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二元一次方程知识点

2024-05-19

解二元一次方程知识点(精选8篇)

解二元一次方程知识点 第1篇

教案格式样例(一节课)

教师 XXX

学科/班级 XXXX 单元(可以不写)

授课日期

课题

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法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说出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2.会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写成用含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

3.会检验一对数值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提高对实际问题观察、分析、归纳、猜想,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2.通过将二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有关知识的对比学习,渗透类比的思想方法; 3.通过多个相似例题的练习,提高自身观察、归纳、猜想的能力。

(三)情感与价值观目标

1.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感受加减消元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对比观察、研究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与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一)教材分析:本节的内容就是用几种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在此之前已学习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和已经学习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本节是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的进一步探究。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知识上已经学过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掌握根据实际问题列出相关的方程和方程组,能力上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索能力,也初步养成了合作交流的习惯,但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灵活应用的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准备导入新课(时间:5分钟)

提问同学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随后叫同学举几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例子。例1.小亮和小樱练习赛跑。如果小亮让小樱先跑10米,那么小亮跑5秒就追上小莹;如果小亮让小樱先跑4秒,那么小亮跑4秒就追上小樱。问两人每秒各跑多少米? 然后我们设小亮的速度为x,小樱的速度为y,根据题意我们很容易5y5x10得出下面一个方程组

4y4x4x

现在同学们开始从x=1,y=1依次代入上面的式子,看看当x,y分别等于什么的时候这两个方程组成立了,比比哪位同学先找到。大家是不是很快得出x=2,y=1的时候就能够成立了。

2yx10那么同学们肯定会想如果x,y的值太大了还要一个个试吗,比如①

yx53我们该怎么办呢?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四、授新课(教学过程)(时间:20-25分钟)(回忆型提问、理解型提问、运用型提问、分析型提问、评价型提问、综合型提问)

(一)新知识导入

问 1.上面标号为①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和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关系?(是不是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看做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运用型提问】 可能的回答:

(1)不知道;可给与提示ⅰ在一元一次方程解法中,列方程时所用的等量关系是什么?ⅱ方程组中方程②所表示的等量关系是什么?ⅲ方程②与③的等量关系相同,那么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已学的知识点:多项式的变换)。(2)如果假设其中一个为指数是已知的话就变成了一元一次方程;告诉同学假设x=32,让同学来解答。

(3)可以把这个方程组改写成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让同学进行演示。讲解:我们不难发现上述的方程组的第一个方程可以改写为x=2y-10,同时第二个方程就可以改写为y+2y-10=53,运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就能够得出y=21,然后把y的值代入得x=2*21-10,得到x=32;这样我们就得到了这个方程的解。

问2 怎样知道你运算的结果是否正确呢?【分析型提问】

引导回忆起一元一次方程的解释怎么检验的.其方法是将求得的一对未知数的值分别代入原方程组里的每一个方程中,看看方程的左、右两边是否相等.检验可以口算,也可以在草稿纸上验算。

归纳:上面的解法,是把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消元,进而求得这个二

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我们把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例2.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x-y3 3x-8y14问3.是把第一个式子代入第二个式子好还是第二个代入第一个式子好呢?为什么?【评价型提问】

让同学们都尝试一下这两个方法,然后叫几个同学回答这个问题。回答最大的可能是把第一个式子代入第二个式子,原因是这样计算比较方便 解得y=-1;

问4;现在把y的值代入那式子比较好? 【评价型提问】答:第一个 例 3 我们知道,可以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xy22 2xy40问5:这个方程组的两个方程中,y的系数有什么关系呢?利用这种关系同学们能够发现新的消元方法吗?【分析型提问】

答:y的系数都是1。第2问的回答可能:(1)无法回答;诱导学生用第一个式子减去第二个式,让学生回忆起知识点:相等的两个数减去同样相等的数得到的值依然相等。(2)用第一个式子减去第二个式子;引导学生具体演练。追问:可不可以用第二个减去第一个。

问6:联系上述方法,想一想下面一个方程组该怎么解比较方便。【综合型4x10y3.6提问】

15x10y8归纳: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相反,把这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减,就能消去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问 7 :我们上两个方程组都是凑好的相反数或者相同的系数,那比如说2yx10这个方程能够用消元法解决呢?(探究型提问)yx53

(下次内容)问:有哪位同学来说说加减法消元解方程组的基本步骤是什么,主要的步骤是什么呢?【理解型提问】(1)先观察方程组中的两个未知数是否有相同或相反的未知数,然后选择加减法 ; 追问:那如果遇到系数不同的又要求用加减法解方程组呢?

(ⅰ不知道,则开始讲解解法;ⅱ换算成相同的系数;让学生口述解答过程)(2)

x-y3不知道;让学生坐下,然后举出具体例子,开始讲解(3)先观察方

3x-8y14程组中的两个未知数是否有相同或相反的未知数,有的话直接用,没有的话就转换出相同的系数,在进行计算;让学生口述解答过程。总结:

(二)总结 方案一: 1.问:比较加减法和代入法各有什么特点?

同学的一般无法准确的概括出具体特点,所以举出具体的例子给学生进行判断用哪个方法更合适。

2.练习:请说出下列各方程组应先消哪个元,用哪一种方法简便,为什么?

3.能力提升题

axby2x1时,小张正确的解是,小李由于看错了方程组中的C,得到方cx3y5y2x3程的解为,试求a,b,c的值。

y1

方案二: 1.带领同学一起回顾一下代入消元法的主要思想和一般步骤 主要思想: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代入法的一般步骤:

(1)变形:选择其中一个方程,那他变形为用一个未知数的代数表示另一个未知数的形式;(2)代入求解:把变形后的方程代入到另一个方程中,消元后求出未知数的值;(3)回代求解:把求得值的未知数代入到变形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4)写节:用xa的形式写出方程的解。

yb2、借鉴上述代入法的思想和步骤让同学讨论加减法的主要思想和步骤。主要思想:二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

①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将原方程组中某个未知数的系数化成相等或相反数的形式; ②再利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将变形后的两个方程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一定要将方程的两边都乘以同一个数,切忌只乘以一边,然后若未知数系数相等则用减法,若未知数系数互为相反数,则用加法); ③解这个一元一次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

④将求得的未知数的值代入原方程组中的任何一个方程中,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的值; ⑤用“{”联立两个未知数的值,就是方程组的解;

⑥最后检验求得的结果是否正确(代入原方程组中进行检验,方程是否满足左边=右边)。

3、布置课后作业。

解二元一次方程知识点 第2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学反思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1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章中很重要的知识,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会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一步了解“消元”的思想。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与代入法相同,仍是“消元”化归思想,通过代入法、加减法这些手段,使二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从而使“消元”化归这一转化思想得以实现。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重化归意识的点拨与渗透,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体会理解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后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快学会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一开始给出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在例题选取上把有方程组的同一个未知数的系数分别为1和—1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交给学生,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一问题,先让学生用代入法求解,再把两个方程直接相加达到消元的目的,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课题,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理解加减消元法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明确使用加减法的条件,体会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加减法的优越性。之后,通过展示两个书写较好学生的练习来帮助学生规范书写,同时明确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接下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来巩固加减消元法的应用,并在练习中摸索运算技巧,培养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学们对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有较浓厚的兴趣,解答答起来也特别得心应手,但有个别同学在方程相减时出现负号的运算上比较容易出错,运用的灵活性掌握得不太好,解答起来速度较慢,我想只要多加练习,一定会又快又准确的,这一点在许多学生身上已经得到印证。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2

本节课是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第2课时,是在学习过直接采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来进一步解决较复杂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问题的。我应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对教学过程精心设计,创设情境,复习设疑,引发兴趣;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分散难点;自主学习与小组互动、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合作意识和探索精神;以学生自学、互学为主,把课堂还给了学生,面向全体,促进课堂动态生成,让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生命化,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得到了教研组听课老师的好评。但其中也有一些不足。

优点:

1、组内帮扶作用发挥的突出。虽然大家都知道加减消元法,但有些同学不太明确怎样变形成可直接加减的形式,而通过组内帮扶,正好能帮助教师分散解决个别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这节课的课堂效率。

2、易错点强调的较好(这是听课教师的评价)。在用减法消元时,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减数位置是一个整体,应该每一项都变号,所以在学生展示时,我让他写出了减的具体过程,也要求大家本节课做题时也要这么做,这样就减少了错误发生的概率。

不足:

1、课前复习提问不到位。本节课要继续研究加减消元的方法,在课前我只简单的.提问了可直接采用加减消元的条件及如何加减消元,但从学生做题的过程来看,学生更容易在对方程的等价变形中出错,即利用方程的简单变形,两边同时乘以同一个数,学生往往忽略等式右边的常数项,不过,这一点我在课堂教学中提醒了一下,所以在以后的备课中我还要更细致些,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思考他们的易错点。

2、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步骤出示时间有点早。我是在学生“先学”环节中引导学生总结得出,课后认为在“后教”环节的“更正”、“讨论”后让学生自己归纳出,更能体现追求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生命化课堂”教育新理念。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3

本节课是在学习用代入法解方程组知识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来增加学生解方程组的方法与技巧。代入消元法对于学生来说较为容易掌握,但加减法难度就大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明确用加减法解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是必须使两个方程中某一个未知数的系数的绝对值相等。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怎样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特别是在学习过程中学会了分类、比较、归纳的数学思想。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章中很重要的知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它丰富了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知识,同时又是今后学习方程组知识应用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明白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思想和具体方法步骤,但还需要通过强化练习,才能达到熟练。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4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在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认识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础上学习的内容,它是初中代数学习的重要内容,该部分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学习解题的能力也为学生后期学习其他奠定基础,所以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内容。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主要通过代入法和加减法将二元一次方程进行“消元”,从而转化为一元方程,再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求解。解答该类方程组的理论依据主要是等式性质,主要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即将未知的知识转化为已知的知识和方法,(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注意事项:

1、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时能直接带入的可直接将其中一个方程代入另一个方程进行进算;需变形的要将系数为1的进行变形,便于计算;系数不为1的要将系数将小的未知项进行变形,简化计算,降低计算难度。代入时不能带入原方程,否则未知项会抵消掉。

2、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有时加,有时减。主要观察含有同一未知数项的系数决定,如果在一方程组中两方程同一未知数项的系数相等则减,系数互为相反数则加;若两方程同一未知数项的系数不同则要通过方程变形把两个方程同一未知数项的系数变相同或互为相反数,(根据等式性质二)然后相加或相减变为一元一次方程。在相加、减时,采用左边加减左边,右边加减右边的原则,如果等号左边有常数应将常数移到右边,含未知数的项移至等号左边。

3、通过消元变为一元一次方程,解答完成后应将未知数的值分别带入方程①和方程②,看能否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若两方程左右两边都相等则解答正确。然后画一大括号将解表示出来。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5

1、这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种代入消元法的关键是如何选择一个方程,如何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去表示另一个未知数。所以在教学上要抓住这个关键来讲解。

2、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虽然学会了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但是在结构不同的`方程组中,学生就有点不知所措,不懂选择哪个方程代入另一个方程,以至使运算简便。而是盲目地规定消那个未知数,使得计算量很大。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是,没有抓住教师在课堂上强调的关键。针对这个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再强调这个解题的关键,甚至还专门利用课余时间,帮他们补回来。让他们在这方面多多练习。

3、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觉得还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那就是在[活动4]中,我布置学生做教科书第99页练习的第2题时,学生完成后,再强调第⑴小题,方程不用变形,直接选第一个方程代入第二个方程的原因。

4、我会虚心接受各位老师给我的建议。那就是,对不同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不同的学生都有发展。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6

本节课主要的教学方法是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根据初一学生的思维能力较单一,数学学习活动中归纳能力较差这一特点,本节课我主要采取“探究发现式”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采用“问题——实践——练习”的教学流程。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予以帮助与评价,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在探索、交流中获取新知。

对于学生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学习,因此教学中主要采用了在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自主的交流与合作,在实践中掌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从而获得新知。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消元思想体现了数学学习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方法,它是极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它的核心就是将待解的问题转化为既定解决方法和程序的问题,以便应用已知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来解决问题。其思想方法蕴含着深刻的辩证观点.因此在教学时,应加强化归思想的总结和提炼,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极有好处。

今后教学时应注意

1.关于强化检验方程组的解的问题;

2.教学时,应结合具体的例子指出这里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键在于消元,即把“二元”转化为“一元”。我们是通过等量代换的方法,消去一个未知数,从而求得原方程组的解。早一些指出消元思想和把“二元”转化为“一元”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有较强的目的性。

3.教师讲解例题时要注意由简到繁,由易到难,逐步加深。随着例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要特别强调解方程组时应努力使变形后的方程比较简单和代入后化简比较容易。这样不仅可以求解迅速,而且可以减少错误。

今后在课堂上还要善于关注学生的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和实验活动中去,让他们自己有主人翁的感觉,切实与同学真诚合作,体验完成一项活动任务的成功喜悦。让他们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7

1、发现的问题: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和前面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有点类似,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气愤涣散,效率不高。

2、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以用中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鸡兔同笼”或“百鸡百钱”问题作为引入。学生被这种有趣的问题吸引,积极思考问题的答案,以“趣”引思,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不但能诱发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还能增长知识,了解了我国古代的数学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教学反思: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让学生接触与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势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喜欢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8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我逐渐体会到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和意义。教学反思涉及到学生、教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方方面面,我们只有通过对每一节课进行反思才能发现成功之处,更重要的是找到不足和差距,然后想办法改进、完善,使课堂更加完美。这既是对教师的挑战,同时也是教师成长、发展的必有之路,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教学之路上走的更远,走的更快。

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这一节课刚刚讲过,但感觉效果不好,达不到预期的目标,课后我对本节课进行了回顾反思,找到了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㈠ 整节课教师在每一个环节的时间的分配上存在问题,例如第一环节复习请用代入法解方程组 让学生板演,花费时间过多,对后面时间分配有很大的影响,这里可以学生口述,教师板书。

㈡例3、例4 两个例题之间教学跨度比较大,是两个截然不同的题目,给学生的理解带来了困难,教师可以在两例题之间加入未知数不是相反数,而是相等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帮助学生进行过渡,对于例3解方程组,教师的重心不能放在解这道题上,教师应不断的变化题型,让学生感悟到“择优”这种解题思想。

㈢习题的处理要做到精细化,这不仅有利于时间的分配,更能体现出课堂的实效性。针对上述几个问题,我今后再讲这一节课时,一定会想办法解决好,使课堂更加完善、更加高效。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9

本节课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章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从现实生活中的数量关系产生的一个数学模型,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有效策略。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一元一次方程,之后还要学习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因此二元一次方程组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本节课主要是方法和思想的融合,下面就课改前后对这节课的教学作一反思:

新的教学理念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参与探究知识的过程。在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探讨上,就利用中国古代鸡兔同笼的问题引入,让学生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后,思考:一元一次方程2x+4(6-x)=22与二元一次方程组x+y=6(1)2x+4y=22(2)区别和联系?如何解方程组呢?让学生人组讨论、交流。教师深入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引导学生从方程组与一元一次方程的结构或设未知数表示数量关系的角度观察。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发现二者联系:y=6-x;用6-x代替方程(2)中的y,方程组就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2x+4(6-x)=22,进而求出x、y的值。学生从两种方程的不同中找出二者的联系,突破了难点,问题的提出是建立在学生现有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化归思想。问题的设置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在学生已有知识——接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让学生再研究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大多数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一元一次方程中的(6-x)就是方程组中的y,并且能用(6-x)代入y从而将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同时多数学生知代入消元法是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种方法,消元化归的数学思想韵含在方法中,方法是有形的,思想是无形的。然后再出示一般形式二元一次的方程组进行练习,进一步体验消元化归思想。

从整节课来看,多数学生基本上能够运用所学新知解决问题,比课改前的效果好。但是对于学困生来说还是难度很大,学困生学习的问题时常困扰着我,今后要努力缩小学困生的面积方向发展。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10

常言道: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数学教学尤其如此。旨在于对一个数学知识点反复例举、反复引导、反复训练,进而对类似问题能够参考性的对比解决并且不断提升知识的认知水平。“消元——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这个课时的思想就是把未知数的个数递减而逐一解决。我在教学这个内容中得到如下反思。

一、在这节课的开始应该充分利用教材关于胜负问题的例子,让学生首先明白两个方程中的x都表示胜的场数,y都是表示负的场数,这个过程就是为了消除学生在以下的“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中为什么能够互换的疑虑。这是个好的开端。

二、充分强调等式的变化。虽然这是个复习的问题,但是,让学生反复演练这样的等式变换是一个必要的过程,它将为后面的“代入法”顺利进行起到铺垫的作用。

三、在进行“代入消元法”时,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引导并强调学生观察未知数的系数,注意系数是1的未知数,针对这个系数进行等式变换,然后代入另一个方程。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难点就是当未知数的系数不是1的情况,教师就应该运用开课前复习的等式变换的知识点:用含有一个字母的代数式表示另一个字母,引导学生熟练进行等式变换,这个过程教师往往忽略训练的深度和广度,要引起注意把握训练尺度。

四、在进行“加减消元法”时,难点是:相同未知数的系数不相同也不是互为相反数的情况。基于此,教学原则也应该是“由易到难、逐次深入”的原则。教师应该先让学生熟悉简单的未知数相同或互为相反数这类题目的加减消元法则和原理;继而认真展示成倍数关系的未知数的系数;然后出示一些比如:3x-5y=10,2x+10y=1,等等的问题,提示学生怎样使相同未知数的系数相同或互为相反数,这时教师要帮助学生认真分析,强调遵循求几个数最小公倍数的原则,使它们相同未知数的系数变成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然后进行加减消元法去解决问题。

这就是我在这个课程教学的一些反思。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11

第一次上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出现了比较多的问题:课件与课堂结合不够融洽;不放心学生自学,提醒太多;过于紧张娇态不够自然。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点反思:

1、课堂上,应尽可能多地给学生创造合作交流的机会。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纯计算问题,学习解方程组的方法,似乎没什么可让学生交流的机会,但是做为教师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交流机会,例如:让学生上黑板板演。由此让我感受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启发,但启发的人不一定一直都是老师,而且学生的思路往往比老师们的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有意识地多为学生创造这种合作交流的学习机会。

2、课堂教学中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速度与接受能力是不同的,尤其在问题情景教学中,学生必然有一个摸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难免遇到许多困难,或多或少会走一些弯路,在这个时候,教师的态度非常重要,教师若以亲切和蔼的话语鼓励赞许的目光面对学生,就能创设一个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给予学生无穷的探究热情,激活整个探究过程,否则就会扼杀学生的探究意愿。因此,今后在课堂还要善于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在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问题,使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活动和实验活动中去,让他们自己有主人翁的感觉,切实与同学真诚合作,体验完成一项活动任务的成功喜悦。让他们都能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12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章中很重要的知识,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会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一步了解“消元”的思想。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与代入法相同,仍是“消元”化归思想,通过代入法、加减法这些手段,使二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从而使“消元”化归这一转化思想得以实现。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重化归意识的点拨与渗透,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体会理解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后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通过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一开始给出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先让学生用代入法求解,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课题,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理解加减消元法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明确使用加减法的条件,体会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加减法的优越性。之后,通过两个例题来帮助学生规范书写,同时明确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接下来,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来巩固加减消元法的应用,并在练习中摸索运算技巧,培养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个别同学在运算上比较容易出错,运用的灵活性掌握得不太好,解答起来速度较慢,我想只要多加练习,一定会又快又准确的。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13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消元法”教学反思今天上了一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消元法”的高效课堂公开课。“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一章中很重要的知识,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学会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进一步了解“消元”的思想。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与代入法相同,仍是“消元”化归思想,通过代入法、加减法这些方法,将二元方程转化为一元方程,从而使“消元”化归这一转化思想得以实现。因此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注重化归意识的点拨与渗透,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步体会和理解这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

课堂一开始给出了等式的基本性质的练习题和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等式的基本性质的设置,有利于更好进行加减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然后让学生回顾用代入消元法求解二元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既复习了旧知识,又引出了新课题,引发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学生的观察、发现、比较,理解加减消元法的原理和方法,然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使学生明确使用加减法的条件,体会在一定条件下使用加减法的优越性。在此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利用加减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通过例题来帮助学生规范书写,同时明确用加减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接下来,再通过一系列的练习来巩固加减消元法的应用,并在练习中摸索运算技巧,培养能力,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个别同学在运算上比较容易出错,运用的灵活性掌握得不太好,解答起来速

度较慢,我想只要多加练习,一定会又快又准确的。

当然,通过本课教学,自己发现许多不足,首先,引导学生探索求知和互动学习方面还有欠缺。其次,学生的活动开展得不是很充分,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数学语言不很精练,驾驭课堂,把握学生心理和控制课堂局面的能力都还有待加强。最后,应多给学生探讨交流、思考、归纳的时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好习惯能成就人的未来。在今后的教学中,尽量注意这些问题,优化自己的课堂。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14

本课的成功之处:教学过程中,从创设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问题情景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学生观察比较归纳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归纳能力。整堂课提问方式多样。整个教学过程注意了类比法、观察法、联想法、归纳法等的综合运用,重视了归纳思想的运用。通过师生双方的互动,学生接受新知较快,探究、归纳能力不断地得到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思想。整节课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虽说个别学生在描述概念时出现不准确、不完整的现象,但通过教师的指证,及时解决了问题。

本课的不足:一,在解方程的时候,不知从何处下手,对数学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掌握不透彻。对方程的多种解法不能灵活的运用,导致有关方程的解题速度较慢。二,学生虽有一定的问题意识,但怕所提问题太简单或与课堂教学联系不大,被老师和同学认为知识浅薄,怕打断老师的教学思路和计划,被老师拒绝,所以学生的问题意识没有表现出来,是潜在的状态。

教学中出现的这些问题,通过反思和查阅相关的书籍,我觉得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还应积极地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改善:

1、对于学习落后的学生,一定要让他坚持达到老师提出的目的,独立地解答习题。有时候,可以花两三节课的时间让他思考,教师细心地指导他的思路,而习题被他解答出来的那个幸福时刻到来的时候,他求知的愿望将永远伴随着他的学习。教育这样的儿童,应当比教育正常儿童百倍地细致、耐心和富于同情心。

2、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在组织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认真探索指导学习的方法,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自主学习和勇于创新的机会,激发学习主体的自觉性,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主动活泼的完成学习任务,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以此改变以往老师讲得多,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现象。

3、在改善学生学习习惯方面,需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和行之有效的方法。如: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结合知识点进行方法和技能的教学(如培养学生解题时必有验算的习惯);培养学生自我检验和自我评价能力,指导学生对自己作业中的错题分析并登记错因,认真改错,提高正确率;每天的作业计时(做的时间、检查的时间),并取得家长的有力配合(签字)等等。

4、备课和教研再扎实深入、细致全面些,发挥集体的优势,尽最大努力作好教学工作。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15

自我接任七年级数学班以后,在校长的大力支持下,和学校的教学方针指导下,我校自创了“情景引入―精讲―精练―总结―反思―当堂测试”教学模式,自使用以来我始终坚持学校教学模式,虽然使用一年,但还不太熟练,但却感到受益菲浅。

我校新型教学模式的确定,实际上是针对学习对象需求而确定的。是以学生个别化自主学习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在此模式下,只有积极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才能确立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所以教师理论扎实、必须科学设计、精心实施,使其成为最优化的教学体系。在教学行动中加大引导,相互探究;使学生在自觉和不自觉的学习活动中,达到对已有知识结构的丰富和优化。教师应当按照课程标准对学生进行课程辅导,精讲重难点问题,并答疑解惑,消除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建构知识时存在的盲点和误区。只有夯实理论基础,学生才能进一步将这些知识与社会中发生的典型案例相结合,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能力的目的。

二元一次方程整数解及其应用浅析 第3篇

初看这道题目,可能绝大部分学生能比较顺利的列出两个等量关系式:1角硬币数量+5角硬币数量+1元硬币数量=15,1角硬币钱数+5角硬币钱数+1元硬币钱数=7,进而可以列出两个三元一次方程:x+y+z=15①;0.1x+0.5y+z=7②。但是如何求解, 可能是很多学生所未曾遇到过的。如何求解呢?这儿就不可避免的应用到二元一次方程的非负整数解。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组,但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往往只需要求出其非负整数解。下面试举几例以供参考:

例1.小虎子有一张面值为10元的人民币,他想换成1元或2元的人民币,请你想一想,可能有几种兑换方法?

解:设可换成1元的人民币x张,2元的人民币y张,则x+2y= 10。

∵x、y只能取非负整数。

∴ 其非负整数解为:

所以有6种兑换方法, 分别为5张2元;2张1元和4张2元;4张1元和3张2元;6张1元和2张2元;8张1元和1张2元;10张1元。

例2.如果x、y为不等于0的自然数,且3x·3y=27,试求xy的值。

分析:由27=33,可得3x·3y=33,根据幂的性质可得x+y=3,再由x、y为不等于0的自然数可确定x、y的值。

解:因为3x·3y=27,即3x+y=33,所以x+y=3;又因为x、y为不等于0的自然数,所以有或所以xy=1×2=2或xy=2×1=2。 综上所得:xy=2。

点评:因为x、y为不等于0的自然数,所以本题实际上是求x+ y=3的整数解。

在近几年的中考题目中,也已经出现了类似题型的考查。

例3.(2013·绥化)某班组织20名同学去春游,同时租用两种型型号的车辆,一种车每辆有8个座位,另一种车每辆有4个座位. 要要求租用的车辆不留空座,也不能超载。 有_______ 种租车方案。

解:设租用每辆8个座位的车x辆,每辆有4个座位的车y辆,

% % 根据题意得,8x+4y=20,

整理得,2x+y=5,

∵x、y都是正整数,

∴x=1 时,y=3,

x=2 时,y=1,

x=3时,y=-1(不符合题意,舍去),

所以,共有2种租车方案。

点评: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在于车辆数是正整数。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二元一次方程虽然具有无数组解,但在特定条件下整数解是可以求出的,从而可以用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样,借鉴“消元”思想和二元一次方程整数解我们就可以顺利解出刚才的硬币问题。

我们可以将方程x+y+z=15①,0.1x+0.5y+z=7②通过消x得到一个二元一次方程:4y+9z=55,利用题目中隐含的x、y、z只能取非负整数解条件,我们可以求出:y=7,z=3,进而求出x=5,至此我们就可以求出该题的答案为:1角硬币5枚、5角硬币7枚、1元硬币3枚。

二元一次方程的整数解 第4篇

例1 (2014年衡阳)某班组织活动,班委会准备把15元钱全部用来购买笔记本和中性笔两种奖品,已知笔记本2元/本,中性笔1元/支,且每种奖品都要有.有多少种购买方案?请列举所有可能的方案.

分析:要确定有几种购买方案,只需确定符合条件的购买笔记本和中性笔的情况有几种.

解:设应购买笔记本x本,中性笔y支.依题意,得2x+y=15,即y=15-2x.

由题意知x、y都是正整数,所以x=1时,y=13;x=2时,y=ll;x=3时,y=9;x=4时,y=7;x=5时,y=5;x=6时,y=3;x=7日寸,y=l.

故符合条件的购买方案有7种,它们分别是:购买笔记本1本,中性笔13支;购买笔记本2本,中性笔11支;购买笔记本3本,中性笔9支;购买笔记本4本,中性笔7支;购买笔记本5本,中性笔5支;购买笔记本6本,中性笔3支:购买笔记本7本,中性笔1支.

说明:本题中购买的是笔记本和中性笔两种奖品,x、y都是正整数.

例2(2013年黄石)四川雅安地震期间,为了紧急安置60名灾民,需要搭建可容纳6人或4人的帐篷.若所搭建的帐篷恰好(即不多不少)能容纳这60名灾民,则不同的搭建方案有().

A.4种

B.6种

C.9种

D.11种

分析:要确定有几种搭建方案,只需确定符合条件的搭建可容纳6人或4人的帐篷的情况有几种.

解:设搭建容纳6人的帐篷x顶,容纳4人的帐篷y顶,依题意,得6x+4y=60.

故符合要求的搭建方案有6种,一是搭建容纳6人的帐篷O顶,容纳4人的帐篷15顶:二是搭建容纳6人的帐篷2顶,容纳4人的帐篷12顶;三是搭建容纳6人的帐篷4顶,容纳4人的帐篷9顶:四是搭建容纳6人的帐篷6顶,容纳4人的帐篷6顶:五是搭建容纳6人的帐篷8顶,容纳4人的帐篷3顶:六是搭建容纳6人的帐篷10顶,容纳4人的帐篷0顶,应选B.

说明:本题中搭建的帐篷可以全是容纳6人的帐篷,也可以全是容纳4人的帐篷,还可以是既有容纳6人的帐篷,又有容纳4人的帐篷.

例3(2014年龙东)学校举行足球联赛,共赛17轮(即每队均需参赛17场).记分办法是:胜l场得3分,平1场得1分,负1场得0分,在这次足球比赛中,小虎所在足球队得16分,且踢平场数是所负场数的整数倍,则小虎所在足球队所负场数的情况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分析:要确定小虎所在足球队所负场数的情况有几种,只需确定小虎所在足球队所负场数和踢平场数有几种符合条件的情况.

说明:本题中小虎所在足球队不可能全胜,根据踢平场数是所负场数的整数倍,且x、y都是正整数即可得解.

1.(2014年齐齐哈尔)将一张面值100元的人民币,兑换成10元或20元的零钱,兑换方案有().

A.6种 B.7种 C.8种 D.9种

2.(2013年绥化)某班组织20名同学去春游,同时租用两种型号的车辆,一种车每辆有8个座位,另一种车每辆有4个座位,要求租用的车辆不留空座,也不能超载,则有____种租车方案.

参考答案

1.A 2.2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案 第5篇

二、新课学习:

x2y102、解二元一次方程组(1)

【学习目标】

1、会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了解 “消元”思想,初步体会数学研究中“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3、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过程,化未知为已知,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重点】

用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学习难点】

在解题过程中体会“消元”思想和“化未知为已知”的化归思想。

【学习过程】

一、课前小测:

x3,1、已知y5是方程ax2y2的一个解,那么a的值是。

2、已知y3x9,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则y_________,当x4时,y_____。

3、(1)若x-y2,则可变形为x_______,y________.(2)若x4y13,则可变形为x_______,y________.4、二元一次方程组x2y10,y2的解是___________.

1、牛刀小试:解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 

2、请你用上述的方法解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三、课堂练习:

y2x(1)xy1

2-1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第6篇

1、发现的问题: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和前面学习的一元一次方程有点类似,学生学习起来感到枯燥无味。课堂气愤涣散,效率不高。

2、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时,可以用中国古代著名数学问题“鸡兔同笼”或“百鸡百钱”问题作为引入。学生被这种有趣的问题吸引,积极思考问题的答案,以“趣”引思,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思维状态,不但能诱发学生主动学习,而且还能增长知识,了解了我国古代的数学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3、教学反思:一堂成功的数学课,往往给人以自然、和谐、舒服的享受,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让学生接触与生活有关的数学问题,势必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学生真正喜欢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教学反思 第7篇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主要通过代入法和加减法将二元一次方程进行“消元”,从而转化为一元方程,再利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求解。解答该类方程组的理论依据主要是等式性质,主要运用了转化的数学思想,即将未知的知识转化为已知的知识和方法,(将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熟悉的一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组解题注意事项:

1、代入消元法解方程组时能直接带入的可直接将其中一个方程代入另一个方程进行进算;需变形的要将系数为1的进行变形,便于计算;系数不为1的要将系数将小的未知项进行变形,简化计算,降低计算难度。代入时不能带入原方程,否则未知项会抵消掉。

2、加减消元法解方程组有时加,有时减。主要观察含有同一未知数项的系数决定,如果在一方程组中两方程同一未知数项的系数相等则减,系数互为相反数则加;若两方程同一未知数项的系数不同则要通过方程变形把两个方程同一未知数项的系数变相同或互为相反数,(根据等式性质二)然后相加或相减变为一元一次方程。在相加、减时,采用左边加减左边,右边加减右边的原则,如果等号左边有常数应将常数移到右边,含未知数的项移至等号左边。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磨课记 第8篇

确定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教学中的主要例题和学生练习. 在教研活动时,同事们给我提了不少意见和建议. 听了大家的建议,我对情境引入与合作探究做了较大的改动. 教育叙事就是用说故事的方式谈教学,远比单纯的说课要生动活泼,以下为我对这节课的几点预设和思考.

( 一) 情境导入

首先是情境导入部分,原先我想让学生完成这样的练习引入新课.

1. 已知 x + y = 12,若用含 y 的代数式表示 x 得,x =,若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得,y = .

2. 已知3x - 2y = 6,若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得,x =____2. 已知3x - 2y = 6,若____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得,x = ,若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得,y = .2. 已知3x - 2y = 6,若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得,x =_ ,若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得,y = .

并比较哪一种形式比较简单? 这样为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打下基础. 但转念一想这样做不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虽然学生通过训练可以化解“代入”的难点,但是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不清楚,略显生硬. 考虑可否把这样的练习安排在探究出如何用代入法消元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之后,可能效果会更好一点.

苏科版的教科书一直强调“做数学”,让学生感受“生活———数学,数学———生活”,怎么办呢? 在组内老师的激烈讨论之下,大多数老师认为就用书本设计的情境,这个 “篮球比赛积分”的问题在本章第一课时就提出来了,当时我们只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并没有解. 题目是: 根据篮球比赛规则: 赢一场得2分,输一场得1分. 在某次中学生篮球联赛中,某球队赛了12场,赢了x场,输了y场,得20分.我们可以列出方程组

如何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 通过提出这个实际问题的需要,得出解方程组的必要性,同时与前面的教学情境相呼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 2) 合作探究

在引入了课题之后,教学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突破重难点,这个也是我思考得最多的地方. 当代学习理论告诉我们: 学习不再被看成一种被动地吸收知识,通过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知识的过程,而是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处理新的任务, 并构建他们自己的意义的过程. 对于本节课的学习来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探究模式,发现规律,而不是死记结论,死套公式和法则,只有经过学生自己的探索,才能不仅 “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获得知识,懂得意义. 教参中特别强调“应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探索和尝试、体会消元的方法,教师切忌在教学中将自己的解题经验简单地灌输给学生”.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让学生真正动起来呢? 教师又该如何引导学生探究呢?

我原先想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其中一位就刚才的题目用一元一次方程来列式,一元一次方程我们会解,能否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呢? 通过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相比较,让学生归纳解题思路.

但这样做存在两个问题:

1. 引导不够新颖

以前的老教材上就是这样处理的,又将学生拉回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上,苏科版没有提到一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对比,这样设计就是为了体现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优越性,多设了一个未知数,但是方程容易列了.

2. 引导不够明确

本节课的重点是代入消元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但是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可能做法有: ( 1) 用代入法消元; ( 2) 用加减法消元; ( 3) 整体代入,对于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我们要有一定的预判,出现一,顺着走; 出现二,表扬鼓励,暂时搁下; 出现三,特殊方法用在特例中.

于是,我决定为了突破难点,我先让学生解决这道题目: 请先解下面的方程组学生很容易看出只需将y = 12 - x代入第二个方程中就能消去一个未知数,从而很顺利的引导学生用代入法达到消元的目的. 接着回到情境导入中的问题来,如何解决? 这时给出一组方程组: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解题的思路,不要求解答. 题目的设置有梯度,其中第四小题还为下节课加减消元法做了铺垫. 这样的教学就会变得非常的生动,非常的活跃,学生的脑子才会真正的动起来,而不是停留于讨论这个形式, 为讨论而讨论,从而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 三) 应用巩固

分三个部分: 1、例题,2、归纳,3、练习. 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我会在黑板上就第一小题给出规范的解题格式, 提出“代入消元法”这个概念,并请学生说出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题步骤. 然后让学生完成( 2) ~ ( 5) 小题的解答. 在例题的教学中,我重点关注这样几个问题:

1. 如何消元,怎么变形?

2. 求出一个未知数后代入哪个方程求另一个未知数更简单?

3. 有没有其他的解法? 哪个更简单?

4. 解题的步骤和格式.

上一篇:演讲稿:爱国 强国下一篇:青少年校园足球启动仪式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