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学习心得

2024-08-23

城市规划学习心得(精选6篇)

城市规划学习心得 第1篇

要有责任感!像现在易老师在给我们讲总规课,课上易老师会给我们一些题目让我们分析——看哪里有错误或者说哪里规划得不合理,我就想出现的错误都是那种低级错误——反过来我们在做一番思索:像这样的不负责任的规划设计师做出来的方案那不是害人的吗?(当然,题目还是题目;我只是拿这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责任的重要性。)有了责任,我们就会有学习的目标和奋斗的目标;有目标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

大家平时用电脑,包括现在和今后,学学软件、找找资料、参与交流平台什么的还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要玩网游,就是一般的电脑游戏最好也不要玩。因为那太浪费时间了!比如说偶尔自娱一下或者跟同学“切磋”一下还是可以的。

再一个就是生活习惯问题。我建议大家平时最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但是这确实是非常有利于学习的。比如说大家马上就要过4级考,从现在就不妨早起一点,去背背单词、读读英文文章或者跑跑步什么的;就不要赖床了。

二 学习方法

就我而言,我也没找到什么好的学习方法,总结一下就是:多看书、多相互学习和交流、多积累。

⑴多看书。

我们城规专业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因而要看的书也很多。我的建议是,等大家到了本部后,除了发的教材之外,一定要把图书馆的好书借来看看;还有就是从网上买自己喜欢的书。一开始看的时候肯定很吃力,但是看得多了、积累的多了,这种感觉就会越来越弱。看书的时候注意几个问题:①不要为了看书而看书,要有目的的看。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现在要做设计,在解决有些问题的时候不知如何下手;那么我们可以找相关的书,看看别人是如何想的、做的,看能不能借鉴一下。②看书的时候,多少做点笔记。这样一方面便于自己日后做资料,另一方面防止自己在读过一遍书后不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③看书的时候,面要广。我们专业的书多得如同天上的星星,数都数不完;别说看了。根据我们专业的特殊性——就是跨学科夸得太大了,所以我么要及时补充各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主要来自书本。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书的同时也是专业素质和素养的形成过程。

⑵多相互学习和交流

相互学习和交流对我们专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专业能力。平时就是没有问题也可以多跟同学、老师或者网友交流一下。有一点要注意:别人的观点和看法我们可以接受,但是我们的头脑决不能被这些你接受的观点和看法俘虏了。所以,平时还是多思考些问题,试着用自己的观点表述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举个例子,最近网上炒得挺厉害的一件事:贵阳市“花溪CBD”试验性方案设计(设计简介)。从MAD建筑事务所发布的效果图来看,幸亏那是试验性的设计;要不那些方案不把人吓个半死,也能把人气个半死。就拿其中的一个小但却很重要的问题来说,看他们的设计场地——辽阔的的耕田;再看看他们的方案——就在这辽阔的耕田上直接竖起变形、扭曲十分夸张的“玻璃盒子”。为什么这种设计会招人骂?为什么我们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要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但是反之我们想一下,这种探索性的城市设计方法是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象这样的例子很多,也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平时大家多关注我们专业领域的事件或动态,这对专业的学习和理解都是非常有用的。

⑶积累

我指的是学习过程中知识的积累和“手头表达功夫”的积累。知识的积累就不用多说了,就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我想重点说一下手头功夫的积累,这对我们专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要求。现在大家还没有做课程设计,等大家做课程设计的时候就会深有体会:面对一副小区或者住宅的平面图,如何用我们所掌握的方法或技巧去表达?简单的说,要学会利用属于自己的“图面表达符号”。怎么理解这种“表达符号”?大家以后会做建筑设计、居住小区设计、城市设计等等课程设计,在最终成果(主要是图纸)的表达中有很多层次,而每个层次又有很多不同的构成要素,那么怎样用符号表达这些构成要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总平图中的指北针的表示方法、分析途中箭头的表示方法或者出入口的表示方法等等。这主要说明符号的积累对表达是很重要的。我想很多人可能连个箭头都不会画。

三 兴趣的培养

① 要自己寻找成就感 我个人认为这对培养专业兴趣很重要。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最高的一层是:自我实现需要。这里我说的“成就感”和这种“自我实现需要”有相通的地方。自我成就感是种最好的自我激励。 ② 信心的建立 学习肯定不会像喝白开水那样不要消化,所以学习知识和消化知识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种种问题,遇到困难不要紧,但不要丧失信心。所以大家要善于建立和强化自信心。我前面也讲过了,平时我就是越遇到困难越“兴奋”;要把这种学习的阻力变成动力,要有“越战越勇”的气概!

四 学习的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对我们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大家平时多相互激励、相互督促;能够形成彼此之间有力的影响。

城市规划学习心得 第2篇

城市规划原理的认识

班级:13园林A班

学号:20134708007

姓名:刘龙飞

城市规划原理是建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理论课,而且是注册建筑师考试的基本内容之一。该课程是指导建筑设计对建筑环境的认识、城市建成环境的认识以及掌握城市居住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方法等专业知识与设计技能学习的基本原理课。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城市规划的概念、城市总体规划过程中具体工作的基本原理,了解我国城市规划的编制程序,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各自的作用和编制的内容及其方法。要求学生对城市和城市规划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正确的概念和认识,掌握运用城市规划的基本理论和知识对城市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调查、预测、分析和规划的基本方法,通过对城市居住区规划的理论、原则、要求和方法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基本原理和规划方法。

本课程是专业理论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与各门专业主干科均有紧密的联系,如建筑学原理、中、大型建筑设计、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等课程。城市总体规划原理以对城市的整体认识以及总体规划规划研究和设计为核心组织教学内容。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从城市发展的整体来认识城市、组织城市以及改造城市的思维方式和规划手段,在此基础上掌握城市总体规划的具体过程以及方法。因此,在课程的组织上,首先介绍城市规划体系的内容以及城市总体规划做什么的内容,使学生能够建立城市的总体概念,明确城市总体规划的基本范畴和基本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城市的调查研究内容和方法的教授,使学生掌握正确认识城市的思想方法和具体手段,然后通过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指标的确定,从城市发展战略、城市性质和城市规模等方面认识城市发展和对城市发展的安排,确立城市发展的多维视角,最后从城市总体布局和城市结构、城市形态等方面阐述城市总体的空间布局的原理,从而保证学生将对城市的认识、对城市发展的认识最终落实到城市空间的安排上,同时也将影响城市空间发展和演变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内容能够融贯到城市空间的组织上。在课程过程中,在各个阶段都强调多学科知识对城市认识和城市规划的作用并具体阐述这些知识在城市规划过程中的运用,使城市总体规划原理课程成为城市规划知识的综合体现。

城市规划是一门自古就有的学问,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知识组成。城市规划研究城市的未来发展、城市的合理布局和综合安排城市各项工程建设的综合部署,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蓝图,是城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依据,也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运行三个阶段管理的龙头。城市规划又叫都市计划或都市规划,是指对城市的空间和实体发展进行的预先考虑。其对象偏重于城市的物质形态部分,涉及城市中产业的区域布局、建筑物的区域布局、道路及运输设施的设置、城市工程的安排等。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的知识组成的基础是古代哲学,糅合了儒、道、法等各家思想,最鲜明的一点是讲求天人合一,道法自然。

城市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城市规划的根本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基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手段。城市是人类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城市的起源的原因和时间及其作用,学术界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城市的出观以社会生产力除能满足人们基本生存需要外,尚有剩余产品为其基本条件。城市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城市的形成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飞跃。

城市规划的任务是:根据国家城市发展和建设方针、经济技术政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长远计划、区域规划,以及城市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和建设条件,布置城市体系;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布局;统一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综合部署城市经济、文化、基础设施等各项建设,保证城市有秩序地、协调地发展,使城市的发展建设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城市规划的原则有五项,包括:整合原则,经济原则,安全原则,美学原则和社会原则。城市规划的原则,是正确处理城市与国家、地区、其他城市的关系、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城市建设的内部关系等的指导思想。

城市规划的方法,各国不尽相同,经多年的实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上述规划方法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基于对城市开放性——城市的发展与更新永无完结的认识,城市规划界提出了“持续规划”和“滚动式发展”的规划思想,即主要着眼于近期的发展与建设,对远景目标则不断地加以修正补充和调整,实行一种动态的平衡,从而抛弃了把城市规划当作城市“未来终极状态”的旧观念。在这种认识下,出现了斩的城市规划方法,如英国在1968年用新的结构规划和局部规划的两阶段规划方法代替原有的发展规划或总体规划。在规划内容上除了物质环境规划,还增加了经济规划和社会规划,以实现城市的社会经济目标,因此成为多目标、多方面的更为综合的规划。这种规划方法仍在发展中。

由于城市问题包罗万象,有人提出在有关学科群的基础上建立以研究城市性质、城市模型、城市系统和发展战略为目的的城市学;也有人提出建立以系统地研究乡村、集镇、城市的各种人类聚居地为目的的人类聚居学等。这类新学科的建树,或有助于加深对城市的宏观认识,但它的进展需要建立在完成大量城市问题研究工作的基础上。

城市规划学习心得 第3篇

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国情, 面向世界,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与人民群众的新期盼, 制定出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 》 (以下简称《纲要》) 。作为高等学校教育工作者, 我们必须深刻理解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明确高校承载的历史使命。

一、《纲要》出台的背景

1.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教育事业开辟了一条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建成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 使我国实现了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大国的转变, 极大地提高了全民族的素质, 促进了科技创新、文化繁荣, 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 我国教育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 不适应我国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需要, 教育体制亟待改革, 教育水平亟待提高, 教育投入亟待增加。只有长远谋划, 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改革创新, 才能实现我国教育由大到强的转变。

2. 在知识经济和科技革命背景下, 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为了在国际竞争中抢占先机, 占据人才和科技竞争的制高点, 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 各国都把提升教育竞争力作为优先部署的国家战略, 制定了自己着眼于未来的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规划。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 我们需要立足当前, 着眼未来, 提高我国的核心竞争力, 提高教育的整体水平。

3. 随着我国社会结构和经济发展方式的深刻

变化, 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呈现出新特点, 对教育公平、质量更加关注。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盼, 需要进行整体谋划, 全面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4. 从现在到2020年, 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 调整经济结构, 转变发展方式是主线。为了使教育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方式的转变, 需要我们认真谋划、全面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 为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与智力支持。

二、高校如何贯彻落实《纲要》精神

1. 我们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目前, 我国是世界上高等教育在学人口最多的国家, 已成为高等教育大国, 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已进入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的新阶段, 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主要在于优化结构、增加高等职业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提高民办教育和中外合作办学能力、促进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因此, 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必然选择, 迫切需要我们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

2. 我们要树立与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相适应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从现在起到2020年, 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从24%提高到40%, 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会进一步提高。在这种背景下, 传统的精英教育模式就需要进一步转变, 我们既需要着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又要培养大批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 对不同类型人才, 不能使用统一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 而应坚持全面、多元的质量观。

3. 我们要大力加强高校师资队伍建设, 抓本固强, 以师资水平的提高来促进教育质量提高。教育大计, 教师为本, 有好的教师, 才有好的教育。作为我国教师队伍重要组成部分的高等学校教师已成为我国科学研究、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因此, 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对于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科研水平、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具有重大意义。《纲要》提出, 要“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 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这为未来十年的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第一, 要加强培养中青年教师。当前, 中青年教师已成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中坚力量, 他们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影响并决定着整个高等学校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质量。因此, 高校要创新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方式, 引导教师潜心教学和科研, 鼓励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 还要加强人才支持计划的实施, 促使优秀人才迅速成长。第二, 要加强建设高水平教学科研创新团队。目前, 教学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已成为高等学校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科研水平的重要内容和手段。第三, 要加速集聚具有国际影响的领军人才。第四, 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一要加强高等学校教师教育教学的责任感, 认真对待人才培养工作, 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越成就赢得学生的尊重, 并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要加强高校教师学术研究的责任感, 杜绝学术不端行为。

4. 我们要努力通过提高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来提高教育质量。第一, 坚持以教学为中心, 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等学校中的中心地位。第二, 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机制改革, 着力培养创新人才。一是创立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二是大力推进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推行产学研联合培养机制。第三, 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促进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注重培养复合型人才。第四, 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改革试点, 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5. 我们要努力提升高等学校科研水平, 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在提升科研水平和服务能力中提高教育质量。第一, 要加强科研创新队伍建设。要创新组织模式, 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第二, 要加强重点科研创新基地与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是高等学校与科研院所、企业合作, 共享科技教育资源;二是建设和培育重点科研基地。第三, 围绕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进行攻关, 在攻关中获得提升。第四, 深化科研体制改革, 推进管理创新, 完善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机制, 营造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第五, 推进产学研用结合,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开展科技普及工作, 提高公众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第六, 推进文化传播, 发展先进文化, 参与社会决策咨询, 发挥专家的智囊团、思想库作用。

6. 我们要面向世界, 通过扩大国际合作与交流来不断提高教育质量。一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探索多种方式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二要吸引更多的世界一流专家学者参与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 有计划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三要积极参与国际学术活动和国际研究计划, 在参与中求得提高与发展。

城市规划学习心得 第4篇

5月17日—23日,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柴文忠带队,就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健全城市管理体制,提高城市管理水平”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化北京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城市管理目标、方法、模式现代化到外省市学习考察,先后与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上海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徐志虎、深圳市城市管理局(深圳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叶果、南京市城市管理局(南京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副局长司徒幸福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交流城市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经验,探讨“新常态”下城市管理发展特点规律,相互学习,受益匪浅。

这三个城市虽然功能定位、人口规模、管理基础各不相同,既有直辖市、又有副省级计划单列市、还有省会城市,但在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方面,却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结合各自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要求,在“大部制”、“大城管”、精细化、标准化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一是突出城市管理的“首位意识”,党建统领,真重视、真重拳、真奖惩;政府领导归口,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系统管理顺畅到位,减少了扯皮内耗,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二是强化城市管理的“统筹意识”,上海市成立了市委派出机构“建交工委”,与市政府“建管委”合署办公,强调建管并重、顶层设计,统筹系统内思想政治工作和领导班子建设,协调重大行政业务管理;南京市成立了城市治理委员会,由市长任主任,研究决定城市管理重大决策,统筹协调城市管理重大事项。三是注重城市管理的“法规意识”,结合各自城市实际,编制了较为完善的各类城市管理标准规范,以网格化为支撑建立“大数据”系统,为精细化城市管理提供信息保障。南京市编制出台了我国第一部城市管理地方法规——《南京市城市治理条例》,为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机制,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提供了法制保障。四是强调城市管理的“效率意识”,对条块推进和落实城市管理的质量效率进行定期考核评估,结果“四纳入”:纳入政府绩效管理,占一定比分权重;纳入“以奖代补”,重奖先进;纳入政府信息公开,在官方媒体公布,接受群众和舆论监督;纳入政纪处分,实行末位问责、诫勉谈话、党政“一把手”撤换,激发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城市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提升。(通讯员 堵锡忠)

nlc202309051611

学习规划和学习心得 第5篇

我的打算:

一、上课认真听讲

二、作业及时完成。

三、尊敬老师,礼貌待人。

四、争取评上三好学生。

五、团结同学,乐于助人。

六、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七、积极参加学校各种学习竞赛。

八、继续写作练习。

九、在新学期开始前制订好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

我的目标:

城市规划专业学习心得体会 第6篇

下面我主要从四个方面来谈谈我个人的在专业学习方面的心得和体会。

一 学习态度

我个人认为,“态度”是做任何事情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学习也不例外。

美国西点军校有22条军规,其中第三条是“细节决定成败”。我们上高中的时候,学校就报这句话挂在了我们的教学楼上,让每一个学生不管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干什么事都要记住这句话。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千万要细心。我是我们在平时的练习当中不注意这些问题,那么在以后画正图的过程中同样会出现这样的细节问题;同样那时候自己辛辛苦苦花的图结果只有一个那就是被PASS掉!我举这个小例子就是想告诉大家,在我们这个专业的学习过程中尤其是作图练习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这些小问题,培养处理细节问题的能力。不要让小问题坏了大局。

我们这个专业能够考验一个人的吃苦能力,也能培养一个人的吃苦能力;大家在画图的过程中肯定已经尝到了苦头了吧!?但是大家不要害怕吃苦;你吃过苦、努过力,你就会比别人学的多、学得深,不信大家就试试!所以大家要“不怕吃苦”、要“敢于吃苦”;再者说了,我们都还年轻气盛的,吃这点苦算得了什么?与吃苦相对应的一点就是“严谨”。严谨就是我们时刻时刻要对自己严格要求,不要遇到一点小槛就“自我妥协”,想“放自己一马”;我认为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中绝对不能这样做,连这种想法也不能有。我平时对自己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所以我有时候会有种反应,比如我在看书的时候看到不懂的地方或者遇到什么问题,这时就会特别的“兴奋”,这种兴奋时埋在心里的。因为这种问题有种很大的吸引力或者说是一种促使我去寻找答案的强大动力;那好,下一步就是去找答案了。大家想一想,这是什么?这就是进步!进步就是这样积累起来的。

细心、严谨,还有一个就是认真。毛主席不是讲过一句话吗:“凡是就怕认真二字。”把这句话用到学习中包括两层意思:①对待学习要认真;②不管遇到什么问题或困难,只要认真去思考、去解决,总会找到办法的。所以大家不管干什么都要认真的去做。

还有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能在座的有的人自主能力比较强、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强;而有的人可能在这方面的能力就比较弱。大学是一个自我学习和自我实现的空间。在高中我们都是一样的,我们接受的是“填鸭式的教学”——学也得学,不学也得学;但是大学不一样,完全靠自主。导师有作用吗?有!作用大吗?不大!我说这话不是否定导师的能力,而是现实情况就是这样——我们要是还像高中那样,完全靠老师督促才能学习,那我们就错了!老是不可能天天盯着你,也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完成这项工作。再就是,不要让身边的某些人忽悠了,说上大学就是来玩的、来放松的;说这种活的人都是没上过大学的人。在现在的社会中,如果还有人这么认为的话;那不是观念思想问题,完全是智商问题。所以大家平时多给自己施加些压力,自己多敦促自己主动的学习。学习的态度我觉得主要的就是这四点。但是还有两点我想说一下:①责任和学习的目标;②生活习惯对学习的影响。

我们现在都是成年人了,应该学会为自己的行为和话语负责,学会承担责任。高中的时候,班主任就像苍蝇一样整天在我们耳边叨叨:“学习不是为别人学的,是为你自己学的!”所以,首先我们要对自己负责,其次就是我们要对自己的父母和家庭负责。为什么这样说?应为我见过的有这两种不负责任行为的同学太多了,有时候我还是能抽空为他们悲哀一下的!包括我们以后出去参加工作了,责任一样很重要。就拿我们专业来说,我个人觉得作为一名规划师也好还是建筑师也好,首先最重要的素质就是要有责任感!像现在易老师在给我们讲总规课,课上易老师会给我们一些题目让我们分析——看哪里有错误或者说哪里规划得不合理,我就想出现的错误都是那种低级错误——反过来我们在做一番思索:像这样的不负责任的规划设计师做出来的方案那不是害人的吗?(当然,题目还是题目;我只是拿这个例子来说明一下责任的重要性。)有了责任,我们就会有学习的目标和奋斗的目标;有目标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

大家平时用电脑,包括现在和今后,学学软件、找找资料、参与交流平台什么的还是可以的;但千万不要玩网游,就是一般的电脑游戏最好也不要玩。因为那太浪费时间了!比如说偶尔自娱一下或者跟同学“切磋”一下还是可以的。

再一个就是生活习惯问题。我建议大家平时最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很多人意识不到这一点;但是这确实是非常有利于学习的。比如说大家马上就要过4级考,从现在就不妨早起一点,去背背单词、读读英文文章或者跑跑步什么的;就不要赖床了。

二 学习方法

就我而言,我也没找到什么好的学习方法,总结一下就是:多看书、多相互学习和交流、多积累。

⑴多看书。

我们城规专业要学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因而要看的书也很多。我的建议是,等大家到了本部后,除了发的教材之外,一定要把图书馆的好书借来看看;还有就是从网上买自己喜欢的书。一开始看的时候肯定很吃力,但是看得多了、积累的多了,这种感觉就会越来越弱。看书的时候注意几个问题:①不要为了看书而看书,要有目的的看。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现在要做设计,在解决有些问题的时候不知如何下手;那么我们可以找相关的书,看看别人是如何想的、做的,看能不能借鉴一下。②看书的时候,多少做点笔记。这样一方面便于自己日后做资料,另一方面防止自己在读过一遍书后不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③看书的时候,面要广。我们专业的书多得如同天上的星星,数都数不完;别说看了。根据我们专业的特殊性——就是跨学科夸得太大了,所以我么要及时补充各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主要来自书本。重要的一点就是:看书的同时也是专业素质和素养的形成过程。⑵多相互学习和交流

相互学习和交流对我们专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基本专业能力。平时就是没有问题也可以多跟同学、老师或者网友交流一下。有一点要注意:别人的观点和看法我们可以接受,但是我们的头脑决不能被这些你接受的观点和看法俘虏了。所以,平时还是多思考些问题,试着用自己的观点表述对某一问题的看法。举个例子,最近网上炒得挺厉害的一件事:贵阳市“花溪CBD”试验性方案设计(设计简介)。从MAD建筑事务所发布的效果图来看,幸亏那是试验性的设计;要不那些方案不把人吓个半死,也能把人气个半死。就拿其中的一个小但却很重要的问题来说,看他们的设计场地——辽阔的的耕田;再看看他们的方案——就在这辽阔的耕田上直接竖起变形、扭曲十分夸张的“玻璃盒子”。为什么这种设计会招人骂?为什么我们现代城市规划和设计要结合自然(Design with Nature)?但是反之我们想一下,这种探索性的城市设计方法是不是很值得我们学习?象这样的例子很多,也是很值得我们思考的。平时大家多关注我们专业领域的事件或动态,这对专业的学习和理解都是非常有用的。

⑶积累

我指的是学习过程中知识的积累和“手头表达功夫”的积累。知识的积累就不用多说了,就是学习在学习的过程。我想重点说一下手头功夫的积累,这对我们专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能力要求。现在大家还没有做课程设计,等大家做课程设计的时候就会深有体会:面对一副小区或者住宅的平面图,如何用我们所掌握的方法或技巧去表达?简单的说,要学会利用属于自己的“图面表达符号”。怎么理解这种“表达符号”?大家以后会做建筑设计、居住小区设计、城市设计等等课程设计,在最终成果(主要是图纸)的表达中有很多层次,而每个层次又有很多不同的构成要素,那么怎样用符号表达这些构成要素?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总平图中的指北针的表示方法、分析途中箭头的表示方法或者出入口的表示方法等等。这主要说明符号的积累对表达是很重要的。我想很多人可能连个箭头都不会画。三 兴趣的培养

① 要自己寻找成就感

我个人认为这对培养专业兴趣很重要。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5个层次,最高的一层是:自我实现需要。这里我说的“成就感”和这种“自我实现需要”有相通的地方。自我成就感是种最好的自我激励。② 信心的建立

学习肯定不会像喝白开水那样不要消化,所以学习知识和消化知识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种种问题,遇到困难不要紧,但不要丧失信心。所以大家要善于建立和强化自信心。我前面也讲过了,平时我就是越遇到困难越“兴奋”;要把这种学习的阻力变成动力,要有“越战越勇”的气概!

四 学习的氛围

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对我们的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大家平时多相互激励、相互督促;能够形成彼此之间有力的影响。

学生学习心得 学生:马琰

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最核心课程之一,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对城市规划有了更深刻、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通过总规课程的学习,我们对空间的认识由建筑及建筑群体关系转向整个城市,由一类专业知识为主(如某类建筑设计、居住小区设计)的应用转变为将大学前四年所学到的知识(城市规划原理、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城市道路交通、市政规划设计等)综合运用到城市总体规划设计中,由较为单纯的、感性的空间形体设计转变为综合把握城市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因素以及对城市内部功能、结构、形态之间关系的理性分析和设计。老师通过指导、引导以及启发的方式调动我们自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指导:在课程开始之初,老师通过知道的方式让我们利用课余时间系统回顾和学习城市规划原理及城市总体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方法,从而初步掌握城市总体规划工作个阶段所需的知识结构。

引导:在具体工作中,老师引导我们一步一步展开各项工作,如调查分析、资料整理、城市综合背景分析等,老师不断抛出问题,让我们既掌握所做工作的内容和方法,同时又在思索、探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了解为什么这么做,以及与未来规划布局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启发:在规划结构、功能布局的设计阶段,老师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没有直接告诉我们该如何做方案、哪个方案较好,而是让我们在各种可能的对与错、优与劣、保留与舍弃等等之间反复争论、质疑、分析、比较,逐渐将众多的不一致趋于统一,逐渐明晰各分析与最终布局的关系,逐渐清晰思路,最终通过理性分析和众人的集思广益,做出各方面较为协调、合理、体现城市特色的规划方案。

学生:崔哲

此过程是在“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与交通”、“城市详细规划”等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培养了我认识、分析、研究城市问题的能力,而且还梳理了之前学习的专业理论知识,更对之前课程学习中晦涩难懂、含糊不清的概念有了新的理解。老师循序渐进的指导让我对城市规划的认识从局部走向了整体,设计理念的形成从感性走向了理性,规划理论的运用从单一进入了相互融合的更高层次。在理论理解和运用方面也受益匪浅,在以往的设计中我们虽然能够做到理论结合实际,运用一些理论来指导设计,但是这些理论的运用比较单一局限。通过总体规划课程中的实例解剖,同学之间的讨论分析和老师的沟通探讨,我发现其实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不仅仅会用到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交通原理、市政规划等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对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综合考虑,其中也运用到了城市经济学、城市地理学等相关理论。总体来说,在城市总体规划课程中,老师扮演的角色不再是一个填鸭式的知识传播者,而是一个以个人丰富经验和阅历来给我们从侧面点拨的长者,是一个喜欢通过发问、质疑让我们主动发现、解决问题的智者,让我们从以往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发现了学习的乐趣和捷径,能够将所学用于行为,这是老师带给我的一笔很大的财富。

学生:李小龙

总体规划作为我们专业最主要的实践课程,无论是其现场实习还是课程设计都教授了我很多知识。课程结合了实际规划项目组织施教,使我将书本知识与实践相互联系,实现理论与实际的融合;课程中很好的培养了我认识、分析、研究城市问题的能力,使我初步掌握了协调和综合处理城市问题的规划方法,并且学会以物质形态规划为核心的具体操作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过程的能力。城市总体规划课程是本科五年学习过程中对我影响最大的一门课,他让我真正的系统地走进了城市规划专业,并培养了我对城市规划专业的热爱,为以后的规划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现将学习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理念篇

1、规划优先

香港特区面积不到1100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匮乏,因此香港政府严格控制土地开发利用,十分注重土地开发利用质量,时至今日已发展用地仅占总面积的18~20%。为了合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开发平衡,满足住宅、工商业、运输、康乐和社区设施等方面的需求,香港政府首先按照规定的程序制定城市规划,经批准后向社会公开,政府、社会各界共同严格执行城市规划。

2、可持续发展

为确保可持续发展,香港全面推行节约能源、善用资源和减少排污等,社会各界参与其中。

以前去香港,总会觉得室内冷气温度较低,但现在情况已大为改变。不论是教室,还是食肆酒店、商场,冷气温度多设定在25℃以上。耗电大户电梯前,也不忘提醒人们节约能源,徒步前往各层。

香港积极推行水资源管理,善用、保护及管理水资源和研究开发新水源。节约用水措施包括推广和鼓励节约用水,使用海水作冲厕用途,大规模更换及修复老化水管以减少渗漏,实行用水梯级收费等等。

目前,香港一万八千多部的士全部使用液化天然气,并已着手公共汽车的改造。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为人们出行带来了便利,公共交通承担着香港88%以上的客流量,仅有大约6%左右的居民出行使用私人交通工具。

3、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以什么人为本?香港的答案是以广大市民为本、以行人为本。虽然土地紧张,但香港十分注重城市绿化,见缝插针搞绿化,为广大市民提供休憩的绿地空间。香港建有很多带有上盖的过街天桥和行人走廊,为行人遮阳挡雨。

香港路牌标明了门牌号码范围,也指明方向,极大地方便了访港游客。

香港设置红绿灯的十字路口,同时安装蜂鸣器,发出“嘀、嘀”的提示声,红灯时节奏缓慢,提醒行人耐心等待,绿灯时节奏短促,提醒行人快快通行。即使是盲人和红绿色盲,听到声音就知是否可以通行。未设红绿灯的路口,则在路面刷有提醒文字,提醒行人注意来车。

香港无障碍通道随处可见,充分照顾残障人士的需要。每个路口可通行轮椅车、有盲道触觉感应点,楼梯、电梯前也有盲道触觉感应点或盲道。

香港的建设工地都是封闭作业,最大程度减少对行人的影响。即使是洒水绿化,也会竖起牌子提醒行人注意。

城市规划面临三大矛盾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规划作为计划的继续与深化,直接进行城市土地资源的配置,而今政府的角色变了,规划的作用和地位也发生了变化,土地使用不再仅仅由城市规划安排,城市发展的前景也不完全由政府决定,这就要求城市规划必须更加全面、深入和细致,要求我们的规划更加具有科学性和适应性。另一方面,随着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领导部门“越位、错位、缺位”、“对规划空前重视,规划也空前失控”的现象相当普遍。还有,中央与地方、城市政府与市辖区政府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明显,如何统筹发展,保障全局利益,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具有现实意义。再加上政府部门之间职能的交叉,比如发改委和国土系统近年来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对于城市规划综合协调职能的发挥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因素。

进步与滞后共在。虽然我们的事业在进步,但也不用讳言,城市规划滞后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借用吴良镛教授的话,“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往往不能高瞻远瞩地看问题,习惯于采用陈旧的观念、方法或理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抱残守缺,不利于我们的事业健康发展” 贵州学习网提供。

规划滞后最主要的是规划理论研究的滞后。面对基层政府的扩张欲望和房地产开发的利益驱动,城市规划没有能够及时有效地加以遏止,理想的规划方案往往被冲击得支离破碎、体无完肤。面对多元化的投资来源,我们在观念上和规划管理体制上都还很不适应,工作经常相当被动。面对《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公众参与规划决策意识的提高,无论是规划的编制,还是规划管理,都显得我们自身的知识和技术储备不足。

理性与盲目互动。城市的发展有自身的客观规律,尊重历史、尊重自然、尊重人,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城市经济的繁荣不是靠一两句口号“打造”出来的,城市文化的特点也不是靠一两个工程“张扬”出来的,但是,一些城市领导常常主观愿望多,考虑客观条件少,城市发展中存在种种盲目现象,如盲目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盲目调高城镇化目标,盲目搞大开发区,盲目扩大用地规模,盲目扩大拆迁规模,盲目美化亮化,盲目建设高耗能耗水企业,盲目上马轨道建设项目,盲目追求高层建筑,盲目摧毁传统建筑文化,盲目建设城市雕塑,城市之间盲目攀比等等。这些缺乏理性的作法或许可能带来一时的广告效应,但对于城市的长远发展绝对是有害无益的。

这些矛盾的出现,有着客观的原因:首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完善,市场行为不够规范,市场经济规律没有充分发挥作用,市场主体的利益多元化与全社会公共利益的矛盾逐步加剧,规划运行的外部环境不允许我们及时地做出完全正确的判断和选择。其次,面对土地资源、能源、水资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短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渐成为城市规划的一项基本原则,但转化为具体的工作方法、乃至上升到制度的高度,还有待时日。第三,我们正处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城市经济的发展受世界市场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明显,但我们对于全球化带来的深刻的社会经济变化认识得还很不够。第四,高新技术的突飞猛进,学科之间的融会贯通,也要求规划师必须加强学习。所以,在我们欢呼城市规划的春天来临的时候,不仅要充分看到已经取得的成绩,更要充分意识到目前存在的问题。

浅谈城市道路景观设计

前言

一般来说,城市道路景观是在城市道路中由地形、植物、建筑物、构筑物、绿化、小品等组成的各种物理形态。城市道路网是组织城市各部分的“骨架”,也是城市景观的窗口,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周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些都要求我们要十分重视城市道路的景观设计。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2.1尊重历史的原则

城市景观环境中那些具有历史意义的场所往往给人们留下较深刻的印象,也为城市建立独特的个性奠定了基础。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尊重历史、继承和保护历史遗产,同时也要向前发展。对于传统和现代的东西,我们不能照抄和翻版,而需要探寻传统文化中适应时代要求的内容、形式与风格,塑造新的形式,创造新的形象。

2.2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主张不为局部的和短期的利益而付出整体的和长期的环境代价,坚持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的发展相统一。这一思想在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中的具体表现,就是要运用规划设计的手段,如何结合自然环境,使规划设计对环境的破坏性的影响降低到最小,并且对环境和生态起到强化作用,同时还能够充分利用自然可再生能源,节约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

2.3保持整体性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整体性原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第一,从城市整体出发,城市道路景观设计要体现城市的形象和个性。第二,从道路本身出发,将一条道路作为一个整体考虑,统一考虑道路两侧的建筑物、绿化、街道设施、色彩、历史文化等,避免其成为片段的堆砌和拼凑。

2.4连续性原则

城市道路景观设计的连续性原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视觉空间上的连续性。道路景观的视觉连续性可以通过道路两侧的绿化、建筑布局、建筑风格、色彩及道路环境设施等的延续设计来实现。第二,时空上的连续性。城市道路记载着城市的演进,反映出某一特定城市地域的自然演进、文化演进和人类群体的进化。道路景观设计就是要将道路空间中各景观要素置于一个特定的时空连续体中加以组合和表达,充分反映这种演进和进化,并能为这种演进和进化做出积极的贡献。

各类城市道路景观的设计思路

不同的道路在城市生活、生产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各有不同。笼统地研究城市道路景观问题是不太切合实际的。因此,我们需要将城市道路进行分类,以便研究得更深入。城市中的道路按活动主体可分为车行道路、人车混杂型道路及步行道路等类型。不同类型道路因使用方式与使用对象之间的差异,在景观设计上的侧重与手法的运用上也各不相同。

3.1 车行道路的景观设计

市区车行道路(快速路)受城市用地的限制,城市中的快速路常常表现为高架与立交的型式,其道路景观设计与一般道路极为不同。

3.1.1道路形式的设计

由于快速路是在市区内,其高度、宽度、尺度设计应对城市传统景观加以充分考虑,以降低快速路对于传统景观及周边环境的割裂,尤其是要控制快速路的高度以避免对传统建筑立面所讲求的比例关系造成破坏,必要时可采用地面式或拉开与建筑高度的差距。

3.1.2建筑形式的设计

建筑物的尺度应与快速路和谐,可采用双重尺度,建筑的上部恰恰是在快速路上运动的汽车中人的视觉范围内,因而只需设计色彩效果,而建筑的下部是慢速运动的行人视觉可及范围,可采用人的尺度进行设计。快速路形式单一,交叉口少,很容易形成单调而乏味的街景,因此地标建筑的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它的视觉标志性可以成为道路景观的高潮,使枯燥的道路景观有节奏和兴奋点。

3.1.3道路设施的设计

快速路上的道路设施包括快速路照明设施、标志广告牌、信息显示牌、护栏、隔音板等。这些设施的设计不应仅仅是道路功能的补充与完善,还要注重它的视觉效果上对快速路的美化与修饰功能,更要避免自身对景观的消极影响。

快速路的立交桥和匝道会产生大量的“失落空间”。这些空间为快速路的绿化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契机。绿化铺作的几何构图配以相应的乔木、灌木栽植与快速路自身的线型交织在一起,会形成在大尺度上的景观的和谐。但也应该注意这种绿化不应仅仅是一种视觉需要,还应注意其可达性,使其成为人们游憩的场所。

3.2.1 交通性为主的道路

交通性为主的道路一般担负着城市各个功能区之间的人流物流的运输,其交通流量大,通常路幅较宽。其景观特性除了要满足安全性、可识别性、可观赏性、适合性、可管理性以外,还因有人的需求而需要提供方便性,如公交车停靠站、座椅、垃圾箱等。

3.2.1.1道路形式的设计

交通性为主的人车混杂型道路首先要考虑其安全性,将机动车与自行车隔离,由于考虑通行速度,多采用直线,在道路线型上不宜产生特色。其景观设计主要是通过对道路空间、尺度的把握,推敲建筑物高度与道路宽度比例提升其形象。

3.2.1.2建筑形式的设计

建筑形式的设计需要考虑车、人的双重尺度。对于车行来说,强调建筑物外轮廓线阴影效果和多彩的可识别性;而对于自行车和步行来说,由于车行速度较慢,行人数量增多,对建筑的观察时间较长,建筑物底层立面的质感、细部处理要给与精心的设计。

3.2.1.3 道路设施的配置及设计

此类道路的交通特点要求设置减速标志和减速设施,隔离设施也有所增加;点缀小品设施为使用者提供方便,造型上应与整体环境协调,相同设施体现系列化、标准化。道路的文字标识要采用英汉对照,增进城市的国际化程度。

3.2.1.4 绿化设计

此类道路人行道尺度比较大,可考虑草坪、绿篱、花坛、行道树等多种形式,树木的种植间距不应对行人或行驶中的车辆造成视线上的障碍,在品种搭配上,应充分考虑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景观效果。

3.2.2生活性为主的道路

生活性为主的道路车种复杂、车行速度慢,人流较多.可分为以居住为主的街道、以商业为主的街道和以行政办公为主的街道,景观设计强调其多样性与复杂性。

3.2.2.1街道形式设计

城市生活性道路是以城市生活为主,因此它的场所感较强。街道空间形式的设计首先要满足活动内容的需要,并根据街道功能特点,可以考虑街道空间的变化,如沿街附属空间的导人,弯曲、转折,采用对景、借景等来丰富空间景观。

3.2.2.2沿街建筑的设计

此类街道应对建筑的文化性与历史延续性充分考虑,建筑临街的底层部分要精心设计。设施小品的设计应充分为使用者提供方便,同时应符合其使用功能,造型上应与环境协调、考虑文化内涵。广告设计不宜过大,不能影响原有建筑的体量与立面风格,艺术品设置要强调色彩、体量及易亲近性等。

3.2.2.3 绿化设计

由于道路上行人数量较行车多,应尽量少用草坪,除行道树外,其它形式的绿化适合采用带花池的花坛、灌木等。设计中还要考虑绿化中的灯光效果,使绿化不会在夜晚显得漆黑一片。

3.3步行道路景观设计

步行道路的出现给城市带来了很多生机,其景观特性为安全性、方便性、舒适性、可识别性、可适应性、可观赏性、亲切性、公平性、可读性、可管理性等。其景观设计在考虑上述几种情况之外,应格外强调个性化、人性化、趣味性、亲切性的特征,要充分注重自然环境、历史文化、人与环境各方面的要求。下面介绍商业步行街的景观设计。

3.3.1道路形式

通过街道空间形式来体现商业步行街的景观个性。如德国布莱梅古商业街狭窄而弯曲的街道形式,构成了其特有的景观形象。商业步行街建筑的高度及其与街道宽度的比例,要以能够营造亲切、和谐的空间尺度和环境气氛为宗旨,适于人们交往、休闲、娱乐行为的进行;沿街建筑物风格、色彩、体量、质感会使商业街景观具有鲜明个性。

3.3.2地面铺装设计 件选择不同性能的铺装材料,如南方炎热多雨,应选用吸水性强、表面粗糙的材料,在雨季起防滑作用,而北方寒冷地区应选择吸水性差表面粗糙且坚硬的材料,防滑防冻、不易损坏。铺装材料材质的选择、色彩的设计能够强化商业街的景观形象。

3.3.3设施设计

步行道的设施设置要考虑在其中人群的多种使用需求,如停车场、自行车停车位、电话亭、自动提款机、垃圾桶、道路指示牌、导游图、座凳等,这些设施的设计应根据使用方便、造型别致、尺度亲切、布局合理、无障碍使用的原则。值得一提的是,城市中商业街多是有传统历史的,其设施设计也应充分体现文脉精神。

3.3.4小品设计

小品的设计,题材可以来自城市的历史、文化、典故、事件等,能够起到强化空间环境文化内涵、渲染城市的人文色彩的作用,使人们在购物、观景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小品的尺度要与人接近,使人感到亲切、熟悉。

3.3.5绿化设计

为了能够反映商业步行街的繁华特点,不宜采用高大的树木,而且种植密度要适中,不影响两旁的建筑在人们的视野范围内展现其商业氛围。在供行人休息、停留的小广场或道路局部放大处种植一些遮荫树,这对夏季较为炎热的城市能够起到较好的降温作用。

城市规划的一些基础概念解释

城市《城市规划法》第三条规定:“本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城市的法律涵义,是指直辖市、建制市和建制镇。

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法》所称城市规划,是指城市人民政府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各项建设所作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城市总体规划指综合性的城市规划。是确定一个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以及制订城市中各类建设的总体布局的全面环境安排的城市规划。总体规划还包括选定规划定额指标,制订该市远、近期目标及其实施步骤和措施等工作。

城市分区规划在中国,指根据已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所做的市内各局部地区的规划。各区按不同的功能和性质,有各自的规划。

国外部分大城市交通发展的经验及思考

国外大城市均经历了私家车膨胀、交通严重拥挤的发展时期,但经过多年的规划治理,交通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其发展经验很值得借鉴和参考。

1、美国纽约

纽约的城市交通由17世纪的水上运输演变到19世纪的铁路与水运方式,其后随着城市化速度的加快,城市交通问题逐渐突出。总体上说,纽约市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小汽车发展阶段:自20世纪20年代,针对快速发展的汽车工业,纽约市政府提出了普及小汽车的政策,加大了对城市道路基础设施的投入,建设了完善的公路网络,推动了汽车进入家庭。市区的人口开始向市郊扩散,城市发展也开始向外延伸。这一阶段纽约市的公共交通系统开始萎缩。

公共交通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面对诸多难以解决的城市交通、环境、社会及城市中心的振兴等问题,纽约市开始提倡发展公共交通,城市公共交通逐渐成为城市交通的主体,约占总客运量的75%左右(其中轨道交通占50%以上)。

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阶段:自20世纪80年代起,纽约开始强调各种运输方式的协调发展,提出了各种交通方式通用法案,注重城市交通与外部交通环境的协调统一。

2、法国巴黎

由于巴黎在上世纪初就对城市交通进行了规划,所以在汽车时代到来之前,巴黎的城市交通在总体上问题仍不是很突出。在小汽车快速发展并造成城市交通拥挤后,巴黎迅速发展了以城市快速铁路和地铁为主的轨道交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公共交通体系,将市中心与近郊就业区、生活区及远郊5个卫星城镇有机连接起来,逐渐形成多中心的城市结构。同时,注重对私家车的需求管理(实行小汽车进入市区的准人政策),通过经济手段调节出行结构。

目前,巴黎的轨道交通在市内交通结构中占第一位,约占45%左右,私家车约占40%左右处于第二位,公共汽车占15%左右。公共交通占有绝对的优势。尽管汽车拥有量和车流量都比较大,但交通拥挤现象并不十分突出。

3、英国伦敦

在伦敦的发展史上出现了两次比较大的交通危机。第一次是在19世纪中叶,由于人口增长和伦敦市区的不断扩张,城市交通一度处于拥堵、停滞状态。为缓解这一危机,伦敦采取了将客运铁路引入市内的办法,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紧张状况。第二次是在19世纪末,由于经济的发展和伦敦市区的不断外延,再次导致了市中心交通拥挤。伦敦的应对措施是大量修建地铁。至20世纪初,伦敦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内城地铁系统。

目前,伦敦近400公里地铁和3000公里市郊铁路,对保持伦敦成为强大世界中心城市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上发挥骨干作用。在高峰小时期间,近80%进入市中心地区的出行是通过轨道交通实现的。地铁年客运量占全市公交总客运量的45%,市郊铁路占公交比重的12%。

4、日本东京

东京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市中心成为业务中心,早高峰每小时约有100万人从郊外各县涌向市区。60年代交通问题日益紧张,政府历经20余年的努力才使问题基本上得以解决。其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注重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发展的协调。以建设和发展轨道交通为主,再综合布置高速公路和其它交通方式。现有交通以快速铁路为主,公共汽车和出租车做为补充,轨道交通所承担的城市运量达60%以上。

二是建设综合性枢纽。将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汽车停车和商业布局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缩短了乘客的换乘时间。综合性枢纽建设还有助于交通的合理组织,提高交通安全性。

三是实行交通需求管理。东京市制订了相应的交通需求管理措施,通过经济杠杆(提高停车费用等)调节进入市区的机动车需求,引导和鼓励居民使用公共交通系统,使得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

交通方式和布局形态与都市地区发展的关系

纵观国外大城市的发展经验,交通方式和布局与城市地区的发展形态有很大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步行和自行车交通方式为主的城市。由于人们步行及自行车所能涉及范围的限制,城市一般都呈现高度密集的围绕城市中心区的饼状发展。许多欧美城市在上世纪就是呈这种发展态势。

2、以小汽车为主要交通方式的城市。伴随着以高速公路为先导的大规模公路的建设,城市沿高速公路向郊区或远郊发展加快,人口分布日益分散,人口分布相对较低。过渡分散的都市发展模式,促使人们居住和地区活动中心的日益分散,交通流向由转向以郊区至郊区的出行为主导,难以形成大客流量的交通走廊。公共交通很难形成规模,反过来又使人们更加依赖小汽车。

3.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这类城市的土地开发利用通常是沿着公共交通走廊沿线均衡展开。其中,环状结构城市一般呈现饼状发展形态,并向外延伸;放射状结构多为分散组团状形态。如欧洲国家在城市土地资源上较为缺乏,地价较高,私人企业财力有限,居民住房依靠政府公房的现象较多,且长期重视公共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的发展,因而城市布局还可以保持传统形式,而非美国式的城市蔓延。

城市规划工作要处理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坚持原则与适度灵活性的关系,要注重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相结合、城市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结合、北京建设发展与周围城市的建设发展相结合、继承传统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等十大关系。<

一、规划是城市建设的龙头。

拥有再好的区位优势,再好的交通网络,一个地区没有一个好的规划,很有可能没法发展起来。重视规划,不仅是一个地区有序系统发展的根本,同时也是一个城市建设管理的基础。现在城市的建设,更加依赖于前期的系统规划,这样既能有序开展城市建设,还能合理减少基础设施建设中产生矛盾,避免重复建设,相对节省建设投入成本。同时,要重视规划,尊重规划,遵守规划,保持规划的严肃性、科学性。对功能规划、形态规划、商务规划要做到有机的统一。从我所在的街道城市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城市规划不断创新,内容不断丰富,从原先的副城规划阶段,到地铁规划阶段,到中央商务区规划阶段,一步步走向完善,一步步向建设现代城市的道路迈进,一个出具规模的副城轮廓逐步显现,这都得益于规划的合理布置与严格按照规划的建设。

二、环境是城市建设的生命线。

环境美化是城市发展的源泉,城市是一个人口集中生活,社会活动最为平凡的区域,要想让人们对一个城市充满幸福感,首先就要有优美的生态居住环境,能够适宜居住,让所有路过这座城市的人们有种想居住到这里的冲动。这就是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如果大家都不愿意留在这里生活、工作、创业,那么这个城市也就失去了生命力。创造优美的城市环境能够提升城市品味,发挥城市综合效应,增强城市生命力。“环境就是生命线”,这句话一点也不夸张。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竞争。城市之间的竞争,本质上就是投资环境的竞争。城市竞争力强弱,不仅要靠经济实力,更要靠政务环境、法制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活环境等等。谁的环境好,谁就能抢得机遇;谁的环境差,谁就会败下阵来。

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建设的支撑。

上一篇:初二语文备课组工作计划下一篇:冀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九课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