。

如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一文时,我从介绍太空知识为起点,‚同学们,自古以来人们一直有着‘上天’的梦想,而今,这一梦想已经成为现实,‘上天’不再是什么新奇的事情了。2003年10月,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叔叔在这美丽的太空中活了二十多个小时。太空生活很有趣,那么人喝水、吃饭、睡觉是怎样完成的呢?(就题质疑)那读了课题后你最想知道的是什么?太空生活中有哪些有趣的事?为什么太空生活会这么有趣?(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看谁先把答案找到。‛这种悬念的诱惑,驱使学生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随即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值得注意的是,创设悬念要从学生实际和课本教材出发,如果故弄玄虚的话,那样就会失去了设臵悬念的意义,有时甚至会把学生弄迷糊,不知老师所说为何事。

四、激情渲染,导出课文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语文皆为有情物,师生皆是有情人。情感是教学艺术魅力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要舍得感情投入,如果没有真挚、强烈的感情,就不可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要知道教师的感情是课堂教学的纽带,它既犹如艺术家强烈的创作欲望,又犹如诗人大发的诗性。师生的情感是始终融入文本教材的,当教师对教材、学生了解的一清二楚时,灵感产生了,情绪激动了,这样就能焕发出学生的热情,激活课堂气氛,教学成效自然达到最佳状态。激情渲染是在导出新课时,用生动的语言对事物、事例进行直接的描述,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融合在一起,在老师情感的带领下,学生的内心受到深深的感动,心灵感到强烈地震撼,精神得以新的凝练与升华。学生的感情之花在课堂上绽放,学生的思想在课堂上张扬。可见,学生的状态正是来自老师恰到好处的引导,来源于老师激情的点燃,来自老师积极的鼓舞。这样,学生的信心被一点点激发,学生的思维在一点点的燃烧,学生的激情被一点点点燃,课堂的温度在一点点提升,以至于沸腾。使文章的‚心‛、学生的‚心‛,教师‚心‛紧紧连在一起,形成一种情感交融的教学情境。

如教学《送元二使安西》一诗时,上课初便和学生一起回忆关于送别老朋友的诗句,并用深情的语调有感情地背诵,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遥望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等诗句。学生头脑中即刻形成送别时的生动画面、忧伤场景,朋友间深厚的友谊及依依惜别之情油然而生,随即导入:‚大家一起来看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新诗是要表达什么?是否和这些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呢?‛这种导入方式可以使学生从纷繁的思绪中将注意力全部转移到新知识中来,竭尽全力地投入到文本的学习中去。同时它还可以使学生一目了然地明确学习目标。特别要注意的是激情导入的设计必须和新课融为一体,但作为一堂新课的序幕要精炼简洁,以免喧宾夺主。

五、讲述故事,拓展文本 故事导入法指教师利用小学生喜欢听故事的特点,先讲述了一个与文本内容相联系的小故事(例如名人轶事、寓言、典故等)或生活实例,以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活动,使学生产生学习新课兴趣的一种导入方式。这类导入法一般适用于故事性较强的记叙文教学,还有口语交际教学。

如在一次口语交际授课时,由于所教的学生来自于农村,我根据他们喜欢大自然的特点,在春暖花开之时,我安排了他们放学后写自己经历的一件事。课堂上我首先给孩子们讲了一个《孩子和鸟的故事》。我发现孩子们都听得入了神,他们专心极了,完全融入于故事之中。于是我因势利导启发孩子们讲放学以后你们都做了些什么?孩子们群情激昂,讲了许多出色感人的小故事,如:《偷吃奶奶贡桌上的苹果》、《给奶奶买药》、《给小兔子采菜》、《骑羊》、《种花》、《捕鱼》......他们都讲得很生动很出色,特别是讲《给小兔子采菜》的那个孩子,他讲道:‚小兔最爱吃苦麻子和蒲公英两种野菜,苦麻子白地最多,蒲公英路边最多。妈妈告诉我苦麻子非常苦,我不信用嘴尝了尝,苦得我直打颤。‛老师适当点评,‚苦麻子叶和茎是苦的,但它开一种淡黄色的小花儿是香的,况且她是你小白兔最爱吃的食物,因此说,苦麻子苦了自己,香了别人。‛一个小故事,一次有新意的导入,引出孩子们这些出乎意料精彩的讲述。教师适当点评,孩子们争先恐后,侃侃而谈,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不仅乐说、善说,而且很自然地有许多成型的东西,为课堂所用。

六、对话交流,导入课文

这一方法是最简单、最常见的。这要求教师在上课前通过精心设计结构、认真构想好语言,充分安排好自己的问话,猜学生会怎么想、怎么答,尽可能使得学生的想法、答法在自己的预设范围之内。这样师问,生答;生问,师答,衔接紧凑,有来有往,很容易激发学生感受,让学生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当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当他们的提问被认可,并从我那里得到满意的答案时,我发现学生的满足感溢于言表,信心也得到了增强,课堂气氛也比以前更加轻松、和谐。

比如在一次口语课上,我课前让学生画出喜欢的图画。我记得一个学生画了一棵大树。我问他为什么画树,他说:‚因为这几天风很大,风沙很多,妈妈告诉我,因为人类乱砍乱伐树木,破坏生态平衡,大自然开始惩罚我们人类。我画树,希望人们不要再砍伐树木,破坏了生态平衡。‛我随机点评,你说的非常好。因为我国的西北地区有大面积的沙漠。由于绿色植被过分的采伐和利用,造成森林减少,沙漠扩大。水土流失严重使我们这个地区扬沙和沙尘暴的天气增多。现在我国已经强令退耕还林,保护自然,那么我们作为小学生又该怎样做呢,孩子们纷纷说植树造林保护自然。这样的导入拉近了师生的关系,学生在消除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接受新知,在训练学生口语能力的同时也进行了环保教育。

七、游戏活动,闯入课文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 游戏能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兴趣,能给课堂营造良好的气氛,而创设良好和谐的气氛,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心境可以使想象活跃,思维敏捷,表现欲增强。巧用游戏,使他们‚乐学‛。巧用游戏,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和想象力,从而增强创新意识和能力。同时爱表现、模仿能力强也是小学生的天性。根据小学生的这些特点,多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无疑对学生有极大的益处。另外巧用游戏,引入竞争机制,从而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团结合作精神。在游戏中增加学生的竞争意识,树立不服输的学习劲头。

教师要提前准备好游戏中所用的教具和实物。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要紧密配合,课堂上安排好游戏的各个环节。游戏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要组织好课堂纪律,不能一盘散沙,从而影响了教学效果。教师的语言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运用儿童语言把讲、听、看、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玩中获得知识和美感。

如教学《爱迪生救妈妈》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现在我想和大家做一个游戏,把你们认为最亲近。的人的名字写在黑板上。我找了四个同学,四个同学,同时写了自己母亲的名字。我问他们为什么他们一一回答,母亲是最亲,最近最疼爱她们的人。我又随机问到,我们应该怎样回报他们。孩子们纷纷说关心他们。疼爱他们帮助他们。于是我出示爱迪生挂图。同学们,你们认识他吗,这就是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他根据自己的聪明才智,帮助医生救助病危母亲生命的故事。虽然这篇文章是让学生理解。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从小就聪明可爱,爱动手爱动脑的故事。但将亲情教育渗透文章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能力,也是对他们亲情教育的感染和影响。这样导入,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他们对文章的内容有了大致的了解,使得这篇课文在教学时事半而功倍。

八、复习导入,牵出课文 复习导入法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和已学过的知识出发,并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其特点导入新课的一种方法。

如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的:‚同学们,我们学习过叶圣陶先生写的《爬山虎的脚》这篇课文。课文写到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正是叶老先生家院墙上的爬山虎。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是发生在叶老先生家里的一件事,这件事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了,但是给作者留下了终身难忘的印象。为什么这件事对作者的影响这么大呢?下面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这样的导入形式能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

总之,导入艺术的方式层出不穷,绝不是简单的罗列和归纳就能包容的,一个好的开端是构建师、生、文本间感情的第一座桥梁。一堂课如同一段感人的故事,开头便要漂亮,引人入胜;一堂课又恰似一直动人的乐曲,开头就要定好基调,扣人心弦……课前精心准备,巧妙的利用好开课几分钟,无论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创造能力、思维能力都大有帮助,使学生在短时间内对文本有大体感知,对真正实现高效教学大有裨益。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研究》研究报告 第2篇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成功的一半”,如何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为整堂课的进行打好基础?有经验的教师总能把平凡普通的课上得生动活泼,既强化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游戏导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游戏上,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生和合作精神。

案例一:在教学《曹冲称象》一课时,我是这样设计导入的: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好不好?

生:好!

师:拿出电子秤,分别让他们来称东西。

生:一个学生称了一个苹果,记下下了重量,另一个学生称了五个梨,记下了重量。。。同学们都想参与,课堂上气氛高涨。

师:现在同学们都知道,要想知道物体的重量可以用秤,很方便,是不是?

生:是。

师:可是,在古代,要想知道一头大象的重量该怎么办呢?

生:用大秤、不知道。。。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曹冲称象》,课文将会告诉我们答案。

案例二:在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时,我这样设计:

师:小朋友们,老师拿了一瓶饮料来,想请你们喝,不过,你们只能站着喝,谁来?

生:我、、、、、、生:老师,喝不到,师:那怎样才能喝到?

生:拿起来就可以。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乌鸦喝水》看看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教学方法研究 第3篇

一、设置问题导入, 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 其认知的能力有限, 又对新事物充满好奇心, 疑问成为促进学生不断思考的力量, 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主要措施之一。实践教学经验表明, 设置问题导入, 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有利于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语文教师应该认识小学生的性格特点, 为学生合理地设置问题, 并通过课堂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从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语文教师应针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状况, 合理地设置问题导入, 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 使学生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 积极地进行思考和学习, 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二、故事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 通过故事引导的方式,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好地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小学生对故事都充满兴趣, 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小学生这一特性, 选择学生爱听的故事, 为学生合理地设置故事导入, 满足学生的好奇心。通过故事导入的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利于促使学生更快地进入新课的学习状态, 对于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在语文教学活动中, 语文教师还应根据教材的内容, 引导学生积极地发言, 推荐自己喜欢的小故事, 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三、多媒体导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多媒体导入的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有效的导入教学方法之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多媒体教学具备图文并茂的特点, 具有很强的形象性和灵动性, 学生可以通过图片、动画、声音、文字等多种手段传达丰富的内容, 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多媒体导入的方式,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 能够有效地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 使学生可以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 积极地参与语文课堂教学活动, 并在不断的学习中, 逐渐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多媒体导入,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语文教学活动的效率进一步提高。

四、音乐导入法, 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 通过音乐导入法对于有效调节学生的学习情绪以及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音乐是最能触动人心灵的艺术, 音乐在启迪学生智慧、触动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及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方面, 都具有重要的影响。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通过音乐导入法, 在有效调节学生学习情绪的基础上,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其次, 语文教师还可以通过选择学生喜欢的歌曲, 提升学生学习的兴奋度, 使学生可以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因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 有效地利用音乐导入法, 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语文教师应结合实际的课堂教学状况, 与时俱进地进行语文课堂导入教学方法创新, 树立学生主体意识, 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基础的前提下, 培养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 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此外, 语文教师运用课堂导入教学方法, 也会极大地推动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因此, 在实际的语文教学活动中, 语文教师深入探究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教学方法对于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率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李国明.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教学的几点做法[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1 (10) :62.

[2]吴慧英.构建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J].新课程:上旬, 2013, (12) :92.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研究 第4篇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234-01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只有对课堂教学的导入方式进行精心设计,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导入是“导之有法,导无定法”,教师如何成功地导入新课,没有固定的模式,往往会由于教学内容、教学情境、施教者、受教者的不同而不同。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努力进行了语文教学导入方法的探索与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开门见山导入法

开门见山直接导入是最简单、最常用的导入新课的方法,它是教师直接点出课题,点明学习目的的方法。它具有简洁明快的特点,能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现行语文教材字字珠玑,篇篇佳妙,不仅文质兼美,且文题高妙,题目是文章的旗帜和眼睛,一个好的文题对作品有着统帅灵魂之功,有着画龙点睛之妙。我们透过一些文章的题目就可以窥见全文的奥秘所在,领悟到作者的良苦用心和精巧的构思意图。开门见山就是直接阐明学习目标和要求,说明新课的主要内容和教学程序。

二、情感导入法

人是讲感情的,有血有肉,人的情绪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一些感情强烈的文章时,可采用情感导入法,用故事、诗歌、谜语、谈话、视频等多种形式把课文所描绘的情境或相关内容通过教师有感情的描述,把自己的情感与文章的情感溶化在一起,来打动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情,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文之间发生思想上的共鸣,形成一个情感交融的教学氛围。把学生带入当时的情境中,让学生入情入境,才能更深的体会文章中人物的感情,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应用情感导入法,就是要让学生动“情”,只有让学生动“情”了,才能走近作者,才能正确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和谐发展和锻炼。例如我在教学《桥》这一课时,我先是用多媒体播放98抗洪的视频,让学生认识到洪水的凶猛与无情,接着出示党支部书记老汉的图片,深情地向同学们介绍党支部书记老汉的英雄事迹,同学们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然后引导学生品读体会文中“雨大、洪水凶猛”的句子,从人们惊慌失措和老汉临危不乱、沉着指挥这些句子,感受老支部书记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三、多媒体导入法

多媒体图文并茂、声像俱全,具有较强的交互性与可视性,以图像、动画、声音、文字、视频等综合手段传递信息,可以同时调动学生的视觉与听觉参与教学。这与传统教学中的单独以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方法相比具有巨大的优势性。多媒体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化无形为有形,将平面的文字立体化,使静止的画面动态化,这样的教学方式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特点,为学生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更易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改变。如《桂林山水》是一篇优美写景文,但由于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较远,学生对此景较为陌生,单凭静态的文本学生很难看到桂林山水之美。我运用多媒体在课前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课上向学生播放,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中欣赏到了桂林的山之奇、险、秀,水之清、绿、静,学生仿佛置身于桂林山水的美景中,为桂林山水的美妙所吸引,对桂林山水的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这样学生就会对文中所描绘的境界有更深的见解。

四、创设情境导入法

学生的学习不仅仅是认知的参与,更需要情感的投入,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走入学习的殿堂。创设情境,既渲染课堂氛围,又激发学生兴趣,萌发求知欲望。如,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这课时,可以这样导入:“同学们,大年夜对你们来说,是多么美好啊!可是在另一个社会里,却有一个小女孩,在又黑又冷的大年夜里光头赤脚,手拿一把火柴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叫卖着。”教师富有情感的言语,把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了文中所描述的悲惨情境中,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强烈共鸣,促进了课堂上学生情感与文本的交流效果。

五、图片导入法

由于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跟单调乏味的语言文字比较起来,生动和优美的图片具有非常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有效地转移学生的兴趣点和思维。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借助简笔画、挂图、课本的插图或者是从网上搜集到的有关图片,并且要在形象生动的图片当中融入丰富的教学知识信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比如,教师在讲解《草原》这一篇课文的时候,因为绝大多数的学生未去过大草原,对草原的了解过少或者是缺少比较深的印象,因而就较难感受到作者所叙述的蒙汉情和草原之美。教师在上课之前,从网上搜集到一些关于草原的图片,在教学的过程中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顿时,学生迅速地被草原的美丽景色吸引住了,学生仿佛置身其中。在这个前提下,教师要求学生发表自身对草原的观点或者是看法。紧接着,教师说:“下面就让大家来学习《草原》这一篇课文,跟作者共同走进蒙古大草原,去欣赏作者所描绘的大草原是怎样的。”这样进行导入,跟学生的固有知识和认知规律是相符合的,因而可以实现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总之,作为课堂的第一环节,导入可以是多姿多彩的,如在课前偶然听到的一句话,或者上一节课的一个亮点,都可以作为课堂的精彩导入,但是无论如何设计,都要为全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与讲课的内容紧密相联,自然衔接。这样调动了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师生间的双边活动,从而提高授课效果。

参考文献:

[1] 冉飞.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例谈[J]. 魅力中国, 2010(10)

[2] 王凤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J].教育教学论坛

[3] 刘国正.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中学语文卷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研究》研究报告 第5篇

一、研究背景

常言道:“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也是这样。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关,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起始环节中采用各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方式,向学生引入新知识,使学生迅速进入新课学习状态的活动方式,一个精彩的导入,既能使学生兴趣盎然,又可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堂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式有效性研究》将通过实践反思总结等方法研究如何在课堂起始就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起学生的求知兴趣,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在开展课堂教学研讨活动中,我校语文教师多关注学习目标及内容所运用的方法策略,对于语文课堂的开讲导入思考较少。针对语文教师开讲随意或单刀直入不讲究科学性、艺术性等问题(如呆板生硬,缺乏知识的有效衔接;晦涩难懂,消解了课堂的有效生成;简单随意,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起点等),我们开展这一课题研究,带动本校语文教师学习和借鉴语文课堂导入的成功经验,结合教学实践,加强对课堂导入原则、功能、方法、类型、技巧性等的研究,积极探索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不断丰富自身经验,灵活运用技能技巧更好的驾驭课堂,从容施教,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课题 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导入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课堂导入、新课讲授和课堂总结等是密不可分的,导入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导入得法,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好奇探究心理,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顺利地进入课堂学习的最佳状态。因此,重视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导入,对于启迪学生的思维,打造高效课堂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现实意义

我市启动共同体教研机制,校本研修的内涵还不够丰富,我们开展这一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我校语文教研层次,提高教师教研能力,带动并促进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形成,引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在新课程基本理念下,教师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还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可充分将此理念融汇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当然也包括导入环节。

三、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语文课堂教学艺术研究》等刊物从教学艺术的视角,去审视研究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内容全面活泼,教例丰富多彩,具有系统性、实用性与可操作性。它涵盖了语文课堂教学的备课与教案编写,教

学的导入、过渡、收束与结构设计,教学的提问与板书设计,教学语言、应变机智与听课评课的能力训练,作业练习与检测考核,课改理念下的语文教师观与学法指导等教学内容。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近年来,国内的学者和教育家们对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以及导入的有效性的话题很感兴趣,也从多个方面撰文研究。

有专家指出“导入”作为课堂教学重要的一环,它可以是一堂课的开始,有时也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曲阜师范大学李如密教授在《教学艺术论》一书中称“导课环节”为“导课艺术”,认为“导课艺术”讲求的是“第一锤就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吸住。并认为不同特点的导课也会产生不同的教学功能。浙江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傅建明教授在《教育原理与教学技术》一书中指出巧妙设计导课环节,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适宜的教学氛围,以至于影响整堂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并在书中介绍了一些常用的导课方法和导课设计的原则。国外一些专家和学者也在此方面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由此可见,“课堂导入”及“有效性”是值得研究的课题,而且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专家和一线教师们的研究目光。

五、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导入方式的研究旨在提升教师解读教材,并进行教学设计能力,特别是课堂导入技能,认识到如何导入才是最有效、最具有艺术性。更重要的是通过研究,能摸索出符合学段特点的有效导

入新方法和新模式,激发教师的研究热情,为后续的课堂教学其他研究奠定基础;其次,通过此次研究使广大教师熟悉课题研究的流程、方法,明白课题研究在教育教学中所起的作用。

六、本课题研究的思路和基本内容。

1、研究内容:

(1)、根据单元体系主题的特点,制定不同开讲方法。

(2)、依据不同文体制定相应导入教案。

(3)、阅读课和作文课导入方法的摸索与制定。

(4)、将语文开讲的多种方法,操作可效性进行整理,建立课堂导入模式库。

(5)、根据小学高学段学生的年龄特点而采用的导入方法进行有效性研究。

2、本课题研究的工作步骤和研究方法。

2、主要研究阶段:

(1)、准备阶段(20**.2-3):成立课题小组,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系统性学习

制定研究计划,形成实施方案

(2)、实施阶段(20**.4-10):实施课题研究,开展实践活动,举行四次阶段成果汇报会,分析数据、收集阶段性研究成果。

(3)、总结阶段(20**.11):对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及资料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准备结题申请和撰写结题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方法进行。

(1)文献法:搜集利用有关资料,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

(2)行动研究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结合个案研究。并采用案例分析、学生访谈等手段对课题实施情况进行记录。

(3)经验总结法:广泛总结实验教师的先进教学经验和学习经验。

八、本课题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果。

1、《沈灶小学“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导入方式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研究文集》

2、发表论文:《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导入方式有效性》 3、获奖论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例谈 第6篇

广宁县横山镇中心小学

孔令国

邮编:526344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由此可见,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文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精心设计课堂导入非常必要的。下面笔者就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的常用方法作初步探讨。

一、设疑导入法。

疑是提出问题,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听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只有一个地球》可这样导入:有幸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觉得大家应该同心协力维护这个微小、美丽而脆弱的星球。”他为什么这样形容地球呢?让我们来学习课文找找答案。这种导入巧妙地提出了学习任务,创设出了探求知识的情境。

二、复习旧知导入法。

孔子曰:“温故而知新”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复习已经学过与新知识紧密联系的旧知识,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例如,在教学《梅花魂》时可这样导入:你能背诵我们已学过的赞美梅花的诗吗?我们知道的梅花有着什么样的精神?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梅花的文章——《梅花魂》。这样既复习了已学的知识,又紧密地联系了新授的内容,使知识系统化。这种方法更可广泛地用于第二课时的教学。

如在教学古诗《游园不值》时,由于学生以前学过很多关于春天的古诗,我引导他们搞了个五分钟的赛诗会,学生情绪高涨,常常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此时再导入新诗的学习,学生无不跃跃欲试。

学习新知往往离不开旧知。语文教材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虽不如数学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那么紧密,那么明显,但是它是普遍存在的。只要用心我们就会发现教材之间的联系很多:有的题材相同,有的结构相仿,有的主题相同或相近,有的作者相同等。导入新课时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可以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三、趣味导入法。趣味导入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宽松、愉快、和谐的学习氛围有着重要的作用。常用的方法有:

(一)故事导入。

教师运用一些与课文有紧密联系的科学家或名人的故事、成语故事、寓言故事甚至自己编写的故事导入新课,这样既可引起学生注意,又容易使学生领悟教材的内容。例如,在教学《尊严》这一课时,教师可讲述汉苏武牧羊的故事来导入。

(二)音乐导入。

借助与课文紧密联系的歌曲作为导入途径,这种方法能在情感上引起学生共鸣,又可活跃气氛,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学习。例如,在教学《掌声》时,可播放歌曲《掌声响起来》,然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听到掌声想起来的心情怎样?再导入新课。

(三)猜谜导入。

小学生特别喜爱猜谜语游戏,教师可把教学内容有关的知识编成谜语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画风》时可这样导入:小朋友们,老师让同学们猜一谜语,看谁猜得快?云见它让路,花儿见它低头,小树见它招手,禾苗见它弯腰。学生猜完谜后再导入新课。

四、创设情境导入法。

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与课文有关的富有激情的语言、精美的彩图、录像、多媒体课件来导入,使学生受到直接的气氛感染,把学生带到形象、生动情境中。

(一)背景介绍导入

有些课文,由于写作年代较早,内容与学生生活相去甚远,学生感到生疏,难于理解。对于这样的课文,就可以通过介绍背景来导入新课。如《月光曲》一课的导入:同学们,一百年前,德国有个伟大的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说过“我的音乐只应当为穷苦人造福。如果我做到了这一点,该是多么幸福。”他一生谱写了许多著名的曲子。我们现在听到的优美动听的曲子便是其中一首,叫《月光曲》。像这样的介绍背景式的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而且对理解课文的内容都有很大的帮助。

(二)创设情景导入 所谓创设情景导入是指教师用生动的语言,进行直接描绘,或借用幻灯、录音、录像、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创设出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或引发学生相应情感体验的情境,使学生在欣赏或情绪感染中就势转入课文学习的一种导入方法。它又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1.激情渲染导入法 2.悬问设置导入法

例如,《十里长街送总理》可这样导入:1976年1月8日早9:57,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逝世了,噩耗传来,全国亿万人民沉浸在无比悲痛中,当时,江青反革命集团不许人民悼念总理,但1月11日,总理遗体火化时,人民群众冒着严寒,扶老携幼,挤满了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下面请同学们观看长安街送总理实况录像。

1、开门见山法

教师的开场白就直接点题,用准确精炼的语言,主动提出一堂课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整体入微的感觉。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少文章的课题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或点明文章的中心。在教学这类课文时,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表现,教师就要抓住有利时机设计简短、精彩的导语直接揭示学习的内容。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教师可以这样导入:“我们的祖国是美丽的。她有连绵起伏的崇山峻岭,有壮阔秀美的江河湖泊,还有一望无际的良田沃野。祖国南方的桂林更是以山清水秀的风景闻名于世,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现在我们一同来领略桂林山水的美好风光。”教师言简易赅,简洁明快的导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调动了学生学习新课文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帮助学生把握学习方向。

2、激情渲染导入法

“激情”就是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俗话说:若要学生动心,教师先要动情。学习新课时,教师要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将学生带入到教学情境中去。如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的导入:1976年1月8日,为人民劳累一生的周总理去世了,他静静地躺在鲜花翠柏中,五星红旗覆盖着他的身躯。1月11日,周总理的遗体要送到八宝山火化。披着黑纱的灵车,缓缓地开过来了,那年冬天特别冷,寒风猛烈地吹着,但是首都几十万人涌上了街头,默默地站在人行道两旁,等待着,等待着灵车开来,他们要向敬爱的周总理告别。因为从今以后,我们再也看不到周总理慈祥的面容,再也听不到总理那亲切的声音了。十里长街到处是白花,就像铺了一层厚厚的白雪,到处都能听到人们在低低地哭泣„„同学们,这是32年前的事情,你们没有经历那让人心碎的时候,但是《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会让我们了解当年的情景„„这段感人至深的导语,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3、悬问设置导入法

小学生特别具有好奇心,他们阅读课文,往往会对故事发展或人物命运产生一种十分关注的心情,根据学生学习这种心理去设置一些悬念的问题,往往能引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如课文《惊弓之鸟》的导入: 师:现在空中飞着一只大雁,大家想想用哪些办法能把它打下来? 生:用箭射,用枪打„„

师:你们所用的方法都可以,可是,古时候有个射箭能手更羸,却是只拉弓,不用箭,嗖的一声把这只大雁射下来了,这究竟是什么缘故呢?答案就在课文中。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看谁先把答案找到。

由于悬念的诱惑,学生立即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种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主动认真地读书、思考。值得注意的是,制造悬念要从教材和学生实际出发,如果故弄玄虚,那就失去了悬念的意义,有的甚至会把学生弄糊涂。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悬念式开头是指一堂课的开端,教师设疑布阵,引起悬念,诱发学生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使之产生迫切的学习欲望。如导入《神奇的克隆》一课时,教师先讲述《西游记》中孙悟空善于变化的神技,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告诉学生孙悟空拔一把毫毛变一群的神话在今天已变成了现实,那就是神奇的——克隆。那么并非神话的高科技“克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此悬念一下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学生都喜欢孙悟空,现在孙悟空的多变竟与克隆勾连起来,谁不想循此追索下去,探究克隆的方方面面呢?

设疑式导入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目的,或者制造悬念,或者制造一个美好的“圈套”,或者营造一种学习氛围,或者满足学生的好奇心理。它既可以是教师的课前的精心设问,也可以是学生面对课题质疑。

4、演示法导入 如何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这一节课的关键所在。无论是学习兴趣还是学习动机都会对学习产生巨大的动力作用。因此,在每一节课的开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来设计巧妙的导语,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他们的学习动机,产生强烈的求知的欲望。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一课时,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只小动物的画像,你们谁认识它?然后出示用水彩画画成的动画形象的小壁虎,尾巴做成活动的,可以摘掉。学生惊喜地回答:“小壁虎。”教师接着问:“谁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动物?”学生交流说到它吃苍蝇、蚊子后,教师趁机说:“壁虎虽然不好看,可是它吃苍蝇、蚊子,是人类的朋友。你们看,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了?”学生惊奇地说:“哎呀,断了!”教师马上因势利导:“这只小壁虎的尾巴怎么断的,断了以后又怎么办呢?今天我们学的《小壁虎借尾巴》讲的就是这只小壁虎尾巴断了以后的事。”学生便迫不及待地读起课文来,并且很快的找到了答案。

5、前后知识联系法

“前后知识联系法”就是指在已学过的旧知识的基础上导入新学知识,从已知的领域转入未知的领域,这种方法的使用关键在教师,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材,找出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过渡要自然连贯,既起到调整学生思维方向,又为新课学习创设良好环境的作用;既让学生感到新知识不陌生,又让学生顺利地掌握新知识。“温故”只是手段,而“导入”才是目的。

如:第十册《古诗三首》都是描写春天美丽的景色,为了更好地使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内容,我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描写春天美丽景色的诗歌。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想起了《春晓》、《咏柳》等古诗,有的学生还一口气把这几首诗背诵了下来。我因势利导,表扬好的,鼓励差的,向学生提出新的要求,使学生充满活力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6、音乐感染法

播放一首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歌曲,唤起学生的想象,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记得从前一位教师教《草原》这篇课文时,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第一段歌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挥动鞭儿响四方,白鸟齐飞翔。”接着用抒发感情的格调描述了内蒙古辽阔的大草原美丽的景象:“那儿的草原一碧千里,空气清新,天空明朗,牧草茂盛,牛肥马壮,繁花似锦,白鸟歌唱„„现在就让我们跟着老舍爷爷一起去风景如画的内蒙古大草原浏览一番„„”这样的导入,使学生神往于内蒙古大草原的景物,唤起他们丰富的想象,从而对学习这篇文章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 第7篇

闫海琴

精读课文导入方法

一、质疑导入法

大多数课文都可以采用此种导入方法。例如:教学《钓鱼的启示》一文,可以让学生质疑课题:谁去钓鱼?什么时候去钓鱼?通过钓鱼得到了什么启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随机出示本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走进课文的学习。又如:《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学生质疑课题:谁回忆?回忆了谁?回忆了什么事?为什么会引起回忆?十六年前是哪一年?等问题,这样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课文的兴趣,在解决了这些问题之后课文的主要内容也基本掌握。

二、谜语导入法

在教学《匆匆》一文时,我是这样做的:孩子们,喜欢猜谜语吗?现在老师出个谜语,看看哪个同学先猜出来,好吗?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易被忽视而又最令人后悔的是什么?(课件出示)(学生回答:时间)对,是时间。同学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对了。之所以令人后悔,是因为时间如流水匆匆,一去不复返!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也曾感叹自己八千多个日子悄无声息地滴在时间的流里,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文本《匆匆》,去感受时间的易逝!这样用谜语导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自然进入课文的学习。

三、结合单元导语导入新课

在教学六下第二组课文的打头课《北京的春节》一课时,师深情朗诵单元导语的第一段:“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不一样的节日,不一样的穿着,不一样的食物,不一样的民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无不体现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感受那一幅幅绚丽多姿的民俗风情画吧!”接着:今天首先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去了解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这样自然导入课文的学习。

略读课文导入方法

一、利用连接语导入新课 在教学《顶碗少年》时,利用连接语回忆前一课《桃花心木》的主要内容: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作者悟出了成长的道理。下面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看了一场杂技表演所受到的启迪。看看作者受到了怎样的启迪呢?接着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二、利用图片导入新课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研究》研究报告 第8篇

一、导入要与学生特点相适应

课堂教学面对的对象是小学生, 因此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必须符合小学生的特点, 要根据小学生的知识水平、心理特点等设计符合他们认知的课堂导入。

例如, 在执教《打电话》一课的时候, 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我是这样进行课堂导入设计的:“同学们看过大兵和赵卫国在春节联欢晚会上表演的相声《谁让你是优秀》吗?”很多学生都回答:“看过。”听到学生这样回答, 我顿感安慰。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没有听过, 于是我在课堂上又播放了一遍, 学生们听得个个捧腹大笑。看到这种情境, 我接着问:“同学们, 听了这段相声之后你们都有何感受呢?”学生们都表示太搞笑了。我接着说:“是啊, 相声是我国一门传统的表演艺术, 深受广大老百姓的喜爱,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下相声《打电话》的魅力, 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打开课本。”

这样的导入设计, 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也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其效果可见一斑。我通过播放学生们喜闻乐见的相声《谁让你是优秀》进行导入, 有效地激发起了学生对相声的兴趣, 再进行课文教学的时候学生必定投以巨大的学习热情。接下来学生的课堂表现也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二、导入要有启发性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那些富有启发性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还可以帮助学生调动起思维的积极性。因此, 我在课堂导入的时候经常运用一些启发性的手段, 且收到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例如, 在执教《再见了亲人》这一课的时候, 我故意先在黑板上把标题加上了标点, 变成《再见了, 亲人!》。写完这个标题之后, 我启发学生问道:“一般课文的标题都没有标点符号, 为什么老师会把这篇文章的标题加上标点呢?请同学们猜想一下老师的意思。”问题抛出之后, 很多学生陷入了沉思, 这时有学生回答道:“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引用了志愿军同志的话, 所以这其中充满着丰富的思想感情, 因此老师会给标题加上这样的标点符号。”听到学生的这个回答, 我说道:“没错, 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 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非常饱满。所以, 我们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也要充满感情才可以, 有感情地朗读就是这节课的主要任务。”

通过这样的启发式引导, 学生们都了解了本文的主要教学目标, 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表现出了很大的积极性, 朗读也充满了更多的感情, 没有白费我在课文的标题上加的那两个标点。

三、导入要有趣味性

由于小学生的年纪普遍较小, 因此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必须时刻注重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阶段也不例外。我们在进行课堂导入设计的时候应该具备趣味性, 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他们尽快进入新课的学习。

例如, 我在执教《狼和小羊》这一课的时候, 是这样进行课堂导入设计的:

师:“同学们小时候都看过《喜羊羊和灰太狼》吗?”学生们回答道:“看过。”我接着问:“那么, 你们谁可以回答我, 狼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学生们回答:“狼是一种非常狡猾且凶狠的动物。”师:“你们说的没错, 看来没有白看《喜羊羊与灰太狼》, 今天你们就有用武之地了。接下来, 请你们告诉我一头凶恶的狼遇到一只温顺的羊会发生什么呢?”学生们回答:“狼想吃小羊。”师:“对, 今天我们也学习一篇关于狼和小羊的故事, 看看究竟会发生什么。你们看看和电视剧上所描述的有何不同, 课文会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们回答:“好!”

这样的导入设计由于引入了学生们喜爱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这个动画片, 对于学生们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充满着趣味性。因此, 一下子就把大家的兴趣给调动起来了。在接下来的课堂学习过程中, 学生们表现出了很大的热情, 积极地参与讨论, 达到了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总之, 课堂导入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运用得当的话可以有效地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 还可以把学生的思绪很快拉入到课堂学习中来。因此, 我们必须投以高度的重视。课堂导入的方法还有很多, 由于篇幅有限, 在此就不一一介绍。本文只是希望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激发起更多的一线语文教师参与到该问题的研究和探索当中来, 共同努力, 不断提高课堂导入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学会.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02 (04) .

[2]魏雯.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入[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06 (01) .

[3]管金荣.语文教学中开课导入的艺术[J].河北教育 (教学版) , 2006 (10) .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艺术研究 第9篇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导入 导入设计

导入新课对一堂课尤为重要。新课导入能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迁移,对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艺术性的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迅速集中注意力,明确学习目的,产生直接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情感迅速转入教学目标需要的情境。所以,教师备课时要充分重视导入设计。那么,怎样设计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语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情境導入法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在教学中巧设机关,引起悬念,制造冲突,激疑引思,诱发思维,启迪智慧,使学生处在兴奋状态,有利于教学顺利进行,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如果有效利用创设的情境,渲染气氛,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课堂教学效果自然就会好。如《锄禾》这首诗是讲农民劳动辛苦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粮食来之不易,要珍惜粮食。导入课文时可出示多媒体视图课件《老农锄禾》让学生细致观察,教师有感情地叙述图意:“中午,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烈日下,一位农民爷爷手握锄头锄地,汗水浸透了他的衣裳,头上的汗滴像断了线的珠子往下直落。他舍不得歇一会儿,擦擦汗,继续锄起来。同学们,这位农民爷爷辛苦吗?粮食来得容易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锄禾》这首诗。”

2.看图导入

教科书的每一课都安排了意境优美、色彩鲜艳的情景图,配有教学挂图,通过网络资料还可查阅到更多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它们作为直观教材,比较形象的语言更具有说服力和真切感,可以使学生获得较深的印象,化抽象为具体,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鲜明地揭示事物之间的关系。教师导入时充分发挥作用,以此导入新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效果。

3.激情导入法

好的教师无论怎样的环境和气候,总能在短时间里抓住学生,师生一起用心用情提升课堂温度。温度的提升需要老师做出努力,特别是老师的“精”、“气”、“神”。在老师激情又自然的引领下,学生心灵“丰满”起来,精神充实起来。学生的思想在课堂张扬,学生的生命在课堂成长。学生的精彩正是源于教师激情的点燃,来自老师巧妙的引导,来自老师热情的鼓励。学生的信心被一点点激发,学生的激情被一点点点燃,学生的思维在一点点燃烧,课堂温度在一点点提升,以至于沸腾。

4.复习导入法

在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之前,先帮助他们复习已经学过的知识,这就是复习导入法。复习导入法主要有两种不同形式:⑴复习同一篇课文中知识的方式,这种方式通常用在课文的第二、三课时教学导入当中;⑵复习之前学过的其他课文和知识的方式,这种方式的适用范围就相对广泛了。孔子曰:“温故而知新。”通过复习导入新课,通过巩固旧的知识引发新知识教学,打破单篇课文的界限。这就是复习导入法的主要特点。

5.故事导入法

以童话、寓言、传说等导入新课,首先可以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并且能起到开阔视野、拓宽知识面的作用。以故事导入有点像古代说话的“入话”,不仅起到稳定军心的作用,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安定下来,而且“入话”的主题往往和正话相合,或者构成互文,或者预先点出主题。这样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主题,但有一点需要注意,用故事导入时一定要用那些和课文有共同点的故事,或者能够形成鲜明对照的故事,切忌引入那些毫不相干的单纯为了活跃气氛的故事。如果运用不当,则会引起不必要的,甚至毫无意义的讨论和争论,反而会冲淡课堂教学主题。有时候故事太离谱,会让主题失之千里,对教师课堂驾驭力是一个考验。

6.音乐导入法

抒情音乐激情法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音乐的特殊效果,激起学生情绪,使学生对即将学到的知识有特殊的亲切感,抒发学生感情,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黑格尔曾说:“通过音乐打动的是最深刻的主体内心生活;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心情。”因此,我在有些课的开头总是设法把学生熟悉的、喜欢的歌曲与课文主题或情节联系起来,让学生唱这些歌,然后导入新课。

7.多媒体导入法

多媒体教学可以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化无形为有形,将平面的文字立体化,使静止的画面动态化,这样的教学方式更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特点,为学生营造和谐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更易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浓厚的学习兴趣,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总之,导入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无论用何种形式和方法导入新课都是为了激发学生求知兴趣,使课堂教学最优化。我们要在瞄准教材重点、难点的前提下,根据学生心理特点与教学内容灵活设计、巧妙运用。

参考文献:

[1]王翼炜.引生入文导出精彩——例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11:100-101.

[2]史萍红.小学语文新课导入方法与技巧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4,11:103-104.

[3]巩会涛.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浅析[J].学周刊,2014,23:194.

[4]张丽丽.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J].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2,06:28-29.

《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方法研究》研究报告 第10篇

题研究心得体会

通过微课题研究工作资料的准备,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让我困惑过、无措过、苦恼过,同样也欣喜过、收获过。在研究的初步阶段也得到了语文组同事们的帮助和指导。使我和我的学生得到很多。

一、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努力寻找研究的突破口。

作为微课题研究的实施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于是我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展开研究,阅读大量相关教育教学的案例,积极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和科学理论,使研究有效和有质。从一开始我就下定决心,坚持进行理论学习,不定期通过图书馆借阅、网上查阅、专业书籍的购买,收集了大量与所研究内容相关的资料,开拓视野。

二、积极做好课题的研究准备工作

我坚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随着资料的准备,课题的立项,课堂效果的总结,脚踏实地学习研究。通过阅读学习,教学实践,力求做到:

1、紧扣课题,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导入的实效性,充分准备课题研究的资料。

2、通过资料的大量准备,结合日常教学,构建合理的课题研究体系。

3、设计准备阶段的调查问卷,力求为课题服务。

另外,在课题的研究准备阶段,我还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对日常教学导入方法的改变,从学生的眼神中看出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让我明白学生求知和课堂导入密不可分。

三、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我在前期准备阶段中,总结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由于课堂导入方法的不确定性,课堂内容的不一致性,总结自己,找资料找方法,提高导入效率。让课题研究成果更具有价值,更有意义,及时的改进和总结,为课题准备成长自己,再接再厉。

小学数学教师课堂导入技能的研究 第11篇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要讲究导入的艺术。一个精彩的导入,既使学生情趣盎然,又可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让课堂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可见,一堂课良好的开头是多么的重要!的确,课堂教学导入是教师谱写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 鸣的第一个音符,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课堂导入语,能迅速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很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同时,良好的课堂导入更是展示教师教学艺术的“窗口”,是教师对教学过程通盘考虑周密安排的集中 体现,熔铸了教师运筹帷幄、高瞻远瞩的智慧,闪烁着教师的教学风格。因此,合理而新颖地导入新课,可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究,为一堂课的成功铺下了基石。从目前农村学校调查显示,目前许多小学教师在新课导入语的设计上存在着不合理现象,不注重导入环节,只是一味地抓课堂练习。有些教师虽然也很关注导入语的设计,但也只是一带而过,流于形式。例如:许多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不重视教学中“导入”环节,认为导入太浪费时间,不如抓紧时间教书本知识或加强练习;有些教师虽然也很关注导入,可形式过于单一且呆板,譬如:回顾己学过的相关知识和内容,并从这些预备知识中转入本节课的学习;还也有些教师一直都很注重课堂导入,但是“事倍功半”的现象却屡见不鲜。因 此,为了探索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新的教学设计,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如何合理地、新颖地设计课堂导入语,更好地为新课教学服务,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已成为我们农村教师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认知理论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经历着初级到高级的阶段。一节课从开始到结束,最能吸引学生眼球的地方也就是一节课的开端。

2、在新的教育观念指导下,教师积极提供学习的策略,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角色。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是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努力创建出轻松,愉快的教学环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和整体和谐地发展,为提高教 学质量和学生素质,为培养出大批合格的跨世纪人才而努力。

3、教学方法上,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地位。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为首,兼顾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教师指导学生为自己的人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能力目标、知识目标。教师指导学生为自己的人生确立正确的价值判断。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1、研究目标

为了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变在教学中不注重导入环节,只是一味地抓课堂练习这种现象。让学生能在有趣、有效、有利的课堂导入环节中,激发骑行却、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将数学课堂导入设计,作为自己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2、研究内容

灵活设计并巧妙运用导入语;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课堂教学导入情景,激发学生求知的兴趣,优化课堂教学;通过形式多样的新课引入方式,使学生学习思路清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益。

3、研究方法

①文献法:查阅、收集与本研究课题有关专著、论文和资料。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查找有关导入设计及相关的文章,了解前人或他人已经做的研究工作,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突破口,取得更新、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②内容分析法:大量收集小学课堂典型导入案例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③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组教师结合自身和对其他课堂教学实例的反思分析,实施对比教学,边研究边实践,将精心设计的导入案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促进导入语的完善。

④经验总结法:在对反思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将课题研究中形成的经验,进行梳理,撰写有价值的专题论文,课题研究报告,让课题能够得以推广。

4、研究过程 分为三个阶段

①阅读书籍、深挖教材、分析课型。

②、深入分析学生,合理分组,在每种课型中选取一课设计有效的导入方法。③课堂实施教学,课后小结和反思。撰写课题论文。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导语设计,使学生的认知活动和情感体验迅速融入到小学教学中,引领学生进入文本情境,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人入胜的开头,能强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其主要原因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了特殊的认识倾向,即发生了兴趣。兴趣是人们从事各项活动的内驱力之一,它会明显地提高人的活动效能。由于学生饱尝欢乐,心情舒畅,当然就会使他们的学习兴趣不断发展,使认识逐渐深化。

2、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用附合和满足学生的需求的“刺激”作为课的起始,能增加学生欢乐之感的情绪体验,能鼓舞学生深化学习,是一种强大的推动力。教师能通过寓教于乐,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直接促进学生的智能发展。一方面,从掌握知识、技能与发展智能的关系上看。掌握知识、技能,并获得高学习效率,需要智能的较好发挥,而在发挥智能,掌握知识、技能,获得高学习效率的过程中,又进一步发展了原有的智能水平。另一方面,从个性发展的过程上看。智能与其他个性心理一样,也是通过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当一个人经常处在快乐——兴趣情绪下,不断发挥自己智能操作的潜力,使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优化,也会由量变到质变,促进智能水平的逐级提高。另外,教师能通过寓教于乐和师生情感交融,发挥情感的动力功能,提高积极性,为智能发展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3、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如果课的起始就使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就为全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并能在此基础上,使教学内容进一步展开、发展、开拓,把课的进程不断向高潮推进,产生良好、积极的“连锁反应”。

4、提高了学生的美感小学教学是一种美,通过教师的指引让学生感受美是达不到预期的 效果的,要真正展现小学内在的美。通过多媒体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和手段,它能很直观地为学生提供小学美的内涵,唤起学生美的情趣,拨动学生美的心弦。在这次的研究中运用到了很多导入方法:

1、讲故事导入学生都爱听故事,在新课之前讲一个小故事,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小学数学有一部分内容,利用讲历史,讲故事导入容易,而且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讲授新课时,结合课题内容先适当引入一些数学史,数学家的故事,或者讲述一些生动的典故。例如在:“讲圆时”可以讲述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祖冲之为圆周率做的贡献,从3.1415926精确到3.1415927之间,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的高尚情操。在讲“素数、合数”时将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哥德巴赫猜想”的故事等。

2、实物直观导入

这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最常用的导入法。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些实物,诱发其直观思维,进入新课。如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节“元,角,分的认识”,可以采用实物直观导入法。首先教师先拿出几张人民币和几枚硬币给学生看,再开始教学。在小学数学中几何的初步认识,像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扇形,长方体,正方体,等都可以采用实物直观导入法,这样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

3、创设情境导入

有些概念,性质等基础知识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教师利用创设情境,使学生产生直观形象的感性认识。情境创设不仅在课堂问题设置,授课过程有价值,在导入新课时不可缺少。例如教学“行程问题”时,可以这样导入。(具体问学生,你们喜欢看表演节目吗?然后把课前准备好的“相遇节目”课件给学生看。同时,叫两名同学站教室两端相对而行,此时让学生观察他们所走的方向,相遇后问“现在出现什么情况?他们走的路程是多少?”通过看表演,自然对同时,相向,相遇几个概念有了初步了解,而后进入新课。

4、实践操作导入

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好动的特点,可吸引小学生 将注意力集中到有意义的教学活动中来。“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学生具有活动实践的天性和创造成功的欲望,教师应该大胆放手让学生“多动”,尽量让他们在“做中想,想中学”,亲身经历各种探索活动。在充分准备的前提下,教师精心组织学生凭借已有知识操作学具来导入新课。例如教学“认识等腰三角形”时,可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进行实践操作(测量几种不同三角形的每条边,并做好记录),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讨论与发现各自测量的结果有什么特点教师便因势利导,逐步引入新课,同时还起到变抽象为直观和化难为易的具体作用。

5、巧设游戏导入

英国教育家米卓德.斯蒂文斯曾指出:“玩耍和娱乐是孩子开发智力的第一有效方法”。爱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将游戏有机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利用游戏的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和减轻学生的负担,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比如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在课前可设计用“凑十法”找朋友的游戏,组织学生在游戏中自由交流、自由活动、自由表达,所带来的会是兴趣、欢乐和自由,并营造了学习氛围和突破了教学难点。

6、实际表演导入

《标准》中提到:尽量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能在课堂上让学生上台施加表演,更为学生探索数学模型创设了贴近生活的情景,也能将单纯的符号、繁琐的公式、抽象的原理形象具体直观化。如教学“相遇问题”时,教师可先组织学生上台实际表演,充分地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两地”、“相向”、“同时”、“相遇”等术语,然后导入新课就显得非常自然了。

7、借助媒体导入

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使声、色、形、动、静发生交替变化,向学生展现具体、形象、直观、声画并茂的视屏材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是一种很好的课堂导入法。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采用多媒体创设一种动画情景,渗透“割补法”将其转变成学生熟悉的长方形,进而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多样。教师应在新标准新理念的指导下,因地制宜,精心设计科学的新方法,以期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全面育人的水平。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在教学中一些导入具有趣味性和发散性,学生兴趣比较高,所以在教学中有时会出现,放出去收不回来的感觉,学生见识比较多,又遇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可能会在课前交流比较激烈,耽误新课的学习时间。,有些学生会说着说着偏离了本节课的内容。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该出手时就出手,不能只是一个旁观者,要随时引导学生,让他们的交流内容符合本节课的内容。参考文献:

《教学基本功---课堂导入和演示技巧》 作者:张君达 北京燕山出版社。

《小学数学教学法》 作者:张晓霞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课的导入与结束策略》 作者:郭芬云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导入技能》/王宝大等,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技能有效性性的研究报告 1.研究背景及意义 2.理论基础及依据 3.核心概念界定

4.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5.研究目标及内容 6.研究对象及范围 7.研究方法及运用 8.研究成果

9.研究影响与效果 10.问题与讨论 11.结论与建议

尾注、参考文献(按规范罗列)

附录(主要指调查问卷、访谈提纲、调查图表、实验方 案、分析报告等)摘要:

从课堂导入及其设计的概念界定出发,对课堂导入及其设计从目的分析、设计原理、设计原则、设计类型、操作举例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其中,在设计原理、设计原则、设计类型、操作举例等部分,提出了一些新颖的想法,并总结了教学实践中一些富有新意的做法,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无疑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导入有效研究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问题的引入 常言到:“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环节,开始几分钟导入设计的好,会给一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开始时的几分钟抓不好,就会直接影响整堂课的教学步骤和教学内容的完成,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教学的成败,针对数学课堂导入这一环节,研究小组对本校中高段三个年级共1125名学生发放调查问卷,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75.8%的学生反映数学教师上课时有课堂导入环节,但是也有 52.8%的学生认为课堂导入对于自己学习所起作用不大,大部分学生认为教师课堂导入形式单一。由此可见,在现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大部分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已经思考“应采用什么方法导入课堂教学”,但是对课堂教学导入的方式、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思考不够,还只是限于复习旧知识,提新问题,营造课堂氛围,吸引学生注意力这一方面,而忽视了导课环节的其他重要功能,有的甚至更没有将导课环节与其它课堂环节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如何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更好地设计导入环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以“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有效性的策略研究”为题,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导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研究,通过优化课堂导入环节,寻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采用研究分析、讨论、举例的方法,以数学课堂导入中几种常用的方法设计为例,总结教学中课堂导入的具体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是课堂教学导入环节的具体尝试,是引入新课、启迪学生思维的有效途径。

二、课题的界定

课堂导入:应该是指在课堂教学伊始的 3-5 分钟内,教师和学生所有教学活动的通称。课堂导入设计:就是针对课堂导人阶段如何组织导入材料、怎样安排师生教学活动等一系列问提出切实可行的设想和计划。虽然课堂导入部分在时间上只占整堂课的12%左右,但它同样具有系统的特性,因此我们应该将其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教学没有固定不变的结构和模式,教师不能把课程模式化了,同样也不能将导入模式化了,我们只是探索其一般的规律。

三、研究设计 1.研究目标 ①通过研究,形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多种策略和具体操作方式,为实施新课程提供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成功经验。

②通过多样性的有效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学习态度能力得到同步发展,特别是加强导入教学的导向、激励、教学等功能,把课堂教学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以学生为本上来,促进新课程理念的转化。2.研究内容

对小学数学典型课堂导入案例的分析,探讨多种形式的课堂导入策略,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3.研究方法

①文献法:查阅、收集与本研究课题有关专著、论文和资料。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查找有关导入设计及相关的文章,了解前人或他人已经做的研究工作,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突破口,取得更新、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②内容分析法:大量收集小学课堂典型导入案例,并进行分析。

③行动研究法:通过课题组教师结合自身和对其他课堂教学实例的反思分析,实施对比教学,边研究边实践,将精心设计的导入案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

④经验总结法:在对反思案例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将课题研究中形成的经验,进行梳理,撰写有价课题的经验论文及报告。

四、研究过程

(一)研究现阶段课堂导入环节的现状 自课题立项以来,研究小级无论是在平时的随堂听课中,出去学习培训中还是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都努力收集或运用一些较好的形式导入新课,并借助一些理论学习,不断的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加强科研能力的培养。

1.以省市区级数学优质课,数学观摩课为主要参考对象,近距离聆听大师的教诲,了解新课改的最新动向,结合本课题的研究,重点关注课堂导入环节的设计等。2.自我时间走进课堂,调查研究导入的现状?

①采用访谈的方法,了解我们教师层面对导入的环节的认识:[问题]导入环节在上课之前都去设计过吗?90%的教师回答在新授课之前都会去想一想导入环节的设计,想一想导入和新科之间的教学的关联和作用,说明我们的教师还是比较重视导入环节引入,但是在交谈的过程中,练习课、综合实践课,数学广角等课只有15%的教师考虑去设计。[问题]你是怎样设计自己的导入环节的?5%的教师回答,每节课都是自己想的,设计的,75%的教师选择通过下载网络课件的导入环节;20%的教师通过其他的方式,例如练习题,教案中的导入设计。说明我们的教师虽然重视了导入环节,但是对如何在新课程下有效导入的思考不够,都是搬抄的形式。②问卷设计调查我们的学生。

1你上课那段时间注意力最集中:起始的10分钟45%,中间的25分钟40%,最后5分钟15%。但是通过调查学生说起始的10钟里,前1分钟一般都没有听,也不知道老师讲什么,后面的2—6分钟听得最认真和仔细。

2老师前几分钟一般都是怎么上课的?直接上新课25%,出示练习54%,操作游戏5%,口头讲授10%,其他7%。

3你觉得导入重要吗?28%认为重要,65%认为无所谓,17%认为不重要

(二)和同伴仔细研讨课题导入的原则和作用

教师设计导入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要把导入与本课的教学内容相结合,遵循一定的原则。教学的系统性:导入、呈现、理解、巩固和结束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整

体,构成了完整的教学,各个教学程序之间具有一定的联系性,要把导入与整个教学过程综合起来考虑,所以一堂课开始就要引起学生的兴趣,一旦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被调动起来,就要抓住这个教学过程的黄金时刻,形成教学的高潮。内容的科学性:导入的设计要符合具体学科的特点,都应从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出发。要以理解教学内容为基础,根据学生的年特点选择能够使学生产生兴趣的方式方法。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设计导入的内容。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不仅仅是认知层面,还包括内在于知识符号的思维过程和情感价值观。

(三)归纳总结导入的策略,探索不同形式的模式导入

知识所承载的文化以及现代的教学手段的发展使课堂的导入表现出更多的类型。不同的课型可以有不同的导入方式,同一课型也可以有不同的导入方式。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研究,要根据教材的特点与学生的心理特征来精挑细选导入的方式。1.依据“教学时间观”进行设计——直接导入——第二课时

即开门见山,一上来就将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或上课伊始就将即将学习内容做一个概述引起学生注意,迅速的将学生的思维引到所要探索的问题上来。典型语言是: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什么。前后一定是有相关联的。2.依据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设计——习题导入——起始课 ①旧知导入

广大教师采用最多的导入方式是旧知导入。旧知导入就是通过复习旧知,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从而引入新知识。即以旧引新,主要的形式就是练习。从学生实际出发性是整个教学工作的起点,因而导语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照顾到学生的年龄,性格特征,立足于学生的心理特征、问题视野来选择学生普遍感兴趣的、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学生直接面临的社区问题或学生关注的重大社会问题作中介,注意联系学生生活世界,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由此来拨动学生理解与求知的心弦,引导学生不断地去研究。导语有针对性

对导入要精心设计,做到短小精悍,要考虑到语言简明、操作简便,切忌繁琐复杂、冗长拖沓。导入时间过长就会喧宾夺主,导课的基点在“导”,因此在情境设置上不要故意绕圈子、走弯路,语言上不要滔滔不绝而不着边际,应一语中的,切中要害,简洁明快,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②类比导入

类比导入是通过比较两个或两类数学对象的共同属性来引入新课的方法。如果已知的数学对象比较熟悉,新的数学对象通过与已知数学对象的类比,那么引入就比较自然。

案例“比的基本性质”。

比与分数在表达形式、基本性质、运算法则等方面都非常相似。如果在教学比时,引导学生将比与分数的性质进行类比,则关于比的教学将更加自然顺利。

③整体导入 数学章节教学最初从何入手?其实学生学习专题知识,首要是对其有一个全面的、高层次的、完整的总体看法。故我们可以在一个专题教学之前,将所教内容适当范围的总体背景,知识发生时的关联或演绎框架作一些概要说明,让学生对各部分知识在大范围内的地位和相互联系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基本明了这部分内容的前因后果。

3.依据“活动的数学观”进行设计——操作导入设计直观、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外显性实验活动来导入,不仅有助于学生头脑中建立动作表象,形成感知动作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概念,而且能促进学生运用表象激发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建立符号表象,使抽象的数学知识能被绝大多数学生接受。

①直观导入 在学习新课题之前,先让学生观察实物、标本、模型、图表、幻灯、投影或电影录象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直观形象演示操作,感知数学知识,从而导入新课。案例 “轴对称”。“轴对称”概念的导入可以进行如下设计:(1)观察实物图片,鞋、景物等的对称。(2)观察一些几何图形对称。进而引入轴对称的概念。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观察模型进行归纳概括。

②实验导入

教师设计一些带有启发性、趣味性的实验,通过演示或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揭示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或发现数学结论,由此导入课题。4.根据“建构学习观“进行设计——新知识点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如与一定情境相联系,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不仅使得学生容易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而且便于保持获取知识,并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①问题导入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认为,在学习时,教师最好不要把教学内容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向他们提供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②悬念导入

悬念导入是设置情境利用与学生已有观念或知识造成认知冲突来导入新课。它使学生置于认知矛盾中,学生单凭现有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暂时无法解决,故容易激起他们解决矛盾的强烈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开始探究。③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很多数学故事还蕴涵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数学观念,也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④名言警句导入 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教学就应该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中感受新知,让枯燥的数学教学更具诗情画意。从实用的目的出发,从教学活动方式的角度,我们主要结合小学数学中的一些典型的课堂导人实例,对课堂导人从理论分析到实例探讨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从中,我们可以得出: 其一,课堂导人是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其中,创造性的成分、艺术性的成分都很多,并且,师生在课堂中的教学活动方式是很关键的问题。只有充分地考虑学生的“动”,才能很好地设计教师的“导”;其二,进行课堂导人设计时,应把握好前面所述的课堂导入设计原理及原则,注意新、旧知识之间衔接协调,保证教师以较快的速度进入角色,保证学生以较佳的心理状态投身到学习活动中去。

五、研究的成效

1.首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心理学角度讲,兴趣是认识事物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良好情绪,这种状况会促使学习者积极寻求认识和了解事物的途径和方法,并表现出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旺盛的探究精神。因此,对小学生数学学习而言,教师通过良好的课堂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决定着小学生学习结果的好坏。

2.其次,有利于教师教学效果的提升。教学成果的好坏,不仅取决于老师教的好不好,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被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提高,只有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能够很好的契合,才能提高教学效果。而好的小学数学课堂导入方法可以使同学们尽快进入学习状态,集中注意力于所学的内容,这样一来,这种契合就会形成,进而使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良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预想一年后,有 90%的教师选会去设计一下课堂的导入环节;25%的教师能花一定时间去研究,而不是一味的抄袭和下载导入。3.最后,有利于学生学习绩效的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态度是提高学生学习绩效的关键所在。在小学阶段,正是学生记忆力和其他各种学习能力非常好的阶段。因此,教师通过好的课堂导入,不仅可以使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认识深刻,加深对学习内容的记忆和理解,而且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小学数学的学习中来,进而使学生的学习成绩有较大的提升。

六、存在的问题

对照我们导入的教学现实,通过问卷调查显示,我们的教师都十分重视导入环节的设计,但是只有25%的教师会去全面思考导入环节的有效性。主要的问题和症结在于认识上的“误区”及以下几个方面。误区分析:(1)一味强调引入,课堂本末倒置。这是课堂改革中课堂引入的另一个极端,教师一味强调课堂引入,课堂中花大量时间来引入,致使淡化了探究新知的课堂主体,学生不能很快从“引入”进入本课的重心。作为课堂引入,虽然很让学生感兴趣,可是会占用很多课堂时间。致使课堂时间不够而不能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本节教学重点“正负数的概念及应用,有理数的分类”由于时间关系,只能草草了事。

(2)引入方式传统,伤害学生自信。知识是有连贯性的,这是不错的,可是课堂引入还常用“复习”提问等传统的方式。是不妥的。教师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再简单不过的问题,还是有少数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不知道答案,如果教师一上课便点他们回答问题,他们答不出来,即使老师不会责备他们,而他们自己也会感到没有面子,无形地伤害了他们的自信心。这节课也就没有信心学好了。这样的引入方式显然是不符合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我们常说,我们不关心你的过去,只关心你的现在和将来,教学也是这样,教师不宜在课堂引入时采用复习提问的方式,就是为了有意识地避免检查学生的过去。削弱学生的自信和对新知识的渴求心理。

(3)引入过于花哨,缺乏数学味

数学就是数学,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维持,主要在于教师所提供的数学问题的难度对他们是恰到好处的。这些问题应有明显的数学学科特点,围绕这些问题他们能够展开一系列的数学思维活动,并有所收获。学生并不在乎热闹和花架子。有时候我们过分的追求使用图片等,这样使引入所引用的问题离学生的数学思维比较远。问题方面:

1.教师在设计导入时,从自己的理解和预想出发,忽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他们出现的反映。教师将导入构想付诸课堂教学实际时,对学生的问题考虑不周而无言以对,由此可能导致课堂的混乱,有的教师将课堂教学一厢情愿地继续下去,但学生的思路却随着自己的问题发散开了。

2.导入是课堂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教师要想方设法地努力打响第一炮。当然,导人方式很多,如猜谜语、听音乐,简单的一个设问,普通的一声问候,甚至一句无声的体态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短短的一个新课导入也犹如一只小小的麻雀一样,处处体现着现代教学理念的精华之所在:生活与实际的介入、科学艺术化的教学手段、引导迁移变通培养思维的独创性灵活性。另外,在新课的导入过程中还折射出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的原则。尤其再某些教学观摩课中,授课教师过多地考虑听课者的好奇,不去理会学生的感受。教师在选择其他融入形式时,要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所设计的导入结合考虑,不能脱离教学而故弄玄虚。

总之,课堂引入要坚持简洁性、趣味性、形象性、导向性的原则。导入形式的多样化的目在于引起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去积极学习和运用知识,不能费时过多,在求知欲被激发出来后,应该立即投入新课的学习中去,并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强化他们的求知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而整个教学就是一场戏。这场戏的优劣好坏不能由其中一个来决定,而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在这个过程中即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二者密切结合,共同完成整场戏,以求大家共同所期望的结果。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程中学数学应该重视课堂引入。

上一篇:“三面红旗”公布以后……作文650字下一篇:构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