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2024-07-16

四川省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精选8篇)

四川省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第1篇

四川省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一.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

(一)布局

1.三级儿童专科医院及妇保院应设置NICU,二级专科医院及妇保院有条件可设置NICU,床位数应占全院总床位数的2-4%,新生儿和早产儿应独立分设,最少配备一个单间隔离病房,每床使用面积约l0-12m2,床间距不低于1.0m,实行无陪管理模式,床位使用率以65-75%为宜,使用率超过80%则表明ICU的床位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应考虑扩大规模。

2.病区应设置医疗区域及医疗辅助区域,医疗区分加强护理区、中间护理区两部分,辅助区域包括接待间、配奶间、沐浴区、治疗间、处置间、仪器间及医务人员生活区等。病区应当配备清洁和消毒设施,每个房间内至少设置1套感应式或脚踏式洗手设施,独立控制室内温度(早产儿24-26℃,足月儿22-24℃)和湿度(55-65%)的设施,并设置探视系统,有条件可安装噪音检测装置。辅助用房面积与病房面积应达到1.5:1,整体布局应该使医疗区及医疗辅助区域、污物处理区及医务人员生活辅助区域分开,保持相对独立。要有合理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

3.NICU应接近新生儿内科/外科病房及产房,靠近手术室,医学影像学科、检验科和输血科(血库)等,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在横向无法实现“接近”时,应该考虑楼上楼下的纵向“接近”。

(二)设施设备

1.每个抢救单元的设备要求:

① 配备负压吸引装置、压缩空气及吸氧装置,每个接口各2个,电源插

座≥12个,两路供电,医疗用电和生活用电分开,最好配备高压电源。② 氧浓度监护仪。

③ 新生儿专用复苏囊与面罩。④ 气管导管。

⑤ 新生儿专用多功能多参数监护仪。⑥ 辐射式抢救台或暖箱1台。

⑦ 输液泵、静脉推注泵每个至少2台。⑧ 有创呼吸机或无创CPAP装置1台。2.每个PICU单元内应配置的设备:

① 血气分析仪。② 微量血糖仪。③ 蓝光治疗仪。

④ 带高频通气或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的呼吸机。⑤ 床旁X线仪及X线屏蔽设备≥l组。⑥ 亚低温治疗仪及升降温设备。⑦ 除颤仪。⑧ 喉镜。

⑨ 胆红素测定仪。

3.选配设备(有条件者可选):

① 床旁B超仪(本科有或院内及时提供)。② 床旁脑电图机(本科有或院内及时提供)。③ 新生儿纤维支气管镜(本科有或院内及时提供)。④ 心电图机(本科有或院内及时提供)。⑤ 设备齐全的新生儿专用抢救车。

⑥ 持续血液净化技术(本科有或院内及时提供)。⑦ 新生儿转运车。⑧ 体外膜肺。⑨ 颅内压监护仪。

(三)技术指标 1.病人收治范围:

① 胎龄32周以下或出生体重在1500克以下的早产儿。② 需要机械通气治疗者。

③ 重度窒息、严重感染合并器官功能障碍/衰竭者。

④ 昏迷、频繁惊厥,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糖代谢紊乱等。⑤ 有换血指征的高胆红素血症。

⑥ 低血压、休克、严重心律紊乱、心力衰竭。⑦ 重度贫血,各部位严重出血,DIC,严重溶血。

⑧ 严重先天畸形(如气管食道瘘、胃肠道闭锁,膈疝、脊髓脊膜膨出、脐

膨出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肠穿孔、输尿管异位或狭窄、先天性

心脏疾患等需要外科治疗且生命体征不稳定者。⑨ 重度硬肿症,体温≤30℃或>41℃者。⑩ 原因不明需要进一步诊治的病例。2.诊疗技术: 基本技术;

① 新生儿复苏术、气管插管术及机械通气技术。② 新生儿氧疗及nCPAP的使用。③ 心包穿刺及胸、腹腔闭式引流术。④ 脐动静脉插管术及新生儿换血术。⑤ 蓝光治疗。

⑥ 开展新生儿听力、ROP筛查。

⑦ 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技术及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技术。特殊技术

① 危重新生儿的转运。② 持续血液净化技术。

③ 深静脉/动脉置管技术及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④ 高频通气及NO吸入治疗技术。

⑤ 相关科室开展严重先天畸形(如气管食道瘘、幽门肥厚、胃肠道闭锁、膈疝、脊髓脊膜膨出、脐膨出、输尿管异位或狭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肠穿孔、先天性心脏疾患等外科手术病情不稳定者,NICU可以提供专科治疗和护理。⑥镇痛/镇静技术。

(四)人员要求

1.NICU主任: 三级医院及妇幼保健院NICU主任应当具有3年以上新生儿专业、至少2年NICU工作经验并具备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二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应当由具有3年以上新生儿专业、1年NICU工作经验并具备儿科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医师担任。2.NICU医师:

NICU医师应完成儿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并经过新生儿及NICU专业培训一年以上,熟练掌握新生儿诊疗基本技术、新生儿重症医学特殊技术及PICU感染控制技术,具备独立处置危重新生儿常见疾病的基本能力。3.NICU护士长:

三级儿童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护士长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2年以上新生儿专业、2年NICU专业工作经验的护士担任;二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护士长应当具备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新生儿专业工作2年,NICU专业工作1年以上的护士担任。4.NICU护士:

NICU护士要相对固定,护士具有护士资格证书和护士执业证书并经过经过新生儿/NICU专业培训1年并考核合格,熟练掌握新生儿常见疾病的护理技能、新生儿急救操作技术和医院感染控制技术及重症护理基本理论和技能者才能独立上岗。5.医护人员数量要求:

科室具备专业培训的NICU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l以上;NICU护士与床位比为2.5-3:1。

6.NICU日常工作中可有部分轮科、进修医师。NICU医师组成应包括高级、中级和初级医师,每个管理单元必须至少配备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全面负责医疗工作。

(五)科室管理

1.科室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2.医护人员实行资格、技术能力准入及授权管理,并有相关制度与程序。3.对医护人员进行重症医学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4.护理员、保洁员经过相关知识培训考核后才可上岗。5.对高风险技术操作实行授权、定期评估和再授权管理。

6.有定期考核与再培训、再授权管理,保证医护人员技术能力,呈持续提高状态。

7.医护人员每年至少参加1次省级或省级以上重症医学相关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的学习,不断加强知识更新。

8.医护人员每年对重症医学操作技能进行定期培训,促进知识不断更新。9.医护人员每年至少参加1次以上重症医学相关技能演练,并有相关记录。10.医师经过规范化的相关学科轮转培训。11.依法执业,健全并落实医疗核心制度。

12.科室设施、设备应有专人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

13.医疗机构应加强对NICU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医务管理部门应当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科室的管理,建立科室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过 程和关键环节的管理,加强对新生儿/NICU诊疗不良事件的报告、调查和 分析,提高医疗质量。

(六)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

1.有NICU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有对上

述制度、职责、规范及标准、流程的培训,工作人员知晓相关岗位职责和

履职要求。

2.有NICU收住患者的范围、转入和转出标准及转出流程。

3.对入住NICU的患者实行疾病严重程度评估(新生儿危重病人评分法),疾病严重程度评估率达100%。

4.有抗菌药物使用与管理的相关规定,有储备药品、一次性医用耗材管理和使用的规范与流程。5.科室内有定期质量评价。

6.转入/转出患者与标准的符合率≥90%。7.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90%。

8.临床质量指标报送制度: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医院感染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以及疾病谱排在前10位的病种,按年报送省儿科质量中心办公室。

9.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管理:以常见多发病为重点,参照卫生部发布的临床路径与单病种质量管理文件,遵照循证医学原则制定并执行。护理质量:

1.有效落实分级护理制度,确保病员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2.护理人员经过院内、院外专业培训,熟练掌握重症监测与治疗基本技能,能独立完成临床工作。

3.临床护理工作体现人性化服务,体现患者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的责任,执行操作前向家长实行告知义务。

4.患儿佩戴腕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方法核对患儿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儿实施正确的操作;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病情.主要治疗、护理要点等情况,能正确采集各种标本。

5.特级护理措施具体,落实到位,无护理并发症。床单元整洁、平整、无渣屑,物品放置规范,不杂乱。

6.各种管道清洁、通畅,固定妥善,管道有标识。7.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如吸痰、吸氧、CPR等技术。

8.熟练掌握各种急救仪器的使用,如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的使用、维护保养、简单故障排除;护士熟悉常用抢救药品的作用及用法。9.危重患者病情有连续的监测记录,危重病人每班评估病情变化,有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转入、转出NICU有记录。

10.定期科室有质控自查记录,对存在问题有分析、改进措施和效果反馈,记录完整。

(七)感染控制与预防

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2.科室应当通过有效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疗设备消毒灭菌等措施,减少发生感染的危险。

3.应当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5-30分钟。有条件者可使用空气净化设施、设备。

4.新生儿病室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要换(室内)工作服、工作鞋;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

5.按照规定建立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开展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针对监测结果,应对进行分析并进行整改。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存在严重医院感染隐患时,应时立即停止接收新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6.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① 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②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③ 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

管路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④ 蓝光箱和暖箱应当每日清洁并更换湿化液,一人用后一消毒。同一患儿

长期连续使用暖箱和蓝光箱时,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⑤ 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体温表、浴巾、浴垫等)。

⑥ 新生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

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

⑦ 患儿使用后的奶嘴及奶瓶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高压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

7.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操作技术;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以先早产儿后足月儿、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行。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确保医疗安全。8.配奶间环境设施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配奶间工作人员应当经过消毒技术培训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9.有消毒剂管理的相关规定,明确有效浓度范围、物品浸泡时间等。10.有医疗废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11.有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等相关制度及措施。

12.落实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相关规定。

13.科室有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医院感染管理定期分析、评价及整改措施。14.有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责任,有分析、评价、反馈及整改措施。

(八)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管理

1.制订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确保医疗安全。

2.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无责上报的制度。

3.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包括: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非预期的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 A P)的发生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行性感染率、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率、重症患者预期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各类导管管路滑脱与再插率、人工气道脱出例数等。

4.有落实相关指标的具体措施,并根据相关指标的分析改进质量与安全管理。5.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定期进行评价、分析和反馈。6.防范与减少患者窒息、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

7.应当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九)质量持续改进

1.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

2.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工作计划和工作记录。

3.有适用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诊疗规范。4.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履行职责,定期白查、评估、分析、整改。5.科室能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质量与安全管理,有完整的质量管理资料,体现持续改进成效。二.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

(一)布局

1.三级儿童专科医院应设置PICU,二级儿童专科医院有条件可设置PICU,床位数应占全院床位数的2-4%,每床使用面积不低于12m2,床间距大于1米,最少配备一个面积18-25m2单间病房或负压病房,收治严重创伤、感染及免疫力低下的病人。病房实行无陪管理模式,床位使用率在65-75%适宜,使用率超过80%则表明PICU的床位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应考虑扩大规模。

2.病房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病房的功能设计及建筑装饰均须符合PICU病房的基本要求,病区应当配备清洁和消毒设施,每个房间内至少设置l套洗手及干手设施,洗手设施应当为非手触式。

3.病房设置医疗用房和医疗辅助用房,其面积比为1:1~1.5。医疗辅助用房包括医师办公室,护士工作站、治疗室、配药室、配奶室、仪器室、库房、化验室、更衣室、清洁室、污物处理室、值班室、盥洗室,家属接待室(内设探视系统)等。医护人员、病人家属和污物、医疗垃圾均设置不同的进出通道。

4.病房应接近外科病房,并与手术室、医学影像学科、检验科和输血科(血库)等相邻,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在横向无法实现“接近”时,应该考虑楼上楼下的纵向“接近”。

(二)设施设备

1.病房设施:

要求安装感应式或脚踏式洗手设施,配备独立控制室内温度(21-24℃)

和湿度(50-60%)的设施,安装噪音检测装置及探视系统。2.诊疗设备:

(l)每个床单位的设备要求:

① 配备负压吸引装置、压缩空气及吸氧装置,每个接口各2个,电源插座≥12个,两路供电,医疗用电和生活用电分开,最好配备高压电源。② 配备不同型号复苏囊、面罩、气管插管导管、口咽气道及鼻咽气道。③ 输液泵、静脉推注泵各2~4台。④ 多功能多参数监护仪1台。

⑤ 三甲医院应该每床配备有创呼吸机或无创CPAP装置1台,二甲医院可根据情况配备适当数量呼吸机。(2)每个PICU单元配置的设备: ① 血气分析仪。② 微量血糖仪。③ 辐射式抢救台1-2台。

④ 床旁X线仪及X线屏蔽设备≥1组。⑤ 亚低温治疗仪及升降温设备。⑥ 除颤仪。⑦ 防褥疮床垫。⑧ 喉镜。

⑨ 有创或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

⑩ 为便于转运,每个PICU单元至少应有便携式呼吸机及便携式监护仪各1台。

(3)选配设备(有条件者可选配如下设备): ① 床旁B超仪(本科有或院内及时提供)。

② 床旁脑电图机(本科有或院内及时提供)和颅内压监测设备。③ 纤维支气管镜(本科有或院内及时提供)。④ 心电图机(本科有或院内及时提供)。⑤ 儿童转运车及设备齐全的儿童专用抢救车。⑥ 持续血液净化技术(本科有或院内及时提供)。⑦ 带高频通气或一氧化氮吸入治疗的呼吸机。③ 呼气末二氧化碳、代谢等检测设备。⑨ 脑电双频指数监测仪(BIS)。⑩ 体外膜肺。

(三)技术指标

1、病人收治范围:

① 儿童重症感染并急性脏器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等)。

② 重症哮喘及哮喘持续状态。

③ 儿童急性心肌炎、严重心律失常、心包填塞、高血压危象等。④ 电击、溺水,急性中毒、严重创伤、多发伤、重大手术后及急性重症胰腺炎。

⑤ 急性心肺脑复苏、呼吸衰竭、ARDS、急性肝衰竭、急性肾衰、各型休克。

⑥ 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及其他严重代谢紊乱。⑦ 急性颅压增高综合症、脑疝、癫痫持续状态。⑧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严重营养不良。⑨ 其他需住PICU的重症患者。

2、诊疗技术

基本技术

①心肺脑复苏术。

②气管插管术及机械通气技术(常频)。

③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及Glasgow Coma Scale(GCS)的应用。④液体疗法及亚低温治疗技术。⑤氧气疗法及无创CPAP技术。⑥心包穿刺术及胸、腹腔闭式引流术。⑦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技术。⑧儿科急诊的转运。特殊技术

①机械通气技术(高频)及NO吸入治疗技术。②床旁血液净化技术。③纤维支气管镜技术。

④深静脉/动脉置管技术及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⑤危重患儿镇痛/镇静技术。⑥颅内压监测技术。⑦电除颤及电复律术。⑧体外膜肺(ECMO)。

⑨对外科手术病人,PICU可以提供专科治疗及护理。

(四)人员要求

1.PICU主任:

三级医院PICU主任应当具有3年以上从事儿科急救、重症专业工作经验、至少1年PICU专科培训的儿科副高以上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医师担任;二级医院科主任应当具有2年以上从事儿科急救、重症专业工作经验、至少半年PICU专科培训的儿科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医师担任。2.PICU医师:

应完成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经过PICU专业培训一年以上,有高级生命支持培训资格认证,能独立处置急危重症疾病能力的医师(有医师执业证)。转科医肝必须从事儿科工作2年后方可进入PICU,轮转时间半年为宜,最少3个月。3.PICU护士长:

三级医院护士长具备主管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2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1年PICU专业培训的护士担任。二级医院护士长应当具备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具有2年以上儿科工作经验、半年PICU专业培训的护士担任。4.PICU护士:

PICU护士要相对固定,具有护士资格证书和护士执业证书并有1年以上从事儿科护理工作经验,PICU专业培训1年并考核合格,掌握儿科常见重症护理基本理论和技能者才能独立上岗。5.医护人员数量要求:

科室具备专业培训的PICU医师人数与床位数之比应为0.8:1以上;PICU护士与床位比为2.5-3:1。

6.PICU日常工作中可有部分转科、进修医师,转科医师必须从事儿科工作2年后方可进入PICU。PICU医师组成应包括高级、中级和初级医师,每个管理单元必须至少配备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全面负责医疗工作。

(五)科室管理

1.科室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诊疗技术规范、操作流程,保证医疗质量及医疗安全。

2.医护人员实行资格、技术能力准入及授权管理,并有相关制度与程序。3.对医护人员进行重症医学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

4.护理员、保洁员经过相关知识培训考核后才可上岗。5.对高风险技术操作实行授权、定期评估和再授权管理。

6.有定期考核与再培训、再授权管理,保证医护人员技术能力,呈持续提高状态。

7.医护人员每年至少参加1次省级或省级以上重症医学相关继续医学教育培训项目的学习,不断加强知识更新。

8.医护人员每年对重症医学操作技能进行定期培训,促进知识不断更新。9.医护人员每年至少参加1次以上重症医学相关技能演练,并有相关记录。10.医师经过规范化的相关学科轮转培训。1 1.依法执业,健全并落实医疗核心制度。

12.科室设施、设备应有专人定期检查、保养,保持性能良好。

13.医疗机构应加强对PICU的质量控制和管理,医务管理部门应当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科室的管理,建立科室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过程和关键环节的管理,加强对PICU诊疗不良事件的报告、调查和分析,提高医疗质量。

(六)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质量:

1.PICU应有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并有对上述制度、职责、规范及标准、流程进行培训计划,工作人员知晓相关岗

位职责和履职要求。

2.PICU有收住患者的范围、转入和转出标准及转出流程。3.PICU的患者实行疾病严重程度评估,如小儿危重病例评分法和

Glasgow Coma Scale(GCS),疾病严重程度评估率达100%。

4.有抗菌药物使用与管理的相关规定,有储备药品、一次性医用耗材管理和使用的规范与流程。5.科室内有定期质量评价。

6.转入/转出患者与标准的符合率≥90%。7.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率≥90%。

8.临床质量指标报送制度: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医院感染率、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以及疾病谱排在前10位的病种,按年报送省儿科质量中心办公室。护理质量:

1.有效落实分级护理制度,确保病员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2.护理人员经过院内、院外专业培训,熟练掌握重症监测与治疗基本技能,能独立完成临床工作。

3.临床护理工作体现人性化服务,体现患者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的责任,执行操作前向家长实行告知义务。

4.患儿佩戴腕带,至少同时使用两种方法核对患儿身份,确保对正确的患儿实施正确的操作;护理人员了解患者病情、主要治疗、护理要点等情况,能正确采集各种标本。

5.特级护理措施具体,落实到位,无护理并发症。床单元整洁、平整、无渣屑,物品放置规范,不杂乱。

6.各种管道清洁、通畅,固定妥善,管道有标识。7.熟练掌握各种急救技术,如吸痰、吸氧、CPR等技术。

8.熟练掌握各种急救仪器的使用,如监护仪、呼吸机、除颤仪等的使用、维护保养、简单故障排除;护士熟悉常用抢救药品的作用及用法。9.危重患者病情有连续的监测记录,危重病人每班评估病情变化,有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转入、转出PICU有记录。

10.定期科室有质控自查记录,对存在问题有分析、改进措施和效果反馈,记录完整。

(七)感染控制与预防

1.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建立并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医院感染危险。2.科室建立医院感染监控和报告制度,开展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针对监测结果,应当进行分析并进行整改。发现特殊或不明原因感染患儿,要按照传染病管理有关规定实施单间隔离、专人护理,并采取相应消毒措施。所用物品优先选择一次性物品,非一次性物品必须专人专用专消毒,不得交叉使用。存在严重医院感染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接收新患儿,并将在院患儿转出。

3.应当保持空气清新与流通,每日通风不少于2次,每次10-30分钟。有条件者可使用空气净化设施、设备。

4.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要换(室内)工作服、工作鞋;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患感染性疾病者严禁入室。

5.病室使用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① 手术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必须达到灭菌标准。

② 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不得重复使用。③ 呼吸机湿化瓶、氧气湿化瓶、吸痰瓶应当每日更换清洗消毒,呼吸机管路消毒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④ 辐射式抢救台应当每日清洁,一人用后一消毒。同一患儿长期连续使用应当每周消毒一次,用后终末消毒。

⑤ 接触患儿皮肤、粘膜的器械、器具及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消毒(如雾化吸入器、面罩、体温表、浴巾、浴垫等)。

⑥ 患儿使用的被服、衣物等应当保持清洁,每日至少更换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患儿出院后床单元要进行终末消毒。

⑦ 患儿使用后的奶嘴及奶瓶用清水清洗干净,高温或高压消毒;盛放奶瓶的容器每日必须清洁消毒。

6.医务人员在诊疗过程中应当实施标准预防,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

操作技术;诊疗和护理操作应当先非感染性患儿后感染性患儿的原则进

行。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操作时应当戴手套,操作结束

后应当立即脱掉手套并洗手,确保医疗安全。

7.配奶间环境设施应当符合国家相关规定,配奶间工作人员应当经过消

毒技术培训且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8.有消毒剂管理的相关规定,明确有效浓度范围、物品浸泡时间等。9.有医疗废物管理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进行分类、处理。

10.有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等相关制度及措施。

11.落实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相关规定。

12.科室有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医院感染定期分析、评价,制定整改措施。13.有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责任,有分析、评价、反馈及整改措施。

(八)不良事件和安全隐患管理

1.制订并完善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处置流程,提高防范风险的能力,快速有效应对意外事件,确保医疗安全。2.落实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无责上报的制度。

3.有明确的质量与安全指标,包括: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相关指标、非预期的24/48小时重返重症医学科率、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率、导尿管相关的泌尿系感染率、重症

患者预期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重症患者压疮发生率、各类导管管路滑脱与再插率、人工气道脱出例数等。

4.有落实相关指标的具体措施,并根据相关指标的分析改进质量与安全管理。

5.主管部门履行监管职责,定期进行评价、分析和反馈。6.防范与减少患者窒息、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发生。

7.应当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安全使用和妥善保管易燃易爆设备、设施,防止发生火灾事故。

(九)质量持续改进

1.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具备资质的人员组成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2.有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工作职责、工作计划和工作记录。

3.有适用的各项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相关技术规范、操作规程、诊疗规

范。

4.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履行职责,定期白查、评估、分析、整改。5.科室能运用质量管理工具进行质量与安全管理,有完整的质量管理资料,体现持续改进成效。

四川省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第2篇

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护理

随着围产医学及新生儿医学的发展,产科临床医师对围产期及新生儿疾病的认识提高,对胎儿、新生儿监测及治疗护理技术的完善。我院自2004年建立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在基层开展危重新生儿的救治工作。产儿医师共同协作,开展胎儿宫内监测、产房窒息复苏、早产儿救治等一系列专科治疗,降低了我院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提高了早产儿抢救成功率。本文将对我院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建设及管理进行阐述。1 病房介绍

1.1 病房的布局 2001年在儿科内设立新生儿病房,2002年建立新生儿科,2004年在新生儿科内设立NICU。目前科室占地面积350m2,NICU及普通病房各占57m2。NICU分二室,一室内为3个抢救单位,二室放置早产儿培养箱。普通病房放置若干个早产儿培养箱、婴儿床和蓝光箱,随入住新生儿数随时增减床位。室内设有空调,排气、消毒系统,空气消毒机2台,有墙式中心供氧和负压装置。科内还设有隔离病室、治疗室、贮物室、配奶室、更衣室、清洁间及哺乳室等。

1.2 人员组成 科内有医师9人,其中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医师7人,护士30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16人,护士12人。

1.3 设施装备 进口呼吸机1台,上海婴儿呼吸机2台,高频喷射呼吸机1台,新生儿抢救台5台,暖箱22台,光疗箱2台,蓝光治疗仪4台,输液泵16台,微注机5台,微量血糖仪1台,喉镜2付,吸引器2台,多功能监护仪15台,超声雾化器2台,辅助科室X线,彩色超声波,脑电图,心电图等设施。

1.4 业务开展情况 2006年1月-2009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2107例,出院2107例,其中治愈1063例(50.45%),好转437例(20.74%),未愈591例(28.05%),死亡16例(0.76%)。出院第一诊断前五位依次为呼吸系统疾病(肺炎、肺透明膜病、胎粪吸入综合征),缺氧缺血性脑病和颅内出血,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极低出生体重儿,硬肿症,高胆红素血症和核黄疸。周期入住NICU 328例(占住院人数的15.57%),男220例,女108例。按出生天数计:出生0~1天259例、1~3天29例、4~7天15例、>7天25例;按出生体重计:体重≤1500g 100例,1500~2000g 95例,2000~2500g 85例,2500g~4000g 37例,>4000g 11例;按治疗转归计:治愈197例(60.06%),好转86例(18.2%),未愈29例(8.8%),死亡16例(0.76%)。经验与体会

2.1 专科医院建立NICU的条件与方法 在专科医院建立NICU必须注意与医院规模相适应,以利整体布局及合理的资金投入。人才的培养,先进仪器的配备以及病员的组成是三个基本环节。我院位于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较发达。我院又是一个以产科为主的妇幼保健院,十多年来每年出生的新生儿达2000人以上,高危产妇集中,具有发展围产医学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注意新生儿专业与产科同步发展,专科特色,打出品牌,先在儿科设新

生儿病房,以收治本院产科的患儿为主,逐渐扩大业务,培养技术骨干,积累资金。设备方面,先购入国产、廉价的设备及器材,充分使用,经过数年来的努力,技术梯队形成,病员充足的情况下,再投资完成病区装修,购入进口性能良好的呼吸机、监护仪,建立起与医院规模、社区环境相适应的新生儿科及NICU。

国外NICU一般为独立职能科室,而我国绝大多数区医院实施是分科分专业的病房管理制[1]。我院NICU隶属于新生儿科,病员来自本院产科、门诊、一级医院转入三个途径。病儿入科后根据病情安排病室,危重儿及时进入NICU,好转后即转入普通病室。这样做既有利于危重儿的抢救,又增加了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同时也减轻了家属的经济负担及精神负担,节省了人力。

2.2 护理管理

2.2.1 人才培养 NICU病房强调有一支业务水平较高,人数较多,训练有素,全心全意为病儿服务的医护队伍。在人才培养方面,我院挑选一些年轻、文化程度较高、身体和思想素质较好的护士作为NICU人员。先将护士长及几名护师、护士选送上级医院进修,以他们为业务骨干,以点带面全面开花。同时进行全员院内培训,培训内容:心肺复苏、氧气治疗、呼吸器、各种监护仪、温箱、辐射台、蓝光箱的使用、生命体征监测、胸部物理治疗、各种喂养方法、各种数据的记录等,经过严格培训和工作实践,使所有在NICU工作的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各种技术操作,能配合医生对危重病儿进行抢救,保证了NICU工作的正常进行。

2.2.2 人员配备 科室设护士长2名负责护理管理工作。NICU床位与护士的比例达1:1,另有5名经短期培训的护理员担任生活护理,1名工勤人员担负病区清洁消毒工作。此项比例高于本院其他科室,但低于国外及国内某些医院中NICU编制[1.2]。经过数年实践,认为这一比例较适于基层医院NICU。我国基层医院的特点是病人多,医护人员不足,经济条件不足,所以建立NICU困难很多。把NICU设在新生儿科内,科室负责人易于根据实际情况调动工作人员,危重病儿集中时可适应增加NICU人员,做到夜间每班NICU及普通病室均有2名护理人员在岗,人力资源得到较充分利用。

2.2.3 感染的预防与控制 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够成熟,危重病儿本身体质差,又接受较多的侵入性治疗和监测,增加了感染机会。因此NICU的医院感染发生率高于普通病房。我国医院感染率约为8.4%[2],我院2004-2009年的新生儿医院感染率为5.4%,其中个体新生儿经产道时发生的感染(呼吸道吸入等)占70%左右,十年来未出现过细菌、病毒的暴发感染,较好地预防及控制了医院感染。作法是:病室内墙壁、地面、桌面及设施表面消毒液擦拭,每日不少于2次,病区空气消毒每日2次,每月做空气细菌培养,严格执行人员手卫生,入室前按7步清洗手,每接触一个新生儿用洛苯清消毒手部,防止交叉感染,检查或护理完一患儿后要再洗手。每张床有一瓶消毒液、一支听诊器,呼吸机、雾化机、吸引器管道定期消毒,暖箱定期清洁消毒。提倡使用一次性医疗用品,NICU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是一个需要综合治理的“工程”,它不仅需要健全的组织机构和规章来保证,更需员工的相互支持,密切协作,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有效降低感染率,控制和预防NICU的医院感染,从而提高重症患儿的治愈率。

四川省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第3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46例危重症手足口病患儿, 男26例, 女20例;年龄3个月至7岁 (3.8岁±0.8岁) ;体温38.1℃~40.0℃;临床表现为持续发热、呼吸困难、呕吐频繁、咳嗽、末梢循环差、抽搐等症状, 同时在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 临床诊断均符合卫生部制订的《肠道病毒 (EV71) 诊疗指南》中的危重型手足口病的临床诊断标准[2]。所有患儿入住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PICU) , 接受呼吸机辅助呼吸, 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甘露醇、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 治愈44例, 死亡2例。

2 护理

2.1 消毒隔离

手足口病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3]。为了控制手足口病传播以及交叉感染, 我院特别成立手足口病危重病区, 被确诊为手足口病的患儿全部入住PICU, 通过隔离通道直接进入隔离区。隔离区的医护人员穿隔离衣、鞋套, 戴口罩、手套, 使用含氯消毒液消毒手。听诊器、血压计等医疗器材每天使用含氯消毒液擦拭, 不宜擦拭的器材物品使用紫外线消毒。患儿使用的餐具、奶瓶、玩具及其他生活用品煮沸或擦拭消毒。患儿呕吐物和排泄物使用含氯消毒液浸泡3h后倒入卫生间。其余生活垃圾放入双层黄色垃圾袋中, 做好标记, 作为医疗垃圾及时处理。每天使用空气消毒机定时消毒, 同时使用紫外灯于每晚对过道、医护办公室进行消毒。

2.2 病情观察

由于危重手足口患儿病情进展极为迅速, 需要严密监测患儿生命体征, 为早期治疗和及时抢救提供准确的依据。其中血压上升为病情早期阶段进展的主要指标, 持续发热和心率加快是病情恶化加重的主要表现。为此需要给予持续心电监护和血氧饱和度监测, 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血糖的变化。观察患儿面色是否苍白、四肢是否发凉、指趾甲有无发绀、皮肤有无花纹等, 发现异常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其中当血压异常上升时按照医嘱给硝普钠、米力农、多巴胺等药物降低血压。血糖升高时按医嘱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或低浓度葡萄糖注射液。密切注意患儿的精神状态, 由于患儿年龄偏小, 不能及时明确表述病情, 为此需要及时观察病情, 争取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当患儿出现烦躁不安、头痛、呕吐、抽搐等症状应立即通知医生, 采取治疗措施。可通过建立静脉通道给予甘露醇、糖皮质类激素等药物, 防止颅内高压、脑水肿的发生。使用听诊器每小时听诊肺部1次, 及早发现肺水肿, 从而做到趁早发现病情变化。同时要做好详尽的护理记录, 为医生判断病情提供参考。

2.3 发热护理

发热为此类患儿的普遍症状, 因此室内温度保持在20℃左右, 患儿衣被不可过厚, 鼓励患儿多饮水, 同时密切监测体温变化。对体温未超过38.5℃的患儿可使用温水擦拭、减少衣服等手段进行物理降温。对持续高热患儿使用亚低温治疗仪、降热毯降温, 同时配合口服布洛芬混悬液、双氯芬酸钾肛塞等退热。对出汗较多的患儿及时擦拭并更换衣服, 以防受凉。2.4口腔与饮食护理患儿口腔黏膜会有溃疡发生, 为此需保持口腔清洁, 每天使用生理盐水漱口。对溃疡严重的患儿使用1.5%的过氧化氢和4%碳酸氢钠清洗口腔, 每日2次, 清洗后用开喉剑喷口腔, 从而减轻口腔疼痛, 促进溃疡部位愈合。患儿因为发热、口腔溃疡疼痛导致食欲较差, 不愿进食。可给予含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类食物, 食物应清淡, 多吃水果、蔬菜, 严禁刺激性食物, 要少食多餐。对于不能饮食者给予鼻饲, 以保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2.5 皮肤护理

保持患儿衣服, 病床单及被罩保持清洁、干燥, 同时衣服要宽大、柔软, 避免刺激皮肤。保持皮肤清洁, 每天使用温水擦拭皮肤, 同时勤换内衣。剪短指甲, 严禁抓挠, 必要时给患儿带上连指手套, 防止抓破皮疹。皮疹或疱疹已破裂部位可以涂抹碘伏消毒。同时患儿大小便后及时清理, 勤换尿布, 保证臀部干燥、清洁。使用心电监护仪时要防止探头和血压袖带压迫皮肤, 注意经常更换位置[4]。

2.6 心理护理

做好患儿的心理护理, 由于小儿重症感染患儿需要隔离治疗, 陌生的居住环境和缺少父母陪护, 会使患儿发生恐惧心理。为此, 护理过程中护士在观测病情的同时需要与患儿经常交谈, 态度要和蔼亲切。年龄较小的患儿可通过肢体语言, 包括抚摸患儿头部、握手安慰患儿。此外由于患儿家长担心患儿病情, 容易焦虑、恐慌, 不能配合患儿的治疗, 护士应向家长讲解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案以及预后情况, 告知手足口病可防可治, 使患儿家长能够积极投入到患儿的治疗护理过程当中。

3 小结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病情进展迅速, 容易出现脑炎、肺水肿、心肌炎等并发症, 病死率高, 而且早期症状不明显, 为此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5,6]。对手足口症状不明显却伴有神经系统症状的患儿要更加注意, 做好病情记录, 做到正确判断, 早期干预, 及时抢救, 做好并发症的处理, 同时做好对患儿和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 从而提高危重患儿的治愈率。

摘要:总结46例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 (PICU) 中的护理, 即使用心电监护仪,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对症治疗, 加强消毒隔离, 做好口腔、皮肤、饮食和心理护理。

关键词:危重症,手足口病,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

参考文献

[1]赵祥文, 樊寻梅, 魏克伦, 等.儿科急诊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60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0年版) [S].2010-04-20.

[3]钟桂钦, 王芳, 谢碧香.139例手足口病患儿在隔离观察室的护理[J].中国医疗前沿, 2008, 3 (19) :110-111.

[4]谢小建, 崔燕萍, 于燕波.儿童手足口病的护理[J].护理研究, 2009, 23 (5B) :1258-1286.

[5]王俊秀.320例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J].临床医药实践, 2011, 20 (8) :144-145.

四川省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第4篇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镇静剂护理效果? 方法:以我院2009年至2011年接收的54例儿科重症监护患儿作为研究的样本,将所有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每组27例,分为A?B两组,A组患儿采用丙泊酚镇静护理;B组使用咪唑安定镇静护理,对两组患儿的护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AB两种镇静护理方式对于患儿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并未产生明显的影响;A组使用丙泊酚的患儿苏醒的更快,患儿苏醒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比B组少? 讨论:镇静护理师一种辅助治疗方式,可以缓解患儿的身体疼痛,对患儿的病情起到了控制作用,让患儿能够早日康复?【关键词】镇静护理;重症监护;应用效果; 因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都是一些严重疾病的患者,自身的疼痛感比较强烈,再者就是机械通气以及饮食等等因素的影响,患者会在治疗期间出现各种特殊情况,像是挣扎?呼吸对抗等等,这些行为除了对患者的身体产生较大的体能消耗,还会影响呼吸效率,导致导管脱落,出现严重的后果,因此为了能够让患儿平稳的度过这个阶段,需要采取镇静护理?此次研究的就是儿科重症病房镇静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有如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至2011年我院接收儿童重症监护患者54例,这些患者经过筛选后,排除了肝脏肾脏功能障碍患者,所有患儿均是因为创伤或者胰腺炎而引发的呼吸功能障碍?为这些患儿进行插管术或者器官切开术?同期模式为SIMV加压力支持,氧气浓度40%?为患儿提供镇静护理? 1.2 方法 54例患者都是通过中心静脉来完成插注药,其中,A组患儿用丙泊酚进行镇静护理,具体为:首先对患者进行静脉注射1.5mg/kg的丙泊酚,连续注射60s,之后再利用微量注射泵进行注射,根据患儿的镇静程度将药量控制在0.5mg·kg/h—30mg·kg/h之间,使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24h?B组患儿咪唑安定进行镇静护理,具体为:对患儿进行静脉滴注0.05mg/kg的咪唑安定,连续注药60s,之后再利用微量注射泵对患儿持续注射咪唑安定,药量根据患儿的镇静程度控制在0.05mg/kg·h——1.2mg/kg·h之间,同样应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注射24h? 1.3 评价标准 对患儿的镇静效果采用Ramsay分级标准进行评价,其中,Ⅰ级的表现为患儿情绪烦躁不安;Ⅱ级的表现为患儿可以安静地配合治疗,定向准确;Ⅲ级的表现为患儿仅对医护人员的指令有反应;Ⅳ级的表现为患儿处于入睡状态,当轻叩患儿的眉间时患儿反应敏捷;Ⅴ级的表现为患儿处于入睡状态,轻叩患儿的眉间患儿反应迟钝;Ⅵ级的表现为患儿处于入睡状态,对刺激没有反应?在患儿用药后每隔10min进行一次镇静效果评估并进行记录,维持镇静处于Ⅴ级在用药24h后停止用药,同时记录患儿停药到苏醒所需的时间?再次入睡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状况? 2 结果 2.1 数据处理 运用统计学法方法通过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的处理结果以x±s的形式来表示,卡方检验,t检验,其中P<0.05代表数据处理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治疗结果 AB两组患儿接受镇静诱导后,均进入了睡眠状态,A组患儿和B组患儿在进行镇静诱导之后都达到入睡状态,A组使用丙泊酚的患儿苏醒的更快,患儿苏醒后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比B组少?因为患儿对于Ⅱ级镇静状态难以区分,所以从Ⅲ级开始进行记录,对比得知两种护理方式均有镇静效果,停止用药后,B组患者苏醒时间相对于A组要更长一些,并且再度入睡以及出现恶性状况的比率要更高(P<0.05)? 3 讨论 本次对于AB两组的研究结果显示,丙泊酚与咪唑安定均具备比较理想的镇静效果,而且为了是患儿得到镇静的程度所使用的剂量不会影响患儿的呼吸和循环系统?患儿使用呼吸机的状态下清醒过来会有进展和恐惧感,身体会出现不适反应,使用镇静护理后,患儿能够处于比较深的镇静状态,为机械通气的质量获得了提升?此次研究中接收丙泊酚镇静护理的患者清醒的时间更快,而患者清醒后出现入睡或者恶心等等不良反应的情况比较少,因为丙泊酚具有較短的半衰期,因此患儿能够快速的清醒,而咪唑安定的顺行性遗忘效果更好,成本也比较低,所以,笔者认为两者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的镇静护理中可以联用,患者一方面不会出现不良反应,为患儿提供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效果;另一方面治疗成本也是相对比较经济的,可以减轻患儿家属的经济负担?镇静护理是一种辅助治疗方式,能够避免患儿因为疼痛而影响了治疗进程,让治疗变得更加的顺利,对患儿的病情具有控制效果,提升了患儿的生活质量,也缓解了家属的紧张心理状态,是比较好的辅助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曹天彪,张晓勇.芬太尼?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复合普鲁泊福用于重症监护病房镇静机械通气效果的比较[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24).

[2] 方子茹,高明榕等.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气管插管病人非计划性拔管的原因分析与对策[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3).

重症监护病房整改草案 第5篇

一、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治疗区和监护区有明显标志;室

内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

二、医务人员入监护区(室)应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洗手、患有感染性疾病者不得进入。

三、时带手套:。

1、地面消毒:采用湿拭清扫,用清洁剂拖地,每日1—2次:清除

地面的污秽和部分病原微生物;地面受到病原菌污染时用500mg/升含氯消毒剂,作用30分钟,致病性芽孢菌污染用含有效氯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拖地或喷洒地面。

2、各类物品表面的消毒:室内用品如桌、椅、床头柜等用品表面

受到病原菌污染时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处理。如用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或喷洒室内各种物品表面。

3、其他表面的消毒:包括病历夹、听诊器、门把手、水龙头、卫

生间、便池等物表,这些地方容易受到污染,通常情况下,每天用清洁水或清洁剂擦抹刷洗处理,保持清洁。当受到病原微生物污染时参照上述各类物品表面的消毒方法进行处理;

4、床单位消毒:包括病床、床垫、枕芯、毛毯、棉被、床单等,可采用床单位臭氧消毒器进行处理。

四、加强室内的清洁卫生,每天进行空气消毒,做好环境监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认真洗手或手消毒,必要

测。

五、监护区每张床使用面积不少于9.5m2,感染病人和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特殊感染病人单间安置,诊疗护理活动应有相应隔离措施,以控制交叉感染。

六、管理。

七、生。

八、加强抗感染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防止发生菌群失调;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与护理,预防感染的发加强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对各种仪器、用品等消毒灭菌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九、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口罩、帽子。与病人接触前洗手。

十、施。

十一、加强对各种仪器设备、物品等消毒灭菌,防止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静脉导管感染、尿路感染等发生。

1、消毒的程序:a:凡被甲类传染病病人,以及肝炎、结结核、艾

滋病、炭疽病等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血液等污染的器材和物品,应先消毒,再清洗,使用前再按物品污染后危险的种类,选择合理的消毒灭菌方法进行消毒或灭菌;b:凡是严格保护性隔离病人拟用的物品均需灭菌;c: 凡是普通病人用过的物品,可先清洗后消毒。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的病人,应严格隔离措

2、各类物品的清洁与消毒方法:

a:接触未破损皮肤的器具:血压计袖带若被血液体液污染应在清洁的基础上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听诊器可在清洁的基础上用乙醇擦拭消毒;腋下体温表用后应在清洁的基础上用75%乙醇或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10—30分钟后,清水冲净、擦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b: 接触未破损黏膜的器具清洁:如扩阴器、开口器、舌钳、压舌板、肛表等器具,用后应先清洗去污,擦干。最好一次使用,用后焚烧;耐高温的器具用压力蒸汽灭菌后,保存备用;不耐高温的器具在清洁的基础上用75%乙醇或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10—30分钟后,清水冲净、擦干备用。

c:通过管道间接与浅表体腔黏膜接触的器具:如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氧气面罩、胃肠减压器、吸引器、引流瓶等器具应在清洁的基础上:耐高温的器具用压力蒸汽灭菌;不耐高温的可清洁后浸泡500—1000mg/l含氯消毒剂30分钟后,清水冲净、晾干,清洁干燥保存备用。

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螺纹管等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湿化液应用灭菌水。

d:其它类器具:热水袋、冰袋无血液、体液污染时浸泡于250mg/l含氯消毒剂30分钟后皂水洗净晾干;治疗车、换药车:每日用250—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1—2次。

重症监护病房工作制度 第6篇

1、科室设立兼职或专职设备管理人员,负责仪器设备的申请购置、仪器保管、日常维护、使用指导、安全检查、设备定期核对、信息反馈及报废等工作。

2、所有仪器设备必须建立操作规程,保养维护制度,并认真做好

使用情况登记,保证性能良好,发现问题及时修理,对大型贵重仪器设备应安排专人负责。

3、高、精、稀缺仪器必须有专人操作使用、定期检查,未经技术

培训之人不得使用仪器。

4、仪器使用前应组织学习,充分掌握新仪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各项仪器建立使用说明卡,挂于仪器上。

5、定期清理呼机管道,监护仪导联线及血压计袖带,保证抢救设

备完好率100%。

6、仪器设备原则上不外借,特殊情况必须经设备科同意,院领导

审批后方能外借。

重症医学科消毒隔离制度

1、工作人员进入病房后要按规定着装,外出离开病房时要换便装。

2、入住重症监护室患者须进行抗HIV、抗HCV、HbsAg等检测,阳性者须安置在隔离监护室内,分开护理。

3、工作区域划分要规范,明确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4、医务人员无菌操作前后要洗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接触

病人污染物时要戴手套操作,操作后要立即摘除手套,严禁戴手套接触非污染区域和物品。

5、病房平时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清洁。

6、治疗区和监护病房每月进行空气培养一次,报告存档。

7、治疗室和各监护区拖布、抹布应分开放置,标记明确,用后置

于500mg/L的含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悬挂晾干。抹布应一桌一布,用后置于500mg/L的含氯消毒剂中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晾干备用。

8、监护区内各种物体表面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地面湿

式清扫每日两次,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拖地,当墙面、地面、物体表面被HIV等传染性病原体污染时,可用1000—20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消毒。

9、一般诊疗用品如血压计袖带、听诊器、体温计等应专人专用,保持清洁。病人转出或死亡后作终末消毒处理。

10、呼吸机管道、氧气湿化瓶等定期更换,送中心供应室消毒处理。

11、非一次性的诊疗用品和器械用后应初消,再清洗后送中心供应

室消毒处理;各种引流管、吸痰管、导尿管等一次性物品不得重复使用。

12、各种引流液如无污染,可以直接倒掉。引流瓶或排泄物如有污

染或可疑污染,用1000mg/L含氯消毒溶液混匀后静置30分钟后倒掉。

13、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的各种服、被服等织物应立即更换

装入黄色塑料袋内有明显标识。

14、医疗废物和生活垃圾分开放置。

15、医疗废物的管理参照《医疗废物管理制度》执行。

重症医学科感染管理制度

1、呼吸重症医学科分治疗区和监护区,治疗区内有非手触式流动

水洗手及干手设施,治疗车上备有快速手消毒剂,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15㎡。

2、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放置。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患者均

应进行抗HIV、抗HCV、HbsAg等检测,阳性者须安置在隔离监护室内,治疗活动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控制交叉感染。

3、病房定时通风,保持环境清洁,每月进行空气、物表监测一次,监测结果应符合标准,4、工作人员进行重症监护室要穿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帽子、口

罩、规范洗手,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及消毒隔离制度。医护人员在诊查病人前后均应洗手或手消毒,接触每一例病人或同一病人的不同部位均应洗手或手消毒,各项诊疗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每季度对手、消毒液监测一次,监测结果应符合标准。

5、严格探视制度,限制探视人数,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与病人接触前应洗手。

6、注意病人各种留置管路的观察、局部护理与消毒,坚强医院感

染监测。加强抗感染药物应用的管理,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

7、病床采取湿式清扫,一床一巾,床头桌一桌一布,用后均须消

毒,保持床单、被套、枕套清洁,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

换,病人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8、无菌物品与清洁物品分类放置,使用的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用

后毁型,一次性医疗用品严禁重复使用。病人用后的各种监护仪器及医疗用品按规定消毒处理。

9、医疗废物与生活垃圾分开防放置,进行无害化处理。

10、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的病人,严格执行消毒隔离措施。

重症医学科护士长职责

1、在护理部的领导下和科主任的业务指导下,负责重症监护病房的护理和行政管理工作。

2、负责检查了解本病房的护理工作,并参加指导危重、大手术后

及抢救病人的护理。督促护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有计划的检查医嘱执行情况,加强医护配合,严防差错事故。

3、随同科主任和主治医师查房,参加科内会诊及大手术或新开展的手术、疑难病例和死亡病例讨论。

4、负责本病房护理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教育护理人员加强责任

心、改善服务态度,遵守劳动纪律。

5、组织本病房护理查房,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及护理科研工作。

6、组织领导护理人员的业务学习机技术训练。

7、负责管理好病室,包括护理人员的分工,病房环境的整洁、安

静、安全、各类仪器、设备、药品的管理。

8、负责指导和管理实习、进修人员,并制定护师或有经验有教学

能力的护士担任带教工作。

9、督促检查护工、卫生员、配膳员做好病人生活护理、饮食供应、病区清洁卫生和消毒隔离工作。

10、经常听取医疗、护理、饮食等方面的意见,研究改进病房的管

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须知 第7篇

尊敬的病员家属:

您好!您的亲友因病情需要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我们全体医护人员将竭诚为您的亲友提供良好的医疗和护理服务,为保证抢救工作的顺利进行,现将有关事项告知,并请您积极配合。

1、病人入住ICU,表明病情极其危重,随时有生命危险。

2、ICU病人因病情危重,需要采取持续监测及特殊的治疗措施,请家属按医院规定及时交纳住院费用。

3、为保证危重病人安全,防止感染,ICU内不留病人家属陪护。请留下家属的联系电话,以便ICU医护人员随时能与家属取得联系。特危重病人需有1名家属24小时留在院内,(可在探视等候区等候)。希望病人家属在照顾亲人的同时,自己注意休息。

4、请您遵守病房的探视时间,上午严禁探视,一切护理和治疗早上最重要,需要你们的配合切勿打扰;探视时间为每天下午4:30-5:00,其他时间一律谢绝探视。探视者请听从医务人员安排,每次每床只允许一人进入,其他人员在等候区等待。感冒及咳嗽者严格禁止探视,探视者需穿戴鞋套;探视期间不要触摸病人伤口、各种管道及仪器;未经允许不要给病人送任何食品;病房内不能摆放鲜花。保持病房清洁及安静,不要在室内吸烟;入室前请关闭手机,以免干扰仪器正常运转;急性传染病者谢绝入内探视;危重病人抢救期间,未经医生允许不得探视病人。

5、在您亲人住院期间,为了保证病房内空气新鲜、更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请您不要在探视室内及外走廊吸烟、随地吐痰,乱扔果皮。不要大声喧哗,以免影响病人的休息。

6、危重病人因抢救和治疗需要,常需留置多种管道。有时因患者麻醉未清醒、意识障碍、烦躁,或儿童不能理解和配合等原因有自行拔管的可能,需使用约束带保护,防止自行拔管等意外发生,希望家属能予理解。

8、请为病人准备好脸盆、毛巾、卷纸、尿垫、护理垫、水杯、吸管等用品,并请务必将病人随身携带的贵重物品如现金、手机、证件等带走,以免遗失。

9、您亲人住院期间的生活护理,我们会照顾(剪指甲、擦浴、剃胡须、洗发),您亲人需要的饮食我们会及时通知。为了确保特殊管道的通畅在位,必要时会用约束带约束病人的肢体,请同意及理解,不同意者请告知医护人员。

10、病人病情稳定后,由医生决定转到相关专科病房继续治疗。

11、ICU医护人员会及时和您们保持联系,谢谢您们的合作。

四川省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建设标准 第8篇

1 临床资料

2010年12月—2012年8月我院PICU共收治612例患儿, 年龄36 d至12岁, 其中男247例, 女365例。医护人员通过与PICU患儿、患儿家长的沟通与合作, 解决了患儿生理上的不适, 满足了他们的心理需要, 有利于患儿早日康复, 提高了患儿及患儿家长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612例患儿中好转出院559例, 转院24例, 死亡29例。598例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满意。

2 PICU患儿心理特点及护理

2.1 患儿的心理特点

2.1.1 恐惧感

患儿因急危重症疾病住进PICU, 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医护人员缺乏安全感。监护室内监护仪器的报警声、负压吸引器的噪声以及抢救时医护人员严肃的表情, 易使患儿产生恐惧、紧张不安心理。由于幼儿对母亲的依恋非常强烈, 对住院误认为是惩罚, 而且害怕被父母抛弃。从生理上讲, 一个人情绪紧张可引起自主神经活动的变化, 表现为血液内肾上腺素浓度增加、心悸、血压升高、呼吸加深加快、肌张力降低、皮肤苍白、失眠、尿频、腹泻等, 这对疾病的治疗康复极为不利。

2.1.2 分离性焦虑

患儿进入监护病房离开亲人出现分离性焦虑, 表现为3期。①抗议期:患儿连续呼喊妈妈、拒绝护理、拳打脚踢、胆怯、不配合治疗。②失望期:患儿感到没有希望找到父母, 表现出悲哀、压抑, 面带愁容, 没精打采, 对周围的一切不感兴趣, 如吸吮自己的手指或紧抱玩具不放, 当父母来探视时表现哭泣, 以安慰自己。③否认期:如果患儿住院时间长即可进入此期。患儿表现为不再抑郁, 假装对周围的一切有较大的兴趣, 假装乐意和其他人接触, 表现得很愉快;把对父母的感情全部压抑下来, 父母来院探望时表现满不在乎, 父母离开后不哭。出现此期反应的患儿则更需要精神上的支持和安慰。学龄期儿童会表现出情绪沮丧、沉默寡言, 担心自己的病情及能否继续上学, 担心会不会死亡等, 这很大程度上影响胃肠道功能和睡眠质量。

2.1.3 行为退化

退行性行为是儿童倒退出现过去发展阶段的行为。疾病的折磨、各种侵入性操作都可使危重症患儿感到痛苦, 在住院期间出现行为退化, 例如不吃奶、不吃饭、尿床、剧烈哭闹、过度依赖等, 是儿童逃避压力常用的一种行为方式。

2.1.4 羞涩心理

学龄期、青春期患儿有了性别差异和性心理, 在某些治疗和护理需要身体充分暴露时表现出羞涩、胆怯、紧张甚至不配合, 不愿回答个人卫生方面的问题。

2.2 患儿的心理护理

2.2.1 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无陪护的监护病房尽量固定护士, 对患儿进行全面连续的护理, 关心、爱护患儿。护士应采取多种方法安慰患儿, 将母爱融入护理工作中, 保持与患儿家长的密切联系, 与家长沟通, 了解该患儿常用语句及要求的特殊方式。善于使用肢体语言沟通的方式与患儿建立信任感, 患儿的面部表情、动作、态度、语调等能提供重要线索, 同样, 护士的面部表情、动作、态度、语调等也会影响患儿的情绪和心理变化, 可能一个眼神都会使患儿感到温暖、体贴。 护士及时采取适当护理措施, 并用安慰性语言减轻其疼痛与不适。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语言沟通能力差, 在交流中以非语言沟通为主。如进行各种操作时面带微笑、亲切地询问, 如果病情允许经常抚摸、拥抱患儿, 尽量减少约束时间, 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

2.2.2 提供良好的休养环境

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 每天通风更新空气2次, 每次30 min~40 min。使用空气消毒机进行消毒, 每日2次, 每次1 h并做好记录。室温保持在22 ℃~24 ℃, 湿度50%~70%, 光线柔和, 与昼夜节律相一致。在为患儿检查、治疗或护理时要体贴、温柔, 操作技术娴熟, 在静脉输液或采血时尽可能一针穿刺成功, 以减轻痛苦。对年长的患儿特别注意减少身体暴露, 治疗过程中采取各种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如轻声问候、边解释边操作、使用隔帘等措施, 以消除其羞涩、紧张心理。夜间护士应集中进行护理操作, 尽量降低机械声、报警声和工作人员说话声, 以保证环境安静和足够的睡眠。较大患儿的排便问题不能忽视, 切忌视而不见。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措施, 解决患儿的排便问题, 同时保证床单位的整洁、干燥、舒适。

2.2.3 播放音乐

由于音乐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 特别是情绪活动。因此, 我们就用音乐来改善和调剂患儿的生理和心理功能, 进而达到治疗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在患儿床头播放轻松柔和的音乐或愉快的儿歌可使患儿情绪放松, 转移注意力, 降低精神紧张程度, 有利于康复。

2.2.4 增强患儿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

掌握不同年龄段、不同患儿的个性特征, 帮助患儿尽快熟悉环境, 仔细观察患儿的表情, 根据不同的需要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对意识清楚的患儿对他们的配合及时肯定鼓励, 例如“小朋友, 你真勇敢、你真棒”等, 强化他们的自尊、自爱心理, 慢慢消除其行为退化表现。

2.2.5 临终前患儿的心理护理

年长的临终患儿往往有否认、幻想、愤怒、抑郁等一系列心理反应, 即使昏迷的患儿也要给予尊重, 在做治疗护理时要像对待意识清醒患儿一样交谈。当现实医疗技术水平不能挽救孩子的生命时, 医护人员应细致周到地护理, 帮孩子有尊严地走完人生之路。患儿的离世会给家长带来巨大的精神打击, 护士除了安慰他们, 且要将患儿身上的各种管路去除, 擦拭干净遗体, 允许患儿家长与死去的患儿多待一些时间, 尽量满足其精神上的需求。

3 患儿家长的心理特点及护理

3.1 患儿家长的心理特点

3.1.1 焦虑和紧张

①绝大多数家长因其对疾病缺乏认识、对PICU环境陌生, 与患儿的分离, 存在焦虑、紧张心理, 表现为反复询问病情, 希望得到明确的答案或不断侧面询问医护人员情况, 希望自己孩子由经验丰富的高年资医护人员来主治与护理。②因患儿病情变化而产生紧张, 家长反复讲述患儿病情, 担心遗漏病史, 不断要求医护人员看护和观察患儿。③由于住入PICU经济负担加重引起焦虑, 表现为不安心治疗或提出放弃治疗、自动出院。

3.1.2 恐惧

①在对患儿进行各种注射治疗和侵袭性的操作时, 家长因心疼而恐惧不敢看、躲开或偷偷哭泣。 ②PICU危重患儿的家长对患儿预后产生恐惧感, 很悲观, 非常忌讳谈论生死的问题, 缺乏治愈的信心。

3.1.3 怀疑和不信任

①由于患儿病情不见好转而对PICU的治疗方案产生怀疑, 拒绝配合治疗。②对PICU医护人员由于年龄、着装等外在条件引起的不信任, 从而引发对其医疗技术水平不信任, 要求更换主管医生、责任护士。③对PICU环境设施挑剔和不满, 提无理要求甚至提出转院。

3.2 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家长是患儿的保护者、支撑者及全部利益的代表者[1]。通过对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 消除了家长对医疗护理工作中的疑问, 使其能主动配合护理和治疗, 并主动影响患儿的心理, 使患儿愿意接受护士的护理, 愿意与护士进行交流, 使护理计划顺利进行, 护理程序处于良性循环[2]。

3.2.1 消除家长的焦虑

护士向家长详细介绍PICU环境及设施、住院期间需要遵守的各种规章制度、主管医生及护士, 同时科主任、护士长进行自我介绍, 帮助家长尽快熟悉就医环境及探视要求。给家长介绍患儿病情、疾病发展过程、治疗方案等。患儿家长往往频繁地喊护士, 询问患儿情况, 护士应换位思考, 理解患儿家长的心情, 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使患儿家长安心在PICU住院治疗。开设探视时间让家长对患儿的病情有更多的知情权, 让其对自己为孩子所做的事有信心, 缓解家长的紧张心理。 对因经济困难导致焦虑的家长表示理解, 设身处地地为其着想, 同时强调治疗方案对本病的必要性, 解释中断治疗对患儿造成的影响, 鼓励家长克服困难;与医生沟通, 在同等药效情况下尽量用价格低药品, 生活上关心家长, 并给其提供方便。

3.2.2 消除家长对医护人员的不信任

医护人员朴素大方、温文尔雅的行为举止可让家长产生信任感。 选择适当的时间与家长交谈, 注意语言通俗易懂、语气诚恳、语调适中, 此时用微笑服务可能会适得其反, 应具备同理心。②医护人员可通过提高诊疗水平和护理操作技术来弥补硬件的不足。护士在进行静脉穿刺时尽量做到“一针准”, 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注重交流的技巧, 使其感到亲切和可信赖感, 以良好的服务态度赢得家长的信任。

3.2.3 消除家长对护士依赖

在PICU由于无陪护, 所有生活护理均由护士来完成, 所以在出院或转科时家长担心护理不好, 护士需耐心教给家长正确的护理知识, 如更换尿布、喂养姿势、添加辅食等, 帮助家长树立独立为患儿护理的信心。

4 小结

护理专业是对人类的关怀, 包括躯体、心理、社会的全方位照顾[3]。通过对PICU患儿及家长心理特点进行分析, 找出患儿和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 针对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恰当的、人性化的心理护理, 努力做到“患儿家长能做到的我们能做到, 患儿家长不能做到的我们也能做到”。把“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穿于工作之中[4], 实践工作中遵循“一切为了孩子, 为了孩子的一切”成了儿童医院医护人员的行为准则[5]。为了治疗与康复的需要, 医护-患儿-患儿家长作为一个整体, 加强沟通与合作, 满足患儿及其家长的合理需要, 除了提供精湛的技术, 还要做好心理护理, 以诚心、爱心、细心、耐心为患儿服务, 取得患儿及家长的理解和信任[6]。把患儿及家长的感受放在第一位, 为其创造安静、舒适、温暖、和谐的医疗环境,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度, 减少医患纠纷, 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关键词: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儿,患儿家长,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孙香敏, 李美艳.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2, 5 (2) :125.

[2]吴铁威.儿科整体护理中对患儿家长心理护理的体会[J].吉林医学, 2009, 30 (14) :1453-1454.

[3]王丽琴.浅谈整体护理和心理护理[J].医学信息, 2010, 23 (1) :271-272.

[4]吕素兰.浅谈ICU患者的心理护理[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 2010 (23) :232.

[5]孙凤仙, 刘可秀, 骆玉芹.静点中对患儿及家长进行双重心理护理的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 (25) :25.

上一篇:孙中山的精神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