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乡村教师的苦楚

2024-08-31

一位乡村教师的苦楚(精选7篇)

一位乡村教师的苦楚 第1篇

一个乡村教师的苦楚

作者/ 彭忠富

十年前的中秋前夕,女儿月月来到了这个世界上。初为父母,的确让我们欣喜不已。每天下班后抱抱女儿,逗逗她或者看着她熟睡的样子,都能化解我上班一天的疲累。然而短暂的兴奋期过后,我们却不得不面临着这样的困境。

女儿出生后,由于我和妻子都要上班,乡下的母亲不得不到县城里来照料女儿。一个人肯定是忙不过来的,毕竟母亲也是快六十岁的老人了,于是又雇了一个保姆帮着带孩子。家里人口多了,每月的生活费骤然上升,加上随之产生的保姆费、奶粉费、尿不湿费、医疗费,我们觉得工资一下子不够用了。我在乡下教书,妻子在工厂上班,两人的工资加起来不到两千块,真不知道这日子该怎么过下去。

看到有些老师利用晚上给学生辅导作业,我也动心了,在打印店做了一份辅导广告,看见公告栏就贴上去,总共贴了十来份。一周过去了,只有一个家长给我打电话,别人一听我是乡村教师,就把电话挂了。事后有人告诉我,辅导学生作业都被城区老师垄断了,像我这种乡村教师想也别想。

后来网上一种销售过期杂志的经营模式吸引了我。我当即给兰州的一个批发商打电话,叫他给我先配两千块过期杂志在夜市街试卖。夜市街白天空荡荡的,到了下午四点就热闹起来了。(人生励志 )两排摊位,从街头一直延伸到街尾,服装鞋帽,五金家电,日化用品等应有尽有,而且物美价廉,比商场便宜不少。把过期杂志摆出来后,有些顾客就围了上来,我不厌其烦地将这些杂志推荐给他们,杂志品相不错,价钱便宜,这是一种全新的销售模式,买的人还真不少。妻和女儿也来给我助阵。妻很难相信,一向木讷的我在夜市上为了推销一本杂志居然会缠着顾客磨半天。其实她哪里知道,如果不磨嘴皮子,别人会轻易地买杂志吗?我的利润都是五角一块赚回来的。

摆摊三个多月后,还是亏本了,而且人累得够呛。一咬牙,我把剩下的杂志全部减价处理了。不过卖杂志也有收获,我觉得杂志上的那些文章我也能写,于是就试着写了一些投出去,没想到居然陆陆续续发表了。可是写文章也麻烦,那时电脑很贵买不起,只能在稿纸上写。写了撕,撕了写,一篇文章要反复改几遍才能投出去。信封、邮票和稿纸,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好在稿费单陆续寄来,居然渐渐超过了我的工资。我干脆一咬牙,买了电脑,接上宽带,在网上投稿。鼠标一点,一篇文章就发到天南海北去了,稿费自然更高了。坚持了几年,我的文章得到了报刊的认可,顺利加入了省作协,成为了当地小有名气的自由撰稿人。

十年过去了,房贷就要还完了,我们正在商量着换一套大房子居住。我们的小区环境较差,根本没有绿地,才不到三十家住户,物业公司都不愿意接手经营。要是换成电梯公寓或者大型小区,配套设施肯定不一样。女儿已经上小学五年级了,懂事多了,知道孝顺体贴父母了。我们的工资是原来的三倍多,加上稿费,家里逐渐宽裕了,每年还有闲钱出去旅游。只是我的头上逐渐长出了白发,我只能留平头了,这也许是这十年最大的遗憾。

一位乡村教师的苦楚 第2篇

文/蔡绍平

摘 要: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在20多年的教学经历中总结了对于乡村教育的独特看法。

关键词:爱心;专心;恒心

农村教师工资低、待遇差,在农村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弱势群体。虽然在办公室里牢骚满腹,但一走进教室,望着一双双纯真无邪、渴求知识的眼睛,教师的心软了,他们又义无反顾、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了。他们对学生有爱心,对待工作有专心,在教育事业上有恒心,不愧为新世纪的优秀教师代表。

一、爱心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农村教师面对教育的真实写照。人们又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源泉。我们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为尊重每一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你对世界微笑,世界对你微笑。我们关爱学生,学生也会从中学会关爱他人。

二、专心

在农村中小学,由于工资待遇极低,很多教师已经不能安心于教育教学工作,纷纷转行,有的读研,有的下海经商,有的辞职从事私教,有的报考公务员。大家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安安心心在第一线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大量减少。我也非常希望能坚守自己喜爱的教学工作,一心一意,不离不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我的教育理想。但人不能仅仅靠理想活着,我们希望国家能够对农村教师的工资多一点投入,能够让农村教师找到一点做人的尊严,能够专心于自己喜爱的教育事业。

三、恒心

记得当年刚毕业的时候,我可以说是满怀理想,豪情万丈。觉得我国农村教育事业太落后了,自己在农村教育的大舞台上一定可以大展拳脚,大有作为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生活的磨砺,我的教育激情慢慢地消逝了,理想也似乎变得遥不可及了。原来总是尝试各种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去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但现在我只是习惯性地抄备课,复制原来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自认为这样做省心省力,简单高效,还可以抓高分,得奖励。但不幸的是教育创新和教育理想已经离我远去了,我还是走上了应试教育的老路,成为一名我原来痛恨的“应试”教师。我不想这样“沉沦”下去。我觉得教育上的恒心,就是能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自己的教育理想,永远充满激情,在教学上勇于创新,以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的学生为己任。正如任小艾老师所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人能打败你,能打败你的只有你自己。”只要我们相信人比山高,脚比路长,只要自己永不放弃,我想美好的教育理想一定不会离我们远去。

一位乡村教师的昨天、今天、明天 第3篇

还记得刚走进初一教室, 面对一群刚从小学跨入中学的孩子, 我从他们的眼神中似乎看不出他们对英语的期待与兴趣。反而在课后, 他们神采奕奕, 兴奋得很。为什么在课上看不到这样的他们?一个星期下来, 出现了不少问题, 上课不举手, 读书拖拉, 书写不规范。

怎么农村的英语课这么难上, 小孩这么难教!原因其实是多方面的。一方面, 由于农村小学生底子薄、基础差, 师资水平参差不齐, 缺乏较好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 特别是教学观念陈旧, 教学方法与评价手段单一, 农村孩子与城里孩子相比会有一定的差别。农村小学的学生土生土长, 从小受周围特定环境与家庭教育的束缚, 易落于机械的条文背诵的俗套, 与城市小孩相比, 往往会显得更加胆小拘谨、不善言谈, 缺少自信心理, 又害怕会说错被老师批评, 因而羞于说英语也不太敢说英语。再者, 在农村小学中还使用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 课堂气氛沉闷, 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无法满足他们的学习兴趣, 以致于学生产生厌倦心理, 不愿意继续学习英语。

从与他们的接触中, 我发现, 有不少人在小学时对英语的兴趣就没了, 而且经常会遭到老师的批评, 这样, 想要提高他们的英语可能吗?

今天:思辨探索

学生想学一样东西, 前提肯定是对其产生了兴趣, 这点是我们教者都明白的, 是什么抹掉了孩子对英语的兴趣呢?

老师手里拿着一张试卷, 学生各个埋着头, 握着红笔。

“我们来看词汇过关第一题, 答案是什么?”

“Pollution.”依稀有学生小声回答。

“是pollution, 可为什么还有人错!你们没背吗?”

“看下一题, 谁来?”大部分学生埋着头, 等待着……

“答案是dirty, d-i-r-t-y.”

“对吗?”

“对。”

……

这是一堂试卷评析课, 对答案, 批评学生。老师站在众人前面, 发表着演讲, 似乎很激情四溢, 可是学生好像并未感受到, 机械地握着笔, 做着笔记。45分钟, 随着铃声和学生的低声叹息结束了, 老师捧着书本, 长舒一口气, 走出教室, 任务完成!可是, 有想过下次再做同类题目, 正确率会有多少, 知识点是否真正被学生接受并使用呢?同样的场景, 不断地上演着。作为教师, 我们似乎太关注自己在课堂的表现, 而忽略了真正的主角———学生。有学生打瞌睡, 做小动作, 看手表, 这些现象随处可见。为什么会出现这些我们不愿看到的现象呢?我认为这是因为我们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模式缺乏吸引力, 没有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觉得课堂时间漫长而难熬。

又是一堂试卷评析课。

“先请同学们自己分析试卷, 圈出自己不明白的, 可以前后桌讨论, 过会儿请你们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学生们开始了前后桌讨论。

(老师也参与其中, 帮助学生一起分析错题。)

(学生开始提出疑问。)

Q1: China is one of the eastern countries. 为什么要填countries而不是country?

(底下顿时安静下来, 学生都在思考着什么。几秒钟后, 一只小手举了起来, 两只, 三只……)

S1: one of后面跟名词复数。

T: 举个例子?

(教室里在安静了片刻后, 一只小手举起。)

S1: (迟疑了会儿) One of the students is from England.

T: 真不错。

(见有人答对了, 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与表扬, 举手的人越来越多。)

Q1: One of the books is mine.

T: Good.

(老师每表扬一个学生, 周围的学生很是羡慕, 回答过的学生仍然不满足, 还想回答。而没回答的, 小手举得老高, 恨不得离开凳子。)

T: 你们当中有同学不细心, 将twenty的序数词拼错了, who can spell it?

(超过半数学生举起了手, 喊了一个坐在角落, 学习成绩靠后的学生。)

S2: t-w-e……

(有许多学生见状;立刻争先恐后的举起手, 嘴里还在念着。老师做了安静的手势, 笑着看着他。)

T: 试试吧, 你行的。

S2: t-w-e-n-t-i-e-t-h.

(老师跟着他的节奏点着头) T: Very good.

(他坐下去, 笑着舒了口气。之后的问题解答者中, 不时会看到他举手的身影。慢慢地, 举手的学生越来越多, 我把关注点投向后进生, 尽管回答的不是那么完美, 至少他们开始愿意参与其中了。)

其实, 孩子们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与赞许。就连工作的我们, 也希望受到上级的夸奖。激励学生不仅要让学生得口彩、扬名气, 更要让学生得实惠。即通常所说的, 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精神鼓励, 也要对学生进行物质奖励。如一颗红星, 一支钢笔啦, 一本加盖“奖”字的笔记等学习用品之类, 它们虽然不值多少钱, 但作为意外的馈赠, 还是令孩子唏嘘不已, 毕竟荣誉无价, 这里面蕴含着他们的努力付出, 这是再多的金钱也难以买到的。

高明的教师往往会让学生高兴起来, 这才有了教好和学好的可能。让孩子们生活在兴奋中, 而不是挣扎在成绩里, 这或许就是我们课改的真谛!

明天:春华秋实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 无论什么法离开了学生的热爱和学习主动性, 教学都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英语课堂教学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学习需要, 要做好家长的工作, 提高家长对学好英语重要性的认识, 为学生学习英语提供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同时加强家校联系与合作, 相互了解学生每阶段的学习情况, 以便教师因材施教, 有效地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 安排教学进度。我经常和家长交流合作, 为孩子学习英语创造良好的家庭物质条件。

我们要尽可能多站在学生的旁边, 而不是站在他们的对面, 要让学生自然地把教师当作交流的伙伴;注意自己的表情, 语气和手势, 要注意倾听, 还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适时适度地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正如一位教育家说过的:“鼓励对人类而言, 犹如阳光一样, 没有阳光就难以生存。”同时教师的提问要尽量避免使学生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 而要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要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品尝成功的喜悦, 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 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 有话能说, 有话尽说。

一位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 第4篇

专业阅读 扎根沃土

优秀的教育经典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是教师从平庸走向优秀乃至卓越的“幕后英雄”。有一位好友,每天和我形影不离,与我一起风里来雨里去,真是难以割舍。她就是我心爱的“情侣”——教育经典。为了让自己成为出色的教师,阅读教育书籍成为我业余时间最大的爱好。是阅读让我的教育生活更加充实,更有厚度;也是阅读使我对教学工作学会了思考,让我的课堂更有实效。

我每看过一本书后都留下了美丽的文字,或梳理自己平实的心情思路,或思考书中感人的情节给自己的启示。 2010年,我阅读了《名师讲语文》《学习方式的变革《班主任工作招招鲜》《不跪着教书》等经典作品,这些名师深刻高度的感悟和解读,成功的案例和教育故事影响着我,教育着我,要不断思考自身的教学实践,及时反思自己的问题。

一天晚饭过后,我打开吴非的教育随笔集《不跪着教书》,一句句真实的语言、一个个给人以启迪的故事,吸引了我的眼球。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感觉吴老师是一个敢于说真话、说实话的教育大家。他的文章给人留下思考,他对教育现状的关注和观察,对我总有些启发,让我学会了过滤自己平时的点点滴滴,学会了造属于自己的句子。就这样,我开始记录自己不成熟的思考,记录属于我的教育故事。

有时候就想,要是一个人身边连一本书都容不下的时候,这个世界上,他还能容得下什么?人的服饰可以简朴,也可以华贵;可以拖沓,也可以简练。但无论如何应该记得,书籍是一个人,特别是为师者最不可或缺的“饰品”。带一本书上路,读一段,停一段;或者,哪怕这一天一页也没翻,一行字也来不及看,但只要靠近它,那就是冬日里的一缕阳光,是一种源源不断的温暖。

网络研讨 丰盈智慧

作为一名渴望成长的乡村教师,我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渴望名师的专业引领,可身在农村,学习的机会少之又少,于是网络便成为我眺望世界的一扇窗。正当我在网上“东奔西走”的时候,幸运之星把我带到了一个优秀的队伍里——班级管理自主化实验群,在群里与优秀的同行交流,总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周一七点半不见不散”成了我们共同的口号。每周一晚上,我们在QQ群里集中研讨交流,和一些热心的网友一起交流,一起研讨班级管理自主化的实验措施,分享每个人的故事,相互勉励、相互借鉴。在这里,我享受着真正的专业引领:聆听讲座,讨论交流,这里就像一个班级,这里有组织,有纪律,有方向的引领,有个性的张扬。真没想到网络教研有这般魅力,竟然促使我思想的萌动,我渐渐地有了自己的想法,猛然感到终于找到了成长的家园。

记得一个周一的晚上,我听了刘洋老师的讲座《班主任要学会改变》,他质朴的话语、生动的案例让我茅塞顿开。我懂得了带差班要有名班意识。要成功转化差班,要把差班建设成为自主化管理的好班,首先要在思想上增强孩子们必胜的信心,用班级精神凝聚孩子的心,号召他们建设一个名牌班级。看来,“精神力量的指引是巨大的,名班意识一旦为全体学生所接受,将内化为一种集体信念,一种让全班深受鼓舞的战斗豪情。这种精神让他们感觉前途有望,让他们主动学会自我约束自己,努力促使自己改变。”

讲座后,我开始分析班上的实际情况,确定了本學期的班级精神(做最好的自己,成为一流的班级),发动学生起了班名(阳光班),起了个性化的小组名,并实行小组长聘任制和五星学生评选制(守纪之星、清洁之星、团结之星、爱问之星、阅读之星),对优秀组长和班干部定期给予表彰。课堂上我用表扬性话语激励学生积极发言,参与小组讨论,对学生的课堂行为给予表扬,孩子们心里乐开了花,渐渐地课堂变得有趣,孩子们更喜欢上我的课,愿意与我交流。

精心反思 提升课堂

一个有专业素养的教师,必是一个会“反思”的教师。当反思成为一种教师的自觉行为、一种校园文化,那便会有与众不同的价值意义,教师的成长就会突飞猛进。做一名爱思考、会思考的教师就应从学会记教学反思开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肯定会有得有失。若能将这些体验记录下来,并从理论层面作分析、诊断,那么有益的东西便会积淀下来,不足之处也会得到改进。如此坚持下去,教学素养定能提升,教育智慧必将凸显,教学风格终会悄然形成!

在教学反思中,教师可以总结课堂得失,反思教学成败,梳理工作思路,捕捉精彩“插曲”,在回顾一段段教育经历的同时,叩问心灵:“我做好了吗?我做错了吗?哪里出了问题?我该怎么办?”在反思中学会反思,养成勤于反思、善于反思、乐于反思的良好习惯;通过反思,树立鲜活的教育理念,改进教学行为,融洽师生关系,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和生命境界,教师的每一节新课都会比上一节课安排得更合理。这样日积月累,教师的成长和进步才会更快,自己的教学会日趋完美。

2008年我开通了教育博客,把自己在教育教学的点滴感悟记录下来,或叙事或议论,形式不一,一篇篇博文见证了我成长的足迹,也记录了我践行新课改的思考和感悟,虽然这些文字不是很华丽,不是很灵动,但是确是朴实的,饱含着我真实的个人情感。这样的反思让我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反观自己,改进和完善自我,这对于我个人的专业成长大有裨益。同时也让我看到了成长的希望,虽然举步维艰,但我仍会坚持不懈,阔步前行。

教育写作 深度犁耕

我积极利用博客这一平台,把自己的思考和观察及时记录整理,我把感到的、想到的,听到的,都记录在博客中。这样,可以给自己的生活留下了一点点痕迹,留下一段段美丽的回忆。学生、教师、校园都成了我写作的对象,成了我记录文字中的主题,虽然有时只是几行文字,但做自己喜欢的事,一直让我乐此不疲。

不久,有三篇博文变成了铅字,当我收到样刊和稿费,那份喜悦之情油然而生,那份结果的幸福感直到现在依然存在。我的思考和记录,充裕了我的精神生活,填补了我人生的空白。那几天晚上,我都很开心。同事让我请客,我毫不在乎地就答应了。

可以说,是写作让我的教育生活不再空虚,不再苍白。因为我曾记录过,反思过,虽然只是只言片语,不感人,不华贵,但它们是美丽又有情感的,是有生命活力的真情感悟,是真实的见地和思考。

生活,每天发生,视觉各有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似乎感觉自己越来越离不开这种记录了。和学生交流,和自己交流,和时光交流,站在岁月的尾上回望,过去的一年,有辛苦,也有安恬,有热闹,也有寂寞,有失望,也有不菲的收获。

但我只想说一句话:写博,不仅让生活有了痕迹,也证明了自己的存在。它是写给自己的情书。

只有把写作当成一种享受,享受当天工作的精彩故事;把写作当成是反思,促使自己更新教育方法;把写作当成是积累,为自己积累一笔可观的精神财富;把写作当成是一种习惯,每天不停地写下去,才能取得进步,成长的路才能走得更踏实稳健。

(作者单位:江苏邳州市戴庄镇李圩小学)

责任编辑 赵霭雯

一位乡村教师的成长足迹 第5篇

沅陵县筒车坪九校教师:曹娟

雨果曾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每次面对孩子们时,我都感到神圣与自豪,因为我从事着绿叶的事业,我是一位平凡的人民教师!

我于1989年6月出生于沅陵县借母溪乡符家坪村,2013年6月大学本科毕业后,2013年9月参加工作,现任沅陵县筒车坪九校特岗老师。时至今日,踏上学校的三尺讲台,还不足一年的时间,但是从那一刻起,我就把人生的坐标定在了为教育献身的轨迹上,出于真心热爱每一个学生、热爱党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职业看得无比神圣。因为,我觉得当老师能使我的人生充实、精神愉悦,也因为这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托起的是明天的希望。在这将近一年的奋斗历程中,每当我看到学生进步、自己与学生一同成长,就有一种无比成就感,在参加工作近一年的时间里,谈不上取得多大成绩,只是将自己成长的足迹简单梳理一下,总结为以下几点:

一、为人师表、以身作则

对待工作我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自己做不到的事却要求孩子做到,很容易导致伪道德,伪道德甚至比不道德更可怕,父母教育孩子应行胜于言,老师教育学生亦是如此,因而我尊重学生的人格,善待每一个孩子,我用自己的真情和真心以及行动去感化教育后进生。以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自己,以挚爱的慈母心感染人。在工作中,服从学校领导的安排,对工作尽职尽责,任劳任怨。我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村教师,没有骄人的成绩,也没有做过惊天动地的大事,只是在平凡的岗位上,用一件件小事,用一点一滴的行动去履行一名教师的职责,去践行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去诠释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和对学生的挚爱。

二、认真备课、上课

备课是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认真备好课也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尽管在农村学校穿插不同科目的教学,备课量较大,任务较重,但是我还是坚持科科备课,课课备课,力求做好上课前的充分准备。当然,备课最终还是要落实到课堂上,毕竟上课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回顾这近一年的上课历程,不管从教法的选择、问题的设置、对学生的引导乃至教态、板书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步,当然这除了自身因素外,更得益于同行前辈们的悉心指导,从你们身上我看到了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教育者典型形象。

三、不断学习、充电

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材、新的社会人才标准,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广泛吸纳,以满足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的需要。作为一名专业政治老师,我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不断充实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才能让枯燥的理论知识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跃起来。

四、家校沟通,做好班主任工作

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来说,教学、班主任工作经验的欠缺是难免的,而班主任工作又恰恰是繁杂的,学生年纪小,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刚开始担任班主任确实面临着挑战,同时也遭到了部分学生家长的质疑,但是我不曾想过放弃,因为看到他们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一张张纯真的笑脸,没有理由不做好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我努力放下师长的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说话,走下讲台为学生授课,关心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用尊重、理解善待每一个学生,与他们建立朋友般的友情,并且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家校联合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终于获得了学生的信任和家长的理解。

有这么一位乡村教师要点 第6篇

有这么一位乡村教师,处处用“红烛精神”激励自己,33年来从未间断过,他就是袁集小学教师戈同平。“干一行,就要爱一行,”在课堂上,有声有色给孩子上课的的戈同平,花白的头发染成了一头黑发,53岁的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了许多。

一、无私奉献扎根乡村。

1984年8月,师范毕业的戈同平来到地处淮阴区边陲的韩圩小学任教师。戈老师从来不计较报酬的多少,只是想着怎样把孩子教好,教师是个良心活,需要的不仅有无私、爱心,更需要有责任心。由于长期伏案工作时精力高度集中,备课时间较长,站立时间久,戈老师患上了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同事劝他回家休息一阶段,可他却说不能拉下孩子一节课。

二、用心工作,教学成绩突出

作为一名教师,他不断地刻苦钻研业务,认真研究教材教法,研究新课程标准,注重多方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学习习惯,对工作讲求实效,对学生因材施教.在一次次辅导中,他得到学生的信任,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使他们健康成长。从教33年,戈老师一直教毕业班,所教学科的成绩在统考中名列前茅。尤其是近几年来所教班级的学生考取重点开明中学的人数年年最多。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只红烛,我们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发光发热,用心做好每一件事,平凡生活中就隐藏着无穷的幸福。”戈同平老师这样坦言自己的的工作。他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学校的师生。带

病坚守工作,几十年辛苦不寻常。戈同平以蜡烛精神践行了一名农村教师的神圣职责——燃烧自己,照亮他人。戈老师常说:“我的生命因孩子而精彩,我的生活因工作而充实。“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我愿此生黄花瘦,不教子子负昆仑”。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戈老师爱他的孩子们,他像蜡烛一样燃烧自己,用情和爱照亮了许许多多幼小的心,发挥着自己的余热。

三、关心培养青年教师

作为一名老教师,戈同平老师非常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积极为青年老师教学素养的提升搭建平台,在平时的教学中悉心指导每一位青年教师。戈老师培养指导的青年教师吴阳成,曾获得江苏省优课二等奖,如今已走上领导岗位;青年教师蔡园园和戈老师搭班多年,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并在戈老师的指导帮助下,荣获全国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朱丽芳老师一直视戈老师为自己的师傅,因为戈老师不仅在教学上给予她帮助,更为她树立了做一位优秀教师的榜样……

四、矢志不渝,献身教育。

一位乡村教师的苦楚 第7篇

仕女画是古代表现女性题材绘画的统称, 有着鲜明的艺术特点。我国最早期的仕女画可以追溯到长沙楚墓中出土的战国帛画《人物龙凤图》。人物形象以墨线概括勾勒, 内容以祭亡魂升天为主题。

仕女画发展到唐代, 涌现出颇多以表现历史故事、客观生活为题材的绘画作品, 进入了璀璨时期。从中唐开始的仕女画以表现贵族阶层妇女的生活面貌为主要题材, 而周便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画家。周出身名门望族, 自幼锦衣玉食, 但是上流社会绮靡奢华的风气非但没有影响到他的艺术才能, 反而使他能更深入地观察生活, 以致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他勤奋好学, 并有一定的文化修养, 他的绘画远效晋代的顾恺之、南朝的陆探微, 近师张萱, “初效张萱画, 后则小异, 颇极风姿。”

周善于画仕女、肖像和佛像, 他与张萱一起开创了一种新型的工笔仕女画风格, 被称作“绮罗人物画派”, 他还创制出了体态端严的“水月观音”, 倍受各阶层人士的欢迎, 流传甚广。后代人把周的仕女画和佛像画的式样称为“周家样”, 与北齐的曹仲达、南朝的张僧繇、唐代的吴道子创制的人物样式并称为“四家样”, 被各代画家奉为人物画样式的典范。周经历了中唐到晚唐社会的经济由强盛走向衰败的过程, 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令他深有感触。正因如此, 他笔下的仕女多是衣饰华贵, 但却显得精神空虚, 百无聊赖。她们戏犬、折花、扑蝶、品茗, 光阴在她们的孤单落寞中流逝, 日复一日, 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作品中弥漫着仕女们对深居宫中生活的无奈、厌倦的叹息。周一生中创作了大量的画作, 以贵族仕女、宫廷生活和宗教画题材为主。根据《宣和画谱》记载, 单是当时宋宣和御府收藏的周作品就有72件, 遗憾的是因为年代距今太遥远, 现存的作品只有《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调琴仕女图》和《内人双陆图》四幅作品。虽然流传下来的作品数量甚微, 但也能为我们研究周的工笔仕女画的艺术风格提供依据。在此, 笔者以《簪花仕女图》为例, 试分析周仕女画作品的艺术特色。

《簪花仕女图》绢本, 设色, 是继张萱以后仕女画的又一个巅峰之作。纵观全图共有仕女六人, 点缀其间的有辛夷花、白鹤、小狗。六位妇人在春夏之际, 身着罗纱, 装扮奢华, 在清幽的院落中赏花、戏犬、拍蝶。最右边是一位身披紫纱衫的贵妇, 头插牡丹花, 面容圆润, 体态丰腴, 拿着拂尘捉弄着仿若在讨好主人的小狗。她左边是披白色轻纱, 身穿大花图案罗裙的贵妇, 只见她右手挑起纱衫, 左手伸出仿若也在戏耍面前的小狗。中间的两位向左慢慢前行, 前面的女子发插荷花, 手执红花, 色彩艳丽, 仿若还有清晨的露珠停留在花瓣上。她注视着手里的小花, 若有所思, 是想到了进宫之前的时光吗?岁岁年年花相似, 年年岁岁人不同, 以致白鹤从身边掠过都未能把她惊扰。身后紧紧跟随着手执长扇的婢女, 着装简单朴素。辛夷花树前一位贵妇, 捏着一只刚捉来的蝴蝶, 侧身注视着向她跑来的小狗和白鹤, 不远处站立着一位身披红纱的妇人, 没有玩闹, 神情淡漠。纵观全卷所用线条、设色、构图, 共同组成了一场绝妙的视觉盛宴。接下来笔者就从这些方面试分析周仕女画的艺术特色。

卫铄《笔阵图》云:“善笔者多骨, 不善笔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筋书, 多肉微骨者谓墨猪。”以线造型为手段是中国画最鲜明的特色, 唐以前的人物画多以铁线描、高古游丝描等均匀硬朗的线条。周在创作仕女画的过程中, 在前人的基础上开创了含蓄简劲、流利活泼的琴丝描。这种线条非常适用于描绘肌肤体积和表现罗纱清透飘逸的质感。从此幅作品整体上看, 画面中的线条并不是单一死板的, 而是随着构图和仕女形象的特点, 使用了不同的线条形式。首先, 人物肌肤部分, 周用淡墨细线勾勒, 线条流畅, 生动地刻画了每个人物形象。对于发丝, 改重墨用精细有力的笔法勾出。人物长衫用线洒脱飘逸, 衣物上的花纹或虚或实, 灵巧生动。其次作为点缀画面的辛夷花和假山石, 作者选用比较写意的线条勾勒出假山的轮廓和花的枝干。再用小笔皴擦石头上的结构, 花朵和花叶用淡墨勾出。人物线条的含蓄简劲与花干山石的苍劲老辣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再次, 作为玩伴的小动物也在作者的精心刻画中显得惟妙惟肖。对于白鹤, 作者大面积的采用没骨画法来表现它的仙骨灵动的形象特征。而在小狗的刻画上, 作者针对小狗皮毛的颜色的不同, 选用不同的墨色勾勒, 用激促的线条表现出奔跑嬉闹中的小狗。

画面中人物着装多以红色为主, 辅以冷色调的装饰花纹, 笔者猜想, 作者是想让喜庆的红装来反衬贵妇们寂寞的内心吧。全图用色富有变化又和谐统一, 仕女衣服上的花纹在作者的精心描绘下各具特色, 让观者禁不住惊叹作者细腻的用笔。画面中人物发髻上的花朵用色淡雅, 颜色的微妙变化赋予花朵以鲜活之感, 发簪多以矿物质颜色赋色, 更好地表现了不同材质的质感。卷首的贵妇身披的紫褐色罗纱, 设色沉着, 应是多次渲染而得。朱色长裙和披纱色彩艳丽, 但在冷色调的花纹装饰下又不会显得突兀。手腕上刻画细致的金质手镯上镶嵌的白色珠子, 不仅衬托得人物形象更加雍容华贵, 而且使画面色彩更加丰富。邻近的一个妇人服装的色彩运用比较清爽明朗, 给画面带来一种清新的气息。仕女手执的团扇上绘有盛开的牡丹, 红花与绿叶的设色, 作者采用了对比的方式, 扇面的绢的质感强而有韵致。仕女的着装虽有花纹装饰, 颜色之间对比却较弱, 在画面中的比例以及用色都反映出她卑微的社会地位。仕女紧紧跟随着身披白色纱衫的主人, 贵妇身上大量白色和朱色的运用使画面整体更加明亮, 手里的花朵被作者运用写实的手法绘制而成, 鲜亮的红色花瓣显露出倔强的生命力。即使被折去了, 还是想努力绽放吧。远处站立的贵妇的衣饰色彩对比相对弱一些, 但同样以白色和朱色为主调, 笔者猜想作者是不想惊扰沉寂在思绪里的人吧。辛夷花边上的妇人身上赭色纱衫与朱红色长裙的搭配颜色对比强烈, 白色披帛的搭配稍减弱了, 这种对比, 使画面更加和谐统一。茂盛的粉色辛夷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显得娇媚非常, 就像画中的有着花一般容颜的人儿一样。假山石、小狗、仙鹤身上墨色与仕女发髻的重墨共同均衡着画面, 避免了画面“头重脚轻”之感。

所谓“构图”也就是谢赫六法论中所说的“经营位置”。周的作品构图特点不尽相同, 《簪花仕女图》属于横幅长卷, 采用散点透视, 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画面人物形象不把比例关系作为重点, 而是以人物地位而设置大小, 形成一种独特的构图形式。在画面前面的五位妇人, 身份尊贵者体型较大, 卑微者较小, 奔跑的小狗和仙鹤把她们巧妙地联系在一起。她们并列而立却因姿态各异而使画面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最后辛夷花的点缀给画面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令观者回味无穷。此幅画面中的大量留白使得整个画面的构图和情节气韵贯通。

在人物造型方面, 周的绘画风格深受唐代以胖为美的审美倾向影响, 他笔下的仕女多体态肥硕, 神态慵懒。加上他出身于显赫世家, 每日所接触的基本都是上层社会的贵族妇女, 常见贵族奢侈的生活场景, 因此, 他所画的仕女大都粉饰美艳、着装华贵。细心观察生活的周在描绘人物精神和状态方面, 其方法达到极佳的境界, 不仅真实的描绘出了极具唐代人物特征的外形, 而且绝妙地刻画了中唐后期人物的精神状态和内心情感, 真正达到了“以形写神”的镜界。《簪花仕女图》中的贵妇装饰华贵, 高高的发髻上插着鲜艳的花朵, 粉饰浓艳, 体态丰腴, 罗裙、长衫上绘有锦簇的图案。这些莫不显示着作者以写实的手法描绘着一幅唐代贵妇庭院中游玩的情景。但是画中人物眼神里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即使穿华美的衣服, 化最美的妆容, 戴昂贵的饰品, 即使身边有鲜花、蝴蝶、小狗、仙鹤都没有令她们真正感到愉悦。

有句话说, “不到园林, 怎知春色如许”。或许周是到过“园林”之人, 所以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春色”。那种孤寂、落寞、稍瞬即逝的不完美, 恰似笔者前些日子赭山访樱之路, 疼惜片片花朵的凋落。笔者心想:周寄朱砂于深宫仕女, 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呢?赞美?抑或怜惜仕女们精心装扮的外表下孤独的内心?

结语

周是一位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平和文化涵养的画家, 当时著名的评论家朱景玄给予他“画仕女为古今之冠”的称誉。他所创立的“周家样”影响深远, 五代的周文矩、元朝的周朗、明代的仇英、唐伯虎、陈洪绶, 近到现代画家任伯年、张大千, 乃至当代画家唐勇力的绘画作品都吸收了周仕女画的艺术风格。不仅如此, “周家样”在唐朝时期就流传到日本, 对当时的佛像造像和仕女画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因此, 笔者认为, 学习和研究周的艺术语言对我们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以及创作出中国特色的民族风格的作品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俞剑华注释.南京: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2]王伯敏.中国美术通史.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87

上一篇:机场公安工作总结下一篇:叹为观止的成语解释及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