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2024-08-17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研究(精选6篇)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第1篇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作者:李华

富源县第一中学)

1、教学设计的内涵

教学设计,是运用教学技术分析教学问题,确定解决方法和途径,然后评价教学结果的系统计划过程。由于教学既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组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又是一种特殊的信息传播活动,视听教育在课堂教学中占中有重要地位,是一个较复杂的系统。因此,学习理论、传播理论、视听理论、系统科学理论、认识论和教育哲学共同构成了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①

学习理论是指在阐明行为变化何以产生,并揭示学习依据的心理机制而形成的理论,它是从学习的实际和实验研究中概括总结出来的。传统的学习理论,基本上分为联结派和认知派,联结派基本上是美国人的观点,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注重学习者的外部现象与外在条件的探索,其代表理论有:桑代克的“试误说”、华生的“刺激反应说”、斯金纳的“操作条件说”等等。认知派是德国格式塔派的观点,它强调知觉的整体性,认为学习是个体对情景的了解,是认知的结果。其代表理论有:柯勒的“顿司论”,托尔曼的“认知——目的论”、莱温的“场”理论等等。认知学习理论,其代表理论有:加涅的学习的层次与条件。加涅将智慧技能的学习分为连锁——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概念——规则——高级规则六个层次,每个高一级的层次都以低一级的层次为基础。他将学习结果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五种类型,各种类型的学习条件是不同的;在他的学习结构模式中,明确地指出了认知策略同智慧技能的区别②。这些理论对教学设计具有深远的意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在教学中常用的“发现学习”或“指导发现学习”,是指由例证到概念和规律的教学法。但是这一方法的外部条件是:教师必须列举若干体现概念或规律的例证,内部条件是学生已掌握相关的概念为基础,学生的心理过程要经过辨别、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和进行概括几个阶段。

传播理论:教学中的大量事例表明,学生所接受的教学信息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所讲授的信息输出量,即教学信息在传输与转换中受到了众多因素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兴起的传播学,通过对传播模式、传播者和受播者的研究、传播的信息、传播的符号、传播的媒介、传播的效果等的研究,使人们对大众传播有了较清晰的认识。同时也给教育研究者以启示,因为教学过程也是信息传播过程,是特殊的传播过程,它遵从传播学的规律。所以,教学设计体系理论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以传播理论为基础发展起来的。

视听理论:视听理论产生于40年代,比较成熟的是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他将学习分为活动的(直接经验的)学习模式、图像的(模糊经验的)学习模式、符号的(高度抽象经验的)学习模式三种类型,并按由具体到抽象排成一个塔状③,形成了从实际活动到观察、再到抽象的完整过程。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对教学是很有启发的。首先,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随着学生知识和年龄的增长,逐步走向抽象,抽象的概念,应以具体经验为基础。其次,塔中的视听教具,它比语言更具体和易于理解,而且它能冲破时空的限制,弥补学生的经验不足,所以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利用各种媒体进行教学。

系统科学理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统称为系统科学。近几年来,三论的许多原理被广泛地运用在教育系统分析、课堂教学的信息加工、反馈与控制等方面。这些研究使人们对复杂的教学过程的信息传递、反馈与控制等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①② 冯学斌,万勇.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

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P101~P103 ③ 尹俊华.教育技术导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P18~P20 认识论、教育哲学: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必须接受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指导。在教学设计中,教学活动必须符合认识规律,处理好传统与现代、教与学、直观与抽象、直觉与逻辑知识与方法、理论与实践、重点与全面、集体与个别的各种关系,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很好地结合起来。哲学无疑对教育设计具有指导意义,但对教学设计更直接作用的是教育哲学,到现在,五种不同的教育哲学对世界各国的教育起着不同的影响,这就是:传统的文科教育、进步教育、学科结构运动、新行为主义、人文主义心理学①。对教学设计有重要影响的还有美育理论,在教学中,不仅要将学科知识的科学美渗透出来,还应提倡教学美艺术美,从而使学生在振奋、愉快的环境中接受教育。

2、“参与式”教学设计

2.1参与式教学的涵义②

“参与”的概念产生于20世纪40年代末,60年后逐渐形成“参与式方法”。.在《语言大典》(王同亿主编,1990年版)中,“参与”一词有八种含义,其中最基本的含义为“参加(指事业或活动)”。《辞海》(光明日报出版社,2003年版)中“参与”一词的含义是“参加到里面去进行活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0年版)中“参与”一词的解释是“参加(事务的计划、讨论,处理)”。从这些工具书的解释可知,“参与”意为“参加”(Participate in)另外还有“同别人一起干或分享某事(Partake)”等意思。

“参与式方法”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最初主要用于一些国际发展组织和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调动当地群众自立、自强和自我解放。20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国际发展组织和一些国家政府性、非政府性机构倡导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指参与者主动积极地投入进去,与其他参与者共同合作,完成任务的方法。它是一种培训和教育的方法。

“参与式教学”是将一般的参与式方法的基本思想及具体方式运用到课堂教学领域而创造出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或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不仅关注教学的结果,而且要关注教学的过程,更确切地说,要关注教学过程中教育和教养因素的发挥;同时,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中心”、“以书本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视学生为教学的主体,给学生以学习的主人的地位。它强调运用参与式方法教学的过程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的过程,同时也是智力开发和创造力生成的过程、个性养成的过程等。在实施这种教学方法的课堂上,“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协作者、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活动的伙伴;学生也不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的接受者,而是自主的学习参与者,是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解决者”。

参与式教学的宗旨是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的角色,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积极地参加各种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个性、态度和情感的健康发展。要求学生充分发挥其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在活动中摸索适合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

“参与式教学设计”是在教师的精心组织引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倡导平等参与的一种教学设计。它是围绕研讨的问题,以活动的形式师生共同参与教学问题,确定解决问题的方法,评价教学的结果,共同促进师生发展,树立一种民主平等、和谐发展的学习观念。

2.2参与式教学的主要特点③

①② 美罗伯特·梅逊.西方当代教育理论[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 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 ③ 祁丽娟.参与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1)参与性。参与式教学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学生在活动中,他们的身体一心理一精神高度投入,体验着一种生命的意义,或者说他们是用这种活动让释着生命的价值,表达着生命的激情。因此,主体参与过程就是学生生命体验的过程,这种体验使学生在教学运行中不断获得发展自己的动力。

(2)互动性。互动性指主体行为的因果性、依存性、共振性。师生、生生互动会形成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程场。而活动是这个课程场的载体,离开活动就谈不上互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得到多方面的满足,教师的创造才能和主导作用也得到充分的发挥。因此参与式教学强调学生对活动的亲自性、卷入性,它是展示人、发展人的重要途径。

(3)民主性。民主是现代课程中的重要理念。民主最直接的体现是在课程实施中学生能够平等地参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是平等的,教师尊重学生独特的认识和感受。在交流中教师以平常心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在交流中教师如果有错要勇于在学生面前承认自己的错误.在各种交往活动中,学生之间也是平等的,男生与女生是平等的,尤其是“学优生”与“学困生”是平等的。只有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学生才会感到安全,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4)合作性。参与式学习提倡分组活动形式,这种形式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小组与小组之间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人参与,平等对话。教师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

(5)开放性。从教室内桌凳的摆放、墙壁的布置、教师的行为举止到活动的内容和方式都是开放的。开放的课堂,形式是活泼的,气氛是活跃的,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也是多元的。参与式活动为每个学生提供发现与创造的机会。

(6)激励性。参与式学习评价注重发挥激励功能。这里没有失败,只有不断的探究。每个学生在大家的热情期待中体验了学习的全过程。

(7)发展性。参与式学习过程期待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只要你努力探究了,只要你在他人的帮助下进步了,只要你在学习中获得了自信的体验,你就获得了发展。发展有快慢之分,却没有高低之分。

(8)反思性。参与式学习的最高境界在于反思,在于顿悟,在于通过群体交流不断发现自身之外的知识世界来构建新的经验体系。

3.参与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1)素质教育的思想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莫定基础。有学者提出:①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国民素质;③素质教育的工作重点是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

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是现代教育理论和学习理论,其中,多元智力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新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在对知识的看法问题上,一般强调知识并不是唯一现实的准确表征,它是一种解释、一种假设。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的唯一答案。学习活动要发生则必须满足两个条件:学生的背景知识与新知识有一定的相关度;新知识的潜在意义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变化。学习活动发生后:学生通过与其他学生和教师的不断交流和沟通,在自己原有背 景知识的基础上完成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2多元智力理论的学生观、教学观和评价观: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把智力定义为“是在某种社会和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下,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能力。”认为智力并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智力不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而是以相互独立的方式存在的。据此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至少包括八种)①.它所倡导的学生观是一种积极的学生观,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

它所倡导的教学观是一种“对症下药”的因材施教观,有两个方面的含义:①是针对不同智力特点的“对症下药”;②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对症下药”。

新的教学观要求教师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地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3)后现代知识观:

后现代知识观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它作为一种新的知识观,是对传统知识观的批判、反思与超越。后现代主义认为,课堂教学活动不仅是一种认知过程,更是师生、学生之间的交往过程。教师不是知识的传授者、解惑者,而是知识的促进者、引导者;学生不是知识的接受者、复制者,而是知识的发现者、创造者。

(4)情感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真正的学习涉及到整个人,而不仅仅是为学习者提供事实。教学的本质是促进学生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C.R.Rogers 1902-1987)的非指导性教学就是这一流派的代表,其基本主张是:教学目标应该是充分发挥作用人、自我发展的人和形成自我实现的人;教学过程以解决学生的情感问题为目的;学习具有个人参与的性质,学习是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渗透的,学习是由学生自我评价的。教师作为“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关键不在于课程设置、教师知识水平及视听教具,而在于“促进者”和学习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这种态度品质包括三个方面:真诚、接受、理解。其中,真诚是第一要素,是基本的品质。情感教学的理论是参与式教学思想的重要依据。(5)活动教育思想。

杜威的活动教育理论强调“做中学”,知识与活动不可分离,欲知必行。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流行“开放教育”,其具体实施有许多与杜威的“做中学”相似。英国、日本的“开放教育”源于杜威的“做中学”。杜威的这些思想,对我国当前开展的活动教学与素质教育实验研究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皮亚杰正是在杜威的活动教育理论基础上,重新肯定了活动教育的地位和价值。提出了教育要发展儿童的主动性;重视儿童的实际活动。20世纪90年代初,国家教委正式将活动课程纳入了九年义务教育课程计划。

4、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意义和存在的一些问题

4.1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意义

教师方面:通过反思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方面:促使学生切实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在参与式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经验得到激活和提升,智力得到开发和运用,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教师作为促进者、指导者,在课堂上要倾听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做到教学相长。具体表现在:

①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将外在的教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体系。(2)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会形成多边的教学交流,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和保证教学效果。

(3)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主体参与教学,学生可以获得主动表现的机会,使得课堂教学中充满学习的热情。

(4)满足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有利于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人。

(5)有利于形成和谐的课堂人际关系,参与式教学提供许多教学形式,学生在小组讨论中会得到更多的合作和交流,使学生之间的认识更加深刻。

(6)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交技能和合作意识。学生在主动参与的交往中与人相处,与人合作,其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会得到提高。

(7)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8)有利于学生自我设计能力的培养和知识面的拓展。

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的参与,激发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强烈的参与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才能使外部的教学活动逐步内化成为自身内部的努力活动,从而获得知识,发展多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4.2参与式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

(1)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的活动设计问题

参与式教学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它以问题为导向,通过问题引导活动,围绕解决问题组织、开展活动,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设计问题,如何提出问题,是一个关系到能否激活学生的潜力,能否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否顺利开展学习活动,能否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问题。

(2)客观条件的限制和评价体制也影响着参与式教学的实施。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学活动难以实施,参与式教学评价体系还没有完善,对参与式教学的结果还不能做出标准的评价。

(3)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存在形式化的倾向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现实情境,促进了学生对“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体验。但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部分教师过分追求“华丽生动”,远离实效性的情形。

(4)小组活动缺乏实质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数学课堂上常见的形式,而合作学习总是围绕某些问题来进行的,学生学习和掌握的内容通常是以讨论问题的形式出现的.但有的教师由于对问题、目的、时机、过程没有进行认真的设计,使得学生的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

主要参考文献: [1] 冯学斌,万勇.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8年第1期 [2] 邵瑞珍.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P101—P103

[3] 陈向明.在参与中学习与行动[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4] 祁丽娟.参与式教学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状况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 [5] 尹俊华.教育技术导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P18—P20 [6] 美罗伯特·梅逊.西方当代教育理论[M].文化教育出版社,1984 [7] 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 喻平.数学教育心理学[M].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5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第2篇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研究评述;素质教育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素质教育在全国教育工作中的不断普及,大学生整体综合能力的培养和个性的发展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而是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参与性。参与式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法,自从20世纪末由西方引入中国后,很多的学者对其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与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参与式教学是指全体师生共同建立民主、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拥有参与和发展机会的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是一种合作式或协作式的教学法。我国会展经济的快速增长,激发了对高素质会展人才的大量需求。作为一门实践性的学科,会展专业教育更注重课堂上的互动性与学生的参与性,因此更加强调教育方式上的革新。本文通过梳理其他学者关于参与式教学法内涵的研究以及参与式教学法在其他领域的应用,探索该教学法在会展专业的应用可行性,以此丰富会展教育,培养更多会展专业人才。

二、参与式教学相关研究

尽管学生参与所产生的正面效应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但对于参与式教学的定义并没有达成一致的认识(Harris,2008)。Nystrand和Gamoran(1991)提出学生参与是一种描述学生参与教学意愿度的方法。Chapman(2003)则认为该定义应更加关注教学行为中学生参与认知、行为和情感因素。Willms(2003)提出不同的观点,他认为,学生参与是指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认同和评估学校教育成果,参与到学术或课余活动中。而Dunleavy(2008)界定了学生参与的三种类型———行为参与、学术认知参与和社会心理参与,后经过更多专家学者的研究,逐渐演变为社会参与、制度参与和理智参与(Dunleavy&Milton,2009),分别从三个角度描述了校园生活的归属感、学校教学的制度和学习的认知与情感。2006年,George从学生的角度提出了学习参与模型,该模型认为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收获主要受学生参与度的影响,而学生参与度有三方面的影响因素,学生行为(学习习惯、同伴交往、师生交往、学习动机、学习时间等)、学生背景(学业准备、入学机会、天资与入学意愿、家庭背景等)以及高校条件(新生体验课程、学术上的支持、校园环境、服务项目、教学方法等)(George.Kuh,2006)。同样,Barkley(2010)也是从学生的角度提出参与式教学是动机和主动学习的结合,动机需要三个要素:自治性(autonomy)、精通性(mastery)以及目的(purpose)(Pink,2009)。经过深入研究,西方学者总结出学生参与的三种演变形式:一是帮助弱势学生参与学校生活。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之间,学生参与的学术概念主要突出活动时间和参与度(Smyth,1980),学生参与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方法。二是协助课堂管理。20世纪90年代,对于逃课和扰乱课堂方向的研究不断增加,“脱离课堂是导致不正常行为、旷课和成绩差的主要原因”(Carrington,2002等)。作为日常教学管理的策略,差异化的教学方法可以协助管理课堂。三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DavidMiliband(2003)提出21世纪教育的核心是为一生的学习而学习做准备,将参与式教育视为一种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学术表现,同时塑造自我引导学习的倾向。目前,学生参与的目的不仅是帮助学会学习,也是帮助学习者对于学习过程的理解有更加明确的认识,同时成为学习各种科目的有效工具。21世纪以来,中国学者也对参与式教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如娄祖安(2009)认为参与教学是通过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自主参加教学活动,从而提升教学效果的教学方法。李森、李霞(2005)认为,参与式教学是在师生处于同等层级的基础上,共同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教学活动合作与知识互换,完成教学目标的实践活动。王升(2001)提出参与式教学指学生自主参加学习活动,达成学习任务的行为。本研究认为,参与式教学是师生以同等的身份参加学习活动,利用不同教学手法,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和团队合作的能力,促进师生共同学习和分享信息的教学方法。迄今为止,我国学者在参与式教学领域的探索集中在课堂主体、实施方法和应用研究。其中,有很多学者提出了适用于高校相关专业的应用研究,涉及的学科领域或者课程分别是经济地理学(黄琚嫦,蔚霖,张亚丽,2010)、餐饮服务与管理(马瑞,2012)、中国近代史纲要(董一冰,2013)、声乐专业(林妮,2013)、移动互联网(董文琪,2014)、酒店康乐管理(王蕾蕾,蒋露娟,2014)、思想政治理论课(董一冰,刘静,2015)。上述应用研究分析的思路一般分为参与式教学的基本流程,参与式教学的操作模式以及参与式教学的反馈技巧。

三、研究结论与展望

设计类课程的参与式教学研究 第3篇

设计课程是在专业理论课程学习基础上,为巩固和加深对设计原理的理解,掌握各类设计的基本内容、方法、手法和技能而设立。应能将学校与社会融合,培养学生调查问题、分析问题、综合思考与直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能结合各类设计的功能和特点,达到因地制宜、经济技术合理、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设计成果要求既具有导向作用,又便于操作实施。

1 设计类课程的传统教学程序

传统设计类课程的教学采用“三步曲”方式,旨在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基本理论,锻炼与培养解决社会实际业务的动手能力。首先,教师将自己收集到的某一区块的地形地质图、人口、房屋建筑、交通等现状资料提供给学生,对学生作出一定的解析。然后,主要指导学生用三角板、丁字尺、圆规等绘图工具一步一步地绘制完成设计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透视图等,提高学生手绘的能力,其中当然包括教师与学生的多次交流、辅导。最后,辅导学生用计算机绘制相关图件,提高学生计算机制图能力。

2 设计类课程参与式教学的必要性

1)设计类课程参与式教学是工科专业的实践性决定的。工科专业很强的实践性使得专业教学必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学校与社会相结合。也是培养学生毕业后分析与解决工作过程中实际问题能力的需要。学生应结合专业的功能和特点,自觉培养调查分析与综合思考的能力。设计成果要求既具有建设的导向作用,又便于操作实施,做到技术合理、因地制宜。

2)设计类课程参与式教学是工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工科类专业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或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需要接触社会,需要接触实实在在的工程项目,取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因此,学生要参与到实际工程项目中来,学会怎么去了解现状,在调查、资料收集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发展脉络、结果,然后采取什么措施与手段、方法与设计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设计水平。

3)设计类课程参与式教学也是教学课程改革的需要。改变以前的“灌输式”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过程中来。在参与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主动性。当前,“90后”学生思想开放、活跃,充满各种奇思妙想,只要合理引导,完全可以营造生动活泼、兴趣盎然的教学课堂。

3 设计类课程的参与式教学重点环节

3.1 设计基础资料调查与收集的参与

设计课程应根据其特点与程序安排一定的野外教学天数,让学生亲身体验设计的环境,如:地形、水文、建筑、本土文化等。改变基础设计资料的教师“给予”方式,让学生自己动手野外调查与收集相关资料。一方面,锻炼与培养学生与人打交道的能力,体会访谈、座谈、问卷调查等社会调查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通过现场咨询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认真收集和分析现状基础资料以及相关背景资料,分析设计地块与周边环境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现场调查分析报告。

3.2 优秀设计方案的搜集与学习

有的教师在学生动手设计前,先讲解一典型设计案例(教师自己收集的或教师自己的社会实践成果),后让学生模拟或参照。这有一定可取之处,但更好的方法是让学生参与进来。可将学生分成n组(一般为每组3人),让其从期刊论文、公开出版发行的作品集、规划院所实际成果、网络等处收集优秀设计案例,每组一例。将每案例的主要内容做成PPT形式,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鉴赏、评析。通过该参与环节,学生既学到了一定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又锻炼了交流汇报、资料收集分析与总结的能力,可谓“一举数得”。

3.3 设计方案成果评析的参与

设计类课程应与社会接轨,注重学生设计成果汇报交流能力与方案评析能力的培养。学生设计方案完成后,可进行三个层次的交流活动。首先是组内交流,将学生分组(一般为每组5人~6人),组内各同学充分发表自己对其他同学设计方案的意见与建议,由各组长主持活动。然后,在班内各组间进行自助交流,由班长或学习委员主持活动,各同学充分发表自己对其他组同学设计方案的意见与建议。最后,再邀请任课教师、其他设计教师、校外专业设计专家、有兴趣的管理人员等对学生中较优秀的设计方案进行评析,提出需进一步修改之处,帮助学生完善、优化所做的设计方案,提高学生的设计水平。

4 设计类课程的参与式教学设计

传统设计类课程的教学一般采用学生边设计、教师边辅导的方式。由于现在“90后”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课程教学要求的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培养等,迫切需要改革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教学环节上应有创新,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应更能发挥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形成各具特色的设计成果。充分反映时代发展,符合设计当地的环境风貌、地形地貌、民族色彩、生活习性,使设计成果既具有建设的导向作用,又便于操作实施,得到当地老百姓、管理人员的认可。我们设计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几个环节,如:设计资料的调查与收集的参与、优秀设计方案的搜集与学习、学生手绘设计、设计方案成果评析的参与、学生计算机设计等。表1是我们对设计课程教学环节与教学内容要求的具体设计,供各位同行参考与交流,以进一步提高我们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全国高等学校城乡规划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西南交通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城乡包容性发展与规划教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

[2]教育部人事司.高等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邓泽民,陈庆合.职业教育课程设计[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6.

[4]洪光荣.设计课程的阶段式教学方法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8):177-178.

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第4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师生互动

目前,我国教育不断改革,参与式教學在我国不断地深化和推广,但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式教学的推广在我国还是有一些问题,如何运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来实施参与式教学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重要作用。

一、参与式教学的重要作用

参与式教学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方式上有很大的创新和提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课堂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和接受知识,对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增强也有很大的帮助,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一下参与式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的具体应用。

1.优化传统教学模式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在下面一味地进行知识的被动吸收消化,对于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很难提高学习的效率和积极性,由于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给教师增加了负担,对于学生而言,往往难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大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参与式教学模式对于教师而言,在课堂学习中,教师不再是中心,而是与学生共同成为课堂的参与者,学生可以积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主观想法,不仅有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且在一定意义上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运用参与式教学模式,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大大提升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具有很大的帮助,还能陶冶学生情操,学生通过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大大提高了综合素质。

二、语文课堂上参与式教学的实践研究

对小学语文课堂参与式教学对学生的意义进行了简单的探讨,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学生而言,参与式教学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尤其是基础性课程对学生的启蒙思想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开展参与式教学。

1.营造教学氛围,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

在参与式教学模式下,要求教师必须做到的一点就是民主公平,对待学生的态度和方式应当一视同仁,不管是学习兴趣浓厚的好学生还是没有学习兴趣的“差”学生,都应当对其进行学习上的鼓励,为每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发展和创造的机会。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模式能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让每个学生体会到公平的重要性,活跃课堂气氛。

例如,在《金色的草地》这篇文章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在讲正课之前先让学生观察一下生活中蒲公英与草地的变化,让学生提前感受一下事物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变化,使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身临其境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讲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多设置一些情景交融等趣味性十足的小游戏来帮助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升华到理性的程度,同时也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等。

2.建立师生交流的平台,拉近师生距离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确保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在这样一个欢快的教学氛围中,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的学习。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将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参与式教学,学生文章中有疑问或与标准答案不同的问题,教师对此应当予以鼓励。例如,在《灰雀》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对灰雀一定非常感兴趣,因此,教师在课堂讲述之前,可以先为学生留一个话题,比如你们有没有在现实生活中见到过灰雀?你们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下灰雀吗?这节课文真正的教育意义是什么呢?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通读全文后,经过讨论,对课文有了一定的了解,这种教学模式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问题的研究后教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拨,最终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在一定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

3.师生互动机制的完善

在参与式教学模式下,教师应当和学生共同参与到课堂学习过程中,例如,在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篇文章时,可以在解读文章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一系列的提问,例如,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章按照怎样的思路进行叙述等问题,通过这一系列问题的讨论与研究,学生在一定意义上能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写作内涵,提升课堂学习效率,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创建一个融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获得平等公平的表达机会,通过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应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效地参与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去。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小学语文参与式教学对于学生的创新思维来说非常重要,目前我国的教育体制深化改革,应当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对此应当不断加强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深化改革。

参考文献: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第5篇

在新课改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越来越认识到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的思维和行动渗透到生物课堂上,才能让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有效的提升,也才能使新课改更为有效的实施.我们都知道,随着教育发展变得愈加的成熟,传统生物教学思想和模式已经远远阻碍了我们生物教学前进的脚步,所以探索出一种高效的、高质量的教学策略则显得尤为重要.而参与式教学策略不仅满足了现阶段新课标实施的一系列的教学要求,同时在学生长远发展方面也起到着非常突出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高中生物教学,针对参与式教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以学习目标为核心,展开小组讨论

言语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它可以使教师更有效地传达教学的重点,同时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更为深刻的了解到学生的学习动态.所以适时的展开参与式的讨论交流,则会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课堂学习中.当然在小组讨论中,教师首先要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以相应的学习目标为基础展开相应的讨论.例如在讲到“细菌”时,教师就要明确本单元的学习要达到一个怎样的目标,要让学生从哪几个方面来掌握哪些内容,这样才能够从细菌的结构、分类、代谢、生殖、遗传变异等方面来组织教学.其次教师就要以学习目标为核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小组内和小组间的讨论.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自行讨论细菌的类型并举例,有的小组会正确提出“异养型细菌”、“自养型细菌”、“厌氧型细菌”、“好氧型细菌”、“固氮细菌”等,并能够结合具体的类型举出相应的例子,但是也有一些小组就会归纳出多余的、遗漏的甚至是错误的类型,如此教师便可以在小组内讨论的基础上再进行一次小组间的讨论,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认识到自身不足的同时来吸收别人的观点,我相信只要给予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学生自然可以快速的融入到讨论的大家庭中.此外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势必会出现一些差异性的观点,教师要学会让学生主动的去发现和解决这些存在的问题,争取在努力的过程中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所以参与讨论模式的教学不仅可以帮助教师高效地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还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己主人翁的价值,让他们明白主动参与学习才是学习的最佳方式,才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佳方式.二、以知识场景为基础,打造表演课堂

在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坚信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所以广大生物教师也在力图寻求一些新型的教学模式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总是以传统教学为基础,对学生实施严格的说教教学,事实上虽然高中生物知识体系过于严谨,但是我们依旧可以将其比作成一个强大的生物体系世界,在这个体系世界中,每一次的循环和每一个过程都可以看做是一个小小的故事,我们可以将每一个学生看成是舞台上的演员,让学生结合对知识的理解来编排各种各样的话剧和小品等,只要教师坚持将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这个课堂舞台上尽情的展现自己的魅力,那么我们的学生会“活”起来,我们的生物课堂也会“活”起来.例如我们都知道在“细胞器的功能”教学中,学生极易混淆不同的细胞器,很多学生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分不清各个细胞器所具有的不同功能,为此我认为如果我们将“细胞器的功能”这一节的内容看到成一个故事场景时,让学生根据教材的内容来编排一段小品或相声的话,我相信就可以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有学生就根据学习的内容设计了一段相声片段,在片段表演中,每一个学生都扮演一种细胞器,细心的学生还特意制作了相应的头饰来表明自己所演的角色,然后学生模仿相声演员的语调和神态,每一个学生都争先恐后的站出来讲解自己这种细胞器的功能,这样下面的学生并没有感觉到“细胞器的功能”的枯燥和繁琐,相反台上学生的表演会让其他的学生在一个愉悦而又热闹的氛围中掌握各种细胞器的功能.在每一个学生积极加入到表演的氛围中时,他们对知识本身所具有的繁琐和枯燥的感觉就会降至最低,同时让学生参与表演则可以在最大程度上体现出学生的自我价值,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感.三、以人本理念为依据,实施探究策略

参与式教学设计的研究 第6篇

研究情况汇报

工作站申报的省级课题《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自XX年1月经陕西省教育厅课题组评审立项以来,从课题研究的准备阶段,进入了研究实施阶段。现将课题研究具体进展情况小结如下:

一、课题准备与启动阶段情况

为了更好地开展《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课题的研究,自申报课题开始,课题组就开始积极查阅、收集相关资料,学习相关理论,制定了课题研究方案。这一阶段充分的准备工作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课题研究实施阶段情况

(一)做好开题论证、明确研究内容

2月21日下午,工作站召开了关于《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课题开题会议。在开题会议上,课题主持人陈述了课题开题报告,对研究背景、目的意义、研究价值、研究方法与步骤、研究分工和预期研究目标及课题研究保障条件等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学校领导及课题专家与课题组成员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交流,对课题实施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评议,并对研究中可能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行指导。学校领导对课题组课题的研究表示了高度的支持,期望课题组能把课题研究工作搞得扎实有效,并拿出研究成果推进我校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二)抓好文献研究,提升理论水平

在2月中旬到3月初,课题研究处于文献研读阶段,课题组对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文献资料作了进一步的学习。所有成员积极参与,并及时撰写了文献研读心得体会。通过本阶段的学习,我们对课题研究的内容与方向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对于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研究的必要性达成了共识。因为,通过学习我们得知传统教学设计存在着弊端。传统教学设计形式过于单一化,机械化,无法适应教学现实的丰富性与动态性,不利于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商;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即便在课堂上,学生能够在教师营造的教学氛围中积极地“表演”,那也只不过是一种“被动的参与”。

然而,参与式教学设计则具有独特的优势与特点。参与式教学设计具有独特的学习观。这种教学设计的理念提倡学生能以主人翁的姿态,以更加负责的态度参与到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活动的设计。这个过程本身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的动力。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学习过程不再是学生去接受他人提前预设的、选取的、传授知识的过程。其次,参与式教学设计提供了独特的教学设计思路,改变了传统教学设计由教师独自进行设计的观念。它着眼于学生多样化需求的个性化设计,真正实现面向学生、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教师倾听学生的声音,在更加全面、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教师能有效生成适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案,从而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参与式教学设计有利于实现真正的“师生对话”,为实现真正的“师生对话”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这种对话与协商能创设出师生相互信任、尊重的氛围。通过参与到教学设计来,学生中对教师的教学构想和意图会更加理解,而且教师也能更加清楚学生的个性需求。这种氛围,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进一步提升。

本阶段扎实的理论研究提高了课题组教师开展与推进课题研究的信心,也为后期的高中英语参与式教学设计模式构建及运用研究奠定了结实的基础。

(三)立足课堂实践,有序推进模式构建

为了能有序推进高中英语不同课型教学的参与式教学设计模式研究工作,课题组积极开展了基于课堂实践的参与式教学设计活动,并进行定期交流以了解研究的动态信息,对参与式教学设计的模式作进一步的改进与完善。

本阶段,我们开展了高中复习课、听说课、阅读课、语法课和写作课的课题实验课。每次上课前,课题组针对课型特点与学生情况确定具有特色的参与式教学设计模式方案,并认真研讨。上课教师根据集体研讨的方案,进行个性化备课之后,组织学生执行参与教学设计方案,并做出评价与反馈。上完课后,课题组对参与式教学设计模式进行分析、评议与优化。每次活动后,成员都及时撰写了活动感悟和改进意见。

扎实有效的课题实践研究活动逐步提高教师了的教学水平、更新了教学设计理念、优化了教学设计模式,促进了教师成长。目前高中英语不同课型的参与式模式初步成形,但还需在后一阶段的实践运用中继续完善与改进。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课题研究工作扎实、有序地推进,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由于课题组教师工作繁忙,水平有限,目前尚未达到理想的研究效果。此外,课题组成员虽高度重视研究工作,并能精心设计、实施课题实验课,但在家常课中缺乏大胆尝试与勇于实践的精神与意识,造成了实验课与家常课之间依然存在较大的差异。

上一篇:外事礼仪下一篇:牙齿王国历险记教学反思