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山初级中学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2024-07-20

柘山初级中学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精选8篇)

柘山初级中学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第1篇

励志修身、体验感悟、实践探究三类活动课

实施方案

柘山初级中学

2011

柘山初级中学地处安丘的西南部,是一处寄宿制农村初中,几年来,学校始终坚持“团队、细节、高效”的管理理念,注重学校文化建设,强力推进素质教育,强化学校精细化管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全面落实“励志修身、体验感悟、实践探究”活动课,推动学校内涵发展,特制订本方案。

一、充分调研,确定特色项目

安丘市柘山镇地处安丘的西南部,在这里有着丰富的乡土文化资源,如:地方小戏、踩高跷、剪纸、腰鼓、秧歌等,这些文化资源曾经在这片土壤得到广泛传播,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娱乐项目。但是,随着电视、电影、网络等娱乐媒体的出现,乡土文化的传承受到严峻的挑战和冲击,一部分甚至濒临失传,许多未成年人对“乡土文化”的认知和了解越来越少。为使我镇的乡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展,学校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本地乡土文化资源,结合学校实际,确定了以“剪纸、高跷、腰鼓”为主的学校特色项目,全面落实三类活动课。

二、确定特色学校创建的目标

利用一年的时间,在全校学生中开展踩高跷、剪纸、腰鼓三个乡土文化特色项目的教学,每个项目组建一至两支活动队,带动全体学生活动,促进乡土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播,使乡土文化得到传承发扬。

在建成特色项目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挖掘、深化,进而打造学校特色,向特色学校迈进。

三、实施步骤

(一)确立特色项目(2011年1月),充分调研,确立特色项目,组织申报。

(二)聘任教师(2011年3月)。聘请特色项目辅导教师。

(三)成立兴趣小组,开展教学和活动。(2011年4月至7月)。学校充分宣传和发动,七年级和八年级中成立高跷、腰鼓、剪纸兴趣小组,各小组成员在20——30人,并由辅导教师负责开展教学和活动。

(四)全面推广实施(2011年9月至2011年12月)。在各兴趣小组活动基础上,在全校各年级普及高跷、腰鼓、剪纸的教学和活动。

(五)争创特色学校(2012年1月至12月)。全面总结经验,召开现场会,争创“乡土文化进校园”特色学校。

四、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特色学校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校长王玉成,副组长为副校长解德光,成员为团委书记李甲友、政教主任曹兴滨。领导小组各成员分工明确,责任明确,组长负责整项工作的构想、规划和物质保障;副组长负责协调具体分管责任人和教师开展好工作,搞好各项活动,推动项目的实施;成员李甲友具体负责组织高跷和腰鼓队的教学和活动,曹兴滨具体负责组织剪纸队的教学和活动。

2、聘请特色项目辅导教师。我镇在踩高跷、腰鼓、剪纸等乡土文化项目中,有许多技艺高超的艺人,使此项活动的师资得到保障。学校在充分调查了解的基础上,聘请镇文化站老站长、大老子社区的热心艺人李志远同志为学校的高跷、腰鼓队辅导教师;聘请学校中有剪纸特长的李妮妮老师为学校剪纸队辅导教师。各辅导教师根据学生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认真组织教学和活动,并定期进行教学总结、反思,搞好教研活动,以保障各项教学和活动的实效性。

3、多措并举,提供器材保障。我镇的文化站有充足的高跷、腰鼓等器材资源,学校积极协调,充分利用镇文化站的这些器材进行教学,为我们的乡土文化进校园特色项目建设提供了器材保障。在剪纸器材上,学校本着实用的原则,购置了充足的剪子、刻刀,为剪纸教学提供保障。学校通过各种方式,在器材配备上投资少,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

4、为学生提供时间和场所。学校将每周三下午活动课时间定为乡土文化授课时间,由辅导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活动,同时,我镇社区儿童俱乐部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学校依托社区资源,充分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及课余时间开展活动,为项目的开展提供时间保障。学校设剪纸教室,为剪纸队提供活动场所,同时,开辟高跷和腰鼓队活动场所,使学生有学习和活动的场所。

柘山初级中学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第2篇

在 21 世纪学校发展的视野当中,特色学校的创建已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更是提升学校品位、促进学校全面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特色学校就是学校在进行全面改革的过程中,在夯实学校常规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学校群体的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具有全面性、多元性、稳定性的校园文化模式。而这种优秀的、特色化的、多元化的校园文化正是学校魅力和个性的充分体现,是学校发展、师生和谐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特色学校的创建,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提升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及个性特长的重要手段。多年来,我校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同时,以实施新课程改革工作为契机,正努力创建学校教育特色,逐步朝着特色学校的目标迈进。为了提高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因校制宜,办出自身特色,确保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现结合我校工作情况,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特色学校创建指导思想:

培育学校特色是学校整体改革的需要。培育学校特色是创办特色学校和学校改革的突破口。教育要培养“合格+特长”的学生,需要有“专业+专长”的教师,才可以创办“规范+特色”的学校,这是在教育改革过程中创办特色学校的基本经验和思路。

培育学校特色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名牌学校”是学校办学的最

高境界,它是建立在“特色学校”的基础之上,需要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使“学校特色”成为学校的传统,以优质的教育培养社会需要的优秀人才,提升学校的品味,使学校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培育学校特色是学校稳定的需要。特色学校把学校特色渗透于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全体师生员工“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时,学校特色就可以理性化、惯性化地推进学校工作。

特色学校肯定有自己的学校特色,有特色的学校不一定就是特色学校。培育学校特色是特色学校建设的初级阶段。而特色学校则是学校特色成熟的标志,是学校特色建设的高级阶段。

二、特色名称:书香校园,自主读书

三、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

组 长:陈克基(校长)——吴琦(校长)

副组长:李学祥(副校长) 赵延智(教导主任)

张 俊(总务主任)

组 员:各班班主任、语文课任课教师

四、情况分析

1、学校基本情况

我校是凉州区一所普通中学,现有教职工38人,学校占地0平方米,现有学生近600人,10个教学班。近几年,在上级领导的关心下,学校重修了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校也加强了内部管理,注重教师队伍建设,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注重对学生各方面素质的培养,各科成绩在三中靠点名列前茅。存在的问题:语文阅读量少,写作能力薄弱,急待提高语文阅读、写作能力。

2、特色学校创建的基础分析 :

素质教育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人本主义教育理念看,教育决不能忽视学生主体“人”的研究。教育要从主体出发,通过主体,依靠主体,来开发、发展和完善主体的实践过程,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列宁同志说过:“学习、学习、再学习”,现代教育要树立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终身教育的主要形式是“自学”为主,这就要求学校从小学就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而培养书香校园,自主读书的本领是终身教育的需要。为此我校提出了创建“书香校园,自主读书”这一特色。

从当前学校现状来看,存在着学生看书少;读书的面窄,读书的兴趣不高。从学校对学习后劲足、思维活动活跃的学生进行调查的情况来看,这些学生都是爱读书的。当前课程改革也把增加阅读背诵量作为语文大纲修改的主要内容。“书香校园,自主读书”给学生自由选择的余地,去追求个性的发展,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故而也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需要。“书香校园,自主读书”是提高学生和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

五、特色目标:

“书香校园,自主读书”的活动要引导学生读大量的书,读各方面的书,改学生从被动地读书变为主动地读书。读书的兴趣日趋浓厚,利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及自己的方法进行,养成得当的习惯,使自己喜欢读书,爱好读书,有效读书。由“书香校园,自主读书”向“自主写作”过渡。通过实验研究,探究“书香校园,自主读书”的规律,构建目标体系、操作体系、评价体系,形成新的管理模式。在研究中,掀起学理论、读名著,搜集学科有关书籍,在师生中开展书香校园,自主读书潮,开辟师生读书园地。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培养教师科研骨干,创造出理想的研究成果。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以下目标:

1、整个中学阶段课内外阅读总量达到800万字左右。

2、学生写读书笔记至少20篇(每周要求写200-500字,每期搞好两次积累展览)。

3、学生每人在家庭中建小书房或小书橱一个,平均每人藏书量30本以上,读中外名著10本,古诗背诵200首以上。

4、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的识字量增加至10000字以上。读书成为每学生一日生活的.内容,形成自己的读书特色,促进个性发展。

5、学习电脑操作,学会因特网及电脑进行阅读和写作。

六、途径:

(1) 学校环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用环境、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和最有效的领域之一。”为此,我们大力筹措资金,加大校园环境改造的力度,充分发挥环境的隐形教育作用,要精心布置校园,使校园成为学生书,自主读书的熏房。“让每一面墙都说话,让每一寸土都育人”。学校将设置读书长廊,校园里悬挂名人读书格言、

学生读书格言,平日在学校的宣传栏、黑板报内开辟“读书专栏”,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定期开展读书节活动以交流成果,通过校园广播定期播出学生的阅读收获,使学生在校的每时每刻受到熏陶,让师生生活在一个充满读书气息的“潜在课堂”里,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 班级环境:根据各班班主任、学生的特长,将教室同样布置成具有浓厚读书气息的地方,让每一个学生都投身于其中。建立班级小图书角,人人享有阅读新书、好书的权利,在书的陪伴下健康成长。

2、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

(1) 采用“以读为基础,读议间练相结合”的教法。知识技能抓“扎实”,情感因素激“兴趣”,传播知识突出“新”,落实“改”;教学过程突出“准”,落实“引”;语言训练突出“实”,落实“促”。尝试自学,整体感知。教师教学做到五突出、五带进:突出精要,突出重点,突出关联,突出逻辑,突出层次;带进趣味、带进微笑、带进鼓励、带进音乐。

(2) 课内读写结合:建立写作系列,读写结合,提高作文速度,以“循序渐进”为原则,以多读促多写,以速读促速写。

柘山初级中学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第3篇

一、建设特色校园环境

校园环境不仅是师生生活、学习的空间, 还是彰显学校特色的重要载体。学校要办出特色, 首先应营造出一个富有特色的校园环境。

1建设校园精神环境

校园精神环境是学校师生认同的价值观和个性的反映, 是学校环境建设的核心, 一般包括学校理念、精神、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丰县民族中学原有精神环境的建设, 借鉴的多, 创新的少, 缺乏特色, 不能适应学校新的发展需要。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 学校对精神环境进行不断的修改、完善与补充, 逐渐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精神环境。

(1) 提炼学校核心理念

核心理念是学校用于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与管理活动的最高价值标准, 是学校一切行为的起点和归宿, 是学校精神环境的灵魂。丰县民族中学地处少数民族聚居区, 县域内少数民族学生多到本校就读。学校长期以来十分重视民族团结教育, 各民族学生的团结合作、和睦相处成为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 学校提出了“和美与共”的核心理念。“和”指和睦, 团结。“美”寓意各个民族均有美的价值标准。“和美与共”的核心理念, 既渗透着儒家文化的精髓, 又从深层次体现了学校对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视, 较好地体现了学校的特色。

(2) 凝练学校精神

学校精神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自觉提炼、被学校全体成员认同的精神支柱, 是一所学校整体精神面貌的体现, 它对全校师生具有导向和激励作用。丰县民族中学前身为丰县城关中学, 创办于1976年, 学校建校以来以强烈的进取精神不断进行办学方略、教学管理的创新, 学校各民族师生团结协作以自信自强求进取, 以自立自主求发展, 不断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攀升, 学校先后通过江苏省重点学校、江苏省三星级学校的验收, 现已发展成为苏鲁豫皖接壤地区最大的民族中学, 为适应新时期的发展, 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又不失时机地提出了争创江苏省四星级高中的宏伟目标。据此, 学校提出的“团结竞进、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 既是学校多年来飞速发展的真实写照, 又是对学校主题文化———和文化的一种倡导。

(3) 丰富发展校训内涵

校训是学校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形成的, 对全校师生具有规范、警策和导向作用, 它能概括学校的整体价值取向、独特气质、文化底蕴, 蕴含师生的道德理想、人格特点和历史责任。丰县民族中学的校训是:“修德善己身、博学济天下”。该校训是对学校原有校训“厚德博学、追求卓越”的拔高和升华, 既体现出学校全员重视品德修养而完善自我, 又体现出师生博学立世以济天下的情怀, 其中还蕴含了学校地域特色———帝王 (刘邦) 之乡, 善修己德, 胸怀天下。“修德善己身、博学济天下”的校训与“和美与共”的核心理念一脉相承, 既体现了学校办学之特色, 亦实现了师生自我成长与承担社会责任的高度契合。

(4) 重新定义学校“三风”

“三风”是学校风气的总称, 包括师生在工作、学习、生活中养成的风气, 以及在学校发展历程中所积淀的优良文化氛围。学校原有“三风”建设同质化、形式化严重, 缺乏特色和个性, 在师生中的认同度低, 感召力不强。学校结合“和美与共”的核心理念形成了新的校风、教风和学风。新校风是:“尚宽和风、扬鸿鹄志”。“宽和风”是对和文化的继承和倡导, 也是民族文化一家亲的重要展现, 以及对学校原有校风“团结”文化的一种延续和承接。“鸿鹄志”, 则体现对地域文化名人刘邦远大志向的推崇, 启迪学生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 也体现出对原有校风“文明”、“求实”的一种倡导。新教风“博爱于心, 业精于勤”是对原有教风“严谨、求精、敬业、爱生”的一种文化继承。学校重点将爱、精、勤融为一体, 一是重在体现教育是充满爱的事业, 对民族中学的教师来讲, 尤其需要对各族学生投注博爱情怀, 播洒无私关爱;二是教师要善于在教学方面精益求精, 既能体现原有教风中“求精”的思想, 也能展现出学校原有校风对“勤奋”的提倡。新学风为:“学思相融、乐群尚美”。“学思相融”是对原学风“勤学、善思”的提炼概括, “乐群尚美”体现了民族中学学生之间和谐融洽和对各民族文化之美的推崇。

2. 建设校园物质环境

校园物质环境是学校环境的基础, 是学校精神环境的载体, 它一般包括校园建筑、教育教学设施、人文景观、活动场所等。丰县民族中学创建后, 将学校物质环境建设目标定位为:“现代化建筑+花园式环境+浓厚特色文化氛围”的学校, 力求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说话”, 每一处走廊都传递信息, 每一块砖石、每一株草木都蕴含文化元素。为此, 学校通过新建和改造的方式, 结合学校主题文化, 对校园物质环境进行了重新设计和布置。

(1) 新建特色校园建筑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 是彰显学校特色的主要载体。民族中学创建后, 学校加快了校园建设步伐。首先, 新建了伊斯兰风格的校门。新建校门左边一根大理石柱子, 上边分成四个镂空的小柱子托举穹庐形的伊斯兰图腾, 右边大理石墙面用汉字和回文书写校名, 中间是电动伸缩门, 校门两旁刻有民族团结浮雕。新建校门较原校门宽敞、漂亮, 融现代与传统于一体, 文化气息浓郁。其次, 改造校园围墙。学校围墙原为封闭式围墙, 缺乏与外界的沟通, 更缺乏文化内涵。学校打破原有封闭式的围墙, 建立栅栏式围墙, 围墙四周建56根“民族团结柱”, 代表56个民族。柱子模仿建国六十周年“民族团结柱”的造型, 但颜色以学校主题色暗红、白色、绿色为主。正面刻有本民族特色的图案 (以中国邮政发行的56个民族邮票上的人物形象为主) 。背面是本民族的简介和代表性的图腾。“民族团结柱”的排列从校门开始, 校门东边第一根是汉族、西边第一根是回族, 突出学校以汉族、回族学生为主。其余按照建国六十周年天安门广场“民族团结柱”的排列顺序, 分东西两侧交替排列。56根柱子以栅栏首尾相连, 意味着56个民族紧密团结。特色鲜明的校园围墙和学校周边的民族文化风情园、少数民族村居、清真寺、民族大厦等有效融为一体, 显得自然、和谐、得体。再次, 学校还多方筹资兴建了富有伊斯兰风格的科技楼 (世界伊斯兰发展银行援建) 、少数民族展室、少数民族餐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场地等教育教学设施。学校还把校园分为教学区、生活区、活动区, 各区根据各自特点进行文化布置:教学区以民族政策、民族文化为主题;生活区以民族风俗习惯为主题;活动区以民族体育运动为主题。各区充分利用墙壁、走廊、宣传橱窗等宣传各自的文化主题。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景观和各区布置的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互相呼应, 共同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校园环境, 使人一进校门, 即能处处感受到民族特色, 时时接受民族文化教育。

(2) 倾情打造人文景观———民族苑

民族苑是学校倾情打造的一个民族特色鲜明的人文景观。整个民族苑轮廓按照中国地形布置, 因势造山造水。其间又分若干区域, 区域数量根据学校有多少民族而定, 每个区域建有本民族特色的微型建筑, 种有富有本民族特征的植物。民族苑入口处, 建一民族团结誓词碑, 中间地带建一民族团结雕塑, 其间以曲折的小路, 连接四方。师生课余时间进入民族苑, 在领略不同民族风情的同时, 亦能很好地接受民族文化教育。

(3) 借助外脑, 设计学校标志

学校邀请山东大学有关专家帮助设计、制作学校标志, 包括校徽、校旗、校服等教学办公用品;信封、信纸、网站设计、学校宣传册、校办刊物等公关、展示物品, 要求既注重时代性又要突出学校特色。新校徽以学校建筑———伊斯兰特色为主题设计元素, 同时融入民族服饰及学校办学之特色。多彩的民族服饰, 展示出各民族学生和和乐乐一家亲的融洽氛围;书本形式, 是对师生具备广博学问之表征, 也内蕴学校融多民族思想办学之特色, 绿地是对学校作为绿色学校的凸显。整个校徽以绿色为基调, 寓意师生充满青春活力, 也寓意学校历久积蕴, 更显风华正茂。

二、开设特色课程

特色课程是创建特色学校的强有力保障。学校开设什么样的课程, 提供什么样的教育, 学生就有什么样的素质。为此, 丰县民族中学依据“和美与共”的核心理念, 通过有机整合国家课程、适度拓展地方课程、合理开发校本课程, 着力构建民族特色课程体系。

1. 有机整合国家课程

在各学科教材中, 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 学校要求各学科组根据各学科的特点, 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民族文化资源, 结合学校实际, 有机整合教材, 渗透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如在历史课上, 抓住典型事件张骞出使西域、图尔扈特东归等, 让学生了解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引导学生知和而和, 重视民族团结。在地理教学中, 教师通过对我国版图的确立、行政区域的设置、演变等内容, 使学生认识到祖国辽阔的疆域和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共同开拓的, 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来之不易的, 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引导学生珍惜当前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 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在音乐课、美术课上融进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绘画、民族服饰等, 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56个民族绚丽多彩的文化总和, 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全部内容。教育学生“各美其美, 美人之美”, 学会理解、包容、尊重他人。

2. 适度拓展地方课程

在实施地方课程过程中, 学校结合本地特色, 挖掘本土课程资源, 对课程内容进行适度拓展, 通过改编、扩充、延伸等形式在教学中不断加入新鲜的内容, 把课程资源开发到学生最近“生活区”, 尽显地方课程内在的魅力。如在讲省编《民族团结教育活动 (高中版) 》教材专题三第二课题“共建和谐新疆”时, 我们结合本县发展实际, 对教材进行适度拓展, 让学生探究本县民族经济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让学生在了解家乡发展的同时, 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使命感。为开好课, 学校选拔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地方课程的专职教师, 配备教学参考资料, 制订了课程评估标准, 积极开展观摩课、优质课、优秀教案评选活动, 并将其纳入学校综合考核内容, 奖优罚劣。

3. 合理开发校本课程

为突出学校办学特色, 学校把民族文化作为校本课程开发的突破点, 先后开发了校本教材《中华民族常识》、《少数民族体育》、《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绘画》等, 使特色课程更加系统化。学校在不同年级开设校本课程的必修和选修课, 如在高一开设必修课程《中华民族常识》, 重点介绍我国各少数民族分布、风俗习惯、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 高二开设选修课《少数民族体育》、《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绘画》等。同学们在学习中, 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民族文化的熏陶, 增强了民族团结的观念。在选修课的基础上, 学校相继组建蹴球、陀螺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运动队和少数民族歌舞队。他们经过刻苦训练在各种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自1999年起, 学校少数民族运动队代表江苏省连续参加四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 共夺得了一个第三、两个第四、四个第五的好成绩。学校民族歌舞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共200多人次获奖, 并多次受邀参加县、市重大节庆演出, 多次走进社区举办民族歌舞专场演出, 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高度赞扬。此外, 学校还在研究性学习的课程中指导学生选择有关民族教育内容的课题, 进行积极的探究。

三、开展特色活动

特色活动是落实特色学校建设目标的重要途径。为此, 学校充分利用不同民族文化资源, 紧密结合时事和学校活动, 遵循“和美与共”的核心理念, 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活动, 使特色教育精神在活动中落实, 特色教育目标在活动中完成。

1. 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

如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专题讲座等, 使师生了解党和国家的民族方针政策, 充分认识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 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 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

2. 促进师生发展的文体活动

如每年一度历时两个月的民族文化艺术节是师生倾情打造的充分彰显学校特色的盛大节庆活动。期间, 师生开展学唱少数民族歌曲、学跳少数民族舞蹈活动;举办民族知识竞赛、民族歌舞比赛、民族团结主题演讲、征文比赛;组织师生观看民族团结、民族风情影视, 民族服饰、民族艺术作品展示等等。活动中, 传统和时尚融合, 竞争与合作辉映、魅力与活力绽放, 师生在充分领略少数民族文化魅力的同时, 增长了知识, 提高了素质。

3. 民族团结互助活动

如慰问、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家庭师生, 积极开展各民族学生之间“结对帮学”活动, 向少数民族落后地区、受灾地区捐助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深刻感受到多民族大家庭的温暖。

4. 传播民族文化的联谊活动

如在校内成立不同民族的社团、举行少数民族学生联谊会。走出校门与周边民族中学举行联谊活动, 如参观学习活动、少数民族体育运动项目比赛活动等。另外, 学校还充分运用国际交往渠道,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2001年11月19日, 伊斯兰发展银行官员哈桑·萨利姆博士带领沙特阿拉伯学生来学校参观学习。2005年, 校长赛义德·马连义带领部分师生进行回访。通过联谊, 加深了中外学生、不同民族学生的相互了解, 增进了友谊。

5. 增强责任感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校经常组织学生走出校门, 深入少数民族社区、少数民族企业、清真寺等, 以参观、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等形式, 深入了解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和发展状况。让学生接触社会, 认识家乡, 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柘山初级中学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第4篇

特色学校的档案管理必须要做到规范。档案工作的规范管理能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特别在每年上级组织的督导、验收、评比和争创示范性高中等工作中能提供有力的证据支持,真正地感受到搞好档案工作的积极作用,加深了对档案管理意义的认识。所以,必须建章立制,完善档案工作的管理。

特色学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一项细致而又系统、严谨而又科学的工作,认真收集、整理、保管档案的同时,必须始终坚持围绕学校特色建设这一主线为学校各项工作服务的原则。

第一,注意收集本校办学方向的有关文件材料。学校在贯彻教育方针、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时,根据学校具体的环境条件制定适合学校总体发展的规划、年度工作计划和专题工作总结,每年召开中层领导干部讨论研究学校教学发展方向及学校管理等形成的文件材料,学校组织教职员工、党政领导班子学习教育法律法规、依法治校的会议记录、专题材料、简报,还有各处、室依据制定的实施办法、工作细则等。学校档案工作人员,隶属校办公室,对及时了解学校重大活动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主动跟踪学校的重大活动,了解学校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的主要内容,根据各类文件材料的形成规律,制定文件材料收集计划,特别要在各项重大活动结束后,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收集应归档的文件材料,其中图片、照片、录像等声像材料应请相关部门和人员做好文字说明。有关办学方向的档案材料,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学校管理的总体能力,是上级对学校工作进行考核时必查的档案资料,因而是学校档案工作中的一个重点,其表现在是不能按常规在学年结束后进行文件材料的收集,而应在学校重大活动结束后,随时收集,以保证归档文件材料的完整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第二,要加强收集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材料。学校从应试教育转到素质教育后,学校教师队伍的素质在不断地探索中提高,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水平。而且还要从各个环节充实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准。首先,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严格要求教师,遵纪守法;其次,在新课程改革大潮的驱动下,教师应大胆尝试着用新理念的教学方法去撰写教学反思,以作为教学中的第一手资料;加大教师培训计划,以“请进来,走出去”的思想观念来大大激励每一位教师。每年度要建议每一位教职工每月写一篇关于师德、师风、教学管理及教学心得的论文,并汇编成册形成资料保存,以此鼓励鞭策大家。积极参加各类继续教育的学习,使其在教学工作实践中总结出有益的经验,鼓励教师撰写论文在区、市、省级及各类刊物上发表。教师队伍在提高自身素质过程中形成的有特色的教案、论文、年度考核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活动的文件材料和获奖证书等,充分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师资水平,这部分的文件材料是学校对教师进行培养、使用的重要参考资料。学校档案管理人员应加强这方面文件材料的收集,按教研组进行分门别类,以便提供利用。

第三,要注意整理学校常规管理文件材料。学校档案管理是学校常规管理的组成部分,学校常规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学校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研究教材、编写教案、批改作业、组织测试,反馈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和健康状况,对后进生转化工作,每个教学阶段都要做教学质量分析:学校图书馆、教学设备使用情况,仪器设备购置利用后一般都要进行造册登记:学校进行基本建设和各种建筑物质量达标验收等过程中形成了专门的基本建设档案:学校进行财务管理,会计核算时形成的会计档案;安全工作是学校管理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都制定了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责任书等。学校常规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文件材料,是学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校日常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有着重要的参考作用,但这些文件材料一般分散在学校各职能部门,要有效地提高学校档案的利用效率,就需要学校所有档案必须实行集中统一管理,以便统一开发档案信息资源,有效地为学校领导和学校各项工作服务。

柘山初级中学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第5篇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及县局重抓特色提升内涵推动桐梓教育纵深发展的精神,大力推进深程改革,积极引导学校发挥优势,建个性化、特色化得内涵发展之路。根据我校的教师普遍爱好音乐,又专业音乐教师,而且优秀的老师在省市县所举行的歌唱比赛中荣获优异的成绩。根据音乐作为一门高雅的艺术,被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并可直接参与的群众性艺术形式,音乐振奋人心 催人奋进表达情感促进交流的特点。经广泛针求教师意见,并通过校务会研究决定以“悠悠笛子,快乐人生”为特色的音乐特色学校,为保证音乐特色学校的有序进行并取得实效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县局创建特色学校为契机,以教研深改为引导,以提升学校内涵发展水平为核心,以促进学校生活全面发展为根本。按照管理又特色、教学有特色、文化有特色、学校有特色的工作思路。创立“丰富加出色的文化”建设“规范加特色”的学校培养“合格加特色”的学生。依靠全体教职员工,将学校打造成一所风格独特、特色鲜明的学生喜爱、社会认可、人民满意的农村初中。

二、组织机构

组长:梁永强

副组长:李大江梁波阮雪颖

成员:蔡勇宋明亮梁健张其林刘越凯李照明周婷张珊宝李小燕狐山

三、工作目标:

1、培养学校音乐兴趣及音乐审美能力。

2、全体学生能识简谱,特长班学生能识五线谱。

3、通过合唱训练增强合作能力,培养积极主义感和荣誉感。

4、通过舞蹈形体训练锻炼学生的节奏感,使学生形态协调优美。

5、让全体学生能演奏简单曲子,特长班学生能演奏歌曲。

四、具体措施

1、按要求开齐开足音乐课程,任课教师专业化

柘山初级中学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第6篇

一、创建背景

“人民防空教育是国防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人民防空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校园中开展人防安全教育,加强校园人防安全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安全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提升学校竞争力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实现学校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是从文化建设入手、加强安全管理、呵护生命成长的重要举措。通过人防宣传教育和学校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着力培养学生 “关注人防、关爱生命、奉献社会、维护和谐”的人文理念和良好品德,掌握必备的人防安全技能。

由于学校的教学体制还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接轨的转型期,不少学校对人防课开展的相当低调,甚至存在人防知识教育可有可无的模糊认识。对此,我校要求全体教师一定要充分认清人防教育的重要意义,扎扎实实地抓好人防教育工作,增强教师在新形势下做好人防教育工作的信心。校园人防安全以学校人防安全理念为重要引领,加强人防安全基地建设,切实发挥基地作用,着力从宣传发动、全面实施和总结提升;着重从打造校园人防安全制度文化、校园人防安全物质文化、校园人防安全行为文化和校园人防安全精神文化,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建设方案和实施构想,全面推动校园人防安全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

二、创建目标

我校坚持“育人为本,预防为主,重在实践”的方针,以人防特色教育为依托,将单纯的防空知识教育向提高防灾技能延伸,将单一的防空演练向应对公共 突发事件综合演练延伸,将局部战争条件下的人防教育内容向现代信息化条件下 的防空防灾教育内容延伸。力图通过人防安全特色教育既发挥人防宣传教育的授知、导向功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力图使每位学生都掌握一项必备的人防安全急救技能。

1.要把人防教育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突出在提高学生素质上给力。教会学生在面对突发事件时的应对技巧,正是理论学习与 实践操作的有机结合,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手段,可以 使其终生受益。

2.要把人防教育与安全教育结合起来,突出在教育学生保护生命安全上给力。教会学生最基本的防护本领;以及面对突发性灾难的科学态度、基本常识、逃生技巧;教会学生在外来侵害面前沉着、冷静、机智地保护好生命;教会学生身心健康、行为规范和自强自立的良好品德,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在人生道路上 趋利避害,健康成长。

3.把人防教育与心理疏导结合起来,突出在培养学生健康心理上给力。培养学生应对灾害和各种突发事件的健康心理,主要教会学生遇事要沉着冷静,不要盲听盲从;要科学理智,不要急躁恐惧;要秩序井然,不要杂乱无章。

4.把人防教育与应对灾害演练结合起来,突出在提高学生的逃生自救能力上给力。搞好学校人防教育要与组织学生系统的防灾演练结合起来,要利用学校的课间操,中午休息时间定期组织学生开展疏散逃生演练,让广大学生在系统的防灾演练中提高应对灾害的能力和 自救逃生能力。

三、创建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6年4月——2016年7月):

1、建立创建组织,明确职责;

2、进行广泛宣传,提高创建意识;

3、制定特色学校建设规划。

第二阶段:创建阶段(2016年9月——2017年2月)

1、对草拟的《创建织里镇中学人防特色学校实施方案》的科学性、可行性进行反复论证、多方论证,完善创建方案;

2、制订各类制度、考评方案。

3、全面启动特色创建活动,打造外显文化,培训师资,开展活动,开展课题研究,实施评价。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7年3月——2015年4月)

1、整理分年度、分项目创建资料,总结创建中的得失;

2、展示创建成果,迎接织里镇中学人防特色学校评估验收。

四、创建策略与措施

(一)领导重视,加强管理

学校高度重视人防安全活动,领导班子对开展人防安全活动的重大意义有明确的认识,将人防安全活动纳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并作为学校办学特色予以安排落实。学校组建以校长为首的“人防安全特色学校创建”领导小组,制定切实有效的实施方案;在教师队伍中形成集体共识,突出全员参与;学校、年级、班级层层管理,将不断加强日常巡课检查、定期评估、奖励等制度,从而推进人防安全工作全面开展,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不断完善。

(二)提升教师人防安全素养,营造浓厚研究氛围

创建人防安全特色学校离不开学校每位教师的努力与实践。如何让每位教师都能投身于我校特色教学的实践中来,成为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组织学校大部分教师积极参加市区人防办和学校组织的各级研训活动,及时了解人防信息和热点。让每位教师都具备相关的人防安全教育、教学的新理念;特别是各位班主任能胜任人防学科的教学,在教学中实践理论内涵。定期利用组内活动及课余时间,教师之间开展学习交流,沟通,力争形成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

(三)编辑校本教材,开设特色课堂

为了确保人防安全特色教育的开展更能贴近我校学生的实际,学校从校级层面出发组织校内有人防安全经验的教师进行校本教材的开发。参与校本教材开发的我校教师都是具有丰富人防安全教育的一线教师,在各位教师的通力协作下,我校的人防安全教材初具雏形。在初版的基础上,经过校外专家组的评定与审议,对教材的开发提出了中肯和切合实际的建议,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再次的开发,使得教材更趋于完善。

校本教材的开发为我校教师投身人防安全教育起到了巨大的激励作用。自2014学年起,我校在七年级和八年级各班开设校本课程——《人防安全手册》,担任课程教学的教师主要来自于上述教材开发的众多一线教师,其中不乏我们的班主任。在这些富有激情和经验的教师的努力下,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展的生活而又不乏实效性。在校本课程的开展中,既遵循了学生的发展规律,关注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自己通过学习,了解和掌握必备的人防安全知识,提升他们的应急和反应能力。

(四)整合校内外资源,营造宣传氛围

在人防安全教育开展过程中,必要而实用的宣传手段必不可少,恰当而又合理的资源整合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组织学生观看时世新闻、相关电影以及历史资料片,让学生通过观看来体会如何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如地震、洪涝、山体滑坡、核武器袭击、化学武器袭击、生物武器袭击、野外生存自救等。

2.利用学校宣传阵地的辐射功能,在固定的宣传栏中定期进行举行形式多样的人防安全知识展示。

3.发挥班级中黑板报的作用,引导和鼓励学生在一些重要时间点进行黑板报的设计,通过黑板报的宣传在学生自身中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

4.学校整合校内外资源,定期为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人防安全讲座和实践操作活动。

(五)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实践中践行理念

人防安全教育不能只是空洞的说教,学生没有任何感性认识,必须建立在多实践活动的基础之上,让学生们在相对真实的实践氛围中,真正感受人防安全的重要意义。

1.加强与社会资源联系,建立人防安全基地。我校积极开拓社会资源,先后与织里镇消防大队、织里镇织南派出所等人防安全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作为我校学生进行人防安全教育的实践基地。

2.理论离不开实践,为了践行“人人学会一项必备技能”这一根本目标,我校积极开展各种演练,如消防、紧急疏散、野外活动、传染病预防等,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学会如何自我保护,相互救助。

3.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由“好学”转入“乐学”,每学期我校都举办七八年级学生的“人防知识竞赛”,评出一二三等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在特色活动创建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人防安全教育的立足点是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为了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我们提出将活动的内容从课内的教材学习延伸到课外的实践活动中去。我们在八年级率先启动了社团建设,建立了人防安全社团,组员来自于八年级各个班级。我们的社团将校内课堂和课外实践相结合,力图帮助学生将课内的知识运用于生活的实际中来,真正践行我们活动的真谛。为此我们的社团开展了一系列贴近学生实际而又富有实践探索乐趣的活动,例如组织学生赴上海东方绿舟国防主题实践基地考察,在丰富的活动中强化自身的安全意识和人防技能。

(六)完善机制,保障实施

1.建立长效机制,及时评价。为了保证人防安全教育的顺利实施,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完善相关的评价机制,需要建立教师评、学生自评、互评、家长评多位一体的体系,真实评价学生在接受人防安全教育后的行为变化。其次是要在建立领导管理组织的基础上建立考核机制,将人防安全教育实施情况作为班级考核、过程考核、相关人员绩效考核的一项主要内容。

2.加大经费投入,加强保障。学校在实验教师培训、器材、资料、教材等方面提供条件,保障特色校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五、创建工作组织机构

成立特色学校建设领导小组,保证此项工作的顺畅执行。创建人防安全工作特色学校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姚阿明(校长)全面负责人防安全特色创建工作的督导

副组长:周志强(副校长)负责学校人防安全特色创建工作的协调和指导 组员:

徐培江 负责方案的制定的组织实施 朱会明 负责落实方案的宣传工作 沈镇涛 负责落实方案的实践工作

负责方案实施中的物质保障和安全工作

朱会明 徐培江 朱月忠 负责本年级方案的组织实施

创建人防安全特色学校活动领导小组,要做到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要把学特色建设按计划将工作任务层层分解,层层抓落实,确保特色建设工作长期有序高效地开展。

六、预期创建成果

1、凭借人防特色学校的创建,营造安全校园,让注重人防安全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乐趣,成为一种风气,以达到人人学会一项必备安全技能的创建目标。

柘山初级中学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第7篇

“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特色立校、特色强校”为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核心,优化学校管理,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学校品位,形成以特色立校的学校发展态势。以提高质量为中心,大力推动教学改革。构建并形成有特色的科学的课堂文化,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以课程实施为主线,推动学校课程创建;以教师发展为本,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学校基本情况。学校校园占地面积70亩,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5130M2,体育场馆面积13865M2,绿化用地4900 M2。

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学生人数1002人,教职工总人数98人。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的办学理念,踏踏实实工作,按照上级规定规范办学。

三、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的背景:

1、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通过多种形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进一步提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保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从教育形势的发展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2、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钢要》中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3、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是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改革倡导“三维”目标体系,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分析,各学科的任课教师在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过程中,就必须了解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并把心理健康教育有机地渗透于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

4、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初中阶段是青少年性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以独生子女为主体的新生代,其主流应该说是好的,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前的中小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还存在较多问题。研究、探索新形势下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规律、新策略、新途径和新方法,已经成为当前深化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的重大课题之一。

5、抓好“心理健康教育”是增强学校德育工作实效的需要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树立在出现心理行为问题时的求助意识,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减少和避免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各种不利影响;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我校正是基于上述五个方面的认识和考虑,力图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特色建设,激活学校的整体工作,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四、加强管理,完善工作机制:

为了科学、有序地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的创建工作,学校成立专项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负责特色创建活动的总体规划、整体协调、宏观管理以及阶段性的总结评估工作;副组长由学校的教导主任、政教主任担任。政教主任负责在特色创建过程中,具体策划、组织开展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政教主任负责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调动班主任的积极性和学生的管理工作;教导主任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课程管理工作。

领导小组下设工作组,赵娜老师任组长。工作组的任务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负责“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性课程的课堂教学和科研工作;②针对学生群体的共性特征,定期开展专题讲座;针对学生个体存在的心理问题,广泛地、多渠道地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活动;③有计划地组织全体班主任和各学科的任课教师,定期开展校本研训活动。④建立家校联系,主要负责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对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给以适当的指导。

三、加强软硬件建设,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

1、加大资金投入,建设符合师生实际需要的专业的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咨询中心,具备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以及来访者接待、放松等功能,同时也负责学生心理档案的保存和管理。

2、加大培训力度,建设好三支“心理健康教育”队伍(1)以专兼职教师为重点,着力培养一支“心理健康教育”骨干队伍。(2)以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施教能力为目标,大力加强班主任和心理辅导员队伍建设。

(3)以全面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为宗旨,努力建设一支人人都热心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队伍。

四、拓宽渠道,优化三个施教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性课程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是多样的,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专门性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式。在七、八年级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间周一节,九年级采取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年级和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教学内容,关注三个层次——发展、适应、矫治;把握三个维度——认知、情感体验、行为改善;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培养自信心,增强悦纳自我意识,实现自助和互助,从而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思考、学会做人。

2、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任务是: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或障碍的学生,给予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对于极少数有严重心理疾患的学生,能及时识别并转介到专门机构和医疗部门。根据学校心理辅导工作的主要任务,在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中应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1)团体辅导。团体心理辅导通常是针对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所开展的心理辅导活动,以解决学生的共性问题为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正确的价值观,纠正学生不良的行为。

(2)个体咨询。个体咨询一般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心理问题所开展的心理辅导活动,其目标是在学校心理咨询能力范围内引导学生自我认识,自我调节,重新树立健康的心理。我校的个体咨询工作主要通过以下四条基本途径: ①面询。也可称之为“现场咨询”,由心理教师或心理辅导员坐诊,给予来访者心理辅导。

②书信咨询。在学校两个教学楼分别设置“心语信箱”和“心里话信箱”。师生、家长可以向学校投放咨询信件。所有来信都按照咨询者要求的方式进行回复,要做到每信必回。对于普遍性的心理,在校园广播的“心海扬帆”节目进行专题播报,以解决更多学生的心理困扰。

③网络咨询。学校利用互联网实现教师、学生、家长与“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兼职教师进行心灵对话。

④电话咨询。开通电话咨询热线。教师、学生、家长及社区居民都可以打进电话进行心理咨询。

3、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

课堂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主阵地。通过坚持经常的、形式灵活多样的校本研训活动,使绝大多数任课教师达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共识。在备课时,要着力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在课堂上,适时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方法上,积极采用激励性评价机制,竭力帮助学生达成或接近“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从而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产生成功感、喜悦感,不断增强学习欲望和学习信心。

五、创建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15年3月—2015年8月)

1、“育心”校园文化方案实施、完善,形成操作性文本;

2、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与管理中的渗透研究,主要包括学科教学设计、课堂心理环境的建设、学生教育管理中心健康教育理念和方法的体现与运用研究等;

3、撰写特色创建工作总结报告。

第二阶段:(2015年9月~2016年1月)

1、家校共育的模式研究;

2、初中生心理行为问题个案辅导案例整理、分类;

3、中期汇报。

第三阶段:(2016年3月—2016年8月)

1、完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策略,初步建成我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2、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形式和活动设计的实践研究,初步形成南墅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校本课程;

柘山初级中学特色学校创建工作实施方案 第8篇

关键词:特色学校,管理文化,教研文化,课程文化

特色学校是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独特的整体风貌和显著育人效益的学校。但是, 在建设特色学校的过程中, 人们更多地关注学校在特色建设方面展露显性的、外在的形象, 却忽视学校隐性的文化内涵和办学的独特神韵。更有一些人认为, 特色建设就是学校开设了有特色的项目或者在某些方面取得了过人的成绩, 其思想始终仅停留在独特“肤色”, 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文化。我们认为, 特色学校的建设, 应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导, 以课程文化、教研文化、管理文化等一系列文化建设培育特色学校的根基, 努力开拓, 不断创新。

一、注重理论的跟进, 构建科学的校本管理文化, 兴特色学校之魂

(一) 注重学习与借鉴, 挖掘理论文化, 以先进的理念指引创建工作

站在教育教学实际及教育发展的角度看, 特色学校建设首先是一种需要, 是学校发展、提升质量的一种需要。我们承认落后, 但更懂得发展, 这就需要用特色理念、特色文化来引领我们走出低谷, 走向阳光, 走向更广阔的天地。

创建学校特色首先要有科学的办学思想。办学理念是学校一切工作的指南, 我们要注重学校理念文化的建设, 坚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不断审视本校的教育教学状况, 努力更新教育思想。

在特色学校建设的过程中, 我校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导, 努力站在更高处认识特色学校建设的意义, 结合本校实际情况, 全面思考特色学校建设的思路、方法, 确定实施策略。最终, 我们结合学校实际, 集全体教师的思想成果, 制定了适合我校持续发展的总体特色目标:依托教研优势, 优化课程实施, 加强管理文化创建, 构建优秀文化底蕴, 打造名师队伍, 培育创新型人才, 形成独特、优质、稳定的办学风格和优秀的办学成果。

建设学校特色是一个不断探索实践、不断开拓创新的过程, 需要统筹规划, 分步进行。在这一目标的指引下, 我们制订了“三步走”的发展策略:第一步, 立足校情, 寻求适合本校发展的优势, 为特色建设准确定位, 订好规划, 形成方案, 并着手实施;第二步, 总结特色办学经验, 发扬优势, 反思不足, 循序渐进, 稳步发展;第三步, 加强与周围学校的交流, 相互取长补短, 不断丰富特色学校的内涵, 整体推进学校特色化的进程, 使学校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事实证明, 只有在先进理念和目标的引领下, 特色学校的创建工作才有前瞻性和科学性。

(二) 调动团队激情文化, 强化校本管理, 以科学的管理为创建特色学校保驾护航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教育管理专业化终于冲破体制的坚冰在人们热切的期盼中“千呼万唤始出来”, 学校也终于迎来了实施校本管理的春天。作为新时代的校长, 理应义不容辞地投身教育改革的洪流, 在校本管理中尽显身手, 创造业绩。

1. 更新管理理念树特色。

首先, 校长应该更新管理理念, 带领管理团队走出管理的深宫大院, 彻底摈弃陈旧落后、呆板僵化的保守思想, 建立以人为本、科学民主的“服务型、人文化”管理理念。

2. 优化管理模式显特色。

要重新审视建构学校的管理模式。废除行政型的森严等级制度, 改写长期以来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对立甚至仇视的历史现状, 建构一种决策科学、执行准确、反馈及时的新型管理模式, 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协调统一、齐头并进的良好局面。

3. 实行目标管理创特色。

学校管理是一项精细的工程, 每一方面、每个环节都必须按标准做精、做细, 才能使教育工程得到优质保证。由此可见, 实行目标管理、绩效管理, 是创造精品教育工程的必然选择。而只有让学校的每一个部门、每一个组织、每一个管理单位、每一个管理者都明白并认真执行他们的目标任务、工作标准, 才可能创建管理特色, 为创建特色学校保驾护航。

例如, 我校为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在制定各项有形的规章制度的同时, 又开办了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乡中学堂”, 鼓励每一位教师在学堂中树立远大的志向, 在学堂的活动中发掘自身潜能, 在学堂的比赛中超越自我, 在学堂的研究中体现个性。在浓厚的“乡中学堂”文化氛围中全体教师实现了“在管理中励志、在引领中学习、在活动中激趣、在研究中成长、在课改中提高的管理效益, 积淀了浓厚的管理文化, 为特色学校的创建提供了强大的智力与情感支持。

二、借助校本教研, 打造研究文化底色, 立特色学校之本

一所学校的优劣, 要看教学质量, 而一所学校的发展要靠教学研究。创办特色学校更离不开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做得好才能保证特色学校的质量。这是特色学校的根本。

几年来, 我校立足课堂教学改革, 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能力, 实现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研修模式, 形成了以教学研究为依托的独具特色的校本研究文化, 教学研究成为了学校工作的一大亮点。

早在课改之初, 我们就确定了学校的研究思路:“以主题项目带动发展”、“以行动深化研究, 以研究促进成长”。

2008~2009年我们提出了“四课连滚”的校本研修模式, 实现从“备课—讲课—研课—上课”的全程滚动。这一模式, 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的实效性和教师的受益面, 使同伴互助制度有了有效的载体, 锻炼了教师的基本功。

2009~2010年, 在锻炼教师基本功的基础上, 我们又提出“对比式小课题行动研究”模式, 我们的做法是:教研组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教研活动主题, 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 以研究主题为抓手, 实现每节教学内容的“两备、两讲、两评、两反思、两案例”, 使教研更具有科学性和实效性, 以解决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促进教师教学水平和反思能力的提高。

2010年4月, 我校先后派出十多名教师到河南郑州的名校学习, 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 结合学科特点, 研讨学科的教学方法, 推出各组的教学模式, 编制“导学案”, 打造高效课堂。

2010年9月我校积极尝试“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以教研组长为第一梯队, 行政组全体同志为第二梯队, 带领全体老师努力探索“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模式的教学思想和方法, 人人上尝试课、研究课, 结合传统教学经验, 掀起了一轮又一轮教改实验高潮。在学生中, 我们不断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教学改革的良机, 积极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 不断提高创新能力。

“四课连滚”、“对比式小课题行动研究”等研修模式, 以及“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形成使我校的教学改革独具特色, 借助教学改革, 我校改变了落后的面貌, 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最明显的是学生素质普遍提高, 表现欲望特别强烈,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不逊色于任何一个城里的孩子, 这一点也得到了有关领导的一致认同。教学改革也因此成为了学校的一道亮丽的风景, 县教学改革现场会在我校召开, 学校多次被评为市级“教学管理先进校”、校本研修先进集体”。

三、依托课程改革, 丰富课程文化底色, 探特色校本资源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学校课程设置以社会需要、学科体系和学生发展为基点, 改变以“授受知识”为主的单一课程体系, 构建课内与课外、必修课与选修课、活动性课程与选修性课程并行的课程体系, 形成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三级的课程管理。

设置科学合理的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 是帮助学生实现发展的重要途径, 也是形成学校特色的主要途径。因此, 学校在创建特色的过程中应当充分重视课程特色建设, 首先要建立与特色相适应的新的课程体系;其次要开展学科特色建设, 构筑发展学校特色的核心工程。

我校特别重视校本课程建设。例如, 我们积极开设的艺术“根雕”校本课程, 是我们认真考虑、慎重选择的结果。根雕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历经几千年沉浮而长盛不衰, 是一项融创造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精品艺术, 对培养学生凝心静气的性情和不断创新、敢于求变的精神均有很好的作用。我校有三位老师在根雕方面有一定的造诣, 学校后面临山, 又可以供应大量的根雕素材。经过充分调研, 大部分学生对根雕有浓厚的兴趣, 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 这项活动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我们多次举行作品展示活动, 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根雕艺术的兴趣。

我们又进一步分析、思考了学校的实际情况及各年级学生的特点, 以“艺术根雕”课程带动了布艺、绘画、标本制作等各项兴趣小组活动, 推动了玉米皮工艺的研究、蛋壳利用价值的研究、家乡特产—仙景山苹果与家乡经济的研究等丰富多彩的综合实践课题的研究, 使每个学生都有了自己喜爱的活动。从而开发研究优秀传统文化以熏陶学生的性情, 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陶冶学生情操, 增长知识, 开发潜能, 提高整体素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还丰富了课程资源, 培养了师生的创造品质, 弘扬了创新精神, 打造了课程文化品牌, 学校的特色建设也因此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 我校的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已经成为了学校的品牌课程, 我们有了属于自己的课程资源, 例如, “我与网络对对碰”、“家乡名片”、“我的校园我做主”“时尚与健康”“玉米皮工艺的研究”、“蛋壳利用价值的研究”、“家乡特产—仙景山苹果与家乡经济的研究”等主题已作为资源包保留了下来, 校本课程《家乡巨变》、《根雕》、《家乡特产》、《家乡旅游》、《网络游戏集锦》、《节日文化》等赢得了学生喜爱, 其中《根雕》、《标本制作》获得了国家奖励。我校2005年被评为市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校, 2008年被定为省级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校, 市级教学管理先进校, 2009年获市级综合实践活动先进校, 获市级特色学校创建先进单位, 2010年承办市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经验交流现场会, 2011年承办市综合实践活动送课下乡现场会, 承担县综合实践活动评价研究现场会。

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 教师的各项才艺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其中李景贵教师的根雕作品、梁海娥老师的玉米皮手工工艺作品、王芳的标本贴画、李素艳的苹果包装设计等多项成果都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其内涵的精神文化更增强了我们创建优质课程文化、打造学校特色的信心和决心。

“特色就是质量, 特色就是品牌, 特色就是发展”, 依托管理文化、课程文化、研究文化三个抓手, 我们已经打造了学校管理、课程实施、校本研究三个方面的乡镇中学品牌, 实现了教学质量的大飞跃, 走上了特色建设持续发展之路。愿我们高瞻远瞩, 用睿智超前的眼光、善思善谋的头脑、开放包容的胸怀, 在教育的自由王国里尽情遨游, 上下求索。

参考文献

[1]中国论文下载中心http://www.studa.net

[2]孙孔懿.特色学校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8.

[3]季萍.学校文化自我诊断[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4:7.

上一篇:描写人的作文优秀下一篇:走在自己的路上美文摘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