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泉映月音乐教学设计

2024-07-09

二泉映月音乐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二泉映月音乐教学设计 第1篇

教学目标:

1、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了解音乐家的生平以及不同的音乐形象和风格,通过对比、分析,加深体验音乐的内涵,拓宽学生的视野。

2、引导学生从主题旋律、节奏、音色、结构等方面去感受与分析,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内容:

1、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体会音乐风格与内涵。

2、启发学生感受音乐形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一、课前部分:

听二胡演奏曲《赛马》音乐进教室。

二、新课教学部分:

1、介绍民族弓弦乐器—二胡。

2、并介绍阿炳其他的乐曲,以及说唱曲。

(1)提问学生刚才进教室时听到的音乐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引出乐器——二胡(多媒体展示二胡的结构图),介绍我国民族弓弦乐器——二胡。

(2)像同学们介绍《二泉映月》取名的由来。

(3)了解我国民族乐器二胡的构造、音色特点和演奏方式。

3、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要求学生从书上查阅关于二胡、《二泉映月》和作者华彦欣赏《二泉映月》。

(2)完整欣赏一遍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请学生欣赏完后用一个词来表述自己的感受。

(3)分析乐句旋律特点。

请注意每个乐句之间和每个乐句的音区有什么特点。(前一句的结尾音和后一句的开始音相同,一句比一句高,越来越激动。像这种句句紧扣,环环相连,鱼咬尾连环扣的创作手法,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之一。)

(4)分析乐句的情绪。

4、通过我国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春望》,启发学生的情感。并写在课本上,用自己的感情去填写相应的位置。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老师设计一个练习,请同学们听这段主题,把三个乐句所对应的表示情绪的词用连线的方法连起来。

(2)运用古诗启发情感。

三、小结:

音乐是无国界的,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指挥家日本的小泽征尔听了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后,无限感慨地说:“断肠之感这句话太合适了。”的确,优秀的音乐作品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同学们,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吧!

二泉映月音乐教学设计 第2篇

伴随着《二泉映月》婉转回荡的乐曲声,我翻开了苏教版第十册课文《二泉映月》。琴声中,文字里,我仿佛看到阿炳正坐在月下二泉轻拨琴弦,乐声如泉水潺潺流出……

起初,琴声委婉连绵,有如山泉从幽谷中蜿蜒而来,缓缓流淌。这似乎是阿炳在赞叹惠山二泉的优美景色,在怀念对他恩重如山的师父,在思索自己走过的人生道路。

课文的这一语段,不仅很好的诠释了音乐的初始部分、表达了琴声的深刻内涵,而且还完美的呼应了课文的前三段内容。阿炳生在惠山脚下,受二泉美景的熏染,江南灵秀的山水给了他不少创作的灵感。然而,阿炳却再也无法看见。于是,一声长叹之中,阿炳陷入了美好的回忆,忆二泉美景、忆师父教诲、忆人生之路。小时的阿炳无法听知二泉流水中的种.种奇妙之音,当他经历人生坎坷,饱尝人生辛酸之后,再来到泉水之边。淙淙的泉水仿佛也已经懂得阿炳的满腹愁苦,流出深沉的叹息,伤心的哭泣,激愤的倾诉,倔强的呐喊……

随着旋律的升腾跌宕,步步高昂,乐曲进入了高潮。它以势不可挡的力量,表达出对命运的抗争,抒发了对美好未来的无限向往。

社会是不公的,命运是不幸的,然而阿炳更是倔强的。他用琴声表达出内心的悲恻,控诉着万恶的社会,又在铮铮乐音中强烈地展示着自己的不屈服,“生活的穷困和疾病的折磨,泯灭不了阿炳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光明的向往”,他执著地用音乐追求着心中的光明与幸福的生活。

乐曲久久地在二泉池畔回响,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

舒缓——起伏,恬静——激荡,这两组看似对立的词语,却更深一层地表现了乐曲的丰富内涵。就在乐曲的千回百转之中,我们仿佛走进了阿炳的内心世界,听阿炳诉说满腔情怀之后,看他身背胡琴渐渐消失在惠山脚下,乐音却久久散之不去……

评析《二泉映月》提升音乐审美 第3篇

一、了解身世, 探析曲名

细心的人们常常有这么个疑问, 杨荫浏、曹安和录音时为何会联想起无锡呢?这个答案就得从华彦钧身世说起。

那华彦钧是何方人士呢?华彦钧是民族音乐家, 小名阿炳, 1893年出生在江苏省无锡市。他自幼跟随其父学习各种民间器乐的演奏, 涉及面很广, 尤其是二胡、三弦、琵琶等乐器均有较高的造诣。他在与民间艺人的交流和切磋过程中掌握了各种丰富的民间音乐, 使他的作品有着丰富的源泉和素材。他一生坎坷, 在年轻时因患眼疾, 而导致双目失明, 后来, 更沦落街头靠卖艺为生。但他并没有沉沦下去, 生活的磨难却赋予他的作品以深刻的生活感受和思想内涵, 使之充满艺术的生命力, 也因此他的名作《二泉映月》流传于世, 为世人所熟知。华彦钧生前创作演奏了很多器乐曲, 但限于当时的条件, 却只留下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和二胡曲《二泉映月》、《寒春风曲》、《听松》这六首乐曲资料, 其中《二泉映月》可以说是华彦钧最杰出的二胡代表作品。

《二泉映月》是20世纪30年代末, 华彦钧在无锡街头卖艺的过程中将江南丝竹、常锡滩簧的音调, 以及广东音乐《三潭映月》的曲调等糅入《二泉映月》中, 经过加工和再创作, 逐渐形成今天的曲调结构。

这首二胡曲的曲名与乐曲内容并无密切关联, 由此可见, 人们对音乐作品的品尝与解析, 似乎不能完全借助题目, 而应该对乐曲中具体的旋律和韵味, 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感性的体验。

二、理解意境, 品味曲调

《二泉映月》这首名曲, 它的音乐意境可以这样设想, 首先开始一声悽楚的长长的叹息, 作者紧接着沉痛地叙述自己一生的不幸和颠沛流离的遭遇。聆听着乐曲, 我们好如看到一位沿街流浪的盲艺人形象, 他背着乐器, 拄着竹棍, 孤独而又坚强。他似乎能感受到皎洁的月光, 还有远处潺潺流淌的惠山泉水。想象着幽美的景色, 失明的阿炳按捺不住内心的苦痛, 仰头大声疾呼:“为什么我周围的世界却是漆黑一团?何处是我的未来和希望?”他激昂悲愤地倾吐着生活的屈辱和痛苦, 大声诅咒残酷的现实和社会。当炽热激愤的感情沉淀下来后, 阿炳又陷入了沉思:“峰回路转疑无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这世界总有一天会变好的!”音乐就是在这种憧憬而又交织伤感的意境中, 缓缓地走向尾声。

这首乐曲的构成, 是我国民间音乐中最为常见的变奏体曲式结构。它由引子和六个段落构成, 以一个音乐主题为基础, 在全首曲子中进行五次的变化和发展。引子是一个音阶下行式的短小乐句:

短短的音调, 却是那样的哀怨和凄凉, 好像一个历经苦难的老人, 不堪回首往事深深地叹息。紧接着, 埋藏在心中无穷无尽的忧伤和痛苦, 也化作音乐旋律奔流出来。

三、分解主题, 透视内涵

《二泉映月》优美而深沉, 它的主题由上、下两个乐句组成。上乐句带有倾诉性的, 曲调令人沉思, 节奏较慢, 好像描述一位拄着竹棍, 迈着沉重脚步的盲艺人, 在漆黑而又坎坷的道路上徘徊流浪, 他不断遭遇挫折而又百折不挠。下乐句的旋律则富于变化, 恰如海潮般的感情在奔腾, 这似乎是阿炳用难于抑制的感情在叙述自己一生种种苦难和遭遇。同时表现了作者在饱经风霜的生涯中磨炼出来的倔强而又刚毅的性情, 表达了他对黑暗势力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 使听众的内心莫不深受触动和感染。

乐曲后三段出现的是主题音乐下乐句的变体, 使音乐更加凄凉感人。

因为阿炳本是个才华横溢的艺人, 如果中年没有患眼疾导致双目失明, 他的人生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那时他正值中年, 也许他的才华更能发挥出来, 生活会更好, 对一个人来说失明本来是件很痛苦的事, 对搞民间器乐演奏的他更是件天大的痛苦, 而这种痛苦能与谁说呢?所以只能通过乐曲表达出来, 以安慰他那颗痛苦的心。很多人遭遇生活的不幸会喋喋不休, 而有才华的人, 往往是通过自身的才艺比如写文章、画画或音乐表现出来, 阿炳就是这样的人。

《二泉映月》是华彦钧内心的独白, 这首乐曲让不同文化背景的听众为之动容。日本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先生在第一次聆听我国演奏家演奏这首乐曲时, 就曾情不自禁地掩面而泣, 他说:“这种音乐只应当跪下来听。”音乐是心灵间的共鸣器, 我们自身或者引导学生欣赏《二泉映月》, 就要了解华彦钧的生平事迹, 感同身受其创作时的时代背景, 走进他丰富而细腻的内心世界, 只有如此, 才能领略到传世之作的音乐魅力。

参考文献

[1]董建辉.华彦钧与他的不朽之作.新天地, 2008 (12) .

[2]邓志芳.刘天华和华彦钧的二胡音乐比较.知识窗, 2010.

二泉映月音乐教学设计 第4篇

二胡曲《二泉映月》是我国民乐作品中的经典之作,许多二胡演奏家演奏过这首曲目,对它作出了各种风格的诠释。本文从音乐美学的角度解释要如何在演奏中把握这首乐曲的思想与情感。

一、作曲家及乐曲创作背景简介

华彦钧,出生在无锡。对民间音乐有着强烈的兴趣,并自幼学习了击鼓,吹笛,拉二胡,弹琵琶。十五六岁时,已成为当地一名出色的乐师。而他三十四岁的时候,疾病使他双目失明了。贫病交加的他,流落在街头,生活极为艰苦,从此开始了卖艺为生的生活。他就是我们所熟悉的——瞎子阿炳。阿炳长期生活于社会的底层,有着鲜明的爱憎,他曾编演过许多乐曲,其中最为著名的乐曲之一,就是阿炳的二胡曲代表作《二泉映月》。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坎坷岁月,阿炳终于盼到了全国的解放,他的艺术生涯也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先生采访了阿炳,并在匆忙中录下了他所弹奏的《二泉映月》《听松》《大浪淘沙》《昭君出塞》等六首乐曲。他还答应半年后继续录制二三百首二胡曲。可是,由于他长期遭受旧社会的折磨,竟于当年去世。阿炳之死以及他数百首乐曲的失传,不能不说是中国音乐史上永远无法弥补的一大损失。

《二泉映月》作为他仅保留下来的几首曲目之一,显得弥足珍贵。它以一种抒情式的音乐语言,向我们描绘了月映惠山泉的景色和作者那无限深邃的感情。全曲共分为六段,经历了五次变奏。

二、音乐表演中的基本原则

从广义上而言,在演奏中,“真实性”在实际上说是演奏美学的一个重要命题,即作品的演奏必须符合自身之时代情境、符合作品之体裁特性和乐谱本身,它是任何器乐作品进行二度创作的基础,国外的演奏家与学者们对于这个问题有着各自不同的理解与诠释。比如钢琴大师霍罗维兹就曾经告诫后人,“钢琴音乐家在研究和演奏一部作品时,必须使自己沉浸或进入到产生该作品的文化与时代中去”。但疑惑在于,是否遵守了作品产生之时的时代风格的文本诠释就是最理想的, 或者说是最正确的演奏方式呢? 这个问题在美学上便是“同一性”问题。英国一位著名分析哲学家阿伦·瑞德莱在其著作《音乐哲学》中,对该问题有着精妙的论述,不过瑞德莱显然并不认同所谓“忠实性”演奏的存在,而是认为“演奏是对一部已被演奏过的音乐作品的改编或演绎,它本身就像艺术品一样,可供评价和审美欣赏 ”。瑞德莱在这里显然认为演奏与文本具有相同重要的价值,并且“演奏”具有审美价值上的独立性和超越性。笔者作为一名演奏者在此非常赞同,因为承认演奏中超越性的存在,并不意味着对原作的轻视和否定,而是意味着演奏家必须在“传统表现惯例”中,寻找充分客观的证据以支撑自己的演奏意图,同时又不妨害音乐演奏时由表演者自身风格所带来的“超越性”,就如同前文提到的强调文化背景对于演奏诠释的重要性的霍罗维兹。“音乐在哪里?音乐在音符的后面。音乐的意义在于:当你翻开乐谱时,你从它的后面而不是从它的这一面揭示出它的精神所在。”《二泉映月》作者阿炳一生多磨难坎坷,形成了这首乐曲独特地创作背景,这对此曲的演奏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直到今天人们普遍认为这不是一首单纯描绘自然风景的乐曲,它更多的表现了作曲者内心愁苦,不屈的深沉情感。

笔者把不同演奏家的演奏版本与此曲作者华彦均的录音版本相比较,不难发现,有些人的演奏版本与作曲家的版本比较接近,运弓比较平直,朴实。注重运弓的力度,强调重音和音头,从左手的技法来说,演奏家没,有刻意润饰每个音,滑音有很强的棱角,使整曲听来有朴实,苍劲之感。但也有一些在音色的处理上较为细腻,装饰音的运用也较为频繁,增强了乐曲的旋律性。这种不同无疑是当今二胡制作工艺和技法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音色的质量及演奏技巧的要求大大提高而造成的。

这些不尽相同的演奏版本说明,无论个性如何强烈的演奏家,对于作品的理解和诠释,显然是绝不可能和作品本身的时代惯例划界的。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产生于特定的歷史时代,乐曲的风格范畴是深受作曲家的历史时代的影响。所以对演奏者来说,要真实准确的反映出这部作品的特征的话,首先必须要了解作品的历史性,根据作品的时代风格来处理演奏。其次,所谓音乐作品的历史性,往往参杂着我们当代人的理解,因此对作曲家演奏版本的演奏技法上的改动也并非意味着对“忠实性”的摒弃。事实上依笔者看来,这恰恰是一种更高程度上的“忠诚”。因为演奏的目的在于寻求“理解”,寻求连接音乐和心灵的“通途”和“桥梁”。所以,演奏所要忠实的不仅仅是乐谱本身,更为重要的是忠实于人类的心灵和情感。好的音乐表演应该在历史风格与时代风格间求得平衡,把二者统一起来才能获得最高的艺术价值。因此,“理解速度的变化,必须始终要将其置于一个大范围的、控制性的节奏观念之下”;只有理解了谱面背后的意图,并提供一个合理的音乐诠释,演奏才可能“可信”。

综上所述,本文认为,在表演中所谓的“完全的忠实”是不存在的。通过上述例证,我们完全可以对作品的“真实性”提出一个更为确切合理的概念限定,即所谓“真实性”,是指在演奏中,对时代图景的正确理解并非机械刻板地在演奏中加以复制,对作品时代或风格的情境分析应该是灵活的,诚如杨燕迪教授所说的,“针对音乐作品的解读,关键是将我们自己的生命体验读解进去。否则,艺术作品的存在价值和存在意义就无从谈起”

所以,绝对的“真实性”而绝非演奏所追求的最终效果。演奏家个人重新体验的心理过程才是最为关键的,“真实性”只是充当了“重新体验”之不可或缺的助手;二者相互补充,共同在演奏中发生效力,从而产生一个个具有鲜活灵魂的二度创作作品。

二泉映月音乐教学设计 第5篇

1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二泉映月》,二胡独奏区的演奏效果,体验乐曲的悲凉、向往光明的情绪情感,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2、通过欣赏,能够体验和感受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那种倔强、刚毅的性格,同时学习他那种坚决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3、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学习。2学情分析

二泉映月是我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创作的一首民族风格十分浓郁的二胡独奏曲,也是作者苦难、曲折一生的写照,作品旋律委婉流畅、意境深运,表现了作者在旧社会饱尝辛酸的感受和对生活的热爱、憧憬,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主题旋律、节奏、音色、结构等方面去感受和分析乐曲的音乐形象,体会音乐风格与内涵。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作能力。3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理解、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二泉映月》

一、导入

图片展示——民族民间乐器,请同学说出这些乐器的名称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民族器乐曲。请学生例举一些中国的民族乐器的名称。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由传统的民族民间乐器演奏的乐曲。导入课题——《二泉映月》。活动2【讲授】

二、作者介绍

二、作者介绍(请同学们打开网络资料自己阅读了解作者生平)1.华彦钧

小名阿炳(解释:炳是光明显著的意思。正好与阿炳的显示情况相反)1893年出生——1950年去世(1893年与我国伟人毛泽东同年出生)。

2.阿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灌录个人专辑录音带和唱片的民间艺人。3.介绍作者的生平——创作风格——主要作品

活动3【讲授】

三、作品介绍:

首先,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惨境遇,正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一幅缩影,自然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与同情。阿炳威武不屈,忠诚爱国的品格和气节,表现了一种民族的气度和精神,令人佩服。阿炳的《二泉映月》等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必然会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极大共鸣。其次,它的旋律发展,使用了中国民间的乐句首尾衔接,同音承递的旋法,使音乐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情话,流不完的辛酸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独怆然而涕下”之感。另外,乐曲的艺术美感还表现在于深沉中含质朴,感伤中见苍劲,刚柔并济,动人心魄。再则,这首乐曲体现了注重情深、着意传神的法则,发人联想,令人回味。

活动4【活动】

四、作品欣赏

1、播放《二泉映月》片断,感受乐曲哀婉、凄凉的情绪。

2、引导学生说说听后音乐的感受。

3、引出课题

活动5【练习】

五、学习乐曲的引子和主题旋律,体会反映的思想内容(1)感受主题音乐,并唱一唱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乐曲的主题音乐 生:随着音乐用“嗯”轻轻的哼唱(2)播放音乐主题

a、听到这里同学们感受到这位盲艺人内心怎样的痛苦呢?(学生各抒己见)

b、这位街头流浪的音乐家饱尝了人间的辛酸苦辣,孤独地用他心爱的乐器倾诉心中的坎坷、痛苦、不平,音乐中多次出现这样一个感人的音调(出示音乐主题——哼唱体验)c、这一主题不断变化、发展,音乐层层推进,产生了最为愤慨的、激动人心的高潮,让我们继续欣赏,当你听到高潮时可举手或用合适的神情、动作表示出来(放至高潮处)d、此时此刻,你们心中有何震撼?你从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e、命运对他如此不公,生活对他如此残酷,倔强刚毅的阿炳终于发出了激愤的呐喊(出示高潮音乐,一起唱唱、议议)

f、这是他对命运的挣扎和反抗,是他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和愤怒,是他积淀已久内心情感的全部发泄(播放高潮及过渡句)

然而苦难生活也磨练了阿炳倔强刚毅的个性:不向命运低头,勇于向黑暗现实挑战。g、乐曲到这里似乎可以结束了,然而音乐中还有一个更为深情、细腻的尾声,让我们一起倾听主题的最后重现(播放尾声音乐)意犹未尽的尾声给了我们怎样的遐想?

活动6【活动】

六、欣赏吴祖强改编的弦乐合奏的《二泉映月》,对比民乐合奏的《二泉映月》,你更喜欢哪个版本,为什么?

六、欣赏吴祖强改编的弦乐合奏的《二泉映月》,对比民乐合奏的《二泉映月》,你更喜欢哪个版本,为什么?

活动7【活动】

七、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学习上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难免会遇到可能和挫折,当困难和挫折来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活动8【讲授】

八、课堂小结

二泉音乐教学设计 第6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聆听《二泉映月》,二胡独奏区的演奏效果,体验乐曲的悲凉、向往光明的情绪情感,热爱我国的民族音乐。

2、通过欣赏,能够体验和感受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那种倔强、刚毅的性格,同时学习他那种坚决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3、.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学习。

学会演唱该 曲 情景导入法、互动法

认识民族音乐 教学重点 理解、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 难点

歌曲情绪的理解 课型 教授新课 教 具 多媒体 学 具

教师活动及教学程序设计

一、导入

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分为:古代音乐、民族器乐曲、民歌、戏曲曲艺音乐等,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民族器乐曲。请学生例举一些中国的民族乐器的名称。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有关二胡的重要的民族乐曲,请讨论后例举中国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或二胡名曲。导入课题——《二泉映月》。

二、作者介绍(请同学们打开网络资料自己阅读了解作者 生平)1.华彦钧

小名阿炳(解释:炳是光明显著的意思。正好与阿炳的显示情况相反)1893年出生——1950年去世(1893年与我国伟人毛泽东同年出生)。

2.阿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灌录个人专辑录音带和唱 片的民间艺人。

学生了解之后发言

学生认真听老师介绍

3.介绍作者的生平——创作风格——主要作品

三、作品介绍:首先,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惨境遇,正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一幅缩影,自然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与同情。阿炳威武不屈,忠诚爱国的品格和气节,表现了一种民族的气度和精神,令人佩服。阿炳的《二泉映月》等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必然会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极大共鸣。其次,它的旋律发展,使用了中国民间的乐句首尾衔接,同音承递的旋法,使音乐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情话,流不完的辛酸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独怆然而涕下”之感。另外,乐曲的艺术美感还表现在于深沉中含质朴,感伤中见苍劲,刚柔并济,动人心魄。再则,这首乐曲体现了注重情深、着意传神的法则,发人联想,令人回味

四、介绍二胡:二胡又名南胡,构造分琴筒、琴杆、轸子、千斤、弓等,张弦二根,大多采用五度定弦。弓夹在两弦中,琴筒上蒙蟒皮。音域为d1-d3(a3)。音色柔和优美。本世界初,刘天华先生写了《良宵》等十首二胡独奏曲和一套二胡练习曲,提高了二胡的性能,使之成为独奏乐器。(具体由课件展示)

五、作品欣赏

1、播放《赛马》的音乐,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情绪。

2、播放《二泉映月》片断,感受乐曲哀婉、凄凉的情绪。

4、引导学生说说听后两段音乐的不同感受。

5、引出课题

师:这段音乐到底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来完整的欣赏乐曲——《二泉映月》。

六、学习乐曲的引子和主题旋律,体会反映的思想内容:(1)感受主题音乐,并唱一唱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乐曲的主题音乐 生:随着音乐用“嗯”轻轻的哼唱

学生用心聆听音乐(2)播放音乐主题2 A、听到这里同学们感受到这位盲艺人内心怎样的痛苦呢?(学生各抒己见)B、这位街头流浪的音乐家饱尝了人间的辛酸苦辣,孤独地用他心爱的乐器倾诉心中的坎坷、痛苦、不平,音乐中多次出现这样一个感人的音调(出示音乐主题——哼唱体验)

C、这一主题不断变化、发展,音乐层层推进,产生了最为愤慨的、激动人心的高潮,让我们继续欣赏,当你听到高潮时可举手或用合适的神情、动作表示出来(放至高潮处)D、此时此刻,你们心中有何震撼?你从音乐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E、命运对他如此不公,生活对他如此残酷,倔强刚毅的阿炳终于发出了激愤的呐喊(出示高潮音乐,一起唱唱、议议)

F、这是他对命运的挣扎和反抗,是他对黑暗社会的控诉和愤怒,是他积淀已久内心情感的全部发泄(播放高潮及过渡句)

然而苦难生活也磨练了阿炳倔强刚毅的个性:不向命运低头,勇于向黑暗现实挑战。

G、乐曲到这里似乎可以结束了,然而音乐中还有一个更为深情、细腻的尾声,让我们一起倾听主题的最后重现(播放尾声音乐)

意犹未尽的尾声给了我们怎样的遐想?

七、拓展延伸

师:在我们江苏还有很多的二胡演奏家,你知道他们的名字吗? 生:请学生小组交流

师:出示刘天华、闵惠芬的图片和有关资料

1、了解江苏二胡演奏家——刘天华、闵惠芬 欣赏其它音乐

2、欣赏有关的二胡曲目——《光明行》、《空山鸟语》片断音乐

八、请同学把欣赏这首乐曲后的体会写下来,然后通过网络进行讨论总结。

二泉映月音乐教学设计 第7篇

1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二泉映月》,了解民族乐器二胡的主要特点,知道二泉映月的创作背景,让学生能够感受、体验乐曲的音乐情绪.2.通过欣赏,能够体验和感受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那种倔强、刚毅的性格,同时学习他那种坚决与黑暗势力作斗争的精神。

3、教育学生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为建设国家而努力学习。2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民间艺人华彦钧及其作品《二泉映月》。

2、难点:理解、体会乐曲表达的思想感情。3教学方法

欣赏法、分析法、讲解法、讨论法。4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导入

1、听赏由彭丽媛演唱的歌曲《二泉映月》片段。

2、请同学们讨论这段音乐片段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他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3、介绍中国的民族民间音乐可分为:古代音乐、民族器乐曲、民歌、戏曲曲艺音乐等。

4、导入课题——《二泉映月》。活动2【讲授】作者介绍

1、华彦钧

小名阿炳(解释:炳是光明显著的意思。正好与阿炳的显示情况相反)1893年出生——1950年去世(1893年与我国伟人毛泽东同年出生)。

2、阿炳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灌录个人专辑录音带和唱片的民间艺人。

3、介绍作者的生平——创作风格——主要作品。活动3【讲授】作品介绍

首先,阿炳的坎坷人生和悲惨境遇,正是旧社会劳苦大众的一幅缩影,自然会引起人们对他的关注与同情。阿炳威武不屈,忠诚爱国的品格和气节,表现了一种民族的气度和精神,令人佩服。阿炳的《二泉映月》等音乐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风貌,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必然会引起人们心灵深处的极大共鸣。

其次,它的旋律发展,使用了中国民间的乐句首尾衔接,同音承递的旋法,使音乐呈现出行云流水般的起伏连绵的律动美感,仿佛是道不完的苦情话,流不完的辛酸泪,给人以“叹人世之凄苦”,“独怆然而涕下”之感。另外,乐曲的艺术美感还表现在于深沉中含质朴,感伤中见苍劲,刚柔并济,动人心魄。再则,这首乐曲体现了注重情深、着意传神的法则,发人联想,令人回味。活动4【讲授】介绍二胡

二胡又名南胡,构造分琴筒、琴杆、轸子、千斤、弓等,张弦二根,大多采用五度定弦。弓夹在两弦中,琴筒上蒙蟒皮。音域为d1-d3(a3)。音色柔和优美。本世纪初,刘天华先生写了《良宵》等十首二胡独奏曲和一套二胡练习曲,提高了二胡的性能,使之成为独奏乐器。活动5【活动】欣赏乐曲

欣赏乐曲的引子和主题旋律,体会反映的思想内容:

1、对生活的描述。

2、表露出的无限的感慨——为什么我会这样瞎、穷?

3、从平静转为激昂。(表现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的生活意志。)

4、请同学们模仿引子中叹气的声音演唱好引子部分。

5、在教师带领下演唱主题部分,注意表现不同的音乐情绪。

6、请同学们谈谈欣赏这首乐曲后的体会,然后完成欣赏分析表。活动6【练习】课堂练习

请同学用铅笔在音乐的伴奏下为阿炳或二泉映月画一幅画,并讲解作画意图。活动7【作业】小结

二泉映月音乐教学设计 第8篇

中国的器乐形式以民族调式的主调音乐为主, 大都是个性鲜明的器乐独奏或以某类型乐器为主的合奏, 如唢呐《百鸟朝凤》、二胡《二泉映月》、江南丝竹《步步高》等。钢琴音乐是以十二平均律为律法, 具有丰富的和声、宽广的音域、多变的音色, 通过不同类型的织体, 不同的触键方法, 踏板的应用来表现主调和复调音乐, 它是高度复杂的科技产物, 人类的智慧结晶, 在表现各种音乐形式上无所不能。三百年钢琴的历史发展不仅反映了人们在音响审美上的追求, 还勾勒出了乐器和演奏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然而, 钢琴家在将自己的情感与心境投入钢琴作品时, 完成的不仅仅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 更多的是演奏家在追求琴人合一的境界, 实现钢琴作为自我情感媒介的功能。钢琴历史的三百年, 就是人类文化所经历的三百年, 钢琴之所以伟大, 就因为它是人类酸甜苦辣三百年的象征。

在十多年的弹琴、学习音乐过程中, 练习过许多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 如《翻身的日子》、《二泉映月》、《春舞》、《新疆幻想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 但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储望华先生改编的《二泉映月》。本文从储望华先生改编的钢琴主调音乐《二泉映月》中音乐表现的内容、形式、风格等入手, 通过比较钢琴版《二泉映月》与传统二胡曲, 并对钢琴版改编的其他民族音乐作品进行分析, 认为民族音乐要想创新并借助钢琴这一世界主流乐器走向世界, 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作品的内容要是民族的, 表现力要是世界的

一首优秀的民族传承音乐作品表现的内容一定会有着鲜明的特定的民族性。二胡乐曲《二泉映月》以阿炳饱经沧桑的一生, 及其深邃意境和流畅委婉、起伏跌宕的旋律, 情调的悲怆, 通过二胡这一特定独奏乐器印证了作者在旧中国的辛酸感受和倔强不屈的坚定性格, 给人以深深的震撼, 表现出作品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钢琴独奏曲《二泉映月》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储望华先生于20世纪70年代改编而成, 改编作品突破了原乐曲的表现力, 储望华先生充分发挥了钢琴的多声部优势, 采用丰富多彩的和声织体, 既有创新又保留了原作品的风格和意蕴, 从立体关系中同步表现出原乐曲单线条旋律中的未达之言、未尽之意, 奔放、热烈的民族乐曲音调充满了东方韵味, 使听众产生了耳目一新的钢琴音响效果。

几千年来, 儒家的礼乐中尽善尽美的音乐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观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与此对应的在音乐上的表现是“清微淡远”、“中正平和”的淡雅空白风格的审美追求。中国民族音乐的精髓就在于它的端庄隽秀、淡雅脱俗及意境的深长悠远。二胡《二泉映月》旋律连绵柔美、激情内敛, 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欧洲的艺术音乐 (专业音乐家创作的音乐) 在近几个世纪得到了高度发展, 几代音乐大师创作了大量体裁多样、章法严谨、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音乐作品。《二泉映月》的钢琴音乐创作继承和发展了西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前期的主调音乐创作手法, 作品在力度变化上很丰富, 有ff、f、mf、mp、p、pp、ppp七个层次。通过这七个层次的变化, 生动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变化、起伏。改编的钢琴曲在音乐的表现力上要比阿炳的音乐更加透彻, 力度的张度和音色的雕琢尤为精细。从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与影响来看, 储望华先生改编的作品引起了更多的共鸣。

二作品的意境要是民族的, 表现手段要是世界的

每个民族在各自的艺术表现上都有着他们自己的审美方式和审美习惯, 这些特有的民族性反映在所表现的艺术作品形式上。我国有56个民族, 各民族的艺术形式千姿百态, 五彩斑斓。在音乐领域, 各民族的民歌 (如时调、摇曲、吟唱调等) 、器乐 (筝、琴、胡、笛、箫、鼓等) 都自成完善的体系, 并且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 这些音乐作品所采用的表现手段是符合民族审美需要的。特别是那些个性突出的艺术作品也许只能在本民族内欣赏和传承, 甚至有些音乐形式已走到生命的边缘, 如四川的羌笛、陶埙、蒙古呼麦等。这种现象与它们特定的表现手段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 在我们骄傲展现各民族美妙“动听”的音乐作品时, 我们是否想过外民族是怎么“听”的, 我们的作品能否被接受, 又能否广为流传。相比之下, 钢琴和小提琴的发展非常和谐, 没有人会问钢琴和小提琴是哪个民族的乐器, 这当然与它们成熟的、科学的音乐表现手段有关。

二胡曲《二泉映月》是单旋律、D徵调、变奏曲式的独奏曲, 原名也叫《依心曲》。改编后的钢琴曲《二泉映月》保留了原曲的变奏曲式, 以和声丰富、织体民族化、感染力极强的交响化音乐形式呈现在听众面前, 改变了原乐曲单声部的线条, 虽然在感情的基调上还保持了原乐曲的含蓄、内在的情感流露, 但是创作者已经大胆地突破了阿炳身上封建思想的桎梏。特别是一泻千里、倒海翻江的高潮到来气势, 让人精神振奋, 增添了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决心, 对幸福生活充满了热情向往。

中国主调钢琴音乐在表现手段上的主要特点是以“民族化”的旋律风格创作为主, 节奏节拍具有民族特色, 调式上主要是以西方自然大小调与民族调式中的旋律特点相结合, 各种曲式结构被灵活运用在主调钢琴音乐的创作之中。

这里, 必须提到另一部民族音乐巨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它被誉为“民族的交响乐”。这是一部单乐章的协奏曲, 作者以古老的民间传说为题材, 综合采用交响乐和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 运用完整的奏鸣曲式来表现梁山伯、祝英台这一对青年男女的忠贞爱情和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与反抗。作品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并非是越剧“卡戏”式的模仿, 而是根据协奏曲的形式特点, 对原剧内容和曲调进行综合提炼, 加以发展和创造。结构上根据标题内容的需要, 运用了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 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在艺术处理上, 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 使之具有民族特色, 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 如在呈示部尾吸取了戏曲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 用来表现“梁祝相爱”的主题;展开部中的“哭灵投坟”则用了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嚣板, 这些都是这首作品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三作品要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富有创造性

储望华先生改编的《二泉映月》既有阿炳的原意和风格, 又在吸取了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华上进行了创新, 使它成为了一首新的作品。例如在模拟民族乐器演奏效果方面, 为了获得浑厚的音色, 作者创造性地在左手部分的旋律设计了用大拇指弹奏这种旋律的指法, 如同用二胡上的里弦上拉出的效果。还有, 对于运用装饰旋律琶音的处理, 这些琶音大多数是五声性的, 很容易引起人们对琵琶、古筝之类划奏的联想, 可以看做是“中国式琶音”。在最后三小结的乐曲结尾处, 钢琴弹奏出了琵琶拨奏泛音, 把听众引入音乐的幻境之中, 增添了对生命极为广阔的遐想, 致使听众在悲怆思绪中透出希望, 在疑问中对未来充满憧憬。

乐曲既保持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 又通过使用先进、科学的作曲手法和钢琴演奏中特有的一些技巧丰富了原作, 但是并没有拘泥于欧洲传统作曲技法的约束。其创作自由而富有创造性, 充分运用钢琴这种世界的乐器来表现中国民族民间的传统音乐, 是让其达到完美融合的成功之作。

四结束语

尽管全球音乐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 但是中国的钢琴作品创作和演奏迫切需要明确中国民族性这一自身定位, 体现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形成的逻辑轨迹, 既要有独特的风格, 也要具备为世人欣赏的兼容性, 从钢琴作品的个性特色和表演者的个性见解来培育动态生命观, 借鉴和运用一切可利用的方法和手段, 以此完善中国音乐民族性的基本价值取向, 走向世界。

“民族的便是世界的”, 民族的亦是自己独特的东西。对中国传统乐曲钢琴改编曲进行研究, 对中国钢琴音乐风格内在本质和表现形式进行深入挖掘, 是在世界钢琴音乐流派中形成中国钢琴风格的希望所在。同时也要看到, 西方主调钢琴音乐的创作已经比较成熟, 与之相比, 我国主调钢琴音乐在作品的深度、意境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差距, 仍然处在发展阶段, 需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为了民族音乐的发展与复兴, 为了民族音乐走向世界, 作为音乐教育工作者, 我们使命光荣, 责任重大。

摘要:本文从储望华先生改编的钢琴主调音乐《二泉映月》中音乐表现的内容、形式、风格等入手, 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创新提出几点看法, 并试图寻找民族音乐要符合世界主流音乐所表现的个性和共性, 实现取彼之长、补我之短的目的, 从而使博大的中国音乐经久不衰、走向世界。

关键词:钢琴曲,《二泉映月》,民族音乐,创新

参考文献

[1]葛晓月.钢琴曲《二泉映月》演奏的技术要求[J].钢琴艺术, 2005 (9)

[2]郑兴三.钢琴音乐文选[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2

[3]汪洁.论中国钢琴作品二泉映月的审美特征和音乐表现[J].怎样提高钢琴演奏水平, 2001 (5)

[4]赵晓生.中国钢琴语境[J].钢琴艺术, 2003 (1)

[5][匈]约瑟夫·迦特.钢琴演奏技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0

[6]吴铁英、孙明珠著.简明钢琴教学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

[7]许姗.浅谈钢琴曲《二泉映月》的创作与演奏[J].剑南文学, 2009 (9)

[8]王静.钢琴曲《二泉映月》的演释问题[J].民族艺术研究, 2009 (5)

[9]孙洋.二胡曲《二泉映月》与钢琴改编曲之比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 (10)

二泉映月音乐教学设计 第9篇

家喻户晓的《二泉映月》这首二胡作品是我国杰出的民间音乐家阿炳(华彦钧)的传世之作。经由杨荫浏、曹安和录音记谱。这首乐曲原来是没有名字的。华彦钧曾说:这支曲子是没有名字的,信手拈来,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录音的杨荫浏先生当时问:“你常在什么地方拉琴?”华彦钧说:常在街头拉,也在惠山全庭上拉。”经杨先生提议,就为乐曲定名为《二泉映月》。这首乐曲之所以如此动人,“是因为它是来自人民的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 阿炳作为一位杰出的音乐家,不仅表现为他有深厚的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和对旧中国人民的苦难深切的体会,更表现在他善于用中国民间的音乐语言进行新的创造,使人民的痛苦和愿望表现得如此深切动人。这种音乐感情更是在《二泉映月》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乐曲中所表现出的那种激愤、愤慨而又忧愁、追问的情绪, 抒发了阿炳对旧社会苦难生活的愤懑之情, 表现了他宁折不弯的坚强性格,以及他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该曲成为中国民族音乐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它的演奏风格挥洒苍劲、大朴若拙,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界。

二、从音乐表演美学角度看胡志平与宋飞的演奏

(一)表演之选择乐谱问题

许多的乐曲有许多的版本,这使得演奏者在选择演奏或演唱上有了很多的选择。不同的版本也是由不同的演唱或演奏者改编创编而成。那么在选择版本的问题上,我认为演唱或演奏者会根据自己的审美意象而选择版本。华彦钧的《二泉映月》有两个版本一个是由杨荫浏和曹安和先生录音后记谱而形成的版本,而另一个版本是后人认为华彦钧先生录音所完成的版本是他自己随性而拉并没有曲式结构可言,因此整理改编而成的。胡志平和宋飞在选择版本的问题上都是依照华彦钧先生的录音版本。追求的都是自然朴实。

(二)表演美学之二度创作

由于演奏家所处的时代、所受的音乐教育背景不同,以致在知识结构、艺术审美追求等方面,对同一首乐曲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需要演奏者在原来的作品上进行二度创作。二度创作中所需要的条件:1.娴熟的技巧;2.对作品内涵的理解;3.融入自己的审美情趣;4.表演。

1.娴熟的技巧

首先,技巧在表演过程当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首作品在演奏者或演唱着的手中技巧是最基础的。只有技巧达到娴熟才能更好的为作品音乐内容的表现而服务。所有的表演技巧已成为表现音乐的一个符号,出色的表演技巧与完美的艺术表现在音乐表演中是相辅相成互不可少的两个方面。没有表演技巧根本谈不到艺术表现,脱离了艺术表现,表演技巧也将失去它自身的存在价值。二者的统一,是音乐表演的又一重要美学原则。胡志平和宋飞的演奏都达到了技巧娴熟,都为音乐表演而服务。

2.对作品内涵的理解

这一点,本人是从他们所演奏的时间而判断的。从音响的角度来说,胡志平和宋飞拉的是同样的版本,可是时间却不一样长。胡志平的演奏时长比宋飞所演奏的时间要短。速度比之要快,更接近原版录音的时间。且胡志平演奏会比宋飞演奏要更加的起伏,宋飞没有什么大起大落和较明显的速度变化,相对比较平稳,娓娓道来。胡志平除了追求作品所表现的质朴和深沉更有悲凉沧桑之感。而宋飞演奏的比较甜美细腻,除了悲凉沧桑更有对作者对美好未来憧憬之感。

3.融入自己的审美情趣

我认为胡志平的演奏有一种书生气质,看过一点他的资料,早在 1988 年、1990年间他就在深入研究中国传统美学尤其是老庄思想、魏晋玄学、禅宗文化对中国艺术意境创造的影响。他在《论二胡演奏艺术意境之创造》 一文中所论的专题有 “意境的本质”、“‘道 与 ‘技 的契合”、“复杂之情和意及其表现技巧”、“虚实相生之意象及其表现技巧”、“骨象之表现”、“‘气与意境之整体创造”,并且通过演奏实践创造性地提出:“‘淡作为一种表现手段”、“力不可用尽、势不可使尽与强力度表现手法”、“‘不隔的境界与复杂之情和意的体现”、“寄情在音与音之间”以及“实中生虚,在实出用功”、“融实如虚”、“虚中生实,在虚出用功”等这些非常有意思的命题进行研究论述。追求的是大朴若拙,返璞归真的艺术格调,超然世外、物我两忘的艺术境界。所以他的演奏旋律处理是朴实的,没有过于华丽装饰音和过于柔和的滑音;音色并不是柔美的,而是略带粗犷的。这些不同于其它演奏家的处理方式都显示出他对曲作者阿炳人生哲学的表达,相对于过于强调悲情的版本更加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宋飞注重乐曲的张力和表现力,有着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所以她的音乐处理有着饱满的音色,揉弦上丰富的处理,音乐的处理会比较细腻。

4.表演

表演在演奏中也是很重要的,不能像一个机器木头一样“制造音乐”,也并不能刻意的为了做动作而吸引观众的注意,而是由内而外的,是自然流露出来的一种表情或是动作,是随兴的,是在完全投入情感的状态下流露出的神态。它是有助于音乐表现的,是加分的。胡志平在演奏这首二泉映月时,基本处于一种闭目沉思的忧伤状态,这充分体现出他在表演时投入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并且把这种情感与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内涵融为一体,音乐表现悲则表演者也悲。肢体语言起伏变化并不是很大,平时也看过很多二胡演奏者的表演,在表演时身体晃动很大,极力地用肢体的表现去配合音乐的发展,往往使观众多注意了他们的表演形式,而忽略了音乐的内容。宋飞的演奏也很自然不浮夸,也是由心而生,就像宋飞自己认为的《二泉映月》是阿炳人生的折射、映照,也是他对生活的感受,所以我们在演奏时,应该通过音乐去感受阿炳的心灵,也可以通过音乐把自己的心灵传递给别人,这也是音乐传播者的职责所在。

音乐表演者的崇高使命就在于,通过自己的表演把音乐的美沁入千千万万听众的心灵深处,使人们在音乐的熏陶下变得更高尚,更纯洁,使人们因为有了音乐而感到生活更充实,更有意义。而音乐表演作为第二度创造的基本性质,决定了它必须兼顾真实性与创造性两个方面,并力求做到二者的协调与统一。

三、结语

二泉映月教学设计 第10篇

①三次写到旋律,每次写到旋律后又写出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师划出描写旋律的句子)

②语句表达比较整齐。(教师圈出重点词:赞叹、怀念、思索;表达、抒发;爱、爱、爱、爱)

③指名读好这段话,让大家完整地体会这段文字在表达上的特色。

3、引导质疑

同学们,刚才读的这段文字,就是阿炳拉出的琴声的旋律和包含的思想感情,课文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但是你是否感觉到还有哪些句子或词语体会得还不够深刻。

(1)学生质疑。老师圈出重点词语,“委婉连绵”、“升腾跌宕”,“舒缓而又起伏”,“恬静而又激荡”。师问:想用什么方法来加深体会?

(2)播放配音朗读的磁带。在配音朗读中体会“委婉连绵”“升腾跌宕”等词语的意境以及旋律中的思想感情。

4、开展朗读比赛

(1)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听读欣赏,你对这段文字的理解是否更加深刻了。下面开展一次朗读比赛,全班分四个组,每组推荐一名朗读高手,看哪一组能夺冠军。

(2)各组推荐一名同学到讲台上。

(3)师:除了四位选手外,其它的同学都是评委。都有权发表你的观点。为了提高本次比赛的质量,让选手朗读得更好,让评委点评得更好,我建议大家各自先好好地再朗读一遍,以作好赛前的充分准备。全体学生自读自练。

(4)四位选手依次朗读,并依次评价,最后评选出冠军,对其余三位也给予鼓励。最后再让冠军者谈谈获胜的经验。

5、同学们,从这段文字中我们体会到了乐曲的旋律以及旋律中包含的思想感情,这样,本课的主要问题也解决了。(擦掉课题旁的“?”)这段文字写得好不好?想不想把它背下来。老师暂且用“|”把它分成三部分,你只要背诵其中的一部分就可以了。其中第三部分内容最长,也最难背,不知有哪些同学敢选择第三部分来背。

(1)熟读试背。

(2)指名背诵。

三、迁移写话

1、师:同学们,第一课刚上课时,王老师让大家听了一小段《二泉映月》二胡曲,并且凭直觉谈了感受,通过学习了课文,现在再来听听这首《二泉映月》的曲子,你一定会谈出很多的感想。阿炳把对人生的体验和追求通过乐曲告诉了我们,此时你想给阿炳说些什么?请把想说的话写下来。

2、交流,老师点评、修改。

四、课外作业

1、背诵4、5自然段。

上一篇: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论文下一篇:一年级背古诗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